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201a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九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元兴元年。荆溪湛然禅师临终谓其徒曰。大道无方
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聊
与汝等谈道而决。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
之假。不一不异为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
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斯而
巳。尔其志之。言讫而化。翰林梁肃题其碑阴曰。圣人
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付灌顶。顶再世
而至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
其受业身通者三十九人。而搢绅先生高位崇名屈
体受教者数十。师严道尊。遐迩归仁。自非命世亚圣。
曷以臻此。

贞元二年。翰林梁肃修天台止观论成。著止观统例
曰。夫止观何为也。导万化之理而复于实际者也。实
际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以不能复者。昏与动使
之然也。照昏者谓之明。驻动者谓之静。明与静止观
之体也。在因谓之止观。在果谓之智定。因谓之行。果
谓之成。行者行此者也。成者證此者也。原夫圣人有
以见惑足以丧志。动足以失方。于是乎止而观之。静
而明之。使其动而能静。静而能明。因相待以成法。即
绝待以照本。御大车以禦正。乘大事而总权。消息乎
不二之场。鼓舞于说三之域。至微以尽性。至赜而体
卷十九 第 201b 页 X75-0201.png
神。语其近则一毫之善可通也。语其远则重玄之门
可窥也。用至圆以圆之。物无偏也。用至实以实之。物
无妄也。圣人举其言所以示也。广其目所以告也。优
之柔之。使自求之。拟而议之。使自至之。此止观所由
作也。夫三谛者何也。一之谓也。空假中者何也。一之
目也。空假也者。相对之义。中道也者。得一之名。此思
议之说。非至一之旨也。至一即三。至三即一。非相含
而然也。非相生而然也。非数义也。非强名也。自然之
理也。言而传之者迹也。理谓之本。迹谓之末。本也者
圣人所至之地也。末也者圣人所示之教也。由本以
垂迹。则为小为大。为通为别。为顿为渐。为显为秘。为
权为实。为定为不定。循迹以返本。则为一为大。为圆
为实。为无住。为中为妙。为第一义。是一三之蕴也。所
谓空也者。通万法而为言者也。假也者立万法而为
言者也。中也者妙万法而为言者也。破一切惑莫盛
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举
中则无法非中。自假则何法非假。举空则无法不空。
成之谓之三德。修之谓之三观。举其要则圣人极深
研几穷理尽性之说乎。昧者使明。塞者使通。通则悟。
悟则至。至则常。常则尽矣。明则照。照则化。化则成。成
则一矣。圣人有以弥纶万法而不差。旁礡万劫而不
违。焘载恒沙而不有。复归无物而不无。寓名之曰佛。
强号之曰觉。究其旨。解脱自在莫大极妙之德乎。夫
三观成功者如此。所谓圆顿者。非渐次。非不定。指论
卷十九 第 201c 页 X75-0201.png
十章之义也。十章者。恢演始末通道之关也。五略者。
举其弘纲截流之津也。十境者。发动之机立观之谛
也。十乘者。妙用所修发行之门也。始于正观而终于
见境者。义备故也。阙其馀者。非修之要也。乘者何也。
载物而运者也。十者何也。成载之事也。知其境之妙
不行而至者。德之上也。乘一而巳。岂籍夫九哉。九者
非他相生之说。未至者之所践也。故发心者发无所
发。安心者安无所安。遍破者遍无所破。爰至馀乘。皆
不得巳而说也。至于别其义例。判为章目。推而广之
不为繁。统而简之不为少。如连环不可解也。如贯珠
不可杂也。如悬镜不可掩也。如通川不可遏也。议家
多门非诤论也。按经正义非虚说也。辩四教浅深事
有源也。成一事因缘理无遗也。噫。止观其救世明道
之书乎。非夫圣智超绝卓尔独立其孰能为乎。非夫
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今之人乃专用章
句文字从而释之。又何疏漏耶。或称不思议境与不
思议事皆极圣之域。等觉至人犹所未尽。若凡夫生
灭心行。三惑浩然。于言说之中推上妙之理。是犹醯
鸡而说大鹏。夏虫之议层冰。其不可见明矣。今止观
之说文字万数。广寻果地无益初学。岂如暗然自修。
功至自至。何必以早计为事乎。是大不然。凡所谓上
圣之域。岂隔阔辽[仁-二+夐]与凡境杳绝欤。是惟一性而巳。
得之谓悟。失之谓迷。一理而巳。迷而为凡。悟而为圣。
迷者自隔。理不隔也。失者自失。性不失也。止观之作。
卷十九 第 202a 页 X75-0202.png
所以离异同而究圣神。使群生正性而顺理者也。正
性顺理所以行觉路而至妙境也。不知此教者则学
何所入。功何所施。智何所发。譬如无目。昧于日月之
光。行于重险之处颠踣堕落。可胜既乎。噫。去圣久远。
贤人不出。庸昏之徒含识而巳。致使魔邪诡惑。诸党
并炽。空有云云。为坑为阱。有胶于文句不敢动者。有
流于漭浪不能住者。有太远而甘心不至者。有太近
而我身即是者。有枯木而称定者。有窍号而称慧者。
有奔走非道而言权者。有假于鬼神而言通者。有放
心而言广者。有罕言而为密者。有齿舌潜传而为口
诀者。凡此之类。自立为祖。继祖为家。反经非圣。昧者
不觉。仲尼有言。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由物累也。悲
夫。隋开皇十八年智者去世。至皇朝建中垂二百载。
以斯文相传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其次曰缙云威。
又其次曰东阳小威。又其次曰左溪朗公。其五曰荆
溪然公。顶于同门中慧解第一。能奉师训集成此书。
盖不以文辞为本故也。或失则繁。或得则野。当二威
之际。缄授而巳。其道不行。天宝中左溪始弘解说。而
知者盖寡。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勤矣
备矣。荆溪灭后。知其说者适三四人。古人云。生而知
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又其次也。夫
生而知之者盖性德者也。学而知之者天机深者也。
若其嗜欲深。耳目塞。虽学而不知。斯为下矣。令夫学
者内病于蔽。外役于烦。没世不能通其文。数年不能
卷十九 第 202b 页 X75-0202.png
得其益。是则业文为之屦校梏足也。棼句为之簸糠
眯目也。以不能之师。教不领之弟子。止观所以未光
大于时也。子常戚戚于是。整其宏纲。撮其机要。其理
之所存。教之所急。或易置之。或引伸之。其义之迂。其
辞之鄙。或薙除之。或润色之。大凡浮疏之患十愈其
九。广略之宜三存其一。于是袪鄙滞。导蒙童。贻诸他
人。则吾岂敢。若同见同行。且不以止观罪我。亦无隐
乎尔。建中上元甲子首事笔削三年岁在析木之津
功毕云尔。」

【论曰。梁肃文集二十卷。友人崔恭为之序。称肃天
台大师元浩之门弟子也。累官太子侍讲史馆修
撰翰林学士。卒年四十有三。凡释氏之制作。粹美
深远天下无以杭敌。今观统例之作。信哉斯言也。
厥后五十馀年。李翱习之著复性书。尝邃穷渊源。
盖从其规模而出。往往造端立意皆合。特引證与
开列名相差异耳。然则肃之文章得于台教而深
远无敌。习之从而效之。教有所谓四摄者。二公将
无同布施深妙爱语。摄化同类奇杰之士。复其性
而知有本地风光也欤。】

「元贞四年二月。江西马祖大师道一示寂。师汉州十
邡人。容貌丰伟。牛行虎视。引舌过准。足下有二轮文。
遇怀让禅师密契心法。始自建阳。迁临川。次南康。所
至聚徒说法创建禅林。大历中始居豫章开元寺。尝
示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佛。达磨大
卷十九 第 202c 页 X75-0202.png
师自南天竺国来此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
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
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
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
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取恶。净秽两边都不依怙。达
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云三界唯心。森罗
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即是见心。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
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无
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食长养圣胎任运过
时。复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
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师于开元示寂。先
是师尝经由豫章泐潭之石门。爱其山水奇胜洞壑
平坦。[(厂@((既-旡)-日+口))*页]谓其徒曰。吾朽质之日归骨于此。至是门弟
子奉灵骨舍利建道场于石门。相国权德舆为之碑。
宣宗赐谥大寂禅师。得法弟子凡百三十有九人。各
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禅宗至此大盛于世。

大珠慧海禅师者。建州人。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
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
祖曰。自家宝藏不[(厂@((既-旡)-日+口))*页]。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
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那个是慧海自家宝
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
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
知觉。礼谢毕。服劳久之。后以受业师年老归奉养。乃
卷十九 第 203a 页 X75-0203.png
晦迹藏用。外现痴讷。撰顿悟入道要门一卷。为好事
窃出。及马祖见之。即告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
自在无遮障处也。众中有知师本性朱者。遂共寻访。
师繇是道望显著。说法波翻海涌浩然无碍。有顿悟
门及广语行于世。

六年。石头希迁禅师示寂。师得法于青原。天宝中居
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其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
头和尚。南岳鬼神多见身听法。师皆与之授戒。大历
中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并凑二大士
之门。尝示众曰。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
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
体一。汝等当知自巳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
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
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等知之无所不备。师初
阅肇论云。会万物为巳者其唯圣人乎。遂豁然曰。圣
人无巳。靡所不巳。因著参同契。其辞曰。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
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
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像。
声元无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
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
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
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
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
卷十九 第 203b 页 X75-0203.png
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
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远近。
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论曰。石头参同契颂。清凉大法眼注之。其深禅妙
句使人读之三叹不巳。黄山谷曰。尝问衲子。牧护
歌是何等语而皆不能说。后见刘梦得作夔州剌
史时乐府有牧护歌。似是赛神曲。然亦不可晓。及
在黔中闻赛神者夜歌曰。听说侬家牧护至。末后
云莫酒烧钱归去。乃知苏溪嘉州人故作此歌学
巴人曲。犹石头学魏伯阳作参同契也。予谓山谷
说牧护歌则巳然矣。至参同契乃幽赞曹溪密旨
而建立石头宗风。真万世不刊之典也。奚暇学人
而为之哉。】

「十二年。宣河东节度使礼部尚书李诜备礼迎法师
澄观入京。观至。有旨命同罽宾三藏般若翻译乌茶
国所进华严后分梵夹。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
僧寂光依僧欲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
净。观承睿旨。翻宣既就进之。帝命开示华严宗旨。群
臣大集。观升高座曰。我皇御宇。德合乾坤光宅万方。
重译来贡。东风入律西天输越海之诚。南印御书北
阙献朝宗之敬。特回明诏再译真诠。光阐大猷增辉
新理。澄观顾多天幸钦属盛明。奉诏译场承旨幽赞。
抃跃兢愓三复竭愚。露滴天地喜含百川之味。尘培
华岳无增万仞之高。极虚空之可度。体无边涯。大也。
卷十九 第 203c 页 X75-0203.png
竭沧溟而可饮。法门无尽。方也。碎尘刹而可数。用无
能测。广也。离觉所觉。朗万法之幽邃。佛也。芬敷万行
荣耀众德。华也。圆兹行德饰彼十身。严也。贯摄玄微
以成真光之彩。经也。总斯七字为一部之宏纲。将契
本性非行莫阶。故说普贤无边胜行。行起解绝。智證
圆明。无碍融通现前受用。帝大悦赐观紫方袍。号教
授和尚。其后相国齐抗.郑馀庆.高郢请撰华严纲要
三卷。相国李吉甫.侍郎归登.驸马杜琮请述正要一
卷。又为南康玉韦皋.相国武元衡著法界观玄镜一
卷。仆射高崇文请著镜灯说文一卷。司徒严绶.司空
郑元.剌史陆长源请撰三圣圆融观一卷。节度使薛
华.观察使孟简.中书钱徽.拾遗白居易.给事杜羔等
请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卷。又与僧录
灵邃大师十入首座十寺三学上流制华严.圆觉.四
分.中观等经律论关脉三十馀部。皆古锦钝金随器
任用云。

释皎然者。字昼。谢灵运十世之孙。有逸才。风度凝远。
尤长于诗。为大师颜鲁公.相国于頔。名士韦苏州.吴
季德.李华.梁肃诸公所敬。结为林下交。时陆羽隐松
江。扁舟放浪。每至霅川。见昼必清谈终日忘返。天下
士大夫服其标致。然耻以文章名世。尝叹曰。使有宣
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日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
扰真性。岂若松岩云月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
而性同。吾将入杼山矣。于是裒所著诗文火之。后中
卷十九 第 204a 页 X75-0204.png
丞李洪剌湖州。枉驾访昼请及诗文。曰贫道役笔砚
二十馀年。一无所得。冥搜物累。徒起我人。今弃之久
矣。洪搜之民间。仅得十卷。皎然没。相国于頔序之进
于朝。德宗诏藏秘阁。

律师灵澈。居越州云门寺。一时公卿负才望若刘长
卿.严维.皇甫曾皆投剌结友。澈诗句与皎然.僧标齐
名。尝有辞韦苏州山边水边待月明之句。皎然称赏
以为绝伦。中丞包公亦叹曰。见澈公山水之句。令人
阁笔。著律宗行源二十一卷。初澈游京师。名闻辇毂。
缁流嫉其盛。造飞语激动中贵人。浸诬得罪。徙汀州。
入会稽遂终老于吴越间。相国权德舆以序饯之曰。
昔庐山远公.钟山约公皆以文章广心地。用赞后学。
俾学者乘理以诣。因言而悟。得非玄律之一派乎。吴
兴长老昼公掇六艺之菁英。首冠方外。入其室者有
沃州澈上人。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
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其变也如风
松迭韵冰玉相扣。层蜂千仞下有金碧。𢥠鄙夫之目
初不敢视。三复则淡然。天和晦于其中。故观其容。鉴
其词。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况会稽山水自古胜绝。
东晋逸民多遁世于此。夏五月。上人自炉峰言旋复
于是邦。予知夫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
然后弥入空寂万虑洗然。则向之境物又其稊稗也。
鄙人方景行企向之不暇。乌敢以离群为叹哉。德舆
又与玄禅师厚善。玄辞归天竺寺。德舆以序饯之曰。
卷十九 第 204b 页 X75-0204.png
度门之教根于空寂。因修以取證。阶有以及无。不践
精深之习而悟虚无之理者。未之有也。未得谓得则
其病欤。仆久味斯法。思与言者。既而得玄禅师。禅师
早诵大乘经数万言。晚得观门之学。今则色空如一
哀乐不入矣。桑门之患为外见所杂。既得之患为内
见所缚。今玄公翛然二见之间不外不内冥夫至妙。
身戒心慧合于无倪。且以勾吴山水之绝境。天竺又
经行之净界。振锡而往。其心浩然。盖随缘生兴。触物
成化。而不为外尘所引也。幅巾男子权德舆稽首。

僧标者。幼而神字清茂。甫七岁尝戏于门。有异沙门
见之。抚其顶曰。目秀如青莲。真吾门之威凤。苟能舍
家必有重名。不然乘云霓薄天汉。不可得而知也。父
母闻而大喜即使出家。至德中肃宗有旨。白衣能诵
经七百纸者许度为僧。标首中此选。后习毗尼。有高
行。结庵杭之西岭。吴中士大夫雅与之游。而相国李
吉甫.仆射韩皋.尚书孟简与之结尘外交。吴人为之
语曰。杭之标。摩云霄。越之澈。洞冰雪。霅川昼。能清秀。
右庶子李益尝得标所为乐府。持归京师以为誇耀。
景陵陆羽见标。称之曰。日月云霞。吾知为天。标山川
草木。吾知为地。标推能归美。吾知为德标。闲居趣寂。
得非名实在公乎。杭人尊之而不名。呼西岭和尚。

十五年四月帝诞节。敕有司备仪辇迎教授和尚澄
观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观升高座曰。大哉真界万
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
卷十九 第 204c 页 X75-0204.png
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
而交映。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
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融身刹以相含。流声光而遐
烛。我皇得之灵鉴虚极保合大和。圣文掩于百生。淳
风扇于万国。敷玄化以觉梦。垂天真以性情。是知不
有大虚曷展无涯之照。不有真界岂净等空之心。华
严教者即穷斯旨趣尽其源流。故恢廓宏远包纳冲
邃。不可得而思议矣。指其源也。情尘有经。智海无外。
妄惑非取。重玄不空。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
冥二际于不一。动千变而非多。事理交彻而两忘。性
相融通而无尽。若秦镜之㸦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
交光历历齐现。故得圆至功于顷刻。见佛境于尘毛。
诸佛心内众生新新作佛。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證真。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
语其定也。冥一心于无心。即万动而常寂。海湛真智
光含性空。星罗法身影落心水。圆音非叩而长演。果
海离念而心传。万行忘照而齐修。渐顿无得而双入。
虽四身广被八难顿超。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当其
器也。百城询友一道栖神。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
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圆。入一尘而一心净。
千化不变其虑。万境顺通于道。契文殊之妙智宛是
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失其旨也徒修因于
旷劫。得其门也等诸佛于一朝。谛观一尘。法界在掌。
理深智远。识昧辞单。尘黩圣聪。退座而巳。帝时默湛
卷十九 第 205a 页 X75-0205.png
海印。朗然大觉。[(厂@((既-旡)-日+口))*页]谓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
而富。扇真风于第一义天。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仍以
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朕思从来。执身心我人及诸法
定相。斯为甚倒。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繇是中外
台辅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

【论曰。儒者韩退之有送澄观诗。虽美其才能而礼
甚倨。凡吾徒先达皆以谓观七帝门师。退之不应
凌篾君父之师。然非也。盖观以贞元十三年被召。
至是始称国师。退之由宣武武宁二节度推官。入
为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以罪贬山阳令。行次洛
阳。赠观诗盖在洛阳时作也。是时观未赴召。而退
之由御史罢而与之诗。礼倨固士大夫待吾人之
常态也。或谓退之嫉观名盛。故冒其名与之诗而
厌之。或谓当时别有同名者。是皆不然。当以出处
显晦考之。则轻重之情见矣。凡自观位国师之后。
寿至一百有二岁而亡。虽当代贤宰相齐抗.高郢.
郑馀庆.武元衡.裴度诸公皆称门弟子。执经问大
义。岂退之独倨见哉。】

「是岁庐山东林律大德熙怡卒。许尧佐制其碑曰。大
师熙怡。姓曹氏。桂阳人也。旧勋前烈。垂休积庆。史氏
详之矣。夫真如不远其要在乎无垢。妙理不深其要
在乎见性。本于真实。畅其虚无。俾聆芳咀润孜孜请
益则大师之教也。大师体识深静。风度端敏。受具戒
于南岳。修律仪于东林。常趺坐一室而四方学者差
卷十九 第 205b 页 X75-0205.png
肩继踵。发此柔软纳其归依。尧言玉振微文冰释。故
崇德雅美临坛持法垂五十年。尝以至德初𨽻东林
寺。居耶舍塔院数逾二纪。而信心长者怀甘奉贽纷
然并进。监厨守藏不遑祇受。既而悉归精舍颁于众
僧。大师率同门人布衣粝食而巳。故推巳以见相。因
相而归空。搜阅精微。钻研旨要。尝苦背闷而针石不
能及也。故于中夜累叹。有神人抚背。殊形骇物。斯须
乃去。自兹穷讨经论切磋心要。加以律仪端静受持
勤至。感通之应故难尽书。至于山鹿归仁。林鸟效祉。
火师之室不足骇也。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
瀑布。乃创凌云精舍为经行之地。旁引泉窦以涤尘
迷。近蹑松壑以求清凉。丹崖云岫势若屏牖。然趋风
望景攀危辇重翼如而至者难以数记。积十馀年乃
至大林精庐。淬法刃。燃慧炬。俾夫恂恂围绕者割其
缚。导其迷。洗然而自得。贞元中归东林戒坛院。以吾
道巳成。吾教巳行。十五年秋七月召门弟子曰。吾随
化还。须臾寂灭。僧﨟五十。报龄七十一。大师精贯六
艺。旁达百氏。尝与故太师鲁国公颜真卿.故丞相赵
公憬故御史大夫卢公群.今吏部侍郎杨公于陵为
参禅之侣。幽键洞发。玄言两得。门人法粲等十馀人
传其教焉。高僧传志熙怡异迹尤多。而尧佐之文美
雅。故录其文而不载其传。

十六年逸士刘轲游庐山之黄石岩。遇高僧。异之。因
为记曰。古老有言。太极之气积成山岳。泄为小渎。然
卷十九 第 205c 页 X75-0205.png
则匡阜之境其大者乎。庚辰岁。山客刘轲来拾怪异。
自麓至顶却下半里馀。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
不知其几腊。乃迹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及问其
住年。但以手指松桂曰。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
走。吾复何齿。矧卯戎之昏日。霜炎之冻灰。生落之荣
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于戏。向
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其宜也。复何言
哉。观夫云烟杂乎履写。岚霭生于襟袖。群形浩扰。并
人眸子。每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
况又耸淩竞上冥冥。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浮丘连
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颜于厚面。远喧卑于臊
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
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
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
致。端邪径寒。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禅师生
宜春。姓黄氏。名常进。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
焉。」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九
卷十九 第 206a 页 X75-02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