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95c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大历五年。大广智三藏不空示疾。诫门人曰。普贤行
愿出无边法门。汝等勤而行之。宜观菩提心本尊大
卷十八 第 196a 页 X75-0196.png
印直诠阿字。了法无生證大觉身。又命弟子赵迁执
笔授所撰涅槃轨范以贻后世。使准此送终。以表辞
帝。诏遣内使赐汤药劳问。就加开府仪同三司萧国
公。食邑三千户。辞让数四不允。不空叹曰。吾以法济
世。不意垂死滥污封爵。乃以先师金刚智所付法物
因中使李宪诚进之。遂沐浴更衣吉祥安卧而寂。阇
维顶骨不坏。中含舍利光彩夺目。御史严郢撰纪德
碑。太常徐浩书之于石。其辞曰。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玄
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迄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
国师。以玄言德祥开佑至尊。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
褒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萧
国公。皆牢让不允。特赐法号曰大广智三藏。大历五
年夏六月癸未灭度于京师大兴善寺。代宗为之废
朝三日。赠司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日
诏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词深切加
荐令芳。礼冠群伦举无与比。明年九月诏以舍利起
塔于旧居寺院。和尚性聪朗。博观前佛法藏要旨。缁
门独立。邈荡荡其无双。稽夫真言字仪之宪度。灌顶
升坛之轨迹。即时成佛之速。应声储祉之妙。天丽且
弥地普而深。固非末学所能详也。敢不槩见序其大
归。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
义。后数百年传于龙猛菩萨。龙猛又数百年传于龙
智阿阇黎。龙智传金刚智阿阇黎。金刚智东来传于
卷十八 第 196b 页 X75-0196.png
和尚。和尚又西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阿阇黎。扬
攉十八会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至于和尚
凡六叶矣。每斋戒留中导迎善气。登礼皆答。福应较
然。温树不言莫可纪巳。西域隘巷狂象奔突。以慈眼
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天吴鼓骇。以定
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其生也。母氏有毫光照
烛之瑞。其没也。精舍有池水竭涸之异。凡僧夏五十。
享年七十。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饰供具坐道场。浴兰
焚香入佛知见。五十馀年晨夜寒暑未尝有倾歌懈
倦之色。过人绝远乃如是者。后学升堂诵说。有师法
者非一。而沙门慧朗受补处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
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于戏。法子永怀。梁木将绝。本
行托予勒崇。昔承微言。今见几杖。光仪眇漠坛宇清
怆。慕书昭铭小子何让。铭曰。呜呼大士。起我三宗。道
为帝师。秩为仪同。昔在广成。轩后顺风。岁逾三千。复
有萧公。瑜伽上乘。真语密契。六叶授受。传灯相继。述
者牒之。烂然有第。陆伏狂象。水息天吴。慈心制暴。慧
力降愚。寂然感通。其可测乎。两楹梦莫。双树变色。司
空宠终。辨正旌德。天使祖祭。宸衷悽恻。诏起宝塔。旧
庭之隅。下藏舍利。上饰浮图。迹殊生灭。法离有无。刊
石为碑。传之大都。」

【论曰。初菩提流志三藏历则天.中.睿.玄宗四朝。以
穷佛之学纷泽大教。及终。玄宗赐谥开元一切遍
知三藏。盛矣哉。盖谥同如来也。不空始见流志.无
卷十八 第 196c 页 X75-0196.png
畏二公。而师事金刚智。智没复游天竺以广其道。
及还东土。神用无方。感应微妙。玄宗尊为国师。既
而天宝之乱。肃宗托以祈禳。及其卒。遂预公台之
赠。呜呼。苟非其人畴能及此哉。况神道助化。天人
之通理也。方吐蕃再犯京畿。郭汾阳以单骑入虏
围。群虏以父称之。是时虽曰国家威福及子仪忠
义所感。庸非神道为之阴助乎。惜哉大历之后。用
事者微远略致。群盗跋扈王室䆮微。继以元载王
缙之败。后世议者遂以福力为不足凭。悲夫。】

「六年。越州律师昙一卒。补阙梁肃制其碑曰。释氏先
律师讳昙一。字觉胤。报年八十。僧夏六十一。以大历
六年十二月七日灭度于越州开元寺。迁座起塔于
秦望山之阳。制缞会葬者以千百数。大师南阳张氏。
曾祖隋太常恒。始家会稽之山阴。大师诞钟粹气𦖟
悟夙发。幼学五经因探禹穴。至云门寺逐依沙门谅
公出家。景龙中剃度。寻受具戒。天纵辩慧。益以轨仪。
翕然巳为人望矣。开元初西游长安。观音亮律师见
而奇之。授以毗尼之学。又依崇圣寺坛子法师学俱
舍.唯识。从印度大沙门无畏受菩萨戒。探道睹奥出
类拔萃。暮月之间名动京师。大师崖岸峻峙。机神坦
迈。体识详稚。应用虚明。得三藏之隐赜。究诸宗之源
底。加以素解玄儒。旁总历纬。长老闻风而悦服。公卿
下榻以宾礼。由是与少保兖国公陆公象先.贺宾客
知章.李北海邕.徐中书安贞.褚谏议庭诲为儒释之
卷十八 第 197a 页 X75-0197.png
游莫逆之友。其导世皆先之以文行。弘之以戒定。入
兰室而馨香自发。临水镜而毫发必鉴。不知其所由
然矣。开元二十六年复归会稽。谓人曰。三世佛法戒
为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故设教以尸罗为主。取
邺郡律疏合终南事钞。括其同异详发正义。学徒赖
焉。大凡北际河朔南越荆闽。四分之宗自我而盛。烈
炬之破昏黑。群流之赴涧泽。适来之时。行化也如彼。
有为而生。乘化而息。草木潜润。慈云无心。适去之时。
处顺也如此。人世迁转。道存运往。瞻望不见。寂寥空
山。哀哉。铭曰。越水漫漫。崇山回合。大师化灭。式建灵
塔。缅慕上士。诞修净法。有威有仪。不洼不杂。德溥化
洽。云从海纳。勒铭垂后。千万亿劫。

是岁淮南节度使杨州牧御史大夫张延赏。状舒州
三祖行实。请谥于朝。夏四月天子赐谥曰镜智禅师。
剌史独孤及制赐谥碑曰。按前志。禅师号僧粲。不知
何许人。出见于周隋间。传教于慧可大师。抠衣邺中。
得道于司空山。谓身相非真。故示有疮疾。谓法无我。
故居不择地。以众生病为病。故所至必说法度人。以
一相不在内外中间。故必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
寂照妙用摄群品流注生灭。观四维上下。不见法。不
见身。不见心。乃至心离名字。身等空界。法同梦幻。无
得无證。然后谓之解脱。禅师率是道也。上膺付嘱。下
拯昏疑。大云垂荫。国土皆化。谓南方教所未至我。是
以有罗浮之行。其来不来也。其去无去也。既而以袈
卷十八 第 197b 页 X75-0197.png
裟与法俱付悟者。道存影谢。遗骨此山。今二百岁矣。
皇帝即位后五年岁次庚戌。某剖符是州。登禅师遗
居。周览尘迹。明徵故事。其荼毗起塔之制。实天宝景
戍中别驾前河南尹赵郡李公常经始之。碑版之文
隋内史侍郎河东薜公道衡.唐相国河南房公琯继
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
未遑也。长老比丘释湛然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润松
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澄
俊同寅叶恭丞以为请。会是岁嵩山大比丘释慧融
至自广陵胜业寺。大比丘释开悟至自卢江。俱纂我
禅师后七叶之遗训曰。相与叹塔之不命。号之不祟。
惧象法之根本坠于地也。愿申无边众生之弘誓。以
纾罔极。杨州牧御史大夫张公延赏以状闻。于是六
年夏四月上霈然降兴废继绝之诏。册谥禅师曰镜
智。塔曰觉寂。以大德僧七人扫洒供养。天书锡命辉
焕崖谷。众庶踊跃谓大乘中兴。是以大比丘众议立
石于塔东南隅。纪心法兴废之所以然。某以谓初中
国之有佛教自汉孝明始也。历魏晋宋齐及梁武。言
第一义谛者不过布施持戒。天下惑于报应而人未
知禅。世与道交相丧。至菩提达磨大师始示人以诸
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慧可大师传而持之。人思而未
修。造禅师三叶。其风䆮广。真如法味日渐月渍。万木
之根茎枝叶悉沐我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
言。始行于世间。浃于人心。当时闻道于禅师者。其浅
卷十八 第 197c 页 X75-0197.png
者知有为无非妄想。深者见佛性于言下。如灯照物。
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师道信其人也。其后信
公以传宏忍。忍传慧能神秀。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
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弘正。正
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
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于戏微禅师吾其二乘
矣。后代何述焉。庸讵知禅师之下生。不为诸佛故现
比丘身以救浊劫乎。亦犹尧舜既往。周公制礼仲尼
述之。游夏弘之。使高堂后苍徐孟戴庆之徒可得而
祖焉。天以圣贤所振为木铎。其揆一也。诸公以为司
马。子长立夫子世家。谢临川撰慧远法师碑铭。今将
令千载之后知先师之全身。禅门之权舆。王命之追
祟在此山也。则扬其风。纪其时。宜在法流。某尝味禅
师之道也久。故不让其。铭曰。人之静性。与生偕植。智
诱于外。染为妄识。如浪斯鼓。与风动息。淫骇贪怒。为
刃为贼。生死有涯。缘起无极。如来悯之。为辟度门。即
妄了真。以證觉源。启迪心印。贻我后昆。间生禅师。俾
以教尊。二十八世。迭付微言。如如禅师。应期弘宣。世
溷法灭。独与道全。童蒙来求。我以意传。摄相归性。法
身乃圆。性身本空。我为说焉。如如禅师。道既弃世。将
二十纪。朝经乃届。皇明昭贲。亿兆膜拜。凡今后学。入
佛境界。于取非取。谁缚谁解。万有千岁。此法无坏。

七年。鲁郡公颜真卿撰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
曰。如来以身口意业难调伏也。净尸罗以息其内。行
卷十八 第 198a 页 X75-0198.png
住坐卧四威仪摄善心也。明布萨以昭其外。故曰波
罗提木叉是汝之师。则憍陈如之善来。迦叶波之尚
法。诸声闻三归约众。十四年以八敬度尼。羯磨相承
其致一也。汉灵帝建宁元年有北天竺五桑门支法
领等。始于长安译出四分戒本兼羯磨。与大僧受戒。
至曹魏有天竺十尼自远而来。为尼受具。后秦姚兴
弘始十一年有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本。而关
中先行僧祇。江南盛行十诵。至元魏法聪律师始阐
四分之宗。聪传道覆。覆传慧光。光传云晖愿。愿传隐
乐洪云。云传遵。遵传智首。首传道宣。宣传法励.满意。
意传法成。成传大亮.道宾。亮传昙一.道岸.超慧澄。澄
传慧钦。皆口相授受臻于壶奥。钦俗姓徐。洪州建昌
人也。盖汉孺子之后。年二十二寻师于临川楮山。后
五岁削发。𨽻于高安龙岗寺。遂受戒。有唐义净则译
经上足曰。洪州之灵杰。其秉宣羯磨者。曰两京涤法
锐钦。智度冲深。神用高爽。行无权实身绝开遮。阐律
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江岭之外凛然
风生。开元末北游京师充福。先大德常诵涅槃经而
讲之。兼明俱舍论.维摩.金刚经又登讲座。其下日有
二三千人。由是名动辇毂。属禄山作乱。杖锡南归居
于西山洪井双岭之间。慕高僧观显之遗踪。于寺北
创置兰若。山泉之美颇极幽绝。钦虽坚持律仪而志
在弘济。好读周易.左传。下笔成章。著律仪辅演十卷。
常撰本州龙兴寺戒坛碑。颇见称于作者。三年真卿
卷十八 第 198b 页 X75-0198.png
添剌抚州。东南四里有宋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翻
涅槃经古台。基局俨然轩陛摧𡉏。高行头陀僧智清
者。首事修葺安居住持。明年秋七月真卿绩袟将满。
有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愿以我皇帝降
诞之辰。奏为宝应寺。仍请山林高行僧三七人。冬十
月二十三日圣恩允许。于是鼎新轮奂。其兴也勃焉。
乃请止观大师法源法泉.襄阳乘觉.清凉善弘.罗浮
圆觉.佛迹本喻.馀杭慧达洎当州海通.海岸等同住
薰修。以资景福。佥以为学徒虽增毗尼未立。明年三
月乃请钦登坛而董木铎焉。仍俾龙岗道[干-木+禾].天台法
裔.招提智融.白马法胤.衡岳智觉.司德义盈.香城藏
选.龙兴藏智.开元明彻等同秉法事。于是远近骏奔
道场侧塞。圣像放光而龙王不雨者四旬。僧尼等三
百五十七人。而文士正议大夫前卫尉少卿张廷皋
脱俗归真。其法名曰瑰纲为称首焉。又钦此年巳来
为受具者凡一万馀人。江岭湖海之间幅员千里。像
法于变皆钦化道之力焉。临川在岭隅。未尝弘律。于
是二众三百馀人请法裔敷演而依止之。后有上都
资圣寺高德曰还本律主。伟兹能辩。深嗟叹而赞美
之。谓于寺东南置普通无碍禅院。内立镇国观音道
场。请善弘居之以开悟心要。昙一上足曰。智融精持
本事如会尊众。乃命智晃等于普通道场东置律藏
院创立戒坛。以行钦公之来仪。且施肇纪之不朽。经
营未几坛殿郁兴。肃乎渡海浮囊分毫绝罗刹之请。
卷十八 第 198c 页 X75-0198.png
严身璎珞照耀有摩尼之光。则入佛位而披伽黎者
名香普熏神足无极。半月可胜纪而无绝乎。有唐大
历辛亥岁行抚州剌史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而志
之。」

【论曰。鲁公碑称汉建宁元年天竺沙门译出戒本
与大僧受戒。而梁僧传及隋三宝录皆谓曹魏嘉
平中西域昙柯罗始出戒本。予读后汉笮融阵谓。
融于汉末每岁佛生日辄多设饮饭。敷席幡员五
六里。其来就食及观者常数万人。以此验汉时未
有戒律。凡斋事法如祠祀状。戒律自魏时方来。信
矣。鲁公之说疑为传之者误。当以僧传为正焉。】

「九年。道士史华以术得幸。因请立刃梯与沙门角法。
有旨两街选僧剋日较胜负。沙门祟慧者。不知何许
人。常诵首楞严咒。表请挫之。帝率百僚临观。臾华履
刃梯而上。命慧登之。慧蹑刃而升往复无伤。慧乘胜
命聚薪于庭。举烈焰。慧入火聚。呼史华令入。华惭汗
不敢正视。帝大悦而罢。赐崇慧号护国三藏。后不知
终。」

【论曰。史华崇慧事迹见唐佛道论衡并高僧传。其
信然欤。昔周穆王时有化人自西极而来。出入火
聚越牖透垣。千变万化不可名状。世疑为佛世尊
所遣化者也。崇慧得非教所谓。證应真果者具六
通三明一十八变。常住世间随机赴感。必此之流
也欤。】
卷十八 第 199a 页 X75-0199.png

「本朝政和末。有道士林灵素者。本温州人。善妖术。辅
以雷公法。尝往来不逞于宿毫淮泗间乞食。诸寺群
僧薄之。至楚州与慧世相欧击。讼于官府。倅石仲问
焉。喜其辩捷轻俊。脱之置馆中。问吐纳烧鍊蜚神之
术。七年正月仲携入京谒宰相蔡京。京致见 上。灵
素大言曰。天上有神霄玉清府。长生帝君主之。其弟
青华帝君。皆玉帝子。次有左相仙伯并书罚仙吏。褚
慧等八百馀官。谓徽宗即长生帝君。京乃左相仙伯。
灵素即褚慧。 上忻然信之。赐号金门羽客。作通真
宫处之。寻改天下大寺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设长
生青华帝君像。置道学科。灵素见 上必力诋释氏
请除之。

宣和元年正月乙卯。诏革释氏旧名。禁铜铙塔像。三
月京城大水。[元/?][鼍-黾+?]出于市民庐舍。 上遣灵素治水。
久之绝无验。士民益惧。一日僧伽大士忽现禁中。

上就命禳水。大士振锡登城诵密语。顷之水用顿减
至竭涸。灵素颇气沮。既而冲 皇太子节不避。太子
击之。诉于 上。冬十一月乙卯 上恶之。特放还温
州。遂死于路。噫若僧伽崇慧者。信乎不般涅槃常住
世间。护持国土垂祐生民。殆可见矣。

沙门圆泽者。寓东都慧林寺。与隐士李源厚善。慧林
即源旧第也。父憕。守东都。为禄山所害。源以故不仕。
常居寺中。与泽谈噱终日。偶相率游峨嵋山。源欲自
荆州溯峡以往。泽欲由长安斜谷。源以为久绝人事
卷十八 第 199b 页 X75-0199.png
不欲复入京师。泽不死强。遂自荆州。舟次南浦。见妇
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泣曰。所不欲由此者为
是。源惊问故。泽曰。妇人孕三稔矣。迟吾为之子。不逢
则巳。今既见之。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令速生。
三日浴儿。愿公临[(厂@((既-旡)-日+口))*页]。以一笑为信。后十三年于杭州
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哀具浴。至暮而泽亡。妇
乳三日。源往视之。儿见源果轩渠而笑。即具以语其
家。葬讫。源返寺中。后如期自洛之吴赴其纳。至期于
葛洪井畔闻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
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
常存。源曰泽公健否。答曰。李君真信士。然世缘未尽。
且勿相近。惟勤修不惰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
事范范。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巳遍。却回烟
棹上瞿塘。遂隐不见。源复归慧林。至长庆初年八十
矣。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荐曰。源天与至孝。绝心禄仕。
五十馀年常守沉默。理契深要。一辞开祈百虑洗然。
抱此真节弃于清世。臣窃为陛下惜之。穆宗下诏以
源守谏议大夫。不赴。寻以寿终。

十年。国师慧忠将终。耽源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
作么生。忠曰。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乃
入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忠曰。告
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帝曰请师塔样。忠良久曰会
么。帝曰不会。忠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
以十二月九日右胁而寂。门弟子奉全身于党子谷
卷十八 第 199c 页 X75-0199.png
建塔。赐谥大證禅师。帝寻召应真入内。举前语问之。
真良久曰圣上会么。帝曰不会。真述偈曰。湘之南。潭
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舡。琉璃殿上
无知识。代宗尝在便殿指天下观军容使鱼朝恩谓
忠曰。朝恩亦解些子佛法。朝恩即问忠曰。何者是无
明。无明从何而起。忠曰。佛法衰相今现。帝曰何也。忠
曰。奴也解问佛法。岂非衰相今现。朝恩色大怒。忠曰。
即此是无明。无明从此起。朝恩复抗声曰。有人言师
今是佛得否。忠曰。朝廷有人言汝是天子果否。朝恩
伏地曰。死罪死罪。朝恩实非天子。忠曰。我不是佛。所
以二尊不并化。朝恩曰。师应长作凡夫无成佛时耶。
忠曰。我向后必当作佛。汝姓什么。朝恩曰姓鱼。忠曰
我向后作佛不名慧忠。汝向后若作天子改却姓。莫
不姓鱼否。朝恩仍伏地曰。死罪死罪。朝恩此去实不
敢向师论佛法。忠谓帝曰。几怕杀此奴。」

【论曰。古云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大
历初鱼朝恩以中贵秉天下兵权。帝以旧恩优容
之。遂骄蹇抗敌。一时虽郭尚父犹惮之莫敢谁何。
可谓权侔人主而富贵震天下。忠乃以奴呼之。未
几朝恩果以罪伏诛。兹可以想见忠之识量。谓之
国师不是过也。佛世尊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呜
呼。忠殆庶几焉。】

「十二年。宰相元载.王缙有罪。载伏诛。籍其家。钟乳五
百两。胡椒八百斛。他物称是缙。贬括州剌史。缙素奉
卷十八 第 200a 页 X75-0200.png
佛不茹荤。晚节尤谨。妻死以第为佛祠。初帝未知重
佛。每从容问缙所以然。缙必开陈福业报应。帝意向
之。由是宫中祀佛。梵呗斋重无少懈。群臣承风旨言
死生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议者以缙与杜鸿渐泥
佛太过云。

十四年。天柱山崇慧禅师示寂。师彭州人。得法于牛
头威禅师。后居天柱寺。僧问。达磨未来此土。还有佛
法也无。师曰。未来时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
会。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良久又曰。阇黎会么。自
巳分上作么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
似卖卜汉相似。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
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问如何是解卜底人。曰汝才
出门时便不中也。问宗门中请师举唱。答曰。石牛长
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山。问如何是西来意。曰白
猿抱子归青嶂。蜂蝶衔华绿蕊间。及是迁化。肉身不
坏。数百年犹在。

时华严疏主澄观。字大休。会稽夏侯氏之子。至德中
得度具戒。即以十事自励曰。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
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
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析非仪之䌽。
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
侧。从牛头忠径山钦问西来宗旨。授华严圆教于京
都诜禅师。至大历三年代宗诏入内与大辩正三藏
译经为润文大德。既而辞入五台山大华严寺。覃思
卷十八 第 200b 页 X75-0200.png
华严。以五地圣人栖身佛境心体真如。犹于后得智
起世俗心学世间解。繇是博览六艺图史。九流异学。
华夏训诂。竺经梵字及四围五明圣教世典等书。靡
不该洽。至是建中四年。将下笔著疏先求瑞应。一夕
梦金容当阳山峙光相颙颙。因以手捧咽面门。既觉
而喜以谓获光明遍照之徵。自是落笔无停思。乃以
信解行證分华严为四大科。理无不包。观每慨旧疏
未尽经旨。唯贤首国师颇涉渊源。遂宗承之。制疏凡
历四年而文成。又梦身为龙。矫首南台尾蟠北台。宛
转凌虚鳞鬣耀日。须臾变百千数。蜿蜒青冥分散四
方而去。识者以为流通之像也。初为众讲之。感景云
凝停讲堂庭前之空中。又为僧睿等著随疏演义四
十卷.随文手镜一百卷云。

元兴元年。南岳明瓒禅师者。不知何许人。初宰相李
泌乾元中辞入衡岳。瓒隐居上封。泌往谒之。瓒诵经。
其声先悲栖而后悦豫。泌雅知音。因谓曰。将非避隐
者有云霄意乎。瓒唾之曰。莫相贼莫相贼。泌色不为
动。瓒久之见泌立候不懈。乃曰饭未。泌曰未也。瓒拨
火出羊食。泌与语。久之辞去。瓒抚其背曰好做十年
宰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有诏徵之。使者至
石窟宣麻命曰。尊者起谢恩。瓒寒涕垂颐凝坐略不
以介意。使者叹其淳正不之迫。回奏其事。帝咨美之
数四不巳。瓒尝著歌一篇。其辞曰。兀然无事无改换。
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巳
卷十八 第 200c 页 X75-0200.png
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
功夫。总是痴顽汉。粮不蓄一粒。逢饭伹知[吗-(烈-列)+中]。世间多
事人。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饥来吃
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
然。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裤。多
言复多语。由来转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莫
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曾受熏鍊。心
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无
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种
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举头见日高。乞饭从头
𢫫。将功用功。展转昏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吾有一
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更有一语。无过直
与。细如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世事悠
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
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
虑。更复何忧。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
生。[一/几]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八
卷十八 第 201a 页 X75-02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