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自动笺注)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七
隆興府石室沙門祖琇撰
公元754年
天寶十三年
左溪玄朗禪師卒。
如意中得度
就會
印宗法師啇略律部。
恭禪師研究心法
頭陀
教。
南嶽聞禪師法華宗旨以授慧思禪師
天台智者
智者灌頂
頂傳縉雲威大師
縉雲
東陽
奉事東陽盡傳其道。
重山深林怖畏
地。
獨處岩穴凡三十年。
宴坐左溪以為號。
每曰泉
可以昏蒙
雲松可以遺身世。
以此始亦以此
終。
建立精舍約而不陋。
跪懺其間
觀音上聖
願生
兜率親近彌勒
不離定口不甞藥
或衣弊食絕布
紙而綻。
掬泉而齋。
繒纊之溫。
滑甘之飽。
或問
行俱空云何苦行
答曰。
本無苦樂
妄習為因
眾生
除。
我苦障盡。
又問山水自利聚落何。
對曰。
名香挺
根於海岸
如來成道雪山
未聞籠中比夫寥廓也。
一日門人曰。
五印道成。
萬行無得
戒為心本
等師之。
言訖而逝。
春秋八十有二。
弟子神邕玄淨.法
燈.清辨.湛然數十人傳其教。
補闕李華誌其碑陰
略曰。
禪師誨人匪勌。
不待眾。
一鬱多羅四十餘載。
尼師壇終身不易
食不重味
居必偏廈
披閱
不空一燭
瞻禮尊儀不虗行一步。
微細
心皆脩律法之制。
是以方沙門隣境耆宿擁室填
門。
夏陰不召而自至也。
其後翰林梁肅深得
台教旨趣
甞著天台法門議曰。
釋氏之訓者務
三而巳。
戒定慧
斯道也。
始於發心
成於妙覺
經緯
三乘
道達萬行
能事備矣
法王出世由一
清淨
一音演法
機感不同所聞益異。
五時
味半滿權實偏圓小大之義播於諸部。
粲然殊流。
其所歸無越一實
故經曰。
雖說種種道。
其實佛乘
又曰。
開方便門
真實相。
喻之以眾流入海。
標之以
不二法門
自他兩得同詣祕密
此教之所由作也。
鶴林滅而法網散。
神足隱而宗塗異。
各權所得㸦為
矛盾
更作其中三昧示生。
四依出現
應機不等
論亦別。
故攝論.地持.成實.唯識類分並作
非有
非空之談莫能一貫
既而去聖滋遠。
其風東扇。
說法
桎梏文字莫之自解
禪者虗無性相不可
牽復
此者非彼。
未證者謂證。
慧解道流以亡反。
身口之事蕩而無章
於是法門大統幾乎息矣。
既而不終至人利見
慧聞慧思或躍相繼
法雷
之震未普。
木鐸重授於天台大師
大師身子
現之超悟
帝堯大舜之休相。
龍樹遺論
從南
嶽之妙解
然後三種止觀一事因緣
萬法
一心
十乘於八教。
戒定慧之說。
空假中之觀。
坥然
明白可舉而行。
是故無遺法。
法無棄人
人無廢心
無擇行。
行有所證。
證有其宗。
大師教門所以為盛。
故其在世光照天下帝王範。
去世往來
上界慈氏輔佐
卷舒普門示現
降德如來
使。
皆位境智。
無得而稱焉。
於戲
應跡雖往。
微言
墜。
之者足以抗折百家昭示三藏
又況聞而能
思。
思而能修。
修而能信。
信而不巳者歟。
斯人也雖曰
未證。
吾必謂之近矣。
今之人正信者鮮。
禪關者或
以無佛無法何罪何善之化。
中人巳下。
馳騁愛欲
之徒。
出入衣冠之類。
以為斯言至矣。
且不逆耳
故從
門者飛蛾之赴明燭
破塊落空谷。
殊不知
燋爛而莫能自出
欲益之而實損之。
與夫眾魔
外道為害一揆
由是觀之。
此宗之大訓
此教之旁濟
其於天下不侔矣。
智者傳法五世至今湛然
師中興其道。
為予言之如此。
故錄之以繫于篇。
是歲。
魯山元德秀卒。
德秀字紫芝
河南人
少孤事
母孝。
進士不忍左右
自負其母至京師
母亡廬
墓側。
剌血寫佛經千言
絕筆異香芬馥彌日
息。
食不鹽酪
籍無茵席
調南和
德秀不及親在
娶。
不肯婚。
以為不可絕嗣
答曰。
兄有子。
先人得祀。
吾何娶為。
初兄子襁褓喪親
無資乳媼
德秀自乳
之。
數日涌流
能食乃止。
苦貧
求為魯山
歲滿
餘一縑。
柴車還。
陸渾山水定居
無僕妾。
歲飢日或不㸑。
嗜酒陶然鼓琴自娛
房琯每見德
歎息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蘇源明
甞語人曰。
不幸衰俗
所不耻者識元紫芝也。
卒。
家唯枕履簞瓢而巳。
族弟元結哭之慟。
或曰子哭
過哀禮歟。
曰。
知禮之過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
無固。
壯無專。
無在
死無餘。
人情躭溺喜愛可惡
者。
大夫無之
生六十年未甞女色錦綉
未甞
足。
苟辭佚色。
未甞十畝之地。
十尺之舍。
十歲之僮。
未甞布帛而衣。
五味而飡。
吾哀之以誡荒婬
綺紈梁肉之徒耳。」
【論曰。
諸史雜傳未有卓行篇。
唐史特設此題。
元魯山數人而巳。
魯山行巳之橾。
及其弟元
結所稱。
儼然僧耳
置唐史數千人中。
嶄然
傑出
[(厂@((既-旡)-日+口))*頁]不美哉
舊史稱其居母喪剌血寫佛經
千言
絕筆異香芬馥彌日而息。
而新史削之。
魯山居喪所為出乎至誠
宋景文何嫌而削之。
謂惡求福於佛。
佛固未甞魯山
魯山自為之而
不疑
何佛之嫌。
若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應毀。
則乳亦婦人之事。
男子有也。
魯山尚能出乳以
食兄之子
不當以血為母寫經
何也。
景文深存
名教
君子百行殊塗同歸
奚必靳靳然以儒釋
歉哉。】
公元756年
至德元年六月
逆賊安祿山長安
幸蜀
或謂
駕入蜀之初。
守臣祿山偕反者。
其人曾為䦘守。
畫像路次
玄宗忽見不勝大怒
侍臣以劒
斬像首。
人時在陜西。
不覺其首無故忽墮于地。
又帝甞從容禪師一行曰。
國祚幾何留難否。
曰。
鑾輿萬里
社稷終吉。
帝驚問故。
不答。
退
小金合進之。
且祝至萬里即開。
去世
一日
發視之。
合中但有當歸少許
及是車駕成都渡萬
里橋。
忽悟懺當歸
於是洗然忘憂云。
秋七月皇太子即位靈武
是為肅宗
旬日諸鎮
度兵至者數十萬。
乃以房琯相兼元帥討賊
未幾
祿山所敗。
于時宼難方剡。
或言宜憑福祐。
帝納之。
沙門百餘入行宮結道場
朝夕諷唄
一夕夢沙
門身金色
寶勝如來名。
以問左右
或對曰。
賀闌白
草谷新羅僧無漏者。
常誦此佛。
頗有神異
帝益
訝之。
有旨追見。
無漏固辭不赴
尋勅節度郭子儀
旨。
無漏乃來見于行在
帝悅曰。
真夢所見僧也。
三而藏不空見于行宮
帝併留之託以祈禱。」
【論曰。
玄宗斬𥁞而其人首墮。
雅與古將傾巵酒
江而三軍飲江皆酒者相類
誠心格物思議
之妙也。
房琯則天宰相之子
天寶間
天下
四海引領望其作相。
李林甫所抑不得
用。
至是帝以朝野屬望遂相之。
王師敗績
議者
不以尤琯。
頗恨肅宗用遺其才。
道士和璞
甞與琯游。
佛祠
和璞使人钁於古松之下。
得大甕。
甕中有𥁞一軸
展視之。
婁師德與永禪
師像。
和璞謂琯曰能憶此乎。
罔然不知
和璞
靜默少項。
琯忽悟前身永禪師也。
鳴呼
門世
與佛有緣
前身後身夙命通悟昭著如此
凡富
得失何足云哉。
僧無漏寶勝佛名。
乃幽
公元958年
發揮唐中興瑞兆也。】
公元757年
二年正月
安祿山慶緒祿山自立
九月副元
郭子儀安慶緒京師
十月帝至自靈武
十二
太上皇至自西蜀
未幾於禁中立內道場。
講誦
唄甚嚴。
宰相張鎬諫曰。
天子之福要在養人
一函
善風俗。
未聞區區佛事能致太平
陛下無為
為心。
不以小乘聖慮
帝不納。
尋敕五嶽各建寺。
高行沙門主之。
白衣誦經五百帋者度為僧。
或納錢百緡請牒剃度
亦賜明經出身
兩京平。
關輔諸州納錢度僧道萬餘人
進納自此而始。
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
新羅無漏示寂
右閤門合掌凌空
立。
足去地尺許。
左右以聞。
驚異
降蹕臨視
遺表
乞歸葬舊谷。
護送舊居建塔
懷遠縣下院輙舉
不動。
遂以香泥全身留之下院
是歲。
遺使韶州曹溪六祖能大師衣鉢內供
養。
公元759年
二年
南陽慧忠禪師赴闕
越州諸暨人
自受曹
溪心印。
南陽子谷中。
凡四十年足不下山門
示眾曰。
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
契自心源
了義者㸦不相許
師子身虫。
為人師。
若涉名利
別開異端
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
象所負非驢所堪。
及是赴詔。
初安千福寺
一日
如何十身調御
起身而立曰會麼。
帝曰不會
忠[(厂@((既-旡)-日+口))*頁]左右云。
老僧淨瓶來。
帝又問如何是無諍
三昧
答曰檀越毗盧頂上行。
帝曰此意如何
忠曰
陛下莫認自巳清淨法身
帝益不曉。
於是齋沐別致
十問
一曰
見性巳後用布施作福否。
忠對無相
合見性。
二曰。
日夕何行業合得此道
忠答無功
而修合此道
三曰。
或有病難將何道修行抵擬。
無功而修了業本空得不動轉
四曰。
臨終時作
生得清涼自在無疑
忠以努力自信道為對。
五曰。
起時何止息。
忠以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
對。
六曰。
見性巳去用持戒念佛淨土否。
忠對性即
佛性即是淨土
七曰。
捨此陰了當何處
忠以無
無生自在生為對。
八曰。
臨終時有華臺寶座來迎
可赴否。
以不相為對。
九曰。
作麼生得神通似佛
國。
忠以見性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對。
十曰。
只依此本
修定得作佛否。
忠對定得作佛佛亦無無得
為真得。
十對廣有其辭。
今約科目為對耳。
帝由
凝心玄旨
三月己丑
天下州各致放生池
冬十月昇州剌史
顏真卿撰有唐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曰。
皇唐七葉
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
以至聖之姿
艱虞之運。
少康一旅之眾。
祿山強暴之初。
勞謙勵精為理
推誠萬邦胥悅
克巳天下
仁。
恩信侔於四時
英威達於八表
功庸格天地。
孝感
通神明。
故得迴紇奚霫契丹大食循蠻之屬。
扶服
決命爭先
朔方河東平盧河西隴右安西黔中
嶺南河南之師。
虓闞五年推鋒効死
元惡如拉
朽。
兩京拾遺
慶緒遁逃巳蒙赤族之戮。
思明
伏行沸鼎之誅。
拯巳墜之皇綱
據再安之宗社
上皇西蜀子道
中京一日三朝
大明天子
孝。
問安侍膳不改家人之禮。
蒸蒸然。
翼翼然。
帝皇
上儀
誥誓所不及。
歷選內禪
生人以來振古
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而猶嫗煦萬類
憂勤四生
乾元二年歲次巳亥春三月己丑
端命左驍衛
郎將元琮中使廷玉
奉明布德音。
始于洋州
興道
山南劒南黔中荊南嶺南淅西諸
迄于
昇州江寧秦淮太平橋
臨江帶郭上下五里
各置
放生池
凡八十一所。
所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
云乎信及豚魚
書不云乎鳥獸魚鱉咸若
古之
聦明睿智神武不殺者。
陛下而誰。
殷湯克仁
猶存一面之網。
漢武垂惠纔致銜珠之答。
流水
寶勝稱名
蓋事止於當時
介祉終古
豈我今
日動者植者水居陸居天下以為池。
域中而蒙
福。
陀羅尼加持之力。
煩惱海生死之津。
之前
古曾何髣髴
微臣職忝方面
生丁盛美受恩𥧲深。
以上報。
謹緣臯陶奚斯歌虞頌魯之義。
天下放生
碑銘一章
不足雍容聖明萬分之一
亦臣之精
懇也。
碑銘不錄
公元760年
上元元年
尚書左丞王維卒。
字摩詰
臨終無病。
親故書數幅。
停筆而化。
工草𨽻。
善𥁞。
名盛於開元
寶間。
豪英貴人虗左以迎之。
寧薜諸王待以師友
𥁞
入神
山水平遠雲勢石色
繪工以為天機所到。
由學致也。
有以按樂圖示無題識。
維曰此霓
第三最初拍也。
未然
引工按曲乃信。
與弟縉
篤志奉佛。
不葷
不文綵。
別墅輞川
地奇勝。
華子岡歌湖竹里舘。
柳浪茱萸
辛夷塢與斐迪
其間
賦詩相酧為樂
喪妻不娶。
孤居三十年。
母喪
表請以輞川施為佛祠
公元762年
寶應元年四月庚戌
楚州龍興寺真如恍若有人
接之昇天見天帝。
帝授以十三寶。
真如曰。
中國
灾。
宜以第二寶鎮之。
甲子
楚州刺史崔侁奉表獻于
朝。
一曰玄黃天符(形如笏。
八寸二寸
黃玉也。
文云碎兵後)。
二曰玉
鷄(毛文悉備
白玉也)。
三曰糓璧(徑六寸
粟粒自然
白玉也)。
四曰西王母
(二枚
七寸
白玉也)。
五曰碧色寶(圓而有光)。
六曰如意珠(形如卵。
如月)。
紅靺鞨(大如巨)。
八曰琅玕珠(二枚
二寸)。
九曰玉玦(如環四分
缺其一)。
十曰玉印(有文如鹿
以印物則鹿形著)。
十一曰皇后採桑
(長六寸
形如著屈其末。
色如金又如銀)。
十二曰雷公斧(長二寸二寸)。
十三曰
□□□(史失其名)。
帝覧之大悅
以置日中白氣屬天。
之曰定國寶。
帝以獻自楚州
皇太子始封之國
中原有灾宜以第二寶鎮之。
遂詔皇太子攝政事。
大赦天下
改元寶應
五月太上皇崩。
年七十有八。
帝自春至夏多不豫
太上皇崩。
哀感號慟致疾。
相距十四日而崩。
年五十
四皇
太子即位是為代宗。」
【論曰。
忠國師答肅宗十身調御等問。
高峻
門風
略無少假殆。
帝未諭而致十問
忠方從容
盡其意。
九數百千言。
於是相得之深。
此蓋宗師
傳道大體也。
天帝授十三寶與真如
告以中
原有灾宜以第二寶鎮之。
其寶入朝
未幾肅宗
崩而代宗即位
凡自肅宗昭宗
十三帝而唐亡。
然則上帝告以其祚如此之審。
新史則著十三寶
本紀
復列于五行志。
未始其所以讖。
嗚呼
異哉。】
公元765年
永泰元年九月
鑄金銅佛像於光順門。
百僚拜祀
之。
十月吐蕃寇逼京師
內出王經輦送西明
寺。
百尺高座講之。
𡨥平。
帝夢六祖慧能大師請衣
歸于曹溪
翌日中使送還
是時𡨥難屢逼。
帝䆮
以為憂。
宰相王縉曰。
國家慶祚靈長
福報所憑。
時雖
多艱。
無足道者。
祿山思明流方煽而皆有子禍。
懷恩臨敵而踣。
群戎來寇未及戰輙去。
非人事也。
由是篤意佛道
修祀祠。
天下官司箠辱僧尼
禁中講誦仁王國經
詔命不空三藏重譯舊本。
親為之敘。
不空特進鴻臚卿
是歲詔法師良賁大明宮桃園造新仁王經疏。
成賁以表進呈
略曰。
洗心滌慮扣寂求音。
發明
天宮
加被仰憑佛力
咸約經論演暢真宗
亦猶集
群玉荊山
百川溟海
火生於木並兩曜而俱
明。
識轉於如體一相而等照。
道者法也。
載法者經
也。
廣度群有同於大通
菩提心如陛下意。
帝覽之
稱善。
公元766年
大曆元年七月壬午
始作盂蘭盆會禁中
高祖
大宗巳下七聖位。
鑾輿建巨幡。
各以帝號標其上。
太廟迎入內道場
鐃吹鼓舞旌幢燭天
是日立仗
百寮光順迎拜導從
自是以為常。
癸未太廟
二室生靈
賦詩美之
百寮屬和
公元767年
二年七月宰相杜鴻漸出撫巴蜀
益州遣使詣白
崖山請禪師無住入城問法曰。
弟子金和尚說無
無念莫妄三句法門
未審三句一是三。
無住
曰。
無憶名戒。
無念名定。
莫妄名慧。
一心不生則具
戒定慧
非一非三也。
後句妄字莫非從心否。
無住
從女者是。
曰有據否。
無住曰。
法句經云。
若起精進
心。
是妄非精進
若能心不妄。
精進無有涯。
又問師還
三句接人否。
對曰。
初心學人還令息念澄停識浪
清水影現悟無念體。
寂滅現前
無念不立也。
時庭
鵶鳴
公曰師還聞否。
聞鵶去矣。
又問師今聞否。
曰聞。
公曰鵶去無聲云何言聞。
無住[(厂@((既-旡)-日+口))*頁]四眾曰。
正法
難聞
各宜諦聽
聞與不聞。
非關聞性。
本來不生今亦
不滅
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
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
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
悟此聞性則免聲塵
流轉
乃至香味亦復如之。
知聞無生滅。
聞無
去來
公與僚屬喜躍稱善。
又問。
弟子頃著起信論疏
二卷
得名佛法否。
曰。
夫造疏皆用心思量分別
可著成傳益初學
據論云。
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
說相。
離文字相。
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
唯是
一心
名真如
相公言說相。
名字相
著心緣
相。
既著種種相。
何由體解佛法
公稽首曰。
師今從理
確論合心地法門。
實不思議
何由不生不滅
解脫去。
答曰。
見境心不起名不生。
不生即不滅
既無
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
當處解脫
公曰何謂識心
性。
答曰。
一切學道人隨念流浪
蓋為不識真心
不見
本性
真心者念生亦不順生。
念滅亦不依寂。
不來
不定不亂
不取不捨不沉不浮
無為無相
活鱍鱍
平常自在
此心體畢竟不可得
無可知覺
觸目皆如。
無非見性也。
鴻漸由是棲心禪悅
甞有詩云。
長願
禪理
安能化源
晚以疾辭宰相
釋位三日而薨。
沐浴
朝服僧伽黎。
鬚髮而逝。
遺命沙門
法葬。」
【論曰。
無住說法簡當明妙。
雅合首楞所謂聞無
生滅之旨。
宜乎聞者悟悅信解也。
鴻漸靈武
功臣
家世奉佛。
臨終沐浴剔髮鬚服僧衣
聖朝王文正公旦肖焉。
文正公德元勳。
名高卓冠名臣之表。
鴻漸所能彷彿
然莫年
付囑諸子及其友楊文公大年丁寧曲折
文公談
苑著之甚詳。
茲可想見知佛之深而見道之明也。
嗚呼
吾宗直指當人見聞覺知一段大事
本爾現
成。
奈何自棄昧。
往往終身役役為他閑事長無
明者
天下碌碌皆是
二公能自回頭存心後世
打徹大事夫豈易得也哉。】
公元768年
三年
帝召國師慧入內
太白山人見之。
帝曰。
頗有見解
請師驗之。
忠曰汝蘊何能。
山人曰忝識
山識地識字善筭。
山人所居之山是雄山是雌山。
山人茫然不能對。
忠曰識地否
曰識。
忠指殿上地問
曰此是何地。
答曰容弟子方知
忠曰識字否
曰識。
忠於地上畫一晝曰此甚字。
山人曰是一字
忠曰。
上一畫是王字。
何謂一字耶
又問能筭否。
曰能。
忠曰
三七是多少
山人曰。
國師弟子
三七豈非二十一。
忠曰。
却是山人貧道
三七是十。
何謂二十一。
復問
更有何能。
答曰弟子縱有不敢向國師開口
忠曰
縱汝有能亦俱未是。
師却謂帝曰。
問山不識山。
問地
不識地。
問字識字
問筭不解筭。
陛下何處得此懵
漢來。
帝謂山人曰。
朕有國位不足為寶。
師乃國寶也。
山人陛下真識寶者矣。
是歲詔徑山道欽禪師闕下
帝親加瞻禮
一日
在內庭見帝起立
帝曰師何以起。
檀越何得
四威儀中見貧道
帝悅謂忠國師曰眹欲賜欽師
名。
欣然奉詔
賜號國一禪師
辭歸本山
馬祖
大師門人智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
師曰待汝
回去時有信。
藏曰只今便回。
師曰傳語却須問取
溪。
又僧問如何祖師西來意。
師曰汝問不當
曰如
公元792年
何得當。
師曰待吾滅後却向汝說。
至貞元八年示寂
賜謚大覺禪師
四年。
牛頭慧忠禪師示寂
得法於威師。
牛頭
六祖
平生一衲不易
器用唯一鐺。
甞有供僧糓二
廩。
盜者窺伺
虎為守之。
縣令張遜入山頂謁
問師
有何徒弟
曰有三五人
曰可得見否。
師敲牀三下。
三虎哮吼而出。
驚怖而退。
移居莊嚴寺
將建
法堂
有古樹群鵲巢其上。
師謂巢曰。
此地建堂。
汝可
速去。
言訖群鵲遷巢他樹。
及築基。
二神人定其四
角。
潛資夜役不日而成。
繇是學徒雲集
師有安心
曰。
人法雙淨。
善惡兩忘
直心真實
菩提道場
至是將
終。
石室前掛鐺樹掛衣。
無故枯死
師集眾布薩訖。
淨髮浴身。
是夕有瑞雲覆其院。
空中復有天樂之聲。
詰旦怡然坐化
俄頃風兩暴作
震折林木
白虹貫
岩壑云。
五年
西域大耳三藏京師
自云得他心慧眼
帝令
光宅寺國師慧試驗
忠問汝得他心通耶。
不敢
忠曰汝道老僧即今什麼處。
三藏云和尚
一國之師。
何得天津橋看弄猢孫。
忠又問老僧
即今什麼處。
三藏曰。
和尚一國之師。
何得去西
川看競渡
第三問語亦如前。
三藏良久罔知去處
忠叱曰。
野狐精
他心通什麼處。
三藏無對。」
【論曰。
四祖融大師
橫說竪說未知向上關捩
子。
黃蘖運公語也。
黃蘖大機大用逸格手段
如是說。
其然矣。
異時學人相似語言以為
道者
貶剝諸方往往不止於此
嗚呼
世謂學
不躐等
吾宗單傳心印用以了生死者。
可以
躐等乎。
牛頭諸祖道盛一時
死生之際感驗
昭著
有生百鳥銜華虎狼侍者
有滅而鳥獸
哀鳴逾月乃止者。
異香經旬而歇者。
山林
溪㵎絕流者。
有空中神幡從西而來遶山數匝
者。
所居舊院林木變白七日而復者。
及是忠禪
師所感皆不思議事
出於造化之表。
自非神德
行。
蔽天地而不耻
百聖不慚者。
曷以臻此邪。
大耳三藏分證小果得五神通
及見國師
初二
國師以有所緣心。
灼見其處。
及第三度
國師
入甚深秘大寂定門
大耳於是茫然不知
然則
證果有階級
大道淺深
不誣矣。
或謂巫咸
壺子堪擬國師者。
自性圓通與夫區區術數烏可
同年而語哉。】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