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自动笺注)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五
隆興府石室沙門祖琇撰
公元709年
景龍三年
禪師法儀者。
琅邪王之子也。
王以附徐敬
業舉兵誅天后不利
宗族覆滅
時尚少。
逃匿民間
沙門擕之出家大僧
至是中宗詔求琅邪之後
主事者以儀名聞扶風太守
太守獲儀而喜之。
後堂
奏名于朝。
巳而太守夫人悅儀風度
逼罷道。
欲妻以愛女
堅拒不許
一日夫人女子就見儀。
且使[卄(辛*丸衣-〦)]近魔魅之。
傾奪其意。
不獲巳紿之曰。
塗久可得一而後成禮
夫人以為誠然
趣使
浴。
入室即以利刃自斷其陰。
婢子竊見。
遽呼內人
排戶救之。
獲蘇。
太守高其操執事之。
及赴京引見
命襲琅邪王爵。
儀具以本志懇辭
陳義甚高。
嘉美
之。
聽從便。
其後禪觀通悟
為時賢推揖。
是歲。
律師道岸入宮
為妃主授歸戒。
因留禁中
日帝至。
諸師皆避席
逡巡長揖而巳。
帝高其量。
圖形林光宮。
御製贊曰。
戒珠皎潔
慧流清淨
身局
五篇
心融八定。
學妙真宗
觀通實性。
維持法務
綱紀
德政
律藏冀兮傳芳
像教因而光盛。
以為榮焉。
公元710年
景雲元年六月
韋后作亂
中宗崩。
七月
臨淄王舉兵
內難
皇弟相王皇帝位
是為睿宗
是月庚辰
詔曰。
釋典玄宗理均迹異。
拯人化俗教別功齊
自今
緣法聚集僧尼道士女冠等。
齊行並集
初太
宗以老子皇宗升於釋氏之上。
則天朝復在釋
氏之下。
今此巳往遂為永式
齊班並集云。
八月乙卯
高祖舊第興聖寺
有柹樹天授中枯死
至是忽重榮。
大赦天下
百官封爵
普度僧尼
凡數萬。
九月
三藏菩提流志北苑白蓮池甘露亭譯大
寶積經。
中書陸象先尚書郭元振宰相張說潤文
經成凡五十九會總一百二十卷
十月
詔神僧萬回入宮
賜號法雲公
舘于集賢院
二美奉事
未幾忽求閿卿河水
左右倉皇莫能得。
又曰。
第穴堂前地可得也
得之
飲水畢湛然而
逝。
贈號國公
圖形集賢院
初回幼時
能三千里致兄
書。
朝往莫歸。
因號萬回
高宗聞其名。
入宮度為沙
門。
則天在位延之禁中
賜錦衣。
宮人給侍
莊惠
子始生。
則天抱之示回。
回曰。
西域樹精。
養之宜兄
弟。
安樂公主韋后謀逆
回遇之。
望塵唾曰。
不可近。
未幾安樂果誅。
玄宗在蕃。
私謁回。
回拊
其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
睿宗相王
將出
回必
市人天子來。
少頃相王至。
神異類如此。」
【論曰。
法雲公甞有偈曰。
明暗兩忘開佛眼
不繫
法出蓮叢。
真空不壞靈智性。
妙用常恒無作功。
智本來成佛道
寂光非照自圓通
熟味厥旨。
蓋大
了悟之言也。
法雲特以小乘神異顯化
至於
菩薩出世正法眼
必𣷉光混世。
未始泄露
機。
直至臨終方有付囑
然則法雲章章顯異
抑聖
賢之權歟。】
公元712年
三年
泗州大士僧伽入宮供養
度慧儼.慧岸.木叉
三人侍者
帝親書所居寺額曰普光王
未幾遷止
公元713年
薦福寺
明年京畿旱。
有旨命大士致雨。
僧伽瓶水
公元714年
散洒
即有濃雲所居而涌大雨傾注
明年三月
示寂
壽八十有三。
神釆如生
敕就薦福寺塑身建塔
穢氣滿城。
炷香祝之。
許送歸淮。
言訖異香郁然
傾都歎異
遂奉全身泗州之普光王建塔
帝甞
法雲公萬回曰。
僧伽何如人。
對曰。
觀音大士化身
耳。
神化事迹具如蔣頴叔著傳
公元713年
是歲三月
東都留守韋安石賷詔起嵩山沙門
赴闕
辭疾不赴
遁入荊州之當陽山
舊唐書云。
行姓張氏。
初名遂
國公公瑾之孫。
武功之子
聰敏
覽觀子史。
甞詣道士尹崇借太玄經讀之。
而還
崇曰此經精微
吾尋積年尚未曉。
子宜研究
無忽也。
行曰巳究其義。
因出所撰太衍玄圖并義決。
崇覽之大驚
因與談其淵奧
退謂人曰。
此後顏子
也。
由此知名於世。
武三思慕其學行
就請結交
遁匿避之。
出家
遍歷天下訪求異術
天台國清
寺見別院古松數十
門有流水
行立門屏
聞僧於庭
中布筭聲。
而語其徒曰。
今日當有弟子自遠來求。
筭法巳合到門。
豈無人導引乎。
即除一筭曰。
門前
西流
弟子亦至矣。
返顧
溪水果巳西流
遂承其
言遽趍入。
再拜咨求其法。
彼盡授與之。
遂洞曆象
推步之學。
回入嵩山普寂禪師參決禪門宗旨
及遁當陽山
又從律師慧悟毗尼
經籍一覧
世不忘。
公元712年
先天元年
曹溪六祖能大師示眾曰。
善知識
各各
淨心聽吾說。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外無一
物而能建立
皆是本心種種法。
故經云。
心生種種
法生
滅種種法滅。
若欲成就種智
須達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
於諸法中生憎
愛亦無取捨
不念利益成壞等事
安閑恬靜虗融
泊。
此名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行住坐臥純一直心
不動道場
即成淨土
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
有種含藏長養成就其實
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
汝等佛性譬如種子
遇茲沾洽悉得發生
承吾言者決獲菩提
依吾行者
公元713年
定證妙果
師說法度人。
往來學者逾千數。
明年
辭歸新州故宅國恩寺
其徒泣曰。
師歸當復來否。
師曰業落歸根
來時無口。
又問。
師之法眼何人傳授
師曰。
道者傳。
無心者通。
國恩寺
八月三日
眾曰。
吾受忍大師衣法。
今為汝等說法
不付其衣。
汝等信根巳熟。
決定無疑堪任大事
聽吾偈曰。
心地
諸種
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巳。
菩提果自成。
復謂
眾曰。
其法無二
其心亦然
其道清淨
亦無諸相
汝等
不用觀靜及空其心。
此心本淨
無可取捨
各自努力
隨緣好去
吾涅槃時至
珍重
跏趺而逝。
於是山林
變白。
鳥獸哀鳴
綵雲香霧連日不開
既而廣州都督
韋據率韶新二郡官吏迎奉全身
歸于曹溪寶林寺
建塔
真身尚存焉。
舊唐史曰。
則天神秀名。
詔至
都。
肩輿入殿。
親加跪禮
敕當陽山剏度門寺以旌其
德。
時王公巳下及京城士庶聞風爭來謁見
望塵拜
伏。
目以萬數
神秀慧能同師弘忍行業相埒
(力輟切)。
卒。
韶州廣果寺
韶陽山中舊多虎豹
一夕去盡。
遠近驚歎
歸伏焉。
秀甞奏則天請召
赴闕
固辭
秀復自作書重邀之。
使者曰。
吾形
矬陋
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
先師以吾南中
緣。
不可違。
中宗召之。
竟不度嶺而卒。
天下散傳
其法。
謂秀為北宗
能為南宗。」
【論曰。
舊史雖絕未諭吾祖之道。
然其紀事有可稱
者。
如秀被遇兩朝如此而力讓曹溪
曹溪堅臥
赴。
則不掩人之善。
曹溪拳拳伏膺師教
懼人
以㒵而慢法
是皆賢者去就大體也。
傳燈
前賢克讓之美。
頗載兩宗相忌之辭。
宜乎後世
泛泛略有位㒵偃然自大
天下以為莫巳
若者
往往專務詆斥為勝。
宗師儀軌蔑然
亡之矣。
後來安所述哉。】
公元714年
開元二年十月
永嘉玄覺禪師示寂
博貫三藏
天台止觀圓妙法門
東陽䇿禪師偕謁六祖
師至
振錫携瓶繞床一匝
祖曰。
沙門者。
三千威儀
細行
大德何方而來
大我慢。
師曰。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
了無速乎。
師曰。
體即
無生
本無速。
祖曰如是如是
師乃具威儀參禮
告辭
祖曰返太速乎。
師曰。
本自無動。
豈有速耶。
誰知非動。
仁者生分別。
祖曰汝甚得無生之
意。
師曰無生豈有意邪。
祖曰無意誰當分別
分別
亦非意。
祖曰。
善哉善哉
少留一宿
時謂一宿覺
及回。
學徒奔萃
師著證道歌一篇
梵僧傳歸天竺
彼皆欽
仰。
目為東土大乘經。
又著禪宗悟修圓旨十篇及觀
十門
盛傳于世。
公元715年
三年八月
玄宗禮部郎中張洽賷詔詣當陽山
沙門一行赴闕
再命不許辭。
赴之。
有旨安置
泰殿。
帝數訪以安國撫民之要。
啟陳無隱
未幾
穆公出降
詔依太平公主故事優厚發遣
諫以
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如優禮
太平竟以
驕僣得罪
不應以為例。
帝納其言。
遽追敕但依常
禮。
忠諫類此
或謂行優於憶誦。
一日命出宮
籍示之。
行閱畢。
內侍執本對帝復之。
不差一字
驚異[(厂@((既-旡)-日+口))*頁]謂左右聖人也。
自是頻召咨質佛心之要。
雍容啟沃
聖眷日隆
天下之人以帝從之問道
天師焉。
公元716年
四年
嵩岳元珪禪師示寂
師居嶽之龐塢。
一日有異
峨冠盛服擁衛而至。
曰。
善來仁者
胡為而至。
厲聲曰師寧識我耶。
曰。
吾觀佛與眾生等。
一目
之。
分別耶。
曰我此嶽神也。
生殺於人。
師安得一
目我哉。
珪曰。
吾本不生。
安能殺。
吾視身與空等
吾與汝等。
汝能壞空與汝乎。
使果能之。
則不生不
滅也。
況汝不能
焉能生殺我耶。
稽首曰。
聰明
過於餘神。
詎知師有廣大智慧
願授以正戒。
令我
度世
珪曰。
汝既乞戒。
即既戒矣。
所以者何。
戒外無戒。
又奚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聞茫昧
止求師戒。
我身
門弟子
珪即張座秉爐正几曰。
付汝五戒
若能即
曰能。
不爾即曰否。
神曰謹奉教
曰汝能不婬乎。
神曰
亦娶也。
曰。
非謂此也。
無罪欲也。
神曰能。
曰汝能不
盜乎。
神曰。
無乏我也。
安有盜取哉。
曰。
非謂此也。
謂饗
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
神曰能。
曰汝能不殺乎。
神曰。
司其柄。
焉得不殺
曰。
非謂此也。
謂有濫悞疑混也。
曰能。
曰汝能不妄乎。
神曰。
我惟正直
焉有妄哉。
曰。
謂此也。
先後不合天心也。
神曰能。
曰汝不遭酒敗
乎。
曰能。
曰。
如上是為佛戒也。
有心奉持無心
執。
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
如是
先天地生
不為精。
後天地死而不為老。
終日變化不為動。
寂滅不為休。
悟此則雖娶非妻也。
雖饗非取也。
雖柄非權也。
雖作非故也。
雖醉非惛也。
是為無心
巳。
無心則無戒。
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
無汝亦無
我。
無汝則孰為戒哉。
神曰。
神通佛幾何。
曰。
汝神
通則十句不能
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竦然
席曰可得聞乎。
珪曰。
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
乎。
曰弗能也。
珪曰汝能奪地祇五嶽而結四海乎。
曰弗能也。
珪曰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相。
成萬
法智
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
窮憶劫事。
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
不能眾生界。
是謂三不能也。
定業不牢久。
無緣亦謂一期
生界本無增減
廓無一人主有法。
有法無主是謂
無法
無法無主是謂無心
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
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耳。
神曰。
我誠淺昧
未聞空義
師所授戒。
我當奉行
今願報慈德。
我所能。
師曰。
觀身無物
觀法無常
了然更有何欲
神曰。
師必命我
世間事。
展我神功
使巳發心發心信心信心
等人目我神蹤。
知有佛有神
能有不能
有自然有
自然者。
師曰吾無用是為。
曰。
佛亦使龍神護法
寧隳叛佛耶。
隨意示誨
不得巳曰。
東巖寺之障
莾然無樹。
北岫有之。
然而背非屏擁
汝能移北樹
東嶺乎。
神曰。
聞命矣。
昏夜必有喧動
願師無駭。
作禮辭去
師門而且觀之。
儀衛逶迤王者
之狀。
嵐靄煙霞紛綸間錯
幢幡環佩凌空隱沒
是夕
果有暴風迅雷奔雲震電
棟宇搖蕩宿烏驚呼。
師謂
眾曰。
無怖。
神與我契矣。
拂旦和霽
北山盡移
東嶺
森然行植焉。
師誡其徒曰。
沒後無令外知。
口實
人將妖我矣。
伊闕人
姓李氏
歲出家。
得法于老安國師
壽七十有三云。」
【論曰。
荊國王文公甞問張文定公曰。
孔子百年
而有孟軻
此後孔孟者為誰。
吾道寥寥乎。
文定沉吟久之曰。
有人第恐過之耳。
誰耶
文定
曰。
南嶽讓
嵩山珪。
馬祖石頭丹霞無業
若此類孔
孟之教轡勒不住
故歸釋氏矣。
文公深肯之。
其後
張公無盡聞之歎曰。
達人之論也。
嵩山祖庭
旁出者也。
感應超絕
說法沛然如此
南嶽
而下的傳正續宗師
世教轡勒不住
端可見矣。
三公讜論
不信夫。】
「是歲天竺三藏法師無畏京師
嗣位之初。
一夕
梵僧謁見
風度瓌異
異寤追憶不巳。
因追𥁞工授
以形段圖于殿壁
及畏至入對
熟視
夢中所見
僧也。
竦然異之。
舘于西明寺
薛諸王皆降欽重
其後秋旱
帝廉知無畏能致龍。
內使傳詔請雨
難之。
奏以旱數當然
若苦召龍恐暴物
帝再遣諭旨
曰。
人苦秋暑
暴風疾雨適足快意
畏諾之。
司設
壇儀華綵光麗
畏笑曰是可以致雨耶。
撤去之。
持滿鉢水
小刀攪之。
誦呪語百餘番。
即有微物
虯龍從鉢矯首水面
頃之復沉。
畏呪遣之。
白氣自鉢
騰涌
詔使曰。
速歸。
雨即至矣。
詔使馳出回顧
有雲
如練講堂盤旋而上
頃刻風雷震電
詔使入奏
御衣巾透濕。
於是震風凌雨飄蕩廬舍
士民悚懼
日而息。
又甞霖霪逾時
詔畏止之。
畏於寺揑泥媼五
軀向之作梵語。
斥罵者。
即刻而霽。
神驗類如此。
敬之若神。
未幾華言
譯虗空藏毗盧遮那蘇息
地.羯羅等經十餘部。
禪師一行三藏寶月參預
事。
畏性簡靜
禪觀
勸學者習之。
累表求還。
帝堅
不許
是歲廣州節度宋璟曹溪祖塔
誓曰。
弟子願畢
世外大法
祈一祥瑞表信。
言訖微風飄香
氤氳
人。
俄而甘雨傾注
唯遍一寺之內。
忻躍賦詩而去。
未幾召入。
姚元崇相繼執政
世稱姚宋為中興賢
相。
公元721年
九年四月朝庭麟德曆日蝕不驗
禪師
改撰新曆
行受詔推大衍數
立術以應之。
較經史
書氣朔日度數可考者皆合而著之。
久之道士
邢和璞太史令尹愔(揖淫切)曰。
一行聖人乎。
昔洛
下閎造大初曆甞記曰。
八百年後當差一日
必有聖
出世紏止之。
今年期差滿而一行推大衍數以紏
數家之謬。
閎之言不誣矣。
愔亦以為然。
行復欲知黃
進退
太史無黃道儀
表請剏置之。
制可。
是歲沙門智昇釋教經律論目錄凡二十卷
銓次
大藏經典及聖賢論譔凡五千四十八卷
自是遂為
定數
公元723年
十一年十月癸酉
禪師一行製黃道儀成。
自為
銘。
詔安武成殿庭以示百官
儀準圓天之像。
具列
宿赤道及周天度數。
注水激輪令其自轉
一晝夜而
天運外絡二輪
綴以日月得運行。
每天東行
日西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
以十九分度之七。
二十
九轉有餘而日月會。
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
以木
匱為地平
令儀半在地下
晦明朔望遲速有準。
立木
二於地平
一前置鼓以候刻。
至一刻則自擊之。
一前置鍾以候辰
至一辰亦自撞之。
皆於地中
輪軸關鎖交錯相持
當時稱其妙。
以為神功
無幾
銅鐵漸澁不能自轉
藏之集賢院
公元724年
十二年
沙門牛雲者。
不慧
因詣五臺山禮文殊。
東臺
見老人問曰胡為而來
曰願見大聖聰慧
耳。
老人文殊北臺
爾往見之。
奉教北臺
人亦在彼矣。
雲意其即文殊也。
遂拜之。
老人曰。
汝沙
門也。
不應禮俗士。
雲拜不巳。
老人怜之。
入定
觀雲
前身蓋牛也。
以甞馱經故獲比丘報。
老人起定。
為雲
言之。
復云。
汝性昏坐。
胸中有淤肉在。
當為汝钁去之。
因戒雲閑目無輙開。
如約
頗覺老人以钁鋤其胸。
然不甚楚。
少頃心懷開豁頓異往時
及開眸。
老人
現身為文殊。
妙相端嚴
謂雲曰與汝聰慧竟。
雲喜
作禮起身
文殊不見
自是持辯悟。
導師
夙因故以牛雲稱焉。
公元726年
十四年
日本國沙門榮叡.普照至于楊州
僧伽
十領
上綴山川異物之狀。
蓋其國主附之以
中國高行沙門
于時律師鑒真受其衣。
外國人
佛種性。
往化之。
會叡(于徛切。
與睿同)照等亦勸請。
遂附
舶而東。
惡風飄入魚蛇等海。
以真律行高。
脫禍
既至日本
彼王預知
枉駕迎勞
舘于毗盧遮那殿。
幾請真授歸戒。
夫人群臣皆以次稟授
日本自是
有律教。
公元727年
十五年三藏菩提流志卒。
春秋一百五十有六。
流志
南印土國之子
讓位出家
高宗聞名
有詔要之
垂拱中京師
凡四十年。
華嚴寶積等經皆出
其手。
帝及重臣敬之如生佛。
葬日特給鹵薄羽儀。
龍門西原
賜謚開元一遍知三藏
名德之
盛古未有焉。
嵩山破竈墮和尚者。
不稱名氏
言行
叵測
初見安國師
契悟心要
隱居嵩山
山有廟靈
甚。
殿中唯安一竈
遠近祭祀
烹宰虗日
師領徒入
廟。
以杖擊竈三下云。
咄。
此竈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
何起
恁麼烹宰物命
又擊三下。
竈乃傾破墮落
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設拜師前曰。
我本此庿竈神
受業報。
蒙師無生忍
得脫處當生天上。
特來
禮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強言
再拜而去。
選。
徒眾問師。
某等在和尚左右
未蒙指示
竈神
何徑旨便得生天
師曰。
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無道理為伊。
無語
良久云會麼。
眾云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為什麼不會
眾僧乃禮拜
師曰。
破也破也。
墮也墮也。
於是其眾皆悟玄旨
後有義豐禪師舉問
安國師
國師歎曰。
此子會盡物一如
可謂朗月
處空。
無不見者。
只是難湊伊語脉
豐曰未審什麼人
湊他語脉
安曰不知者
又僧問。
物物無形如何
曰禮即唯汝非我
不禮唯我非汝。
其僧禮謝。
師曰。
本有之物。
物非物也。
所以道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僧從牛頭處來。
師曰來自何人法會
進前叉手
一匝而出。
師曰牛頭會下不可有此人。
僧乃回上
叉手而立
師云果然果然
僧却問。
應物不由他時
如何
師曰爭得不由他。
僧云恁麼順正歸原去也。
師曰歸原何順。
曰若和尚幾錯招愆。
師曰。
猶是
四祖時道理。
後道將來
僧乃繞師一匝而出。
順正之道今古如然。
又僧侍立次。
師曰。
祖祖佛佛
只說如人本性本心
此外無道理。
取會取。
僧禮
謝。
師以拂子打之曰。
一處如是
千處亦然
師後不知
終。
十五年十一月己丑
禪師一行寢疾華嚴寺
舊唐
史云
一夕夢游其寺。
一室繩床竹窗氣象蕭索
及旦行以疾聞。
帝遣中使候問
使還奏行居處之狀。
與所夢冥合
帝歎久之
有旨命京城大德為行
祈福
既而行疾少間
詔陪駕幸新豐
未幾行疾革。
帝親候問
沐浴端坐而逝。
春秋四十有五。
帝哭之
哀甚。
輟朝三日
有詔傷悼
聽停龕三七日。
中外
禮。
行容如生鬢髮日長
帝親製碑書之于石。
內庫錢五十萬建塔銅人原。
謚曰大慧禪師
帝甞從
容問國祚幾何
留難否。
行曰。
鑾輿萬里之行。
稷終吉。
帝驚問。
故不答。
退以小金合進之曰。
萬里
即開。
一日發合視之
當歸少許
及祿山亂
駕幸
成都萬里橋
忽悟。
未幾果歸。
昭宗初封吉王
而唐
昭宗而滅。
故云終吉。
有里媼素供行。
而媼一子
殺人將之刑。
悲泣請救
行怜之。
令弟捕生物得
雉豕七。
行日藏其一於甕中
梵語呪之七日
北斗
盡沒。
朝廷震驚
太史奏將有變。
避正殿禳之。
帝密
以問。
行對曰。
無他
妖魔也。
嗔心一切善。
心降一切魔。
肆赦天下則妖不能為
帝然之。
遂大
赦。
媼子由是得免。
日出一豕
一星現。
至七日
斗復如故
秘術多此類。
著易論十二卷大衍論二
十卷開元大衍曆五十二卷七政長曆三卷
釋氏
錄.大衍玄圖心機筭術.括遁甲十六局.六壬連珠謌.
六壬髓經.天一太一經.太一遁甲經各一卷
五音
地里十五卷
宰相李吉甫奉詔一行一卷
見唐藝文志
公元728年
十六年
特進張說曆官玄景編次一行所撰
大衍曆施用
三月駕幸溫湯
道由一行塔所
帝為駐
徘徊
品官誨塔告以出豫之意。
賜帛五十匹。
塔前
其為聖眷如此
本朝史官歐陽文忠曰。
太初麟德曆
凡二十三
家。
與天雖近而未密。
一行則密矣。
倚數立法
無以易也。
後世雖有改作者。
依倣而巳。
沙門道泓者。
黃州
侍郎張敬之厚。
善能吉凶
亡不明驗
甞為中書張說視宅。
戒曰。
無穿東北壬隅
也。
他日見說宅氣索然云何
與說共視。
隅有三坎
丈餘。
泓驚曰。
富貴一世而巳。
子將不終
說懼。
平之
泓曰。
客土無氣。
土脉不連
譬身瘡痏
補佗肉
無益也。
其後諸子皆污祿山以斥死。
果如其言。」
【論曰。
歐陽文忠公雅嫉吾釋。
未始略有假借
獨於
唐志尊一行大衍之作。
宋景文方技篇削一
行.玄弉等傳。
而獨著道地理之說。
或者以為
浮圖行業無足二公取者。
故止於是而巳。
夫豈
然哉。
大衍所以統天時。
地理則切於人事
是宜
史筆取也。
若吾釋之盛。
莫盛於唐。
凡三百年間
道德天下宗師不可悉數
歐宋以為異方
之教。
故諱之而不書
春秋時
老聃郯子之賢
不若江人黃人得書于經。
豈亦老氏不足取哉。
國經之典。
禮樂刑政所及貴賤必書。
若吾浮
圖大絕世頴脫塵表者。
刑政何與焉。
宜其不
參於世典也。
由是言之。
歐宋黜吾釋。
微意乃所
以尊之也。
盛哉一行前膺洛下閎八百年之讖。
時則明天子跪之。
稱為聖人
及其製作施於後世
天地
幽明
歷數百年而其術益驗。
果聖歟賢
耶。
吾弗得而知矣。】
隆與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