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第 176b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总章元年。追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百
官临證。僧法明者预选入。方三教首座议论纷纭。明
察其非是。即排众出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
言化之耶。为作胡语诱之。若作华言则胡人未善。必
作胡语。既传此土须假翻译。未审道流所谓化胡经
者。于何朝代翻译。笔授.證义当复为谁。于是举众愕
然无能应者。公卿列辟咸服其切当。忻跃而罢。有敕
搜聚天下化胡经焚弃。不在道经之数。既而洛京恒
道观桓彦道等奉表乞留。诏曰。三圣重光玄元统叙。
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
升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虽有冤而必录。自
今道经诸部有记及化胡事者并宜削除。有司条为
罪制。」
【论曰。初元魏道士姜斌等撰造所谓太上开天经。
盛言老子化胡事。及与昙谟最对辩。斌眼其妄而
名臣瓶鸾者乃著笑道论三十有六篇。掊击化胡
成佛之谬。今载藏中。至隋仆射杨素曰。道经称老
子化胡。胡人不受化。乃令尹喜变佛形而化之。胡
人乃始受化。审尔则老子不能化胡。胡人奉佛有
素明矣。又尝入道宫指化胡像问道流曰。老子安
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无对。此言尤足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总章元年。追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百
官临證。僧法明者预选入。方三教首座议论纷纭。明
察其非是。即排众出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
言化之耶。为作胡语诱之。若作华言则胡人未善。必
作胡语。既传此土须假翻译。未审道流所谓化胡经
者。于何朝代翻译。笔授.證义当复为谁。于是举众愕
然无能应者。公卿列辟咸服其切当。忻跃而罢。有敕
搜聚天下化胡经焚弃。不在道经之数。既而洛京恒
道观桓彦道等奉表乞留。诏曰。三圣重光玄元统叙。
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
升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虽有冤而必录。自
今道经诸部有记及化胡事者并宜削除。有司条为
罪制。」
【论曰。初元魏道士姜斌等撰造所谓太上开天经。
盛言老子化胡事。及与昙谟最对辩。斌眼其妄而
名臣瓶鸾者乃著笑道论三十有六篇。掊击化胡
成佛之谬。今载藏中。至隋仆射杨素曰。道经称老
子化胡。胡人不受化。乃令尹喜变佛形而化之。胡
人乃始受化。审尔则老子不能化胡。胡人奉佛有
素明矣。又尝入道宫指化胡像问道流曰。老子安
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无对。此言尤足
卷十四 第 176c 页 X75-0176.png
以尽揭其谬矣。今观法明之辨精切允当。则又过
素远甚。其妖妄宜消落不复存矣。至会昌以来。此
说尚衒惑于世。何哉。】
「上元二年。五祖弘忍大师示寂。师蕲州黄梅周氏子。
生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阙七种相不逮如
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成亨中有卢居
士者名慧能。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答曰岭南。师
曰欲求何事。曰唯求作佛。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
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异人。乃诃之
曰著槽厂去。能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
间经旬月。师知付法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
徒记吾言将为巳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
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七百馀众神秀居第一座。学
通内外众所推仰。秀亦自负无出其右者。不复思惟
乃于廊壁间书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
时勤拭拂。莫遣有尘埃。师因经行次见偈。心知秀之
所为。因绐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道果。众聆此语各
讽诵。他日能在碓坊闻偈。乃问同列此谁为之。同侣
告以和尚将欲付法各令述偈。此乃秀上座所为。能
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侣共诃其谬妄。能至莫夜
命童子引至廊间。能自执烛令童子于秀偈之侧写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
尘埃。师复见此。默念必能之所为。因故为之辞曰。此
谁作。亦未见性。众以师弗许。皆莫之[(厂@((既-旡)-日+口))*页]。即于是夕潜
素远甚。其妖妄宜消落不复存矣。至会昌以来。此
说尚衒惑于世。何哉。】
「上元二年。五祖弘忍大师示寂。师蕲州黄梅周氏子。
生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阙七种相不逮如
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成亨中有卢居
士者名慧能。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答曰岭南。师
曰欲求何事。曰唯求作佛。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
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异人。乃诃之
曰著槽厂去。能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
间经旬月。师知付法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
徒记吾言将为巳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
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七百馀众神秀居第一座。学
通内外众所推仰。秀亦自负无出其右者。不复思惟
乃于廊壁间书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
时勤拭拂。莫遣有尘埃。师因经行次见偈。心知秀之
所为。因绐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道果。众聆此语各
讽诵。他日能在碓坊闻偈。乃问同列此谁为之。同侣
告以和尚将欲付法各令述偈。此乃秀上座所为。能
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侣共诃其谬妄。能至莫夜
命童子引至廊间。能自执烛令童子于秀偈之侧写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
尘埃。师复见此。默念必能之所为。因故为之辞曰。此
谁作。亦未见性。众以师弗许。皆莫之[(厂@((既-旡)-日+口))*页]。即于是夕潜
卷十四 第 177a 页 X75-0177.png
使人自碓坊呼能至。告之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
缘。随机小大而引化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法以
为教门。然以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
首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菩提达磨大师。
届于此土。得可祖承袭。以至于吾。吾今授汝。并所传
袈裟用以表信。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
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跪
受毕乃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师曰。昔达磨初至。人
未之信。故传此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乃争端。
止于汝身勿复传也。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谓受衣
之人命如悬丝。能曰当隐何所。师云。逢怀且止。遇会
即藏。能礼足捧衣而出。通夕南迈。众皆未知。师由是
三日不上堂。众疑之因致问。师曰吾道行矣。又问衣
法谁传。师曰能者传之。众意卢居士名能。必此人也。
共力推寻。能巳不在。至有相率而物色追之者。师既
付法巳。复经四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帝谥大满禅
师。
旧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者。本天竺王子。以让国
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
记。世相传受。达磨将衣钵航海而来。初至梁国见武
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
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
其墓。但有衣履而巳。达磨传慧可。可尝断臂以求其
法。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姓周氏。黄梅人。
缘。随机小大而引化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法以
为教门。然以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
首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菩提达磨大师。
届于此土。得可祖承袭。以至于吾。吾今授汝。并所传
袈裟用以表信。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
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跪
受毕乃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师曰。昔达磨初至。人
未之信。故传此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乃争端。
止于汝身勿复传也。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谓受衣
之人命如悬丝。能曰当隐何所。师云。逢怀且止。遇会
即藏。能礼足捧衣而出。通夕南迈。众皆未知。师由是
三日不上堂。众疑之因致问。师曰吾道行矣。又问衣
法谁传。师曰能者传之。众意卢居士名能。必此人也。
共力推寻。能巳不在。至有相率而物色追之者。师既
付法巳。复经四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帝谥大满禅
师。
旧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者。本天竺王子。以让国
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
记。世相传受。达磨将衣钵航海而来。初至梁国见武
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
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
其墓。但有衣履而巳。达磨传慧可。可尝断臂以求其
法。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姓周氏。黄梅人。
卷十四 第 177b 页 X75-0177.png
与信并住东山寺。世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论曰。旧史叙诸祖虽简略。然大要与宝林.传灯之
说皆合。至谓达磨遇毒而卒。及魏使复于葱岭见
之。则毒与卒果有之乎。世称五祖前身盖栽松道
者。往见四祖将付以衣法。俄惜之曰。汝耄矣。虽嗣
化能复几何。傥再来可也。五祖因托质周氏女。无
父而生。母几受祸仅死而免。四祖果忍死以迟其
来。果以大法。噫吾祖出入死生正游戏耳。自非果
位上圣。孰能与于此哉。】
「仪凤元年。北印度尊者佛陀波利至五台清凉山。逢
一叟问曰尔来何为。波利曰求礼觐文殊也。曰持佛
顶尊胜咒来未。曰未也。叟曰。此土众生滋恶而出家
者犯四弃尤多。不持此咒随行远来奚益。能回取之
以流此土可乎。波利作礼而返。以开耀五年取其咒
至于长安。有旨命日照三藏翻译。帝闻此咒灵验。特
异秘之禁掖。波利频奏请布中外。高宗不得巳从之。
波利即辞入五台。后不知终。
时南天竺有菩提流志。
习头陀行。从耶舍瞿沙受道。为西域宗师。名震中夏。
帝闻风而悦之。因使西域有诏敦请。
永淳元年。慈恩法师窥基卒。年五十有一。有诏伤悼。
御制𥁞像赞。敕葬樊川北渠。近奘公之莹。基皃丰硕
长八尺。气槩万夫。项有玉枕。十指纹皆盘折如印。见
者詟伏。然心慈善诲人。晚节祈生内院。循戒弥笃。尝
造玉文殊像及金写大般若经。皆获瑞应。初南山宣
【论曰。旧史叙诸祖虽简略。然大要与宝林.传灯之
说皆合。至谓达磨遇毒而卒。及魏使复于葱岭见
之。则毒与卒果有之乎。世称五祖前身盖栽松道
者。往见四祖将付以衣法。俄惜之曰。汝耄矣。虽嗣
化能复几何。傥再来可也。五祖因托质周氏女。无
父而生。母几受祸仅死而免。四祖果忍死以迟其
来。果以大法。噫吾祖出入死生正游戏耳。自非果
位上圣。孰能与于此哉。】
「仪凤元年。北印度尊者佛陀波利至五台清凉山。逢
一叟问曰尔来何为。波利曰求礼觐文殊也。曰持佛
顶尊胜咒来未。曰未也。叟曰。此土众生滋恶而出家
者犯四弃尤多。不持此咒随行远来奚益。能回取之
以流此土可乎。波利作礼而返。以开耀五年取其咒
至于长安。有旨命日照三藏翻译。帝闻此咒灵验。特
异秘之禁掖。波利频奏请布中外。高宗不得巳从之。
波利即辞入五台。后不知终。
时南天竺有菩提流志。
习头陀行。从耶舍瞿沙受道。为西域宗师。名震中夏。
帝闻风而悦之。因使西域有诏敦请。
永淳元年。慈恩法师窥基卒。年五十有一。有诏伤悼。
御制𥁞像赞。敕葬樊川北渠。近奘公之莹。基皃丰硕
长八尺。气槩万夫。项有玉枕。十指纹皆盘折如印。见
者詟伏。然心慈善诲人。晚节祈生内院。循戒弥笃。尝
造玉文殊像及金写大般若经。皆获瑞应。初南山宣
卷十四 第 177c 页 X75-0177.png
律师以弘律名震五天。感天厨供馔。每薄基三车之
玩。不甚为礼。基尝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及基
辞去天神乃降。宣责以后时。天曰。适见大乘菩萨在
此。翊卫严甚。故无自而入。宣闻之大惊。于是遐迩增
敬焉。先是奘公亲授西域戒贤师瑜伽师地唯识宗。
而基尽领其妙。恢廓源流天下后世尊之。目为三乘
法相显理宗。谓之慈恩教。是岁隐士孙思邈卒。年百
馀。思邈善庄老及阴阳推步医药之术。尤重释典。世
称孙真人焉。
二年。法师玄晖卒。晖字道世。或云名道世。以避太宗
偏讳。故以字行。三学洞贯。尝慨教藏及古今图史之
博而学者难以备究。因撰法苑珠林凡一百卷。各开
门类。识者重其精博云。
弘道元年。帝崩。中宗即位数月。天后废为卢陵王。幽
于房州。天后临朝称制。是为则天。明年七月沙门十
辈诣阙上大云经。盛称则天当即宸极。则天大悦。赐
十沙门紫方袍银龟袋。颁经于天下郡国。各建大云
寺。九月则天革唐命。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
【论曰。新唐史极恶大云之妄。然其后菩提流志.不
空三藏.清凉国师诸公皆未有考其所以来而黜
绝之。今是经犹列于藏中。迹其真妄固未易详也。
则天革命。当太宗时巳著秘谶。安在临朝称制而
献大云经哉。是十沙门者。以律按之。其显异之罪
自当摈斥。不得列于僧数。则天欲遂巳之私而宠
玩。不甚为礼。基尝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及基
辞去天神乃降。宣责以后时。天曰。适见大乘菩萨在
此。翊卫严甚。故无自而入。宣闻之大惊。于是遐迩增
敬焉。先是奘公亲授西域戒贤师瑜伽师地唯识宗。
而基尽领其妙。恢廓源流天下后世尊之。目为三乘
法相显理宗。谓之慈恩教。是岁隐士孙思邈卒。年百
馀。思邈善庄老及阴阳推步医药之术。尤重释典。世
称孙真人焉。
二年。法师玄晖卒。晖字道世。或云名道世。以避太宗
偏讳。故以字行。三学洞贯。尝慨教藏及古今图史之
博而学者难以备究。因撰法苑珠林凡一百卷。各开
门类。识者重其精博云。
弘道元年。帝崩。中宗即位数月。天后废为卢陵王。幽
于房州。天后临朝称制。是为则天。明年七月沙门十
辈诣阙上大云经。盛称则天当即宸极。则天大悦。赐
十沙门紫方袍银龟袋。颁经于天下郡国。各建大云
寺。九月则天革唐命。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
【论曰。新唐史极恶大云之妄。然其后菩提流志.不
空三藏.清凉国师诸公皆未有考其所以来而黜
绝之。今是经犹列于藏中。迹其真妄固未易详也。
则天革命。当太宗时巳著秘谶。安在临朝称制而
献大云经哉。是十沙门者。以律按之。其显异之罪
自当摈斥。不得列于僧数。则天欲遂巳之私而宠
卷十四 第 178a 页 X75-0178.png
贵之。是不独革唐命。抑亦兼坏释氏法矣。悲夫。】
「延载元年。则天加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七宝。复
闻于阗国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奉玉帛往求之。并
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是于阗主以实
叉难提妙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诏入大
遍空寺。同三藏菩提流志法师.神恻.玄景.复礼等翻
译华严。则天时幸其寺。亲施供馔焉。
万岁通天元年。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寺。开示华严
宗旨。方绪经题。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
空久之。万众欢呼叹异。都讲僧恒奏其事。则天悦。有
旨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
遍空寺参译经。
是岁诏嵩岳慧安禅师入禁中问道。与神秀禅师同
被钦重。则天尝问安甲子几何。对曰不记。曰何以不
记。安曰。生死之身有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
识心流注无有间断。见沤起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
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则天叹美久
之。时安春秋百馀而天下之人慕之称为老安国师。
圣历元年五月戊辰。三藏法师义净自西域还。获梵
本经论四百馀部及金刚座真容舍利三百馀粒。则
天降跸上东门迎劳。安置佛授记寺。未几诏入大遍
空寺。同实叉难提等译经證义。明年十月译新华严
经成。实叉难提等奉表奏上。则天亲制序。御太极殿
宣示百官。
「延载元年。则天加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七宝。复
闻于阗国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奉玉帛往求之。并
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是于阗主以实
叉难提妙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诏入大
遍空寺。同三藏菩提流志法师.神恻.玄景.复礼等翻
译华严。则天时幸其寺。亲施供馔焉。
万岁通天元年。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寺。开示华严
宗旨。方绪经题。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
空久之。万众欢呼叹异。都讲僧恒奏其事。则天悦。有
旨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
遍空寺参译经。
是岁诏嵩岳慧安禅师入禁中问道。与神秀禅师同
被钦重。则天尝问安甲子几何。对曰不记。曰何以不
记。安曰。生死之身有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
识心流注无有间断。见沤起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
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则天叹美久
之。时安春秋百馀而天下之人慕之称为老安国师。
圣历元年五月戊辰。三藏法师义净自西域还。获梵
本经论四百馀部及金刚座真容舍利三百馀粒。则
天降跸上东门迎劳。安置佛授记寺。未几诏入大遍
空寺。同实叉难提等译经證义。明年十月译新华严
经成。实叉难提等奉表奏上。则天亲制序。御太极殿
宣示百官。
卷十四 第 178b 页 X75-0178.png
久视元年。诏敛天下僧钱日一文。聚作大像于白马
阪。宰相狄仁杰上疏谏曰。为政之本必先人事。陛下
矜念群生迷谬弱丧无归。欲令像法兼行睹相生善。
然今之伽蓝制过宫室。穷奢极壮刻绘尽功。宝度殚
于缀严。瑰材极于轮奂。工不役鬼。物不天来。既皆出
于民。将何以堪之。且生之有时。用之无度。编户所奉
常若不充。痛切肌肤不辞捶楚。游僧一说矫陈祸福。
剪发解衣仍惭其少。亦有离间骨肉事均路人。身自
纳妻谓无彼我。皆托佛法[诖*〡]误愚人。里陌动有经坊。
阛阓尤多精舍。化诱谆切倍于官徵。法事供需严逾
制敕。膏腴物业水硙㽵园。富有其多不知厌斁。逃丁
避罪骈集法门。且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
劫人财。臣每念之实切悲痛。昔梁武.简文舍施无算。
及三淮浪沸五岭烟腾。列刹盈衢莫救危亡之祸。缁
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功。况比风尘屡扰征役稍繁。遽
兴此务力所未堪。伏惟功德无量。何必兴建大像以
劳费为名乎。虽敛僧钱百未及一。尊容既广不可露
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臣今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
设教以慈悲为主。普济群品是其用心。岂以劳人而
存虚饰哉。疏奏。则天不纳。」
【论曰。法师支遁曰。沙门之于世也。犹虚舟之寄大
壑耳。其来不以事。退亦乘闲。四海之内竟自无宅。
邦乱则振锡孤游。道洽则忻然共萃。盖谓吾徒于
天下固无事人也。至末法败道之徒。苟安衣食者。
卷十四 第 178c 页 X75-0178.png
于狄梁公之论殆不可得而讳焉。呜呼。是岂真沙
门者所为哉。疏谓如来设教以普济群品为心。讵
以劳人而存虚饰。此不独匡则天之失。抑有以辅
吾佛之正教也。与夫后世泛然排佛老以苟名者
云泥矣。】
「长安元年。则天将建大像。御史张廷圭复上疏谏曰。
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相见也。经
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来。此真如之果不可以外求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弘
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巳遍于天下久矣。盖有为
住相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知之。经云。若
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甚多。不如
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如佛所说。则陛下倾四海之财。竭万夫之力。穷山之
木以为塔寺。极冶之金以为尊像。劳则多矣。费则甚
矣。其所获福乃不若禅房之匹夫。菩萨所作福德不
应贪著。盖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况此营建事因土木。
或开发盘礡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采斫。碾压虫
蚁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悯蠢动而不忍害其
生乎。又役鬼不可惟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
欧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
疹交集。岂佛标徒行之义。悯畜产而不忍苦其力乎。
又营筑之役僧尼是税。虽展转乞丐穷乏尤多。州县
徵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
门者所为哉。疏谓如来设教以普济群品为心。讵
以劳人而存虚饰。此不独匡则天之失。抑有以辅
吾佛之正教也。与夫后世泛然排佛老以苟名者
云泥矣。】
「长安元年。则天将建大像。御史张廷圭复上疏谏曰。
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相见也。经
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来。此真如之果不可以外求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弘
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巳遍于天下久矣。盖有为
住相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知之。经云。若
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甚多。不如
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如佛所说。则陛下倾四海之财。竭万夫之力。穷山之
木以为塔寺。极冶之金以为尊像。劳则多矣。费则甚
矣。其所获福乃不若禅房之匹夫。菩萨所作福德不
应贪著。盖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况此营建事因土木。
或开发盘礡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采斫。碾压虫
蚁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悯蠢动而不忍害其
生乎。又役鬼不可惟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
欧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
疹交集。岂佛标徒行之义。悯畜产而不忍苦其力乎。
又营筑之役僧尼是税。虽展转乞丐穷乏尤多。州县
徵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
卷十四 第 179a 页 X75-0179.png
和气不洽。岂佛标喜舍之义。悯愚蒙而不忍夺其产
乎。且边朔未宁军装日急。天下虚竭海内劳弊。伏惟
陛下慎之重之。思菩萨之行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
是布施。则其福德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不可
思量矣。何必勤于住相。彫苍生之业。祟不急之务哉。
臣以时政言之。则宜先边境。畜府库。养人力。以佛教
论之则宜救危苦。灭诸相。祟无为。伏惟察臣之言。行
佛之行。务以理为尚。无以人废言。疏奏。则天大悦。御
长生殿召见廷圭。赐以金帛。
是岁。诏贤首法师法藏于东都佛授记寺讲新华严
经。至华藏世界品。感大地震动逾时乃息。即日召对
长生殿。问帝网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参合六相总别
同异成坏之义.藏敷宣有绪。玄旨通贯。则天骤闻茫
然惊异。伸请再三。藏就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至
所谓一毛头狮子百亿毛头狮子。则天豁然领解。繇
是集其语。目为金狮子章。初灵华寺俨尊者传杜顺
华严宗旨。藏执侍俨。尽传其教。及俨去世。藏以巾情
说法。于是京城耆德连名抗表乞度为僧。凡藏落发
受具皆则天特旨。又尝为则天以十圆镜置八隅上
下。皆使相向。中安佛像。然烛照之。则镜镜现像㸦相
摄入。及观之者交罗齐现。以表刹海十界普容无尽
之旨。藏没。清凉国师澄观宗其教。天下学者宗之。目
为一念圆融具德宗。谓之贤首教。
三年。则天铸像之费将具。纳言季峤上疏谏曰。臣闻
乎。且边朔未宁军装日急。天下虚竭海内劳弊。伏惟
陛下慎之重之。思菩萨之行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
是布施。则其福德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不可
思量矣。何必勤于住相。彫苍生之业。祟不急之务哉。
臣以时政言之。则宜先边境。畜府库。养人力。以佛教
论之则宜救危苦。灭诸相。祟无为。伏惟察臣之言。行
佛之行。务以理为尚。无以人废言。疏奏。则天大悦。御
长生殿召见廷圭。赐以金帛。
是岁。诏贤首法师法藏于东都佛授记寺讲新华严
经。至华藏世界品。感大地震动逾时乃息。即日召对
长生殿。问帝网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参合六相总别
同异成坏之义.藏敷宣有绪。玄旨通贯。则天骤闻茫
然惊异。伸请再三。藏就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至
所谓一毛头狮子百亿毛头狮子。则天豁然领解。繇
是集其语。目为金狮子章。初灵华寺俨尊者传杜顺
华严宗旨。藏执侍俨。尽传其教。及俨去世。藏以巾情
说法。于是京城耆德连名抗表乞度为僧。凡藏落发
受具皆则天特旨。又尝为则天以十圆镜置八隅上
下。皆使相向。中安佛像。然烛照之。则镜镜现像㸦相
摄入。及观之者交罗齐现。以表刹海十界普容无尽
之旨。藏没。清凉国师澄观宗其教。天下学者宗之。目
为一念圆融具德宗。谓之贤首教。
三年。则天铸像之费将具。纳言季峤上疏谏曰。臣闻
卷十四 第 179b 页 X75-0179.png
法慈悯菩萨护持。唯志利益群生。非假修崇土木。伏
闻造像。税非户口钱出僧尼。非假州县祇承不能济
辨。且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或佣力客作以济糇粮。或
卖田败舍以供王役。今造像钱数巳有一十七万缗。
若以散施广济贫穷。人与一千尚济一十七万户。拯
饥寒之弊。省劳役之勤。顺诸佛慈悲之心。广人主亭
毒之意。则人神胥悦功德无量。则天不纳。是冬像成。
率百僚礼祀。
神龙元年正月。大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五王以兵诛
奸臣。复皇太子于位。是为中宗皇帝。徙则天于上阳
宫。流宰相房融于高州。夏四月。融于广州遇梵僧般
剌蜜谛赍楞严梵夹至。剌史请就制上道场宣译。融
笔授。及译经十卷毕。般剌复携梵本归于天竺。
是月。中宗降御札。召曹溪六祖慧能入京。其辞曰。朕
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
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
令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以
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
当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
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经云。
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则。无所从来亦无
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
净坐。究竟无證。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朝。主上必问。
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今得见性明道。祖曰。道无明暗。
闻造像。税非户口钱出僧尼。非假州县祇承不能济
辨。且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或佣力客作以济糇粮。或
卖田败舍以供王役。今造像钱数巳有一十七万缗。
若以散施广济贫穷。人与一千尚济一十七万户。拯
饥寒之弊。省劳役之勤。顺诸佛慈悲之心。广人主亭
毒之意。则人神胥悦功德无量。则天不纳。是冬像成。
率百僚礼祀。
神龙元年正月。大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五王以兵诛
奸臣。复皇太子于位。是为中宗皇帝。徙则天于上阳
宫。流宰相房融于高州。夏四月。融于广州遇梵僧般
剌蜜谛赍楞严梵夹至。剌史请就制上道场宣译。融
笔授。及译经十卷毕。般剌复携梵本归于天竺。
是月。中宗降御札。召曹溪六祖慧能入京。其辞曰。朕
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
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
令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以
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
当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
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经云。
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则。无所从来亦无
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
净坐。究竟无證。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朝。主上必问。
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今得见性明道。祖曰。道无明暗。
卷十四 第 179c 页 X75-0179.png
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简日明喻智
慧。暗况烦恼。学道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生死。凭
何出离。师曰。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
车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何谓大乘见解。师
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
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神
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
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
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所以
不同外道。汝欲知心要。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
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归阙。表
上师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谕天子
向慕之意。
二年三月。大通禅师神秀卒。中书令张说制碑曰。撰
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
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
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
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逢付法印。一念而顿授佛
身。谁其弘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师尊称大通。讳
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流。悬解先觉。身
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霸之像。合圣贤之度。少为书
生。游问江表。老庄玄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分律
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翠。玲然如振金
慧。暗况烦恼。学道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生死。凭
何出离。师曰。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
车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何谓大乘见解。师
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
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神
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
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
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所以
不同外道。汝欲知心要。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
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归阙。表
上师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谕天子
向慕之意。
二年三月。大通禅师神秀卒。中书令张说制碑曰。撰
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
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
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
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逢付法印。一念而顿授佛
身。谁其弘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师尊称大通。讳
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流。悬解先觉。身
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霸之像。合圣贤之度。少为书
生。游问江表。老庄玄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分律
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翠。玲然如振金
卷十四 第 180a 页 X75-0180.png
玉。既独鉴潜发。多闻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间
之世。企闻蕲州有忍禅师。禅门之法胤也。自菩提达
磨天竺东来。以法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
弘忍。继明重迹相承五世。乃不远遐阻翻飞谒诣。虚
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乘同辙。缕指忘识。湛见本
心。住寂灭境。行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燃灯佛所无依
而说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
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座。于见涕辞而
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𨽻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
地坥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松籍
草。吾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
地就去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后进得
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
其开法。大略则忘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
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
之后一切皆如。特奉楞伽递为心要。过此以往未之
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
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
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然处都邑婉其秘旨。
每帝王分座。后妃临席。鸳鹭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
待矿。故对默而心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
雨普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畏应
变无方者。孰能至尔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初
之世。企闻蕲州有忍禅师。禅门之法胤也。自菩提达
磨天竺东来。以法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
弘忍。继明重迹相承五世。乃不远遐阻翻飞谒诣。虚
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乘同辙。缕指忘识。湛见本
心。住寂灭境。行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燃灯佛所无依
而说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
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座。于见涕辞而
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𨽻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
地坥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松籍
草。吾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
地就去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后进得
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
其开法。大略则忘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
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
之后一切皆如。特奉楞伽递为心要。过此以往未之
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
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
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然处都邑婉其秘旨。
每帝王分座。后妃临席。鸳鹭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
待矿。故对默而心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
雨普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畏应
变无方者。孰能至尔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初
卷十四 第 180b 页 X75-0180.png
会之所。置寺曰度门。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轼
闾名乡表德非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
听中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谢。神
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厂@((既-旡)-日+口))*页]命趺坐泊如化灭。禅
师武德八年乙酉受具千天宫寺。至是年丙午复终
于此寺。盖僧腊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
言。故人莫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水背。榱崩梁坏。
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如执亲焉。
诏使吊哀。王侯归[赐-勿+月]。三月二日𠕋谥大通。展饰终之
义礼也。时厥五日假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
临诀至午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
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夙心。太常卿鼓吹
导引。城门郎监护丧葬。是日天子出龙门。泫金衬。登
高驻跸。目尽回舆。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华百辇香
云千里。维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
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盖先帝所铸。群经乃后皇所
锡。金榜御题华幡内造。塔寺尊重远称标绝。初禅师
形解东洛。相见南荆。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
坐树。则双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
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十七人。二
祥练缟也。咸就西明道场数如前会。万回菩萨乞施
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国。亲举宠贵侑供巡香。其广
福博因存没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
恋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之叹也
闾名乡表德非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
听中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谢。神
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厂@((既-旡)-日+口))*页]命趺坐泊如化灭。禅
师武德八年乙酉受具千天宫寺。至是年丙午复终
于此寺。盖僧腊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
言。故人莫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水背。榱崩梁坏。
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如执亲焉。
诏使吊哀。王侯归[赐-勿+月]。三月二日𠕋谥大通。展饰终之
义礼也。时厥五日假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
临诀至午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
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夙心。太常卿鼓吹
导引。城门郎监护丧葬。是日天子出龙门。泫金衬。登
高驻跸。目尽回舆。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华百辇香
云千里。维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
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盖先帝所铸。群经乃后皇所
锡。金榜御题华幡内造。塔寺尊重远称标绝。初禅师
形解东洛。相见南荆。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
坐树。则双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
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十七人。二
祥练缟也。咸就西明道场数如前会。万回菩萨乞施
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国。亲举宠贵侑供巡香。其广
福博因存没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
恋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之叹也
卷十四 第 180c 页 X75-0180.png
不孤。庐山之碑焉可作。窃比夫子贡之论夫子也。生
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饮于河海不知河海之广
深。强名其迹以慰其心。铭曰。
额珠内隐。匪指莫效。心镜外尘。匪磨莫照。海藏安静。
风识牵乐。不入度门。孰探法要。倬哉禅伯。独立天下。
功收密诣。解却名假。诣无所得。解亦都舍。月影空如。
现于悟者。无量善众。为父为师。露清热恼。光射昏疑。
冀将住世。万寿无期。奈何过隙。一朝去之。嗟我门人。
忧心断续。进忆瞻仰。退思付嘱。尽不离定。空非灭觉。
念兹在兹。敢告无学。时岐王范及徵君卢鸿皆勒碑
制碣。旧唐史有传。称沙门被王者礼敬。古未之有。景
龙元年三月。国师慧安诫其徒曰。吾气尽。将尸置林
中恣野火焚之。偶神僧万回至。与安握手言论。其徒
侧聆俱莫之省。至八日合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
十八。其徒奉命舁尸林中。果野火至阇维之。得舍利
八十粒。五粒最巨而紫红色光焰夺目。诏入留禁中
云。
是岁再诏于阗国三藏实叉难提至。帝降跸迎劳。备
两街法仪旌幢鼓吹迓之。载以青象。安置荐福寺。难
提风神宏旷仪韵秀整。善大小乘。通华梵两音。」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四
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饮于河海不知河海之广
深。强名其迹以慰其心。铭曰。
额珠内隐。匪指莫效。心镜外尘。匪磨莫照。海藏安静。
风识牵乐。不入度门。孰探法要。倬哉禅伯。独立天下。
功收密诣。解却名假。诣无所得。解亦都舍。月影空如。
现于悟者。无量善众。为父为师。露清热恼。光射昏疑。
冀将住世。万寿无期。奈何过隙。一朝去之。嗟我门人。
忧心断续。进忆瞻仰。退思付嘱。尽不离定。空非灭觉。
念兹在兹。敢告无学。时岐王范及徵君卢鸿皆勒碑
制碣。旧唐史有传。称沙门被王者礼敬。古未之有。景
龙元年三月。国师慧安诫其徒曰。吾气尽。将尸置林
中恣野火焚之。偶神僧万回至。与安握手言论。其徒
侧聆俱莫之省。至八日合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
十八。其徒奉命舁尸林中。果野火至阇维之。得舍利
八十粒。五粒最巨而紫红色光焰夺目。诏入留禁中
云。
是岁再诏于阗国三藏实叉难提至。帝降跸迎劳。备
两街法仪旌幢鼓吹迓之。载以青象。安置荐福寺。难
提风神宏旷仪韵秀整。善大小乘。通华梵两音。」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四
卷十四 第 181a 页 X75-018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