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续刻释氏稽古略序¶ (自动笺注)
No.2038
*續刻釋氏稽古略序
古可稽乎。
烏乎可。
不可稽乎。
烏乎
可。
威音以後今日以前
成住壞空
有而不有
日月光華
旦而復旦
日劫無憑
何況今古
矣。
其中聖賢隱現
應緣示感。
如月在水。
了不
可執。
有人焉。
追往烈。
遺踪取已散之塵。
而編之而續之。
是繪夢也。
是圖影也。
然而
往開來。
闡微昭信
古德之跡。
炳然天漢
昭回
其所以跡者。
繇是而可悟焉。
未易
忽也。
往參真寂先師
授予寶洲稽古略曰。
法門源流在斯矣。
予受而卒業
約而不遺
核而有則
釋氏紫陽漂水也。
然而流行
遠漸就晦翳。
恒懼遺文湮沒
昔人編摩
述之苦心
若存若亡隱而勿著。
名山之藏詎
公元1638年
能無乎哉
戊寅春王
小庵於古杏溪
幻師主之。
晨月夕。
相與沈吟
梵冊寄懷
樂陶陶如也。
一日偶理前說
幻師謂。
宜重加
繡黻。
以待來者
初以傳述舊聞
已乃兼舉未
備。
附以勝國皇明法苑事蹟
勒成一書
寶洲之業復光著若發蒙矣。
後之攬此者
化之殊祥奇表
往哲妙道奇功
以迨我
 皇祖列宗冥苻玄契
顯揚正覺
以不思議
理。
大有為之運。
開卷釐然。
昭茲雲日
俾夫
懷疑起信
論世者可徵。
考事者尋微
覽跡
悟本
所以嘉惠來學
匪曰小補之矣。
而豈
徒掇敘事之華。
增多聞之障。
雲已渡而摹其
悠揚
波已逝而貌其翻湧乎哉
崇禎戊寅歲朱明佛出世日。
蘧庵居士
爾珪謹序。
*續集稽古略敘
甞言。
為僧而不兼外學
懶而愚。
非博也。
難乎
其高
為儒不究內典
庸而僻。
非通也。
烏乎
其大。
株守而弗移。
自畫而無進。
空腹高心
墟朿教。
貽笑大方也已矣。
試觀古昔
博碩鉅公淵宏開士
誰不出入內外典章
圓融淹貫
張天覺云。
吾因學佛然後知儒。
蓮經云。
治世語言順正法。
群茸釀蜜眾味
和𦎟。
匪能博涉而通研。
寧識殊岐而一詣哉。
古今傳記之作。
各有所專。
國史則遺佛教
禪編則略世緣
無怪乎
二宗學者之非博非
通也。
元名華亭念常
所集佛祖通載。
繫歷朝綱紀。
繼此職里高僧寶洲
釋鑑稽古
一書
備列皇王政治賢聖風規
佛祖源流法門軌則
編年敘世一貫無遺
簡閱之者
其猶瞻象闕躔度詳明
探龍
宮而珠璣畢聚
富哉此書。
無分儒釋
宜家
而戶蓄。
枕寶而袖珍者焉。
奚特名山藏為哉。
杏溪大參蘧菴嚴翁。
大願輪不忘付囑
弘通之莂。
資重刻。
冀廣流傳
(不慧)寓幻其
廬。
備員校訂
因并緝輯。
元世熙朝兩代事蹟
纘承其後
庶見古今
上下道脈
連持世與出世宗猷
踵接
續貂之尾。
蓋不欲為最後佛種之人。
空摹影。
以俟來哲觀感興起
聯輝續焰。
以無
焉耳
時皇明崇禎龍。
著雍攝提格
月屆蕤賓
敦牂令節壽光比丘大薰沐撰。
釋鑑稽古續集(一)
歸安杏溪蘧菴比丘大聞幻輪彙編
蘧庵居士嚴爾珪較梓
*
公元1206年
太祖成吉思皇帝
宋寧宗開禧二年
丙寅歲
法天啟運
聖武年號
建大蒙古
公元1229年
國號
和林上都
至理宗紹定二年
公元1246年
丑。
太宗嗣位。
至淳祐六年丙午宗嗣位。
公元1251年
至淳祐十一年辛亥
憲宗嗣位
至開慶元
公元1259年
己未
宗嗣位。
至景定元年庚申歲
公元1264年
登基中統
甲子改元至元
六世
五十九年。
今從世祖甲子元年敘起。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泰宗
*明宗
*文宗
*寧宗
*順宗
**世祖
公元1260年
忽必烈
憲宗同母弟也。
庚申歲嗣位
卯歲滅宋。
襲統一十六年。
壽八十而崩帝
仁明英武立大功
好征遠夷
連年用兵
臣服
混一區宇
文臣許衡姚樞等。
廟堂
武將伯顏董文炳等。
攻城略地
嘉猷
制禮作樂民物阜康
未有也(元史)。
公元1264年
甲子至元元年大宋景定五年秋七月
光燭天長數十丈。
四更東方
公元1260年
高始滅是歲八月
劉秉忠定都於燕。
祖從之。
修營宮室城池
燕京中都
大赦設會度僧。
詔請國師扮彌達癹思。
座授祕密八月光祿大夫太保
參領
中書省事
制曰
長生天氣力皇帝聖旨咨爾
劉秉忠氣剛直學富。
而文雖晦迹空門
潛心聖道
朕居藩邸卿實賓僚
側聞
誼餘二十年。
出從遐方幾數萬里
迨予嗣服
須汝計安
先正名。
何以壓眾。
宜崇師位
總政機。
特授光祿大夫太保
參領中書省
事。
卿其勉輔朕躬。
率先乃屬察朝夕之勤惰。
審議論之是非
凡有施為並聽裁決
佇看
績別示寵章准此(通載)以伯顏中書左丞相。
伯顏凝重言諸曹白事
有難決者。
伯顏
二語斷之。
省中讋服以為真宰輔(元史)。
公元1265年
乙丑至元二年大宋咸淳元年去年十月
理宗崩。
度宗嗣位
事蹟見於前書不錄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五月劉秉忠參領中書
省事
既入拜以天下為己任
知無不為
世祖
咨以治天下之大經養民良法
秉忠條上
祖宗舊典
參以古制宜於今者。
世祖善之。
命下之日綱舉目張
一時人材咸見錄用
燦然一新(元史)召許衡至命中書省議事
丞相安童時年二十一素聞名心慕之
及見
行舘既還嘆服日訪以政事(元史)世祖聞張
德輝之名召見
參議中書省事
輝以聖賢
德之奧。
修身治國之方。
古今治亂之繇。
詳陳
於帝。
教胄學官
內外煥然一新
公元1266年
丙寅至元三年宋咸淳二年佛教東被
旦。
至此已一千二百年矣。
公元1267年
丁卯至元四年宋咸淳三年宋帝詣太學
孔子
行舍菜禮。
顏回曾參孔伋孟軻
享。
顓孫師十哲許衡陳時五事
立國規模
二曰中書大要
三曰為君難以
踐言
四曰農桑學校
五曰慎微上嘉納之。
歸鄉里許之(史)。
佛國禪師師諱至溫
字其玉
號全一
諡佛
普安
刑州郝氏子也。
禮辨菴訥公披剃
無還富公於萬壽
萬松侍者
既而太保
劉公為世祖知遇
薦師召語大悅將授以官。
弗受曰。
天下佛法流通
臣僧之願富貴非所
望也。
憲宗海雲釋教
天下作資戎
會。
師持旨宣布中外
輔成之。
劉公衛承制
錫師茲號。
總攝諸路僧尼之事。
銳意衛教。
僧眾賴之。
後納印辭職
是年五月十一日
終於桓州天宮
西向右脇而化。
當暑
如生
更有異香
火浴心口牙不壞。
地數
尺猶得舍利
壽五十一。
臘四十。
學士虞集
碑(通載)。
公元1268年
戊辰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元阿朮劉整
襄陽
知府呂文煥告急謝枋得論云。
官為宰相
可以生殺廢置人。
官為臺諫
可以
彈駁榮辱人。
官為國子監
可以考校去取人。
三等謂之繫籍聖賢也(史)。
公元1269年
己巳至元六年宋咸淳五年二月帝師
思巴。
蒙古字成頒行天下
宋之常州雞翼
生距。
公元1270年
庚午至元七年宋咸淳六年詔請膽巴
上師
住持仁王寺普度僧員。
師苾芻癹思巴。
根本有部出家羯摩
儀軌
親制序曰。
原夫瞻部嘉運
至第四佛
迦文如來遺教利見也。
大元御世
第五主憲
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登極也。
天資
福慧諦信內乘
普使萬邦歸一化。
敷天
垂拱至治無垠
支那弘道
而在躬不息
欲以自佛相承師資繼踵
迄今不替正戒儀
軌。
為從善行人一一恒持
精練三業堅守
儀。
此實聖皇匡正佛法睿旨云云(通載)廉
希憲立朝讜正
世祖令受帝師僧八思馬戒。
希憲對曰。
臣已受孔子戒。
上曰。
孔子
有戒耶。
對曰。
為臣當忠為子當孝。
是也
公元1271年
辛未至元八年宋咸淳七年十一月始建
大元國號
取易乾元之義。
始興蒙古學校
太保劉秉忠請也以許衡學士
每謂
書中無疑看得有疑。
有疑即看得。
無疑方是
有功
衡之教人也。
必因其所明。
其所蔽。
納諸善時動息
弛張之慎其萌蘖
而防
範之日漸月漬。
不自知其變也。
日新月盛
自知其化也。
為學者。
治生最為先務
言。
士君子當以農桑為生
公元1272年
壬申至元九年宋咸淳八年宋少傅葉夢
辭歸
勵精寡欲收人固邦本。
又云。
廉恥事大
死生事小。
扁舟徑返。
盤谷禪師號麗水
海鹽人
師貌不揚
而志
超邁博覽經史。
性耽山水之樂。
至元中
五臺峨嵋伏牛少室名山勝地
甞云。
足迹
天下
詩名滿世間
時附高麗瀋王
師德
具書聘。
華嚴大意於杭之慧因寺
師展
四無礙辯。
七眾傾伏。
王大悅
聲價益重
後至
精舍勤修淨業
日課彌陀佛號
年七十
餘。
無疾預告以時
端坐而寂。
有遊山詩集
卷。
行世(高僧傳)。
公元1273年
癸酉至元十年宋咸淳九年元圍襄陽
久。
二月樊城
都統范天順嘆曰。
生為宋臣
死當為宋鬼。
即所守處縊死許衡還至
孟。
簡絕人事。
常居山下
勤以自治
愛兼
不嚴而整。
閨門之內若朝廷
夫婦相待
賓。
喪祭一遵古制
懷孟化之(史)。
公元1274年
甲戌至元十一年宋咸淳十年七月宋度
宗崩。
太子少帝嗣立四歲
八月霖雨
山崩
水涌溺死無算是年八月劉公薨。
儀同三司太傅諡文貞
制曰
臣以忠孝
事上貴輸獻納之誠。
上以禮義
遇臣
始終之愛。
視死之日猶生之年。
光祿
太保劉秉忠
學窺天人識貫今古
邃冲
有守
安靜無華
昔侍潛藩稔聞高論
適當
三接之際。
懇上萬言之書。
蓋將舉天下而措
諸安。
以戒為人主者過於殺。
朕服嗣而伊始
盡力居多
得卿實契於朕心。
而朕悉
知於卿意。
事皆有驗。
匪他求。
周旋三十年
不避其艱。
剴切數百奏。
各中其理。
共成庶政
圖任舊人誰謂旻天
不愸遺於一老
及此
何日忘之。
載惟台輔之尊。
厥有泉扃
之賁。
是用錫之綸命
一品之尊階。
遂以袞
衣。
三槐正位
復加顯號允答殊勳
惟爾
英靈識予哀寵。
可贈太傅諡文貞(通載)。
劉文貞公諱秉忠
字仲誨
瑞州劉季村人
天寧照禪師披剃為僧。
遊雲中住
堂寺。
海雲禪師北覲。
世祖於潛邸。
一見
應對稱旨
自是承顧問公獻書
時事
宜者數十條。
凡萬餘言率皆尊主庇民之事。
上嘉納之。
上征方便救護
全活甚眾。
上正宸極
創定朝儀立官制。
改元建號
一切所當施設
時物之宜皆公所草定。
公齋
蔬食終日澹然
是年八月壬戌端坐而薨。
享年五十有九。
自幼好學至老不衰
雖位極
人臣不異平昔
上謂左右曰。
秉忠事朕三十
年。
小心慎密
陰陽術數之精。
占事知來
合符帝命史天澤伯顏
帥師南征
召諭
之曰。
古之善取江南者。
曹彬一人
能不
殺是吾曹彬史天澤真定人
身長八尺
音如洪鐘
善騎射
出入將相五十年。
柱石
師表百辟
開國元臣
人方郭子儀曹彬
云。
年七十四。
諡忠武
乙亥至元十二年宋德祐元年宋恭宗
元德在位二年
兵執之北行殂於沙漠
 江西提刑文天祥起兵勤王
其友止之。
祥曰。
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
一旦急徵
天下兵。
一人一騎赴者。
吾深恨之故。
不自
欲以身狥。
天下忠臣義士
將有聞風
起者。
義勝者謀立。
人眾者力濟。
如此社稷
可保也。
天祥豪華自奉甚厚。
至是痛自抑
損。
盡以家資為軍
每與賓僚及時事。
撫几流涕言曰。
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
食人
之食者死人之事。
者莫不為感動
提刑李芾遣兵入援
壯士三千人使將
將之。
王後諡忠節行人郝經
使宋被留
一十六年。
撰集諸書
至是歸燕卒。
諡文忠
 宋詔張世傑總督諸軍
後與陸秀夫陳宜
中。
航海狥國溺死二星鬪於中天
一星六月朔日有食之。
晝晦如夜。
丙子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五月宋端
公元1276年
宗立
改元景炎後。
航海崩於嶺南之崗州。
二月日中有黑子
大如鷄卵
相盪久之
文天祥常言
國亡與亡此男子心。
元人
天祥北去錢塘江三日不至
時元
分駐江沙上。
人方幸之。
潮汐不至
元伯顏
臨安大將旗鼓
受宋帝及太
庶僚
趍赴京入覲姚樞仁恕恭敬
未甞
疑人之欺。
凡有與謀必忠告。
莫不敬之
以為翰林學士
宋侍從之臣及士子
至上
皆令樞隨學行而官之。
丁丑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封宋主為
瀛國公
令往脫思麻路
習學梵書西番字經
 全后於正智寺為尼。
大聖萬安廉希憲至平章。
伯顏
宰相真宰相男子真男子
以為
言。
至是卒。
戊寅至元十五年宋祥興元年宋帝昺立
公元1278年
改元祥興
在位二年航海厓山
張世傑
與元戰敗
陸秀夫抱之沈海正月朔旦
大會齋僧眾。
大赦天下
玉泉五老
得度大星
南流海中
小星千餘
之。
如雷
數刻乃止。
己卯至元十六年二月宋亡。
宋自太祖起至
帝昺
通三百二十年。
文文山姑蘇人
諱天祥
宋狀元丞相
信國公
忠孝大節
被執目擊厓山
有詩哀
悼(不錄)又歌曰。
颶風起兮海水飛噫。
文武盡兮
火德微噫。
鷹鸇相擊兮靡所施噫。
鴻鵠欲舉
兮將安歸噫。
櫂歌中流任所之噫。
獨抱
兮莫我知噫又正氣歌曰。
天地有正氣。
雜然流形
末云。
顧彼耿耿在。
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憂。
蒼天有極
人日已遠。
典刑
宿昔
風簷展書讀。
道照顏色零丁洋
詩。
辛苦遭逢一經
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
碎碎水漂絮。
身世浮沈風打萍。
惶恐灘頭說
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丹心汗青金陵草舍離宮
夕暉
孤雲飄泊欲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
城郭
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
舊家燕子傍誰
飛。
從今別却江南路
化作啼鵑帶血歸後
至臨從容吏卒曰。
吾事畢矣。
南向拜而
死。
年四十七。
衣帶中有贊曰。
孔曰成仁
集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聖賢書所學
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媿平生作文未甞
屬草
指南吟嘯集。
有集杜詩百首等行
世建司天臺大京安樂堂。
疾者醫
之。
饑者廩之。
死者葬之。
庚辰至元十七年六月
新曆賜名授時
年始頒行天下
遣使黃河之源。
星宿海
崑崙山
始抵其地竇默為人樂易
平居
未甞一言方人
官至學士至是卒。
謚文正
帝諭真金太子曰。
伯顏文武全才
汝勿以常
人遇也許衡臨終語其子曰。
平生為虛
名所累
不能辭官
是年卒。
謚文正
帝師入寂癹思八大元帝師
是年十一
二十二日示寂
年四十二歲。
上聞不勝
悼。
懷舊德建大窣堵波京師
藏真
舍利
輪奐金碧無儔
學士王磐奉勅行狀
曰。
皇天之下。
一人上開宣文輔治大聖
公元692年
普覺真智裕國
如意大寶法王
西天佛子
大元帝師
班彌怛拔思癹帝師
土波國人
也。
生時諸種瑞應具詳家譜
初禮伯父薩師
加哇為師。
祕密伽陀一二千言。
過目成誦
演法
辨博縱橫猶不自足
復遍咨名宿
索隱通三藏。
年十五。
世祖皇帝龍德
潛。
師知真命有歸。
馳驛徑詣王府
世祖官闈
東宮
皆秉授戒法
特加尊禮
年二十。
釋道
正化胡經
憲宗皇帝詔師剖析是非
不能
答。
自棄其學。
大悅
年二十二。
世祖登極
公元1260年
建元中統尊為國師
授以玉印
中原法主
統天教門
辭帝西歸未朞月召還。
年三十
公元1270年
一。
時至元七年
詔制大元國字
獨運摹畫
作成
稱旨頒行朝省郡縣
遵用迄為一代
典章
升為帝師
賜玉印。
統領諸國釋教
公元1274年
西歸
至元十一年
專使召之抵京。
王公
士庶
離城一舍大香壇。
大淨羅拜
迎之。
萬眾瞻禮一佛出世
真金太子
所知五篇
藏行世。
所知帝師太子
佛智大師沙羅
巴譯初器世界品。
備載大地水火風輪
高七金四洲輪圍日輪月輪星宿三界諸天
等。
次情世界品。
備列地獄餓鬼旁生人道
羅天成住壞空四劫始終之相。
釋迦
歷代輪王之事。
後道無為五法等。
公元1281年
辛巳至元十八年十月
僧道二家辨析
奉聖云云
道德經老子真實經旨。
餘皆後人造作
差官盡行燒毀
公元1282年
壬午至元十九年
處士劉因天資絕人
日記
千百言。
過目成誦
諸葛孔明靜以修身
語。
表其扁曰靜修
為贊善不受。
公元1283年
癸未至元二十年
公元1284年
甲申至元二十一年正月六日
大赦天下
下輕刑之詔。
公元1285年
乙酉至元二十二年
聖旨焚毀諸路偽造道
藏經
書事於石。
碑記甚悉
聖旨禁斷道藏
經下項。
見者悉應便宜收取
胡經猶龍紀經西昇
明真辨偽九天書經
 上清南斗玉緯十二虛無
 紀勝賦辨仙論齕邪論三破論太
實錄青陽官記玄九內傳帝王
三天列記十異九迷歷代應現
佛道先後論欽道明證論輔政
邪論道釋十山論辟邪歸正論
 藏天隱月經赤畫度命經歷帝王
道記三教根源混元生三清經
 混元實錄靈寶四十二生經高上內傳
樓觀先生內傳五公虛無經(通載)
聖旨就大都大愍忠寺
焚燒道藏偽經
命大
報恩禪寺林泉長老下火
謝恩拈香云。
佛心天子眾生
恐墮三塗邪見坑。
个裏
無偏黨處。
就中朱紫分明
所以聖鑒
私。
天機莫測
既來頌德敢不酬恩
此香端為
祝延當今皇帝云。
伏願金輪法輪並轉福
三祇
舜日共佛日齊明壽延億劫。
舉火
云。
憶昔當年明帝時
曾憑列焰辨妍媸
大元
天子洪範
顯正摧邪誰不知(文長不悉)。
遂以火炬
打一圓相
云諸仁者只如三洞靈文
還能證
此火光三昧
也無。
若也於斯會得
家有北斗
經。
枉教人口安寧
其或未然
從此飛烟
滅後。
任伊到處
天尊
急著眼看
林泉長老
從邁。
奉勅下火(通載)對道士持論師德
一十七
名。
圓福寺從超奉福寺德亨
藥師院從倫法寶寺圓胤
資聖寺至溫大名府明津
甘泉山本上方寺道雲
開覺祥邁傳教寺了詢
法華寺慶規龍門縣行育
延壽寺道壽仰山寺相叡
資福寺善朗
絳州祖珪蜀川元一
公元1286年
丙戌至元二十三年
大都道者山雲禪寺
住持如意祥邁長老
奉勅辨偽五卷
辨偽錄其篇目云。
妄立天尊偽。
創立劫運
號偽。
開分三界偽。
代為帝王偽。
老子
靈寶三洞偽。
遊化九天偽。
佛經教偽。
老君
結氣成字偽。
周文王時柱下史偽。
前後
降生不同偽。
三番作佛偽冐名僣聖偽。
為道偽。
偷佛神化偽。
辨說淵博如通載。
如意禪師諱祥邁
博通內外典章
洞徹
微理致。
住持名都巨剎。
應旨撰辨偽五卷
制伏允愜有弘傳序註。
法華要解
公元1287年
丁亥至元二十四年
公元1288年
戊子至元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大赦天下
雲峯和尚師住徑山
江淮釋教總統
輦真迦。
江南禪教諸僧
朝覲登殿對御
禪。
宣上竺僧問講何經
答云。
法華經
次問仙
林僧何經
奏云。
百法論。
次問師云。
禪以何
為宗。
奏對曰。
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
見聞覺知之所可知
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備談本末)又云。
夫禪與教本一體也。
禪乃佛之心。
教乃佛之語。
因佛語而見佛心
譬之百川
同歸於海。
到海則無異味(云云)謝恩賜饌
吉祥禪師鎮江普照寺沙門普喜號吉祥
東人
精究慈恩相宗
研習唯什師地因明
論。
是年世祖剏立江淮御講之所。
普照居一
詔師主之。
升座外日華嚴大經
十卷
常課
後入毘舍利甚夥。
建塔丹徒
鎮江
之民多有圖像祠之。
稱為吉祥古佛云。
玉崗法師杭州下竺蒙潤子玉海鹽人
源清法師之甥。
竹堂傳法師高足也。
時母感異夢。
伽藍土偶皆仆。
觀音懺而
心疾即愈講法華。
屠沽易業居風篁嶺
念佛法華光大悲淨土
以七七為期
甚多
後示弟子止觀安心之法。
佛而逝
公元1289年
己丑二十六年正月
抄數天下戶計
公元1290年
庚寅二十七年秋九月大赦天下
謝疊山枋得
天資嚴厲負奇風岸
峭。
而以植世教民彝為任。
官至招諭使
亡以自隱
時徵用力辭書云。
大元制世
民物一新
宋室孤臣只缺一死。
所以不死
九十三歲之毋在堂耳。
至燕不食
將行有友
張子惠詩。
云此去好。
三寸舌再來
不值
半文錢。
枋得會其意竟死於驛。
平生無書
不讀。
文章高邁奇絕自成一家
讀其辭見
其心。
慷慨激烈可使頑夫懦夫立志云。
文章軌範
王文忠公王磐
字文炳
廣東人
世業農。
萬石
號萬石王家
大肆力於學蒐羅
經史百氏
文辭宏放蕩無涯涘
受業者甞數
百人上疏言。
天子官門不應入。
而入者謂之
闌入
第一門至第二輕重有差
官至翰
林學士卒。
時九十三。
贈太傅國公
諡文忠
公元1291年
辛卯二十八年
平陽地震壞民居
萬有八百
二十六區。
壓死百五十人
全太后為尼。
瀛國
公為僧。
有地三百六十頃。
免徵租。
公元1292年
壬辰二十九年
楊恭懿奉元人
初與許衡
不起
太子真金有司
以漢聘四皓故事
聘之。
考正曆法集賢學士
至是卒。
公元1293年
癸巳至元三十年
劉文靖
不苟合不妄
交隱居。
教授師道尊嚴年四十五卒。
學士
諡文靖
所著有四精要詩集五卷云。
皇孫
鐵木耳總兵北邊
伯顏大同
皇孫舉酒
餞之曰。
公去何以教我。
伯顏舉所酌酒曰。
可慎者惟此與女色耳。
雲峯入寂杭州徑山第四十三代雲峯
師。
諱妙高
句之長谿人。
雲夢澤受具戒。
首參癡絕冲禪師
次見無準徑山
又見
偃谿於育王入室掌藏鑰。
一日谿舉。
譬如
牕櫺
頭角四蹄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劃然有省。
答曰。
鯨吞海水露出珊瑚枝
谿可之。
出世南興大蘆。
遷江陰勸忠及霅川
何山寺
雲衲四來三堂皆溢
朝命蔣山
公元1280年
至元庚辰徑山兩遭回祿
剋苦重興。
隨覲
趍京對御論禪
皇情大悅
賜食寢殿
是年
月初小參訓飾學者
十七日說偈而逝。
壽七
十五。
臘五十九。
塔於寺西之居頂菴。
回回可獻大珠
價鈔萬錠
帝曰。
珠何
為當留此錢以周貧者。
十月彗星紫微垣
抵斗魁。
光芒尺餘
一月乃滅。
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春正月壬子朔
不豫
朝賀
癸酉帝崩於紫檀殿。
號世祖聖德神
功文武皇帝
世祖潛龍時出西國
好生為任。
迷徑遇僧
開途受記
由是光宅天下統御萬邦
大弘
乘尊隆三寶
旃檀瑞像內宮
奉萬歲
仁智殿
現世之寶。
仍建大聖壽萬安寺。
供奉令一切人俱得瞻禮定光佛塔毫光
現。
帝命視內舍利
光耀人目。
由是重建
寶塔
帝命金字藏經
前圖未定
帝云。
此經是釋迦如來所說止畫說主。
庶看誦者
知有所自
帝詔遍天下
一歲中。
行布施度僧。
大藏
經。
隨處放光現瑞禎祥不一詔講華嚴
德。
京城大寺開演
以彰如來富貴
大會七處
放光顯示華嚴七處玄旨
以金為泥。
命僧儒繕寫大藏經
一藏貯以七
琅凾
流傳萬世帝以宋朝鎮庫旃檀
方圓丈餘。
刻為佛像和益人天帝賜講經
僧紅袈裟
說法人與佛無異帝日持數
珠。
課誦自奉施食
帝詔東昌大師演教聽之。
大悅賜以寶玉柱
杖帝頒玉音昊天講主云。
因朕在世
學徒
究明佛法母令減滅帝命逸林
師。
藥師法儀軌。
天下八苦之災。
無量之壽帝設十萬僧會
令十師對御說
法。
白金十錠玉柱杖十根帝詔十高僧
內殿供養
端居不動。
大德亦復默然
乃云。
此是真實功德
帝命高僧
重整大藏
分大小乘。
再標芳號遍
天下帝命山師德。
校補弘法寺久遠
藏經
鼎新嚴飾以傳無窮帝印大藏三十
六藏
遣使分賜。
歸化外邦
皆令得瞻佛日
印造菩薩戒千部
流通散施
大地
眾生皆奉如來寶戒帝令諸路高僧
俱賜
紅黃大衣
傳授大戒帝以清涼為真佛境
界。
建立大寺為最上福田帝每齋日
南天竺佛盂。
百味珍羞
澄心觀想修供
養。
帝以如來舍利寶塔
統御中一十九所。
錢帛加嚴飾。
大陳供養帝見僧人
過。
不加王法
只令閱教懺悔
帝以天下寺院田產二稅
盡行蠲免
安心辨道天下寺院山林樹木
遍諭
音嚴加護持。
󳌤令斫伐
以嚴佛聖境界。
帝告群臣云。
朕以本覺無二真心
治天下國
家帝聞五教義曰。
頓教即心是佛
佛境
界。
凡夫不修
如何得到帝命兩土名德
經教一一無差。
帝曰。
積年疑滯今日決開
 帝頒聖旨一切僧人
不揀甚麼差役
當。
遵依釋迦佛道行持
宋太后削髮為尼。
誦經修道
帝深加敬仰
供養
宋主以王位來歸學佛修行
大悅
削髮為僧
討究大乘明即佛理
宋室宮人
祝髮為尼。
帝曰。
三寶中人也。
命歸學佛
行。
供送衣糧
帝問帝師
施食至少
何能普濟無量幽冥
師云。
佛法真言猶如飲馬帝命帝師
齋竟。
天雨金花繽紛而下
帝曰。
何故有此祥
瑞。
帝師曰。
陛下心花內發
天雨金花讚嘆
僧元一遊西天回朝
獻玉石佛貝多葉
經。
帝問云。
西天佛有麼。
一奏云。
當今東土
生民主。
何異西天悉達多帝問元一
道家
徒眾何以少。
如來徒眾何以
一云
富嫌
千口少。
貧恨一身帝問一云
和尚
涉世緣否。
奏云。
知法故犯
知法了應無。
帝問揀壇主云。
何處有佛。
揀奏云。
我皇即是
佛。
帝云。
如何是佛。
揀云。
殺活在於手。
乾坤掌上平帝年八十歲乃云。
釋迦
來同不為天矣帝崩。
靈駕宣德
現大
圓光周遍天界合境
僧俗悉皆瞻禮
蓋顯古
示現作用耳(以上弘教集具見佛祖通載)。
夏四月
皇孫鐵木耳即位得玉璽。
其文曰。
命于天既壽永昌宋處士鉉翁年逾八十。
賜金幣皆不受
至是卒伯顏深沈謀略
善斷。
諸將仰之神明
可謂一代良將
祖崩。
百官總已以聽。
劍立殿陛
祖訓
顧命
所以立帝之意。
辭色俱厲諸王股憟。
拜位大臣風節
至是卒。
官至開府
三司太傅
錄軍國重事
淮安王諡忠武
**成宗
鐵木耳
世祖之孫。
太子真金第三子也。
祖崩諸王立之
在位一十三年。
壽四十二崩
 帝承天混一之後垂拱而治
可謂善於
守成
末年連歲寢疾
內則決於宮閫
外則委
大臣
賊虜等反時有小警。
不至於
墜者。
世祖未遠。
成憲具在故也。
改元二。
乙未元貞元年四月
蘭州河清上下三百餘
里。
六月江西天水陜西旱饑賑之。
高峯禪師諱原妙
蘇之吳江人
姓徐氏
業烏戌之密印寺
得法雪巖欽禪師之門。
公元1238年
生於宋嘉熙戊戌。
十五出家
十七受具戒。
八習天台教。
二十更衣入淨慈立死限
三年
二十一。
請益斷橋雪巖北磵
雙徑
公元1279年
悟。
後隱龍鬚雙髻至元己卯上天西峯
張公洞扁死關。
不越戶者十五年。
學徒
請無虛日
僧俗受戒者幾數萬人
開山師子
公元1295年
大覺二剎。
是年乙未臘月朔
焚香說偈告眾
坐亡
世壽五十七。
僧臘四十三。
弟子幾百
人。
塔全龕於死關之內。
從治命也。
祖雍識師
語錄
盛行於世云斷橋禪師
雪巖禪師諱法欽
五歲出家
十六剃度
八行脚。
十九靈隱
掛塔移單過淨慈。
一日
天目
殿上行。
擡眼一株古柏
觸目省發
不疑不疑死。
不疑不疑祖。
後住道林
南明仙居湖州孝道仰山北磵諸剎。
無準之嗣。
高峯之師有語錄二卷
行世
丙申元貞二年
授嗣漢三十八代。
天師張與
才為太素凝神道真人
江南路道教。
丁酉大德元年春正月
太后五臺山
初為
太后建寺於五臺山
至是成。
太后臨幸之。
兆民求福二月改元大赦
戊戌大德二年
詔以水旱免租稅。
己亥三年
遣使民疾苦。
九月夜有流星
如雷
庚子大德四年
不忽木
世祖每聞其言。
嘆賞之。
白璧賜之。
官至學士平章
至是卒。
家貧賜葬。
魯國公
諡文貞
辛丑大德五年八月
星孛東井
紫微
天市垣。
四十六日滅十月星大如盃。
光燭地自北起分二星
沒於危宿。
三垣天象之開有三垣
一曰紫微垣十五
星。
太乙之中。
二曰太微十星
軫翼
北。
三曰天市垣二十二星。
房星之北。
壬寅大德六年三月
詔以旱溢為災。
天下
公元1309年
免其差稅三年六月文宣王京師
真覺國師諱文才
號仲華
清水楊氏子。
孤事母。
孝性捷敏
於書無所不讀。
尤邃於性
理之學。
好古作善吟咏
所稟敦朴若無所知
至於談接。
辭辨莫窺其涯。
遍游講席得賢
宗旨
甞曰。
貴宗通言會意
以意逆
志則得之矣。
語言
文字糟粕之餘也。
豈能
慧目哉。
初隱成紀
築室將欲終焉。
人稱曰松堂和尚
世祖降旨令主洛陽白馬
寺。
學者彙至聲譽日隆
成宗大萬聖祐
寺於五臺
詔求開山第一住持
帝師迦羅
斯巴薦之成宗
鑄金印署師。
真覺國師
師辭曰。
越分以居不祥
不肖而行不明
帝師
曰此上命也。
於是不得已而行。
大弘清涼
公元1295年
道。
至老無怠。
是年九月朔示疾而逝。
年六十
二。
塔於東臺之麓。
慧燈懸談詳略肇論
疏等(通載)。
癸卯大德七年金剛上師功嘉葛剌思(此云
普喜名間)又名膽巴(此云微妙)西土番人
初侍法王上師
呪誦如流。
經科呪式等靡不洞貫
世祖時
此土見上問答
允稱中間往返靈應非一
宗時奏蠲僧家糧稅
詔住名剎
寵賚無過
是年五月十八日西逝(通載)。
金履祥蘭谿人
屏居金華山中。
通鑑
編。
四書五經各有註疏
授徒許謙以傳。
抱道
自樂不求聞達
學者稱仁山先生
諡文安
甲辰大德八年二月
星孛室度
紫微
垣。
一丈
凡七十六日滅。
乙巳大德九年四月
大同地有聲如雷
廬舍五千餘間。
壓死五千餘人
地裂水盡
黑。
漂出朽木
遣使賑之。
丙午大德十年正月
江南白雲宗僧錄
司。
二月暴風大雪雨沙。
雨雹如卵。
丁未十一年正月丙寅朔
大漸朝賀
酉帝崩於玉德殿。
成宗完者篤欽明廣孝
皇帝五月武宗即位
**武宗
諱海山
順宗答剌麻八剌長子也。
初封懷
王總兵北邊
屢立戰功
成宗崩。
王立之
在位五年
壽三十一而崩帝當富有之業。
慨然欲創治改法故。
封爵太盛而遙授之。
官眾賜賚太隆而泛賞之恩溥。
至元大德
政。
於是稍有變更矣。
夏六月
母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太子
尊考曰順宗
蕭𣂏西人
力學三十年不求進
擢為太子
諭德
辭歸卒。
諡貞敏
加封孔子
大成至聖文宣王詔曰。
蓋聞。
孔子聖者孔子無以明。
孔子而聖
者非孔子無以法。
所以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儀範百王
師表萬世者也。
纂承丕緒敬仰
休風
治古良規
舉迨封之盛典
加號
至聖文宣王
遣使闕里以太牢。
於戲
子之親。
君臣之義。
永惟聖教之尊。
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
奚罄名言之妙。
尚資神化祚我皇
元翰林承旨閻復之辭。
戊申至大元年旃檀瑞像
至是計二千三
百年矣。
天台佛隴修禪寺釋可
號宜行
博綜台宗
止觀
聽雨偈曰。
簷前滴滴分明
迷處眾
生聽作聲
我亦年來逐物
春宵一枕夢難成。
己酉至大二年
勅賜佛國普安禪師塔銘。
公元1267年
章閣虞集撰(略見世祖丁卯)勅賜乞台薩里神道碑
趙子昂為文云(通載)。
臨濟宗內翰趙孟頫
奉勅撰碑記。
其略
曰。
佛以大智慧破一切有。
大圓覺攝一切
空。
以大慈悲一切眾。
始於不言至於
所不言。
無所不言
至於無言。
夫道非言
傳。
傳而不以言。
則道在言語之外矣。
是惟佛
法最上上乘
如以薪傳火。
薪盡火傳不窮
海雲大宗師簡公
性與道合
心與法宜。
無不入。
無不包。
臨濟院。
能係祖傳以正
道統佛法
至此中興焉。
又云。
西雲大宗師安公
能嗣其業。
師子座為眾
演說
聞者讚嘆
信者鄉風
得者如寶
悟者如
空。
皇帝萬年
法永傳。
尚迪後人
弗昧其原
(通載)。
阿沙不花
帝容色日悴進曰。
珍之味不
知御。
萬金之身不知愛
麯蘖是好。
姬嬪是
耽。
是猶兩斧伐孤樹。
未有顛仆者。
帝喜
拜相
公元1295年
庚戌辛亥四年正月庚申
帝崩於玉德殿。
武宗曲律仁惠宣孝皇帝
三月庚寅
皇太子皇帝位大明殿
大赦
天下
賜高年帛革罷僧道衙行。
論曰。
望五
位以升階
轉二依而就果者。
上乘菩薩也。
四向一坐而證成。
三生百劫而彰號者。
聲聞也。
聖賢品級有明文。
妙悟自心。
入佛知見千聖不為
階級之有。
末云
 朝廷尚行爵秩
釋子乃兢於官階
官階
無盡期。
貪愛滿分
胡不養其妻子跪拜
親。
何異織女七襄牽牛負軛者哉。
識達於此
無取焉。
不空三藏深於大教有功
授宮猶媿
濫污
今何人欲名器哉
**仁宗
諱愛育
黎拔力八達順宗次子
武宗母弟
也。
武宗以帝為皇太子
武宗崩遂嗣位
在位
十年
壽三十六帝天慈孝聰明恭儉
儒術愛養民力
孜孜治一
世祖成憲
為盛德守文之主。
壬子皇慶元年
帝論曰。
御史臺一時公論
史院萬世公論五月諸王
󳌤得
農時出獵擾民
至十月方許獵。
癸丑皇慶二年
帝曰。
善人乃可為寶善人
則百姓安。
國家所寶帝以久旱宮中
默禱
遣官分禱諸祠。
甘雨大注承旨
孟言。
人主之柄在刑賞
賞一善而天下勸。
一惡天下懲。
又言。
僧道既為出世法
何與
官府僧道官御書秋谷二字以賜。
建崇
文閣於國子監
宋儒周敦頤程灝程頤
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及故中書
衡。
從祀孔子庭。
甲寅改元延祐元年科場
經義取士
得真儒之用。
治道可興也。
各省專意
遺逸
苟得其人。
先以名聞
後致之。
佛智法師沙羅觀照
依癹思巴帝師
染。
習諸部灌頂法。
又從著赤上師大小乘。
刺溫卜祕密教
為世所稱。
投之盡得其
道。
所以吐番音。
兼解諸國文字。
後因迦羅
思巴帝師薦于世祖
命譯中國未備顯密
經各若干部。
辭旨明辨
特賜大辨廣智之號。
後加弘教佛智三藏法師之稱。
授師為江浙
等處釋教總統
帝親勞送之。
皇太子諸王
問法要。
所譯之經朝廷刊行
是年十月
五日示疾
賜鈔萬緍。
太尉瀋王醫藥
却之竟面佛坐逝。
帝悼之賜給葬。
遣使馳驛
送歸故里建塔(高僧傳通載)。
普覺法師姓趙氏。
諱英辨。
號普覺
弱冠
具戒
慈恩宗柏林潭法師
出世秦州
景福寺
其道大振聲馳四表
摧伏異見樹正
法幢
而其資性真純
如玉含璞不加雕繪
愛重之。
致於悍卒武夫能敬其。
為無佛世
之佛也。
世祖其高風。
降旨旌異
是年六月
庚戌無疾辭眾坐寂。
異景易簀之夕。
奇迹火化之餘。
塔於普覺寺之後
閱世
十有八。
臘六十有一(佛祖通載)十一月京師旱疫。
帝問弭災之道。
學士程鉅夫舉湯禳桑林
以對。
帝曰。
此實朕之責也。
赤子何罪。
明日
大雪
西僧作佛事
疎放罪囚
乙卯延祐二年正月
詔遣宣撫使
十二道
民疾苦。
黜涉官吏五月秦州山移
一月彗見紫微垣天下
丙辰延祐三年
禮公哥羅斑藏卜為帝師
賴祿孫負母避亂
盜至守母不去
事聞特賜
旌表
勅建旃檀瑞像殿翰林承旨
程鉅夫撰記。
其略曰。
蓋聞。
道非有像作易者。
必擬諸形容
法本皆空。
度世者暫資於色相
謂如指空為
鏡。
不若以鏡而諭空。
即樹占風
將使識風
以忘樹。
是以雙林付囑舍利
凡聖而遍分。
千輻經行足跡亘古今而常在
非炫神通於幻
境。
開方便於迷津
所謂由佛以念心。
即心
而即佛者也。
旃檀瑞像佛之真像也。
其猶萬
沈江
如如不異
孤光透隙。
一一皆圓
擇地而容。
蓋以隨緣而應。
梅林止渴
不同沾。
竹葉言歸
誰堪共載。
惟我聖
天子
道躋先聖
慈等覺王
長樂春秋
依佛地企如來歲月
閱人天瑞像本
公元1203年
末。
具載前集宋寧宗嘉泰三年錄中。
爰自西
龜茲涼州上京等處。
二千三百七年也。
勅封普庵禪師嘉號詔曰。
上天眷命皇帝
聖旨
朕聞。
佛氏空寂為宗。
則凡學所遵者。
寧欲建名號殊稱謂。
以示天下後世哉。
而國
家非此。
無以昭尊德樂道之意也。
朕自即位
以來聞。
袁州路南泉山慈化禪寺
普庵寂感
妙濟真覺昭貺大德惠禪師
臨濟之緒。
華嚴之境。
德映當代
澤被方來
其道甚尊
顯。
竊慕之。
既累賜大諡。
惟塔號未稱可加
定光之塔。
定光靈瑞之塔云云
公元1295年
丁巳延祐四年
勅加東林遠法師
號妙覺寂
光宏辨大師
都省咨文四月不雨。
露香
禱天既而大雨
左右雨衣不受
福元講主諱德謙
姓楊氏
字福元
寧州
平人
幼為勤策嗜誦佛書
稍長遍歷名邦
先德般若於寧公。
瑞應忠公
受幽
贊於仙公
圓覺一公
究唯什俱舍於頙
公。
聽楞嚴四分於聞公
而數公並以識法解
義。
聲名遠著。
師皆親熏炙之。
必臻其道。
後京
都受華嚴萬安揀公。
初詔居萬寧寺。
次遷
慈恩前後十祀
德簡於宸裏。
聲光揚於海
未甞榮顯寵遇改其志。
甞曰。
畦衣之上
抗於世表
不媿朝聞夕死
尚何慕焉。
讓席幽居
括囊一室處世
遺世者也。
正月示寂
賜緍旌幢津送塔於城之南
隅云。
光教律師諱法聞
陜西嚴氏子
十五薙染
二十受具戒。
溫公學法般若唯什因明
四分律
溫託以弘傳之寄。
甞對佛像灼肌
然指。
表克誠。
刺血書經
以彰重法
隱於臺
公元1312年
山不踰閫者六載
藏經五千卷三番
師命師講說
顧謂其徒曰。
孰謂漢地乃有此
僧耶。
天子聞之徵至闕庭
詔居太原寺。
授榮
祿大夫
次遷大普慶寺
開府儀同三司
一品
王公大仰止高風
景星鳳凰
瑞於明時也。
後賜實相圓明光教律師之號。
公元1295年
賜遼世金書戒經。
求戒者無算
是年三月日。
跏趺而逝。
賜幣以葬。
有司儀衛旌幢送之(通載)。
戊午延祐五年正月
懿州地二月和州
地震秦州山崩四月德慶地震。
南土山崩
壓死居民
給糧賑之。
特賜國師達益巴
師事大薩思述帝師
公元1309年
三年
聽言論於左右
道德前後
陶熏
滋久欝成美器
大小乘律論。
祕密經籍
部以十數
皆耳於口授
目於手示得乎理之
公元1295年
所歸
行之所趨。
是以譽延兩京重三朝
二聖於潛邸。
竭勤逾紀賜賚以千萬計。
歸以
所賜大厥梵宇
賜金印。
馳紐封號法普
濟。
三藏佑聖國師
是年五月十六日化於京
師。
乘騎歸葬成紀
年七十有三云(通載)。
栽桑圖說八月司農苗好謙撰進。
帝曰。
衣食之本此圖甚善。
刊印千帙
散之民
間。
又印大學衍義
朝臣
己未延祐六年徑山虎岩禪師本源
禪師諱達晦機禪師諱熙虛谷禪師有諡
 建大永福寺(即青塔)。
佛護大師諱本無
號我菴
台州黃巖人
方山寶公薙染進具戒。
次依寂照於中天
竺即有省處。
更衣湛堂澄公
精研教部。
照惜之。
寄以偈曰。
依教入禪今古有。
從禪
入教古今無。
一心三觀門雖別。
水滿千江
自孤
後出世祝湛堂寂照二香。
初主四明
延慶
後遷杭之上天竺
最久一日無疾端坐
而蛻白雲堂。
賜諡佛護宣覺憲慈匡道大師
云(高僧傳)。
妙文講主九歲出家
十八受具
依大德圓
和尚
頓教
始升猊座無礙辨。
若峽倒
川奔。
及乎閒居簡默言不妄發。
涵養沖挹
無欲速不躁進
大類如此
年四十八。
住薊之
雲泉
勤儉節用
老者懷其德。
少者嚴其教。
眾睦而寺治。
廩有餘賑饑民。
人稱
之。
世祖召見顧謂侍臣曰。
福德僧也。
詔居
京師寶集寺
自爾教乘席益盛。
相並
僧俗溥濟。
斯時海內講席紛紛
膠固
名相凝滯殊塗
獨大弘方等。
振以圓宗。
使守株者通於寂默之外
龍象蹴蹈兢駕一
乘。
年逾八十。
專修念佛三昧
是年月日結印
而終。
庚申延祐七年正月朔日。
有食之。
齋居
膳帝崩。
仁宗文英章皇帝三月
即位大赦
**英宗
碩德八刺仁宗嫡子也。
在位四年。
御史
太夫鐵失等弑於行幄
年二十一帝天性
至孝
仁宗不豫
每夜焚香泣告於天。
願以身
代。
及崩哀毀過禮
寢服於地日歠一粥。
至嗣
用法無私
果於誅殺
姦黨畏罪
遂搆大變
諡格堅皇帝
辛酉至治元年正月
帝服袞服太廟曰。
親祀終朕之身議赦。
帝曰。
恩可常施。
赦不
可屢下。
使殺人獲免
死者何辜二月初建
西山佛寺九月駐蹕興和
左右以寒請還。
上曰。
兵以牛馬為重。
民以稼穡為本。
蓋欲馬
蒭牧民得刈穫。
何計乎寒。
帝師殿詔各路帝師殿。
釋源宗主
洪。
奉勅撰碑
其略曰。
皇元啟運北天
荒區
神武之威。
混一之績。
所以去殺
殘躋生民仁壽者。
莫大釋氏
故崇其教以
敦其化本
帝師拔思癹有聖人之道。
屈萬
乘之尊盡師敬之節。
諮諏至道之要。
以施於
仁政
是以德加於四海
澤洽萬邦
實賴帝
師之助。
銘略曰。
佛道弘大洋海無際
滔天
日並萬類
於彼將聖象罔得一
捨厥緒餘
以匡王國
烈烈皇祖草昧天造奠是南紀
格蒼具云云
追諡皇天之下一人之上云云
公元1280年
(見至元十七年行狀文中)趙孟頫書丹
元明善篆額
弘教大師諱了性
號大林
氏子
依安
和尚薙髮
登具歲諸講席
精究三藏
遇真覺
國師啟迪厥心。
柏林關輔南陽慈諸
公。
皆以賢首之學著稱一時
悉造其門領其
玄旨
北游燕薊晦迹魏闕之下。
悠悠如處江
海之上。
與世若相忘焉。
成宗徵居萬寧寺。
聲價震蕩內外
大后剏寺於五臺山
曰大普
寧寺。
延師第一代。
師不求合於時。
不屈
公元1295年
人。
識者高其風節
是年九月卒。
諡弘教大師
云。
壬戌至治二年
有言佛教治天下。
帝問拜
住。
對曰。
清淨寂滅自治可也
治天下。
舍仁
義則綱常亂矣。
幻堂講主寶嚴
字士威
成紀康氏季子
因罹喪亂
與弟同薙髮為僧。
後參真覺得傳
賢首宗旨。
而嗣其道。
為人淳朴無偽
方寸
之地。
湛若止水
值真覺三坐道場
師與弟皆
從而佐之。
真覺入滅乃繼其席。
無何奉詔
持大玉山普安祐國二寺
是年七月日逝世。
佛光大師諱志德
號雲巖
東昌人
十二受
經於海聞和尚
慈恩宗旨於法照禧公。
得其蘊。
至元間
世祖召見賜宴并紫方袍
天禧旌忠二剎日。
講法華嚴唯什金剛
等疏。
特賜佛光大師之號。
七眾授戒。
必令
立誓無犯。
歲儉糜粥
以食餓殍數萬
人。
天禧三十餘年。
一衲一履終身不易
過午不食
夜則危坐以苦誦喪明
忽夢梵僧
迎。
內院高座
空中散花示疾
是年二月
二十七誦之不輒。
頃之辭眾安坐而化。
世壽
八十八。
龕留三七顏貌紅潤如生
闍維舍利
無數
塔於張家山
趙孟頫為記。
癸亥至元三年
勅寫金字藏經
學士吳澄
序曰。
主上寫經為民祈福
盛舉也。
吳澄字幼清
撫州崇仁人
經傳通貫
聖賢之學。
元明善文學自負
易詩
春秋奧義嘆曰。
吳先生言如探淵海
士選曰。
吳先生天下士也。
澄甞為學者言。
子於道。
問學之功居多
陸子靜以尊德性
主。
問學不本於德性
其弊必偏於言語訓釋
故學以德性為本。
又謂。
為善者死則上通
極品日月齊光
為惡者死則下淪
穢。
其極下與沙蟲同類八月帝崩于行幄
臥所。
中峯禪師諱明本
號中峯
錢塘孫族。
生有
異徵。
兒童時。
嬉戲必為佛事
稍長聞經教
燃指臂求佛甚切。
晝夜彌勵。
困則以首觸柱。
自儆期必得乃已。
及入死關。
扣心要誦金
剛經。
至荷如來處。
恍然開悟
自謂所證未
極。
後觀流水大發明。
自是說法無礙
著書
若干卷行於世。
仁宗聞而聘之不至
金紋
伽黎衣賜之。
諡號佛日廣慧普應國師
歲卒。
壽六十一。
臘三十五。
化於本山天目
斷崖禪師諱從一
湖州德清氏子
幼不
茹葷
姿貌巍然
高峯參一何處發悟
偈曰。
大地山湖一片雪。
太陽一照便無踪
不疑佛祖
更無南北西東
印可
曰。
後據孤峯絕頂揚聲大叫
後改名了義
賜號佛慧圓明正覺普度大師云。
**泰定帝
也孫鐵水兒。
顯宗長子
裕宗嫡孫也。
初封嗣晉王
英宗遇弑。
支庶入繼帝統
在位五年殂於上都在位災異迭見
守成法以行天無事
治平焉。
改元者二。
公元1328年
泰定致和帝曰。
凡事防之於小則易。
救之
於大則難。
明告於眾
俾知所慎。
公元1324年
甲子泰定元年乙丑
丙寅三年。
西僧馳驛擾民
丁卯帝師公哥羅入寂
公元1054年
戊辰至和元年七月帝崩。
不立諡九月
公元1328年
文宗襲立。
天曆元年
禮公哥卜文國公
師。
廣教總管府
統攝僧眾
**明宗
和世㻋
武宗長子
初封周王出鎮雲南
定帝崩。
文宗遣使迎帝。
正位和寧之北。
文宗皇太子
未幾暴崩半年張養
自幼行義勤學業。
官至中丞著書
卷。
一曰朝堂忠告
二曰風憲忠告
三曰牧民
忠告
至是卒。
平章
諡文忠
**文宗
圖帖睦爾
武宗次子
明帝之弟也。
初封懷
出居建康
致和元年九月皇帝位
公元1329年
元天曆二年
明宗沙漠
明宗即位
己巳天曆二年
龍翔集慶寺建康
崇禧萬壽寺蔣山奎章諸臣。
經世
大典建康集慶路西僧輦真吃剌
思為帝師
至上朝臣一品以下
郊迎
大臣俯伏
進觴不為動。
國子祭酒孛木
魯[羽*申]舉觴立進曰。
帝師釋迦之徒。
天下僧人
師也。
孔子之徒。
天下儒人師也。
請各不為
禮。
帝師笑而起。
舉觴卒飲。
眾為之慄然
公元1330年
庚午至順元年
加封孔子叔梁紇
為啟聖
王。
母顏氏。
啟聖夫人
顏子復聖公。
曾子宗聖
公。
子思述聖公
孟子亞聖公。
慧光釋融照
字慧光
受業華藏修習天台
教觀。
後從淵叟湛法師
華亭延慶
力精教
勤修禪定
然膏繼晷旦夕無間
故學由志
臻。
表於叢席職躋眾祐四十餘祀。
名聞京師
上嘉賜號
師每歲元旦。
率眾修金光明懺。
祝釐聖壽
說法之外禮懺摩。
諸眾生掃
除塵翳。
攝入善根
既老彌勤。
得其法者三人
僧傳居簡
曰宗榘。
曰宗權。
法門龍象
也。
范椁。
字德機
清江人
天資頴異
雖癯然清
苦。
若不勝衣
卓然自樹流俗外。
吳澄誌以
特立獨行之士。
可方東漢君子
蓋非虛
美云。
公元1331年
辛未至順二年
翰林學士吳澄卒。
有易春秋
禮記纂言
校定皇極經世大戴禮等書。
臨川郡
諡文正
公元1332年
壬申至順三年。
四月天寧地震
五月京師地
公元1329年
有聲
白虹日出竟天
八月天鼓鳴於東
京師隴西地震帝崩於上都
**寧宗
名懿璘真班。
明宗次子也。
初封鄜王
文宗
遺命傳位于帝。
帝年七歲
在位兩月而殂。
臨壇大德惠汶
姓張氏
歸德人
耆宿
公出家二十進具
大德溫公菩薩戒
嗣法壇主恩公。
既而行業日隆
望日著。
者益眾。
齋戒既嚴。
護衣惟謹
雖途行旅
宿三衣一鉢必與身俱。
終日乾乾惟佛是念。
緇素相率而求戒者。
接迹於途。
承一訓言
懽心感戴
說法數十餘年。
升壇授戒四十
餘會。
大臣接以師敬之禮
從化者蓋以萬數
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歿。
年七十有三云(佛祖通載)。
**順宗
妥懽帖睦爾
明宗長子也。
文宗時被讒出
廣西
寧宗登大寶
在位三十六年。
 大明兵入京城
走於應昌府。
一年崩。
癸酉元統元年六月。
初八日登位
改元者三。
元統(二)至元(六)至正(二十七)禮請哥兒監臧班
臧卜為帝師
天竺法師諱真淨
如菴華亭
氏子
朱氏夢月墮懷而娠。
時瑞滿室
異僧
指謂其母曰。
此兒海月法師再來也。
九歲
依明靜志公學法華經
歷耳成誦
十六得度
搏究諸乘。
雲夢澤無極度公
盡得其學。
大德間海鹽德藏。
至治間松江超果。
定間居下竺
寺前之徑高大其門。
佛國
山以揭之。
至順間上竺湛堂澄公舉師自代。
殫心弘法
逾千指。
上慕其道。
賜以佛心
辨之號。
金紋伽黎之服。
師課法華寒暑
不輟
是年示疾
書偈而逝。
壽七十二。
臘五十
六。
闍維舌根頂骨不壞。
舍利五色
塔於本山
(僧傳)。
甲戌元統二年元旦
汴梁雨血
著衣皆赤。
三月彰德雨毛如線而綠。
民謠云。
天雨線。
起怨。
中原地。
事必變水旱交洊七月
星如盃。
色赤有光八月京師地震。
鷄鳴山
崩。
陷為池百里
乙亥改元至元元年
丙子二年
宿松地山裂秦州山崩黃州
江浙春至八月不雨。
大饑賑之。
丁丑至元三年四月有星。
孛於王良
至七月
沒於貫索星名訂議房星主馬
又名天駟
王良善識馬故名之五月民間訛言
朝廷
童男童女
一時嫁娶殆盡彗星見於
七月涉縣有蝗。
張寬仰天祝曰。
殺尹毋傷百姓
黑鷹啄蝗。
盡命金履祥
著論孟考證行之。
門人許謙序之。
許謙字益之
東陽人
學於金履祥
告之曰。
吾儒之學理一而分殊
不患不一
所難
分殊耳。
由是致其辨於分之殊。
而要其
歸於理之一。
又曰。
聖人道中而已矣。
謙由
是事事求夫中者而用之。
自謂吾非有大過
人。
為學之功無間斷耳。
其教以五性人倫
為本。
開明心術變化氣質為先。
以為已為
立心之要。
分辨義利為處事之制。
甞曰。
或有使人亦知之。
豈不快哉
是年卒。
年六
十八。
門人號之白雲先生
所著有四書叢說
詩名物鈔讀書傳觀史等書。
諡曰文懿
同時休寧陳櫟婺源胡一桂
皆以講明道學
於時
白上公大將軍之象。
出東當伏東。
出西
當伏西。
過午經天
晝見於上也。
太白
陰之星以己未為界。
經天不臣兵起也。
戊寅至元四年正月
地震天下四月
雨雹如拳
環玦獅象等形信州山震邵
雨水二丈鞏昌山崩死人民。
己卯至元五年夏四月
加封孝女曹娥
為慧
感靈孝昭純懿夫人六月汀州水高三丈
餘。
沒廬壞田太白經天
宗周法師諱子文
字宗周
四明人
得法
北溪聞公。
出主寶雲寺
教觀淹博律規甚嚴。
尋常對人則訥。
升座講演滔滔
建瓴
水。
莫之禦也。
臨終時講十六觀經。
罷即欲
就座別眾入滅
有啟曰。
和尚後事未曾分付
奈何遽爾告寂耶。
師曰。
僧家行便行。
莫做
俗漢伎倆兒女計而有後事。
眾𢢽益切。
是下座。
復歸方丈一一條書之。
合掌稱西
方四聖號。
回向發願畢遂寂。
闍維舍利無數
(僧傳)。
庚辰至元六年處士吳萊作文用兵
有奇
正者法度
部伍分明是也
奇者不
為法度所縛。
千變萬化不曾亂。
天如禪師諱惟則
號天如
得法中峯
師。
姑蘇師子林。
楞嚴會禪宗語錄
或問十法圖說等書。
行世
元粹法師苕溪人
圓覺集註等書。
于世。
耕法師諱逸
雲門三高之一。
詩文
集。
辛巳至正元年
帝閱宋徽宗畫稱善。
學士[山*(卄(止*白*匕)ㄆ)]
[山*(卄(止*白*匕)ㄆ)]進曰。
徽宗多能惟一不能
其身辱國破。
皆由不能為君所致。
人主能為君。
元叟禪師諱行端
號元叟
臨海何氏出
公元1300年
化城院。
徑山藏叟得旨
大德庚子出世
湖之資福
名聞京師
特旨賜慧文正辨之號。
平章張閭公。
中天竺遷居靈隱
有旨設水
陸齋於金山
師說峻事入覲
奏對稱旨
公元1322年
佛日普照之號。
南歸退處西菴
至治壬戌
眾請補處徑山
璽書金斕三被人以為榮。
宴如也。
先是宋度宗設醮秦章天庭遇上帝。
為定徑山四十八代住持事。
四十四代虎巖
住持苟然哉。
預定天庭
師聞頗心
非之。
及師適當其次云。
愚菴禪師諱超智
字以中
姑蘇
得法
元叟端公
歷住於隆教普慈二剎。
帝賜以明
辨正廣慧禪師之號。
已而淨慈遂主徑
山。
四據高座敷[改-己+易]佛法
以聳人天龍鬼
聽。
緇素相從如雲歸岫。
弟子集其四會語錄
宋文憲序之。
極其讚頌起人敬信也。
梅屋禪師諱念常
世居華亭
黃姓
楊氏
觀音大士龐眉老僧託宿而娠。
生時
光照異香襲人
出家平江圓明院。
博究
書參晦機熙公
有省禮五臺
燕京帝師
寵。
金書藏經之列。
迺集佛祖通載二十二
卷。
備歷法門事蹟
住持祥符僧中斑馬
明禪師
諱𧨝
四明人
文集行世斷江
禪師
諱恩
雲門三高之一。
公元1342年
壬午至正二年大同人相食地如雷
羅浮山崩。
公元1323年
癸未三年詔。
修遼金宋三史
脫脫總裁
 學士揭傒斯曼碩豐城人
脫脫問政治何
先。
儲材為先。
養之譽望未隆之時。
用之
周密庶務之後可也
卒封郡公
諡文安
湛堂法師諱性澄
字湛堂
號越溪
會稽
氏子
母姜氏夢日輪而生。
石門律師
受具
深通止持作犯之義。
依佛鑒銛公習
天台教觀。
雲夢澤公深加器重
奏復天台
國清講額。
高麗天台遺書
吳越大旱
率眾說法
禱雨格應歲饑民死無以斂。
乃掩
遺骸水陸大會普度之。
至治間馳召入
京。
問道於明仁殿。
被旨居青塔寺
校正大藏
特賜金斕衣。
賜號佛海大師
後歸天竺之雲
外齋
還越之佛果篤志淨土
一心三觀
晝夜
屢感瑞應
一日師揖眾曰。
今日
有。
明日恐無。
光陰其可把玩乎。
次日黎明
坐而逝。
壽七十八。
臘六十四。
留龕七日顏貌
如生
所著有金剛集註心經消災經註彌陀
句解王經如意輪呪科等。
並行於世
(僧傳)。
公元1344年
甲申至正四年
山主僧請僧司且曰。
郡縣所苦如坐地獄。
脫脫曰。
若復僧司何異
地獄中復地獄耶。
不許
笑隱法師諱訢
號諡廣智悟大禪師
宗以潛龍之舊。
龍翔集慶寺
召師住持
授以大中大夫
以主寺事。
奉勅校正德輝
公元1322年
編之百丈清規
是年五月二十四日示寂
月葬城南雲山康僧會塔之隣。
行業道蹟
具如虞文靖學古錄。
及黃文憲宋文憲二公
碑銘所記。
得法弟子宗泐
字季潭
洪武中
天界
聲光顯著云。
時加徵士官
太優云
隱士無求朝廷
朝廷求於隱士
名爵何
吝。
乙酉至正五年
承旨[山*(卄(止*白*匕)ㄆ)][山*(卄(止*白*匕)ㄆ)]遇事英發掀髯
辨。
每遇天變民災。
必勸帝。
側身修行
天意
可回。
善書
卒後片紙之存人爭寶之
金遼
三史成。
帝曰。
既成書。
前人善者朕當取以
為法
惡者取以為戒。
豈止為君者為臣者。
當知之以前代善惡為勉。
丙戌至正六年
山東地七日邵武地
有聲如鼓河決李綗請祀郊廟
正人
佞邪
崇陽陰云
丁亥至正七年元旦
日食大寒風朝官仆
東平地山東地震壞城郭
有聲
河水搖動
竺源法師諱水盛
字竺源
自號無住翁
平人
姓范
母徐。
生時光照室。
羅山常公
受度
月庭忠公
孤舟濟師自信法決可
證。
發誓云。
此生不能作佛。
當入無間獄
也。
由是力參發悟幾回
濟公記之云。
爾後
大弘吾宗也。
天曆間聘師。
西湖妙果寺
一時公卿與師為方外交甚篤。
是歲四月二
十四日書偈而逝。
壽七十三。
師囑學徒甞云。
要當洞明佛心宗
行解相應云。
李孝光
溫州人
博學篤志
為文一取法秦
古文
不拘於世尚朱公遷
字克升
著述
書傳疏義四書約說四書通旨。
世。
戊子至正八年
楊載
字仲弘
杭州人
文章
以氣為主
自成一家言。
而於詩尤有法
取材
楚漢
音節以唐人為宗學士虞集
伯生
父汲文清而淳。
楊氏通經學。
弟槃。
字仲常
進士得之家庭
槃曰陶菴
曰邵
菴。
甞言。
試藝之文推其高者。
取之不必先有
主意
主意定則求賢之心狹而差。
自此
始矣是年十一月
台州方國珍作亂
聚眾
海上
以官。
不赴
勢益猖獗
方國珍黃巖人
亦名谷珍
兄弟四人
先因
設酒詭殺其田主
事露拒殺捕者。
官親往亦
殺之。
兄弟遂亡命於海者十餘年。
乃掠漳州
賊船漳州
維時文恬武嬉人寇即陷。
自太
不華墮計而死。
勢日猖獗
竊據溫台明十二
郡。
十有八年。
太祖龍興潛逃於海。
既而內附
己丑至正九年夏四月
棗陽民張氏婦生男。
週歲暴長四尺許。
容貌異常
皤腹擁腫
嬉笑
如俗所畵布袋和尚李好文
諭德端本堂經史要義大寶大寶龜鑑以
他日皇子清寧殿。
分布長席列坐
麗西番僧曰。
李好文先生
教我儒書多年
不曉其意。
今聽佛法一夜即曉。
由是崇尚
佛學天龍主僧大道
諱善平
搆叢桂樓以
居。
受業於慶菴。
問道中峰云。
庚寅至正十年
棣州隕石奉化山裂
月有星大如月
北斗
聲震如雷十一月
日食二星隕於耀州為石。
斧形
辛卯十一年詔修河防
南北民兵十七萬修。
及二百八十里。
黃陵岡得石人一眼
童謠
云。
石人一隻眼。
挑動黃河
天下反。
劉福通頴州人
是年五月
紅巾為號。
頴州
六月據朱皐。
攻破羅山真陽確山
遂陷
舞陽葉縣等處。
九月汝寧州。
眾至十萬。
韓山童欒城人
自其祖父
白蓮會燒香
惑眾
山童倡言
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
江淮愚民翕然信之。
福通等復詭言
山童
宋徽宗八世孫。
當為國主
白馬黑牛
告天地。
約同起兵事覺。
縣官捕之急山童
就擒
其妻楊氏
韓林兒
逃之武安
八月蕭縣二老趙君用反攻徐州
二號芝麻
李亦以燒香聚眾而起。
麻城人鄒
普勝等。
妖術聚眾反。
亦以黃巾為號。
徐壽輝蘄州羅田人
一名真
與其黨倪文
進等起兵攻。
蘄水黃州
僣稱皇帝
國號
公元1351年
天完
改元治平
漢陽興國等十餘郡矣。
一月信州邵武
饒州建寧雨黑子。
黍菽
衢州
民多取而食之。
十一月
星。
孛於西方
十二月太白經天
壬辰十二年。
隴西地震百餘日。
城郭頹起陵
遷變
會州公廨牆崩。
獲弩五百餘張。
長者
丈餘。
短者九尺
人莫能挽日食
郭子興定遠人
見汝頴兵起列郡騷動
與其孫德崖等起兵
自稱元師攻援濠州
據之其豪傑多入城。
自保矣。
百屋禪師清珙常熟人
族姓溫。
母劉氏。
生有異光
崇福永惟
出家祝髮受具
登天
目見高峯
峯問。
為何來。
師曰。
欲求大法
峯曰。
大法豈易求哉。
須然指香可也
師曰。
今日親見和尚
大法豈有隱乎。
默契之。
公元1353年
萬法歸一話。
服勤三年
次參及菴發憤有省
公元1351年
曰。
清明時節初時黃鸝枝上分明語。
菴頷
之有已後汝同龕之記。
及菴住湖之道場
典藏鑰。
菴謂眾曰。
此子乃法海中透網金
鱗也。
登霞羃山。
卓菴天湖居之。
復赴當
福源
朝廷降香旌獎
皇后賜金斕衣。
諡佛慈慧照禪師
是年七月卒。
有法詩頌
行世
高皇帝句容人
祖渡淮考遷太平生四
子。
季子也。
先是陳太后
一神朱衣
笏餽丸藥
光照室吞之。
既覺異香襲體遂娠
公元766年
焉。
乃誕異香紅光凝結不散。
時大曆元年
公元1351年
九月十八日也。
仁祖取水洗兒忽有紅羅
來自上流取為兒褓。
自是室中常有異光
數日不食
求醫遇一僧詢故告之。
僧曰。
夜子
時食矣。
不見
夜半果食
兒時多病
仁祖
度為僧。
太后不欲。
年十七父母三兄相繼歿。
上孤孑乃遵先志
托身皇覺寺後出游。
道病
有兩紫衣人。
與俱助其寢食病愈而去。
甞夜
麻湖
群兒呼迎聖駕
叱之丕見。
崎嶇多載。
仍歸寺中。
年二十五值兵亂
問筊於伽藍
曰。
避難吉陽
守舊吉陰。
筊乃一陰一陽更祝。
出居不可起義乎。
筊從之。
再祝筊躍立香爐
上帝入濠見郭子興
狀貌奇之與語
大悅
取為親兵日益敬信
馬后妻之。
命掌
征伐之事。
一統之業基於此矣。
癸已十三年。
詔以西番僧國師
伽璘真為
大元國師
番云皆即冗該。
華言事事無礙
也帝自制宮漏約高六七尺。
木櫃藏壺
其中
運水上下
櫃上設西方三聖殿。
櫃腰設
玉女
時刻籌。
時至浮水
而上
左右列
金甲神人
一懸鐘一懸鉦。
夜則神人自能按
更而擊又以內苑造龍船
首尾長一百二
十尺二丈
上有五殿
龍身殿宇
五采
金裝
自遊後宮
海子遊戲
船行則龍首尾
眼爪皆動以宮女撫舞。
天魔舞每宮
中讚佛則按舞奏樂
張士誠白駒場人
鹽綱牙儈
資性
好施得眾心。
諸處兵起。
與其士信
士德。
聚眾起兵
泰州知府李齊
乘間
呼噪入城。
官吏倉卒遁走
即據高陲稱王。
周。
建元天祐
將兵攻陷平江松江常州
路。
地廣兵強遂為勍敵
戰爭于此
甲午十四年正月朔
汴梁河永。
皆成五采
草。
繪畫
三日解學士黃溍諡文憲
日損齋[葶-丁+呆]義烏筆記(字晉卿金華人)。
寶洲沙門諱覺岸
號寶洲
烏程職里寶相
寺(今清泰菴)沙門也。
學博通古今。
考釋事實
上下千載年經國緯
著為手鑑。
治名
稽古略。
蓋自有佛以來
名師大德之行
出處
以及塔廟興廢僧侶眾寡
靡不
具載
本之內典參之諸史
旁及傳記
而間
之以事之顯著者。
為之據歲月先後
考覈
審。
無所遺闕
李桓序。
能補國史之未周葺。
禪編之大備
一代司南云。
乙未十五年二月。
劉福通等。
韓林兒立以
為帝。
又號小明王
建都亳州
國號宋。
元龍
元年六月太祖高皇帝
和州
江。
太平路拔之。
耆儒陶安李習
父老
獻言曰。
明公率眾渡江
神武不殺人心
服。
以此順天應人行吊伐。
天下不足平也
 帝以天下兵起。
罪己詔
大赦天下
丙申十六年兩日相盪
彗星丈餘李實
黃爪。
謠云。
李生黃爪。
民皆無家
星隕有聲
為石。
形如狗頭
命藏於庫大明兵取集慶
路。
御史福壽死之。
諡忠肅
集慶應天
太祖入城諭曰。
我來此為民除亂耳。
職業大悅
更相慶慰陶安太祖曰。
金陵古帝王之都。
龍蟠虎踞
限以長江
險。
若取而有據其形勢
出兵以臨四方
何向
不克
此天所以資明公也。
金陵戰國楚威王時
以其地有王氣
埋金
以鎮之。
故曰金陵
漢曰秣陵
建業
晉曰
建康
六朝建都於此
隋為蔣州
唐為昇州
宋為江寧
元為集慶
江南諸道。
行御史臺
於此
故謂南臺太祖渡江時。
或謂
欲定天
下。
金碧峯不可不見。
及至宣州見之。
僧跏
危坐不為禮。
上叱僧亦叱上曰。
可曾見殺
將軍乎。
僧曰。
可曾不怕和尚乎。
上遂
釋劍作禮
答禮徐謂曰。
建康有地可王。
鐵冠道人張景和江右人。
道術高精數學
謁見高帝曰。
明公龍瞳鳳目
天地相朝五嶽
俱附。
日月麗天附骨插鬢。
聲音洪亮不可
言。
四圍滯氣如雲行月出之狀。
所喜者準
黃明貫於天庭
直待神采煥發
風掃
翳。
受命之日也。
應在一千日內
邊地
馬有驚氣
南行遇敵
切須戒慎
上奇之留於
幕下
結廬鍾山
都下數年。
一旦無故
於大中橋水死
求尸不獲
仙去不復見。
學士朱升高帝曰。
高築廣積糧。
緩稱王
無他言。
天岸法師諱弘濟
字同舟
天岸其號也。
稽姚氏子
寶積寺舜田滿公出家。
法華
經輒能記憶
既為大僧精持律學
深究教乘
修懺懇切
於觀定中見一尊者。
授以犀角
意。
自是辨博無礙
開法萬壽圓覺寺
呪沙
擲地
以救海岸之崩。
後主顯慈集慶二寺
會稽圓通
念佛三昧
詔住大普福寺
清鏡閣。
是年歿(僧傳)。
丁酉十七年三月
大明兵克常州
張士誠
其弟士德。
以兵來援。
徐達伏兵擒之。
士誠
沮。
請輪資以求和
圍之下其城有龍鬪
樂清江。
颶風大作
所至火光如毬。
死者
萬餘人大都晝霧
昏暝不辨人物
如是
者旬有五日瀞江路山崩地陷
陳友諒沔陽漁家子。
甞為縣吏不樂
會壽
文俊兵起。
慨然往從之。
為文簿書椽。
尋亦領兵元帥
文俊專恣
不能平。
文俊謀殺壽輝
不果黃州
友諒乘釁
襲殺之。
遂并其軍自稱平章
壽輝不能制。
勢方強。
并殺徐壽輝
自稱帝國號漢
改元
大義
湖廣等路。
後為太祖所滅。
箭貫頭顱
而死。
千巖禪師諱元長
字無明
號千巖
蕭山人
族姓董。
母何氏。
搆疾
母禱觀音
出家
始愈。
始通九流百氏言。
次習法華
究律部於
靈芝寺律師
後參狗子佛性話。
中峯為之
決擇
印正囑師。
善自護持
隱天龍。
有二
蛇。
日來遶座。
師為說三歸五戒
矯首低昂
拜舞而去。
自是起住藉甚
不允
烏傷伏龍山
興復聖壽伽藍名聞朝廷
名香以寵嘉之。
僧伽黎衣。
及普應妙辨
號。
後加佛慧圓明廣照普利之諡。
王臣嚮道
者眾。
九州外國傾德敬仰
絕宗禪師諱善繼
諡文明海慧
諸暨婁氏
子。
母王氏夢神僧授白芙蕖而生。
依山陰靈
祕寺思恭和尚祝髮
天竺大山恢公。
習天
台教
次謁湛堂問答慶快
湛堂謂眾曰。
法輪
轉於他日
有望於斯子矣。
居第一座玉崗
潤公亦居師第一
出住良渚金光明經
四明法智謂曰。
爾所講經與吾符合
自是
精進
示眾曰。
止觀一部法華三昧
筌𨁃。
一乘十觀法華三昧正體
汝等須
行解並馳正助兼運。
則圓位可登。
不負
命宗之意也。
專修淨業
繫念彌陀晝夜
不輟
一日忽告眾曰。
佛祖弘化
貴乎時節
緣。
與時違。
化將焉托。
將歸矣。
端坐
逝。
是年七月二十二日也。
壽七十二。
荼毘
根不壞。
塔於靈祕之西。
得法上首󰃗大璞云。
孚中禪師諱懷信
字孚中
姓姜
奉化人
劉氏。
夜夢大星室中
有光如火。
取而吞之
遂娠。
及誕狀貌異凡。
遇僧即喜。
年十五從法
華院子出家祝髮
受具戒於五臺寺。
學三
十乘半巖全公。
禪宗大旨於竺西坦
公。
又值雲外岫公
後出世明觀音
遷住普
陀。
鎮南虛心問道
讓王遣使
旃檀
香紫伽黎衣。
請示法要
師搆姑蘇寶石
造多
佛塔
詔賜廣慧妙悟智寶弘教之號。
升住
中竺復遷天童
住持龍翔寺
提唱宗乘
耳聳聽。
大小然而親戴之。
一旦晨興
左右曰。
將歸矣。
等當自期
精進行可也。
書偈曰。
平生為人戾契
七十八
漏洩
今朝撒手便行。
萬里晴空片雪。
是年
八月二十四日壽臘六十九云。
戊戌十八年宋龍鳳四年
學士歐陽玄
原功
文章道德卓然名世
大制作多出其
手。
年八十五。
諡曰文
圭齋集。
明玉珍隨州人
鄉兵屯於青山
未幾
壽輝
及倪文俊
玉珍守之。
文俊
遂自據成都
中郡縣皆附號改天統。
正月陳友諒
安慶
元守將余闕死之諡忠
烈。
立廟歲時致祭三月宋毛貴破濟南
元右丞董摶霄死之。
殺無血見白氣衡天
 十二月
大明兵取婺州路
守臣僧住死之
 太祖諭諸將曰。
戡亂雖以武。
安民必以
仁。
師旅之行勢如烈火
火烈則人必避之。
將者能以不殺為心。
非惟國家所利。
在己亦
蒙其福。
爾等從吾言則事不難就。
大功可成
矣。
己亥十九年龍鳳五年四月
帝以天下
故。
天壽節朝賀詔曰。
宜敬天地法祖宗。
以自修省
初度之日群臣毋朝
浮休法師諱允若
字季蘅
號浮休
若耶人。
雲門元公
十五剃度
大山恢法師
受天
台教觀。
次禮湛然
法智所集立之義靡不
精究
湛堂燕京
朝廷錫以慈光圓照
號。
出住淨聖院。
復主杭之興化
天岸濟
菴無玉庭道望並峙。
世稱錢塘四依
後居
雲門
又與斷江恩休耕逸臨風吟咏
又稱雲
三高
歷越之圓通遷上竺。
纓絡久涸
泉湧
命曰再來泉。
精舍法華三昧
暮年淨業
後罹賊難而終。
是年二月二十九
也。
壽八十。
臘六十五。
荼毘舍利如菽無算
不妄言笑
趙子昂稱為僧中御史
內外
云。
大用法師諱必才
字大用
姓屈氏
台州人
十二從西瞿法師出家祝髮進具
湛堂澄
親玉潤公
執經入室
雖至流金之暑。
膠之寒。
足不踰戶
山家玄教觀之要。
悉臻
其奧。
玉崗嘆曰。
此子非靈山會上業已
之。
烏能至此哉。
玉崗於德藏。
命師分座
演。
辨若雨注河翻。
聽者稱之。
繼主德藏。
後遷
杭之興福
次補演福。
順帝特賜佛鑒圓照
號。
是年三月十九日
焚香高稱彌陀佛號
一晝夜告眾曰。
淨土緣熟三昧現前矣。
書以別相識
合掌而逝。
荼毘五色光。
自龕
發火
舌根齒牙不壞。
舍利滿地
穴地尺許
亦有得者。
壽六十八。
臘五十六。
所著有妙玄
文句止觀增治助文法華涅槃講義章安荊溪
法智禮詩偈等。
並行於世(僧傳)。
桐江法師諱紹
大嚴之桐江人
以為號。
姓吳
李氏
鳳山祝髮受具
私曰。
化龍
之魚肯以𨁃涔求生乎。
雙徑大辨陵公
單傳心印詰難久之
復遍參名宿知法
無異味也。
大藏教至三過通其旨趣
出世
景德寺興復廢墜
詔住義烏寶林
時法
號為極盛
是年八月初七日
翛然而化。
壽七
十四。
臘五十八。
闍維舍利紺珠
齒牙貫珠
不壞。
三會語錄桐江行世
庚子二十年正月
五色雲大都杜鵑
 彗星見於東方五月朔日食
雨雹
劉伯溫諱基
括蒼人
自幼聰明絕倫
凡天
兵法性理諸書
過目洞識其要。
甞遊西湖
有異雲起西北
光映湖水
魯道源與諸同
遊者。
以為慶雲
劉曰。
天子氣也。
應在金
陵。
十年後有王者興。
我當輔之。
諸人以為
悉去之。
西蜀趙天澤奇之。
以為諸葛孔明
之流
是年太祖金華括蒼
基乃指乾象
所親曰。
天命也。
人力耶。
太祖孫炎
聘之。
劉趨金陵
陳時務十八策。
上嘉納之
楊憲曰。
福基至誠
禍生於反覆
辛丑二十一年宋龍鳳七年漢大義二年
 正月朔
小明王慶賀禮
劉基怒罵不拜
太祖天命所在
乃定征伐之計。
竺遠禪師諱正源
字竺遠
歐陽
庸人
二十七受具
始見陵公
問答省悟智開識融
外內無礙
雄談慧辨動靜皆空。
興聖道場
靈隱名剎
帝師錫以佛慧慈照普應禪師
之號。
方鎮大臣邀請住持徑山
是年六月二
十六日歿。
壽七十二。
臘四十五。
塔於徑山
 八月
大明帥師伐漢。
徐達曰。
師直為壯
劉基
曰。
威制敵。
此時也。
水菴禪師諱守貴
字無用
族甄氏。
婺州人
十八學法為僧。
首謁千巖長公
向上之機。
默究有契。
千巖興聖古剎
後還天龍
中峯斷崖梁山
反覆扣答。
初無異致
師曰
千江雖殊而明月則一。
吾今無復疑矣。
是年
八月二十日作偈。
寄別丞相帖睦爾公
頌曰。
一蝸臭殼內外穢惡
撒手便行虛空振鐸
一指今猶昨。
擲筆而化。
丞相大加嘆異
七十二。
臘五十四。
塔於天龍西崗。
冬十一月
黃河平陸三門下至孟津
十餘里皆清凡七日。
壬寅二十二年宋龍鳳八漢大義三二
彗星見於危宿。
光丈餘。
青白三月
星見虛危間。
如練數十丈。
松隱禪師諱德然
號唯菴
雲間氏子
得度後。
千巖禪師有所悟入
又謁石屋
於霞羃山。
屋書松隱二字授之。
師至華亭
室以名額焉。
又主千巖所居壽聖
刺血
經。
語錄行世
癸卯二十三年宋龍鳳九年漢大義四年
 正月
明玉珍稱帝
建國大夏
改元天統
公元1363年
元年
七月
陳友諒洪都
太祖帥諸將討之。
大戰
鄱陽湖
友諒敗死是戰也。
友諒驍將
太祖之舟。
計無所出
韓成服上冠袍投水
劉基大呼
難星過可更舟。
太祖更之未
半餉
舊舟為敵砲擊碎矣又張鐵冠笑賀
曰。
友諒死矣。
降卒來言。
友諒流矢貫睛及
頭而死。
周顛建昌人
每見人必曰。
太平
飲酒
極多終不醉。
太祖曾命覆以甕。
積薪煅之。
息啟視正坐晏然
及征友諒問此行何如
聲曰好。
仰視久之曰。
上面無他底。
從行
無風
顛曰。
只管只管有風。
不行便無風
迅飈猛作。
及見江豚顛曰。
水怪損人多。
甲辰二十四年宋龍鳳十年夏天統二年
 正月
太祖建國號曰吳二月陳理降。
西悉平
陳友諒
鏤金床。
斯進太祖
曰陳氏窮奢
靡。
焉得不亡。
侍臣曰。
未富而驕未貴而侈。
所以取敗。
太祖曰。
既富豈可驕。
既貴豈可
乎。
實菴禪師諱茂
號松隱
實菴其字。
族鄭。
胡氏。
奉化人
年十六依傳法寺希顏出家
戒於昭慶惠律師
見南㵎泉公。
復謁古林茂
公。
林曰。
子明四大五蘊生死根本
何故
入此革囊耶。
擬議間林以錫杖擊之。
師豁
悟入
後會月江印公於湖之道場
請師分
說法
大眾允悅。
宣政院命居瑞雲清涼
寺。
奏賜佛光普照之諡。
住十五年退隱惠堂。
是年八月二十七日
憑几右手為拳。
以額
之而逝。
壽八十五歲。
乙巳二十五年龍鳳十一天統三年
月日有一月一星四月日中一黑
 五月大都雨𣮖。
長尺許。
或曰龍鬚也。
命拾而
祀之太祖國子學應天府
規製
麗行。
至廣業堂前偶發一言云。
天下有福兒
郎。
應得居此。
迄今此者
往往魁選
三台者焉。
丙午至正二十六年龍鳳十二年大統
二月黃河北徙
東明曹濮及濟寧
公元1367年
 三月玉珍卒。
明昇嗣立
改元開熙五月
太祖訪求古今書籍
藏之祕府
以資覽閱
祖曰。
孔子之言。
治國良規
孔子萬世
之師也八月建康城鍾山之陽。
延亘
周迴五十餘里。
據山川之勝十二月
祖立宗廟社稷曰。
宮室但取完固而已
何必
雕巧十二月宋主小明韓林兒殂。
芳禪師諱忠
法號廣慈
住持徑山
當四
十九代云。
無還禪師(富)辨菴禪師(訥)
丁未二十七年吳元年開熙二正月
絳州夜聞天鼓鳴。
其聲如空戰鬪者三
太祖文武科取士之法應文舉者。
言行以觀其德。
經術以觀其業。
試書算以
觀其能。
策經史時務
以觀其政事
武舉
先以謀略
次以武藝求實效云六月朔
日食
皇太子寢殿後。
新甃井中有龍。
光焰
爍人。
宮人仆地九月大明兵取平江路
吳王張士誠以歸。
士誠閉目不食
自縊
 十月
大明兵取通州台州
時溫台等皆方
國珍所據。
相次以降太祖大將徐達
常遇春
北定中原太祖定律令。
戊申
十二月大明兵。
方國珍降之。
楚禪師諱悅
隆興人
法號佛慈法喜
徑山
當五十代云。
集列八十有五人
附見一百二十三人
昌法師昊天講主逸林上師
照禪師海雲禪師林法師
古源法師(清)竹堂法師(傳)雲夢法師(澤)
癡絕法師(冲)無準禪師偃谿禪師
西雲禪師著赤上師刺溫卜師
栢林法師(潭)萬安法師(揀)寂照禪師
方山律師(寶)大德法師(圓)關輔法師(懷)
南陽法師(慈)大林法師(性)海聞和尚
法照禪師(禧)淵叟法師(湛)大德律師(溫)
靜法師(志)無極法師(度)北溪法師(聞)
藏叟禪師佛鑒禪師(銛)羅山法師(常)
月庭法師(忠)孤舟法師(濟)慶菴法師(吉)
菴禪師舜田法師(滿)靈芝律師
恭法師山法師(恢)子思法師
巖禪師玉庭法師(罕)別傳禪師(教)
西瞿法師大辨法師(陵)梁山禪師(竟)
希顏法師㵎法師(泉)昭慶律師(惠)
林禪師(茂)月江禪師(印)日溪禪師(泳)
天心法師(素)良偉法師東白法師()
開元法師(奎)方山禪師(瑤)無見禪師(覩)
巖禪師(芳)無用禪師無一禪師(全)
谷法師懷法師中法師(假)
岩禪師()無方禪師(普)小隱法師(大)
毒種法師(曇)成山法師(欽)寶覺法師(簡)
古田法師(滋)無言法師(宣)訥翁法師(謨)
恩法師(簡)孤嶽法師崖禪師(純)
石門禪師(剛)布衲禪師(雍)止巖禪師
彌法師禪法師(澤)士瞻禪師(杓)
石室法師(瑛)大均法師明慶律師(果)
高麗法師(教)一山法師()佛海法師
叟法師(思)竺西禪師(坦)明極禪師(峻)
田禪師(霖)寂法師(溫)如海法師(真)
仲方禪師(倫)竹屋法師(淨)子文法師(良)
雪庭法師源禪師(濬)橫雲禪師(岳)
海禪師(清)鐵關禪師(樞)東嶼禪師(海)
石林禪師(鞏)虛谷法師(靈)清拙禪師(澄)
淨覺法師法秀法師了然法師(義)
東陽法師(輝)平山法師(等)覺隱法師(誠)
慈觀律師無隱法師(範)一山禪師(寧)
普覺禪師()白巖禪師(真)雲外法師(岫)
弘教禪師(立)子庭法師(訓)東林禪師(曉)
公元1376年
元起太祖丙辰順帝丁未一百六十二
公元1279年
年自世祖至元己卯滅宋混一
順帝
公元1367年
至正丁未
實計八十九年茲集自世祖
公元1264年
至元甲子
至順帝丁未凡一百四年。
公元前931年
旃檀瑞像
周穆王庚寅至正丁未
二千三百五十九年。
公元前949年
世尊入滅
周穆王壬申至正丁未
二千三百十七年。
公元68年
大教東被
漢明帝戊辰至正丁未
一千二百九十六年。
公元1638年
(皇明崇禎十一年春
月金蓋雲蘧壽光比丘寓杳溪
蘧菴纂錄編次)。
釋鑑稽古續集(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