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a 页 WYG0867-06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研斋二笔卷四    明 李日华 撰
戊辰三月在金陵西察院王越石携卷轴过我有倪迂
 着色山水小景单幅树石浑厚修耸云霞郁浡闪烁
 不定真杰作也世传雅宜山图恐未必胜此特是帧
 晚出未腾声价耳乃写于周南老斋中而周以为家
 珍者题句云
 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b 页 WYG0867-0634b.png
 处独听钟声思惘然戊申三月五日云林生写
 望见龙山第几峰一峰一画水如弓苍林茅屋无人
 到犹有前时蹑屐踪句曲张雨题吴睿书
 门外青林生紫烟龙泓一道落飞泉却如灵石山中
 宿为说倪迂似米颠向客张贞居涧阿言米南宫有
 洁癖书画俱小幅近代唯倪云林颇似之米以颠名
 余故以迂名倪今观遗画并及之汝阳袁华
 万壑争妍处重泉斗响时石梁无过客孤屿白云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a 页 WYG0867-0635a.png
 淮南陆颙
 晴峰馀生色春云作晓妍幽期如可觅茅屋石桥边
 云林小景着色者甚少尝客寒斋间作一二其绘染
 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拙逸叟周南老题
 窈窕茅堂石径幽小山丛桂足淹留仙人已跨辽天
 鹤写得云林一段秋钱仲益
 昔年来看墨池鹅风雨扁舟载酒过一日春归清閟
 阁几番蛛网落花多嘉禾朱逢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b 页 WYG0867-0635b.png
 古苔凝绿上松根前辈空留翰墨存寂寞云林堂上
 路一峰残雨映孤村门生王达
 萧散倪迂士诗工画亦清吟情何浩荡笔势更纵横
 乡里推高谊江湖足令名近传骑鹤去想只在蓬瀛
 华亭顾禄
桂林杨参知冷然先生好古多蓄与余会于金陵徐氏
 园亭出一画轴见示褾曰天香深处笔踪极谨细如
 王叔明所写松桂层层草堂前列植桂与奇石相间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a 页 WYG0867-0635c.png
 委系奇作观者定为王荆公介甫之迹以石边有细
 书王安石作四字故也然谛详安字下石字乃模糊
 而以笔润补者意其为王安道履所写耶安道作华
 山十二图余曾见其青柯坪一幅正类此且荆公生
 平作字草草类有极忙事者人方讥其人生那得许
 多忙事岂能耐意为此耶且古记绝无善画之目何
 得突出此轴大都炫奇无识者以其不经人见而信
 意妄指以诳昂直耳此三吴人饶为之黔楚淳朴何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b 页 WYG0867-0635d.png
 以有是询之果先生𣙜武林南关时所得也
王羲之乐山阴山水自罢内史后即流寓彼中所书兰
 亭告誓画赞曹娥乐毅凡厥好迹咸在越中以故晋
 宋隋唐书𣲖无有胜越者永禅师乃其七世孙与兄
 子道宾舍俗出家号惠欣者同住云门寺俱工翰墨
 梁武帝钦二师妙迹因名云门为永欣寺又有智果
 亦永师弟子辨才袁昂之后于法裔乃永嫡孙唐虞
 世南亦师智永其他前后名贤如谢灵运孔琳之贺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a 页 WYG0867-0636a.png
 道力谢敷虞绰贺朗孔侃谢藻丁潭刘嵚贺知章徐
 浩晖映古今腾骧墨苑者皆右军开凿灵源流衍出
 兴于不尽也
亚栖书开元寺壁笔势浓郁古帖有之亦是晚唐奇迹
王右军墨池天下名山胜地在处有之即越中亦数处
 会稽县在县南五里白马山又云在县南二里蕺山
 戒珠寺前图经云王右军养鹅之所华安仁考古云
 逸少既善笔札性复好鹅所在穿池涤砚其傍必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b 页 WYG0867-0636b.png
 牧鹅之所山阴县王右军墨池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兰亭桥东华镇记云闻右军上已修禊处在天章寺
 有墨鹅池池不甚深广引溪为源每朝廷恩命池墨
 必先见皇祐中忽三日连发未几御书至赵清献公
 亲到池上与僧约曰池墨见即当为请之既𤋲香致
 祷须臾响应墨光黑色倍常时因贮之于罂以献于
 朝任屯田布罢任游山以香酒祭池倏忽墨见留诗
 云田曹郎吏何多幸亲见池中墨水生嵊县右军墨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5a 页 WYG0867-0636c.png
 池在县南十五里金庭洞晋王右军所居也唐裴通
 记云金庭洞天在县之东南循山趾而右得小香炉
 峰即洞天之北门常闻异香时值仙人从古不死真
 天下之绝境也琅琊王羲之家于此山其书楼墨池
 旧制犹在通以元和二年二月来游登书楼临墨池
 但见其山水之异
集异记王黻盛时搜求四方瑰奇之物以充玩好有人
 以桃核半枚来献中容米三四斗其间题咏甚多尝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5b 页 WYG0867-0636d.png
 观洽闻记云吐谷浑桃如六石瓮岂非其核耶又水
 部员外郎杜涉尝见江淮市人桃核半扇量米可容
 一升言得于九疑溪涧中黻与蔡京各立供奉司于
 私宅海内珍奇半以供上半以自与黻此桃核有多
 人题咏而无御用标记当是其所私物耳宋潜溪应
 制蟠桃赋序云乙卯夏上御端门召翰林辞臣出示
 巨桃半核盖元库所藏物也其长五寸广四寸七分
 计其实大如斗前刻西王母赐汉武桃及宣和殿十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6a 页 WYG0867-0637a.png
 字涂以金绘龟鹤云气之象上因谓宋濂曰尔盍撰
 词以垂后戒按此核乃道君所玩金人尼堪临城坐
 索以去者后复归之元而终以奉我圣祖核虽小物
 而展转之间天命系焉顾荒湛者以为玩而崇德者
 以示戒捃拾吐弃之馀遂比于夏璜周鼓夫岂偶也
 哉
庐山石虎庵比丘尼海光梦一人长身纤瘦斑衣自称
 圆通居士愿舍身作供养具俄而窗外竹生一笋白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6b 页 WYG0867-0637b.png
 花紫箨如梦中人之衣既成竹约六尺馀无节黄绿
 莹净江州太守意将夺之一夕自倒寻太守去光乃
 用作拄杖目曰直兄余友无门洞僧解如者赠曲竹
 杖一枚铭之曰内存空虚外去节目嫌汝太直不妨
 稍曲余行世途委蛇之径不比空王弟子出没于白
 云青霭中安得尽肆其直耶
婺砚出龙尾山唐开元中叶氏耕山田同众列殖忽一
 日有一翁撤蓑草数茎化为鲤鱼入田众逐之隐入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7a 页 WYG0867-0637c.png
 地掘得石琢为砚良材也因益斸地而砚石尽出南
 唐立砚务于此其品有眉子金星罗纹刷丝牛毛诸
 种东坡研说云余家有歙砚底有款识云吴顺义元
 年处士江少微铭曰松操凝烟楮英铺雪毫颖如飞
 人间五绝所诵者三物耳盖谓研与少微为五耶端
 溪未行婺石称首至今唐砚垂世者多龙尾也广文
 毛修之摄婺教席寄余石一方厚二寸广六寸色淡
 青试取罗小华邵格之程君房最精墨磨之不三四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7b 页 WYG0867-0637d.png
 推却即成浓沈真可贵也
沈石田天赋异禀苞茹奇奥不独绘事超奇书法雄丽
 吟情洒落称三绝而已即游戏之文亦擅三昧尝见
 其募须疏一首虽子渊僮约鲁直跛奚亦不是过也
 爱而录之曰赵鸣玉髡然无须姚存道为之告助于
 周宗道于其于思之间分取十鬣补诸不足请沈启
 南为疏以劝之曰伏以天阉之有刺地角之不毛须
 需同音今其可索有无以义古所相通非妄意以干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8a 页 WYG0867-0638a.png
 乃因人而举康乐著施舍之迹崔谌传插种之方惟
 小子十茎之敢分岂先生一毛之不拔推有馀以补
 也宗道广及物之仁乞诸邻而与之存道有成人之
 美使离离缘坡而饰我当搰搰击地以拜君把镜生
 欢顿觉风标之异临流照影便看相貌之全未容轻
 拂于染羹岂敢易撚于觅句感矣荷矣珍之重之
寒食前后五加皮丛生草棘间芽如茶荈焙食之香美
 踏青女儿喜采掇以归陶隐居云酿酒主益人道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8b 页 WYG0867-0638b.png
 以此作灰用以煮石东华真人煮石经曰舜帝登苍
 梧之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此五加也
 又异名曰金盐王屋山人王常曰何以得长久何不
 食石蓄金盐又曰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又
 名文章草谯周文章草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
 金买草不言其贵近有士子作游女诗云不曾怜玉
 笋相共采金盐亦妙句也
拜有多仪顿首者以头顿地也稽颡者额着地良久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9a 页 WYG0867-0638c.png
 拜手者交手上下低昂也拜者屈腰连身上下低昂
 也跪者屈两膝也长跪者以膝着地而伸腰白事也
 叩首者首与手而微屈也雅拜者先下一膝今人所
 谓扯腿也奇拜者一拜也褒拜者再拜也凶拜者先
 拜而后稽颡也肃拜者屈身相让而肃进也即今人
 之拱揖也膜拜者俯身着地而两手各开以摸地也
 古君臣相答拜父母或答其子舅姑或答其妇者以
 手作势稍俯以答之非着地之拜也凡言拜者皆非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9b 页 WYG0867-0638d.png
 着地也诗曰勿剪勿拜笺云拜者屈也古女子拜亦
 必屈腰与膝武后更以跪跪则略屈其膝而已而又
 伸其腰此其为抗于男也宋明肃太后垂帘欲服衮
 冕郊天薛简肃折之曰陛下即欲服衮冕将为男子
 拜乎妇人拜乎乃止盖男子拜者先磬折后以膝着
 地而俯伏以兴也妇人拜者先屈膝蹲身而后俯伏
 以兴也王建宫词曰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
 君王正谓曲身屈膝伏地以兴全如男子也即此想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0a 页 WYG0867-0639a.png
 之女过抗而男太卑见矣或者以为妇人副笄六珈
 盛饰难于俯首则以长跪答男子可也而又何并伸
 其膝耶此真不可晓者
会稽典录有王羲之集五卷谢安集五卷谢玄集十卷
 陶弘景集三十卷惜皆不传
李善号称书簏有汉书辨惑三十卷
梁高祖谓不读谢朓诗三日便口臭
唐佳园林宋陆浑王辋川白履道李平泉裴午桥若卢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0b 页 WYG0867-0639b.png
 嵩阳元浯溪直山川藉人以胜耳
隋窦威撰寰宇图志五百馀卷虞世基撰十郡志一千
 二百卷叙山川则卷首有山水图叙郡国则卷首有
 郡邑图叙城隍则卷首有公馆图其图上山水城邑
 题书字极细并用欧阳肃书即率更令询之长子也
未到横山五十馀步有土榖祠松树一攒六株面而有
 态江邦玉将买地移祠而结屋其下余与鲁孔孙徙
 倚终日欲先作图而恨手腕弱不能如相城雄肆未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1a 页 WYG0867-0639c.png
 敢轻落点墨也庚午春日念之成一绝寄邦玉聊望
 青子枝头以解渴耳绝云担书袅袅入烟峦灵鹫西
 偏上竺南半月休粮在何处六株松树一茅庵
吴少君喜自拈佳句多有不成篇者如废寺云偶经荒
 落处人道古招提不见山僧在时闻春鸟啼泉侵松
 下路石堕屋边溪止六句又少年不识数两手为十
 五醉后自骑马堕马亦弗苦又淡月不成影只一句
 又白日不得意不如秋夜长止两句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1b 页 WYG0867-0639d.png
亨儿有得雨寒芜回旧绿被霜衰柳学新黄之句陈眉
 公先生极喜之然顾大涵五臆记京口陈从训有衰
 柳学新黄语余少时有雨槛蜗痕上风枝鸟梦摇后
 阅春风堂诗话则宋人已有雨网蛛丝断风枝鸟梦
 摇之句矣
李白清平调四绝外又有六言一首亦妙女伴莫话孤
 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杨维祯诗五月八日纪游三十六天洞灵洞洞中匆户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2a 页 WYG0867-0640a.png
 夜不扃地底风雷日相哄巉巉灵骨谁手凿纳纳虚
 谺曷时澒龙颠虎卧络薜萝委盖垂旃挂鸾凤茎高
 玉屑陈金柈洼陷琼浆流码瓮元田鸦色白于鸥丹
 室蛇光红似蝀石函绿字紫泥封玄圃瑶华青子种
 白骡有迹踏石田金虎无声饮银汞樵柯已烂商四
 朋蕊辇初过茅二仲牛车望气待著书螺女行厨时
 进供胡麻留饭阮郎来林屋刺船毛父通(音/痛)王生石
 髓堕手坚吴客求珠空耳缝九灵太庙苞气母五岳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2b 页 WYG0867-0640b.png
 真图特儿弄书传丹篆尔何须石化黄金本无用玉
 盆濯发天鸡鸣铁笛穿空神马鞚符行律令鬼承呵
 声出脑宫龙听颂未应片石隔仙凡溪上桃花自迎
 送
阳羡荆溪之南有铜官山记云东汉袁令玘有异政殁
 葬此山一夕雷雨天下铜棺改葬石冢石坛俨如马
 鬣因名铜棺溧阳亦有铜官山张铉金陵志称山产
 铜汉时设官冶铸因名今按溧阳诸山东连阳羡当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3a 页 WYG0867-0640c.png
 是一山而分属耳袁玘之说出于附会
韩退之多悲诗三百六十言哭泣者三十首白乐天多
 乐诗二千八百首言饮酒者九百首
宋方勺之弟匋石经跋云石经残碑在洛阳张景元家
 世传蔡中郎书未知何所据汉灵帝熹平四年邕以
 古文篆𨽻三体书五经刻石于太学至魏正始中又
 为一字石经相承谓之七经正字今此所传皆一体
 𨽻书必魏五经之外复为此乎据隋经籍志凡言一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3b 页 WYG0867-0640d.png
 字石经皆魏世所为有一字论语二卷不言作者之
 名而唐遂以为蔡邕所作则又疑唐史传之之误也
 盖自北齐迁邕石经于邺都至河滨岸崩石没于水
 者几半隋开皇中又自邺运至长安未及葺理寻以
 兵乱废弃唐初魏郑公鸠集所馀十不获一而传拓
 之本犹存秘府前史所云三字石经者即蔡邕所书
 然当时一字石经存者犹十数卷而三字石经止数
 卷而已由是知汉经亡久矣不能若此之多也魏石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4a 页 WYG0867-0641a.png
 经近世犹存至五代湮灭殆尽往年洛阳守因阅营
 造司所弃碎石识而收之遂搜访得尚书论语合数
 十段又有公羊碑一段在长安其上有马日磾等名
 号者魏世用日磾等题名等本在礼记碑而此乃公
 羊碑上益知非邕所为也尚书论语之文与今多不
 同者非孔安国郑康成所传之本也独公羊当时无
 他本故其文与今文无异然皆残阙已甚句读断绝
 一篇之中或不存数字可胜叹哉匋字仁夫绍圣中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4b 页 WYG0867-0641b.png
 人也其所见本云邓人董尧卿自洛阳持回匋定以
 为魏本谓拓跋魏也丘元礼仪部从陜回贻余石经
 一部余细翻之字皆正楷笔类欧虞意必唐刻非魏
 制也且其后有母昭俭题名则唐本似亦残阙而经
 五季伪蜀之修补明矣不知当时匋所见者其即此
 本耶抑别本耶友人陈无功亦得一部遂名其居曰
 石经草堂而要余作记余以懒故未及运思会无功
 有鸠兹之游无人责逋偶睹方说为录出以俟无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5a 页 WYG0867-0641c.png
 归而商之
汉宦者汝阳李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更
 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以合其私文者乃白
 灵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
 文字自是五经一定争者用息(后汉/书)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文于太学讲堂前
 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高堂溪
 典礼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秦求正定六经文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5b 页 WYG0867-0641d.png
 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
 门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文篆𨽻三体石经
 古文用鸟迹蝌蚪体篆用史籀李斯胡母敬体𨽻用
 程邈体晋永嘉中王弥刘曜入洛焚毁过半魏世宗
 神龟元年从崔光之请补石经唐天宝中刻九经于
 长安礼记以月令为首从李林甫请也五代孟昶在
 蜀刻九经最为精确是时僣据之主唯昶有文学而
 蜀不受兵又多文士故其所制独善朱子论语注引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6a 页 WYG0867-0642a.png
 石经者谓孟蜀石经也宋淳化中刻于汴京今犹有
 存者
唐贞观中太宗又命唐元度书九经训释是名九经字
 样文宗时高重为祭酒与郑覃复刻九经皆在长安
 国学
金华王鲁斋精易专主象数解吉凶二字云吉字有老
 阳出土之象凶字有老阴入地之象
清江张仲纯曰仪虽两而实三象虽四而实五卦虽八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6b 页 WYG0867-0642b.png
 而实九盖谓两仪即三才四象即五行八卦即九宫
 也
仲纯因谈易而撮医之要云夫寒暑燥湿风火天之六
 气也辛甘咸淡酸苦地之六味也手足三阴三阳人
 之六脉也人禀天地冲和之气受五行生化之形阴
 阳刚柔萃乎一身通上下而为三才生气根于中命
 曰神机六气和于外六味养于内起居有时饮食有
 节然后能致其和以宅神气以为机发之主故身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7a 页 WYG0867-0642c.png
 而无病由夫利害牵乎外情欲耗其中然后六气六
 味始得以挠之而病生焉寒湿阴也寒伤荣病于下
 足经先受之热火阳也热伤气病于上手经先授之
 风为阴之阳善行而数变风胜肝肝主觔故拳挛而
 抽掣者风之为也燥为阳之阴善敛而收缩燥胜肺
 肺主皮毛故枯涩而皴裂燥之为也气皆以味胜治
 之之法上者涌之下者泄之中者和解之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此其大法也又曰心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7b 页 WYG0867-0642d.png
 肺包络在上属手经自午至亥六阴生于上从上而
 走下肝脾肾在下属足经自子至巳六阳生于下从
 下而走上上以候外浮以候气下以候内沉以候血
 诊法大要可知矣
三衢刘牧解易有四象曰六十四卦之中有假象有实
 象有义象有用象
唐胡惠超处众人中则长众人一头虽极长者亦止及
 其肩人谓之长头仙亦犹佛法中释迦如来一切天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8a 页 WYG0867-0643a.png
 人无有得见其顶者
黄庭坚寓潜皖间与李公麟游处读书潜山之山谷寺
 故号山谷老人山有石牛洞公麟为写山谷坐石牛
 像庭坚作诗曰郁郁杳杳天宫宅诸峰排霄帝不隔
 六谒天门开关钥我身金华牧羊客
西汉孟节含一枣核可至十年不饥
东流彭泽接壤相传渊明种菊于此有菊所故县曰菊
 邑江曰菊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8b 页 WYG0867-0643b.png
隋元藏几奉使海外遇仙学道回子姓悉亡唯黄鹂一
 双随之出入呼之即下能传空中言语
陶安公冶铸师也数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冲天安公
 惧伏冶下须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
 七月七日当迎尔以赤龙至日赤龙果下安公乘之
 而去
水母蛇形有五色之光见者神仙
湘川记曰朱陵之灵坛太虚之宝洞当翼轸之宿度应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9a 页 WYG0867-0643c.png
 玑衡故曰衡山山有五峰而石廪预其一山多词人
 樵夫舟子往往能诗有广州从事舟行闻人讽咏云
 野雀滩前一棹孤月光遥接洞庭湖堪憎回雁峰前
 过望断家山一字无
建炎三年思陵入越航海泊台州时程俱知秀州敌警
 急弃州保华亭县
宋王仲山者守临江军以城降金其女适秦桧东窗搯
 橘皮者即此物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19b 页 WYG0867-0643d.png
沈石田雪景长卷雄肆浑厚意仿巨然公亦殊自满志
 后擘窠作黄双井书一歌以贻吴匏翁太宰歌曰眼
 中飞雪作奇观江山一夜皆玉换前冈陂陀带复岭
 小彴凌竞连断岸水边疏柳似华发忽有微风与飘
 散绀宫几簇林影分白鸥一个江光乱老渔蓑笠祇
 自苦冰拂冻须茎欲断江空天远迥幽踪只有一竿
 聊作伴此时此景此谁领亦笑此渔从我玩图成一
 笑寒战腕万里江山在吾案成化腊月吴中归途遇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0a 页 WYG0867-0644a.png
 雪所见奇甚呵冻作此图以寄匏翁老友长洲沈周
海盐半逻西塘桥下有涌泉沸波而出以扁舟两岸维
 定杓取瓮贮归而点试茗柯与惠麓同味
宋建炎四年二月十八日金人陷秀州权知军州事赵
 士死之
一丈青群盗马皋之妻闾劲者说张用归朝廷马皋为
 郭仲荀所诛劲以其妻配用遂为中军统领列二旗
 于马前曰关西贞烈女护国马夫人亦女骁也然非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0b 页 WYG0867-0644b.png
 水浒中人
秦桧初以不愿立张邦昌遭尼堪拘执北行并其妻王
 氏随行有小奴砚童少婢兴儿御史街司翁顺而已
 至金国见敌主文烈帝高其不附立异姓之节以赐
 其弟达兰为任用任用者执事也达兰亦高其节甚
 相亲信金人许随南官迁徙之人随便砚童兴儿翁
 顺皆不肯舍桧去达兰提兵而南也命桧以任用偕
 行桧与其妻密计留妻于燕山而已独南其居与达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1a 页 WYG0867-0644c.png
 兰比邻妻故诟骂桧曰我家翁父嫁我时有赀财二
 十万贯期汝与我同甘苦尽此生今汝为任用弃我
 耶达兰妻一车婆者闻之曰大金法令许以家属同
 行今皇弟亦带家属军中秦任用何故留家属而不
 与同行也王氏遂同而南桧为达兰参谋又为随军
 转运使在孙村浦寨中楚城陷寨中人纷纷争入楚
 州桧见稍工孙静可与语遂与密约于纷纷不定中
 以催淮阳海州钱粮为名同妻王氏砚童兴儿翁顺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1b 页 WYG0867-0644d.png
 及亲信高益恭等登小舟令静挂席而去至涟水军
 界为丁𥜥水寨逻者所得将执而杀之桧曰我御史
 中丞秦桧也寨兵皆村民不晓其说桧曰此中有秀
 才否当知我姓名或谓有卖酒王秀才王秀才名安
 道字伯路素不识桧乃佯为识以绐其众意欲存桧
 也遂一见而长揖曰中丞劳苦不易众遂信之桧至
 行在士论疑之范宗尹李回荐其忠而才上遂除桧
 为礼部尚书先是上推恩扈从二帝者家桧本无子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2a 页 WYG0867-0645a.png
 外家王㬇者以王氏子名秦熺以应之至是桧与王
 氏见之亦遂以为子无间也桧为人强力忍垢初为
 太学生每同舍有醵饮桧辄为之干济敏而不厌劳
 屑人目为秦长脚云
超化寺壁志唐黄门内侍谒者仵达灵题云予自知命
 之年从銮舆西幸当天宝丁亥十二月得青城上人
 授真元丹诀而意未晓属驻跸行在掌命颇烦及德
 宗至德丁酉岁衔命禋于嵩丘复遇丈人始全抉神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2b 页 WYG0867-0645b.png
 水黄芽之道洎毕请告回觐宸扆乞骸归田会南曹
 郎张公去非左史程公太虚皆以其故庐共制神室
 皇天眷祐丹鼎融光服饵浃旬肌容发爽凌虚不慑
 意愈通神自饵灵丹起至德丁酉迄今上乾符甲午
 历春秋一百一十有八载更十二朝遂得还童复髭
 矣
唐元嘉少聪俊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牛
 羊兼成四十字诗一时而就足书一绝六事齐举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3a 页 WYG0867-0645c.png
 号神仙童子
宋高宗晚年无嗣有刘僧遇者伪称皇侄系渊圣第二
 子遣官勘实决脊配琼州牢城先是单州砀山县染
 户朱从因贩枣往南京界刘婆家得一小儿曰僧遇
 以枣博归养之有金人之出戍于砀山者见之曰此
 儿似赵家少帝染人俟其稍长教以雕花板有京师
 贩猪人张四儿见之曰此人全似少帝僧遇窃自喜
 每看影戏唱词私记其宫殿中龙凤之语附会称说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3b 页 WYG0867-0645d.png
 迨三京路通有诏寻访宗室令发遣赴行在僧遇乃
 自谓是少帝第二子以告于从从告于县知县请监
 酒石某问之乃石驸马之亲弟也僧遇言在翁翁怀
 中翁翁腋下有一黑痣尝手撚之又略言宫禁中事
 问其流落在人间之因乃曰少帝使黄院子张全夫
 妇背负出城奔至夏邑县遇刘统领留之取其玉铃
 张全夫妇遭统领所杀后自己逃去流落归于染家
 时刘统领尚在即寻访而质之僧遇私谓统领曰我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4a 页 WYG0867-0646a.png
 真少帝子公言当与我一如稍异我当以公累年作
 过牵告于朝统领惧悉如其言县信之闻于单州桑
 夏卿遂津遣赴行在单徐间富人随而来者二三十
 人有朱良翰邦翰者屡投笺启称殿下至泗州司法
 参军孙守信见而疑其不实白于知州王伯路曰皇
 侄之事甚为可疑泗州者江南之门户若从此而南
 必州县张皇矣莫若厚供而馆之且奏取旨得旨津
 遣未晚也伯路从其言奏闻送门司阁门勘当渊圣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4b 页 WYG0867-0646b.png
 并无第二子用金字牌付转运副使胡昉委清强官
 就泗州取勘昉到泗州对移守信为司理参军勘之
 一行人尽摄入狱市中皆喧言皇侄在狱遇夜狱屋
 上有火光赤气亦有送饮馔入狱中一行人皆厌饫
 守信见人情惶惑常戒推司不得用绷拷当以智推
 之后追到刘婆为證狱方具奉旨决脊杖二十刺配
 琼州牢城针笔人执笔不敢下于刺字极细小直杖
 李俊执杖不敢决既而轻拂掠之皮亦不伤自此人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5a 页 WYG0867-0646c.png
 呼为赵麻胡虞候巩俊王俊送滁州偶市中遗火市
 人以为赵麻胡经行有火光也僧遇经来安县题诗
 于兴国寺曰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八年前富贵家泛
 海玉龙惊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犹自谓真耳
韩蕲王妻梁氏张循王妾张秾皆教坊中人也梁亲操
 枹鼓以助金山之战循王在军以书抵秾嘱其管家
 秾报俊引霍去病赵云不顾家以勖循王勉立功业
 循王以其手笔进上上为嘉奖封雍国夫人谁谓风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5b 页 WYG0867-0646d.png
 尘中无健妇耶
毕良史字少董蔡州人略知书传喜字学粗得晋人笔
 法少游京师以买卖古器书画之属出入贵人之门
 当时谓之毕偿卖兵火后侨寓兴国军江西漕将蒋
 璨喜其辨慧资给赴行在遂以古器书画之说动诸
 内侍内侍多喜之思陵方搜访古玩恨未有辨其真
 伪者得良史甚悦月给俸二百千而食客满门时号
 为贫孟尝有姓毕人得文资恩荫无宗族承受良史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6a 页 WYG0867-0647a.png
 邂逅得之补文学后权知东明县到县搜求京城乱
 后遗弃古器书画复载以达行在上大喜良史通春
 秋改京秩栖迟辇下人又号之毕骨董
秀水閒居录曰赵鼎蒲解间人起于白屋有朴野之状
 一日拜相骤为骄侈以临安相府为不足居别起大
 堂奇花嘉木环植周围堂之四隅各设大炉每坐堂
 中则四炉焚香烟气氤氲交合坐上谓之香云又堂
 馔增厚日有会集侍从诸将下迨省寺官所喜者次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6b 页 WYG0867-0647b.png
 第召食堂除公吏日支香费数千缗酒馔不计也
神仙饮沆瀣朝霞沆瀣者夜半天地玄黄之气也朝霞
 者日初出黄气也
列禦寇墓在郑郊有胡生者家贫以锼钉为业谓之胡
 钉铰美酒佳荈辄奠禦寇而祈聪慧焉一夕梦人以
 刀划其腹置一卷书及觉遂能诗尝赠韩府一绝云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
 马争入芦花深处藏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7a 页 WYG0867-0647c.png
白乐天孙白龟年住嵩山遇李太白招之曰我自水解
 后放遁山水间因思故乡西归嵩峰中帝飞章荐奏
 见辟掌笺奏于此今已百年矣近过潼关有一辞曰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歌鸾舞凤常记别时明月落花
 烟重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乃书一卷遗之曰读
 此可辨九天禽语夫太白词丽然与禽语何关又杜
 子美诗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疗疟法对日握
 枣书此十字于空中仍噏日气一口吹枣上不换手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7b 页 WYG0867-0647d.png
 以啖病者辄愈此又何理也岂才灵之语出于元化
 被之者靡不通彻耶
黄帝时玛瑙瓮尧时犹存甘露尚在其中盈而不竭以
 赐群臣谓之宝露至舜时渐减秦始皇通汨罗之流
 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置于舜庙汉东方朔识之
 乃作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
 如盈尺视八荒如萦带
苏德哥善合返魂香但殂经八十一年以上者不可返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8a 页 WYG0867-0648a.png
贞元中有画人宁采为竹林图甚工坐有郭萱柳成二
 秀才每以气相轧柳忽昐图曰今欲为公设簿技不
 施五采而令其精采自胜郭殊不信柳曰当入彼画
 中治之因腾身入图而灭久之忽曰郭子信矣声若
 出画中也瞥自图坠下指阮籍像曰工夫祇及此众
 视之阮像唇若方啸宁采睹之爽然自失意柳其得
 道神化者也
唐永祯年南海贡卢眉娘年十四眉绿且长故有是名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8b 页 WYG0867-0648b.png
 眉娘幼而慧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灵宝经八
 卷字如粟粒点画分明又善作飞云盖以丝一絇分
 作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其中有十洲三岛台殿
 麟凤之像而捧幢奉节童子亦不啻千数顺宗叹其
 工谓之神人度为女道士归南岳仍号逍遥
李守中为承旨奉使南方至琼州界道逢一翁自称杨
 遐举年八十一邀守中诣其居见其父曰叔连年一
 百二十二又见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语次见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9a 页 WYG0867-0648c.png
 梁上鸡窠中有小儿出头下视宋卿曰此九代祖也
 相传数世不语不食不知其年多少朔望请下子孙
 列拜而已
崇圣慧月长老治痢方先赠公于古籍中抄出每岁夏
 秋间书揭墙壁人用之者甚效其方罂粟壳七颗乌
 梅七个陈橘皮七片皆如常法而甘草七寸炙其半
 生姜七片煨其半水一大碗入小罐文武火煮服金
 疮血不止者以炒蚕蛾末掺之立止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29b 页 WYG0867-0648d.png
秀州外科张生本郡中虞候其妻遇神人自称皮场大
 王者授以痈疽异方一册且诲以手法遂用医著俗
 呼为张小娘子又转以教厥夫吴人章县丞祖母章
 子厚妾也年七十疽发于背邀治之张先溃其疮而
 以盏贮所泄脓秽澄滓而视之其凝处红如丹砂出
 谓丞曰此服丹药毒所致也丞怒曰老人平生尚不
 服一暖药况于丹乎何妄言若是祖母在房闻之亟
 呼曰其说是也我少在汝家时每相公饵服大丹必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0a 页 WYG0867-0649a.png
 使我辈伴服一粒积久数多故贮蓄毒根今不可悔
 矣张谢去母果以是终
张仲景入桐柏山采药遇一病者求治仲景诊之曰子
 腕有兽脉何也其人曰我峄山穴中老猿也仲景出
 囊中药畀之辄愈明日其人肩一巨木至曰此万年
 古桐也聊以为报仲景斲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万
 年
宋徽宗自画漫游化城图人物如半小指数千人城郭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0b 页 WYG0867-0649b.png
 宫室麾幢鼓乐仙宾真宰云霞霄汉禽畜龙马凡天
 地间所有之物色色备具观之令人起神游八极之
 想不复知有人间世真奇物也今在嘉兴陈氏又见
 其临李琚道图旧在张受益家今闻在京师某人处
 画明皇骑三骏照夜白出栈道飞仙岭乍见小桥马
 惊不进远地二里见人摘瓜后有数骑渐至真奇迹
 也
米南宫多游江湖每卜居必择山水明秀松柏茂郁处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1a 页 WYG0867-0649c.png
 其初本不能作画以目所见日渐摹仿之遂得天趣
 其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䈥或以蔗滓或以莲房
 梗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写在绢上今所见米
 画用绢者皆后人伪作米氏父子不如此
米元晖能传家学所作山水清润有致然亦稍变父法
 自成一家颇自贵重不轻与人作翟耆年作诗云善
 写无根树能描懞懵山如今身贵也不肯与人间盖
 元晖所作楚山清晓图父元章以进御蒙赏遂授敷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1b 页 WYG0867-0649d.png
 文阁待制翟诗含此意为讽耳
郭熙以画得名其子思登科熙大喜于县庠宣圣殿内
 图山林窠石四壁雄伟清润妙绝一时自云平生极
 意于此熙能为远景意趣益新略不相杂贵家收熙
 画挂堂上森然若在林壑思后为待制重赀以购父
 画欲晦其迹也
宋有老父渔钓于涪水著针经诊脉法亦号涪翁
保义郎顿公孺苦冷疾二年至于骨立一日正灼艾而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2a 页 WYG0867-0650a.png
 赵三翁者来询以病源顿实告翁悉令撤去时方盛
 暑俾就屋开三天匆放日光下射使顿仰卧揉艾遍
 铺腹上约十数觔乘日光炙之移时热透脐腹不可
 忍俄腹中如雷鸣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明日
 复为之如是一月疾良已仍令满百二十日自是宿
 疴如洗壮健如少年时翁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
 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之不审虚受痛楚耗损气力
 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且又徐徐照射入腹之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2b 页 WYG0867-0650b.png
 极大但五六七月为上若秋冬间当以厚艾铺腹蒙
 以绵衣熨斗盛炭火慢熨之以闻浓气为度亦其次
 也
宋时马塍人艺花如艺粟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或
 作塘其法以纸糊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以
 牛粪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
 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胜春时融淑之气经宿而花
 放矣牡丹桃梅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桂必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3a 页 WYG0867-0650c.png
 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
 风养以清气乃开此虽助长然必适寒暖之性乃臻
 其妙
沈石田小帧四时山水仿北苑笔在乌戍人家题句亦
 甚豪迈中原七子辈谈诗谓启南本富诗才而以题
 画取办仓猝故遂入别调此犹咎张旭纵酒吴生涂
 鬼致笔踪狼藉也可笑沈诗曰红满枝头绿满湖水
 边人影夕阳孤春波消雪三千顷赊与溪翁作酒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3b 页 WYG0867-0650d.png
 雪压高居玉树中晓来寒栗不禁风村沽急办双
 碧卯饮聊充两颊红长竿不属忙人弄要自閒人管
 领之钓月哦风一般趣黄尘没马是何时湖上新晴
 宿雨收平头舫子贴天游瘿樽容得三千斛大醉去
 题黄鹤楼
徽客徐弱水持看唐子畏白描铁线勾一人持杯对月
 坐脱巾露顶气骨孤劲神采奕奕上题云乌台十卷
 青蝇案炎海千程白发臣人尽不堪公转乐满头明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4a 页 WYG0867-0651a.png
 月脱纱巾儿亨曰观此诗意盖赠一迁谪巨公者其
 徐天全之流乎竹懒曰不然必我坡翁
陈希夷莫知所出有渔人陈姓者举网得巨物裹以紫
 衣如肉毬状携归溉釜析薪煮而食之水将熟俄雷
 电绕天大震渔人惧取出掷地衣裂儿生即抟也冒
 渔人姓故曰陈
王江魏之考城人常举周易学究不遂慨然有超世之
 志醉则卧衢路或值雪逻者戏以雪埋之其气蒸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4b 页 WYG0867-0651b.png
 消释尽去或值其晏坐从旁窃听之潺潺然如流水
 之声此盖仙经所谓飞精入脑昼夜之间水声潺湲
 不绝者是为金丹第二转之应也
唐设诸科取士其名随时起立最为庞杂今悉录之志
 烈秋霜科幽素科词殚文律科岳牧科词标文苑科
 蓄文藻之思科抱儒素之业科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
 长材广度沉迹下僚科文艺优长科绝伦科拔萃科
 疾恶科龚黄科才膺管乐科才高位下科材堪经邦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5a 页 WYG0867-0651c.png
 科贤良方正科抱器怀能科茂才异等科文以经国
 科藏名负俗科文经邦国科藻思清华科兴风兴化
 科道侔伊吕科手笔俊拔超越辈流科直言极谏科
 哲人奇士逸沦屠钓科良材异等科文史兼优科文
 儒异等科博学通议科文词雅丽科将帅科武足安
 边科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
 博学宏词科多才科王霸科知谋将帅科文词秀逸
 科风雅古调科词藻宏丽科乐道安贫科讽谏主文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5b 页 WYG0867-0651d.png
 科文词清丽科经学优深科高蹈丘园科军谋越众
 科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识
 洞韬略堪任将帅科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
 科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才识兼通明于体用科达
 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达才任将帅科详明吏
 理达于教化科凡此皆率意命名非有别异亦恐先
 有欲举之人而创名以网之耳
不独诗有趣文亦有趣老庄有理趣为庖羲翼至西晋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6a 页 WYG0867-0652a.png
 而绝左史有意趣为春秋翼至前汉而绝屈马有情
 趣为风雅翼至六朝而绝
王重阳未化前十日谓马丹阳曰学道无他在养气而
 已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于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
 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竹懒
 曰余读数百卷丹经要语不越于此
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婴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
白海琼曰巫者之法始于娑坦王传之盘古王再传于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6b 页 WYG0867-0652b.png
 阿修罗王复传于维陀始王长沙王头陀王闾仙(山/在)
 (闾/州)九郎蒙山七郎横山十郎赵候三郎张赵二郎此
 后不知其几昔者巫人之法有曰盘古法者又有曰
 灵山法者复有闾仙法者其实一巫法也巫法亦窃
 太上之语故彼法中多用太上咒语最可笑者昔人
 于巫法之符下草书太上在天今之巫者不知字义
 却谓大王在玄呵呵
高丽僧有一丹诀云不是有形物不是无形物看见乌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7a 页 WYG0867-0652c.png
 峍屼此是造化骨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
 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
 以从奇奇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
 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
 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
 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
 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而
 生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7b 页 WYG0867-0652d.png
鸟鱼生阴而属于阳故皆卵生鱼游于水鸟游于云故
 立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
 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而冬蛰龁吞者八窍而卵
 生龃龉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
 齿无角无前齿者膏无角无齿者脂昼生者类父夜
 生者类母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
 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丑食水者善游而
 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不治食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8a 页 WYG0867-0653a.png
 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绪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悍食
 气者神明而寿食榖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而神
人始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
 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
 食三年囟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
人初在母腹中受父精母血成其眹兆所谓凡气也合
 空洞帝真九气而全其体段所谓真气也一气生胞
 二气生胎三气长灵明仙之气而生魂性始来以体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8b 页 WYG0867-0653b.png
 段未具而不能灵迨夫四气魄生五气脏生第六气
 高真冲融之气而生灵体段始具则能动动则神生
 神生则性灵至九月气足十月胎圆然后降生矣
仙人采青竹长七尺而十二节者以雌黄酒调石脑油
 灌之两头密封又用楮叶二十四觔裹了以少黄土
 覆之上以麦皮一斗笼之其上烧之勿令火炎但蒸
 郁透自然有金色光明可以挞百怪役万灵携之不
 死不老所在神明护之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9a 页 WYG0867-0653c.png
天精天门冬地精地黄日精枸杞月精松黄阴精远志
 阳精人参山精巨胜水精藕节人精菊花九药等分
 采择清净杵烂以百草和露包裹用葛藤𦂳札与五
 斗米同蒸米熟出之夜摊于星月之下五更水露阴
 乾为末炼蜜丸日服一枣大旦用水下不出七日可
 以度世
老子述五千文释氏演三乘教只说无为见性之理生
 而有死唯全其性作虚明之神终不能坚固其形争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39b 页 WYG0867-0653d.png
 似还丹生前不死不离肉质而获飞仙乃是有为之
 真法古今得道神仙不少皆不言还丹一事盖此道
 至大不可轻泄只教人以呼吸日月之光还精运气
 思神守一御女秘精之法服食草木五金八石暂延
 年命稍殊俗人耳
天地之宝藏于中极命曰雌黄雌黄千岁命曰雄黄雄
 黄千岁化为黄金服饵黄金名曰真人
吴音清柔歌则窈窕洞彻沉沉绵绵切于感慕故乐府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0a 页 WYG0867-0654a.png
 有吴趋行吴音子又曰吴歈皆以音擅于天下他郡
 虽习之不及也
王晋卿造墨用黄金丹砂墨成价与金等三衢蔡瑫自
 烟煤胶外一物不用特以和剂有法甚黑有光殆不
 减晋卿胡人谓犀黑暗象白暗可以名墨亦可以名
 茶
东坡海外一帖字如五铢钱行草法相杂渴润兼出一
 任天行奇品也曰余在白鹤新居邓道士忽叩门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0b 页 WYG0867-0654b.png
 已三鼓家人尽寝月色如霜其后有伟人衣桄榔叶
 手携斗酒丰神映发如吕洞宾曰子尝真一酒乎就
 坐三人各饮数杯击节高歌合江楼下海风振水大
 鱼皆出袖出一书授予乃真一法耳及修养九事末
 云九霞仙人李靖书既去恍然
伍子胥逃楚仕吴吴王赐以属镂之剑自杀浮其尸于
 江遂为涛神谓之胥涛人皆知之今嘉兴有胥山乡
 山高一十五丈周围二里旧经曰伍子胥伐越经营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1a 页 WYG0867-0654c.png
 于此水经云子胥死于吴吴人立祠江上名胥山杭
 州吴山亦名胥山苏州吴县亦有胥山则其名非一
 今胥山乡伍姓甚多云
卫逖阳羡人少习诗书学剑游并汾间唐高祖始建义
 旗逖以勇艺进备行列洎擒窦建德逖持挟鎗剑前
 后突翼太宗奇之天下定录其功拜将宿卫以母老
 乞归诏许之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忠信居乡里及
 卒邑人怀其贤祠于荆溪以平生弓甲悬庙下岁时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1b 页 WYG0867-0654d.png
 祠祀而国史缺书其人许浑过庙题诗于壁云武牢
 关下护龙旂挟槊弯弧马上飞汉业未兴王霸在秦
 兵才散鲁连归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
 欲奠英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春秋论战胜功赏必归功于以之者李愬淮西之功谓
 裴度督战以之耶韩愈碑文体裁宏丽足重国纪愬
 娶唐安公主女出入禁中诉碑文不实帝诏斲其文
 更命学士段文昌为之以归功于愬或云宪宗疑裴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2a 页 WYG0867-0655a.png
 与韩党故抑其文又疑李逢吉初议与裴不恊皇甫
 镈忌愈阴毁为党致尔及观裴度纂述蔡郓用兵帝
 之忧勤机略皆归功于上不敢以元功自居野史云
 蔡州旧有吴少诚德政碑后勒韩文𥪡石相对少诚
 碑流汗为泥虽金石之物似亦有知何诸人见反不
 及耶苏内翰录临江驿小诗云淮西功业冠吾唐吏
 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陈无巳曰龙图孙学士觉喜论文谓退之淮西碑叙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2b 页 WYG0867-0655b.png
 如书铭如诗李商隐读韩碑有诗落句曰愿书万本
 诵万过口角流沬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
 禅玉检明堂基刘梦得尝言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
 碑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伐叛矣此才人忌能常态
 耳梦得诗云城中晨鸡喔喔鸣城中鼓角声和平此
 美愬之入蔡须臾之间贼无觉者又落句始于元和
 十二载重见天宝升平时此署平淮之年也又朝廷
 功业臣子遭逢皆有冥定裴公未第骑驴过洛阳桥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3a 页 WYG0867-0655c.png
 桥上二老人相指曰若要平淮蔡须此人作相裴已
 过仆闻之追而语于裴裴公曰彼见我龙钟故相诮
 耳及裴为右相始验况裴公行师发地得石刻云鸡
 未肥酒未熟术者云鸡未肥鸡去肉为巳酒未熟酒
 去水为酉破贼在巳酉乎巳而时日果应
萨天锡尝有诗送䜣笑隐住龙翔寺云东南隐者人不
 识一日声名动九重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
 阳钟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钵云寒卧夜龙何日相从
六研斋笔记 二笔卷四 第 43b 页 WYG0867-0655d.png
 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虞奎章见之曰诗固好但
 闻听字意重耳萨当时自负意虞以先辈故少之云
 尔后至南台见马伯庸论诗因诵前作马亦如虞言
 欲改之二人搆思数日竟不获未几萨以事至临川
 谒虞公席间谈及虞云岁久不复记忆请再诵之萨
 因诵之虞曰此易事唐人诗有云林下老僧来看雨
 宜改作地湿厌看天竺雨音调更差胜萨大服
 六研斋二笔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