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1b 页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

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 中宗(显高宗第七子)

神龙元年。诏韶州慧能禅师入京不就○诏
天下试经度人。山阴灵隐僧童大义。年十二
诵法华经。试中第一。义学止观于左溪。临
终坐亡。天乐来迎○敕遣使迎韶州慧能禅
师入京行道。师表辞以疾因就赐袈裟瓶
钵。以谕主上向慕之意○诏义净三藏。于
内道场译孔雀咒王经。御制圣教序以冠经
首。上昔居房部。祈念药师如来。遂蒙降祉。
因命师译药师七佛经。上自笔受。师译经
凡五十六部○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贬高
州。至南海遇印度沙门般刺密谛。遂止制
止寺。译大佛顶首楞严经。融为笔受○九
月祀明堂大赦。诏曰。如闻道观皆画化胡
成佛之相。诸寺亦画老君之形。两教尊容互
有毁辱。深为不然。自今并须毁除。其化胡
经屡朝禁断。今后有留此伪经。及诸记录有
言化胡者。并与削除。违者准敕科罪。弘
道观者。桓彦道表留化胡经。敕曰。朕志在
还淳情存去伪。顷以万几之暇寻三教。
道德二篇之说。空有二谛之谈。莫不敷畅
玄门阐扬妙理。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子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1c 页 T49-0371.png
之宗。义有乖违。事须除削。

述曰。永嘉谢守灏。述老君实录。引诸书
言。老子数数下生。商高宗时生于亳州。乘
鹿升天(一也)商纣时降于岐山。至周武王
为柱史。昭王二十二年。度关授尹令道
德经。西游不反(二也)昭王二十五年。复降
于蜀李本官家。二十七年。与尹子会于
成都青羊肆。往西域化胡。于于阗国升
(三也。已上并实录引。守灏孝宗时人。林灵素旧徒也)史记定王三年
生于楚苦县。为柱下史。孔子朝周问礼。
敬王元年入关。为尹令说道德五千言
与尹子。西之流沙(四也)此前后降生事迹
不可言无。昭定两时皆说为尹令说道
德经。若取孔子同时则且以后文为正
议曰。驳化胡之伪有九说焉。史记老子
传。著书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终。本传注
引列仙传云。尹喜老子俱之流沙。莫知
所终。今刊行列仙传。乃于流沙下增化
胡二字。一缪也。尹子作老子西升经云。
闻竺乾有古皇先生。吾之师也。今实录不
欲师佛。乃改为吾之身也。二缪也。化胡
经说。老子至罽宾化胡剃发。当昭王二
十七年。是时佛生方二岁。世间未闻有
佛。不应罽宾有剃发事。三缪也。伪经又
言。老君敕尹子化丈六金身。名曰佛陀。
为胡王授五戒。本云化胡。今乃化尹子
成佛。四缪也。伪经言。浮图寂灭永为阴
灵。神仙飞升长生不灭。本云化胡成佛。不
应赞仙毁佛。五缪也。伪经言。老君命梵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2a 页 T49-0372.png
天烦陀王。以二庄时下生为佛。释迦本
降自兜率天。当昭王甲寅岁。既无烦陀
之称。又非梵天而降。六缪也。伪经言。尹
子化舍利弗宾头卢善女天九十五种等。
此诸人自是释迦弟子。不应云尹子所
化。造伪经者。亦不知舍利弗为何义。七
缪也。实录妄谓。弟子守佛冢者为丧门。
罗什改作桑门沙门。老君遣北斗降魔。
故称秽迹金刚。又谓。仙道为教外别传。
此皆假窃佛经妄立议论。八缪也。实录
不识佛寿长远。见光明经寿命短促方八
十年。不知何义。便取此言讥佛灭之速。
九缪也。老子下为法师上为天主。一切
诸天无不事佛。今道家虽欲尊道重
天。而立论失理。反成谤佛之咎。可不畏
哉。昔王符伪造此经。死堕地狱。阎王诃
云。世间伪经毁尽汝罪方脱。今人撰实录
者。方盛引伪文。甘与王符同一受罪。可
不悲哉(伪经诸说。略见所引。更不别录)北朝魏孝明。唐高
宗中宗。屡朝毁除显是伪说。独武后朝八
学士议不能区别。尚须细评。故世欲存
老子化胡者。当作二说。一审其时。二据
其文。何谓审其时。须知佛生于昭王时。
老子生于定王时。至景王时孔子朝周
问礼于老子。此时在佛后三伯年。可言
有佛可言化胡。何谓据其文。列仙传云。
老子尹子俱之流沙(古本无化胡字)汉襄楷传云。
老子入夷狄为浮图之化。晋高士传。魏
典略。西戎传。皆言。老子化戎俗为浮图。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2b 页 T49-0372.png
隋史。西域传。魏宋云西行记。唐太子实录。
皆言于阗有毗摩寺是老子化胡处。唐则
天时。沙门慧澄乞毁化胡经。敕刘如睿八
学士各为议状。皆言汉隋诸书所载。化
胡是实。不当除削。今详诸书。言老子入
西域止在于阗葱岭之东。正是胡乡无
可疑者。若欲实其事。则当为之语。曰
老子本迦叶尊者。释迦遣化东土。先说世
间道德五千言。以熟机缘(义见大藏冢墓因缘经并辅行)
反西域。以佛道劝化胡俗令成佛道。
如此言之方为合理。昔王符据诸书造
经。若独引于阗胡地之国。犹可取信。至
广说罽宾维卫。不识此是梵种。胡梵相
去二万里。岂当混滥如此。伪说败绩不
少。前列九缪。有能立难者。吾当截舌
以谢。

二年。敕万回禅师赐号法云公圆通大士○
北宗神秀国师示寂于东都天宫寺。谥大通
禅师。师得法于五祖。自武后朝召居内道
场。至帝礼以国师。宰相张说问法。执弟子
礼○二月敕造圣善寺。沙门慧范。补正议
大夫。封上庸郡公。法藏慧珍九人。并朝大
夫。封县公。官给奉禄。一同正员(奉音凤俸俗)
菩提流志。于佛光殿译经。上御法筵亲临
笔受。百僚侍坐。妃后同瞻○五月赐嵩岳慧
安国师紫摩纳衣。度弟子十四人。后三年
亡。寿百二十八岁○诏七朝忌辰于内殿设
斋行香○圣善寺成。敕上庸公慧范。如银
青光禄大夫充寺主。沙门万岁加朝散大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2c 页 T49-0372.png
夫封县公。充都维那。沙门广清。检校殿中
监充功德使。

三年。敕高安令崔思亮往泗州迎僧伽大
师。师西域何国人。高宗时来洛阳。行化至
泗州。城民贺跋舍宅为寺。师令掘地得碑
云。齐李龙舍宅建香积寺。又获金佛。师曰。
普照王佛也。因名普照王。上以天后讳改
普光王。师既至。尊为国师。出居荐福寺。帝
及百僚皆称弟子。度弟子慧俨慧岸木叉。御
书寺额○敕文纲律师入大内安居行道○
敕菩提流志于西崇福寺译宝积经。修文
馆学士武平一充翻经使。卢藏用等润文○
诏律师道岸入宫为妃主授归戒。帝至诸
师皆避席。岸独长揖。帝高其操。命图形于
林光宫。为之御赞。

四年三月三日。僧伽大师坐亡。敕于荐福寺
漆身起塔。忽臭气满城。诏令送归泗州。俄
芬芳帝里。上问万回。僧伽何人。曰观音化
身也。○五月大旱。敕菩提流志于崇福寺
结坛祈雨。三日大澍(音注时雨)○诏于化度寺
设无遮大会○菩提流志进新译经。帝于
林光殿赐斋。观沙门议论。敕画工张训。图
翻经大德及众学士于殿壁。亲制赞辞。

*** 睿宗(旦高宗第八子)

景云元年。高祖旧第兴圣宫有柿树。枯瘁岁
久。至是重荣。乃大赦天下。赐百官封爵。普
度僧道三万人。帝初受内禅。请法藏法师
从受菩萨戒。

二年。敕菩提流志同法藏尘外等。于北苑甘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3a 页 T49-0373.png
露亭译大宝积经。宰相张说。右丞卢藏用。
博士贺知章。中书侍郎陆象先。尚书郭元振。
侍中魏知古。润文监护○敕贵妃公主家。始
建功德院○法云公万回坐亡。赠司徒虢
国公。敕葬西京香积寺。回当则天朝延入
禁中赐锦衣。令宫人给侍。庄惠太子生。则
天抱示之。回曰。此西域树精养之宜兄弟。
安乐公主怙韦后将谋逆。回遇之途。望尘
唾之曰。腥气不可近。后安乐果被诛。玄宗
在藩谒之。回抚其背曰。五十年太平天子。
睿宗为相王每出。回告市人曰。天子来矣。

先天元年。西天沙门婆罗请然灯供佛。帝
御延熹门临观。灯轮高二十丈。点金银灯
五百盏。望之若华树○菩提流志等进新
译宝积经百二十卷。御制圣教序以冠经首
○十一月。贤首法师法藏亡。赠鸿胪卿葬
神和原。

二年。敕采访使王志愔。应诸郡无敕寺院并
令毁拆。初沙门慧云望隋河北有异气。乃
入汴州。至司马园池见水中有上天宫阙。
欲谋建寺。乃化缘铸丈六弥勒像。贸郑景
宅为院。掘地获碑云。北齐天保六年。立建
国寺。因名曰建国。志愔至云礼像泣告。像
忽放光。志愔以事闻。帝亦预有瑞梦与所
奏冥符。以自相王龙飞。因赐名大相国寺
○八月能禅师于新州国恩寺坐亡。反葬于
韶州曹溪。而建塔焉。世称六祖。

*** 玄宗(隆基睿宗三子)

开元元年。敕以寝殿材建安国寺弥勒佛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3b 页 T49-0373.png
殿。

二年正月。自中宗以来贵戚奏度人为僧。
富户彊丁多削发以避徭役。紫微令姚崇上
书请禁度僧。言佛不在外悟之由心。行
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上从之。
命有司沙汰僧尼伪滥者。万二千人。并令
还俗。敕百官毋得创寺。民间毋得铸佛写
经。须者就寺赎取○二月敕僧道致敬父母。
四月罢致敬。

述曰。自晋成帝至隋炀。凡四诏沙门致
敬王者。远法师谓。袈裟非朝宗之服。瞻法
师谓。僧无敬俗之典。遂寝其事。自唐太
宗明皇。凡二诏僧道致敬父母。既时停罢。
然不闻当时以何为议。岂不曰若。稽之
佛典。出家之士尊居三宝为世福田尚
使父母反拜。岂当违佛制而徇一时之
立法。停罢之议不出此义。自明皇至我
朝。无复为此非议者矣。

三年。诏一行禅师入见。帝咨以安国抚民之
道。及出世法要。称为天师(天子之师)帝问。国祚
何如。对曰。銮舆有万里行社稷终吉。以金
合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乃当归少许耳。禄山
之乱帝幸成都。至万里桥悟当归之谶。洗
然忘忧。终吉者至昭宗而绝。以曾封吉王
也。

四年。西天无畏三藏来。先是睿宗闻师名。
遣将军史献出玉门迎候。至是帝梦异僧
来谒。命图其容于壁。及师入见与壁像不
异。帝说饰内道场居之。尊为教主。师译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3c 页 T49-0373.png
出毗卢遮那等经。密教一宗于兹为盛○日
本国遣沙门元昉入中国求法。

七年西天三藏金刚智。循南海至广州。来
京师召见。敕居慈恩寺。智传龙树瑜伽密
教。所至必结坛灌顶度人。祷雨禳灾尤彰
感验○长安罔极寺沙门慧日游西天还。
进佛真容梵夹。召见内殿说法开悟帝心。
赐号慈悯三藏。法师所经七十国。往返二十
年○三月长者李通玄。以华严大经诸家疏
义繁衍。乃持新译经往太原高山奴宅造
论。经三年。日食十枣柏叶饼一枚。世号
枣柏大士。将赍经往韩庄。忽见一虎当
道。长者以经置其背。引登方山土龛处其
中室无灯烛口出白光炳照制作。有两女
子日供食一盘及纸墨。坐亡之日。白光自
顶上彻太微。所造论四十卷(藏中有长者事迹一卷)

八年。北天竺不空三藏。循南海至京师。于
慈恩寺传瑜伽大法于金刚智○五月京师
人多疫病。医王韦老师施药以救。无不瘥。
师每存心发愿。人睹之者病为。上闻之召
愈见礼。为药王菩萨。老师者。疏勒国人。西
域常衣毳袍腰悬数百胡卢。顶纱巾持黎
杖。一黑犬同行。自云已五百年。尧舜殷汤周
秦汉唐。凡七度化身来救贫病。其犬一日化
为黑龙。背负老师冲天而去。

九年。诏一行禅师造大衍历。刑和璞谓尹
愔曰。汉洛下闳云。后八百年当差一日(音叉错也)
必有圣人出而正之。今一行造历正其差
谬。洛下之言信矣。后六年亡。谥大慧禅师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4a 页 T49-0374.png
○于阗沙门智严来译经四部○姚崇薨。遗
令云。佛以清净慈悲为本。而愚者写经造
像冀以求福。汝曹勿效无知子追荐冥福。

述曰。佛道何在。必于伽蓝经像沙门奉法
之徒。以寓见之。而后可以行清净慈悲
之化。崇不知此道。而且独任虚理以饰
陋见。故其当轴也。则禁度僧创寺铸佛写
经。其属纩也。则遗令戒儿曹勿举佛事。
使得君如魏太武以逞其坚僻之志。则
亦当时一崔浩。不令之终也。

十四年。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至扬州。奉
国主命以僧伽梨十领施中国高行律师。
鉴真受其衣。感外国有佛种。遂与睿等附
[舟*自]而东。既至。王迎劳之。馆于毗卢遮那殿。
请其授归戒。夫人群臣以次禀授。日本律教
始行于此。

十五年。敕天下村坊佛堂小者。并拆除之。
功德移入近寺堂大者。皆令封闭。公私望
风。凡大屋大像亦被残毁。敕下豫州。新息
令李虚方醉而州符至。大怒约胥正敢毁拆
者斩。虚行事多违戾。非有意全佛屋也。后
病死。既敛闻棺中指戛声。母促开之乃生。
时暑月身颇疮烂月馀方愈。自言。初为两吏
拘至王庭。见前新息吏。亡经年矣。谓虚曰。
长官杀害为心。今当受报。虚闻大惧请救。
吏曰。去岁拆佛堂。长官界内独全。此功德弥
天。不合此间追摄。王若问但以此对。顷之
见王。有人持一通案。吏读曰。李虚专学割
羊脚。合杖一百仍割身肉。虚曰。去岁敕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4b 页 T49-0374.png
毁佛堂。虚界内独存之。愿此功德以折前
罪。王惊曰。审有此不。吏白有福簿在天堂。
王令检之。吏读曰。去年毁拆佛堂。新息一
县独存。合折一生无数罪恶延年三十。言
毕罪簿火出焚之略尽。乃敕两吏送还。后
三十无疾而终(太平广记)○菩提流志亡。年百
五十六岁。谥一切遍知三藏。赠鸿胪卿○
房琯为卢氏宰。道士邢和璞与之出游。过
夏口入废寺坐古松下。使人掘地得瓮中
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画。谓琯曰。颇忆
此耶。琯恍然悟前身为永师也○遂州任
善病亡。同数俗人一僧俱至阎王所。僧曰。常
诵金刚经。王即合掌。忽有五色云迎僧升
天。冥官谓善曰。汝亦曾诵二十一遍。即令
放还。又涟水赵璧入京举选。路逢亡妻。言
今在冥司受罪不可言。我衣装在阿家处。
可取卖造金刚经一部。璧如其言。始及半
卷因过墓所。见老人称是地主。曰汝妻昨
日已得生天(金刚感验录)

十七年。敕天下僧尼三岁一造籍(供帐始此)

述曰。出家学道要在从师受戒。为之制
初未尝挂名于官籍。自汉明至唐初
莫不皆然。至则天延载始令二众隶祠
部。而明皇正观始令三岁造籍。肃宗至
德复令鬻牒。谓之香水钱。逮我本朝南
渡则又创免丁之赋。谓之清间钱。嘻律
言非我所制。馀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
岂如来以佛眼观末世为吾徒者。当勉
顺国法乎。嘻。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4c 页 T49-0374.png

十八年。左溪朗禅师为荆溪湛然禅师说止
观法门○诏天下寺观。建天长节祝寿道场
○西京崇福寺沙门智升。进所撰开元释教
录二十卷。以五千四十八卷为定数。敕附
入大藏○武功县丞苏圭。常诵金刚经。合家
五十口皆蔬食。妻崔氏以瘦悴窃食肉。变
为骨鲠。气绝敛十日。复苏言。见阎王责曰。
汝夫是肉身菩萨。何为盗食肉。赖有诵经之
功。延寿二十年。可归以语诸人。时帝闻之。
亦发心持经。从化者甚众○沙门海通于
嘉州大江之滨凿石为弥勒佛像。高三百六
十尺。覆以九层之阁。扁其寺曰陵云。

二十年。金刚智三藏亡。谥灌顶国师。弟子
不空三藏奉遗教。复回天竺至师子国。遇
龙树受十八会灌顶之法及经论五百馀
部○初是西晋时有僧义兴。于鄮县东南三
十里山谷间立佛祠于岩上。至是高僧法睿
案故迹造精舍于山之东麓。秘书万齐融
建多宝塔于西南隅。师居其处日诵法华。
感太白化天童送供。夜绕塔行道。人见师
身与塔齐。因号太白禅师。名其山曰天童
(世传启禅师开山者误)○敕末尼本是邪见。妄托佛教。既
是西湖师法。其徒自行。不须科罚。

述曰。佛言。九十六种外道。佛道为正。是
知馀皆邪法无足议者。末尼既是邪见。朝
廷便须禁止。今乃纵其自行不加科罚。
曾不思此立有染其习者。邪以传邪适
足为佛法之混滥。嘻不知当时君臣。何
其不能区别耶。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5a 页 T49-0375.png

二十一年。南山道宣律师出删定四分戒本。
出家之士得以诵习。

二十三年。无畏三藏示寂。塔于龙门之西
山。

二十四年。敕颁御注金刚般若经于天下
○中书奏令天下僧尼隶鸿胪寺○吴道玄
字道子。妙穷丹青。大略宗张僧繇。上召入
供奉。于景公寺画地狱变。都人咸观皆惧
罪修善。两市屠沽不售(今世有石本道子观音)

二十五年。敕僧尼仍隶祠部。道士隶宗正
寺。以李宗属皇籍也。

二十六年。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
沙门法秀梦异僧劝置袈裟五百领施回向
寺及觉异之。遂丐人造及其数。忽一日遇
僧曰。吾导汝入回向寺。随之入终南山。
见崖半朱门高耸。榜曰回向。趋入见上方
老宿。诸僧相劳问。秀出袈裟遍寺施之。老
宿引入空房谓曰。此唐天子旧室。命侍者
取玉萧至。曰向居此好声乐。谪为人间主。
久当复归。嘱秀曰。汝持玉萧袈裟归献唐
天子。秀还诣阙表上之。帝取箫调弄宛如
宿御(高僧传)

二十七年。敕天下僧道。遇国忌就龙兴寺
行道散斋。千秋节祝寿就开元寺。

二十八年。吉州清源行思禅师坐亡。师得
法于六祖。僖宗朝追谥弘济禅师归真之塔
二十九年。河南釆访使齐浣言。至道可尊。
当从宗仰。未免鞭挞。有辱形仪。其僧道
有过者。欲望一准僧道格律处分(音分处置得所)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5b 页 T49-0375.png
由州县不得擅行决罪。奏可○不空三藏
自师子国复来广州。釆访使刘巨济。请建
灌顶坛法。感文殊现身度人至千万数。

天宝元年。西域康居(音渠)大石五国。入寇安
西(唐朝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府)帝召不空三藏入内。持
诵仁王护国密语。上亲秉香垆。方二七遍。
上见神人可五百馀立于殿廷。师曰。此北
天毗沙门王第二子独健。副陛下祷往救安
西。请设食发遣。四月安西奏云。二月十一
日。城东北黑云中见金甲人身丈馀。空中鼓
角声振天地。寇人帐幕间有金鼠齧断弓
弦。五国即时奔溃。须臾见城楼上天王见
形。上令验之。即诵咒日也(今城楼军营立天王者因此)

二年。敕罗浮山佛经所载。是华首菩萨住
处。可特立延祥寺华首台明月戒坛○初沙
门楚金。于京师千福寺诵法华经。至宝塔
品。身心泊然宝塔忽现。乃禅坐六年誓建斯
塔。下基之日众闻天乐异香。帝于禁梦虚
空有楚金二字。以问群臣。咸以师对。乃亲
书多宝塔额。赐缣缗以助役。

三载。千福寺建多宝塔成。感五色云笼塔
上。万众瞻礼。楚金复集大德于塔下行法
华三昧。感获舍利三千七十粒○敕诸郡开
元寺铸皇帝等身金铜佛像○召司空山本
净禅师。至阙。问禅宗要旨。敕住白莲寺○
南岳怀让禅师示寂。谥大慧禅师最胜轮之
塔。师得法于六祖。

四载。敕波斯经教出自大秦。其两京波斯寺
宜改大秦○召中岳道士吴筠入见。问以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5c 页 T49-0375.png
道要。对曰。深于道者无如老子五千文。复
问神仙治鍊之法对曰。此野人事。积岁月
以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时内侍高力士
素事佛。毁于上前。遂辞还茅山。筠以见
斥。造论以毁释氏。浙西观察使陈少游。请
法师神邕决之。邕约面论邪正。旗鼓才临
筠竟败北。邕遂著翻邪论以攻馀党。少游
闻于朝。命邕为僧统(邕嗣左溪)

五载。师子国遣使来朝献贝叶大般若经璎
珞白氎。五敕不空三藏居鸿胪寺。入内为
帝行灌顶法。时久不雨。师立坛作法。大雨
遍洽。复禁止大风。风即随止。六载。敕天下
僧尼属两街功德使。始令祠部给牒用绫
素。敕天下寺院。择真行童子。每郡度三
人。

十四载。上以北方禀气刚毅列刹多习骑射。
诏沙门辩才。为临坛教授用加训导。

*** 肃宗(亨玄宗第三子)

至德元载。正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五月
玄宗太子百官。发长安将幸蜀至马嵬百
姓数千人请太子留东破贼室。金城沙门道
平。力劝议兵灵武。以图收复。遂以平为金
吾大将军。至临皋屡与贼战大破之。事定
行封平固辞。乃敕住崇福兴庆二寺。赐紫
衣金帛。七月太子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
太上皇○帝在灵武。以军须不足。宰相裴
冕请鬻僧道度牒。谓之香水钱(卖牒始)○时寇
难方盛。或劝帝宜凭佛祐。诏沙门百人。入
行宫朝夕讽呗。帝一夕梦沙门身金色诵宝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6a 页 T49-0376.png
胜如来。以问左右。或对曰。贺兰白草谷有
新罗僧无漏常诵此名。召见行在。既而不
空至。遂并留之托以祈福○杜鸿渐奏。辩
才住龙兴寺。诏加朔方管内教授○上皇
驻跸成都。内侍高力士奏。城南市有僧英干。
于广衢施粥以救贫馁。愿国运再清克复
疆土。欲于府东立寺为国崇福。上皇说御
书大圣慈寺额。赐田一千亩。敕新罗全禅
师为立规制。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全
禅师后往池州九华山坐逝。全身不坏骨
如金锁。寿九十九○十二月。上皇自成都
还京师○诏沙门元皎。于凤翔开元寺建
药师道场。忽会中生李树四十九茎。皎等表
贺。敕答曰。瑞李滋繁国兴之兆。生处伽蓝之
内。亦知觉树之荣感此殊祥。与师同庆○
诏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禁中立道场。命
沙门朝夕赞礼。敕五岳各建寺。妙选高行
为之主。白衣诵经百纸。赐明经出身为
僧。时僧标中首选。或纳钱百缗者。许请牒
剃度○罗浮山沙门慧常。因采茶入山洞。
见金字榜罗汉圣寺。居中三日而出。乃在
茅山人间五年矣。

乾元元年(复称年)敕不空三藏入内。为帝灌顶
授戒法。感大乐说菩萨放光證戒。

二年三月。诏天下州军。临江带郭上下五里
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升州刺使颜真卿撰
碑云。动者植者水居陆居。举天下以为池。
罄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
恼海生死之津○诏南阳慧忠禅师入见。敕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6b 页 T49-0376.png
居千福寺。号称国师。上问。师在曹溪得何
法。师曰。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么。上曰见。师
云。钉钉著悬挂著(五祖戒师代云。好事不如无)上问。如何是
十身调御。师起立云。还会么。上云。不会。师
顾左右云。与老僧过净瓶来。上元元年。
敕中使往韶州曹溪迎六祖衣钵。入内
供养○吴兴沙门抱玉入京受戒。帝梦吴僧
诵法华经口出五色光。翌旦师入关。关吏
问何来。答曰。善诵法华远来受戒。关令以
闻。帝召见果梦中所见者。赐坐诵经。至随
喜品。口角放光五色。帝大说。令别筑香坛
特为受戒。赐名大光。封天下上座○敕僧
尼朝会。毋得称臣。

洪觉范曰。嵩明教每叹沙门高尚。见天
子无臣礼。自唐令瑫首坏其端(此事未见所出)
历世因之。于是不疑彼山林逸士天子犹
不得臣之。况沙门之道尊居三宝为世
归依者乎。故正宗记之表。首尾言臣某。
以存故事。其间自叙则止称名。当时公
卿莫不重其高识。

述曰。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记曰。儒
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后汉王儒
仲被徵见光武。称名不臣。有司问其故。
对曰。天子有所不臣。夫儒生隐士。尚知
以道自高。况世外学佛名居福田。岂当
臣事世主自取污辱。若肃宗者。可谓知
尊释氏。深识大体者矣。

召沙门子邻入禁中讲经。赐紫服充供
奉。初师游学归宁。以母亡三载。诣泰山祠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6c 页 T49-0376.png
诵莲经。誓见天齐王。王见形曰。师生时母
多食鸡卵。取白传头疮。坐是之由在狱受
苦。邻悲号求免。王曰。往鄮山礼阿育王
塔。或可原也。邻即到山寺哀诉。礼至四万
拜。闻空中声。仰视见亡母。乘云气谢之
曰。承汝之力已得生忉利天。今寺后峰翠
微庵。即师栖止处○尚书左丞王维与弟缙。
皆笃志奉佛。素衣蔬食。别墅在辋川。尝吟
游其间。母丧。表请以辋川第为佛寺。

宝应元年。河南尼真如。属禄山之乱避地
楚州。月夜二皂衣引东行升天。至大城见
天帝(当是帝释天主)诸天王(当是三十二天王。及四门天王)相谓曰。
下方丧乱杀戮过多。请以第二藏宝镇其
国。乃具以宝名及镇法授真如。令前二吏
导其归。如以状白之州。其宝十三枚。皆白
玉宝珠。置日中白光属天。夜则如月。其名
曰玄黄天符谷璧如意珠玉印碧色宝等。刺
史崔侁表上之。帝谓太子曰。上天眷祐有
德者。乃克当之。汝以楚王入为太子。今楚
州献宝。天将以祚汝也。乃悉以宝授之。改
元宝应。赐真如宝和太师。敕长安立宝应金
轮寺。

述曰。自肃宗至昭宗。凡十三帝而唐亡。
是知十三宝之赐。所以昭其祚也。史虽
载之不知其为天肇之谶也。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终)

初叶法善。幼岁溺水死。后三年还家。去
青童引见老君。故久尝在石室遇神人
曰。子本紫微左仙卿。谪居人世。宜立功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7a 页 T49-0377.png
以济人。我奉老君命。授汝以一三五之
法。高宗召拜上卿。不就。乞为道士。后入
西山修道。景龙中神人又降。传老君之
命曰。汝当辅睿宗及开元帝。未可隐迹
山林(时二帝本兴而庙号年号皆预以告)。其年八月果召赴关。
及后立相王为睿宗。而玄宗又继统。凡
吉凶动静必预以奏。会吐蕃遣使贡宝函
曰。请陛下自开无令他人知机密。法善
曰。此是凶器。宜令蕃使自开之。函中驽
发中蕃使立死。帝重之授银青光禄大
夫越国公。后尸解而去。

六年。李筌至嵩山虎岩。得黄帝阴符经。
读数千遍不晓其义。尝过骊山下逢老
母。于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
生于木祸发必剋。筌惊问之。母曰。吾受
此经三元六周甲子矣。筌具告所得。母
曰。少年脑血未减。心影不遍。真吾弟子。
乃坐石上为说其义曰。阴符三百字。百
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上有神仙
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
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观其
精微。黄庭八景不足以为玄。察其至要。
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任其巧智。孙吴
韩白不足以为奇。非有道之士不可使
闻之。故至人用之得其道。君子用之得
其术。小人用之得其殃。如传同好。必清
斋而授之。本命日诵七遍。益心机加年
寿。袖出一瓠令取水。瓠忽重沈于水。及
还失母所在。但留麦饭。筌食之。自此绝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7b 页 T49-0377.png
粒。至开元间为江陵副使。后入名山访
道。不知所终。

○上遣中书侍郎徐峤赍玺书召方士
张果。入见时。刑和璞善算术。知人寿夭。
算果莫能测。师夜光者善视鬼。上与果
密坐。夜光不能见。上闻饮堇汁无苦者
真奇士(音谨附子毒也)。与之三卮。醺然如醉。顾
左右曰。非嘉酒也。取铁如意击堕其
齿。皆燋黑。出神药传其龂。寝顷之齿粲
然如故。后恳辞还山。下制曰。张果先生。
志造高尚。迹混光尘。问以道枢。深会宗
极。宜升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后
入恒山。不知所终(果在梁陈时相智者兄陈针者)

○司马承祯告化。敕谥贞一先生。睿宗
时居天台。召入间道。对曰。为道曰损。上
曰。治身可矣。治国若何。曰国犹身也。顺
物无私而天下理。上叹曰。广成之言也。
玄宗朝遣使迎至京受法箓。辞归王屋
山。有弟子焦静遇仙女告之曰。子可谒
东华青童君受三皇法。请名氏则贞一
也。归而谒之。先生欣然以授。

八月。诏谥孔子为文宣王。南面坐释奠
用宫县(礼记。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也。先圣先师周公孔
子。周礼王宫县诸侯轩县注宫县钟磬县于笋虞者王宫县四面诸侯去一面○钟者宫音以象君也。钟在虞
曰县音玄)。封颜子为兖国公。弟子皆追封公侯
伯。

四月。帝梦老君玄元皇帝告曰。吾有像
在京城西南。乃遣使至𥂕屋县楼观。见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七¶ 第 377c 页 T49-0377.png
紫云垂覆白光属天。得玉像高三尺。迎
置兴庆宫。命有司写玄元真容。分置诸
郡开元观○。

正月。诏诸州置玄元皇帝庙。令当州学
生数内习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每年依
明经举送朝廷。置助教一人。九月御兴
庆门楼。亲试明道德经庄子列子。时姚子
彦等对策入第○。

正月。老君降于丹凤门外驻立云端。谓
参军田同秀曰。我入流沙之日。藏金匮
灵符于桃林尹令旧宅。可奏取以镇国。同
秀以闻。敕往求之。见紫云白兔于尹台之
下。掘之得金匮玉版朱书细篆。迎置灵
昌殿。是夜楼阁虚空悉有神镫。百官上表
以符瑞潜应。乃下制改元天宝○二月
敕封庄子南华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列子
𣳑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四子书为真
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