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38b 页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六
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 晋(都洛阳)
*** 武帝(司马炎受魏禅)
泰始二年。侍中荀勖于洛阳造金像佛菩萨
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竞集瞻礼。
四年。沙门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庙神请授
净戒。舍庙为寺。
○荆州都督羊祜。日供给武当山寺。有问
其故。祜曰。前身多有诸过。赖造此寺故获
中济。所以供养之情偏重于此。
述曰。晋书言。羊祜识前身是李氏儿。能
取所弄金环。今此言前身造此寺者。盖
前身之前身也。世间罪福果报不差。可
不知鉴。祜能知前身者。佛教谓之宿命
通。祜盖学佛有得现身世间者。
太康二年。并州刘萨诃业弋猎。暴卒。两人
报向西北行。至地狱见金色圣人。左右
言。是观音大士。谓诃曰。汝罪应入地狱。可
往洛阳临淄建邺鄮阴成都五处有阿育王
塔处顶礼忏悔。又吴中二石像。阿育王使鬼
神所造。能往礼拜不堕地狱。又云。凡为亡
人设福。七月望日沙门受夏。此时设供弥
胜。若制供养物具须器。单标题言。为某人
奉上三宝。福施弥多。沙门白衣见罪宿过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38c 页 T49-033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38.png)
如耻于众前陈列。可对像处默自记说。不
失事者罪亦除灭。若有遗漏非故隐蔽受
报犹轻。若善人诵经。其地皆为金刚。但肉
眼人所不能见(僧传所载极多此不备录)既苏。乃出家名
慧达。至会稽山泽处处寻求。及鄮县乌石山
夜闻地下钟声。越三日有梵僧七人行道
空中地涌方坛。因斲土求之得舍利宝塔。
六僧腾空而没。一僧化为乌石。因以名山。
塔色如青石。高一尺四寸。广七寸。四角挺然
五层露盘。中悬宝磬安佛舍利。既而其塔
飞至一山。凡三止其处。达乃即其地建精
舍以奉塔(今四明育王寺上下塔。及舍利殿三处是)。
二年。西竺沙门娄至。来广州译十二游经。
七年。月氏沙门竺法护。来长安青门译正
法华经及涅槃宝藏经等二百十部(月氏音支)。
九年。洛阳大疫。西竺沙门呵罗竭。持咒法
加水以治之。所遇者皆差(楚𠎿反愈也)。
*** 惠帝(衷武帝次子)
元康元年。巴陵显安寺生异木。西天僧见曰。
此佛娑罗树也。于阗沙门无罗叉译放光般
若经。即朱士行寄归本也。
永康元年。会稽诸葛氏钱自井出。乃舍宅
为灵宝寺(今大度寺)○永康中。沙门义兴庐于山
上。有童子来给薪水。久而辞去曰。吾太白
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今四明天童山是)。
永宁元年。扶南国王遣使。同西竺沙门那伽
仙。进缕金龙座佛象牙塔○西天沙门竺叔
兰。白法祖。支法度。法立。法炬。共译经百六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39a 页 T49-033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39.png)
永兴元年。西竺沙门祇域至洛阳。指沙门竺
法渊曰。此菩萨羊中来。见竺法兴曰。此菩
萨天中来。又云。比丘衣服华丽大违戒律。
望帝所宫阙曰。大略似忉利天。疲民之力
不亦侈乎。未几洛阳乱。
*** 怀帝(炽武帝二十五子)
永嘉四年。西竺沙门佛图澄至洛阳。时石勒
屯兵葛陂。沙门多遇害。召澄试术。咒钵
水生青莲华。由是神敬。及与刘曜战以访
澄。澄曰。塔铃音云。秀支替戾刚仆谷秃劬
当。秀支军也。替戾刚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
秃劬当捉也。此皆羯语。言军出捉得刘曜也
(刘曜号前赵。僣称帝于长安。秀支替戾刚等。北俗胡语也。羯居谒反。北狄皆犬羊之种故谓羯。羯羖羊
也。佛图澄梵语四果圣人也)又取麻油燕脂涂掌。以示童
子。见一人乘马朱丝缚肋。澄曰。此刘曜也。
遂出战。果生禽曜。勒遂即王位。国号赵。勒
爱子斌暴卒。叹曰。吾闻扁鹊起号太子。乃
令告。澄取杨枝咒水洒之遂苏。勒殂弟季
龙立。倾心事澄。每乘舆升殿。唱大和上。至
晋兵入淮。季龙怒曰。吾奉佛反致寇。佛无
神矣。澄曰。王前身为商。经罽宾僧寺设
会。有六应真。吾其一也。时圣者记曰。此檀
越报尽当王晋地。今为天子。岂非奉佛而
致。边疆侵扰。有国之常。何为兴怨谤乎。季
龙乃悔谢。澄将去入辞曰。国家存心佛理。
而布政苛猛。致国祚不延也。即安坐而逝。
后有沙门自雍州还。见澄入关。季龙发
冢视唯块石焉。季龙恶之曰。石吾姓也。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39b 页 T49-033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39.png)
卢人。罽宾西土国名。应真者阿罗汉。应得真道也。音膺。雍于用反)。
六年。武邑太守卢歆。请道安法师于郡讲
经。倾城人士来听。赞叹諠席○西域优婆塞
聂道真。译十住经等五十四部。
*** 悯帝(讳邺武帝之孙)
建兴元年。吴县居士朱膺。于松江渎口见
二石像浮江而至。背有铭曰。维卫佛迦叶
佛。遂迎至通玄寺。后八年渔者得青石钵二
于江上。归以盛荤。俄见佛像在钵际。识者
谓前二像钵。遂送寺中。
*** 元帝(讳睿宣帝曾孙迁都建康)
太兴元年。诏沙门竺潜入内殿讲经。以方
外重德令著屐登殿。
永昌元年。西竺沙门吉友至建康。丞相王导
见之曰。我辈人也。一时名公皆造门结友。
每见王导解带自若。尚书令卞壸至(壶音阃)则
正容肃然。有问其故。对曰。王公风道期人。
卞令轨度格物。吾正当以此处之耳。廷尉
桓彝欲为友作目。友曰。吉友可谓卓朗。彝
绝叹服。以谓尽品目之极。友善持咒所向
多验。时号高座法师。译灌顶经等三部。
*** 明帝(讳绍元帝之子)
太宁元年。帝手御丹青。图释迦佛于大内
乐贤堂。又往兴皇寺。集义学沙门百员讲
论佛道○三年。渔人见海上有光。网之得
金像文殊。志云。阿育王造。后商人于海东
获一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焉。陶侃刺广
州。得其像以送寒溪寺。主者僧珍尝往夏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39c 页 T49-033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39.png)
焚。唯像屋存焉。侃移督江州。遣舟迎之。至
江上溺(乃历反没也)水中不可获。
*** 成帝(讳衍明帝之子)
咸和元年。西天沙门竺慧理。至钱塘武林
山。惊曰。中天竺灵鹫小岭。何年飞来此地
耶。因名天竺山飞来峰。建寺曰灵隐。仙翁
葛洪书额(寰宇记。此山名稽宿。以许由隐居于此故。易名灵隐)。
三年。苏峻为乱焚烧宫室。独乐贤堂明帝
所画释迦像不坏。帝敕著作制颂。以彰圣
德。
四年。丹杨尹高悝(音恢)旦行张侯桥。望浦中
五色光。遣握之得金像。而无光趺。迎置
长干寺(在建康城外。长干者长垄也。书云。包括干越。言越地多长垄也)后一年
临海郡人。网得铜华趺。上有梵书云。阿育
王第四女造。敕置长干像。又四十年。合浦人
采珠海中得金光。敕安像上。宛然如故。
五年。许询以会稽永兴新居为崇化寺。建
塔四层。物产既罄。犹乏相轮。一朝风雨轮
盘自备。当时访知剡县飞来○诏会稽宝山
法义法师。入禁中传授五戒。
咸康元年沙门支道林译方等法华经。
二年。尚书令李邈。舍句容宅为灵曜寺。
六年。右将军王羲之。为西天达摩多罗于
庐山建归宗寺○庾冰辅政。议沙门尽
敬王者。尚书令何充等。议曰。武皇以盛明
革命。明帝以聪圣玄览。岂此时沙门不易
屈膝。顾以不变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
之志耳。疏三上。冰议遂寝○沙门白法祖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0a 页 T49-034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0.png)
胡经。后法祖亡。有李通者。暴死。见祖法师
在冥府为阎王讲楞严三昧经云。讲竟应
往忉利天讲经。又见道士王符身被杻械。
求祖法师忏悔。阎王诃之曰。汝造言谤佛。
待世间伪经尽毁。汝罪方脱(补注云。其文本一卷。其徒增为十一
卷。第一卷说化罽宾胡王。第二卷俱萨罗国降伏外道。第三卷化维卫胡王。第四卷化罽宾王兄弟七人。第五
卷化胡王。经十二年。皆偷窃佛语。妄自安置)。
*** 康帝(讳岳成帝之弟)
建元元年。中书令何充。舍宅为建福寺。以
居比丘尼。有尼净检。于本法得戒。一旦
有天女乘光下庭中。忻然携手揖别。弟子
蹑光上升。充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
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坑裕戏之
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充问其故。裕曰。
我图数千户郡。尚未得卿图作佛。不亦大
乎。时郤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
崇信释氏。谢万讥之曰。二郤谄于道。二何
佞于佛。
*** 穆帝(讳𣆀康帝之子)
升平元年。敦煌沙门单道开至建康。不畏
寒暑昼夜不卧。日行七百里。后入罗浮山
石室坐亡。
五年。上有疾召高僧法开视脉。知不起
不肯进药。后怒囚之。俄有崩获免。或问
曰。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师曰。明六
度以除四魔之疾。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病。
自利利人不亦可乎。孙绰曰。才辨纵横。以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0b 页 T49-034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0.png)
*** 哀帝(讳丕成帝之子)
兴宁元年。诏以瓦官窑地赐沙门慧力建
瓦官寺。时朝贤注疏者不过十万(一百贯也)顾长
康素贫注钱百万。人皆笑之。一日于殿壁
画维摩像。将点眸子曰。第一日开见者责
施十万。第二日开见者五万。第三日开见者。
任例责施。及开户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
得钱百万。
二年。诏法师竺潜讲般若于禁中。后辞还剡
山。诏支遁相继讲法。一时名士与结方外之
友。刘系谈庄子。以适性为逍遥。遁曰。桀
蹠以残虐为性。岂亦逍遥乎。王濛极思作
数百语。遁曰。与君别久。而所见不长何耶。
郤超问谢安曰。遁谈何如稽中散。安曰。稽
尽力道才得半耳。遁尝寓书于潜。求买沃
洲山小岭。潜曰。欲来便给。未闻巢由买
山而隐。
*** 废帝(讳奕哀帝之弟)
太和二年。支遁表求还山。诏建沃洲寺以
居之。遁每讲多会宗遗文。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而叹曰。此九方歅之相马略玄黄而
取神骏也。尝讲维摩于山阴。处士许询为
都讲。询发一问。众谓遁不能通。遁通一
议。众谓询无以难。
三年。洛阳东寺尼道馨。为众说法华维摩。
听者如市。
*** 简文帝(讳昱成帝幼子)
咸安元年。有乌来巢太极殿。帝召曲安远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0c 页 T49-034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0.png)
容住历阳乌江寺。召至都。以华置席下验
凡圣。容所坐华不萎。谓帝曰。升下当奉行
八关斋戒。自然消弭灾怪。帝如言行之。群
乌运巢而去。敕建新林寺以居之○沙门
竺法旷。入京师行斋忏禳祅星。既而星没。
二年。敕长干寺造三级塔。毕功之日光照
栏宇○帝尝幸瓦官寺。听竺法汰讲放光
般若。每读佛经。以为陶鍊神明则圣人可
至。
*** 孝武帝(讳曜简文帝第三子)
宁康元年。大司马桓温卒。初温在姑孰。有
异尼来见因求浴。温窃窥之。见尼裸身以
刀破腹断两足。出谓温曰。卿若作天子亦
当如是。温每有异志。故尼见戒。及简文
崩讽朝廷加九锡。谢安王坦之。闻温病笃
密缓其事。文未成而死。其后子玄迁安帝
而自立。为义兵见杀。
述曰。桓彝守宣城死于苏畯之难。忠矣。
子温握兵以窥朝廷。乱矣。温子玄藉父
之资终为僣逆。身死家亡。贼矣。后世修
史置彝列传温玄四夷传。辱先世为多
矣。玄南面八十日。其迹似王莽。而不能
久世为权臣。而卒自陷于乱贼。其可为
后世戒。
王坦之为中书令。与沙门竺法汰甚厚。每
共论幽冥报应。要先死者报其事。后师来
云。贫道已死罪福不虚。唯当勤修道德以
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道安法师于襄阳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1a 页 T49-034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1.png)
自起行至方山。光明烛天倾都瞻拜。高士习
凿齿诣安自称四海习凿齿。安答曰。弥天释
道安。时以为名对。上闻安名。诏曰。法师以
道德照临天人。宜日食王公禄。所司以时
奉给。
二年。竺潜法师亡。诏曰。潜法师捐宰相之
荣。袭缁衣之行。方赖宣道以济苍生。奄从
迁谢用痛于怀。可赐钱五十万助建茔
塔。
太元元年。西天沙门涉公至长安。秦主符坚
尊奉之。常咒龙致雨以济时旱。国人赖之
○慧永法师。至庐山居西林香谷。浔阳刺
史陶范。舍所居以为寺。
四年。秦人攻拔襄阳。获道安习凿齿。送往
长安。秦主符坚喜曰。晋正吴会利在二陆。
今破襄阳获士裁一人半。坚出东苑命安
同载。仆射权翼谏曰。道安毁形不可参乘。
坚怒曰。安公道德所尊。乃令翼扶安登辇。
安入关沙门皆随师姓。安曰。师莫如佛。应
沙门宜以释为姓。及增一阿含经至有云
四河入海无复异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
蓝田得古鼎腹有篆文。朝无识之者。以问
安。安曰。鲁襄公所铸也。秦主敕二馆学士
有所疑。皆以问安。国人为之语曰。学不师
安义不禁难。安貌锐而姿黑喜谈论。故谚
曰。漆道人惊四邻。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
印。世号印手菩萨。
六年。帝于内殿立精舍。奉佛召沙门名德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1b 页 T49-034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1.png)
庐山立龙泉精舍。初师至山。梦神告曰。此
山足可栖神。愿毋他往。夕大雨雷电。见
林壑广开素沙布地。楩楠文梓纵横充斥。
九江刺史桓伊。乃为建寺曰东林。殿曰神
运。师于江上祷请。陶侃文殊像忽浮出水。
乃迎置殿。造重阁以奉安之○沙门法正
译千佛名经等百十一部。
十六年。罽宾沙门众至江左(凡水自西而东。即以东为面。西
为背。北为左手。南为右手。则江南当称江右可也。自古误称江左者。不知背面左右之义也。今称浙西为浙
右者。同坐此误。此说得之儒宗先生云)译三法度经等三部。
十九年。江陵城北有五色光。沙门昙翼得金
像于土中。光相有梵书云。阿育王造。乃迎
置长沙寺(智者发愿于长沙佛像前。即此像。此寺按天人感通传。长沙寺在荆州北岸。别
传注指为潭州者误)。
二十年。荆州牧桓冲。命昙翼法师。渡江造
东西二寺。自晋宋齐梁陈氏常及万僧。隋
初名僧三千五百。当途讲说者五十三人。别
院大小十所。般舟方等二院夏别千人。寺屋
各及万间○处士戴逵欲造丈六无量寿
佛像。以古制朴拙。乃密采众说。积思三年。
刻雕方就。迎置山阴灵宝寺。郤超见而作
礼。方撮香在手。忽勃然烟上极目云表。众
皆叹其神感○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来长
安。译杂毗昙婆沙论○龟兹国(音丘慈)沙门鸠
摩罗什。至长安。秦主姚兴。馆于逍遥园译
大品般若经。
*** 安帝(讳德宗武帝子)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1c 页 T49-034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1.png)
隆安二年。长安沙门法显往天竺求经○
桓玄辅政劝上沙汰僧尼。诏曰。有能伸述
经牒演说义理律行修正者。并听依所习。
馀悉令罢道。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
远法师以书力辨。事遂寝。
五年。秦罗什法师于逍遥园译妙法莲华
经。秦主于草堂寺与三千僧。手执旧经重
加参定。敕僧䂮(音略)等咨受什旨。以僧尼多
滥。令僧䂮为国僧正。秩同侍中给车舆吏
力。法钦为僧录。僧迁为悦众班秩有差
(楚宜反。不齐等也。世人多作初加反者误)各给亲信白从三十人
(谓白身从人非籍刺军兵)○戴颙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
尝托颙造观音像。积年未成。夜梦人曰。江
夷于观音无缘。可改为弥勒。颙即驰报。而
夷书已至。俱于此夕感梦。及改造弥勒。触
手成妙(其像在会稽龙华寺)。
元兴元年。秦罗什法师。自弘始四年以来。
译遗教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成实论等九
十八部。秦国译经沙门佛驮耶舍。功德华。无
垢眼。法称。法海。童觉。竺佛念。众现。法喜。众
天。十师译经二十三部。
二年。桓玄欲重申庾冰之议。令沙门尽敬
王者。远法师致书云。袈裟非朝宗之服。钵
盂非廊庙之器。尘外之容。不应致敬王者。
玄得书即下令不行。师复著沙门不敬王
者论。以警当世(论见庐山集。敬者拜也。不敬者不拜也重音虫。再也)○
西竺昙摩流支至秦与什法师同译十诵
律○初东土未有涅槃常住之说。但云
寿命长远。远法师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2a 页 T49-034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2.png)
有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
宗。后罗什见论叹曰。晋人未见经闇与理
会。师闻罗什入关。通书申好。什答书并偈。
秦安城侯姚嵩。寄罗什新译智论。祈师为
序。师以文广钞二十卷。而别序之○罗什
弟子有生肇融睿。时号关中四圣。道生者初
入庐山莲社。后至长安从罗什。见法显译
泥洹经云(六卷者)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师曰。
阿阐提人(此云信不具也)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
此经来未尽耳。乃唱阐提之人皆当成佛。
众以为邪说背经。于律当摈。生对众誓曰。
若所说契合佛心愿舍报日踞师子座。于
是束身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
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
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后还庐山。闻昙无
谶重译涅槃至圣行品果云。一阐提人虽复
断善犹有佛性。尉喜不胜。尝谓圣教东流
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于是检阅
真俗精练空有。乃著善不受报论。顿悟成
佛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
并笼罩旧说妙有渊旨。守文之徒嫌嫉竞
起。一日升座说法。俄见麈尾堕地。隐儿而
化○僧肇初见什。什曰。法中龙象也。著
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涅槃无名
论(总名肇轮)什曰。吾解不谢子文。当相揖也(天台
宗谓什肇多附通义)○道融从罗什。久之师子国婆罗门
驮其书。至关中乞辨论。什令融当之。融
先阅外道经书。使人录其目。秦主大集以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2b 页 T49-034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2.png)
之。乘胜嘲曰。卿乃未闻大秦有博学者乎。
婆罗门愧服。再拜而去○僧睿初游外历
诸国。后入庐山远师社来京师止乌衣寺
讲说。久之入关中从罗什。风神明澈见者
畏敬。秦主因朝会指师。谓姚嵩曰。四海僧
望也。
义熙二年。师子国献白玉佛像。高四尺二寸
○远法师所居东林。流泉匝寺下入于溪。
师每送客过此。有虎号鸣因号虎溪。后送
客未尝过。独陶潜道土陆修静至。语道契
合不觉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
图○罽宾。沙门佛陀耶舍(此云觉明)至凉州。诵
出四分律。与竺佛念同译。
四年。远法师以江东经卷未备禅法无闻律
藏残阙。乃令弟子支法领等往天竺。寻访
获梵本于于阗遇佛陀跋陀罗。乃要与东
还。
六年。初刘程之入庐山。依远法师念佛。师
曰。官禄巍巍何以不为。程之曰。君臣相疑。
吾何以为。居山十五年。专志念佛。是年八月
见阿弥陀佛放光摩顶。即对像焚香。祝曰。
我以释迦遗教知有西方净土。愿持此香
先当上奉释迦世尊。次用供养阿弥陀佛。愿
赐摄取。第三奉供妙法莲华经。所以得生
由持此经。言已卧床西向而逝。程之有隐
德。谢安刘裕相推荐甚。力辞不屈。乃旌之
曰遗民○周续之。幼通五经五纬。时号十
经童子。公卿交辟无所就。入庐山预远公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2c 页 T49-034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2.png)
次宗。入庐山莲社。立馆东林之侧。及远公
亡。与子侄书曰。吾托业庐山。事释和上二
十年。渊匠既倾良朋亦丧。及今未耄。尚可
厉志成四归之津梁。自今以往勿以家务
相闻。
七年。初沙门法显西游经三十馀国。至中天
竺登阇崛山。见老僧揖之不顾。有年
少来问之。对曰。大迦叶尊者也。追之不复
见。显以经像附商人至师子国。泛南海
达青州而还至扬都。译大般泥洹经五部
(大藏有显法师传)。
述曰。此土沙门西游者始于朱士行。而唯
及于西域于阗。实葱河之东境耳。至显
师则西踰葱岭远届五天。复能取道南
海东还晋地。求法之勤以此师为始也。
八年。罽宾国佛驮耶舍。至庐山预莲社。先
于秦国译四分律长阿含。又与罗什对译
十住婆沙论。以髭赤号为赤髭论主○
龟兹国昙无谶至姑臧。凉王沮渠蒙逊。留之
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后固辞西归。逊怒
其去。已密遣人刺于路。初谶出关谓送者
曰。业期至矣。既西逊悔。白日见神人。以剑
刺之遂卒。谶在凉与道龚诸师。译悲华经
等。
述曰。罽宾害师子。而臂堕命终。沮渠刺
无谶。而神人加刃。或谓圣师通达宿业
方图偿债。岂当使之受报若是。意者护
法之神怒其干犯尊境。而前人炽恶之心。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3a 页 T49-034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3.png)
也。
九年。迦维卫国沙门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至庐
山入社。远法师请译禅数诸经。自是江东
始耽禅悦。
十年庐山西林永法师示疾。忽合掌西向曰。
佛来也。安坐而化。异香七日方歇。远法师居
东林三十年。师居西林亦如之。镇南将军
何无忌至虎溪召之。远师久持名望从徒
百人。高言华论举止可观。而永公纳衣半胫
荷锡持钵。松下飘然而来。神气自若。无忌
叹曰。永公清散之风。乃多于远公也(胫形定反膝以下骨)
十二年。远法师久修净业三瞻佛相。以是
年八月六日感佛来迎。倏然神化。遗言。露
尸林下。弟子不忍。乃奉全躯葬于西岭。
谢灵运制碑。张野作序。宗炳复立碑于寺
门。初师在山行道。名儒刘遗民。雷次宗。
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沙门永法师。慧持
(远师之弟)道生。昙顺(从罗什学)慧睿。昙恒。道丙。昙诜。道
敬(皆远公弟子)佛驮耶舍(罽宾国人)佛驮跋陀罗(迦维卫人)常同
游止。世号庐山十八贤复与僧俗百二十
三人。结社念佛。令刘遗民著誓辞。共期西
升。谢灵运负才傲物。一见师肃然心服。为
凿东西二池种白莲。因名白莲社。灵运尝
永入社。师以其心杂止之。尝以书招陶
潜。潜曰。许饮即往。师许之。遂造焉。忽攒眉
而去。所著法性论。不拜王者论等。及诗序铭
赞凡十卷。号庐山集(白云端禅师。自庐山录本来越上。遇照律师。与之嘱
其开板。照师为序。有云。王荆公言。晋人为文无如远公)。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3b 页 T49-034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3.png)
述曰。佛法起于汉。至晋而益盛。然竞演
经论各事专门。独东林法师。始以念佛
三昧之道。开先一时贻则千古。盖知其
为此土人根为道之要。故能结社。招贤
来名儒而致高释。临终神化。感佛迎以
获往生。斯为一生取證永居不退之至
道也。师之言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凡
在修门请事斯语云。
会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谢灵运所
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夫生天当
在灵运前。成佛必居灵运后。顗憾之。
十三年。初馀杭山沙门法志常诵法华。有雉
翔集座隅如听受状。越七年雉殒。志瘗之。
夜梦童子拜曰。因听经得脱羽类。今生山
前王氏家。志诘朝遣问之。如其言。王氏一
日设斋。志方踵门。儿曰。我和上来也。志抚
之曰。此我雉儿也。解衣视腋下果有雉毳
三茎。七岁令入山出家。十六落发。以腋有
毳因名昙翼。初诣庐山依远法师。续往关
中见罗什。后东游会稽入秦望山。诵法华
经越十二年。有女子身披彩服携筠笼。
盛一白豕两根大蒜。至师前曰。妾入山采
薇。日已夕矣。豺狼当道归无生理。敢托一
宿。师却之甚坚。女哀鸣不已。遂以草床居
之。夜半号呼腹疼。告师案摩。师乃以布裹
锡杖。遥为案之。翌旦女以彩服化祥云。豕
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
贤菩萨也。以汝不久当归我众。特来相试。
观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污。既而天上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3c 页 T49-034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3.png)
太守孟顗。方晨起视事。忽见南方祥云光
射庭际。隐然金石丝竹之音。访知普贤示
化。遂以师道行上闻于朝。敕建法华寺
(今天衣寺)师既亡。漆真身留山中(唐武宗废法。藏像寺南树中。吴
越武肃王。谥飞云大师)○沙门法庄为远法师弟子。诵法
华为常业。邻人夜间见师房前有兵仗翊
卫之状。道俗传闻莫不尊敬○沙门昙
邃。止河阴白马寺。日诵正法华兼通讲说。
夜梦一人叩户请法师九旬讲经。邃不允。固
请乃赴。忽见身在白马坞神祠。弟子一人亦
预。自是每日密往。一旦寺僧过祠下闻讲
说之声。见对设二高座。异香郁然。夏竟神
施白马一疋白羊五头绢五十疋。用充讲嚫。
师即咒愿受之。
十四年。吴内史孟顗。请佛驮跋陀罗于建业
谢司空寺。译华严经六十卷。有二青衣。旦
从池出洒扫研墨。时慧严慧观为笔受。
*** 恭帝(德文安帝弟)
元熙元年。帝深敬佛道。诏于瓦官寺铸释
迦佛丈六金像。毕功之日放光满寺。倾都人
士咸致供养。
** 宋(建康)
*** 高祖(刘裕受晋禅)
永初元年。帝设斋内殿。令沙门道照陈词。
至百年迅速苦乐俄顷之句。帝善之。别赐
嚫金三万○帝始生有神光之异。既长游
下邳。遇异沙门于逆旅曰。天下丧乱。拯之
者其君乎。时患手疮。沙门以黄散药留之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4a 页 T49-034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4.png)
林寺。独卧讲堂前有五色龙章。诸僧惊以
白帝。帝曰。上人无妄言。冀州沙门法称。谓
其弟子曰。嵩岳神言。江东有刘将军。汉之
苗裔。应天受命。吾以璧三十二枚镇金一
鉼为信。帝闻之令释慧义往嵩山求之。
俄梦长须翁以杖指石下。来日诣庙所石
坛求之果获。因得献上。帝梦异僧语之曰。
君前世曾施维卫佛一钵之饭。今报斯位。
○司徒王谧。见东腋门地有光。掘之得金
佛一躯。高七尺二。敕置台中供养○车骑
范泰。于宅西建祇洹寺。谢灵运于石壁山
建招提寺○黄龙国沙门昙无竭。与僧猛
等二十五人。往西天求经越二十年。唯无
竭还扬都译经。
*** 少帝(义符高祖长子)
景平元年。罽宾沙门佛陀什。于扬都龙光寺
译五分律(南山云。四部之文无越斯律但弘通盖寡。良可长叹)。
*** 文帝(义隆高祖第三子)
元嘉元年。罽宾国沙门昙摩密多。至建康。
译禅经观普贤行法经等十部。自袁皇后皇
子以下倾都礼敬○西天沙门畺良耶舍译
观无量寿佛经。
述曰。文帝嗣位之初。观普贤无量寿二经。
同时而至。至今持诵者为尤盛。是知元嘉
之际尊敬大乘。五国来贡咸赞奉法。自
渡江以来未有此时之光大也。
二年。诏于京师为高祖建报恩寺○敕沙
门道祐。往鄮县修阿育王寺。掘地得金合。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4b 页 T49-034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4.png)
三年。神僧杯渡。初出冀州。挈一木杯。渡水
必乘之。因号杯渡。行荷芦圈(求远反以芦为圈如囤也)广
陵李氏饭僧。渡以圈置庭中。坐席上食毕
提其圈。呼曰。四天王。时有童子。见圈中四
小儿长数寸。眉目如画。及追之已失所在
○西天沙门伊叶波罗来彭城译经○徐
州刺史王仲德。于宋王寺造丈六金佛。每
有𡨥难则像身流汗。
四年。凉州沙门智严。译璎珞本业经等十四
部○沙门慧琳以才学得幸。诏与颜延
之同议朝政。琳著高屐披貂裘孔顗戏之
曰。何用此黑衣宰相。尝著黑白论。与佛理
违戾。众论排之(见弘明集)琳后感肤肉麋烂。历
年竟死。时以为叛教之报。
五年。迦毗罗国月爱王。师子国刹利摩诃王。
皆遣使入贡。帝答摩诃王曰。此小乘经甚
少。国中所有幸皆写送。
六年。帝幸祇洹寺观度童子慧基。
七年。诃罗陀国入贡。其表曰。伏承圣上信
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世界。今故遣使表
此微心○初帝闻罽宾三藏求那跋摩名
(此云功德铠)诏交州遣沙门道敏。杭海邀之。跋摩
忻然。附舶至广州。上遣使迎至金陵。命居
祇洹寺。仆射何尚之等并师事之。请讲华
严(前觉贤译六十卷者)以未通华言祷于观音。夜梦
力士易其首。旦起犹觉微疼。遂遍晓东语。
帝尝问曰。朕欲斋戒不杀。迫于徇物不
获于志。对曰。帝王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4c 页 T49-034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4.png)
王以四海为家。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士民
咸说。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则风雨应时百谷
滋茂。如此持斋德亦大矣。宁在辍半日之
餐全一禽之命然后弘济耶。帝叹曰。俗迷
远理僧滞近教如法师之言。可谓尽天人
际。师在祇洹讲华严十地品。帝率公卿
日集座下。法门称荣。
十年。诃罗单国入贡。表称常胜天子陛下○
西天僧伽跋摩至建康。敕住平陆寺。为京
师沙门慧照三百七十人渡蔡洲岸。于船
中再受具戒。或问其意。照曰。以疑先受若
中若下更求增胜。故须重受依本腊次
(重直容反再也)。
述曰。此由照等先受戒不如法故。于船
上结界摄僧。以便行事耳。今人年少轻心
受戒。不知方便。不能有所感发。尚未
沾于下品。则于再受诚得其宜。萨婆多
论云。重受增为上品。本夏不失。若此则
中下尚须增受。况未能感发者乎。或问
先已闻羯磨今若再受。则先闻成盗听
者。然于当时轻心无知既不能领圣法。
尚何盗闻之咎。明律高德更须一评。
十一年。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戒坛。为僧
尼受戒。为震旦戒坛之始。时师子国比丘尼
八人来。未几复有尼铁索罗三人至。足为
十众。乃请僧伽跋摩为师。为景福寺尼慧
果等。于南材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度三
百馀人(重直容反再也)。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5a 页 T49-034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5.png)
述曰。僧史略之言云。汉度阿潘受三归
也。晋度净检从一众也。二众得戒自此
年慧果始也。
十二年。阇婆国入贡。表曰。宋国大主大吉祥
天子。教化一切降伏四魔。转尊法轮度脱
众生。我等在远亦沾灵润○慧询律师
善僧祇十诵律。制文敷演。此解十诵之始
也○敕尼宝贤为京邑尼僧正○帝谓
侍中何尚之曰。范泰谢灵运常言。六经本在
济俗。若求性灵真要则必以佛理为指南。
近见颜延之折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并见弘明
集)并明达至理开奖人意。若率土皆淳此
化。则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已来。王
导。周顗。庾亮。谢安。戴逵。许询。臣高祖兄弟
(何充兄弟也)莫不禀志归依。夫人能行一善则
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
刑息于国。此明旨所谓坐致太平者也。故
图澄适赵二石减暴。灵塔放光符犍损虐。
神道助化昭然可观。至土木之功虽若
糜费。然植福报思不可顿绝。尚之又曰。夫
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销。以孙
吴为志。动期吞并。则将无取乎尧舜之道。
岂特释教而已哉。帝说曰。释门之有卿。犹
孔门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也。
○沙门功德铠功德贤诸师译经九十部○
竺道生卒于庐山。立佛性义。为帝所重。王
弘范泰与之为友。帝设御斋亲临地坐。食
至众疑非时(律以过午为非时食)帝曰。始可中矣(谓午时日始中)
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取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5b 页 T49-034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5.png)
鄮县建阿育王寺塔。
十三年。诏求沙门能述生法师顿悟义者。
庾登之以法瑗闻(瑗音援旧讳)召见瑗申辩详明。
何尚之叹曰。意谓生公之没微言永绝。今复
闻象外之谈。湘宫寺成。召师居之。帝每临
幸听法○简静寺尼智道。罢道适梁群
甫。生子七岁。家贫无衣。思为尼时。有素绢
所书法华经。即浣捣为衣著儿体。忽遍身
生疮。白虫周匝。号叫旬馀而死。闻空中告
云。坏经为衣得此剧报。
十四年。初都人孙彦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惠
称常诵法华。忽见江浦有光。掘之得金佛
一躯。光有铭曰。建武六年庚子官寺道人法
新造(前称建武者。唯晋元帝。而止及元年)。
尼道寿诵法华满三千遍。每见光瑞。空中
有宝盖垂覆顶上。
二十年。沙门慧严卒。帝诏慰曰。严法师。气识
渊远道学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可给
钱五万布五十疋。
二十二年。初范晔(音叶)负才不得志。与孔
熙先谋废立。事败死狱中。祇洹寺沙门昙
迁。素与晔友。卖衣盂为营葬具 魏世祖
闻而叹赏。谓徐爰曰。卿著宋书无遗此
事。
二十三年。魏世祖与司徒崔浩。奉道士寇谦
之。诏天下焚毁经像塔庙。诛戮沙门(详见通塞
志第四卷)。
二十七年。王玄谟北征失律。萧斌欲诛之。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5c 页 T49-034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5.png)
能。当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谟将见
杀。梦人告曰。诵观音经千遍可免。仍口
授其经曰。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
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
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既
觉诵之不辍。忽唱停刑。后官至开府。年八
十二。
二十九年。魏文成即位大复佛法。
孝武帝(骏文帝子)敕沙门慧璩为京邑都维那
○文帝讳日上于中兴寺建八关斋。中食
竟。从臣袁敏孙等更进鱼肉。帝怒并与免官
○召沙门道猷入内殿说法。上称善。敕
为新安寺法主○吴兴沙门僧瑜。初于庐
山建招提寺。常持法华。是年六月谓友人
曰。结累三涂情形之故。情将尽矣形亦宜
损。药王之辙独何远哉。遂别众入柴龛端
坐。诵药王品发炬以焚。众见紫气腾空。旬
日所居生双桐树。识者谓是娑罗双树之兆
大明四年。路太后于中兴寺造普贤像设
斋。忽有异僧见于座。众惊问之。对曰。慧
明自天安来。言讫不见。因诏改为天安寺。
敕沙门道温为都邑僧正○西天沙门功
德直至荆州。同玄畅译经。直每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五年。庐陵太守周湛进金像高九尺三寸。言
僧法均梦中获之。因寻访至三曲江。光浮
水面。求之果得获。既而长沙郡进金光趺
云。渔人得之水上。安其像如一○魏使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6a 页 T49-034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6.png)
为馆伴。与语不已。过中不食。道固曰。无乃
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
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时称名对。
六年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
沙门惠简等译经二十六部。
七年。竹林寺沙门慧益。诵法华誓焚身。帝
遣使谏不听。以佛生日诣阙辞帝嘱以佛
法。往钟山入油镬。以吉布缠身焚之。帝
驾往劝止不从。众闻诵药王品。忽闻笳管
之声异香分馥。夜帝梦师嘱付护法。翌日
设大会。诏于焚身处建药王寺。
八年十月。制沙门尽敬君上。沙门僧远闻而
叹曰。我自出家为僧。何关帝王事耶。即日
拂衣归钟山。
*** 前废帝(子业武帝太子)
景和元年正月。制停沙门致敬○沙门法
益等乞泛海往天竺。请未来经法。至广州
值海寇作难不果往。沙门觉寿译弥沙塞
律一部。
*** 明帝(或文帝子)
泰始元年。诏于建阳门置兴皇寺。敕沙门
道猛为纲领。帝曰。人能弘道。今得法师。
非直道益苍生。亦乃有光世望。乃下诏曰。
猛法师风道多济。朕所宾友。可月给钱三
万。令史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
乘。又诏僧瑾为天下僧主赐法技一部(作妓者女
乐。作技者训艺。今称法技。则是法门幢幡鼓钹众艺之名。或称释部威仪)亲信二十人。
月给钱三万及车舆吏力。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6b 页 T49-034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6.png)
二年。宝志大士往来皖山(户板反在馆州)徒跣著锦
袍。以剪尺镜拂挂杖头。负之而行。儿童见
者哗逐之。或微索酒。或屡日不食。尝遇食
鲙者从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鱼。时时歌
吟如谶记。初金陵朱氏闻儿啼鹰巢中。举
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专修禅观。
俗呼为志公(李白赞。刀齐尺梁拂迷陈盖是谜语)。
三年。帝幸庄严寺观三教谈论○周颙
迁直殿省。时帝好玄理。而遇人惨毒。不敢
显谏。辄举佛经罪福事。帝为之迁善。颙著
三宗论言空假义。西凉州道人智林。遗书
以赞美之○敕尼净秀所居为禅林院。秀
有神异。感娑伽罗龙王兄弟来护。常有三
十二童子功德天善女天。以任驱役(三十二童应是三十
二天)所服袈裟色如熟椹。见诸尼不如法。即
行摩那埵忏悔之法(秦言意喜。由忏悔故自意欢喜。亦使众僧欢喜也)
自是京师二部莫不精持。尝游兜率天持
天波利饼。谓其师曰。可斋堂中坐禅沙门
○逸士顾欢作夷夏论。以佛道二教齐乎
达化而有夷夏之别。欢虽同二法。而意党
道教。司徒袁粲托沙门通公。为论以驳之。
谓孔老教俗为本。释氏出世为宗。发轸既殊
其归亦异。常侍何镇之。亦以书诋欢言。道
家经籍简陋。如灵宝妙真之类。采撮法华
制用尤拙。上清黄庭餐霞咀石。非徒法不
可效。道亦难同。虽五千之文稍长。终不
若三乘。共引九流俱接之为得也(出弘明集及南史顾
欢传)○沙门竺法眷等。译无尽意经等十二
部○帝闻庐山陆修静有道。筑崇虚馆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6c 页 T49-034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6.png)
*** 后废帝(昱明帝太子)
元徽三年。定林寺法献。往天竺求经。至于
阗国得佛牙舍利法华提婆品以归。
*** 顺帝(准明帝第三子)
升明元年。敕沙门法持为天下僧正。
** 齐(建康)
*** 高帝(萧道成)
建元元年。帝幸庄严寺听僧达法师讲维
摩经。御座稍远。中书令张绪。请迁席以邻
帝座。
二年。益州刺史傅琰言。沙门玄畅建齐隆寺。
感青衣神人绕山守卫。敕蠲百户用充资
给 帝幸钟山僧远所居。远床坐辞以老
病不出迎。以房门狭不容车。遣使特劳
问。
三年。中天竺沙门昙摩耶舍译无量义经。
四年。诏沙门法颖为京邑僧主 诏迎皖山
志公入京。公剺其面为十二面观音。帝以
其惑众恶之。
*** 武帝(颐高帝太子)
永明元年。帝以华林园设八关斋戒。帝微
时避难揭阳山中。累石为浮图。忽有一树
生其侧。状如华盖○西天沙门达磨提
来。译提婆达多品 钟山僧远居山五十
年。天下仰其高德。及亡帝致书尉弟子法
献曰。承远上无常。弟子中夜已自冥知。远上
此去甚嘉。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远上者远
和上也)○敕长干寺玄畅同法献为僧主。分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7a 页 T49-034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7.png)
二年。诏沙门僧钟见于乾和殿。但称贫道。
帝问仆射王俭曰。古之沙门何所称。对曰。
汉魏此道未盛无所传闻。晋宋以来多称
贫道。而使预座。晋之中世。庾冰桓玄欲使
尽敬。事竟不行。帝曰。献畅二师道行如此。
尚乃称名。况复馀者揖拜则非制称名亦
无嫌。
四年。沙门僧护于剡县石城山见崖间光
如佛焰。乃镌石为弥勒佛。才成面像。初是
晋世有沙门昙光。至剡山石室宴坐。有雕
虎丹蟒造前依足。与授三归。并即引去。已
而山祇盛饰来见。光为说法。神奉山以结
伽蓝。名曰隐岳。同学于兰复创寺于旁曰
玄化。护既造像。乃即像所建刹名石城。
与两寺鼎足而居。齐末沙门僧淑来继其
功。至梁武帝举兵东下。用度不足。建安王
伟(文帝第八子)取襄阳铜佛。毁以为钱。富僧藏襁
(举两反。汉志藏襁十万。注钱贯也)多加毒害。后刺江州感恶
疾。有始丰县令陆咸(今天台县)梦沙门三人谓
曰。建安王染患由于宿障。剡县僧护造弥勒
石像。若能成济必获康复。咸还都经年出
门遇僧。谓曰。建安王事犹能忆否。忽然不
见。咸大感悟。遂以白王。即召定林寺僧
祐律师。因旧功铲入五丈(铲楚限反。平木铁器。又去声)至
天监十五年毕功。像身光焰通高十丈。王疾
既愈。遂留神释学益悟佛理。唐道宣律师
见天神谓曰。师即僧护僧叔僧祐后身。故
世称为三生石佛云(出南史及刘协石像碑。天人感通传欲备见三生事迹。故并录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7b 页 T49-034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7.png)
五年。友州进真珠佛像○司徒竟陵王
王子良。居西邸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
经呗新声。数营斋戒。躬为僧伦赋食行水。
尝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说净住净行
法门。因著净住子二十卷及三宝记○刘
霁母明氏寝疾。霁诵观音数万遍。夜梦僧曰。
夫人算尽。君精诚笃至。当为申延。后六十日
乃亡。霁庐墓哀恸。常有白鹤双翔庐前
(南史)刘歊隐居求志。事母兄以孝悌。母每病
梦歊进药。翌日有间。弟刘讦精意释典歊
听讲钟山诸寺。因共卜筑东涧。许常著谷
皮冠披纳。每游山泽辄留连忘反(南史)。
六年。僧伽跋摩于广州竹林寺。译善见毗婆
沙律。
七年。平原居士明僧绍。舍摄山宅为栖霞
寺 帝以志公幻惑俗众。收付建康狱。是
日国人咸见大士游行市井。其夕语吏曰。
门外有两舆食。为我取之。既而文惠太子竟
陵王送供至。建康令以闻。帝悔谢奉迎至禁
中。馆于华林园○竟陵王于弘济寺讲
成实三论。梦中作维摩一契。命僧辩传咏
之。群鹤飞舞于阶。咏毕而去○西天沙
门摩诃乘德进等。译诸经律。
八年。帝不豫诏诸沙门祈佛圣僧。至七日
感天香满殿圣僧影迹堂内金锡振响。已
而康复○晋安王萧子懋年七岁。母阮淑
媛病。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渍铜
罂中。王流涕礼佛曰。若阿姨因此和胜。愿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7c 页 T49-034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7.png)
稍有根须。母疾遂愈。当世称其孝感。
十一年。志公在华林园。忽重著三布帽。未
几帝崩。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继而殂。
*** 明帝(鸾高帝兄始安王子)
建武二年。召刘蚪为国子博士不起。蚪隐
居江陵沙洲。衣麻辟谷。六时礼佛。注华严
经以顿渐二门判教。又注法华经躬自讲
说。是年冬有白云徘徊櫩宇。异香入户。闻
磬声而卒。
四年。志公于平旦出宫门。忽曰。门上血腥。
及帝遇害。果以犊车载尸出此门。颈血
流堕门限。徐陵儿时。父携之以候公。公摩
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永泰元年。滕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
食寒瓜。豫章土俗不产。昙恭历访俄遇一
僧。我有两瓜分一相遗。忽失所在及父
母卒。昙恭蔬食终身。昼夜哀恸。门外有二
冬生树。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侍卫
之仪。家人咸共礼拜。久之乃灭。时人号为滕
曾子。
*** 东昏侯(宝卷明帝次子)
永元元年。扶桑国僧慧深来京师言。其国
在大汉东(海外多称中国为汉者。存旧称也)三万里。宋大明五
年(宋孝武)罽宾国沙门五人至其国流通佛法。
按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去东岸
一万里。海水碧色甘香。扶桑在碧海中地
方万里。大帝太真所治。林木如桑。两两
同根更相依倚。故名扶桑。仙人食其椹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8a 页 T49-034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8.png)
人不测此中地里。故言若此。瓦官寺有师
子国玉像。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顾长康维
摩画图。世谓之三绝。东昏侯取玉像。为潘
贵妃毁作钏钗。都人为之叹恨。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六(终)
○葛洪博究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从祖玄吴时学仙得道号葛仙翁。以鍊
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得其法。
以年老欲鍊丹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沙。
求为句漏令(句古侯反)。曰非欲为荣以有
丹耳。帝从之。至广州刺史留不听去。
乃止罗浮山鍊丹著内外篇。自号抱朴
子。后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举尸入
棺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
○豫章西山真君许逊拔宅升天。君生
于吴。赤乌二年师至人吴猛传神方。入
西山修鍊。晋太康元年为蜀郡旌阳令。民
服其化至于无讼。岁大疫。标竹江滨置
符水中。令病者饮之无不愈。及解官东
归。有女童五人。持宝剑为献。闻丹杨女
师湛姆有道往叩之。授金丹宝经并正一
斩邪之法。君鍊丹艾城黄龙山。既成登秀
峰为坛醮谢上帝。乃服丹至西安县(今分
宁)。庙神迎告曰。此有蛟害民。知仙君来。
今往鄂渚避之矣。君杖剑蹑迹而往。敕
吏兵驱出诛之。还豫章郡城。以丹数粒
杂他药货之令其自取。赎药虽多。竟无
一人取丹者。君叹世间仙才之难遇也。
法运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第 348b 页 T49-034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12/buddhist/T49-0348.png)
子。明日阅之。其不染污者唯十人。即异
时上升高第也。是年有二仙自天而下。
奉王皇命授九州都仙。太史诏曰。许逊
脱子前世贪杀不祀先祖之罪录。子今
生符水治病。罚恶之功身及家口厨宅凌
空归天。二仙揖君升龙车。命陈勋时
荷周广曾亨黄仁览盱烈及其母(仙君之姊)部从
仙眷四十二口。同时升天。鸡犬亦随飞腾
(神功妙济真君传。是年天诏施岑钟离嘉乘车升天。君之婿黄仁览同其父黄万石三十二口。从真君升天。
宋永初二年举二十六口白日升天耳战。陈大建元年天诏驾车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