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6b 页


佛祖统纪卷第三上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 转法轮

序曰。说法度人。如来出世之大要。人有利
钝。则法有顿渐。故闻法之人无不悟入。犹
夫医王应病与药。药能合宜。则病无不愈。
疏不云乎。今佛始终具转五味法轮。转此
法度人他心令得悟。斯转法轮之义也。

如来转法轮。一代五时。则有八教。

转法轮者。轮以摧碾为义。如来说法。
化转物心。于法自在。如轮王轮宝运转
无碍。又如来三轮不思议。谓身轮现通。口
轮说法。意轮鉴机。能与众生摧碾一切
惑累。法苑云。轮王有二。财轮王者。有四
等。金轮千辐。化被四洲。住劫八万岁时
出。银轮七百五十辐。化三天下。除北洲。
铜轮五百辐。化东南二洲。铁轮二百五十
辐。唯化南洲。如阿育王是也。法轮王者。
若减百年如来出世是也。

一代者。通指八相。别在五时。五时复有
通别。妙玄云。五味半满。论别别有齐限。
论通通于初后。若华严别但在初。通则
至后。鹿苑已去例此云云。今论一化唯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6c 页 T49-0146.png
在别义。论五时者。义出三经。谓华严三
照。涅槃五味。法华信解品。四大弟子领解
等文。故文句云。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
领一代五时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

八教者。妙乐云。化仪四教。是判教之大纲。
化法四教。是释义之纲目。是知顿等是判。
藏等是释。如判华严为顿。则以别圆释
之。乃至判法华为非顿非渐。以纯圆
释之。此今家消经之轨则也。妙乐又云。
若消诸经。但用藏等。其文稍通。若释法
华。无顿等八。举止失措。谓馀经但论当
部逗机得益。故未须顿等。若释法华。须
明一代。故用顿等以括始终。辅行云。藏
等四教。遍收一切大小乘经。因果显了。各
立教主。各被机缘。始终备足。不过此四。
顿等四教。但是如来不思议力。布措藏等。
盈缩调停成熟物机。破邪立正引小归
大。废偏显圆会权入实故。有诸部五
味相生。利物无方适时出没。

言五时者。一华严时。

具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譬具足立题。
别行玄记云。大方广是法。佛是舍那果人。
华严譬诸地因华庄严果德(文)此经总有
七处九会。会处不一。故以经标名。

二鹿苑时。

辅行引大论云。如来因地为鹿群主。波
罗柰王入山游猎。有母鹿怀子。当差次
供馔。母告鹿主。枉杀其子。鹿主诣王
求代。王说偈曰。我实人头鹿。汝是鹿头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a 页 T49-0147.png
人。以理而为人。不以形为人。我从今
日始。不食一切肉。我以无畏施。亦可
安汝意。鹿群所居。故名鹿苑。亦名柰
苑。从树立名。亦名仙苑。二仙所住故。此
以处标名酬昔行因之地。

三方等时。

四教并谈曰方。四机俱被曰等。此从法
得名。依部教立。故续遗纪云。方等之名
有二意。若大经从酪出生酥。譬修多罗
出方等。此约第三时。的从部教。即被三
乘四教机也。若普贤观此方等经。是诸佛
眼。乃直明圆理。非第三时也(文)普贤方等
乃方广平等之义。诸部大乘谈圆理处。并
名方等。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b 页 T49-0147.png

四般若时。

此云智慧。五种不翻中尊贵不翻也。具云
摩诃般若。此从经标名。

五法华涅槃时。

二经同明开显并属醍醐。故合为一时。
此并从经标名。法华具云妙法莲华经。
由妙法有施开废三者之义。故以莲华
为喻。涅槃者。具云摩诃般涅槃经。此翻
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一
经始终。纯谈三德。

是为五时。

五时立名不出三义。华严从喻。鹿苑从
处。方等般若涅槃从法。法华从法喻。

亦名五味。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c 页 T49-0147.png

此有相生浓淡二义。言相生者。妙玄云。
初顿之后。次开于渐。故涅槃云。从佛出
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譬从
牛出乳从乳出酪云云。次第相生不取
浓淡。又云。呼为乳者。意不在淡。以初故
本故。言浓淡者。义例云。经中五味。惟喻
一代五时浓淡。浓淡虽殊皆从牛出。元草
堂云。相生喻教。浓淡喻机。喻教则有次
第。从顿开渐。渐入转深终会于圆。喻机
则有优劣。初自聋哑弹诃淘汰。而卒
至得记(文)秖一五味作两番譬。能譬虽
通所譬则局。今论一化次第。唯取相生
之义。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d 页 T49-0147.png

** ○三照五时五味之图

华严四喻     妙玄合四为三 释签开三为五 华严例机为五 妙玄五时   涅槃五味 法华五喻

先照诸大王山○──○高山○───○高山○───○菩萨○───○华严○───○乳○──○即遣旁人

次照一切大山○─┐

        │○幽谷○───○幽谷○──○声闻○──┐

次照金刚宝山○─┘     ┌─○食时○──○缘觉○──┼─○鹿苑○───○酪○──○密遣二人

普照一切大地○──○平地○─┼─○禺中○──○决定善根○┘

              │             ┌─○方等○───○生酥○─○过是以后

              └─○正中○──○一切众生○┼─○般若○───○熟酥○─○长者有疾

                            └─○法华涅槃○─○醍醐○─○汝实我子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e 页 T49-0147.png

华严性起品(旧译)譬如日出先照诸大山王。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f 页 T49-0147.png
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7g 页 T49-0147.png
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8a 页 T49-0148.png
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山有高
下照有先后。如来亦复如是。成就无量
无边法界智光。先照菩萨。次照缘觉。次
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
(三藏菩萨)然后普照一切众生云云。又云。譬
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
普照(玄文合大山宝山为幽谷。其文出此)
涅槃经云。佛说二十五三昧。无垢藏菩萨
白佛言。如佛所说。诸佛菩萨成就智慧
功德。百千万亿。实不可说。我意犹谓不
如此经能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
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
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
最上。佛亦如是。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
二部经出九部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
等典。从般若出大涅槃。醍醐譬于佛性。
佛性即是如来。释签云。涅槃五味。转变而
秖是一乳。华严三照。不同而秖是一日。今
演华严平地之譬。以对涅槃后之三昧。数
虽不等其义宛齐云云。又云。华严但云
平地。今离彼平地。以譬方等般若法华。
方等如食时。般若如禺中。法华如正中。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8b 页 T49-0148.png

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为化仪。藏通别
圆为化法。是为八教。化仪如世药方。化法
如辨药味。

言教者。诠理化物之义。圣人被下之辞。
化仪四教。是如来化物之仪式。故喻如
药方。化法四教。是众生除病之法度。故喻
如药味。化仪等四教下义理。秖是藏通别
圆。虽通名为教。其实无别有体。

八教文證者。初化仪四教。如华严云。初发
心时便成正觉。妙玄云。如日初出。先照
高山。此如华严缘得大益名顿教相。无
量义经云。从一清净道施出二三四。妙
玄。次照幽谷。此如三藏。次照平地。此如
方等般若。并渐教相。大经或时说深。或时
说浅。净名。佛以一音众生各解。此不定
教。大品我见阎浮提第二法轮转。大论云。
今转似初转。此秘密教也。次化法四教者。
妙玄引长阿含云。佛说四大教。签云。但
有四。非即藏等也。月灯三昧经明四种
修多罗。其中有四种断无明智。章安私释
以对四教。签云。与四教义甚相应。然此
并是约义以对。未见立名之的。今准四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8c 页 T49-0148.png
教义引法华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成
论我今正欲论三藏中实义。此并藏教名
义。华严云。为说圆满修多罗。大品云。欲
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法华
以平等大慧为大众说。如所说者皆是
真实。涅槃经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
大般涅槃。大论三智其实一心中得此。并
圆教名义。

(文)唯通别两名。遍在诸文。是大师之所
义立。如四教义引大品云。萨婆若智三
乘同得。中论诸法实相三人共入。此并通
教义通者同也。三乘共禀。故名为通。

无量义云。摩诃般若。华严海空。宣说菩
萨历劫修行。涅槃经明五行。大论不共般
若断于别惑。此并别教义。别者不共之名。
八教名义者。直说于大。时部居初名顿。
中间三味引小向大名渐。一音异解互不
相知名秘密。闻小證大闻大證小名不
定。经律论三含藏法义名三藏。三乘共
行。利根菩萨通别通圆。故名通。独菩萨
法次第断證。别前藏通别后圆教。故名
别。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切圆融。故名圆。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8d 页 T49-0148.png

** ○八教对会五时图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9a 页 T49-0149.png

妙玄释如是我闻云。若非超八之如是。
安为今经之所闻(文)此当以部教分之。
约部则非兼带之圆。故超八教。若但约
教。则今昔圆义更无有二。故签云。八教
中圆教。带偏明圆。犹属于渐。今法华圆。
开偏显圆。圆外无法。

初顿教者。即第一华严时。从部时味。得名
为顿。此谓如来始成正觉。在寂灭道场。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一
时围绕。如云笼月。是时如来现卢舍那身。
说圆满修多罗。故言顿教。

顿教者。有约部约教二义。约部则别在
华严。约教则通于馀时。今此正当约部
明顿之教。对下三渐化仪为言也。下文
云。从部时味得名为顿是也。华严为
部。先照为时。乳为味。合此三义为部
时味。简馀时也。下鹿苑时。亦可得云
从部时味得名为渐初。此后可例。

始成正觉者。此约迹中大始而言。非本
中初成也。寂灭道场者。寂五住烦恼灭
二种生死。见惑一住。思惑分三。尘沙合
无明为一住。同居土分段生死。方便实报
土变易生死。得道之场。如世治谷之场。
除五住糠显实相米。新译经菩提道场名
异义同。四十一位者。妙玄云。华严明三十
心十地佛地。为四十一位。以破无明显
中道法性之理。故云法身。法身有二义。
毗卢遮那。性德法身。分破无明。至究竟
者。名修德法身。今文在修。义兼性德。四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9b 页 T49-0149.png
念处云。华严前无十信后无等觉者。玉
慧觉云。不可将部中谈位而难经初列
众。盖华严事事谈十。故合等觉在十地。
如光明记云。华严不开等觉。十地即等
觉也。今言经初列众。故有等觉。若前无
十信者。华严明十梵行。即十信也。故四教
义云。十种梵行与圆十信同。今文唯约
法身大士。故不列十信。

宿世根熟天龙八部者。诸经列众有龙畜
等者。当用涅槃四句料简。一乘急戒缓。
四趣闻法悟道者。二戒急乘缓。著乐人
天不闻法者。三乘戒俱急。天人闻法得
道者。四乘戒俱缓。四趣不闻法者。今此
众皆是宿世曾闻华严。或种或熟。今当得
脱之众。止观云以三涂身值弥勒佛闻
华严经。正此义也。八部如常论。

如云笼月者。妙玄云。法身眷属。如阴云
笼月。共降母胎。此喻降胎之相。今四教
仪。取喻转法轮眷属之相。其义两可。云以
喻机。月喻教主。仁王经云。十五夜月。闇
尽光圆。以喻如来智德渐圆惑闇究尽乃
成断结。卢舍那者。此云净满。诸恶尽故
净。万德圆故满。即自报身也。亦云光明遍
照。如大论云。光明无边。色像无边。尊特
之身。即他报身也。今明教主。依四明立
义。正是树下释迦现起尊特。如解谤引
经云。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
升须弥向帝释殿说法。岂非华严是千
百亿应身所说。修多罗者。此云契经。能说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49c 页 T49-0149.png
所说契理契机。亦十二部之总名也。文虽
兼别。部意是圆。

若约机约教未免兼权。谓初发心时便成
正觉等文。为圆机说圆教。处处说行布次
第。则为权机说别教。故约部为顿。约教
名兼(见妙玄十及四教仪)

发心有三。一解行发心。五品也。二相似发
心。十信也。三真證发心。初住也。今是真證
发心。即是发理性三因之心分證三德之
理。四教义云。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即
是发真无漏断无明入初品。起信论云。
菩萨发是心。随其愿力能见八相。妙乐
云。华严起信彰灼明文。初住八相等文者
普贤普眼三无差别等。皆圆文也。

行布次第者。七处八会。故云处处。行列布
措阶位浅深。故云行布。此经所说有圆
融行布二门。释签云。华严会处。所明行位
不出别圆。但经意多含义难定判。始从
住前至登地来。全是圆义。从第二住至
第七住。文相次第又似别义。于七住中
又辨一多相即自在。次行向地。又是差别
次第之义。又一一位皆有普贤行布二门。
故知兼用圆文接引。

华严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妙玄)

日喻教主。高山喻别圆之机。大机当熟
故。先蒙如来慧光所照。

涅槃云。从牛出乳。譬从佛出十二部经
(妙玄)

玄文言大机禀教即破无明行如醍醐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0a 页 T49-0150.png
(文)此指华严高山王机也。涅槃言从牛
出乳者。此约一化指声闻聋哑也。故玄
文云三教分别。即名顿教。亦即醍醐五味分
别即名乳教。今言从牛出乳者即初味也。

信解品云。即遣旁人(如来为正。菩萨为旁。即是佛加被四菩萨说四十地。法
慧菩萨说十住。功德林说十行。金刚幢说十向。金刚藏说十地)急追将还(直约大教拟宜小机。故
曰急追。昔有大乘。故曰将还。又复性德本自有之。故曰将还)
穷子惊愕(卒闻大教。乖心故惊。
不识故愕)称怨大唤(生死为苦。烦恼为怨。若闻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即苦痛称怨大唤)
使者执之逾急(为说怖畏。令其远恶。即是急切)强牵将还(内既无机外逼
大化)
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众生罪故。入
生死狱。菩萨亦同罪入狱。二乘无大悲心。令入生死。即是而被囚执。永失三乘慧命)转更惶怖
(思此等事)闷绝躄地(小智不解溺无明地)父遥见之(小知大远故遥。是结缘子故见)
而语使言(菩萨为使)不须此人(不须现尊妙身令二乘见)勿强将
(既无大机恐伤善根)使者语之。我今放汝(正明息化)穷子欢
喜(不为大教所逼)往至贫里。以求衣食(于四谛中欲求道法。○以上注文
并出文句)。此领何义。此为如来说圆顿教门。以
大拟小。机生闷绝(妙玄十卷)

华严三名。述曰。旧以寂场时长尽未来际
法界列为四种华严。又分前三属事。后
一属理。此皆积代之谬。今笃论其义。秖
有三名。一者寂场。妙玄引方便品始坐
道场三七思惟。明释迦最初顿说是也
(从初卷至三十六卷。为前分)二者时长。妙玄引法性论钝
根三处入法界是也(从三十七卷以去为后分)三者尽未
来际。文句云。华严末席始开于渐。妙乐云。
此且寄娑婆一期设化。用通今意。应知
华严尽未来际。即是此经常在灵山何殊。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0b 页 T49-0150.png
十方更互主伴(前二名见妙玄后一名见妙乐)虽有三名。而
于所说之经。无非华严。所诠之理。无非
法界。或言母胎者。妙玄云。佛从兜率下。
与法身眷属共降母胎。常宣妙法(文)
时未转法轮。当属尽未来际实报土相。
专被大机者所摄(此逸堂说)有言海空者。妙
玄引无量义经。次说般若华严海空。文。
此秖是因般若入法界。时长所收。然则
母胎海空。不当别出二名也审矣。

时长通后。述曰。评时长通至三处者。谓
般若海空法华佛慧涅槃心地法门是也。
妙玄引无量义经云。次说般若历劫修行
华严海空。法华会入佛慧。即是通至二经
(签云。以般若亦得名华严。法华佛慧不殊初故。又妙乐云。当知法界论之无非华严。佛
慧言之无非法华)。

此即通般若。通法华之證也。又引像法
决疑经云。今日座中各见不同。或见如来
入涅槃。或见报身生莲华藏海为千百
亿释迦说心地法门。又妙玄云。日若垂没
亦应馀辉峻岭。故莲华藏海通至涅槃之
后。此通涅槃之證也。又引法性论云。钝
根三处入法界。此即通后之文也。今更论
之。妙玄云。因般若入法界。即是华严海
(由历劫修学般若。今发空智得入法界。观华严藏海。皆毕竟空)又云。华严时
节长。昔小机未入如聋如哑。今闻般若
即能得入(此且举般若得入为端。法华涅槃亦当例此得入。后人欲据此文齐至般若者。
不知通至二经及三处入法界之文。如何消释时长得名。正出此文)签云。一以法
界为华严(此即寂场三七及尽未来际。独为利根大机常说华严圆顿之教。举所诠法界
之理以为名也)二以时长。通至于后(即钝根三处入法界。其极钝者。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0c 页 T49-0150.png
至法华开显。方始得入也)二义并通。是故并存大机则
华严不休(释上法界之义)小机则诸教次第。是故钝
根犹存小见(释上时长由根钝存小见。故历诸教始得入大)又妙
乐引入佛境界品(三十八卷)文殊语舍利弗
等六千比丘。汝等善能成就十种大心则
得佛地。自古共云。华严时长乃是结集
后教至般若来。方可得云令诸比丘成
十大心。此乃义当转教时也。结此等意
入华严中。故云时长(文)有人据转教时之
言。便谓华严齐般若者。殊不知荆溪引
此经后分有声闻为时长至般若之證
耳。初未尝的判但齐般若。不然。荆溪释
玄文三处入法界。何云时长通至于后小
机诸教次第耶。又有人云(车溪云师)纵通涅
槃。不当通法华。谓有妨如来调机无
功。为之难者。若能细思会入法华佛慧
之言。则此意自销。何妨之有。

华严教主。述曰。论华严教主者。准四明
解谤之说。于尊特身有须现不须现二者
之分故。须现则如梵网华严及观经等相
多身大。不须现即以力加。令于劣身不
取分齐见三十一相即无有边。以知丈
六是法界故。今详此说。考之经文。则有
二义。一约补处。谓菩提树下初成正觉。若
非补处。岂曰初成。又偈云。迦叶曾来住
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如是十偈。赞过去
十佛。既佛佛俱有补处。则知藏尘相好之
佛。须是分段生灭之身。与同居应更无
少异。二约上升。谓是时世尊不离菩提树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1a 页 T49-0151.png
下上升须弥(华严骨目云。不动而升。赴机得处)向帝释殿
说法(即前迦叶十佛曾住之殿。上升即是现起之义)岂非华严是千
百亿应身所说。此身既被别圆之机。见是
尊特。何须独指华台受职身耶。此即破
净觉指实报土藏尘尊特横应同居之说。
盖大师说三品相海皆称机而现。别教则
用别修缘了。成就此相。即修成之尊特。
故名报身。圆教能了二修即性。修德无
功。乃性具之尊特。故名法身。据此则知。
即性而论本名法身。取土同居则名应
身。被机现起则名尊特。永异净觉修成
尊特横应同居之说。然则今师约机约教
以定身者。正是树下生身现起尊特。以
应别圆之机。正合妙玄释迦最初顿说
(释迦是生身说顿是舍那)亦合四教仪如来现卢舍那身
说法之言(如来是释迦生身现起尊特故转名舍那)世有取月堂
之说云。境本定身则是释迦。机感见相则
是舍那。盖有得于此云。

然初顿未必纯教法身菩萨。亦有凡夫大根
性人。此有两义。若当体圆顿得悟者。即破
无明入圆初住。此是醍醐。若初心之人。虽
闻大教始入十信。最是初味。名之为乳。呼
为乳者。意不在淡。以初故本故(圆教内凡六根清净。即
是十信。初信断见。二信至七信断思。八信至十信断界内外尘沙惑。以未破无明。故但名乳)若小
根性人。大教拟小如聋如哑。小机未转全
生如乳(妙玄十)

华严二味四机。述曰。自昔教初学者。为
时味图。上言高上下对乳味。未尝有
论之者。今案玄文。华严之时自有二味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1b 页 T49-0151.png
四机之别。一者纯教法身。即是分證中道
四十一位。此名醍醐。二者凡夫大根。入
圆初住證一分中道以去。亦名醍醐。三
者始入十信。虽但四住未破无明。但
名为乳。四者小根聋哑全生如乳。然则
名醍醐者有二机。名为乳者亦有二机。
玄云。于小如乳于大如醍醐。少分譬喻
不可全求。如签云。华严分喻初味。而未
得于华严之顿及别圆两教。但有五味
次第之相(文)当知。谓华严为乳者。正约
从顿开渐施设化事之意。

三七拟机。述曰。诸文谓三七是拟机者。人
无异论。然玄文云。于彼初分永无声闻。
后分则有。虽复在座如聋如哑。故义神
智据此非之曰。初分永无。何所拟哉。今
作二义释之方为尽理。一者三七初分
永无。此如来拟宜之化意。二者后分则有。
状如聋哑。此如来拟宜之化事。初言化
意者。如方便品云始坐道场三七思惟。
签云。初七思惟欲说圆。次七思惟欲说
别。三七思惟欲说通。皆无机故但说三
藏。签又云。约大机则寂场之时。约小机
则成已思惟未说之时。妙乐云。小见三七
停留。大睹始终无改。此皆如来拟宜之化
意也。言化事者。如文句云。华严末席始
开于渐。妙乐释之云。旧经云。佛在逝多
林入师子频申三昧。舍利弗从祇园出。
不见如来自在庄严。不见诸大菩萨眷
属。无智眼能见。亦不能赞叹。此即如聋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1c 页 T49-0151.png
如哑之文。于彼末会即当渐初(文)今考
二祖之言。皆指聋哑在后分渐初。明知
是鹿苑十二年中。例如妙玄谓方等弹诃
应在十二年前。以此推之。则知逝多林
末会正是如来拟宜之事。以由声闻先习
小乘未堪闻大。状如聋哑。故假净名
以激进之。是则拟宜弹诃。俱在十二年
中。无可疑者。四教仪以聋哑在华严。弹
诃在方等。此但约部中而论。其实未为
正义。又经云。愿光明菩萨等。各说十偈
以劝声闻。最初一偈。弹斥之曰。一切诸
缘觉及彼大声闻。皆悉不能知菩萨行境
(此即后分摄入前例之文)此皆拟宜之化事也。昔人
不能区别诸文。不知如来化意化事。混
而观之。故多异说。

七处八会者。是旧经六十卷。晋跋陀罗译。
天台所引用者。若新译八十卷。是唐实叉
难陀译。更加普光明一会。是为七处九
会。三十九品。唯阿僧祇随好光明是佛说。
馀皆加被诸菩萨说。

第一会。菩提场说六品○世主妙严(佛在摩竭提国阿兰
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荆溪云。既异寿量久成。不同阿含菩提树下。任运在迹。别圆教也)如来现
相(佛白高相有菩萨。说偈云。佛身充满于法界。云云)普贤三昧(普贤入如来藏尘三
昧。现微尘佛刹)世界成就(普贤说世界成就。具十事十因缘)华藏世界
(普贤说世界海。如天网分布安住虚空)毗卢遮那(普贤说此世界佛名。旧经释迦亦名卢舍
那。而新经名毗卢遮那。妙乐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者。正此之谓也)。

第二会。菩提场普光明殿说六品○如来
名号(文殊说十方世界佛名)四圣谛(文殊说四谛名义)光明觉(文殊说偈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2a 页 T49-0152.png
赞佛放光)菩萨问明(文殊问觉首等破无明义。法首菩萨云。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
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又贤首云。一切无碍人。一道
出生死)净行(文殊答智首。一切行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诸偈皆出此品)
贤首(文殊问贤首。菩提心功德等。信是道元功德母)

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六品。○升须弥山(佛坐菩提
树。不起此座升须弥山。帝释赞云。迦叶曾来住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如是约过去十佛赞。皆言此处
最吉祥。荆溪云。不动而升。赴机得处)
山顶偈赞(佛坐帝释殿。法慧等十菩萨各说偈赞佛胜
慧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
十住(法慧说十住。一一住劝修十
法)
梵行(法慧说修习梵行有十法)发心功德(法慧答帝释问。发心功德。为佛种不
断故。一念知广大世界长短劫故。有佛无佛一佛多佛故。一念知三际世界成坏劫故。众生种种差别故。
荆溪云。发心所缘是所观境。具三谛无性空。一切假平等中)
明法(法慧说初发心菩萨离十放逸
修十种法具大功德成就佛智。荆溪云。明谓所證。法谓方法)。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四品○升夜摩天
(佛升此天请佛入殿)夜摩偈赞(功德林等各说偈赞佛。觉林偈云。心如巧画师。造种种五阴。
一切世间中。莫过名与色。又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又若人欲了知。三世
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十行(功德林说)十无尽藏(功德林说)。

第五会。兜率天宫说三品○升兜率天(佛升此天
请佛入殿)
兜率偈赞(金刚幢等赞佛)十回向(金刚幢说偈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
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

第六会。他化天宫说一品○十地(金刚藏说。用
十地对诸天王。如发光地对忉利天王等)。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一品○十定(普贤说入
十种三昧)
十通(普贤说十种通)十忍(普贤说十种忍)阿僧祇(佛为心王菩萨。说阿僧
祇无量至不可说不可说劫。称赞普贤功德无量)寿量(心王说比校世界劫数长短)菩萨
住处(心王说东北方清凉山。文殊与万菩萨住处。又云震旦国有那罗延窟)佛不思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2b 页 T49-0152.png
议(莲华藏菩萨说不思议如来妙德)十身相海(普贤说如来十身。一一皆有十华藏世
界海微尘数大人相)如来随好光明(佛告宝手。说随好光明照十佛刹尘界。地狱遇
光息苦。咸生兜率天上)
普贤行(普贤说修行十法等)如来出现(佛放光名如来出现
普贤说遮那本愿)。

第八三会。普光明殿说一品○离世间(普贤说广
列菩萨杂行)。

第九会。逝多林说一品(即给孤园)○入法界(时世尊入
师子频申三昧。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亦复不见菩萨大会。以善根不同故。
本不修习见佛善根。本不赞说诸佛神变。不能见闻念等。依闻乘而出离故○文殊辞佛南行人间。时舍利弗
与六千比丘。往文殊所。文殊以十事劝之。令行菩萨道。即得无碍眼三昧。见一切佛境界。悉见诸佛。文殊
劝已。南行至福城东。为善财童子说法。令求菩提近善知识。从此南行。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入普
贤道场。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遍见普贤于十方界○此并依荆溪华严骨目出)。

签云。龙宫所藏三本。上本十三世界微尘
数品。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下本十
万偈四十八品。今但三十九品。则知经来
未尽(龙树入龙宫阅经。以上中二本非世所堪。但诵下本流行于世)

二月九日。如来于七日中一心思惟观于树
王。而自念言。我所得法甚深难解。唯佛与
佛乃能知之。一切众生薄福钝根。云何能
解我所得法。我宁般涅槃。时大梵天王。即
发天宫至如来所。白言。世尊。始于今者成
无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说法。然有众生过
去世时植众德本堪任闻法。唯愿世尊为
斯等故。以大悲力转妙法轮。释提桓因乃
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时梵王等乃至三
请。满于七日。默然受之。二七日。以佛眼
观诸众生上中下根及诸烦恼。三七日思惟。
今我当开甘露法门。谁先得闻。阿罗逻发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2c 页 T49-0152.png
愿。道成先度。空中有言。昨日命终。又思迦
兰利根。亦应先闻。空中又言昨夜命终。又
思王臣所遣五人。过去发愿。应先闻法。即
从座起。诣波罗柰(因果经○文句引因果经。三七日与法华不异。又释签。备引诸
经明三七皆不同。唯因果经略同今师意。故今佛纪之文。多准此经。阿罗逻迦兰二仙。并陈如五人。并见本纪
二卷)。

二月三十日。世尊到文鳞盲龙无提水边。坐
定七日。光照水中。龙目得开。自忆前见三
佛光明(贤劫中。拘留。那含。迦叶三佛也)目辄得视。乃出水见
佛。天雨七日。龙以身绕七匝。七头罗覆以
为障蔽。七日雨止佛从定寤。龙化少年道
人。佛即为授三自归法(应如提谓归依当来僧)诸旁生中
最先见佛(因果经)

三月七日。树神知佛七日坐定(此水边坐定树神非菩提
树神)未有奉食。适五百贾客从山面过。车牛
皆踬不行(遁音至。[橐-(石/木)+是]同。碍不行也。跋前遁后)有两大人。提
谓。波利。俱诣树神请福。树神即为言。佛在
水边。汝曹幸先奉食。两人即和蜜[麨]上佛。
四天王取石中自然香钵。各用持上(因果经○按普耀经
云。四天王各奉一青石钵)佛念取一钵不快馀王意。乃
悉受四钵。累置左手。以右手按成一钵。
令四际见(瑞应经)佛为咒愿。食讫即授贾人
三归。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将来僧
(因果经)佛先为辨五行六甲阴阳历数。既信服
已令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当来僧。时长者
得须陀洹(此云预流初果人也)复为说五戒曰。五戒者。
诸佛之母。欲求佛道读是经。欲求阿罗汉
(此云无生四果圣人)读是经时。提谓得不起法忍。三百
人得信忍。二百人得须陀洹。五百贾客四天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3a 页 T49-0153.png
王得柔顺法忍(提谓经○补注云。据三宝录。旧有提谓经一卷。后因魏世昙靖撰
提谓波利经二卷。加五行五方。又云。东方泰山。汉言岱岳。不识梵魏。致后人以为伪。人当以一卷者。为正)
佛为提谓。授记未来成佛。号密成如来
(普耀经)

提谓摄属。述曰。佛说五戒人天之教。正
是显露。提谓得忍闻小證大。乃是不定。
是为显露不定教也。若约时则当华严
三七后。及水边七日后。是为第五七日。
如因果经所云。若收经则人天之教。三
藏所摄。如四教义所云。

次渐教者有三时。鹿苑渐初。方等渐中。般若
渐末。总名为渐教。

述曰。此为身子等一类小机华严无益。从
顿开渐次第引入渐初鹿苑。四谛十二因
缘同證小果。渐中方等。弹偏折小同慕
大法。渐末般若。转教付财领知家业。故总
名为渐也。

第二鹿苑时者。佛本以大乘拟度众生。其
不堪者。寻思方便趣波罗柰(此云江绕城。中印度境。鹿
苑在城中)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即是开三藏教
也。非但释迦隐其无量神德作斯渐化。去来诸佛亦复如是。当知初顿之后次开于
渐。渐机于顿全生如乳。三藏中转革凡成
圣。喻变乳为酪。次第相生不取浓淡
(妙玄十)为三乘根性于顿无益故。不动寂场
而游鹿苑。脱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
之衣。先为五人说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等
教(四教仪○文句云。过去名根。未来名性○即大而小。故云不动。尊特胜应定慧庄严。譬珍御服。生身
劣应忍生法恼。譬以垢衣。佛生人中。倍胜人形。故长丈六。如弥勒三十二丈时人长十六丈)。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3b 页 T49-0153.png

若约时则次照幽谷(妙玄)若约味则从乳出
酪。此从十二部经出九部修多罗(妙玄十)

信解品云。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既息大化不欲孤弃)
遣二人(隐实为密。用权为遣。声闻缘觉为二人)形色憔悴(二乘不修相好)
威德者(无十力无畏)徐语穷子(小教迂隐为徐语)顾汝除
(苦集之粪)时二使人即求穷子(审知有机)既已得之
具陈上事(陈说顾作)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
粪(取道灭之价)其父见子悯而怪之(悯其取阿罗汉。怪其不求佛道。
已上并是齐教领。此下为探领)又以他日于窗牖中(偏见狭小)遥见
子身(小去大远为遥见)羸瘦憔悴(智福力少曰羸。内怖无常曰瘦。外遭入苦曰惟悴)
粪土尘坌(四住为粪土无知为尘坌)污秽不净(久知方便示是玩好)即脱
璎珞细软上服(隐报身戒定慧等璎珞寂灭忍上服)更著粗弊垢腻
之衣(丈六形为粗。生法二忍为弊。忍有情恼。名为生忍。忍无情恼。名为法忍。谓寒热风雨等属法○
粗作粗俗)右手执持除粪之器(治见思有漏之法。左喻实。右喻权)语
诸作人(亲教子作)汝等勤作。好自安意。我如汝
(似像未实)汝今已后。如所生子(邻真逼圣即世第一位)时穷
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自知不任绍大)
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见谛一解脱一无碍。思惟九解脱。九无碍。共为二十○
已上注并出文句)此领何义。此为次顿之后隐舍那
身作比丘像说三藏教。二十年中常令除
粪。得一日之价。见思已断。无漏心净(妙玄十)

二十年中。述曰。信解品。二十年中之文。凡
三处所以表法。各有其意。初二十年中常
令除粪(科追诱譬)见谛一解脱一无碍。思惟九
无碍九解脱。故云二十(文句此有七释)二经二十年
执作家事(科委领家业)住二乘位。转大乘教(文句)
自见子来已二十年(科定父子天性)有二乘之机而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3c 页 T49-0153.png
来感佛(文句)前一合二十数。即是用八忍八
智断见。合为一解脱一无碍。用九无碍
九解脱断思。通之为二十也。后二但合
二义故。妙乐云。断见为一。断思为一。辅
行云。约人则二乘。约理则真俗二谛。约
惑则见思俱破。问云。二义可尔。十义云
何。答二乘各有十智(十智者世智他心智等)此则前后
三文。皆见二十之义。

三月八日。世尊前行至波罗柰国鹿野园中
(因果经)

佛自二月八日成道。自九日至二十九
日。为寂场三七满。至三月六日。为水边
定。四七日满。三月七日。受提谓长者食。
然后至鹿野园。正五七日内。三月八日也。
涅槃云。初生出家成道转法轮。皆以八
日。

初为憍陈如说四圣谛法。汝今应当知苦
断集證灭修道。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
(因果经○法华经。大通受请。三转十二行法轮)

藏教声闻人依生灭四谛。一苦谛者。二十
五有依正二报(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趣。无想。五那含)
别则二十五有。总则六道生死。二集谛者。
即见思惑(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灭谛者。灭前
苦集显偏真理。四道谛者。略则戒定慧。
广则三十七道品(合为七科。一四念处。至七八正道等)前二谛
为世间因果(苦果集因)后二谛为出世间因
(灭果道因○此依四教仪)三转者。示转。劝转。證转。示
谓示其相状。如云此是苦乃至此是道。
劝谓劝令其修。如云此是苦汝应知。乃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4a 页 T49-0154.png
至此是道汝应修。證谓引己證彼。如云
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轮以摧碾为
义。唯教无行岂能摧惑。教行相循共能
摧惑(妙乐八)十二行法轮者有二释。一约四
谛教。谓三转四谛为教。十二即能转也。
二约十六行。谓三转皆生眼智明觉四种
之行为行。十二即所转也(文句○言十六行者。谓苦法忍为
眼苦法智为智。比忍为明。比智为觉。馀三谛亦然。共成十六行)。

时憍陈如得法眼净(即初果也。妙经药王品得法眼净。妙乐云。岂王夫人与八
万皆持此经。而闻品得小果耶。名同义殊。善须斟酌○据此则知。法眼净之名。通大小乘)地神欢
喜唱言。如来今日于此转妙法轮。虚空诸
天。展转唱声至阿迦腻吒天(此云色究竟天)世尊知
四人心念。重为广说四谛亦得法眼净。时
五人白佛。欲求出家。世尊呼彼五人。善来
比丘。须𩬊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佛复
为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漏尽意解成阿
罗汉。于是世间始有六阿罗汉。一阿罗汉
为佛宝。四谛法轮为法宝。五阿罗汉为僧
宝。三宝具足。是为人天福田(因果经)

五年(甲申)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于
中夜见空中光。开门寻光趣鹿野苑。佛说
四谛成阿罗汉。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
即成沙门。时耶舍父寻子佛所。佛为说法
得法眼净。受三自归。为最初优婆塞。又耶
舍朋类五十长者。闻耶舍出家。共诣佛所
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是时
始有五十六罗汉。佛告诸比丘。汝等宜各游
方教化众生。时诸比丘礼足辞去。世尊即
发波罗柰趣摩竭提国。日暮寄宿优楼频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4b 页 T49-0154.png
螺迦叶住处。降伏火龙授三归依。置于钵
中以示迦叶。叹未曾有。佛知迦叶根缘渐
熟。即趣尼连河侧。时魔王求请入般涅槃。
至于三请。世尊答曰。所应度者。皆未究竟。
魔王闻已即还本宫。时频螺迦叶与五百弟
子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佛
说四谛。渐渐乃得阿罗汉果。以事火之具
捐弃河中。时频螺二弟。一名那提。一名伽
耶。在河下流。见兄火具逐流而下。心大惊
愕。即往寻兄。见兄身披袈裟。乃各与二百
五十弟子愿求出家。佛呼善来比丘。即成
沙门得阿罗汉。世尊即与频螺迦叶及千比
丘往王舍城。诣频婆娑罗王所(阿阇世王之父)。王
与百官出城迎佛。佛为说法。王及八万那
由他婆罗门大臣人民得法眼净(因果经)。国有
长者。名曰迦陵。往诣佛所奉上竹园(按西域记
灵山竹园。皆在王舍城旁五里)。可作精舍。王敕诸臣起诸堂
舍。迎佛入城俱往竹园。诸王见佛。频婆娑
罗。最为其首。诸僧伽蓝竹园为始(普耀经○案中本起
经。迦兰陀长者。先施尼犍。悔不奉佛。鬼师知其心念。召阅又。推逐尼犍。惊怖驰走。长者欢喜。请佛居之)。

六年(乙酉)佛在象头山。为龙王鬼神说法(十二
游经)。

七年(丙戌)婆罗门舍利佛。路逢婆耆比丘说偈。
得法眼净。归与亲友目犍连。宣说偈言。亦
得法眼净。即各将一百弟子往诣竹园。求
愿出家。佛呼善来比丘。须𩬊自落袈裟被
身。即成沙门。又复为彼二百弟子广说四
谛。亦成阿罗汉。时世尊即与一千二百五十
大阿罗汉。于摩竭提国广利众生(因果经)时有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4c 页 T49-0154.png
婆罗门名曰迦叶。极为巨富舍家入山自
剃须𩬊。空中诸天语令见佛。迦叶即趣竹
园。佛为说法得阿罗汉。以有大威德智慧。
名之为大迦叶(因果经)迦叶于多子塔值佛。
乃求出家。即以弊衣奉佛为座。价直十万
两金。佛即授商那纳衣(阿含经○商那此云草衣。纳衣者头陀五纳衣也。
今言商那者。即是以草为衣耳)。

八年(丁亥)冬。佛在毗舍利国。因须提那子持
信出家。后还本村与其故二(故者旧妻二者偶也)
行不净。诸比丘举过白佛。即集众诃责云。
汝所为非威仪非净行所不应为。始制
淫戒。开初犯未结罪(僧祇律)

九年(戊子)舍卫国波斯匿王(此云和悦)大臣须达家居
大富。喜济贫乏孤老之人。因名为给孤独。
尝往罗阅城(即王舍城)见世尊。即为说四谛法。
成须陀洹。乞如来降屈舍卫。世尊谓彼无
精舍。须达曰还国当立。佛敕舍利弗共往
案行诸地。唯太子祇陀园地(祇陀此云战胜。太子生时父王战胜。
故立此名)正得其所。须达白太子欲买之。太子
言。能以黄金布地间无空者便当相与。须
达使人象负金出。八十顷中须臾欲满。祇
陀念言。佛必大德能使斯人轻宝如是。乃
令止勿出金。园地属卿。树木属我。乃自
起门屋。共立精舍。为佛作窟。别房千二百
处。白王遣使诣王舍城。请佛及僧。世尊放
光动地至舍卫国。一切大集各得道迹。以
二人同立精舍。号为太子祇树给孤独园
(贤愚经)是年冬。佛在罗阅城。因檀尼迦在闲
静处。草屋坐禅。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5a 页 T49-0155.png
佛令打破。便诈言。王教取彼要材。为王臣
人民。诃责无使入村。勿复安止。比丘以过
白佛。始制盗戒。佛在毗舍离城。为诸比丘
说不净观。习定已厌患身命。叹死劝死。难
提比丘受顾杀人(顾作雇俗。汉书顾山钱义同)遂制杀戒。
时因谷贵乞食难得。婆求河边有安居者。
便共称叹得上人法。信心居士减分施之。后
往佛所因问。诃责制妄语戒。自此以后随
犯随制(僧祇律)时父王遥闻子得佛道已六年
来。令梵志优陀耶。往迎佛曰。别阔以来十
有二年(自出家至成道六年。自成道至今六年。共十二年)思欲一见优陀
耶受教诣佛。愿求出家即得阿罗汉。佛念。
今将还国当度父母。乃先遣优陀耶。往至
本国。现十八变。王益悲喜。敕群臣万民。出
四十里亲往迎佛。佛身丈六相好光明。体紫
金色如星中月。见诸梵志久在山中。身体
黑臭。在佛边侍。如黑乌在紫金山。王乃敕
国中豪族。选五百人出为沙门。侍佛左右。
犹如凤凰在须弥山(普耀经)时佛入宫坐于
殿上。王及臣民日日供养百种甘馔。佛说经
法所度无量。耶输夫人携子罗睺罗来诣
问讯(时年六岁)时王僚属咸疑。太子去国十有二
年。何从生子。佛告群僚曰。耶输守节无
瑕。今当见證。于是世尊悉化众僧皆使如
佛。耶输即以指印信环与罗睺言。是汝父
者以此与之。罗睺应时直以印环而授世
尊。王及群臣。皆言善哉真佛子也(普耀经)时阿
那律调达难陀跋提难提等八人释子。出家
之日。脱宝衣付优波离曰。汝依我等以自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5b 页 T49-0155.png
存活。今以此衣与汝资生。优波离亦愿出
家。即以宝衣悬之树上。共至佛所。那律乞
先度波离。以除憍慢(昙无德律)难陀次第作礼。
至波离前。念不当礼。佛言。但以受戒前后。
不在贵贱(大庄严论○难提是王子为贵。波离是臣仆为贱)佛语提婆达
(即调达)汝宜在家分檀惠施。不宜出家。如
是再三。提婆便生恶念。此沙门妒心。我宜
自剃头善修梵行。后犯五逆。有大光风绕
提婆身。便发悔心称南无佛。适称南无便
入地狱。佛语阿难。提婆在地狱经一大劫。
命终生四天王。展转生他化自在。最后受
身。成辟支佛。名曰南无(增一阿含经○此言提婆出家始。自后犯五
逆。乃是后事。相带而言。皆是小乘经意。若法华中佛言。我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疾成菩提。又授记作天王
佛者。此即大乘开迹显本之意)。

是年说殃掘摩罗经(妙玄云成道六年后说)

十年(己丑)佛于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
人。说般舟经明苦行事(十二游经)

十一年(庚寅)阿难年八岁出家之日。得白四羯
磨具足戒(三羯磨通前单白故云白四。羯磨翻业。谓所作善业也)度一百十阿
罗汉。受三语戒。始以宝刀剪剃须𩬊。又
嘱憍陈如等。遍三天下为诸沙弥授戒
(僧祇律)是年佛于柳山为纯真陀罗王弟说法
(十二游经)
佛祖统纪卷第三上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5c 页 T49-0155.png

佛祖统纪卷第三下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下

十二年(辛卯)佛遣目连。白父王及耶输曰。太
子罗睺。年已九岁。应令出家。耶输答曰。如
来为太子时。娶我为妻。未满三年逃至
山泽。勤苦六年得佛还国。今复欲求我子
何酷如之(还迦毗罗国也)。时目连方便喻晓。绝无听
意。世尊即遣化人空中告曰。汝颇忆以五
百银钱买五茎莲华上定光佛。时汝求我
世世为妻。我言菩萨屡劫行愿。一切布施不
逆人意。汝能尔者听我为妻。汝立誓言。
随君施与誓无悔心。而今何故爱惜罗睺
不令出家。耶输闻已还识宿命。如昨所见。
爱子之情自然消歇。捉罗睺手付嘱目连。
时净饭王。即集国中豪族。各遣一子随从
我孙。有五十人往到佛所。使阿难与其剃
头。及五十诸王公子。命舍利弗。为其和上。
目连为阿阇梨。罗睺不乐听法。佛为说
未曾有因缘。得受十戒即證四果(未曾有因缘经)
饭王诣佛白曰。佛昔出家尚有难陀。今难
陀已复出家。馀情所寄唯在此子。今当出
家国计永绝。佛即为王说法开慰。复集诸
比丘立制。父母不听不许出家(弥沙塞律)佛往
秽泽为陀掘摩说法(十二游经)佛为诸比丘说
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经)佛在罗阅城。有十七群童
子。大者年十七。小者十二。以信出家。比丘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6a 页 T49-0156.png
即度。受大戒不堪一食夜啼。佛觉问知制。
年满二十应受大戒(四分律)佛半月说戒。
众集疲劳。许僧伽蓝各结大界(四分律)

十三年(壬辰)佛还摩竭提国。为弗迦沙王说
(十二游经)楼至菩萨请立戒坛。为比丘受戒。佛
令于祇园外院东南建立(四分律)戒坛从地
而立。三重为相。以表三空。帝释又加覆釜
以覆舍利。大梵王以无价宝珠置覆釜上。
是为五重。表五分法身梵王宝珠。大如五
斗瓶大福德者见之。光照八百由旬。薄福
者见之如聚墨(南山戒坛图经)

十四年(癸巳)佛往恐惧树下。为弥勒菩萨说本
起经(十二游经)

十五年(甲午)佛再还迦毗罗国。为父王说法。
度释种八万四千人得须陀洹果(十二游经)佛还
本土。足升空行。与人头齐。使父王接足而
已。不欲屈身(分别功德经○此即使父母反敬。为生福之證。然在佛则可。若末代比丘。
为行稍薄。恐未可以受父母之致敬)佛为父王大众说观佛三昧。
佛身金色光明无量。时五百释子以罪障故。
见佛色身犹如灰色羸婆罗门。佛为说往
昔邪见之罪。今称佛名作礼忏悔。即见
佛身金色如须弥山。求佛出家得阿罗汉
(观佛三昧经)初佛还国。大爱道求出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也)
再三不许。佛再还国复求出家。如前不许。
阿难白佛。大爱道至心欲受法律。愿佛听
之。佛令尽形寿行八敬法。时大爱道得出
家。为比丘尼始(中本起经)比丘尼受八敬法。一
者百岁比丘尼。礼初夏比丘足。二者不得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6b 页 T49-0156.png
骂谤比丘。三者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
说尼过。四式叉摩那。应从众僧求受大
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
求教授人。七者不应在无比丘处坐夏
安居(四分律)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
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后为说八敬法。
还得一千年(善见论法住记)

述曰。如来在十六大国于十二年中行
化度人。说四阿含等经及七佛略教诫。
至是年始说广戒。即比丘二百五十戒。
尼五百戒。由夫二众随犯随制。而佛于后
时结集条章。以为出家者持奉之本耳。

第三方等时者。示一佛土令净秽不同。示
现一身巨细各异。一音说法随类各解。神力
不共故见有净秽。闻有褒贬。嗅有赡匐不
赡匐。华有著身不著身。慧有若千不若千。
此如净名方等(玄十○补注若千当作若干若万数也音乾者无义)次说方
等者。即是次小说大。佛本授大众生不堪。
故抽大出小。令断结成圣。虽有此益
非佛本怀。次说方等维摩思益殃掘摩罗
(殃掘摩罗。此云一切世间现。婆罗门子。年十二色力人相具足第一。对佛说偈。佛言善哉。即成沙门。稽首佛足。成
阿罗汉。释梵四王十弟子文殊等皆被诃斥。佛云。南方有国。名一切宝庄严。有佛名大精进。即殃掘摩罗是也。
妙玄十云。殃掘之经。六年所说○此经说在成道后六年。今大师引證。第三时教。以故及此耳)弹诃
小乘保果之癖(偏在声闻)讥刺三藏断灭之非(兼于
钝根菩萨)故身子善吉。齐教专小。初不闻大乘
威德。善吉茫然失钵(净名经云。须菩提言。我昔乞食。维摩诘。取我钵盛满
饭。谓我言。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
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身子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6c 页 T49-0156.png
怖畏却华(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谓舍利弗曰。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不知是何言。不知以何答(签云。以空智为入道之主。故寄此二
人)然方等弹诃教。在三藏之后。被诃之时应
在十二年前(以鹿苑十二年在方等前也。旧云中者应是误)何以得
知。皆追述昔诃。验是前事。何者前已禀教
得道。證于无学。荷佛恩深。心相体信。不
复恚怒。自昔至今。恣殃掘之讥。任净名之
折。得为耻小慕大之益(玄十)弹偏折小叹大
褒圆(玄十○弹偏。如净名菩萨品。诃弥勒云。世尊授仁者记。为用何生授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又云。一切众生习菩提相。若弥勒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又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摩罗经
云。殃掘阿罗汉。偏斥文殊十弟子释梵四王。是为以圆弹三教之偏○折小。如弟子品。目连为居士说法。净名诃
云。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无有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是用衍门三教。破目连三不当。一者外如
法相说。内如法相解。是用通教即空斥不即空。说法不当理。二者外解根缘。内善知见。得无挂碍。是用别破。三者
外慈念众生。内念报佛恩。是用圆破。又殃掘斥十弟子。是为以圣门三教之大折藏之小○叹大。如众生品。譬
如幻师见所患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也。如智者见水中月。镜中象。热时焰。菩萨观众生为若此也。今通譬众
生者。即通圆二教意○褒圆。文殊白佛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此褒净名也。文殊入净
名室。净名曰。善来文殊。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此褒文殊也)四教俱说。藏为
半字。通别圆为满字。对半说满。故言对教
(涅槃经云。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爱念昼夜殷勤。但教半字不教满字。良由其子力未堪故。半是小乘九部。满是
大乘十二部。约人约理。比说可知)。

若约时则食时(辰时从平地一照开出)

若约味则从酪出生酥。此从修多罗出方
等经(玄十)信解品云。过是以后。心相体信。入
出无难(文句云。相者。互相信也。谓于三藏得涅槃价。此既不虚。今为菩萨说此大乘。亦复非
虚。此即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见思已断闻必不谤。无漏根利闻微生信。此即父信子也。由此见尊特身。闻大乘教名
之为入。复被诃折犹见丈六。说小乘法名之为出。大小出入而无疑难也)然其所止。犹在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7a 页 T49-0157.png
本处(虽入出无难得入大乘。而谓是菩萨之事。非己智分。不肯回小向大。犹居罗汉。不言未来当得作佛)
此领何义。明三藏之后次说方等。已得道
果心相体信。闻大名入住小名出。苦言弹
诃名无难。又进至宅内。见群臣豪族大功
德力。故名为入。出者。止宿草庵二乘境界。
故名为出。心相体信者。得罗汉已。闻骂不
嗔内心惭愧。不敢以声闻支佛法化人也
(玄十○净名经云。阿难曰。时我实怀惭愧。法华经云。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此耻小也。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
慧。此慕大也)。

方等部教立名。旧说方等立名。但分事
理未足以尽其义。今依经疏记文。以为
之委释。光明经云。有一比丘读诵大乘
方等经典。光明玄云。方等之教通于三乘。
新本经云。欲生人天。欲得四果支佛。欲
得佛。皆应忏悔灭除罪障安处方等。续
遗记云。方等之名有二义。若大经从酪
出生酥。譬修多罗出方等典。此约第三
时名方等。即被三乘四教机。若普贤观
称方等者。乃直明圆理。今所引方等。
恐谓同普贤观从理立称。故引三乘忏
悔之文。以定此名。的从部教方等不
专事理。诸文论方等有三说。一者从事。
大经从修多罗出方等。无量义经。次说
方等。释签生酥调斥方等。光明经读诵
大乘方等。光明玄。方等之教通于三乘。此
皆指第三时教。二者从理。普贤观经。此
方等经是诸佛眼。三事理并通。止观云。般
若有四种方法。谓四门入清凉池。即方
也。所契之理平等大慧。即等也。今第三时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7b 页 T49-0157.png
准四明立义。的从部教以定此名故。不
专于事理也。

十六年(乙未)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维摩
诘经(毗耶离。此云广博严净。庵罗。旧译为柰。其形似梨。华多子少。维摩诘此云净名。三惑垢尽。有大
名称。此即方等部主)。

十七年(丙申)佛说思益梵天所问经(经云。东方有佛。号日
月光。有菩萨梵天。名曰思益。来此问佛○)。

十八年(丁酉)佛在南海滨楞伽山顶说楞伽阿
跋多罗宝经。大慧菩萨问世尊言。外道尚遮
不许食肉。何况如来大悲含育。而许自他
令食肉耶。佛答菩萨。有无量因缘不应食
肉。谓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常为
六亲。以亲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
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怖畏如旃陀
罗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故不应食
肉(按华严钞云。楞伽山。夜叉罗婆所居。此云不可往。唯神通者能到。阿跋多罗。此云游入。谓佛大众
渡海彼岸。受夜叉王请。升空而往○签云。若大乘中。梵网已制之始。作此说。当知楞伽在四含之后。为渐制之
始。佛答菩萨不应食肉。故知仍存小教中开)。又说金光明经楞严三
昧经(楞严。此云健相。分别知诸三昧种多少浅深。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见旌累。次第)
鬘夫人经(具称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大方广经。签云。胜鬘是末利夫人女。末利及王。既信佛已以
书与女。女对使者而说偈言。仰惟佛世尊。普为众生出。亦应悯我等。速来至此处。即发此念时。佛于空中现。又
说偈云。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信礼云云○末利是柰树生女。波斯匿王妃)。

十九年(戊戌)佛成道始。十六年知诸菩萨任持
法藏。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出大宝阶。广集
十方诸佛菩萨大众。俱登宝阶上升虚空。
为说大方等大集经。诸菩萨欲来入会。各
随其德先现其相。空藏现空海藏现水。并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7c 页 T49-0157.png
不见有。大众唯见空水(馀菩萨现相者皆类此)时诸天
龙作如是言。我等从今以往护持正法。若
诸国王鞭打出家持戒毁戒者。我等不复护
持其国。声闻弟子悉向他国。使其国土空
无福田。令其国土疾疫饥馑刀兵俱起风雨
亢旱伤害苗稼。尔时世尊。付嘱毗首羯磨天
子。迦毗罗夜叉大将。双瞳目十七天女。各及
五千眷属。汝等护持震旦国土。于彼所有
斗争言讼。两阵交战。饥馑疫病。风雨寒热
悉令休息。令我法眼得久住世。佛告弥勒
诸菩萨。我今怜悯诸众生故。以此报果分
作三分。一分自受。一分与我灭后禅解脱三
昧坚固相应声闻令无所乏。一分与彼破
戒诵经声闻正法像法剃头著袈裟者。令
无所乏。勿令恶王共相恼害。复以彼诸施
主寄付汝手(大集经○案佛藏经。当一心行道。勿念衣食。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
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俱不能尽)佛言。若有出家设不持戒。
彼人已为涅槃印之所印。若有打骂若夺
衣钵资生具者。是人则坏诸佛报身。挑一
切人天眼目。国王群臣诸断事者。如见出家
作大罪业大杀大盗大污梵行大妄语及馀
不善。但摈出国。不听在寺同僧事业。不
得鞭打骂辱加其身罪。若故违法谪罚者。
是人远离人天必归地狱。何况鞭打出家
具足持戒者(大集经)

舍利弗等白佛言。我等虽获称为佛子。皆
是如来之咎。非我等过。何者若使如来誓
无三乘。我等岂不成于正觉。何为如来。而
不见听在于圣例。时身子等。脱衣悲泣。大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8a 页 T49-0158.png
千震动(璎珞经)

述曰。璎珞言。舍利弗被诃之后。心渐向
大。然犹有怨佛之言。以为若无三乘则
我等已成正觉。皆如来咎非我等过。逮
至法华法说周。则云我等同入法性。云
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
非世尊也。是知璎珞不解方便则咎佛。
法华已入法性则咎己。

佛在祇桓精舍。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
日。营斋请佛宫掖。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
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
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远游未还。不
遑僧次。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持应器。入
城循乞。遭摩登伽女。以先梵天咒。摄入淫
室。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顶放百
宝光明。千叶宝莲。有化佛趺坐。宣说神咒。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及摩登
伽。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
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般勤启请十方如
来得菩提最初方便。佛为阿难说法。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林间录云。智者闻天竺有首楞严经。每祈愿早至此土)

述曰。一化终穷在乎开显。开显之妙功归
法华。自馀诸经有圆说者。皆方等四教并
谈之义。而孤山乃欲以楞严同法华醍醐
之味。是不思方等收经而有失法华淳
一无杂之旨也。

述曰。佛说方等经典。至此凡八年。今但
到当道诸经。以见四教并谈之义。

第四般若时者。大人蒙其光用。婴儿丧其精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8b 页 T49-0158.png
明。故文云。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
说斯真要。虽三人俱学。二人取證。具如大
品(女一签云。菩萨蒙般若光诸法之用。二乘如七日婴儿。若视日轮。令眼失光。以无明全在义之如丧。
○女曰婴。男曰儿)次说摩诃般若华严海空历劫修行
者。此是方等之后而明大品。大品或说无常
无我。或说于空。或说不生不灭。皆历色心。
至一切种智。句句回转明修行法。又百千
比丘万亿人天。得须陀洹及阿罗汉。住辟
支佛者。验是共般若也。而言华严海空者
(签云。而言下。明不共般若。○共则共通二乘而说。不共则别圆。不共二乘)依法性论钝
根菩萨三处入法界。初般若。次法华。后涅槃。
因闻般若入法界。即是华严海空(妙玄十)
说般若。转教付财融通淘汰(集解正作涛汰)此般若
中不说藏教。带通别二正说圆教(四教仪○集解云。
转教者。须菩提解空。舍利弗智慧。佛以般若空慧之法加被二人。转为诸菩萨说诸法空莫不清净。以此之后。转度
于它。经云。我等虽为诸涛汰时说菩萨法。而无希取。故云转教。付财者。世间长者七宝为财。出世法王般若为
财。若约佛意。以此般若加被二人。即是付财。其如二乘。但谓加说。故大品云。岂声闻人敢有所说。有所说者皆佛
力耳。若约化意。但是领知家业。密成别益。至法华时。方得名为付财。故经云。吾今所有皆是子有。融通若
般若会一切法悉摩诃衍。乃是三教融通之法。非谓圆融之融。如签云。若以圆斥三。及以圆斥藏。即圆融为圆。或
以三教斥藏。即融通为融。淘汰者。大论云。澄洗也。以空慧水涛淅㶕择。说文。淅㶕音析简。洗米也○签云。
方等弹诃共义稍殊。今此般若正当共部。辅行云。旁用通教正用别圆。加于二乘密成别益。又签云。前于方
等义已成通。故至般若唯须此二。明不共者。说部意也。意虽不共。然犹有方等新受小者。至此须通。亦
有衍门旁得小者。是故兼用○今约偏圆对论。故云带二说圆。若仁王般若。说四无常偈。劝普明王。舍国位者。
义似三藏。彼明助道。非部正意)。

若约时则禺中(签一○禺亦作隅。已时。日景将中。而尚在边隅。故曰禺中。又阴阳家。谓
寅申巳亥为四隅)若约味则从生酥出熟酥。此从方
等出般若(玄签一)信解品云。时长者有疾。自知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8c 页 T49-0158.png
将死不久(文句。机应为生。机谢为死。化机将毕。应谢非久)语穷子言。我
今多有金银珍宝(理则非多。约种种门。故言多耳。金喻别教理。别在菩萨。即
不共般若。别圆二教所诠理也。银喻通教理。与二乘同證。即共般若。通教所诠理也。般若明理不出此二。珍宝
者。明一切法门)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
悉知之(仓是定门。即百八三昧。库是慧门。即十八空境。通别两种定慧仓库。包藏一切禅定
智慧。内充外溢。菩萨行般若。应知广略二门。故云多少。自行为取。化它为与)穷子受敕
领知众物。而无希取一餐之意(善吉虽说般若。自谓我
无其分)然其所止故在本处(犹居罗汉)此领何义。此
从方等后次说般若。般若观慧即是家业。
历于名色乃至种智即是众物。善吉等转
教即是领知。但为菩萨说。不自行證。故无
希取(玄十)

二十四年(癸卯)佛于灵鹫峰。给孤独园。他化自
在天宫。竹林园四处十六会。说大般若波罗
蜜经(鹫峰。在摩伽陀国王舍城五里。竹园在城旁。给孤园。在舍卫国。并中印土境)

** ○四处十六会图
| 大品(晋罗什译) |第一会鹫峰山说四百卷(七十七品单译) |
| 放光(晋罗叉译) |
| 光赞 |第二会鹫峰山七十八卷(八十五品重译) |
| 小品(罗什) |第三会鹫峰山五十九卷(二十二品单译)
第四会鹫峰山说十八卷(二十五品重译) |
| 道行(竺朔) |
| 新道行(支谶) |
| 大明度 |
| |第五会鹫峰山说十卷(二十一品单译) |
| 胜天王 |第六会鹫峰山说八卷(十七品重译) |
| 文殊 |第七会给孤独园说二卷(无品重译) |
| |第八会给孤独园说一卷(单译) |
| 金刚(罗什) |第九会给孤独园说一卷(重译) |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9a 页 T49-0159.png
| |第十会他化天宫说一卷(单译) |
| |十一会给孤独园说五卷(单译) |
| |十二会给孤独园说戒五卷(单译) |
| |十三会给孤独园说忍一卷(单译) |
| |十四会给孤独园说勤二卷(单译) |
| |十五会鹫峰山说定二卷(单译) |
| |十六会竹林园说慧八卷(单译) |

大品般若四十卷。案藏经目录云。摩诃般
若三十卷。光赞般若十卷。龙树用此本。作
智度论百卷。智者依此论。作疏二十卷
(今在高丽未至)若放光金刚等十经。皆是晋宋间译。
至唐奘法师。始译出大般若经六百卷。当
知前十经。皆重译之文。智者诸部文所
引。正大品中义。是晋罗什译。在唐译大
般若之前也。

述曰。四教仪所列。般若诸经名。总别重
出。难于分别。今但总标大般若经云。若
大品。小品。天王。文殊。金刚十经。皆大般
若中重译。别行之文。今故不列。盖摩诃即
是大品。又释签云。古判般若有五时。一
摩诃。二金刚。三天王。四光赞。五仁王。此未
可用。光赞秖是大品上帙。案此则又知
光赞不当重出也。此未可用之言。乃是
荆溪。总破古师五时之失。


* 二十五年(甲辰)
* 二十六年(乙巳)
* 二十七年(丙午)
* 二十八年(丁未)
* 二十九年(戊申)
* 三十年(己酉)
* 三十一年(庚戌)
* 三十二年(辛亥)
* 三十三年(壬子)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舍卫国波斯匿
王说般若波罗蜜十四正行。复嘱王曰。当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9b 页 T49-0159.png
国土欲乱。贼来侵国。日月星变大火大水五
谷不登。大风亢旱。应请百法师敷百高座。
一日二时讲读此经(今时早晚两讲文见于此)百部鬼神乐
闻此经。护汝国土万姓安乐。帝王欢喜。若
王行时。置经七宝案上。居前足一百步。若
王住时。置七宝帐座。日日供养如事父母。
时十六大国王。闻法欢喜。即以国事付弟
出家修道。證一切行般若波罗蜜(仁王问般若经○签仁王
云。如来成道二十九年。已为我说摩诃般若。故知般若在方等后。亦知仁王在大品后○长阿含经。十六大国者。
舍卫国。摩竭提国。波罗柰国。毗舍离国。迦毗罗卫国。拘尸那国。憍萨罗国。罽宾国。鸠留国。伽罗乾国。乾陀卫
国。沙陀国。僧伽罗国。揵拿国。掘阇国。波提国)。

三十四年(癸丑)佛成道已过三十年。住王舍城
告诸比丘。谁能为我受持十二部经供养
左右。时憍陈如白言。我能供给。佛言。汝已朽
迈。云何为我给使。乃至五百阿罗汉。皆悉不
受。目连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如日初出
光照西壁。语憍陈如。陈如语阿难曰。汝今
当为如来给使。阿难言。愿如来与我三愿。
一者。不受如来故衣。二者不随如来受别
请。三者听我出入无时。佛言善哉。具足智
慧预见讥嫌。何以故。若有人言。汝为衣食
奉给如来。是故不受故衣。不随别请出入
有时。则不能广利四部。故求出入无时。我
为阿难。开是三事(涅槃经)

述曰。涅槃经云。佛告文殊。吾弟阿难。给
事我来二十馀年。又后分经云。阿难偈
曰。我为侍者二十载。故知此年始为侍
者。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59c 页 T49-0159.png


* 三十五年(甲寅)
* 三十六年(乙卯)
* 三十七年(丙辰)
* 三十八年(丁巳)
* 三十九年(戊午)
* 四十年(己未)
* 四十一年(庚申)

四十二年(辛酉)佛赴王舍城。食讫令罗云洗涤。
失手扑钵以为五片。佛言。我灭后百年。诸
比丘分毗泥藏。以为五部。其后百年。鞠多
尊者有五弟子。各执一见。昙无德部。法名
四分(此云法密)萨婆多部。法名十诵(此云一切有)迦叶遗
部。法名五分(此云重空)弥沙塞部。法名五分(此云不著
有无观)婆蹉富罗部。律本不来(此云犊子)此五部律。
皆以僧祇律为根本。


* 四十三年(壬戌)
* 四十四年(癸亥)
* 四十五年(甲子)


曰。佛说般若诸经。至此凡二十二年。

第三秘密教者。如来于法得最自在。若智若
机若时若处。三密四门无妨无碍(智谓大圣权谋。机谓不
同次第。不择时处。身口意密。随何四门。无碍自在。适时称会)此座说顿。十方说
渐说不定。十方说顿。此座说渐说不定。此
座不闻十方。十方不闻此座(十方此座相对)或俱
顿。俱渐。俱不定(依签文义。加三俱字。亦应作十方此座相对)各不相
知。于此是显。于彼是密(此即人不相见。法不共闻。互不相知。得益不定)
此约此座十方相对(签科)或为一人说顿。或
为多人说渐说不定。或为一人说渐。或
为多人说顿。或俱渐。俱顿。俱不定(如前义加三俱)
各不相知互为显密(此是人相见。法共闻。互不相知。得益不定)
约一人多人相对(签科○签云。一方既尔。十方亦然)或一座默
十方说。十方默一座说。或俱默俱说。各不
相知互为显密。此约此座十方说默相对
(签科已上并妙玄释签)且寄三法况出其相。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0a 页 T49-0160.png

秘密得名。玄云。显露不定。秘密不定。签
云。为对秘密须安显露(云云)由前四味
有一类机。显露不解宜秘密入。是故如
来不思议力。隐覆密说。要令众生互不
相知得渐顿益耳。

秘密立体。签释玄文云。身口意密。随何
四门无碍。又签云。以秘密不出此七。逸
堂以三密四门为当体体。真中二理为
所依体。石坡以七教为所用体。虽皆
有凭。要必以七教为义足。

秘密文證此有二义。一者义蕴经论。妙玄
引涅槃经。迦叶菩萨设三十六问。如来
赞云。我初成佛亦有菩萨来问斯义。所
问句义功德亦皆如是(此佛亲宣)又般若经。
诸天子唱言。我见阎浮提第二法轮转。
今转似初转(此诸天叙出)二者名出龙树。大
论释般若经云。诸佛法轮有二种。一者
显。二者密。初转声闻见八万亿人(此显露不
定教)诸菩萨见无量阿僧祇人得无生忍(此秘
密不定教)。

秘密不传。文句云。秘密者。隐而不传。记
云。降佛七还非所述。故尚非阿难能受。
岂弘教者所量。阿难非不传秘。赴机之
密非所传耳。故秘密不用。全是显露。是
故传秘密。名传显。诸师皆云。上圣赴机
之密。互不相知故不可传。若涅槃中。如
来亲宣般若。故天子唱出。皆结集为文。
还成显露。故可传耳。

秘密横被。签云。秘密横被无时不遍(云云)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0b 页 T49-0160.png
岂于法华有秘密耶。须知显露竖论。虽
在四时。而有华严鹿苑大小之隔。若秘
密横论。则隐显在机无时不遍。遍前四
时。非遍法华时也。又签云。五味则一道
竖进。皆有半满秘密不定。此释玄文破
南师但用五味(但得方便)北师偏用半满(但得其实)
今家以五味成半满半满成五味。故云
味味皆有半满秘密不定。此相成释义。一
往如此。非谓法华中有前四味秘密不
定也。故玄文云。权实俱游如鸟二翼。虽
复俱游(五味半满俱用)行藏得所(五味半满相成。谓之行。谓相成法华醍醐
满字也。唯遍四味半满。谓之藏。谓不至法华醍醐满字也)。

法华非秘密是秘密。玄文。法华是显露
非秘密。又云。法华是秘密。般若非秘密。
签云。前是显非密者。谓非覆隐之密。如
前教有二乘发心。不令未发心者知。是
故覆密。今望般若为密者。此是秘妙之
密。般若中无。法华为胜。又玄云。般若不
明二乘作佛。故非秘密。又玄引大论。馀
经非秘密。法华为秘密。签云。非八教中
之秘密。但是前所未说为秘。开已无复
为秘(即四十馀年不说也)

秘密三义。签云。须知密秘语同意别(云云)
今列诸文具出三义。一者真秘。玄云。法
华是秘密。签云。是秘妙之密。二者隐秘。自
有佛弟子二义。玄引经云。四十馀年秘而
不说。此昔所未谈。约如来为秘也。妙
乐云。三周之中。自论秘者。法说周时。密
闻大车。此谓上周根利。预了譬喻因缘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0c 页 T49-0160.png
之事。对中下未悟。名之为密。此密有所
闻。约弟子为秘也。三者秘密。即妙玄所
立秘密教。如来隐密赴机互不相知者。
签云。是隐密之密。

第四不定教者。由前四味机发不定。闻大證
小闻小證大。于渐说中得顿益。于顿说
中得渐益。此有部教二义分别。初约部竖
论者。虽高山顿说。不动寂场。而游化鹿苑
(此处不定。签云。此不动不离。而升而游者。此指顿教渐初。不动于顿。而施渐化)虽说四
谛生灭。而不妨不生不灭(此法不定。鹿苑虽施渐化而不起于顿。二
味既然。诸味准此)虽为菩萨说佛境界。而有二乘智
断。虽五人證果。不妨八万诸天获无生忍
(此人不定)当知即顿而渐(于顿得渐益)即渐而顿(于渐得顿益。
签云。虽为菩萨指方等般若。彼二时中俱有小果。新得旧得如常所明。虽五人證果。不妨八万诸天获无生忍。此
重指渐初。对般若为说。前文约法。此中约人。得果不同。證法不定)次约教横论者。
乳中得别圆相对以辨不定。酪中教门虽无
二别。乃与八万一人对辨。生酥熟酥三四对
(般若带通别圆为三。方等四教。并谈为四)故知不定。约部约教遍
前四时(并妙玄释签)

不定得名。玄文。南北地通用三种教相。一
顿。二渐。三不定。又古师立偏方不定。谓
非次第。别为一缘。如金光明胜鬘等是
(云云)。知不定之名出于古师。天台更加
秘密为四教。于义方足。

不定示体。止观。妙玄。四教仪引净名经。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此
證不定。今诸师以一音为当体体。真
中二理为所依体(一音之义。通大小乘。备在集解)不定文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1a 页 T49-0161.png
證。玄引大经。或时说深。或时说浅。应问
即遮。应遮即问(签。应问。谓开其问。端应。遮谓置其所问。开置同席。故成不定)
玄引大经。置毒乳中乃至醍醐。皆能杀人
(云云)。止观引净名经。佛以一音众生各
解。或有恐怖(世界)或欢喜(为人)或生厌离(对治)
或断疑(第一义)斯如来神力不共法(云云)。签
引大论。初转八万得无生忍。陈如得初
果。此皆證不定教也。

置毒不定。玄引涅槃五味譬四教位
(前三教。教教皆成五味。备在玄文)故知前三教五味皆粗。圆
教一味皆妙(有人云应云五味皆妙)经云。譬如有人置
毒乳中则能杀人。乃至醍醐亦能杀人。
此譬两用。一通约渐顿。明不定教。处处
皆得见佛性。二约行不定。行人心行譬
之如乳。实相譬之以毒。此毒有殒命之
能。此智有破无明之力。久远劫来说实
相毒。置于凡夫心乳。毒慧开发不可为
定。或于初味发。或于后味发。不得次
第往判。故言置毒乳中乃至醍醐。遍五味
中悉有杀义(云云)。若圆教中发者。始闻
经即破无明见佛性。是乳中杀人六根
清净去。是酪生酥熟酥等杀人。若初住去。
是醍醐杀人(玄文。先列前三教。随何位中。密见中道。即是乳中杀人。乃至醍醐杀人
○昔师云。毒喻佛性。置喻体具。五味喻五道。以一毒置众生心乳中。随于五道受身之殊。毒性不失。
毒发性显之时。无局何身。若大道得发。即醍醐中发。义既不定。故于不定教明)一音不
定。辅行引起信论云。圆音一演异类等
解。又如如来八十好中一音能报众声。殊
方异类莫不获益。如来本非一切音辞。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1b 页 T49-0161.png
而能遍赴一切音辞。并与此不定义同。
签引华严云。佛以一妙音。周遍十方国。
众声悉具足。法雨等充遍。又大论云。欲
得一音遍十方。当学般若(此等皆大乘一音也)。毗昙
论云。佛为四王作圣语说四谛。二解二
不解(梵天音也)。又作毗陀罗语说四谛。一解一
不解。又作梨车语说四谛。四王俱解。以
此四王各念不同故。佛三说以赴彼念。总
释秘密不定。签引大论。诸佛有二法轮。一
者显。二者密。初转声闻见八万诸天得无
生忍。陈如得初果(今家不定所据)。诸菩萨见无
量阿僧祇人得无生忍。乃至十地一生补
处。是名为密(今家秘密所据)。签云。玄引大经。或
时说深或时说浅等。名不定者。以由彼
此互相知故。若秘密者。即互不相知。不
定与秘密。并皆不出同听异闻(同禀如来一音之教
故曰同听。互相知互不相知。故曰异闻)。又签云。不定与秘密。但
有互知(不定)互不相知(秘密)以辨两异。

释显密有定不定四句。

一显露定教。人相见法共闻。互相知得益
定。玄云。如前分别。但约显露明渐顿五
味之相。签云。通论显露。俱摄渐顿。二显
露不定教。人相见法共闻。互相知得益不
定。玄云。一时一说一念之中。备有不定。
此乃显露不定。三秘密定教。自分二。自
有人不相见。法不共闻。互不相知得益
(此座十方对论)自有人相见。法共闻。互不相
知得益定(一人多人对论)四秘密不定教。自分
二。自有人不相见。法不共闻。互不相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1c 页 T49-0161.png
知得益不定(此座十方对论)自有人相见。法共
闻。互不相知得益不定(一人多人对论)今之秘密
及不定二教。但是秘密不定(秘密教)显露不
(不定教)玄云。今法华是显露非秘密是渐
顿非渐渐是合非不合是醍醐非四味
是定非不定。

第五法华涅槃时。

述曰。玄云。今佛灵山八年说法。涅槃临
灭。则已同在八年。此时同也。玄云。法华
大王馔。涅槃醍醐。此味同也。又玄云。二经
教意。起尽是同。此开显同也。四教仪引涅
槃云。从摩诃般若出大涅槃。故合法华
为第五时也。

言法华者。日光普照高下均平。若低头。若
小音。若散乱。若微善。皆成佛道(签云。总结散乱小善之
类。无不开之以成佛因)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
灭度而灭度之。具如今经(玄一)良以。妙法
难解假喻易彰。为莲故华。喻为实施权
(签云虽复施权本为于实)文云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两教因人。别教教道。五时八教。故云种种)华开莲现。喻开权显实。
文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指实为权。权指于实。名方
便门开今指权为实。于权见实。名方便门开。示谓指示。示其见道之处也)华落莲成。喻
废权立实。文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舍是废之别名。开已俱实。无权可论。义当于废。权转为实。所废体亡。若留逗后缘。复属于施。非此中意○已上
迹门三譬之文)又莲譬于本。华譬于迹。从本垂迹。迹
依于本(迹不孤立本拟显本)文云。我实成佛久远若斯
(初先明本)但教化众生作如是说。我少出家得
三菩提(正明垂迹)又华敷譬开迹。莲现譬显本。文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2a 页 T49-0162.png
云一切世间。皆谓今始得道(初述迷迹)我实成佛
那由他劫(正明开迹)又华落譬废迹莲成譬立本。
文云。诸佛如来法皆如是(引同)为度众生皆
实不虚(正明废迹。废已无迹。故云皆实。实秖是本。权秖是迹。非莲华无以譬于权实。本迹妙法。非
此妙法。无以取喻于莲华。一部之旨不出本迹○已上本门三譬之文)入为莲故华。
华实具足。可喻即实而权(为莲故华。华掩于实。为实施权。实在
权内。体复不异)华开莲现。可喻即权而实(机熟须开。开彼能覆。
情希近果。名之为覆。祛彼近果。名之为开。开何所开。即彼能覆)华落莲成莲成
亦落。可喻非权非实(华落譬非权。莲成譬非实。开已即废时无异途。开教行
人理。同一理故。故实立已。同冥三德故知三德不当权实)。如是等种种义便。故
以莲华喻于妙法(玄一)

言开权显实者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
(集解云。开华严之顿。三时之渐。四时三教咸为所开。不同华严聋哑。故非顿不同三时次第故非渐。今经开
显无不成佛。故云会入非顿非渐)言权实者。名通今昔义意
不同(前三教权实不即大小相隔。法华权实不二。权即是实。实外无权。此义不同昔经权实随顺机宜悉
檀逗会而已。今经为实施权意在于实开权显实。意在于权。此意不同)谓法华已前。权
实不同。大小相隔(华严大隔于小鹿苑小隔于大。方等同座大小各闻。般若融通
约人成隔。义见玄文)
如华严时一权一实(权别实圆各不相即。且以华
严为论。三渐可知)所以者何。初顿部一粗一妙。一妙则
与法华无二无别。若是一粗。须待法华开
会废了。方始称妙(一妙无别者。约教显实是同。一粗方妙者。点前隔异见融即)
次鹿苑但粗无妙(但一藏教)方等三粗一妙(藏通别粗圆教为妙)
般若二粗一妙(通别二粗。圆妙此已上普昔时义意)来至法华会
上总开会废前四味粗(开前四味粗。会前四味粗。废前四味粗。故冠以
一总字。曰开会废)
令成一乘妙(前四时两教二乘三教菩萨人理教行差别之粗。至今
法华咸皆微妙。别行记云。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会权归实废权立实。此之权实馀部永无。此今时义意也)。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2b 页 T49-0162.png

诸味圆教更不须开。本自圆融不待开也
(在昔圆顿不开自妙华严之中普贤普眼三无差别大集染净一切融通。净名不思议毛孔含纳。思益网明无非法界。
般若诸法混同无二。此等圆妙。与今法华佛之知见。无二无别。岂可更开令成妙邪)但是部内
兼但对带。故不及法华淳一无杂。独得妙
名良有以也(华严兼于行布差别。鹿苑但一生灭之粗方等大乘对三藏半。般若所带通别
方便。此等四味。不及法华纯一佛乘。唯今称妙。其义如此)故文云。十方佛土
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有圆妙一乘。无通教半满相
对之二。无三藏中之三乘。无般若所带之二。无方等所对之三。此义出文句。偈见总诸佛章。此證教一文)正
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三教方便独谈佛慧。于诸世间为无有上。大直道
也。此释迦章中教一文。今取道义故以證行一)但为菩萨不为小乘
(昔日方便。谓化小乘。今时开显。实是菩萨。如彼穷子自谓客作。长者观之实为己子。开显小乘作佛。故云不为小
乘。菩萨上求下化。因必至果。故云但谓菩萨。此约义引文。以證人一。若据诸佛章偈。则云但教化菩萨)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众生正觉。一如无二。悉不出如。皆以如为
位也。出世正觉以如为位。亦以如为相。世间众生亦复如是。世间相既常住。岂非理一此见文句云云。韶云。
相可表帜。位可久居。众生正觉相位无二。显迷即理理即常住。佛已契常众生理是○未来佛章。以證理一)。

时人未得法华妙旨。但见部内有三车穷
子化城等譬。乃谓不及馀经。盖不知重举
前四时权独显大车。但付家业唯至宝所。
故致诽谤之咎(已上并四教仪○妙旨者。迹门三周开显之妙。初法说周重举四时
之权。会三归一。身子上根得记是也。次譬说周明三车一车。譬前法说。四大弟子设穷子喻获得家业。中根信解作
佛是也。三因缘周明十六王子下种中间调停今得授记。有化城宝所之喻。下根千二百声闻等获益是也。人不见
之。故致诽谤。如清凉师李长者等。不知此旨。便为不及也)。

若约时则日轮当午。罄无侧影(法华开显。三乘九界咸皆悟
入。譬如日轮正午无处不明。是则先照高山寅时也。次照幽谷卯时也。次照平亩辰时也。禺中已时也。宋严观二
法师。与太史何承天。论中边之国。依周礼。用一尺五寸上圭。立八尺之表。夏至午时以测日景。犹有馀阴。知
此方非中国也。天竺此时无馀阴。知为中国也。地上寸影天上万里。今言侧影者馀阴也。影古作景。晋葛洪字苑。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2c 页 T49-0162.png
始改作影)。

若约味则从熟酥出醍醐。此从摩诃般若
出法华(玄一○涅槃经。但云般若出涅槃。今玄文言出法华者。以二经同味故。义立此说)
信解品云。复经少时(去法华不远)父知子意渐
以通泰(机无隔异)成就大志(大心即发)自鄙先心(欲求大道)
临欲终时(化缘将讫)而命其子(二万亿佛所受化之徒)并会
亲族(十方法身菩萨影响者。多是释迦昔日同业)即自宣言此是我子
(从我受学是我所生)舍吾逃走(背此大乘遁入生死)五十馀年(备经六趣)昔在
本城怀忧推觅(自昔法身地中。常以二智观。觅可化之机)忽于此
间遇会得之(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此实我子我实其父(我实
曾于二万亿佛所。常教大法。此结会父子。以定天性)今我所有一切财物(大乘
万行万德。行为因。德为果)
皆是子有(先所出纳是子所知指昔日大品领教。所委广略般若共不
共法。此正付家业)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而作是
言。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三藏本心不求。方等耻小望绝。故不求。般
若虽领非己分。故不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如此不求而今自得)此领
何义。即是般若之后。次说法华。先已领知
库藏诸物。后不须说但付家业而已。譬前
转教皆知法门。不须重演观法。直破草庵。
赐一大车。授记作佛(玄十○授者授与。记者记事。开与授记皆有通别。通
开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别开当座悟入。通记阿耨菩提。别记劫国名号)。

四十六年(乙丑)佛成道后。四十二年说法华经
(句记引法性论○说法华。凡二处二会。始在灵山次升虚空。后复还灵山。法华以无量义为序。普贤行法为结)

法华教主。准四明立义。法华所明三十二
相名尊特者。以即法身故。是则生身即
法身者。便为尊特。此就开权即劣显胜
而明尊特龙女欲彰开权妙相。故云法
身具三十二相。此一一相全理显现。法身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3a 页 T49-0163.png
遍故三十二相相相周遍。法具万德相亦
须具。此之妙身不名尊特。更指何身为
尊特邪。此则永异净觉定是生身之义。
至若即一论三者。秖三十二相如来妙
力。为三藏示有分齐。名曰生身。秖三十
二相如来妙力。为从通入别机示无分
齐。名为尊特。秖三十二相如来妙力。为
圆教机示一一相。即是本性所具法门。名
为法身。由三种机感者如来。即于一
身示三种相。


* 四十七年(丙寅)
* 四十八年(丁卯)
* 四十九年(戊辰)

净饭王病重。念见诸子。佛在王舍城。去此
五十由旬(父王所治迦维罗国。王舍城在摩竭提国。并中印土。今言五十由旬。即相去二千里)
告难陀阿难罗云。即以神足至王宫所。涌
身虚空放大光明。光照王身患得安息。复
以手著父王额上曰。王是净戒之人心垢已
离。今应欢喜谛思经法。时王于卧合掌心
礼。忽就后世。诸释棺敛置师子座。佛及难
陀丧前肃立。阿难罗云。住在丧足。佛为当
来世人不孝。躬欲担棺。大千世界一切震动。
欲界诸天诸龙鬼神。俱来赴丧。时四天王跪
请担棺。各自变身如人形像。世尊手执香
炉前行。出诣墓所。千阿罗汉往大海渚。取
旃檀香举棺焚之。诸王收骨置于金函。起
塔供养。佛告众会。父王净行生净居天
(净饭王泥洹经○生五净居者。第三果阿那含人)初波斯匿王(舍卫国主)娉于释
氏摩诃男。以家中婢生女。妻之生子。名流
离。年八岁。令诣外家学射术。时新作讲
堂欲请佛僧。流离即升师子座。诸释嗔骂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3b 页 T49-0163.png
之云。此婢生子敢入中坐。扑之着地。后
绍王位往征释种。目连三反白佛。佛言。宿
缘已熟今当受报。流离王既入城。取诸释
埋脚地中。以象踏杀之。凡九千九百九万
人。流血成河。选五百端正释女。欲与相接。
一女骂云。我今何故与婢生种通。乃至五百
女皆如此骂。王取五百女。刖手足掷坑中。
还至舍卫。兄祇陀太子出见。流离王曰。吾
与诸释战何不佐我。祇陀曰。我不堪杀害
众生。王即拔剑杀祇陀。命终即生忉利。五
百释女称怨向佛。佛至其边说法得法眼
净。命终生天。佛还给孤独园告诸比丘。今
流离王及此兵众却后七日尽当磨灭。至七
日初。王将兵众诣河娱乐。天大雷震暴风
疾雨。王及兵众为水所漂。身坏命终入阿
鼻狱(此云无救鼻音毗)佛因为诸比丘。说释种宿世
捕鱼杀害因缘。今还受报之事(长阿含经○案兴起行经云。
过去罗阅城。有池多鱼。村人捕之。著岸而跳。一鱼名䴸。一名多舌。相语曰。我等不犯。人横见杀。我后世当
报。时村人男女。今诸释种是。䴸鱼者。毗娄勒王是。多舌者。今王相师名恶舌者是。我是时为小儿。见鱼跳而
喜。以杖打鱼头。王伐释种。时我得头痛)。流离杀诸释氏。阿难愁恼。
来佛所言。我与如来同一释种。云何如来
光颜如常。佛言。我修空定。过三年已还来
问我(涅槃经)目连。取知识四五千人盛著钵
中。举置虚空。流离军退。佛令取钵视之。人
皆死尽。佛为说无常法。无央数人得须佗
洹果(法句喻经)


* 五十年(己巳)
* 五十一年(庚午)
* 五十二年(辛未)

冬十一月既望。佛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重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第 163c 页 T49-0163.png
阁讲堂。告诸比丘。却后三月我当般涅槃。
即为说普贤菩萨行法经。

述曰。案神照经疏云。建子之月既望。告
众行法。既是结经。则知说法华止七年
耳。今约已经开显又二经同味。故通称八
年也。
佛祖统纪卷第三(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