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67-03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采芹录卷一
            明 徐三重 撰
牧民之职当以加惠孤穷为首务盖不能自食之民悬
 命于上之人者所当约已劳身图其生事者也次当
 以恤灾为念盖天灾无时一方终岁无望之人流移
 破散死亡所系拯救之策不但临事多方尤当先期
 预备者也次则均田土户役以抑豪右而扶齐民禁
卷一 第 1b 页 WYG0867-0358d.png
 淫奢浮冗以节用度而端俗尚此古人治安本义常
 日行之以渐图富庶实效者也至于贪猾吏卒藏蠹
 公庭煽殃乡曲上阏清明之化下乱宁一之规所当
 简其人数信其约法令公私之情不隔于耳目淳和
 之俗毋琢于奸欺精察曲防正当加诸此徒不宜苟
 且听徇者也乃若持廉一节欲行绳吏当先自盟洁
 已庶可格人无愧乃能督下此寔诗书之士所称诵
 法圣贤不但名位之流仅欲兢持物论而已其他宽
卷一 第 2a 页 WYG0867-0359a.png
 赋缓刑训义重本恒若家庭之事并关切身之情如
 此纵未便侈口王仁一郡一境有不实受其泽者鲜
 矣
洪武初令天下郡县立养济院收养孤独残病不能自
 生之人人月给米三斗柴三十斤冬夏布一疋小口
 三之一慈悯元元直同父子骨肉矣夫孤独残病饥
 寒之人上关九重深念所以图其生理者罔不周详
 宁忍令海内丁夫壮女不安生事以至流亡失所知
卷一 第 2b 页 WYG0867-0359b.png
 必无矣我祖宗德泽下迨庶品何减乾坤雨露但遐
 深曲隐正赖长吏奉行若令弊藏于法之徒美实丧
 于文之虚具则大非矣夫国家不爱课税征求之额
 以全无告困穷残命而中间稍有旁出无论此升合
 脂膏有失救死存生之本意倘实政一化为弊薮则
 必有万分不能自生者又苦于不可得收而哀号稿
 死何由知之此在官司所宜推广德心体隐询瘼而
 不得目为案牍故事一切付之廷吏已也呜呼士大
卷一 第 3a 页 WYG0867-0359c.png
 夫所学何事四民之政童而诵之况国家懿典明章
 皎然方册当其任者乌得忽诸
四民无告王政所最先洪武条章载列监司守令职事
 更为殷切乃今号啼载涂当事者身逢目睹恬焉靡
 有诘其情状为之收恤毋论吾心为忍即吾职亦重
 慢国宪所学所任胥负之矣呜呼傥谓人众不能尽
 养今郡邑冗耗费何止一端在世途则难已在国典
 则不经若节此施彼所活何限谓岁办不能额外夫
卷一 第 3b 页 WYG0867-0359d.png
 天下以富养贫天道人理然也在明白正大随宜曲
 处焉耳我无几微私而以痛闵元元之意明布一境
 人有不同此心乎如是财固可多方画也谓情伪不
 易得实夫上以诚感未有不以诚应法以仁立未有
 不以严行里图街坊乌容尽欺一时矇眬岂能终掩
 且既欲处之得所宁不审之周详但使吾有实心终
 不令虚文冒滥也谓流乞势难兼收夫宇宙同生宁
 分彼此或遂令寄命或使得还乡各因其情与之生
卷一 第 4a 页 WYG0867-0360a.png
 路但患吾心不竭毋患吾力不周也夫万物为已斯
 道本义一夫颠连痛切吾躬凡有斯人之责皆不可
 无此意而称于天下曰士大夫也若鲜珍自奉而枵
 腹者哀号泥涂渺然乃若不闻高倨快心而黔瘠者
 宛转溪壑漠然不加动色此亦非人情矣
古今救荒惟蠲赈二事余不获尽睹天下地土知其利
 害姑以身所经行耳目闻见窃谓长淮以北赈急于
 蠲大江以南蠲重于赈淮北居人星落地旷土瘠粮
卷一 第 4b 页 WYG0867-0360b.png
 课甚薄田无畜泄之利一遭水旱千里极目即不蠲
 亦无所得徵而流乞之民旦暮悬命沟壑之外便虞
 剽掠是赈之惠实于蠲也大江以南田赋浩繁生人
 骈塞无藉之人居多升斗之给难遍若复以薄收之
 物充重额之输则地方之存无几而食货之直必涌
 且饥寒交迫敲朴难堪斥卖流亡势所不免是蠲之
 益重于赈也夫蠲赈二事荒岁何可废一顾于并行
 之中略计其虚实重轻则然耳然江南田多钜室蠲
卷一 第 5a 页 WYG0867-0360c.png
 亦难从槩例列为差等明示低昂亦厚业者之所不
 能怨也至于赈之一事第责成良有司兴发劝募公
 勤以行之多方以稽之务使无业者得济必死者得
 全斯为实政夫发帑遣官岂非圣朝德意第奉行乖
 方反滋骚动列郡之费不赀民间竟无大益此亦当
 事者所宜鉴往觉来先图无弊而后可言其利也
为郡守积榖备荒是第一务不入私室不为馈遗买榖
 入仓择部民有行父老主之仓须完缮高燥用柴盖
卷一 第 5b 页 WYG0867-0360d.png
 护待主仓者如家之主计优以礼遇免其杂役不使
 左右群小有所需求每廒有定数折耗有罚再勤加
 检问察其盈缩一遇凶歉发而平粜豫访耆德散布
 各乡质盟于明神感动以诚恳间遣自爱属吏巡行
 稽查或亲乘小舟突诣廉问夫预备则有待无弊久
 而益饶散粜则民便利均不至群聚而又身劳诚感
 不废稽防庶几民有实惠如此而百姓犹流亡丧乱
 始可委诸天矣
卷一 第 6a 页 WYG0867-0361a.png
  晦翁常论常平仓弊云米俱浮埃空壳不敢挑动
  又影射侵支有难理会愚谓此等事正生治人实
  希法从人弊故耳今谈者亦苦口常平之难行谓
  害甚于利夫居位任职使国家良法无利而滋弊
  不知士大夫有生于世其处身利物当如何而漫
  无用心如此也
救荒一事士大夫稍以民物为怀未有不恻然图其实
 济第心虽欲尽而势所不遂身所难亲一人之心思
卷一 第 6b 页 WYG0867-0361b.png
 耳目有限而闾阎不悉之情隐群小乘便之奸欺不
 无此顾而彼遗名然而实否意美而法弊费实而惠
 虚纵有禹稷饥溺之思无裨沟壑颠连之苦昔人乃
 言荒策无奇诚恨之也偶见世庙时广东佥事林希
 元上荒政丛书内列纲六目二十有三曰有二难得
 人难审户难有三便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
 赈钱稍贫之民便赈贷有六急垂死贫民急饘粥疾
 病贫民急医药病起贫民急汤米既死贫民急墓瘗
卷一 第 7a 页 WYG0867-0361c.png
 遗弃小儿急收养轻重囚系急宽恤有三权借官钱
 以粜籴兴工作以助赈贷牛种以通变有六禁禁侵
 渔禁攘盗禁遏籴禁抑价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戒
 迟缓戒拘文戒遣使其审势立款推情设策可谓几
 尽若斟酌事宜务令实惠及民则在仁人君子自尽
 厥心焉耳窃思遣使之戒厥有前微往年江南被灾
 发帑命官赈济无益而更滋骚扰昔司马文正公谓
 不如专任监司守宰者真为石画此在朝廷之上老
卷一 第 7b 页 WYG0867-0361d.png
 成之识但为责成核实而不牵惑于少年浮论则善
 矣若监司守宰身任其事又以得人为急而难盖苦
 心综理虽在我而布散分任须用得其人苟一人失
 用即一处一事为其所误而僵死不知几何人矣昔
 富郑公在青州所用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
 以禄使就民所聚选老弱病废者廪之公感之以诚
 人人尽力今固无待缺寄居惟有见任本境官吏虽
 当民艰之日同有良心顾地方事任孔棘如欲付孤
卷一 第 8a 页 WYG0867-0362a.png
 子于乳母所以审择之伺察之亦不得不加之意也
 丘文庄则欲于所部致仕閒住待选依亲等项官吏
 监生与夫僧道耆老医卜人等凡平日为乡人所信
 服者俾各就所在因便给散是用本乡士民也然又
 必为人所信服亦岂得一槩付之天要各就一方人
 情土俗酌于才品而期其不负委任若官吏士民正
 不拘耳诚幸得慷慨盟天矢日与吾共志之人而即
 属以辨户业之上下有无察丁口之老弱疾病孤苦
卷一 第 8b 页 WYG0867-0362b.png
 或随居给散以便民或就食其不能出入往来者令
 远近饥寒赤子宛然若咸当吾前而凡荒政所施德
 意靡不若吾躬行而人实受之岂非一方生灵厚幸
 欤至于牛种之贷宰牛度僧之禁则预为荒后生事
 计者又不但苟舒今日一朝之急惟预备劝助二端
 不在明白开款盖劝助一事行之不善反成苛索预
 备一节当在平日临迫则难倘被灾太甚应用浩繁
 仓卒措置钱米不免巧妇束手之叹若只倚办官库
卷一 第 9a 页 WYG0867-0362c.png
 额少用浮中道称竭安得委而坐视欤念此必当先
 事不忘经营临事广为方略凡诸行仁之事以身倡
 之则好义者自众不可强迫以不堪及民之政以实
 致之则受惠者必得母令借窦以生弊要在贤明并
 济经权一体上下倘按常守矩而尽其在我或用智
 多事而不通物情利益未施怨咨横出矣嗟嗟志在
 苍生者必不自专一人之见则于艰难倥偬之秋真
 如一家一身之厄焦劳之外更务周询凡所以集众
卷一 第 9b 页 WYG0867-0362d.png
 思藉群力察幽细行实然者宜更如何皇皇切切也
窃忆昔年灾荒官司出米煮粥然食粥者死甚众非粥
 之能死人盖饥寒雨湿人自无生理耳当知得食而
 生是粥之功饿伤疫染而死非粥之过倘归过于粥
 而不为料理则可生者亦死是与于不仁甚也惟官
 司出米或委任所属官吏或差派地方富民中间苟
 且塞责又不无侵尅减省杂以他物乃足为害闻有
 和入石膏沙土者久困濒死之人肠胃岂堪着此是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67-0363a.png
 适以好生行杀也若择人而任用意稽察当不至是
 食粥之人其间亦有自能食而冒滥支给者似所当
 裁已给粥而有室可归者亦不必虑惟流集饥人聚
 守于此枵腹待食以次递给日晏得餐数岁丰穰饕
 恣之人仅仅得此已不能饫且老幼疾病群居一厂
 疫气相袭而又当阴两弥月湿衣冷地俱足伤人此
 官司之所无可奈何者也夫丁壮滥食非曰恶之特
 分取无告之口且令官司势不能遍亦为未平饥人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67-0363b.png
 不下千百林立鱼次取给鼎镬之间岂能如期得食
 米珠薪桂欲令充饱其势自难而远村境外扶老提
 弱坐卧荒凉浮露之厂旁穿下透渍骨侵肌以积羸
 之人备六气之贼疾病死亡又岂粥糜所能救疗呜
 呼群公皆才名良吏犹然患此岂救荒真无策耶窃
 议欲仿范文正营作之意令丁壮者以力得钱不虚
 坐食老弱则编名定额限米分炊数止贫迫给可从
 优而散处空闲各有覆藉至于疾病医药自不可无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67-0363c.png
 脱有死亡瘗理亦不容己若预备实积以奉圣朝德
 意勤廉自矢以忧百万生灵此亦吾辈立心之事也
 呜呼行之惟艰谈何容易捉麈而论兵得无为介胄
 嗤乎
程伊川与人论立赈济法云不制民之产无储蓄之备
 饥而后发廪以食之廪有竭而饥者不可胜济也今
 不暇论其本救目前之死亡唯有节则及广常见今
 时州县济饥之法或给之米豆或食以粥饭来者与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67-0363d.png
 之不复有辨中虽欲辨之亦不能也榖贵之时何人
 不愿得食仓廪既竭则殍死者在前无以救之矣数
 年前一亲戚为郡守爱恤之心可谓至矣鸡鸣而起
 亲视俵散官吏后至者必责怒之于是流民歌咏至
 者日众未几谷尽殍者满道愚常矜其用心而嗤其
 不善处事救饥者使之免死而已非欲其丰肥也当
 择宽广之处宿戒使晨入至己则阖门不纳午而后
 与之食申而出之日得一食则不死矣其力自能营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67-0364a.png
 一食者皆不来矣比之不择而与当活数倍之多也
 凡济饥当分两处择羸弱者作稀粥早晚两给勿使
 至饱俟气稍完然后一给第一先营宽广居处切不
 得令相枕藉如作粥饭须官员亲尝恐生及入石灰
 不给浮浪游手无是理也平日当禁游惰至其饥饿
 则哀矜之一也按此议载于遗书斟酌事势徵见已
 往似甚可行夫每日一食近伤于薄然仁人君子立
 爱欲广而施泽当节节正所以成广非不欲厚之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67-0364b.png
 小有凶歉米粟易措饥人鲜少不妨如意优给若大
 荒叠荒之岁流离在在充塞食货无计宛转救此不
 应遗彼丰前又恐啬后则此法最为长便夫日得一
 饱虽饥不死中间省两餐之费以全活众命衍易竭
 之财广得生之路于人不为忍于物不为吝何妨于
 仁人君子之用心且羸病食之他所早晚两给稀粥
 俟其气完而与健者同给所给粥饭并官员亲尝浮
 浪游手亦弗拒遏处置存恤更为周详矣窃又谓食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67-0364c.png
者已给而出未必不可别营几微土毛水族亦皆接
 济之物惟所给粥饭则须甘美丰厚务令充足又不
 作病此正在官司委托得人每镬亲尝验给若但付
 之寻常色役任彼尅减滥恶粥或稀薄饭或亏少是
 每日一给当不待三五日而饿损枯瘠濒死大不如
 一日两给尤徼倖一度得救死之益纵它日事不能
 继而一时犹幸有得生之人其利害相悬殆天壤矣
 故愚最善伊川此议而不敢轻言正恐或以虚文应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67-0364d.png
 事之心行节浮从实之政实之利未䆒虚之为害更
 深是前贤苦心密议反为厉阶以杀人因用策之不
 才不良而致此策之遗祸可深虑哉可深虑哉
  伊川此议虑事最周然或在地窘极荒榖粟无可
  措置之处则宜用之又必须以勤敏精明身亲目
  睹令事皆实际则可若少有虚漏则死亡无稽矣
  至如米可广营量不至乏竭从优两给何惜烦劳
  但此说亦不可知仁人君子酌时宜而赢缩总于
卷一 第 14a 页 WYG0867-0365a.png
  血气生灵尽同生一脉之念凡思曲防其未尽正
  欲实遂其生理古人不敢自惜焦劳胼胝之躯此
  意可想也
限田一事均产平役节富右贫最为治安善政昔人每
 苦救荒之策无奇窃谓荒策亦孰奇于此盖救于已
 荒则仓卒难展故无奇救于未荒则无临事补苴之
 迫无多费不均之患且人各有赖荒自不能为灾兹
 非奇策欤大抵天生斯人食以此土以一方之土养
卷一 第 14b 页 WYG0867-0365b.png
 一方之人是土与人常相均者也先王审于是乃方
 百里而制国君各民其人井其地而授之田人得百
 亩以赡老幼至于馀夫亦有分业所收既足卒岁馀
 者即以待荒何有乏衣食而流亡者自阡陌既开田
 无常制多者吞并至千万无者不得置锥于是始有
 奴婢佃户而贵贱有馀不足大悬殊矣丰稔之年贫
 者力作以养富凶歉之岁富者厚自畜而困贫此三
 代以下至今日弊政天下所由不均不平者胥是也
卷一 第 15a 页 WYG0867-0365c.png
 夫言井田于郡县之日非迂则妄然富贫何不可均
 量也今之富人有田千亩则古十馀家之产也有田
 万亩则古百什馀家之产也田之入千万其所当食
 之口不过二三十止矣所馀皆耗于冗食浮用彼百
 十馀家之无田者其身其老幼咸资于为人力作以
 终岁遇凶歉则束手而坐死亡是致此百十馀家之
 颠顿安得谓非千万亩者之造孽耶今若令限其额
 数多者不得逾若干少者不失百亩或五十亩或二
卷一 第 15b 页 WYG0867-0365d.png
 三十亩夫无论各百亩五十亩就令人得二三十亩
 男子力农妇女操织常年计所食用之不尽者即可
 渐畜以备荒即无有馀畜而田庐宛然犹可转移质
 借以苟取给一岁而强待来岁之复熟亦不遂至委
 顿沟壑也且人既各有微产其乡党同籍有馀者尚
 可推以相济而冀后日之取偿官司之设法救济者
 亦可按籍查审而不思于虚实之难据即其间有无
 籍散漫伶仃孤寡者其人既稀亦易为推求别议周
卷一 第 16a 页 WYG0867-0366a.png
 给必不苦于难稽而弃置无措也兹非灼然通利之
 道欤孟子曰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
 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盖千古圣
 帝明王救荒奇策具于王政中甚明圣贤明布其策
 于书传而后人常患于无策岂忽而不讲欤抑泥于
 古法而不善师其意以变通欤然则三代而下数千
 年间生灵饥困转死者无算罪岂真属之岁凶由豪
 强恣肆兼并而上之人恬然不为限制圣贤大有奇
卷一 第 16b 页 WYG0867-0366b.png
 策而不能讲究变通以见于施行均为可恨也
梁惠王移民移粟是言救荒事孟子只云行王道始之
 以不违农时不用数罟不非时伐山林继之以树宅
 桑畜鸡豚制田里此言于岁荒之日无乃近迂然平
 日审能行此荒亦自不足虑古人三年耕馀一年食
 九年耕馀三年食正为此也鲁哀公忧年饥乏用有
 若告以行彻彻者一夫受田百亩八家通力而作上
 之人赋什一而已生者得尽力取者不求赢人咸得
卷一 第 17a 页 WYG0867-0366c.png
 以勤俭自致畜积何忧乎灾祲周礼荒政凡十有二
 虑极周详然要是圣人立法于官守尽曲防之事以
 待天行之数耳若桑林云汉之后则虽明圣不能不
 皇皇何者天灾横行不可力遏民间泽涸难以支吾
 财不得神运而鬼输人不能家赐而户给尔时即欲
 为奇策恐二帝犹病于博施是以王道贵预当令荒
 不为灾此古昔养民善政有以辅相天地所不及者
 诚非小补也当今授田之法难行而民间产业可渐
卷一 第 17b 页 WYG0867-0366d.png
 均量惟重禁兼并使富强不得逾数多占贫弱衣食
 之资极意抚存令得保守苛徭繁赋悉意宽除要使
 户有名田人鲜亡赖是乃当今王道而于荒岁之备
 亦庶几十之六七矣
江南差役以田为序此经法也夫国家以民为役以田
 制虽古盛世不能易后代人奸法弊民不皆有田役
 亦不尽从田于是有偏累不均之恨盖举海内皆然
 江南为甚矣夫江南财赋剧地诸役最称烦重乃今
卷一 第 18a 页 WYG0867-0367a.png
 钜产之家优游丰盈坐作淫侈而徒使贫苦之民赀
 窘力单奔驰搞扑此当世所为不平者诚于士大夫
 之产立有定例限其品额额外有馀更为裁抑之法
 或即从官途惩警或特设乡政遏防务令不得任意
 逾越以侵削闾阎陵夷志节倘过营分外即议在毁
 廉但令教肃风清必无敢显托不类者若夫登垄意
 重振濯心微彼既欲自同庸民国家亦何难贱士此
 定士大夫之例当明布朝章以成画一不得但委之
卷一 第 18b 页 WYG0867-0367b.png
 郡县者也此制既定然后将槩县官民户田履亩核
 实归并造册照产列名以次注役多寡不紊轻重不
 踰下毋得私营脱减上毋得曲法低昂此则于均役
 之中便有限田之意大要田多役不妨过重田少役
 不妨加轻将令富者势不可多贫者无可使有需以
 岁月之深徐俟推移之理此作法于无制之后寓意
 于常法之间在任事者以至公之心行至平之政而
 坚持之永守之庶乎齐均之效可以渐致即末世无
卷一 第 19a 页 WYG0867-0367c.png
 全功亦或可几十五也至于因时随势法在必利而
 不至病人正行旁行无失本意而总归合辙则在善
 行之人用意真密审图无弊焉耳顾其所以难行则
 有由然大要九重一人与闾阎万口未有不知其便
 而当事及梗挠之夫皆大所不利言则为仇行则为
 贼所以历千馀载而讫无成法定议无惑也
  自贡助彻行皆计民授田下有养上有供盖均天
  地大利为帝王良法万世不可易也春秋时犹未
卷一 第 19b 页 WYG0867-0367d.png
  尽湮鲁加履亩有子病之战国辟土诸人遂大坏
  旧章流毒后代故孟子宅井经界之说谆谆于齐
  梁盖宇宙非此法生人之理不均圣贤非此道推
  仁之事不达因考纪汉以下谋国之议于后大要
  建议因时仿古用意一也
  汉董仲舒说武帝以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
  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邑有人君
  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虽
卷一 第 20a 页 WYG0867-0368a.png
  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
  路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然后可善治也(所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此最为彻论然卒未)
  (有能行非法难行无肯行之人也豪限名田塞兼/并去奴婢除专杀无困贫苦无滋 强斯为善治)
  (后之议治率云便民然所便者十九富厚之室而/饥迫者鲜所沾及称善治乎 治天下者乃使商)
  (鞅之法尚至今/在如何得善治)
  汉哀帝时师丹建言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赀数钜
  万而贫弱愈困宜略为限廷臣议请自诸侯王列
卷一 第 20b 页 WYG0867-0368b.png
  侯公主名田各有限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
  十顷奴婢毋过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时
  以贵戚近习不便遂寝不行(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不为苛矣独缘贵)
  (戚近习不便使宇宙生灵大计竟废格不行此正/世事沉痼病根 汉法严惟贵戚近习力能挠此)
  (吏民不敢也后代权门富室皆得以私意梗其事/行之更难矣 关内侯吏民名田奴婢亦须有差)
  (等定限今槩云毋过三十此/牛奇章所谓疏而未可行也)
  北魏孝文时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
  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力/业)
卷一 第 21a 页 WYG0867-0368c.png
  (人人殊便应人人均量事既伤繁且田无定数惟/力是称即为他日多占之端而均量无己时矣时)
  (南北交争兵事未息田制或难定限暂为此融/通便计以救时弊而拯民艰亦不为无益也)
  唐陆贽论限田曰古者一夫受田不过百亩欲使
  人不废田业无旷耕耘今富者连阡陌贫者无容足之
  居依托强家服劳终岁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
  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私家收租一硕官取一私
  取十宜为占田条限此安富恤贫之善经也(所云/依托)
  (强家服劳终岁者今奴婢佃户皆是也惟兼并之/后贫人失业乃有此等若计夫受田时则俱同井)
卷一 第 21b 页 WYG0867-0368d.png
  (通作之夫各得自食其/力何至依人服役乎)
  唐牛僧孺论均田曰昔周人井田之制远而不可
  复汉氏名田之数疏而未可行今版籍不备迁徙
  无制富者得以专其利贫者不能专其业于是编
  户逸为游惰良田并于豪家诚能诏天下官吏随
  人所在皆备贡藉来者根其所从去者审其方向
  居者详其业疾者筹其数时贡籍于县岁贡籍于
  州州与县相闻然后颁限田之科重兼并之律使
卷一 第 22a 页 WYG0867-0369a.png
  公侯卿士方伯连帅下及于豪商大贾不得广并
  吞以专厚利若然则均田之事寓其间矣(藉民限/田计口)
  (受业者当如是但于藉时恐不无繁扰且既非受/田人藉之何为不若一意限田重禁兼并自然惠)
  (及无藉至有田之后随产立户列/于版图则民不待藉而自藉矣)
  宋太宗谓宰相曰井田之制实经国之要道后世
  为天下者违井田则富贫不均朕深念黎庶虽井
  田之制不可卒复因时创法渐均贫富则朕别有
  规制终当行之以安四海(三代以下人主未有自/能知此者惟宋太宗知)
卷一 第 22b 页 WYG0867-0369b.png
  (之而卒未见所创规制岂当时/佐理奉行之人莫或相成耶)
  宋仁宗天圣间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
  诏限田卿以下毋过三十顷牙前将吏应复役者
  毋过十五顷止一州之内过是者论如违制律以
  田赏告者既而三司言限田一州而卜葬者牵于
  阴阳之说至不敢举事又听数外置墓田五顷而
  任事者终以改田不便未几即废(呜呼任事之人/即是不便限田)
  (之人法如何得行古者无死徙出乡以厚风俗今/以阴阳小数复通卜葬墓田之例不知三代公卿)
卷一 第 23a 页 WYG0867-0369c.png
  (世家何处皆得吉壤/而子孙相继贤良也)
  宋高宗初在河朔亲见民间之苦尝叹知县不得
  其人一充役次即至破家及即位深加讲求至建
  炎四年十二月遂定差役法以材疃三十户每科
  轮差甲头一名催纳租税以二十五家为一保十
  六保为一都内选才力高富者二人充都保主一
  都盗贼烟火之事其次有保长若品官则一品限
  田五十顷至九品五顷免差子孙荫尽则同编户
卷一 第 23b 页 WYG0867-0369d.png
  太学生及得解试者许募人充役军丁女户及孤
  弱悉免(按此法即今里甲差徭也今江南解/头收兑等项号称粮长役更烦重)
  宋留正役议曰自井田之政废而赋役之法弊至
  于役法之不均未有甚于此时者豪右贵戚之家
  占田踰制虽有限田之法然其田百倍于编民纵
  能使之服役其何以救细民之困哉盖其力既有
  十家之田而特供一家之役则昔之为役之家九
  又将移之于平民矣限田之役诚不足以均之则
卷一 第 24a 页 WYG0867-0370a.png
  不役之而限田庶乎其可行圣朝将以宽民而在
  廷议论未定岂非有待于今日而行之乎(三代盛/王能使)
  (千八百国君民谨守井田之制后世人主不能禁/豪右贵戚不逾制占田然则统一海宇所命令何)
  (事此当求其故而得根因矣留/公限而不役之论最为精当)
  宋理宗淳祐六年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谢方叔上
  言豪强兼并之患至今日而极非限民名田有所
  不可是亦救世道之微权也国朝驻跸钱塘百有
  二十馀年矣外之境土日荒内之生齿日繁权势
卷一 第 24b 页 WYG0867-0370b.png
  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
  下煎迫识者惧焉夫百万生灵生养之具皆本于
  榖榖粟之产皆出于田今百姓膏腴皆归贵势之
  家租米有及百万石者小民百亩之田频年差充
  保役官吏诛求百端不得已则献其产于巨室以
  规免役小民田日减而保役不休大家田日增而
  保役不及以此弱之肉强之食兼并寝盛民无以
  遂其生于斯时也可不严立经制以为之防乎去
卷一 第 25a 页 WYG0867-0370c.png
  年諌官尝以限田为说朝廷付之悠悠乞谕二三
  大臣摭臣寮论奏而行之使经制以定兼并以塞
  于以尊朝廷裕国计陛下勿牵贵近之言以摇初
  意大臣勿避仇怨之多而废良策则天下幸甚帝
  从之(种种即是今日江南事不必别求民瘼敷陈/矣 陛下勿牵贵近二语是一篇中千斤担)
  (子/)
  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言臣尝计方千里之地提
  封百万井山川城市等除百分提封之三十六外
卷一 第 25b 页 WYG0867-0370d.png
  定六十四万井为私田五万一千二百万亩其井
  中区除宅居二十亩之馀为公田五千二十万亩
  又乘除粟稻等子粒之多寡每亩岁只率一石五
  斗而计之则私田子粒可得七万六千八百万石
  公田子粒可得七千六百八十万石其鳏寡孤独
  无告者须先赈惠焉上下相睦贫富相均此隆周
  所以旁作穆穆迓衡而孟子所以不惮区区告人
  也自嬴秦变法之后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置
卷一 第 26a 页 WYG0867-0371a.png
  锥之地回思古道邈矣哀哉越至于今王公大人
  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
  放孳畜又江南豪家广占农地驱役佃户无爵色
  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恣纵妄为
  靡所不至此而弗治化实难行又贫家乐岁终身
  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荆楚之域至有卖妻鬻子者
  虽土风之常然亦衣食不足之所致也衣食不足
  由豪富之兼并故也方今之务莫如复井田尚恐
卷一 第 26b 页 WYG0867-0371b.png
  骤然骚动天下豪富之家宜限田以渐复之凡宗
  亲王公之家限田几百顷凡巨族官民之家限田
  几十顷凡限外退田者赐其家长以空名告身每
  田几顷官阶一级不使之居实职也凡限田之外
  蔽欺田亩者坐以重罪凡限外田有佃户者就令
  佃户为主凡未尝垦辟者令无田之民占而辟之
  且全免第一年租税次年减半第三年依例科徵
  凡占田不可过限凡无田之民不欲占田者听凡
卷一 第 27a 页 WYG0867-0371c.png
  以后有卖田者买田亦不可过限也私田既定乃
  定公田之法凡九等一品者二十顷二品者十六
  顷三品者十五顷四品者十二顷以下俱以二顷
  为差至九品但二顷而已庶乎民获恒产官足养
  廉如是而行之五十年之后井田可望复兴矣(九/等)
  (公田此为见任职官禄食之数豪势大家田亩尚/有限而无额也右者百乘之室乃有采地其下则)
  (皆禄食仕有常职亦有常禄今迁改进退靡定不/得禁其自营产业但无有限制任其纵横力足自)
  (殖靡不极意利厌豪门役贻小户使贫窭失业而/冻饿转死者固皆因此居位柄事与豪健巨室无)
卷一 第 27b 页 WYG0867-0371d.png
  (一人不图私家便利而莫肯公议/施行良法者其病亦正坐是也)
  愚谓限田均田异议而法相成也大赢有限则不
  足自均纵事难仓卒需以岁数终自得平愈于任
  其自弊者豪贵之产限外加役亦是裁抑一法宋
  留丞相又谓田多役轻无救细民之困不若不役
  而但限之毋令过度为愈亦虑之密而筹之深矣
  自秦法弊后董江都便倡言于汉后人人能言卒
  鲜施行由梗议者多而且要任事者怯而不专也
卷一 第 28a 页 WYG0867-0372a.png
  夫力能行者咸恶行之人身在事者无毕事之任
  宜乎其难然制产有规溢数有禁非私利国非惨
  毒人多田夺之不忍贫人无田任其死忍乎第谓
  亟则不宜耳定以限而需令自裁损何云夺也诚
  得愿治之朝奉公之佐彊力不阿之长吏上下齐
  心彼此无戾酌量一之制宽什年之期豪右不敢
  奸法而踰窭贫有所委曲而济即不得田井宅桑
  追复隆古之事当见墟里之间烟火渐密而鲜芜
卷一 第 28b 页 WYG0867-0372b.png
  田空舍也语又云有治人无治法非谓人可自治
  无所事法正谓法无人则不行然则限田均役历
  数千载为空谈者非难其人哉
长民之吏其政事当以教化风俗为本正伦理笃恩义
 定名分崇礼节凡晓谕听断之间无非此意行之期
 月必能有所挽回此亦修复古昔之渐也呜呼非达
 于圣贤大学之道熟识帝治王风者不足与能于此
五帝三王世称有道不过曰平而已后代乱亡相寻正
卷一 第 29a 页 WYG0867-0372c.png
 为反此夫三代而上王畿不踰千里而匹夫匹妇亦
 不失百亩口分公卿大夫士上食君之土下任民之
 事岂有厚植靡用自纵逸以厉人夫是之谓平周衰
 以后失平久矣然每代末运则弥甚焉夫不平之极
 不可以终极必有变终无不复反复之间此千古隆
 替之候所由致也余窃观吴下贵室田业动以千万
 所入既厚即僣滥无度华堂广苑声伎肥甘穷极纵
 恣势固未有一人兼数千百家而犹谓无妨于人者
卷一 第 29b 页 WYG0867-0372d.png
 当途亦厌恶之图为耗损屡矣秉正者罕任怨者艰
 卒亦莫能谁何窃谓事势已极须一停平不停平将
 来必有反复平之更迟则事变更大我不敢策其后
 而徵见往迹知其不爽故不惮众尤重为惓惓也
天下之乱成于民贫民渐于过用过用由于文之盛而
 质之漓此往昔固然之辙也长人之吏有意敦风援
 俗当先之朴素绳其侈浮凡厥靡耗之端一一明示
 本末而谆其教戒夫人非狂愚荡败鲜不喜于节损
卷一 第 30a 页 WYG0867-0373a.png
 但以一时嗜好迷溺之偏有滥溢而不暇顾者若上
 以理晓下以习成莫不修雅而恶繁乐省而靳费庶
 富可几风俗日美矣今举末世费财之事有十一曰
 屋舍之弘壮二曰器用之工巧三曰厨馔之精腆四
 四服饰之华珍五曰奴婢之众盛六曰玩好之收藏
 七曰倡优之嬉亵八曰寺庙之修建九曰斋醮之祈
 谶十曰婚丧之冗浮十事而外虽有未尽之款大都
 亦足该之但能推类充馀当亦无所不简者至于一
卷一 第 30b 页 WYG0867-0373b.png
 方士人君子又当与之共图表正取徵诗书修盟古
 义毋或舍固而就不逊毋或昧义而作无益既以俭
 而去奢复以礼而由俭夫上人官长之命令既尊之
 乡邦仕族之家规可慕人有不趋向而成淳风鲜矣
 如是世固可今而复古也其间富豪贵势无意遵行
 倡率而更令人目其为梗此足自关身世门庭何论
 今日列诸礼乐政教之外也
太平有道之世民间风俗未有不淳厚俭朴乱世之事
卷一 第 31a 页 WYG0867-0373c.png
 未有不由浇薄侈靡盖侈则财耗财耗则人穷人穷
 则奸纵怀乱世道遂以多故古者百亩一家仅给终
 岁鸡豚蚕绩惟供老人士大夫羔羊素丝以质啬为
 宝上者不贵侈下者不能侈所以道隆俗美治称雍
 熙自王道敝后上下无度贫富不均有一介而拟公
 卿服食供用任意丰丽惟力是为无有限节富者习
 费而罔顾其继窘者艳人而不安其初天下岂得竟
 泯然无有意外也汉贾生策中所谓屋壁帝服倡优
卷一 第 31b 页 WYG0867-0373d.png
 后饰者信末代靡俗之所有又云饥寒切于肌肤欲
 其亡为奸邪不可得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此亦
 岂漫于恐世亡效之论耶我高皇立制庶民之家不
 得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止用䌷绢首饰钏镯并不
 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花又谕户部曰朕思足食在
 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尔宜申明天下四民各
 守其业不许游食庶民之家不许衣锦绣卓哉圣谟
 所为足民保泰之要端在是后人漫焉视若无关治
卷一 第 32a 页 WYG0867-0374a.png
 理者非也假令当今有此陈言设禁必应相笑以为
 蔑屑即施行亦罔肯尽心皆未暏实行之效耳试令
 长人者以此处家而验其省烦敦素果有实益则推
 之谕众齐俗必有灼然知其终利世道者矣
天下所恃以安全者刑政纪纲也昔贤以紊刑政纪纲
 为乱邦乱者理之对刑政纪纲不得其理非乱而何
 政乱则国危而丧亡随之此千古往事必然之成验
 甚著明也然刑政纪纲之所以乱大要由人主柄臣
卷一 第 32b 页 WYG0867-0374b.png
 各便其欲九列百执并挠其公贤愚不必称其人陟
 黜不必据其事由是在外大小以守正而招尤以行
 私而起誉政清刑平朝无闻而不逞者忌振纲肃纪
 上不察而被梗者雠苟非素厉节怀贞不肯自甘之
 士何苦困身危行孑立风波冰炭之间以营国家之
 务摅生民之忧也于是举相蒙附因循一切苟且以
 幸安妥而刑政纪纲日入玩敝不复料理积以成局
 乃至破坏废灭势必不可再振则上无制义之令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867-0374c.png
 怀播弄之奸昧理者莫识为耻捍罔者不伏其辜彊
 雄其力而孱者莫必其命富行其货而窭者莫伸其
 抑智专其狡而愚者不达其情吞啖抟击之祸转相
 加而日弥甚势有所必穷理有所必反于是夫天思
 改树人怀别投大难勃发而神器不可保有矣故刑
 政纪纲者整齐一世民物之具而天命人心所由得
 丧去就诚可为昭鉴定衡者后代人主欲自为宗庙
 社稷计其得泄泄玩慢随失此事耶
卷一 第 33b 页 WYG0867-0374d.png
 
 
 
 
 
 
 
 采芹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