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住释引¶
性住释引¶ 第 658a 页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卷之十    史十
门人圆悟圆修等编

** 性住释引

余属性住释拟灾诸木门人圆修辈再稽首
止之曰和尚前刻驳语某甲历见有作色呵
之者至有抚掌为笑者将无见以不测加诸
余因笑云吾徒为虑固然若其不嗔则不见
吾真若其不笑则不足为道而未会吾正悯
此辈不知向方茫无着落为设故永嘉大师
云不是山僧逞人我脩行恐落断常坑耳所
以此中不咎空印而咎清凉者安知此辈不
效清凉蹈袭空印为之耶况吾为法门大系
有三不得不辩第一为余与空印友人为同
参相见笑岩和尚来第二为笑岩和尚生平
务教外别传之旨接人未尝滥可义学第三
性住释引¶ 第 658b 页
为达磨未来此土教家咸已知归圣谛第一
义然而断常坑见云何如清凉果以性空为
不迁者则知以不迁为不迁故岂不为断见
耶更若偏取真谛说不迁者是则又引起他
俗谛为对真故以迁为迁矣是岂非世间常
情所见乎故肇公云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
有流动之说是也宁知物不迁题旨要以即
真俗谛会题明不迁故则无以不迁为不迁
不迁即迁耶复不以迁为迁故迁即不迁耳
因语及此且截断葛藤为引。

** 性住释

喟夫人情之惑久矣奈何固结而不释良为
水息兹会客有以肇公物不迁等论真同庄
生齐物之旨回向大乘无不圆通为言余应
之曰子但见其华而未见其实又客有曰但
性住释引¶ 第 659a 页
世间出世间法无精粗无好恶无是非无内
外毕竟平等性空无有可说处余又应之曰
子但知一而未知其二耳余昔居台山时有
空印友人示我正量稿大都宗性空而驳肇
公性住之说因与辩未竟还南迄今壬寅秋
来京得会伊于慈因精舍仍以刻本示余余
目之多觉其未了了因又辩焉此岂余之好
为谍谍亦因彼是而是之即彼非而非之耳
且是是者固有师而非非者宁无师乎今余
举彼是而是之则无逾龙𣗳举彼非而非之
则曷舍清凉故舍清凉所谓物各性住一世
为滥小乘于何以责其实逾龙树则不来亦
不出合住无所住于何以见其玄以是知是
是者何尝未是非非者安得不非况不解谈
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与夫不迁流动之说
性住释引¶ 第 659b 页
为方便释题转语乌又知物不迁谛是即真
之俗不真空谛乃即俗之真实无生旨一体
无殊故彼始岂弗会三谛理为圆融法既终
何忘乎空有相非对待言欤及余閒简涅槃
大典始知性空之说尚属不了义经岂得无
说再阅中论益知物不迁等论其出有自皆
究竟大乘无生旨来根本与法华涅槃潜符
密契如出一口即法华譬喻品如来其犹长
者权以三车诱引诸子既出火宅于四衢道
中露地而坐到此之际方称本怀所以等赐
诸子一大白牛之车是破三乘之权归一乘
之实事耳正合中论破尽诸法始知性住性
空真谛俗谛以至般若涅槃皆为戏论不实
即观涅槃品云究竟推求世间涅槃实际无
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釐差别又于毕
性住释引¶ 第 660a 页
竟空中皆不可得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
戏论灭故通达诸法实相得安隐道从因缘
品来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
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亦名如法
性实际涅槃是故如来无时无处为人说涅
槃定相是说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况性
空性住而有定相乎以是知前辈题名著作
务先循本自有旨归竟非从空凿出观物不
迁等论初若潜取彼义无露一毫圭角细原
其旨终竟合一而不背然有道殊世异百虑
一致理固相符而可證者若龙𣗳大士直取
如来一大藏教以至法华涅槃究竟了义作
端本既得其要仍举如来藏中因缘等一一
未了义名相悉破之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
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
性住释引¶ 第 660b 页
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如关
钥开固闭若金刚击重坚至哉斯语益可喻
针攻药石之治无㿈尰之难破靡郁滞而弗
通镕尽万法而略义类有二十七品成六卷
故僧睿序云滞惑生于倒见三界以之而沦
溺偏悟起于厌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
觉在乎旷照小智缠乎隘心照之不旷则不
足以夷有无一道俗知之不尽则未可以涉
中途泯二际道俗之不夷二际之不泯菩萨
之忧也盖肇论物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涅
槃无名四要所元出于此如诸法不自生亦
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至宗本
所谓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者亦即
观四谛品所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
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
性住释引¶ 第 661a 页
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而巳顾物不
迁中责向求今等说出自破去来品偈曰已
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巳去未去去时亦
无去又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
者何有第三住即合之言去不必去闲人之
常想称住不必住释人之所谓往耳岂曰去
而可遣住而可留等语何等亲切显著明白
即梵志少壮同体百龄一质彼破行品云言
五阴虚妄无有定相如婴儿时色非匍匐时
色匍匐时色非行时色行时色非童子时色
童子时色非壮年时色壮年时色非老年时
色等云云惜乎以我有限之形而随无穷之
世以无住故所谓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
觉其斯之谓欤以实无去故所谓物各性住
一世不容以此之世为彼之世则岂容以此
性住释引¶ 第 661b 页
之物为彼之物此之性为彼之性故消息盈
虚各自有时而春花秋月断不可易即古来
大圣神若某开辟若某垂拱某征诛某制作
某演化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不
能为时能不失时试思之功流万世而常存
道通百劫而弥固皆以功业不化故不迁而
况物乎彼观业品偈云虽空亦不断虽有亦
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故经云三灾
弥纶而行业湛然信其言也即果不俱因因
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因不昔灭句便
见肇公妙会处若谓昔因灭而有今果者可
谓之无因果何也以因灭而有果故故彼观
因果品偈曰若因与果因作因巳而灭是因
有二体一与一则灭若因不与果作因巳而
灭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若众缘合时而
性住释引¶ 第 662a 页
有果生者生者及可生则为一时俱若先有
果生而后众缘合此即离因缘名为无因果
若因变为果因即至于果是则前生因生已
而复生云何因灭失而能生于果又若因在
果云何因生果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因
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若言过去因而于过
去果未来现在果是则终不合若言未来因
而于未来果现在过去果是则终不合若言
现在因而于现在果未来过去果是则终不
合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若有和合者因
何能生果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若因不
空果因何能生果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果空故不生果空
故不灭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灭以是则知
性住性空总是大乘方等无生一实之旨兼
性住释引¶ 第 662b 页
知真谛俗谛咸为般若圆融三谛无疑故观
成坏品云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若性不
空者亦无有成坏成坏若一者是事则不然
成坏若异者是事亦不然若谓以现见而有
生灭者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所有受法
者不堕于断常因果相续故不断亦不常若
因果生灭相续而不断灭更不生故因即为
断灭法住于自性不应有有无涅槃灭相续
则堕于断灭若如此说合果不俱因因因而
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则何处又有生灭断
常一异去来之偏耶又若初有灭者则无有
后有肇公谓因不昔灭则无是咎初有若不
灭亦无有后有肇公云因不来今亦无是咎
何也有今昔之分故若初有灭时而后有生
者灭时是一有生时是一有此岂非异法耶
性住释引¶ 第 663a 页
若言于生灭而谓一时者则于此阴死即于
此阴生此岂非一法乎故清凉以物各性住
一世滥同小乘者此耳且物不迁所宗俗谛
即性住旨乃兼时而言者以因不昔灭故故
无时外之物然即因不来今又岂有物外之
时乎以此则可谓之圆见可谓之无生旨可
谓之了义经若清凉所谓物之性空者但言
物不言时岂不显然以性空之物出在时外
耶以此较彼孰偏孰圆故涅槃判属不了义
经不亦宜乎且原肇公因不昔灭一句何尝
不识分分之水皆有前后乃至毫滴皆有前
毫后毫耶故彼偈又曰三世中求有相续不
可得若三世中无何有有相续如此究竟须
知肇公云性住性空之旨果有因耶其无因
乎即于因果一法较之中论无生之旨且有
性住释引¶ 第 663b 页
异耶其无异乎一法如此其他法法不言可
以神领默会故前观涅槃品曰究竟推求世
间涅槃实际无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
𨤲差别信矣问若性住语肇公初不列宗本
独物不迁中成无去来义所设者何也荅彼
以性住义属无生旨在宗本五法亦无一不
含何须别列其名耶故破行品云若有不空
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问
若性住果是性空对待法宗本固不须别列
者何于华严法华涅槃般若大乘方等诸经
中以真谛俗谛色空事理断常成坏生灭真
如涅槃五阴彼我异同等俱属对待务用并
彰何也既性空之说在涅槃大典谓属不了
义经始知性住语固是性空对待法无疑矣
又何诸大乘经典并诸先圣贤俱未倡独肇
性住释引¶ 第 664a 页
公于物不迁中始言之耶荅是何言欤盖诸
大乘经论题名立法虽有偏圆单复不同但
所彰法道不可偏废拘泥而不通唯在人不
在法耳所云法者何也唯属吾心故马鸣大
士起信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心真如门
二心生灭门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如如尔我
一念才生住相灭相俱时顿现即生住灭相
在二乘人观属有为法如法身菩萨等觉于
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所谓在
人而不在法以是知大乘经论并诸先圣贤
所谈种种法门俱属吾心又何尝离了生住
灭相谓之非法可乎又谓诸先圣贤而曾口
挂壁上可乎岂但过去诸圣贤即现在并未
来诸圣贤无时而不说法古人所谓乘时说
法故知往者某佛某祖师说法在某年月日
性住释引¶ 第 664b 页
时即如而今现在某禅师法师说法谈经在
某年月日时即令人按诸时事可以稽考不
失岂谓肇公云性住一世便同之凡外偏见
惑执属彼有为法耶又岂以肇公同彼钝根
痴人见有着有见空着空计有一物在彼死
住而不移耶问所言性住固然但恐性住一
世与法华法住法位不同何如荅亦无不同
法住法位者何即无所住心当体寂灭湛然
不动是也但肯谛信试一时顿断却生灭念
缘直下便见得湛然不动心体还有边涯际
畔么倘尔见得广大心体了便识得肇公性
住一世亦不出心外既知得性住一世不出
吾心即与法华法住法位有何拣别既又识
得性住一世与法住法位无殊亦岂异般若
经中所问真谛俗谛其有异耶其无异耶荅
性住释引¶ 第 665a 页
云无异若真俗之谛既尔无乖即色空之旨
亦何尝有异如此则有何对待之法不是大
乘方等而乖中道无生一实旨耶况物之所
生由时而著且时无别体必亦因物物非悬
空亦必因时故观时品云时住不可得时去
亦叵得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因物故有
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夫
世者当时之谓由是知世不能外物物又安
能离世所以知物在时亦在时亡则物亦亡
安得不可谓性住一世耶亦岂异乎法住法
位耶略语物之性空者非无物也以非无物
故故肇公有不真空之作今有以不真空三
字并物不迁三字俱离开作两段释者可发
一噱所谓性住一世者亦非有物也以物物
未尝住故曾不离世故云性住一世耳然性
性住释引¶ 第 665b 页
住一世岂是常情惑执偏见而不移以物无
不迁故非无因非无因故以物不迁为题云
又岂以世迁故谓物不迁以物迁故谓世不
迁耶此直以世在物亦在世迁而物亦迁故
云物各性住一世者耳既谓之世也物也岂
同龟毛兔角既谓之物也世也亦岂异乎兔
角龟毛若肇公引中观云观方知彼去去者
不至方既曰不至谓至则不可实有所去人
不得谓无去设有得有至又谓之形證矣抑
岂般若更有尘累耶问然则题名物不迁者
固非偏辞也所宗乃缘俗谛直以迁说不迁
者如诸大乘经中对真说俗指色谈空皆此
类耳即不真空所宗真谛当何所表有甚分
别处荅快哉是问佛所谈大乘真谛者为破
痴暗凡夫人我见而设心经所谓色不异空
性住释引¶ 第 666a 页
空不异色以色空相因有故皆非其实名未
究竟云不了义所谓大乘俗谛者是破二乘
钝根法我见而陈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色空不二动静靡殊为究竟旨亦名了义
经所以真俗之谛既具各有攸当不可不知
且不闻马鸣起信所谓一切邪执皆依我见
若离于我则无邪执一人我见二法我见人
我见者依诸凡夫有五种一者闻修多罗说
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
着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云何对治明虚空
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
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
色若无外色者则无虚空之相所谓一切境
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于妄动则一切境
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此谓如来广大性
性住释引¶ 第 666b 页
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相故盖今人多认着
虚空是如来性以为法身以为实相如此则
实相与世相竟不同即色身与法身亦有异
耳倘无志为人天眼目垂范后人则巳果有
志焉不可不熟玩是论不可不究明斯旨祝
祝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
至涅槃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巳来自空
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真如涅槃
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如法身自体
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乃至三四五云云
亦复如是法我见者依诸二乘钝根故如来
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故见有五阴生
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对治以五
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即中
论破因缘品青目亦谓佛灭度后后五百岁
性住释引¶ 第 667a 页
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求十二因缘五
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着
文字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
空即生见疑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
报应等如是则无世谛第一义谛取是空相
而起贪着于毕竟空中生种种过龙𣗳菩萨
为是等故造此中论故青目于观法品注云
因破我法有无我我决定不可得况有无我
若决定有无我则是断灭生于贪着如般若
中说菩萨有我亦非行无我亦非行云云观
四谛品偈曰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亦复
悉毁坏一切世俗法青目谓若受空法者则
破罪福及罪福果报亦破世俗法有如是等
诸过故诸法不应空倘谓性空为究竟了义
则奚分世间出世间法即一切善恶因缘祸
性住释引¶ 第 667b 页
福报应等俱为一体何于善恶业性独不空
而五戒十善务生天上人间作十恶五逆定
堕三途地狱竟弗少有差忒故中论曰若无
因有果者布施持戒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
当生天何也以无因故若现膺福庆非营善
所召罹祸患不测不本积恶所致如此则为
善者屈甚作恶者幸甚故曰于毕竟空中生
种种过如是乃知善恶业性原是不空业性
不空则知真如涅槃等性亦不空了然明矣
问如此究竟既明但学人愚昧尚有馀疑未
雪前谓肇公四论之要出自破因缘品首偈
四句于此当如何配合荅尔既知得龙𣗳所
说句句为中道语务合无生之旨况此四句
有何可疑即肇公虽有四论之殊无一不归
了义大乘此四论四句总是一个气脉互摄
性住释引¶ 第 668a 页
互融无一不可配合然以物不迁配之不来
亦不出人所易晓以物各性住一世显然彼
以为病者试配之既曰性住一世谓不见有
一物自世外入来者岂不曰不来既不有来
应有出否曰亦不出若谓有出应见此物有
时出向世去以无见亦无此义故故曰亦不
出以物各性住一世故物不为世世不为物
故曰不一既曰不同可谓是异法曰亦不异
何也以无世则无物有物即有世故故曰亦
不异又以物各性住一世故以世性本空物
体无实以世与物相因而有故谓不常亦不
生既谓是相因而有应有续断亦应有灭曰
亦不断亦不灭何也以无世无物无物无世
故故曰亦不断亦不灭耳余所以云彼偈虽
有四句不同总合无生一实之旨即肇公四
性住释引¶ 第 668b 页
论总是一个气脉举此四句配诸四论法法
未有不合处由是题名物不迁者正以物各
性住一世故耳问前谓谈真则逆俗顺俗则
违真后又曰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
之说二语当如何会释以成一贯荅此前后
两说总是肇公善巧释题转语务用合归中
道无生旨故若肇公果以物物皆真建题说
不迁者应言顺俗反谓之逆者何以遮世人
视有为俗物俱属迁移流动故而不知肇公
正所表下句之文乃为顺俗者是也以背真
故则知俗谛法法总是无常败坏物耳岂不
原同波斯匿王所见现前念念不停新新无
住者于是知次句所谓违真故迷性而莫返
逆俗故言淡而无味肇公所谓不然者为以
即真俗谛𣗳题名不迁故曰物不迁虽尔逆
性住释引¶ 第 669a 页
俗不为无味之谈性虽未返不是违真之说
故后所谓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
说岂不有召有应而终成一贯为中道旨耶
此所谓正言似反谁当信者略释如此又如
肇公之意以遮表诠量再释谈真则逆俗者
若以即俗之真说不迁则言逆而理顺何也
以遮俗谛之迁而说不迁故谓之言逆以表
性空不迁无碍迁故谓之理顺如此则言理
之义无乖逆顺之旨不异此谓遮表同时释
故肇公后谓谈真有不迁之称是也下句顺
俗则违真者若以即真之俗说迁则言顺而
理逆何也以遮真谛之不迁而说迁故谓之
言顺以表性住不迁非异迁故谓之理逆如
是则言理既其相乖顺逆之情不一此谓遮
表不同时释故肇公后谓顺俗有流动之说
性住释引¶ 第 669b 页
是也然而岂知性空之旨即不迁而见有迁
者性住旨即迁而见不迁耶但以遮表不同
时故谓之行布法谓之物各性住一世故题
名谓之物不迁耳又以遮表同时故谓之圆
融法谓之真俗不异空有无殊故题名乃谓
不真空焉问题名曰物不迁曰不真空所宗
二谛总属圆融法何又有彼此之局清凉与
肇公所说不同耶荅物体本一而在人所见
并用处不同故可以说真可以说俗故肇公
云岂以谛二而二于物哉以是之故所谓为
圆融法耳原夫肇公立题本意各有攸当须
知不真空所宗真谛性空为即俗之真故论
以有无一本物不迁所宗俗谛性住乃即真
之俗故论以去住同源以是知二谛未始异
二论未尝同耳故涅槃第十三卷佛荅文殊
性住释引¶ 第 670a 页
所问第一义谛世谛曰有善方便随顺众生
说有二谛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
世人知者名为世谛问既云二谛之旨无差
即物不迁依清凉性空谓不迁有何不可荅
倘如此又不相当矣不见涅槃如来性品云
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
又云如经中说一切烧然一切无常一切皆
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
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今诸众生堕阿鼻狱所
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
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
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
依止问性空之说既不应依止如何性住又
堪依止耶荅前不云乎其名似偏其旨则一
所谓在人而不在法如中论观因果品所谈
性住释引¶ 第 670b 页
空有生灭以归中道一实之旨二偈云果空
故不生果空故不灭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
灭又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以果不空故
不生亦不灭今物不迁性住之旨则并诸者
出自中论一本耳故云言去不必去闲人之
常想称住不必住释人之所谓往耳岂谓去
而可遣住而可留耶若此发扬性住之旨可
谓是有为俗物不可以立宗依乎可谓是常
情惑执偏见乎故中论偈乃又云诸佛依二
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
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
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
善咒术不善捉毒蛇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
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余故谓子但见
性住释引¶ 第 671a 页
其华未见其实又子但知一而未知其二耳
且无论他说即因不昔灭一句该尽不生亦
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四义矣可谓之妙会否乎而况全题物不迁
及种种馀法并不真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
等论而又有异旨乖且不合耶虽然性空亦
住性住亦空岂有二义惟执一则义未完且
立论如龙𣗳肇公亦岂可遂轻议也者余故
不容无辩特书此为性住释以俟识者。

* 物不迁题旨

慨夫众生耽染五欲之乐沉迷六趣之苦出
此入彼无能解脱者何皆由未达世相本空
俱无自性故耳所以如来悯之说摩诃般若
色空不二物我同源旨者盖缘此辈作也故
谓之破有法王于法自在即肇公继阐如来
性住释引¶ 第 671b 页
般若涅槃本旨复作物不迁等四论者亦岂
有他哉然有不善会者反从而咎之以为异
旨不亦怪事因原之宗本不有不无一句大
端此四论题旨都在其间矣试以物不迁三
字验之若据世谛而论即题名一个物字实
实是个物可谓是有果真实是有则一毫也
移动他不得而不知但是名字故金刚般若
云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字众生
以此则知物字亦是名而非实既不得以物
为物故知有亦名字不可以有为有以有即
无故以动即静以迁即不迁为真谛相故肇
公始谓谈真则逆俗是也虽云逆而何尝逆
以性空义会有无名法尔靡殊然既不得以
物为物又岂可以非物为非物哉以非物未
遗迹故以无即有以静即动以不迁即迁为
性住释引¶ 第 672a 页
俗谛相故云云顺俗则违真是也虽曰违亦
何尝违以性住旨合动静体本来非异兹两
言者肇公初为立题之难言也据真实理言
不迁者则逆世人谓有生死去来见故若顺
世人果有去来生灭之见说迁者则又背却
无生真实道理也后复谓谈真有不迁之称
导俗有流动之说相继有二言者肇公正要
表明立题本意尔也所谓谈真者言实智也
若据实智则不必去有谈空离动求静废迁
说不迁所谓谈真有不迁之称是焉然曰不
迁而未尝不迁为以性空故不迁即迁耳导
俗者说权智也若依权智而说亦以空不废
有以静不离动以不迁非去迁故所谓导俗
有流动之说者是也然言迁而未尝迁为以
性住故迁即不迁耳然则以物不迁为题者
性住释引¶ 第 672b 页
何尝偏以俗谛命题说迁又何尝别有真谛
异题说不迁耶肇公既为掀翻般若妙旨立
物不迁三字作题者岂不以有无一贯动静
同源为唱乎何独于去住之义真俗二谛不
得共本又有异旨耶况肇公分明云以性空
言去不必去以性住言住不必住既言去住
之不必者知皆因对待言也以对待言故是
知即去住而非去住也何尝俗谛相有违真
谛相乎据清凉云肇公若以物各性住为真
谛相宁非性空无可迁也然肇公非不取真
谛务用俗谛性住證不迁者恐偏于真谛性
空由属不了义经以故不独取之故用物不
迁字立题意在真俗不二耳清凉以肇公物
各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云是滥同
小乘此生此灭无容从此转至馀方而有法
性住释引¶ 第 673a 页
体是生是灭为一法矣然肇公但言物各性
住于一世未尝言物偏死住于一处其物各
性住于一世者原符法华是法住法位世间
相常住旨其性住者对性空说殊不知性空
义空实未尝空乎即性住义住实未尝住耳
且性住性空旨果同耶异耶其一世之世字
乃时字异名时无住相然则即知性住一世
亦是住无所住矣再言物各性住于一世者
中间虽有今昔相悬不一然亦不异会去住
古今俱不必故所谓去不必去以去即住住
不必住以住即去故去住虽殊其趣不别又
古不必古以古不异今今不必今以今不异
古以今不异古今还作古以古不异今古亦
曾今然而今不至古古亦不至今故谓之各
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耶辄未曾言
性住释引¶ 第 673b 页
物偏死住于一处耳既未尝言物偏死住于
一处者则何所谓是滥小乘此生此灭无容
从此转至馀方而有法体是生是灭为一法
乎是乃清凉检点不到处且观但愿空诸所
有讵非真谛旨慎勿实诸所无又非俗谛义
乎况肇公所言各住者亦因对惑有去来而
言也若不因对惑有去来而言各住者是无
因论也空印谓此有宗无因者奈无梦见肇
公何岂知肇公发挥般若旨故即因迁说不
迁又肯借他别法以为因耶若用借他别法
作因者则不合般若色空不二物我同源旨
矣以般若果不离因故因生死即涅槃因烦
恼證菩提因无明明佛性因尘劳得解脱极
而推之即内之根身外之器界总不越此三
字以俱无自性故若以物为物故即真如皆
性住释引¶ 第 674a 页
为俗谛由不以物为物故即俗谛便是真如
矣以此物字未尝动故所谓不迁者只是不
曾满得他肇公意理在若要真实满他肇公
意须知伊说迁是为对不迁者说即说不迁
是正对迁者说耳如此则若言肇公说又何
尝说若言不说又何尝缄口默然来更若说
此物并肇公两俱不曾动者是动过去久矣
太煞从来似不有人知道在奈何但看清凉
此说则知之然本之实相中间实无个迁与
不迁为对迁故有物不迁说以此三字看真
活泼泼地要在人别具只眼岂得以死杀法
看是。

* 赘语

窃观空印注解肇公般若无知论中云且无
知生于无知者以不解故辄把下面无知无
性住释引¶ 第 674b 页
字去掉了为是注之可发一笑果如此又是
圭峰当初谓圆觉经中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改之皆具圆觉是也而不知肇公意旨正说
般若无知者且无个知生于无知耳若有个
知生于无知者无知是一个知又是一个似
为两个也以无知未尝生出个知来故所以
云且无知生于无知无无知也无有知也唯
不以无知为无知故无知即知不以知为知
故知即无知止是一个未曾作两个看也若
除却下面一个无字又是知生出个无知来
了然虽与肇公意思相反不同大端止是一
个道理以知与无知还为两个也殊不思亦
不以知为知故知即无知不以无知为无知
故无知即知耳则不可说为有个知故为有
个无知终为两个也不见下面云无有知也
性住释引¶ 第 675a 页
谓之非有无无知也谓之非无又曰真般若
者非有非无无起无灭不可说示于人即知
此个灵知自性般若既不属于有无亦无起
灭即知尽十方遍法界亘古今无物我无非
总属我一个灵知自性无疑矣即天地与我
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不亦了然耶以此知空
印注解何曾梦见肇公在幻有浅见如此当
有识者鉴此为何如盖缘空印错认了所知
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知既生知知亦生所
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缘法缘法故非真非
真故非真谛也所以去掉了者个无字殊不
会肇公说般若无知属无生旨故所以不同
耳。

有僧问师曰和尚迩年来还在文字中留心
否师曰弗也僧遂亢语曰既不在文字中留
性住释引¶ 第 675b 页
心又安能解得文字师谓此问何意耶曰某
看和尚性住释见有笑于空印大师处如和
尚意毕竟要把不真空三字作一句念为是
耶师曰然曰然则世间文字中但无这样文
法如某甲看实以世间法法不真故空耳师
曰然则世间真故有不空物乎僧曰有即金
刚舍利等是师曰然汝岂不自迷其源乎何
则若金刚等以如性故能坚久者见火则不
合镕唯舍利以业力薰故能坚且久者然亦
曾无自性又何尝不空哉除此外别更有不
空物乎么僧曰某识见不广世间物未能尽
识如眼前所见则未有真不空物其实唯不
真故空耳师曰然则汝还知世间空亦不真
乎么僧曰某愚昧未解其旨敢乞和尚明指
师曰余所谓不真空如宗本所谓不有不无
性住释引¶ 第 676a 页
者何正不可以有为有以无为无以有无俱
未真故肇师所以有不真空之作大都有因
无见无以有彰设世间无无又孰能见其有
耶以有既不自见其有以有即无故所谓之
真谛以无既不自见其无以无即有故所谓
之俗谛即这两法不异然亦不一岂容此外
别更有个无字见存耶故所以云不存无以
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如此见得可谓色
大般若大色清净故般若清净又云一切智
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耳又云见
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形證沤和功也然则
般若之旨又岂可以有无双准空色两真哉
以故直谓之不真空论焉不可以有无双准
者则不得以有是有以有即无亦不得以无
是无以无即有此谓有无一旨又不可以空
性住释引¶ 第 676b 页
色两真者则不得以空是空以空即色亦不
得以色是色以色即空此谓色空一体耳前
之所谓物不迁论者又岂有别旨耶止是单
提一去来即动静而说不迁如世间所论明
来暗去暗至明亡互相凌夺原无实体本来
只是一法中又岂有去来动静之隔及知动
静又岂不同源乎即去住亦原无二致所以
谓世间物物头头从来实相未尝有一毫迁
动处耳若据空印注解将不真二字一气说
了把空字丢在一边另释将个物字另说了
取不迁二字又各置在一边俱注断开了何
不将般若二字也说开即无知二字亦拈向
一边涅槃无名亦复如是若果如此注释肇
论要使肇公暗里点头相许幻有敢保实未
肯在肇公若其有灵安肯不再出头来为一
性住释引¶ 第 677a 页
證据耶僧曰若如此旨看来四论实与法华
涅槃二经深有所契以四论合之物不迁与
般若无知始终一贯即不真空与涅槃无名
因果同条耳师曰然空印以世间法法不真
故空者岂知以非不真计不真则是以不真
为不真亦是以空为空见却反为肇公强注
成个外道断见矣然空印又岂知惟世间法
法皆真故但不自以为真哉又以物不迁物
字谓肇公岂以有为俗物可作宗依者则亦
不反强肇公实成个凡夫惑见乎即举此两
端便见空印高明极论处又乌用一一枚举
其非耶僧稽首复问其故何哉师曰无他也
如法华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
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巳导师方便说又云唯此一事实
性住释引¶ 第 677b 页
馀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以此
知般若于世间法实无个迁与不迁亦无个
知与无知以对迁故说不迁为对知故说无
知耳然于涅槃分中又岂有个真与不真亦
岂有个空与不空耶亦为对真故说不真以
对形名故说无名耳所以如来深赞曰我见
世间无有少法过于涅槃若有少法过似涅
槃者我说如梦如幻如泡如影非真实矣于
是僧唯唯踊跃再拜而去。

* 附云栖大师书

多载阔别向蒙
手书并
佳刺宋化卿居士自京师寄来今化卿南还
已[娄*殳]年矣因乏便人久未伸
谢春间托一
性住释引¶ 第 678a 页
贵县香客附柬想亦不到兹遇显亲耨池上
人乃吾
兄同寺深为喜慰其
肇论解驳精确明悉但恐空印执心太坚不
肯服善然正辩破惑理自应尔彼之信否
无足计也卧疾草草不能多语
谅之谅之。

同参弟袾宏和南

* 附憨山大师书

往者幸会台山众中未能尽领
教益自尔岐路东西良缘不易再也顾鄙人
深愧夙业深重所辱法门远投瘴乡忽忽
十有七载嗟嗟老矣念与
法门故旧几为永隔令人可悲况解脱无期
徒有云鹤之思耳惟
性住释引¶ 第 678b 页
慈不弃鄙陋远
惠德音慰我遐想及读
语录言言见谛真末世法眼后学赖为依归

法施之隆当为法门盛事喜跃何如鄙人向

曹溪作奴郎翻成话柄今已谢事将图南
岳作休老计此缘尚未遂适遇京师延寿
显禅人之便垂此布
讯法履小刺二种不堪入
法眼借以请
教惟
慈鉴之不一。

寓岭外辱友德清和南致

* 塔铭
性住释引¶ 第 679a 页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资治尹户部侍郎致
仕周汝登撰

一心老人予向从石篑墨池两公闻其在京
弘法大阐宗风而未觌一面也后更号幻有
迁化荆溪塔骨在焉其法孙王朝式状其得
法事展转乞铭于予时予卧病未能握笔爰
口为授命侄九宾书之稿以致铭曰。

「 一心幻有
 幻有一心
 何真何假
 泡沫浮沉
 这个消息
 曹溪至今
 乐庵触发
 笑岩印心
 五台隐迹
 阐法荆岑
 开大炉鞲
 点铁成金
 谁其承嗣
 密云等森
 陶王二士
 昔闻叩音
 曾可度与
 鸳鸯绣针
 急须着眼
 幻有难寻
 难寻幻有
 有光少林
 阅师语录
 超越功勋
性住释引¶ 第 679b 页
 贵其无比
 千古传吟」


* 幻有禅师语录后序

余于辛丑壬寅间在长安得见
一心和尚于慈因寺同参诸公为合金买小
庵于贯城坊后仅蔽风雨趋谒者辐辏师多
所酬答是时蔡槐庭方主西方师与苏云浦
论产难公案未相投契而独许予入室为竟
日之谭内录中犹有二则予是时注添为郎
十二载每以差出差归故事师最久一日别
师归师问予有何疑予举九峰不肯首座因
缘问毕竟明何事师竖起拳头予拟议师曰
公不要开口且细参去又数年入都屡相过
也一日过师坐次有一内监老僧者先在师
从容谓余曰闻公俸深将外转老僧亦将还
荆溪相信一场公案未明大事未了空自懡
性住释引¶ 第 680a 页
㦬大非我意也予因请益师曰向年举的公
案记得否予曰和尚今日拳头在那里师厉
声曰没有予曰和尚拳头失却鼻孔元止半
边师遂变色转向面壁予亦趋出内监僧曰
大师如何这般待这位居士时予在阶下闻
师厉声曰这个人放松了不奈他何且拿住
索套皃不由他三年五年不来寻我内监僧
趋出送予曰和尚是好意予曰大机大用只
怕承受不来无何余果转外藩特去辞师值
师外出时两僧在中堂看经一僧傍立予因
与两僧叙数年与师相往复因缘未竟旁立
僧瞠目大声喝曰恰值大和尚不在予惊起
汗出而旁僧巳去予遂于佛前礼拜而行后
来宦游问一心师不知踪迹三十馀年矣祇
闻密云大师得教于幻有和尚出世天童为
性住释引¶ 第 680b 页
宇内法席第一近黄檗以直师自天童归携
有幻有禅师语录支浮师见之谓予曰见有
与公问答二则予茫然曰此尊宿向未承事
也及借读之则知幻有即一心而更号耳向
所刊一心禅语亦存什一也当日三年五年
之语今三十馀年矣大负我师不觉泣下日
者为无念大师书请塔铭于天童大师不允
所请依然转身面壁家风也其父子间门庭
教范可想也夫可敬也夫。

崇祯丁丑闰四月李长庚敬书于后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卷之十

* 音释


(同喋喋喋多言也)

(以九切音酉教也相劝也)

(其虐切音大笑也)


(朱芮切音[祟*ㄆ]烦言也)

(之亮切音障瘴疠也)

(方烦切音翻篱也又域也)


(房啖切音犯法也式也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