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66-07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草木子卷三      明 叶子奇 撰
  克谨篇
禹贡曰攻山取铜铁凿地数百丈销阴之精地藏空虚
不能含气出云水旱之灾未有不由此也
智襄子为美室士茁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下
其土不肥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
氏亡(此造室太大/之占也必凶)
卷三 第 1b 页 WYG0866-0761b.png
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是阳失其所而镇于阴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
亡三川竭岐山崩而周亡其国不过十年数之纪也
阴变则静者动阳蔽则明者晻
师旷云岁欲丰甘草先生(荠/也)岁欲苦苦草先生(葶苈/也)
欲恶恶草先生(水藻/也)岁欲旱旱草先生(蒺藜/也)岁欲雨雨
草先生(藕/也)岁欲病病草先生(艾/也)岁欲流流草先生(蓬/也)
秦符坚出师武库刀鎗自鸣辽主天祚亲征阿骨打刀
卷三 第 2a 页 WYG0866-0762a.png
鎗皆放光宋童贯出师约夹攻大辽无故忽失二认旗
其后兵皆败衄
至正未乱之先江浙大雨忽有二鱼落省台上盖鳞介
失所之象也卒为兵祸在昔晋时亦有是异
元刘太保迁元京北城取居庸关水入城冀稍润其土
然亦不及百年祸变亦作岂地数有限而致然耶易曰
消息盈虚与时偕行天道也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
治一乱人事也管辂曰土地悠长尚有兴衰之运地理
卷三 第 2b 页 WYG0866-0762b.png
也由今监古气化盛衰人事得失未尝不相因岂徒然

至正初扬子江一夕忽竭舟楫皆阁于途中露有钱货
无数盖是累年覆舟之遗物也人争取之潮至辄走潮
退复然亦有走不及而渰死者如是累日江复安流识
者曰此江啸也其后果先失江南
昔元戊寅年间荆州分域有鬼夜叫云苦也苦几时泥
到襄阳府居人皆闻之而不见其形及早视之凡树木
卷三 第 3a 页 WYG0866-0762c.png
不论大小皆用泥和狗猪毛离根一二尺泥之至树分
枝处则止后又改叫云苦也苦几时泥到成都府盖古
今未闻之异也
元至正丙戌冬日色如血
昔至正六年当天下正升平司天监奏天狗星坠地血
食人间五千日始于楚遍及齐赵血食人间五千日终
于吴其光不及两广其后天下之乱事事皆应
丁亥春正既望月夜出无光是时庚申君天久不郊宗
卷三 第 3b 页 WYG0866-0762d.png
庙久不祀盖已怠荒矣
至正戊子永嘉大风海舟吹上平陆高坡上三二十里
死者千数世人谓之海笑其后海寇方国珍据海为盗
攻剽濒海数州朝廷终莫能制
至正九年间河内民家养蚕及熟而上箔共结成一幅
宛如旗状又一家蚕数千万共结成一茧大如数石瓮
盖亦裸虫之孽为兵之兆也
鄜州路宜君县孟皇村呼景贤母舅石氏养蚕三十箔
卷三 第 4a 页 WYG0866-0763a.png
其蚕忽变万蚕合并为千千化为百百化为十十化为
一巨蚕大如瓜瓠及老而簇吐条计重一十五斤当时
以为瑞及元末小总兵王保保与庆阳李思齐治兵相
攻屠剪其村石氏遂灭盖裸虫之孽也
又呼家其母养蚕将老蚕忽唧唧有声次年母卒
又张思道出师二百人为一屯野宿刀鎗各作一攒插
地夜半鎗忽自然火甚炽须臾煨烬惟金刃存其后兵
果散败是不戢自焚之应也
卷三 第 4b 页 WYG0866-0763b.png
至正己丑冬十一月天裂天汉之傍其后卒因河决聚
役徒而叛
庚寅年冬温霹雳暴雨时行衢饶处等州雨黑黍大如
小麦色黑咬破视其内白如粉草木皆萌芽吐花
雪中雷电自至正至庚寅巳后屡屡见之盖阴阳差舛
之气异乎常也辛亥春其变轻癸丑春正月十一日雷
而大雪者凡三四日又其甚也
至正十一年春正月二十日夜京师清宁殿火焚宝玩
卷三 第 5a 页 WYG0866-0763c.png
万计由宦官熏鼠故也未几天下大乱淮东贼毛会逼
都城而退
又京师齐化门东街达达一妇人生髭须长一尺馀
辛卯冬至雷电大雪同至天下遂兵乱人民死者大半
又辛卯年岳州府门忽自倒柱脚向天次年城陷于倪

壬辰夏四月朔日食既
至正壬辰间贬丞相脱脱诏书端明殿忽倾仄如倒状
卷三 第 5b 页 WYG0866-0763d.png
天兆其戒卒不之悟悲夫元朝之亡盖决于此
壬辰间江淮芦荻多为旗鎗人马之状节间折开有红
晕成天下太平四字
雨粉针湖广民家门户柱壁之间有粉痕如针样无数
不知何物从何而生
至正壬辰癸巳间浙江潮不波其时彭和尚以妖术为
乱陷饶信杭徽等州未几尅复又为张九四所据浙西
不复再为元有昔宋末海潮不波而宋亡元末海潮不
卷三 第 6a 页 WYG0866-0764a.png
波而元亡亦天数之一终也盖杭州是闹潮不闹是其

至正癸巳春三月月食太白是时江淮群寇起张九四
据高邮韩山童男据临濠徐贞一倪蛮子陈友谅乱汉
沔丞相脱脱统大师四十万出征声势赫然始攻高邮
城未下庚申君入丞相亚麻之谗谓天下怨脱脱贬之
可不烦兵而定遂诏散其兵而窜之师遂大溃而为盗
有天下之事遂不可复为矣后亚麻虑脱脱再入相矫
卷三 第 6b 页 WYG0866-0764b.png
诏酖杀之后一年东南州郡多陷其言不验始杖而贬

癸巳秋大旱溪涧皆渴
甲午春大风拔木
甲午年春大雨凡八十馀日两浙大饥是夏赤星见岳
州父老言甲午年大雨群龙皆穴地变化而出者无数
识者知其为天发杀机也
甲午乙未间河北山东多陨石大或如屋陷深入地丈
卷三 第 7a 页 WYG0866-0764c.png
馀洛阳有大星陨地衮行数十丈草木皆焦北抵山石
其土石皆融液而流须臾复望西飞去此又其特异者

至正甲午乙未年龙泉县人家有一鸡二形一边毛羽
纯雄一边毛羽纯雌既能雄鸣又解雌伏盖气之乖乱
羽虫之孽也次年青田山贼陷县治
至正乙未年三月三日黄雾四塞日暗无光是年六月
二十日贼陷县大掠
卷三 第 7b 页 WYG0866-0764d.png
乙未年中江淮间群鼠拥集如山尾尾相衔度江过江
东来湖广群鼠数十万度洞庭湖望四川而去夜行昼
伏路皆成蹊不依人行正道皆遵道侧其羸弱者走不
及多道毙
至正乙未冬湖广雨黑雪是时倪文俊陷湖广威顺王
妃主子女皆为所掳其后诸子皆为所杀
陜西省某县至正十五年间一夜大风雨有一大山西
飞者十五里山之旧基积为深潭
卷三 第 8a 页 WYG0866-0765a.png
丁酉夏六月温州没千馀家
戊戌冬十月有两日相击黑光摩荡
至正戊戌冬十二月朔雨雪中东方有赤虹贯于中天
处州青田山中竹生米可食
至正十九年元京子规啼昔邵康节在洛阳天津桥闻
之已知宋室将乱况元京在洛阳北尤远非南方之鸟
所至地气自南而北又符康节天下将乱之语岂非天
数也
卷三 第 8b 页 WYG0866-0765b.png
己亥秋九月晦日天甫明西南方天裂红光烛地移时
始复冬十月白虹贯日
己亥冬盛寒之月蜂蝶竞出多入人家香炉上立后多
冻死按此物当春暖花香则出苦寒出非其时此变也
变不虚生宜有其证后龙凤年间多选良家子弟为湖
务间官少年多以事被戮是其应也
庚子间太原雨雹大如数斗器牛马多死是时天下大
乱丞相孛罗称兵犯阙欲废高丽氏太子而立雍吉剌
卷三 第 9a 页 WYG0866-0765c.png
所生幼子高丽后奔沧州太子奔太原王保保举兵诛
孛罗太子复位雍吉刺皇后以忧死幼子雪山其母家
取归直北海都田地
至正二十二年间黄河自河东清者千馀里河鱼历历
大小可数庚申帝闻之惨然不乐者数日群臣奏曰河
清王者之瑞胡为不乐耶上曰传云黄河清圣人生当
有代朕者群臣复曰皇太子生子是陛下圣孙即其应
也上笑而释
卷三 第 9b 页 WYG0866-0765d.png
丙午夏平江路当午天大雷雨有一富家正厅安置匡
床胡椅圆炉台卓厅旁一室封锁如故雷震壁破一孔
如盏大其床椅炉卓皆从此孔入堆叠满室人皆不解
其异次年张九四陷城据有东南五州之地享其富贵
十馀年盖小能容巨贱能居贵之象也
至正丁未太原地大震凡四十馀日后又大震裂居民
屋宇皆倒坏火从裂地中出烧死者数万人次年太原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66-0766a.png
至正戊申九月庚申帝弃元京遁居应昌府先三日国
朝常国公遇春等统兵至柳林去元京甚近庚申帝召
文武百官军民议战守之计迟明会议端明殿及开门
忽有二狐自殿上出帝见叹且泣曰宫禁严密此物何
得至此殆天所以告朕朕其可留哉朕不可复作徽钦
衔璧求活为天下笑即命北狩未三日元京遂没
己酉冬十二月朔天裂西南
又元京未陷数日前有一饿鸱鸣端明殿上作灭国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66-0766b.png
声帝命善射者射之终莫能中
庚戌年岳州府群蚁同穴无故自斗而死处处皆积成
小堆其后独岳州将臣张斌军师大败于潞州死
庚申帝履位之后月凡食既者三其后卒于其身失国
岂夷狄中国之阴也不于日示咎而于月欤
庚申帝幼年远贬南服舟泛清江忽有二老猴登舟献
果而拜及去使人尾之至山洞中群猴凡四五百上命
近寺僧每日设饭饲之及癸酉还都登极群猴相率拜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66-0766c.png
送馀猴数百皆去忽其中大猴卒死者三十六枚当时
皆惘然莫知所以盖申肖猴迎拜见祥也送死示孽也
庚申帝既贬而得国在位凡三十六年而亡国盖天示
之象也在昔唐明皇酉生肖鸡明皇好斗鸡兵争象也
其后卒有禄山之乱
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
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
诚所谓盛也夫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66-0766d.png
大抵北人性简直类能倾心以听于人故世祖既得天
下卒赖姚枢牧庵先生许衡鲁斋先生诸贤启沃之力
及施治于天下深仁累泽浃于元元惜乎王以道文统
行吏道以杂之以文案牵制虽足以防比人恣肆之奸
而真儒之效遂有所窒而不畅矣
元京军国之资久倚海运及失苏州江浙运不通失湖
广江西运不通元京饥穷人相食遂不能师矣兼之中
原连年旱蝗野无遗育人无食脯蝗为粮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66-0767a.png
南阳府廉访佥事保保巡按至彼忽初更闻鸡啼曰此
荒鸡也不久此地当为丘墟天下其将乱乎遂弃官而
隐后南阳果陷盖初更啼即为荒鸡祖逖闻鸡声蹴刘
琨起曰此非恶声也遂起而舞即此事也
嘉兴府海盐县故富家赵君举及衰替别营一小室以
居落成之日宰猪为享礼猪小肠皆脩治忽起地如蛇
蜿蜒而走将及一里许而止间一年所营小室亦卖家
国将亡而妖孽见盖其理也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66-0767b.png
处州府遂昌县书忽有大声如钟自天而下无形盖鼓
妖也次年县中官民俱灾
遂昌县徐孟芳母舅见沙洲一石自行自走异之遂拾
以归后碎之实石也他无所有恐至阴生阳之兆也
元京未陷先一年当午有红云一朵宛然如一西番塔
虽刻画莫能及凝然至晚方散后帝师以国事不振奔
还其国其教遂废盖其物象见祥也
饰武备以脩文德两尽其道古之教也元朝自平南宋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66-0767c.png
之后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
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
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兵政于是不脩也
久矣及乎天下之变孰能为国爪牙哉此元之所以卒
于不振也
元初有王华蔡五九等之乱旋致勘定
庚申帝初年秦王伯颜为政变乱旧章江西有朱光卿
在后有李致甫罗天伦之变国力犹全寻皆殄灭至正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66-0767d.png
戊子间海寇方国珍始为乱先是蔡乱头剽劫海商始
悬格命捕之方为台之杨氏人慕赏功官爵募众至数
千人时台州总管焦鼎等纳蔡之赂薄其罪而不加诛
玩忽岁月方遂入海为寇官兵皆不战而败朝廷恐为
海运之梗招安之即啖之以海运千户及既定濒海之
民共愤之与万户萧载之谋袭杀之不果又叛朝廷命
参政孛罗元帅董抟霄率兵加讨兵未交皆先溃郝万
户为所获方拘置舟中使求招安郝故出高丽后位下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66-0768a.png
请托得行遂特旨释之进爵已拜参矣呜呼边方贪官
既失之于始中宫宠后又失之于终当赏而不赏当刑
而不刑刑赏之柄既失纪纲于是乎大坏而中原之寇
起矣
方国珍台之宁海人其居有山在中曰杨氏尝有童谣
云杨氏青出贼精其初亦欲向功为国宣力后失赏遂
出忿言曰蔡能为盗我岂不能耶遂叛生平力能走及
奔马与弟国彰国英侄亚初同为乱朝廷屡招国珍为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66-0768b.png
司徒弟侄皆平章院判矣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
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
也后有纳粟获功二途富者往往以此求进令之初行
尚犹与之及后求之者众亦绝不与南人在都求仕者
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诟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
物也故云及方寇起濒海豪杰如蒲圻赵家戴纲司家
陈子游等倾家募士为官收捕至兄弟子侄皆歼于盗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66-0768c.png
手卒不沾一命之及屯膏吝赏至于此其大盗一招再
招官已至极品矣于是上下解体人不向功甘心为盗
矣又获功之官于法非得风宪体覆牒文不辄命官宪
使招权非得数千缗不与行遣故有功无钱者往往事
从中辍皆抱怨望其后盗塞寰区空名宣敕遇微功即
填给人已不荣之矣向使用于初乱之时岂复有寇如
此昌炽何其始之啬而终之滥耶且功则不与贼则与
之刑赏倒施何其谬哉呜呼爵命之设上以尊有德下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66-0768d.png
以待有功此岂人君私器而专用私人也哉后之有天
下者可以监矣太史公曰存亡在出令信夫
方之初乱有宣数道敕十数道悬以购人立功及有功
亦竟不与可为太息昔汉陈豨反代地高祖即白见千
户者四人以慰赵父老可谓知用天下之机
徐州盗韩山童叛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
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首劝脱脱丞相开河
北水田务民屯种脱脱从之于大都开田以试之前后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66-0769a.png
所费凡十数万锭及开西山水闸灌水山水迅暴几坏
都城遂止又劝其造至正交钞楮币窳恶用未久辄腐
烂不堪倒换遂与至元宝钞俱涩滞不行物价腾贵及
河决南行又劝脱相求夏禹故道开使北流身专其任
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馀人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
不尽支河夫多怨韩山童等因挟诈阴凿石人止开一
眼镌其背曰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预当
开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为惊诧而谋乱是时天下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66-0769b.png
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曾不旬
月从之者殆数万人以赵宋为名韩山童诈称徽宗九
世孙伪诏略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
南富誇塞北盖以宋广王走崖山丞相陈宜中走倭托
此说以摇动天下当时贫者从乱如归朝廷发师诛之
虽擒获而乱阶成矣及既定下诏降徐州路为武安州
后其党毛会田丰杜遵道等复奉其子为主寇掠汴汝
淮泗之间死者成积中原丘墟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66-0769c.png
汝宁盗韩山童男陷汴梁僭称帝改韩为姓国号宋改
元龙凤分兵攻掠其下有刘太保者每陷一城以人为
粮食人既尽复陷一处故其所过赤地千里大抵山东
河北山西两淮悉为残破毛会等兵已犯阙王师极力
战守始退败
蕲州盗徐贞一叛先是浏阳有彭和尚能为偈颂劝人
念弥勒佛号遇夜燃火炬名香念偈拜礼愚民信之其
徒遂众徐本湖南人姿状庞厚无他长生平以贩布为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66-0769d.png
业往来蕲黄间及妖彭众欲为乱思得其主一日徐于
盐塘水中浴众见其身上毫光起众皆惊异遂立为帝
反于蕲春天下响应东南遂大乱湖广江西江浙三省
城池多陷没开莲台省于蕲春然资性宽纵权在群下
徒存空名尔后其臣伪汉王陈友谅下兵攻台谋篡位
乃勒死于采石
沔阳盗倪文俊号蛮子聚众从为乱倪世以渔业居
黄州黄陂其生之夕母梦有白虎入室遂生及徐僭号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66-0770a.png
倪为伪相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
故多克捷所至杀害掳威顺王诸子妻其妃子庚申帝
特降诏招抚然乱端已成俱无所及王诸子竟为所杀
荆鄂潭岳黄蕲礼六常德宝庆江虔洪信等州皆为所
据然骄恣不抚其下后竟为其下所杀前夕母复梦白
虎死遂遇戮又一二日前有大星落蛮子舟前蛮子曰
又有大官人当吾手中死不知乃自己应天象也呜呼
区区一盗使之为乱以祸天下而亦内符母梦上应天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66-0770b.png
象也岂徒然哉其弟倪文郁同乱后封长沙王镇岳州
及蛮子诛文郁亦见杀独季弟倪七不从乱亦不及祸
至今尚居汉川县耕稼为业富于牛田
汝宁馀寇尚炽丞相脱脱命其弟中台御史大夫野先
不花董师三十万讨之至城下与贼未交锋即跃马先
遁汝宁守官某执马不听其行即拔佩刀欲斫之曰我
的不是性命遂逸师遂大溃汝宁不守委积军资如山
率为盗有脱脱匿其败反以捷闻既而西台以文弹劾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66-0770c.png
脱脱奏台宪不许建言违者坐罪此则脱脱欺掩之私
也嗟乎命将不于其才惟于其亲此其所以败也昔杨
国忠为相任鲜于仲通为将使征云南丧师一十万房
琯为相用琴士李廷兰为将使拒安禄山丧师四万王
介甫为相命门客李复圭为将使攻西夏永洛城丧师
亦数万是皆取非才于亲昵皆由君不知将将不知兵
未有不败其国者也后之为人君者可不监诸
高邮盗张九四叛至正壬辰年朝廷命脱脱丞相征之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66-0770d.png
中散其兵兵遂溃张乃陷平江盗贼附之如蚁其党遂
剽掠淮汴间朝齐暮赵朝廷不能制张为盐场网司牙
僧以公盐夹带私盐并缘为奸利然资性轻财好施甚
得其下之心当时盐丁苦于官役遂推其为主作乱朝
廷命脱脱讨之王师号百万声势甚盛众谓其平在晷
刻及抵其城下毛葫芦军已有登其城者矣疾其功者
曰不得总兵官命令如何辄自先登召其还及再攻之
不下未几下诏贬脱脱师遂溃叛乙未张汎海以数千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66-0771a.png
人陷平江路海运遂绝后朝廷力不能制以诏招之累
官至司徒自号成王据有平江嘉兴杭州绍兴五路之

其后天下处处盗起陜西有金花娘子江西有欧道人
山东有田丰襄阳有莽张岳州有泼张安庆有双刀赵
四川有旻眼子各据州郡此其大者大抵江淮皆属淮
寇湖广皆属徐寇惟此两枝为盛
庚子岁伪汉王陈友谅杀其君徐贞一称帝于采石五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66-0771b.png
圣庙先是徐虽为君权皆在倪蛮子友谅其所部也倪
为丞相颇骄恣待其下无恩陈因与其党袭杀之其党
复谋杀之事泄见杀于是大权悉归于陈封伪汉王欲
举兵收台兵至采石谋称帝而后下兵遂遣其党杀徐
僭号曰汉改元大义引兵攻台大败而归营江州为都
友谅原沔阳人承平为县贴书及从为盗弟兄四五人
专兵为卫既杀倪杀徐遂谋为帝既败于建康复弃江
州而遁回武昌于是洪虔吉赣袁瑞抚饶皆归建康壤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66-0771c.png
地益蹙竭力制舟师谋图报复合兵攻隆兴久不下台
兵至合战番阳前后相持者八十馀日大战者五六死
者六七万人兵既不支欲退出至湖口为流矢所中而
卒其下复立其子为帝袭位居武昌改元德寿台兵攻
围一年不拔泼张以潭岳兵赴援兵败见执遂俱降国
亡重庆盗旻眼子僭号称帝国号大夏改元旻先沔阳
人瞎一目为巡司弓兵牌子头随倪蛮子为盗分兵攻
四川陷成都杀戮既尽退居重庆陈矫徐命使会兵建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66-0771d.png
康既而愤陈之杀逆竟引兵归曰汝能为帝我岂不能
帝耶据有全蜀之地绝不与陈通居位六年后为其弟
所杀其妻复图杀其弟立其子为帝袭位以其党戴牌
为冢宰事皆专之小旻主拥虚名而已辛亥台兵攻之
七月四川破遂同其母俱降其后母召入宫以海舟送
小旻主同德寿陈少主去高丽飘飘然入于海矣
元朝是时长淮以北尚皆晏然山东则王信陜西则李
思齐陇西则思道太原则王保保汴梁则太子开抚军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66-0772a.png
司以总之既而诸将积不相能至戊申七月共谗王保
保欲叛诏削其军权九月台兵北行处处皆望风崩溃
曾无一战王信首以山东降兵竟攻东昌遂捣京师庚
申帝遁不三日元京陷直趋山西至泽潞台兵稍失利
遂至太原王保保不支亦遁西指潼关李思齐遁既而
妻子被俘亦出降张思道等皆降秦陇悉定顷以皇孙为
崇礼侯庚申帝弃元京出居应昌府己酉岁都督李保
保轻兵袭之时庚申帝已于其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以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66-0772b.png
滞下疾崩皇太子独脱身走去而皇孙就擒
有掌符宝郎以历代灵草凡四十馀颗降上以其不忠
剐之山东降有降将百馀名皆枢密院判之类丞相李
善长言其人物魁梧可用上疑其结党皆杀之辛亥攻
四川平之伪夏旻氏母子降天下混一
呜呼治天下之道至公而已尔公则胡越一家私则肝
胆楚越此古圣人所以视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也
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66-0772c.png
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
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故贫极
江南富称塞北见于伪诏之所云也迄今天禄之迁尽
归于南于此可以见乘除胜复之理也故自慢藏于方
寇诲盗于韩寇奖乱于野先败事于荅麻而天下之势
十已去七八矣于是山东西河南北淮左右皆为寇壤
城郭丘墟积骸如山后来虽命李察罕收复河维不幸
轻信降寇为田丰之所龙杀其子王保保杀田而代领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66-0772d.png
其众粮匮师骄不相统一孛罗又生内变称兵犯阙谋
易太子譬之羸病之人日以粥药扶救犹恐不济况复
以峻导毒剂继之哉纵无外寇尚且丧亡况台以百万
之兵振之哉其能淹延数岁直至戊申而后失国亦云
幸矣
  杂制篇
井田之法非独为均田制禄而已盖所以阴寓设险守
国之意故中原平衍设立许多沟浍许多阡陌使车不
卷三 第 24a 页 WYG0866-0773a.png
得方其轨骑不得骋其足故也岂非寓至险于大顺之
中者乎观晋郤克欲使齐人尽东其亩以便戎车吴玠
在蜀于天水军作地纲以阻金兵之骑于此可以验之

兵法始于黄帝而井田亦始于黄帝
八阵图亦出于井田公田即中军也私田八家即八阵

历法斗建天行也(建除十二/位是也)日辰日行也(角亢二十/八宿是也)
卷三 第 24b 页 WYG0866-0773b.png
顺天而西行日逆天而东转斗日互行至复会于元分
之所以为一岁故曰天周岁终此历之大纲也
历自上古黄帝以后莫不随时考验以与天合故历法
无数更之弊及秦灭先世之术置闰于岁终古法殚废
矣由汉而下以积年日法为推步之准以至于今夫天
运流行而不息欲以一定之法拘之未有久而不差之
理差而必改其势有不得不然者乃命改造仪象日测
月验以与天合庶永终无弊元诏
卷三 第 25a 页 WYG0866-0773c.png
汉太初历凡十九年七闰为一章章者至朔分齐闰无
馀分也二十七章五百一十三岁为一会会者日月交
会一终也凡三会八十一章一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
统闰朔并无馀分但非甲子岁首也凡三统二百四十
三章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至是闰朔并无馀分
又值甲子岁首也此扬子云拟之以作太玄也唐太衍
历亦以初年甲子日子时朔旦冬至在岁次甲子之首
谓之至朔同日第二十年为第二章首复得至朔同日
卷三 第 25b 页 WYG0866-0773d.png
然非甲子先之期夜半乃是癸卯日卯时第三十九年
至朔同于癸未日午时第五十八年为第四章首至朔
复同于癸亥日卯时第七十七年至朔又复同于癸卯
日子时因其至朔同在夜半与初年第一章同遂以七
十六年名一蔀蔀者蔽暗昧之时也凡四章为一蔀总
二十蔀名曰一纪计一千五百二十年必然至朔同于
甲子日之先期夜半但非甲子岁首耳总三纪积四千
五百六十年至朔同于甲子之先期夜半又甲子岁首
卷三 第 26a 页 WYG0866-0774a.png
总会如初名曰一元此僧一行推之演大易也历说虽
多不出此一家之术也
定历名曰授时取尧典敬授人时之义
自古历多用一定之法故未久而差由不知天为动物
而岁亦略有差也古历虽立差法五十年差一度又太
过一百年差一度又不及七十五年差一度稍为近之
尚未精密元朝以八十一年而差一度算已往减一算
算将来加一算始为精密又随时以仪象
卷三 第 26b 页 WYG0866-0774b.png
历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故表短而晷景短尺寸易
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于二丈折中开窍以量日景故
表长而晷景长尺寸纵有毫抄之差则少矣
元朝立简仪为员室一间平置地盘二十四位于其下
屋背中间开一员窍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运

铜漏之外又有灯漏沙漏皆奇制也
玲珑仪镂星象于其体就腹中仰以观之此出色目人
卷三 第 27a 页 WYG0866-0774c.png
之制也
更有五更更有五点前后多寡相补其数相齐此可以
见古人于小事亦有法也
元熊朋来律论黄钟流行诸律本无间断也算法之起
殆因律琯有长短此算家因律以命术非律以命算也
犹之方田焉田生五榖岂知我为圭箕弧环律知五声
岂知我为正变倍半皆算家命之尔故古之钟律者以
耳齐其声后人不能始假数以正其度雅乐之不可兴
卷三 第 27b 页 WYG0866-0774d.png
声音之不可传也
黍命于律律不命于黍吾于算法亦云又谓空围九分乃
算家内周非空中容九方分律有半吕有倍使有半周
倍用变各有伦理凡以羽翼蔡氏之书非求异也
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名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
严如始皇名政改正月之正音征至今不改汉吕氏讳
雉改雉名野鸡人患雉者名野鸡疾晋宣帝讳昭改昭
卷三 第 28a 页 WYG0866-0775a.png
穆为招穆至唐李贺父名晋肃谓贺不当举进士犯其
父偏名为讳昌黎韩文公至为作辩讳宋有礼筵名曰
大排凡所招亲宾则改请其三代名讳筵中倡优杂戏
歌曲皆逐一刋定回避然后呈进及入人家皆先问父
祖讳然后接谈冀无误犯历代讳法之严如此至于元
朝起自漠北风俗浑厚质朴并无所讳君臣往往同名
后来虽有讳法之行不过临文略缺点画而已然亦不
甚以为意也初不害其为尊以至士大夫间此礼亦不
卷三 第 28b 页 WYG0866-0775b.png
甚讲
历代多崇徽号褒美多至十馀言以上皆后世群臣之
导谀也后世人谁诵之初亦何益如尧舜禹汤无谥初
不害其为有道之君至周公旦始立谥法谥其父兄为
文为武止特一字而已当时谥法之行亦出于公皆考
行以定名如幽厉无道加谥以恶虽孝子慈孙百世犹
不能改何则以公也及始皇奋其私智一革谥法谓子
不可以议父臣不可以议君直以贤圣自居何则实出
卷三 第 29a 页 WYG0866-0775c.png
于私己也汉谥尚少亦死而定名至唐而生加美谥至
字最多至为无谓元朝此等皆绝而不为及死而始为
之谥亦止于一二字而已初不掩其行之善恶是非此
亦可以为法也
自周立谥至诸侯卿大夫皆有之历世遵行乃其常也
至元朝秦王太师潜行不轨欲要誉于天下以私钱十
万锭济怯怜口站户之乏庚申帝下诏曰有臣如此宜
极褒嘉加以美称凡十四字此又古之大臣所未有也
卷三 第 29b 页 WYG0866-0775d.png
此又殆九锡之渐者乎幸而未几事败而陨此则权臣
窃命元朝之变例也
历代送终之礼至始皇为甚侈至穷天下之力以崇山
坟至倾天下之财以满藏郭至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
坟土未乾而国丘墟矣其他如汉唐宋陵寝埋殉货物
亦多如汉用即位之年上供钱帛之半其后变乱多遭
发掘形体暴露非徒无益盖有损焉元朝官里用梡木
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人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
卷三 第 30a 页 WYG0866-0776a.png
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
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
复考志遗迹岂复有发𠜾暴露之患哉诚旷古所无之
典也夫葬以安遗体遗体既安多赀以殉何益
山呼汉制也自武帝祀嵩岳始舞蹈唐制也自武后赐
宋之问始
尝读酉阳杂俎书见其记汉礼天子临朝赞者云天子
为宰相起去则临轩送之御史大夫大将军三公之官
卷三 第 30b 页 WYG0866-0776b.png
皆然尚犹存此等体貌大臣之礼汉遵秦尊君臣卑之
制尚未尽废后世之待大臣直奴仆尔直牛羊尔三代
之时天子当宁而立以朝群臣未至偃然以临其下后
世益以陵夷也
历代累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朝加大成二字于其
上诏辞略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
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文
亦精雅
卷三 第 31a 页 WYG0866-0776c.png
蝉冠朱衣汉制也幞头大袍隋制也今用蝉冠朱衣方
心曲领玉佩珠履是革隋而用汉也此则公裳
纱帽圆领唐服也仕者用之巾笠襕衫宋服也巾环襈
领金服也帽子系腰元服也方巾圆领明服也庶民用

朝服一品二品用犀玉𢃄大团花紫罗袍三品至五品
用金𢃄紫罗袍六品七品用绯袍八品九品用绿袍皆
以罗流外授省劄则用檀褐其幞头皂靴自上至下皆
卷三 第 31b 页 WYG0866-0776d.png
同也
官民皆带帽其檐或员或前员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
遗制也其发或辫或打钞练椎庶民则椎髻衣服贵者
用浑金线为纳失失或腰线绣通神襕然上下均可服
等威不甚辨也
伞盖授宣者用褐罗授敕者用青罗
北人华靡之服帽则金其顶袄则线其腰靴则鹅其顶
元诏信州路龙虎山三十六代张天师朝京锡以金印
卷三 第 32a 页 WYG0866-0777a.png
封留国公主领江南三山符录道教事真人吴闲闲为
宗师留辇下真人丘长春能烧金佐世祖军国之用以
功封以金印主全真教于其外又有白莲教满摩教回
回教头陀教不合不遍各自有宗
元太祖起龙朔破大金世祖得襄阳平南宋天下一统
取大易大哉乾元之义国号曰大元取至哉坤元之义
年号曰至元设经陈纪以垂后世立中书省以总庶务
立枢密院以掌兵要立御史台以纠弹百司世祖尝言
卷三 第 32b 页 WYG0866-0777b.png
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
立台之旨历世遵其道不变持国正论谓之台纲后世
渐徇私情谓非亲不举非雠不弹执此之论反谓当然
而国论遂大不正矣自庚申帝御极太平王燕帖木儿
为相即用其弟买里古思为御史大夫太平既败继用
秦王伯颜为相即用其兄子脱脱为御史大夫幸脱脱
听其馆客吴行可之说发其逆谋秦王贬死遂以功命
脱脱为相亦用其弟野先不花为御史大夫及脱脱见
卷三 第 33a 页 WYG0866-0777c.png
贬荅麻矫诏酖之遂以荅麻为相即用其弟雪雪为御
史大夫当时国事已去矣嗟乎世祖设是官本以防权
奸胶固党与盘结之患使之有所防范击刺以正国势
及其末世省台要任乃皆萃于一门殊失养猫捕鼠畜
狗防奸之意幸其才智短拙谋不逮心旋致败灭向使
莽操懿温之伦居之元之为元已不逮顺帝而后宗社
为墟也
元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陜西南台建于建康其馀
卷三 第 33b 页 WYG0866-0777d.png
各道设廉访司𨽻于三台每岁巡历州县纠察官吏询
民瘼
元朝建中台为御史大夫者自陈缑山始开科为状元
自张起岩始缑山以德业举起岩以人物举
元朝一品衙门用三台金印二品三品用两台银印其
馀大小衙门印虽大小不同皆用铜其印文皆用八思
麻帝师所制蒙古字书惟宣命之宝用玉以玉箸篆文
此其异也
卷三 第 34a 页 WYG0866-0778a.png
元之宣敕皆用纸一品至五品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
品为敕色以赤虽异乎古之诰敕用织绫亦甚简古而
费约可尚也
元君立另设一帐房极金碧之盛名为斡耳朵及崩即
架阁起新君立复自作斡耳朵
元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衣大袍其次即带
皮帽姑姑高员二尺许用红色罗盖唐金步摇冠之遗
制也
卷三 第 34b 页 WYG0866-0778b.png
元朝正后皆用雍吉刺氏自太祖与其族帐设誓同取
天下世用其女为后犹契丹有国世用萧氏为后也自
正后之下复立两宫其称亦曰二宫皇后三宫皇后三
日一轮幸即书宣以召之苟有子则为验遵大金之遗
制也与赵宋之法不同宋后宫无三日之制但遇幸者
皆内朝之时则所幸者具礼服谢恩掌宫者即书其姓
名他日有子以为验
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厮不如此谓
卷三 第 35a 页 WYG0866-0778c.png
之不成仕宦元为札刺儿氏太祖与雍吉刺氏同取天
下约曰我男长为帝汝女长为后
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
元世祖既一天下问刘太保曰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
耳两处何为最佳刘曰上都国祚短民风淳大都国祚
长民风淫遂定都燕之计
元分天下为十一省二十三道每州皆为路在内为中
书省在外为行中书省按历代疆理天下三代分天下
卷三 第 35b 页 WYG0866-0778d.png
为九州或十二州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分天下为
十三部一百六郡晋分天下为十五道唐十道宋分天
下为四京三十三路此其大略也
元路州县各立长官曰达鲁花赤掌印信以总一府一
县之治判署则用正官在府则总管在县则县尹达鲁
花犹华言荷包上压口柰子也亦犹古言总辖之比
元各路立万户府各县立千户所以压镇各处其所部
之军每岁第迁口粮府县关支而各道以宣慰司元帅
卷三 第 36a 页 WYG0866-0779a.png
总之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
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
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天下死囚审谳已
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自后惟秦王伯颜出天下
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睹斩戮及见
一死人头辄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
之中矣
卷三 第 36b 页 WYG0866-0779b.png
元惠民有局养济有院重囚有粮皆仁政也
元自世祖以来凡遇天寿圣节天下郡县立山棚百戏
迎引大开宴贺至庚申帝当诞日禁天下屠宰不宴贺
虑其多杀以烦民也
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
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于其宗戎马亦就水
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官里岁以为常车驾
虽每岁往来于两都间他无巡狩之事山岳河海惟遣
卷三 第 37a 页 WYG0866-0779c.png
使致祭别无封禅繁缛之礼欲以震耀古今然亦莫掩
其盛也
元西域胡僧八思麻知纬候佐世祖定天下制蒙古字
书以七音为本特定一代之文封为帝师诏尊之曰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师卒葬于京其墓
上天雨宝花令天下郡国皆立帝师殿其制一同文庙
呜呼谬哉
元朝行移文字其正书则自前而后蒙古书则自后而
卷三 第 37b 页 WYG0866-0779d.png
前畏吾儿字则横书别立译史
乐则郊祀天地祭宗庙祀先圣大朝会用雅乐盖宋徽
宗所制大晟乐也曲宴用细乐胡乐驾行前部用胡乐驾
前用清乐大乐其部队遵依金制驾后用马军栲栳队
其俗有十六天魔舞盖以珠璎盛饰美女十六人为佛
菩萨相而舞
惟郊天则脩大驾而用辇其馀巡行两都多用毡车散
乐则立教坊司掌天下妓乐有驾前承应杂戏飞竿走
卷三 第 38a 页 WYG0866-0780a.png
索踢弄藏𣝓等伎
元世祖中统至元间立钞法以至元宝为母中统交为
子子母相推而行中统二贯准至元二伯文一贯准至
元一伯文行之四五十年中统以费工本多寻不印行
独至元钞法通行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至正间
丞相脱脱当承平无事入邪臣贾鲁之说欲有所建立
以求名于后世别立至正交钞料既窳恶易败难以倒
换遂涩滞不行及兵乱国用不足多印钞以贾兵钞贱
卷三 第 38b 页 WYG0866-0780b.png
物贵无所于授其法遂废呜呼盖尝考之非其法之不
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元之钞法即周汉之质
剂唐之钱引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当其盛时皆用钞以
权钱及当衰叔财货不足止广造楮币以为费楮币不
足以权变百货遂涩而不行职此之由也必也欲立钞
法须使钱货为之本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
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哉当今变法宜于
府县各立钱库贮钱若干置钞准钱引之制如张泳四
卷三 第 39a 页 WYG0866-0780c.png
川行交子之比使富室主之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
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出之于货轻
之时收之于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
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
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也借使所入之沟虽通
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
觞之患矣此其理也当时不知徒知严刑驱穷民以必
行所以刑愈严而钞愈不行此元之所以卒于无术而
卷三 第 39b 页 WYG0866-0780d.png
亡也
又如富人粜榖以给批行批得榖其批行矣贫人给批
以无榖批乃虚文又何以行之哉
元朝止行钞法而不铸钱独至大官里行至大二等钱
当五以蒙古字书小钱以楷书及至正官里脱脱为相
立宝泉提举司铸至正钱值世道变寻亦罢铸参较改
正至今百有馀年略无讹舛其法诚为不刋之典
元朝至元宝钞凡十等
卷三 第 40a 页 WYG0866-0781a.png
 壹拾文为半钱 贰拾文为一钱 叁拾文为一钱
 半 伍拾文为二钱半 壹伯文为五钱 贰伯文
 为一贯 叁伯文为一贯五钱 伍伯文为二贯五
 钱 壹贯为五两 贰贯为十两 伍个壹贯为半
 锭 伍个贰贯为锭
元世祖立盐法濒海州郡立场差官主治差盐亭户丁
煮盐至十月结场住煎及额而止盐商于各省府运司
买引就各处盐场支盐后盐积而不售均𣲖户口收买
卷三 第 40b 页 WYG0866-0781b.png
令其入钱县官收市其中贫富不等皆令入钱吏胥并
缘为奸民甚苦之嗷然皆言其不便事寻罢复令富商
收市尝考历世盐法在夏禹时惟止入贡至齐管仲始
煮盐以富国及汉武始立𣙜法为牢盆之制自是历代
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资略于其半唐宋及元因
之有加无瘳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元朝于江西及湖广立提举司使之产茶路分卖引照
茶以行批验所验引无弊即放行至卖处收税
卷三 第 41a 页 WYG0866-0781c.png
御茶则建宁茶山别造以贡谓之啖山茶山下有泉一
穴遇造茶则出造茶毕即竭矣比之宋朝蔡京所制龙
凤团费则约矣民间止用江西末茶各处叶茶
元海运自朱瑄张壁始岁运江淮米三百馀万石以给
元京四五月南风至起运得便风十数日即抵直沽交
卸朝廷以二人之功立海运万户府以官之赐钞印听
其自印钞色比官造加黑印朱加红富既埒国虑其为
变以法诛之而海运自后岁以为常及张九四据有浙
卷三 第 41b 页 WYG0866-0781d.png
西而海道又有方国珍运道遂梗而国已不国矣
传命陆有马站水有水站州县凡十里立一铺大事则
遣使驰驿起船马有劄子小事文书以铺兵传送
酒法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刺基酒极醲烈其
清如水盖酒露也每岁于冀宁等路造蒲萄酒八月至
太行山中辨其真伪真者不冰倾之则流注伪者杂水
即冰凌而腹坚矣其久藏者中有一块虽极寒其馀皆
冰而此不冰盖蒲萄酒之精液也饮之则令人透腋而
卷三 第 42a 页 WYG0866-0782a.png
死二三年宿蒲萄酒饮之有大毒亦令人死此皆元朝
之法酒古无有也
北人茶饭重开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镔铁定铁造之价
贵于金实为犀利王公贵人皆佩之
延席则排卓五蔬五果五按酒置壶瓶台盏马盂于别
卓于两楹之间把盏则三跪谓举盏至尊者前半跪退
三步执台全跪俟尊者饮毕起进前接盏又半跪平交
则平礼尊者赐卑者进接盏半跪退三步全跪饮其尊
卷三 第 42b 页 WYG0866-0782b.png
者从人相齐同跪接盏退盏不敢复还尊者汤食非五
则七割挈设而散酒行无算
挈设盖茶饭中之体荐也胡语言挈设上宾则用羊背
皮马背皮之类其馀宾用前手后手之类或鹅则用胸
于上宾馀宾多寡随分
北方有诈马筵席最其筵之盛也诸王公贵戚子弟竞
以衣马华侈相高
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之术也饮茶始于唐陆羽著
卷三 第 43a 页 WYG0866-0782c.png
为经也糖霜始于宋自蜀遂宁州人贡宣和始蒲萄酒
答刺吉酒自元朝始
 
 
 
 
 
 
卷三 第 43b 页 WYG0866-0782d.png
 
 
 
 
 
 
 
 草木子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