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65-064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齐东野语卷二

  宋 周密 撰

  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富平之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陜宣抚处置使许便宜黜
陟初上问大计浚请身任西事置司秦州别遣大臣与
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跸来武昌从以张俊刘光
卷二 第 1b 页 WYG0865-0648d.png
世以相首尾浚发行在王彦统八字军从之浚以御营
司提举事务曲端屡挫敌欲仗其威声乃承制拜为威
武大将军本司都统制浚抵秦州置司节制五路诸帅
四年春金将罗索破陜州李彦仙死之既而与其副萨
里罕及哈芬等入邠州曲端拒之两战皆捷至白店原
金引众来犯又为端所败既而金势复振献策者多以
击敌为便浚于是欲谋大举召端问之端曰平原易野
敌便于冲突而我师未习战须教士数年然后可以大
卷二 第 2a 页 WYG0865-0649a.png
举复谋之吴玠玠以宜守要害以待其弊然后可以徐
图浚曰吾宁不知此顾今东南之事方急不得不为是
尔浚以端沮大议意已不平而王庶与端有龙坊之憾
因谮之曰端有反心久矣盍早图之浚乃罢端兵柄迁
之秦州狱其部将张中孚李彦琪并诸州羁管时陜西
军民皆恃端为命及为庶谮无罪而贬军情大不悦

  西事记云张浚之至陜西易置诸路帅臣权势震
赫是时五路未破士马强盛加以西蜀之富而贷
卷二 第 2b 页 WYG0865-0649b.png
其赋五年金银粮帛之资不绝于道所在山积浚
为人忠有馀而才不足虽有志而昧于用人短于
用兵曲端心常少浚故夺其兵废之西人为之失


  浚于是决策治兵移檄河东问罪乌珠闻变自京西星
驰至陜右与罗索等会而浚亦合五路兵四十万马七
万会战于耀州以熙河经略刘锡为都统制与泾原经
略刘锜秦凤经略孙渥环庆经略赵哲各帅所部兵以
卷二 第 3a 页 WYG0865-0649c.png
从吴玠郭浩极言敌锋方锐且当分守其地犄角相援
待其弊乃可乘浚不从军行至富平县吴玠曰兵以利
动今地势不利未见其可也将战乃诈立前军都统曲
端旗以惧敌罗索曰闻曲将军已得罪必绐我也遂拥
兵骤至直击环庆军赵哲离所部未至哲军遂惊遁而
诸军悉从之大溃陜西为之大震浚闻军溃自邠州退
保河池县又退保兴州遂归罪赵哲斩之责刘锡合州
安置陜西兵皆散归本路玠收秦凤馀兵闭大散关关
卷二 第 3b 页 WYG0865-0649d.png
师古收泾原馀兵保岷巩孙渥收泾原馀兵于阶成凤
三州未几大散关复不守浚时止有亲兵千馀人又退
保阆州或建策徙治夔州刘子羽以为不可遂檄吴玠
郭浩据和尚原而敌复至于是下令徙治潼川(一本州字)
士皆愤取其榜裂之乃止

  西事记云张浚之战于富平也金人初亦畏之而
浚锐于进取幕下之士多蜀人南人不练军事欲
亟决胜负于一举以至于败遂走兴元又走阆中
卷二 第 4a 页 WYG0865-0650a.png
陜西诸郡不残于金人者亦皆为溃兵所破矣

  既而张中孚李彦琪赵彬相继降金遂犯秦州又犯熙
河又围庆州于是五路悉陷浚以三人皆曲端心腹疑
端必知其情王庶复谮端不已时西人多上书为端诉
冤者浚益忌其得众心乃杀之于秦州狱时人莫不冤
之军情于是益沮矣绍兴元年浚以关陜失律上章待
罪朝野无敢言其事者至四年二月浚还朝侍御史辛
炳始言浚被命宣抚轻失五路坐困四川用刘子羽辈
卷二 第 4b 页 WYG0865-0650b.png
小人而无辜杀曲端赵哲以至设秘阁以崇儒儗上方
以铸印及既败之后被召不肯出蜀等罪遂罢为资政
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寻又诏落职福州居住

  秀水閒居录云魏公出使陜蜀便宜除官至节度
使杂学士权出人主右竭蜀之财悉陜之兵凡三
十万馀与敌角一战尽覆用其属刘子羽谋归罪
其将赵哲曲端并诛之将士由是怒怨俱叛浚仅
以身免奔还阆中关陜之陷自此始至今言败绩
卷二 第 5a 页 WYG0865-0650c.png
之大者必曰富平之役追还薄谴俾居福州而已

  其后川陜宣抚处置副使王似卢法原乃分陜蜀之地
责守于诸将自秦凤至洋州命吴玠主之屯和尚原金
房至巴达王彦主之屯通州文龙至威茂刘锜主之屯
巴西洮岷至阶成关师古主之屯武都既而师古战败
降贼自此遂失洮岷之地独存阶成而已

  淮西之变

  绍兴七年三月浚奏刘光世在淮西军无纪律罢为少
卷二 第 5b 页 WYG0865-0650d.png
师万寿观使以其兵隶都督府命参谋兵部尚书吕祉
往庐州节制且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副之琼与靳赛
皆故群盗与王德素不相能德威声素著军中号为王
夜叉都承旨张宗元深以为不可谓浚曰琼等畏德如
虎今乃使临其上是速其叛也浚不谓然复谋之岳飞
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制而命吕祉为督
府参谋领之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使揠之
在上势所必争吕尚书虽通才然书生不习军事恐不
卷二 第 6a 页 WYG0865-0651a.png
足以服之浚曰张宣抚何如飞曰暴而寡谋且琼之素
不服浚曰然则杨沂中耳飞曰沂中视德等耳岂能驭
之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
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哉即日乞解兵柄持
馀服而浚讫行之琼辈惧不敢喘及德视事教场诸将
执挝用军礼谒拜琼登而言曰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
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德素犷勇自任竟不解出一语
慰抚之遂索马去于是琼辈愈惧相与连衔上章乞回
卷二 第 6b 页 WYG0865-0651b.png
避之张宗元知其事复语浚曰业已尔今独有终任德
或可以镇不然变且生矣浚不以为然遂奏召德还以
张俊为淮西宣抚使驻盱眙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
锜副之并驻庐州且命郦琼以所部兵赴行在意将以
夺其军而诛之宗元听制于文德殿下语人曰是速琼
等叛耳会祉复密奏罢琼兵柄书吏朱照漏语于琼于
是叛谋始决及金字牌飞报吕方坐厅事闻有大声如
𩩉箭辟历自戟门随牌而至启视之乃三使除书也吕
卷二 第 7a 页 WYG0865-0651c.png
拍案叹曰庞涓死此树下即时乱作遂缚吕祉及杀中
军统制张景钤辖乔仲福刘永衡前知庐州赵康直释
知庐州赵不群以其所部七万人悉叛归刘豫至淮岸
遂杀祉及康直释不群使还浚乃亟遣张宗元使招之
已不及矣浚遂上章引咎台臣交章论列谓浚轻而寡
谋愚而自用德不足以服人而惟恃其权诚不足以用
众而专任其数若喜而怒若怒而喜虽本无疑贰者皆
使之有疑贰之心予而阴夺夺而阴予虽本无怨望者
卷二 第 7b 页 WYG0865-0651d.png
皆使之有怨望之意无事则张威恃势使上下有暌隔
之情有急则甘言美辞使将士有轻侮之意郦琼以此
怀疑以数万众叛去然浚平日视民如草菅用财如粪
土竭民膏血而用之军中者曾何补哉陛下尚欲观其
后效臣谓浚之才止如是而已时司谏王缙则以罪在
刘光世参政张守期为力求末减都官郎官赵令裕(一本
衿字)则乞留浚陈公辅则谓不可因将帅而罢宰相于是罢
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观其后言者不已遂诏落
卷二 第 8a 页 WYG0865-0652a.png
职既而御批张浚散官安置岭表赵鼎力救解之改秘
书少监分司西京且为出言官于外

  退朝录曰绍兴二十年浚复上疏论边事高宗谓
汤丞相云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
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论兵极为
生事于是复有永州之命

  挥麈录云淮西军叛后冯楫启上曰如张浚者当
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高宗正色曰朕宁至覆
卷二 第 8b 页 WYG0865-0652b.png
国不用此人矣遂终高宗朝不复再用

  符离之师

  孝宗隆兴元年正月以张浚为枢密使仍都督江淮军
马五月兼都督荆襄浚既入见屡奏欲先取山东时显
官名士如王大宝胡铨王十朋汪应辰陈良翰等皆魏
公门人交赞其谋左仆射史浩独不以为然曰宿师于
外守备先虚我能出兵山东以牵制川陜彼独不能警
动两淮荆襄以解山东之急邪惟当固守要害为不可
卷二 第 9a 页 WYG0865-0652c.png
胜之计必俟两淮无致敌之虑然后可前若乃顺诸将
之虚勇收无用之空城寇去则论赏于朝寇至则仅保
山寨顾何益乎继而主管殿前司公事李显忠建康都
统制邵宏渊亦奏乞引兵进取浩曰二将辄自乞战岂
督府命令有不行邪督府准遣李椿以书遗浚子栻曰
复雠讨贼天下之大义也然必正名定分养威观衅而
后可图今议不出于督府而出于诸将则已为舆尸之
凶矣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
卷二 第 9b 页 WYG0865-0652d.png
节制未允议论不定彼逸我劳虽或有获得地不守未
足多也武锋军都统制陈敏曰盛夏兴师恐非其时兼
闻金重兵皆在大梁必有严备万一深入我客彼主千
里争力人疲马倦劳逸既异胜负之势先形矣愿少缓
之浚皆不听韩元吉以长书投浚言和战守三事略云
和固下策然今日之和与前日之和异至于决战夫岂
易言今旧兵惫而未苏新兵弱而未练所恃者一二大
将大将之权谋智略既不外见有前败于尉桥矣有近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65-0653a.png
衄于顺昌矣况渡淮而北千里而攻人哉非韩信乐毅
不可也若是则守且有馀然彼复来攻何得不战战而
胜也江淮可守战而不胜江淮固在其谁守之故愚愿
朝廷以和为疑之之策以守为自强之计以战为后日
之图自海陵之陨彼尝先遣使于我矣又一再遗我书
矣其信其诈固未可知而在我亦当以信与诈之间待
之盖未有敌人欲息兵而中国反欲用兵者云云参赞
军事唐文若陈俊卿皆以为不若养威观衅俟万全而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65-0653b.png
后动亦不从遂乞即日降诏幸建康以成北伐之功史
浩曰古人不以患遗君父必俟乘舆临江而后成功则
安用都督哉上以问浩浩陈三说云若下诏亲征则无
故招致敌兵寇边何以应之若巡边犒师则德寿去年
一出州县供亿重费之外朝廷自用缗钱千四百万今
何以继若曰移跸欲奉德寿以行则未有行宫若陛下
自行万一金有一骑冲突行都骚动何以处之孝宗大
悟谓浚曰都督先往行边俟有功绪朕亦不惮一行浚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65-0653c.png
怒曰陛下当以马上成功岂可怀安以失事机及退朝
浩谓浚曰帝王之兵当出万全岂可尝试而图侥倖主
上承二百年基业之托汉高祖起于亭长败亡之馀乌
可比哉寻复论辨于殿上浚曰中原久陷今不取豪杰
必起而取之浩曰中原必无豪杰若有之何不起而亡
金浚曰彼民间无寸铁不能自起待我兵至而为内应
浩曰胜广能以锄耰棘矜亡秦彼必待我兵至非豪杰
矣若有豪杰而不能起则是金犹有法制维持之未可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65-0653d.png
以遽取也今不思将贻后悔又上疏力谏曰靖康之祸
忠臣孝子孰不痛心疾首思欲举兵复仇以雪大耻恭
想宸衷寝膳不忘然迩安可以服远若大臣未附百姓
不信而遽为此举安保其必胜乎苟战而捷则一举而
空朔庭岂不快吾所欲若其不捷则重辱社稷以资外
侮陛下能安于九重乎上皇能安于天下之养乎此臣
所以食不甘味而寝不安席也浚老臣虑宜及此而溺
于幕下新进之谋眩于北人诳惑之说是以有请耳德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65-0654a.png
寿岂无报复之心时张韩刘岳各拥大兵皆西北战士
燕蓟良马然与之角胜负于五六十载之间犹不能复
尺寸之地今欲以李显忠之轻率邵宏渊之寡谋而欲
取胜不亦难哉惟当练士卒备器械固边圉蓄财赋宽
民力十年而后用之则进有辟国复雠之功退无劳师
费财之患此臣素志天下大计也既而督府乏用欲取
之民浩曰未施德于民遽重征之恐敌未必灭民贫先
自为盗必欲取民臣当丐退上为给虚告五百道且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65-0654b.png
一年岁币银二十五万两添给军费浩复从容为浚言
兵少而不精二将不可恃且今二十万人留屯江淮者
几何曰十万复为计其守舟运粮之人则各二万则战
卒才六万耳彼其畏是哉况淄青齐郓等郡虽尽克复
亦未伤彼彼或以重兵犯两淮荆襄为之牵制则江上
危如累卵矣都督于是在山东乎在江上乎如此诘难
者凡五日又委曲劝之曰平日愿执鞭而不可得幸同
事任而数数议论不同不惟为社稷生灵计亦为相公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65-0654c.png
计明公以大雠未复决意用兵此实忠义之心然不观
时势而遽为之是徒慕复雠之名耳诚欲建立功业宜
假以数年先为不可胜之计以待敌之可胜乃上计也
明公四十年名望如此一旦失利当如何哉浚曰丞相
之言是也虽然浚老矣浩曰晋灭吴杜征南之功也而
当时归功于羊太傅以规模出于祜也明公能先立规
模使后人藉是有功是亦明公之功何必身为之浚默
然明日内引浚奏曰史浩意不可回也恐失机会惟陛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65-0654d.png
下英断于是不由三省密院径檄诸将出师矣德寿知
之谓寿皇曰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
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已而浩于省中忽得宏渊等遵
禀出军状始知其故浩语陈康伯曰吾属俱兼右府而
出兵不得与闻则焉用彼相哉浩遂力请罢归乃出知
绍兴府临辞复曰愿陛下审度事势若一失之后恐终
不得复望中原矣浚至扬州合江淮兵八万人实可用
者六万分隶诸将号二十万以李显忠为淮东招抚使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65-0655a.png
出定远宏渊为副使出盱眙浚自渡淮视师显忠复灵
璧县败萧琦宏渊至虹县金拒之会显忠亦至遂复虹
县知泗州蒲察徒穆同知大周仁并降二将遂乘胜进
克宿州捷奏显忠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京畿京东河
北招讨使宏渊进检校少保宁远军节度使招讨副使是
时显忠名出宏渊右时符离府军中尚有金三千馀两
银四万馀两绢一万二千匹钱五万缗米豆共粮六万
馀石布袋十七万条衣绦枣羊粆各一库酒三库乃纵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65-0655b.png
亲信部曲盗其搬取所馀者始以犒军人三兵共一缗
士卒怨怒曰得宿州赏三百得南京须得四百既而复
出战悉弃钱沟壑由是军情愤詈人无斗志浚乃移书
令宏渊听显忠节制宏渊不悦已而复令显忠宏渊同
节制于是悉无体统矣孝宗闻之手书与浚曰近日边
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以盛夏人疲急召李显
忠等还师未达间忽报金人副元帅赫舍哩志宁大军
且至遇夜军马未整中军统制周宏先率军逃归继逃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65-0655c.png
归者宏渊之子世雄统制左士渊二将皆不能制于是
显忠宏渊大军并丁夫等十三万众一夕大溃器甲资
粮委弃殆尽士卒皆奋空拳掉臂南奔蹂践饥困而死
者不可胜计二将逃窜莫知所在浚时在盱眙去宿尚
四百里传言金且至遂亟渡淮入泗州已而复退维扬
窘惧无策遂解所佩鱼假添差太平州通判张蕴古为
朝议大夫令使金求和僚吏力止之以为不可乃奏乞
致仕又乞遣使求和孝宗怒曰方败而求和是何举措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65-0655d.png
于是下诏罪已有云朕明不足以见万里之情智不足
以择三军之帅号令既乖进退失律又云素服而哭殽
陵之师敢废穆公之誓尝胆而雪会稽之耻当怀句践
之图张浚降特进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官属各夺二官
邵宏渊降五官又责靖州团练副使南安军安置李显
忠责授清远军节度副使筠州安置又再责莱州团练
使潭州安置弃军诸将递降贬窜有差既而置宣抚司
便宜行事未几复以浚都督江淮军马既而又复入为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65-0656a.png
右仆射仍领都督二年三月复诏浚淮上视师浚复谋
大举上不从四月召还罢江淮都督府浚亦罢相及和
议将成浚坚持以为不可汤思退乃白上以张蕴古求
和事由是浚议遂绌既而金赫舍哩志宁遣书议和有
云乃者出师诡道袭我灵璧虹县以十馀万窃取二小
邑主将气盈率众直抵符离帅府以应兵进讨凭仗天
威以全制胜所杀过当馀众溃去计其得丧孰少孰多
若以符离之役尚为兵少致败则请空国之众以迎我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65-0656b.png
师云云是岁八月浚薨

  赵鼎传云鼎再相已逾月或以未有施设为言鼎
谓今日事如久病虚弱之日再有所伤元气必耗
惟当静以镇之张德远非不欲有所为其效可见
亦足以戒矣时议回临安鼎奏恐回跸之后中外
谓朝廷无恢复之意上曰张浚措置三年竭民力
耗国用何尝得尺寸地此论不足恤也

  刘氏日记云孝宗初立张魏公用事独付以恢复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65-0656c.png
之任公当之不辞朝廷莫敢违魏公素轻锐是时
皆以必败待之特不敢言耳及辟查籥冯方为属
此二人尤轻锐朝廷患之遂以陈俊卿唐文若参
其军事盖此二人厚重详审故耳周益公时为中
书舍人文若来别益公握文若手使戒魏公不可
轻举后魏公知之极憾益公然卒以轻举败事

  何氏备史云张魏公素轻锐好名士之稍有虚名
者无不牢笼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閒士之好功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65-0656d.png
名富贵者无不趋其门且其子南轩以道学倡名
父子为当时宗主在朝显官皆其门人悉自诡为
君子稍有指其非者则目之为小人绍兴元年合
关陜五路兵三十馀万一旦尽覆朝廷无一人敢
言其罪直至四年辛炳始言之亦不过落职福州
居住而已淮西郦琼之叛是时公论沸腾言路不
得已遂疏其罪既而并逐言者于外及符离之败
国家平日所积兵财扫地无馀反以杀伤相等为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65-0657a.png
辞行赏转官无虚日隆兴初年大政事莫如符离
之事而实录时政记并无一字及之公论安在哉
使魏公未死和议必不成其祸将有不可胜言者


  涧上閒谈云近世脩史本之实录时政记等参之
诸家传记野史及铭志行状之类野史各有私好
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亽掩恶
溢美之辞又可尽信乎与其取志状之虚言反不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65-0657b.png
若取野史传记之或可信者耳且以近脩四朝史
言之如张魏公列传所书嘉禾刺客乃是附会杂
史张元遣刺韩忠献事又载遣蜡书疑郦琼之语
亦是潘远纪闻岳武穆秦州叛卒事至云符离军
溃公方鼻息如雷此是心学虽亦取莱公纪事中
意然方当大军悉溃亦安在其为心学哉其说皆
浅近易见乃略不审其是非登之信史传之千万
世可乎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65-0657c.png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65-0657d.png








  齐东野语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