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32-04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易纪闻卷二     明 张献翼 撰
  同人
同人大有皆主离之一阴而言离一阴在二而上下五
阳同与之故曰同人离一阴在五而上下五阳皆为所
有故曰大有然同而隘则其同不大同而昵则其同不
公然则当无所不同乎曰不然君子与小人为同则君
子为小人小人与小人为同则小人害君子岂正也哉
卷二 第 1b 页 WYG0032-0459b.png
易不可为典要只一二五相应也此得位得中应乾就
君臣取道理而重在应字所以见同义中正而应就君
子取道理重中正字所以见正义
闻之子程子云不曰天下有火火在天下而曰天与火
者天覆于上火炎于上是天与火相同也天与水相违
则为讼天与火相同则为同人闻之子朱子曰类族是
就人上说辨物是就物上说类族象天之兼覆辨物象
火之鉴形火相同于上万物相见于下灿然有辨矣既
卷二 第 2a 页 WYG0032-0460a.png
曰同人又曰类辨无乃为异乎同其不得不同异其不
得不异所以为同之大所以为利君子闻之苏子瞻氏
曰水之于地为比火之于天为同然比以无所不比为
比同以有所不同为同
贞则同不贞则不同诸爻或因同而吝或因同而惧或
因同而攻或因同而克皆起于不贞出门无所系故无
咎二于宗有所系故吝三爻深见小人之情状然不曰
凶者既不敢发故未至凶三以刚居刚故终其强而不
卷二 第 2b 页 WYG0032-0460b.png
能反四以刚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义近而不相得则
凶初上则各在事外所以无争三之升高陵升四而望
五四之乘其墉乘三而攻二三恶五之亲二故有犯上
之志四恶二之比三故有陵下之志彖辞赞六二得中
而应乎乾赞其德之中正也爻辞吝六二同人而同于
宗吝其才之柔弱也以同于宗族为同此楚王亡弓楚
人得之之心也桓温忌王谢之忠壁人以图之而不能
此伏戎者也欲得九锡以升高而王谢缓其事未几死
卷二 第 3a 页 WYG0032-0460c.png
焉此升于高陵三岁不兴者也安行者安得而行哉克
乃太誓予克受受克予之克陶侃握重兵据上流此九
四乘墉之势也外则惮温峤之忠内则创八天之梦欲
攻其上疑其不克欲干天命知其不可知困而仅保其
吉六二以一柔弱之君子能抗九三九四两刚强之小
人阴消其一而使之不兴深愧其一而使之自反者中
正而已矣人臣苟中正矣何强之不弱何弱之不强哉
管蔡毁旦燕盖谮霍先悲而号也群小之党既歼周霍
卷二 第 3b 页 WYG0032-0460d.png
之忠益明后喜而笑也惟成王昭帝之中正然后能力
主君子而力胜小人大师刚而力之谓故师莫大乎君
心而兵革为小克莫难于小人而敌国为易志未得乃
象传论上九之意若上九则自无悔也
  大有
火在天上火指日他火无在天上者日在天上万物皆
在所照之中大有之象也闻之杨万里氏云同人大有
一柔五刚均也柔在下者曰得位曰得中曰应乎乾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0032-0461a.png
为同人我同乎彼之辞柔在上者曰尊位曰大中曰上
下应而为大有我有其大之辞
同人明在下而不敢专故止于类而辨大有明在上而
由己出故极于遏而扬遏恶扬善离象顺天休命乾象
坤为大舆九二体乾而曰大车者舆指轸之方而能载
者言车以其全体而言盖轸轮辐之器不厚不良者非
大车文武常变之用不运不转者非大才惟大车为能
轻天下之至重迩天下之至遐夷天下之至险大才亦
卷二 第 4b 页 WYG0032-0461b.png
然安有重积于中而或败于外哉故辞聘受聘事夏事
商相成汤相太甲有往必正者初非二伊尹出征入辅
作都制礼相武王相成王有往必集者亦非两周公九
二大臣九四迩臣九三位虽高而非大臣之任君尚远
而非迩臣之亲盖诸侯君公之职也迹远而情迩身疏
而心亲小人亦公侯也匪其彭人以为盛而已不以为
盛附之以韩魏之家而自视欿然是也诗行人彭彭出
车彭彭驷騵彭彭驷牡彭彭皆取人马强盛之意明是
卷二 第 5a 页 WYG0032-0461c.png
本心之智辨言其智有以辨别乎宠辱祸福之几谦盈
损益之理晰者辨之明也所以能匪其彭而无咎宽裕
温柔虽足以有容非发强刚毅不足以有执故交如之
后继之以威如大有一柔五刚故以柔为一卦之主众
爻皆于五取义初逸民上宾师武帝信霍光托以周公
之事昭烈信孔明至有君自取之之语然必如大冇之
群贤然后可始皇信斯高顺帝信梁冀易而无备可乎
上九以阳刚之德居一卦之外而能安然退处于无位
卷二 第 5b 页 WYG0032-0461d.png
之地澹然不婴于势利之场此伊尹告归子房弃事之
徒欤八卦乾为尊六十四卦泰为盛然乾之上九悔于
亢泰之上六吝而乱盛治备福孰若大有者六爻亨一
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群贤毕集无一败治之小人无
一害治之匪德生斯时虽如初九无交而难进缊袍华
于佩玉饮水甘于列鼎况上九功成身退之耆旧乎
  谦
卦德内艮是其心收敛约束常操无欲上人者外坤是
卷二 第 6a 页 WYG0032-0462a.png
其行柔顺常持不敢先人者此犹未见有功德而不居
处故但云谦之意卦象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
其下其在人事是为有而不居有德不以德自居有功
不以功自居此正是谦先屈者有而不居后伸者终不
能没其所有也夫艮之高而处坤之下有而不居也若
污沱沮洳卑其分矣何谦之云恶盈非但心疾恶之而
己便有憎而损之之意好谦非但心喜好之而已便有
爱而益之之意亏盈益谦四句是槩论谦盈之理如此
卷二 第 6b 页 WYG0032-0462b.png
犹未是说有终天地鬼神三句只是起人道一句耳夫
谦本为人道所好所以人能谦必有终也谦者治盈之
道一裒一益犹降山之高而使之卑升地之卑而使之
高高卑适平矣君子裒多益寡其体天地人鬼之道乎
裒多则天地之亏盈变盈人鬼之害盈恶盈皆于是乎
体之矣益寡则天地之益谦流谦人鬼之福谦好谦皆
于是乎体之矣其谦德本诸身徵诸民可以建天地而
质鬼神者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32-0462c.png
自牧自处也诗自牧归荑如牧牛羊然使之驯服方可
以言谦今人反以骄矜为养气此客气非浩然之气也
六二鸣而谦言之逊也九三劳而谦行之恭也撝者撝
去九三承己之礼以为谦也谦施于贤非以禦㬥五王
也故侵伐无不利上公也故利于征邑凡人之谦有所
宜施不可过其宜也如六五或用侵伐征其文德谦巽
所不能服者非特可以致万民之服用之亦可以征不
服初六谦谦谦之至矣由是著于声誉则为鸣谦著于
卷二 第 7b 页 WYG0032-0462d.png
功业则为劳谦泰之六四谦之六五皆不富以其邻者
也然所患于泰者六四阴居阴位故以为戒所喜于谦
者六五阴居阳位故以为利初颜子若无若虚之谦鸣
者有声之谓盖人人皆称其谦若物之鸣在在得闻也
若王莽非不谦恭下士当时非不称之然苟致虚誉非
贞也三如周公公孙硕肤上也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
疑其庶乎四如皋陶予未有知之谦勃骄主傲也浑排
浚忌也六五如高帝不如三子故能有三子舜征苗不
卷二 第 8a 页 WYG0032-0463a.png
得已也武征丐奴不得已乎
  豫
屯有震无坤言建侯而不言行师谦有坤无震言行师
而不言建侯豫合震坤成体故兼言之地以镇静建侯
也雷以威动行师也小畜与豫皆以四为主小畜刚中
而志行是释卦义亨字此刚应而志行是释卦名豫字
小畜一阴畜五阳阳之志自行故亨豫则五阴皆应一
阳阳之志得行故豫皆扶阳之意九四一阳一阳即九
卷二 第 8b 页 WYG0032-0463b.png
四上下应之指五阴五阴之中六五上六在四之上六
三六二初六在四之下非以上作君下作民在人事槩
言天下之人耳循其所当然斯得天下之大说故曰顺
以动豫理先心而得也合其所同然斯行天下之大顺
故曰豫顺以动理后心而行也不然逆尾大之势而建
侯必为汉之吴楚违举国之谏而行师必为秦之淮淝
何利之有建侯行师在人事固为大者然以天地观之
则建侯行师又其小者矣建侯如伊尹于太甲周公于
卷二 第 9a 页 WYG0032-0463c.png
成王如平勃之立汉文霍光之立孝宣亦庶几于是者
行师如大禹徂征文王伐崇如齐桓假借仁义人亦服
之故召陵之师春秋所与刑谓立为刑法罚谓用刑以
治人
禘有乐而尝无乐先王祭祀之礼合乎天道以仲春之
月雷乃发声是以春禘有乐至秋尝之时雷乃收声是
以无乐配以祖考如商汤祭昊天而配以喾祭五帝而
配以契作乐象震之动崇德象坤之顺履为易中之礼
卷二 第 9b 页 WYG0032-0463d.png
豫为易中之乐雷在地中法其静也曰闭曰不行曰不
省皆静之意雷出地奋法其动也曰作曰崇曰荐配皆
动之意崇德崇祖考之德也有是德而无是乐祖考虽
圣其何辞以配乎思文之诗所以配后稷于天我将之
诗所以配文王于帝雷在地中阳长而日盛雷出地上
遏郁之久奋而出声至通而畅和豫之象也有瞽有瞽
有者始有也始有众瞽人数亦始有县鼓等器而乐作
焉乐作以合祖故特曰先祖是听作乐崇德则人和乐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32-0464a.png
矣用乐享神则神和乐矣乐所以和人神也崇德自是
昭布其德于乐也荐与配是用乐所在乐之为用多矣
内而闺门外而朝廷远而邦国皆是用乐所在独言荐
上帝配祖考者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其用之最大
者耳作乐非为崇己德设也然乐既作则其音节之所
宣布舞蹈之所发扬其德自有不容掩耳既象其声者
雷出地奋也又取其义者豫也顺以动者天理出而奋
者天声师其理以建侯行师师其声以作乐崇德圣人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32-0464b.png
何为哉天而已矣
彖辞之义为和豫爻辞之义为逸豫非其说之不同彖
自彖义爻自爻义豫诸爻以无所系应者为吉豫初应
四三五比四皆有系者是以为凶为悔为疾独二与四
无系二五不言豫者五贞疾不得豫二贞吉不为豫也
盱豫与介石相反迟与不终日相反中正与不中正故

一爻两言悔者始则示人以致悔之端终则勉人以改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32-0464c.png
过之勇四独当上之倚任而下无同德之助所以疑也
乾四或跃疑其所当疑豫四不当疑而疑故一曰或之
一曰勿疑
介于石素有定见也不终日知几之速也非徒能识之
而已便能去彼趋此不待凶到吾前而后知反盖豫以
乐为义最易溺人溺则反而忧矣盱言上视九四为主
也犹云瞻望之以为泰山之倚盱豫言靠着九四而恣
情豫乐也然良心发动宜有悔时故曰悔此觉悟人最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32-0464d.png
亲切处苟仍系恋于盱豫不速于善反其悔已无及矣
凡悔俱是心悔但上悔字因盱豫而悔自觉昨日之非
下悔字因迟久祸患而悔始恨向日改过之迟也
由谓由己非由乎人也与由颐之由同疾者豫之反书
金縢云王有疾弗豫是也有疾则弗豫勿药有喜损其
疾使遄有喜介疾有喜皆言疾之愈而可喜此言贞疾
未可喜也仅得不死初之鸣三之盱上之冥其不中者
皆非生道矣不言冥之凶专言渝之无咎初鸣豫即断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32-0465a.png
之以凶甚于初者所以遏其恶上冥豫则开之以无咎
恕于终者所以启其善冥暗也与升上六之冥同一阳
止于坤之下故谦之三有不伐之美一阳重于坤之上
故豫之四有近逼之嫌比五刚君故比者吉而后者凶
豫四强臣故宗者吝而介者吉鸣谦则吉鸣豫则凶谦
可鸣豫不可鸣也
二非升盘乐之堂跻怀安之域者故其处豫如介石其
去豫如脱兔盖袗衣不能易舜之陶渔赤舄不能萌旦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32-0465b.png
之骄吝
有人主之近幸有人臣之近幸六三人臣之近幸也阳
虎幸于季氏则图季氏上官桀幸于霍氏则图霍氏季
霍几危虎桀亦败故潘岳知负阿母而不能离贾谧萧
至忠知善宋璟而不能去公主
大禹兴治水之大役伊尹任伐夏之大事周公决东征
之大议故曰大有得舜举元恺伊周有俊乂吉人之助
诸葛孔明亦开诚心以广忠益故曰勿疑朋盍簪元帝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32-0465c.png
有望之不能使之为孝宣安帝有杨震不能使之为光
武正而不死中而未亡弱也豫而能变则为太甲为齐
威王不变者小则汉成帝唐明皇大则太康唐庄宗汉
武内多欲冥豫也晚年轮台之诏庶乎成渝矣
  随
圣人有随之随有不随之随尧俞禹拜随之随也害有
在于象恭则吁𠊩功之荐利有在于迁国则违胥怨之
咨不随之随也卦名为随方相随从之时也虽君臣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32-0465d.png
名未正而君臣之分有属矣如刘秀邓禹昭烈孔明亨
而贞者若王莽严尤曹操荀彧则虽亨不正矣圣贤受
天下之随必修天地生成之四德人之欲有所随必择
其有四德者而后往则无咎矣
泽中有雷雷随泽而静故曰随日入而息人事至微者
止法天运如雷在泽也雷发声于春收声于秋兑正秋
也时为秋则雷亦随时而收声对时育物皆法雷之动
向晦宴息皆法雷之静然则仲尼终夜不寝周公夜以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32-0466a.png
继日非欤曰易之随时天也圣人之兢辰人也向晦日
将夕也
以刚随人者谓之随以柔随人者谓之系刚有以自立
而柔不足以自立也初九九四九五故不言系六二六
三上六皆言系四之孚欲其孚于五戒之也五之孚喜
其孚于二详之也随与系俱是从之但以理相从谓之
随正应者也以情相从谓之系非正应也孚不在道者
有矣夫道不以明者亦有矣夫然偏系者契或乖于久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32-0466b.png
暗合者履或衰于终故孚必在道道必以明尹复政而
退旦就列而居明之至也道之至也孚之至也陈相舍
陈良而从许行六二以之夷子舍墨氏而见孟子六三
以之亡以为喻若有以拘而系之者喻之不足若又从
而絷之维之者是虽逃之有不脱辞之有不听况可得
间而离之乎此享西山升享𡵨山周公系爻之时西伯
已追王矣故称王其曰西山𡵨山云者皆取其不越祭
也随爻重随意升爻重升意以见固于随不妄升耳据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32-0466c.png
上之象其随之之诚虽用享于西山神且随之而格则
人之随可知也四与初同为阳随四则可随初则不可
上下之别也五与四皆有位五则当为人随四则不当
为人随君臣之分也
  蛊
甲如辰之甲乙甲第甲令皆谓首也发号施令则云庚
庚犹更也有所变更也一日二日至于三日言虑之深
推之远也究其所以然则知救之之道虑其将然则知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32-0466d.png
备之之方善救则前弊可革善备则后利可久劳于救
世而乱不革功未成而弊己生矣自甲乙至戊巳春夏
生物之气己备庚者秋冬成物之气故有所革别一般
气先甲三日先之至也后甲三日后之至也古人称让
以三为固三之称至久矣是故将尚文者必究于忠质
之先将建丑者必虑于子亥之后此古占法也甲者事
之始十日起于甲故言事始者称之庚者事之变始者
大变更者小变先三日之辛是因前人之坏而维新之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32-0467a.png
以为今日之治后三日之丁是鉴前人之失而丁宁之
以备后日之乱二句只是于立治之始求到万全耳
或问刚上而柔下巽而止似乎无异曰刚上而柔下上
下之情不交也巽而止则以行为言纵使上下之情相
交然下卑巽而上苟止亦足致蛊也刚上柔下巽止非
蛊也乃所以致蛊也
小畜之风在天上观之风在地上涣之风在水上亡所
阻也故曰行山下之风旋转于内而已亡能达也故曰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32-0467b.png
有风之鼓外物振民也山之涵内气育德也虫者风之
族虫以风化故风字从虫今山下有风则木多滞淫而
蠹生焉蛊之象也育德与蒙取象同而意则异蒙言育
德乃君子之德蛊乃民之德振者作而起育者养而施
是一串事正所以治民之蛊
卦统言天下爻分言一家所云干蛊皆指实事非假象
也以子之难故初则厉二则不可贞三则小有悔然卒
任其事为功故初终吉三无咎五用誉子改父道虽厉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32-0467c.png
而吉以事不顺而意实顺也母者阴尊之号如晋之称
王母小过之称妣皆谓五也非不可正也不可固执以
为正也有母在而以刚行之有时而违拂矣九三有悔
而无咎由凶而趋吉六四虽目下无事却终吝由吉而
趋凶干蛊之道以刚柔相济为尚初六六五柔而刚九
二刚而柔皆可干蛊与其为四之过于柔而吝不若三
过于刚而悔强以立事为干怠以委事为裕裕所以致
蛊非所以干蛊也在二以五为母柔居尊也在五又自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32-0467d.png
取子道以继世之君言也上九在蛊之终事之蛊坏者
至六五而干之毕矣此上所以高尚其事君子之出处
在事之中尽力而不为污在事之外洁身而不为僻为
人父而作事之蛊者莫如鲧干父蛊而克致考无咎者
莫如禹夫死从子礼言母听子也不可贞易言子听母
也礼以纯乎母之节易以绳乎子之孝而天下之为子
母者定矣蛊之前四爻干蛊裕蛊皆责人以孝六五以
君位而归功于二之臣位又责人以忠六五干蛊惟在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32-0468a.png
用誉二多誉太甲之伊尹宣王之吉甫也周公于蛊诸
爻专于父母其达孝之情因辞以发者乎曰考则非存
曰意则继志不然弱才而强决卑位而高步涉它之诛
欲尊晋也南蒯之叛欲强鲁也知干而不知厉者也初
六承考九二干母譬之家其父亡而母存乎家有父则
一子而易治家无父而有母则众子而难立言父母言
子家也而国可推言王侯国也而家益可见矣
  临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32-0468b.png
闻之韩康伯云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二阳方长而盛大
故为临也教不至无穷保不能无疆尚得谓之临乎天
下之物密近相临者莫若地与水故地上有水则为比
泽上有地则为临临与遁反自临之初爻至遁之二爻
在卦经八爻于月经八月咸皆也以二阳临四阴阳虽
长而阴犹盛非协力不足以胜故初二皆曰咸临复曰
朋来咸即朋之义临即来之义舜以一临四周公以一
临三孔子以一临一故舜之流放周公之东征视孔子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32-0468c.png
两观之役为难初以未当临阴之任故曰志行正而己
彖以八月有凶警君子爻以既忧之无咎戒小人上六
积累至极处有敦笃之义如敦艮敦复之敦以厚接物
未有不安者故敦复无悔敦艮吉敦临吉初二咸临下
临上刚临柔也甘临至临知临敦临上临下柔临刚也
二不为甘临所惑见君子难悦持己之正也三能忧而
无咎见君子易事待人之恕也三不利而四无咎三不
正无应四正而应也闻之阴符经云天地之道浸故阴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32-0468d.png
阳胜临曰刚浸而长遁曰浸而长自临而长为泰自遁
而长为否浸者渐也初九升闻之君子九二得位之君
子六四好贤之近臣六五任贤之大君上六厚德乐善
之长者小人在位者六三而已刚多善亦不必偏善柔
多不善亦不必偏不善宜赞以位之当咸者临之体言
公也至者临之情言密也知者临之道言明也敦者临
之诚言久也甘者临之贼言邪也
  观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32-0469a.png
盥者祭之始荐者祭之终但观于方盥之始不待观于
正荐之际而穆穆之容萧肃之度已孚信而仰之矣观
者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卦体九五居上四阴仰
之是居观之位未是正言观也卦德顺而巽是立观之
本亦未正言观也又卦体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斯正有
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方是观道祭无不荐者才荐
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荐者言常持诚敬如
盥之意常在若荐则是用出用出则才毕便过了无复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32-0469b.png
有初意矣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
之楚辞云思公子兮未敢言正是此意惟其不说藏在
中心所以常见其不忘也夫祭必荐必先盥盥正为荐
设岂容只盥而不荐乎其为假借益明矣颙昂首貌与
诗颙颙昂昂之颙正同楼观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不
荐而孚与未占有孚略同壮以下之四阳为大观以上
之二阳为大故曰大观盥而不荐与神武不杀同盥则
必荐不荐是喻不轻自用武则必杀不杀是喻不假其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32-0469c.png
物故谓之神武神道当盥酌必躬之初不以万物易一
诚及荐献多品之后乃以一诚托万物以诚托物诚始
衰矣常人以言设教则有声音以身设教则有形迹圣
人不设而设不教而教其应捷如影响教莫大于观感
而政令为下
风行地上卑而及物所加者偃所触者动故取游历周
览之象为观省方象风之行观民象风之吹万设教象
风之因窍而鸣风行地上周览遍历之象天下有风适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32-0469d.png
与物遇之象所以有观姤之别圣人随其地观其俗因
其情设其教此省方之本意也虞周时巡是也穆王之
游始皇之巡武宣之行幸本意乎方与民属地省之观
之属风人君省方者多矣未必能观民观民者有矣未
必能设教大象之设教与彖之设教一也
初六为下民日用而不知则其常也君子而不著不察
则可羞矣窥门中视也初位阳故为童二位阴故为女
童观是芒然无所见窥观是所见者小而不见全体小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32-0470a.png
人而为儿童之观固其道也丈夫而为女子之观岂非
可丑乎三五皆曰观我生辞同而德异六三察己以从
人九五察人以修已三似漆雕开生出也才德自我出
者也我之才德可以进而不进是使赤子不得乳其母
也未可以进而进是未能操刀而制锦也三之位可进
可退使不观我生是不能量已岂能应人五为观之主
近五者宜进远五者宜退若初六去五远则无可进之
理四去五近则宜用宾于王矣可进可退惟三之时为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32-0470b.png
然道观之道也观以远阳为晦近阳为明观国之光与
童观窥观相反与五我生相应国之光即五所谓我生
也箕子近天子之光观国也武王访于箕子尚宾也民
之善恶生于君君之善恶形于民故观尧舜以比屋观
文武者以群黎上苟未君子何以使人观仰矜式是其
咎也子思之在鲁子方之在魏裴晋公之在绿野其身
弥退其望弥重故君子无位而有忧小人有位而无忧
观卦一爻胜于一爻盖其观渐高则所见自别观人者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32-0470c.png
初二四是已自观者三五六是已闻之京房易传曰易
称观其生观上九爻辞也言大臣之义当观贤人知其
性行推而贡之否则为闻善不与兹谓不知厥异黄厥
咎聋厥灾不嗣
  噬嗑
食有梗治亦有梗梗食者齧梗治者法不齧则味不合
不决则治不通何利乎用狱也狱废则梗存矣不曰利
用刑而曰利用狱者卦有明照之象利于察狱也狱者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32-0470d.png
所以究治情伪得其情则知为间之道然后可设防与
致刑也噬嗑以去颐中之梗雷电以去天地之梗用狱
以去天下之梗
鼎井大过栋挠小过飞鸟远取诸物艮背颐口噬嗑颐
中有物近取诸身卦形颐之象九四颐中有物之象刚
柔分未噬之象动而明方噬之象合而章已噬之象初
未章合而后章犹噬物然噬则颐分嗑则颐合也诸卦
象天地水火皆两类相合彖皆不言合独于此曰雷电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32-0471a.png
合者嗑者合也故于是言合刚柔分总大体而言三阳
刚也则有威有明三阴柔也则有钦有恤言刚柔适均
故谓之分下文动明雷电属在刚分柔得中属在柔分
盖刚柔分则有刚有柔皆适中矣卦德动而明卦象雷
电合而章皆刚之得中者卦变六上行而居上体之中
正柔之得中者动明以问刑拟罚言雷电以致刑行罚
言折之惟敏拟之惟决不为威屈不为利诱者动之谓
也折之惟精拟之惟当无轻而失之重无重而失之轻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32-0471b.png
者明之谓也至于行罚致刑则狱理成而狱事毕矣故
曰雷电合而章昔五侯僣逼罪状显明成帝得于亲目
非不明也乃不能如文帝之诛薄昭临时赦而不诛则
雷不与电合矣赵盖韩杨之死宣帝非不断也然皆罪
非当死则电不与雷合矣此卦卦象雷电并作则是当
罚即罚当刑即刑如雷之奋而与电合罚所当罚刑所
当刑如电之光而与雷合有以克协乎狱理克成乎狱
道矣故曰雷电合而章六五上行当用刑之权也柔得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32-0471c.png
中者若周之吕刑虽一篇之中殊极哀矜恻怛之意然
至大辟亦与其赎则是姑息之甚未免柔而失中矣此
卦六五君位也据其以阴居阳处不当位如舜之遭四
凶周公之遇三叔孔子之值少正卯不免于有狱也以
卦具四者之善则利用狱
电烨于上雷震于下物之梗于两间者皆消噬嗑之象
也明者辨别精审之意敕者整敕严警之意明象电光
敕象雷威诸卦象皆顺说惟泰与噬嗑倒说泰不言地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32-0471d.png
天而言天地此崇阳抑阴尊君卑臣之微意噬嗑不言
电雷而言雷电取其交而相合耳不交则为电雷交则
为雷电丰则先明后动犹电闪而雷继之震而击物故
丰象曰折狱致刑噬嗑则雷先动于下电乃明于上惟
震曜而已不击于物故噬嗑象曰明罚敕法言之于设
教之后所以补教之不逮也罚者刑之薄法者刑之先
先故知而不敢犯薄故怀而不忍犯不言用罚言明罚
明其罚于先使人知所避耳不言行法言敕法盖言敕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32-0472a.png
其法于上使人知所畏耳避且畏刑可措矣离火也不
为火者五卦遇雷则为电噬嗑丰是也遇地则为明晋
明夷是也重离亦以明言之
周官掌囚下罪桎桎足械也械亦曰校罪之大者何之
以校屦校不惩必至何校灭趾不戒必至灭耳初上囚
之始恶与怙终者中四爻治狱者初之无咎囚可无咎
二之无咎指治狱者三五之无咎囚不得而咎之也肤
皮之表也噬齧人之肌肤为易入也又云肤者豕腹之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32-0472b.png
下柔软无骨之肉古礼别实于一鼎曰肤噬者治狱之
象肤者其罪易治之象噬而灭鼻者尽法以治之之象
齧肉者至掩其鼻只是校得太深耳初无伤意噬肤言
噬之易灭鼻言噬之深惟二中正故得其情而治之者
易易惟初九刚强则怙终不悛所以据其情而治之者
必尽其法人之齧肉岂有淹没至鼻者假以象其噬之
深耳三自处不当而刑于人则人不服而怨怼悖犯之
如噬齧乾腊坚韧之物而遇毒恶之味反伤于口也九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32-0472c.png
四合二卦言之则为问者以六爻言之则任除间之责
者彖以五之柔为主故曰柔得中而上行利用之言独
归之五爻以四之刚为主吉之为言独归之四主柔而
言以仁为治狱之本主刚而言以威为治狱之用物至
于噬而后嗑德下衰矣所谓三辟之兴皆叔世也六三
以柔噬问故最难六五以上治下故易灭没也犹浸在
水中没而不见灭趾者械之横过胫而掩其趾灭耳者
校之高过项而蔽其耳讼卿大夫之争断以词噬嗑奸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32-0472d.png
民贼臣之梗威以刑六三六五并柔画词皆曰肉无骨
者也九四刚画方曰胏有骨者也曰肤曰腊肉曰乾胏
曰乾肉皆状其强梗曰灭鼻曰遇毒曰金矢曰黄金皆
状其用狱曰艰贞曰贞厉皆状其宅心直至上九罪人
得而重刑施矣卦名噬故取口中咀肉之象腊正作昔
上从象肉形下从日肉之日乾者也田猎所获全体
乾之者单称腊自二至六皆曰噬三臣分去恶之任一
君当去恶之主屯之九五阳刚之君而大正则凶噬嗑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32-0473a.png
之六五阴柔之君而噬强梗则无咎何也彼无助此有
助也上九灭耳以聪不明使耳而聪聪而明则闻过而
改久矣何至于罪大而凶乎商鞅不听赵良之言萧至
忠不受宋璟之谏故及
  贲
卦变刚来柔进之类亦是就卦已成后用意推说以见
此为自彼卦而来耳非真先有彼卦而后方有此卦也
古注说贲卦自泰卦而来乾坤合而为泰岂有泰复变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32-0473b.png
为贲之理只是换了一爻是卦成了自然有此象柔来
文刚刚上文柔如刚上柔下损上益下谓刚居上柔在
下损于上益于下皆据成卦而言非谓就卦中升降也
讼无妄云刚来岂自上体而来凡以柔居五者皆曰柔
进而上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进而上也非谓自
下体而上也文明者文彩著明止者不踰分限化谓旧
者化新成谓久而成俗文明谓灿然有文以相接固文
也止谓截然各得其分亦文也盖各得其分处正所以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32-0473c.png
为文文刚文柔本是以卦变释卦辞因见其有天文之
象故曰天文天文人文俱非释卦辞仍是广卦名之贲
刚柔之交卦变也而天之文亦刚柔之交文明以止卦
德也而人之文亦文明以止
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品
汇皆被其光彩火之光辉照乎山山之高耸映乎火贲
之象也庶众也与庶物之庶同非谓其小也修明庶政
之治具则可饰之以文若断狱则不可也丰明而动故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32-0473d.png
致刑贲明而止故无敢一于止则奸何惩而善何伸一
于动则刑日烦而民日玩然无敢者审之详而发之重
非不听也吕刑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口才且不可以
断狱矧可以文而饰之乎苟恃其明察而深文巧诋缘
饰以没其情在小人则敢如是在君子则无敢如是也
明庶政者离之明无敢折狱者艮之止折狱者专用情
实有文饰则没其情矣若狱未是而决之所谓敢折狱
也若狱已具而留之不决所谓留狱也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32-0474a.png
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舍车舆而宁徒行众人之所羞
君子以为贲也达则振斯文以饰天下穷则卷斯文以
饰一身耕莘而乐尧舜之道贲其趾也系马千驷弗视
舍车而徒也壮初刚居刚而健体故壮于趾不安在下
之分者贲初刚居刚而明体故贲其趾能安在下之分
者噬嗑之初九灭趾以惩小人之进于恶贲之初九贲
趾以劝君子之守于义三当贲道之隆四当贲道之变
四与屯六二相似屯刚柔始交贲刚柔相杂皆有婚媾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32-0474b.png
象然屯二乘马班如应五何其缓贲四白马翰如应初
何其急屯二应五下求上也不可以急贲四应初上求
下也不可以缓注疏云须之为物上附者也须附颐而
动乃成贲饰若不附颐成何文饰其附颐而动处正是
贲其须尤怨也终得相贲故无怨尤帛未用则束之故
谓之束帛内三爻离体以文明为贲初贲趾二贲须三
贲如皆有所设饰外三爻艮体以笃实为贲四皤如五
丘园上白贲四与初应求贲于初故初贲趾而四翰如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32-0474c.png
二比三而贲乎三故二贲须而三濡如五比上而贲乎
上故五丘园而上白贲文者充其质之所能使不鄙陋
非离淳而刓朴也胜则灭本而生巧诈爻词曰徒曰皤
曰戋曰丘园曰白抑末守真俾民不迷诗曰六辔如濡
言光润之至也
  剥
甫读桑柔继观云汉因叹厉宣两朝父子若是其相反
乎治乱若是其相承乎相反者人相承者天圣人以二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32-0474d.png
诗著常理犹易以剥复二卦并列欤剥与泰誓剥丧无
良之剥同夬曰刚决柔名正言顺故曰决剥曰柔变刚
辞不顺理不直故曰变剥不利有攸往则曰顺而止复
言利有攸往则曰以顺行解党祸者陈实之临延唐祚
者方庆之对皆顺而止之非逆而激之也卦画皆象也
皆当观也于剥独言之者为处变君子言也然亦天行
故剥复皆曰天行
卦以下剥上取义乃小人剥君子象以上厚下取义乃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32-0475a.png
人君厚民生下剥上者成剥之义上厚下者治剥之道
也山之根深藏于地中不可得而纪极曰山附于地以
众人所共见者言之耳莫高匪山今乃附著于地剥之
象也君居民上如山盘地上山以地为基君以民为本
厚其地则山保其高厚其民则君安其宅宅居也厚下
坤象安宅艮象人君无用阴剥阳之理则当自剥以厚
下君子无用闇伤明之事则当用晦以涖众凡此皆于
凶中取象夫卦有吉凶大象皆善盖天下所有之理君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32-0475b.png
子皆体之卦虽凶而理可通于吉则取之剥与明夷是
已山就地剥之道也厚下安宅使不至于剥也
剥床而上及于人之肌肤将灭其身矣剥床自足而辨
而肤阴以次而剥阳也后以宫人备数进御于君望前
先卑望后先尊亦以次而承阳与其以次剥阳而至于
凶孰若以次承阳之为利哉庐下之藉上以安者也始
而剥床欲其失所安今而剥庐自失所安矣遁阴长而
犹微则教阳以制阴之道剥阴长而已极则教阴以从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32-0475c.png
阳之道天下之势若处屋屋上庇床下承人中处者也
害人者先坏其床之足害国者先害其国之足君子者
人主之股肱也非国之足乎辨床之干也床有干国亦
有干曰未有者圣人犹待其有也乎群小剥正道以覆
邦家如剥床焉自足及干自干及肤犹不已必剥其室
庐此大厦将颠之时也此卦是据见成五阴剥上九一
阳初六之剥都是剥上九但据初六自下行剥此时虽
未蔑贞然必至于灭贞矣如今削人权势必先渐削其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32-0475d.png
爪牙之类如建成元吉欲剥世民先谮程知节出为康
州刺史又谮房玄龄杜如晦逐之知节谓世民曰大王
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亦此意也李林甫得志于天
宝而四海鼎沸亦剖棺斲尸矣蔡京得志于崇宣而二
帝北狩家无处所矣此终不可用之證也二乃罢九龄
相林甫之日三以吕强当之四当莽卓宪冀林甫国忠
权盛之日子非剥之不食不能致复之亨故剥上九之
象既可喜又可危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32-0476a.png
  复
阳来谓之复复是本来事物阴来谓之姤姤是偶然相
遇复亨刚反喜之之辞无疾无咎俟之之辞反复来复
慰之之辞利往勉之之辞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不
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非卦之才有无疾之义乃复道
之善也姤阳之始消也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谓七更
也八月有凶谓阳长至于阴长历八月也阳消而数月
者幸其消之迟阳长而数日者幸其长之速也在卦经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32-0476b.png
七爻于时经七月不言月而言日犹诗所谓一之日二
之日月所以纪日也已之出入而得无疾者一阳顺而
亨也朋类之来亦得无咎者众阳顺而亨也无疾言无
害事也气失其平之谓疾故事失调停亦疾也事失调
停便害事矣疾是属在我身因能顺行故无疾咎是众
阳底无咎即畴离祉之意我若不以顺行用壮用罔则
众阳亦因壮罔而有过矣一阳先事故曰疾见事由以
坏众阳后事故曰咎不免于过而已反复其道统言阴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32-0476c.png
阳往来其理如此七日来复专言一阳方来其数如此
由姤遁否观剥坤而复此所谓其道也利往言一阳之
长可往而为临为泰以至于乾也前云刚反言剥之一
刚穷上反下而为复下云刚长言复之一刚自下进上
为临为泰以至于乾刚反言方复之初刚长言已复之
后剥以顺而止复以顺而行君子处道消之极至道长
之初未尝一毫不以顺也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人事
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以气数言反复者追计其往谓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32-0476d.png
之反仍计其来谓之复道字犹云计其常数耳动而以
顺行只指一阳说而却兼朋来无咎者人事既得天运
方回复见天地之心机尚伏也咸恒遁壮见天地之情
机已达矣心隐乎微情发乎显天地之气所以有阳之
复者以其有阴故也众人之心所以有善之复者以其
有恶故也若圣人之心静而复动亦有之但不可以善
恶为言耳要说得见字亲切盖此时天地之间无物可
见只有一阳初生见得天地之心在此若是三阳发生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32-0477a.png
万物之后则天地之心尽散在万物不能见得如此端
的刚柔皆天地之心而刚反则见天地之心矣动静皆
天地之心而动以顺行则见天地之心矣七日八月皆
天地之心而七日来复则见天地之心矣刚柔消长皆
天地之心而刚长则见天地之心矣
地静雷动雷在地中静养动也先王谓古先哲王后谓
时王至日闭关乃先王之遗法至日不省方此后王遵
先王之遗意也彖取阳之复来故可以出入象取雷之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32-0477b.png
在地中故不可以行不可以出彖与象取义不同舜典
云十有一月巡狩正当省方之时今曰不省盖谓冬至
之一日尔它日不然也关宜开者也而闭之商旅出诸
涂者也而不行盖动者天地生物之心而静者圣人裁
成之道圣人顺天时之一端如后世月令是己
无祗悔不至于悔也祗既平谓至既平也学莫便于近
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则力不劳而学美矣微曾子子
夏不闻丧明之罪微子游曾子不察袭裘之过故初九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32-0477c.png
已复六二人复独此爻言仁克已复礼为仁道者举其
大凡不若仁为切至频虽有厉复则能补过矣泰二夬
五曰中行二五上下之中也益三四曰中行三四一卦
之中也此曰中行六四在五阴之中也中行正所以独
复独复正见其中行不可截看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曰
修身曰仁曰道惟初九当之剥六三乃复之六四反对
在剥取其失上下以应乎阳在复取其独复以从乎道
不远复者善心之萌敦复者善行之固有入德成德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32-0477d.png
分故初无祗悔敦则其复也无转移可无悔矣二四待
初而复故曰下仁曰从道五不待初而复故曰自考二
四其学力之功五其天资之美欤迷道不复无所而可
用以行师则终有大败以之为国则君之凶也既迷于
道何时而可行初不远而复迷则远而不复敦无转易
频则屡易休则比初独则应初六爻有相反相似之势
初知过则改上也二四舍己从人次也三改过不勇又
其次也上则下愚不移矣复卦专以气数言爻辞专以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32-0478a.png
人事言
  无妄
若尧舜之禅汤武之师禹之治水动以天也子哙之逊
符坚之师鲧之治水动以人也行矣哉犹论语云行乎
哉正言之曰何之矣又反言之以叹曰行矣哉甚言其
不宜往也无妄与临皆大亨以正临则为天之道何无
妄则为天之命运于上而自然者道也降于下而靡常
者命也命即道也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32-0478b.png
六十四卦之象例作一句无分为两句者天下雷行物
与作一句上乾天下震雷雷动于天下而无妄行物动
于天下而无妄与天以诚动物以诚应皆无妄也先王
以茂对天时长育万物夫何为哉亦不过顺天理之自
然而一出于诚耳岂有妄耶
复者贤人之事无妄者圣人之事无道以致福而妄欲
徼福非所谓无妄之福有过以召灾而妄欲免灾非所
谓无妄之灾当耕而耕当穫而穫何耕穫之有当菑而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32-0478c.png
菑当畬而畬何菑畬之有此之谓无妄乃自始至终都
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意耕穫菑畬举事之始终而言
极言无妄之义或系之或得之皆无与于邑人而灾不
免焉无妄之灾也若邑人之牛非无妄也疾非以有妄
而致自当缘无妄而愈有喜谓疾自亡初曰吉二曰利
时也三曰灾五曰疾上曰𤯝非有妄以致之亦时也初
与二皆可往时当动而动四可贞五勿药上行有𤯝时
当静而静伊尹戒太甲以谨厥初周公戒成王以在厥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32-0478d.png
初然则高宗三年不言威王三年不飞非不动也谨于
初动也子玉变子文之政参遵何之法子玉为能参为
不能矣然能者败不能者安六二顺而中不矜能则焉
往而不利灾自我来自我得此有妄之灾非我来而我
得此无妄之灾城失火池鱼殃鲁酒薄邯郸围仲尼被
围貌偶似阳虎也不疑偿金偶与亡金者同舍也孔颖
达云灾非已招但顺时修德勿须攻治不用烦劳天下
又闻之吕氏春秋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群臣皆恐曰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32-0479a.png
请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
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是重吾罪也昌也请改行重
善以移之无何疾乃止此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之谓也
开元之世乃无妄之时虽四夷时有不靖乃无妄之疾
缘小人以边功动之致令边衅一开生出万端病痛乃
无病服药之故上如唐太宗高丽之师明皇云南之师
是已
  大畜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32-0479b.png
大畜内德为乾刚健则理得于心贞诚坚确外德为艮
笃实辉光则理体于身充盛昭明畜养贤才畜止乾健
畜蕴天理皆大畜也天在山中以人所见为象圣人论
天地日月皆以人所见言之大莫大乎天而在山中则
其所畜者矣文在外故为小畜识在心故为大畜多识
如天之容覆畜德如山之围绕山本天中之物故气与
天合一而成大畜前言往行乃先得我心之同然者也
大畜之象在多识孔子又言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自君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32-0479c.png
子之博言之谓之多自君子之约言之谓之不多一事
也取天在山中之象则为蕴畜取艮之止乾则为畜止
以阴畜阳所畜之力小又风以气畜气息则散故谓之
小畜以阳畜阳所畜之力大又山以形畜形畜则固故
谓之大畜大壮而不贞其壮也刚而无体大畜而不贞
其畜也博而寡要书咸有一德云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注云终始不衰是乃日新之意武尊尚曰尚父康尊毕
曰父师是尚贤也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32-0479d.png
初刚居刚性欲上进曰利己者勉其止也二刚中自能
止而不行可谓知时者矣小畜之九三见畜于六四四
说其辐也大畜之九二受畜于六五自说其輹也说人
之辐与自说其輹彼有来迫之嫌此有知几之哲初戒
其进二喜其不进三惧其可进而锐于进二之舆既说
輹而不进三闲舆往而不轻进初之利己者三可利往
矣卫古书之称皆武卫也考工记周人上舆车有六等
之数戈也殳也戟也矛也轸也皆卫名小畜之辐乃车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32-0480a.png
轮之轑凡三十条者此輹及大壮輹字与辐不同盖辐
辏于毂輹贯于毂毂以转辐辐以指牙车之行也说辐
车轮散也不堪行也脱輹暂说其輹自不行也若复驾
舆于轴贯轴于毂即可行也壮之藩决不羸畜之良马
逐皆前遇乎柔也壮之征凶触藩畜之有厉利己皆前
遇乎刚也牛之刚健在角豕之刚健在牙牲豕曰豭攻
其特而去之曰豮豕牙二也豮之者五也势去而牙失
其猛所去在彼所失在此故曰豮豕之牙畜之小故极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32-0480b.png
而成畜之大故极而散阳久祗抑今而亨通故曰何讶
之也实喜之也疑怪之词若所谓胡然而天者天衢天
路也谓虚空之中云气飞鸟往来故谓之天衢衢之亨
谓亨通旷阔无有蔽阻如成康之世殷顽已服奄叛己
平淮夷已定万国统同之时也观童牛之牿则知有厉
利己矣观豮豕之牙则知舆说輹矣观良马逐则知何
天之衢矣畜极而通道可大行如多识言行而德以畜
刚健光辉而德日新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32-0480c.png
  颐
颐颔也养也辅上九之象车初九之象中四爻众齿之
象上覆下承众齿森然全颐之象见矣观而后能得故
颐道重观自求犹自考深于观矣口实养口体也德之
养在中矣不观其养心之大而观其自求口实何也人
所以忘其大体者以从事于口体之养也口体之养求
不失义则养其大体可知矣故观其自求口实足以知
其自养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32-0480d.png
人之颐上止下动艮止于上震动于下之象也山以形
雷以气出而动者为言语不慎则妄出而招祸慎之所
以养其德入而动者为饮食不节则妄入而致疾节之
所以养其体皆取止其动为义颐之功用至博大也象
独以言语饮食为言何哉盖已得其养然后可推以及
人未有不先成吾身而能达之天下者白圭有诗南容
复之金人有铭孔门识之可不谨乎三爵之过犹为非
礼万钟之奉适以贾祸可不节乎言语饮食象震之动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32-0481a.png
慎与节象艮之止虽亦以养德养身分看其实养德者
即能养身养身者未必能养德下体三爻皆是自养上
体三爻皆是养人上体则观其所以养人者下体则求
其所以自养者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可以不
求养于外也朵颐为朵动其颐颔舍尔观我若四语初
之词二之颠颐与四同拂经与五同而吉凶异者颐养
之道以安静为无失二动体颠拂而凶四五静体故虽
颠拂亦吉初之示戒欲其不舍己以从欲二之示戒欲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32-0481b.png
其行不失类必求正应三之示戒欲其不徇利害义纵
欲伤生也四之于初其下贤求益之心如虎之视下求
食而后可夫求食于外者莫如虎虎视常下其视下也
专一而不他其欲食也继续而不歇如是则于人不贰
于已不自足苟下贤之心不专则贤者不乐告以善矣
求益之心不继则未少有得而止矣视耽耽内不能融
释而外不忘自严者也虎之威在目虽严静而其欲心
不能自止五独不言颐者由豫在九四故五独不言豫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32-0481c.png
由颐在上九故五独不曰颐
  大过
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于理也惟其大故不常
见以其比常所见者大故谓之大过道无不中无不常
世人所不常见故谓之大过于常也四阳横而居中有
栋之象卦以初为本上为末阴柔无力是上无所附而
下无所寄也安得不挠大壮凡四阳而在下者亦壮故
上栋下宇取诸其象者得所载也刚中巽说不过之意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32-0481d.png
惟不过然后能为大过
泽水盖润养其木者也今也高涨而浸灭其木不亦过
甚矣乎是大过之象也木虽为水浸灭而其根干未尝
动摇君子之于时也在位则独立而不惧不惧非有大
过人之才不能不在位则遁世而无闷无闷非有大过
人之德不能独立遁世巽木象不惧无闷兑悦象不藉
诸地而藉以茅过于慎也是当大过之时有小过之行
行过乎恭者也四爻之刚虽同为木然或为杨或为栋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32-0482a.png
栋负众榱则木之强者杨为早凋则木之弱者此卦本
末弱二近于本五近于末故均为木之弱屋以栋为中
三视四则在下栋挠于下之象四在上栋隆于上之象
彖称栋挠独九三当之其致挠之由者欤四应乎初救
其本也救其本于未过之初故栋隆而不挠乎下其下
不挠其栋乌得不隆隆非有所加也不挠乎下而已矣
三应乎上救其末也救其末于已过之后故栋挠而不
可以有辅救过于其末不若救过于其本也九二在初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32-0482b.png
六之上老于初六故曰女妻女未嫁者也九五在上六
之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者也枯杨而稊可以
复生枯杨而华速其死也老夫得女妻犹可生育士夫
有老妇无复生道矣老夫之得女妻再娶女之夫也老
妇之得士夫妇再嫁而夫未娶也藉用白茅过于畏惧
者故无咎过涉灭顶过于决裂者义亦无咎
  坎
习谓重习他卦虽重不加其名独坎加习者见其重险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32-0482c.png
之中复有险其义大也阳居阴中则为陷阴居阳中则
为丽坎之中实是为诚离之中虚是为明中实者坎之
用中虚者离之用也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明之
用人之处坎身可陷而心不可陷心亨则非坎矣不行
则常在险中故曰行有尚
水惟险则行故曰行险水流不盈是说一坎满便流出
去一坎又满又流出去行险而不失其信是说决定如
此水字当读下两句皆指水言不可升者无形之险山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32-0482d.png
川丘陵者有形之险王公因有形之险为无形之险设
此以固守其国是谓人险彖传于往有功以上专以水
言而明处险之道自天险以下专以险言而明用险之

日风象也故曰随曰作随作之为言近乎虚山泽形也
故曰兼曰丽兼丽之为言近乎实雷水在形象之间故
曰荐天行地势则动静之极也相续曰荐前者往而东
去后者又从而西来两坎之象雷曰荐声相续也水曰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32-0483a.png
荐流相续也初六乃内水之方至者六四乃外水之荐
至者水之流也习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学也习而不
止以成大贤
窞坎中之险处已在习坎中更入坎窞枕谓支倚居险
而支倚以处不安之甚也来下则入于险之中之上则
重险也退来与进之皆险故云来之坎坎乾之三处二
乾之间故曰乾乾坎之三处二坎之间故曰坎坎初与
三皆曰入于坎窞初凶三但曰勿用初之入未能出三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32-0483b.png
之入将可出也所用一尊之酒二簋之食复以瓦缶为
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须纳约自牖纳约谓进结
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
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心有所蔽有所
通所蔽者暗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当自其明处而告之
求信则易遇主于巷惟睽坎之时为然九五在坎之中
是不盈也既曰不盈则是未平而尚在险中未得无咎
也盈则平而出矣二与五虽陷阴中阳能动不能陷如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32-0483c.png
有孚心亨如行有尚皆是二居重险之中五将出重险
之外所以二之有险不如五之既平闻许衡读易私言
云以阳刚之才处极尊之位中而且正可以有为也然
适在坎中未能遽出故诸卦皆有须待之义夫能为者
才也得为者位也可为者时也有才位而无其时惟待
为可待而至于可则无咎矣周官司圜收教罢民上罪
三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三岁不得罪大而
不能改者欤六爻虽不同惟陷于阴则险斯成惟居乎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32-0483d.png
阳则险可济
  离
离是物相离去又是附丽如乱又作治牛之性顺而又
牝焉顺之至也彖词重明是二五两爻君臣重明之义
大象又自说继世重明之义贲以离为下卦既以化成
天下赞之矣于离之全卦仍以此赞焉则化成天下其
惟离之文明乎火本无体以物为体似是阳丽于阴今
谓阴丽于阳何也曰物无光着火而光阴无用丽阳为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32-0484a.png
用故谓阴丽于阳也
六十四卦大象独于此称大人水流下以窞为归故坎
之下卦言乎窞火炎上以焚为用故离之上卦言乎焚
闻之陆农师云离言明两作坎言水荐至起而上者作
也趋而下者至也
坎之刚中九五分数多故离之中正六二分数多日既
倾昃明能久乎明者知其然也故求人以继其事退处
以休其身嗟者歌之反诗云我今不乐逝者其耋与此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32-0484b.png
意同王羲之所谓年在桑榆赖丝竹陶写陶渊明云衰
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
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相欢持是也大
耋之嗟是以忧度日也大耋倾没也善继者必有巽让
之诚顺承之道若舜启然四气焰如焚故云焚如必被
祸害故曰死如众所弃绝故云弃如至于死弃祸之极
矣故不假言凶出涕戚嗟极言忧惧之深耳九三大耋
之嗟以死生为忧者也不当忧而忧故凶六五戚嗟若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32-0484c.png
居君位而能忧者也忧所当忧故吉二五皆阴二吉而
五嗟者二下安得丽位五上危未得丽位也初三四六
皆阳三四凶焚初上吉无咎者三四处阴内为阴所丽
初在阴下上在阴外也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32-0484d.png
 
 
 
 
 
 
 
 读易纪闻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