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32-04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易纪闻卷一     明 张献翼 撰
  乾
潜龙勿用则欲君子之难进履霜坚冰则防小人之易
长勿者禁之之辞至者危之之辞既曰潜矣虽欲用之
于何用之或曰舜穷而在下未尝欲自用孔子穷而在
下未尝欲勿用何也曰治则圣体其常乱则圣通其变
舜孔子易地则皆然初九在下君德之隐故曰潜龙九
卷一 第 1b 页 WYG0032-0430d.png
二居中君德之章故曰见龙田者象圣人应世之迹尔
龙岂真在是哉三下卦之终故诸爻多于三言终夕亦
三象日之终也下乾终而上乾继之故曰乾乾夕者暮
夜宴安之时惕若戒惧之心见于容也初与二既皆称
龙四虽不称龙即上文知其为龙也犹大壮九三羝羊
触藩九四不言羊知藩决不羸即羊也渊者龙之所安
也九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在者位乎天位也
当其在田天下犹利见之而况在天乎二居下体之中
卷一 第 2a 页 WYG0032-0431a.png
本只是中然中则无不正矣盖以九居二原非正也但
纯阳之爻与他卦不同故独曰中正云他卦九三本义
皆直用过刚字此因纯乾之爻故谓之重刚以见其刚
之不息云耳至若不中也居下之上也皆以九三所遭
时位言若武王崩成王幼王室未安殷民未固正不中
不好时节周公摄天子事非居下之上乎以其重刚不
息故能终日乾乾夕惕若如此即思兼待旦之意九四
之与九三位若同而异情若异而同九三居下之上而
卷一 第 2b 页 WYG0032-0431b.png
方尊九四居上之下而己偪故位若同而异九三之惕
则惧于进九四之跃则向于进四之跃其情固异乎三
之惕也四爻为太子之位懦于跃则为汉之惠元躁于
跃则为商臣或曰晋之申生汉之荣疆非以跃而咎也
曰易之戒义也三子之遭命也至泰伯仲雍伯夷叔齐
则跃与否无咎与否皆所不能囿也德而不位仲尼以
之虚天下之望也位而不德癸辛以之失天下之望也
德与位并二帝三王以之慰天下之望也居君位而又
卷一 第 3a 页 WYG0032-0431c.png
上焉将何之乎此益戒舜以罔淫于乐禹戒舜以无若
丹朱傲之时也若志与位俱亢梁武帝唐明皇晚年是
己用者谋虑裁处以行之之谓九六天道用九用六人
道易为人作故言用洪范九用亦此义乾见群龙以知
言坤利永贞以行言乾主知坤主行也六十四卦于此
发其凡刚过则竞故欲后而不先柔过则邪故欲正而
能久
乾者万物之始对坤而言天地之道也元者万物之始
卷一 第 3b 页 WYG0032-0431d.png
对亨利贞而言四时之序也资始与资之深资于事父
以事君皆训取字统天言乾之体御天言乾之用统如
身之统四体御如心之御五官利者物之遂方是六七
分到贞处方是十分成孔子虽是释文王卦辞然多自
发明己意如体德象变与才皆卦辞所未发者皆于彖
传释之故卦之名义至彖传为始备元为禀气之始未
可区别故总谓之万亨则流动形见各有区别故特谓
之品云行雨施亨之见乎气也品物流形亨之见乎形
卷一 第 4a 页 WYG0032-0432a.png
也终谓下乾之终九三是也始谓上乾之始九四是也
一乾方终一乾又始则生意于此续而不绝故不曰始
终而曰终始说卦终万物始万物亦此意六位言六画
之定分六龙言六爻之变象六位乃诸爻之所同六龙
则纯乾之所独圣人法乾道之终始而为六位之时成
六位之时成即以寓乾道之终始乘龙御天则天道元
亨利贞皆其所运用设施非专行其元亨而已万国咸
宁亦兼有始亨遂成之意
卷一 第 4b 页 WYG0032-0432b.png
八卦之象广矣圣人举其大者天行以气言主动地势
以形言主静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象
自强者体乾之象不息者体重乾之象乾坤不言重异
于六子也称健不称乾异于坤也象皆孔子所自取文
王周公所未尝有与卦爻之词绝不相关卦爻有吉有
凶大象无有不吉其间一以字示用易之法言君子大
人先王或言后言上见易非小人所得用也运行不穷
之谓健进而不息之谓强象在彖后者彖详而象略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032-0432c.png
小象于乾曰阳在下于坤曰阴始凝阴阳之称始此以
六十四卦阴阳之初爻即太极所生两仪之一以为诸
卦通例九二在下云德施普者如日方升虽未中央其
光已无不被矣小象提出一德字见二所谓大人者以
德言非以位言也阳在下者阳气潜伏而未出于地德
施普者阳气著见而普及于物二之施以德言五之造
兼德与位言有其德无其位不敢作礼乐即所谓造也
四爻辞但云或跃无咎夫子加进字以断其疑盈谓极
卷一 第 5b 页 WYG0032-0432d.png
阳不可久谓阴生以盈释亢字不可久释有悔字人知
其不可久而防于未亢之先则有悔者无悔矣乾者万
物之首非有心首万物也虽为首而实未尝为首老子
曰后其身而身先迹虽不为首心实为首可见老易公
私之辨德在此位在彼初九以阳德在下潜德非为我
九二以阳德而出施普非兼爱九三知有此而不知有
彼故反复于道而不敢离九四知有此而不知有彼故
旋观无咎而后敢进五不以得位为乐而志在大有为
卷一 第 6a 页 WYG0032-0433a.png
上以处高为悔而戒其不可久盖乾之德不可为首故
也知乾德不可为首则惟六位所遭而处之焉往而不

君子体仁是以仁为体以仁为体则一以我体仁则二
夫利和义者善也其害义者不善也世人多谓疏通者
能干事不知疏通者虽能取办目前然不贞不固终必
败事惟贞固者为能干事也元亨利贞释彖分而二之
一阴一阳之谓也文言分而四之四时五行之谓也君
卷一 第 6b 页 WYG0032-0433b.png
子行此四德是一之也非二之也体仁则嘉会利物贞
固一以贯之
释爻辞之文言惟乾坤二卦为详至于馀卦见于系辞传
者如鸣鹤在阴之类所释者诸卦十八爻而已初九以
世从道不以道从世以实晦名不以实显名内乐存故
不有行于时必有行于己所谓遁世无闷乐则行之也
外忧亡故不见知于人必见知于天所谓不见是而无
闷忧则违之也遁世无闷二句比不易乎世二句为深
卷一 第 7a 页 WYG0032-0433c.png
一节乐则行之二句比遁世无闷二句又深一节论龙
德之隐必至是而后尽违者去而不以道殉人也潜见
飞跃只是一体虽极于五而非有少加于初虽居于初
而非有少诎于五然非有确乎不拔之潜必无圣作物
睹之化
庸言宜无事于信矣而亦信焉庸行宜无事于谨矣而
亦谨焉谨信如此宜无事于闲邪矣犹闲邪以存其诚
恐其发于言行者犹有不信不谨也夫如是既善于世
卷一 第 7b 页 WYG0032-0433d.png
矣然犹不自以为善而或自伐也其所以庸信庸谨而
闲邪存诚者犹欿然若不足也初之隐二之正中人所
同有皆重在龙德上庸信庸谨造次必于是也邪自外
入故闲之诚自我有故存之诚然后我真与天地万物
同为一体然后为体元为穷理尽性至命为天德为龙
德为君德然后先天不违后天奉时如此乎大人之学
不可自小也
终日乾乾必有事焉无事而勤徒勤也勤于进修则非
卷一 第 8a 页 WYG0032-0434a.png
徒勤矣然进修必有地德业必有物忠信辞诚所以指
其地实其物也知至能至知终能终圣知之学就矣是
以高而不泰卑而不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
而后至之知之为先故可与几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
也知终终之力行也既知所终则力进而终之守之在
后故可与存义所谓终条理者圣之事也上句则以知
至为重而至之为轻下句则以知终为轻而终之为重
能知此几则进退存亡皆先知之能终守此几则进退
卷一 第 8b 页 WYG0032-0434b.png
存亡皆不失其正此几之所在天地造化之体用皆统
焉大人之所以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者此知此几耳
曰至曰几皆进字意曰终曰存皆居字意以下体言则
三居上画故曰上位以二体言则三在下卦故曰下位
三四皆以进修言者重刚不中皆危疑之时也恒犹常
也以上进为常则其志邪以下退为常则其德孤
九五只是释利见二字盖大人之所以为大人者已释于九
二闲邪存诚德博而化五之飞龙在天则至诚之变化
卷一 第 9a 页 WYG0032-0434c.png
者也各从者一物亲一物而已至于圣作物睹无一物
不亲者何也圣人者三才之宗主万物之天地所谓出
乎其类者故统乎万类万物睹圣人即利见大人
六龙之首故曰贵曰高非君非臣故曰无位纯阳无阴
故曰无民自四而下皆从九五故曰无辅如是而动其
谁与我上九既已无民则丧亡至矣岂但有悔而已哉
闻之黄尚书懋明曰此三无字乃上九自无之也盖既
谓之贵自是居有位者但以其志满不能小心以慎有
卷一 第 9b 页 WYG0032-0434d.png
位故曰无位耳既位之高自是统有民者但以其志满
不能巽志以体下民故曰无民耳既谓之贤人在下位
则自是为我辅者但以其志满不能虚已以用贤人虽
有位若无辅耳皆亢意也爻辞但言有悔而夫子以动
释之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阳在下也阳以气言下也以
人言孔子释潜曰隐曰下曰藏随事制义无不可也象
傅反复其道主在道理上说行事主在事任上说夫道不
容违故终日乾乾以重复践行乎斯道事不容诿故终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32-0435a.png
日乾乾以行吾当行之事要之行事者即其道行之于
事也
天下文明以文明之运言之乾道乃革亦以天运言与
时偕行须说得斟酌盖无时而不谨者君子守身之常
因时而加谨者君子处危之道文谓物之鲜荣明谓化
之光显时行则偕行可也时极则偕极是为不知变时
隐则隐故初九当退而安于潜藏之幽时显则显故九
二当见而著其文明之治天之健终日而不息九三之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32-0435b.png
进修亦与之不息故曰与时偕行龙之在渊革潜而为
跃九四之上进亦革卑而居尊故曰乾道乃革以龙德
宅天位则德不俭于位以天位处龙德则位不俭于德
故曰位乎天德天时之极者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君位
之极者治极不生治而生乱故曰与时偕极天不为首
天之则也君不为首帝之则也故曰乃见天则初曰德
之隐二曰德之中三四皆曰进德五曰位乎天德上不
言德者过中非德也文言释六爻凡三节第一节似以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32-0435c.png
德言上爻又似说位第二节初似说位二似说时位三
以上又似说用第三节却全似说时亦略有分别闻之
孔颖达云潜龙勿用下也一节以人事明之阳气潜藏
一节以天道明之
释彖曰性命此则曰性情言性而不言命非知性之本
言性而不言情非知性之用彖言元亨利贞属之乾文
言以属之君子乾之德固在君子躬行中也彖传言云
行雨施属之乾文言以属之圣人乾之功用在圣人发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32-0435d.png
用内也止言利而不言所利其利大而不容止一事也
若曰利建侯利女贞利涉大川皆言所利者也大哉乾
乎只是一个乾只是一个四德何处是刚健又何处是
中正又何处是纯粹精盖乾德只是一样但赞美之词
有不能一二字尽者故首以刚健赞之见其犹未足也
更着中正字犹以中正未尽也更着纯与粹字又更着
精字反覆赞咏不能自己也非圣人知天地之化而与
默契无间亦说不到此刚健中正纯粹精只在四德上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32-0436a.png
见刚言四德之运到此时便始亨到此时便遂成初不
容阻挠健则年年此始亨遂成亘古亘今此始亨遂成
不容停息者也中言元亨恰好这些气候利贞恰好这
些气候此无太过彼无不及正则元亨行始亨事利贞
行遂成事此无侵于彼彼不犯于此纯是纯一不杂如
七分酝酿始物之气却有三分阴柔不始之气杂之便
不纯矣惟乾则元之时纯是一段始物之气用事利之
时纯是一段利物之气用事至利贞莫不然更无一毫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32-0436b.png
阴柔之气杂乎其间焉粹是粹美无恶如元本冲和之
气始物矣若稍有一毫厉气杂之便欠粹矣惟乾则元
始之气极其冲和休美至亨利贞皆极其冲和休美更
无一毫邪恶之气杂乎其间焉精者元始亨通利遂贞
成皆维天之命至微至妙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有不可
以粗迹形容者又闻之杨万里氏曰曷谓纯粹精请以
金喻不杂者金之纯不杂而良者金之粹良而百鍊者
金之精精者不杂之至故夫正者道之纯粹也精则未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32-0436c.png
也中者道之精也盖正犹有偏也楚燕南北之正也非
中也洛师天地之中也夷惠吾道之正也非中也孔子
吾道之中也正者中在其外中则正在其中乾阳故刚
健阳居二故正阳居五故中六爻纯阳故纯粹精
圣人在下虽已显而未得位则进德修业而已学聚问
辨进德也宽居仁行修业也君德已著利见大人而进
以行之耳乾之道不尽于九二故有学问之功坤之道
盛于六二故不习无不利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32-0436d.png
物皆病必宽以居之则吾之所以学聚问辨者常见其
与心为一矣学以取善故众善集问以明善故一不善
不入闻之虞翻曰以乾接乾故重刚位非二五故不中
然忧所当忧卒于无忧疑所当疑卒于无疑此二爻所
以皆无咎上不在天者非居天子之位而摄天子之事
为天下所疑忌者也下不在田者非居群僚之位而总
群僚之上为天下所瞻仰者也
天地合德四句就大人二字极言之先天弗违以下就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32-0437a.png
利见二字极言之此大人以在天之大人言所谓合德
合明合序合吉凶即其上治之功如此先天后天内都
包有了下面抽出重在弗违上去耳非合德之外又另
有先天后天之功也一云存之为天德故曰先天动之
为天道故曰后天非两事也天不违固见天之从之奉
天时亦见天与之应天地之德元尽之矣元气之成象
为日月元气之运行为四时元气之变化为鬼神元气
之虚灵在人者为心一也大人之合明合序合吉凶总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32-0437b.png
只是与天地合德故曰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以全体言
鬼神则各有所司存如风云雷雨社稷山川之类皆鬼
神所在鬼神言其功用天地言其主宰覆载无私之谓
德照临无私之谓明生息无私之谓序祸福无私之谓
吉凶九二大人于道不容不用力至此则以道为体无
所容力矣
进退者身也存亡者位也得丧者物也此爻穷上反下
则退矣九变为六则亡矣无民无辅则丧矣潜之为言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32-0437c.png
言君子者再必君子而后能安于潜也亢之为言言圣
人者再必圣人而后不至于亢也不言得丧者知进退
存亡则无得丧矣上九亢矣病也亢而不知焉病之病
也知之斯能处之故亢者不知丧亡之几而不知退者
也圣人唯能知之故能不失其正以处之又何亢之有
  坤
物之牝者皆能顺阳而行求其从一不变莫牝马若也
马象乾而坤言牝马明其为乾之配元亨利牝马之贞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32-0437d.png
已尽坤之全体君子以下则申占辞曰后得曰得朋利
也牝马之贞故也曰先迷曰丧朋不利也非牝马之贞
故也迷犹迷途得犹得路先迷后得主利是一意明于
臣子之大义毋敢专制也得朋丧朋又是一意安于臣
子之大分毋敢踰越也合之总是顺于君父文王彖词
鲜有举君子以归责者惟坤则曰君子有攸往盖道自
乾而坤则属之人矣属之人故责之人者于是乎始乾
贞欲刚故天尊坤贞欲柔故地卑闻之淮海易谈云先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32-0438a.png
则迷先乾也后则顺后乾也失道失坤道也得常得坤
常也丧朋先迷也得朋后顺也利其后顺之利吉其得
常之吉
坤之辞言无疆者三无疆者天道也厚则可以合天道
顺则可以行天道贞则可以应天道观此三言坤元之
承天见矣乾言不息其至久之德邪坤言无疆其至大
之业邪坤未尝不健但其健也以顺为健然则无刚德
者柔其所柔岂坤之柔无方德者静其所静岂坤之静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32-0438b.png
故君子法坤不当于柔静而当于刚方能刚方然后有
常然后化光然后时行故曰坤之用皆乾之用以含弘
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犹乾之刚健中正纯粹也臣道一
于顺故欲柔欲静不顺则为莽卓臣节病于顺故欲刚
欲方顺则为张禹胡广坤何以动而刚曰发生必达中
顺二者爻辞皆就见于外言象传则以二者之见于外
皆根于中而发至文言却以中在中顺在外其立言不
同中顺二者非有二项道理所谓中者要即顺之纯粹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32-0438c.png
而精美耳如文王之徽柔懿恭柔与恭即此之顺徽与
懿即此之中故单言中即顺之得其中单言顺即以中
道为顺
乾之初九阳始萌坤之初六阴始生阳始萌则曰潜龙
勿用言方隐而未可以进也阴始生则曰履霜坚冰至
言虽微而必至于盛也观二爻之辞可以知君子之难
进而小人之易盛矣履霜而知坚冰之将至羸豕而知
蹢躅之有孚姤之一阴即坤之初阴也驯谓习习而至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32-0438d.png
于盛习因循也乾五爻皆取象惟九三独指其性体刚
健者言之坤五爻各取象惟六二独指其性体柔顺者
言之乾九四阳居阴坤六三阴居阳故皆曰或三多凶
故于乾坤之第三爻辞又独详焉言为臣处下之道不
当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义所当为者
则以时而发非含藏终不为也含而不为不尽忠者也
夫子惧其人之守文而不达义又从而明之惟其知之
光大故能含晦浅暗之人有善惟恐人之不知岂能含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32-0439a.png
章光谓见得明大谓见得大他处光大每以光为知大
为度此曰知光大皆以知言含章曰可贞可贞方能时
发未有不能含章而能守贞者未有不能守正而能时
发者誉者咎之招也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无誉也
坤卦六爻初上二爻言阴道之消长中四爻言臣道之
显晦初阴之微忌其长也上阴之极著其穷也二言其
德之盛五言其业之美乾者刚健中正之卦九五者刚
健中正之爻坤者柔顺中正之卦六二者柔顺中正之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32-0439b.png
爻盖惟其柔顺中正故为直方且大惟其得坤道之纯
故不习无不利也含则有时而发括则无时而出矣乾
皆取龙为象坤不一而足阳纯而阴杂也阳先于阴而
阳之极不为首阴小于阳而阴之极以大终龙战者可
疑难辨之辞血玄黄者依然分定之义谓战似两龙视
其血则一非龙也赵高篡秦秦亡而高亦诛王莽篡汉
汉微而莽亦败以坤马之僣龙而战夫乾之真龙也野
谓进至于外取阴势泛漫散溢无复限制之意黄裳乃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32-0439c.png
黄的裳即其裳乃黄色也中顺乃中的顺即其顺皆中
道也或曰用九用六乾坤七爻妄也有位斯有爻位止
于六爻有七乎用九用六不特乾坤之变化学者气质
之变化亦以之气质偏于刚以柔变化之用九之义偏
于柔以刚变化之用六之义乾极于九则亢而有悔坤
极于六则战而必伤天地尚不可过而况于人乎
文言释履霜因言积不善以积善配释括囊因言贤人
隐以草木蕃配配则相形而其理自别此文言所以为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32-0439d.png
文之格也积善馀庆之庆即乃终有庆之庆子安于正
以从父臣安于正以从君不安于正不能有庆不早辨
他直到不可反方却辨刬地激成事来善可积也不善
不可积也弑逆国家之大祸圣人不忍言臣子不忍闻
也探其初亦止于萌一小不善之心而积之传曰有无
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一小不善之心在下者不可不
察之于己在上者不可不察之于人辨察也察之早勿
使之渐则国之祸不作矣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32-0440a.png
敬即义之在内者义即敬之在外者有言敬不必言义
者如修已以敬有言义不必言敬者如集义所生敬义
是一事内外是一道体用合而德不偏故敬义立而德
不孤也立谓并立不孤谓不偏偏于内只敬而无义则
做事出来必错了偏于外只义而无敬则无本何以为
义皆是孤也须是敬义立方不孤敬义立而德不孤即
解大字乾九三言诚坤六三言敬诚敬者乾坤之别乾
九二言仁坤六二言义仁义者阴阳之别易卦惟乾坤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32-0440b.png
两卦论学最多乾坤两卦论学惟九二六二最精天地
之间万物灿然而陈者皆阴丽于阳其美外见者也六
三六五皆以阴居阳故三则曰阴虽有美五则曰美在
其中然三方进而位不中故虽有美而尚含之五正位
而居体故美在其中而发于事业初六首言人之善不
善末断之曰盖言慎也六四首言天地之交不交末断
之曰盖言谨也初当谨审毋纵夫微阴之长四当谨审
毋衒于重阴之时六五当与六二并看故皆以君子言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32-0440c.png
盖直内方外之君子即黄中通理之君子也为臣之道
有大美而不能含蕴者矜也有大美而不从王事者吝
也从王事而自有成功者骄也禹之不矜伐周公之不
骄吝得六三之义变化即董仲舒所谓圣人在上阴阳
调风雨时者也如洪范所谓恒即非变化矣闭即所谓
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之谓也或恒于阳而不交于阴
或恒于阴而不交于阳此龚胜所以不仕于莽之朝蔡
邕所以失节于卓之官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32-0440d.png
天地之杂皆言阴之似阳臣之似君上六当与六三并
看故皆揭以阴之一字三曰阴有美含之犹知有阳也
上曰阴疑于阳则与阳均敌而无小大之差矣在君父
则宜早辨也不曰马与龙战而曰龙战者不没其僣也
不没其僣所以深诛其僣也龙之类有血血之类有色
故曰未离其类
  屯
时屯求亨其道有三惟至正为能正天下之不正故曰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32-0441a.png
利贞惟不欲速为能成功之速故曰勿用有攸往惟多
助为能克寡助故曰利建侯辞曰勿用有攸往戒于遽
也诗称武王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夫商末周初正屯
之日也而武王云尔谓非戒于遽者哉汉高帝平秦项
之乱除秦苛法为义帝发丧得屯之利贞不王之关中
而王之蜀汉隐忍就国而不敢校得屯之勿用有攸往
会固陵而诸侯不至亟捐齐梁以王信越得屯之利建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32-0441b.png
彖言世变之屯象则自言人道之常经者立其规模纶
者紏合而成之亦有艰难之象焉经以象雷之振纶以
象云之合坎在上为云故云雷屯坎在下为雨故雷雨
作解云而未雨所以为屯卫君待子而为政必先正名
此便是经纶处
易只有三处言利建侯屯两言之豫一言之屯之初非
不正也而二近之则为寇旅之上非不凶也而五承之
则有誉命屯如以时言塞而未遽通也邅如以遇屯之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32-0441c.png
时言回而未遽进也屯者阴阳之始交二与四阴居阴
初与五阳居阳二应五四应初故皆曰婚媾取阴阳之
始交也屯四阴爻二四上皆言乘马三独言即鹿者才
位皆柔不能进者故有乘马班如之象爻柔位刚躁于
进者故有即鹿无虞之象易言不如舍辨之审也传言
舍之去之决也凡飞走可擒获者皆谓之禽周礼云羔
豚犊麋雉雁谓之六禽六爻惟二五言屯二在下而柔
五刚而陷于柔皆非济屯之才屯如时之屯也屯其膏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32-0441d.png
五自屯之也爻言班如者三二班如待五应也四班如
待初应也上班如独无所待进又无所之忧惧而已利
建侯凡卦爻辞重见者苟有其义则不别辞不必皆有
象也女子之云乃是假象古人诗赋凡意关君臣往往
托为夫妇之辞正犹此也乘马欲行也欲从正应而复
班如不能进也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小贞者且即近
事以渐料理使各得其正也此于见在分位力量犹可
为也故吉大贞者遽于大事一举匡釐欲尽反于正也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32-0442a.png
此以时势度之未可便有所为也故凶坎体象水故取
膏泽之义何可长诗人苕华之比身际衰周如苕附物
虽荣不久圣人取其早辨录居小雅之末若赵良对商
君有朝露之比张彖论杨国忠有冰山之比
  蒙
屯者物之初非物之厄蒙者人之初非性之昧勾而未
舒曰屯稚而未达曰蒙故蒙有亨之理果昧也奚亨焉
教者无求于学者然后先王之道尊学者有求于教者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32-0442b.png
然后教者之言入故无求非傲有求非诎未达而求达
者一问荅而加多不达而求其达者百问荅而加少初
筮而告达其蒙也再三而不告亦达其蒙也一告而达
则悦再三而不告则愤安知愤者之达不深于悦者乎
从草作蒙乃草长掩物也小篆从豕亦无知意会意凡
为蒙覆之意又借为相承之义初筮告渎则不告者何
以言其不告也诚意专一而筮则神之告之卦辞爻辞
应合所问如占婚姻与之咸恒曰纳妇吉曰勿用取女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32-0442c.png
曰归妹征凶占征伐曰利用侵伐曰在师中吉曰不利
行师曰勿用师占田猎曰田获三狐曰田获三品曰即
鹿无虞曰田无禽若此者皆所谓告也若夫卦辞爻辞
不应所占之事此则诚意不至所谓不告也渎之为言
亵也再三问者亵也再三告者亦亵也童蒙求我犹是
执贽抠衣来及门耳至于初筮方是考德问业有所叩
请若又再三筮则是以初所值者为未足凭而有疑二
之心矣初筮告者当其可之谓时渎则不告者不凌节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32-0442d.png
而施之谓逊初与再三就蒙者之疑与不疑说不就蒙
者问我之多寡说
泉方出山而未达如人方在稚而莫适也初出之泉潜
伏未见亡所污滑未发之蒙蕴蓄在内亡所诱化德者
行之自出行者德之所形泉不可禦君子得之以果其
行泉不可测君子得之以育其德
伊尹作三风十愆曰具训于蒙士夫训蒙一语肇于尹
而发蒙等语续于周发蒙者贵有包蒙之量包蒙者贵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32-0443a.png
有发蒙之政渎蒙则失言击蒙则失蒙小象于屯之初
九阴阳以贵贱别于蒙之六四阴阳以虚实分包蒙包
上下四阴也纳妇纳六五一阴也包与纳二虚能受之
象克九刚能任之象一六五也性阴有蒙象阴应阳有
妇象位尊有父象刚柔有上下之分故屯二之于初恶
其乘刚柔有往来之情故蒙二之于五喜其接诸爻皆
蒙其不蒙者惟二刚二以刚居中包蒙以开其善上以
刚过中击蒙以惩其恶上下四阴爻皆因二以起义五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32-0443b.png
应二则为童蒙之吉初承二则为发蒙之利四远二不
明者也则为困蒙之吝三乘二不顺者也不以蒙待之
故不言蒙阳明阴暗上明下暗以阴居下是两重暗故
曰蒙之甚在发蒙非实有桎梏取其拘禁过甚之意耳
妇群蒙尊教者也子九二尊受教者也学者才识有高
下入道有难易故包之妇谓柔顺者纳之如孔子取狷
者童受圣教如子事父也一爻而三善具矣见谓所见
在于此也金夫多金之夫所谓蒙者动以利则身非其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32-0443c.png
身失其身则利非其利陈相下乔而入幽公孙曲学以
阿世斯女不可取也斯士独可用乎是有教无类之中
又得取善去恶之道窒于通之谓困啬于复之谓吝吝
疾者讳医吝过者讳师有童稚之蒙有小民之蒙有学
者之蒙有圣人之蒙六五秉巽顺之德自居于童稚之
蒙以下学九二刚明之贤此圣人之蒙也聪明睿知守
之以愚高宗自以其德弗类学于傅说武王自以不知
彝伦访于箕子所谓蒙以养正圣功者也蒙至于击则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32-0443d.png
继之以怒矣教其未裕乎盖包者容其发之所不迪击
者攻其包之所已穷发之之蚤而包之之极然犹蒙而
不化以至于击教之诚有如王制所云不变者斯击之
矣读易之屯知君道读易之蒙知师道有天地则有君
师此屯蒙所以次乾坤也乾坤既位人居其中屯以建
侯作之君蒙以养正作之师爻辞曰子克家以九二之
才言象传曰刚柔接以九二之得伸其才言彖传志应
象传刚柔接都重在五之应二三以启蒙为时用女子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32-0444a.png
只是假象象传之意言勿用取女者以此女行不慎故
勿用取夫子据象为传而蒙意自见于言表
  需
传曰需事之下又曰需事之贼易之需非不决之需见
险而未可动能动而能不动者也孚者以诚待诈诈穷
而诚自达贞者以正待邪邪诎而正自伸虽大川亦可
涉而利也凡乾在下者必当下复今欲上复前遇坎险
未可直进宜需待之需之义有二有需于人者初二三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32-0444b.png
四上是也有为人所需者五是也凡五皆天位屯不足
言特于需发其义乾在坎下为需刚健而不陷故利涉
大川乾在坎上为讼健无所施故不利涉大川
升而未降则天下望云而徯雨蕴而未施则君子藏器
以待时待时者夫何为哉饮食以自养宴乐以自怡而
已此颜子箪瓢陋巷之日谢安游宴东山之时也云上
于天之需自是人需之大抵饮食只谓日用饮食以见
其如常耳宴乐即其饮食如常处见其宴闲安乐也要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32-0444c.png
知此饮食与九五需于酒食不同九五酒食假象也大
象无假象之例故此饮食宴乐实谓饮食如常宴闲安
乐也惟有德之君子能之不然含哺之民皆颜酒荒之
士皆谢矣
国外曰郊同人以象上九此以象初皆取其远同人于
门于宗而后于郊近而远也需于郊而后于沙于泥远
而近也初最远坎利用恒乃无咎九二渐近坎小有言
矣终吉者初九以刚居刚恐其躁急故虽远险犹有戒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32-0444d.png
辞九二以刚居柔性宽而得中故虽近险不害其为吉
近则有言迫则致寇其势然也凡患难之辞大小有殊
小者至于有言言语之伤至小者也需与渐皆取有所
待而进之义需内卦于郊于沙于泥由平原而水际水
际非人所安也渐内卦于干于磐于陆由水际而平原
平原非渐所安也皆以三危地故也需之三遇坎而曰
致寇至渐之三互坎而曰禦寇禦寇者艮刚而能止致
寇者乾刚而不中也致之为言罪在三矣问敬慎之别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32-0445a.png
曰敬字大慎字小如人行路一直任地去便是敬前面
险处防有颠踬便是慎慎是惟恐有失之意三能敬则
虽迫坎之险而不败四能顺则虽陷坎之险而可出敬
与顺固处险之道也需于郊者险地尚远人所必不避
也而避焉以刚而能守也需于血者险难迫切人所必
不安也而安焉以柔而不竞也九三为内卦之上而敬
慎不败上六为外卦之上而敬之终吉内外三爻之需
一于敬矣自阳呼阴曰寇自阴称阳曰客四外卦之初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32-0445b.png
出尚有可之之所上外卦之终出无可之矣故入而藏
出逃其巢穴所以避阳而去入伏其巢穴所以避阳而
来上不言需者时既终无复有需矣需初九九五之吉
固不待言至馀四爻虽时有悔吝然终归于吉初上二
爻皆无位二士三乡大夫四大臣五君位乾上九贵而
无位需上六不当位乃爵位之位非阴阳之位或问刚
者能需六四是柔何以亦能需曰六四柔而得正者也
刚之能需犹乾之健而知险柔而得正者之能需犹坤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32-0445c.png
之顺而知阻顺之至亦自有健在故刚柔同归于能需
或者疑六四既于血矣又何需之有不知六四若不是
能需则便死了又安能出自穴大抵凡人落在难中若
能韬晦宁耐亦自有可出之时岂谓一伤便无生望上
六原只是敬而顺之殊非因不能禦而后顺也初之恒
二之衍三之敬四之顺五之贞六之敬此六者所以需

  讼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32-0445d.png
需讼皆以坎之中实为主特需之坎在上为光为亨讼
之坎在下为窒为惕窒惕者光亨之反讼者争之尤也
中者不偏于己无过于争也曲直未明故窒胜负未明
故惕中吉虞芮之相逊是也终凶雍之纳赂而蔽罪邢
侯是也讼之吉者四凶者一利不利亦各一曰吉曰利
非劝讼也皆止讼也名卦之义自卦德上刚下险险而
健取乃不好底讼文王系辞又就卦体卦变卦象取出
来垂戒于人以见讼非好事不可徒以上刚下险险而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32-0446a.png
健两相角持而辄争辨须是不得己乃讼而讼又得中
可也大川乃险陷深昧不测之所在人事则刑法深昧
乃不可知之地也卦辞有孚窒是提一头中也终也见
大人涉大川俱为有孚窒者示戒
刚自上而反下为来柔自下而升上为往为进刚来而
得中此卦变也易中言卦变始于此书吕刑云咸庶中
正则中正者听讼之道也虞芮争田之讼必欲见文王
故其讼之理决鼠牙雀角之诚伪必欲见召伯故其讼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32-0446b.png
之理明为听讼之大人者不尚中正可乎天上水下势
自不接而违讼之象也人之情不相合则暌讼之由也
天为三才之始水为五行之始故君子法之作事谋始
期不至于相违而已凡事有始有终讼中吉终凶然能
谋于其始则讼端既绝中与终不必言矣君子必自讼
自讼者讼心也讼心者祥讼人者殃
爻上自五君位外上不足言初三四吉二仅无𤯝者以
犯分于先不克而后逋窜非本无讼上之心也二爻上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32-0446c.png
两句皆是爻辞下两句方是象传如需之上六象传句
法初三两柔爻皆系以终吉知柔而不喜讼者终吉则
知刚而好讼者终凶矣坤六三虽无成而有终但不敢
为倡而已讼六三止云无成则始终皆无矣王事即讼
事无成即彖之讼不可成食旧德与位乎天德语同食
必称德而食二与五讼四与初讼其与为敌者强弱不
同皆曰不克者盖二以下讼上其不克者势也四以上
讼下其不克者理也二见势之不可敌故归而逋窜四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32-0446d.png
知理之不可渝故复而即命二四皆刚居柔故能如此
否九四有命指气言此有命指理言皆上乾故皆曰命
归者反而安其分之小渝者变而安于理之正在下皆
无讼此九五所以于讼为元吉也初六上九不能无讼
明矣初不言讼杜其始也上不言讼要其终也初不永
所事三守旧居上九虽有鞶带之锡而不免终朝之三
禠首尾皆不可成之意不谋其始讼之祸何如哉谓之
所事则亦讼乎公庭矣曰不永犹未说到完结也辨明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32-0447a.png
而吉方是事结永其讼则不胜而祸难及矣逋者避为
敌之地也三百户邑之至小者若处强大是犹敌也能
无𤯝乎羔裘诗云舍命不渝大雅诗云敬天之渝皆训
变讼非善事四舍其不善以复于善盖无讼才而有讼
心亦非也五凡有孚而见窒者皆来讼之非无理而讼
也易中以中正之类须是随卦体认如此中正本义训
之云听不偏断合理学者得是法焉可以说易矣象传
亦不足敬姑未及其三褫只据终讼得胜而论之亦犹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32-0447b.png
益上九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故杨恽告霍氏息夫躬告
东平初以此而侯卒以此而诛
  师
师也者授民以器之凶而纳民于事之危为民禦寇为
中国攘狄为天下除残去兵若黄发之尚父元老之方
叔足以当丈人矣廉颇赵充国李靖抑其次也王剪马
援王元谟则年焉而已矣然则用将必年则周瑜谢玄
可废欤曰何可废也然必曰丈人何也将者国之司命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32-0447c.png
必曰丈人谨之至也吉谓必克无咎谓合义盖有吉而
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知师贵
正则看武经七书有所取裁知师贵丈人则看百将传
有所权度
众正可王赞六五刚中而应赞九二行险而顺赞两体
刚中而应彖传凡五见或五应二或二应五师独曰刚
中谓二应谓六五应之以在师之时五之信任乎二尤
不可不专也毒字如毒药之攻病非有况痾坚症不轻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32-0447d.png
用也八百诸侯三千臣心皆欲伐纣则伐纣非武王诸
侯王皆欲击楚之弑义帝者则击楚非高帝武王高帝
特因众心之正而用之以正彼之不正而已
地中之湿者皆水田中之耕者皆兵水行乎地兵隐于
农故取为象容民畜众皆在无事之时于比得古人封
建之法于师得古人井田之法
初六才柔故有否臧之戒然以律不言吉否臧则言凶
者律令谨严出师之常其胜负犹未可知故不言吉出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32-0448a.png
而失律凶立见矣爻言王命象言天宠亦春秋王必称
天之意须知锡命又是宠任后屡致优典讼多私忿故
上九讼胜而以三褫示其辱师多公义故九二师吉而
以三锡彰其荣三为将者也师或舆尸不忍必言之五
任将者也直书曰弟子舆尸谓五用二而又用三必至
于如此禹之征苗启之伐有扈胤之征羲和伐有罪必
执言不但鸣条以后也田有禽利执言是师贞意长子
帅师乃是本爻有此象是丈人意弟子舆尸乃假设之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32-0448b.png
辞与家人嗃嗃继以妇子嘻嘻同彖言师必用老成则
既贞又吉爻言用老成而以新进参之虽贞亦凶一使
字系民命之生死国家之安危王三锡命命于行师之
始大君有命命于行师之终怀邦乱邦大人小人之所
以分弟子舆尸戒于师始小人勿用戒于师终始无弟
子则终无小人间一有之或赏而不封或封而不任不
任亦不用也师旅之兴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小人
平时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也初六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32-0448c.png
出师而严其律九二帅师而得其人戒六三之舆尸而
一其令审六四之左次而重其进去天下之害而不自
为害奉天人之辞而不自为辞此皆六五之君得兴师
之道操任将之法至上六而功成治定师之道终焉然
宠命有功非至正不为功登用人才非君子不为才致
其忧于甚喜之后吝其用于博用之初然后功成而无
后患六爻出师驻师将兵将将与奉辞伐罪旋师班赏
无所不载虽后世兵书之繁不如师卦六爻之略初师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32-0448d.png
之始故曰师出以律上师之终故曰开国承家师之次
序然也四之无咎不如二之吉三之凶又不如四之无
咎自卦辞至四之无咎皆恐惧重民之意
  比
一阳之卦得位者师比而已得君位者为比得臣位者
为师比所以次师者言众虽听命于将帅而心当亲辅
于君也蒙之筮问之人者也不一则不专比之筮问其
在我者也不再则不审彖言五阴比一阳象言一阳比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32-0449a.png
五阴以互相发比之义尽矣比之于人大矣故必筮而
从事古人祭必筮尸冠必筮宾况比乎何莫不筮而独
言于比与蒙蒙言初尚诚也比言原尚豫也九五阳刚
是天德中正即是天德之运为王道处原者依原如初
之意原筮言必如初之勤而常自审察也后是不来此
上下之亲比非小人之朋比也上亲下则下有归下亲
上则上有与有归则不离有与则不孤商以离德亡周
以同心昌故曰比吉太公避纣以待文王曰吾闻其善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32-0449b.png
养老马援舍陇而归汉曰当今非特君择臣臣亦择君
故曰原筮元永贞无咎郦生说田横以天下后服者先
亡故曰后夫凶上下指五阴其在人事犹云群后百姓
耳上下是已比者不宁是未比者
地上有水非泽所钟散而会川各有所比公侯伯子男
封疆有限建之也朝聘往来恩礼无间亲之也万国犹
地也诸侯之得国犹水之居地也唐虞万国周止千八
百国者众建而少其力也众建则多助少其力则易制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32-0449c.png
不曰万国建后诸侯亲王而曰王建万国亲诸侯盖上
之亲下甚于下之亲上禹贡既分天下为九州又分为
五服分州为贡赋设建服为诸侯朝见设古以封建治
天下分州以为经分服以为纬每州为二百一十国有
方伯连帅以统之此其经也至其朝也则不论州而论
服若各随道里远近为疏数之限因四方而分四时此
其纬也经纬之纷错所以相持而法难坏夏五服周六
服周官九服彤弓虽列于一什之首其实为蓼萧湛露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32-0449d.png
之次天子于诸侯以朝会则歌蓼萧以宴私则歌湛露
以赏功则歌彤弓易言有孚者二十一有言信其如此
者有言有孚诚者五为比主六二自内卦比之六四自
外卦比之师比之五俱取禽象师之曰有禽害物之禽
比之前禽背己之禽也在师则执之王者之义在比能
失之王者之仁使邑人不谕上意有惟恐失之之心则
禽无遗类其仁不广矣师之使不当谁使之五也比之
使中谁使之亦五也卦言其才则夫当顺从而不可后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32-0450a.png
爻言其变则首当统下而不可无其凶一也缶质器盈
缶内充实而外无文诚之至也故馀耳之光初隙末则
如勿光周郑之信不由衷则如勿信物以相亲而益亦
以相亲而贼故与离娄同楫罔不涉与师冕同辙罔不
蹶仲尼兰鲍荀卿蓬麻皆戒于亲非其人也王者之比
天下去妙巧捐策谋昭示之以至正大中之道而已可
以比天下而不可以示天下王者不由也故曰显比夫
惟不取禽而禽自至故为天子之畋不诫人而人自亲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32-0450b.png
故为王者之比太王去邠而从之者如归市则驱禽而
禽不去成汤征葛而闻之者怨奚后则不令而捷于令
有身无首有众无主之象所谓比之言天下之民所比
辅也无首言无君也比之自内如舜因尧之求而起自
历山以相尧伊尹因汤之聘而起自萃野以相汤傅说
因高宗之求而起自岩穴以相高宗其身不出待聘者
也外则其身出而杖策来从也三驱者立四表而三作
三坐王者之田之法也周官详矣以法从事而不必于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32-0450c.png
得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同王者所都诸侯国中也
诫期约也待物之仁不期诫于居邑上之使之只是三
驱失前禽之意有以化之耳非别有所以使之显其比
周而不比矣不显其比比而不周矣
  小畜
云之为物散则霁密则雨今密而不雨自西故也云自
西则曷为不雨乾西北巽东南故也云兴乎西而风起
乎东霍然散矣何雨之望大抵风从云则阴阳和而雨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32-0450d.png
云避风则阴阳戾而暵韩退之讼风伯曰云屏屏兮吹
使漓之盖天地之气东北阳也西南阴也云起东北乃
阳倡而阴必和故有雨云起西南乃阴倡而阳不和故
无雨俗谚云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马溅泥云往南水
潭潭云往北只空黑是其验也又验之风电亦然小人
虽以阴道柔术思欲系畜君子而君子为其所欺亦牵
系之然未翕合附协而与之和譬则阴气虽密而阳不
与和犹未成雨如此则是为小人者徒自劳其思虑自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32-0451a.png
用其谋术耳所谓畜未极施未行正卦中所蕴小畜道
理凡占得此者当毋为小人所终畜使小人得行其施
可也畜系畜也言要结而制畜之也此小人用卑逊谦
柔之术以要结众君子欲将大家都牵系定了方制缚
之而犹未能系得定制得倒者也故谓能系而不能固
有止而畜之者畜之大有入而畜之者畜之小文王当
纣之时左右憸人终不能自止其进以此知文王志在
明夷而道在小畜小过六五爻辞与小畜彖辞同文王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32-0451b.png
之意谓一阴畜乎五阳阴有所不及不能成雨周公之
意谓四阴过乎二阳阳有所不及亦不能成雨阴不及
不许小者之畜阳不及不许小者之过
健者持守坚定终不为小人所诱巽者识见精密竟不
为小人所欺刚指二五则九五亦作君子看乃君子之
领袖者尚往阳也言阳升而阴不能固止之施未行阴
也言阴未能畜阳降而成雨也曰刚中而志行曰施未
行二行字相应阳被畜而志犹可行阴虽得位而施未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32-0451c.png
可行尚往也在人事是小人虽用阴谋诡术系畜君子
而其积累未久系畜未极君子犹自上行未与小人和
也施未行也在人事是小人之畜未极而君子犹自上
行则其谋虽用而未效术虽劳而未售是小人之施未
行也
文德者德之见乎外著于容猊动静颜色词气之间如
天气之下著也懿者远暴慢去鄙悖必使极其懿美如
风行天上尽畜止其痕翳而天气极其清明也此君子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32-0451d.png
亦是厚积远施者但因小畜之象而寻出所以则其象
者耳要之细行不矜终累大德君子顺德积小高大总
大畜内事也
卦言畜取止之义爻言复取进之义爻与卦不可一例
观在下而畜于阴势也其不为所畜而复于上者理也
复待于牵已不如初复之为易然牵而能复亦不为失
也辐车轑也輹车轴转也辐以利轮之转輹以利轴之
转然辐无说理必轮破毂裂而后可说若輹则有说时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32-0452a.png
车不行则说之矣大畜大壮皆作輹字九三反目称妻
言相敌也上九既雨称妇言相顺也舆说辐阳畜于阴
而不得进也夫妻反目阳不平其畜而与之争也卦辞
言不雨未成畜也上九言既雨畜道成矣卦爻互辞以
见意如履卦不咥人亨爻言咥人凶夫妻反目罪夫也
斥阳而使之就中妇贞厉罪妇也斥阴而使之损过三
刚不中而夫妻反目五刚得中而富以其邻此卦六爻
自五阳为一阴所畜而言则五阳为君子六四一阴为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32-0452b.png
小人自四五畜下三爻而言则又以下三爻为强梁跋
扈者流矣巽体三爻同力畜乾此乾字如唐诸藩镇之
类九五如唐宪宗四上二爻如裴度杜黄裳诸臣以此
而畜众阳斯皆在其所畜之中矣爻辞二句本相承说
象传挈而明之正以见有孚尤为本也爻辞尚德载主
在君子尊尚其德者布满也象德积载只主在小人身
上说言其阴德要结人心已积累至于布满也
  履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32-0452c.png
卦体以兑遇乾兑柔固主在柔善说乾刚非偏指刚恶
言卦名且据履字为义犹未致重危机之意危机之意
至文王虎尾之云方说出履同人艮中孚皆以卦名入
彖辞省文也释在其中矣履一阴居下卦之上夬一阴
居上卦之上文象相类故五亦称夬履者礼也又履不
处也不处者行之谓也行天下而不禦者莫若礼凡有
血气者皆有争心故天下之刚暴莫惨乎争心而虎为
下礼一行焉慢斯恭悖斯顺争斯逊矣若蹈虎尾而亦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32-0452d.png
不噬人矣岂惟不噬又且亨焉大哉礼乎
或问柔刚说乾四字何别曰柔刚且以各人本等性质
言说乾则二人之所以相与者也柔履刚且据履字立
意且虚言蹑其后而进刚中正一条与上文释卦辞无
干卦中具有这段履底大义理故复举而明之本义所
谓又以卦体明之者乃明履之道非明亨之义也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今辨上
下定民志不言于上天下水之讼上天下地之否必言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32-0453a.png
于上天下泽之履何也曰上天下地其分自辽绝又何
必辨上天下水其行自相违亦不必辨惟上天下泽则
有不可不辨者盖泽以漫漶远望则与天相连不知孰
为天孰为泽所以观此象以辨之泽如湖海之类圣人
于疑似之间必致意焉故不曰天下有泽不曰泽在天
下必曰上天下泽所以严大分也天高地下天尊地卑
泽又下之下卑之卑者君子徐行后长者而民犹有紾
其兄之臂君子不敢齿路马而民犹有犯属车之尘故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32-0453b.png
辨上下者非私其上也安其上也非安其上也安其下
也所谓以诸侯而请隧与繁缨者无有矣以大夫而僣
八佾以市井而僣称公者无有矣如后世之庶人帝服
娼优后饰者益无有矣系辞以易之兴为文王与纣之
事故其辞危履虎尾危之至矣而纣卒不能伤文王故
履为九卦忧患之首
初九素其位而行者也舜饭糗茹草若将终身颜子居
于陋巷不改其乐其斯之谓欤独专也若欲贵之心与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32-0453c.png
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哉无其素而欲行
欺也不于其志而于其身污也故古者学而后行后世
行而后学颜子陋巷之禹稷仲舒下帷之伊吕孔明草
庐之管乐不如是不为素履幽不是幽隐即是九二之
履道坦坦是乃幽静玄澹之人恬无嗜欲者然也明非
多欲之人所能也居宗庙朝廷之上而不改箪瓢糗茹
之气在冠冕佩玉之列而不忘黄冠野服之心世之富
贵得而乱之哉张良近之矣行不中则跛归妹初九但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32-0453d.png
曰跛不中也视不正则眇归妹九二但曰眇不正也履
六三一爻并书之者恶三不中且不正也眇自以为能
视跛自以为能履犹武人而自以为能有为于天下位
不当只是履乾盖其所值之方非六三所利者也六三
言虎尾以乾为虎九四言虎尾以君为虎彖言履帝位
而不疚正指九五而言五爻辞乃曰夬履贞厉在下者
不患其不忧患其不能乐故喜其履坦在上者不患其
不乐患其不能忧故戒其夬履二之坦则正而吉喜之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32-0454a.png
也五之夬虽正而危戒之也故去四凶非舜之刚而莫
刚于班有苗之师伐匈奴非武帝之勇而莫勇于弃轮
台之地得此爻之戒矣小畜履上九皆不取本爻义小
畜取畜之终履取履之终但小畜之终专从六四一阴
说来故曰凶履之终统从诸爻说来故曰其旋元吉凡
事善而或一事之未善一事中九分善或一分之未善
皆非旋也皆非大善而吉也若只是半截时无由考得
其祥后面半截却不好未可知旋是那团旋来却到那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32-0454b.png
起头处大有庆方是实说福初上履之终始也初言往
上言旋彖与六三以一卦言也爻不与六三以一爻言
也履主于行者也然初尚素履二尚幽贞勇于行而三
凶惧于行而四吉五决于行则厉上反其初则庆然则
履不处也而未尝忘于处也
  泰
否泰之彖归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长故曰易以天道明
人事内外释往来之义阴阳健顺君子小人释大小之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32-0454c.png
义信而任之则为内疏而远之则为外内阳而外阴应
天地交来内健而外顺应上下交来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又专就君子小人为言盖小往
大来本旨否泰二卦彖传合名辞而释之不分释卦名
释卦辞者盖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内君子外小人固小
往大来之义亦正所以为泰也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
交而其志同固泰之义亦正所以致小往大来义本相
贯故彖传合而释之阴阳以气言阳者天地之生气阴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32-0454d.png
者天地之杀气也时则造化生生之仁布德和令而主
岁功其摧折剥落之威固置诸空虚不用之处矣健顺
以德言夫健君德也顺臣德也内健言内当为主者方
刚毅果断无少委靡之意外顺言外当听令者方恭谨
忠顺无敢凌犯之意君子者得阴阳正气以生其令德
足以为治者小人者得阴阳邪气以生其凶德足以为
乱者内君子外小人不是君子皆在朝小人皆在野内
只是为主而用事外者退听而已君子小人以人言道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32-0455a.png
长道消以道言谓之外则犹有在位者但疏远而不当
事任耳谓之消则全灭息绝不行矣桑扈鸳鸯二诗天
子诸侯同心一体以君子互称则名势相忘以福禄互
祷则富贵相济所以上下交而为泰
天地之道何道也一言而尽曰交而已君民之情交故
鳏寡达于旒纩君臣之志交故幽侧发乎梦卜天人之
心交故言行感乎日星大哉交之为道乎如尧典之历
象日月星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禹贡之别九州则三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32-0455b.png
壤皆裁成辅相以左右斯民之法左右即辅翼匡直之
谓与益稷左右有民之左右同在天地则裁成之以制
其过辅相之以补其不及在斯民则左右之以救其偏
无非皆欲其中也
初曰以其汇君子与君子为类三阳欲进而以之者在
初四曰以其邻小人与小人为类三阴欲复而以之者
在四茅茹茅之根也汇类也一茅拔众根随一贤举众
俊归泰之初惟一阳首进则三阳类进矣尧举一舜乃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32-0455c.png
得十六舜舜举一禹乃得九禹吉孰大焉致泰之道其
纲一其目三何谓一曰包荒以宏其度何谓三曰用人
之际不以全责备不以近忘远不以群间孤易曰用冯
河诗曰不敢冯河何易之所取而诗之所戒耶徒勇于
冯河者亡象勇于冯河者昌易诗之教互发而不相戾
也汇征于初九则君子之党盛朋亡于九二则小人之
党绝举元凯诛四凶并行不悖也尚之为言配合也如
西汉以列侯尚主之尚阳之平也已有陂之几阴之往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32-0455d.png
也已有复之几况九三将过乎中其陂其复此天运之
必至而有孚者也平陂往复者天运之不能无艰贞勿
恤者人事之所当尽泰之时有何艰而言艰惟后克艰
然后安厥后惟臣克艰然后安厥臣阳自上而下曰复
小往大来也阴自上而下亦曰复大往小来也故曰无
往不复居泰之世者勿谓时平其险将萌勿谓阴往其
复反掌开元之末天宝之初其泰之九三乎夫人富而
其类从者为利也不富而从者其志同也阳之进曰拔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32-0456a.png
茅以自下而上升之难阴之返曰翩翩以自上而下复
之易君子所当戒不待言矣屈之甚者伸必烈伏之久
者飞必决故不待结之以富而其邻从之者甚于从富
不待戒之以令而其类信之者速于信令萧傅陨而恭
显荐贡禹王章诛而钦永贺王氏九龄罢而林甫引仙
客国忠其泰之六四乎九三之时犹可为也六四之时
不可为也商之君以天干甲乙丙丁为次帝乙乃制王
姬下嫁之礼者握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成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32-0456b.png
泰泰将反于否如城土颓圮复反于隍也城复于隍岂
徒取象哉否泰相仍陵谷相变亦道其实耳
  否
泰之君子以一身之亨亨天下否之君子以天下之正
正一身文王就卦名为辞言时至于否匪人道矣所谓
朝廷非朝廷世界非世界秦亡于李斯上书之日汉替
于张禹谈经之时咸阳之煨烬始皇之涂炭何必见而
后悟哉泰曰健顺否曰柔刚者盖健顺都是好字惟泰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32-0456c.png
之时说得若否之时固即泰之反然曰内顺外健则于
字义不通矣故此曰柔刚言内当为主者反柔懦不振
而外当顺从者反强梁方盛盖君弱臣强之时也伏羲
名卦以乾上为君不下交坤下为臣不上交夫子发卦
之蕴则又以内外贞悔为主宾故内坤为内柔而朝廷
根本之地方懦弱之象外乾为外刚而群臣诸侯方强
盛之象主德不断亦阴柔也女谒通行亦阴柔也近习
用事亦阴柔也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32-0456d.png
俭德避难不与害交也不可荣以禄不与利交也此君
子体天地不交之象不可荣不可得而荣非戒其不可
也世固有假避祸之名以保荣禄者故必兼言之俭德
坤之啬也不可禄天之高也闻之汉玄儒娄先生碑云
安贞守贱不可荣以禄盖否而荣以禄邦无道而富贵
也夬而不施禄去小人以为己利也泰之象言后道在
上也否之象言君子道在下也时乎否也君子在下泰
之时裁成辅相君子与有力焉今也不然是谓俭德尝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32-0457a.png
闻苏子瞻云渐喜不为人所识意近之矣辟难可也何
必俭德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穷不能辟天下不可辟
之难
彖言不利君子贞初乃言贞吉亨何也彖指在位君子
显而未退者爻指在野君子隐而不出者泰之初九君
子难进故勉之以征否之初六小人进而为邪故戒之
以贞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泰之志在外
而否之志在君也一曰志在外一曰志在君语意相符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32-0457b.png
不以治乱邪正为别者以否与泰并论则无不可为之
时以君子小人并论则无不可化之人易虽不为小人
谋而不能使小人之不占故开之以包承君子之路泰
初九志在外本有是志也此志在君因贞吉乃能也否
者俭德辟难之意包羞而未发倘其自以为可羞则亦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故不言凶咎人无有不善所以包
畜邪滥至可羞耻者岂其本心也特所处之位不当而
已否九四有命即泰九三无往不复之义泰变为否易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32-0457c.png
故于内卦即言之否变为泰难故于外卦始言之不可
荣以禄为不在位者说若四之志行以居近君之位而
任济否之责者二五皆以大人言不能处否而亨其能
休天下之否乎有命将济之时休否可济之时倾则否
于此尽矣喜字又自其亡其亡戒惧中来古字俦与畴
通洪范九畴之畴亦训类离附丽也祉禄也否之九四
其与泰之六四对乎六四以其邻九四畴离祉夫以一
阴字尽阴类而斥恶也周以一畴字该阳类而赏善也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32-0457d.png
遍九五大君能用九四故曰休否复二下仁亦曰休复
泰之三泰己改否之上否方倾深九仞而废井遭一折
而覆车初六小人之媒许史是已六二小人之魁石显
是已六三小人之朋郑朋五鹿是已小人锐于初壮于
二穷于三群小用事三斯盈盈斯穷矣九四一阳在外
者将复进矣六三之势安得不穷然君子见几于未穷
之先小人乐祸于已穷之后包羞忍耻以苟富贵而不
去不知其位之不当而身之将危也思上蔡之犬悔华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32-0458a.png
亭之鹤而后己冯异谓愿陛下无忘在河北时小臣不
敢忘巾车之恩郭崇韬谓无忘战于河上之时当使烦
暑生清凉得否九五上九之义矣其亡者勿恃其否之
可休勿安其休之为言则休否之吉可以固如桑本而
不拔矣盖圣人愿治之心愈切而思乱之心愈危光武
日谨一日以十年为远审黄石存苞桑所以能身济大
业延祚四百也不然如梁武帝唐庄宗身得天下身失
天下休否可恃乎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32-0458b.png
 
 
 
 
 
 
 
 读易纪闻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