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著¶
杂著¶ 第 185a 页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十一
嗣法门人今辩重编

* 杂著

** 楞严宗趣论

宗也者极乎道之所究也。趣也者正乎道之所归也。
匪宗则趣无所示。匪趣则宗无所造。故宗以宗乎趣
者也。趣以趣乎宗者也。以祖意教意而言。则祖宗也
教趣也。然祖亦有趣。教亦有宗。所谓祖意中具有教
意。教意中具有祖意也。昔世尊百万人天拈青莲华。
笑视大众者。宗也。复曰。吾有涅槃妙心。教外别传。付
与摩诃迦叶者。所谓趣也。达磨大师少林面壁九年
者。宗也。而可大师求佛法印而曰不从人得者。所谓
趣也。六祖大师为明上座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
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者。趣也。明省后复问
密意。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边
者。所谓宗也。宗与趣先后迭用而总之。匪宗则趣无
所示。匪趣则宗无所造也。夫宗有二种机。如僧问赵
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又如临济
三度问黄檗佛法的的大意。三度吃棒。此二种即是
一种。然杀活同时。主宾一致。自非深證之士未易语
此。苟无方便则道几乎绝矣。所以后代老宿因僧问。
庭前柏树子意旨如何。宿曰。还闻檐前雨滴声么。僧
曰。闻。宿曰。从此入。其僧便悟。临济往见大愚。愚云。黄
檗老婆。为汝困彻了也。还来者里问有过无过。济亦
大悟。故趣亦有二种。即以左右乎宗之机旨。以相发
明。否则机妙失宗。反成毒药也。然则何以为教之宗
乎。曰。祖之趣是也。夫祖不可以意意者也。不可以言
言者也。若教则以意显无意。以言显无言。故曰祖宗
也教趣也。而教即以祖之趣为宗教之趣。则又以导
乎宗之会极。荡乎宗之岐路也。故祖不可无教者。无
杂著¶ 第 185b 页
趣则宗无所造也。教而无祖则趣无所归。玄言妙义。
悉属筌蹄。所以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曾说一
字。者非谓扫言说之迹也。欲夫人之即教意而得祖
意也。故凡读教而不识其宗之所本。趣之所归。不善
读教者也。楞严第一最初便云。汝等当知。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一部经之本宗也。
然众生久在迷中。遗失心性。循诸妄想。一闻常住真
心。性净明体。如说他宝。不知所认。故如来特徵其发
心缘于胜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正选众生六根门
头常在出入而不觉知者。以为识取之路。此一部经
之本趣也。凡用趣者必先之宗。欲见宗者必先之趣。
所以佛告阿难云。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
何所在。而阿难当面错过。乃随机一揭云。汝今堂中。
先何所见。又急转一语云。汝瞩林泉。因何有见。宗趣
既定。然后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大众云。
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
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使阿难与大众知其宗之所究。
以识其趣之所归也。夫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为宗。
则宜直指心性。以为本趣。何故。七处徵穷。二种分别。
既不滥收。其能椎将。又保任于见性。良以众生心性。
从本不觉。随缘生灭。以此缘生与生。缘灭与灭。物我
不分。内外混乱。若不屏绝根尘。推穷能所。则一灵真
性终无自认之日。所以当七处既穷。生平所据矍然
自失。然后分别二种。使知迷中心性尽属攀缘。用处
分明。枉自遗失。即如阿难反认能推非不。现前无别。
然而能须由境。此处倘无照了。犹带前尘。正使境谢
能沈。个中若不知非。亦同断灭。故知如来一咄。破其
迷妄而巳。而非破其非心也。世尊曰。咄。此非汝心。阿
难曰。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世尊曰。此是前尘虚妄相
杂著¶ 第 185c 页
想。而下文又云。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
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
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乃知世尊拈却前尘影事。
使之自认其心。不欲其混于前尘影事。枉自遗失其
心也。夫此心此性。生佛无别。所别者迷悟耳。迷则全
水是冰。悟则全冰是水。以冰非水而去之别求。所谓
水者非也。沃其冰而水自宛然。破其妄而心自宛然。
六祖曰。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又曰。净
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觉范曰。全体是妄情。全体是
真理。不了号无明。了之即佛智。正谓此也。先破其妄
心而使之自悟有体。后许其见性而徐辨其无是非
是。照用后先。主宾终始。各随机候。不可定执也。夫心
性在于分别则为意根。在于色像则为眼根。此皆从
众生日用现前便有无上妙觉。祇为混入前尘而分
别无体。纷纭物像而自他不辨。所以如来夺彼前尘
而独显全性。择于见中而孤露我体。或意或眼。举一
以明。或纵或夺。率多方便。引客尘要识。主人之无故
往。指头手为达。见性之无卷舒。人有今昔。见何童耄。
须知真性遗失。遂循妄想。以分置内外。颠倒想灭。则
尽大地总是妙明见闻。同一倒正。谁分自是现前之
缘心难尽。暂悟终疑。岂知八种之见性不还。是汝非
物。尚犹不敢自认。终是物我不分。至于见在我前。又
成物我不化。世尊曰。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
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曰。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
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曰。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
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
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曰。我又思惟。是万象
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盖为众生。从无始来。迷我为
物。不知是我。非我认物。为我不知。是物非物。是以如
来既言其物我皆妄。又言其物我皆真。旨趣深玄。尽
杂著¶ 第 186a 页
思难测。如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
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
是。文殊曰。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是二文殊。
而我今者。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说至此而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之宗旨始露。所谓趣以导乎宗
之会极。荡乎宗之岐路者也。荡是非是之岐路。以合
乎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之会极。然后知世尊拈华。达
磨面壁。祖意果不可以意意。不可以言言者也。然后
知教之果以意显无意。以言显无言者也。则岂非世
尊欲人即教意而得祖意哉。然祖意中亦具有教意。
可以互相发明者。如云门大师云。从上来是什么事。
于今抑不得巳。且向诸人道。尽大地有什么物。与汝
为缘为对。若有针锋。许与汝为隔为碍。与我拈将来。
唤什么作佛。唤什么作祖。唤什么作山河大地。日月
星辰。将什么为四大五蕴。我与么道。蚤是三家村老
婆说话。咦。是亦可以悟矣。悟则直下便悟。若眼孔定
动。未有不别生岐路者。如阿难闻无是非是。乃惑为
自然。又惑为因缘和合。世尊更以明暗空塞。四义独
显见性。欲其于四义之中顿离诸惑。则曰。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
而得分别。欲其于四相之中识取见精。则曰。见见之
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夫惑断而见。见则
实相现前。是非俱泯。宗趣了然。而阿难犹以见见为
惑者。此正迷悟之所由分也。夫众生之见精在四相
中。而妄生诸惑者为不能自见其见耳。惑之所生似
乎能所胪乎现前。其实觉见由于无始。即下文云。妄
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是矣。此世尊特以二种
妄见例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
始见病所成也。苟知其为病。则见与所见了不可得。
亦无所讳。直下巍巍。是为何等。故又云。阿难。汝犹未
杂著¶ 第 186b 页
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
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
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
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至哉无是非之旨。可谓深切明著矣。观其言阴入处
界及四大七大。皆云如来藏。又云毕竟无体。本无自
性。俱无处所。又云。此皆识心。分别计度。俱无实义。无
非皆真皆妄之论。旨趣深玄。尽思难测。故下文云。犹
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又云。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
演。即此理也。此特先发明之耳。乃阿难及与大众虽
悟一切诸有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
方。犹不能知其生起。则不能了其目前。故又有忽生
山河大地。四大不相容之惑。所以世尊再为指出。觉
明为咎也。夫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性觉必明。妄为明
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
中。炽然成异。此所谓生起之由也。而又曰。此迷无本。
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则目前之山河大地可以荡然。此如来藏中离即离
非。是即非即。不可世间及二乘权小以所知心而能
测度也。法华经云。如来明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
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
如三界见于三界之相。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
谬。必如是会。乃可谓以妙明。不生不灭。合如来藏。而
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者也。若众生则不然。众
生不达山河大地。由于无始觉明所生。以为万法别
有根本。与我为缘为对。殊不知法无自体。皆由我识
心而有分别。若除分别。万法自如。所谓非心非空。非
地水火风等。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风等也。所以下文
云。根尘同原。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若空华。又曰。知
杂著¶ 第 186c 页
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
何于中更容他物。正与法华如来明见之旨互相明
證也。阿难既闻觉明为世界之所生起。而又疑众生
何因有此觉明之妄。不知觉明之妄因迷自有。迷则
无因。此无性之旨。又非二乘权学所能知也。夫无性
则无分别。以无分别而妄起分别。故能所对。待展转
相生。无有休息。苟能于分别之中而识取于无分别
之体。则体性露现。根尘迥脱。始知从上巳来心本尝
住。性自明净。本周法界。一回觉悟。更不复迷。正所谓
见见非见。见不能及。通达实相。一切俱无也。故曰。识
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若是没量大
人于此直达本宗。则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奚阿难犹
切切以摄伏攀缘为请哉。亦虑末法有恁么理。无恁
么事也。谓生佛同是一心。则无生灭不生灭之别。谓
缚脱原无二致。则无烦恼菩提之分。固矣。然智体无
性无依。不能自了。遇缘方了。若尚未遇了缘。则如审
详。因心至于二种根本非不晓然。将谓转日用生灭
之心。反而依不生灭地。而能依所依蚤成生灭。此处
若不彻證。忽会根尘代谢。未有不爽然自失者。昔高
峰初年自以为有所发明矣。雪岩钦揭曰。日间浩浩
作得主么。峰云。作得。又曰。夜间梦里作得主么。峰云。
作得。又曰。既睡著。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何处。峰
遂惘然。噫。此即阿难疑断灭时耶。所以世尊复举声
闻二义。使之自信自肯。要必确知本心不与根尘和
合。无毛头许夹带。然后独步丹霄。自解作活。世尊曰。
若实无闻。闻性巳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复云。何知
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
闻实云无。谁知无者。又曰。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
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
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中自怪其钟为木
杂著¶ 第 187a 页
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于
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
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
为汝销灭。如此指示。正与雪岩同一机趣。佛祖无二
旨矣。试观高峰日间梦里主宰分明。可谓在声色中
不随声色也。奚为无梦无想便乃徜然。当此之时。使
雪岩再举声闻二义。峰亦未必甘心直下。及枕子落
地。一回脱颖。岂他人所能回换。此所谓遇了缘也。又
如审知烦恼皆由六根招摇尘境。识性居中。发生虚
妄。犹如空华。本无所有。此可以言解结矣。然亦有永
绝生死。證于解脱。未免犹为识心者。始知生死解脱
均名幻化。舍结取结。全病所知。若非真妄俱捐。亦无
俱捐之量。言思路绝。廓尔现前。则安知知见无见之
旨。不犹为所知障哉。圆觉云。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
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又云。众生迷
于生死。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以故不能入
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
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正谓此也。阿难曰。今日
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世尊曰。根尘同原。缚脱无
二。识性虚妄。犹若空华。又曰。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又
曰。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
生。幻法云何立。解结大旨至矣尽矣。然古今人亦未
遂言下领者。是谁之过哉。昔石巩以弋鹿过马祖。祖
迓之。巩问。还见鹿否。祖曰。汝是何人。巩曰。猎者。祖曰。
汝解射否。巩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巩曰。一箭
射一个。祖曰。汝不解射。巩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
巩曰。一箭射几个。祖曰。一箭射一群。巩曰。彼此生命。
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巩曰。若
教某甲自射。直是无下手处。祖曰。者汉旷劫无明烦
恼。今者顿息。若石巩所谓遇了缘者也。选择圆通乃
杂著¶ 第 187b 页
修持之理。亦大有宗趣。晦堂云。心外无法者不知烦
恼习气为何物而欲尽之。翻成认贼为子。从上言说。
是随病设药。纵有烦恼习气。但以如来之知见治之。
皆善权方便。诱引之说。若定有习气可治。却是心外
有法而可尽之。譬如灵龟曳尾于途。拂迹迹生。可谓
将心用心。转见病深也。圭峰密公云。若能悟本法身。
本自无生。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然多生习气执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
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
止。波浪渐停。岂可以一生所修。便同佛地。但可以空
寂为自体。莫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莫认妄念。妄念
若起。都不随之。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以二老较
之。则晦堂为宗而圭峰为趣。众生根器高下不齐。苟
废圭峰之说。则有执一切现成。反认虚妄以为真实
清凉。所谓即妄为真。如处阴影灭也。所以沩山云。若
是真悟之人。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话。今虽从
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习气未能净除。须教
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一法。教渠修
行。趋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
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始
得。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
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
二。即如如佛。沩山可谓宗趣俱备。深得如来权实兼
用之旨也。故善达宗者不滞乎趣。善会趣者不失其
宗。祖与教皆然也。即如选耳圆通者。谓从此入。不从
此住也。一根返原。六根解脱。六解一亡者谓舍权归
实。非即权为实也。至于三决定义与三增进。渐次犹
治烦恼习气之论也。然亦去其所本无为见有烦恼
习气者言之耳。非谓别有一法。令其修治趣向也。一
切众生不悟自心。于自心中妄见境缘。妄生取舍。随
杂著¶ 第 187c 页
其取舍。造十习因。受六交报。所谓以究竟无成毕竟
有。若能悟业无作。当下妄息。直见本心。心心不别。还
于本无。于所本无。实不见心外复有一切烦恼。即不
言修可矣。苟其未至。于本无则四十四心及诸天品
类层层位置。要皆增进中。有无轻重之验。去一分烦
恼。即證一分真实。去之尽即證之极。亦非别有所谓
證也。若别有證。皆属心外。于五阴中心生圣解。种种
计度。悉堕魔外。岂知等妙二觉尚有一分极微细所
知愚。惟佛一人始称见性。然则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凡夫具足。历圣难尽。推穷究竟。不越吾宗为第一义
谛也。楞伽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故教中无量
义海皆发无门之旨。所谓趣也。所谓正乎道之所归
者也。

** 禅醉(十则)

禅醉者。何谓也。蒙周曰。醉者之坠车。虽疾弗死。骨
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天全也。予醉于禅而
寱。是犹坠车者矣。寱而无解乎醉。殆所谓骨节与
人同而犯害与人异欤。使天下之人因其寱而识
其醉。则予之得全乎天者。亦将以全乎人之天也。
反而齁齁然鼾而弗之醒至足矣。又安知其所谓
疾欤。

*** 一(致知)

崔子石师问佛于天然曰。某儒者将易而佛。得乎。天
然曰。儒不学佛。佛不学儒。儒不学儒。佛不学佛。吾闻
道不相学。亦不自学也。相学者寇人。自学者寇天。皆
道之所弃也。虽然子儒者也。吾与子言儒。孔子曰。致
知在格物。何说乎。崔子不能对。日有对而不侔。天然
进而语之曰。天下一知而巳矣。无所谓物也。自知穷
而为物物。又物物而物。益不穷焉。名之所昉乎。状之
所纷乎。义之所别乎。类之所繁乎。之数者尽天下之
杂著¶ 第 188a 页
所谓众人者。日恫恫然而不自知所往。而不自知所
来。喜喜之。怒怒之。哀哀之。乐乐之。不以为缚。曷求其
脱。常忧不合。孰冀乎离。波波汩汩。遂成古今。是皆不
知其为物而安然者也。夫恶知乎。安然者之为是而
不知之为非乎。夫恶知乎。不知之为是而安然者之
为非乎。有智者恶其不知而以知为。货以物为利。欲
货出而利返。奔走道路。物我两衡。主宾相易。自以为
知过众人而不知其不若不知也。自以为不安于罔
而不知其不能安也。天下黑白同异。牝牡成毁而巳
矣。知黑而黑。知白而白。知同而同。知异而异。知牝而
牝。知牡而牡。知成而成。知毁而毁。固然者物犹不化。
矧其未至于固然者耶。若举父于子。举兄于弟。举夫
于妇。则人之父子兄弟夫妇是必哑然而独不哑然
于知黑白同异牝牡成毁者。圣人之所以不能无言
也。言出而是人不知其非是。言出而非人不知其非。
非是非者万物之乡也。引知于物而非会物于知者
也。是故学圣者愚。学愚者贤。圣人遇愚而贤。遇贤而
愚。知而不知。不知而知。物而不物。不物而物。物而不
物。物尽我也。不物而物。我尽物也。物尽我者。无物。我
尽物者无知。无知而知。不足言矣。故曰。藏天下于圣
人易。藏天下于天下难。

*** 二(近非道)

戊子夏。阻饥于海云。其徒少食而让。天然喟然曰。吾
道其以人丧耶。又一日食而任。天然喟然曰。吾道其
以天丧耶。内记岩子揖而前曰。岩得间矣。昔也食而
让。夫子以为道非让之所几也。今也任。任斯近矣。闻
以人丧。未闻天丧者也。敢请。天然曰。君子犹恶其近
之也。适燕者八千里。吴半之。齐又半之。人知夫齐近
而吴远也。亦知乎近犹齐而远犹吴乎。吴与齐其有
辩乎。无辩耶。半之又半之。其有辩乎。无辩耶。人有宴
杂著¶ 第 188b 页
处者。解衣适体。磅礡于无何有之乡。适适然尔。忽而
觉焉。曰。君子不以容饰众。不以私弃物。吾囚首裸身。
吾不能使茅吾心而塞吾目也。一旦峨冠冠之。文衣
衣之。夏伏浃汗如注。乃久而苦之曰。甚矣。吾之不能
安其天也。夫人出而拱揖。入而偃息。无是我也。谁为
非欤。吾向者独居寝处。解衣磅礡。无与人耳目。奈何
自困。若是。是众人以天而吾独以人也。于是去冠还
衣。从乎其朔。而后知向者之乐。不假人也。苦而后知
其乐不假人之为然也。佣者过之。怪而问焉曰。夫谁
不庄于处众而佚于自处耶。而嘻嘻其几得之若外
加何为。者人不能荅。而终以为非佣者之所知其乐
也。嘻。天下之士之去其仁义礼智以为道也。亦若是
巳耳。夫仁生于未仁。义生于未义。礼生于未礼。智生
于未智。夫未仁非不仁。未义非不义。未礼非不礼。未
智非不智。非不仁义礼智而后仁义礼智。犹是未仁
义礼智也而后未仁义礼智。犹是仁义礼智也。鹤胫
长。凫胫短。鹤不长其长故鹤。凫不短其短故凫。不长
其长者之不能不鹤。何异乎长其长者之不能鹤也。
不短其短者之不能不凫。何异乎短其短者之不能
凫也。迷此者罔。觉此者殆。罔与殆皆道之所不共也。

*** 三(天不可合)

潜子为有得于天也。日以合天之说。造而馀以变物。
天然闻而叹。抚而告之曰。天可合乎。天可合亦可离
也。天可离乎。且而穷上下四维之苍苍。之冥冥。之蓬
蓬。之轰轰。之烈烈。之濛濛。之潺潺。之亭亭。之森森。之
泼泼。之汩汩。之历历。且而牖聪凿明。镂思刻虑。以求
彷徨乎。天之所以然。天之所以不然。譬西行者东马
首矣。犹敝敝然曰。若合若不合。若离若不离。言之伦
与否不可得而正也。语天者曰。鹄不日浴而白。乌不
日黔而黑。曰。白与黑非人之所与也。而白之。而黑之。
杂著¶ 第 188c 页
谁将与乎。鹄不自白。有为白者。乌不自黑。有为黑者。
抑而知乎鹄不自鹄。有为鹄者。乌不自乌。有为乌者。
鹄与乌方不能自天。其天吾与若日滑滑乎。天其白。
天其黑也。然乎不然乎。人有献鹿者曰。马也。人有进
钟者曰。瓮也。则吾与若必相目而笑。为勿足辩也。何
居乎。鹄与乌而固之。则何不仰观翔而南麓者。适适
然不知其为南也。不知其为翔于南者也。奚似乎。则
何不仰观乎翔而北麓者。适适然不知其为北也。不
知其为翔于北者也。奚似乎。顷而南者复翔而北亦
犹乎北也。亦犹乎北者也。顷而北者复翔而南亦犹
乎南也。亦犹乎南者也。顷而南者北者相遇诸途。且
不知其为南者为北者。且不知其非南者非北者。且
不知其非非南者非非北者。上下顿易。四维错处。人
我相失。名实俱丧。吾与若且收而视。塞而聪。休而心
志。绝而内外之辩。去而离微之知。而今乃廓然于向
之。所谓白者非白也。黑者非黑也。则所谓鹄者非鹄
也。乌者非乌也。天乎人乎。飓风怒发。不择其号。吾又
恶知其为调调乎。为刁刁乎。吾与若一鹄乌也。古与
今一吾若也。放乎六合之际。举乎褦襳之间。无所与
合安所得离哉。

*** 四(天不可非)

于是潜子爽然失惝。然若有悟也。曰。天乎其不可以
言言乎。其不可以议议乎。其不可以知知乎。其不可
以识识乎。某也向者。以言言天而不知是言非天也。
以议议天而不知是议非天也。以知知天而不知是
知非天也。以识识天而不知是识非天也。然则天无
是而有非乎。去其非而是自是不必是乎。天然曰。噫。
犹是合天之说也。曩也子以合合知其不可合也。而
离之是又以离为合者也。何离乎。曰。离非天者也。何
非乎。曰。落马首。穿牛鼻者也。而且牛者谁耶。而且马
杂著¶ 第 189a 页
者谁耶。而且落。而且穿者谁耶。观海者足地不得其
海之全也。身乎海而后上下四旁。内外本末。所见无
非海者。君子体道。其初也如受。其既也如弃。其终也
如未始受。未始弃。非去其受与弃之迹也。梦涉水者
觉不抠衣。梦餍酒者觉不摊发。当其梦也。广厦高堂。
犹是椅席琴瑟。犹是人物牛马。犹是车服玩好。犹是
而宴会。而拱揖。而谈而笑。而喜而怒。而是而非。无非
梦者。及其觉也。高堂广厦无别。椅席琴瑟无别。人物
牛马无别。车服玩好无别。亦宴会。亦拱揖。亦谈亦笑。
亦喜亦怒。亦是亦非。无非觉者。夫是觉者则必非梦
者。是梦者则必非觉者。因而是梦觉者则必非非梦
觉者。非非梦觉者则必是非梦觉者。而岂知欻然而
梦。亦欻然而觉。欻然而觉又欻然而梦。吾与若久相
安于推移之中。无有为是。谁与为非。无有为非。谁与
为是。是亦一吾若也。非亦一吾若。梦亦一吾若也。觉
亦一吾若。果且有是非梦觉乎哉。果且无是非梦觉
乎哉。域之西有幻师者。能使男女从口出。若器若具。
若醴若馔。又从男女出。拜起坐立。嘻笑怒骂。无异真
者。聚观如堵。容貌音声。几不可辩。幻者曰。诸而以幻
我乎。若亦幻也。以若真乎。吾亦真也。然若之所谓真
与幻者。父母之所生一日。百年之所异巳耳。然吾观
幻师如父母。观若之父母如幻师。且奈何者。吾又观
一日如百年。观若之百年如一日。且奈何者。且若能
非吾。吾亦非若。若能自是。吾亦是吾。是非之权。两用
真幻之数。相穷古今皆然也。诸君去矣。吾不敢复以
言惑矣。于是收而器具。攒而醴馔。使从男女入。男女
从幻师入。远近观者一时俱散。

*** 五(鸭脚木)

天地广漠也。万物繁息也。山川流峙也。草木森秀也。
男女家室也。人事同异也。鸭脚木而巳矣。破子卷破
杂著¶ 第 189b 页
颜而进曰。自天地乎。自万物乎。自山川乎。自草木乎。
自男女乎。自人事乎。天然曰。此固然之说也。固然者
不可以语道久矣。卷曰。非天地乎。非万物乎。非山川
乎。非草木乎。非男女乎。非人事乎。天然曰。去物之理。
绝类之通。犹闻声而悟。见色而明者之所为也。卷曰。
然则天地非天地而天地也。万物非万物而万物也。
山川非山川而山川也。草木非草木而草木也。男女
非男女而男女也。人事非人事而人事也。将为转物
而不若。其转己也。转物者同己。转己者同物。同于己
者己不可败。同于物者物莫能过欤。天然曰。噫。所谓
丧我者耶而未也。夫物不胜绝。我不欲丧。圣人之道
几之者失之矣。于是卷蘧蘧若梦之觉也。曰。卷得之
矣。夫恶知天地万物。山川草木。男女人事之不可以
我与耶。夫恶知我之不可以我与耶。夫子曰。物不胜
绝。固哉。物不胜绝也。而又恶知其不绝者之犹绝耶。
夫子曰。我不欲丧。固哉。我不欲丧也。而又恶知其不
丧者之犹丧耶。剑刃之蜜。舐之者伤。毒蛊之水。尝之
者亡。思与虑。智与故之为道寇也。今而后卷得之矣。
天然咄而曰。吾道坠矣。卷瞿然起避席。久而后言曰。
卷也向与道远。夫子犹进而语之。靡有合也。亦勿弃
也。今而卷若得之矣。而夫子曰坠。坠者何谓也。然则
卷皆非欤。何为是者。言毕垒足而立。侧而听。天然间
然曰。天下无有得道者也。亦无有失道者也。夫谁得
而是而非之也耶。鸭脚木而巳矣。以为是鸭脚木。鸭
脚木不受是也。以为非鸭脚木。鸭脚木不受非也。然
是亦不能外。非亦不能外。鸭脚木而巳矣。故吾知天
地鸭脚木也。万物鸭脚木也。山川男女鸭脚木也。草
木人事鸭脚木也。而不知鸭脚木。吾亦鸭脚木也。若
亦鸭脚木也。而不知鸭脚木。岂惟吾与若不知鸭脚
木。亦不知然而非无鸭脚木也。此其所以为鸭脚木
杂著¶ 第 189c 页
也。夫此其所以为鸭脚木也夫。

*** 六(性习)

习之不可语于道者非性之所恒有也。性之所恒有
则习之所恒无者而巳矣。日为之而是不知其是。日
为之而非不知其非。是与非非我之所得而有也。我
不得而有。有之斯愚。我不得而无。无之斯荡。天地之
旷。古今之寥。贵贱。智劣。勇怯。情伪。苦乐。生死。宠辱。共
相推于愚与荡之域而不止者天下皆然也。然则有
之不可以无也而有之以为性。无之不可以有也而
无之以为习。殆庶几乎。天然曰。噫。此道之所以不明
欤。夫习非我之所得而有。则性亦非我之所得而有
也久矣。夫性非我之所得而无则。习亦非我之所得
而无也久矣。性苟可有。何异于习。习若可无。性亦难
辩。古之圣贤所为行仁蹈义。体道服德。莫不明于其。
故谓确乎我之性命所从出之原而不觉其习者。至
于兴一念而非圣贤之正。行一事而非天理之极则。
推之于见闻之数。欲一一澄而汰之以讫于无有。而
试思一念之兴。兴于何自。一事之行。行于何成。以其
非圣贤。非天理也而曰。此见闻之端从外而至。乃向
之行仁蹈义。体道服德。则又深切著明。以为必自己
出而坚持于无敝。此直人情欣厌之所形耳。安知乎
是则皆是而非则皆非也耶。皆是无是。皆非无非。无
是而不有于其所有。无非而不无于其所无。是故性
与习者人之所执。而返之皆可以为道也。易曰。智者
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百姓日用而不知。仁
智是而百姓非耶。百姓是而仁智非耶。苟非其人。道
不虚行。无传之旨。吾知更千万祀而终不得或伪也
巳。

*** 七(百姓日用而不知)

百姓者圣人之所出也。生于男女之间。长乎饮食衣
杂著¶ 第 190a 页
服之际。言无异词。行无异轨。囿乎见闻。安其嗜好。熙
熙然处乎俦伍之中而不知天地之外。委形耕凿。绝
志渔樵。荡乎声色货利而不以为耻。驰乎宫室舆马
游猎伎乐而自以为乐甚。读古人之书。模古人之作。
掇其词以为文章华藻。茹其理以为博闻精识。布其
德于伦物行谊之林。大其业于功名节烈之事。历忧
患而不悛。处生死而无憾。山川陵谷之浩瀚。风雨云
烟之变忽。草衣木食之绝俗。微言玄义之深雄。遇之
若固然而不求其故。取之一日之乐而弃若从无所
遭之时。夺之以忽然而不知惧。纵之以百年而不知
止。尽天下古今之人未有能踰之者也。君子曰。此可
用而不可用也。其可用者圣人不得而及之也。其不
可用者圣人不得而骄之也。匪惟不骄。虽骄之而不
可也。花者香而巳矣。有鼻者所共闻也。即而求之而
有不可得巳。水中之月。皓皓濯濯。心目遇之。适焉巳
耳。而终不知其所至。圣人之于百姓也。无与为生而
悠然其并生。无与为长而茁然其并长。言不可异。不
出百姓之无异。行不可别。不踰百姓之无别。迥于见
闻而故囿之。脱乎嗜好而故安之。拔乎俦伍而处之
若昔。绝乎天地而昏然如瞆。群耕凿而无馀心。混渔
樵而有遐乐。去声色货利之习若濡焉。不耻于人。泯
宫室舆马游猎伎乐之情。未尝绝人以乐。读书摹古。
作述犹人。同文章华藻于词林。采博闻精识于硕彦。
伦物行谊。德固尝称节烈。功名业亦所重。不摄于忧
患而趋避。如涂人不动于死生而去来无奇迹。酷性
于山水陵谷而忘其高深。寄情于风雨云烟而任其
舒卷。慕草衣木食而不知其所以然。爱微言玄义而
等若朝歌市语。一日乐之。百年如梦。古之君子所为
日徘徊于此。终其身而不得其妙者也。而又曰。百姓
不知不如圣人。圣人知之不如百姓。百姓知之失其
杂著¶ 第 190b 页
百姓。圣人不知迭乎圣人。此又何说也。恶其似也。何
似乎。知之故似之也。知其并生而安于男女。知其共
长而成于饮食衣服。无异词以为言。无别轨以为行。
见闻因乎耳目。而嗜好顺其心思。耕凿爱其委形。而
渔樵取其绝志。俦伍之中可以休矣。天地之外何必
求焉。岂声色货利之可濡。曾宫室舆马游猎伎乐之
足易。或伦物行谊。或功名节烈。忧患可避。生死曷逃。
山川陵谷。风雨云烟。耳目足乐。遑顾其他。草衣木食。
微言玄义。身心无外。言之弗及。无有一日。何谓百年。
此殆知乎百姓之不知者耶。然而百姓之不知也固
如是乎。非耶。故曰。恶其似也。夫百姓以不知而不能
为圣人而以知失其百姓。使苟悔其知之失而安于
其初之不知。以为圣人之所不如而亦不可以为道
而道。又终不离乎百姓之不知也。抑难言之矣。古人
有言曰。道在穿衣食饭处。行住坐卧处。迎宾送客处。
及其悟焉。又蚤不是也。在百姓方缺。然其弗克。悟及
其悟而犹非之。然则将何处此而后无弊哉。孔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孔子者殆所谓知道者
欤。抑或别有说焉而不得言其所以然者欤。

*** 八(椎鲁)

椎鲁之士可以合道而不可以为道也。何谓合道。为
其有道之用。有道之心。有道之功而终不得自处焉。
故曰不可以为道也。天下寒衣饥食而巳矣。我不敢
知曰。圣人犹乎人。亦男女居室。吉凶趋避而巳矣。我
不敢知曰。圣人犹乎人。然而耕夫蚕妇。衣食之外无
所事。饱煖之后无馀情。行乎居室无所论其美恶。接
于美恶不能动其欣厌之亻爱。不至于大宠忧。不至
于大辱。苟有趋避。脱然而止。而无为预于先为。善于
后之计。我固知其有道之用也。有其用而不居其德。
亦不复知其不居之为是。此其心即圣人犹难之。而
杂著¶ 第 190c 页
且遇君子而自不以为秽。遇小人而自不以为洁。闻
一善言。见一善行。或亦咨嗟咏叹之。乃断断然不得
其取。以自为之意及其恶恶也。非有必恶之心。故爱
恶之情可以顿易。转移之处。理义莫凭。此则尽圣人
百年之功而不及其一日之所行也。惟是与物而不
了。游圣人无碍之藩而不能。以自有之而自处之。遂
终其身为椎鲁之士而巳矣。然则或可为乎。曰。可得
其人而师之。明于其方而坚志定气焉。及旦暮遇之。
然后知其不可以告人者也。

*** 九(聪辩)

聪辩不可以为道也。天下之士皆知聪辩不可以为
道也而卒莫废然。置之而不用。徒曰道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识识耳。果若是也。则夫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识识者又何为乎。天地山川。草木人物。道之散也。心
思耳目手足。道之载也。此可知者也。曰。天何以高。地
何以卑。山川何以流峙。草木何以盛茂。人物何以灵
蠢。心思何以睿智。耳目何以视听。手足何以持行。此
可知乎以为不可知矣。而安然以俟其一日之至道
亦未可绝也。而聪辩之士乃诩诩然曰。天自高也。地
自卑也。山川自流峙也。草木自盛茂也。人物自灵蠢
也。心思自睿智也。耳目自视听也。手足自持行也。其
可知者百姓之所共也。其不可知者圣人不容凿也。
于是举天下之道相率焉。至于不可知之域而止。而
岂知即其知之所为变现者欤。声色可乐也。亦知其
不可乐也。宫室舆马园沼游佚可乐也。亦知其不可
乐也。玄言妙义识解意会可乐也。亦知其不可乐也。
可乐者人之情也。不可乐者返其情以合道者也。人
之不顺其情而反之以为道者知之能事耳可恃乎。
寤可恃也。寐可恃乎。生可恃也。死可恃乎。且而巧托
乎不知之域其心亦甚不安矣。人有修髯者。生以来
杂著¶ 第 191a 页
适适焉矣。诘者曰。人之寝也必有覆也。彼修而髯者。
覆内乎。覆外乎。其人忽而疑焉。终其夕。内外无所措。
或告之曰。髯自昔矣。而今乃疑。何谓也。知之故不能
忘之也。其人悟而废然。若假寐者达旦而不能复寝。
非其昔之所忘之也。今之为道者。非其知而疑则其
假寐者而巳矣。以支那之人习支那撰述。或一二过
而诵成。或五六七八过而诵成。读梵书则终日而不
忆一字。无所容其知识之心也。使童子习焉。则唐梵
无别。无所求其知识之理也。以无知识之心合无知
识之理。久必冥契。而天下之人之不能不容心其间
焉。而曰道难合也。道难合也。吾是以哑然而不能噤
耳。

*** 十(非习非心)

识何生乎。曰。生乎习。习何成乎。曰。成乎心。心何依乎。
曰。依乎识。何谓生乎习。曰。人之始孩也。啼与笑而巳
矣。示之以白。不知其为白也。示之以黑。不知其为黑
也。长而后黑白判然。不可易矣。原其初不过习。闻乎
人之所谓白者。所谓黑者。久之而遂谓我之能辩乎
白。能辩乎黑也。于是更有以能辩者为心而不知其
为识也。既不知其为识而又欲使识与习远。是犹绝
稻种而刈其根。不知其传于谷之所含而布者广矣。
然则去习何道乎。曰。问其习之所成者而巳。语始孩
者曰白。怡怡焉耳何物乎。语始孩曰黑。怡怡焉耳何
物乎。此非黑白能易乎始孩之心也。而非心则黑白
终无所附。乃人无端而黑白之。始孩又无端而习。闻
乎人之黑白而黑白之虚妄相承。穷千百劫而世间
之名相牢不可破者。万法虽虚而持万法之心不能
虚也。是故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境影
也。心形也。形直而不得其影之曲。形曲而不得其影
之直。人知影之曲直咎不在影也。独不知形之曲直
杂著¶ 第 191b 页
咎亦不在形。遂使除心之法与除境同功。而天下之
自以为智者。究亦无异于愚人之所为。此道之所弗
可成欤。昔华氏国有白象。国之人犯罪。则必令蹈杀
之。顷象厩为火所焚。移置寺中数月耳。付之罪人则
鼻嗅舌舐而去。国王怪而问之。智臣曰。此象近寺。忘
之耳。移之屠肆。当反其旧。王从之。其言果验。说者谓
习之力所致也。则何以习于厩亦可易于寺。苟以为
心之力所致。则在寺之心当不复为近屠之心可易
非习。可为非心。然非习不能不为习之所囿。非心不
能不使心随所转。故曰。依于识也。而要所囿者终非
习。所转者终非心。则所依者终非识。而古今之大圣
人徒有俛首噤口焉。此吾之所以不得言之也欤。
杂著¶ 第 19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