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易集注 卷七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a 页 WYG0032-01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注卷七
            明 来知德 撰
 周易下
(艮下/兑上)
 咸者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皆相感也艮为
 少男兑为少女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盖艮止则
 感之专免悦则应之至此咸之义也序卦有天地至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b 页 WYG0032-0195b.png
 然后礼义有所错天地万物之本男女人伦之始上
 经首乾坤者天地定位也下经首咸恒者山泽通气
 也位欲其对待而分系辞天地定位一条是也故天
 地分为二卦气欲其流行而合系辞刚柔相摩一条
 是也故山泽合为一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取七/具反)
 彖辞明盖八卦正位艮在三兑在六艮属阳三则以
 阳居阳兑属阴六则以阴居阴三为艮之主六为兑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a 页 WYG0032-0196a.png
 之主男女皆得其正所以亨贞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
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释卦名义又以卦综卦德卦象释卦辞而极言之感
 者感而应也无应不为感矣本卦二体初阴四阳二
 阴五阳三阳六阴皆阳感而阴应阴感而阳应故曰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b 页 WYG0032-0196b.png
 感也取其交相感之义也凡天下之事无心以感之
 者寂也不能感也有心以感之者私也非所感也惟
 心虽感之而感之至公无所容心于其间则无所不
 感矣故卦去其心而彖加其心柔上而刚下者本卦
 综恒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故杂卦曰咸速也恒
 久也柔上者恒下卦之巽上而为咸之兑也刚下者
 恒上卦之震下而为咸之艮也二气者山泽之气也
 因二气刚柔一上一下刚感而柔应之柔感而刚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a 页 WYG0032-0196c.png
 之即山泽通气也故恒卦亦曰上下相与也此感之
 所以亨也止而说者人心之说易失其正惟止而说
 则无徇情纵欲之私此所以利贞也男下女者以艮
 之少男下于兑之少女也凡婚姻之道无女先男者
 必女守贞静男先下之则为得男女之正此所以取
 女吉也化者气化生者形生万物化生者天地以气
 感万物而万物无不通也和者无乖戾平者无反侧
 圣人以德感天下而天下无不通也观其所感者由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b 页 WYG0032-0196d.png
 感通之道引而伸之也寂然不动者性感而遂通者
 情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者见天地万物之情不过此
 感通也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泽性润下土性受润泽之润有以感乎山山之虚有
 以受乎泽咸之象也虚者未有私以实之也受者受
 人之善也人之一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虚故也
 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a 页 WYG0032-0197a.png
 决江河矣苟有私意以实之如有所好乐是喜之私
 实于中矣有所忿懥是怒之私实于中矣既有私意
 则先入者为主而感通之机窒虽有至者将拒而不
 受矣故山以虚则能受泽心以虚则能受人
初六咸其拇(拇茂/后反)
 拇足大指也艮综震足之象也故以拇言之以理论
 初在下亦拇之象咸其拇犹言咸以其拇也拇岂能
 感人特以人身形体上下之位象所感之浅深耳六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b 页 WYG0032-0197b.png
 爻皆然○初六阴柔又居在下当感人之时志虽在
 外然九四说之初六止之特有感人之心而无感人
 之事故有感其拇之象所以占无吉凶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外者外卦也初与四为正应所感虽浅然观其拇之
 动则知其心志已在外卦之九四矣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腓足肚也拇乃枝体之末离拇升腓渐进于上则较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a 页 WYG0032-0197c.png
 之咸其拇者其感不甚浅矣凶者以上应九五而凶
 也感皆主于动但九五君位岂可妄动以感之故凶
 居者非寂然不动也但不妄动耳盖此爻变巽为进
 退且性入上体兑悦情悦性入必不待其求而感若
 居则不感矣不感则不变尚为艮体之止故设此居
 吉之戒○六二阴柔当感人之时咸之渐进故有咸
 其腓之象然上应九五不待其求而感之故占者不
 免于凶若安其居以待上之求则得进退之道而吉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b 页 WYG0032-0197d.png
 矣故又教占者以此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顺者中正柔顺之德也不害者不害其感也言居者
 非戒之以不得相感也盖柔顺之中德本静而不动
 能居而守是德则不至有私感之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股者髀也居足之上腰之下不能自由随身而动者
 也中爻为巽股之象也执者固执也专主也执其随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6a 页 WYG0032-0198a.png
 者股乃硬执之物固执而惟主于随也以阳而从阴
 以人事论乃以君子而悦小人之富贵故可羞吝然
 九三以阳刚之才而居下之上是宜自得其正道以
 感于物矣然所居之位应于上六阳好上而悦阴上
 居悦体之极三往而从之故有咸股执随之象占者
 以是而往羞吝不必言矣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处者居也即六二居吉之居因艮止故言居言处处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6b 页 WYG0032-0198b.png
 则不随随则不处曰亦者承二爻而言言六二阴柔
 以不处而凶处而吉阴柔随人不足怪矣今九三刚
 明宜乎卓然自立则所执主者乃高明自重之事有
 何可羡今乃亦不处而志在随人则所执者卑下之
 甚不其可羞乎亦不处惜之之辞所执下鄙之之辞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贞者正而固也此心不思乎正应之阴柔则廓然太
 公物来顺应正而固矣吉者诚无不动也悔亡者内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7a 页 WYG0032-0198c.png
 省不疚也憧憧往来貌往来者初感乎四二感乎五
 三感乎六者往也六感乎三五感乎二四感乎初者
 来也四变上下成坎中爻成离来之坎坎突如来如
 者往来之象也朋者中爻三阳牵连也故曰朋泰三
 阳牵连亦曰朋损六五三阴也益六二三阴也复九
 四三阴也故皆以朋称之也思者四应乎初之阴初
 乃四之所思也五应乎二之阴二乃五之所思也三
 应乎六之阴六乃三之所思也尔者呼其心而名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7b 页 WYG0032-0198d.png
 也朋从尔思者言四与三五共从乎心之所思也四
 居股之上脢之下乃心也心之官则思思之象也心
 统乎百体则三与五皆四之所属矣故可以兼三五
 而称朋也○九四乃心为咸之主以阳居阴而失正
 又应乎初之阴柔不免悔矣故戒占者此心能正而
 固则吉而悔亡形于其感无所不感矣若此心憧憧
 往来惟相从乎尔心之所思则溺于阴柔不能正大
 光明而感应之机窒矣又岂能吉而悔亡故戒占者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8a 页 WYG0032-0199a.png
 以此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不正而感则有害贞则未为感之害也往来于心者
 皆阴私又岂能正大光明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音/梅)
 脢背脊肉不动者也脢虽在背然居口之下心之上
 盖由拇而腓而股而心而脢而口六爻以渐而上也
 初与四应故拇与心皆在人身之前二与五应故腓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8b 页 WYG0032-0199b.png
 与脢皆在人身之后三与上应故股与辅颊皆在两
 旁而舌则居中焉虽由拇以渐而上然对待之精至
 此诸爻动而无静非所感者也此爻静而不动不能
 感者也○九五以阳居悦体之中比于上六上六悦
 体之极阴阳相悦则九五之心志惟在此末而已所
 以不能感物不能感物则亦犹脢之不动也故有咸
 其脢之象悔生于动既不能动而感则亦无悔矣故
 占者无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9a 页 WYG0032-0199c.png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末者上六也大过上体亦兑卦彖辞本末弱末指上
 六可见矣九五应二而比六小象独言志末何也二
 乃艮体止而不动六乃悦体又悦之极则九五之心
 志惟在此末而不在二矣所以言志末亦如谦卦九
 三比二六二鸣谦则中心得上六正应鸣谦则志未
 得是也人君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以其廓然太公
 物来顺应也今志在末岂能感人所以仅得无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9b 页 WYG0032-0199d.png
上六咸其辅颊舌
 辅者口辅也近牙之皮肤与牙相依所以辅相颊舌
 之物故曰辅颊面旁也辅在内颊在外舌动则辅应
 而颊从之三者相须用事皆所用以言者故周公兼
 举之兑为口舌辅颊舌之象也咸卦有人身象上阴
 爻为口中三阳为腹背下有腿脚象故周公六爻自
 拇而舌○上六以阴居悦之终处咸之极感人以言
 而无其实故其象如此盖小人女子之态苏秦张仪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32-0200a.png
 之流也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滕张口骋辞貌见说文口说岂能感人
(巽下/震上)
 恒久也男在女上男动乎外女顺乎内人理之常故
 曰恒又见彖辞皆恒之义也序卦夫妇之道不可以
 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言夫妇偕老终身不变者也盖
 咸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乃男女交感之义恒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32-0200b.png
 长男在长女之上男尊女卑乃夫妇居室之常论交
 感之情则少为亲切论尊卑之序则长当谨严所以
 次咸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亨乃无咎也恒而不可以
 亨非可恒之道也为有咎矣如君子恒于善故无咎
 小人恒于恶焉得无咎然恒亨而后无咎何也盖恒
 必利于正若不正岂能恒如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32-0200c.png
 之而横乎四海如此正方得恒故利贞恒必利有攸
 往达之家邦万古不穷如孝施之后世而无朝夕方
 谓之恒如不可攸往不谓之恒矣利贞不易之恒也
 恒之利者也利有攸往不已之恒也亦恒之利者也
 故恒必两利恒字广韵玉篇皆有下一画独易经无
 下一画与无字同不同各经无字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32-0200d.png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释卦字义又以卦综卦象卦德释卦名卦辞而极言
 之恒者长久也若以恒字论左旁从立心右旁从一
 日言立心如一日久而不变也刚上而柔下者本卦
 综咸刚上者咸下卦之艮上而为恒之雷也柔下者
 咸上卦之兑下而为恒之巽也阴阳之理刚上柔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32-0201a.png
 分之常迅雷烈风交助其势气之常男动作于外女
 巽顺于内人理之常刚以应柔柔以应刚交感之常
 此四者皆理之常故曰恒恒亨无咎利贞者以久于
 其道也盖道者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天地之正道也
 惟久于其道故亨故无咎故利贞若久非其道亦不
 能恒矣且恒久莫过于天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
 者也惟其恒久不已所以攸往不穷盖凡人事之攸
 往至于终而不能恒久者以其终而不能又始也终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32-0201b.png
 而不能始则自终而止有止息间断非恒久不已者
 矣安能攸往惟天地之道昼之终矣而又有夜之始
 夜之终矣而又有昼之始寒之终矣而又有暑之始
 暑之终矣而又有寒之始终则有始循环无端此天
 地所以恒久也此恒所以必利有攸往而后谓之恒
 也若有所往不能终始循环不穷则与天地不相似
 安得谓之恒哉得天者附丽于天也变化者寒而暑
 暑而寒迭相竭还相本阴变于阳阳化为阴也久成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32-0201c.png
 者成其岁功也久于其道者仁渐义摩也化成者化
 之而成其美俗也此极言恒久之道言观其所恒可
 见万古此天地万古此恒也万古此万物万古此恒
 也若当春时为夏当秋时为冬当生物时不生当成
 物时不成此之谓变怪安得谓之恒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立者止于此而不迁也方者大中至正之理理之不
 可易者也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是也不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32-0201d.png
 易方者非胶于一定也理在于此则止而不迁如冬
 之寒理在于衣裘则衣裘而不易其葛夏之暑理在
 于衣葛则衣葛而不易其裘是也巽性入入而在内
 震性动出而在外二物各居其位不易方之象也故
 曰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深也浚井之浚浚字生于巽性入之入字来初六
 为长女之主九四为长男之主乃夫妇也巽性入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32-0202a.png
 与夫交之时即深求以夫妇之常道四动而决躁安
 能始交之时即能从其所求贞者初与四为正应所
 求非不正也凶者骤而求之深彼此不相契合也无
 攸利者有所往则夫妇反目矣盖初阴居阳位四阳
 居阴位夫妇皆不正皆有气质之性所以此爻不善
 下三爻皆以妻言初爻凶者妻求夫之深而凶也三
 贞吝者妻改节而见黜也上三爻皆以夫言四无禽
 者夫失其刚而无中馈之具也五凶者夫顺从其妻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32-0202b.png
 而凶也○初与四为正应妇责备夫以夫妇之常道
 亦人情之所有者然必夫妇居室之久情事孚契而
 后可以深求其常道也但巽性务入方交四之始即
 深以夫妇之常道求之则彼此之情未免乖矣故有
 浚恒之象占者如此则虽贞亦凶而无攸利也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求者中馈之酒浆器皿衣服首饰之𩔖也
九二悔亡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32-0202c.png
 以阳居阴本有悔矣以其久中故其悔亡亡者失之
 于初而改之于终也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可久之道中焉止矣人能恒久于中岂止悔亡孔子
 之言盖就周公之爻辞而美之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阳德居正故得称德不恒其德者改节也居巽之极
 为进退为不果改节之象也以变坎为狐疑此心不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32-0202d.png
 定亦改节之象也长女为长男之妇不恒其德而改
 节则失其妇之职矣既失其职则夫不能容而妇被
 黜矣或者外人也承者进也羞者致滋味也变坎有
 饮食之象羞之象也因妇见黜外人与夫进其羞也
 贞者九三位正也若依旧注羞作羞耻则下吝字重
 言羞矣○九三位虽得正然过刚不中当雷风交接
 之际雷动而风从不能自守故有不恒其德或承之
 羞之象虽正亦可羞矣故戒占者如此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32-0203a.png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无所容者夫不能容其妇而见黜也所以使外人进
 其羞也
九四田无禽
 应爻为地道又震为大涂故曰田与师卦田有禽之
 田同本卦大象与师卦夫象皆与小过同故皆曰禽
 应爻巽为鹳亦禽之象也应爻深入与井下卦同巽
 故皆曰无禽也师卦所应刚实故有禽本卦所应阴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32-0203b.png
 虚故无禽○九四以阳居阴久非其位且应爻深入
 故有田无禽之象既无禽则不能与妻备中馈之具
 夫非其夫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久非其位则非所久而久矣故不得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丈夫用刚用柔各适其宜以柔顺为常是因人成事
 矣所以凶此爻变兑兑为少女又为妾妇人之象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32-0203c.png
 妇人以顺为正故吉○六五恒其中德正矣故有恒
 其德贞之象但刚而中可恒也柔而中妇人之常非
 夫子之所当常也故占者有吉有凶又如此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从一者从夫也妇人无专制之义惟在从夫顺从乃
 其宜也制者裁制也从妇者从妇人顺从之道也夫
 子刚果独断以义制事若如妇人之顺从委靡甚矣
 岂其所宜故凶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32-0203d.png
上六振恒凶(振去/声)
 振者奋也举也整也振恒者振动其恒也如宋时祖
 宗本有恒久法度王安石以祖宗不足法乃纷更旧
 制正所谓振恒也凶者不惟不能成事而反愤事也
 在下入乃巽之性浚恒也在上动乃震之性振恒也
 方恒之始不可浚而乃浚既恒之终不可振而乃振
 故两爻皆凶○上六阴柔本不能固守其恒者也且
 居恒之极处震之终恒极则反常震终则过动故有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32-0204a.png
 振恒之象占者之凶可知矣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大无功者不惟无功而大无功也曰大者上而无益
 于国家下而不利于生民安石靖康之祸是也
(艮下/乾上)
 遁者退避也六月之卦也不言退而曰遁者退止有
 退后之义无避祸之义所以不言退也为卦天下有
 山山虽高其性本止天之阳性上进违避而去故有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32-0204b.png
 遁去之义且二阴生于下阴渐长小人渐盛君子退
 而避之故为遁也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
 所久则变变则去此理之常所以次恒
遁亨小利贞
 亨为君子言也君子能遁则身虽遁而道亨小者阴
 柔之小人也指下二阴也利贞者小者利于正而不
 害君子也若害君子小人亦不利也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32-0204c.png
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浸居/鸩反)
 以九五一爻释亨以下二阴爻释利贞而赞之遁而
 亨者惟遁乃亨见其不可不遁也刚指五当位者
 当中正之位而应者下与六二相应也时行言顺时
 而行也身虽在位而心则遁此所以谓之时行也九
 五有中正之德六二能承顺之似亦可以不必于遁
 然二阴浸而长时不可以不遁知时之当遁与时偕
 行此其所以亨也浸者渐也浸而长其势必至于害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32-0204d.png
 君子故戒以利贞时义大者阴虽浸长尚未盛大且
 九五与二相应其阳渐消之意皆人之所未见而忽
 略者是以苟且留连而不能决去也当此之时使不
 审时度势则不知遁若眷恋禄位又不能遁惟有明
 哲保身之智又有介石见几之勇方能鸿冥凤举所
 以叹其时义之大汉元成之时弘恭石显得志于内
 而萧望之刘向朱云皆得巨祸桓灵之际曹节王甫
 得志于内而李膺陈蕃窦武皆被诛戮者均不知遁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32-0205a.png
 之时义者也易中大矣哉有二有赞美其所系之大
 者豫革之𩔖是也有称叹其所处之难者大过遁之
 𩔖是也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袁/万反)
 恶者恶声厉色疾之已甚也严者以礼律身无可议
 之隙而凛然不可犯也不恶者待彼之礼严者守己
 之节天下有山天虽无意于绝山而山自不能以及
 乎天遁之象也故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曰不恶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32-0205b.png
 而严则君子无心于远小人而小人自远与天之无
 心于远山而山自绝于天者同矣远小人艮止象不
 恶而严乾刚象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遁者居当遁之时也尾者初也因在下故曰尾厉者
 天下贤人君子皆以遁去是何时也岂不危厉往者
 往而遁去也本卦遁乃阳刚与阴不相干涉故不可
 往且初在下无位又阴柔所居不正无德无位无德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32-0205c.png
 则无声闻不过凡民耳与遁去之贤人君子不同遁
 之何益○初六居下当遁之时亦危厉矣但时虽危
 厉而当遁者非初之人故教占者勿用遁去但晦处
 以俟时可也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不遁有何灾咎所以勿用有攸往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胜音升/说音脱)
 执者执缚也艮性止执之象也黄中色指二应爻错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32-0205d.png
 坤牛之象也胜者任也脱者解脱也能胜其脱欲脱
 即脱矣莫之胜脱者不能脱也言执缚之以黄牛之
 皮与九五相交之志坚固不可脱也本卦遁者乃阳
 初与二阴爻皆未遁故此爻不言遁字○二阴浸长
 近于上体之四阴已凌迫于阳矣然二与五为正应
 二以中正顺应乎五五以中正亲合乎二正所谓刚
 当位而应不凌迫乎阳可知矣故有执之用黄牛之
 革莫之胜说之象占者当是时亦当如是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32-0206a.png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坚固其二五中正相合之志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系者心维系而眷恋也高祖有疾手敕惠帝曰吾得
 疾随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足自立哀此
 儿犹小也曹瞒临死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
 以累汝因泣下此皆所谓系也中爻为巽巽为绳系
 之象也系遁者怀禄徇私隐忍而不去也疾者利欲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32-0206b.png
 为缠魔困苦之疾也厉者祸伏于此而危厉也臣者
 仆也妾者女子也指下二阴也乃三所系恋之𩔖也
 盖臣妾也宫室也利禄也凡不出于天理之公而出
 于人欲之私者皆阴之𩔖也皆人之所系恋者也本
 卦止言臣妾者因二阴居下位故也畜者止也与剥
 卦顺而止之同止之使制于阳而不陵上也艮畜止
 象又为阍寺臣之象又错兑妾之象○九三当阴长
 陵阳之界与初二二爻同体下比于阴故有当遁而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32-0206c.png
 系恋之象既有所系则不能遁矣盖疾而厉之道也
 然艮性能止惟刚正自守畜止同体在下二阴驭之
 之以臣妾之正道使制于阳而不陵上斯吉矣故又
 教占者必如此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疾惫者疲惫于私欲困而危矣不可大事者出处去
 就乃丈夫之大事知此大事方知其遁若畜止臣妾
 不过以在我艮止之性禁令之尔乃小事也九三系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32-0206d.png
 遁能此小事亦即吉矣岂能决断其出处去就之大
 事哉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好呼报反/否方有反)
 三比二故曰系四应初故曰好好者爱也系者缚也
 爱者必眷恋而缚缚者因喜悦而爱其实一也好遁
 者又好而又遁也好者爵位利禄爱慕之事也遁者
 审时度势见几之事也好者四也遁者九也阳居阴
 位阳可为君子阴可为小人故可好可遁也所以圣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32-0207a.png
 人设小人之戒否者不也○九四以刚居柔下应初
 六故有好而不遁之象然乾体刚健又有遁而不好
 之象占者顾其人何如耳若刚果之君子则有以胜
 其人欲之私止知其遁不知其好得以遂其洁身之
 美故吉矣若小人则狗欲忘反止知其好不知其遁
 遁岂所能哉故在小人则否也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君子刚果故好而知遁必于其遁小人阴柔故好而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32-0207b.png
 不知其遁惟知其好矣
九五嘉遁贞吉
 嘉遁者嘉美乎六二也当二阴浸长之时二以艮体
 执之以黄牛之革不凌犯乎阳其志可谓坚固矣为
 君者不嘉美以正其志安能治遁故贞吉人君无逃
 遁之理玄宗幸蜀安得为嘉○九五阳刚中正有治
 遁之才者也当天下贤人君子遁去之时下应六二
 之中正见六二之志固乃褒嘉之表正其志以成其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32-0207c.png
 不害贤人君子之美正而且吉之道也故其象占如
 此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二之固志者坚固其事上之志臣道中正之心也五
 之正志者表正其臣下之志君道中正之心也二五
 小象皆同言志字所以知五褒嘉乎二
上九肥遁无不利
 肥者疾惫之反遁字从豚故初六言尾上九言肥皆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32-0207d.png
 象豚也以阳刚之贤而居霄汉之上睟面盎背莫非
 道德之丰腴手舞足蹈一皆仁义之膏泽心广体胖
 何肥如之无不利者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尧虽
 则天不屈饮犊之高武既应人终全孤竹之节理乱
 不闻宠辱不惊何利如之○诸爻皆疑二阴之浸长
 心既有所疑而戚戚则身亦随之而疾瘠矣安能肥
 乎惟上九以阳刚而居卦外去柔最远无所系应独
 无所疑盖此心超然于物外者也故有肥遁之象占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32-0208a.png
 者无不利可知矣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无所疑者不疑二阴之浸长而消阳也无所疑所以
 逍遥物外不至于愁苦而瘠
(乾下/震上)
 大壮者大者壮也大谓阳也四阳盛长故为大壮二
 月之卦也为卦震上乾下乾刚而震动大壮之义也
 又雷之威震于天上声势壮大亦大壮之义也序卦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32-0208b.png
 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遁者阳衰
 而遁也壮者阳盛而壮也衰则必盛消长循环之理
 所以次遁
大壮利贞
 阳壮则占者吉亨不必言矣然君子之所谓壮者非
 徒以其势之盛乃其理之正也故利于正阴之进不
 正则小人得以陵君子故遁言小者利于贞阳之进
 不正则君子不能胜小人故大壮言大者利于贞大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32-0208c.png
 壮综遁二卦本是一卦故卦下之辞如此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以卦体卦德释卦名又释利贞之义而极言之阳长
 过中大者壮也盖正月泰阳虽长而未盛三月夬阳
 已盛而将衰皆不可以言壮惟四阳则壮矣且乾刚
 震动刚则能胜其人欲之私动则能奋其必为之志
 何事不可行哉此其所以壮也卦体则势壮卦德则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32-0208d.png
 理壮所以名壮大者正也言大者自无不正也凡阳
 明则正阴浊则邪自然之理故利于贞若不贞则非
 大矣正大者正则无不大也天地之情者覆载生成
 所发之情也一通一复皆一诚之贯彻岂不正既正
 岂不大故曰正大盖大者壮以气言乃壮之本体也
 大者正以理言所以运壮之道也正大而天地之情
 可见又推极上天下地莫非此正大之理非特人为
 然也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四阳见其情仁者天地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32-0209a.png
 之心情则其所发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非礼者人欲之私也履者践履也非礼弗履则有以
 克胜其人欲之私矣此惟刚健以动者可能矫哉其
 强何壮如之雷在天上大壮者以声势而见其壮也
 君子非礼弗履大壮者以克胜其私而见其壮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震为足又初在下趾之象也征凶者往则必裁抑摈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32-0209b.png
 斥也孚者自信其阳刚之正德也初以阳居阳乾之
 刚未盛也故有孚至三则乾刚极矣故贞厉○初九
 阳刚处下当壮之时壮于进者也故有壮趾之象以
 是而往凶之道也然阳刚居正本有其德故教占者
 惟自信其德以甘穷困不可有所往往则凶矣
象曰壮于趾其乎穷也
 既无应援又卑下无位故曰穷当壮进之时有其德
 而不能进进则必凶乃处穷之时矣故惟自信其德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32-0209c.png
 以自守可也是其孚者不得已也因穷也故曰其孚
 穷贤人君子不偶于时栖止山林者多是如此
九二贞吉
 中则无太过不恃其强而猛于必进所以此爻贞吉
 ○九二以阳刚当大壮之时居中而不过于壮盖正
 而吉者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以中者居中位也与解卦得中道未济中以行正同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32-0209d.png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九二有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羸力/为切)
 罔者无也言不用也君子以义理为勇以非礼弗履
 为大壮故不用壮也羝羊壮羊也羸者瘦也病也羝
 羊恃其强壮乃触其藩其角出于藩之外易去而难
 反不能用其力是角之壮者反为藩所困制而弱病
 矣故曰羸其角也本卦大象兑中爻为兑皆羊之象
 故诸爻皆以羊言之震为竹为苇藩之象也触藩者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32-0210a.png
 用壮之象也阳居阳位故曰贞羸角者又贞厉之象
 也○九三过刚不中又当乾体之终交震动之际乃
 纯用血气之强过于壮者也然用壮为小人之事君
 子以义理为主岂其所用哉故圣人戒占者曰惟小
 人则用壮君子则不用也苟用其壮虽正亦厉亦如
 羊之触藩羸角也壮其可恃哉戒之之严故占中之
 象又如此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32-0210b.png
 言用壮者小人之事君子则无此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贞吉悔亡者惟正则吉而悔亡也决破也藩决不羸
 承上文而言也三前有四之阻隔犹有藩焉四前二
 阴则藩决而可前进矣震为大涂兑为咐决藩决之
 象也輹与辐同车轮之中干也车之败常在折輹輹
 壮则车强矣四变坤大舆之象也壮于大舆之輹言
 尚往而可进也此二句又贞吉悔亡之象也○九四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32-0210c.png
 当大壮之时以阳居阴不极其刚前无困阻而可以
 尚往矣故其占中之象如此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尚往者前无困阻而可以上进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音/亦)
 易即埸田畔地也震为大涂埸之象也○本卦四阳
 在下故名大壮至六五无阳则丧失其所谓大壮矣
 故有丧羊于易之象既失其壮则不能前进仅得无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32-0210d.png
 悔而已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位不当者以柔居五位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震错巽为进退退遂之象也艰者处之艰难而不忽
 慢也吉者无攸利者终得攸利也六五已丧羊矣而
 上六又羝羊触藩者盖六五以一爻言也上六则合
 一卦而言也三则刚之极上则动之极所以爻象皆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32-0211a.png
 同○上六壮终动极所以触藩而不能退然其质本
 柔又不能遂其进也故有触藩不能退遂之象占者
 之无攸利可知矣然犹幸其不刚而不妄进也若占
 者能艰以处之则得以遂其进而吉矣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详者慎密也不详者当壮终动极之时不能度势而
 行审几而进也既详则能艰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
 之咎也惟艰则能详而咎不长矣心思之艰难所以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32-0211b.png
 能详识见之详明所以方艰
(坤下/离上)
 晋者进也以日出地上前进而明也不言进而言晋
 者进止有前进之义无明之义晋则有进而光明之
 义所以不言进也序卦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
 盖物既盛壮则必前晋所以次大壮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康侯安国之侯也锡者赐与也蕃庶见其恩之者隆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32-0211c.png
 三接见其礼之者频坤错乾马之象中爻艮综震震
 为蕃蕃之象庶者众也坤为众庶之象蕃庶者言所
 锡之马众多也昼日离之象离居三三之象艮为手
 相接之象日者君也坤者臣也坤为邑国日在地上
 照临其邑国之侯有宠而锡马三接之象易止有是
 象无是事如栋桡金车玉铉之𩔖皆是也诸儒不知
 象乃以周官校人大行人实之失象旨矣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32-0211d.png
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释卦名又以卦象卦德卦综释卦辞明出地上者离
 日出于地之上也顺而丽乎大明者坤顺而附丽乎
 大明也柔进而上行者晋综明夷因二卦同体文王
 综为一卦故杂卦曰晋昼也明夷诛也言明夷下卦
 之离进而为晋上卦之离也若以人事论明出地上
 乃世道维新治教休明之时也顺以臣言大明以君
 言顺者小心承顺也丽者犹言攀龙鳞附凤翼也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32-0212a.png
 进而上行则成虚中矣是虚中下贤之君而居于五
 之位也上句以时言中句以臣之德言下句以君言
 言为康侯者必际是时备是德遇是君方得是宠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地乃阴土譬之人欲之私自者我所本有也日本明
 入于地则暗矣犹人之德本明但溺于人欲之私则
 暗矣故自昭其明德亦犹日之出地也自昭者格物
 致知以去其蔽明之私诚意正心修身以践其自昭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32-0212b.png
 之实也明德者即行道而有得于我者也天下无道
 外之德即五伦体之于身也此德塞乎天地横乎四
 海如杲日当空人人得而见之故曰明非大学旧注
 虚灵不昧之谓也至健莫如天故君子以之自彊至
 明莫如日故君子以之自昭所以二象皆以自字言
 之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摧音/崔)
 晋如者升进也崔者崔嵬之崔高也中爻艮山在坤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32-0212c.png
 土之上崔之象也四近君又阳爻故有崔如之象若
 以为摧如则与小象独行正不相合矣依郑为南山
 崔崔之崔是也贞者尽其在我不畔援苟且汲汲以
 求进也吉者终得遂其进也罔孚者二三不信之也
 中爻坎为狐疑不信之象也当升进之时众人通欲
 进初卑下故二三不见信观小象曰独行正六三曰
 众允可知矣裕者不以进退为欣戚从容以处之而
 我之自修者犹夫初也无咎者不失其身也贞即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32-0212d.png
 文罔孚裕无咎○初六以阴居下当升进之时而应
 近君之四故有晋如崔如之象占者守正则吉矣设
 或不我见信不可急于求信惟宽裕以处之则可以
 无咎矣若求信之心切则不免枉道失身安得无咎
 此所以利贞则吉也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独行者独进也中爻艮综震足行之象也正者应与
 之正道也言升进之时四阳在上近乎其君赫赫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32-0213a.png
 嵬初又卑下众人不进而初独进之似不可进矣然
 四与初为正应进之亦正道也未害其为进也未受
 命者离日在上未受君王之命也未受命则无官守
 所以得绰绰有馀裕应四未应五故曰未受命六二
 曰受兹介福于王母二受字相同中爻艮为手有授
 受之象故文王卦辞曰接初二爻皆言受皆有手象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中爻坎为加忧为心病愁之象也其所以愁者四乃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32-0213b.png
 大臣中鼫鼠之小人也近君而据下三爻升进之路
 二欲升进无应援五阴柔二愁五之不断四邪僻二
 愁四之见害此其所以愁也贞者中正之德也初六
 之贞未有贞而勉之也六二之贞因其本有而教以
 守之也吉者中正之德久而必彰上之人自当求之
 下文所言受介福于王母是也介者大也受介福者
 应六五大明之君因其同德而任用之加之以宠禄
 也王母者六五也离为日王之象也离为中女母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32-0213c.png
 象也○六二中正上无应援故有欲进而愁之象占
 者如是而能守正则吉而受福矣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以中正者以六二有此中正之德也八卦正位坤在
 二所以受介福详见杂说
六三众允悔亡
 坤为众众之象也允者信也初罔孚未允也二愁如
 犹恐未允也三则允矣悔亡者亡其不中正之悔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32-0213d.png
 ○六三不中正当欲进之时宜众所不信而有悔矣
 然所居之地近乎离明又顺体之极有顺上向明之
 志则所谓不中正者皆因亲近其大明而中正矣是
 以众皆信之同下二阴上进故有众允之象而占者
 则悔亡也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上者大明也上行者上顺丽于大明也上从大明之
 君众志之所同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32-0214a.png
九四晋如鼫鼠贞吉(鼫音石/市亦切)
 鼫鼠广韵以为蝼蛄则非鼠矣玉篇以为形大如鼠
 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则又鼠之异者也蔡邕以为
 五技鼠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
 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则飞鼠也郭景纯
 以为形大如鼠好在田中食粟豆则田鼠也广韵鼫
 字与硕字同一𩔖二字从石皆音石诗硕鼠刺贪硕
 大也阳大阴小此爻阳故为大鼠即诗之硕鼠无疑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32-0214b.png
 矣中爻艮变爻亦艮鼠之象也鼠窃人之物然昼则
 伏藏夜则走动盖不敢见日而畏人者也离为日晋
 者昼也鼠岂能见之哉但当进之时见众人俱进彼
 亦同进不复畏其昼矣贞者当进之时九四晋如非
 不正也○九四不中不正当晋之时窃近君之位居
 三阴之上上而畏六五大明之知下而畏三阴群小
 之忌故有鼫鼠日下惟恐人见之象占者如是虽正
 亦危矣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32-0214c.png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位不当者不中不正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恤者忧也中爻坎为加忧恤之象也五变则中爻不
 成坎故不忧而勿恤矣火无定体倏然而活倏然而
 没失得其常事也凡易中遇离或错离或中爻离皆
 言失得二字如比卦九五错离曰失前禽随卦六三
 变离曰失小子随有求得噬嗑九四曰得金矢六五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32-0214d.png
 曰得黄金坎卦错离六二曰求小得明夷九三曰得
 其大首解卦九二错离曰得黄矢鼎卦初六曰得妾
 震卦六二变中爻为离曰七日得渐卦中爻离六四
 曰得其桷丰卦六二曰得疑疾旅九四曰得资斧巽
 上九变坎错离曰丧其资斧得失得丧皆一意也既
 济六二曰七日得未济上九曰失是则或失或得不
 以为事者乃离之本有也非戒辞也本卦以象论日
 出地上乃朝日也非日中之昃以德论居大明之中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32-0215a.png
 而下顺从之以卦变论为飞龙在天之君六爻独此
 爻善所以小象曰往有庆也悔亡者中以行正也失
 得勿恤者虚中则廓然太公不以失得累其心也故
 吉无不利○六五柔中为自昭明德之主天下臣民
 莫不顺而丽之是以事皆悔亡而心则不累于得失
 持此以往盖吉而无不利者也占者有是德斯应是
 占矣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32-0215b.png
 往有庆即吉无不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晋其角与姤其角同晋极明终日已晚矣角在首之
 上晋其角言欲进而前无其地矣甚言其前无所进
 也维者维系也系恋其三之阴私也阳系恋乎阴私
 皆不光明之事所以孔子小象但阳比干阴者皆曰
 未光离为戈矣坤为众此爻变震众人戈兵震动伐
 邑之象也故离卦上九变震亦曰王用出征邑即内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32-0215c.png
 卦坤之阴土也谦见谦卦伐邑即同人伏戎于莽之
 意凡易经爻辞无此事而有此象如此𩔖者甚多厉
 吉无咎者言其理也言邑若理可以伐虽危厉亦吉
 而无咎也吉无咎即下文之贞也贞吝者言虽当伐
 亦可羞也○上九明已极矣又当晋之终前无所进
 此心维系恋乎三爻所应之阴私而已故有晋其角
 维用伐邑之象夫系恋其私以伐邑其道本不光明
 然理若可伐而伐之事虽危厉亦吉而无咎但前无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32-0215d.png
 所进既不能成康侯光明之业反系恋其私以伐邑
 虽邑所当伐其事故贞亦可羞矣安得吉而无咎哉
 故戒占者以此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此爻变震下乃顺体阴阳相应性顺情动岂有光明
 之事
(离下/坤上)
 夷者伤也为卦坤上离下日入地中明见其伤与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32-0216a.png
 相综故曰明夷序卦晋者进也进而不已必有所伤
 理之常也所以次晋
明夷利艰贞
 艰贞者艰难委曲以守其贞也盖暗主在上去之则
 忘国又有宗国同姓不可去者比之则失身又当守
 正然明白直遂守正又不免取祸所以占者利艰贞
 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32-0216b.png
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难/乃)
(旦/反)
 以卦象释卦名又以文王释卦德以箕子释卦辞内
 文明者离也外柔顺者坤也此本卦之德也蒙者遭
 也以蒙大难者言以此德而遭此明伤之时也文王
 以之者言文王遭纣之囚用此卦之德所以内不失
 已外得免祸也晦其明者晦其明而不露也大难关
 天下之难内难一家之难正其志者不失其正也不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32-0216c.png
 失其正又不显其正是谓晦其明而利艰贞之义也
 箕子为纣近亲外而佯狂内而明哲是即晦其明也
 故曰箕子以之大抵箕子之难虽与文王同其艰贞
 然文王为西伯散宜生之徒以珍物美女献于纣而
 西伯即出羑里矣若箕子佯狂则必要君知其真狂
 左右国人亦知其真狂再不识其佯狂至牧野之师
 诛君吊民方释箕子之囚箕子逃之朝鲜武王以朝
 鲜封之因以洪范援于武王人方知其不狂则箕子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32-0216d.png
 艰贞难于文王多矣故以艰贞系箕子之下要之天
 命兴周故文王之明夷处之易天命废殷故箕子之
 明夷处之难虽人为实天意也文王箕子一而已矣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众用晦而明
 坤为众故言涖众用晦而明者不用明为明用晦为
 明也言我本聪明睿知乃不显其明若似不明者以
 晦为明此之谓用晦而明也若以晋明夷相综并论
 之地在下日在上明在外也君子以之则绝去其人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32-0217a.png
 欲之私以自昭明德亦如日之极其高明常升于万
 物之上此修己之道当如是也地在上日在下明在
 内也君子以之则存其宽厚浑含之德去其刻薄残
 忍之私以之涖众如小过必赦使人不求备罪疑惟
 轻胁从罔治之𩔖皆是也古之帝王冕而前旒以蔽
 其明黈纩塞耳以蔽其聪亦此意此则居上之宽治
 人者当如是也故明夷之大象曰涖众用晦而明修
 己治人二卦之象尽之矣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32-0217b.png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
 明夷于飞者伤其飞之翼也垂其翼者其翼见伤而
 垂亸也离为雉鸟之象也此爻变艮独一阳在中卦
 之中为鸟身初与六上下为翼故小过初六曰飞上
 六亦曰飞皆以翼言也此爻居初故曰垂翼也垂其
 翼而犹能飞则伤亦未太重矣三日不食者离居三
 三之象也离为日三日之象也离中虚又为大腹空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32-0217c.png
 腹不食之象也于行者方见几而欲行也不食者自
 悲其见伤而不食也此爻旧指伯夷耻食周粟之事
 有攸往者于行而长往也中爻震足行而长往之象
 也主人者所适之主人对君子之言也有言者主人
 不相合言语讥伤其君子也外卦错乾乾为言有言
 之象也象为飞占为行为往象为垂翼占为不食有
 言象占俱分明○初九阳明在下当伤之时故有飞
 而垂翼之象占者不惟方行而有不食之厄及长往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32-0217d.png
 而犹有言语之讥此其时之所遭不可得而避者安
 其义命可也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义之所在见几而作不食可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夷于左股言伤之犹未在上体也以去暗君虽不如
 初之远然亦不得言近故以足之上股象之中爻为
 震震错巽股之象也此爻变中爻为兑兑综巽亦股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32-0218a.png
 之象也明夷象人身故初二为股三四为腹五上为
 首股居下体盖以人身上下为前后也凡易中言左
 者皆后字详见师卦并本卦六四拯者救也此爻变
 乾为健为良马马健壮之象也言用健壮之马以救
 之则吉矣文王囚于羑里夷于左股也散宜生之徒
 献珍物美女用拯马壮也脱羑里之囚得专征伐吉
 也○六二去暗主稍远故有伤下体左股之象然二
 有中正之德能速以救之则吉矣故其象占如此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32-0218b.png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顺者外柔顺也则者法则也言外虽柔顺而内实文
 明有法则也所以用拯马壮也因六二中正故言顺
 以则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南狩者去南方狩也离为火居南方南之象也离为
 戈兵中爻震动戈兵震动出征远讨之象也大首者
 元恶也坤错乾乾为首首之象也居天位大首之象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32-0218c.png
 也不可疾者不可亟也九三虽刚明臣也上六虽昏
 暗君也必迟迟以俟之出于万一不得已如天命未
 绝人心尚在则一日之间犹为君臣也征者伐暴救
 民其事正也故不可疾惟在于贞若亟亟以富天下
 为心是疾而不贞矣○九三以阳刚居明体之上而
 居于至暗之下正与上六暗主为应故有向明除害
 得其大首之象然不可亟也故有不可疾惟主于贞
 之戒占者有成汤文武之德斯应是占矣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32-0218d.png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志与有伊尹之志则可之志同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故除残去暴必大得民心不
 然以暴易暴安能行南狩之志
六四入于左腹𫉬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此爻指微子言盖初爻指伯夷二爻指文王三爻指
 武王五爻指箕子上六指纣则此爻乃指微子无疑
 矣左腹者微子乃纣同姓左右腹心之臣也坤为腹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32-0219a.png
 腹之象也此爻变中爻为巽巽为入入之象也因六
 四与上六同体故以腹心言之然必曰左腹者右为
 前左为后今人言左迁师卦六四左次是也六四虽
 与上六同体然六五近上六在前六四又隔六五在
 后是六五当入其右而六四当入其左矣故以左言
 之坤为黑腹中乃黑暗幽隐之地也心者心意也明
 夷者纣也明夷之心者纣之心意也出门庭者遁去
 也中爻震综艮艮为门门之象也震足动出门庭之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32-0219b.png
 象也言微子终日在腹里左边黑暗幽𨼆之中已得
 明夷之心意知其暴虐无道必亡天下不可辅矣于
 是出门庭而归周书云吾家耄逊于荒又曰我不顾
 行遁正此爻之意也○六四阴柔得正与上六同体
 已于幽暗之中得其暴虐之心意故有入腹𫉬心之
 象于是出门庭而遁去矣占者得此亦当远去也
象曰入于左腹𫉬心意也
 凡人腹中心事难以知之今入于左腹已得其心意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32-0219c.png
 知其不可辅矣微子所以去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六五居至闇之地近至闇之君然有柔中之德晦其
 明而正其志所以佯狂受辱也居明夷如箕子乃贞
 之至矣故占者利于贞诸爻以五为君位故周公以
 箕子二字明之上六以登天二字明之又凡三与上
 六为正应曰得其大首皆欲人知上六之为君也易
 不可为典要者以此然周公爻辞必以上六为君者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32-0219d.png
 何也盖九三明之极惟武王可以当之上六闇之极
 惟纣可以当之若六五有柔中之德又非纣之所能
 当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不可息者耿耿不昧常存而不息也明不可息者言
 明可晦不可息以其在内不露所以为贞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明晦者日落不明而晦也初登于天者日在地上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32-0220a.png
 也后入于地者日在地下也本卦原是日在地下伤
 其明名为明夷上六为明夷之主至此则明夷成矣
 故复以明夷之本象言之○上六以阴居坤土之极
 昏闇之至者也惟其昏闇之至不明而晦是以初则
 尊为天子有可伤人之势专以伤人之明为事终则
 自伤而坠厥命欲为匹夫而不可得矣故有日落不
 明而晦初虽登天而后入地之象其象如此而占者
 可知矣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32-0220b.png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照四国以位言言日居天上能照四国亦如人君高
 位得伤人之势也失则以德言言为人君止于仁视
 民如伤者也岂可以伤人为事哉君以伤人为事失
 其君之则矣是以始而登天以伤人而终于自伤也
 文王之顺以则者外柔顺而内实文明凡事通有法
 则文王之所以兴纣之失则者居坤顺之极而内实
 昏暗凡事通失法则纣之所以亡故二六皆言则字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32-0220c.png
 
 
 
 
 
 
 
 
周易集注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32-0220d.png
 
 
 
 
 
 
 
 周易集注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