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31-03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像钞卷十六     明 胡居仁 撰
 书
  答陈蒙山先生
易义精微一艮可了华严一部周子非欺我也如革言
已日解言甲拆天地生成消息明炳指掌一阳生子中
坎中爻也一阴生午中离中爻也离言已坎为戊可以
三隅反矣离中一阴遇兑而言已言革坎中一阳遇震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31-0377b.png
而为戊为解亦可以三隅反矣造化坎阳遇震而解离
阴遇兑而革此等消息时时呈露于吾前呼之吸之生
之成之无一息不与天地通一呼为解为生为出吾出
而有生一吸为革为成为入吾入而有死谓生不知所
以来死不知所以往求之释佛死生之超而不求吾孔
易生死之尽得乎吾儒生死消息是阳是戊而遇春令
之至未有不解而生者是阴是已而遇秋令之至未有
不革而成者又种子是戊无所不生生固生死亦生种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31-0377c.png
子是已无所不杀死固杀生亦杀是故种下生根生气
感未有不生者种下杀根杀气感未有不杀者杀气不
能杀生根生气不能生杀根然则造化何能生死人亦
人自生自死耳生死事释氏诧以为惊天动地之大而
吾圣人明白指示于易则易知之易也有如此不审吾
翁其以为何如
  答顾季时
天地定位四句阴阳老少对待成列自是定体至出震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31-0377d.png
章尽易其位乃为相错窃疑天地定位六子行乎其中
如天地之上爻相错便是山泽通气天地之下爻相错
便是雷风相薄天地之中爻相错便是水火不相射有
六子便已尽易天地之位似不待至出震章然后为尽
易其位天定位于上而错于下交地定位于下而错于
上交便已不相顺而相逆故以言其逆乾逆坤为震动
为坎陷为艮止坤逆乾为巽入为离丽为兑说雷动风
散雨润日暄艮止兑说莫非乾为之君坤为之藏错者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31-0378a.png
未尝不定逆者原成其顺单就八卦言之已是相错已
都为逆数已是一部全易了也(一/)
阴阳互根阳则生阴阴则生阳自阴仪中生者先阳后
阴自阳仪中生者先阴后阳窃疑先后之说亦微未融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言道尽逆数大义以八卦次
序横图玩之一阴一阳以六十四卦方图玩之一阴一
阳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生四一阴一阳四生八一
阴一阳一齐都到无分先后若欲判两仪而言所生之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31-0378b.png
始谓阴仪所生始于坤阳仪所生始于震可如此者谓
之地逄雷由坤逆而至乾亦逆则俱逆之说也谓阳仪
所生始于乾阴仪所生始于巽可如此者谓之乾遇巽
由乾顺而至坤亦顺则俱顺之说也(二/)
颜子庶几谓为后天之学以知在有后为顺数为发然
后禁窃详夫子称颜子语意有不善未尝不知谓其更
无不知之时也分明是尝知朱子亦称克已复礼为乾
道言乾则先知矣圣人知几颜子庶几只未达一间无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31-0378c.png
先后截然之判夫复以自知圣人以复之初爻许颜子
透底真阳震动莹为真明炳为先几无论三千即七十
子亦莫能与颜子之知果在有不善之先耶抑在有不
善之后耶其发然后禁者耶抑禁于未发者耶到念头
上校勘家数与未尝不知公案相去千里颜子尝知故
不贰过吾辈尝不知是以贰过三过以至于千过万过
通身坐在过中度日子犹不觉其为过而陷于长傲遂
非之归者多矣(三/)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31-0378d.png
先天后天无二图亦无二说易有太极其先天乎两仪
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或圆而图之或方
而图之其皆后天影样乎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物皆
帝皆神俱后太极而为言依旧要完全还他一太极先
乎由是后乎由是往乎由是来乎由是有先无后有往
无来乾坤毁人类灭矣此易所以作故凡图之方圆横
直都是后天只有一个太极便是先天先天不可图人
生而静以上不可说(四/)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31-0379a.png
性纯乎理太极也得之心杂乎气阴阳也亦微要分别
阳仪道心也一无杂阴仪人心也拆而为二则有杂矣
圣人惧人一而二教人二而一故曰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其在孟子亦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孔孟教人只要心
上寻得根出逆流上水寻出源头来盖人自形生神发
以后都是顺流水愈趋愈下易有三百八十四爻爻爻
都撑逆水船一篙不得放缓故以逆而成顺可以顺而
成逆又别论(五/)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31-0379b.png
雷出地上曰阳分阴雷在地中曰阴含阳只是要主张
知几庶几之所以异故有此见解第平平理会圣人言
语其曰雷出地奋曰雷在地中俱提掇一个雷字为头
面不曰雷出地上又必曰雷出地奋此处还分得不成
其为豫矣姑为俚解圣人雷出而地奋故无不善颜子
雷欲出而地未奋故有不善雷孔颜之所同地孔颜之
微异几孔颜之所同曰知而神曰殆而庶孔颜之微异
豫固孔之乐在其中复亦颜之不改其乐知几者道心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31-0379c.png
纯然十分庶几者道心己是九分九釐九毫九丝第有
一丝发未化之人心故言其殆而庶耳(六/)
先天之学至矣以颜子犹然庶几夫执涂之人而求其
初人人先天也而况颜子谓其非先天之学可乎不以
先天为学日用间尚别有第一亲切工夫否(七/)
贤如尧夫尚且学先天而失之语殊未稳程子谓其根
本不帖帖地夫根本太极也先天也不帖帖地此岂未
达一间而已正谓其未能踏实先天脚跟遂有不点地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31-0379d.png
去处耳恶有学先天而反失之之理(八/)
认心为性认人心为道心夫能认心是犹知有心者也
今有一种议论谓六经无心学连心都不认账矣夫易
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人合而为心者也阳仪曰乾乾
以易知阴仪曰坤坤以简能言知则从乾上论矣言能
则从坤上论矣从乾论则道心矣从坤论则人心矣道
心一人心拆而二不拆为二而合为一人心即道心道
心即性即太极也心与性竟究有两否乎人心道心竟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31-0380a.png
究有两否乎是故太极生两仪心有两两仪一太极心
惟一道心无两人心有两两原是一人多拆而二之父
子二则无亲君臣二则无义夫妇二则无别长幼二则
无序朋友二则无信推之万事万物莫不皆然故二之
不可不求一坤之不可不承乾也乾知大始是人家始
初开头一个太祖公子子孙孙皆其一体所分认得太
祖公的人其于宗支图条条款款决然画得分明决然
不会混账也(九/)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31-0380b.png
两仪未生以前自属于来原不言往来往二字亦甚活
如人端坐在家原不曾往何须说来圣人要人知来只
为他一向往外唤他来家耳(十/)
惟不拘拘于上下东西之往来而一以造化主宰乎其
间则有交而不测其交此神之所以为妙云云窃疑八
卦之外似无另有一个造化主宰乎八卦之间只举天
地定位一句说谓天地非造化可乎谓定位非主宰可
乎夫太极生两仪太极便在两仪中两仪之外又去另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31-0380c.png
寻一个太极为两仪主宰以是为帝为神尚不能无疑
或者天地定位章指示人心一个太极全体出震章指
示人心一个出头道路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或方而
顺数之或圆而顺数之自乾一顺至坤从天坠到地上
矣易逆数便要从地仍旧上天其在坤震之交乎兜根
雷从地起言坤便该逆至巽言震便该逆至乾故以言
其帝出盖逆数之起当从此出非其易天地之位实乃
定天地之所定而位天地之所位者也又曰齐巽一出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31-0380d.png
复一入一逆又一顺自下而上为地逄雷自上而下为
乾遇巽出入逆顺截然不乱是之谓齐至于见离役坤
说兑又齐巽的自然次序战乾劳坎成艮又出震的自
然次序谓不拘拘于上下往来谁能动得他一动也(十/一)
  与友人
昨辱赐教则己身承法门昭然受发蒙之益矣何幸如
教旨蒙义一章敢以臆请山下出泉蒙人人有此山下
初出之泉兄所谓浑是圣人胚胎是也虽则浑是圣人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31-0381a.png
胚胎却被阴柔气质包裹了一包裹如一阳陷于二阴
之中上面又止了一止故曰险而止蒙童蒙而能求我
出乎险而不止去蒙而成圣童蒙而不求我止乎险而
不出蒙日以蔽而去圣日以远是故蒙之亨非以止以
行也非以再三而失时以初筮而及时也及时慎行以
穷山下之泉原以立天下之大本渊渊其渊取之左右
逄其原行中之功时中之圣也能无亨乎蒙亨则圣蒙
困则昧困然后昧蒙无昧也亨之自我困之自我我求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31-0381b.png
求我皆非人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志在我其
应乎其不应乎可自筮也我蒙我亨我求我筮我学不
厌而教不倦谓我不学而能教人谓我未能不厌而能
不倦者无之故曰诚者非自成已而已所以成物也若
但发人而不自发击人而不自击或不可与发击直绝
之于教外则天地有弃物圣人有绝人阳货可见公山
佛肸之欲往取瑟之歌予不屑之教诲何为乎于初筮
告之义荒矣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我而学所以教人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31-0381c.png
往人而教非以为学兄谓本末始终四字把定入道之
枢此处落脚不愁不实夫养正谓之圣功谓把得枢定
落得脚实也以道自重不至往教告之有节施于可受
而不强其所不受为时中其得为把得枢定落得脚实
否耶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孔子圣之时山下之泉
之所自出未发之中也十五志学孔子之时也求此筮
此行此得此枢无不定而脚无不实圣功也惟孔子有
之故曰时中之圣人也蒙盖以时中示人入道之枢而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31-0381d.png
以初筮求我示人落脚实地矣幸惟批教乃纫包收茹
纳发我击我之度
  答于元时
来教屯有马而无乾离有牛而无坤云云马之取象原
不单指乎乾屯之上坎下震皆马象也又牛顺物也但
有巽顺之德即成牛象无妄或系之牛巽也离之畜牝
牛巽也乾马坤牛煞定取象圣人无是也(一/)
来教比后受之以畜蛊后受之以临复后受之以无妄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31-0382a.png
颐后受之以大过等处于义未连意亦不贯云云此在
序卦传中略备而宋王申子甚不取谓以一字相连其
于卦义颇无交涉也合六十四卦以立人譬之合四肢
百骸为一身今谓目后受之以鼻手后受之以足皮后
受之以毛人其有不一团笑之乎当时圣人指点人不
以百骸四肢全体备具为人身只以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八物相摩相荡为人身如俯察而见水之行地则既
指之曰此人道之比也仰观而见风之行天则又指之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31-0382b.png
曰此人道之小畜矣睹山下之有风则曰此人道之蛊
也睹泽上之有地则又曰此人道之临矣天下无一处
与我无相干天下无一处非我做学问处直是做得一
个天地之大方始成得一个人道肢肢节节原无不相
连止于逐肢逐节搜寻而不见吾身全体之大血脉原
自无不贯通此非所以为易学也(二/)
来教洗心藏密元妙未易形容云云心何洗密何藏世
人皆笼统颟顸而汎以为言耳圣人实指之曰以此此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31-0382c.png
者何蓍德也卦德也爻义也人知百骸四肢人身无一
可缺漏不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人身尤无一可
缺漏但有一缺漏则疏矣但无一缺漏则密矣日日易
默成象语成爻得此者也心能洗者也密能藏者也有
一日不易默不成象语不成爻失此者也心不洗者也
密不藏者也此处著不得言语著不得训解弟故后之
(三/)
  答陈曰仁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31-0382d.png
承问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也此本天地定位山
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而言后人训
解顺逆多不得其义为脱了八卦相错一语但据八卦
次序之图为说又或据六十四卦陈列之图为说而曰
自震至乾顺也自巽至坤逆也是半顺而半逆也或曰
由乾至坤顺也由坤至乾逆也是全顺而全逆也全顺
全逆比之半顺半逆其义差优然皆似据八卦图次序
陈列为说非据八卦相错为说乃圣人所谓顺逆则本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31-0383a.png
八卦相错而言以乾坤六子论乾错坤而有震坎艮坤
错乾而有巽离兑自乾错坤而生三男顺也合三男而
成其为全乾逆也自坤错乾而生三女顺也合三女而
成其为全坤逆也譬之父母生育男女有货财分于男
女顺也男女奉养父母有货财奉于父母逆也易逆数
全是教人立人道为顺易而逆难顺多而逆少也以六
十四卦论凡一卦必上下相错而成十六卦如以乾为
主而上错下错皆八卦顺也上错下错之八卦无一不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31-0383b.png
以乾为主逆也馀七卦皆可例推矣举要言之往水之
流也来水之原也数往沿流之顺也知来穷原之逆也
由太极而阴阳五行数往之顺也五行阴阳阴阳太极
知来之逆也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圣人作易全是教人由形而下之器悟形而上之道人
生斯世有顺无逆但使顺水船只管向下流日流日下
必撑逆水篙方是向上流日撑日上凡皆往顺来逆之
义又如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顺弥高弥邵血气有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31-0383c.png
衰之时志气无懈之日令此七尺躯交得还天地是逆
交得还天地如人到家为来交不得还天地如丧人如
亡子客死于外为不来圣人重知来以易为逆数或如

  答友人
战乎乾龙战于野战无两义只是战乎乾冠之以帝战
主在帝乾其战之方也若坤上则称龙战不可称战龙
又言战于野亦异于战乎乾帝似以八卦之主宰言如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31-0383d.png
仪象之太极龙似以六阴爻之主宰言乃坤之乾也战
乎乾曰阴阳相薄其义平战于野曰阴疑于阳必战其
义轩轾阴阳相薄之战阴阳不可相无如月令仲夏日
长至曰阴阳争阳将尽而阴来争也仲冬日短至亦曰
阴阳争阴将尽而阳来争也月令之所谓争阴阳相薄
之战也阴疑于阳必战又曰为其嫌于无阳故称龙礼
决嫌疑嫌疑之际君子不处此似以疑故必战不使其
有疑也以嫌故称龙不使其有嫌也譬之极顺之妻无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31-0384a.png
疑于夫何必战不嫌于无夫何必称夫坤极于上处穷
之位疑于夫故必战嫌于无夫故必称夫必战称夫此
似坤上终极于顺之能事二不疑其所行至上之穷不
能无疑疑故必战也于野何曰坤德方战称龙不可以
方拘皆野矣其血何曰圣人明言犹未离其类故称血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类不当离也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类当离矣至上而犹未离何云得主何云承天时行以
嫌于无阳故称龙所以别嫌以未离其类故称血所以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31-0384b.png
离丧朋类元黄何曰圣人明言天地之杂天元而地黄
乾坤成列天地各正初未有杂其杂六爻相杂杂物撰
德从元黄始也此乾坤以后入屯之象也屯曰刚柔始
交而难生震为龙为元黄坎为血卦屯上又曰泣血其
脉络可见如此微独屯嗣此六十二卦卦卦相杂物相
杂故曰文皆元黄成文之象也(一/)
乾不为首无非乾也六十四卦皆乾之全体皆以乾为
首也坤上曰龙战不必向乾卦索龙只坤之主宰自为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31-0384c.png
出头便是乾便是龙坤极于上主宰出头震动恐惧便
是龙战龙战忠臣孝子之极致若说战龙便是乱臣贼
子弑逆之大恶(二/)
行陷用陷皆坎德皆陷功行险不失其信能陷者也君
子也行险侥倖为陷者也小人也虞廷危人心以为陷
也微道心以能陷也孔子以相近言性先天首乾纯乎
理纯无陷也以相远言习后天首坎兼乎气质兼有陷
也形既生陷既成矣欲不为陷定须能陷为陷终身燕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31-0384d.png
溺之小人能陷终身忧劳之君子一息尚存不容少懈
一息不劳不得一息无功不得故曰行有尚故曰劳乎
坎以其用得功劳多故坎为劳卦以其为刺血见血学
问故坎又为血卦
天险不可升只是不可升便唤做天险天何险之有地
险山川丘陵只是山川丘陵高卑界限俨然截然便唤
做地险地何险之有王公所以守国者此士庶所以守
身可知是为险之时用之大时时有此险用是为坎之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31-0385a.png
成德是为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坎二曰有险方在能陷坎五曰既平陷已成功既平尽
平也即险为易矣故君子未尝不行险不用险只唤做
居易水流不盈此人人固有之坎体才盈便横流汎滥
怀山襄陵甚之滔天五爻曰不盈象曰未大坎五谓之
大水可以中故不侈然自大未大明其所以不盈诗曰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二求小得小亦原来坎体故
诗之咏文王曰小心翼翼只怕失故言求言得四约亦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31-0385b.png
然子曰以约失之者鲜前贤言心欲小又言大其心则
能体天下之物小心坎一原后天之始事大心乾一返
先天之终事小心入手工夫大心了手能事惟乾为可
大乾岂人之所易言哉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
以知险坎二五乾体之知险者也馀非所望矣惟四在
下坎之上可望其能知故系之自牖而明其终无咎终
义系于自牖后应有要终能事在此亦尽心而后可望
知性知天知天而后天可与事命可与立说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31-0385c.png
民无信不立无信虽生无以自立如手足瘫痪如大筋
舒缓小筋弛长通身虽有脉络不相维系如何立得起
惟行险不失其信脉络才联属而心得亨血脉才流贯
而行有尚心与行皆以孚致孚以坎致(三/)
震之亿丧贝义亦与坤之丧朋同盖以二阴乘初刚则
丧矣窃疑阴虚阳实故噬嗑之五以阴居阳故言得小
畜之五以阳爻故言富乃家人之六四以阴亦曰富谓
四能以阴虚而成一家之阳实象故明曰顺在位也坤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31-0385d.png
于朋西南利得东北利丧此有丧有得丧不宜得得不
宜丧者若震二于贝方言丧旋言得此即丧即得丧其
所得得其所丧者朋乃同类贝似即己义已不同又坤
以往言得丧主不在坤震以来言得丧主自在震义更
不同震二爻柔体刚又最迩初故来与初同震是夜半
雷声天理迅发首出端倪故于人称贝犹谚言宝贝之
贝无尽藏之藏其言丧义不系于来而系于厉来厉应
是不及掩耳迅雷如人有钜万金玉宝贝猝逢疾雷一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31-0386a.png
震这所有若尽失之连这身子霎时间也如在九霄云
里少间依然故吾原无丧也二有得丧之间以初震之
危厉五无得丧之间直言无丧有事以荐震之危厉险
阻艰难二初尝五备尝故分量不同如此贝海介虫蠃
之大者离为蠃为龟颐象离故曰灵龟损益中爻亦象
离故皆曰十朋之龟震中爻亦有离象故曰贝易者象
也并不悬空凿空说此所以有意味如离上折首以四
突获匪其丑以三昃四何尝突三何尝昃两离相重中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31-0386b.png
爻杂撰遂生突昃之象出来昨所云假病者如此去其
杂撰之病还其本体之明此离上之所谓征以正邦也
至于阳贵无首阴贵丧朋微近于执用九见群龙无首
吉又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群龙非无首见其无首也
天德非无首不可为首也似还要体贴见字与不可为
字若阴而单贵丧朋西南利得云何西南利得与东北
利丧此似两股板门文章也或跃在渊而曰或之者疑
之也似与居之不疑疑义相反不疑自以为是非龙并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31-0386c.png
非跃矣又如卦有贞悔上而无悔非龙并非亢矣(四/)
乾刚坤柔一而二二而一息息相推相荡交流并运方
成列方不毁屯于二四上俱言乘马便其义马无乘牡
先而牝不后牝承而牡无倡匪孤阳即孤阴匪偏阳即
偏阴譬之草木孚甲且无日夭乔复何有
震坎相重之卦动免乎险曰解动乎险中曰屯屯二四
上之班视坦途皆荆棘而况非坦途视轨道皆险阻而
况其险阻当凛朽索之惧常怀覂驾之虞长虑却顾震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31-0386d.png
动竦惧时刻是个盘桓居贞之心此所以为险中之动
屯之四柔爻三乘马一即鹿何以异曰二四上爻位俱
正三则异矣以故二四上象在闲而三则在野二四上
象就驾而三则野驰无虞无所主掌更见其在野而难
即之象又转过念来入于林中无非躁动妄动之象几
而舍亦便有班如之能事则以终为震体其究为健之
(五/)
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向来但作不贰过解尊教谓亦即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31-0387a.png
不迁怒解最旨闻之先辈云不迁怒主人常定不贰
过主人常一故总在心体上论亦即程明道定性书之
戒怒乎情易发难制莫如怒或一时有怒必戒必惩以
期于平并无有怒做得主之时而此心随之以移动曰
不迁知过难改过尤难或一时有过必喜闻必乐受必
速改以复于无过并无有过做得主之时而此心反为
之副贰曰不贰易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政如此过为不善不待言七情中惟怒易发难制并谓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31-0387b.png
之不善亦不可未尝不知言常知主人常精常明常定
常一有怒霎时平得如何迁有过当下改得如何贰不
迁不贰斯谓之不远复才迁则远才贰则远无以语于
常知之复体矣复初地中雷厉之微体也雷厉之体直
截迅疾故有怒与过当下便能消融克治得真如红炉
点雪跕脚不住若使炉不甚红或如雪片投来但须臾
不消化便须臾作懘碍但顷刻不消化便顷刻作懘碍
此之为迁为贰已多若不学虽学不好者流乃知以雪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31-0387c.png
块灭红炉者耳迁贰字样怎生便说得做到不迁不贰
惟颜子地位才说得故曰好学
人有怒廓然便能平霁得人有过翻然便能改图得此
非自知主人十分得力殊未易到略略主人不得力逐
怒便唤做心移故曰迁惮改便不是主一故曰贰考之
字义迁登也人怒则心便高难于遏捺得下贰副也相
裨益也人有过或拒不克受或恶不喜闻或文或饰每
每多添却一层颜子心境到常平地分任风有吹而浪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31-0387d.png
无涌曰不迁颜子心境到常见过地分如烟斯消而澌
向泯并不增添加益曰不贰
大教复者复之于虚明平正也语意本圆昨又僣下商
量一语盖为世多执见者发以执见观曰复之于虚明
必且以为先有不虚明之时而后复之于虚明复之于
平正必且以为先有不平正之时而后复之于平正如
是则如前人所云失而后复断而后续而非易之剥复
循环之复故云然微独剥复夬姤亦然天地混辟之真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31-0388a.png
消息于剥复夬姤皆可见此全体之微几也然圣人赞
易言几独于豫于复两言之豫已动之几复方动未动
之几已动之几即豫体方动未动之几即复体大教云
不几不足以言复正谓复与几无两义耳若云复之于
虚明平正微似复之于几似以几为主而复之似以虚
明平正为体而复之恐即复是几即复是虚明平正之
体不可以虚活字样看做复故虽本无可疑尊见亦自
瞭然而僣求商量如此(六/)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31-0388b.png
泰否初茅皆曰茹皆乾坤之初之根泰初是至健之根
否初亦至顺之根有如是之根又合乾坤三爻为汇
初征以经营外三阴自无不吉否初贞以君主外三阳
既吉亦亨泰征健之能事否贞德亦合乾能勿失其初
也泰二有全乾力量全坤转在其手泰三若以一身独
承外三阴之任矣艰贞艰难也根也如物根也初茹为
三阳之根三艰亦若联三阴而为之根然艰以为贞根
盘孔固平不得陂往不得复三阴外顺成孚三阳内健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31-0388c.png
勿恤岂不合外内而并禔其福乃四五孚而上卒复则
泰极之不可久耳否二差弗失顺意故曰包承包承以
坤二直方反之小大自别顺意亦别否三若以一身独
出外三阳之下矣包羞以坤三含章反之淑慝更别二
承厚意之来君子或弗忍却稍与为通不生出调停之
病必且抱失脚之恨安得亨惟大人正已无失人有承
吾独否故亨承不足以悦君子羞不足以愠君子四循
理乐天所知惟命所有惟命故无咎五秉道执中于君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31-0388d.png
子中如参天乔木之为植立为息止君子有群德不患
孤小人相安亦若阴藉其休故既亨又吉至于上则倾
亦否极之不可长耳泰上犹望其用师坤𧰼非乾君莫
与统犹教之君乾惟君子所帅也否上犹曰先否君子
小人终为不可合之物君子终不可内交于小人失身
于小人耳
否彖言不利君子贞爻两言大人亨与吉俭德避难不
可荣以禄君子贞也否贞也否贞守身常法君子可与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31-0389a.png
否亨与吉体道大权几与泰吉亨之分量同非大人未
易与似进君子一层
否五休与姤五含章遁五嘉观五生剥上得舆诸义俱
相发否五视内三阴盖如天容如地略无忿疾已甚之
为等有不忍如伤之视君子自无劳拙之患小人亦𫉬
免其斗怒之恶与君子相安于无事故曰休非真有大
度量不能故曰大人吉
易于小人惟阴险而又有乘陵之恶如师与既济皆严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31-0389b.png
勿用之戒如解之必田必射以其邪媚如狐而鸷毒如
隼其他则如阴阳昼夜之不能相无韩魏公云三家村
里也有一个但知其小人处之而已甚不可有忿
心此深明易旨者以复临泰壮夬剥观否遁姤十卦消
息观之惟复于五阴曰朋复同在震体但有戒谨恐惧
心不论阴阳皆同门之交同方之士故喜其来泰三阴
虽外顺明曰小人不与为朋故曰朋亡民虽小人等吾
同胞故泰曰左右民临曰容保民剥曰民所载观尚观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31-0389c.png
民姤病远民君子于民曰亲曰仁无所不厚曾以小人
不得与民等视而故忿疾之弃绝之故临咸泰包荒壮
利贞夬遇雨虽柄在君子惟有感与包而无取乎触尚
乎戎若剥与观生否休遁嘉姤含章柄已不在君子徒
与小人为雠岂非自输其载自不并生自不肯休自耦
怨自酝酿恶毒而莫之救以死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
人之恶尤在处小人上得力处得小人妥帖小人不得
稔其恶肆其毒以贻害于宗社生灵此皆姤章遁嘉观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31-0389d.png
生剥与之能事而否五之休其成小人尤大故曰大人
吉也
泰中爻之用为兑震以震为重否中爻之用为巽艮以
艮为重泰是治平之世人心易溺于晏安二为震恐竦
惧常如雷动域中故曰用冯河不遐遗否是闭塞之世
人心易至于淆乱五为镇定砥砫不啻万仞壁立故曰
休泰以君子原始匪震无出至归妹而震兑合德有东
有西有生有成举一世而跻之男女以正婚姻以时之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31-0390a.png
域帝乙甲刚乙柔乾甲坤乙五以坤行震若不敢为天
下首也以祉福所止曰祉上自为帝下逮庶人而止也
故特称元吉否以君子要终匪艮无成五止而若遗之
休二巽而承之以吉止而巽动不穷于德既俭何难不
避无禄可荣身安为荣泰亨进而道行之亨否亨退而
道尊之亨自古君子进退皆有馀裕在内内重在外外
重否亨不让于泰亨故于二特曰大人否亨于五又曰
大人吉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以泰否观之尤分明(七/)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31-0390b.png
姤阳中之阴动中之静复阴中之阳静中之动邵子诗
天根月窟閒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曰都是春便知根
窟来往满盘都是生几矣乃姤不言几而复言几以造
化平分看则有阴阳动静之分以造化合一看阳兼阴
动该静复统姤故如主静说犹似以姤起义从腰说起
如慎动说乃是以复起义从头说起从头说起故复可
言几以全体该贯姤不可言几以阴无直遂之义不可
并阳以为主耳且不但不于姤言几亦不于剥言几以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31-0390c.png
剥刚上硕其体方寂就如一粟粒一木果完实坚固就
下地也不即生须待时至后生若是收藏得好便隔却
一两年三四年也不坏也依然会生然必到下地微萌
时方谓之动之微方谓之几若未下地时总无端倪可
言故不谓几言几欲人知劈头慎动一脉不言几但言
硕又欲人知感通前蚤有一步寂然不动安止钦止圣
功也如乾劈头往西北仍是剥之果到艮反震方是复
之仁谓剥果复仁有两般不得然刚止言硕是大哉乾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31-0390d.png
元之全体刚动言微则全体发动之端倪虽曰刚动之
端倪其实只是刚止之全体故圣人于复止曰刚反若
如后儒说十月纯坤阳气消尽阴极回阳逐日渐生积
到一月方始成其为复恐非圣人于复一蓦直能见天
地之心之义耳(八/)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此通乎六十四者乃夫子彖易止
于噬贲节三卦言分噬节俱言刚柔分噬又言合节言
刚得中噬言柔得中又言上行贲言分刚上柔不言分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31-0391a.png
亦不言得中云何天向一中分造化天地节而四时成
二分二至皆中春秋言分冬夏言至以冬之至为日南
至短极阴极夏之至为日北至长极阳极惟如二分乃
日晷黄道阴阳之中即天腰赤道之中天惟此一中春
秋分分此节惟此一中刚柔分分此故节之刚柔分乃
春秋分之分一中分造化之分节无不中所以为分分
无不中所以为节若噬之刚柔分刚下震而动柔上行
而明可分可合故言分又言合柔中非可自为中原丽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31-0391b.png
乎刚中以为中非上行则无贵故又言上行贲柔在下
非如噬柔上行贲刚上止亦异于噬刚下动故柔来文
刚不言分亦不言得中明其主不在柔刚上文柔言分
明贲刚之上止无异于节刚之得中而主在上其馀随
蛊咸恒损益渐归妹则无离坎刚柔之中困井丰旅涣
既未济虽得离坎刚柔之中然于分义皆无取即如涣
者节之倒体节言分泽止之体有限制有分段涣不言
分风散之体无限制无分段耳(九/)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31-0391c.png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31-0391d.png
 
 
 
 
 
 
 
 易象钞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