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31-02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像钞卷十一     明 胡居仁 撰

陆子曰但惩忿窒欲未是学问事便惩窒得全无也未
 是学学者须是明理然后说得惩窒知学问惩窒与
 常人惩窒不同然则损大象径言惩窒未有备乎曰
 卦名损便都是学问况五言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
 违此非天下之至明不与也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31-0298d.png
损有时民犹说也损无时泽将竭矣然则下体兑中爻
 坤此水始涸时损有时也上体艮为冬春之交二前
 震为春此而损泽竭矣故圣人严之以弗损
损初曰已事朱子曰天下甚么事不关自家身已极而
 至于参天地赞化育都只是自家分内事自出震到
 说兑以兑说合艮成故损初便能认得为已如此
天地男女絪缊构精之义圣人不以释水火风雷之交
 而以释山泽之交又不以释咸而以释损是为圣笔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31-0299a.png
 化工之合
天地不絪缊无非戾气男女不构精无非死气泰正交
 咸正感以全体论损之絪缊构精男外女内以女为
 主似非正感故单以主父论而谓之一人行
三人行则损一人大凡对人言说也只好一个开口两
 人齐说已难而况于三损三人以说上行初酌损二
 弗损三竟谓之损义可知矣一人行则得其友又全
 藉有上在上与三合志止之于五上故特称友(阙/)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31-0299b.png
  圣人过涉灭顶损一人此皆未可袭迹而为之者
三人行则损一人以下二人阳刚之说为主而听四五
 两爻为之从一人行则得其友以上一人阳刚之止
 为主而已为之从所谓致一之义固如此一主也致
 一得所主也阴以阳为主女以男为主地以天为主
 俱致一之道
记曰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损六五益六二曰十朋之
 龟损初九曰酌损皆龟以为畜之义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31-0299c.png
或曰三人行则损一人损三为上也一人行指上也则
 得其友五得上为友也乃三上行而为上却不见上
 之下而为三又不见上之下而为三在损卦中干甚
 勾当世间有此奇诧事
损之初曰遄往四曰使遄初说而上行四止而下受初
 刚而四柔也益之上曰莫益三曰凶事三任益上任
 凶上刚而三柔耳又可见自下受之雨露霜雪无非
 教自上施之当为雨露无为霜雪子曰莫之与则伤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31-0299d.png
 之者至损下弗损枉巳未有能直人无害其为下益
 上莫益财聚未有不民散深害其为上此上下损益
 之辨也为人上者可以鉴矣
损者损其有馀益者益其不足自卦象言之艮一阳二
 阴则阳不足兑二阳一阴则阳有馀故损下益上其
 道上行震一阳二阴则下不足矣巽一阴二阳则上
 有馀矣故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可见卦之名义皆寔
 象(章本/)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31-0300a.png
序以泰否居首杂以损益代之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立
 人道之大端也人匪丽无明山泽风雷合而坤虚全
 体成丽于其中是为天下之至明故皆象以十朋之
 龟人无天下之至明欲有事于惩窒迁改俱不可得
为上宜安止无为而以说下为元龟为下宜震动力作
 而以巽上为元龟
少男少女以男下女则咸反则损说女情欲易动不可
 以为主也长男长女男外女内则恒反亦益震男奋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31-0300b.png
 励有为内外惟其所有事也
损益皆言十朋之龟范忠宣公奏议朋龟效灵庶职修
 举朝廷获多士之助近臣免尸素之讥朋龟献兆庶
 绩咸熙尧舜三代之治可不劳而成今按损五以上
 之止静克受下之谠议益其光明笃实为朋龟益二
 以下之震动克受上之风励益其恐惧修省为朋龟

吉事凶事皆为益故曰雨露霜雪无非教进此而益之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31-0300c.png
 能事方备故曰告公用圭圣人所谓吉凶生大业吉
 凶与民同患之义全如此张氏采曰物不受变则材
 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
 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吕东莱曰天地之造化必
 有大凋落然后有大𤼵生有大摧折然后有大成就
损上无家一志在君似与三不可互为家以山泽分形
 难于转徒益四迁国一志在民似与初可以互为国
 以雷风一气有可变动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31-0300d.png
泰否所以体乾坤之全损益所以用坎离之中损益存
 于家人暌蹇解之后损蹇暌下体之合益家人解上
 体之合皆合以用坎离之中者朋龟以十象坎一离
 九之合亦十也
家语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二簋用享损盖
 以俭德昭天下耳
损其疾使遄有喜苏氏曰遄者初九也下之所损有限
 而上之求益无已此下之所病也我去是病则夫遄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31-0301a.png
 者喜我矣自初言之已事遄往则四之求我也寡故
 酌损之自四言之损其疾则初之从我也易故遄有
 喜
蛊刚上而柔下咸柔上而刚下恒刚上而柔下以是例
 之损之为卦艮刚上兑柔下损下益上其为损柔益
 刚无疑乃彖又言损刚益柔有时何居曰益损上益
 下矣为下者单受上益一无所报夫岂成其为下乎
 损损下益上矣为上者单受下益一无所报又岂成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31-0301b.png
 其为上乎益之二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
 吉王用享于帝吉此下受上益而为享上之报者也
 损之五固益之二也其为朋龟之益同则其为享下
 之心亦同益言于爻曰王用享于帝自民庶以至于
 为王由上帝视之王亦下也王特下民之为首者耳
 天生民立之王王为天下之归往宠异之惟上帝帝
 天之命主于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畏
 下民所以畏上帝益下民所以事上帝能为王者能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31-0301c.png
 享帝故曰王用享于帝吉损言于彖曰曷之用二簋
 可用享损而有孚至于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损
 下益上损柔益刚之道备矣尽矣上刚亦何之而非
 是道为用乎二簋可用享以下言之玉帛可万国筐
 篚可九州水陆之挽可车可航以上言之一壶一餐
 皆可养士瓠叶兔首皆可礼贤尺布斗粟皆可仁亲
 以下言之壤有则赋有成共惟正此不论时故无时
 以上言之随民之丰歉为补助且下益上者万会为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31-0301d.png
 一少而为多上益下者一散为万多而为少大损大
 益中损中益下损下益其出之也或钜万其及之也
 惟升斗盖有二簋而上下之志无不应矣亦惟俭损
 之时则有之丰登不必然故曰二簋应有时损刚益
 柔有时在益则无时不直截是益故曰凡益之道与
 时偕行在损则上下有时交相损益故曰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享帝惟王上益下下享上上不居惠本之
 帝王不抗帝夷之民民不渎分首之王二簋用享曰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31-0302a.png
 曷之下益上上享下匹夫匹妇皆胜予民视民听皆
 明威天下合以益一人一人何以益天下民财易匮
 何以生之而不伤民力易竭何以节之而不困民事
 有一毫不迫身不成享民瘼有一毫不切己不成享
 身在皇堂心周蔀屋尊居密勿虑竟四海总无非一
 腔笃实真恳心为之潜注默输于无外而贻民泰山
 四维之安兹之为享也原不在多仪故曰二簋曾无
 之非是故曰曷之也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31-0302b.png
上益下上总不居功夫何以受下之报而所以事上帝
 之事所当尽故益二曰王用享于帝吉下益上上何
 可无报何可不成享当无之而非爱养樽节对答天
 下诚心实念之流注故损彖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咸取女恒制义以艮震主兑巽乾道损上行益下下以
 兑巽承艮震坤道
谓之雷风便象顺布便象平宁常久世界雷声动而外
 出时出而出无暴风气巽而内入时入而入无疾为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31-0302c.png
 恒谓之风雷便象逆布便象轰烈震荡世界挠万物
 莫疾乎风风飞自天主施动万物莫疾乎雷雷奋出
 地主生为益至于泽山为咸亦顺布山泽为损亦逆
 布山主有泽泽自上零惟山有受惟泽亦聚曰咸山
 下有泽泽从下泻山不克受泽亦易消曰损皆实象
 亦实义
上之益下只须树一个风声以鼓动城中下之益上凡
 财力都属膏脂须是实输以灌注乎上又且每如土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31-0302d.png
 壤之于泰山下为锱铢之尽上为泥沙之视故益下
 非其无损而止言益益上亦有弗损而特言损
损初曰已事山之为止自如而泽之为润无已事固其
 心益上曰恒心雷或有时收声而风无时息吹心亦
 其事十朋之龟龟者洛书即后天一图奇偶俱朋为
 十而坤十全体具于损益中离一阴丽于二阳中为
 龟损益三阴丽于三阳中岂非天下之元龟龟象一
 损柔说上行刚止要终而二刚朋之以原始通体遂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31-0303a.png
 成笃实之光明益柔巽下下刚动原始而二刚朋之
 以要终通体遂成动变之光辉龟象二下说行上安
 止一涓一滴尽决江河凡以上受下者有此其为灵
 也孰如上风行下雷动万户千门次第洞开凡以下
 受上者有此其为灵也孰知龟象三
损初已事上曰无家蔼然虚受之怀故为惩为窒亦非
 虚不能益上勿恒初曰大作俨然方立之操故为迁
 为改亦惟立乃克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31-0303b.png
损泽益山翻咸为损原不失其为咸不然亦勿用取之
 女耳损风益雷翻恒为益原不失其为恒不然亦不
 从一终之妇耳
为下无损必逋赋之乱民兑为毁折故而上止难安故
 以二簋教用享为上无益必殖货之暴君巽为近利
 故而下震易动故以大川示利涉
损惩窒要终绝去科臼故曰无家益迁改原始不得怠
 缓故曰大作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31-0303c.png
咸恒损益总为泰否之变泰之内君子上一爻于小人
 上为损三上相易亦然其曰得臣无家若有终畜小
 人为臣终不与小人为家之意否之外君子下一爻
 于小人下为益四初相易亦然其曰利用为大作若
 有为大于小又有化小为大之意损以艮要终保泰
 君子已结果收成益以震原始倾否君子方从根拨
 转耳若咸则否之内小人上一爻于君子上者而颊
 舌之咸终无改于小人之口若恒则泰之外小人下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31-0303d.png
 一爻于君子下者而始求以浚犹然小人求人之心
 是为君子小人之定辨
君子待小人之道如天之无不覆在泰内则包荒若悯
 其饥而粒之食在否外则包桑若悯其寒而授之衣
 上之于泰上为损之有孚下之于否下为益之利涉
 以人惟万物之灵欲尽人勿失其为灵是为十朋之
 龟之益泰否损益之道行令凡世之为小人为民众
 既不至于冻馁有患又不至于冥顽弗灵夫是之谓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31-0304a.png
 天覆之度夫是之谓君子之用心
颐有灵龟谓人无养正之吉言语有不慎饮食有不节
 者无之损益有十朋之龟谓人有不克惩窒不克迁
 改者无之
艮止也止则终以止为终终而无始岂曰天行故凡艮
 居上卦下合乾亨为天衢下合震涉为大川下合坎
 利禦寇下兼山敦艮吉皆四刚卦之为荡也至于下
 合坤为剥之硕果下合巽为蛊之高尚下合离成贲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31-0304b.png
 白下合兑无损家皆四柔卦之为荡也而剥蛊损相
 荡尤至剥变也柔变刚也以坤柔变艮刚由变而上
 果方硕如无剥但华不果虽果藐乎其小者耳蛊者
 事也蛊则饬也谷积久变为飞蛊蛊亦变也巽柔
 蛊艮刚由蛊而上事方无以尚方仞其高如无蛊绝
 顶之外遂无进步虽高而危抑有尚者耳损减也伤
 也贬也亏失也以兑柔损艮刚由损而上原弗损原
 为益之如无损莫为臣独夫耳家于高危立崩之道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31-0304c.png
 政不如其无耳剥硕肌肤脱落尽惟有精华在隆寒
 穷阴常包一线之阳和蛊尚多病道心生多病于人
 未足忧狂风疾飙愈巩四维之磐石至于损无家惟
 正共于万邦富原藏之四海天下莫非其臣崇高一
 无所有剥硕不显蛊尚亦泯如是而后为天下一家
 之能事象故明之曰大得志
三人行则损一人三样损法初与二阳刚有馀酌损之
 如酌盈济虚之酌随盈虚以为权量弗损益之三年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031-0304d.png
 有一年之馀九年有三年之馀曾弗自损其有但益
 之以所馀三阴柔不足有如益在其上必定损其在
 三故曰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三损下益上主爻
 也同志为友相佐佑为友善兄弟为友三行与上易
 地为友初与四有不同志乎有不有无相为佐佑乎
 二与五有不同志乎有不有无相为佐佑乎分严上
 下情蔼兄弟名为下损上益谊如朋友佐佑三人合
 为一人上下并无二心以下说要上止真是一团和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31-0305a.png
 气布护于两间一团说意流行充塞于宇宙胥自六
 三一人行得之故系传极言絪缊构精之化
损初二如富民三如贫民富民终事好义易贫民终事
 好义难富民共输累千百非损贫民供输才升斗亦
 损然亦损所当损一以说道行之略起贫富二见便
 是疑便说非其说故曰三则疑这一点说行意思自
 少𤼵生要之艮成而止在咸男以止下女在损女以
 道说男故曰致一咸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31-0305b.png
 人心而天下和平损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
 精万物化生俱此
阴阳惟一气为升降上升即阳下降即阴兑象阴降之
 始至巽而下伏震象阳升之始至艮而上止此升降
 大义震原始艮要终阳生阴阴从阳此阴阳定分咸
 之情艮下宜上兑上宜下此交感而相与者也损则
 艮上适得要终之位不下兑以降阴居下或不上行
 以益艮穷矣惟上行然后通故不曰情而曰道上行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31-0305c.png
 恒之情雷动外出风巽内入此对待而方立者也益
 则震下适得原始之位不上巽以伏阴居上或不下
 下以益震穷矣惟下下然后光故亦不曰情而曰道
 大光
以一卦阳饶阴乏论损下乏上饶损下益上也益上乏
 下饶损上益下也合二卦阴阳饶乏论损秋冬之交
 揫敛之时全体是损益春夏之交𤼵生之时全体是
 益不止损下为损而益下为益人无损忿不惩欲不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31-0305d.png
 窒如当秋冬而无揫敛浮芥耳已人无益见善不迁
 有过不改如当春夏而无𤼵生死梗耳已
损以远害人无损岂惟害人终必害己益以兴利人有
 益岂惟利己亦必利人
易筌损损三以益上者也而五受其益故曰自上祐益
 损四以益初者也而二受其益故曰自外来孔子读
 易至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答曰夫自损者
 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又淮南子引孔子读易至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31-0306a.png
 损益喟然而叹曰或欲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
 适足以利之利害祸福之门不可不察

夬扬于王庭范氏以为内皆君子此赏罚明行之时
(音/决)一名巧妇柔乘五刚巧佞莫甚
易筌居德则忌言不居其德也
夬扬于王庭朱子与台端书伐木而剪其枝叶不若斧
 其根壅水而捍其波流不若塞其源鸣金鼓耀戈甲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31-0306b.png
 而噪呼以逐虎不若乘其方睡而毙之之速盖此等
 小人有生以来自朝至暮无非罪恶不可殚数且又
 人主素以倡优奴仆畜之初不责其名捡而间者议
 臣乃复抉摘苛细而一一以陈之其不纳则宜矣唯
 其日侍燕閒逄迎纵臾使人主之心恬于逸欲而法
 家拂士之言不得以进狃于卑近而正大久远之计
 不得以闻贿赂公行奸邪堵立凡所以为天下国家
 之纪纲者日倾月坏而上下相蒙莫敢以告是则此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31-0306c.png
 一二人之罪所以上通于天而深为今日膏肓之病
 者执事诚能深此为罪扬于王庭深赞圣王去邪勿
 疑之志又引同类之贤合谋并力以决去之则天下
 膏肓之病庶几可去矣此书允可为扬于王庭注疏
夬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范忠宣公曰大辂与柴车
 较逐鸾凰与䲭枭争食连城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
 人斗力不惟不能胜兼亦不可胜不惟不可胜虽胜
 亦非也韩魏公曰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乐道无闷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31-0306d.png
 小人不胜则交结党煽千岐万辄必胜而后已小人
 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无乱不可得
 已
夬君子决小人之卦书契之作盖取诸夬亦所以决去
 小人之伪而防其欺也
往不胜或曰胜谓胜其任惟三五夬夬夬夬便是能胜
 夬任之象三夬夬以五先之五夬夬以三后之
泽以说万物水以润万物说与润何以异凡火必燥凡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31-0307a.png
 水必润常也曰膏泽曰福泽曰恩泽则若出于非常
 而物为说之矣故泽非异于水而说不止于润又泽
 有二义上天下地之泽此地之潴水也泽上于天之
 泽则天之露泽与雨泽矣
噬上何校灭耳曰聪不明夬四闻言不信亦曰聪不明
 聪而明始乎坎终乎离坎化成离是为耳顺是为固
 聪明达天德而称睿知之至圣
否三包羞夬上无号此乃小人最毒最狠青状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31-0307b.png
易中两言聪不明即既未济鬼方之义象人只自聪已
 极而不求其所以明便如离日中天而反蔽之以黑
 云南国文明而反沦入为幽都故以鬼方象也
子夏传苋陆水根草茎刚下柔上夲草苋有陆种皆属
 阴或曰苋草昌阳也
耳兼目闻兼见聪兼明明从聪出聪以明显故圣人于
 离特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又于噬嗑上
 夬四特有聪不明之戒(六根互用/于此可参)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31-0307c.png
 四牵羊悔亡三为应上夬夬之爻四居三前才力不
 逮三宜安出三后以让三之进夬为当而四非其人
 古今亦鲜见其人此聪明所以为绝德圣贤所以为
 绝学或曰牵者牵连而进四随九五以进为牵
周氏曰易于君子之合每致意焉人情于始交未有不
 固者也逮积安成疏耦俱生轧甘陵蜀洛之衅每动
 于群贤极盛之时夬戒轧也故曰孚戒疏也故曰惕
 总之曰号易所谓号类诗所以怨呼而惧靡应也故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31-0307d.png
 用号疾呼而犹患弗闻也故类怨怨者慕君忧国至
 诚恳恻之极思号者意召声求同寅协恭之要术天
 下同室也君臣僚友之属同舟也诚以压溺之祸非
 一手足所能为而众亦均有责耳有孚号则天下之
 人群合而国事济矣

乾巽相遇小畜称妻称妇姤乃勿取畜巽志在于应乾
 姤巽志在于消乾畜巽在外卦乾为主姤乾在外卦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31-0308a.png
 巽为主也应君子之小人小人不为主与之配合无
 不可长消君子之小人小人为主与之比附不为所
 咥不已一失脚为千古恨如此
阖户谓之坤复则辟辟户谓之乾姤则阖
姤女壮勿用取女刘行简曰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
 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馀李常宁曰天下至大宗社
 至重百年成之而不足一日坏之而有馀邵子西晋
 吟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祸在夕阳亭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31-0308b.png
 一语上东门啸浪悠悠晋史贾充纳女以壬辰刘曜
 陷长安以丙子相去才四十五年宋史贾妃之册以
 壬辰而祸亦以丙子遂与西晋同辙奸臣孽女之败
 国家固如此
鼎二妾初大过之二妻初姤曰勿用取女二于初不但
 不妻亦不妾井二鲋初曰射鲋微而土潜相附旅行
 不啻宵小之类射亦止于浥注之而已姤二鱼初曰
 包鱼为林林之生包更具有天度此井二姤二合坎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31-0308c.png
 合乾分量大小之别
剥上硕果反为不远之复夬上无号反为羸豕之孚君
 子无故而去有时乎复仍有引过自咎之心小人有
 故而去有时乎姤无非报复毒螫之意君子小人所
 存之不同固如此
否初曰贞吉亨姤初曰贞吉从根上拨转
姤爻取象曰鱼曰瓜最有意味最可警省鱼烂瓜溃皆
 始自内而外初不觉也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31-0308d.png
韩魏公谓小人不可求远三家村中亦有一家当求处
 之之道知其为小人处之而已更不可校如校之则
 自小矣人有非毁但当反巳是不是巳是则是在我
 而罪在彼焉用计其何如姤之包有鱼处之之道也
 包无鱼远之之道也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大抵人三为众自
 三人以上便当有不虞之戒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31-0309a.png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
 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
 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
 惠之将至也由馂见之矣故曰可以观政矣

萃升假庙用礿困亨祀祭祀观盥皆以巽兑象震阳巽
 兑阴震明巽兑幽精意巽说于幽阴而无不孚其孚
 至矣阳明不假言已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31-0309b.png
冥升与虚邑一心一义
冥升在上消不富是论南征大人用世事业至上也定
 须知退知亡知丧而矧其为富贵功名也者
萃初若号号四以顺升上冥升与三俱冥三或以明入
 上必以暗出使升二有南征之吉而更有冥飞之举
 其贞为何如其利为何如牛僧虔注之不已则溢畜
 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
冥豫冥升皆不可无以变其穷冥豫动体圣人教以渝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31-0309c.png
 无咎冥升顺体圣人教以消贞各因其固有
临曰消不久升曰消不富姤言陨履言夬不论乾坤凡
 遇兑巽为内卦皆消体时消与消以消为用盛德大
 业便在此世人喜息恶消然卒不免于消其如消息
 之天行何

困上有口不掩言之象故曰尚口乃穷
雷水为解则泽水为困可知震为东方为明旦明有礼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31-0309d.png
 乐故解五曰君子有解兑为西方为幽夜幽有鬼神
 故困五曰利用祭祀又山水为蒙有止窒不流之意
 故以亨行泽水为困有揫敛不舒之意故贞大人吉
朱彦修治一男子小便不通他医治以利药益甚彦修
 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
 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
 之水出焉乃以方大吐之吐已病如失此通于困卦
 消息者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031-0310a.png
君子以致命遂志陈氏曰志由己者也志回则礼从释
 之志端则礼从节之志纯挚则竭情归质而自致于
 天自致于天也者天之所不得违也圣人所不得制
 也教之所不束也文之所不得传也或闺閤而进于
 君子或章逢而非夫或荏苒而能遂或轩然自雄而
 易夺圣人之取舍宜何如哉
雷水为解为春夏为阳气𤼵生之时令泽水为困为秋
 冬为阴凝寒冱之时令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031-0310b.png
困五乃徐有说涣四匪夷所思不以小人之困可独置
 而忍一物失所不以小人之思可独忽而弃刍荛弗
 询此困五所以为中直涣四所以为光大
困二征凶无咎与大过上凶无咎同义既利用亨祀幽
 可质鬼神明即有人非原无愧虽征行于凶祸之途
 夫何遇咎之有
险以说不怨天尽所以对天不尤人尽所以宜人此便
 是利用亨祀利用祭祀之道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031-0310c.png
困卦爻言大人言君子言亨祀言祭祀大人君子总以
 林总苍生陷溺失所起念匹夫匹妇纳沟为耻而曾
 不以一身一家之困穷为困穷
绂蔽膝上古衣蔽前而已绂犹象之困二朱绂方来言
 可向明征进义五曰困于赤绂从二视五为朱为方
 来从五自视犹赤犹困未能来二赤兑本色以天子
 朱诸侯赤为辨乃另义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031-0310d.png
困塞井通困上爻为兑止有外塞坎水之流之象井初
 爻为巽入有内通坎水之源之象
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但有丧有得往井未必来井来井
 未必往井
困到利祭祀方是相遇井到寒泉食方是通
改邑不改井不得以坎为井巽为邑如是则上井下邑
 义不相属卦象通六爻为井通六爻为邑下体巽坤
 居之上体坎进居坤全象俱穿坤土而成故曰改邑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031-0311a.png
 初泥二谷三渫四甃巽进既为中爻之兑兑又进居
 上坎之下一改而巽风皆泽水再改而止水皆流水
 才常渫而无泥常新而无旧常甃而无敝漏亦皆改
 义乃五之刚中之泉原随地皆有随取皆足初何待
 改夫是之谓改邑不改井
井改邑彻内彻下彻始革改命彻外彻上彻终淮南子
 八方风至浚井取新泉四时皆服之管子杼井易水
 此改邑之井水也论语钻燧改火此改命之革火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031-0311b.png
讼二其邑人比五邑人不诫泰上自邑告命谦上征邑
 国无妄三邑人之灾晋上维用伐邑夬彖告自邑升
 三升虚邑井彖改邑邑象入卦俱取升虚邑井改邑
 皆巽巽为风风以神用旋转八方运于无形巽德之
 制巽称而隐巽以行权虚与改巽德之所尤备也
井谷射鲋象曰无与非谓二五皆刚两刚相敌则不相
 与如艮之上下敌应不相与若然五井何以冽五井
 之冽以二刚之巽也五二原是合德之与二无与政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031-0311c.png
 谓谷而射鲋则将不能成五之冽无与其为五耳巽
 水之主在初上水之主唯五二与五以刚合德为井
 泉宜上巽不宜下射谷戒词二何以谷凡易之情近
 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二初近爻也二以巽
 水主初而委巳从初谷矣小鱼相附旅行为鲋二初
 相附以巽射注惟鲋而已矣二四同功二谷则四甃
 不成瓮亦不免敝且漏矣如是何以巽五而成洌故
 曰无与戒二不得为谷主乎初而不主初宜以刚直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031-0311d.png
 遂上巽之义若困四曰有与有二为与剥二曰未有
 与未有上为与俱与井二相发
乾乾谦谦坎坎蹇蹇夬夬皆言于爻惟井井言于彖井
 井系之来往往井以上水言来井以巽水言有往无
 来井体不立有来无往井用不行
旧井无禽横渠先生尝言义理有疑即濯去旧见以来
 新意朱子曰此说甚当最有理若不濯去旧见何处
 得新意来今学者有二种病一是主自家意思一是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031-0312a.png
 旧有先入之说虽欲摆脱亦被他来相寻
井汔至践阼篇武王井铭原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
 常赋敛有节井上六勿幕有孚则当不至汔而绝矣
 故元吉
雷水解风水涣有出幽谷迁乔木之象解上射隼高墉
 之上血去惕出义可知矣水雷屯水风井有下乔木
 入幽谷之象屯初盘桓井初不食义可知矣
井初虽巽水之主受从二视之鲋耳二如昵初何以上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031-0312b.png
 五而为天下食抱朴子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
 之大鹏寸鲋游辙迹之中不贵横海之巨鳞
困利用祭祀曰受福井求王明曰受福欲通幽明之故
 者于此考之凡人困不利祭祀是为穷困井不求王
 明终为泥井
王明并受其福孟子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曰有是
 四端而自谓不能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贼其君者
 也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031-0312c.png
 不义君正莫不正井三之渫委可用汲然何能以一
 人之渫遍及天下而使人无不汲但巽王而进之明
 使能以一人之渫及天下以一人之养养天下井是
 居其所底居其所便若人有分邑而不相通王家天
 下人中国无分邑故须改邑可用汲在三明在五五
 汲其渫以为天下养非三之渫而皆五之渫非王之
 渫而皆天下之人之渫人无不食之恻人成可汲之
 用三惟居其所五亦惟恭巳南面而天下井井同风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031-0312d.png
 故曰并受其福也
改邑不改井时乘六龙以御天云行雨施天下平此圣
 人随时平治天下之云雨井德之地井居其所而迁
 此君子随地养民之原水井下体巽巽入也巽风也
 风有八方所入各巽巽水上水以成井惟一君子所
 入所居如风不同方而井养之德惟一境改而心无
 改地异而心无异此身到处一泓寒泉可为人汲养
 而不穷皆君子改邑不改井之德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031-0313a.png
天生贤人君子原以利天下福苍生不使其自为有馀
 故其为道非行即明非明即行明即其行行即其明
 不明即为不行不行即为不明行者行其道以利天
 下以福苍生明者明其道以利天下以福苍生明行
 虽无两项穷达各有地头达是行底地头穷是明底
 地头有如穷而不明又安望其达而能行故困初以
 入幽谷为戒而井三以求王明为受福王者天下之
 归往王明天下归往之明中天日月照临之明不然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031-0313b.png
 井蛙之见仅为坐井观天之明与困初之入幽谷
 何以异
泽无水困天无雨须是泽有水贤人君子道足以济天
 下润苍生奚啻泽之为水泽无水国无仁贤便都是
 乾涸亢旱世界了普天率上于何润泽故为困匪以
 君子一身之穷为困也
君子处困虽彻底须是明须是觌朱绂赤绂行不在上
 明自在下上半或为暗世界下半自为明世界利用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031-0313c.png
 亨祀利用祭祀明或无礼乐幽自有鬼神此所以为
 君子之亨大人之贞
言井兼言邑井是民居相生相养之所故曰井邑又曰
 庐井改邑爻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
 贵
井改邑所入之途异不改井所至之域同无丧原未分
 我所有无得殊不自以为功往井惟人所汲来井无
 时不甃汔至亦未繘井极深不以责人羸其瓶凶失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031-0313d.png
 仍归已
六十四德皆在身井居其所若不象随身之物不知身
 之迁徙转移靡定到处为邑到处有井邑在井在邑
 有改井无改井若改怎成邑故曰改邑不改井

已日乃孚人到已日由甲历戊主数既备其于南面而
 听向明而治至理纤悉洞瞩于文明朗日中是以革
 其可革而人无不孚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031-0314a.png
暌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乃
 家人鼎中孚大过亦二女同居而俱反乎暌革以火
 泽异性风火与风泽俱一气耳
泽中有火革王邵曰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民疾火不数
 变疾必兴汉礼仪志日夏至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
 改火
人到口舌好大分已属君子易之有革只是革变那兑
 口革去故另换一副口舌鼎取新重铸一副肺肠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031-0314b.png
豺虎狼豹皆残杀之物乾虎革虎神武不杀虎与龙同
 皆可首出而为万国主
唐裴旻善剑舞常与幽州都督孙佺北伐为奚所围旻
 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刅而断奚大惊引去后以
 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十
 休山下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将军射之
 且败旻不信怒马趋之有虎出丛薄中小而猛据地
 大吼旻马辟易弓矢皆堕自是不复射乾革皆以虎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031-0314c.png
 象革以变虎变豹象此命世神武之大人君子夫庸
 可射而得者语曰虎豹出于山则狐狸号矣革无虎
 豹之变将胥天下为狐狸而以希小人之革面无之
复先王以至日闭关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吴晋明曰岁
 十有二月三百六十日而朔虚六日气盈五日四分
 日之一而置闰三年一闰八年三闰十九年七闰气
 朔分齐谓之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此
 其大略也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犹有些微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031-0314d.png
 有馀之处(天馀六十/四杪半大)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犹有些微不足之处(岁缩七/十五杪)而成岁差岁有差日有
 闰天行之数殆难得而定矣推步之法以冬至为始
 又曰历元子正初刻冬至四百甲子而一会至甲分
 齐此历家正法也天运自然不假安排莫能违矣然
 古之造历者以钟律以蓍策以测影铢铢而秤之至
 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但知逐年推步而不
 明历数始终之运以至逐会有差二十二会以后差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031-0315a.png
 四十四刻讹传之远日用而不知可惜也夫又曰今
 之谈天者类言元会运世元会运世之说不合历法
 况洪荒开辟以来未必六万馀年史外纪盘古三皇
 驾空凿虚其不可为据明甚术数家以太乙求上古
 大齐甲子与历法近而辽廓难寻且不明历数始终
 之运余近测远稽一准历法以冬至日躔求周天之
 转圜以冬至晷刻求日朔之齐会若岁差若闰法一
 一指掌无少渗漏间有校定本之天运考之先贤罔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031-0315b.png
 敢臆说不越一岁之历而宇宙一元之运了然目中
 矣孟子曰千岁之日至可坐而得此之谓也又曰伏
 羲画八卦大挠作甲子羲和治历阴阳家言其来尚
 矣术家者流日用不知讹传臆说大失作者之意余
 述一二以俟识者夫浑天甲子七政以日属虚冬至
 日与天会于玄枵虚宿此历元也降是渐差于女于
 牛于斗而今在箕矣历家谓之岁差何为其然哉曰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行昼夜不及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031-0315c.png
 天一度此次舍躔度所由起也日行南北陆而四时
 气侯随之约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分至
 启闭所由起也然周天之度岂能截然整齐或有奇
 馀不尽之数一岁之日亦岂能截然整齐或有奇欠
 不足之数郭守敬谓天馀七十五杪岁缩七十五杪
 每岁差一分五十杪六十六年有奇差一度此岁差
 所由起也历法十九年为章至朔会于一时四章为
 蔀七十六年至朔会于子时二十蔀为纪一千五百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031-0315d.png
 二十年至朔会于甲子日子时三纪为元至朔会于
 甲子岁甲子日子时一元凡四千五百六十年黄帝
 八年作甲子迄嘉靖四十三年为第七十二甲子凡
 四千三百馀年苟求其故历元可考而知也邵子元
 会运世之说虚而无据余谓尧时冬至日在玄枵女
 虚之交为子会汉元和冬至日在星纪斗二十一度
 梁大同在斗十二度为丑会唐开元冬至日在析木
 斗九度元授时历在箕九度为寅会天垂象显然示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031-0316a.png
 人矣国朝元统造大统历以洪武十七年甲子为历
 元迄今万历壬寅凡二百一十九年冬至日在箕四
 度岁差渐多历法不可不更定也今之术家类称开
 禧授时夫宋宁宗开禧历以开禧丁卯为历元乃第
 六十六甲子元郭守敬授时历以至元辛已为历元
 乃第六十七甲子授时迄今壬寅越三百二十二年
 大统历犹以为差而术者尚执开禧授时之说何居
或曰海之尾闾名为焦釜之谷水入其中如沃焦釜消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031-0316b.png
 乾而无复有是为泽中有火之革象又曰天地间如
 洪垆何物不消烁火在下泽在上何能有不灭者耶
 郑东卿以革为垆亦此
欧阳文忠公曰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历治历明时
 毫忽微眇略不少差无时不治无时不明其于革也
 为庶几矣

巽而耳目聪明万以忠曰惟巽乃能耳目聪明也盖聪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031-0316c.png
 明人所自有只不巽便气高心粗自用蔽塞耳巽便
 有巽顺虚下意思学者常体此自养便是真火候又
 曰木本是助火者只一巽字便成妙用今耳目聪明
 之士加以意气便是以薪助火
我仇有疾四覆三革疾若在于三四而特系之于五所
 以任用三四者五也不我能即慎所之之力量于是
 为见斯真无愧于有实之称矣
火在内巽风自外入而然之为家人曰父父子子兄兄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031-0316d.png
 弟弟夫夫妇妇火在外巽风自内入而然之为鼎曰
 享上帝养圣贤民非水火不生活徒养其形躯而已
 乎徒以自养而已乎
鼎二言我仇有疾五以柔中丽于四上两刚之间为正
 丽所重尤在上铉匪上是丽而三四是合即有说非
 所说卑踰尊小间大而聪明倒置之患圣人象之以
 有疾垂万世人君任人之烱戒旨甚明不我能即二能
 不为疾所即其实之坚定分量尤为可知非真有所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031-0317a.png
 入而有天下之定见定守者不能
鼎折足丘灵鞠尝诣褚渊渊不起曰比脚疾不能复起
 灵鞠曰脚疾亦是大事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
 餗
巽而耳目聪明巽水原坎一之始巽火要离九之终鼎
 兼井之用也且月明外覢耳聪内藏月巽入微目化
 成耳明归于聪故鼎五惟以黄耳象圣学期耳顺贵
 朝闻俱此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031-0317b.png
鼎黄耳中以为实五中虚以二为实如不以二为实乃
 空虚之虚耳岂成其为中乎陆子曰千虚不博一实
 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又曰古人皆是明实理
 做实事又曰做得工夫实则所说即实事不说閒话
 所指人病即实病又曰宇宙间自有实理所贵乎学
 者为能明此理耳此理苟明则自有实行实事又曰
 古人自得之故有其实言理则是实理言事则是实
 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又曰只说近易处著著就实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031-0317c.png
 无尚虚见无务高远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
噬五得黄金鼎五黄耳金铉这金原胎于震巽二木中
 又皆从烈火中锻就彖易圣人盖以明罚敕法正位
 凝命雷电合章享上帝养圣贤示教异流窃之名九
 转金液还丹盖以离为九以九为金为火金火色皆
 赤为丹图书七九互易故又假图书名为还丹遂使
 羲文周孔之教夷为𣆀喜钟吕之术惜哉
 邵曰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031-0317d.png
 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故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用二人为功汤以
 扶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治由是论
 之圣人之为治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
 是为鼎五上金铉玉铉之义象
 
 
 易像钞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