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322-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八
             宋 李焘 撰
  哲宗
元祐六年十一月乙酉朔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
中书侍郎刘挚为观文殿学士知郓州麻制以从挚所
乞为辞 工部言营造应纳退材当官量长阔径厚监
修或主管人就役兵限五日送受纳场务纳讫限次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322-0125b.png
给钞仍具收附物数申监掌簿人吏限一日勾销如违
各论如官文书稽程律至罪止者监修人降罚重难差
遣主管人降一名监当或监修官届终不觉察三次理
为遗阙从之(新/削) 户部言请广南东西路应用大棹船
兴贩私盐告捕获虽杖以下罪不以借赁运致其船并
没官仍别估价给卖
丁亥左朝散郎祠部郎中杨康国为京东路转运副使
 左承议郎秘阁校理知绛州刘唐老提点秦凤等路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322-0126a.png
提刑(唐老前与杨康国徐君平俱罢/言职今与康国俱除监司当考) 左承议郎提点
秦凤等路刑狱游师雄为祠部员外郎 左朝请郎河
北转运副使秦中为金部员外郎
戊子翰林学士范百禄言臣前月二十九日奉宣召面
奉圣谕右仆射刘挚累乞出除观文殿学士知郓州已
准宣告白麻至今月七日窃闻未曾降出诰命者缘臣
初无奏禀今则敢不尽愚臣窃以自古圣明之君进退
大臣未尝不厚之以礼义廉耻之分以示人主体猊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322-0126b.png
所当然以全大臣始终出处之际如此者无他所以重
堂陛之峻使国家等威朝廷理势尊重而不陵也朝廷
初以挚为贤哲以为公忠以为当为辅弼而授之以位
任之以政矣及乎言者论其操行改前不克有终某事
足以谓之过而审其不宜为辅弼则所授之位所任之
政收还之可也如其所请而罢出之也贾谊所谓故贵
大臣定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
讳也今明诏臣以挚累乞出而有是命臣当是时谨奉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322-0126c.png
德音更不复有所奏禀者此也既而闻给事中封还麻
制人人籍籍傅道其言以为制词中不著其过失因请
留之臣以为陛下始以为贤而相之今闻其非而罢之
不欲累其过者足以为贤者讳也亦足以为朝廷重堂
陛之峻增崇高不陵之势也是进退大臣之洪范也若
必欲累其过而使四方闻之则是用相有失当而朝廷
之体弗重也岂所以重堂陛之峻而增崇高不陵之势
也哉臣窃议论其罪者则恨不行窜殛之罚欲其留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322-0126d.png
则恨不能为攀援之计恭惟明诏所处曲尽至当而无
疑矣今或言曰如其有过则不当除学士是皆悠悠之
谈不足以裨国是而广上德也宰相拜罢系朝廷用否
而已岂以职名与大字为轻重乎是乃礼命之文而非
所以寓褒贬之实也伏望圣慈深察至当之体固执己
行之命炳如日月公如天地质之典故无可疑者伏望
断自圣意而行之天下幸甚
壬辰给事中朱光庭知亳州初刘挚罢相麻制过门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322-0127a.png
光庭封还言挚忠义自奋力辨邪正有功朝廷擢之大
位一旦以疑而罢天下不见其过言者若指臣为朋党
愿被斥逐不辞御史中丞郑雍言光庭朋党乞正其罪
殿中侍御史杨畏又言挚多朋党必相救援一切勿听
于是光庭与挚相继俱罢(郑雍旧傅云宰相刘挚用事/久党与中暌雍因劾挚威福)
(自恣天下士争趋其门宜罢出以收主柄疏入不报不/知旧傅所谓党与中暌者指何等人当考 雍新傅但)
(云劾挚威福自恣宜罢去以收主柄又疏王岩叟等三/十人以为挚党不知雍所谓挚党三十人者姓名已附)
(十月十八日旧傅乃无此/新傅盖缘元祐编类章疏)光庭之封还麻制也吕大防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322-0127b.png
尝召光庭谕旨光庭不至故但以本官出(此据王岩叟/日录朱光庭)
(再知亳州吕大防以其召而不至又不悦其封还麻制/故但以本官出帘中殊不怒也当考 孙升行光庭亳)
(州制词云士之自信特立无愧俯仰行已所志若夫居/官守职亦曰奉法循理而已尔虽笃于自信然制由中)
(出命布外庭轻行举驳则法所不与召之论议则拒而/不至持特立独行之志忘奉法循理之守宜还从橐出)
(守旧邦体我矜/容厉汝诚节) 宝文阁待制知亳州叶康直为兵部
侍郎宝文阁直学士知扬州谢景温知寿州景温坐荐
前通判王巩及明其在官无过故责之(此据景温本傅/旧傅云再知扬)
(州通判王巩与宰相刘挚姻家朋附苏辙等为奸邪还/朝除知宿州人言在扬尝赃滥罢之巩自诉得密州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322-0127c.png
(以人言而罢景温荐其有政事材因明/其在扬无罪坐是谪知寿州今从新本) 诏皇城使嘉
州防禦使管勾麟府路军马张若讷皇城使太原府路
都监知麟州孙咸宁皇城使象州防禦使知府州折克
行近以斥堠不明及不豫为清野之备致西贼如蹈无
人之境恣行劫掠张若讷降一官充鄜延路兵马钤辖
孙咸宁降两官冲替折克行罚金二十斤已而御史中
丞郑雍言麟路州界及诸城堡为贼杀掳人民孳畜烧
毁田舍不少若讷等责轻臣恐边臣观望愈增弛慢望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322-0127d.png
推原军法明示威信少谢一方之民以为边臣之戒诏
咸宁降监当差遣若讷降充鄜延路兵马都监克行降
一官(九月二十九日又明年五月二十/五日又绍圣三年正月二十七日) 诏新历以元
祐观天历为名命工部侍郎王钦臣撰序癸巳观文殿
大学士右光禄大夫知河南府韩缜为武安军节度使
知太原府(政目在十/月初八日) 观文殿大学士太中大夫知太
原府范纯仁知河南府(政目同闰八/月壬午当考) 诏免西京进奉
(政目九日/事附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322-0128a.png
己亥吏部言武臣丁忧者给假一百日并不得离任即
合给假一百日而欲奔丧或护丧前去于假内可还者
听仍理为在任月日从之(旧录特详/今从新录)
庚子左朝请郎监察御史安鼎知绛州从其请也鼎劾
苏辙不当故出(七年三月鼎责知/高邮军可考云) 左奉议郎秘书丞
集贤校理张耒为国史院检讨官(二十一日/为大著) 三省枢
密院言元祐六年秋季入流一百七十人六年比五年
少四十六人又将前次科场大礼奏荐转官换授人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322-0128b.png
比三年分为十二季以一季约一百五十四人有奇并
元祐六年秋季入流共二百七十八人除身亡致仕勒
停丁忧寻医侍养分司假满落籍叙用服阙寻医年满
比折外其入流少一百三十五人 秦凤路经略司言
乞应沿边事权许从宜措置庶免缓急拘碍失事从之
其陜西河东逐路经略司依此
辛丑户部言诸州见役投名衙前所历重难合得支酬
见钱愿留在官指买场务除见买朴人依合接续再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322-0128c.png
外馀并从投状依额钱指买愿三两人同状承买亦听
限满先给衙前其经减钱场务召人添钱即限满给卖
价高者如衙前与百姓价等亦先给衙前若已历重难
钱不及额数但及七分亦许指买所少额钱分四季纳
令家人勾当不妨本身差遣如愿却交卖与人者不以
钱数多少许衙前收为饶润从之 中大夫守中书侍
郎傅尧俞卒太皇太后谓执政曰尧俞清直人又曰金
玉人也可惜不至宰相对曰尧俞自仁宗时至今始终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322-0128d.png
一节有德望真可为朝廷惜上辍朝临奠赠右银青光
禄大夫谥献简司马光尝谓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
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
而温尤为难矣时以雍之言为然(旧傅云尧俞在位二/年专以朋奸为安身)
(计新传/削去)
壬寅左朝请郎秘阁校理守起居舍人陈轩左承议郎
集贤校理守起居郎孔武仲并为中书舍人 左朝议
大夫集贤殿修撰范子奇为权户部侍郎(八年二月八/日仍以集贤)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322-0129a.png
(殿知/庆州)左朝散大夫集贤殿修撰黄廉为给事中(五年九/月十八)
(日为陜西都漕今召/入七年正月就职) 左朝请大夫权户部侍郎马默
为宝文阁待制知蔡州(政目云默徐州二十四日孔武/仲缴默词与实录不同当考)
 龙图阁待制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钱协为工部侍
郎 工部侍郎王钦臣为给事中(二十四日孔武/仲駮奏可并此) 左
朝奉郎直龙图阁权管勾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文及为
集贤殿修撰知河阳 左朝奉大夫成都府路转运副
使吕陶为左司郎中 朝散大夫集贤殿修撰知徐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322-0129b.png
杨汲为江淮荆浙等路𤼵运使 左朝请大夫右司郎
中穆衍权陜西路转运使初西人自绝岁赐沉然不知
其谋诸路严戒备禦并敕乘隙浅攻为困贼计久之寂
无所闻王岩叟议遣使同列皆云未须遣岩叟密告吕
大防曰今日之事不可忽不知诸路所以备禦者果如
何朝廷必皆知其实大敌在前而预遣一使非过举也
大防以为然及于帘前开陈岩叟和之议遂定初欲专
遣两使分五路衍既有是除乃议即令衔命往泾原秦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322-0129c.png
凤熙河又就遣转运判官张景元使鄜延环庆按实以
闻凡事干经略司者与经略使有已见必欲面陈亦听
候衍回入奏寻诏衍不候搬家接人先𤼵又赐以金紫
(此据王岩叟日录因穆衍谢趣令起𤼵乃二十六日/事今并书赐金紫据政目乃十二月二日事亦并书)
 置六曹准备差遣官(政目十八/日事当考)
癸卯刑部言配沙门岛人强盗亲下手或已杀人放火
计赃及五十贯因而强奸亲殴人折伤两犯至死或累
赃满三百贯赃二百贯以上谋杀人造意或加功而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322-0129d.png
死十恶本罪至死造蓄蛊毒药已杀人不移配强盗徒
伴杀人元不同谋赃满二百贯遇赦移配广南溢额者
即配远恶处牢城馀犯遇赦移配荆湖南北福建路州
军溢额者即配广南牢城沙门岛人遇赦不该移配并
遇赦不还而年六十以上在岛五年移配广南牢城在
岛十年依馀犯格移配笃疾或年及七十在岛三年以
上移配近乡州军牢城犯状应移而老疾者同其永不
放还者各加二年移配从之(新本亦有/却可无)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322-0130a.png
乙巳吏部侍郎韩川为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彭汝砺
为吏部侍郎(汝砺以九月三日自刑部改礼侍其月十/八日范祖禹又为礼侍与汝砺并立及是)
(汝砺改吏侍韩川又为礼侍与祖禹仍并立明年六月/十二日川乃出守 政目汝砺吏侍在明年十一月六)
(日/) 左奉议郎秘书丞集贤校理国史院检讨张耒为
著作郎(六月十六日自小著改秘丞/八年五月十六日黄庆基云)
戊申朝奉郎国子祭酒丰稷兼侍讲权给事中孔武仲
言王钦臣除给事中按钦臣天资浅薄溺于荣利彊忌
好胜反覆任情给事中乃东台献替之职钦臣岂可居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322-0130b.png
此诏寝前命(钦臣十八日以工部除给事政目十八日/马默知徐州二十四日孔武仲缴马默词)
(实录俱不载/附见当考) 刑部言外州军人逃亡于京畿首获者
流以下罪具录所招罪款检坐条格枷锢送住营或见
差出处委本处收管依法施行若无别犯字号分明或
逃亡罪无凭照并牒送元逃处勘断畿县住营外军杖
以下各准此即应牒送人入京城门内其捕获者有作
贼镮子并元是配军及馀犯流以下并先从不应为轻
重决讫牒送畿县减二等本罪徒以上仍不并计已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322-0130c.png
未至本所逃走于京城内及畿县捕获者于元断罪递
加二等内畿县罪止杖一百仍具条牒报从之(新/削)
己酉左朝请郎梓州路转运判官董敦逸左朝请郎
黄庆基并为监察御史敦逸永丰人(元符三年/四月有传)庆基未
详邑里(吕公著掌记云黄庆基袁州通判王荆公表弟/荆公执政时深欲引用以议论不改沉𨼆至此)
(近时运判未有能逮此人者又/云鸿胪丞又云庆基人多知之) 尚书省言广南西路
经略安抚司奏南丹州捕到强劫山猺贼潘美袁枨等
愿依格请赏乞依上祖莫彦殊例降敕告赐紫金鱼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322-0130d.png
付刺史莫世忍诏可环庆路都监张存第二将张诚第
三将折可适等统兵出界攻讨韦州辣韦彊安州川霄
柏州及延州祖逋领不经掌等处贼众获首级千一百
四十八生擒二人(此据章楶奏议增入其出/界以十一月二十五日也)
辛亥诏曰朕获承至尊休德托于王公之上蒙成慈训
海内晏安恭惟太皇太后有圣德之徽懿居天下之崇
高保佑朕躬功及宗社人神俱归天地并泰稽岁甲还
相之次当庆符本始之辰仰赞寿祺用致诚祝昔在神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322-0131a.png
考有奉光献之礼尝以此恳请再三兴言伤财面诫悉
罢永惟大德何报方求尊安之称此而不图将何以示
孝钦于万方而达至感于神明乎其以元祐七年太皇
太后本命岁旦日斋在京及天下州军在城僧尼道士
女冠一日内在京于中太一上清储祥集禧建隆醴泉
万寿等六处宫观大相国寺十禅院自正旦日各用僧
道开建道场七昼夜宫观罢散日设醮一坐在京外州
军自正旦日办食设狱三日并支系省钱嘉与臣民共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322-0131b.png
增吉祷庶几中外均被馀禧 先是太皇太后谕执政
曰今日同皇帝听政不可比光献兼恐费国用吕大防
曰所费亦不多太皇太后曰亦勿如此言韩忠彦曰陛
下谦抑过甚王岩叟曰此乃皇帝一善事不须过有退
托遂降此诏诏辞学士梁焘所撰也焘奏臣伏以今月
二十三日学士院准中书省送到御批指挥以来年系
太皇太后本命岁依典故降诏施行事恭惟皇帝陛下
仁明天纵圣孝早成爱敬之心恳至如此诏书一下四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322-0131c.png
海风傅必使远近之人欢欣戴仰忠臣孝子益知感励
此诚明主甚盛之举也臣欲望圣慈亲持诏书面陈于
太皇太后然后付外区区愚忠愿效小补惟陛下采察
幸甚焘始撰诏进入上批令于保佑字上增一二句太
皇太后曰为尊者意今诏辞有圣德之徽懿居天下之
崇高盖后所增也(御集载诏语云有增入处今附此御/批来年系太皇太后壬申本命年依)
(慈圣光献皇后故事合预降诏修设斋会道场设狱之/类累奏太皇太后恭禀慈旨恐费耗国用一切悉罢伏)
(缘太皇太后居天下之尊复保佑朕躬功及宗社大德/何报又况有上件典故宜依慈圣光献皇后故事修设)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322-0131d.png
(施行学士院撰诏曰朕获承至尊休德托于王公之上/蒙成慈训海内晏然恭惟太皇太后保佑朕躬功及宗)
(社人神俱归天地并泰稽岁甲还相之次当庆符本始/之辰申赞寿祺用致诚祝昔在神考有奉光献之礼尝)
(以前此恳请再三兴言伤财面诫悉罢永惟大德何报/方求尊安之称此而不图将何以示孝钦于万方而达)
(至感于神明乎其以元祐七年太皇太后本命岁内外/合行事件并依熙宁九年正月一日诏书体例施行御)
(批所进入诏本甚得稳当只是于太皇太后序下保佑/字上似少尊者之意如居天下之尊意度与添入一二)
(句进入元祐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增曰有圣德之徽懿居天下之崇高) 户部言应两户
以上同状承买场务内有委实无力愿退免自召人承
续者并先诣官自陈限十日取问同买见开沽人如愿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322-0132a.png
承并限一月依数别供抵当若不愿或限满供通抵当
不足许退免人别召人经官承续从之(新无/可削)
十二月乙卯朔礼部侍郎兼侍讲范祖禹转对言四事
其一曰伏自祖宗肇造区夏刬削藩镇分天下为十八
路路置转运副使提点刑狱有州三百州置守皆得专
达于朝廷有县一千二百县置令皆命于天子其始也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
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监司者古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322-0132b.png
州牧连帅之职也郡守者古公侯之国也县令者古子
男附庸之君也自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民自
徒以上吏自罚金以上皆出于天子藩方守臣统制列
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
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是以百三十馀年海内晏然不惟
祖宗仁恩德泽深结于民亦由制置郡县最得其道前
世所未有也夫监司付以一路守臣付以一郡令付以
一县皆与天子分土而治者也其可以不择人乎人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322-0132c.png
情能者不见异而不能者亦见容则自中人以下几何
而不惰是以议者多言监司职事不举祖宗时有考课
之法专考察诸路监司置簿于中书凡有奏请及功罪
皆书之参之以众言验之以行事岁终则较其优劣简
其能者亦简其不能者而废置之举天下十八路监司
不过数十人欲皆知之亦无难矣夫选天下郡守此大
臣之职也古者天子亲之国朝太宗皇帝尝语宰相曰
朕择循吏俟选及三百人则天下何忧不理审官院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322-0132d.png
新所选京朝官充知州者二十馀人御前印纸历子太
宗亲书以赐之其略曰惠爱临民奉法除奸神宗尝谓
执政曰朕思祖宗百战而得天下今以一郡付之庸人
深可痛心今二圣垂拱悉以政事付之大臣然则今日
择郡守乃大臣之职也自京朝官以上功罪美恶无差
吏部知之为详臣愚欲乞先委吏部尚书取当为知州
者具其功过举主而择可任者保明之以上三省三省
召而审察之凡当召者使之言二事以上如转对法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322-0133a.png
前任利害或朝廷得失若其言可㡳行及有功状与其
举主多名人则用无疑矣其不及者以次差之其否者
与京府或藩郡通判其罢癃不能任职者与宫观有罪
者自依旧法降监当官既定其等然后使御史台纠其
不当者到官则委监司考其课每及一年则以优劣闻
而行黜陟焉如此虽未尽善得人必多矣未有监司郡
守得人而县令可以容贪虐昏闇之人也是故天子任
宰相宰相察监司而已监司察郡守郡守察县令朝廷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322-0133b.png
据其所察而行赏罚此岂其难哉夫有考课而无黜陟
与不考课同今吏部虽以上中下为等具文而已非有
赏罚使人劝且沮也臣伏望陛下明谕大臣使谨择监
司而专考之使大臣代陛下择郡守其监司郡守考课
必行赏罚使监司郡守专察县令庶使天下官吏渐多
得人然后可以言治矣其二曰臣伏见近制举殿中侍
御史监察御史须通判资序实历任一年以上人充臣
当受诏与两制同举会议终日无一资序相当可充选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322-0133c.png
者间有一人应格又众论未以为允缘资格之设本以
向者多不拘资序故立此法矫枉过正臣愚欲乞参酌
前后条制裁处其中应举监察御史取第二任知县以
上殿中侍御史取初任通判以上更不限实历一年其
寄禄官并以奉议郎以上所贵易得应格亦经久之通
法也其三曰臣窃见朝廷常患将帅之才难得其人仁
宗时每帅臣阙或自禁近除授试之藩阃然后大用外
任则都转运使待制杂学士可用者常数人未尝言乏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322-0133d.png
才由朝廷养之有素也将帅之选多出于监司先自远
路渐擢至京东西淮南其资望最深绩效尤著者乃擢
任陜西河东河北三路及成都路自三路及成都召为
三司副使其未可辍者或与理副使资序自副使出为
都转运使夫自初为监司至三路及三路副使者其人
年劳已深资历已多缘边山川道路甲兵钱榖皆所谙
知故帅臣有阙可备任使中才之人亦能勉强自王安
石用资浅之人为监司使之推行新法是故才与不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322-0134a.png
两皆废坏而资序一切不用二圣临御以来又未尝以
远近为之资序每边帅有阙则不知可用者为谁由朝
廷养之无素也臣愚欲乞复祖宗之时用监司之法边
臣有阙于此选授则可用之人必多矣今监司或初除
即与近路及三路自三路却迁之远地则人情已不乐
在三路者或久而不迁其才能资望又不足备边帅之
任此所以人才常乏也今若复祖宗之法其提点刑狱
转运判官亦择才能者与诸路更互为之使往来出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322-0134b.png
于三路者常多则知边事者必众矣其四曰臣闻自古
重法以止盗者莫如五代之汉高祖即位之年患四方
盗贼众多敇盗贼无问赃多少皆抵死仍分命使者逐
捕宰相苏逢吉草诏意云应盗贼其本家并四邻同保
皆全族处斩众以为盗犹不可族况邻保乎逢吉固争
不已但省去全族二字由是郓州捕盗使者张令柔杀
平阴县十七村民其法可谓重矣然盗贼不为衰止至
周太祖时窃盗赃满三疋者犹弃市太祖皇帝代虐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322-0134c.png
宽稍轻盗法累圣仁厚递加减贷故窃盗遂无死刑然
编敕所定盗赃犹重于律三倍岂可更增重乎臣伏见
熙宁四年中书检正官奏请开封府东明考城长垣等
县京西滑州淮南宿州河北澶州京东应天府濮齐徐
济单兖郓沂等州淮阳军别立盗贼重法其后又有他
州奏请乞比东明等处行重法者夫溥天之下谁非吾
民今独视此州县如度外之人自行法以来二十馀年
不闻盗贼衰止但闻其愈多耳古者开衣食之源立教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322-0134d.png
化之官先之以节俭示之以敦朴有邪僻之民然后从
之以刑岂有不治其本专禁其末又重法之地皆举知
县必择强健之吏奉法除盗视民如雠一切以击断为
称职此岂平世所宜为乎臣愚欲乞悉除重法改重法
地分为举知县地分夫天下县令不可不择独此诸县
已先举吏则不可废民多奸猾尤须良吏以治之选吏
以养民不命吏以敌民也及今四方人情少安改峻法
为平法庶可变恶俗为善俗止用常典足以禁奸惟陛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322-0135a.png
下无以教化为不急无以峻法为足恃则民皆可使为
善矣 户部请将畿县夏秋租及房园酒税等课利应
催驱比较事并专𨽻提点司从之 工部言本部酬赏
格小使臣任满缘黄河洛口物料场监官免短差升三
季名次今看详向著退背一等酬奖显见不均欲令向
著埽分依法推赏其退背处止免短使从之(新/削) 太子
太保致仕张方平卒上辍视朝二日成服苑中赠司空
方平戒其子孙勿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之乃赐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322-0135b.png
文定(政目二日赐韩嘉彦弟穆衍金紫衍/赐已附十一月十八日嘉彦当考)
丁巳诏三省枢密院并六曹御史台开封府大理寺人
吏并许依旧法三年一试断案次第推恩 右正言姚
勔言伏见礼部郎官叶祖洽贪鄙无状不持廉节昨自
淮南得替入京沿路商贩并多置芦箔寄炭场官物及
寺院堆垛货卖又与开宝寺僧交往钱物不明借马逾
年逐月以仓麦换白面及令梢工买木十条还钱亏价
又买金银铜器三盗税入门就京贩卖诏户部尚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322-0135c.png
刘奉世体量寄箔借马换麦皆有实诏祖洽具析以闻
(明年二月六日/祖洽知海州) 右宣德郎权𤼵遣两浙路提刑马城
状准吏部牒都省批降指挥勘会今有身在两浙父已
垂年而其子却用指射家便法授广南差遣系何人具
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城令契勘得系右通直郎新差权
知连州徐畴有父师民任中散大夫致仕见在本路苏
州居住其徐畴已于今年八月内起离前去连州赴任
诏徐畴令吏部指挥罢任侍养令进奏官遍牒施行(编/录)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322-0135d.png
(册十二月/三日圣旨)
戊午辽国遣使保静军节度使萧倜副使中大夫守太
常少卿史馆修撰王初来贺兴龙节 户工部言应官
员赴任川广福建于半年前荆湖南路于一季前荆湖
北路江南西路于两月前江东淮南两浙路于一月前
其不及千里州军于入半月并为见阙全差合破船数
应差船乘载官员入京辄将所附官物妄作名目于府
界诸县寄纳或并与别船并虽无官物已至汴河下锁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322-0136a.png
不由在京东排岸司差拨而承受别官司差占回归者
各杖一百从之(新本/削去) 刑部言应自陈是别宅所生子
未尝同居其父已死无案籍及證验者不得受理从之
(新/削)
庚申左朝奉郎知兖州翟思为国子司业 夔州路转
运判官程之邵为都大管勾成都府利州路茶事(八年/五月)
(十六日黄/庆基云云)
丙寅左朝散大夫守兵部侍郎叶康直卒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322-0136b.png
戊辰诏皇太后亲侄女三人并封郡君 户部言乞今
后应致仕官有战功曾经转两官以上者并许支给全
俸从之 枢密直学士朝请大夫知扬州李承之卒
是夕开封府火府廨一空知府事李之纯仅以身免翌
日执政于讲筵奏曰火通夕傅报必惊动上曰迫近原
庙极可惧执政退相与叹曰言词雅驯殊有裕陵之风
(此据王岩/叟日录)
己已诏今后应归明人乞寻医侍养致仕之类令所在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322-0136c.png
具奏听旨
庚午诏礼宾副使杨光震为崇仪副使右班殿直杨光
荣为左班殿直三班借职韦光泽为三班奉职以次首
领杨贵升等并从泸南安抚司奏请补授借职至巡遏
将泸南沿边安抚使张克明为嘉州团练使以生擒㺐
贼功也 御史中丞郑雍言雨雪愆少农事不举伏望
申饬内外督促刑狱以导和气诏在京委刑部郎中及
御史一员开封府界令提点刑狱诸路州军令监司催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0322-0136d.png
结见禁罪人内干照及事理轻者先次断讫以闻内府
界徒以下罪人罪状明白不该编配及申奏公事或虽
小节不圆不碍大情并许决讫以闻 御批十一月二
十八日夜太史局等处奏有客星初出在参宿度参宿
在晋分今河东是也窃恐昨夏贼打劫麟府路杀害人
民掳掠人口孳畜不少朝廷虽体量赈济亦虑体量不
实赈济未得仔细及将来本路粮食别致阙乏三省枢
密院商议合如何施行此亦应天一端也如合有施行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322-0137a.png
即以寻常意度行遣上件星变事因更不行出 是日
(十二月/十六日)三省枢密院同进呈寝之(此据御集增入十八/日遣刘忱体量安抚)
(恐此御集所云寝之误也/十二月末梁焘云云可考) 诏吕惠卿光禄卿分司权
给事中姚勔封还罢之(政目十六日书惠卿光禄分司/二十二日书姚勔缴惠卿词实)
(录并无之按惠卿家傅亦不载此却云六年十一月许/任便居住今且因政目附见十六日当细考之三年九)
(月自建宁移宣州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复中大夫崇福官)
辛未御史中丞郑雍言请今后按察官司元奏不当止
依法令刑部具因依取旨朝廷酌其太甚者惩责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322-0137b.png
壬申直龙图阁知凤翔府谢麟权知渭州 直龙图阁
太府卿刘忱为麟府路体量安抚 先是三省枢密院
奏事太皇太后言及开封火密迩景灵幸无风李之纯
几不免已令人问之吕大防因言闻有客星在昴毕间
臣等不敢呼日官问不知已退未太皇太后曰未退大
防曰毕主敌兵恐是今有西事应见于天由此观之人
事不可不谨苏颂曰毕主赵地恐事在北界亦不可知
太皇太后曰已于上清作道场祈禳王岩叟曰天道远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322-0137c.png
不可知变见果为何事但朝廷每事修省天道当顺应
太皇太后曰天道安敢忽更在执政大臣同修政事大
防曰全在修政臣等不敢不用意 初河北被寇岩叟
累言须遣使庶可以尽事情韩忠彦不以为然大防唯
唯而已馀人皆无可否及庚午御批出忠彦首曰须遣
使明日聚议大防写元祐令中溺水给钱掩瘗等三事
曰昨日文字行此可矣岩叟不答徐曰须遣使乃可应
曰遣使亦得岩叟曰不如便议定谁可使明日进呈遂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322-0137d.png
以刘忱为请岩叟又言遣使则可以示朝廷恩意尽边
上事实从之(明年五月二十六/日孙咸宁等责) 观文殿大学士太中
大夫知河南府范纯仁言昨以禦戎失策累章待罪蒙
恩罢帅移知河南府窃恐未厌公议望再行黜责诏范
纯仁降中大夫初议落职嫌太重欲止降官又以故事
宰相必带諌议大夫官制为太中大夫今降中大夫或
疑之既而以纯仁外任遂有此诏 河北东路提刑司
言请今后应河埽军人犯强窃盗杀人放火劫囚及窝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322-0138a.png
藏贼过致资给作脚指引借助器杖或听漏落缉捕机
谋之类合该刺配者并依配远近刺配诸州军牢城如
违犯应配即依重役法勒充本指挥下名从之(新无政/目十八)
(日根究开封府遗/火今附见当考)
乙亥拂林国遣使入贡 工部言河北京西府界三路
今后所买河埽年计物料所差官止买及一万束许支
给食钱驿劵从之
丙子户部侍郎韩宗道为宝文阁待制 权知开封府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322-0138b.png
宝文阁直学士权开封李之纯为兵部侍郎(宗道知开/封政目在)
(十八/日) 御史中丞郑雍言伏见吏部员多阙少堂除迁
徙大数迟速不齐非常行之法乞今后吏部所差知州
通判人并依旧以二年半为任六曹郎官除合非次迁
进外并实以三年为任如以员多阙少即乞量减年月
或以差除难定即令少延岁时每有阙员随才进补不
必递迁如任满朝廷考察显有才效虽不次褒擢亦足
以风劝在位其堂除知州及监司如非朝廷须合迁召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322-0138c.png
并不以无名除改诏应内地知州通判除堂除人外并
依元祐元年十月四日法差注 户部言承买场务界
满有欠已根究承买人自已财产及保人抵当纳官外
尚有欠数承买人委无可纳者如无情弊县州监司次
第保明除放讫申本部若已除放而场务尚无人承买
者即权行停闭别召人承买从之 工部言盗拆黄河
埽緷木岸以持仗窃盗论其退背处减一等即徒以上
罪于法不该配者亦配邻州每获一人杖罪赏钱十贯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322-0138d.png
徒罪十五贯流罪二十贯巡防军人不觉盗每次使臣
三次合杖六十从之
戊寅枢密院言昨自元丰军兴以来御前降下陜西河
东处置边防机要处分多是直付边臣亲自收掌窃虑
后来移替有失照据诏诸帅臣亲收遵行不得下司每
遇替移亲相交付(七年二月八日/章楶云云可考)
已卯辽国遣使宁昌军节度使耶律迪泰州观察使萧
仲奇副使中散大夫守太常少卿充乾文阁待制高端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322-0139a.png
礼东上閤门使广州防禦使刘彦国来贺正旦
庚辰诏都水使者吴安持再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初/除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改太/仆) 先是执政奏事延和语及立后太皇太后曰又
选十馀家皆不可吕大防曰若门阀不可虽有容色亦
难取王岩叟曰须勋德之家乃可以服天下人之心若
太皇太后家有其人正协天下望不须以小嫌为辞
太皇太后曰何由知此大防曰外间亦闻之太皇太后
曰只为不堪高家亦安有此福大防请召都知押班至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8b 页 WYG0322-0139b.png
閤子中问当许之少顷见冯宗道梁惟简于内东门令
奏高公纪女年命乞降付(据王岩叟日录已/上乃十八日事) 是日(二/十)
(六/日)执政会崇政殿门宗道惟简来傅圣意云本朝未有
一家二后嫌于太盛又恐人物不当上意却成难处既
对大防具言之太皇太后因云不堪又密勘得所妨甚
重于是高氏之门遂塞大防又言诸王家或有人闻蜀
国长主之女前疾今已无他太皇太后曰未也又曰王
诜不佳要是长主所出耳(此据王岩叟日录/乃二十六日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322-0139c.png
辛已鄜延路经略使范纯粹奏臣伏睹朝廷委诸路帅
臣时出轻兵为浅攻之计近因环庆泾原熙河各曾出
师西人具晓此意今探得西界于诸沿边对境百里之
外各作头项排布人马东西相属意欲每一处汉兵入
讨即左右头项人马并合聚集足以拒战以地里计较
不过一两日之内彼所聚兵必不下三五万是彼有以
待我也臣窃计汉兵入讨一路人马不过一万既入贼
境不下一二百里彼主我客众寡相远若不以术分彼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322-0139d.png
兵势则汉兵常少遇贼常多恐非全胜之道窃缘汉兵
入讨邻路各不相知声迹相疏有同秦越彼能并兵拒
战而我不能协力破贼则倒置乖方莫大于此臣愿朝
廷密诫诸路边臣凡有所经营俟谋议已定入讨有日
即令帅臣先期手作书简以代文檄详报左右四邻(谓/如)
(环庆欲出即东报鄜延/河东西报泾原秦凤)无次邻即据所报(谓如河东欲/出即报环庆)
(鄜延欲出即东报/河东西报庆渭)告以决入之日其被报路分帅臣须
管立便差选兵将于所定之日引至塞上大作深入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322-0140a.png
(诸路平日必已探得自已对境有无贼马人户次第/若亦有利可乘须于所定日进兵深入如偶无利可)
(取或近界有贼马盘泊不可进向亦须严/督兵将以其日出塞虚作声势不用深入)务在牵留得
对境贼兵不敢舍此之彼所遇贼兵无并力拒战之患
则四邻之助岂小补也臣愚虑及此伏乞圣慈相度如
何施行即乞速作朝廷之意下诸路遵守(纯粹以十二/月二十七日)
(奏/此) 翰林学士梁焘言臣过被圣恩驱策得侍清光亲
闻德音要使静而不扰安而无危内惠中国外绥四方
隆谦广问未尝不及政事之得失臣同天下庆幸陛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322-0140b.png
聪明可谓知要已如君臣同德共行此道数年之间必
复见仁宗至治之时比观朝廷之事似未副圣明之本
意者臣甚惑之岂大臣不能将明德美究宣睿泽以广
为宗社长久安宁之计欤或者圣意稍怠奸人伺隙得
进邪说以眩乱聪明欤臣早蒙知遇擢在言路纳忠补
报难同众人不忍不为陛下一言也愿陛下察臣之志
少加听焉臣闻论者曰致天下之治难守天下之治易
臣独曰致之为易而守之为难也盖自古人主图治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322-0140c.png
初莫不急于求贤渴于闻谏得一善惟恐未能行见不
善惟恐未能去潜心于万事幽微之无形用意于众人
思虑之不到兢兢业业不敢暇豫终至于安乐而无事
此天下之治所以致之为易也亦既治矣或放其心气
日益骄志日益怠谓贤者得矣而忽于求谓善言尽矣
而厌于听谓事之微者为不足虑谓患之隐者为不足
防奸生而不察祸萌而不悟故终致于败乱而莫之救
此天下之治所以守之为难也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322-0140d.png
治而不忘乱既济卦之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盖
安有危之理治有乱之机既济而犹思祸患之潜伏此
皆圣人戒惧于治安无患之时者也恭惟陛下临御七
年于今进贤去佞协天下之公兴利除害同百姓之欲
刑罚清平赋敛均节奸宄已销兵革略戢岁物丰穰民
力宽暇可谓有治之渐矣守而勿失治道可成正是两
宫持守至难之际也恭惟皇帝陛下进学不倦临政不
忽无宫室之好无声乐之玩无佛老之惑无用武之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2a 页 WYG0322-0141a.png
所以守之者有道矣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敬明谨济
以大公判别谗邪裁抑侥倖听断之间事明理尽照临
之下物无遁情此尧舜之用心也而臣之区区尚以为
忧者窃恐陛下以未成之治为大治以小康之俗为可
久包桑之虑日懈于心圬索之畏不及于前盖积累而
成者为至难怠忽而败之者为至易臣区区之忠盖已
面陈伏望陛下不以臣言为愚谨思而审行之臣屡蒙
圣恩降旨开纳臣未敢以为喜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2b 页 WYG0322-0141b.png
为艰又曰戒哉儆戒无虞愿陛下必行可听之言儆戒
无虞之事延洪无疆之休天下幸甚贴黄窃以政事之
本在于用人朝廷人材纯一则政事自然安静但君子
在内小人在外即是泰道如君子小人混而为一则泰
道何缘得成君子小人不可并用犹冰炭之不可同器
一长一消自然之理也此在人君常用意于进君子退
小人则治道可成而天下受泰矣伏望圣明留意于此
小人而无材者虽未足畏然亦不可用也小人之性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3a 页 WYG0322-0141c.png
于嫉善良为朋邪是不材者使之得路必又将引用小
人之有材者以济其奸终为国家之害此其不可用也
决矣其理甚明愿陛下察之人材纯一则政事安静而
朝廷无事陛下可以无忧无为矣人材杂揉则政事纷
乱而朝廷多事陛下可得不虑不劳乎必使邪正判白
而人材纯一则中外安静朝廷清明矣此治道之要也
窃以臣之为道在于尽忠忠之为字谓中心一则为忠
也中心二则为患矣夫臣下有爱君忧国与上同德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3b 页 WYG0322-0141d.png
心而能奋然当怨排难无虑身顾家之忧者可谓中心
一矣陛下察其有是心焉岂不为忠也可疏之乎臣下
有外示爱君忧国而其中不与上同德同心不肯当怨
排难但务要收恩买誉切切于营私者乃中心二也陛
下察其有是心焉岂不为患也可亲之乎此用人之要
也伏望深留宸念 焘又言臣闻人主之德莫大于知
人朝廷之政无先于急贤德以聪明为高而政以忠厚
为本夫能判别邪正断之不疑使竭忠者皆尽节怀邪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4a 页 WYG0322-0142a.png
者不可乱正斯可谓之聪明矣用得其人则法度齐君
子亲近小人疏斥恩泽下于百姓欢欣达于四海斯可
谓之忠厚矣恭惟太皇太后陛下至公至正明而有断
皇帝陛下仁考庄敬静渊疏通阅天下之事日益多进
天下之材日益广讲求祖宗治体日益熟察见中外人
情日益详然而聪明或有所遗而忠厚未至于成者臣
窃疑之或者圣心未加意于执要乎今日为政之要在
于辨邪正之实也唐李德裕有言曰邪正相攻上惑主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4b 页 WYG0322-0142b.png
听正人呼邪人固为邪矣邪人亦呼正人为邪人主何
以辨之臣故曰在辨其实也元祐之初至于三四年间
正人为陛下论邪正盖已多矣陛下辨邪正亦已明矣
陛下能守之以定而巧言不能移则奸谋自破矣奸谋
不行则邪人自消邪人既消则正人之道行而政事不
臻于忠厚者未之闻也此独在圣功之自强尔李德裕
尝为唐武宗言曰舜有大功二十去四凶用十六相不
必在武功也武宗甚悦武宗能欣纳德裕之忠言信是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5a 页 WYG0322-0142c.png
聪明之主矣陛下大度谦虚恐未欲遽就舜之大功顾
武宗之欣纳忠言诚不难及也臣愿为陛下陈辨实之
略焉所谓正人之实者能推公其心以爱君忧国为计
不附下不罔上乐进善类爱惜生灵临大节而忘其身
事两宫而一其志为陛下常求长久安宁之计近思自
左右宫庭之间远虑至于中外海隅之际皆欲得其欢
康无事上下一意其为安静其功如此者是正人也此
类进则聪明开广内外大安岂不为国家忠厚之福耶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5b 页 WYG0322-0142d.png
此类去则无政矣不可不辨也所谓邪之实者缓公急
私复仇报怨外阳为忠直内阴怀奸曲其言似忠而其
实欺罔也其气似敢而其实凶崄也自谓介特而其实
朋党也自谓纯一而其实二三其德也贪禄竞进猜忍
倾夺专以伤害善良为谋而又附托权要出死力为之
鹰犬不惮不耻以肆其毒不恤国之忧危务伸其志不
惧上之悔患务行其言其为倾摇多端如此者是邪人
也此类进则聪明眩惑内外大恐岂不为国家忠厚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6a 页 WYG0322-0143a.png
患耶此类去则无忧矣不可不辨也今听其言而求其
用心之微观其行而考其处已之端其向背之异有无
之殊虽未能尽究而亦可以概见矣陛下既辨其为邪
即当速去之如未能即去之耶多用正人正人既用则
邪人知难而或自退或行险以攻正人因其攻正人而
去之以示大公因其引退而去之以示大恩二者随其
动而处之不烦扫除之力矣李德裕又尝为武宗言之
曰陛下辨邪正专委任守之以定朝廷必理此真宰相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6b 页 WYG0322-0143b.png
之言也盖主意不能定则奸邪得以乘隙而进惑乱聪
明也一移其意则忧患从而起尚何致理之望乎圣心
从来知其为正人者固不多也惟愿记其尽心宣力始
终保全勿使小人摇动也如其离间毁败诬陷之言者
此是摇动之计也愿陛下自信素知之心而守之以定
深辨奸诈之说而断之以不疑斥其邪人以安正人正
人知所依归恃以无恐得以奋忠竭节毕身图报则朝
廷之理不难致也臣不胜惓惓纳忠之至贴黄臣向在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7a 页 WYG0322-0143c.png
言路得侍清光伏见陛下照物必尽其情伪而量有包
容论政深达其义理而语有次序虽古之英主不能过
也臣等累曾奏闻以谓邪正不可并用陛下深以为是
知邪正之必相攻也今并用矣臣等又谓邪人在外正
人在内则可治陛下亦以为是知邪人在内则害政也
今邪人在内矣臣等又谓使邪人少正人多则可治陛
下亦以为是知邪人之多则交相朋比损正人之道也
今邪人多矣以在内众多之邪人与寡少之正人并用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7b 页 WYG0322-0143d.png
势自不敌岂能久安而终无忧悔乎奈何与日前之圣
意不同邪必有奸人移惑圣意也如不悟则奸邪乘隙
数数进计终至于成其祸此圣明所宜早辨勿为清衷
他日之忧悔也又云伏见圣意欲得臣下之心纯一而
忧其二三之纷纷未定也臣谓欲齐群臣之二三者莫
若言路用纯一之臣也愿陛下用素所知之正人尝在
言职风采凛凛为中外所敬惮者处以言官之长其心
一忠于两宫其言大公于朝廷使四方仰之国势增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8a 页 WYG0322-0144a.png
奸邪小人望风自然消退大臣小臣肃然守正莫不纯
一无烦圣虑矣惟陛下早定圣意断在必行可救今日
之弊无出于此伏望深留宸念为宗社之福又云陛下
自御政以来选用可信之臣能以忠孝报陛下之恩者
今在朝廷不过数人群小怨嫌阴结为朋力谋排陷者
不一人也其心欲尽去此数人则奸谋可行大奸有复
来之望此数人者方以时事难守为忧孤立难安为惧
若非陛下知其忘身忘家当怨去奸有爱君忧国之心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8b 页 WYG0322-0144b.png
力赐主张则岂能安全至于今日也在于今日之势尤
为难立仰赖圣造终始主张也此数人者亦未足深惜
但恐小人复兴攻击转多万一如此则为太皇太后陛
下即日之悔为皇帝陛下他日之忧此可为大惧也愿
圣明凝神深虑以杜其渐待其事起而后处则必势强
横难制纵终能制之忧劳亦已深矣今朝廷正人少邪
人多诚意不一公道亏损圣意欲削朋党而朋党愈结
圣意欲绝私邪而私邪愈行此所以政事纷纷未得安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9a 页 WYG0322-0144c.png
静也伏望圣慈每当进拟人材之际丁宁审问谨重开
(按此处原/本阙文)可使私邪渐少朋党自衰朝廷日有安静之
望圣政日有清明之益此道既行可以缓忧矣小人奸
言最是难辨盖其巧美似忠害善似直狠愎似敢诬罔
似公人主听之一误则德业俱损若不早辨则终致忧
患故圣人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自古人君以为诫此
圣明不可不察也又云有向来奸党已用之人今复在
要路者又有奸党后进之人今在言路者又有小人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39b 页 WYG0322-0144d.png
奔竞侥倖者虽素非奸党而今日屈意求助以济其谋
为自进之计阴相交通以白为黑以是为非以无为有
有专欲惑乱聪明离间君臣倾害忠良此不可不察也
其心亦甚易见陛下从来以为正人而有时望者小人
必欲陷害也奸党渐渐复用在朝众人皆知无一人为
陛下言之也此是忠邪不忠耶公耶私耶曲耶直耶且
以此一事验之甚易辨也陛下既辨之亦须早为处分
疏理如此则政事渐复清明可以上悦天心而还谴集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40a 页 WYG0322-0145a.png
祐矣又云言路必择守正纯一之君子则心公而言直
判别是非有补聪明若误用邪人心私言曲惑乱圣聪
唯欲自济其奸谋此不可不察也(焘行状云七年有司/奏客星见焘论之其)
(略曰客星初变久未退伏上轸圣慈至诚寅畏侧席修/省谴告之来必主于事事之所起必自于人今奸邪尚)
(多正人至少主听未专恐其占不特兵饥疾疫之间而/已人主之德莫大于知人朝廷之政莫先于急贤云云)
(按焘论知人急贤即此奏也但奏稿乃无客星见等语/耳又按御集十二月十六日三省枢密院进呈十一月)
(二十八日赈济御札有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史奏客星/云云焘奏所称客星必缘此也今并前一奏论奏圣意)
(稍怠奸人伺隙得进邪说并附六年十二月末奏称陛/下临御七年盖自元丰八年至元祐六年实七年也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40b 页 WYG0322-0145b.png
(元祐七年则不得云七年行状附之七年误矣六年十/一月一日刘挚罢相二十八日太史奏客星云云焘两)
(奏决在六年冬所称邪正并用邪人多邪人在内与前/日圣意不同必缘挚为杨畏等所攻故也又称言路当)
(用纯一之臣其指杨畏等决然无疑更须详考之十一/月二十八日夜太史所奏客星出参旧录亦于十一月)
(末书客星出参掩厕星明年正月末又书客星随天运/行入浊不见至三月辛亥奎宿问消伏新录并因之今)
(两朝天文志云元祐六年十一月辛亥二十八日客星/出参宿度中犯掩厕星主有暴兵米贵晋分兵灾壬子)
(二十九日犯九游星十二月癸酉十九日行/入奎星内主边兵动至七年三月辛亥乃没)
是岁宗室赐名换官者五十四人 天下上户部主户
千二百四十二万七千一百一十一丁二千八百七十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八 第 41a 页 WYG0322-0145c.png
五万四百五十五客户六百二十二万七千九百八十
二丁一千二百七十四万一千八百五十六断大辟四
千八百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