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六
卷五十六 第 1a 页 WYG1386-06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六  明 钱榖 撰
  诗文集序
   甘白先生后集序      朱逢吉
文章声心也见乎学力之浅深才识之高下而心为之
本焉譬如习乐心所尚者古淡也则蒉桴土鼓不假音
律而自然之声叶焉苟所尚者哇淫也则郑卫交作流
宫泆羽而去古远矣故观文章必先观其人观其人必
卷五十六 第 1b 页 WYG1386-0663b.png
先求其心然后其识其才其学可见也古今骚人韵士
学博才高者众矣而求其识之卓心之古则可屈指焉
甘白先生可谓全备者乎余来吴中闻先生之名而不
及见矣得见其子用轸淳笃而文雅其鼓琴尝动乎帝
听其才行克振先生之高风者也间出先生文集俾余
序其端呜呼先生往矣其出处大节已于贞木俞公志
中见之而先生之古心卓识高才博学则于是编著焉
灿然星斗之辉也岿然河海之深也其天地间之正气
卷五十六 第 2a 页 WYG1386-0663c.png
乎气正矣辞严义直而理无不致益世教多矣故能委
顺以时乐天知命不以夷险易其守不以否泰二其中
而遂克考终于其官殆犹驾万斛之舟乘风涛于沧溟
汹涌中而终允济非古心卓识其克尔耶与古之君子
不假勋业而名德拔类者同其休声可谓俯仰无愧者
矣用轸其广传之以为后学者式斯不负先生之用心
焉永乐元年春二月望日修史官奉议大夫大理寺右
寺丞朱逢吉序
卷五十六 第 2b 页 WYG1386-0663d.png
   甘白先生诗集序     陈鉴
甘白先生诗集凡六卷其孙大理评事祝承命于父放
翁之所刋也先生姑苏人姓张氏名适字子宜自幼颖
悟年七岁即能赋诗弹琴九岁能诵五经十二应江浙
乡试人以神童目之值元运将革遂不仕国朝洪武初
与渤海高季迪诸公同徵修元史授工部水部郎中无
何乞归乡里日与周正道陈惟寅及季迪辈更倡迭和
而先生才思尤敏捷方其吟琢直欲旋斡造化牢笼万
卷五十六 第 3a 页 WYG1386-0664a.png
物使无一或有可遁者先生将以此自老而复以明经
荐授广西理问历滇池鱼课及宣课二司大使遂终于
官先生所作之诗甚多遗稿若乐圃南湖江行滇南诸
集藏于家者殆数十卷两遭回禄今所刻者才得什二
三于煨烬之馀及士林传诵者而已虽然昔人于诗有
以一篇之佳一句之美若崔颢题黄鹤楼林和靖之暗
香疏影自足使名闻后世今先生之佳篇美句求之集
中岂少也哉是亦不足较于此也经曰诗言志盖诗者
卷五十六 第 3b 页 WYG1386-0664b.png
志之所发然则诵先生之诗者殆亦可以识先生之志
焉先生之志有所未竟其将竟之于祝乎祝予同学友
而放翁又与父友因观是集故为序而书之正统六年
岁在辛酉仲冬初吉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
郡陈鉴有戒书
   王先生诗集序      邹亮
天地间流行之物皆诗也若夫光华为日月动荡为风
霆森列昭明为星辰河汉灿烂为云霞辉映为虹霓融
卷五十六 第 4a 页 WYG1386-0664c.png
润凝冱为雨露霜雪以至山岳之流峙花木之妍蔚鸟
兽鱼龙之飞跃变化何莫而非诗乎是物者人皆得以
用之而患不能成乎诗诗之而患不能曲尽其妙诗之
道可谓难矣吾乡王先生汝玉风韵豪迈藻思俊逸学
问弘博渊邃为文敏捷辞意通畅于诗为尤工盖尝驰
骋出入古乐府汉魏六朝唐人诸作故其五言古选若
三代鼎彝虽朱湮翠融而龙章鸟迹款识典雅无雕锼
镂䤤之状殊可玩焉七言歌行如奔流出峡汪洋演迤
卷五十六 第 4b 页 WYG1386-0664d.png
层澜万顷自然成文长风冲激骇浪滔天物怪出没则
又可惊可愕焉五七言近体犹大将军出师纪律严整
旗旌鲜明剑戟铦利军容整肃鼓吹既作其声悲壮激
烈锐气凭陵直欲拔唐人之垒焉五七言绝句譬之鹤
唳秋空清音嘹亮回视他人之作不啻草根蛩语蚓窍
蝇声焉耳呜呼先生之诗可谓兼备古人之体制者矣
予自早岁即䆒心斯事惜乎学识谫陋无所成就不足
以窥先生之藩篱尚敢望闯其户而入其室耶乡友华
卷五十六 第 5a 页 WYG1386-0665a.png
彦谋雅擅好事之誉尝编次先生之诗寿梓以传于后
徵序其端辄评先生之诗如此且谓先生得乎两间万
物之妙用故其诗卓然为一名家云景泰二年岁在辛
未秋九月上浣监察御史郡人邹亮序
   青城山人诗集序     徐珵
国朝文章之盛称洪武而永乐次之若宋承旨景濂胡
徵君仲申徐徵君大章王待制子元苏太史平仲高太
史季迪张太常来仪辈皆杰然名家者然当其时高皇
卷五十六 第 5b 页 WYG1386-0665b.png
帝初定天下惩元之宽无制而矫之以猛网罗天下之
豪杰用法剪除之而彼诸老皆胜国之遗才虽用于维
新之朝而偪于法或死或遁不得以尽其鸣世之能事
及太宗之入乘丰富致太平乃崇儒术广文学之选以
润饰鸿业照耀天下于是士之幸存而后出者始皆濯
拂登进以鸣一时之盛而致翰林检讨兼春坊赞善太
子宾客谥文靖王公汝玉则其先鸣者也公之学长于
春秋其为文盖兼古今体制而诗则深得唐法其所著
卷五十六 第 6a 页 WYG1386-0665c.png
述甚富而稿之藏家者皆烬于火独其诗散逸于四方
好事者得而录之公之孙铠缮写藏于箧笥友人华彦
谋与王氏连姻尤好公诗既为编次复锓梓以传于世
而诿予序予尝评公之诗清而不刻丽而不靡佚宕而
不粗俗骤而见之如九霄一鹤盘云独游如玉井莲花
浥露初发如瑶台仙子临风微步殆难以尘情凡态想
像如武陵年少衣轻策骏驰骋春风紫陌间意气奕奕
不可耐品而第之其大历贞元诸才子之流乎因并著
卷五十六 第 6b 页 WYG1386-0665d.png
之序末以与知言者商确之青城山人者盖公所自号
也凡公之生平官簿事行则国史备焉景泰癸酉春正
月之望奉直大夫太子谕德兼翰林侍讲兼修国史玉
牒东海徐珵元玉序
   后跋          王铠
右青城诗集若干卷先大父文靖公之所著也大父自
幼以诗文名接交当时海内硕儒非一往来倡和靡不
见之赋咏自入国朝登仕籍洎升翰林声光益著其制
卷五十六 第 7a 页 WYG1386-0666a.png
作特盛然两为回禄所虐稿皆残缺所幸别或收贮得
十之二阅岁既久铠以菲才宦游古汴束以自随公暇
因掇拾分类缮写一帙有外集者附之藏之箧中家居
以来罔敢失坠偶姻好华君彦谋过而见之三复嗟叹
遂于内各删百首命工刻次呜呼大父文名盖一世著
述布天下而遗稿灰灭无几又弗克传世岂造物者不
使有见于后哉实子孙不肖不能述先业之所致也今
大父殁馀三十年而一旦幸表而出之是明珠宝剑之
卷五十六 第 7b 页 WYG1386-0666b.png
起于重渊必有待其时欤彦谋读书好义常辑其族谱
诸集行世足羡故家子孙立志超卓不屑细故如是时
正统十二年嘉平望日孙铠谨识
   谢孔昭诗集序       周传
诗自国风以降言选者称汉魏言律者独称唐而已为
选而不宗汉魏非选也为律而不宗唐非律也选岂易
言哉自梁昭明太子选汉魏以来诸杰作者因时所尚
分为五言七言皆以偶对切实音韵谐协者中其律而
卷五十六 第 8a 页 WYG1386-0666c.png
诗以律称矣则欲学诗者舍古人奚取法哉然后人拟
之者不失之疏则失之浅调格似矣而意趣则未易及
也由古及今以诗名家者几何人哉姑苏自吾朝以来
文运与时大兴以诗名者则有高君季迪杨君孟载为
尤二君之诗言选则入汉魏言律则入于唐音响调格
宛然相合而意趣或有过之虽识者莫能辨其异也余
友孔昭谢氏自少嗜诗得二君之旨趣故其为诗不苟
必拟于古人调格似矣而音响之不合者不作也音响
卷五十六 第 8b 页 WYG1386-0666d.png
似矣而意趣之不佳者不作也不作则已作则必欲如
古人焉是将骎骎乎汉魏唐者也今编其稿分为选诗
律诗绝句凡若干首属予为序余岂知诗者哉然闻志
于古者即古人也诗而逼于汉魏唐之作则虽以今之
诗为汉魏唐之诗可也诗而不能效古其如古人何哉
孔昭有志于古而用意若此苏人翕然称之则苏人以
诗名家而不绝者将不系于孔昭乎愧予非能诗者不
足以知之姑序所闻于简以塞其请云癸未岁七月既
卷五十六 第 9a 页 WYG1386-0667a.png
望汝南周传序
   又序          张肯
书云诗言志心之所之之谓志诗者言其心之所之者
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有诸内而形诸外也心之所之
之不同而其诗亦有忧抑感伤愤怨悲戚喜乐和悦之
异观其诗则知其所志矣故穷夫出妇逐臣逆旅必多
忧抑伤感愤怨悲戚之言骚人胜士富翁贵客必多和
悦喜乐之语非才之优劣而诗之不同观其志则知其
卷五十六 第 9b 页 WYG1386-0667b.png
人矣虽然世道有升降风气有盛衰而其诗亦然因而
随之者有矣其言之喜乐和悦者大抵多盛世之音也
其不然者则其人有大过人而不系于时者也又岂可
一于心之所之而然乎呜呼诗之言志有不同如是邪
诗之言志虽不一然其同者则同得其性情之正也诗
而不得其性情之正则不足以言诗矣欲得其性情之
正非学问之功其可得乎诗而得性情之正斯可以言
诗矣余少也亦尝执笔而学言也由其志之卑陋而又
卷五十六 第 10a 页 WYG1386-0667c.png
无学问之功其所言恶能得其性情之正哉今观夫谢
君孔昭之诗凡二百馀篇其忧抑伤感愤怨悲戚而不
伤也喜乐和悦而不流也奕奕乎其风韵也翩翩乎其
英俊也皓皓乎其洁而白也而又皆得性情之正噫非
有学问之功者其能然乎予方自愧有不可企及之叹
而又命予序其篇目予非能诗者将何所言乎姑书诗
之言志者以为叙云永乐甲申五月十日浚仪张肯序
   草窗集序        姚绶
卷五十六 第 10b 页 WYG1386-0667d.png
予弱冠时草窗先生以诗鸣吴下及予壮游学宫先生
起为太医院吏目以诗鸣公卿间声价籍甚景泰癸酉
予领荐书上京师先生已卒于邸舍竟弗之识往往见
谈于诗句警策而气舂容恨不得其生平之集而尽观
之尔来馀二十年其子俸手一编于吴门寓馆曰此某
先君子之草匆集愿为之序受而观之总若干篇诸体
悉备釐上下卷以授梓焉呜呼先生往矣其诗则存往
者同存者独悲其往序其存可也世谓诗人之心声也
卷五十六 第 11a 页 WYG1386-0668a.png
予独本之气焉夫气在天地之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不见其后洪纤生息者以之人与物同禀而独得其清
故身心之中凡一运动莫不由此养之以直不为势摧
不为利拘不为欲屈则浩然充塞沛然流行有不可得
而禦且遏者诗云乎哉吾用是知先生自少至壮优游
于典坟涵濡于义理不浮于约不华以实养成是气罔
或少馁故其所发随扣随应譬犹富足之家所积者厚
一旦用之羡馀尚多诚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在公卿
卷五十六 第 11b 页 WYG1386-0668b.png
间彼此忘势必有忠谠之论可施于用阴为裨益惜无
纪载奚止诗而已也论者又曰诗由性情止乎礼义先
王典则以垂美刺易风俗系世运非曰小补今先生词
意之正足以风励来学有非骚囊之风云月露同日并
语又不可以诗为先生少也予恨未能知言或味乎此
幸获尽观其所作姑序其所存以归其子将以俟夫知
言者论定之如何先生姓刘氏名漙字原博草匆乃其
别号云成化十六年七月上浣赐进士出身第前广东
卷五十六 第 12a 页 WYG1386-0668c.png
道监察御史嘉兴姚绶书于云东精舍
   刘文恭公文集序     吴宽
文章之士世固有之山林之间贱而在下者其文既多
晦而不传至于贵显之人或放而无行读其文者且嗤
之况欲其传哉夫人自少至老矻矻然执笔缵言能造
其妙者几人幸其文之妙矣贵而鄙其行贱而掩其名
欲其传又难如此宽故于乡先达文恭刘公之集读之
所以深叹也刘为吴中世家自宋以来以儒官相承入
卷五十六 第 12b 页 WYG1386-0668d.png
国朝值家中衰而公居贫力学未尝降志永乐间竟取
科第入翰林益笃于学纂修讲读皆称其任文名既著
有求者辄酬应之若不辞拒然平生慎许可少假借言
之所施未尝殉俗以悦人人亦未敢易而求之也盖公
之为人俭质无华而少玩好静退不竞而绝奔趋故形
于著作者不以险怪侈靡为工往往于和平简淡之中
而有温纯典雅之意知公者以为似其为人焉公既没
藏于箧中率多乱稿其子瀚从仕中外皆以刑狱为职
卷五十六 第 13a 页 WYG1386-0669a.png
未暇编次及是以陜西按察副使致仕始以其暇为之
以宽居同里及仕又尝同朝契好甚久乃奉其遗稿以
示俾序其首宽生也后不获承公之教特从诸生中一
尝望见其颜色而已今幸得其遗稿而读之亦何异蒙
公之指授者顾浅陋之学虽按察君谬加委重其非公
之望乎既辞不获他日君则以书俾其子今直阁尚宝
卿棨来言曰某老矣先子之文将板刻行世愿序文之
及见也盖公在翰林最久后自国子祭酒擢少詹事亦
卷五十六 第 13b 页 WYG1386-0669b.png
贵显矣而公所以俭质静退自持者愈至犹夫山林人
也故其行巳乡人知之同时之人知之远方后辈或有
不知者将无疑其文乎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敢书曰
此有德者之言也学者宜相与传之公没数年后天子
念公为春宫旧学之臣特赠礼部左侍郎谥曰文恭而
有司复祠公于学宫知德者以为合于公议云弘治癸
丑冬十二月甲申资善大夫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
翰林学士延陵吴宽谨序
卷五十六 第 14a 页 WYG1386-0669c.png
   感楼集序        杨循吉
诗在精不在多在专不在备诚以其道之难尽故也有
唐氏之世诗莫甚焉然自数大家外其馀诸公之集偏
或局于一体简有止于数篇此岂其力之不能乎亦知
诗之难为不必多与备也故其时诗人量力尽智各能
自成一家言竟以取名于千载之下者以此大抵诗在
天地间实艺之至精者其工可为其妙不可为也妙在
触触则情感故其句美虽善诗者莫能知之是以求好
卷五十六 第 14b 页 WYG1386-0669d.png
诗必有所俟俟于事之触境之触无故之触也不触则
不可举笔就题而浪为然则虽欲其多且备又乌能多
且备也先生吴中之耆旧刚明介特有通变之才素不
业进遂隐于时其正则不惑鬼神其达则不讳负乏勤
俭自持以清儒致产千金持邦人风俗之柄者数十年
其为人岂特诗而已哉既没之明岁其子慈息抱稿见
命定其次初漫录殆千篇三选三减止于(阙/)(阙/)首或
以咎我曰太少哉余曰诗有片纸而存有累箱而亡者
卷五十六 第 15a 页 WYG1386-0670a.png
其传否不在乎多与少也诗人之诗多以迫成非必尽
其胸次中语也余用是逆推先生之意以为此编所谓
有触妙作具在焉岂必其多且备哉观者自知之矣先
生姓贺讳甫字美之其仲子恩中戊子解元有学行不
第而殁孙放今亦未冠游场屋其将益显大先生之隐
行而及其诗乎弘治四年夏四月二日礼部主事前进
士吴人杨循吉序
   杜东原诗集叙       王鏊
卷五十六 第 15b 页 WYG1386-0670b.png
东原先生讳琼字用嘉家吴城之乐圃里孝友退让好
古力行于时同志则有陈醒庵孟贤二人皆有高义皆
好为诗醒庵诗清脆可诵而先生沈着古雅有风致间
喜画山水故其诗于评画尤深也诗多散佚不传鏊从
其子启所得百篇焉读之为选定如左仍附杂著若干
篇于后序之曰先生其隐者欤昔之隐者姓名邑里影
响恐闻于人顾其诗乃若有不能自巳者焉而张志和
魏野林逋之流尤喜为诗其于世之兴衰理乱毁誉得
卷五十六 第 16a 页 WYG1386-0670c.png
失荣辱进退忧悲愉怿一切末杀不独玩于烟云泉石
之间其词冲澹幽深而其名特焜耀在人者盖世方卓
行之为贤而夫人者复高标揭已以惊动流俗万乘诣
而不见千金召而不屈其迹奇其声烜赫而流于人世
谓今之世无隐士是果然哉盖有之矣而世方以科目
是崇是长外是有人皆摈弗用驱一世之人相摩相染
于熟烂之程文言奇者得疑行殊者来毁庙堂不闻物
色之访丘园不睹束帛之贲于是时也所谓隐者即有
卷五十六 第 16b 页 WYG1386-0670d.png
之方且潜身裹迹日遁于大山长谷之中世安得而知
世不得而知则遂曰无亦宜也其果然哉鏊犹及见先
生与醒庵深衣幅巾曳杖履革苍颜白发所至人望之
若绮皓郡将县大夫延礼宾致恐后缙绅之行过吴下
者必请造其庐而贩夫樵子皆知二先生之为贤也二
先生死吴中耆旧亦益衰后生之知者益鲜而知之者
顾犹以其诗也惜乎东原诗稿传世者止此然平生大
略具焉读其词考其世得其所以为人于戏岂非古所
卷五十六 第 17a 页 WYG1386-0671a.png
谓遁世无闷之君子欤乐圃里在吴城西其东有原焉
故世称东原先生先生好著鹿皮冠又称鹿冠道人弘
治七年二月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王鏊序
   武功伯徐先生文集序    万安
文章者期于世用而已非雕虫篆刻之谓也故学者以
此自负朝廷以此取士上下相期莫不以经纶参赞为
事也使非期于实用而惟爵禄之为荣虽有文抑末矣
将安用哉若武功伯徐公有贞平生立朝大节持危扶
卷五十六 第 17b 页 WYG1386-0671b.png
颠廷臣无出其右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真所谓间
世之才而用世之文也公自幼颖敏年十二三入小学
巳能古文词既长登进士第及被选翰林益自砥砺日
有造诣凡经传子史百家杂说以及夫天文地理医卜
释老之书无不该䆒更取秘书考古军旅刑狱水利良
法孳孳讲求明可以施于今者而识之盖期于有用之
学也厥后正统末边郡绎骚京师戒严公出领玺书即
往抚谕之比至要害民老稚潜匿山壑间者甚众见公
卷五十六 第 18a 页 WYG1386-0671c.png
出慰劳而复业者数万人遂鸠为义兵教以战攻击刺
之法民喜有赖而事亦旋定公在经筵时会河决山东
之沙湾前此遣治河者卒皆绩用弗成公应诏出治乃
乘舟溯河源踰济汶沿卫及沁循大河道濮范而返因
陈治水之策起自金堤张秋之首凡百馀里便宜法制
水势底平国家永赖之以无虞天顺改元以公有迎复
功升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内阁办事寻封推诚
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武功伯食禄一千
卷五十六 第 18b 页 WYG1386-0671d.png
一百户兼华盖殿大学士办事如故仍锡诰券追封其
三代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公感上知遇每奏对多
剀切上亦才公多所开纳一时委任权力无复有过之
矣呜呼公以用世之学得展经济之才故一时勋业之
隆盖我朝之韩范富欧而文章之盛则我朝韩柳苏王
也岂非用世之学之文而雕虫篆刻者云乎哉是集之
流传其有功于学甚大予故乐而序之赐进士资善大
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知制诰经筵官眉山万安
卷五十六 第 19a 页 WYG1386-0672a.png

   完庵诗集序       吴宽
夫诗自魏晋以下莫盛于唐唐之诗如李杜二家不可
及巳其馀诵其词亦莫不清婉和畅萧然有出尘之意
其体裁不越乎当时而世事相隔其情景皆在乎目前
而人不能道是以家传其集论诗者必曰唐人唐人云
抑唐人何以能此由其蓄于胸中者有高趣故写之笔
下往往出于自然无雕琢之病如韦柳又其首称也世
卷五十六 第 19b 页 WYG1386-0672b.png
传应物所至焚香扫地而子厚虽在迁谪中能穷山水
之乐其高趣如此诗有不妙者乎完庵先生刘公少为
刑部属出佥山西按察司事居三载即弃官归吴中年
始五十耳公神情萧散无冠裳之累其家长洲之野江
湖之上日玩云水不足引水为池累石为山号小洞庭
与客登眺以乐兴至辄瞪目为吟哦声其诗专法唐人
语多与合当时所与倡和者武功徐公参政祝公及隐
士沈石田数人而巳自公之殁而徐祝二公相继下世
卷五十六 第 20a 页 WYG1386-0672c.png
吴中风流文雅不可复见矣予与公为后辈而托交久
成化辛卯予北上与公别明年公遂不起窃恨之于是
公之曾孙布登进士第既喜公之有后而布尝辑公诗
名曰完庵集者请序则又喜其诗之不亡也完庵者公
归田时号也自以保其声名幸而无亏如玉返璞以全
其真观公晚节之善如此又唐人王右军辈有不可及
者其诗仅百篇所遗者尚多读者如得其为人则又奚
以多为哉弘治十七年夏五月朔旦资善大夫掌詹事
卷五十六 第 20b 页 WYG1386-0672d.png
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延陵吴宽序
   完庵诗集后序      王鏊
故山西按察佥事刘公诗凡四卷公讳珏字廷美自少
志向不凡郡守况钟将引为从事公言于况曰愿为儒
不为吏况从之遂登应天乡荐久之授刑部主事擢山
西按察佥事三年上疏固乞致仕以归焉公高节清操
年甫五十脱屣名利而自乐于山巅水涯凡有触一于
诗发之诗多清妙可喜公又喜行草兼工绘事今其断
卷五十六 第 21a 页 WYG1386-0673a.png
缣残墨往往流传吴下而警句脍炙人口思欲得其集
观之则未能也弘治壬戌公之曾孙布登进士始以一
编授予予疾读一遍叹其能以眼前语道胸中事信有
唐人之风乎而平日传诵之句或不在焉乃知公之著
述遗落多矣其可惜也虽然读其集论其世见公之胸
次翛然超出埃壒之表呜呼是亦足矣公尝言士之保
身应常如玉之无玷乃为完节故自号完庵卒列祀郡
学乡贤之祠云正德壬申光禄大夫柱国少副太子太
卷五十六 第 21b 页 WYG1386-0673b.png
傅兼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经筵官致
仕王鏊序
   括囊稿序        李东阳
括囊稿者涞水教谕赠南京太仆丞文君功大所著
诗也其子知温州府林欲刻于郡齐未果而卒今南京
太仆少卿森手自编校刻于家比上京师请序首简夫
士之为古文者每夺举业或终身不相合至于山林岩
穴之间虽当有述作或不本之经术卒未免支离畔散
卷五十六 第 22a 页 WYG1386-0673c.png
而无所归论者盖两难之封君早邃于经学执经问业
者往往掇巍科阶膴仕以去君独不时售累举仅得一
第而程试之暇不废吟讽其所为诗又尚风韵有节制
宁朴而不为巧宁简而不为汎故虽月累岁积而其所
自择者止于如此且其古体有谨身慎独语又词人艺
匠所不能道非根于经术者能然乎杂文若干篇亦皆
平实简静类其为诗今并为一集虽非君所自择而亦
君之志也且经学之于词赋深浅难易固不俟论然苟
卷五十六 第 22b 页 WYG1386-0673d.png
可以合绳墨取名籍而巳又不若行四方传后世者其难
尤甚故父子祖孙世守经业者时不乏人而词赋之承传
殆不数见文氏兄弟继举进士职业治行光于前人又
皆以词翰侈声闻东吴文献于是有徵焉君之孙徵明
方绩学待用尤善楷书是稿其手录者故附书之正德
十年二月朔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
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长沙李东阳序
   又序           王鏊
卷五十六 第 23a 页 WYG1386-0674a.png
故易州涞水县学教谕文先生苏之长洲人也古貌古
心清苦力学学尤深于易吴下士多从之游从游者多
去为显官而先生久不达晚乃授涞水教谕未几辄自
免归以卒初先生于世无所好顾独好为诗时有张豫
源者实与之相上下豫源天才豪宕奔佚顷刻千言见
之辟易先生呐焉如不能言者而兴寄閒远有唐人之
风焉初读之若简淡咀嚼之久乃有味乎其言也故豫
源之名大噪吴下而先生则以经学名非与其游者殆
卷五十六 第 23b 页 WYG1386-0674b.png
不知其工于诗也忆成化初鏊侍先生傅于太学始学
为诗先生过之授以诗法今老矣于其言之未能忘而
亦终莫之至也闻其家有所谓括囊稿者思一见而读
之则未暇也今年春先生仲子监察君森始出以授鏊
读之数过未尝不喜其精而恨其少也虽然诗岂在乎
多哉杂著若干篇监察君选附于后先生讳洪字功大
赠太仆寺丞今列祀郡胶之乡贤祠正德辛未二月之

卷五十六 第 24a 页 WYG1386-0674c.png
   括囊稿自序        文洪
古人于诗以发情止义为主故不必工不必不工工则泥
于雕琢不工则流于鄙近予性喜作诗少与内兄张豫
源共学日有所课不间寒暑稍长从事举业遂置去不
省潦倒场屋三十年童习忘之久矣然燕居游赏间关
羁旅卒不能终忘也一时欲言之旨略已就之彀率间
自评之谓如春山早莺初出深谷舌弱语涩不能成声
盖虽不涉于雕琢而鄙近特甚以求所谓发情止义而
卷五十六 第 24b 页 WYG1386-0674d.png
合和平醇厚之旨何可得哉暇日检前后所作汰其已
甚得百篇联录为册时自展适不敢示人因命括囊稿

   容庵集序         吴宽
乡校间士人以举子业为事或为古文词众辄非笑之
曰是妨其业矣噫彼盖不知其资于场屋者矣故为古
文词而不治经学于理也必阂为举子业而不习古作
于文也不扬二者适相为用者乡贡进士谢君少游郡
卷五十六 第 25a 页 WYG1386-0675a.png
学即好古文词既取乡贡不幸未仕而卒其子炳及其
二孙雍睦能承其家尝痛其父祖早世而无所传搜箧
中得遗稿数十篇将刻之以自慰盖君殁于景泰初至
今五十年吴中举子何啻数百人其中登高科跻贵仕
以功名显者固有之馀子皆寂然无闻而谢君为当时
所不好者独传于人不知君者读之犹知有其人而若
不死者则古文词之为用岂特资于场屋而已睦方为
邑学弟子介其友陈维祐持君遗文来请一言予不及
卷五十六 第 25b 页 WYG1386-0675b.png
识君窃叹所传者止此使更活数十年其成就当何如
哉聊书以还之君讳会字惟贞吾长洲人以号容庵故
名其集云
   又序          祝允明
士之在世要以建志为重而声业后之今国家以经术
取士或以为尚文艺异德行之科不知所以取之者特
假笔札以代其口陈之义所主在经术耳非文艺也然
其名也遂视经术文艺为二道夫场屋之习固可以为
卷五十六 第 26a 页 WYG1386-0675c.png
用世之业矣而文艺之云则又何物其果无当于兹道
邪国家又岂尝锢手歼笔使不得一申其遐衷散抱于情
性议论邪有人于此知所从事则所谓能建志者非与
谢君炳使其二子雍睦持其考惟贞遗文示仆校而叙
之以传乃稍为整齐而归之且附致此意于编后亦以
阐惟贞之所立耳惟贞名会尝从先参政游以府学增
广生中正统甲子乡试会试两得教职逊不就继在家
居朝命特起为御史命下而先一日以病死矣盖端重
卷五十六 第 26b 页 WYG1386-0675d.png
士也其所著甚富今定录诗二十三篇杂文九篇弘治
四年八月一日长洲祝允明序
   潜斋诗集序        吴宽
昔在永乐间文治既兴人才振迅争欲出为世用文学
吏事蔚然可观至于书艺医术亦极一时之选盖文皇
帝在位造就作兴以遗后圣无穷之用者也当是时吾
吴中则有沈以潜先生以文学之良传经术之妙初居
京师稠人中巳有儒医称然上未甚知名也一日太医
卷五十六 第 27a 页 WYG1386-0676a.png
院判蒋用文病上遣使问之曰卿即死谁可代者用文
以以潜对即日自医士擢御医时朝廷方慎名器俄以
潜得此人以为荣遇后殁杨文贞公志其墓寔载其事
以潜有四子寅宾宇宙能世其医不绝宙有子复以儒
显其仲伯曰杰曰焘相继登甲科杰守归德有善政召
授京秩而焘且绩学翰林为庶吉士相与谋刻其大父
著述以显仅得其诗数十首而巳盖以潜为学长于诗
初有稿号潜斋集后忽散佚而此数十篇则录之人家
卷五十六 第 27b 页 WYG1386-0676b.png
者其生平得意之作尚多有也沈氏兄弟既以为恨乃
视此益重之曰吾大父之言可以少而不传乎使更访
求之安知其不积累而多乎乃终刻之而请予序其首
以俟云弘治癸丑六月既望
   后题          沈杰
先大父御医府君以儒医受知于仁宣二庙一时才名
德望海内翕然称之而雅好吟咏特其馀耳杰生也晚
不获亲领謦欬于几杖之下每得其片言只画未尝不
卷五十六 第 28a 页 WYG1386-0676c.png
宝而藏之是编幼与仲弟编修焘季弟谯奉先考诰
封归德府君之命录诸人家而成是全集也恐岁久湮
没谨用锓梓藏之家庙寝室以图不朽呜呼愚兄弟非
知诗者知宝先世之言而已乃若音律格调其工与否
安敢容喙于其间哉诗坛老将指麾之下必有定鉴幸
为我评之弘治戊午孟春孙杰百拜谨识
   沈石田稿序        吴宽
诗以穷而工欧阳子之言世以为至矣予则以为穷者
卷五十六 第 28b 页 WYG1386-0676d.png
其遇阨必其言悲则所谓工者特工于悲耳故尝窃以
为穷而工者不若隐而工者之为工也盖隐者忘情于
朝市之上甘心于山林之下日以耕钓为生琴书为务
陶然以醉翛然以游不知冠冕为何制钟鼎为何物且
有浮云富贵之意又何穷云是以发于吟咏不清婉而
和平则高亢而超绝求之唐人若陆鲁望是巳今其诗
具在予尝读而爱之鲁望吴人也吴之诗自鲁望首倡
盛于宋尤莫盛于元然其人多生于季世身虽隐其时
卷五十六 第 29a 页 WYG1386-0677a.png
既穷则其诗亦悲而巳予尝读而伤之入皇朝来偃兵
息民天下向治及承平日久人情熙熙士之求仕者争
治经义取科第而出若相城有沈氏顾独好隐盖自茧
庵徵士巳有诗名播江南二子贞吉恒吉继之至吾友
启南资更秀颖虽得父祖之教自能接乎宋元之派以
上溯乎鲁望且其宅居江湖间不减甫里之胜宾客满
座尊俎尝设谈笑之际落笔成篇随物赋形缘情叙事
古今诸体各臻其妙溪风渚月谷霭岫云形迹若空姿
卷五十六 第 29b 页 WYG1386-0677b.png
态倏变玩之而愈佳览之而无尽所谓清婉和平高亢
超绝者兼有之故其名大播不特江南而巳予少居乡
亦喜为诗辱相倡和方自愧于松陵之袭美而其子数
以书来欲得予序其石田稿者予何以为序也噫圣俞
既仕而得以穷名启南不出而全乎隐节其诗之工一
也而悲乐则殊览者当自得之启南诗馀发为图绘妙
逼古人或谓掩其诗名而卒不能掩也今年七十馀诗
思益发数日辄成什予虽不能窥其际又安得而尽读
卷五十六 第 30a 页 WYG1386-0677c.png
之耶
   书沈石田诗稿后      李东阳
右石田沈君启南诗稿若干卷吴文定公叙之详矣初
文定以写本帙示余欲有所叙尝观拟古诸歌辄爱其
醇雅有则忽忽三十馀年间石田年益高诗日益富至
若干篇总之为若干首顷始刻于苏州而文定已捐馆舍
翰林吴编修南夫来自苏则以石田之意速予予怃然
感之夫形声之在天下皆出于自然然亦有诗歌以为
卷五十六 第 30b 页 WYG1386-0677d.png
声藻绘以为形者其大用之朝廷邦国固未暇论而闾
巷山林之下或不能无若论其至亦可以通鬼神夺造
化降于后世乃流为文技之末而造其妙者犹以为难说
者谓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二者盖相为用而不
两能若诗之为声尤其重且难者也石田寄奇林壑博
涉古今图籍以毫素自名笔势横绝夐出蹊径片纸匹
练流传遍天下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题诸卷端互以
相发若是者不过千百之什一故多以画掩其诗及其
卷五十六 第 31a 页 WYG1386-0678a.png
抚事触物感时怀古连篇累牍则藏于其家非遇知者
敛不自售今既梓行而人诵则诗掩其画亦未可知而
惜余之不尽见也姑以是复南夫且终文定之诺云石
田名周苏之长洲人石田其所自号年八十正德十二
(某/)(某/)
   先大夫韦庵集序      皇甫录
录始分司吕梁先师文恪王公道焉录谢公所撰先大
夫韦庵府君志铭曲尽平生友谊公止之曰勿言昔吾
卷五十六 第 31b 页 WYG1386-0678b.png
爱先生诗拟其得冉曾家法先生叹曰予尝力为文思
继持正而起然其集不可概见奈何吾亦为先生憾之
近得之秘阁手缮之而先生逝矣归之以卒先生之意
录泣拜受之及观所谓福先寺碑玉钩亭记又不具载
则知集所遗者尚多重以为憾也既刻之以传属者诸
儿将刻大夫韦庵集录窃惟持正没七百馀年而后大夫
奋起以继其业固不难哉大夫负不羁之才有为之志
而不遇于时君子谓臣党分争当事者敛手避大夫独
卷五十六 第 32a 页 WYG1386-0678c.png
上书自劾有耻不与党人之风施之政事亦若是矣而
竟无所表见乃沈酣于词章翰墨之间适以自终其著
述多漫不存稿今所集殆十一耳可胜痛哉后之人有
兴起于先人如大夫之于持正者不能无憾也呜呼皇
甫氏自宋南渡居吴世富至录则落寞矣录方以仕显
辄获弃斥是富贵不可常赖以世其家而不陨者斯文
而巳遂刻之藏于家俾后之观是集者无忘世业云耳
嘉靖丙戌秋日男录书
卷五十六 第 32b 页 WYG1386-0678d.png
   西村集序        周用
庄周有言曰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
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大
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
主强国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夫仁义忠信以为学出
则朝廷处则山谷人徒以为为亢也以为为治也而不
知亢之未始不为治治之未始不为亢也故曰夫人幼
而学之壮而欲行之欲行则君子欲之然能必其行乎
卷五十六 第 33a 页 WYG1386-0679a.png
哉欲之而不可得则其学犹是也是故亢而不为倍治
而不为矜则固世之所谓通儒者巳西村先生自少好
学于书无所不读卓然举大义不掇拾以为文辞而犹
攻于史学于古今治乱之端官府政事名物数纪纵横
上下指掌论说莫不有肯綮归宿以为学者宜如是而
不屑以求一试声名隐然起东南成化中三原王公巡
抚江南以百姓之利病坐先生而问焉则历历语所以
退复疏其事以道诸所宜更置公叹曰子之才可以当
卷五十六 第 33b 页 WYG1386-0679b.png
一面乃今得先生所著述自歌诗文辞之外其与旬宣
大臣台部诸使郡县长吏往复论白及于政事者居其
三之一焉莫不适常变尽利害里闾韦布之所推逊而
无有选择缙绅大夫之所以向用致理而不能舍去者
皆备也则所谓通儒者非先生欤吾吴中经生学士讲
求时务水利莫先焉决塞变迁大要归诸海而已殆难
按迹而求复其旧也职方禹贡以来互为援据夫人而
能之举而加诸水则悖矣不然则又吏于兹土者大发
卷五十六 第 34a 页 WYG1386-0679c.png
在官之盖藏而以畚锸从事坏庐舍敝腓胫拓地数千
里引旁流纳其中而曰水去矣明年不幸而恒雨曾不
能损水之分寸其如浮而不实费而无功何哉至读先
生论水利书首以谨堤防其大法有司使田者因地势
豫为防以拟水于是立之表以程其功课之艺以益其
用代之粟以博其力夫民水也力为之防民犹踰之况
不为之防乎裕民成赋之道未有能行之者其有用之
学可以画一而论也予生也晚不获操几杖以从读其
卷五十六 第 34b 页 WYG1386-0679d.png
书而每有感焉先生既殁其文孙进士臣裒其稿为集
予曰是集也约而达勤而节谋而有徵不独论水利若
是矣可以传也予所尝欲见先生所著礼纂若干卷者
尚不在集中先生史氏讳鉴字明古吴江人学者称西
村先生吴文定公表其墓家世行实可具考也赐进士
及第奉敕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
史邑人周用书
   又序           卢襄
卷五十六 第 35a 页 WYG1386-0680a.png
余少有志古文辞家无藏书乃取法近代又力不能致
远乃自近地始焉闻之吾乡长老云吴兴有张渊先生
长洲有沈周先生吾吴有杜琼先生吴江有史鉴先生
其所论著皆可法也乃日夜求诸先生之文苟获一篇
辄口诵而手抄之然皆未睹其全而史先生者不苟出
积日月莫能多得既而复求诸先生为人皆渊潜泥蟠
冥探玄览而又守礼谨度纯王之民也于是名公卿之
在朝野与有事其地者若前武功伯天全徐公礼部尚
卷五十六 第 35b 页 WYG1386-0680b.png
书文定吴公兵部尚书恭毅王公皆为布衣交上下其
论商确古今区画利害而沈史之名在公卿间尤赫然
者也诸先生既没三四十年间遂不复见有隐君子之
作夫岂声迹俱晦抑偶然无其人邪而诸先生之作尤
播在人口嘉靖癸未春史先生之孙臣与予同举进士
进士之子璧通家往来因请史先生之作凡昔所未睹
者悉检以授有若夜光明月贾人知其至宝求之弗得
而一旦尽得之盖有不胜其喜者乃日夜读读其赋其
卷五十六 第 36a 页 WYG1386-0680c.png
词弘演而不至于淫体斯备矣读其古诗其词淡而不
厌其隽永者乎读诸近体其词峻而整约而远出乎兴
比之外者也读其引肤引旁达秩秩如也章章如也读
其记辞覈而事举谓之善志读其铭墓之词实录而不
近于谀其生者已慰而死者无遗憾乎读其杂著其体
殊其词班班乎可观商彝汉鼎其款式要自有别也及
读其水利议郡政尽诛巫之文革奸之对则叹曰繄岂
词人之词也慷慨愤世惧俗敝而上勿恤政缺而民日
卷五十六 第 36b 页 WYG1386-0680d.png
以病不得已而言也呜呼有本哉世尝谓文学家有二
台阁经世之文山林遁世之文史先生居震泽之濆耕
而读焉钓而游焉爵禄不入于心非所谓山林之士乎
然采其论著有足以经世者其于台阁固已具之而诸
名公卿固巳识之矣先生有其具而未发故发之于其
子孙天道亦不爽哉璧将请于父以先生遗稿寿诸梓
使予书其言为序先生字明古别号西村故曰西村集
云诸体总若干卷嘉靖八年己丑三月上巳兵部职方
卷五十六 第 37a 页 WYG1386-0681a.png
郎中前进士郡人卢襄师陈甫书
   匏翁家藏集序       李东阳
匏翁家藏集七十卷吴文定公所著而手自编辑者也
为诗三十卷不分体制以年月先后为序文四十卷则
分体汇载而先后亦隐然寓乎其间盖维辑其所可识
而散佚于世者弗与也公之殁其子中书舍人奭刻梓
于家既免丧上京师以属其诸从兄数月报诗成又数
月报文卷成奭持以告予请序首简予览之怅然叹曰
卷五十六 第 37b 页 WYG1386-0681b.png
言之成章者为文文之成声者则为诗诗与文同谓之
言亦各有体而不相乱若典谟训诰誓命爻彖之为文
风雅颂赋比兴之为诗变于后世则凡序记书疏箴铭论
赞之属皆文也词赋歌行吟谣之属皆诗也是其去古
虽远而为体固存彼才之弗逮者粗浅局滞欲进而不
能强其或过之不失之奇巧则失之诘屈不失之诡诞
则汗漫错乱而无所归于是作者虽多而文之体亦微
矣然言发心而为行之表必其中有所养而后能言盖
卷五十六 第 38a 页 WYG1386-0681c.png
文之有体犹行之有节也若徒为文字之美而行不掩
焉则其言不过偶合而幸中文以古名者固若是乎哉
公以经学为程试既而遍读左传迁史韩柳欧苏诸家
之文欲尽弃其旧业及为部使所迫取科甲官史局文
名满天下老居台阁弗究厥施而终始于所谓文者故
其为诗深厚秾郁脱去凡近而古意独存其为文典而
不俗鬯而不汎约诸理义以成一家之言由是观之则
其识见之真正行履之端恪情趣之冲泊无累者不待
卷五十六 第 38b 页 WYG1386-0681d.png
挹其容仪聆其议论而后可知也其文之传世固不可
少哉昔人为一代数人一人数篇其渐尽泯灭者弗若
今求之成帙之间非世所选者亦难乎其为观矣知言
君子执体裁而求之公之文其有取之无穷而读之不
厌者乎然则其散佚者尚博而求之以尽白于天下无
徒曰家藏云尔正德三年冬十月朔
   又序          王鏊
文章不难于奇丽难于醇难于典则虽然醇与则可能
卷五十六 第 39a 页 WYG1386-0682a.png
也醇而不俚则而能畅殆有非力所致而至者焉其必
曰所养乎是难能也故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文定
吴公官禁近前后三十馀年文章传布中外海内宗之
公既卒其子中书舍人奭刻其所谓家藏集者授予请
序予不自揆窃尝评公之文矣摆脱尖新力追古作丰
之千言不见其有馀约之数语不见其不足其为诗寄
兴间远不为浮艳之语用事精切不见斧凿之㾗自谓
得公之深也兹复何言乎独念公生颇好苏学其于长
卷五十六 第 39b 页 WYG1386-0682b.png
公每若数数然者及其自著乃独异焉纡馀有欧之态
老成有韩之格信其学力之至自得者深乎其所养可
知巳明兴作者代起独杨文贞公为之最谓其醇且则
也公之文视文贞吾未知所先后位亦显矣使获当路
于时其功业岂少哉议者至今惜焉而公之所以自托
于不朽者固自有在又何待于外者与余获从公久每
以道义相劘切其于序有不得辞然公此集自当信今
传后云家藏者公之谦也诗诸体凡三十卷序记碑铭
卷五十六 第 40a 页 WYG1386-0682c.png
杂著四十卷总之为七十卷
   后叙          徐源
诗以咏性情文以贯道德立言之纯疵世道隆污之所
系也古诗三百篇风雅颂具载国政民风之异唐虞三
代典谟训诰则直言帝王治天下大经大法故诵其诗
读其书而其时其人盖可想见也降自汉唐其文其诗
虽各有表见回视风雅典谟之制迥然不伦何怪乎风
颓俗降气化之机使然也五季不足道有宋真儒辈出
卷五十六 第 40b 页 WYG1386-0682d.png
则曰诗曰文一以阐明义理而视古作自辟一途矣呜
呼诗之变迁文之造诣而其人之品殆与世相须而莫
之能违也如是哉吾故友吴文定公幼游学校禀赋清
纯志趣超卓涵养端正笔刀雄健赋诗属文即能鄙远
尘俗追踪古人予也叨陪研席同舍桥门出入相友每
见一诗一文心窃叹异馆阁之具也巳而礼闱廷对果
皆首魁自是入官翰林登枢内相日惟文字启沃为职
位望日益高制作日益盛凡友朋宴会离合之私君臣
卷五十六 第 41a 页 WYG1386-0683a.png
吁咈治化之大形之讽咏著之纪述若雅音毕敔山泉
宿潭必底其极者不止千篇而巳也方将愤乐忘老而
无何痰作遂殒矣既葬之又明年其子中书舍人奭与
其从兄奎奫奕搜阅笥稿得公手笔存录诸体诗凡三
十卷序记志说之类凡四十卷自题曰家藏集盖将以
遗其后人知精力之有在也奭惧或散失既寿之于梓
以公平生知厚莫予先也请序于帙呜呼公之名编盖
亦示谦尔若其诗其文予既知之上而朝廷政治下而
卷五十六 第 41b 页 WYG1386-0683b.png
父子兄弟友朋载之金石碑版散见于四方者其与孝
经小学人知传诵者为不远是皆发乎人情止乎理义
浑然治世之音也非吾国家当天运之隆臻治化之美
安得有是人而有是言耶是集也固藏之天下藏之人
人者也岂特家藏乎哉异时史官采辑当代文章求之
珠渊玉海以鸣圣世之盛获见三代之人有不在于是
集也耶予不能辞僭为之序正德三年岁次戊辰二月
朔旦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仕
卷五十六 第 42a 页 WYG1386-0683c.png
友人瓜泾徐源书
   瓜泾集叙        王鏊
瓜泾集者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长洲徐公源
之文也公与予同年进士而齿先于予时同年三百人
予独善公且相约为古文词志甚锐务追古作者为徒
相与劘切倡和往来然公词出示予每诎焉自以为弗
及也未几公以水部分司山东之宁阳地僻务简益肆
力于学及官武选时吴文定公在翰林吴中名士皆集
卷五十六 第 42b 页 WYG1386-0683d.png
倡和益富而公出补外藩于浙于岭南于湖襄最后以
御史中丞巡抚齐鲁所至不独以政事称而尤以文学
著闻盖著述滋富矣然予自是与公阔焉久不闻问弘
治末公上疏谢政事予亦旋自内阁告归乃复聚首吴
中追思往时之会盖三十馀年当时社友几无存者其
存而复会于兹独公与予也亦且老矣宁复往时意气
之盛然公遇事感触必有作作必以示予顾予学殖荒
落不复能一一追和与之上下其议论也而以为恨近
卷五十六 第 43a 页 WYG1386-0684a.png
世士争治文词以干科第既得第则遂弃去如弁髦盖
以时之进退升诎不在是焉耳公虽老矣而好学不倦
是非其出于天性者哉固宜其所得之深且邃也而何
可使其无传焉故公之门下士与弟季止裒类其诗若
文得若干卷刻之而予为之序公名源字仲山瓜泾其
所家处也
   朱性父诗序       杨循吉
世以位为诗轻重者小人哉里巷之见也人嗜荣利至
卷五十六 第 43b 页 WYG1386-0684b.png
于朝市而止矣乃诗亦然雅道蒙厄评赏不公与世态
俱作可叹哉然隐士晦处邱樊之中迹不及四方交不
遍天下无丰饩大势以招啖宾客使称巳则其诗何怪
不振悲夫惜哉彼市人者斯亦已矣固为骚友以知其
诗不肯出一语褒赏至又为指斥排弃者皆然此则又
可为太息者也呜呼惟女子则妒惟小人则忌掩能蔽
才独何人欤性父居吴葑门之外早岁力学左图右史
殆于忘寒暑一吟一咏用以自适或应亲友之求或写
卷五十六 第 44a 页 WYG1386-0684c.png
胸臆之见率皆简淡高古有味有法不落秾丽枯涩二
境非深妙入悟乌能然邪性父诗未尝自匿每亦流布
在人家而知其诗者盖鲜性父岂徒自咏自歌而已哉
推敲指点务尽情境亦诚欲求赏于知己之士也苟使
其终身不遇有碧山双泪之叹则友朋奚辞咎焉今吴
中诗家不少何不共扶少借公论于齿牙间乎性父老
矣诸公推毂骚坛幸甚
   朱性父诗序       祝允明
卷五十六 第 44b 页 WYG1386-0684d.png
古人为诗趣识既卓而齐量又充其命题发思类有所
主虽微篇短句未尝无片意新特今人之诗自数大家
外能者甚众佳篇亦未尝乏而求其合作者则殊鲜焉
予尝究之盖其率有二等而其病之所在则有四其率
也守分者多疲词腐韵无天然之态如东邻乞一裾北
舍觅一领错杂装掇识者可指而目之曰此东邻裾也
北舍领也是可谓之陋循质者多秾唇利口无敦厚之
气如丹青涂花伶人倡女苟悦俗目不胜研覈是可谓
卷五十六 第 45a 页 WYG1386-0685a.png
之浮陋与浮皆非诗道与古背驰无惑乎其不合作也
至其所谓四病则趣识凡近蹇步苟止望不出檐外行
不起户限篇句之就如货劵公牒惴惴焉不敢超夐常
状之一二抑又齐量寒薄一取便竭言梅必著和羹道
鹤不脱九皋至其命题发思往往苟欲娱人不由己主
且多为俚题恶目之所萦绕号别纵横居扁龌龊庆生
挽死妄颂谬哀大抵生纽情性趁人道路况其摹仿师
法泄迩忘远祇知绳武云仍不肯想像宗祖呜呼以二
卷五十六 第 45b 页 WYG1386-0685b.png
率为之岐涂而四病根乎其衷则何怪乎古诗之不复
见哉仆少有志学诗然暗资谫学虽目力稍知毫釐如
此而力之不远率不能砭𤋲二竖自致古人亦可哀矣
友人朱君性父攻诗有年自集其所赋成帙从前后所
操曰鹤岑集曰野航渔歌间以属予序予观君诗之佳
已有仪部君之序在无待赘词窃独喜其不坠二岐途
有触鄙怀因为之纵论以自致区区之抱如此以相为
商度之不知君谓何如也
卷五十六 第 46a 页 WYG1386-0685c.png
   募刻诗疏        朱存理
伏以呕心少日已无锦囊之才流泪终年空有碧云之
叹白发因他搜索而生雌黄正我推敲而用抹去若干
存来二三早蒙知赏前辈推毂之恩晚遇校编同侪斤
削之力拈出三十年之前选得一百首之外欲望收拾
在后之子孙莫若流传先自于朋友刻梓不必如宋板
之精鉴藻岂觊拟唐风之盛疏请诸盟义当厚助友生
朱存理再拜
卷五十六 第 46b 页 WYG1386-0685d.png
   徐迪功集序        李梦阳
徐迪功集六卷并谈艺录子容寄我豫章予即豫章刋
焉印传同好意表迪功文云初迪功殁京师也予在梁
子容讣予曰昌谷遗言子序其遗文于是手其文欷歔
久之曰嗟乎予忍序吾友文耶麟凤芝宝世所希遘见
遘见之而遽夭灭亡也天生之故夺之耶抑既巳生而
或修或短非天所谙哉迪功以赋文起吴中十数年间
鸾翔而虎变彬彬乎出人士前矣然竟轗轲夭灭亡也
卷五十六 第 47a 页 WYG1386-0686a.png
凡此天果弗谙之邪乃予观李唐之李杜轗轲勃贺短
夭未始不怜才流涕也然犹异代足宽解孰谓亲遘见
之如迪功者云客曰气积久斯漓三代以后圣人罕生
孔子以周末故不得位观其大可占其细若是则魏徵
将为鬼魅之说非耶客曰群体迪功奚以之也予曰谈
艺录备矣夫追古者未有不先其体者也然守而未化
故蹊径存焉虽然辞荣而耽寂浮云富贵慷慨俯仰迪
功所造诣予莫之䆒竟矣今详其文温雅以发情微婉
卷五十六 第 47b 页 WYG1386-0686b.png
以讽事爽畅以达其气比兴以则其义苍古以蓄其词
议拟以一其格悲鸣以示不平参伍以错其变该物理
人道之懿阐幽剔奥综记名实即有蹊径厥丽鲜矣修
短细大又曷论焉不载迪功履历以别有志述北郡李
梦阳叙
   跋            高第
西蜀高第曰徐迪功予家食巳闻其名窃慕之末由见
也比余游京师幸宾次一接其颜色未几迪功遂辞去
卷五十六 第 48a 页 WYG1386-0686c.png
惜未有以叩益也仅得谈艺录读之余涖长洲始得迪
功集以窥其蕴亦甚慰矣如九原之不可作何哉才高
为造物之所忌岂谅然与观其祖汉宗魏扢雅扬风盖
将与古作者争衡于异代造物其尚能忌之邪吁迪功
亦可谓无憾也已余又奚悲哉
   又跋          徐缙
右迪功集六卷吾友故国子博士昌榖徐君之所作也
余尝校焉以寄献吉遂刻诸豫章然吾乡大夫士犹不
卷五十六 第 48b 页 WYG1386-0686d.png
多见于是昌谷之子伯虬复刋之家塾云初昌谷甫弱
冠游郡庠即攻古文词知所向往谈艺录其一也既举
进士与献吉诸君子游而艺益工其寄兴远修词洁尤
长玄理有古诗人之风焉使天假以年所造岂止是耶
虽然是亦足以传矣正德庚辰春正月三日郡人徐缙

   朱敬之集序        王鏊
天之生才甚难而摧之有若易然者夫天欲摧之则勿
卷五十六 第 49a 页 WYG1386-0687a.png
与之才与之才又曷为亟摧之此理之不可推而天之
不可问者也吾洞庭朱氏有子曰敬之生有淑质抱负
甚奇学又过苦始读易又读春秋日夜不懈遂得疾年
二十八以死敬之好为诗遇事有感辄形于诗年少耳
已有悯时病俗之志亦自悼其疾伤其生之不永也余
读其词而悲之孔子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有斯疾也哀哉吾洞庭近有黄训季行者得第甫授给
事中即死吴文与成者甫得第入翰林又即死今敬之
卷五十六 第 49b 页 WYG1386-0687b.png
未得第又死呜呼吾洞庭之气数邪三人者之不幸邪
敬之有诗若干首其兄琰不忍其泯没也欲刻行之余
因为之序嘉靖癸未仲冬(敬之名琬/)
   唐伯虎集序       袁帙
唐伯虎集二卷乐府诗总三十二首赋二首杂文一十
五首内金粉福地赋阙不传唐伯虎者名寅初字伯虎
后更字子畏吴人也少有隽才性豪宕不羁家贫不问
产业好古文词与京兆祝公允明博士徐公祯卿内翰
卷五十六 第 50a 页 WYG1386-0687c.png
文公徵明相友善而尤工四六藻思丽色翩翩有奇气
然行寔放旷人未之奇也尝上书吴文定公宽览书曰
吴安得有此人邪颇为延誉公卿间而提学御史方志
恶其不检将黜之比试大学士梁公储读其书惊叹以
为异材遂荐第一由是声称籍甚会试礼部众拟伯虎
复当首选伯虎亦自负江阴徐经者通贿考官程公敏
政家人得其节目以示伯虎且倩代草文字事露逮锦
衣卫狱掠问无状先是梁公奉使外夷伯虎将持束帛
卷五十六 第 50b 页 WYG1386-0687d.png
乞程公文送之竟以此论废为吏耻不就免归文徵明
以书慰之伯虎答书自明文多载集中乃后益自放纵
废洒落魄所著述多不经思语殊俚浅人或规之伯虎
曰夫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寅遭青蝇之口而
蒙白璧之玷为世所弃虽有颜冉之行终无以取信于
人而夔龙之业亦何以自致徒欲垂空言传不朽吾恐
子云剧秦蔡邕附卓李白永王之累子厚叔文之讥徒
资嗤辱而已且人生贵适志何用刿心镂骨以空言自
卷五十六 第 51a 页 WYG1386-0688a.png
苦乎宸濠之谋逆欲招致四方材名之士乃遣人以厚
币招伯虎坚辞不可至则阴知将有淮南之谋遂徉狂
以酒自污宸濠曰唐生庸妄人耳乃放归得免于难过
富春渚想子陵之风慷慨悲歌徘徊者久之筑室桃花
坞中读书灌园家无担石而客尝满坐风流文采照映
江左外若奢汰而中慕沉玄勤究内典旁精绘事帙童
时尝获侍高论接杯酒之欢哲人巳远九京不作抚诵
遗文慨仰遐烈爰加蒐摭存梗概云尔
卷五十六 第 51b 页 WYG1386-0688b.png
   王履吉集序
王履吉者名宠吴人也少负逸材博涉坟籍沉精篇翰
下笔绮词壮思滔滔不休补郡学弟子员督学者最其
文试必首列然非其好也试于乡辄弗利乃贡入太学
比游燕赵观朝庙制度与四方缙绅先生游上下其论
议而文益奇归而叹曰夫神龙升于赤霄尺蠖伏于泥
淖黄鹄一息千里而斥鴳终日不过蓬蒿此其志大小
悬绝何如哉且夫屈伸者时也利钝者命也夫儒者握
卷五十六 第 52a 页 WYG1386-0688c.png
寸管挟方牍而扬声名于亿载彼得志者曳绂乘朱高
爵丰禄以焜耀一时不知驹驰电灭云浮草腐后世无
称焉此与蠖鴳何异哉由是田佃石湖之旁筑室其上
临流赋诗益窥古作者之奥而病作矣乃养痾于虞山
之白雀寺泄其精于声诗而病乃大作归不逾月竟卒
卒之前一日梦两蝴蝶入袖寤而叹曰吾殆已矣夫庄
叟之言殆谓吾也嗟乎亦异矣履吉诗初宗李白既乃
宗杜故其诗才力雄阔词篇丽赡去轻靡而就沉著尚
卷五十六 第 52b 页 WYG1386-0688d.png
铺缀而略陶镕乃白雀集诸篇又复寄兴冲玄思调清
逸遂窥陶谢之堂几入王孟之室矣惜乎天抑其进有
志未就故所著仅此然亦足传矣忆与履吉衔杯论文
穷夜达旦谓古人之庶几大雅之可作而竟已矣独恨
夫天之忌才不少假也昔魏之应刘唐之勃贺咸以才
夭近代如姑苏徐祯卿信阳何景明沁水常伦闽郑善
夫亦不享年何天之忌才若斯邪岂天既畀之才乃夺
之年邪嗟乎履吉古之称不朽者不以年也又何憾哉
卷五十六 第 53a 页 WYG1386-0689a.png
   又序           顾璘
呜呼观今滃然云兴灿然星耀岂不有美于当世之士
哉然性缘情泊志以习乖考之温仁成德固以鲜俦矣
姑略言之自视有馀者骄视人有馀者妒骄妒所终败
于人国乌用士为也得夭犹幸若吾友王履吉氏遹发
乡国早闻四方龙凤为章山海为蕴不谓有馀既甚者
乎然逡巡若处女俯诎若蒙士自余所睹未尝失色于
人及其遇一善觌一才若饥渴之于饮食不厌不止故
卷五十六 第 53b 页 WYG1386-0689b.png
年逮强仕而海内胜流什五齿交矣乃抱痾长终玉毁
牖下呜呼恸乎人皆曰履吉之才不可再得也余独曰
履吉之清纯不可再得也盖伤人国焉其兄太常履约
氏刻其诗余得而论曰古体五言沉郁有色可愤可乐
盖类曹植鲍照七言跌宕浏丽号幽吹而霭春云盖类
杜甫岑参近体亦步骤杜岑而自摅神情殆与盛唐诸
家相雄长可谓诗人也特非其致也谓所取于履吉者
非以此嘉靖戊戌孟秋望日姑苏顾璘序
卷五十六 第 54a 页 WYG1386-0689c.png
   又序          王守
余弟履吉氏弱冠攻古文辞才情俊逸川至云起垂二
十年著述盖千馀篇余幼共席研交师友蓬蒿环堵弹
琴咏歌呴呴朝夕相乐也中岁慕禄仕散游四方嗟乎
遽弃予而逝耶余悲夫才哲之夭伤顾余蹇劣以独存
每读其文未尝不呼天而泣也乃选其诗八卷文二卷
因年编次庶可考其进云明嘉靖丙申七月一日中宪
大夫太常寺少卿前吏科给事中王守撰
卷五十六 第 54b 页 WYG1386-0689d.png
 
 
 
 
 
 
 
 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