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386-00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十   明 钱榖 撰
  寺院
   万寿禅寺重构佛殿记    宋濂
苏之长洲东北二里万寿报恩光孝禅寺在内焉初晋
义熙中有沙门法愔自西域至中夏与慧远法师结社
庐山已而来苏以念佛三昧化道有情苏人翕然归之
为净寿院梁时更名安国长寿院二年又更名长寿寻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386-0028b.png
燬于兵吴越钱氏有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重作之
又更名安国长寿禅院始易禅僧明彦主之宋大中祥
符二年丁晋公谓奏改为万寿崇宁二年始加崇宁于
万寿之上政和初又更名天宁绍兴七年复诏更今额
为徽宗荐严之所元至正末天下大乱寺为兵所燬群
僧散鞠为椔翳之场国朝洪武癸丑蒲圻魏观来吴为
郡周视废基蹙额而言曰是刹之废不得名浮图不足
以起之行中禅师仁公乃寂照和尚世嫡今住虎丘德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386-0029a.png
涵道融堪为天人师且兼通儒家经史发为文章严简
而有法内外之学并至中兴之责其在是乎遣使者致
书币凡三往而后应之视其寝室则床笫蔑如也稽其
榖粟则盎无斗储也讯其执役则仆𨽻无有也泊然独
居若坐享万钟之禄者曾不几何僧之散者复还远近
清修之士鱼贯而来有馈食者有供三衣者有施黄白
金者禅师曰可矣戒左右重构大雄殿五楹间凿石于
山市材于江陶瓦于郊工者奏技壮者献力鞠明究曛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386-0029b.png
不督而集四阿有严若翚斯飞丹雘绚烂炫人心目僝
工于甲寅春二月至乙卯冬十月厥事告成禅师太息
曰寺之创惟殿为钜殿既成门庑堂室当易为耳吾耄
矣宜选春秋强盛者继之禅师乃退居松林兰若集合
旧侣议延莹中瓛公莹中尝请业禅师不复固辞乃走
吴江水月废刹辇致三世如来像妥奉殿中观者起敬
瓛公昼夜孳孳将次第成禅师之志复来请文以示后
之人诚可谓贤也已呜呼大千界中不离一念建治销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386-0029c.png
毁随感而形者也兹刹付之虐焰化楼观而为灰烬果
谁使之哉此一念也剪翳剔荒变瓦砾而成梵宫又孰
为之哉亦一念也善恶之所系其悬隔有如此者可不
慎与禅师起废之功无让开基瓛公善继之力必渐复
于旧观皆肇于一念之善者也法社缁衣之士来居于
此尚当扩而充之为声闻为缘觉为菩提埵虽曰等妙
是觉亦可拾级而升无有出于此念之外者毋徒诿为
有漏因果而忽之哉昔有唐僧贯休所画十六罗汉像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386-0029d.png
颇著灵异吴越时邵思宝等共建二石幢今犹存诗曰
牵牛南斗姑胥墟义熙神僧建梵居相传正受起凡夫
以法笼络为周阹污泥欲现金芙蕖盛衰相循云卷舒
岁几及千道如初飞楼涌殿薄太虚郁攸毒焰翻赤乌
化为灰烬无复馀上遮丛棘下夫须白烟斜日寒隼呼
虎丘尊者名浮屠见性炯若摩尼珠胸中藏书比石渠
应聘而起三嗟吁食无糗粮衣无襦赤立何以兴吾庐
萧然双榻结双趺风声沨沨撼州闾四方闻者鱼贯趋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386-0030a.png
布帛盈橐粟满车捆载有若神鬼输成此宝构只须臾
龙础承楹列珷玞榱题攒星涂以朱日月回薄气扶舆
慑悭破执道力驱空中楼阁齐毗卢法筵谁嗣乃其徒
利如干将温六瑚吴江有刹委平芜尚留像变金作肤
妙庄严相慧且都辇致中座青莲敷直揭红日升天衢
大纲既挈万目摅三门夹序暨堂涂势可驯致当不孤
祗今胜槩夐然殊黑白骈首施拜膜镗鞳如获闻钟鱼
有情弱质同巴且暮枯宁复论朝腴一念摇曳风中□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386-0030b.png
大雄慈悯犹巳痡乃假塔庙作世模由外修内垢净除
事为不落有与无空空色色皆真如作铭者谁列仙儒
镌之青瑶字萦纡后千百载期不渝国史兼太子赞善
大夫金华宋濂撰并书
   万寿禅寺重修记      吴宽
佛寺之盛多创于前代自后汉流入中国由三国至萧
梁赤乌天监以来缁流法社几遍天下习其教者固锐
意创修而人亦乐为之助至国朝始著于律不得擅有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386-0030c.png
兴建况洪武初厌其烦杂且有归并之令尚何敢于兴
建乎百馀年来寺复就弊而能修葺者少盖前代寺多
腴田略无限制今则悉入于官凡赋税之徵无可蠲免
大率与农民相等则人人谋衣食之不赡何暇于脩葺
乎吴城东有万寿禅寺相传晋义熙年间有愔法师自
西域来始居之梁唐时更名屡易至宋诏改万寿禅寺历
年既久而寺盖尝废矣南渡以来江南有十刹之号而
万寿居其一则其盛非特为吴中禅寺称首而已由元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386-0030d.png
入国朝历岁既久而寺益废虽行中禅师起废之功未
全周制宣德间都纲兼本寺住持梦庵南公亦有起废
之意众服其道行咸出财相助遂建法堂三间廊五十
间久之又得白庵金公其道行愈高众服而助者愈多
建天王殿三间已而其徒僧录司觉义戒瑮请藏经自
京师至建阁五间寺之既备至弘治初岁复久矣渐就
倾圯而住持定乘俄尔化去始请大觉英公继之其为
人苦行强干修补涂塈必尽其劳逾年寺讫一新于是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386-0031a.png
白庵金公年八十馀矣退居后院以予家居徒步造门
余老不预寺事独善守之完也惟兹寺甲于吴中然无
所考幸宋学士之记存虽然直遗初迹耳往往兴毁不
能悉彰复乞一言以示将来予感其言窃有抚叹夫萧
梁氏至今几年矣而区区一寺岿然独存完美之观尤
加于昔岂佛力之不能护持耶盖其人存则其寺存否
则鞠为草莽固有不知其处者吾见亦多矣盖物系于
人人独此而巳会白庵之裔孙方静上礼部请檄归住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386-0031b.png
持以振兴遗教扶植清修为巳任恳恳申其祖之意来
请乃书前寺之所以盛与创守之艰以示其后人俾刻
之石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
院侍讲学士郡人吴宽记
   登万寿寺佛阁       王鏊
吴城第一好山川半醉来登意豁然天际云开双塔影
城头日出万家烟宋朝故老空遗宅吴下丛林不记年
今日双凫同眺望分明身现宰官前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386-0031c.png
 万寿禅寺在府治东北晋义熙中西域僧法愔建名
 净寿院梁改安国唐改长寿宋大中祥符二年丁谓
 奏改万寿禅院崇宁中改崇宁寻改天宁绍兴中改
 万寿报恩光孝禅寺为徽宗荐严之地唐僧贯休尝
 居此号禅月大师寺有禅月阁寺前周广顺中所立
 尊胜石幢犹存上有吴越军节度上柱国邵思宝周
 存礼题名元末兵燬国朝洪武中重建宋濂记嘉靖
 二十年御史舒汀知府王廷长洲县知县吴世良改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386-0031d.png
 为长洲县学
   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    欧阳玄
姑苏城中有林曰师子有寺曰菩提正宗天如维则之
门人为其师创造者也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有状
如狻猊者故名师子林且师得法普应国师中峰夲公
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师子岩又以识其授受原也寺名
菩提正宗者帝师法旨与以是额也按其地本前代贵
家别业至正二年壬午师之门人相率出赀买地结屋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386-0032a.png
以居其师而择胜于斯焉因地之隆阜者命之曰山因
山有石而崛起者命之曰峰曰含晖曰吐月曰立玉曰
昂霄者皆峰也其中最高状如狻猊是所谓师子峰
其膺有文以识其名也立玉峰之前有旧屋遗址容石
磴可坐六七人即其地作栖凤亭昂霄峰之前因地下
洼浚为涧作石梁跨之曰小飞虹他石或跂或蹲状狻
猊者不一林之名亦以其多也寺左右前后竹与石居
地大半故作屋不多然而崇佛之祠止僧之舍延宾之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386-0032b.png
馆香积之厨出纳之所悉如丛林规制外门扁曰菩提
兰若安禅之室曰卧云传法之堂曰立雪庭旧有柏者
曰腾蛟今曰指柏之轩有梅者曰卧龙今曰问梅之阁
竹间结茅曰禅窝即方丈也上肖七佛下施禅坐间列
八境光相互摄期以普利见闻者也大概林之占胜其
位置虽出乎天成其经营寔由乎智巧究其所以然亦
师之愿力所成就也师每说法参问多至数百随其悟
解开导诱掖有所质疑剖析至当莫不虚往寔归至于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386-0032c.png
安众必择法器不汎然以容檀施与赀视师意向亦不
强委师取共具财足即止诸行省平章若河南之图噜
江浙之多通江西之敏珠行宣政院使若岳叔夲肃政
使者若布达实哩稽颡问道执弟子礼弥恭旁观异之
师法施平等官资崇庳若罔知也寺成之十三年宜春
之比丘之嗣谈以临川比丘克立所撰事状来京师谒
余为记余闻师之名起敬日久既摭其事状述寺之胜
概而记之其师子名义则必有以复于其师与友也古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386-0032d.png
有师子音佛有师子武佛言佛之威德能制诸魔也又
曰师子乳一滴可迸驴乳百斛言佛法之真实能破诸
妄也又若文殊之学得于智普贤之学得于行智之勇
猛精进莫师子若故文殊之好乐在师子行之谨审静
重莫象若故普贤之好乐在象后之肖菩萨以之莫诘
所从也今天目之所谓嵓姑苏之所谓林其取义居一
于是矣而岂独以山石肖貌言之乎虽然佛有禁格而
后有伏降有比儗而后有真赝孰若物我两忘形势俱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386-0033a.png
泯以师子还师子以石还石以林还林然后佛自还佛
法自还法菩萨自还菩萨哉论至于是师必有以警策
其徒矣予闻师所说法不设厓险不轻榆扬不自陈衒
悟解缘由以启学人捷出蹊径其为学平寔缜密鞭辟
近里一时诸方之乍见乍闻而张磔旁午未证未得而
棒喝生风者闻师所言皆噤故自中峰以来临济一宗
化机局段为之一变焉师旧多论建有楞严会解若干
卷有语录别录剩语若干卷行于世近乃一扫空言不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386-0033b.png
尚文字于谈之请立之状余之记能无赘于兹乎师俗
姓谭氏吉之永新人江浙诸名山屡请主席坚却不受
遁迹松江之九峰间十有二年道价日振帝师与以佛
心普济文惠大辩禅师之号兼与金阑僧袈裟衣至正
十四年甲午五月癸未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
诰兼修国史庐陵欧阳玄撰奉训大夫兵部员外郎临
川危素书宣文阁授经郎兼经筵译文官王馀庆篆
   立雪堂记         郑元祐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386-0033c.png
荣禄大夫前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高昌简斋
公悬车吴下休心空寂一日语其门客遂昌郑元祐曰
昔普应国师倡道天目时予之先人秦国公方平章江
浙行省以其素所学参叩于国师时国师之门人高弟
东殚三韩南极六诏西抵身毒北弥龙沙则其近地概
可知巳今中吴师子林主人天如和尚在国师之门尤
为得法上首颖异而秀出者也余也今兹所寓与师子
林相密迩时时扣门瞻礼请益其为室不满二十楹而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386-0033d.png
挺然修竹则几数万个师与其徒休止其中蒲团禅板
如大丛林勘辨根研以发明国师之道名公贵人向师
道风参拜跪跽获闻一言如饮甘露然师机用险峻倾
企莫及至乎杜门却扫经岁不出余虽不敏窃尝谛观
师方以太虚空含纳沙界王公庶士贵贱虽殊若夫生
死泡沬起灭须臾则未尝少异自非师随方诱掖以倡
明心宗则国师之道几乎其熄矣余胄出高昌依佛为
命睹兹僧宝敢同寒蝉第以学非房裴艰于赞颂辍为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386-0034a.png
师手书二扁榜名其说法之堂曰立雪禅燕之室曰卧
云仍命工刻诸梓而揭之以寓余参承之意子其为我
记之元祐曰世习下趋岂但人情而己要虽出世间者
亦罕不为名闻利养之所动若天如师者殆所谓香象
渡河金翅擘海为砥柱于波颓澜倒之日振清风于炎
埃腥腐之中也欤夫禅自少林立雪传心垂八百馀载
至普应国师而其化益隆今天如师上继普应直截众
流弘倡大法使真参实悟之士永有依归是则简斋公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386-0034b.png
立雪名堂之意良有以哉至正七年岁次丁亥秋七月
甲子元祐记
   师子林诗序        李祁
自天如师坐师子林中地益辟景益奇四方之来得于
观览悟悦者益众于是内而京师集贤翰林之名德重
望外而郡邑词林赋薮之才俊英逸皆托之诗章以写
其景物之胜至有足未及造其境而心与之游者亦想
像摹写以极其趣夫如是则师子林之得名当时亦已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386-0034c.png
远矣余尝观其地之广不过十馀亩非若名山钜刹之
宏基厚址也屋不过一二十楹非若雄殿杰阁之壮丽
焜耀也其徒众仆役不过十数人非若高堂聚食常数
千指也若是而能得名于当时之士大夫无乃以其人
而不以其地欤盖天如师夙自警拔又恒居天目侍中
峰国师而尽得其旨功深力到愈久而弥彰是以世之
贤士大夫莫不慕其为人而乐谈其道即其地而赋其
景耳师之上弟讵可庭将裒之以为卷持以示予予复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386-0034d.png
之曰昔之佛舍僧房托名群贤集中以不朽者多矣若
师子林则固无待于诗也无待于诗而诗以美之者当
世之士夫也裒之为卷以传永久者可庭也可庭之意
非天如师之意也欲知师之道者当于此卷之外求之
时至正庚寅夏五月茶陵李祁书于吴城之状元坊
   师子林图序        朱德润
泰定中仆自京师还吴中适侍御史岳石木公郡守多
通公会于城南询仆以归来意仆告之以归林泉以遂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386-0035a.png
息肩意二公曰子有退休志盍求侣乎近城东偏有天
如则师者旧游松江九峰间振锡来吴结屋树竹号师
子林其为学也真实谨密平淡无为子盍与之言也仆
于是谒师师喜曰先生来何晚耶相闻旧矣遂款净室
蒲团茶具接引清话薄扣其旨则问辩明敏了无滞碍
余益信岳通二公之言为然他日出其所撰语录别录
余读之叹曰师真所谓有识者耶因观其林木蔽翳苍
石巉立所谓师子峰者突然乎其中乃谂诸师曰昔达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386-0035b.png
摩传言法中龙象智度论解曰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
象力大兹林曰师子岂非以其猛威可以慑伏而为名
也若以威相则文殊固有精进勇猛之喻矣仆又曰昔
人言作师子吼得非以其声容可以破诸障乎师曰非
也以声容则无此声容也其有不言而喻者乎仆曰不
言而喻余知之矣不言而喻其惟师乎噫世道纷嚣不
以形色则不能慑诸敬信而吾师以师子名其林者姑
以遏世纷而自得于不言者乎矧师之真实可以破诸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386-0035c.png
妄平淡可以消诸欲若以静默不二则虽有形有声犹
不能悸况乎无声无形而托诸狻猊以警群动者乎虽
然观于林者虽师石异质一念在师石皆师也一念在
石师亦石也然不若师石两忘者耶师曰唯唯余识之
久矣不能寄诸笔墨也师既示寂其徒卓峰立师克嗣
其学与余交请为图之且系其说于左至正二十三年
岁在癸卯重阳日老睢阳山人朱德润谨序
   师子林十二咏序      高启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386-0035d.png
师子林吴城东兰若也其规制特小而号为幽胜清池
流其前崇丘峙其后怪石崷崒而罗立美竹阴森而交
翳閒轩净室可息可游至者皆栖迟忘归如在嵓谷不
知去尘境之密迩也好事者取其胜概十二赋诗咏之
名人韵士属有继作住山因公裒为卷帙冠以睢阳朱
泽民旧所绘图而请予记焉夫吴之佛庐最盛丛林招
提据城郭之要坊占山水之灵壤者数十百区穹台杰
阁甍栋相摩而钟梵之音相闻也其宏壮严丽岂师子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386-0036a.png
林可拟哉然兵燹之馀皆委废于榛芜扄闭于风雨过
者为之踟蹰而悽怆而师子林泉益清林益茂屋宇益
完人之来游而纪咏者益众夫岂偶然哉盖创于天如
则公愿力之深继以卓峰立公承守之谨迨今因公高
昌宦族弃其膏粱而就空寂又能保持而修举之故经
变而不堕也由是观之则凡天下之事虽废兴有时亦
岂不系于人哉余久为世驱身心攫攘莫知所以自释
间访因公于林下周览丘池复取十二咏者讽之觉脱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386-0036b.png
然有得如病暍人入清凉之境顿失所苦乃知清泉白
石悉解谈禅细语粗言皆堪悟入因公所以葺理之勤
而集录之备者盖为是也不然则饰耳目之观赏词华
之美皆虚幻事岂学道者所取哉是则来游而有得者
固不得不咏因公亦不得而不编既编则予又不得而
不序也洪武五年秋七月渤海高启序
   游师子林记        王彝
苏城之东北区有林若干亩佛者居之曰师子师子者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386-0036c.png
林之一峰如其形故名而其地特隆然以起为丘焉杂
植竹树丘之北洼然以下为谷焉皆植竹多至数十万
本始升其丘之南麓便仰见师子峰高仅若干尺如舞
且踞两傍复各有峰亚匹之东曰含晖作人立左腋下
有穴一腹枵然有四穴日始出则其晖映暧相射西曰
吐月颇峭且锐稍夕月即见其上师子之北有室曰禅
窝含晖之东有隙地踰寻甃以石子为环坐者之所藉
曰翻经台傍有峰特出曰立玉然其状嵌若刀剑划作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386-0036d.png
四五叶者或曰以地肺名之为宜吐月之西有涧自竹
谷中来因架石为梁曰飞虹踰飞虹以西而下其西麓
乃北入竹谷中委蛇东来折以南出立玉后而上其东
麓复折而南且西出师子前而下其南麓凡丘之巅踵
自三西峰外诸小峰又十数计且丛列怪石什伯为群
而所取道往往经纬其间既下南麓有二道其循麓而
东者至立雪堂方堂之南为卧云室又南为指柏轩其
循麓而西者至问梅閤问梅与指柏相直梅与柏各一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1386-0037a.png
皆相结为蛟虬其寿几二百年柏之南有池曰玉鉴若
鉴影以自媚者梅之西有井曰冰壶初凿井时得古壶
樽地下而其泉冽且甘以瀹茗味尤胜云余在昔于斯
游也盖屡焉而不厌今年秋复与茅宅民陈彦濂张曼
端来游而因师者予故人也止予宿问梅閤得咏歌其
丘与谷者累日师曰是果可以咏歌欤愿有记也故书
之石而使刋之先是有十二咏书石上其倡者高太史
季迪和者张水部子宜王文学止仲谢翰林玄懿今亦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1386-0037b.png
为同游者洪武五年秋七月稽丘王彝记
 记中所述高张诸公咏不及备录今各采其一于后
   师子林十二咏
    师子峰         高启
风生百兽低欲吼空山夜疑是天目嵓飞来此林下
    含晖峰         张适
特起云成朵高明玉有晖奇岑映初旭霁色舞罗衣
    吐月峰         王行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1386-0037c.png
昨吐月不缺今吐遽非圆圆缺看多少孤峰只宛然
    小飞虹         申屠衡
渴虹饮不足连蜷渐僵缩我来蹑其背下瞰无底谷
    禅窝          张简
草窝双树下借与定僧居会待虚空境坐卧总从渠
    立雪堂         陶琛
升堂独立时一言悟未彻皓皓雪齐腰凄凄夜寒切
    竹谷(一作栖/凤亭)       僧道衍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1386-0037d.png
万竹云朝合孤亭月夜明凤来缘览德不为玉箫声
    卧云室         王彝
秋潭看月还片雨千山暝独有钵中龙蜿蜒伴僧定
    指柏轩         高启
清阴护燕几中有忘言客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问梅阁         张适
阳回知几许问信腊花前月白无言答如参不二禅
    玉鉴池         王行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1386-0038a.png
方池开玉鉴烱烱湛虚明瘦影何须照心源巳共清
    冰壶井         谢徽
冰花覆银床云液沁瑶甃一勺甘露浆入口不敢漱
   奉题师子林二十韵就简天如和尚
                张翥
老佛丛林伯休居得名园幽藏嵓壑胜夐绝城市喧除
径去宿莽引池发真源凤亭溯涧桥梅阁临柏轩咄嗟
龙象地丹碧峨云骞怪石洞庭来荒台洗秋痕散落万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1386-0038b.png
竹里劣若熊豹蹲中有青狻猊主当众峰尊凭陵鬼神
会呀呷风雷奔道人一饭已趺坐蒲团温来者自名相
何有眼耳根伊昔幻住翁千偈波涛翻作大师子吼洪
音殷乾坤师传一灯出与世烁群昏抠衣雨花外讵厌
参学繁要知天目下广辟甘露门平生楞严读衲侣夙
所敦身虽縻尘累是心了然存眷彼中林社迟暮或往
论期师法檀度此道非空言
   小偈奉简卧云室中老师六首 危素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1386-0038c.png
坐禅铭自集云传一念还超佛祖前此是菩提真种子
成华成实自年年
天目嵓前涧水声绝厓荒径少人行等閒会取楞严旨
云散天空月自明
九衢尘土自漫漫瞬息光阴孰控抟师子林中方入定
天花如雨落嵓端
道人燕坐万缘空栖凤亭深一径通只有庭前柏树子
无言长日倚东风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1386-0038d.png
乡僧几载客吴门世味萧然道义尊等是江湖未归去
寸心何日与同论(卓峰上人与/素同里故云)
落拓京华久未归山中閒却绿蓑衣閒来描写虚空看
但说虚空早巳非
   五十六字奉上如禅伯    周伯琦
多士来参萃若林阿师语默示无心钵中龙起窥禅定
洞口猿吟学梵音鄮岭寒烟阿育塔祗园秋雨给孤金
柏轩梅阁春无恙解组何时遂雅寻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1386-0039a.png
   夏日过天如禅师      钱良石
 余夏日过天如禅师竹院周览欢甚师呼茶坐予竹
 下因问西来意作么意生师答曰修竹不受暑余嗟
 叹而咏歌之不已遂集杜少陵之句以纪师之高蹈
 以发来者之清悟云
东下姑苏台惊浪满吴楚江山巳定居喜无多屋宇一
丘藏曲折户牖粲可数开轩纳微凉脩竹不受暑赞老
释门子文物多师古价重百砗磲荣贵如粪土端居茗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1386-0039b.png
续煎香美胜牛乳隐几亦无心敢为故林主今我一残
老衰谢身何补潇洒共安禅沉思情延伫出门复入门
天欲今朝雨庶足充淹留夜阑接软语
   狮子林即景十四首     维则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
我疑身在万山中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
巡林络绎似巡堂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1386-0039c.png
素壁光摇眼倍明隔林风树弄新晴树根瓦鼓鸣残雨
恍惚南山水乐声
指柏轩中六七僧坐忘忽怪异香生推窗日色暖如火
薝卜花开雪一棚
相君来扣少林宗官从盈门隘不通散入凤亭深竹处
石林分坐绕飞虹
半檐落日晒寒衣一钵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烟二三子
水西原上种松归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1386-0039d.png
鸦鹊争巢似愤兵怒鸣死斗乱纵横可怜踏坏桫椤树
满地落花无路行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钵船归粟有馀饱饭禅和无一事
绕池分食喂游鱼
卧云室冷睡魔醒残漏深深促五更一梦又如过一世
东方日出是来生
西邻母鹤唳无休鹤意吾知为主忧养得鹤成骑鹤去
扬州未必胜苏州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1386-0040a.png
灶儿深夜诵莲花月度墙西桂影斜经罢辘轳声忽动
汲泉自试雨前茶
林下禅关尽日开放人来看卧龙梅山童莫厌门庭闹
不是爱閒人不来
斜梅势压石阑干花似垂头照影看白昼阴云天欲雪
半池星斗逼人寒
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见
秀云峰似白头僧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1386-0040b.png
   师子林三十韵       僧道衍
上士栖禅地精蓝故有名胜逾林屋洞奇冠阖闾城岌
岌诸峰秀青青万竹荣室同图藻丽地等布金平刹顶
灵光集幢阴瑞霭萦梁飞晴蝀见矿踞怒猊狞近悦罘
罳拥遥怜睥睨横桂临经阁暝蕉傍佛龛清井甃冰壶
净池开玉鉴明钵拘龙伏卧亭接凤来鸣昙萼还如菊
频伽讵类莺庭梅新著弹轩柏老垂缨槲叶欺螺翠榴
英妒罽赪露晨知蕙吐日午觉葵倾涧覆丛生荔渠阴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1386-0040c.png
树列柽药栏蜂恣绕藓砌蚁艰征风籁吟双径天花雨
两楹炊香驯鸽恋屧响睡厖惊日下幡交影云深磬一
声兰灯长际晓莲漏不违更煖触松炀灶清喧茗沸铛
篆烟重翳幌镜月独悬甍僧出斋房静童归化器盈蝉
号随梵奏鹤舞逐经行慕境人勤过忘形客倦迎参时
机较密定处步宜轻疏阔缘方绝孤高道始成远閒思
结社潜醉愿投盟要识林中趣应存物外情会须来扫
石宴坐学无生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1386-0040d.png
   师子林池上观鱼      高启
穿蒲尾独掉唼蘋口群仰波平没见痕池静跳闻响渔
罛已免捕僧盂每分养落日意无惊识我临流赏
   同前           徐贲
微微林景凉悄悄池鱼出欲去戏仍恋乍探惊还逸行
循曲岛幽聚傍新荷密不有濠梁兴谁能坐终日
   七月十五与高季迪过师林  张适
方罢文字燕复来释子居轻飙却暑后斜日下林初非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1386-0041a.png
无明旦游偶此清思馀适当解夏日群公正安舒或出
囊中文或发函中书久论理昭析玄谈趣中虚仰听归
林翼俯察沉渊鱼物性咸自适游心亦晏如
   七月廿七日过东郭师子林兰若如海上人索
   予画因写此图并为之诗   倪瓒
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閒茗雪炉烟袅松雨石苔斑心
静境恒寂何必居在山穷途有行旅日暮不知还
 师子林庵在城东北隅元至正二年僧维则建多聚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1386-0041b.png
 奇石状类狻猊故取佛氏语名一名菩提正宗寺内
 有十二景名人题咏甚多不能悉录今取其文并人
 各存其一首其备载纪胜集嘉靖中为势家所废万
 历壬辰始复赐额曰圣恩并大藏经一部
   送弘上人住苏州正觉寺诗序 金问
苏城中多名蓝胜刹相望而起正觉其一也相传为岐
王公香火院穹堂奥殿宏壮奇丽自创迨今数百年来
固非一人一日之力而纂承继述自非制行精白愿力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1386-0041c.png
宏深鲜克有济滇南弘上人自永乐甲午不远万里来
朝既领职于天界禅寺寻奉诏旨游方若湘湖闽浙间
名山古迹涉历殆遍常住福州天王寺伐翳刬莽聿有
成功未几来吴因驻锡焉起阊门钓桥于颓波断岸之
间造承天寺万佛于层楼杰阁之上与凡方便事力有
可及者无不尽其心焉由是道誉益隆禅芳益茂乃宣
德乙卯会觉报主席久虚未有当其任者众举上人为
宜遂达于录教事者弘因以寺名奏请特赐今额其所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1386-0041d.png
以仰承帝训往践祖庭士庶具瞻山川增观不可无文
以表著之也中书舍人姜君子徵得同朝大夫士送上
人诗若干篇谒予序首简予惟佛氏之学外形骸齐恩
怨踽踽凉凉将特立于物表其自视不轻矣然自昔神
僧胜士能不死其名者亦资文以传尔予虽未识弘而
大夫士之诗锵金戛玉谐钧协頀必其有可诵之寔矣
矧子徵之请予言尚容靳哉是年秋九月初吉行在太
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金问公素序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1386-0042a.png
   正觉寺记         吴宽
吴城中分四隅惟东南居民鲜少自巷衢外弥望皆隙
地大率与郊野类访其遗迹先朝废宅及故佛老之宫
为多今正觉寺者相传其先为宋杨和王别墅后为元
人陆志宁寓馆既而舍为僧寺号大林庵国朝二十五
年洪武诏清理释教庵并入万寿寺遂废久之一内侍
有公事于吴得其地适有僧自滇南来曰弘此宗者才
智人也寓于吴多所兴修内侍遂以其地遗之于是此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1386-0042b.png
宗上京师奏乞为寺朝廷特从之因赐寺额曰正觉而
为住持寔自此宗始时宣德乙卯岁也其事见翰林学
士金公问所赠序文此宗没传其徒福暄暄传其徒祖
镇再世有戒行能守其业予时故家居与故山西参政
祝公往游坐谈竟日留诗而还盖二十馀年矣一日镇
公以书来言寺创于前人巳久未有记之者愿书之夫
吴自六朝来佛老之宫相望于郡中穹门广殿长廊杰
阁土木之功穷极侈丽所以成此者岂皆其徒之身之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1386-0042c.png
所出哉出之人而从其说以为福田利益者也予尝独
爱正觉为寺其地殆百亩非不能为彼侈丽之观者顾
其屋才数楹于奉佛居僧仅足而已其外悉用以树艺
其徒特食其所入以自足不鼓其说以求人其贤于其
类者哉故为记之志宁故大家在当时园亭胜绝尤好
植竹至今美种蔓延不绝人犹以竹堂称之地既幽僻
入其寺竹树茂密禽声上下如在山林中不知其为城
市也又幸其去予家更迩徒步可至予将归老良时策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1386-0042d.png
杖与故旧子侄同游于此即事赋咏其乐有日也
   正觉寺退居记       徐源
浮屠氏多众庶家俊秀子初未喻儒术可以经世故郤
步从释授佛书称弟子始祝发为侍者稍长为维那其
进为藏主为首座以至为长老巍然领袖主名山大刹
之席凡日用饮食衣服菜果香灯之费庆祝朔望雨旸
祈祷之仪悉掌之众则受成视训其才且能者从而张
大其教崇建乎殿宇丽设乎貌像金碧焕耀鼓动远近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1386-0043a.png
华严大藏之书会读群诵积日累月动千百部功在沙
门于是洗心藏密异居别处投身物外所谓饮食衣服
菜果香灯庆祝朔望雨旸祈祷之事不服治理日维扫
榻焚香高者款宾谈诗下者念佛待老是东堂乐地梵
言所云波罗者是也吴城东南有竹堂寺为元陆志宁
园亭嘉竹蔓衍幽禽密树游其间者若在山林初为宋
杨和王别墅传之志宁志宁复舍为大林庵国朝宣德
十年滇南僧弘此宗者游寓于此始奏改今寺赐名正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1386-0043b.png
觉事载翰林学士金公问赠行序中此宗再传得今祖
镇清修澹泊于寺为称成化壬辰推为主席岁在丙申
乃退先是赠侍郎东庄吴翁乡士叔谦钱翁俱交厚于
镇捐厥材费创为退居堂室轩墀庖井湢厕秩然就位
厥后好事者又助而辟之于是宽衍洁净幽雅成趣逮
正德改元镇之居是踰三十年矣乃者磨石介侍郎之
孙嗣业过予请记惟镇初去其家以从浮屠氏而退焉
则其志虑澄澈与世相忘所谓见性到岸久矣回想杨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1386-0043c.png
和志宁当时富贵地在而物改时已变而竹独存则万
钟之贵千驷之富其于我何有哉夫凡物有其进必有
其退虽造物阴阳寒暑皆然也若镇也可谓达其理矣
吾党之士与镇少游竹堂或就假居卒业久之去为有
司为京曹其于生民饮食菜果日用能主之否也能不
使之告乏否也能弘大吾儒之教否也犹且汲汲求进
忘其退焉呜呼异时悬车过镇得共此乐者不知伊谁
人也记之以待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仕瓜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1386-0043d.png
泾徐源撰
   与参政祝公游正觉寺    吴宽
陆公巳逝逐浮尘弘老重来刈野榛百亩园林成故事
一天风雨醒游人碧梧净洗今何在修竹丛生旧有因
白发耆英留醉墨晚凉传玩席间珍
   己未春与天台李秋官吾苏杨黄门同游竹堂
   过古石上人梅东房时梅烂开小宴花下赋此
                沈周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1386-0044a.png
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
骑马西来为花驻野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
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欠
定惠海棠幽亦未只凭坡口诧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
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捲春去
明日重寻花满地
   竹堂留别         金琮
问我归期尚漫然老僧预饯竹堂前此身清净元无垢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1386-0044b.png
今日迟留似有缘柳色到门青送酒梅花开树白连钱
醉来忘却下山路明日满城生夜烟
   过正觉寺         皇甫信
暂著荷衣到上方梅花无数落清香山窗僧定眠云冷
石钵龙归带雨凉舍利有光迷宝座佛灯分影照金廊
题诗不觉归来晚回首遥天落日黄
   雪晏竹堂寺        王宠
远公偏爱客高会兔园才画室香貂满天花宝树开林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1386-0044c.png
端迷堑谷象外彻楼台对此复能醉长歌甘草莱
   竹堂           皇甫涍
香积深藏竹云寒钟磬微踏花迷雨径入鸟到林扉真
相看犹在浮踪怅屡回来兹耽寂乐清夜坐忘归
 正觉禅寺在城东南隅其先为杨和王别墅元为陆
 志宁寓馆寻舍为大林庵洪武中废永乐中滇南僧
 弘此宗再建奏赐今额吴宽记其地多美竹又称竹
 堂寺
卷三十 第 33b 页 WYG1386-0044d.png
   閒趣轩记         徐有贞
吴之东禅寺有正受上人者其迹寄浮屠中而志慕吾
儒攻诗文善谈论贤达士多与之游居一轩高敞幽阒
中惟贮古今图籍不设佛事客至则相与倒觞和诗竟
日不厌尝自诧曰世间事无我与矣而求閒者莫我若
焉遂大署其轩之楣曰閒趣因予表兄范以清来京师
请为之记余以其浮屠能慕吾儒也乃不之拒夫趣向
也志意之所向为趣若目向色而有视之趣也耳向声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1386-0045a.png
而有听之趣也鼻向臭口向味而有嗅嗜之趣也是皆趣
也而志意之趣尤大志之向富贵也则有富贵之趣志之
向功名也则有功名之趣志之向道义也则有道义之趣
富贵之趣淫功名之趣壮道义之趣真天下之趣富贵十
八九焉功名五六焉道义一二焉盖耳目鼻口之趣同而
志意之趣异异焉者要亦不出乎三者之外矣今受也又
独以閒趣名余不知其何趣也其耳目鼻口之趣乎则色
声臭味皆浮屠氏所幻而空之者也其志意之趣乎则富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1386-0045b.png
贵功名亦浮图氏所幻而空之者也惟道义不可以空幻
而浮屠氏又不知求也然则其趣果何在耶虽然受虽迹
浮屠其志意非专向浮屠者也使其不迹浮屠则其于富
贵功名道义之间亦必有所取矣惟其迹浮屠故弃富贵
谢功名越道义而自趋于幽寂无事之域与山水云月为
侣不以閒为趣得乎宜其求閒之深也夫趣富贵者不知
求閒趣功名者不及求閒而趣道义者不必求閒求閒者
诚莫若受也嗟乎受也予不惜其不得富贵功名之趣而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1386-0045c.png
独惜其不得道义之趣也苟以浮屠氏空幻为言则其所
谓閒趣者亦空幻又岂复有轩之可名而待予记哉
   閒趣轩          遇贤
门前绿树无啼鸟阶下苍苔有落花聊与东风论个事
十分春色属谁家
   宿东禅静公房       吴宽
来为东庄游还作东林宿林下扣禅扉幽径行自熟斋
厨夜寂然倦睡杂僧仆方床习趺坐饮我一茶足坐久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1386-0045d.png
汤室温洗沐解尘服袖翁故延款展画更烧烛逶迤水
上城突兀月中屋夜静风转号旷野有高木疏雨忽复
来春梦不可续端如紫极宫百感入诗腹便当游汗漫
安复事拘束晚岁返旧庐为邻岂须卜
   同前           李应祯
松杉满院风瓜豆一篱绿不闻车马过时得高人宿暂
来还独归怅望城东曲
   八月廿二日与诸友过东禅  蔡羽
卷三十 第 36a 页 WYG1386-0046a.png
巳候东林磬仍追绿荫凉波光回佛地树色寂溪堂坐
讶尊中翠行怜屐齿香日沉初梦醒黄鸟弄幽房
   其二
庐山月未起座上白莲开巳识远公操何妨谢客来秋
风动溪籁兰气发山杯片石难将去烦君护绿苔
   晚过东禅         皇甫涍
炉气花阴禅径重高僧出世住中峰寻幽自入清溪路
遥听云门起暮钟
卷三十 第 36b 页 WYG1386-0046b.png
 东禅教寺在万寿东南临城濠吴赤乌间陈丞相宅
 因池中生瑞莲遂舍为寺名镇国院唐大中间敕改
 东禅明觉寺宋异僧遇贤号林酒仙居之元至正间
 燬国朝洪武间重建
   过永定废寺        高启
乱后僧何去门閒落叶时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罢
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过永定精舍访南岳上人   刘铉
卷三十 第 37a 页 WYG1386-0046c.png
谁识名林有远公閒斋只住郡城东诗禅脱悟追灵澈
画墨清虚肖惠崇座上梵追金磬响佛前灯应宝幢红
相过莫问三乘道万法由来本是空
   永定精舍         杨循吉
古刹吴城里相传始自唐殿高鹰磨顶门启桧成行布
地将千载分灯有数房涵空云沼净当阁野梅长尘动
无馀法经完室蕴香暂游非久住灵境独徜徉
 永定讲寺在吴县东南吴地记云梁天监中苏州刺
卷三十 第 37b 页 WYG1386-0046d.png
 史吴郡顾彦先舍宅建唐乾符间赐今额陆鸿渐书
 韦应物罢郡寓居寺中故多赋咏初寺在阊门北景
 福五年始迁于此天福中更名普慈元僧声九皋作
 海印堂又取韦诗作閒斋元末燬国朝洪武中重建
 嘉靖间郡守胡缵宗废为金乡书院惟存一房于后
 出入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   白居易
唐冯翊县开国侯太原白居易字乐天有文集七帙合
卷三十 第 38a 页 WYG1386-0047a.png
六十七卷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其间根源五常枝派
六艺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矣然寓形放言缘情绮语
者亦往往有之乐天佛弟子也备闻圣教深信因果惧
结来业悟知前非故其集家藏之外别录三本一本寘
于东都圣善寺塔院律库中一本寘于庐山东林寺经
藏中一本寘于苏州南禅院千佛堂内夫惟悉索敝文
归依三藏者其意云何且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
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也
卷三十 第 38b 页 WYG1386-0047b.png
三宝在上寔闻此言开成四年二月二日乐天记
   南禅集云寺重建大雄殿记  吴宽
吴有佛寺曰南禅集云者国初赐额也寺之始建不可
考自唐宋以来多名僧居之皇明又有若宝昙和尚者
高皇帝知其名召赴阙下俾住蜀之峨嵋化行其地久
之而还因奏先所居吴门集云旁有妙隐大云二寺乞
合而一之为是上从之始赐今额寔洪武二十四年也
事见左善世弘道所制宝昙塔铭乃成化十二年十月
卷三十 第 39a 页 WYG1386-0047c.png
十三日寺烬于火主僧德本以为巳事欲重建之而力
未能也于是遍叩富室求施积财蓄料盖越十寒暑爰
以二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兴工始克建所谓大雄殿者
像设既完供养益盛乃复建方丈以为宴息之所观者
称叹以本公之劳其心力役其精神不负乎其教有可
嘉者然其意犹以寺之规制未备欲悉建之而力亦未
能也特求予记其功之成者至于数四而不巳惟兹寺
在城之南有山林幽绝之胜自昔贤士大夫尝辱爱之
卷三十 第 39b 页 WYG1386-0047d.png
盖唐开成初寺僧法弘惠满等作千佛堂经藏刺史白
乐天既为之记又尝以文字七帙寘于寺中非以寺之
有人而有所托乎及宋苏子美谪湖州长史流寓吴中
作沧浪池以乐今其寺后积水犹汪汪然子美尝遗洛
中故人诗云吴多佛寺可游兹寺非其首欤夫前贤遗
事其可考如此予独爱一言而不为本公复哉本公字
一源俗出阳湖马氏而受业于半塘寿圣寺曰显祖庭
为徒今年老退归旧隐而惓惓于兹寺如此真所谓不
卷三十 第 40a 页 WYG1386-0048a.png
负其教者乎
   赠镜庵上人        徐缙
沧浪池头秋水深沧浪亭上秋月明上人栖隐巳七十
披衣拥锡倾相迎竹扉松径自成趣犹记当年濯缨处
从兹借榻学无生笑指天花落庭树
 南禅禅寺唐开成间僧元遂建有千佛堂转轮经藏白
 居易记居易在郡尝书白氏长庆集留千佛堂旧称
 南禅寺唐有之今失所在按今寺在郡学东本名集
卷三十 第 40b 页 WYG1386-0048b.png
 云国朝洪武中名僧示应号宝昙和尚者奏请为南
 禅集云寺成化中燬僧德本重建吴宽记正德中寺
 僧良定建天王殿嘉靖中住持祖重修杨循吉记
   大云庵重建殿宇记     杨循吉
天竺圣人一仁而巳矣其法东流二千馀年雅为王公
大人之所尊仰所以宝坊金刹随方显现吴为大郡尤
为栉比焉大云庵者南禅集云之别院也洪武中宝昙
师钦奉高皇帝赐额统之本寺吴中诸兰若多出前代
卷三十 第 41a 页 WYG1386-0048c.png
褒崇至于亲承圣渥惟此得之且宝昙遗塔所在前沼
后冈古松标寿有广陵南园之旧迹斯非伽蓝之杰然
者欤境不能胜必有嗣人燬而复兴兹惟道力于是西
房一峰嵩公暨徒松嵓镇公又一治于斯庵也当正德
中庵遭回禄已为瓦砾之场十二年一峰师徒以已资
先建大殿不藉檀施之力阅八月告成至今嘉靖三年
又建堂宇门庑自为一房亦成座下半云雪溪本㛠吟
笔驰声丛林至是咸预骏奔共落胜举然后祝圣有所
卷三十 第 41b 页 WYG1386-0048d.png
居众有寮美哉轮且奂矣十四年南禅主席缺员众推
松嵓为纲纪亦为尽力修盖倾囊无吝明年随牒上礼
部领劄住寺既归具事迹请记寻先约也惟大雄氏之
道弘被四洲匪徒以寂灭为事其中富贵与世谛等惟
善嗣者受其福兹庵化旧为新能恢弘先业非其迓承
绍续得人之一验欤且荷国家恩命外缘无扰受赐匪
常得不晨香夕灯以竭焚脩之报耶永构法隆传祀无
极可不勖诸一峰妙通医术体释行仁由是克裕净财
卷三十 第 42a 页 WYG1386-0049a.png
用充兴复既峥嵘于法门矣松嵓刚直有为医学尤精
兼好文字皆前修之上足本山之小宗昔之创固不易
也今复尤为难焉是宜书以志之
   草庵纪游诗并引      沈周
 弘治十年八月十七日余有役于城东寓草庵为始
 游也庵名本大云庵前有吉草庵者居之遂讹为结
 草庵庵近南城竹树丛邃极类村落间隔岸望之地
 浸一水中其水从葑溪而西过长洲县治支港稍南
卷三十 第 42b 页 WYG1386-0049b.png
 折而东复南衍至庵左流入环后如带汇前为池其
 势萦互深曲如行螺壳中池广十亩名放生中有两
 石塔一藏四大部经目一藏宝昙和尚舍利东西二
 小洲椭而方浮汨塔下犹笔研相倚东洲南次通一
 桥惟独木板耳过洲复接一木桥人行侧足慄股彻
 桥若与世绝自此达主僧茂公房房据东偏中有佛
 殿后亘土冈延四十丈高逾三丈上有古栝乔然十
 寻其枝骳深翠数百年物西亦有房与东房等寔
卷三十 第 43a 页 WYG1386-0049c.png
 茂之侄祯公分栖处也山空水流人境俱寂宜为脩
 禅读书之地胜国时有断厓和尚肇业于此继之宝
 昙昙传为断厓转生皆了悟之人地理家谓其四兽
 俱全风气藏郁以是观之吴城诸兰若莫之及矣是
 夕宿西小斋纸窗月色耿耿无寐因得五字律一首
尘海嵌佛地回塘独木梁不容人跬步宛在水中央僧
閒兀蒲坐鸟鸣空竹房巍然双石塔和月浸沧浪
   沈石田寓结草僧院次韵   杨循吉
卷三十 第 43b 页 WYG1386-0049d.png
门前即人世活板作飞梁古殿崇三宝寒泉绕四央松
枯老成怪蜂出晚知房更拟分禅榻来听夜雨浪
   赠澄上人         蔡羽
五载栖云宅如浮海上舟断梁僧渡熟疏竹鸟啼稠静
得观鱼乐閒堪学道谋棹歌何处起城里有沧洲
   寓大云庵赠茂公      王宠
趺坐长眉老棱棱插五峰池开通宝筏巢古挂云松拄
杖胡藤断袈裟金缕缝径行那出户阶藓自蒙茸
卷三十 第 44a 页 WYG1386-0050a.png
   赠松嵓          顾鼎臣
老衲身贫道不贫谈经施药济贫人嵓松可是千年物
影落金山丈六身
 大云庵一名结草庵在南禅寺东即其别院也元至
 正间僧善庆建
   碧筠精舍记        蔡羽
天王寺之南洲为精舍竹二亩池倍之阁十寻轩五竹
之一客之造南洲先于轩次竹次池次阁还休于轩古
卷三十 第 44b 页 WYG1386-0050b.png
器像充焉暑之月池于濯竹于巾窗于书席于琴于奕
阁于风酒食之会则于轩其霁也池明竹明窗明席明
轩明而阁又极明城中之台榭城外之云山皆在阁前
其晦也池暝竹暝窗暝而阁亦暝闻萍藻之声竹之韵
而巳余之卧是轩也当壬午六月洞心澄览则得之池
焉洒襟臆飒毛发则得之竹焉昼书昏诵则得之窗焉
凭空御远观中吴之气云物之变则得之阁焉憩息舒
倦守神则得之轩焉弥月居得巳多使终身居之得又
卷三十 第 45a 页 WYG1386-0050c.png
何如也书以为碧筠精舍记
   送常上人住苏城天王寺   谢缙
巍巍梵刹古宫边讲席新登况盛年山迥柳桥闻锡振
林閒槐市见灯燃芭蕉绿上翻经叶薝卜香飘煮茗烟
好对清风挥玉麈莲花漏底坐谈玄
   再至天王寺有感      王鏊
深锁禅扉暂一开竹间那复旧池台岁寒只有庭前柏
五十年前见我来
卷三十 第 45b 页 WYG1386-0050d.png
旧日沙弥今老禅白头我亦异当年见恒河性依然在
莫为浮生一惘然
   天王寺访济之不遇    皇甫信
特为寻君不见君山窗寂寂锁秋云偶然回首逢僧话
满树寒蝉带夕曛
   天王寺         胡缵宗
丛竹阴阴覆子城暖云霭霭度瓜泾僧归何处溪头雨
野寺寂寥春鸟鸣
卷三十 第 46a 页 WYG1386-0051a.png
 天王寺在子城西唐大历元年僧不空建
   姑苏能仁庵记       祖瑛
有道者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之故身弥隐道愈显天目
幻住本公其道大而弟子至者众逃于穷山海岛弟子
追逐之不舍高丽君长即山问道朝廷屡徵不起于其
死也谥之以普应国师之号仍赐其书入藏呜呼何其
盛哉夫内不足者急于人知而人不之亲窭人之子得
一金日抱之以号于道路曰吾甚富吾甚富而人莫不
卷三十 第 46b 页 WYG1386-0051b.png
笑之若夫积富之家深藏若虚其有道者亦若是耶方
师之逃于潜至乎皖也有祖震者先隐此山愿为役终
身从游匡庐金陵旋至天目择其劳者躬为之如庚桑
之于老聃薛勤之于郭林宗明大禅之于妙善必有厌
服其心者也至大四年吴江居士陈无心以白洋山新
庵施师名之曰顺心庵俾震主之震以姑苏为禅衲游
访之所而无所归及至治二年买仰家桥严氏地南北
至河东西延二百三十三尺卓庵曰能仁以驻飞锡有
卷三十 第 47a 页 WYG1386-0051c.png
果庵居士吴志英者佐之施财作观音罗汉之像自门
而室及买庵基之右太湖余氏地为园南北至河东西
延八十三尺至顺二年复买庵基之左戴氏民地为园
南北至河东西延八十五尺爰及松陵赡众之田六十
二亩心之所施者毕应庵既成以顺心所度弟子正性
领庵事定为甲乙传授立誓以示诲盖震之侍师既巳
得师之道焉用其土苴固足以成教况其精者乎于是
震之死又一年矣性虑其后罔念先规而斁成法介吾
卷三十 第 47b 页 WYG1386-0051d.png
友福庆院长老从雅求文为记为述本公之行震之能
勤其师以告之云元至顺三年二月十一日四明沙门
祖瑛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
孟頫题篆
   能仁庵开山祖师遗嘱   法雷震
祖震自幼出家滥叨田服唯清苦自持坚守戒法持往
淮西天柱山结茅居之时天目幻住和尚方来兹山遂
发志参礼而夙缘庆幸乃蒙摄受誓期终身给侍巳而
卷三十 第 48a 页 WYG1386-0052a.png
从师过庐岳之金陵归天目日设夜禅寒暑不惮劳苦
至大四年有吴江檀越无心陈君建庵于吴城西白洋
山请师开山师名庵曰顺心俾震主之领众焚脩告天
祝寿自尔庵缘益隆食指亦众乃剃弟曰善权善涛正
午正等正性正智各领庵务复剃正勤正登正行切念
十方禅侣参学问道往来无栖宿之所至治二年买府
城仰家桥严氏宅第卓庵扁曰能仁及承果庵居士吴
公施财作观音罗汉并庄严供养之具仍买庵基之左
卷三十 第 48b 页 WYG1386-0052b.png
右太湖余氏戴氏地为园其基若园南北抵河东西总
延四百一尺及吴江赡众之田六十二亩九分凡庵之
未备者亦化缘而成之复承吾友道翁禅师以长洲之
二十都东吴乡山居施余名之曰能仁庆福庵命徒弟
正智掌之泰定间震以老病引退檀越邻峰徒弟正午
正等领顺心庵事方归休能仁未几衰病日攻复命徒
弟正性领能仁庵事自性而下拟为甲乙之传俾后之
来者重念其师建始之心当从佛恩次福檀度拔济冤
卷三十 第 49a 页 WYG1386-0052c.png
苦超度沉沦自利利他令法久住若不然者即邪魔外
道重招来业决非吾之眷属也大元至顺二年春正月
十二日老僧祖震遗嘱付能仁主僧正性收执元纪元
年春正性买东园东北枕河王氏空地一方入深二十
丈五尺东西延二十文三尺因付吾师遗嘱摹刻上石
遂识于后至元二年十月十七日住山沙门正性立石
吴兴赵孟頫书丹并篆
 能仁庵在城西北隅仰家桥西元至治间僧祖震建
卷三十 第 49b 页 WYG1386-0052d.png
 僧祖瑛记今为势家所有
 
 
 
 
 
 
 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