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385-034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十四   明 钱榖 撰
  祠庙
   文正公祠记       徐琰
至元壬辰予奉命廉访浙西莅吴中是为文正范公之
乡尊贤励俗政所当先既仰慕其馀烈奖进其后人仲
秋次丁有司以故事告将舍菜于公祠舍予肃然偕僚
吏拜祠下与观盛典是日成礼访义庄登岁寒堂家园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385-0342d.png
之碑巍然独存祠在其左门堂寝室严整合度盖宋郡
守潜公所建牲牢器币则拨田以给之俾公子孙世守
焉荐奠仪文皆当时所定意有所增广而不遂亦未暇
有所记也一日主祠邦瑞踵予门求记且曰祠虽建于
前代礼实存于今日有一言而可以毋底荒坠者繄我
公之灵实永赖之予固辞弗获移治钱塘再岁徵践言
益勤谨按释奠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说者谓如唐虞
有夔夷周有周公鲁有孔子则各自奠之近世则通祀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385-0343a.png
孔子向微通祀公独非故有之夔夷乎而石守道庆历
之诗固巳指公辈为夔卨矣又按乡先生殁而祭于社
社稷民以生先师民所以生师法公独不祭于乡乎矧
公为政所去见思庆邓数州之民往往生祠画像既殁
后祠于长白于海堰于睢阳于广德于鄱阳公苏人也
郡学以建学祠公天平山先垄僧寺旧有祠然稽协古
典必专祠于此而后惬于人心夫亦何为而然耶致至
之志动物之诚放诸四海则虽百世而下闻者莫不兴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385-0343b.png
起也是岂区区富贵利达以炫耀于须臾者可同年而
语哉昔宋人定五代军镇之乱以儒立国儒而见用者
何限以公而不得相其君展其忧天下致太平之略彼
一时也非可为之时乎自其入馆阁为谏官谏则必黜
黜而益谏陈善闭邪宁以身蹈不测而不悔非直以言
语侍从为职也故虽当路不容委之边镇才兼文武适
受主知正巳而不求人相与解仇戮力卒臣夏人以安
中土为所当为一以自信其屡为守帅又岂寻常多议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385-0343c.png
论少事功者哉晚参大政请仿周官六职分任辅相渐
复古制开陈未终权倖惎閒不得安于朝廷之上虽其
国家盛衰由此而分而君子小人迭为胜负尝使人踌
躇鉴戒而未巳也呜呼尚论其世不知其人可乎或以
为王佐或以为杰出要其平生则以为有德者又公光
明俊伟之本原欤留心圣贤弘毅力行汉唐人材鲜克
进于是矣初公买田以赡其族而族滋大立塾以教其
人而子孙类份份焉遭圣明仁恕恤其科徭祭前古忠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385-0343d.png
烈比有事于公源深流长天佑善人于公盖无爽者昔
晁仲约之款贼完城公不肯加诛文忠富公服其绝识
蔡确诗狱公之子忠宣公谓责之太重元祐诸贤亦以
自悔即其存至公全大体世之研几成务不当如是邪
人有古今道有显晦瞻相仪刑是岂一家一乡所得私
者远惟耇成人宅心知训而予也曾何足以发之至元
三十一年正月廿日中奉大夫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
使徐琰撰朝列大夫治书侍郎御史行御史台事李处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385-0344a.png
巽书并篆额
   范文正公祠堂重修记    张益
肆惟我国家敦崇教化尊尚儒贤其于前代良臣谊弼
功德及人而庙祀于郡邑者必命守臣严祀事葺祠宇
示劝之意不既深乎顾在守臣之贤乃克视此为重而
尽心焉苏郡实宋太师魏国文正公范公桑梓之里而
其先垄义庄义宅义田义学咸在故公之祠堂久建于
此事详旧刻西江况侯伯律以奉政大夫礼部郎中奉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385-0344b.png
敕来守兹郡政敷民安百废并举尝有事于祠下顾瞻
栋宇有圯挠者因喟然曰兹责在我弗急所图曷称上
意即请于朝用加修治于是卜日鸠工度材筑基撤旧
易新拓小以大为祠堂前后各五楹后以奉公神像前
置累朝碑刻东西有廊庑东祠宋郡守潜公咸淳中始
建是祠者也堂东偏为书院构用旧材以其尚坚好也
院亦有堂前后各三楹揭以忠厚旧扁东西有庑斋宿
阅牲旁及庖湢莫不有所西偏为范氏家庙岁寒堂者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385-0344c.png
子孙岁祀公父子于其中外为门屋三閒亦仍以文正
书院旧额揭之垣墉周缭规制宏壮视昔有加凡所用
度一皆出粟之羡贮于官者经始于宣德甲寅六月三
日毕工于九月十日沉侯谨率寮属暨学官诸生合范
氏子孙以落其成主奉元理及提管希宾爰与族人谋
曰祠宇再新既赖郡守盍砻镌辞用著不忘遂以属予
予忝为公郡人于斯盛事在所当述故不敢辞以芜陋
惟公閒气所生心与学术俱正毅然有为于世奈何周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385-0344d.png
旋中外政府方登谗慝巳构虽其才不尽展乃若功德
之及人者尚多节义足以厉俗进退绰绰非古之所谓
大臣者何能与于此乎当时使能尽用必将成就大
业以济天下此盖君子所深惜也然而公之自立于天
地閒者百世不泯祠当百世愈新况侯为郡贤守克承
上意亟致修治宜乎在郡多善政也诗云伐柯伐柯其
则不远斯之谓欤故余特为之书
   重建范文正公祠堂记    徐有贞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385-0345a.png
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
过之此宋之所以为宋者也盖自太祖而后十有五君
君德莫盛于仁宗前后辅政之臣几百数十人人才亦
莫盛于仁宗之朝就仁宗朝之人才论之盖莫盛于范
文正公公之为人刚大清纯天资忠孝而为学得圣贤
之心庶乎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者故其为臣表里一
诚始终一正而文武经纬备焉公事仁宗自秘阁登谏
垣出入侍从守郡帅边多所涉历而不得久处于朝及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385-0345b.png
参大政方将及时复古权倖閒之曾不期月而去凡所
建明旋亦更革公之所存十不施其四五然而勋业德
望之盛视彼久于其位者犹倍蓰焉使其久且尽施则
宋之为宋当有不止于是者矣甚矣直道之难行也有
君如仁宗有臣如文正公其犹若此此有志于世者所
深惜也公之同时名臣莫如韩魏公富郑公魏公于公
每事推重而郑公因事感叹至拟公于圣异时大儒莫
如朱文公文公谓公杰出之才为天下第一流而吴澄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385-0345c.png
氏亦谓公为百代殊绝人物之数公者岂无所见而言
哉是以后之君子闻风而起者未尝不称公之为盛也
凡公所尝过化之地皆有祠吴中公之故乡而文正书
院故义庄也其祀事自宋元国朝列于常典春秋享之
而其祠宇因故岁寒堂为之屡毁屡葺规制未宏乃者
今大司寇万安刘公孜以都宪奉玺书巡抚南圻而临
是邦因谒公祠顾瞻兴怀爰咨所司撤旧为新辟而宏
焉协议以赞其图者前郡守黄岩林侯一鹗今郡守璚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385-0345d.png
台邢侯克宽承命以董其工者吴邑主簿南昌李荣也
于是公之十二世孙主奉祠事从规来以记请有贞闻
之君子之于道也其有所立也必有所宗也求乎今而
不足则尚友乎古之人所谓世异而道同者也今夫都
宪公之巡抚于斯也犹文正之经制于河东陜西也两
郡侯之继守于斯亦犹文正之为治于苏润饶越也事
文正之事也心文正之心也是亦文正而巳矣然则三
君子之学于公岂非所谓世异而道同者欤有贞于公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385-0346a.png
幸为乡之后学固尝寤寐乎公而思所企及者其能自
己乎哉虽不文也愿执笔焉附名于三君子之后以庶
几夫高山景行之意云成化二年岁次丙戌春三月望
日立石武功伯徐有贞记
   范文正公祠        高启
开阁陈书对御筵共言天子得时贤才陪上相趋廷内
遽抚豪羌出塞边松柏自依先垄庙稻禾犹满义庄田
古来直道难终合何必深嗟庆历年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385-0346b.png
   同前           周南老
天平吴臣镇奕奕魏公祠灵气盛郁积庆源来逶迤策
勋佐台辅威声镇羌陲庶几百年后忠烈表令仪岁祀
具牲醴有司循典彝云仍荫垂裕永永惟钦祇
   同前          王宾
远忧人主近忧民心在安边肯顾身成就人才又多少
中庸一语到今新
   本朝春秋祀祝文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385-0346c.png
学冠天人才兼文武义敦九族名垂千古
 范文正祠在义宅之东即文正书院也天平山忠烈
 庙盖公先祠也此则专祀公而诸子配焉宋咸淳十
 年知府潜说友奏建自元及今皆因之
   韩蕲王庙记        张习
一人之忠义一代之忠义也千古之忠义也忠义本于
人心同是心者同是好也乌有彼此久暂之异哉我朝
列圣发德音一则曰忠臣一则曰义士每令臣下举以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385-0346d.png
褒崇之不以古今而閒者恩至渥也曩苏郡守鄱阳邱
侯霁以宋名将忠武韩蕲王上闻谓王当靖康建炎閒
屡立战功捍卫王室维持驻跸临安而三吴实在畿内
民获脱虎口而弗致肝脑涂地者惟王倚赖也王后薨
葬于吴墓在灵岩山麓止剩一穹碑而荒凉殊甚虽有
裔孙居其傍微若一线时享恒缺据礼凡有劳以卫民
者于法当祭矧民至今感之兹臣欲每岁官为一祭所
以酬其劳而慰夫民用塞明诏惓惓激厉忠武之盛意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385-0347a.png
敢请制曰可命大宗伯下有司以行事然而祭无常所
或借山寺或在城结社而祭如是者三十稔矣今太守
新蔡曹侯凤恻然于怀以为事神报功吾民牧分内事
也拟于王墓立庙以为栖神常祭之所兼得洒扫松楸
免为狸兔草莽之场乃白于巡按侍御安成刘公丙欣
然允俞遂委郡贰守吴川林侯廷瓛董其事侯相攸得
舒坦之地于冢南为构正堂四楹奉神主前堂四楹列
祭仪有寝以安庶职之斋宿有庑以处百工之庖宰缭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385-0347b.png
以周垣辟以仪门甍栋丹垩孔曼且硕侯用心良密矣
经始于弘治戊午如月丁丑至仲秋之腓落其成于是
郡之士庶靡不相庆幸以为顺其所望也爰授习志诸
石尝谂王讳世忠字良臣陜右延安人也风骨伟岸目
瞬如电蚤抱忠义见国步艰险即跃然应募而起始攻
夏城斩关而入断敌将首掷之埤下扫平南北群盗既
而徽钦北狩高宗渡南而士气几沦兵祸方炽神器殆
非宋有王于是时以数千残卒与乌珠四十万众小战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385-0347c.png
百馀大战数十自黄天荡之克捷金师北退誓清烽垒
克复中原迎回二帝以竭其忠义之气而后巳奈何主
蔽奸相弗图周汉之中兴忘雠忍耻自甘疮痍其生民
弃捐其土地使智勇元勋置而弗用龃龉偃蹇徒老而
毙所谓自坏尔万里长城惜哉岂惟王之不幸实宋之
不幸也吁以一人之身为国家之用否而系天下之安
危可见忠义之在斯人与天地之正气相为周流日月
同其光明山川同其流峙草木昆虫同其生息畅达有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385-0347d.png
不可掩焉者故前后大夫不私于吾郡而扬于大廷襮
之天下圣天子于前代之忠义锡之宠光载之祀典俾
三百年之隐伏焕然一新于今日由是垂衍千万世而
弗泯旷荡之恩为何如哉王之行实备载本传习何人
耶敢尔加喙然诚苏之齐民同一感仰于王者故忘其肤
谫谨述如右仍赘诗以道王之功颂朝之恩为迎享送
神三章当祭俾歌以侑爵云诗曰
延绥山川秀钟于王英雄慷慨忠义满腔出为国家扫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385-0348a.png
除秕糠挺身百战剑弗剉铓搀抢既灭强禦亦亡誓迎
二皇以复旧疆垂四百年汗青有光
煌煌天朝褒扬元勋前代忠义庙建于坟牲牡广腯豆
笾旅陈清酤黄流苾苾芬芬灌鬯达泉燔萧于旻八音
和鸣百职骏奔肃肃忱恂致享厥神
神既格思吉蠲享饎赤骝朱軝驺从导随飒然令仪歆
毕言旋抑何所之亦惟在兹体物不遗答我圣恩贻我
民禧百岁千秋式遵定规允慰慕斯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385-0348b.png
 韩蕲王庙在吴县灵岩山西麓绍兴二十年敕葬于
 此墓有穹碑而庙巳废成化十年知府邱霁奏入祀
 典每岁仲秋祀之弘治中知府史简以王旧宅在城
 内南禅寺之左即其地祭之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
 始以妙隐庵撤去佛像为王专祀俾僧守之胡有记
   敕祀鹤山先生魏文靖公记  吴宽
弘治十一年四月苏州府长洲县民魏芳奏宋魏了翁
登庆元五年进士累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385-0348c.png
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公尝讲学临邛白鹤山下及谪居
请州建鹤山书院以居学者后在政府理宗亲书书院
扁仍赐居第于苏州以疾命就医郡中及卒遂葬城西
高景山下后以居第为书院而坟墓至今有碑在焉惟
公立朝大节及讲明道学之功当时与真文忠公相上
下故人以真魏并称国朝既以文忠公从祀孔子庙庭
而范文正公苏人也亦有文正书院又以公有功于宋
亦命守臣即书院岁时致祭顾独遗公徒使书院巍然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385-0348d.png
神位虚设实为缺典兹幸遭际圣明崇儒重道屡降明
诏表章先贤修举废坠如念公之功特赐秩之祀典岂
惟为魏氏之荣而巳所以慰吴中士大夫之望者在是
盖芳之自陈如此事下礼部议以公平生具载史传考
论其功于法得祀宜命守臣春秋举行如范文正公故
事覆奏从之芳感激乃谒予告曰圣朝盛典一旦光贲
于斯文至矣幸载之文词以示后世宽谢不能而其意
益恳盖公居第实在苏城之南元至顺初公之孙起欲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385-0349a.png
以其地规为书院言于侍臣以达于上命以旧扁揭于
堂楣复敕学士虞公为之记公之功至是始显观记之
所云一时尊崇之意虽若甚盛亦不过令其子孙世奉
祀事而巳岂若今日酌于礼官之所议出于君上之所
从陈其牲醴奉其币帛内出祝词俾有司奠读如仪有
国朝之盛者哉公之功至是益显岂前代之可拟哉抑
公之仕宋当寇乱扰攘蹙于偏安之地忠言沮塞厄于
权奸之人其事业既不得大行于时独其讲学之迹见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385-0349b.png
于所著如九经要义周易集说等书有不可泯者故虽
百世之下学者犹有赖焉则夫论其功者祀之于一郡
果足以报之乎盖国初王忠文公子充尝著从祀孔子
庙庭议其谓历代儒先有功于圣道者至宋有周元公
而程氏兄弟承之迨朱子集其大成中更学禁独真魏
二公不背其学力为巳任其所著述皆黜异端崇正理
质诸圣人而不谬足以赞朱子之绪以为当列于从祀
其言合于公道君子取之久之诏文忠从祀既如其议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385-0349c.png
然则公固不得而遗之也夫报功之典夫人当言之非一
人所能私者则宽之记此亦岂以私于公哉君子其必
有以取之
   宋太师鹤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
                杨循吉
弘治岁己未之夏六月诏祀宋儒鹤山先生文靖魏公
于苏先生本蜀之蒲江人苏得祀先朝赐第与其墓在
焉于时中顺大夫知苏州府事河南曹侯实承今上命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385-0349d.png
卜以是年秋吉有事于书院惟谨既而以为先生遭遇
明天子得发扬其道光于无穷德意甚盛不可以弗志
乃属愚俾书之石愚按先生讳了翁字华父宋庆元五
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临邛郡侯加赠
太师进秦国公其曰鹤山先生者著书白鹤峰下学者
所共称也先生学以忠信笃敬为工夫践履既茂用发
而宏故能正色立朝而不附韩史立言垂范而群经以
明所谓有本者如是乎当宋之季宰相行伪禁法天下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385-0350a.png
莫敢言道学先生以其所负者起而振之靡然从风士
克返正然则程朱以来吾道尝中微矣至于先生而又
为一始斯文之不坠地实有人焉不然且莫知所纪极
也由是言之厥功为大而况有懿德忠节炳炳乎哉是
以皇上发纶音稽太常慨焉以列于礼典而不惜者盖
其报宜然也然先生去世且三百载澌融尽寒寂寥无
闻而恩命优隆始自今日斯非直以为君子私颂而巳
国家崇贤礼德之大于此焉睹而亦世道之所系也欤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385-0350b.png
曹侯莅郡以正笃尚名教至是尤以风励为急加勤拳
焉故不敢以浅陋辞颠末既具又为乐歌系其后将请
用之献爵云其辞曰奕奕兮新堂牲醴兮苾芳灵风穆
兮绛帷扬皇有命兮神来肃将褒衣兮峨冠有怀兮明
德凛正直兮元气俨静兮容色击彼昼鼓兮吹参差兰
烟焚而桂浆淋漓神其乐兮匪土之思徘徊国恩兮按
云节而不倏驰以祐治化兮万年为期
   本朝春秋二祀祝文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385-0350c.png
晚宋名儒继明绝学著书行世抗节立朝遗疏攸存馀
风未泯式彰明祀以厉方来
 魏文靖公祠祀宋参知政事魏公了翁弘治十年从
 郡人魏芳奏即鹤山书院祀之
   晋顾元公祠堂碑      周伯琦
吴城之东六里有邱焉曰晋散骑常侍顾元公之墓公
讳荣字彦先吴人也仕晋累官至散骑常侍封嘉兴郡
伯卒于永嘉六年十二月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385-0350d.png
三司谥曰元后追封公至是千有五十年吴人指为顾
荣墓者是巳以其地形如凤又相传曰凤凰岭云墓前
有祠前代所建历年滋多屡修屡圯蚩民杂祀他鬼其
中亵而不虔过者病之毗陵老儒谢应芳避地其侧睹
兹污渎惕焉不宁适真定周君舜臣来为长洲今君读
书化民知先务应芳请焉君曰我之责也遂偕诣墓祠
展敬乃黜淫祀惟新是图邑人张实承命惟谨徵工庀
材更朽易挠填黫葺缺新像设具器用阶庭门墉秩然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385-0351a.png
完饬祠前二墩植以梧桐名双梧墩以张华尝称公为
凤鸣朝阳也踰月讫工周君祇奠而妥灵焉他日应芳
介江东文士薛毅夫熊进德谒文于丽牲之碑遂诺之
予按晋史公机鉴绝人器识超远有文武长材始与陆
机兄弟入洛号三隽方历朝署值宗室相残宫舆播迁
进退触藩惟以沈酣晦迹崎岖而南属广陵相陈敏阻
兵窃据历阳姻族盘固志在蹑武孙氏鼎峙而国公乃
顿首受职佯顺风旨潜诱同心晓谕大义羽扇一挥狂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385-0351b.png
竖烟散而六州帖然虽周玘纪瞻甘卓辈合谋协力然
非公之言行素孚忠愤感动亲冒矢石为众率先曷能
有济遂使东南人心有所缀系而司马氏不绝如线之
绪复延百有馀载其功为何如哉司徒王导表江南之
望躬致宾礼以振士众公进谟军国以定大业观其陈
谏荐才孜孜救弊则其平昔所蕴岂浮虚荡轶清谈惑
世者比哉或曰贺循与公齐名士方陈敏之乱循以老
疾不起何也夫人品虽同才智各异守道者以全身为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385-0351c.png
洁徇义者以致身为忠未易以轻重之也公之卒也引
循代之而终不就亦足以知其志于乎劝善惩恶人心
所同不以今古而有閒也永嘉之际运祚屯厄其奸邪
诡险擅权流毒者为后世唾斥不啻鬼蜮若公之忠义
而功在天下者至今人所追慕眷眷不巳此岂人力所
致哉记曰以劳定国则祀之顾公之功宜秩祀典其可
缓乎作迎送神诗贻吴民俾歌以祀焉其辞曰群岳之
望兮岱宗南土之望兮顾公岱之云雨兮岁以丰公之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385-0351d.png
倡义兮功无穷邑有贤宰兮新其宫率吴民兮洁齐以
恭千载一日兮人心同樵苏远迹兮马鬣其封凤皇翙
翙兮栖其双桐吴人追慕兮嘉庆是蒙教我以忠兮繄
谁之功大元至正二十五年岁在乙巳仲冬朔日资政
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鄱阳周伯琦撰并书
   顾荣庙          高启
军司吴国秀机神夙超朗弱冠游洛师巳蒙南金赏崎
岖诸王幕沈湎务遵养中罹广陵艰计服匪诚枉风云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385-0352a.png
一挥扇义旅臻同响事成耻言勋飘然理归鞅晋社始
东迁群贤悉收奖道谒真感会矫翼丹霄上德闻一代
称迹泯千龄往时屯乏良佐英谟益堪想坟祠托荒郊
萧条并榛莽荛童侵雨隧淫巫闯尘幌大夫过停辕式
瞻为含怆衣冠复故貌筵几陈新享寡劣忝乡人因歌
表遐仰
   顾荣墓(原注荣与张翰言惟酒可忘忧其如作/病何荣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座上)
                王宾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385-0352b.png
不见人琴将走过白杨风𦂳独秋多生同张翰言还在
酒可忘忧如病何
 晋顾元公庙祀骠骑将军顾荣也在长洲县黄天荡
 东以其墓在彼故称其地为顾墓元知县周舜臣重
 建
   晋大将军右司马陆士龙祠记 徐有贞
苏长洲益地乡厚生里有祠祠晋大将军右司马陆士
龙之神祠久废近里士沈隐君贞吉以巳资兴之既落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385-0352c.png
成隐君具颠末徵予记之士龙云也云与兄机士衡并
生于吴而仕于晋以文章显辟为公府掾迁太子舍人
出补浚仪令政称神明去官百姓追思之为立祠于社
寻拜吴王晏郎中令一以忠诚辅导之云爱才好士多
所贡达尝荐卫将军舍人同郡张瞻时论韪之入为尚
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
河内史时颖将讨齐王囧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囧诛转
大将军右司马因督粮过吴娄地见岁祲以所督粮储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385-0352d.png
尽赈饥民忤成都王颖颖将杀之而孟玖素忿怨于云
由是云遂遇害虽死一身能救万民民感其德名其塘
曰济民以衣冠葬阳城湖之滨人呼为陆墓村立祠于
相城市中至今民祀之不绝士龙家华亭华亭故吴郡
古娄地也正今长洲东北维之壤所谓益地乡厚生里
固其址焉夫陆氏自逊与抗为将于吴有功德遗其乡
国久矣士龙又以赈贷故祠之宜也古之享天下后世
祀者必有大功德被于人人思慕之而不忘其祀及乎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385-0353a.png
远盖天地之妙万物者神也神之为之者气也是气也
得其灵奇则为伟人况云为时名臣有文武长才故发
而为忠义之业及其遭祸之死人皆悼惜之感之深思
之久祠之不废岂非出于天理民彝之正也故记之以
告来者知所自焉
 晋陆内史祠在长洲县相城益地乡祀晋大将军右
 司马陆士龙云也云为郡人因以督粮赈饥遇害民
 感其惠以衣冠葬此立祠祀之成化中里人沈贞吉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385-0353b.png
 重建
   短簿祠          高启
下马空林问庙扉衣冠寂寞掩尘帏不能复使桓公怒
莫怪年来祭客稀
   春申君庙
封吴开巨壤相楚服强邻名重三公子谋疏一妇人画
帏留古像珠履绝遗尘箫鼓时迎祭还怜旧邑民
   同前           周南老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385-0353c.png
筑居故吴墟封邑遂有吴邑民严庙祀高宫俨冠裾说
秦归楚嗣于时多智谞相楚誇豪雄得君良有初胡为
惑宠嬖用计计益疏彼谓毋望人英也其置诸
   同前           王宾
后来毋望事分明从约当初幸喜成门下客多谁第一
兰陵有令是荀卿
   甫里先生碑铭       胡宿
君子之无所失道与世而污隆圣人之不滞于物因时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385-0353d.png
而迁徙达则奋庸而兼济否则怀默而独善尧舜许由
昔贤标一揆之论禹稷颜子先民有同道之说继世而
作易地则然自风流之聿颓固先灵之不属中古以降
作者实繁旧史所存孤风可见咸能自洁身累脱去世
纷耕岩石以相高蹈山林而不返语其玉立之节姑得
而云体无道胜之韵盖亦有几若乃揖纷乱而高谢标
耿介而长往渔钓一壑寄傲无何之乡鼓吹六经图芳
不朽之事非夫高雅淑灵粹温简正畴可以议夫是矣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385-0354a.png
先生陆氏讳龟蒙字鲁望笠泽之幽居者也吐崇岳之
符倬生民之俊温其如玉而不加雕琢渊乎似道而无
所澄挠神茂初学声冠当世属土行标季天宇驿骚俎
豆委而不收干戈寻而未巳先生叹深凤鸟志剧鸿冥
著书函谷之关鼓枻沧浪之水弃去骄君之饵谢绝畏
友之方于是上会稽探禹穴由临安访仙室归长洲茂
苑之下乐松江甫里之胜乃叹曰时无明主安能宗予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退而赋考槃之诗且有终焉之计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385-0354b.png
薙草开径为临江之居剪地(一作/剪茅)作堂傲在邹之宅南
挹弁(一作/岍)峰之色西带重湖之光孤云无心白鸟可狎
道素自处物累不婴好事之流或载酒而相访雅游之
子时款关而请见户外之屦常满席閒之丈屡启稻田
一廛岁供薪水之费鱼陂数顷日充庖脍之事至若金
枢之月静夜赤城之霞启旦花濑不远蘋风甚快先生
则必饰軥牛之乘戒白鹄之舫招来僧社之旧申命朋
簪之盍泛览节物从容谈燕笔床研格静置于左右琴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1385-0354c.png
歌酒赋相继以昼夜击铜钵而赋诗指石鼎而联句青
溪之曲亦复何穷白雪之唱其和益寡飘然声利之表
自适仁智之乐真所谓风尘之外物天地之逸民者也
加以癖好聚书本皆有副得以传写则乌阑不计其费
躬加校正则鸡距未尝去手亡一簪而不戚似百城而
(一作/自)喜虽张华海内之秘班超禁中之副无以过也
由是富拥多闻优入圣域䌷六经之妙论泛九家之清
流摘发异闻多黄香之不见沈研精义皆郭璞之未详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1385-0354d.png
此又稽古之宗师博物之渊薮也若夫言不诡圣志在
拂世英辞辟杨朱之尘高论攻墨翟之守润色唐虞之
际焕乎有章潜心大业之中卓然不类斯又三代之遗
英万世之先觉也自顷元和而下风什陵丧淫哇之响
甚喧大雅之作几坠先生收五际之长波驾四始之高
蹈缩制万变入道奥而惟深刻雕众形等天机之不宰
微言之绪既坠正始之音复闻时皮公日休以高文大
笔为世元儒先生幅巾过从一面如旧相与文酒之间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1385-0355a.png
坐忘形骸之外凡所赓唱溢于几箧莫不研几深以绎
志叨虚寂以成韵天才艳发缛体交变袅蹄之性百炼
而不耗大韵之音九变而弥雅居然嗣响蔚于中兴其
命世杰出之雄乎昔子山构闵辞多主于悲哀韩非遭
乱书颇露于孤愤屈平怨刺托方物以寄怀虞卿穷愁
慨诗书而见志何自待之未厚将不遇之所兴窃况渊
云曾未髣髴密而不雨嗟乎西郊之云瑞非其时异哉
东鲁之兽至于青编纪素尚之节镂板昭炳蔚之文虽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1385-0355b.png
与日月争光金石无尽可也宿仰企风徽积有年籥经
涂所出旧址存焉岿然灵光鞠为茂草憝交照之不接
悼园秀之无闻亦犹历高唐者想绵驹之讴过夷门者
感侯生之事导扬盛德其庶几乎铭曰 仰以观文少
微之位含德葆光沦精毓粹猗欤先生钟厥灵气郁哉
懿文倬然上智五代寻戈三灵塞雾鹤在卫轩豺盈汉
路衰凤成歌冥鸿曷慕长洲苑下松陵水边内乐名教
中有圣贤拥书万卷掞藻千篇江山岂助造化无权名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1385-0355c.png
理之言有补于世清高(一作/尚)之风未坠于地壤树俄空
垄书不至清晖眇邈幽灵潜翳鞠草实繁柅车增欷讲
树巳凋琴台久坠茫茫太素英魂兮何归杳杳终古香
名兮独飞
 甫里先生祠祀唐处士陆鲁望也在长洲县东五十
 里甫里白莲寺即其故宅或云卒后就葬其傍庙食
 于此嘉定十七年钱塘龚时辅别建祠于左元至正
 间县尹马玉麟重建齐东野语云白莲寺鲁望祠堂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1385-0355d.png
 像设皆当时物咸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于水满
 腹皆平生诗稿也知府魏普置盛罪更为塑像其腹
 稿不复存矣
   王长洲祠堂记       黄由
孟子之言大丈夫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盖古之所谓大丈夫者必有高天下之识容天下
之量盖天下之气不得志则独善其身得志则未尝不
欲行其道乘田委吏不敢辞卑而尽吾职之当然及乎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1385-0356a.png
立人朝则谋主断国以身徇义死生祸福不足以动其
心此岂寻常琐琐者所能为也后世徒见古人功名鼎
盛以为是出于偶然不知胸中涵养早由素定非一朝
一夕而纪旂常汗简青特其粗也内翰王公元之自为
布衣巳慨然有经纶天下之志洎遭明时事圣君正色
立朝凛乎不可犯文忠苏公至追配以汉唐六君子平
生大节载在信史夫人而能言之若夫服勤小官孜孜
民事言谊卓然有大过人者国史逸其传或不得而纪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1385-0356b.png
也公以雍熙改元宰吴之长洲首论𣙜酒之弊惧遗斯
民之害以至激风俗而厚教化抑兼并而哀流亡形诸
壁记而垂诏后来者大率皆有深旨非涵养之厚不以
职守大小贰其心者能若是乎公没二百年邦人虽知
公之有德于民莫有发其微者今总卿赣川曾侯㮚德
宽来宰是邑始求公像绘之而并镵欧阳苏黄三公诗
赞于石尝属子序其大概矣盖曾侯之去十有七年天
台黄君宜实来拜公遗像而且叹祠事之礼犹缺乃辟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1385-0356c.png
县治东偏建堂而奠焉而求文以为记窃谓公之雄文
直道暴白天下岂待予之文而后信况获附名于三公
诗赞之尾尚复何言昔王文公介甫宰鄞有声利兴害
除民甚便之其后坐庙堂临大政乃用其所以治鄞者
而治天下惜其学术喜同恶异故为相声名减于邑公
则不然自令满召试再陟谏坡三登掖垣而晚入翰苑
危言谠论裁抑冗费禁戢游惰缓刑薄赋修德厚本终
始为上言之而爱民之意出于一辙咸平以来卒为名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1385-0356d.png
臣然则由百里之政充而至于致君泽民果且有异乎
哉长洲为今壮县今宰名德前后相望其閒因是有闻
而登宰辅者岂公风流在人于今未泯邪黄君旧同学
校知其人不苟为政三年去之日如始至燕居之所未
尝葺而独于此焉惓惓可谓知所本矣予嘉其志故喜
为书庆元六年华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新知建宁军
府事长洲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黄由记
   王元之祠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1385-0357a.png
心知百姓在寒饥古寺荒祠有去思清夜虎邱山月上
却疑颜色见今时
   赞           范仲淹
昔王文正公曾居相位二十年未尝见其爱恶之迹天
下谓之大雅寇莱公准左右天子却戎狄保社稷天下
谓之大忠枢密马公知节有犯无隐天下谓之大直此
三君子一代伟人也公与三君子深相交许情如金石
则公之道可知矣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1385-0357b.png
 翰林王公祠祀宋王禹偁也公尝为长洲宰天禧四
 年子嘉言复宰长洲作堂祀之后又建真堂于虎邱
 藏小畜集其中知州康孝基撰碑景祐閒范仲淹守
 郡尝为之赞后其子纯礼易之而去淳熙九年知县
 曾㮚复绘公象而祀之黄由记仍刻欧苏黄三公诗
 赞于石庆元閒令黄宜又作堂于县治东偏名企贤
 堂由复记之
   忠烈庙记        牟巘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1385-0357c.png
文正范公忠烈庙今在姑苏三让里天平山公自睦移
守乡郡再省三世松楸不但汉人过家上冢之荣而巳
尝即白云庵奉香火洎登政府得追封三世置坟寺始
奏改庵为白云寺祀徐国公唐国公周国公盖庆历时
也犹未有忠烈庙之名先是元昊据灵武纳旌节僭位
号威胁诸羌肆为边患朝议举兵攻讨遂以边事付公
首用种世衡策城青涧扼冲要大营屯田听民互市鄜
延乃异时西夏贡路但严备不出以示招纳又筑大顺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1385-0357d.png
城以捍环庆筑细腰胡卢十二塞以制明珠灭臧二族
元昊势渐折乃命公及诸公知兵者分领要害为持久
计以待其弊巳而昊卒纳款如公言而公在庙堂以议
论不同裁削倖滥既遂谢事矣公外刚内和恩威迭用
当时边人相语此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
范老子大范指雍也或有以龙图老子称之其为人所
畏爱如此邠庆诸郡与属羌皆立生祠绘像以事其终
也属羌酋数百举哀舍哭之如父三日乃去宣和閒庆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1385-0358a.png
帅宇文虚中以郡人思公不忘祠事甚谨奏赐额忠烈
庙他有旧额皆易新榜绍兴失秦陇庆阳庙邈邈在他
方始改奉于天平山每岁上巳三司率僚属郡博士率
前序偕来致祭庙久颓毁至元乙酉主祭邦瑞提管士
贵共议重建取义学馀米归之义庄为土木费司计邦
翰宗逊等佐之其年四月既望新庙成丙戌二月既望
率族奉安前设文正公神像内设三国公神仪庙凡十
楹黝垩丹漆备极壮丽供具皆完好大德甲辰行省闻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1385-0358b.png
于朝禁治烦扰崇奉尤严于是士贵以书抵巘俾记厥
成谫焉末学固辞弗获惟昔文正公在朝闻延州危急
自请代张存直欲委身不测之地人以为难巘窃谓未
若上百官图诋宰相为张禹虽触盛怒坐以越职曾不
少沮为尤难盖不顾其一身之利害祸福故能内肃朝
纲外正方面谥曰文正庙号忠烈如是之伟也夫士大
夫则知尊祖矣尊之者何铭其德善也是宜作为铭诗
刻石列庑下其辞曰 南阳诸葛蜀汉再造志决身歼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1385-0358c.png
民哭陌道乃庙沔阳成都夔子号曰忠武西人悲喜相
传尚记馘双诛合于惟文正异世同辙虽老益壮虽死
不忘精忠盛烈夏日秋霜昔讨灵武皇威远加声势震
惮摧其角牙忠烈有庙参错西土公像在堂莫予敢侮
天平之山白云之泉公归自西庙貌宛然谁实新之伟
以柱石上公之服扬休山立内祀先公爰备庙制维垣
启宇光荣三世式济世美忠宣弟昆粤至斯今代有贤
孙乃厚义廪乃广义学同志合虑新庙攸作洁我牲醪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1385-0358d.png
率我宗党竭虔妥灵默通肸蚃公在帝旁玉虬既驾神
游委迤驭风来下佑我后人俾炽而昌庙祏是保千载
奉尝前朝奉大夫牟巘谨撰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前
行浙江等处儒学提举赵孟頫书中奉大夫浙东道宣
慰使都元帅李果篆额
   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王直
正统八年十一月苏州府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成其
十一世孙都察院照磨子易具事始末属直为之记盖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1385-0359a.png
公苏人也曾祖徐国公祖唐国公考周国公皆葬苏之
天平山公尝请于朝改天平山白云庵为白云禅寺世
度僧守焉作祠于寺之右以奉祀事至公之子孙又作
祠于是祠之南以祀公然忠烈之名未有也宋自元昊
反西鄙骚动师出无功仁宗乃命公经略公选将练兵
筑城塞垦屯田据其要害示以形势招徕属羌恩信大
洽决策取横山复灵武元昊势屈乃请降西人仰公之
德服公之化皆为公置生祠公薨相与哭于祠下者累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1385-0359b.png
日不绝宣和閒宇文虚中为庆帅言公忠于朝廷功烈
显于西土至今犹庙祀益虔然庙未有额徽宗命以忠
烈名之且为题其榜凡庙之在西者皆易以新名然苏
犹未有也绍兴以来西土皆陷忠烈之庙越在异邦苏
之守令与其士夫谋曰苏公故郡也而天平山则公祠
坟在焉公之精神必往来乎此乃更作新庙揭忠烈之
榜于庙门由是苏始有忠烈庙每岁上巳郡县长吏率
其属致祭岁久庙坏元至元乙酉嗣孙邦瑞士贵复新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1385-0359c.png
之末世兵乱燬焉逾八十年未有能复之者至是工部
侍郎庐陵周公忱巡抚至于苏而监察御史寿光刘君
甄武昌刘君仕昌钱塘郑君颙皆以事莅焉郡守李侯
从智来会政事之暇语及兹庙因相与叹曰公之德业
著于当时传于天下后世不系乎庙之有无也然表先
正以仪来今使后生小子得瞻其庙貌想其精忠伟烈
而兴企慕之心则庙亦不可无也乃各出赀俾吴县令
永嘉叶锡图其成锡毅然以身任之殚心尽力规画处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1385-0359d.png
置凡邻邑之令佐皆以赀来助市良材命众工为堂前
后各三閒以奉公及三世先公像东西厢如其数以藏
祭器而斋宿寓焉壮丽严整有加于昔中作石桥桥南
左右为碑亭前作大门榜曰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经
始于是年九月九日阅两月而庙成直闻之士之能任
天下之重者必以天下为心心之欣戚主乎人而不私
于巳是以天下为心者也以天下为心则人庶乎有济
矣初公未显时巳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1385-0360a.png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
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此岂小丈夫然哉孟子曰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巳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巳饥之
公之心犹是也故其德业之盛不愧乎古人岂特著于
西土也哉呜呼士不以天下重者有之矣不以天下之
重自任则其所存所行一主于为巳人之利害不少概
于其心而又悻悻然自以为得功烈之卑无足怪也而
所为士者固当为是邪然则公之孙与邦之人士及四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1385-0360b.png
方之来者拜公之庙慕公之功业必当师公之心充之
以仁义而力行之于公其殆庶几乎故为之记而道愚
之所闻使刻诸石告焉凡以赀来助者其姓氏皆载之
碑阴
   天平山谒范公祠      郑元祐
西望层峦草木青魏公祠下拜仪刑经纶有策回天地
忧乐无时忘国廷异代蒸尝遵典礼故山香火下神灵
浮云变灭知何在閒听秋风语塔铃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1385-0360c.png
   同前          倪瓒
魏公祠宇青山麓崖石巃嵷森古木山下居人几世孙
泉道瓜绵分谱族太湖之水去悠悠异代蒸尝春复秋
吁嗟济世安边计今日谁先天下忧
   同前          蔡羽
春山社日鸟嘤嘤父老衔香忽满庭西北风云遗庙貌
邦家忠义仰仪刑阴霞细护碑文绿灵谷常笼竹树青
玄酒一卮心不死海空天阔凤冥冥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1385-0360d.png
 忠烈庙在天平山白云寺范文正公先祠也公之先
 自徐国公而下三世葬此宣和五年庆帅宇文虚中
 奏赐此额本建邠庆閒南渡隔绝改奉于此每岁上
 巳有司致祭今祭于城中书院此庙则其嗣享焉正
 统中重修
   崇本堂记         王直
崇本堂者姑苏周浦所作祠之名也祠以祀先昔之作
者未有名今名曰崇本尊祖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1385-0361a.png
古者卿大夫士必有庙祀庙制不行于是而有祠堂取
尊祖之义以名之使为子孙者仰而望俯而思油然生
其孝敬之心亦君子之所可者也周氏之先居汝之安
城晋太康中有讳浚者都督扬州又徙家阳陵其后子
孙众多散处遂昌蒲城营道代有显人营道之族有辅
成者登宋进士第为桂岭令实生濂溪先生封道国公
谥曰元先生尝过浔阳爱庐山之胜携长子寿家焉寿
之孙兴裔官至武功大夫和州观察使领侍卫军马都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1385-0361b.png
虞候驻劄平江请立先生祠于吴县胥台乡道山之左
武功与金人战没于福山敕葬虞山东麓子孙世守焉
宋亡祠废有元盛时浦之曾祖松江监税文英复建祠
于故址监税卒子江浙行省照磨南奉附于道山子孙
因家苏城中至正兵乱祠又燬焉浦之父长洲教谕敏
尝欲重构而力不逮乃专祠于家浦与弟渊奋欲成父
志渊出为遂昌令满九年铢积寸累得馀俸若干欲以
修祠堂归至钱塘而卒浦乃极力经营市材庀工共为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1385-0361c.png
堂若干楹于正寝之东中祀先生武功以下列置左右
凡器用所宜有者无不毕具缭以周垣前为大门以时
启闭而祠堂之制大备正统元年朝廷尊崇儒道凡圣
贤子孙皆复徭役其秀茂者收录之恩礼至厚也先生
子孙之在姑苏者初由道而徙郡守况侯验其实皆复
之浦既蒙朝廷之德而益重本源之思至是堂成欲使
子孙咸不忘其所自出而恭敬奉承于悠久既以崇本
揭于楣使其子融县丞纲来京师因都察院司务邹亮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1385-0361d.png
属予记自孟子没而圣人之道不传学者莫知所向先
生奋乎百世之下负绝出之资有默契之妙继往圣开
来学图书之作阐阴阳鬼神之秘启性命道德之奥使
天下后世晓然知圣人之道如日之丽天其本自先生
发之今祀于宣圣之庙遍天下盖不忘本也况为子孙
者乎礼不忘其本而君子谓之仁以其心之厚也斯堂
也推本于先生而尊事之信可谓厚矣然君子之尊祖
岂独祀享而巳哉遵其道率其教而不违焉斯善矣先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1385-0362a.png
生之道载之书其所以为教者盖曰诚五常之本百行
之源也苟能存诚则仁义礼智之具于心孝悌忠顺百
行之见于事者皆无有不实此大贤君子事也充而至
于圣人不难矣今之学者皆知读先生之书求其为教
之本而尽心焉则周氏子孙之当务可知矣朝夕出入
于此堂仰先生之德容服先生之教皆有以明善诚身
处则为良士出则为良臣斯无愧于先生无负于朝廷
优待之盛意崇本之名不亦光远有耀哉是为记资政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1385-0362b.png
大夫吏部尚书前国史总裁泰和王直撰
 濂溪祠在万寿寺西濂溪坊内祀宋周元公茂叔初
 茂叔孙兴裔以和州观察使驻节平江奏立祠吴县
 胥台乡后裔孙文英南老屡复而废正统元年孙周
 渊等迁于家
   新建和靖尹先生祠记    黄干
和靖尹先生寓居平江府虎邱西庵榜曰三畏斋所题
杂录论语解皆可考所寓即上方也去之七十有五年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1385-0362c.png
郡守直秘阁陈君芾通守太学博士丁君煜始度庵空
地为屋绘先生像祀焉尊前贤厉后学也先生讳焞洛
阳人年二十师伊川程子举闱策士议诛元祐党人不
答遂弃举子业靖康初以布衣召不至诏褒为和靖处
士洛阳陷家歼焉先生死复苏窜长安山谷中逆豫以
礼聘溺水逃去展转蜀道累年绍兴五年以崇政殿说
书召凡二十辞八年冬始入见除秘书郎明年迁太常
少卿权礼部侍郎每选辄力辞其冬除徽猷阁待制提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1385-0362d.png
举万寿观辞不巳遂奉外祠即虎邱以居年巳七十矣
贫无以为归也后二年竟没于会稽之寓舍先生所遇
于世如此盖尝考先生之所学笃于践行不为虚语未
尝求人之知人亦莫能窥其所蕴也今其可见者经帷
进讲门人记录耳惟即其所遇于世者观其所处然后
知先生之于道卓乎不可及矣利害者人心之私义理
者道心之公公私之閒迭为胜负一取一舍而贤不肖
可知也至于历险难之极而不变处贵显之骤而不动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1385-0363a.png
抱仁戴义终其身而不悔非盛德能若是乎理义充于
中则祸福成败荣辱得失轇轕万变日陈乎前而心自
若也程子之门从游之士皆宏博俊伟极天下之选而
于先生亟称之其察之审矣颜渊退然如愚而夫子称
之亦曰箪瓢陋巷不改其乐又曰庶乎屡空然则先生
者程门之颜氏欤里巷小人颠冥利害之涂不足道学
士大夫则知礼义矣临利害未毛发许弃其所守者可
叹也闻先生之风得无小愧有志于道者亦可以自勉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1385-0363b.png
欤二君为是祠有补于名教大矣故述其躬行之大节
以示学者庶几验之于身而得先生之道云嘉定七年
六月既望后学黄干记
   重迁和靖先生祠堂记    黄士毅
平江府虎邱西庵尹公和靖先生祠者嘉定甲戌今军
器少监丁公煜通守吾邦之所创也祠在山之西北隅
后二年贰卿孟公猷闻有殡在西阶之上甚惧非所以
祓不祥而致蠲祀之诚者告刑狱使者柴公中行乃属
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1385-0363c.png
长洲丞赵君崇侃即上方通幽轩之南辟地而迁焉盖
先生寓居之所也知府事沈公皞悉资其役为堂三间
西向群山前列环陇近护老松修竹交閟左右高明靓
深称祀如昔甫成而柴公以召去王公涔继之复摹先
生晚岁片纸手书圣贤格言五千馀字刋置西序常平
使者吴公格割公田四十六亩俾住庵者为增葺费孟公
以始创遽迁合有以示来者命士毅书之士毅因窃慨
念昔登朱子之门获闻先生之学严于持守之本在此
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1385-0363d.png
用力之真体验之熟复发主一无适之旨至讲说而不
践行则为虚语问答而少差失则至误人与夫未至于
磨不磷涅不淄则不可如圣人之见南子者类皆务于
简实而戒谨恐惧之意隐然于其间未尝不三复警省
是皆持守之功也盖持守则心存心存则其言斯讱其
行斯察有不期然而然者于是深叹夫周程之所以上
续孔孟者至于朱子粲如日星有目咸睹先后本末区
别在前大小精粗各有攸属学者于此不患讲习之不
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1385-0364a.png
能明所患讲习之易明而忘持守之为本耳则尝推明
先生之学以励后进今之祠事仰止遗像如亲炙之必
求先生之学而学焉是乃兴起之渐岂曰小补之哉此
又其所可书之大者遂不复辞既次其略辄附所闻如
此然自先生来居积七十有五年未有表其事而出之
者而二三年閒其役再举始克就绪则感夫事之难成
而俾终弗坏焉以兴起于无穷者又有待于后之君子
也先生居之岁月出处之大致巳详于黄干之前记是
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1385-0364b.png
役也始于四月甲午而讫于六月庚戌实丙子岁云后
学黄士毅记
   尹和靖三畏斋      王宾
兵后南来巳白头虎邱行过偶迟留斋居犹自名三畏
点检身心肯暂休
 和靖祠祀尹肃公焞也在虎邱西庵公绍兴中尝读
 书于此扁所居曰三畏斋嘉定七年知府陈芾始绘
 像祠之九年郡人孟猷请于刑狱使者柴中行即上
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1385-0364c.png
 方通幽轩之南辟地迁焉即先生寓居所也常平使
 者吴格割公田四十六亩为住庵者增葺费黄士毅
 记今废改祀于学宫
   包山祠         皮日休
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村祭足茗栅水奠多桃浆箘
䉦突古砌薜荔绷颓墙垆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积雨
晦州里流波漂稻粱公惟大司谏悯此如发狂命予传
明祷祇事实不遑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扬出庙未半
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1385-0364d.png
日隔云逢澹光𡾼𡾼雨点沙渐收羽林枪忽然山家犬
起吠白日旁公心与神志相向如玄黄我愿作一疏奏
之于穹苍留神千万祀永福吴封疆
   同前          陆龟蒙
静境林麓好古祠烟霭浓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百
重波浪沓中堂箫鼓重直君贝琼舆髣髴来相从清露
濯巢鸟阴云生画龙风飘橘柚香日动幡盖容将命礼
且洁所祈年不凶终当以疏闻特用诸侯封
卷十四 第 46a 页 WYG1385-0365a.png
 包山庙在洞庭西山俗称包王庙唐咸通中郡从事
 皮日休祷雨有应与陆龟蒙皆有诗
   水仙大王庙碑       杨循吉
人有曲直必告诸吏至于水火疾病之厄吏无能焉神
斯专之神之治人比于吏而其可凭过之何也吏未必
尽公神则无不公者焉故人之凭神人甚于凭吏敢欺
吏不敢欺神人也吾乡世事水仙大王建庙天子之所
封也有乡者三视他人为贵乡人有事则告惟大王之
卷十四 第 46b 页 WYG1385-0365b.png
神在上巍然而听之若受焉者及其归而或赐之或不
赐之又若有分别者盖诚有吏职焉然人得赐于神则
喜不得赐于神不怒则神之尊吏不得参焉非其公之
至也人乌以若此呜呼有良吏或易而去神一而巳则
吾乡人其敢不虔矣乎夫牲醴钱币所以报也若夫无
辞以宣神德神谓人莫知其公焉故碑
 水仙庙在子城东南古苍龙堂神即柳毅也今为上
 元乡土社祠额著灵异(一在城西雁荡/村俗名三乡庙)
卷十四 第 47a 页 WYG1385-0365c.png
   重建武安王庙碑      祝允明
王勋在刘蜀天下得祀之劝忠也始王官终前将军既
没蜀人祀之代有崇广逮宋大观閒追谥又以义勇称
庙而四方之祠亦益广矣若苏城之祠则昉见于淳熙
三年之公牒盖当时市户俞拱等请府判执状置祠基
石本也其前后兵火伤剥祠之始构与其岁时与其纪
载并为消沈而不可考巳属者庙旁民汤文渊辈以兹
邦荷王休灵人和物蕃感而思报遂与其庙道士张某
卷十四 第 47b 页 WYG1385-0365d.png
等谒告于太守太守亦以王忠民思之捐俸馀银为匠
作费并谕长洲吴二县出银数佐之俾鼎建焉张等遂
购材立殿三间木备而价不及陶甓汤文渊乃独典领
其他裨宇翼舍乡人又相与共成之庙遂以完以予亦
邻祠居被王祐深来请纪事嗟夫王之阴力在吾土吾
土之民知家宁户嬉之乐而因以知其力之所出知其
力之所出而因以知所以报之者是固理之自然而王
之忠义勋烈则又足以劝夫人故太守之徇民又所以
卷十四 第 48a 页 WYG1385-0366a.png
劝忠也今之后吏益忠于为公民益忠于报上虚玄之
徒亦益忠于所事劝忠之效大白当有兹举始予受众
请为略工度始末取义之大者记之而又为歌诗三章
系其后俾祀者用焉其词曰 秩秩兮王宫桓桓兮王
容蔼牢醴兮洁丰王之神兮来降惟王之神兮降止鼓
镗鸣兮成礼王之享兮凯如荫吾民兮翼吾里惟王之
去兮莫留神洋洋兮无行不周劝忠兮报德长无绝兮
春秋
卷十四 第 48b 页 WYG1385-0366b.png
 关王庙在武状元坊东大街上元甲午岁道士李原
 祐建
   太仓关王庙记(在教场演/武厅后)   陆伸
太仓旧有公庙在小北门内教场之西偏弘治十年奉
命鼎建州治教场南迁于张王仓基越六年州民始请
于总督备倭都指挥西公修举如故或者谓公毙吴人
之手当不食于吴殆非通论今天下大一统非复偏据
一隅之吴矣况国初定鼎于钟山钟山非孙氏开国之
卷十四 第 49a 页 WYG1385-0366c.png
地乎故有公庙而新之是时礼官无以为否者必有说
也或又谓公之称号不一当何从伸尝考之公在汉末
封为汉寿亭侯至宋祥符以来始有义勇武安王之号
迄于元之延佑则并诸号为一多至八十馀字而滥极
矣国初下诏谓忠臣烈士惟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宜正
书其额曰汉寿亭侯关公之庙载记谓公生辰九月十
八日今以五月十三日官杀少牢以祭因为详著其事
于丽牲之碑而系之以诗俾有事于庙则歌以侑之其
卷十四 第 49b 页 WYG1385-0366d.png
辞曰山西兮河东神灵会兮虎臣以降炎光兆灭兮大
统聿分庶还于一兮式弘厥功命之不淑兮弗克有终
悠悠有识兮孰不哀恸忠魂炳朗兮弥塞区宇鞭霆掣
电兮爰上爰下作庙迓神兮于江之浒我心不贰兮公
将我与维其来兮以祀以妥维公之来兮其从如云髯
之飘飘兮颜如渥丹狐狸遁迹兮魑魅失群云风萧飕
兮至止欣欣我心不贰兮公宁我嗔无遄其归兮爰哜
于飧载拜稽首兮无敢不肃曰公是型兮以佑列服公
卷十四 第 50a 页 WYG1385-0367a.png
其少留兮旋车勿速神曰醉饱兮既受尔禄尔心不易
兮我犹尔复
   灵祐庙记         范成大
按元符三年林戊记云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为寺有
女不嫁既死祠于寺之东庑开宝中吴越王朝京道出
吴江大风几覆舟见女子拯之自言通玄寺之神本国
加封感应夫人郡人于此祈子颇验元符初夏大旱人
多暍死明年疫厉继作通判祝安上摄州事祷神致雨
卷十四 第 50b 页 WYG1385-0367b.png
岁大熟事闻诏封慧感夫人政和二年曹斐记贺铸书
中吴记闻云安上除知台州至钱唐将济梦一妇人告
以风涛之险明日果覆舟数十独安上得免尝有祝史
窃庙中县幡絷其身环走殿内自言某实盗也夜半踰
城还家神灵潜制于此建炎中尝有边警居民有事之
者梦神告以兵难不数日陷乾道三年秋祷雨有应父
老顾安时上其事加封慧感显祐善利夫人参政范成
大记
卷十四 第 51a 页 WYG1385-0367c.png
   圣姑庙          高启
潮心涌出鼋头山白波翠岛非人寰清虚宜作水仙府
鳞堂荷屋居其閒渊都群灵孰为主烟鬓翛然一神女柔
姿孰敢狎相亲笑叱鼍龙起风雨玉骨蜕来经几秋世
缘巳断信无愁采兰每约湘滨会拾翠时陪汉上游水
禽翔鸣卫芝盖长在苍茫杳冥外鲛人献绡裁作衣螺
女供珠缀为佩花落閒祠谢古春蕙帏瑶席掩香尘空
山夜夜星河远芳渚年年蘅杜新霞舒雾捲凝光彩笑
卷十四 第 51b 页 WYG1385-0367d.png
语无闻复谁待冷风几度引舟回宛似蓬莱隔烟海猿
叫枫林鱼跃波桂旂翻翠莫寒多女巫伫望飞舆度独
奏箜篌引曼歌椒觞奠罢沈玄璧鸟没遥天湛空碧遗
情不结楚台云世人何处寻踪迹
   同前           周南老
盈盈粉黛妆遗庙临芳屿扬灵洞庭西弭节鼋山渚驾
龙乘白鼋鳞鳞鱼媵予倏来兮忽逝卫风挟云雨过舟
恐涛恶妥灵奠椒醑传载或可稽曰晋王彪女
卷十四 第 52a 页 WYG1385-0368a.png
 
 
 
 
 
 
 
 
卷十四 第 52b 页 WYG1385-0368b.png
 
 
 
 
 
 
 
 吴都文粹续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