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385-03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三   明 钱榖 撰
  书院
   学道书院记        陈宜中
昔者夫子讲道齐鲁从游多北方之士由句吴之墟登
圣门者独吴公子游一人今常熟其故里也宋兴崇文
尚治吾夫子之祠遍天下虽关洛大儒乾淳诸公得圣
学于千载之后凡其过化之乡悉示表章存矜式吴为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385-0325b.png
今辅郡公实东南道学之宗也吴故有祠紫阳先生尝
记之矣而郡则未讲非前此司风者缺欤今枢密赵公
顺孙守吴卜地于府治文正坊之南甫经始即受代去
黄侯镛继之鸠工庀材三阅月而堂成请于朝扁以学
道书院取爱人易使之义而属予记之余按公以文学
列四科嘉言善行可传者不一独二语乃亲得于圣人
而见于用复以印可于圣人者夫学为儒者事人所知
也武城弦歌乃合君子小人而使闻斯道夫子莞尔之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385-0326a.png
笑又直与说开与点意同是其为义岂与后之言学者
异哉思昔盛际圣教流行满天地之间无非道举天下
之人无非学康衢童子如咏舞雩中林武夫如见大宾
汉广游女如奉懿教由后世言虽若未尝学问而其所
得所见训诂章句岂能传之哉流风未远列国遗民涂
歌巷咏发乎情而止乎先王之泽夫子拾其断句残篇
而存之若非疏越遗音寥寥逸响而其吟咏性情于辞
意之外亦非寻行数墨者所能知也道在天下终古常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385-0326b.png
新何昔能为天下公而今几为君子隐耶此余所以慨
然正学绝续之际想弦歌之声而不可得闻犹幸登斯
堂者能有感于命名之义人以未丧斯文或因之而兴
起也嗟夫人知学则知道虽窗草池莲亦足以起吾意
何异亲炙昔贤而师事之夫非圣人之所望欤其白首
穷年而卒无得于此曾不若日用饮食耕凿之中琢磨
虽未加焉而璞固存也吴亦泰伯所居邦人至今质而
无华伯之遗也记曰甘受和白受采吴人有其质矣使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385-0326c.png
知以公之学而文以采进于道者其不彬彬矣乎予故
乐书之庶居是邦者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云咸淳七年
四月朔日朝奉郎新除尚书户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
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陈宜中记
   重建学道书院记      胡缵宗
吴有学道书院尚矣孔门言子吴人也封吴公宋咸淳
间郡守黄公镛奏立书院以祀公而教肓其子孙故址
在郡城西南隅直锦帆泾之上元初夺于豪僧至元间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385-0326d.png
山长祖宗震辈改创之元末复夺于僧国朝又百五十
馀年久不克复迹益湮晦矣嘉靖初缵宗受命来守郡
从按故籍得其槩窃叹曰事有若缓而实急者其是谓
乎虽然无所因而为之吾惧其劳且侈也既而行视其
佛老之宫有曰景德寺者去故址数百武而近南临通
衢形势宏敞欲即是改为之然不敢专也则以请于巡
抚都御史庐陵陈公暨巡按御史高安朱公提学御史
光山卢公皆报可岁乙酉四月爰始兴工撤其像设刬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385-0327a.png
去其丹雘追琢之踰制者而增葺之其南为门稍北为
仪门又北为堂中肖公像曰学孔堂堂之北为师生讲
授之所曰文学堂堂之东西增作斋舍以居诸生之学
道者凡若干间又北为楼曰弦歌楼堲而垣之周四垣
凡若干丈须其成以闻于朝岁修祀事而择弟子之俊
秀者讲读其中焉功既讫缵宗从博士弟子释菜以告
成事燕而歌泮宫之诗以落之佥曰书院之废垂三百
年及今而复不可无记予惟周道衰先王之教废赖孔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385-0327b.png
子及其门弟子传而守之惟吴公起南服北学于中国
裒然以高弟称圣门盛矣顾其曰文学云者非尽于今
之君子所能而已盖圣道之精蕴诸心见之言而达之
政事凡其粲然者皆是也而公独得之故其治民则以
礼乐为教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彼
所谓识其大者非欤今去圣益远虽政与代移俗随化
易而吴之文每先天下盖非公则谁启之君子揆礼意
原人情循报本之义则今日之举固不可缓哉惟人才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385-0327c.png
之作养则学校存焉条贯品式亦既具备宜若无事乎
此然玩常愒故则劝督作兴之意当有出于法令之外
者于是乎拔其尤而储焉以待天下之用亦识治之所不
废欤若夫尚论景行以追前人之懿以求所谓学道之
实则诸君子所有事者先正有言没不俎豆其间非夫
也诸君子于是亦有所感乎缵宗不敏愿相与勖之以
观其成用为记而镵诸石且以劝夫嗣政者俾勿坏
   学道书院学孔堂记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385-0327d.png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
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
也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
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以
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
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夫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
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苟不欲学孔子
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385-0328a.png
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子游孔门高弟也其称于
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
见乎外者也其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
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于孔门
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夫礼乐孔子之道之一也
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之一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
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而顾曰文学云者
是所谓学焉而得其精华焉者也子游吴人也吴之先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385-0328b.png
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
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
游而兴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
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文章勋业度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
亦学子游而有得者欤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
文称盛者圣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正曰敬舆希文焉尔
其以文擅当时名后世者不与焉吴故有学道书院创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385-0328c.png
于宋复于元迨至我朝湮废已久缵宗忝守兹邦乃因
佛庐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
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劘焉
诸士子学敬舆希文以至子游学子游以至孔子亦庶
几矣传有之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
勖之哉
   学道书院         周南老
有美吴公祠宋敕书院名奕奕燕居宫傍临锦帆泾地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385-0328d.png
接浮屠邻设讲终侵陵圣学日以湮异端势可乘旧贯
不可复贪夫犹可憎永言纪故实后人或有徵
 学道书院为吴公言偃立初在府城东北隅宋咸淳
 五年知府赵顺孙营度武状元坊北普贤院之故址
 未成而去黄镛继之奏以学道为额选言氏先贤
 后及民间俊秀教之有先圣燕居殿师友渊源堂并
 四斋拨官田以赡士又别有育材庄专充孔颜言氏
 子孙费六年落成七年常琳建先贤祠于西元初僧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385-0329a.png
 杨总统据为僧司田悉夺去至元二十九年山长祖
 宗震金德修共买徐贵子桥南高氏园改刱儒职刘
 德刚诉复学田不果又废国朝嘉靖一年知府胡缵
 宗乃以景德寺建书院前门扁曰东南邹鲁仪门曰
 学道书院堂曰学孔塑吴公子游像于中夹以两廊
 后又有楼曰弦歌今嘉靖三十年复改督粮参政府
 书院迁于雍熙寺西桥之右社学焉
   文学书院记        黄溍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385-0329b.png
昔州县未有学先儒或择胜地建精舍以讲授为政者
辄就而褒表之号曰书院宋初天下书院惟白鹿睢阳
旧有田仅见于传记皆上之人以是而厚其养未有以
一乡之善士专任其事者其后命州县咸立学而学校
之宫遍天下书院之创置日益增多我朝尊右儒术以
风厉乎海内闻者莫不知劝有力而好事之家往往构
广厦以崇礼祠辍良田以丰廪食其为书院者遂与州
县学参立布满于四方既奉濂洛乾淳二三大儒以为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385-0329c.png
先贤而于前代名臣山林高蹈之士有所弗遗凡尸而
祝之者非仕其国则其乡邑孔子之门从游三千升堂
七十独子游为吴人今常熟县实其所居里南州之先
贤孰有加于子游乎故为县时馀姚孙侯应时知县事
尝为位于学宫祀之后百五十年为至顺二年邑人曹
善诚始买地立祠宇而辟讲堂于其后列斋庐于其傍
有司因以为请于中特设师弟子员而揭以新额曰文
学书院曹公赡以田一千六百亩有奇恐旱乾水溢之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385-0329d.png
不虞将割田以继者疑为苗避征徭未敢自言大名王
侯侃来守是州力劝相之于是曹君益之畀以田二千
六百亩有奇事闻于郡未报而王侯以秩满去曹君亦
入掾太师府今守张侯术闻故牍而得其始末亟命故
吏贾天瑞谕郡关白自是其田有苗税而无力役春秋
之事得不匮乏为士者亦有所蒙赖而优游于诵弦俎
豆以乡贡进士之贤者为之山长未至摄书院事者儒
学教授徐梦吉以为曹君有功于名教与两侯之成始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385-0330a.png
终皆不可以无述爰状其实属溍记之溍窃观孙侯举
旷古之阙典意甚美而为事殊简略特以先师朱子之
记传之至今曹君乃能不爱其所有而汲汲焉致力于
孙侯之所不及固己不易以一乡之善士而专任乐育
人才之责亦古所无有也
 文学书院在常熟县行春坊内元至顺三年县人曹
 善诚建有司上其事省部准设山长今废
   文正书院记        李祁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385-0330b.png
吴郡祀范文正公旧矣自公贵显时置义田义学以淑
其族之人公殁而子孙世守之不废然而未有专祠也
咸淳甲戌郡守潜公说友始请建祠而割田以供祀事
公之子孙亦世守之不废然而未有书院也至正丙戌
郡守吴公秉彝建议请以书院易祠佥宪赵公承禧按
行吴中是其议遂得请于行省行省上之中书中书议
以兹事有关世道且不设教官而以其子孙之居嫡者
世主之于事便乃下从其请公八世孙文莫适主祀事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385-0330c.png
专力殚虑改制增扩下既宏且远矣祁时佐领江浙儒
学以公事来谒祠下式睹其成众谓不可以无纪而祁
也幸际其会宜为文辞既不获则取其家传而徵之公
之生当宋端拱己丑其没也以皇祐壬辰至潜公为守
时二百二十年天下郡县公足之所至蒙其泽而闻其
风者率为公立祠而于吴独为缺典至吴公为守时又
七十年他郡县且有以祠为书院者矣而于吴尚仍旧
规盖吴为公父母之邦公之父祖坟墓在焉子孙居焉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385-0330d.png
族之人比屋而群处焉所以表异而褒崇之者宜有加
于他郡而反若不及者是宜贤郡守之有请也是宜庙
堂之上之从之也昔公以正大之学早冠群贤以忠义
之气振厉天下其功之被当时而泽及后世者固不可
遍举独举其切而近之者则公于所在开设学校以教
育多士至吴郡则以已地建学规制崇广迨公之子恭
献公复割地以成公之志当是时天下郡县未尝皆置
学也而学校之遍天下自公始若其察泰山孙氏于贫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385-0331a.png
窭中使得以究其业延安定胡公入太学为学者师卒
之泰山以经术大鸣于时安定之门人才辈出而河南
程叔子尤遇赏拔公之造就人才已如此其后横渠张
子以盛气自负公复折之以儒者名教且授之以中庸
卒之关陜之教与伊洛相表里盖自六经晦蚀圣人之
道不传为治者不知所尊尚寥寥以至于公而后克兴
学校隆师儒诱掖奖劝以成就天下之士且以开万世
道统之传则公之有功于名教夫岂少哉夫以公之有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385-0331b.png
功名教如此则后世之宗而祀之为学校以广之固宜
与夫子之道相为无穷盖夫子之道与天地为无穷而
公之功则与夫子之道为无穷也此书院之所以立也
虽然祠则改矣书院则既立矣凡范氏之子弟与夫四
方之来者宜何如亦曰诵其诗读其书为其人之为而
已公之为夫人之所能为也以公为不可为而不为者
自弃也为之而弗力者自画也高山仰止遗歌凛然必
有寤寐我公于千百载之上者承务郎浙江等处儒学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385-0331c.png
副提举李祁撰嘉议大夫中书礼部尚书郡人干文传
书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台哈布哈
篆额至正十年八月日立
 文正书院在禅兴寺桥西咸淳中郡守潜说友立祠
 祀公拨公田三百馀亩以公大宗子孙主奉祠事岁
 时率僚属致祭元至正六年总管吴秉彝奏请改祠
 为书院国朝列于祀典子孙世守之
   附范氏义庄申严规式记   高矩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385-0331d.png
物本天人本祖闾阎之人有视其祖之子孙如路人相
毁訾相并兼如仇敌者不知本尔矩少读范文正遗事
公居平语子弟曰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
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吾安得不惜其
饥寒哉且自祖宗以来积德百馀年始发于吾得至大
官若富贵而不恤宗族何颜以入家庙矩敛衽叹曰公
之行百世之标的公之言薄俗之针砭也吾乡居家遇
有不如人意事即因公言以自愧责不敢有一毫恚心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385-0332a.png
官中都获与公之孙左司谏公之柔游见其处已静而
明际物庄而和虽姿禀之懿亦家法所自来一日于公
几间得文正公与其兄推官帖问以遣女乏资共甘苦
通有无不啻已子使人叹玩不去手司谏公因言先祖
所刱义田今几二百年聚族数千百指虽甚窭者赖以
无离散之患义庄故址曩因兵火为居民侵据之柔与
吾兄良器极力经理为屋以栖义廪馀以处族入之无
家者浸还吾祖之旧惟是义庄规式岁久易隳请之朝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385-0332b.png
属之乡郡勒之坚珉俾世守而传之无穷者吾犹不敢
懈也幸备位谏垣当具本末奏陈乞申严行饬庶不负
文正公所以责望子孙之意暨得旨遂丏予文以记不
容以不敏辞抑闻之士尚志志有大小功业利泽亦如
之方文正未遇读书长白山冻粟糜而食人不堪其忧
而公贯通古今经济之略已具于此时及率言官叩阍
争事自请镇灵夏迄破戎人之胆功烈焜耀则其惠宗
族者抑馀事也忠宣公致身台辅忠贤是绍想其捐所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385-0332c.png
载麦归亳时文正公已心知其有子矣呜呼有文正则
有监簿忠宣右丞侍郎数贤子厥后不炽昌竞爽尚得
为有天理邪谏垣所以立身承家固己无愧于乃祖愿
益以文正忠宣之弘猷大节自勉公之族人又当相与
扶植以成谏垣之志则范氏之门益大义廪之储益辟
义居之族益贵达富盛相望将不止如今之所见云嘉
定四年三月一日中奉大夫权尚书吏部侍郎兼权给
事中兼侍讲高矩记朝议大夫权尚书礼部侍郎兼中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385-0332d.png
书舍人兼太子左谕德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
国子祭酒曾从龙书并题盖朝散郎左司谏兼侍讲范
之柔立石
   义学记         牟巘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左右各设塾乡先生为之师褒
衣博带晨坐闾门教其民之出入田亩者有教有养诚
为良法自井田废闾左右古制荡除汉以来或为讲堂
为精舍而养则未之闻也范文正公常建义宅置义田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385-0333a.png
义庄以救其宗族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意最近古
夷考厥初宋时天下有四书院应天府书院为首先是
郡人戚同文聚徒讲授方不远千里而至文正公亦依
之以学同文为人质直尚信义宗族贫乏则赒给之丧
则赈恤之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
为贵安用是义之一字实与公意合暨公登第立朝为
守为帅以至大用名位日盛禄赐日厚遂成义庄义学
为其宗族者宅于斯学于斯所耕者义田所由者义路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385-0333b.png
何适不宜嘉惠后人可谓笃至继继承承亦惟成规是
守粤已亥兵戈俶扰未遑兹事至元丁丑主祭邦瑞提
管士贵共议兴学卜地于吴县三让里距祖茔二里所
涓日庀工为屋三十楹祀文正公于其中会讲之堂扁
曰清白东斋曰知本西斋曰敬身外辟室为教谕偃息
之处庖湢廪廥蔬茹之圃咸在外为周垣扁其大门曰
义学清溪松竹之间昉闻弦诵声是役也义庄掌计之
劳为多提管又撙节助济浮用增山田仅百亩备师资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385-0333c.png
束脩之礼子弟笔札之费一有以劝大德戊戌朝旨以
义庄义学有补世教申饬攸司禁治烦扰常加优恤无
复干吾籓者可肆志于学矣至大戊申提管驰书来霅
俾为之记昔钱公辅尝记义田巘也何敢与斯文窃闻
文正公早岁就学应天时夜以继旦冬月惫甚以水沃
面食糜度日人不堪其忧其苦心劳形者如此博通六
经尤长于易学者从之叩质乐与往复无微弗究其难
疑答问者又如此用力何啻十倍今人耶咨尔来学书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385-0333d.png
尔佩衿盍益追思先志俛焉孳孳母以寒暑而为作辍
庶几他日业精行成式克有立得名为儒以应选用以
副二范君惓惓兴学之意其年七月旦日前朝奉大夫
牟巘撰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前江浙等处儒学提举
赵孟頫书并篆额
   文正书院记
书院在苏城中吴县西隅通衢之上祀宋大贤范公之
祠也按范之先世自北徙南而居于吴公生于武宁官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385-0334a.png
舍长仕中朝而薨于徐子孙奉其柩葬河南万安山而
祠于是者以公父母之邦且地基本范氏旧业公尝经
理作义庄以赡宗族者也当宋咸淳丙戌太守潜说友
始请于朝立专祠祀公元末至正甲戌郡守吴秉彝又
奏改为书院而以公之赠谥表其门闾举其族之嫡嗣
主奉祠事义庄田宅悉附天平山三太师所建墓际昌
朝大新礼制遂以书院登诸祀典春秋祭享郡之官属
师生与其族之子姓咸集祠下行礼著为定规彰彰详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385-0334b.png
备可谓盛矣然自国初至今百有馀年而祠宇室堂日
入于坏时虽修治而功费浩穰率未能完美如旧今主
奉从规与其族人屡欲经营顾力弗逮所赖郡守刘侯
为之规画又值岁祲公私多故未克就绪适监察御史
刘公持节按临爰自下车洞烛幽隐发奸摘伏而下无
遁情洗冤涤漏而犴无留狱且不翕翕希同矫矫务异
数加延访以革猜贰故政不迷而废坠毕举于是郡守
得以祠事白公公曰事神治民敦崇教化郡邑首务有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385-0334c.png
或不勤非宪所当究乎夫事有经权时有可否贵在变通
使无偏废可也矧先贤祠宇风化所关宜亟行之勿怠
吾亦为之处焉用是亲谊中纤悉必视默运冥思酌量
措置悉付长洲县令刘辉典史张灏董之而责其成令
廉慎老成谨于趋事曾未踰时凡祠之敞者一撤而新
之言言赫赫加于旧观邦之士庶来瞻来仰靡不惊叹
而莫究所由盖是图也材给于上而官不加费力役于
下而民不告劳神享其成而族赖以庇一举而众美悉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385-0334d.png
具非善于谋敏于事而公于心者未易臻此众方落成
会监察御史戴公巡历至郡诣祠见之加称赏曰盛事
也不可无记于是令与主奉数过丘园以记为请予惟
文正公高风大节弥两间而冠百世者登诸国史载诸
郡乘而杂出于谱传纷播于品题者不可胜书至今庸
人孺子一闻公名皆知敬仰故其平生所至存有生祠
殁有庙祀者不约而同于以见秉彝好德之诚不以古
今彼此而有间也况公父母之邦精神手泽所在则凡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385-0335a.png
生于斯仕于斯者有不加之意乎是宜贤监司良守令
之用情于是也第顾晚生末学浅见寡闻不能加毫末
以光盛事为歉然尝闻记者取记其事实信今传后不
失其真乃可故敢原其始末略其弥文而为文之直书
云侍御公名魁字士元高唐人戴公名仁字以德句容
人郡侯名瑀字汝器蠡吾人皆以进士历显融所至有
声不系诸此不书
   文正书院         周南老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385-0335b.png
济族日有田聚族居有宅即宅严公祀承承绵世泽施
于八叶孙励志伟前迹建学请朝旨锡以文正额表辞
著忠烈流庆方舄奕嗟尔牟利徒胡肯念往昔
   新建和靖书院记      刘宰
秘书丞永嘉曹君提举常平茶盐事于浙西权敛散之
宜而水旱有储究阜通之理而公私有裕持受输之平
而输者悦申义役之劝而役者安既田里晏然台无留
事一日领客登虎邱致敬于先正和靖先生尹公焞祠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385-0335c.png
下慨然有怀以为方绍兴五六年间中原震荡南土末
安内之所急者帷幄决胜之谋外所急者奔走禦侮之
力先生茕然一老漂泊蜀中犹凫之飞于江湖何算而
我高宗一闻侍臣之举求之惟恐不及犹虑其出之难
既饬宣司具礼以劝行金币络绎于中途漕使肃迎于
候馆修门未入而列之经筵讲席未温而升至禁从礼
貌之隆冠绝当代高宗之意夫岂徒哉二老归而周兴
四皓来而汉定天命人心之去留固有非人力之能与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385-0335d.png
者异时经筵密勿志意交孚危微精一之旨既有以续
尧舜禹汤文武六七圣人之传缉熙光明之学又以垂
我宋圣子神孙亿万斯年之式皇乎休哉初先生退自
经筵教馆于此犹榜曰三畏斋其持敬不倦如此后以
其婿居会稽迎以就养殁葬其地嘉定中郡守陈君芾
始因郡人黄士毅等请即三畏斋之旧绘像建祠君以
为貌像之有严虽有慰典刑之仰而佩衿之益远宁能
无城阙之嗟拟以积累之赢略仿先朝四书院之制立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385-0336a.png
祠筑室以舍学者买田收谷以食之而储书其中庶履
其地必思其人诵其书必求其旨事方权舆而知府事
真定张嗣古提点刑狱前使者浚仪赵君立夫后使者
南丰曾君颖秀从旁复从臾之且各捐资以助材不靳
值工不靳庸指期而成不愆于素继自今朋簪日盍户
屦日满有学聚问辨之益无孤陋寡闻之蔽斯文未丧
于此有观焉既成而属予以记予方病吴人迷于佛而
不知返以为曹君此举不惟有以光昭我高宗皇帝之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385-0336b.png
圣德抑有以美教化移风俗不孤使者之职故不辞而
为之书曹公名豳今官朝散大夫余为漫塘刘宰时端
平乙未八月中浣日真定张嗣古书
   重建和靖书院记      郑元祐
宋礼部侍郎和靖忠肃河南尹公绍兴七年用崇政殿
说书召遄奉外祠居吴虎邱先生没七十有五年吴守
陈君芾乃始绘像建祠而勉斋先生黄公干为之记端
平间提举常平曹君豳请于朝易祠为书院乃始买田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385-0336c.png
为经久计江南内附书院夺于僧有司以尊前贤励后
学不可泯泯遂已也于是度府治东南陬故宋检法厅
事及常平提干厅事基大德十一年山长王达即检法
厅基建大成殿前无门径旁无两庑后虽克复故址而
仍就简陋士盖病焉元统二年新安吴晞颜来为山长
剔蠹弊撙浮滥积力稍久有志重建然犹惧或中阻于
是请今大府时中书右丞耿公督餫吴下闻而善之公
既被召复请于张侯其后入为吏部尚书今郡守道公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385-0336d.png
童廉公刚明古称第一晞颜请新书院公曰治不本于
学岂稽古崇德之谓哉即选从事某董程役而籍书院
之粒米在廪者粜之得中统钞八千六百贯辇大成殿
即新址而前为仪门门少西为先生祠又西为土祠又
西临广衢为外门翼殿为两庑殿后习堂堂东斋庐曰
六有总为屋若干楹工告经始于六月甫冬盖十月而
书院落成初先生卒于越越亦有先生书院先是晞颜
尝为越之书院长亦既尽瘁完葺及今再调而入吴故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385-0337a.png
晞颜每每太息曰先生学继濂洛道被海宇所恃者断
不系于一祠宇之兴坠然已何幸而一再获长先生祠
下哉既不佞无以绍隆斯道之统绪若区区祠宇而复
不能殚尽心力则岂承学小子之谓哉斯其志有可尚
者已若夫先生师友渊源出处大致皆具勉斋先生记
兹不敢渎而槩言其修建始末云遂昌郑元祐记
   和靖书院         周南老
肃公读书堂昔在剑池下宋季立书院祠祀来昭假教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385-0337b.png
阐伊洛源于以集儒雅云岩日广寺僧占作兰若疏请
屡上陈口众我力寡斯道或好还予将冀来者
   尹和靖迁书院记      袁帙
和靖书院旧在虎邱西庵遗基之湮久矣胡公缵宗来
守兹土考道之暇大惧荒没为往哲羞抑无以法将来
即故地祠而祀焉又以僻在郊外学者罕至乃徙祠于
龙兴寺榜其门曰和靖书院扁其堂曰三畏列楹周阿
揭虔妥灵顾瞻弁裳耸焉起敬又以香火于缁衣惧岁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385-0337c.png
久浸怠乃选县胶弟子员弦诵其中修皇王之业趋孔
孟之轨以无忘和靖先生之意公暇则游焉横经析疑
躬督肄习设俎豆盏斝于堂上悬夏楚朴箠于堂下董
以学官申以科条将使四方则之后世传之曰苏湖之
教其再见乎公之志也初尹肃公师事伊川先生为程
门高弟遭宋不造阖室婴兵刃之害沉渊逃刘豫之聘
振铎于兹卒以穷死所居斋亭又复圯坏使其不得志
于当时者又将无闻于后世惜哉公是举也盖兼三善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385-0337d.png
焉屏淫昏之鬼以攘异教崇往哲以修典刑振黉校以
训育群胄后之人能率其故典时加敦劝俾无遗坠则
观旂之什协于閟宫矣诸生诵法孔子而不知相劝于
古道者其何赖于兹院成命帙记其事而镵之于石
 和靖书院祀宋尹肃公初公读书虎邱西庵题斋曰
 三畏嘉定七年士人黄士毅请于知府陈芾绘象祀
 之端平二年胡淳请即其地为学司仓曹豳因奏立
 书院以和靖为额斋凡四曰三省务本朋来时习提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385-0338a.png
 举马述建君子堂嘉熙四年提举陈振孙作藏书堂
 景定二年陈淳祖建曹豳祠堂咸淳初提举李芾建
 燕居堂以奉先圣建时习斋持敬亭元初为云岩寺
 僧所据延祐元年移置长洲县治东乌鹊桥北即宋
 常平提举司故址郡守道童重建殿庑门堂又废至
 国朝嘉靖二年郡守胡缵宗以吴县治西龙兴寺改
 刱焉堂庑门舍仍其旧而修饰之
   鹤山书院记        虞集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385-0338b.png
昔者儒先君子论道统之传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至于孔子而后学者传焉颜子没其学不
传曾子以其传授之圣孙子思而孔子之精微益以明
著孟子得以扩而充之后千五百年以至于宋汝南周
氏又深有取于曾子之学以成己而教人而张子厚氏
又多得于孟子者也颜曾之学均出于夫子夫子岂有异
哉因其资之所及而用力有不同焉者尔然则所谓道
统者其可以妄议乎哉朱元晦氏始论定诸君子之言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385-0338c.png
而集其成盖天运也而一时小人用事恶其厉已倡邪
说以为之禁士大夫身蹈其祸而学者甘自绝以苟全
及其禁开则又皆窃取绪馀以侥仕进而已论世道者
能无䀌然于兹乎方是时蜀之临邛有魏华父氏起于
白鹤山之下奋然有以倡其说于摧废之馀拯其弊于
口耳之末故其立朝惓惓焉以周程张朱四君易名为
请尊其统而接其传非直为之名也及既得列祀孔庙
而赞书乃以属诸魏氏士君子之公论固以与之矣及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385-0338d.png
我圣朝奄有区夏至于延祐之岁文治益盛所以四君
子并河南邵氏涑水司马氏新安朱氏广汉张氏东莱
吕氏与我朝许文正公十儒者皆在从祀之列魏氏
之曾孙曰起者隐居吴中读诏书而有感焉曰此吾曾
大父之志也何幸复亲见诸圣明之朝哉今天下学校
宜兴凡儒先之所经历往往列为学官而我先世鹤山
书院者临邛之灌莽莫之剪治其侨诸靖州者存亦无
几而曾大父实葬吴先庐在焉愿规为讲诵之舍奉祀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1385-0339a.png
先君子而推明其学虽然不敢专也泰定甲子之秋乃
来京师将有请焉徘徊久之莫伸其说至顺元年八月
乙亥皇帝在奎章之阁思道无为博士柯九思得侍左
右因及魏氏所传之学与其孙起之志上嘉念焉命臣
集题鹤山书院著记以赐之臣闻魏氏之为学即物以
明义反身以求仁审夫小学文艺之细以推致乎典礼
会通之大本诸平居屋漏之隐而充极于天地鬼神之
著俨然立朝之大节不以夷险而少变而立言垂世又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1385-0339b.png
足以作新乎斯人盖庶几乎不悖不惑者矣若夫圣贤
之书实由秦汉以来诸儒诵而传之得至于今其师弟
子之所授受以专门相尚虽卒莫得其要然而古人之
遗制前哲之绪言或者存乎其间盖有不可废者自濂
洛之说行朱氏祖述而发明之于是学知趋乎道德性
命之本廓如也而从事于斯者诵习其成言惟日不足
所谓博文多识之事若将略焉则亦有所未尽者矣况
乎近世之弊好为卤莽其求于巳者或未切于身心而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1385-0339c.png
致其知者曾弗及于详博于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讹
牴牾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是非而名物度数之幸在
者又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于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
意而为因革损益之器哉魏氏又有忧于此也故其致
知之日加意于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诸经注疏
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
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说聚讼之惑世此正
张氏以礼为教而程氏所谓彻上彻下之语者也而后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1385-0339d.png
人莫究其说以兼致其力焉昔之所谓卤莽日以弥甚
甘心自弃于孤陋寡闻之归呜呼魏氏之学其可不谦
乎今起之言曰起幸甚身逢圣天子文治之盛追念先
世深自奋励起将于斯与明师良友教其族人子孙昆
弟及乡党州闾之俊秀庶乎先君子之遗意而魏氏子
孙克世奉其祀事精神血气之感通亦于是乎在其有
托于永久而不坠也不亦信乎臣之曾大父实与魏氏
同学于蜀西故臣得粗知如此敢辄书以为记魏氏名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1385-0340a.png
了翁字华父临邛人故宋庆元己未成进士历官至资
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佥书枢密院事都督江淮军马
赠太师封秦国公谥文靖而学者称为鹤山先生云翰
林学士虞集记
   题鹤山书院        张雨
寂寂茅堂昼掩门藤阴花气野池浑情知建业青精饭
不到临邛白发孙
   同前          周南老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1385-0340b.png
学溯濂洛源道倡摧废馀诵居五溪人穷经萃华腴姑
苏有赐地归葬吴山隅即吴奉祠祭建学宏规模题额
侈上荣著记怀永图仰止白鹤山胡忍忘厥初
 鹤山书院在南宫坊内宋魏文靖公了翁之赐第也
 公蜀人仕至参知政事学者称为鹤山先生端平三
 年理宗亲书鹤山书院四字赐之元至顺元年曾孙
 起即故居教学奉祀
   金乡书院寓公堂记     胡缵宗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1385-0340c.png
昔周之季孔子讲业齐鲁之郊中国之俊士知自振者
大抵皆其群弟子也当是时吴犹以蛮夷摈然言子子
游躬跋山川而北学于孔氏其宰武城所自与以为得
人者曰澹台灭明东游而寓吴今吴有澹台湖及其墓
是也夫子游孔门高弟也其所与即孔氏之流也夫子
尝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氏殆亲及孔门者乎夫
吴僻在海隅其君不得与中国诸侯会盟或者陋焉而
子游北学而得其精华子羽东游而树其风声其遗踪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1385-0340d.png
故址千载而下使人有慨焉向往之志人知子游之开
源于吴而孰知子羽之风亦不可诬也哉夫士必有倡
也夫学必有本也夫政必有纲也夫礼必有报也士倡
则从学本则邃政纲则举礼报则称舍是而言治未见
其为善治也舍是而言化未见其为善化也吴故有学
道书院专祀子游历唐宋元以入国朝或存或废而澹
台氏无闻焉缵宗忝守吴既复学道书院爰因佛庐之
废者复刱金乡书院金乡固子羽之封也中为寓公堂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1385-0341a.png
奉子羽像而严事焉复得吴贤之寓吴者曰尹和靖焞
魏鹤山了翁遂用祔之后为正大堂旁列书舍以郡之
良子弟肄其中而以孔氏之道切劘焉庶仕者咸知所
勉而学者知所劝孔氏之风其有兴乎事既竣因文而
记诸壁间俾后来者勿有斁
 金乡书院在西市坊内国朝嘉靖二年郡守胡缵宗
 即永定寺改建殿堂门庑因旧而改刱焉
   文正书院记        郑元祐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1385-0341b.png
至正五年龙集乙酉夏六月吉廉访佥事赵公承僖分
巡吴中至则首谒范文正公祠下拜瞻庙貌起敬起慕
作而言曰文正公以德以功既无忝伊傅之为辅相以
学以识则有功于洙泗道统之传故其具文武全才出
将则安边却敌入相则尊主庇民其先忧后乐与先知
觉觉后知觉者何以异岂非圣之任者乎其平生论諌
直道正言剀切人主至上百官图诋宰执为张禹触犯
盛怒虽坐摧抑曾弗少阻讵不犹木从绳则正而欲后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1385-0341c.png
之克圣者乎当时天下郡县未尝皆置学公至吴首以
已地建学故学校遍天下者自公始识泰山孙明复于
贫贱中授以春秋遂大明圣道于时延安定胡公入为
太学师而河南二程子实遇奖拔其后横渠张子以盛
气自负公折之而授以中庸卒之关陜之教与伊洛相
表里盖自六经湮晦圣人之道不传为治者贸贸焉罔
知适从以至于公而后开学校隆师儒造就士类作成
忠义之风以致道统之传则夫公之学识于名教岂小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1385-0341d.png
补哉公之薨也所在庙食一以忠烈锡名顾兹中吴公
父母之邦所宜大建祠庙万世血食如之何而仅享之
于私第况今国朝崇德报功在在有书院以祠先贤岂
有丰功伟德正学卓识如文正公而书院莫之建则是
缺典岂有大于此者乎公八世孙文英具辞于赵公以
为先公之功德学识诚如公所言顾惟范宗仰食于义
廪食指几千馀使建书院则官除山长有山长则有廪
稍之奉矣今藐焉义廪不自给使但建书院以祀公慎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1385-0342a.png
选族人之贤者充主奉祠足矣官除山长则乞免焉于
是公从其言时总管古燕吴侯秉彝闻公之所建明即
叙公所书请于行省上之中书议有关世道且不设教
官而以居嫡者世主祠而行教于事便由是二公商出
公帑羡馀命工益址而崇制既宏且固甫完属元祐记
之祐以蕞尔肤谫乌敢厕一喙于大贤之门虽然公之
功德学识宪佥公知而言之则凡天下之士皆知道之
也知其人而不思效之可乎子朱子谓人之立志必当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1385-0342b.png
以公自期待况游于公之门乎况郡人乎若然庶于公
可无负所谓尚友者此也元祐言不腆谨用复诸宪
佥公俾书之石焉遂昌郑元祐撰
 
 
 
 
 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