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385-01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七    明 钱谷 撰
  学校 社学 义塾
   燕居殿记         朱孔昭
道之在天下未尝一日泯也由其纪于今者或兴或废
故道行于世者有明晦焉嘉定州学天历已已济宁赵
侯撤礼殿以旧圣像制小与殿弗称易置西庑下既而
坏漏弗支冠裳剥落见者病之莫之攸改距今几三十
卷七 第 1b 页 WYG1385-0164b.png
年矣天祐斯文兴起有日至正壬辰夏太守大名郭侯良
弼守是邦首谒庙廷亟欲更张适军务迭兴供亿未暇
次年秋乃新大成殿金碧辉耀庭堂两庑规制显严位
序有次门墀垣桥靡不周备惟至圣旧像未卜祀所侯
实惧焉众曰殿后馀地尚广若增创燕居则犹愈于废
置而弗祀也侯从其议即鸠工度材州之好义者欢然
趋之属予董其事增土垒石基与殿齐广袤二丈深亦
如之为殿凡八楹翼以轩窗缭以垣壁黝漆丹垩供具
卷七 第 2a 页 WYG1385-0164c.png
器皿实美一新落成且有日仲丁甫临侯率寮寀暨诸
生行释菜礼及竣事皆翕然若有所归也嗟乎三十年
间往往视为阔迂置之弗顾其端昧于为政之本欤今
也妥灵得其所展敬有其地则吾圣人在天之灵有以
相侯者必厚矣盖道之废而纪于今者可不信乎是举
也神安则人安学兴则士兴侯之为治可谓不昧其本
者乎予既备员冷席乐侯克成其志因纪岁月用彰不
朽云至正十四年八月既望章甫朱孔昭记
卷七 第 2b 页 WYG1385-0164d.png
   大成乐记         周仁荣
大德十一年诏尊夫子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于是夫
子之殿与祭祀之乐旧名大成者始益尊明越十有七
祀嘉定州儒学大成乐成教授刘德载以知州周思明
书请记仁荣曰自汉以降祀夫子用六乐用轩县用宫
县至用大成乐制乐章十二篇叙一德以降神备众善
以致享然后名正实著因用无损益其器金之音编钟
十有六石之音编磬十有六为一肆丝之音琴瑟十有
卷七 第 3a 页 WYG1385-0165a.png
二琴五弦至九弦凡五等等各二瑟之数如其等箫二
管二篪二为竹之音巢笙二和笙二为匏之音土则埙
二革则搏拊二木则柷二敔二以簨簴牙业籈麾晕竽
流苏之属为之饰以五声六律六同旋相为用焉夫乐
与升歌旋相为宫者也乐之宫在律则吕为升歌之宫
乐之宫在吕则升歌之宫乃在律阴阳之气和宫商始
得合矣汉儒谓祭尚柔无商音失旋相之义也旋相之
乐无射为宫则黄钟为商宫君象商臣象君声不可小
卷七 第 3b 页 WYG1385-0165b.png
臣声不可大因半黄钟之管为四清宫以是旋相之奏
有四清声者抑臣以尊君也八音与政通乐云乎哉乐
象成也夫子之圣犹金声玉振始终条理合众小成为
一大成故乐修于学可以通神明美教化移风俗古大
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乐德乐语乐舞皆
教之事今之日知州与教授兴学而修乐知古之教也
夫岂曰用于祭祀哉天台周仁荣记
   局田记          杨载
卷七 第 4a 页 WYG1385-0165c.png
嘉定州赡学田五十五顷六十亩有奇岁收米二千二
百馀石籍于有司官若吏不能有所齮齧乘好岁荒旱
之馀擅减旧额农夫分受其利刱为他名曰减例米比
官吏之所受不啻过焉由是仓廪空虚用度不足虽礼
文之士犹趋就苟简学者罕至弦诵之声不闻栋宇坍
颓墙屏荒翳有穷乡衰陋之风延祐六年兴和路周侯
思明来视州事进谒庙廷延览徘徊喟然太息守土于
兹以承流宣化为职学校不修无以奉行诏书惧获罪
卷七 第 4b 页 WYG1385-0165d.png
戾欲谋修饬顾材无所出未得其方会教授缺官请前
学教谕三山林君畴权主学事议从耆儒之言请于周
侯欲复求旧额而历时既久顽民必以死争未易悉胜
之也盍先收他名米一岁三百石有奇再岁如之三岁
收九百五十七石属富人出贷而取其息百五十石林
君复议从耆儒之言请于周侯合三岁之积仅得千馀
石以之营缮复有所不足吾策不得行矣用所粜米别
买膏腴田三顷八十七亩得米三百四石所收他名米
卷七 第 5a 页 WYG1385-0166a.png
三百石岁计六百石有奇置局修造不以给他费自是
而后财用可使有馀虽撤宫室而新之无不可者先是
至元六年林君之父前太学进士讳懋舍田二顷二亩
岁收米九十石有奇给凡缮修之费其后废弛至是其
米悉并入学中学校既坏则秀异之士无所于归圣人
之道何所辨明庶民之德何以观望而兴起之哉周侯
举应诏条不废职守为政如此可谓之忠林君能成父
之遗志可谓之孝兼忠与孝有所建立业垂不朽宜矣
卷七 第 5b 页 WYG1385-0166b.png
学者承藉如斯以强立志以敏趋学积累细微以至众
盛名实并著自家行之而达于朝廷四方由庶士而至
于公卿道德纯备光明显融圣化宣通流衍无际则可
谓无负也已建学于斯不无望于尔也周侯为守五年
有惠政于民著绩伟然可附于古之循良非有待于讲
学之功能使尔邪林君用衣冠儒先累世富盛躬行节
俭又笃于为义由兴学一事观之其他可知也已教授
金华刘君德载调胹补缀享有成功欲志不忘用彰遗
卷七 第 6a 页 WYG1385-0166c.png
美过徵鄙辞镵诸坚石一再有请于是乎书翰林编修
杨载记
   兴学记         薛元德
为一乡善士使后观感而兴于行思之愈久而不能忘
者非其德之所施者博利泽之所及者深不能也岂惟
发一善言行一善行归美于乡之一时而能若是哉嘉
定自宋始创学宫旧有田租岁入养士不继邑士东祁
王先生子昭惧乡校废弛无以作育善类遂将已田二
卷七 第 6b 页 WYG1385-0166d.png
十七顷六十七亩有奇岁收租米一千一百一十馀石
拟创义塾以教乡里子弟志未遂而病作临终乃嘱其
弟子润以是田归于学时至元二十五年也由是学廪
充主讲席者岁不乏人迨今成材者众乡人感思先生
之德而不能忘也至正丁亥岁予叨教于兹一日郡士
请而言曰吾乡先辈东祁王先生为一乡善士以田归
于学迨今六十馀载未能勒石以纪其绩吾党之士与
乡里子弟今日获饱食而知教朝夕游歌于斯者谁之
卷七 第 7a 页 WYG1385-0167a.png
赐欤愿求作文纪其绩以劝将来予重众请之笃于义
而勉为记曰古先圣王设庠序学校之教自乡而行于
国自国而达于天下其要本于明人伦厚风俗复乎民
生本然之善性故也历代相承治教虽有兴替之殊而
人心天理未尝泯也先生笃意乡校捐己田以养育群
材倡义于前而后人继之者众迨今思之而不能忘复
请勒石以纪其绩信乎天理人心之不可泯也若此而
古先圣王之教其兴感于人心者为何如也视世之有
卷七 第 7b 页 WYG1385-0167b.png
务聚敛而致富者不事诗书惟知奉己以私于子孙鲜
克保有厥终者良可哀也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
乡之善士从今以后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世必有其
人则乡校日兴善士日盛未易量也先生名子昭东祁
其号也尚志不群笃学好义乡称善士省府闻知尝辟
为吴郡学道祠官兴举有声子二人长应龙字刚伯次
应鹗字习伯一时俱以文学升上庠乡人荣之世族昔
盛于宋今能绍其传而光于后者曾孙晋进道其字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1385-0167c.png
至正九年七月教授永嘉薛元德记
   嘉定州重建明伦堂记    牟巘
夫教养必有学学必有讲堂堂之扁曰明伦盖取诸孟
氏语练川本姑苏属邑升而为州亦既有年而学宫尚
仍其旧堂宇湫隘栋梁欹倾观者陋焉戊申仲夏宛陵
贡君松以六馆士职教是学即议改作而力不逮心明
年春会古汴王侯泽来守是邦始至谒学喟然叹曰吾
为长于斯实领学事而讲堂因陋就简若是不增大其
卷七 第 8b 页 WYG1385-0167d.png
规制何以逭吾责何以振一州之文教其亟图之勿以
费为惮又明年秋贡君以羡馀之积鸠工度材撤而新
之时林齐贤沈钧以值学董其事始于是秋八月迄于
是冬之十月计费粟为石五十钞为锭一千有奇王侯
又捐钞四十锭以助不给乃克告成跂翼翚飞视昔有
加来游来歌莫不咨其伟骇其速乌乎斯堂之建岂直
为美观而已正所以明人伦也夫五者之伦非人所自
为乃天所叙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一人外此人伦自
卷七 第 9a 页 WYG1385-0168a.png
一家至于天下无一事非此人伦人极之立立此而已
人纪之修修此而已仁义礼智之实由是而著礼乐刑
政之具由是而修学校庠序之教由是而设易诗书春
秋之书由是而作登斯堂者盍亦因名思义是修是明
归于而家父诏其子兄诏其弟亦惟以是庶几千里之
民薰为善良其于风化所关岂细事哉夫事之废举固
自有时是堂也微王侯崇儒则不能决计微贡君洁已
则不能勇为微沈林二士竭力则不能赞成贡君与予
卷七 第 9b 页 WYG1385-0168b.png
善书来请纪成事予耄矣末由一登斯堂然所喜骇而
乐道者使州郡学必来取法云
   嘉定州重建庙学记     智玉成
美天下之风化不可一日而无教也隆古盛时上自王
宫国都下及闾巷莫不有学所以淑人心一民俗俾迁
善向化胥出于教之本原哉嘉定为吴壮邑皇朝元贞
初祀例升中州而学循旧制未克宏拓泰定丁卯冬济
宁赵侯通泰来守是邦首谒宫墙叹其卑陋然未暇改
卷七 第 10a 页 WYG1385-0168c.png
为天历戊辰佥宪济南韩公镛按临谒庙顾瞻徘徊谓
赵侯曰庙与学母相亵当析而二之尔所职也越明年
侯请于府得允乃相地之宜卜河西杏坛旧址距学几
廿步令民负土实河易黉于上讲肄有堂师生有舍门
庑庖湢悉具至顺庚午春始构材鸠工大新孔子庙视
廪帑不给于供因劝乡之文献巨家以佐其费先是坦
斋林先生畴梅岩瞿先生懋为时名儒留志乡校畴设
教时增田七十八亩懋明经然诲人铢累束脩馀资嘱
卷七 第 10b 页 WYG1385-0168d.png
子元辅俟为营学计是时林先生子曰仁曰义曰礼曰
智曰信闻侯命愿助钱六千五百缗元辅助钱一千三
百缗舍田五十馀亩收米二十石有司嘉之附其先君
子于祠从众请也是年秋七月新殿落成崇基美材苍
珉蚩兽照耀层汉为吴庠最洎两庑百六十楹广廿一
丈深一丈有奇工未毕而赵侯代覃怀勒公下车听
政之暇偕州长佐贰诣学以庙貌弗称庶事简略思所
以克广前绩会省檄教授杨大伦校日书公即命元辅
卷七 第 11a 页 WYG1385-0169a.png
摄教官董厥事瞿君务继先志因储赢撙浮补遗完美
肖先圣四配十哲像其中绘从祀百有五人于两庑植
柏六十本于庭焕然而丹雘隆然而甃砌闳敞壮丽视
昔倍而有加庙既成释菜且有日余谂诸生曰三代教
民礼义兴于学孝弟行于家故治隆于上俗美于下后
世道缺学废不足以劝然人心诗书固未泯也嘉定地
濒海徼习俗未淳将观感于斯薰而善良自今日始岂
特为是邦观美哉是役也非林瞿好古则不能以佐费
卷七 第 11b 页 WYG1385-0169b.png
非侯牧勇于事则不能以劝功非僚寀协恭则不能迄
底于成达噜噶齐名贝降知州名栋阿皆宽厚贤明所
治兴学宜有循良称故次岁月以记
   嘉定县重建儒学记     陈鉴
为治莫先于教非教则不知天地所以为生之理人之
所以为人之道将沦于禽兽矣人为禽兽也奚以
生为先王重民五教而不敢后也三代以来无弗学
之人无无学之地所以皆可封之俗无媮之民降而叔
卷七 第 12a 页 WYG1385-0169c.png
世利波一兴义源既塞沉酣于嗜欲之场颠踬于谲诈
之域而不自知其入于异类也可胜叹哉故世之善为
政者必先于学学立而后礼义兴礼义兴而后民风厚
民风既厚求其世之不治不可得矣迂儒俗吏率谓非
首务而漫视之是岂先王建学导民之本心哉我国朝
法古为治上自国都下及边鄙莫不有学故百年于兹
礼义兴行风恬俗熙号称极治良有以也吾苏嘉定之
学自有宋置县之始即有之在县治之巽维有庙有堂
卷七 第 12b 页 WYG1385-0169d.png
有廊有庑左瞰通津右俯周道前临释氏之居虑其俗
之溷雅也筑土山以为障焉高伉明爽规制壮丽来游
来歌者安焉由宋迄今人才汇征民气朴雅大异往时
者正以地之有学学之有教然也历岁滋久弊而葺葺
而弊者屡矣补苴罅漏虽有其人撤旧而新则难其任
不有知所先务者力行先王之道不能振颓而起弊也
天顺改元丁丑之岁吉水龙君晋由名进士才御史以
廷议忤特出知县事甫下车谒庙之顷即锐志兴建稍
卷七 第 13a 页 WYG1385-0170a.png
徯时和乃集尚义之士于学宫醵金以图恢拓之计众
欣然曰义事也义而弗为无勇也虽微贤令之劝犹强
为之况劝之亟也乃协谋捐橐得金若干于是乎饬材
鸠工作大成殿灵星门两庑暨学仓亦新之若夫明伦
堂尚完未敝则葺之而已土山则视旧而加崇焉文昌
有像先祠于东庑从祀诸贤上揆礼则乖乃改作于学
之东南少偏庶几乎神妥厥灵礼无枉制师儒有廨隘
于路隅且迫于仪门行者病焉乃市隙地于学之北而
卷七 第 13b 页 WYG1385-0170b.png
维新之于是乎私有安居而公无隘道以至于垣则加
崇衢则加辟凡丽乎学者皆然经始于天顺庚辰十月
朔日落成于明年辛巳之十一月望日予友驾部副郎
范君诚夫邑人也走告于予曰庙学一新士林增气然
不靡财于公不殚力于民义声之倡成此伟图知天下
之事不难而难于知所先天下之事不难而难于无所
据知所先则天下可不劳而治无所据则事隐然以办
人徒知嘉定之民见治于龙君之速而不知由乎礼义
卷七 第 14a 页 WYG1385-0170c.png
之兴行人徒见庙学之兴无庸于斯民之力而不知由
乎义声之倡率然苟无其方则耰锄德色见于父子之间
况令之与民哉民弗之从则无以遂恢拓之计学弗之
建则何以致礼义之兴哉欲求善治皆妄而已然则龙
君何以得此于人哉亦曰德孚于人民信之之谓也君
之德民如此而已而凡教于兹谋习于兹者一以龙君
之心为心足于己无待于人则处可以善乡俗出可以
善天下一邑云乎哉龙君今以劳绩进守徽郡吾知他
卷七 第 14b 页 WYG1385-0170d.png
日持是以善天下亦即此而在矣吾党之士其可不相
与勉其在已者哉诚夫曰善请书以记之
   宣圣燕居亭记       张洪
嘉定儒学旧有燕居亭元末倾圮国朝兴复学校治隆
俗美邑中士民嗣昌范氏游于学宫俯仰顾瞻慨然有
修复之志白于邑令校官许之嗣昌不资民财不藉众
力市材僦工筑旧址而增拓之甃砖累石既广且平虽
名完旧实则创始作亭翼然为寝之仪广深三丈高六
卷七 第 15a 页 WYG1385-0171a.png
寻重檐出陛翚飞矢直棂牖虚明墙墉言言牖间南向
设崇高之位肖宣圣燕居像其中髹漆之几刻镂之器
陈列有践莫不静嘉穆穆清庙肃肃令仪瞻仰敬恭升
降齐遫千古圣灵洋洋如在始事于宣德三年营室昏
中之月竣事于五年灵雨既零之时焕乎煌乎有加于
旧观其馆宾范腾搏霄喟然曰春秋之法常事不书异
则书之美恶自见嗣昌为邑之士民而能崇重儒术兴
起学徒非异之美者乎彼佛寺之居有能为兴起废坠
卷七 第 15b 页 WYG1385-0171b.png
者寺僧且铭刻事功传示后世吾儒顾弗若耶来徵予
言记之予谓庙制有寝所以安神妥灵今学庙无寝燕
居之亭其寝之遗制乎且佛氏必有像设以诱其徒吾
儒岂为是哉其或肖像者所以状圣人温良恭俭让之
德使人敬慕兴起今为燕居像亦以著圣人申申夭天
之容申申者其容舒举一身而言有心广体胖之意夭
夭者其色愉举颜貌而言有自然雍和之气俾躁者仰
之而自抑怠者观之而自勉士子既尝钻仰于经传之
卷七 第 16a 页 WYG1385-0171c.png
间又得观感于肖像之侧嗣昌之心不既深且厚乎予
故不辞其耄勉记其槩以俟后之君子发挥其事云尔
常熟张洪记
   嘉定县儒学科第题名记   徐有贞
科第有题名之典昉于唐而盛于宋然唐进士之题雁
塔惟纪其始第游宴之荣而已至宋乃题之学宫盖有
责成激励之意所以为盛也我朝因之于凡历科登第
之士天子既题之名于辟雍部使者守令复题其名于
卷七 第 16b 页 WYG1385-0171d.png
泮宫视宋又加盛焉苏南畿大郡而嘉定苏之大邑也
其儒学之建自宋理宗朝迄今三百馀年矣中更燬陊
而复兴修在乎部使者守令代有其人乃者临海陈选
以监察御史提督学校于南畿时巴渝贾爽亦以前御
史来领郡计并奉玺书行事而成都洪冕实为邑正三
人者皆名进士也其道同其心同以能相率相承而主
张焉而纲维焉而作兴焉于是学宫为一新而政为之
具举焉学中故有宋进士题名之碑而今则缺侍御乃
卷七 第 17a 页 WYG1385-0172a.png
与守令图之爰考国初开科以来自洪武庚戌至成化
己丑得进士若干列其氏名而勒之于石馀左以俟后
之登第者继题焉使来请记维夫经术所以经济天下
之具也士必用乎经术而后经济乎天下譬则梓人之
必用乎规矩而后可以经营乎宫室也宫室完而功归
乎梓人天下治功归乎士功之所在名之所在也夫梓
人以艺事名犹有得题者士以经术名可无题哉然彼
之题在成功之后此之题在成名之初故必有所责成
卷七 第 17b 页 WYG1385-0172b.png
激励焉责成乎己第之士激励乎未第之士前乎兹者
往矣后乎兹者可无勉哉已第而勉于进修则必成乎
其功未第而勉于进修则必成乎其名诗不云乎济济
多士克广德心有贞虽不敏也亦尝忝乎科第敢以是
谂于同志者武功伯徐有贞记
 嘉定县学在县治南宋嘉定十二年知县高演孙建
 堂曰化成绍定二年王选修改明伦堂淳祐九年林
 应炎塑圣像作直舍咸淳初史俊卿修饰殿宇元至
卷七 第 18a 页 WYG1385-0172c.png
 元间邑民王子昭入田租若干元贞二年升为州学
 大德三年教授杨巽绘从祀像天历二年知州赵通
 泰重建大成殿移堂于殿南至正十二年郭良弼建
 燕居殿十六年堂燬国朝洪武二年改县学六年知
 县文殊努修宣德元年知县祖述重建燕居殿天顺
 四年龙晋重建殿及门庑筑土山学南成化弘治间
 知县洪冕白思明吴哲相继修今学制左庙右学
   新建镇海太仓卫学记    张益
卷七 第 18b 页 WYG1385-0172d.png
正统改元之初朝廷用兵部侍郎毗陵徐公晞言凡天
下卫所之附于郡县者其武弁子弟皆令就教于郡县
之学若其地居边裔与郡县相远者俾得建学以教如
郡县之制命既下四方才武之士莫不欢悦鼓舞遣子
入学维时镇海太仓二卫同莅一城在姑苏之境去郡
百馀里东西去嘉定昆山二邑又各一舍许乃上礼部
请以二卫并建一学礼部以闻诏许之二卫官僚议欲
建创会其费亿万计而莫知其所措者乃合辞白其事
卷七 第 19a 页 WYG1385-0173a.png
于巡抚侍郎庐陵周公忱公曰建学教人是吾职也然
必使其费不糜于官不厉于民然后为美先是二卫兵
士有僦民田以耕者其常岁之租当输远仓而道里舟
车之费率与租额相等公乃集众而谕之曰吾将易而
远输近仓使各省其舟车之费以为是学之资可乎众
咸曰善于是命所司收其租费得米以石计凡三千有
奇公喜曰是足以有为矣乃度城之东南隅得旧官第
为地若千亩用加构筑命太仓卫镇抚张赟镇海卫百
卷七 第 19b 页 WYG1385-0173b.png
户王端昆山县士民姜埙董其事复命主簿何寅总督
之工出雇募力各自效财以估易所致皆良经始于正
统戊午之秋落成于己未春正月其明伦堂则因官第
之旧而加葺之乃若大成殿戟门两庑孝敬忠义二斋
肖像之属库庾庖湢之所皆从创制及其成也二卫子
弟俊秀之来游者恒百馀人师有教授训导而训导罗
英祖实首至焉赟等以为兹学之创建皆周公主张以
成之恐岁月寖久后之人或莫知之遂相与谋而徵予
卷七 第 20a 页 WYG1385-0173c.png
之记于乎学校之设肇自古昔文武一道岂异习乎洪
惟圣明在上广开庠序务欲四海九州无一人不游于
诗书礼乐之场以敦笃孝弟忠信之行而致夫雍熙泰
和之治也二卫俊秀虽出于操戈擐铠之族今也得依
夫子之门墙挟策以游接席相讲皆得以明夫修已治
人之方而不昧乎尊君亲上之义他日举而用之文事
武备无不得其宜矣是盖圣天子教养之盛心而可不
知所自哉虽然斯学之建朝廷之恩厚矣向非周公能
卷七 第 20b 页 WYG1385-0173d.png
钦承而致所区画之良其学之成有若是之易乎周公
之区画固良矣苟非赟等能尽其力于下则学虽建其
于殿堂斋舍百物所需有若是之壮美而毕备乎究其
所存皆在于深体朝廷建学育才之盛意而克尽其心
也予故特为之书使后之来者有所考焉
   镇海太仓卫建学之碑    沈鲁
宣宗皇帝临御之七年诏天下增建学校广育贤才将
以光隆皇祚益昌文明之化是时镇海太仓二武卫城
卷七 第 21a 页 WYG1385-0174a.png
守要害以控制江海生齿繁而俗狃于悍其子弟愿学
虽众而不能自拔也有𨽻戎伍者查用纯以故宋文庙
尚在乃奏得请于是有司复命委镇海卫指挥武政
太仓卫千户沈暹覈之适巡抚侍郎周公忱视故址湫
隘不可为遂徙旧庙于元之海道万户府辟地方广前
后临渠渠淤复奏浚之以利舟楫而中创为学宫历十
科士由之登清要著声绩魁多士于南宫者咸有其人
庠之士徐龙金瑢杨星等曰用纯有创始之谋盖追纪
卷七 第 21b 页 WYG1385-0174b.png
其实以劝士之崇右文教者则为伐石徵文将勒之戟
门之下予乃言曰昔鲁侯以泮宫发颂齐宣以稷下垂
声夫何王景略之雄杰辅世而阳平乃以擅兴见劾向
非高子伯之忠言则猛不闻其过而劝惩之典遂缺彼
偏据自雄附登记载之国固非所以拟伦而重光奕叶
之世弦诵之声相闻于八表而濒海之民宁不被声
教耶予为表而出之
   太仓镇海卫学题名记    李亨
卷七 第 22a 页 WYG1385-0174c.png
天顺改元总督扬州等处都督佥事翁公绍宗驻节谒
文庙见科第人物题于堂壁曰贤俊登庸国家盛事置
之何略当宗太学勒石以耀久远遂属镇海卫指挥武
政董其事浃旬而告成乃命书其名以志之夫卫学之
设往古所未有也肇自正统之初凡军卫于郡县相远
者则建学立师以教武弁之适庶与营之俊秀以资任
用迄今二十三年岁大比宾兴贤能历科不乏卫学非
古所建而古教大行教之所行道之所在也时维甲戌
卷七 第 22b 页 WYG1385-0174d.png
朝廷用臣亨所言许民密迩于卫者偕得就棫朴之美
是以由科第而涉庙廊者彬彬辈出向非建学以教之
则安知文武一道并行而不岐乎虽然昔由科目以享
荣名者固尚矣必如陆宣公所云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
学之言庶不负题名之意
 太仓镇海二卫学正统间巡抚周公忱始建至弘治
 十年设州乃改州学
   太仓州儒学记       祝允明
卷七 第 23a 页 WYG1385-0175a.png
初兵部尚书徐公晞言天下武卫无有司可附者得辄
立学校便诏从之正统戊午太仓卫士查用纯以卫与
镇海之士共守一城请如制合建一学报可巡抚周
文襄公忱董其成张内翰益沈处士鲁记其事弘治十
年丁已昉造州绪正百度学制随以更初守襄阳李侯
端为之补缺饰弊又添辟仁惠斋事事维力他日学正
甘君泽等请于侯委允明记之惟天下之治在君臣相
遇其治之道一而古今用殊古之用人者二曰士曰民
卷七 第 23b 页 WYG1385-0175b.png
今之用人者二曰文曰武古之为学者由明德知类由
弦诵由谕教以及师旅狱讼之讲习咸是出凡民之秀
者业于是为士逮入官则文武具矣随用以成绩其民
则官者教而用之故于时文武不角立甲胄无专官由
学校一地尽之矣后世裂而两之苟可任五兵不必读
书为从政然其后也势终不可若是以班故复为之齐
量挈束文可纵武武不得以猎文如官之分典也六而
兵刑各典一刑者小兵兵者大刑是皆武道才万几一
卷七 第 24a 页 WYG1385-0175c.png
耳至镇巡藩牧凡百有位孰不可执干戈以卫社稷若
是者咸来自学校是竟不违先王之所以教也夫唯是
所以教之地若术弗可异而文弗可以弗右圣人镜机
而操枢乃他术合于一右文焉绩庸以牧始时无学士
就邑校以兴洎学设乃弥盛于是文学政业诘戎祥刑
丽六官襄万几后先炜然有功称其地与术较然著巳
今更一甲子而学还文制圣人右文意愈至则士也将
奋兴铺张鸿勋以称圣人意也应复奚若诗曰周虽旧
卷七 第 24b 页 WYG1385-0175d.png
邦其命维新其斯之谓欤小子幸列下士仰沐皇泽敢
不是赞凡宫类规度前纂有揭及陆大参容尝疑所传
礼殿为宋故与学宫为万户官第者当失实州志述其
说矣维更制之间所以仍旧贯作新民承圣人意以通
吾朝君臣间所相遇之机者厥功在当道昔季路将以
民社废学而夫子恶之兹又何敢弗著纲维者都御史
朱公瑄彭公礼监察御史方公志王公鼎刘公炳王公
约袁公经郡太守曹公凤及李侯端也参佐其务者州
卷七 第 25a 页 WYG1385-0176a.png
同知周君明丁君隆判官陈君玺龚君诏黄君让而典
教席者甘君及训导林君垍邹君纨李君相周君干云
   太仓州重修文庙记    姜龙
皇帝御极执三重以跻至治维九载庚寅诏以夫子祀
典虽有历代褒崇其像设仪章罔协于训宜行称号曰
至圣先师孔子若曰与天地絜大日月比崇尧舜让功
者惟孔子则然万世宗师以建人极自有常尊莫之与
京非衮冕玄圭轩县佾舞所能加重者也制下于时太
卷七 第 25b 页 WYG1385-0176b.png
仓州增修庙学适成太仓古娄地为吴附庸阖闾起南
武城以备越盖边境也自秦为县未有昆山之名名之
自梁始后或治马鞍山阳升为州世有学宫以祀先圣
先师元延祐间移治太仓始刱庙学既复徙而西学随
之国初建兵卫二以控东夷武备既张文教不无少弛
垂百年间积靡渐涵日闲舆卫虽有良子弟无由自振
以强问学势使然也正统庚申尚书徐公晞上议天下
卫所宜立学略仿郡县制朝廷从之先是耆儒沈孟温
卷七 第 26a 页 WYG1385-0176c.png
者通五经即东门塘之郤地为私塾以授徒绵蕞以祀
先圣遂因之建学立官扳闾右之秀以充弟子员不数
年文教大起或以其学淑乡闾或以其文魁天下或风
节动朝宁或廉孝名四海而拔茅汇征者相望先后蔚
为东南名邦学校之功安可诬也弘治丁已都御史朱
公瑄再议以太仓重镇非州无以平兵农诏可于是裂
昆山之东鄙傅以常熟嘉定地之近者别为治是为太
仓州更命学官而庙学仍旧初守李侯端尝一新之嗣
卷七 第 26b 页 WYG1385-0176d.png
后或饰或拓规制略备唯庙宇经始逼隘春秋释奠尸
祝之馀步或弗舒今守陈侯璜有事于学顾而陋之乃
涣钓束之羡乃裒材木乃运陶埴梓圬畚锸受直于官
不以烦民辅以两楹翚以前荣深广视旧不啻倍之翼
翼耽耽既丽且严明年辛卯落成祀事孔虔笾豆式序
礼成罔愆而士庶改观耆老惟恐子弟弗预于斯其幼
亦惟患父兄之弗我教也方来砥节挟能益挺益励出
赞治化者端不肇兹乎又鼎建启圣祠尊经阁为泮池
卷七 第 27a 页 WYG1385-0177a.png
为射圃以次就绪举其所重馀无可详焉耳侯以司马
员外郎出守三年政成民安其惠他尚未遑学校是亟
夫惠而不知为政古人病之如侯者其知为政也哉州
博吴君大本率其徒之长且贤者陆赐王梁诣龙曰愿
有记以无忘侯之功龙故诸生也不敢以不文辞敬推
圣天子崇儒重道之至意及吾娄有学之颠末如此是
役也州贰姜君直杨君盛幕萧君才用咸相厥成吴君
暨其寀谢君诏张君东实亲莅之以上下其功焉敦事
卷七 第 27b 页 WYG1385-0177b.png
者士民钱模也凡得牵连以书于是乎记
   尊经阁记         周广
嘉靖天子龙飞安陆修道立教以化成天下乃岁庚寅
冬诏学校毁孔子塑像去王号减佾数以易木主观听
一新祀典聿正先是我牧伯陈君佩之留心首务则就
辟庙宇疏泮池以仰契德意又登州之士于堂告之曰
大哉圣人之道乎秩秩乎洵帝者之制乎道载之经经
以定制州学仍卫旧贯故无阁维阁载建兹将无待与
卷七 第 28a 页 WYG1385-0177c.png
尔诸士当知所尊矣尊经斯为尊孔子尊斯道以自尊
道原于天具于吾人由孔子而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之治政教流行宰物经世由孔子而下七十子丧而微
言绝大义乖六经之道弃如瓦砾而汉而唐而宋得周
程张朱相与讲求其义不啻如日中天江河沛地也以
迄于今尔诸士当知所从事夫六经之道同归而散见
则异易曰时书曰中诗曰正春秋曰权礼曰敬乐曰和
皆统于心此固孔子修明以绍往开来者患未有能真
卷七 第 28b 页 WYG1385-0177d.png
知而力行之以自尊耳今之士其高亢者随于虚寂次
则溺于功利词章其能约于中正和敬以趋于时而达
之权者实寡也盖经也者常也万世不易之常道也道
率于性性命于天知性知天六经其筌蹄乎道之斯行
兹将有待与矧天子躬行于上予承流宣化尔诸士其
罔或弗恭以悖戾斯教诸士退相与语夫乡之彦毛彦
深彦深谓广曰乃岁辛卯春阁成是盛举也乌庸以弗
记广闻而然之亡何复走书南郡曰石己伐乌庸以弗
卷七 第 29a 页 WYG1385-0178a.png
书广因以牧伯所以告诸士之言以告后之学者
   大场镇重修义塾记      王直
大场镇在嘉定县东南六十里元有义塾邑士沈文辉
所建中为殿以先圣四配十哲侍焉其诸贤象则图于
庑之壁有堂有室以为师弟讲肄之所其制一仿县庠
而差小割田千亩收其租以供其祭祀饮膳之费谓之
义塾盖当时所赐名而赵文敏公题其榜杨文安公为
文勒之碑入国朝来田归于有司师生无所仰给讲肄
卷七 第 29b 页 WYG1385-0178b.png
遂废迄今七十馀年殿堂门庑日入于坏会朝命下兴
社学民居有远于郡县学子弟无所受业者俾学于
其中而大场镇当有所建置于是里之士人沈轩以故义
塾白于县丞张鉴欲修葺之以教里中子弟而力有不逮
时工部侍郎庐陵周公巡抚诸郡毅然以兴学教人为
务鉴乃为书请于公公为属之邑令扆昭及丞俞观等俾
协力治之昭尝为监察御史亦笃意教事经管规画市材
命工以正统八年八月兴工越月而落成壮丽宏伟焕然一
卷七 第 30a 页 WYG1385-0178c.png
新里中子弟得受教于此而颂周公之德与贤令丞之
功不置鉴复与众谋曰是役也不可无记以示久远乃
因长洲县学教谕萧彦清求予为记古者二十五家
为里里必有门门之左右为塾里之仕而归者大夫为
父师士为少师主其教岁功方兴凡子弟皆出学勤农
事岁事既毕则皆入学俾父师少师旦暮坐塾中教之
以孝弟忠信恭敬逊让年十五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
焉十八入大学见大节践大义焉其秀异者则以次
卷七 第 30b 页 WYG1385-0178d.png
而进用之今家于是镇者累百计非止于二十五为弟
子者众矣且其人多秀而喜文皆不以农为业颇得专
志以读书则学乎此者其成功当易于古人然予闻之
师者教之本也塾既新矣将欲成贤才美风俗以称修
塾之意于师可不慎哉今纵不得志士之老者亦必求
夫德成行修之士为之师使凡学者自洒扫应对进退
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道皆深究而力行积中而发外蔚乎其有文卓乎其
卷七 第 31a 页 WYG1385-0179a.png
有力始而为闾里之荣终而为邦家之光则于斯塾可
无负矣初沈文辉之为此凡教养之资皆其所自出此
义举也故名曰义塾今犹为此名者周公以为兴学以
教人与人之勉于学皆理之所宜为不可缓也故云然
然则师弟子者其可佚居慢游而已哉
   太仓州儒学职官题名记   胡相
国家设天下学校而联之以师儒之官凡府五人州四
人县三人卫二人于乎多矣非滥也盖风俗之美恶系
卷七 第 31b 页 WYG1385-0179b.png
人材之得失人材之得失系教化之盛衰是故我天子
躬行教化于上又专命台臣提督之又分命天下诸司
赞理庶政必以教化为首务而天下师儒之官仰承休
风亦与有是责焉故多设以广教也且儒官之选首用
会试中一榜者充之而岁贡来廷者天子必亲覆试之
见可焉然后用之慎厥选也选己又命天下诸司视学
必加礼焉重厥责也是儒官者不为位卑而道尊禄廉
而责重者乎受兹责者盖亦知所以自立矣先太仓以
卷七 第 32a 页 WYG1385-0179c.png
卫建学弘治丁已始立州因而改州学焉额设学正一
人训导三人自建学至今凡若干人今题其名于石予
曰名纪于石非徒以不朽为可喜也夫亦可惧也何也
诸生后或指其石而曰某也贤吾德之某也否吾弗德
焉一言而褒贬以形不为可惧也乎固可惧也夫亦可
喜也何也僚友后或指其石而曰某也贤吾仰之某也
否吾戒之一览而师资以寓不为可喜也乎知可惧可
喜而后可论自立之道矣盖官在师儒职先教化鉴古
卷七 第 32b 页 WYG1385-0179d.png
范今惟义惟道不可以肆而怠者也矧名由石著行由
名辨者乎知此义然后可以适道可与适道然后可以
与立然后可以立乎诸生之上而期其有真材之出然
后可以仰承诸司休风以少裨我天子教化无疆之意
也是为记
 太仓州学弘治十年始立州知州李端因旧卫学增
 建两庑嘉靖九年知州陈璜建尊经阁今学制左庙
 右学
卷七 第 33a 页 WYG1385-0180a.png
   崇明州迁建儒学记     张士坚
崇明踞海为州民社屋宇简朴隘陋俗勤生而啬力时
号易治惟学宫未称屡有改作弗良于图并海砂碛倾
圮成巨浸州与市益徙以北官民居室库廪有条有纪
德化沾溉日加殷庶焉达噜噶齐唐古特氏巴哩颜公
知州程公世昌率耆儒徐元鼎朱祯等谋曰孔子之道
覆载万世无古今遐迩所在有学我国家尊事之典视
往代特甚穷乡下邑犹有一亩之宫以备弦诵今州北
卷七 第 33b 页 WYG1385-0180b.png
迁奠厥攸居独庙学未有卜固吾守之不任亦二三子
所当用心也元鼎即捐地十亩亢爽者为基二侯割已
俸资选木石材匠剔蠹拉朽益新采坚学正任克明与
朱祯等实相经营之工始于至正十二年秋八月至冬
十二月告成殿宇门庑雅合法度斋堂庖湢聿佐旧规
笾豆图像丹垩髹漆弗侈而章释菜落之神人欢庆里
人杨文骥来谒记故不可辞夫学校之设非若布帛钱
谷尤切于民生日用自天子至于庶人孰有不学而知
卷七 第 34a 页 WYG1385-0180c.png
不教而成者耶纲常之本风化之基渐摩沦浃非日讲
于学民何从知之乃者四方多垒烟尘所袭溃裂奔窜
乞为俘馘之不暇其在承平时有司视学事为迂缓漫
不加励竭力致身之学素晦弗究故也二侯深惟体治
之要爱州之人垂教于无穷长育材器以忠孝立节岂
特乡闾之赖为邦家之荣是所谓知所务矣乃作诗曰
东海之墟生聚日繁沙卤流移不遑永安比迁既宁民
社攸塈维兹庙学风教所系二侯倡之和者跃然神奠
卷七 第 34b 页 WYG1385-0180d.png
广居瞻企肃虔叙秩有常讲肄有堂良士之愿贤侯之
光振振二侯教养孔宜勒诗于石后人则之赐进士及
第承务郎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修国史院编修官张
士坚撰
   崇明县庙学记       徐有贞
成化纪元之六年崇明县新修庙学成乃秋八月上丁
既释奠于先师其教谕武平胡泰司训馀姚李居义宜
阳王岩率诸生陆孟刚等具是始末来曰惟兹庙学之
卷七 第 35a 页 WYG1385-0181a.png
新实今知县事广信汪君士达之绩也愿有记今天下
惟崇明新建邦其始本海涌之沙也沙积而土乂焉土
又而民聚焉民聚而官兴焉然在唐为游徼之镇在宋
为𣙜盐之场时犹未入职方也乃自元及我朝始为州
𨽻扬于江外今为县𨽻苏于畿内视江外县为重矧殿
国艮维键制海道其重视诸赤县又加焉故虽一邑而
常宿重兵守之地既重则官守亦从而重然以沙涂之
壤中海而居风涛之所齧蚀蛟龙之所齰腭靡有定时
卷七 第 35b 页 WYG1385-0181b.png
故自入职方以来仅二百年而城治之徙者三矣城治
徙则学宫亦从而徙焉盖地之势北高而南下故徙而
益北至是垂六十年而民无昏垫之虞城守则可谓固
矣而学宫则或成焉或毁焉成而毁也则易毁而成也
则难城治任在守令得自为也学校任在教官而教官
不得自为为之亦在守令尔然自洪武以来为令于斯
者历数十政矣而其于城治于学校为之而能成之者
惟前令永平王允威及士达耳盖二君皆名进士也允
卷七 第 36a 页 WYG1385-0181c.png
威以才猷治行累迁郡守方伯至都宪自其去崇明后
又更数政政庞事隳迨兹由士达振之士达才猷治行
与允威槩同而劳绩加多其为之成之不惟庙学而庙
学尤其用心之至者也若大成殿若明伦堂暨西斋则
因其故而葺焉者若戟门若灵星门暨学宫之门若两
庑则拓其故而造焉者若庙之神厨及牲牢之所若泮
池及池上之桥则皆故所无而今鼎建焉者若诸生之
号舍仅数楹今则益而广焉至二十馀楹学宫之墙故
卷七 第 36b 页 WYG1385-0181d.png
卑且隤几无完堵今则扩而崇焉为周垣至八十馀丈
庙阶之前隘且弗严今则辟而为之衢道中衢立科第
题名之榜而以礼门义路别左右焉规模斯壮气象斯
新士之游居者为之兴其志趣往来者为之耸动乎观
瞻斯以盛矣及其治事之馀时造学中相与课程诸生
又延礼乡贤翼而迪之凡可以策勤励惰者罔弗尽其
方此吾徒所以愿记其绩者也至若崇明之地故土垒
也今则甓而坚矣社稷诸祀故荒壝也今则坦而肃焉
卷七 第 37a 页 WYG1385-0182a.png
县治故无谯门则作之门海航无舰则作之舰涉川无
梁则作之梁自郡使者之署及属官之廨无弗饰焉此
又通邑之人所以愿记其绩者也予闻而嘉之夫邦新
造则难乎治兵民杂处则难乎化于此而能治能化其馀
其无难尔矣昔范忠宣公之知襄邑也自公守学校至
仓廪一新焉择贤以教而时躬劝学者宋史美之至今
有耀也士达其闻忠宣之风而兴起者欤使继今日往
日加懋而弗己则其功名事业岂惟俪美允威乎将匹
卷七 第 37b 页 WYG1385-0182b.png
休忠宣矣此予言所以为士达发也若夫讲道之功成
材之效则在诸为师生者懋焉于是乎记成化庚寅秋
九月十有六日光禄大夫柱国武功伯兵部尚书华盖
殿大学士东海徐有贞记
   崇明州学先贤祠堂记    杨维桢
崇明州通守张侯翩遣邑士秦约来致其言曰世教莫
大于道统自周程张朱先后辈出而衍其传然得二程
之传者龟山公也得龟山之传而启朱子之学者罗李
卷七 第 38a 页 WYG1385-0182c.png
二公也闻濂洛之学而贻南轩之传者胡文定公也得
朱子之传而表章其学者西山蔡公勉斋黄公九峰蔡公
也廓朱子之学而见于事业者真文忠公也八先生之
真履实践皆足以绍往圣开来学其植立世教之功大
矣濂洛诸儒已得从祀庙学而八先生者曾未与焉谓
有司之缺典非欤于是白于上府上府允之又以邑之
先俊时斋李君孝友秦君配八先生之享今年秋丁肇
行释奠祠虽有堂而岁月未纪敢请子笔之石予惟唐
卷七 第 38b 页 WYG1385-0182d.png
虞夏商周孔之圣颜曾思孟之贤以至濂洛诸儒下及
八先生者其道相继其学术相仍而德业相肖上下三
千馀年之一大源委实天运之所系世道之所关也国
家庙祀之或缺者京学有所未讲而侯能于海陬之学
讲及之一时鸿生硕儒其负愧也多矣矧又能尊奖邑
之乡先生如李如秦者乎吾闻李君操履纯确其施之
于家庭闾里之间允为可法秦君与其先月山公皆出
于蛟峰方先生之学方先生出于朱子父子渊源统绪
卷七 第 39a 页 WYG1385-0183a.png
传之先觉淑诸后人者焯焯未泯也侯之尊奖为不诬
也于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初无古今之异贵贱之等
前圣后贤所以得与庙祀之典而物议不能非者亦以
其道之传者异世而同符也侯之是举岂惟知教之本
而系诸天运世道者其知所讲矣孔子曰文王既没文
不在兹乎吾于后之继先贤者亦云侯字翼之理斋其
自号清河大族为政专尚风化其学一宗濂洛云至正
庚子冬十一月乙巳李黻榜第二甲进士奉训大夫江
卷七 第 39b 页 WYG1385-0183b.png
南等处儒学提举会稽杨维桢记
 崇明学在州治之崇文坊宋嘉熙间奉使赵崇侯建
 书堂元升为州学泰定间建殿堂斋庑未几坏于潮
 至正间乃迁今地国朝洪武二年改为县学宣德中
 邑人给事中彭仲玉为置祭器成化二十年邑民傅
 谨捐赀建灵星门以石今制左庙右学
   苏州府社学记       徐有贞
言吏治于三代之下而能以教道为先务固君子之所
卷七 第 40a 页 WYG1385-0183c.png
为也然知此者鲜矣若吾郡太守朱侯其知先务者哉
初侯之至也既行三学率儒官敦教事则又以谓古之
学者必自小学而入大学蒙养既正而后进之以成德
故其所至之大非后世之士所可及焉今三学之官之
所施者固皆大学之教也然乡校不立小学教弛士业
失序躐等以进安望其才之古若也图所以立之其责
独不在于为郡守者哉乃行视郡城清嘉坊之东有地
焉负阴面阳据爽垲而临高明卜之食谂之地主缪贤
卷七 第 40b 页 WYG1385-0183d.png
氏贤固善士亦乐以为学宫也遂献之侯乃鸠工庀材
审方定位中作讲堂旁辟两斋又相其左建祠以祀先
师朱子而以乡先生之应从祀者配焉缭以周垣键以
重门廪库庖湢无不饬具经始于正统丁卯之秋落成
于戊辰之冬礼聘闻儒陈宽孟贤郑镠德辉以主师席
选长吴二邑蒙士之秀者充弟子员而教之遇三学之
士有缺员者则进其良以补焉侯于临政之暇辄至学
引师儒坐讲堂进诸生亲课之以故民间俊秀彬彬焉
卷七 第 41a 页 WYG1385-0184a.png
兴于学有古邹鲁之风于乎侯于是可与汉之文翁唐
之韩愈宋之范仲淹异世而同功矣或乃以为迂阔而
不急于事非也夫事立以贤贤立以教苟不知尊君亲
上之理而求其仗节死义之行乌可得哉故当经纶以
济世务必明义以正士习君子之为固异于众矣吾故
以侯为知教道者侯名胜字仲高金华人也以经术进
由秋官主事迁郎中寻奉敕出守武昌郡徙吾苏廉公
明恕有守有为盖无愧古之循吏即建学一事馀可以
卷七 第 41b 页 WYG1385-0184b.png
类见云
 洪武八年诏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本府城市
 乡村共建七百三十七所岁久渐废正统十二年朱
 守胜乃总建一所于清嘉坊东雍熙寺桥西选长吴
 二县民间俊秀子弟教之
   东阳义塾记       邓文原
嘉定𨽻吴为州俗以居积尚赢富幸岁丰收惟有司繇
征是急故每不暇以诗书弦诵为事沈氏居是州之依
卷七 第 42a 页 WYG1385-0184c.png
仁乡家乘肇自五季以儒闻今忠翊之父仕宋尉安丰
之霍邱欲仿古为家塾以训乡之子弟庶氓俗尚有劝
也不幸赍志以殁则嘱其子武略曰尔兄弟勿忘吾所
欲为者武略又卒忠翊续承其父若兄之遗意乃卜地
舍兆周视亢爽为屋三间以象先圣燕居四贤配侑修
题敞庭登降严翼重门在其南中为方池成梁其上堂
在燕居北不庳不踰朋习颐养悉此焉堂西有塾师之
舍其东为庖西南属于两庑为斋四曰志道进学观善
卷七 第 42b 页 WYG1385-0184d.png
时习延礼训导二人以佐塾师又设长是斋者二人分
小大学以阐教事买田千馀亩在塾西畦有蔬廪有藏
群聚所须靡不毕给经始延祐乙卯十二月阅七月落
成有司状其事以闻中书表其门曰义塾又八年为至
治壬戌忠翊介其友俞观光走书京师谒余文为记余
曰古者二十五家为里则有门侧之堂大夫士老归于
乡曰父师少师以教其乡之子弟春出东作则里胥邻
长坐左右塾以知昏昕堕勤之节读书力田道不相悖
卷七 第 43a 页 WYG1385-0185a.png
至秦发闾左之戍而教始大坏然春秋距古未远己有
欲毁乡校不说学者岂王化陵夷固有渐欤吴自太伯
以礼让为国迄季孔而遗风未泯吾夫子亦以习于礼
许之及聘鲁观鲁乐皆能因其音节审知兴废盖前是
风雅颂吴未有闻也若楚左史倚相之于三坟五典九
丘八索晋韩起之于易象鲁春秋当时他国卿大夫亦
多未之见后世易诗书春秋之文盈四裔而来学笃好
者盖鲜岂常人之情忽常生于所易哉吴距鲁可一苇
卷七 第 43b 页 WYG1385-0185b.png
航也学于圣门者惟子游一人又能以教施之武城而
武城大治若子游之贤信自拔于流俗者士苟志于道
信其异乎今而同乎古矣今子弟之藏修游息于斯者
勿习于纷华而谓本质为已迁勿竞于声利而谓贫贱为
可厌勿谓淫辞诐行为可惑世而正路之不由勿谓小
德细行为不伤己而屋漏之弗戒孟子论友自乡而之
国之天下又尚论古之人诵诗读书而知人是则沈氏
自霍邱以来建塾之意也霍邱讳跃龙武略讳雷奋忠
卷七 第 44a 页 WYG1385-0185c.png
翊名文辉与其兄武略俱以航海给饷道论功佩金符
千夫长而忠翊益恬于膴仕以上成先志且将庋书结
楼其后自始建塾武略之子钧既躬其劳复拨地以益
之蔡升刘瑞张瑞亦相协厥成观光名长孺好修士也
今为塾师云
   昆山县虞浦社学记    王鉴之
天下之事每成于所易而败于所难盖是非难而败也
处者难之而后之以难胶焉天下之事蔽矣惟知者以
卷七 第 44b 页 WYG1385-0185d.png
无事应之事且理心逸而功倍是故水一也怀山襄陵
滔天鲧治之难逆而塞焉绩用弗成身且殛禹治之易
顺而道之地平天成万世永赖此大效明验也弘治纪
元圣天子嗣极思与天下更新始用大臣言毁天下淫
祠复用谏臣言立天下社学朝廷意向异端与吾道正
邪消长之判岂细故哉惟时守令愚者惑于祸福暗者
昧于意向怠者惮于更张举诿之曰难可革者因可张
者弛方命圮事余窃病焉昆山尹杨君名甫始得旨辄
卷七 第 45a 页 WYG1385-0186a.png
曰此明天子大意向所在斥异端崇正道拨乱反正之
几有造化存焉者吾能奉诏遂遍籍治内无额寺观庵
院得一百有十以朝廷意谕士民毁诸佛像散遣缁黄
之流各归其宗不易植不改垣因其宇而变其制中貌
夫子像旁建社学选幼民之俊秀立行艺师而教之朝
夕谨肄其中不旬月间弦诵之声四达士类驩然以为
成周之化复见于今日而君处若无事然未闻以难告
也今年夏君惧继者弗处必有惑乱变迁弊介予同年
卷七 第 45b 页 WYG1385-0186b.png
秋官员外郎管君儒珍来请记以垂永久且示戒焉仁
人君子用心故如此维三代佛法未入中国之时上自
王国公都下及闾巷莫不有学以陶养斯民无有邪慝
汨昏其间故民敏德咸迪厥正治效易彰自东汉永平
中佛法倡和以因果报应之说惑众愚者笃信而吾道
始病卫道者恒攻之不啻千百喙然愈攻愈炽终不能
扑其焰者徒以口舌争之也今幸圣明在上天纵神知
袪汉唐之惑以复三代之正拔本塞源用韩子庐其居
卷七 第 46a 页 WYG1385-0186c.png
之术潜图消伏成百世不易之良规杨君首能奉顺旬
月之间以正易邪无智名无勇功而事告成绩传所谓
君能制命为义臣能从命为信者有司之良畴能出君
之右哉余职斯文寄者乐观其事且重管君之为请也
亟书以归之俾刻诸石后人慎毋替杨君意俾永永无
愆庶几善继者苟或不然国法具在戒之哉君名子器
丁未进士在职清谨六事具举此其尤美者风纪司累
以君政绩论荐将有大用云大明弘治四年岁在辛亥
卷七 第 46b 页 WYG1385-0186d.png
秋九月朔旦赐进士文林郎江西道监察御史奉敕提
督南畿学校山阴王鉴之撰
   长洲练氏义塾记     宋濂
皇上建大号之八年以为天下既已安辑而化民善俗
之道犹有未备乃下诏郡县凡闾里皆启塾立师守令
以时程督之于是虽穷乡陋壤莫不有学吴郡长洲县
之尹山民居繁庶习俗嗜利久不知教有司偶遗不举
大姓练埙自谓其父文达由睦来居尝有志而未果今
卷七 第 47a 页 WYG1385-0187a.png
明诏如此而塾不时立恐非朝廷淑斯民意乃与弟篪
谋夷土治材作堂三楹以为讲习之所旁为室以供
寝处庖湢延儒士高平范焕为师俾里中子弟就学焉
割田三十亩以食之始以洪武十一年正月越七月而
成具以其状白于县若郡郡许以为宜埙乃遗书来请
文记成绩古之为治者其法虽详然不越乎养与教而
已养失其道则民贫教失其道则民暴贫则流而为盗
暴则去而为邪二者皆乱之始也是以先王重之二十
卷七 第 47b 页 WYG1385-0187b.png
五家之闾必有左右塾塾必有师师必以仕而老于家
者为之故是时无不学之民无无塾之地无邪僻淫靡
之俗刑罚置而不用乱亡无所自而起其后强大诸侯
欲图得志相与毁诗书六艺之籍使其教坏而不行然
尚踰数百年而后绝一民不忍叛其上教之足以感人
若是自秦以降无教者亡有教者存得其道者盛以延
失其道者衰以促千载一轨也皇上奋然悯前代之失
大设学舍以教之欲使海内之民皆沾沐礼义此与先
卷七 第 48a 页 WYG1385-0187c.png
王之心何异埙非有化民之责乃能以淑其闾里是图
岂非君子哉君子之所为贵乎可法于世他日三吴巨
族人人能竭奉上设教之义以化其闾巷之民闾卷之
民皆知尚礼义耻犯法如成周之民盖将始于兹乎姑刻
其事以俟
  同里社学记
吴江之东有市曰同里旧设徵商之署邑大夫金侯请
诸朝罢之因其址以建社学弘治八年春命里人顾宽
卷七 第 48b 页 WYG1385-0187d.png
董其役越三月学成壬子侯帅博士诸生与大夫士之
仕而归者造而进之释奠于先圣先师礼也事竣大合
乐以落成之邑人史某请纪其事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其辞曰维兹同里距江带湖聚落廛居实盛于厥初商
货骈臻肆为贾区开局置吏以笼商税匪曰利之抑末
攸宜盛衰靡常日就于凉昔焉货藏今焉牧场昔焉贸
舍今焉草野凡厥吏胥求济其税率群行凶日罔于利
抉剔刬刮利尽商敝川舟断行市肆尽闭公私交病
卷七 第 49a 页 WYG1385-0188a.png
罔有攸济维金令君聿有隐忧谓此不去民病曷瘳告
于御史御史韪之以闻于天子天子曰都维尔言是俞
乃省吏函章还之于京以其废址俾作学宫缭以周垣
奠以讲堂门庑斋舍靡不中程爰聘儒先以食蒙士俎
豆于是诗书于是诵声洋洋礼容跄跄侯来视学远近
咸作观者从之填郛溢郭谓昔之地惟利之计析锱较
铢如火之方炽惟吾令君是艾于今兹邦向义之方诵
诗读书如水之成章惟吾令君是营吴江洋洋特此一
卷七 第 49b 页 WYG1385-0188b.png
方专而不咸民能无望我告言者侯将遍举举必有初
继之以序伐石镌辞其放于兹以无忘缉熙侯名洪字
惟深世家于觐
 
 
 
 
 吴都文粹续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