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385-00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续集卷四   明 钱谷 撰
  学校
   宝祐乡饮小录序      赵与𥲅
与𥲅曩守吴郡去十五稔今兹复来大愧无德于民而
风漓俗靡牒诉弗清窃亦为吾民病之念此土有泰伯
季子之化本以礼逊为国良心善性当不以今古閒与
𥲅幸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益滋愧耻视事数月
卷四 第 1b 页 WYG1385-0083b.png
会岁更思以礼属民与郡博士宾佐议行乡饮酒礼则
旷弗讲久矣于是参稽礼家蒐具仪物率行之与𥲅深
惟宾主介僎礼之人也尊爵俎豆礼之器也升降揖孙
礼之文也然此皆古圣人至意与于斯者必因仪节而
思其本大要使民不慢不争兴仁兴逊得于观感而邪
惰消养于习熟而知顺积以尊高年敬有德孝于而家
弟于而乡忽不自知为王道之归矣此今日行礼意也
礼成私幸鄙意或可有孚将使吴民日兴于行而与𥲅
卷四 第 2a 页 WYG1385-0084a.png
与受赐得与民相安自托附于古循吏之后于是乎书
宝祐四年正月十一日古汴赵与𥲅谨序
   乡饮酒碑铭        王彝
皇明既一四海乃大兴礼乐以新令俗还古道为千万
世计惟乡饮酒由近代以还蔑之有讲洪武五年始诏
郡国以孟春孟冬举行斯礼读律焉其时江夏魏公实
守苏州奉诏惟谨既一再行之然尚恐未能宣上德意
是以明年复考参仪礼以授经历李享教授贡颖之使
卷四 第 2b 页 WYG1385-0084b.png
与郡士周南老王行徐用诚共商校之且使张端及诸
生相与习焉爰释菜先圣先师以孟冬之月吉日癸未
行于郡学其大宾为前进士魏俊民介为先圣五十四
世孙思倜僎为推官王芳三宾为范廷徵众宾为邵允
礼钱琼等十有一人次僎为知吴县事曾德知长洲县事
张琪而乐正以张田司正以滕权贤而得人如此又特
位三老人曰昆山周寿谊年百有十岁曰吴县杨茂九
十有三岁曰林文友九十有二岁皆形充神完行坐有
卷四 第 3a 页 WYG1385-0084c.png
礼老人而得其人又如此然后皆列坐八十以上者十
有三人七十以上者六十有二人六十以上者四十有
七人五十立而听政役者百人凡在位者之子弟侍立
者二十有八人主宾僎介之赞相爵尊豆笾俎洗之执
事者皆具又别为教授位而吴县教谕徐鼎昆山教谕
陈圭次之训导十五人又次之长洲教谕周敏则以侍
其父南老常熟教谕傅著侍其父玉皆降而北面立合
乡学及六县弟子员之立者百有六十人文武僚佐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1385-0084d.png
在位观礼者若干人农工商贾远近之观者又以千计
公年且七十而朱颜焕如独出人表升降揖拜竟日无
倦而其子奉槃侍立进趋中度于是化明乐和众以大
悦既而乃读律众复肃以听皆曰今天子神圣援吾
人水火中而斯礼也吾身亲见之幸哉阅五日周老
人还昆山公躬出娄门之郊再拜以饯都之士女观者
又慨焉以为幸见且曰公于人之父兄也如父兄然吾
于吾父兄宜何如君子以是知公之故与孝与弟者盖
卷四 第 4a 页 WYG1385-0085a.png
易易然也且老人者生宋景定中历元百年而遭逢圣
代意者天生斯老以待今仁寿固已在百年先矣微公
谁乃表之彝也居公之野已病废得扶曳以观焉盖旷
世之遭也故为铭其堂下碑曰于维皇上正此方夏爰
释戎衣有事郊社祀飨朝会礼作乐造神人既和及乡
饮酒维乡饮酒万方攸同俾孝与弟载臻时雍显显魏
公牧我苏人公有旨酒乐我嘉宾嘉宾戾止以僎以介
公在泮宫宾至则拜陈俎设簋出自东房玄酒于尊房
卷四 第 4b 页 WYG1385-0085b.png
户是尝有勺有勺实彼爵矣再拜稽首献且酬矣吹笙
鼓瑟而瑟而箫而间以歌厥音惟调有黄其发鲐背儿
齿百有十岁眉寿曷已公拜而馈实犹父兄何以将之
篚有玄黄宾既乐只言旋言归醉饱自公祝公期颐我
子我孙公之孙子公我父兄我孝我弟公曰咈哉天子
圣明天子万年畜尔子姓猗嗟苏人今复尔古我作歌
诗以告来世洪武六年癸丑前史官蜀人王彝撰嘉靖
二十二年癸卯知府事王廷立石翰林待诏文徵明书
卷四 第 5a 页 WYG1385-0085c.png
   请乡饮书         胡缵宗
人莫不饮也而饮于乡者必高年有德者焉养老也尊
贤也先圣创之历代因之我高皇帝嗣之其典重矣夫
宾主天地也介僎日月也三宾三光也四面四时也其
取象亦岂小哉伏惟执事树勋于朝施泽于世迈德于
乡作则于家请与是饮于乡有光夫衣冠萃止俊秀环
集弦歌既和觞豆复洁我国家崇古遵今之礼其惟执
事倡焉敢启
卷四 第 5b 页 WYG1385-0085d.png
   苏州乡饮请遵书(少司马值/庵盛公)
夫乡有饮尚德也宾有序尚齿也饮有遵尚爵也三者
备而礼成矣夫饮有众宾也而宾主僎介具于礼独详
焉所重在宾在僎在介在主耳夫遵者尊也传曰乡人
仕至大夫主人藉以乐宾取荣而遵法者也故自宾视
之若主而非主也自主视之若宾而非宾也是以遵至
宾主偕降迎焉传所云遵之不与乡人齿也恭惟执事
引疾于家待用于朝为乡大夫师表而其爵又与公等
卷四 第 6a 页 WYG1385-0086a.png
主人藉以遵法而取荣者其惟执事哉敢再拜以请伏
乞俯临众宾幸甚斯文幸甚
   乡饮酒礼诗        魏观
伦序明于上而民孝敬生由来乡饮礼爰即泮宫行父
老交相庆君王致太平遗文稽汉制多士集周桢酌醴
遵毛齿歌诗达性情欢声腾几杖雅韵协琴笙俎豆随
丰俭尊罍事洁清觯扬勤拜洗乐献勉趋楹西北宾从
义东南主受荣介僎分长次赞辅间耆英阶阼严升降
卷四 第 6b 页 WYG1385-0086b.png
门屏谨送迎四筵时合岁三让月逢庚子弟诸家暨生
员六序并周旋皆中节讲习不踰程整若垂绅带常如
佩玉珩威仪多可度耄耋廿馀名难老昆山叟平居畎
亩氓百龄过十岁两目且双明流俗同观感淳风喜遂
更洋洋听读律亹亹念推诚政乃存绥抚人其息斗争
还家亲塾训务本力农耕至道凝和气殊恩简役征鄙
夫千载遇盛礼一朝成犹藉斯文在殷勤为作铭
   姑苏同年会诗序      范成大
卷四 第 7a 页 WYG1385-0086c.png
进士科始于隋盛于唐本朝因之偕升者谓之同年衣
冠之好由来尚矣唐人尤憙期集设燕之名亡虑十数
而曲江大会长安坊市为平空天子至御楼以观当此
之时通榜之士意气相予甚厚否则有紫陌青云之讥
本朝略去浮侈但存闻喜一宴而为之同年之制则加
详焉既朝谢揆日集贡院奉赐第录黄于香案列拜庭
下礼毕更以齿班立四十以上东序西乡未四十者西
序东乡推年最长若最少者各一人升堂长者中立南
卷四 第 7b 页 WYG1385-0086d.png
乡少者下立北乡春官吏赞拜少者拜赞荅拜长者洎
两序皆再拜谓之拜黄甲叙同年所以明章风期惠笃
叙事契委曲之意过唐远矣士大夫宁得轻负此意恝
然云散异日相视如途之人乎绍熙改元建阳袁起岩
张元善偕使浙西始以岁五日会同年之在吴下者于
姑苏之台登临胜绝倾倒情素献酬乐甚赋诗相属州
里传写一夕殆遍好事者欢然高赞以为伐木之诗也
起岩谓仆尝洿春闱属为序引仆时位下渠足数独以
卷四 第 8a 页 WYG1385-0087a.png
亲见诸公贵名之起又知二使君能修旧好略记团司
故实以代扬觯之辞庶凡号称同年闻风动怀增重名
义或于雅道小有补焉非直为一觞一咏设也二月望
日石湖范成大书
 右碑今在郡学
   科第题名记        徐有贞
皇帝嗣大历服之三年命监察御史臣选提督南畿之
学政锡之玺书以行臣选既至乃敕知苏州府事前御
卷四 第 8b 页 WYG1385-0087b.png
史臣奭图之曰明主之于学政意亦至矣惟是兴王根
本之地治教所先人才所出实宜加盛于天下玺书所
谕教条谨已宣布惟中吴自有国百年来历科所第
之士策名天府亮采中朝熙绩方岳者于今为盛然
而题名之碑其犹未备非缺典欤爰考洪武初科以下
至于今兹凡苏之士之登科者得若干人并以年第先
后次序其姓名而勒之石立于府庠明伦堂之中左臣
选臣奭谓臣有贞宜为之记惟夫科第之题名所以为
卷四 第 9a 页 WYG1385-0087c.png
荣乎士亦所以劝乎士也天子题之于国学所以为天
下之士之荣之劝也部使者与守臣题之于郡学所以
为一方之士之荣之劝也顾亦有为荣劝乎一时者有
为荣劝乎百世者则系乎其人焉若汉之董仲舒公孙
弘皆以贤良举者也一则正谊明道一则曲学阿世唐
之裴度皇甫镈皆以进士举者也一则忠以弼其君一
则奸以蛊其君宋之司马光王安石亦皆以进士举者
也一则以义治其国一则以利乱其国方夫举也各当
卷四 第 9b 页 WYG1385-0087d.png
其时扬王庭显天下其为荣盖等矣矧乎曲妨正奸媢
忠利夺义时君惑之时人党之且将以彼加此其为劝
亦未必知所适从也至于世之既殊事之既往公是公
非既有定论所在则其人之臧否诚伪乃始判然一以
流芳一以遗臭一以传美一以取讥一则为科第之光
一则为科第之玷以此视彼奚啻薰莸凤鸮玉与石之
相远哉是故荣劝乎一时者不足贵荣劝乎百世者乃
可贵耳虽然荣与劝在人者也非在已者君子亦求其
卷四 第 10a 页 WYG1385-0088a.png
在已者已耳于是乎记
   苏州府儒学乡贡题名记
初御史臣选之至奉宣玺书布教条已即与郡守臣奭
协图所以兴学劝士者既集国初以来甲科之士之名
而记之矣或以不及乡试为言于是又取乙科之士之
名将续之记乃复属笔干臣有贞臣有贞尝窃论之夫
进士之称昉见周制盖才德之成升于王朝者也然惟
以实论士未尝以名设科科之设自隋始唐宋因之以
卷四 第 10b 页 WYG1385-0088b.png
至本朝其制虽有损益而每加重焉盖兼明经宏词对
策诸科而为之有乡试有会试有殿试乡试古之里选
会试视省考殿试视制举自乡过省乃分甲乙之科甲
升大廷谓之进士乙列校官或入胄监以需后举谓之
举人在古皆进士也而今分之曰甲曰乙由是世之待
之或以上焉或以下焉士之得之或以盈焉或以歉焉
何也有科名有甲乙一时称谓然耳岂万世论哉皋伊
孔孟何有科第故未有科第以前不必论自有科第以
卷四 第 11a 页 WYG1385-0088c.png
来士亦多矣若有宋濂溪周子共城邵子命世大儒
岂皆出于科第邪其不由科第者不必论自其由科第
者言之昌黎韩子文师百世者也而其科名乃与张童
子一列考亭朱子道师百世者也而其科名乃在王佐
榜第五甲彼童子者固不足齿佐之学世亦无闻以
是观之何者为甲何者为乙然则论士者可以科第甲
乙为上下邪士之自处可以科第甲乙为盈歉邪彼以
为上下为盈歉者皆非矣先儒君子盖尝以为非科目
卷四 第 11b 页 WYG1385-0088d.png
得豪杰乃豪杰由科目以出耳凡今之士以是为出身
之途可也以是为立身之道未可也夫惟不以一时之
名为名而以万世之名为名者其庶几乎所谓豪杰之
士哉是故叔孙氏之论三不朽惟立德立功立言而已
孟轲氏之论大丈夫惟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而已
臣有贞于论科第亦云
   苏学十题叙        朱长文
苏学昔有十题曰泮池玲珑石百干黄杨公堂槐辛夷
卷四 第 12a 页 WYG1385-0089a.png
石楠龙头桧蘸水桧鼎足松双桐是也或云苏子美命
名然篇咏莫传殆有其名而无其辞也予顷至学中访
所谓十题者其存有六而龙头桧蘸水桧鼎足松双桐
亡矣苏学故南园之地南园者钱元璙之所作也钱侯
好治园林筑山浚池植异木充其中未久归于国朝百
年承平之间万物茂遂得完其生厥后割南园之巽隅
为学舍遗址馀木迄今犹有存者而建学之后继有培
植然间有为风霆之所偃拔卒𨽻之所摧毁甚可太息
卷四 第 12b 页 WYG1385-0089b.png
夫亡则已矣其存者当为之珍惜因取六物又益之以
多干柏并秀桧新杉泮山复为之十题题各有诗以传
来者庶几观是诗而爱其物勿剪勿伐则驺虞之仁行
苇之厚见于学校之间矣岂止孔明庙柏摅少陵之幽
愤太清仙桧发曼卿之奇藻好事博雅为之嗣音元祐
七年壬申正月十有四日许州司户参军充苏州州学
教授朱长文序
   苏州府儒学八咏诗引    胡槩
卷四 第 13a 页 WYG1385-0089c.png
苏郡有学旧矣初在城东僻陋而隘宋范文正公仲淹
始舍其城南之园以改建焉即今之学舍是也平衍夷
旷周回三四里其内有胜处者八杂于学宫曰南园曰
道山曰泮池曰杏坛曰古桧曰来秀桥曰采芹亭曰春
雨亭第未有表而出之者故其胜弗彰洪武中王汝玉
先生由郡学入官侍从始为其门人给事中朱伯贞追
而赋之词深意雅足以状是景之胜诚不愧夫古之作
者也距今三十馀年而先生亦去世且久今年春云中
卷四 第 13b 页 WYG1385-0089d.png
张徽以同知复官是郡公馀之暇始与郡庠二三博士
追而和之者亡虑数十篇冲澹幽远亦一时之盛也湖
广按察司副使陈鉴有戒惧夫是景之久而湮没欲劖
诸石以永其胜且以示余夫苏为东南大郡山川之形
胜城郭之壮观人物台榭之废兴书之图志勒之金石
而见知于天下后世者多矣虽至一邱一壑之微可以
登临吊赏者又从而纪咏之无遗惟郡庠之胜独不齿
于词林者此非敢后也盖有待焉者愚溪八景非柳柳
卷四 第 14a 页 WYG1385-0090a.png
州表而出之则荒山野水而已后世曷从而知其胜今
是景之弃斥于泥涂没于草莽者殆非一日一旦王先
生出而倡之于前诸君子续而和之于后昭潜发粹而
胜愈奇矣宜长篇短什之作播之遐迩而炳耀泮宫也
使学若增而高景若增而胜人材之乐育于是者又当
与之为增重勿俾是胜为戏游玩赏之具如是则苏学
之八咏诸君子之声光行当与柳柳州之愚溪八景共
传于不朽也是为之引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大理
卷四 第 14b 页 WYG1385-0090b.png
寺卿庐陵胡槩撰
   苏学八咏        王汝玉
    南园
 文正公有园宅在城南相地者云当踵生公卿公曰
 与其私于一家孰若公于一郡遂舍以建今学云
南园夷且旷水木凝华清天开景明淑仰见昔人情
    道山
开轩道山下时登道山上美人今在不日暮增惆怅
卷四 第 15a 页 WYG1385-0090c.png
    泮池
泮池深且广绿水浸红莲轻风雨馀至演漾起澄涟
    杏坛
空坛有繁杏蔼蔼绿生阴清风何处起犹自听鸣琴
    古桧
古桧依堂垂曾闻昔贤植岁寒霜霰多不改青青色
    来秀桥
 太湖水东来由来秀桥下曲折入学宫渠流并西墙
卷四 第 15b 页 WYG1385-0090d.png
石梁跨新渌源长流愈清何须沧浪水可以濯尘缨
    采芹亭
高亭临泮水绿芹生水阴长年时采撷列坐有青衿
    春雨亭
閒亭对春雨窈窕来城阴初滋千门柳复沾松桂林
    南园          张徽
南园古名地景物秀以清贤才此乐育景仰范公情
    道山
卷四 第 16a 页 WYG1385-0091a.png
圣道本崇高题名兹山上勖哉登眺人遵由莫徒怅
    泮池
泮水形如月清深生白莲香浮花发处薰风起漪涟
    杏坛
谁植坛前杏郁若孔林阴青衿来济济时听猗兰琴
    古桧
嘉木老槎枒云是先贤植郁郁耐岁寒千年不变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16b 页 WYG1385-0091b.png
瞻彼石梁下遥通湖水清来游来歌者济济皆簪缨
    采芹亭
芹生泮池上亭构泮池阴采掇供祭祀春秋劳子衿
    春雨亭
亭依好山畔霏微春雨阴已滋松柏茂馀润及士林
    南园          赵宗文
南园美风致嘉木含馀清谁遗育才地怀哉千古情
    道山
卷四 第 17a 页 WYG1385-0091c.png
道山高可登平临学宫上遵彼人共由仰瞻莫徒怅
    泮池
水绕泮宫碧静深宜植莲雨来弥化泽风动漾文涟
    杏坛
希圣仰芳躅古坛存杏阴谁能不澄虑花底听弹琴
    古桧
樛如左纽枝谁向学宫植化雨沐来深千年挹贞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17b 页 WYG1385-0091d.png
名桥著深意泮水涵馀清客有来游者芹香袭冠缨
    采芹亭
芹香泮水洁采之向亭阴伊谁乐朝夕游歌有青衿
    春雨亭
雨洒学宫树云生泮水阴英才已沾化馀泽沛儒林
    南园          钱绅
苍苍林木秀瀰瀰池泉清仰瞻学宫丽有感先贤情
    道山
卷四 第 18a 页 WYG1385-0092a.png
林杪见孤峰巍然碧溪上我念昔人游登临一怊怅
    泮池
泮沼澄以洁红明开夏莲清风吹暑雨滉漾生微涟
    杏坛
古坛芳杏绕披拂多清阴春深碧苔合谁奏朱弦琴
    古桧
老桧如苍龙相传范公植柯叶日青青岁寒无异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18b 页 WYG1385-0092b.png
湖波入桥下水绿澄寒清时有俊英者翩翩来濯缨
    采芹亭
芹生泮池上香度古亭阴春秋荐嘉祭采将多青衿
    春雨亭
亭临高阁后春雨常阴阴沾濡若圣化卉木皆成林
    南园          陈孟浩
松柏园池盛风烟地位清蝉联冠佩出肩踵昔人情
    道山
卷四 第 19a 页 WYG1385-0092c.png
为山知几仞嵯峨霄汉上登高倚白云瞻仰聊忻怅
    泮池
半泓水清浅淤泥新种莲花时来赏玩披襟咏风涟
    杏坛
杏坛绝尘鞅苍翠围绿阴圣人去世远无复坐鼓琴
    古桧
参天几千尺知是何年植偃盖走虬龙四时苍翠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19b 页 WYG1385-0092d.png
虹影枕溪水无尘挠其清晚晴汲新绿聊将濯吾缨
    采芹亭
池上新亭好开轩面翠阴泮宫采芹子倚柱时披衿
    春雨亭
好雨当春落閒亭尽日阴清声生泮水膏泽被词林
    南园          马寿
稍辟郡胶地畅然有馀清昔人不可作独轸怀贤情
    道山
卷四 第 20a 页 WYG1385-0093a.png
层峦何蜿蜒回绝云霄上卓立俨在前澄心屡瞻怅
    泮池
泮水清且浅惟产蒲与莲晓日潜鱼起晴纹散清涟
    杏坛
修条洒新绿密叶敷层阴高秋动灵籁恍若弹瑶琴
    古桧
在物非所重所重古人植手泽永不朽千年恒秀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20b 页 WYG1385-0093b.png
曲折通宫沼湛湛涵秋清寿吾斯文脉累世荣冠缨
    采芹亭
眷彼香芹美丛生蔼云阴佳亭谁所构永以集群衿
    春雨亭
尽日疏还密方春晴复阴忽闻来远峤彷佛沾璚林
    南园          韩阳
眷兹南园地山水秀而清范公创新学千古见高情
    道山
卷四 第 21a 页 WYG1385-0093c.png
兹山何崔嵬迥出青云上圣道仰弥高后学徒增怅
    泮池
水涵半池碧中有君子莲雨馀花更好微风动清涟
    杏坛
坛前有嘉木盛夏多繁阴閒从二三子坐石鸣孔琴
    古桧
范公建学宫兹树亲手植于今几百年犹存旧时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21b 页 WYG1385-0093d.png
太湖抱城郭流入泮池清清沟架石梁时时来缙缨
    采芹亭
作亭泮水上芹生泮水阴采掇供祭祀青青来子衿
    春雨亭
时雨滋品物亭閒春昼阴往来无俗客谈笑皆儒林
    南园          张宜
昔人作醉乡景物有馀清吟赏时览胜聊以适閒情
    道山
卷四 第 22a 页 WYG1385-0094a.png
望道屡登山道大莫能上终焉不可见令人动怊怅
    泮池
泓然半璧秋芹香似池莲风动波成文悠悠散漪涟
    杏坛
寒水互来往倏焉叹光阴昔人𦕈何在悲歌窎呜琴
    古桧
良材羡古桧雨露久培植会当作栋梁参天凝黛色
    来秀桥
卷四 第 22b 页 WYG1385-0094b.png
小桥通泮水水色秀且清雅宜𠻳馀酣更可濯吾缨
    采芹亭
开亭临泮沼匆户閟帘阴采芹不盈掬幽香满青衿
    春雨亭
空亭掩春雨绿匆生昼阴钩帘坐听处清风来泮林
   和乐圃朱先生苏学十题(有后/序) 吴宽
    泮池
半形循学舍一水转松林盛矣来多士依然广德心跨
卷四 第 23a 页 WYG1385-0094c.png
桥方觉阔垂钓不知深此地名龙脑扬波愿作霖
    玲珑石
奇特非常品来从建学前久为钱氏物中有洞庭天轻
比滨浮磬温须玉出烟菱溪何足记想见状顽然
    百干黄杨
严凝霜雪后蕃衍弟兄同帖莫题青李刀难断寸葱厄
多逢闰岁材短谢良工桃李纷如许终看上下风
    公堂槐
卷四 第 23b 页 WYG1385-0094d.png
密叶连街上孤根寄学中名扬苏子记阴覆鲁侯宫既
久今何在惟高自不同曾沾时雨化多幸遇朱公
    辛夷
庄周称散木形状独离奇名在谁多识花开每及时鸟
窥无可食虫蚀也须医作笔应全误纷纷落研池
    石楠
泮水根常溉临池路不遥顾瞻依曲槛爱护障轻绡别
种为交让(香楠为/交让木)终年亦后凋有材非爨用斤斧免山
卷四 第 24a 页 WYG1385-0095a.png

    多干柏
新甫传遗种吴门见后昆碧霄多直干黄壤本同根霜
雪持高节莓苔接古㾗三年非桤木十亩自阴繁
    并秀桧
讲堂前并立霜雪傲玄冥此树今犹在常年不改青雨
来添秀色风动散微馨科第能相继题名下有亭
    新杉
卷四 第 24b 页 WYG1385-0095b.png
生为松柏类不逐岁寒凋弱质蒙春雨高情薄紫霄诸
生沾剩馥圬匠待长条此日材当大初栽自宋朝
    泮山
少小游歌地升堂步未穷移山元费力覆篑竟成功狭
径埋芳草孤亭纳暑风登高誇壮丽典学念文翁
 苏自宋有学景祐初范文正公来典乡郡延安定胡
 先生为师继之者为乐圃朱先生公既名臣二先生
 又皆良师一时人才造就遂盛于天下学故吴越钱
卷四 第 25a 页 WYG1385-0095c.png
 氏南园也规制壮宏远去市井山水之胜嘉树奇石
 错植其间宛然林壑也旧有十题曰泮池玲珑石百
 干黄杨公堂槐辛夷石楠龙头桧蘸水桧鼎足松双
 桐至乐圃掌教时已亡其四先生乃复益之以多干
 柏并秀桧新杉泮山而十题复完今去当时已数百
 年独泮池泮山尚在而讲堂前二桧疑即并秀若奇
 石固有不知其孰为玲珑也宽为童子入学固不知
 十题之名独见国朝士大夫咏学中诸景诗石刻
卷四 第 25b 页 WYG1385-0095d.png
 然皆非十题之旧矣比宽自在都再入翰林专掌
 诰敕暇日得阅秘书而乐圃集在焉见十题之作而
 先生自叙其前尤详乃悉次其题一过夫今之学遭
 贤郡守屡加兴修规制益胜然所谓诸景又亡其三
 四矣况数百年以前者乎故既和其诗复序其事庶
 其物虽亡而其名犹存后世亦有考焉耳辛酉五月
 既望序
   新建苏州府儒学石桥记   陈孟浩
卷四 第 26a 页 WYG1385-0096a.png
苏州府儒学宋范文正公割南园钱氏地之所创也其
地前后甚宽敞孔子庙居其东明伦堂居其西南北临
通衢周围缭以垣墙前建大门大门之南有湖水通于
来秀桥入泮池泮池建石桥直达于内门门之里有方
池架木梁于中以至明伦堂为上官往来之所士子迎
送于斯然木梁年深被风雨损坏故屡废屡兴而不一
永乐甲辰秋孟浩来典教斯学视木梁尚存而木朽危
险不可履已欲谋伐石改作以利永久而工程浩大未
卷四 第 26b 页 WYG1385-0096b.png
易集也洪熙之夏监察御史陈侯敏始来按临于苏朔
望行香于文庙孟浩因以建桥事白之侯欣然曰此桥
欲改作无难也乃先捐已俸以倡作兴盖侯名德之重
上至尊官显人府卫有司文武官属下及豪商富民闻
者莫不慕向之咸愿输财荐货以为之助得米一千二
百五十斛得钱三万五千二百缗乃市大石于洞庭之
山徵善工而授役焉命里之有德耆老陆让等五人与
在泮生员何继儒等劝相程督之先乾其池水去其中
卷四 第 27a 页 WYG1385-0096c.png
之污泥桥之下积沙以定其基布木以实其底设为七
顿顿高去水十有三尺桥之上立石柱石梁于两旁中
行甃以砖长一百有二十尺广一十有二尺用大石一
千五百片大小砖二十馀万口佣工二千有馀经始于
宣德二年之秋落成于宣德三年之春而是桥完矣美
矣于是大理寺卿胡公槩为之记亦以泮桥名之贰守
张侯徽立石书之备矣而生继儒等再请记其兴作之
始终费用之多寡桥之方广长短俾后人知其所自而
卷四 第 27b 页 WYG1385-0096d.png
不忘抑又以知其难成之功如此嗟夫苏之学自范文
正公创造之后到今荏苒三百馀祀其设木梁之兴废
不知其几易矣未见有能伐石改作之者然成是桥卒
有待于任风纪者力振举之援著令以从事乃克就绪
孟浩任是学之责无所能焉夫何以措其辞哉虽然春
秋之法所谓直书其事具文见意者也孟浩不佞敢窃
取斯义姑述其昔日之兴废今日之改作某也倡兴某
也主张某也赞襄备记之谨岁月以贻后之君子云尔
卷四 第 28a 页 WYG1385-0097a.png
赐同进士出身直𨽻苏州府儒学教授临江陈孟浩撰
   苏州府学重修庙貌记    王鸣吉
吴郡学创自范文正公迨南渡悉燬于兵后亦稍稍复
完元初两浙都转盐运使朱侯虎以殿宇岁久颓圮出
镪撤而新之至正间监郡六十公亦尝修饰是皆知报
本之道急先务也今年春雷阳张侯奉上命来守兹郡
𨽻事之三日即躬谒庙庭而塑像历岁滋久绘采皴剥
类多残缺侯顾瞻徘徊喟然叹曰冠也幼学而壮行凡
卷四 第 28b 页 WYG1385-0097b.png
所以事君临民者莫非吾圣人之教独不知所本耶即
以禄米募工塑彩圣像四配十哲章服等威绘䌽焕丽
观者为之竦然鸣吉适典乡校伏睹侯作新之美事固
已可书然正殿像设采绘既完而两庑从祀一百五位
亦欲一新工用虽颇繁能不率诸士君子体吾郡大夫
之盛心而乐成之一日请于侯侯乃曰余去家万里今
得厚禄唯岁时伏腊蒸尝之外有馀赀但赒穷恤匮而
已今先生悉欲完诸从祀奚必裒财于众也辄以禄米
卷四 第 29a 页 WYG1385-0097c.png
易钞得若干缗市丹垩给工费不踰月而告成吁贤侯
已乎夫吴为周泰伯道义之邦礼乐典章衣冠文物甲
于东南蔼然三代之遗风焉今侯又能留意于学校重
新庙貌适钦明诏祀事云初巍巍素王南面之尊冕服
威仪猗欤盛哉侯世为南阳著族尝侍其先君照磨官
游广海间因家于雷今侯下车甫四越月而政事章章
然公暇辄读书意泊如也且柔不茹刚不吐民咸德之
侯名冠士敬其字也官中顺大夫洪武十五年岁在壬
卷四 第 29b 页 WYG1385-0097d.png
戌八月初吉教授王鸣吉记并书
   吴县学记         施清臣
天地以理而位天理以学而明若稽隆古由内达外畿
服皆学所以扶植三极而为降衷之宗主也周备之我
宋继之国于东南三辅之邦倚郭分学惟吴有之吴学
肇端于景祐初自后两邑皆附郡泮吴最壮县台府鼎
屹赋舆租簿急符终讼文书程上者日有千绪虽强敏
者救过不赡奚暇以教养为急宝庆丙戌永嘉赵侯整
卷四 第 30a 页 WYG1385-0098a.png
棼夷颣材谞老练细大毕张一日谋刱黉舍选宽卜胜
宾兴坊之近城有勋府遗业贸之良田置𣙗相址层峰
峙西津流亘东贡闱都左客馆规右豁然形势之环合
是时飞廉振林交偃虞麓杉松杞梓不索骈献自尚匠
至崇成役匪淹期为广厦四十馀楹外联四斋中严一
殿从祀有象讲习有堂游息有亭凡什器备焉实绍定
初元也其间以庠养士以田制食司宪林公介先拨公
产五百馀石绣衣吴公渊守符邹公应博续添一百馀
卷四 第 30b 页 WYG1385-0098b.png
石前美后裕辅教思不穷之良图又阅十有六岁嘉熙
庚子宛陵魏侯属意学事支倾风雨之飘摇提纲岁月
之湮坠鸠田亩于镌刻汰浮冗于窜名有养必有教先
是𨽻之佐厅吏借影私长属不相谁何遂更乡官舍选
为之范模里彦文行为之领袖润色缜密士皆德之昔
尝谒记辞不敢为今谓砻石久矣无文何以诏往汔不
容已辄为之言体具则凭籍牢虑远则植立耐乃经营
是学者也志续则其用新弊堤则其传寿乃维持是学
卷四 第 31a 页 WYG1385-0098c.png
者也原民生而俾返民生之懿彝寓有司而不负有司
之法度乃训迪是学者也赵侯剪菜筑宫置犁供粒百
须均足以为善教之地经营固难而维持亦未易魏公
值多艰之时倥偬不给由后绍前所以扶植教法者心
与吻契罔敢怠遑邑之见两侯致力于学者岂欲群居
诸子始以餔啜而来后以利禄而计要造伊洛下学上
达之妙充朱张切问近思之端训朝迪夕希圣齐贤倘
或外骛浮辞彫饰过眼风花之不留好钻虚诡旋踵霜
卷四 第 31b 页 WYG1385-0098d.png
管之非实苟而已矣孟子有言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
下斯理也岂不与天地并哉赵侯善瀚壬戌进士遗爱
去思魏侯廷玉辅政世家载美相济新池阳校官孔君
煜璧海前郎今主教席淳祐三年立夏节日朝散大夫
新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施清臣撰
   吴县重修学记      王极
姑苏六邑吴长洲俱附于郡襟山带湖地土肥衍而多
秀民岁大比民登贡籍者率为六邑最盖士贫则务本
卷四 第 32a 页 WYG1385-0099a.png
而好学理固然也吴旧无学宫绍定初改宰邑者因岁
可支始度城西之隅贡闱之右创为庙宇斋庑备具阅
岁久栋挠墉颓过者弗肃淳祐七祀会稽赵公实来祗
谒于庭惕然加惧顾而叹曰昔贤所馆虽一日必葺墙
屋去之日如始至况政化所自出庸可后乎于是畚筑
为垣墉六十馀丈内外既限徐僦工聚材爰葺爰址由
庙殿而为门为轩由讲堂而为廊为序为库庾厨传凡
栋楹梁桷之腐黑挠折盖瓦级砖之破缺漫漶者除治
卷四 第 32b 页 WYG1385-0099b.png
而更新之庙宇森列有严有翼又以馀力造祭服祭器
斋庖床帏百用具备不三月而办士之占籍者正业有
所周旋有序游斯息斯咸服公教既乃躬率执事弟子
员备器用举行释奠礼竣事合辞来请于极愿述岁月
以纪公绩极学术荒陋曷克承诸君之命然思端本之
学微功利之说胜世之从事者方以操切为术以急功
趋利为能奉符执牍若不暇给视政化所自出如孟子
谈仁义于战国鲜不谓迂阔于事有贤令尹能卓然与
卷四 第 33a 页 WYG1385-0099c.png
世异嗜惓惓乎此是知政所先后非予所喜闻而乐道
哉古之长民教为先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
考之周制五百家为党二千五百家为遂则古之遂犹
今之邑是通天下皆有学犹以为未也上而天子又立
四代之学外而诸侯亦立时王之学诚以六德六行不
可一日不存于人心故也士志于学皆知乐事而劝功
尊君而亲上逮周之季分位日替而礼义之俗尚能扶
国脉于长久推其由来根本在是然则崇教美俗为政
卷四 第 33b 页 WYG1385-0099d.png
先务谓之曰迂可乎哉赵公名汝祉安化郡王之曾孙
好善而裕于才肄邑三年政尚安静是役也费缗钱万
七千有奇皆出于廉用积馀故功成而民不知是尤可
纪者淳祐十年三月既望大中大夫宝章阁待制小溪
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王极记
   重修学记         千文传
事有缓而实急者学校是也自泮宫修而颂声作弦歌
闻而道化行其来已久昧者顾以钱谷讼狱期会簿书
卷四 第 34a 页 WYG1385-0100a.png
为先务吁抑末矣初姑苏凡六邑吴长洲附于郡故邑
士之占籍者亦附庸于郡庠宋绍定初吴令赵君善瀚
始建学于郡城之西越十有六祀魏君廷玉常葺治之
事见旧刻内附以来及百年屡修屡坏岂驿置肘其傍
严城踵其后空阔幽阒势不能支久邪抑莅土木之工
者因陋而就简邪至正七年六月县达噜噶齐马侯祖
宪告至顾瞻徘徊慨然曰传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
必由学乎今兹庙貌摧剥墙屋隳圮则其教养之废不
卷四 第 34b 页 WYG1385-0100b.png
问可知吾敢辞其责焉盍亟图之然未有承其事者明
年春侯被檄而出至秋乃还先是缺教授久俾郡学录
侯如晦摄事遂以侯之意询于诸儒有复于侯者曰当
建学之初官畀田数百亩赡士率皆膏腴后之司出纳
者相与为奸欺削其租入之数以取赂于佃人谓之减
额岁久弊滋所减者殆半学计之不充以此诚以侯之
贤明复之宜无难吾党稍邑庠无补事功愿以月给之
粮输于公以助不足可乎侯闻之喜首捐已俸为之倡
卷四 第 35a 页 WYG1385-0100c.png
时县尹成克昶丞文诚亦捐俸以充其费是秋命稽田
籍复租额移有司徵之岁果倍入而宿弊遂除其寒士
之老于文学者月给粮如故士皆悦服于是撙费蓄财
若治私第九年春兴事庀工选吏之练历愿谨者董其
役门庑殿堂斋舍庖庾悉新之更塑文宣王四国公像
绘从祀诸贤于两庑复慈湖杨公祠于学之西偏旧以
沟渠未立水雨时至则潢潦漫淫于庭庑间乃浚而深
之甃之以石其长百馀寻引而注之通津既久缭以周
卷四 第 35b 页 WYG1385-0100d.png
垣覆以陶瓦而宫墙岌然复以馀力为屋若干楹以居
教官凡皆为经久计必坚必完视昔有加不期月而工
毕诸儒相谓曰侯之于学勤亦至矣不可以无纪因侯
君而请记于予予曰马侯于吾为契家吾知其人久矣
是固宜书且吴为东南望邑地大物众素号繁剧侯优
为之而能留情学校如此可谓知所先后矣不宁惟是
立社学一百三十馀区积常平谷二千石门绝私谒庭
无公讼庶几古循吏之风侯君不以摄官承乏而怠其
卷四 第 36a 页 WYG1385-0101a.png
事是亦可嘉然学校修矣诸君子所以自修者宜何如
予尝忝教兹邑能无言乎昔人有陈其车马印绶示诸
生者以为稽古之力议者犹或非之科举云乎哉孔子
曰古之学者为已千万世之格也诸君其可不勉以荅
贤侯之美意众曰唯侯字元章予同年马公伯庸之从
弟也由胄监释褐同知陈州以选为令云嘉议大夫礼
部尚书致仕干文传撰
   吴县修学记        陈基
卷四 第 36b 页 WYG1385-0101b.png
平江属县丽郡城者二县皆有学而今三皇庙实宋景
祐间吴县与学宫旧址也其徙今郡城西宾兴坊庙序
斋庖凡四十馀楹则绍定初县令赵善瀚卜焉淳祐之
际县令赵汝祉更缮完之国朝混一郡县通祀孔子而
吴县学至正七年达噜噶齐马祖宪尝一修葺十九年
县尹张经斲石作灵星门甚伟而庙学更十馀寒暑摧
圮就压槩未遑有植其仆而剔其蠹者今县尹杨侯由
行中书掾史以闿敏亮达选为是职甫下车即谒先圣
卷四 第 37a 页 WYG1385-0101c.png
先师环视内外慨然以振兴为己任顾教官方虚席而
学廪告匮且久适乡贡进士吴兴莫牧客吴郡侯雅知
其贤因折节以学事委之遭时多故民罢于力役侯徒
手干百废之馀计未知所出间谓牧曰吴民虽困瘁苟
以义劝之宜无不用命者吴父兄察侯意所属咸奋曰
吾侯为政殆知所谓后先缓急者乎夫礼义之可以为
国也久矣今侯不鄙夷吾民而欲以礼义畜之甚盛举
也故宋太师魏国文正公九世孙范廷珍等率缗钱合
卷四 第 37b 页 WYG1385-0101d.png
五千有奇为修学费未几县之浮屠氏灵岩寺住持净
标等谓其徒曰我与儒者虽异师然衣且食焉日与编
户之氓俱以十一之赋徭于县幸天惠贤侯非惟编户
者有赖吾徒亦窃有休利焉彼编户者不敢自爱其力
以佐侯兴学吾等独敢私爱其力乎亦相勉以赀若干
缗来助侯曰吾事其殆庶几矣乃择县曹勤练有干局
者司其出纳侯辰入署县事退辄至学亲校百工惰勤
以程督之中为文宣王庙后为明伦堂旁为两庑为斋
卷四 第 38a 页 WYG1385-0102a.png
庐规制大略悉遵绍定之旧而其以坚撤腐以直支倾
材必贞工必良视马侯所修或有閒矣其周之而为宫
墙履之而为阶戺阙者补之陋者覆之隉杌者填之使
密夷之使平其丹垩之漫漶者饰而新之两序从祀先
贤之像剥落䵝昧者更绘而神明之于是上栋下宇内
垣外墉卑者益邃以严弊者益完以好入其庙俨乎其
有临也升其堂肃乎其有容也师生教养秩乎其有序
也经始于至正二十三年十二月壬寅讫工于明年七
卷四 第 38b 页 WYG1385-0102b.png
月甲子既竣事侯率僚佐行释奠礼退集师弟子员讲
六艺之文因叹曰吴为县地方百里学宫与县治俱丽
郡城而境内之人散处山泽其不得以朝夕肄业于学
者亦多矣乃呼其父兄而告之若曰吾欲俾若里有社
社有学学有师以教若弟子可乎皆应曰诺居亡何百
里之内弦诵相闻口诵诗书身践儒行者相属于道邻
州吴江之民曰奚士龙闻而慕之割私田九十亩有奇
来归以继廪稍于学侯亦弗之拒也训导邓德基黄本
卷四 第 39a 页 WYG1385-0102c.png
疏其事请书于石吾闻学校废兴视守令之贤否此古
今之确论也承平以来为守若令者不骏奔于期会则
攘臂于赋敛鞠躬于簿书盖八十年于此矣其不以文
具视学校者几何人哉及天下有变向之所谓骏奔攘
臂且鞠躬焉者卒莫知所以救之杨侯起家为材掾一
命县长吏当百战创痍之后视承平所不暇者若可以
少缓矣而侯顾汲汲焉束带诣学正色一呼应者如响
而异端之徒邻州之民不谋而至者恐后礼义之足以
卷四 第 39b 页 WYG1385-0102d.png
感人也盖若是方是时郡守马君以师帅之职纲理乎
其上杨侯以县大夫与丞郑翀簿王造典史舒昉刘惟
志劝相乎其下上下一德求学校之无兴也得乎使凡
职守令者皆知不以文具待学校而长民者必以礼义
先天下而天下有不足平者矣杨侯为县未及期月而
善政类此者不一而足以不系于学校故不书侯名彝
字好德鄱阳人董是役者县曹吏朱师颜李文质沈元
祥学吏樊应龙也至正二十四年五月辛巳通奉大夫
卷四 第 40a 页 WYG1385-0103a.png
内史陈基撰
   吴县修学记        姜渐
昔者三代之有天下也文莫备于周而太伯实启之教
莫盛于孔子而言偃实师之自泰伯以天下让而吴为礼
义之邦自言偃北学于圣人而吴知有圣贤之教由周
而降天下未尝无乱也惟吴无悖义之民由汉以来天
下未尝无才也惟吴多名世之士虽历千数百载而太
伯言偃之风至于今不泯也噫教化之感人心而善民
卷四 第 40b 页 WYG1385-0103b.png
俗也如此州县自隋唐始有学今吴县学则自宋绍定
初县令赵善瀚始改筑焉其增广斋宇而充拓之者则
前邑长马君祖宪断石为外门而规模宏壮者则前县
尹张经也当兵革屡兴殿庑颓圮斋舍狼藉及吴既归
职方知府何质首以兴举学校为务属司承事罔敢弗
虔前知县蒋君玉方图缮完而去职不果知县事济南
曹侯文纲甫下车进谒学宫顾瞻咨嗟乃与其丞赵君
率初严君瑄主簿花君景新延君寿典史夏君克各捐
卷四 第 41a 页 WYG1385-0103c.png
其俸入以作经费俾县吏汤文英吴裕董其役凡殿庭
门庑扶颠易摧饰以坚致缭以周垣内外完好复绘从
祀像丹青炳焕视昔增美于是讲授有斋弟子有员自
经始至毕功凡六阅月工师告成释菜有日命摄学事
周敏训导范明大述其始末属渐序之渐故为吴诸生
知吴之可以教而天子以吴土为泰伯之故墟嘉吴人
之不悖于义生其人民既死之中则其礼义之效既已
白矣今县大夫又为作兴斯学以为成德达才之地则
卷四 第 41b 页 WYG1385-0103d.png
凡为吴民者其父兄率其子弟趋事而赴功以服侯之
令其为士者修身践行思用以名世以无负圣贤之学
是则所以报上德而善民俗者将不在于斯乎故因诸
大夫之请辄推本泰伯言偃之所以被于吴人者以记
之庶观者有所感发而兴起也承事郎太常博士姜渐

   吴县学新门铭序      卢熊
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则亦由于中吴盖范文
卷四 第 42a 页 WYG1385-0104a.png
正公以宅建学延安定胡先生为之师文教之事自此
兴焉若吴县学李宗谔图经云宣王庙在县廨东南今
三皇庙故县治也绍定初永嘉赵善瀚始建学于郡城
西南之宾兴坊去姑苏驿不百步其废置迁易槩可考
矣宋以杭为行都中吴乃三辅近地县学宜大于邻邑
然负城隅束于地势盖甚迫窄更宋迄今累经完葺记
刻具在至正十九年郡守海陵周侯仁县尹丹阳张经
皆以兴学为己任睹学之外门日就废坏乃始琢石为
卷四 第 42b 页 WYG1385-0104b.png
庭与楹上象日月坚致耸峭翼以垣墙块丽宏敞称其
为子男学宫之门摄学昆山卢熊及学之人士咸谓县
之有学久矣未有以石为门者非二侯致力焉不及是
也遂为之铭其辞曰吴县有学由宋始完宋社虽墟学
宫则存维学有门聿严启闭因陋就简盖已历世郡守
周侯近古遗爱张令佐侯民所共戴琢石庭楹新作学
门石质如玉孚尹温润木易蠹朽石坚斯久何莫由是
以启其蔀勒铭于兹岂特识言来游来歌永矢弗谖至
卷四 第 43a 页 WYG1385-0104c.png
正十九年岁在己亥五月壬辰卢熊撰
   吴县儒学重建记      杨荣
苏为东南望郡吴县苏之望邑也儒学为一邑之望而
或施教无所瞻仰不称善为政者得不究于心乎然兴
学盛事改作大役也举大役而使劳费一出于民其得
无怨嗟之声而克底完美者乎若夫知所究心事底完
美而不动声色得不难其人乎吴县学旧在城西南隅
宾兴坊其地卑隘庙学皆简陋旁逼军营喧杂相接春
卷四 第 43b 页 WYG1385-0104d.png
夏水潦四集墙壁倾仆诵习常辍郡县之长贰暨师生
往往兴慨欲迁改之而未有能当其任者宣德七年工
部右侍郎庐陵周君忱奉命巡抚东吴诸郡偕知府
豫章况侯钟同谒庙学见其不称因协谋更造之得隙
地于县治西南视旧学地广四倍高爽平旷众咸谓宜
况君具其事得请于朝二君复相与议曰是役不可
重费吾民遂计郡之诸仓岁积苇席得五十馀万鬻米
可五千馀石凡材石陶甄之资匠作力役之需悉于是
卷四 第 44a 页 WYG1385-0105a.png
取给而一毫不干于民复择耆民王思信等董其事经始
于宣德九年冬十月讫工于明年夏五月以日计之二
十三旬有奇成功速而人不知其劳享礼有殿讲论有
堂藏书有阁宴休有亭以及门庑斋舍庖湢各以序列
通为屋以间计之二百三十有馀材用坚而人不知其
费其既成也父老叹曰庙学不称久矣一旦更新于数
百年因循之后而不以病民席之积屡矣昔也不侵盗
于吏胥则腐化为埃尘今乃成一邑之伟望何其善也
卷四 第 44b 页 WYG1385-0105b.png
既而教谕李让等具其始末走书京师求予记惟学校
王政之首教化之源也盖自我国家列圣相承兴学育
材六七十年于兹矣胶庠之盛振古未有是以弦诵之
声郁郁沨沨溢乎遐迩而贤才辈出俾赞鸿化后先相
望亦莫不由良有司钦承德意以振作之然其改作
有方若吴县之建者亦不易得也二君子信为善于究
心者矣来游于兹者尚知力学求道笃志励行期不负
圣明造就作养之仁将必效用于时垂芳于后以为
卷四 第 45a 页 WYG1385-0105c.png
斯学之光则二君子之用心亦必传诵于无穷矣是为
记荣禄大夫少傅兼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
国史总裁建安杨荣撰
   吴县学祀田记       彭颢
释奠释菜所以礼先圣先师者故有天下者必立学以
祭其先圣先师自孔子殁天下皆尊以为先圣又取颜
曾而下配焉以为先师后世无以易也然释奠有乐无
尸祭之略者也释菜无乐则其又略也国朝修礼兴
卷四 第 45b 页 WYG1385-0105d.png
学垂八十年春秋释奠遂以著令而释菜之礼则未颁
行焉姑苏南京畿内大郡而吴为附郭各邑皆立学置
学官生员而春释奠则𨽻于郡学也邑学僻在西南城
隅宣德甲寅巡抚侍郎周公郡太守况公咸以为隘陋
非育材所乃择胜地迁而大之乙卯夏落成二公谒庙
行释菜礼周公叹曰古者士之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
学者必释菜以礼其先圣先师今郡学春秋行事皆释
奠之礼而邑学落莫无以将敬甚非大夫士见师之礼
卷四 第 46a 页 WYG1385-0106a.png
乃命月朔举行使敬有所申人有所瞻仰因以识古礼
之复行岁以为常正统辛酉邑耆民王思信许均美以
为是礼之行可谓复古矣然费用之出资于有司恐非
久远计乃白于邑令永嘉叶侯愿割自己常稔之田各
八亩有奇名曰祀田岁入米三十馀斛以其所入给其
所用则岁有所赡而可传永久请以教谕𨽻籍代主其
计而时其出内乃嘉叹称奖而下其田于学焉初邑学
之迁建也思信均美奉周况二公命以董役当时有上
卷四 第 46b 页 WYG1385-0106b.png
言侵挠之者非况公独任其咎而责成于思信均美几
何不至于垂成而废哉既而殿柱有朽坏者基址有低
陷者又白况公命匠修整及作兴贤状元二坊以激励
学者又捐己田以赡祀事岂易得者哉昔范希文捐别
墅以建郡学又割膏腴田以养士类今观思信均美之
智识趣向虽不足以比拟希文之高明正大而其惓惓
崇学之美意岂不庶几希文之万一哉呜呼世之人家
裕而财丰者非醉醲饱鲜以养口腹则供佛饭僧以徼
卷四 第 47a 页 WYG1385-0106c.png
福利孰肯尽己之心捐己之有以崇重学校以黼黻太
平者乎是不可以泯乃为记其事使刻焉教谕泰和彭
颢记
   吴县修学记        吴宽
苏多属县惟吴之𨽻最古县皆有学惟吴县之迁为近
盖学初偪于西城甚陋宣德乙卯周文襄公巡抚吴中
与知府况侯始迁于今升平桥东可谓美矣然人复以
为有可改作者门偏而不直尔前令仍旧皆未暇及会
卷四 第 47b 页 WYG1385-0106d.png
监察御史海阳吴君一贯巡按至诸生言之君以为宜
于是任邱邝君璠以进士来为县政令既行岁适大熟
曰此费不甚固无难者未几规制端整径亦不迂而学
益美矣君又以校官宅舍填塞门内而藏书阁后有菜
圃复筑而迁之学前旧有隙地独缺其西南又购民居
以广之至于跨池以作梁临衢以树表凡所倾坏无不
修治弘治丁已春功既讫教谕李仁训导熊永昌甘泽
率诸生来言曰愿有记也自予家居二年见邝君为政
卷四 第 48a 页 WYG1385-0107a.png
精敏若修学特其一事耳然人又以改作为劳民而以
仍旧为省事者盖出鲁人为长府之说也夫长府之制
释者以为藏货财之所当时改作或病其卑隘而欲新
之未可知者若然则以利为意而刻剥攘夺之患必不
能免此闵子所以止之而孔子所以是之也如学校之
设聚人才于斯明人伦于斯自昔惟患居上者不之务
耳盖鼓舞振作使游息之士感动其心自有不能已于
学者此正教养之机也吴君克持宪体固不妄举事者
卷四 第 48b 页 WYG1385-0107b.png
否则邝君亦有为哉故记之以示后人吏部侍郎吴宽

   瑞莲诗有序        刘铉
正统四年春三月朔吴庠生施槃廷试既擢为天下第
一苏人之闻者咸欣跃称贺初吴学在西城侧卑隘陋
简于师生升降周旋规制弗称郡侯况公钟遂欲卜迁
去其学东北一里许撤废第建之适侍郎周公忱巡抚
来兹共协其议岁乙卯夏四月学甫迁是秋学之生伊
卷四 第 49a 页 WYG1385-0107c.png
侃遂中京闱明年第进士人咸以为迁吉所致戊午夏
莲生泮池忽有一茎三花之瑞人又以为文明之兆既
而学之生中京闱者三人曰周郁张瓛施槃而莲之兆
验矣及今状元果出于是吁不可已乎按郡志宋淳熙
间黄由卫泾相继试为第一迨今将三百祀而第一者
始复见焉故自邑大夫以下洎章甫逢掖之士佥曰四
海之广英俊之众而文章之冠者独在于是且学旧于
西城侧垂几百年今始迁新卜不五载而等伦之魁者
卷四 第 49b 页 WYG1385-0107d.png
即出于是夫岂无意哉实由二公作兴以义劝导以德
而一时同事者皆克副国家养贤之意故能致夫若
是爰思所自乃于夏四月初十日具牲释奠先师事毕
则张席举觞以为郡侯庆且以为斯文遭际之荣而增
光于乡邦之贺于是歌风雅之辞合工乐之音闻者若
皆充然而有得时陪侑者苏州卫指挥使谢钦通判潘
叔正推官方矩照磨赵中吴长二县知县吴复县丞吴
清王本正邵昕主簿陈瑰舒胜马骐刘福典史王平教
卷四 第 50a 页 WYG1385-0108a.png
授何澄教谕彭颢萧栾训导丁鸿陈宾王信钟鼎张素
宋楷郡人刑部主事赵伦监察御史柳华共二十五人
翰林侍讲刘铉闻而喜之赋诗以纪其盛诗曰圣皇
嗣位四载春礼明乐备文运新宵旰求贤方侧席英髦
群起来充宾南宫会选谁上第施君少年富才艺虞廷
俊乂欲争先成周多士应堪继大廷敷对帝临轩三
策天人缀万言殿前敕赐闻胪唱天下名魁识状元状
元今是东吴客吴庠旧在西城陌前当通衢舍卑陋后
卷四 第 50b 页 WYG1385-0108b.png
抵墉陴地湫窄郡侯方图重徙迁亚卿来视亦云然令
丞经营虔筮吉具材除地河之堧堂阁门庑总坚致文
庙高明更弘邃一庭芳草自生春三朵池莲发嘉瑞瑞
莲争睹人誇奇吉兆先占众所知两科叠出多魁杰天
与贤才佐盛时宋朝黄卫世歆羡三百年来今复见遥
望祥云彩色凝况有魁星夜光炫郡人咸诵我公能学
校人才屡作兴事堪追古宁多让常衮文翁合并称仙
郎已步瀛洲里喜有先声到乡里身荣霄汉新袍笏辉
卷四 第 51a 页 WYG1385-0108c.png
耀家邦旧山水共思报本聊摅诚释奠先师具特牲酬
馀请为郡侯寿满堂陪饮皆簪缨我嗟人胜地亦胜盛
事欣逢发歌咏迭和菁莪泮水章庸为朝廷得人庆
   吴县学进士题名记     吴宽
后世所谓进士者其实仿乎汉其名取乎周其源则出
乎唐虞而已唐虞之敷言著乎舜典周之抡才见乎王
制汉之对策载乎班史其言灿然皆可考见自汉而隋
而唐而宋而元益以文章经术取士士由此选者高言
卷四 第 51b 页 WYG1385-0108d.png
乎天道卑言乎人事近言乎华夏远言乎夷狄若性命
道德之奥教化风俗之机纲维之弛张礼文之因革人
才之进退吏治之得失以及兵戎田赋刑名水利之类
凡国家之大体当时之急务上所欲闻今所欲为者一
日之间立乎殿陛之下操笔伸纸随问而对其言直与
谀也存乎士而士之志君之德皆于是乎见则世道之
升降亦于是乎见矣国初右武事上民功士之出为
世用者不限以科第至于永乐纪元民庶且富文教大
卷四 第 52a 页 WYG1385-0109a.png
兴龙飞初科取士数倍于前一时绩学馆阁试政方
州者多其人至今言进士科者首称之盖文皇帝所
以鼓舞一世磨砺天下而为此盛举耳延及宣德正统
间士益向风争相磨濯攘袂以起以至于今如星列云
簇焕然以相辉霭然以相映人文宣昭而天下化成矣
吴为苏古县县有学旧在胥门内宣德末北徙一里而
近后四年当廷试其进士第一适出吴学邑之人杂然
哗曰是地之利也四方传言以为奇事有识者则疑之
卷四 第 52b 页 WYG1385-0109b.png
盖王者必世而后仁岂惟仁哉斯文之兴亦然周之文
历二代而后盛明之文历累朝而后盛其时之久近
世之疏数不同其理同也故使其学徙于百年之前欲
科第之盛不可得使仍其学于百年之后欲科第之不
盛亦不可得此世道气运所在未可以浅近窥者不然
木之移植才数武其柯叶之蕃茂者天时久人力深而谓
寻丈之土异宜可乎进士例题名学宫于是教谕汪君
洋训导潘君邃陶君福相率言于县令张君凤骞又言
卷四 第 53a 页 WYG1385-0109c.png
千提学监察御史戴公郡守刘公皆曰宜如故事乃集
洪武甲申以来自沈达始得若干人次第刻之石而虚
其左则有俟乎将来者翰林院修撰吴宽著
   吴县学乡贡题名记     钱漙
国朝取士举于乡贡升于礼部而策于天子之廷为
进士即成周命乡大夫察德行道艺三年一贡贤能之
书于王王受之而登于天府之意也及周衰教废而士
多杂出之途其后科目虽设于隋唐然皆靡然词赋而无
卷四 第 53b 页 WYG1385-0109d.png
复考素行之原询乡曲之誉者矣启我皇明君师宇
内而取士之制首革词赋惟试以经义博以古制策以
时务为三场近又设宪臣察士以朴行为先雕文为后
始受牒以进盖犹不失成周乡举里选之遗法也噫士
由科目进者乌可不知所重哉南直𨽻自洪武甲子三
年大比于京府恒以苏为盛苏之士由吴县起者项背
相望发解者三人抡大魁者一人三试有录太学有碑
足震耀天下而彰闻来裔独乡举题名未立盖至于今
卷四 第 54a 页 WYG1385-0110a.png
甲午三十有一科矣岂不有待于贤守刘公汝器之来
乎公由内台守苏慨然首以兴学为任乃召吴令张侯
凤骞曰乡学无记前无可考后将何劝焉乃奉命唯谨
亟伐穹石遣庠生顾硕走金陵以文请余意使士观设
科以来已载于石者前辉后映固有足取法者然当未
载之前尚有可法者乎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陆敬
舆也先忧后乐以天下范希文也二公皆岿然三代人
物似未足以唐宋间科目论者士凡志于用世无不以
卷四 第 54b 页 WYG1385-0110b.png
二公为法况与我皆吴人而不取以为法哉法乎今者
科目可以继美法乎古者功业足以名世垂后后法乎
今犹今法乎古也士不可以自量哉刘公与张侯皆起
家以进士而后所当法者相与立石而为后来劝尚有
取于斯意之外者乎学士钱溥撰
   吴县学射圃记       王鏊
邝侯璠治吴县之三年遹新学宫直回正袤辟隘抗卑
门堂庭庑焕改旧观而射圃仍在学之西偏湫隘偪仄
卷四 第 55a 页 WYG1385-0110c.png
下无以周步武上无以崇揖让颇甚病之会考绩还任
谒于文庙顾瞻其东厥有町疃问之曰某氏之弃地也
倍直偿焉爰始经营有操书致者曰吾长洲之氓某也
而有地焉邻吴学宫闻侯崇学右文敢即下执事献诸
侯归之直不受于是得地衡五十弓纵百步乃始作亭
曰观射宾主有阶抗侯设丰洗水篚县莫不有所于是
学谕李仁等来言于予求记其事以示后学之有射圃
非曰不忘武事也盖亦学焉而其礼废久矣其仪虽具
卷四 第 55b 页 WYG1385-0110d.png
于仪礼顾未有举行之者往时天台陈公选以御史董
学政于吴始命两生习之大江之西得其仪以还俾诸
生岁时肄之某于是实备众耦之末豫观周旋揖让之
盛于于翼翼似劳也而甚适也似迂也而甚庄也问学
之馀于是游焉息焉揖让焉独非学乎即有傲慢怠惰
之气奚自入焉盖非惟可以观德也又可以养德焉者
故曰仁者如射又曰射有似乎君子今陈公去吴久某
亦窃禄于朝者且三十年不知吴下诸校其射仪尚犹
卷四 第 56a 页 WYG1385-0111a.png
昔乎抑有异于彼者邪邝公修政之馀力能加意于此
故为记其成于石使后之人知古礼之缺而幸存者固
陈公是赖其贲而敕之庚而续之其礼久而不废者邝
侯之力也
   慈湖杨先生祠堂石刻    胡宗臣
慈湖先生文元杨公尝就养吴学者思弗忘立祠县之
学嘉熙庚子门人青田赵与□以郡守兼淮浙发运古
鄮陈埙提点刑狱敬瞻遗像崇饰一新孟夏丁未舍菜
卷四 第 56b 页 WYG1385-0111b.png
凤安金坛汤远永嘉叶仁金华汪真卿丽水胡宗臣西
安刘籈于潜何光华合沙叶悊佐吴兴毕衡以官僚来
门人为僚者会稽杨瑾龙泉张然里居者新沿海制帅
何元寿天台陈继申自太学来咸相礼宣教郎知平江
府吴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胡宗臣立石
 
 
 吴都文粹续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