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缘起¶
缘起¶ 第 545b 页
吹万禅师语录卷十九
嗣法孙灯来等编

* 缘起

** 治平寺灯田缘起

冰轮有光而画不足火镜有燄而夜不足唯玉虫金
粟者所以继黑月之不足也故卓吾氏有所取焉若
夫华严偈曰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之
句是又不可同日语矣何以故尝观五灯会元首受
乾竺之眼藏法灯绍夫饮光次轮华夏之心宗信衣
传于慧可正庄子所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而不以
尽也世间灯者亦复如是逮后像季规宏则摩尼与
与涅槃依依者若麟角矣在眼藏而莫知所以藏居
心宗而莫知所以宗犹之穷儿背父醉客迷珠倘不
以法相为相油灯为灯则皈依无进步亦犹正墙面
而立之也者故梵刹有相金相有光虽继冰轮火镜
之不足然亦假玉虫金粟以曜其光耳兹正一僧之
所举盖亦续治平夜光之所举也世间灯出世灯在
诸檀越法无相施始得。

** 施茶常住缘起

夏之月炎气扑人吾曹幸得一念相应草治之故寥
寥自冷淡耳时方掬泉饮而曲肱于树下俄维摩罗
执册启余曰漠田之郊有桥名木莲者厥旁茅室一
僧廛居焉其桥之左之右乃四方郡邑接连通衢之
地所以樵人陟跋到此怀犹燄鹿客子登临来兹空
想谈梅是皆欠其非衣主人而为设济世之津梁也
我欲造端以导之者勿使一人执而偏于独觉惟忆
多人结而普染遍知售以常住永设卢仝之馆俾来
者往者得亲其赵州之法味彼怡怡然脱洛乎道路
吾之幸也请师代引之余曰檀波罗蜜不患寡而患
不实倘如居士之志愿竟成福业福德自有所归审
缘起¶ 第 545c 页
其前说则已引之矣又焉用我饶舌为。

** 说法华经缘起

余观释氏之经法有三乘喻以三车惟最上一乘久
久神栖恍若乘莽眇之鸟而出乎六极之外非累瓦
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异同之间者此法华经是巳
故瞿昙以火宅喻肢体药草较品物蚰蜒比情爱长
者譬天心总令人人于这里掉臂潜形使金石丝竹
勿聒耳青黄黼黻勿障睛兰芷膏火之不煎也为善
男子辈不可一日不读是经而聆是法为僧伽耶辈
又不可一日不入此室而趺此座也所以报恩禅刹
近有肇鹿苑招提者三两众欲举是道场而劝诸族
姓俾得聆之者若以忠信为甲冑礼义为竿橹而暴
气自化耳倘不以劳病为怒相马为喜者亦善。

** 重修五显祠缘起

或谓斯神者应化之迹也有矣夫余曰有但不可间
间然谓之神也而其神有所以也何也尝闻荆公云
三代以前圣贤多生吾儒中三代以后圣贤多生吾
佛中据斯神之应化也始称妙吉祥似列于昙无竭
之流继而序转轮又曰灵耀太子归于苍苍之极入
南天为横天火犀返吾释则普诸伽蓝若然者之儒
之佛之人之天是德符于三元三丑矣荆公之言讵
属诬欤是神也其宜崇庙貌而妥厥灵也当亟亟矣
第向昔曾构数椽于西城之隈乃来忌于燧人氏竟
灰烬之三今僧复欲募而鼎刱之异日落成则神妥
灵而虔可告其所以庇国安民而惠泽临江并沛福
利屏岫争峻矣诸檀越勿谓募僧为多事概启朱提
捐白粲共成斯美则七文报德更如影响是为赘。

** 造佛座华严经万寿牌缘起

古人建刹竖草出像移瓶转琅函则绕绳床而晏息
若斯志者放意于千岩万壑之间日饱金粟以遂馀
缘起¶ 第 546a 页
生彼何惓惓乎此固不可与买毛褥求纺丝者同日
而语也然今薄伽既徂招提尚盛七轴莲经白云生
于虚空一声渔父皓月现于空潭倘不以百尺为竿
孰能窥双鹤清烟于两林之下哉如斯海上人之举
者刱立巳不劳竖草矣且依依法王灵灵贝叶及望
朔祝金轮之式纵有移瓶绕绳床者来亦犹张咸池
之乐于洞庭之野夫何以快闻是必从权而导庶几
褊袒周匝则有黄面之狮座也频伽共唱则有善财
遍礼之华严也称赞龙飞则有初地应化之万寿牌
也于此三者果其愿则千岩万壑之风可即色而空
也惟诸檀越概作无相施之助乃可。

** 净土庵造弥陀法身缘起

或人谓垂手大师结座西乾而挕受诸族姓者兹则
铸像索诃讵不相错迦老折伏之门耶余曰不然子
未探夫斯妙者也余谓东西之迹有异而东西之理
无殊吾以一心观释迦则折伏之门斯在也以一心
观弥陀岂摄受之门不我斯在乎有能游于无何有
之乡以处圹埌之野者则无佛不心无心不佛倘不
其然必造像结社规规乎阒静之道场而夫出头
之举想此高山净土庵亦复如是第鼎无种子安能
以水火煮空铛哉此亦必振铎四方俾俗有净信善
男子等共捐朱提白粲以成功德当来报应何啻以
一笠七文惟愿与垂手大师瞻瞻于左右为是。

** 石坎庙重修关圣殿缘起

余闻阇黎氏之栖迟也孰肯背摩尼而逐外物也欤
哉孰肯昧清眼而执圆影也欤哉今之净启僧者谓
法愿王行其履不析骨然臂也谓法懒公仪其处不
煨芋拭涕也胡以鹫岭之徒而庄严汉侯之庙貌不
亦适燕南行乎彼则曰非也师独不见夫三十二应
之妙耶关圣之蕴德非浅矣某欲彻称之是犹道尧
缘起¶ 第 546b 页
舜于戴晋人之前吷而无益然斯圣之在天为使者
地为外坛释为菩萨一月三舟则何异于大士也石
坎之所崇者若豚子之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
其形者也某不以懒惰而废平等慈正不背摩尼而
昭昭清眼矣师何悭于引余曰若既不废平等慈而
概然振铎于四方想能识斯圣者自有不作住相施
者在又焉用我饶舌赘。

** 兴龙寺华严会缘起

海人谓一叶之舟能泛沧溟之波于紫石闻者曰是
余则谓一叶之舟能载沧溟之波而泛之灵荒闻者
曰否山人谓鹪鹩小鸟能鼓两翼而之苍苍之极闻
者曰是余则谓鹪鹩小鸟能含苍苍之极而入营虰
之腹闻者曰否盖华严之体相若海之与空而被华
严之所转者若舟之与鹪鹩也倘平常践履处翻得
筋斗换得眼睛扭得落鼻孔咬得著舌头何啻鹪鹩
纳苍苍舟载沧溟即五十三员知识百万亿千楼阁
亦吾人方寸中些须耳如或未然且听天真禅人导
诸檀越演诵一过何如。

** 吊岩山接引殿缘起

仲尼谓西方有大圣人然则既圣矣又何称大哉如
庖羲氏祖三皇而观五帝演河国以判太极继而尧
而舜而文武周公约其一域中四大而为不拔不脱
不辍者诘之天地之外乃曰圣人存而弗论其大特
迹之云尔至若瞿昙氏觉侵藤之二鼠难瘦却觚棱
而轻象魏揆失阱之四蛇莫化谢培祚而远黼扆是
转轮王之不为而落落乎雪岭也彼且易大千为耨
池之莲徙之东迁之西而与人与兽与山林渺莫探
其摇荡之根本者如之何其大也耶此仲尼所以称
之者宜矣余往岁以抖擞行脚而之垫邑凤凰山有
吊岩老僧碧天谓余曰是山之灵固得一矣师善为
缘起¶ 第 546c 页
我引否余曰引必有由然矣碧天曰峻极之巅居普
贤觉有情也第阇黎之依依者如女画吾想索诃可
栏楯旅泊可重行而大圣人独不藉相好临斯山以
垂手乎倘不怯冥搜概为之说果成厥美则伽陀有
建白丁和风穴同能布萨乃成南泉与药山并智机
用重逢实拙朽之幸也余绎其言即为之传灼然法
于为之赋返忠南启余祗园主人侍御田公为之缘
起碧天为无邻年来惮而不行余专务其所义语之
曰若宁作昙彦之待时不可望非衣功德主于三世
也激之以振铎为任或者王旦舍宅一饭之瑶台奚
止苏轼捐簪七文之幔阁焉需此则栏楯斯燄重行
斯续大圣人亦斯耀眉间矣馀庆何足以尽诸。

** 建菊隐庵缘起

夫碧虚湫盘皆自大冶中陶然而百昌众甫孰岂外
是哉第以凡陶圣人陶天此又不可同日而语也山
野于这里稍稍踏著美纳凉于桑下焉故藉方袍之
梵相以显翠竹之法身假员顶之仪规而用黄花之
般若一瓢一杖洒脱风尘久矣但狂心歇处不可无
熊岫牛峰讵独薄伽陶饮光尼父陶亚圣而近代杳
绝其断臂旁出之流者耶所以适忠郡之南有峭壁
高巉上则茂林虎穴中则平基三级而下则洞口号
涛之清流横绕而出若建支提集抖擞菊隐乎间此
其处也且禅人居士两谛同缘于左右必欲山野为
菊社长逮非衣功德主人又在振铎中求之也倘斯
举就绪则乌昙重辉白毫复展七轴谈于石上边戍
咸玉马之调三声扣于弦中大地普金泥之质而况
钱生锦幕笠产彤墀者哉夫如是则凡乃圣人乃天
自圣自陶自天自铸也惟诸檀越喜作无相施共成
无漏法俾执事导引者得以是为劝。

** 建十方堂饭僧请藏缘起
缘起¶ 第 547a 页

一坞白云三间茅屋固是僧伽耶之栖迟矣设直以
草木一易为岁时而弗展两片皮播扬佛法懒拈赤
帜竿单提宗镜则不被黄檗断其双足者或寡尔第
敷宝华王座而拘拘以列石为任者非也入廛垂手
而不以檀度为先者亦非也夫何以知其檀度为先
耶过去菩萨有内施外施无尽施皆效三轮体空而
不执相故得波罗蜜然导之者必法平等慈否则类
大迦叶与须菩提而有不均之谤矣是知敷座垂手
僧伽耶事也虽事也而实非事为事也内施外施宰
官居士善男子善女人事也实事事也而非虚妄事
也山野自香山普陀还蜀挂锡南宾维摩室乃遇无
无大居士田侍御贤乔梓洎通郡缙绅士庶刱建聚
云丛林相留贮锡焉复兴黄侯正受故事劝注楞严
梦释圆觉点眼石室禅议一贯别传原易说传灯居
士拈颂数书成而往来就学者益多其丛林也既欠
二时之粥饭尚无六摄之绳床纵栖霞坐月松花难
饱于法喜衣荷煮雪树荫罔庇于帡幪似不可不振
铎四方庄严三宝而为诸檀越作无量福田也尝忆
经云若人募导至万人即是现在阿罗诃山野讵敢
觊觎先德陈迹秖作一浪子怜客贪杯识醉巳耳倘
诸檀越概发无相施则七文有验彤墀映黼扆之座
一饭曾迁青衣闪玉霄之台况复云水延集即晏坐
有茅屋也贝叶盛函即楼阁有法藏也禅悦盈餐即
聚落有香积也波罗蜜当斯巳坦荡矣愿以一邑不
足募之一郡一郡不足募之一都总不越平等乞三
轮空也故标题曰万福因缘。

** 吊岩山饭僧缘起

息如也居若静灭如也处若阴斯则迹与影而俱浑
矣庸讵凿机发锐而花其四心也与哉庸讵鼓善唱
美而渎其名实也与哉吹万野人曰是不然于陵仲
缘起¶ 第 547b 页
子瞎眸而取李可不谓息迹灭影耶孟轲氏犹以丘
蚓而加诸辞盖不可作贤圣阶梯也我教有阐提萨
埵者即先觉觉后之流也四住独偷者即欲洁其身
之类也怛闼老子常部分以为劝故经云彼一阐提
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今某禅人迤逦吴越讯参
德宿竖醯罗之目于腔子寂寂厥真执檀度之幢于
乘门济济厥士且不违行相三昧以饭僧津筏为诸
檀越设是非独伦洁身之谓也然诸檀越亟宜掷贯
倾囊共法第一波罗蜜亦可谓施受得人播种得地
矣阐提萨埵当以是自取。

** 巴台接引殿缘起

云里半间茅屋松下一井清泉宁不为抖擞栖栖耶
第缁衣者流必具六波罗蜜行而六波罗蜜中又以
檀度开先焉故经云菩萨有内施外施无尽施倘不
有受施辈复何称三轮体空哉南宾郡西有巴台古
刹刹右廊有接引如来像即宣圣答太宰嚭之西方
圣人也彼佛鹅皇手坠孤光遍法界楼台狮子音轮
花雨浸有情阶砌是以乾竺震旦无不与与醍醐依
依甘露正巴台刱住之初心若是耳令也廊颓像亵
莫之获修幸值德星悬座兰若逢三十二身恩泽流
空支提醒千七百则盖亦佛事中兴重整衰替之时
也乡以云里松下为止者今可作普化振铎矣乡以
廊颓像亵为忧者今可望子明舍宅矣惟冀檀越宰
官居士肯法无住施胥成厥美则缁衣之行有进宣
圣之赞重光而接引之范益新矣壁题金马梦送朱
衣锡福何足以尽诸尚有究竟到彼岸为彼佛之愿
云。

** 行脚缘起

怛闼阿竭以檀波罗蜜为世间作宾天之缘厥邮自
饭僧始然饭僧也者又非不择例也是中亦有义焉
缘起¶ 第 547c 页
故经云饭常人自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
千人不如饭一须陀洹乃至饭百千三世诸佛不如
饭一无心道人所以谓之无心道人者一笑传心波
浚少林之髓三敲续燄火遗穷指之薪斯盖以叔世
无古锥特推之为鼎内盐梅也况兹禅人某足发蚕
丛欲航诸海上笃志慈门自甘为抱珠乞儿藏珍衲
子亦讵敢以道人自期耶无乃游冥之鸿鹄已耳奈
之何当斯际也曾参之商颂易歌而阮籍之途哭难
泯碧眼之芦苇虽摘而宗悫之长风莫将总欲炊麋
鲜豆粟买舟无杖头之钱也似不可不振铎于大檀
越宰官长者倘肯助朱提白粲或以聚粮或令裹腹
俾航海之愿重新而无心之德倍进檀波罗蜜不即
斯人而畴与之有。

** 刻录缘起

是道果无言乎言而莫知所以言也厥言既出则有
寓有重有卮有绪要其宰无越乎环中之枢机耳山
野自律祝染而席珍蚤谢聿徜徉于刍粟松岩久矣
讵谓无言无言则滑疑之光不耀讵谓有言有言则
天钧之兆奚至故不有而有不无而无是而寓重卮
绪之辞若风之翏翏叶之刁刁而吹矣有应法勤策
者曰柱下伯阳居景室而撰玉牒浮提氏之国君献
二神人焉泻以壶汁沥以心血而录诸书始得火传
不息今聚云以断臂单传之髓不作自了见刻效马
鸣之中论析破觉巢绁步一宿之證歌掀翻灵府曷
翅摄生尽性即家国天下亦弗外乎是也吾曹忝入
函丈独无泻壶沥血之想耶但只孳孳于振铎间以
布枣梨之永庶几乎薪之不穷于指也吹万野人曰
善。

** 重修宝圣寺缘起

泌水衡门芰衣松茹此刻意高尚而以草木一易为
缘起¶ 第 548a 页
岁时也者设遇执爨洗器刱竖范容之子殆将面墙
立之而已矣故我怛闼阿竭提人有秩鞭策有浸若
废执洗刱范之用而存泌衡芰松之寂则水浅而杯
胶不能飞之以无翼也若废泌衡芰松之寂而存执
洗刱范之用则国伦未得而匍匐失其旧步也若两
者俱存而废天真之佛是犹认指为月讵独忘月亦
忘其指矣余受陈村请敷禅那座过南城宝圣会诸
禅人晏席间有执事者喟然而启曰天下福地七十
二区而西川有七焉今之驰骋四方乃以愁中函谷
梦里磻溪恒齿颊而不忘者得非抱镜狂走之流耶
孰肯效獦獠叶落而更星海辉润于枌榆之鹫岭哉
且此刹阜高宇低大观之瞻匪峻人和地洁轩昂之
貌易巍况复推毂每临锡马踵过顾虽我檀越主人
鼎轴于当代然亦柱础于瞿昙之时也余据厥攸论
遂绎其辞以劝诸宰官绅士长者居士希规无相施
概捐朱提白粲庶几祇桓广丽壁燄双获于禧田薄
梵宏彰朱绂接宠千王甸斯则乘门之绪也渐志也
舒等而极之即与寂与用与天真绰绰然履简易而
捷登矣吹万子敢生许寱言。

** 重修清净庵缘起

三间茅屋一坞白云巳是苾刍安居处若较古以冢
间树下者又为过矣何更修造云乎哉噫是不然当
迦文在世有欲见而不得见者有欲施而不得施者
逮涅槃际六天呈供四众设珍唯能涕泗号嗌而巳
况复像季时代聆其法者窥其梵相不假导引而播
种福田耶是说缘高城山麓清净庵僧智先谓庵有
梵相梁几颓矣将恐亵座几弛矣将恐渎倘不振铎
于四境檀那抑亦法门退堕之流也惟诸喜心者希
效阿难慕紫磨相好为助义。

** 建佛刹缘起
缘起¶ 第 548b 页

仲尼曰务施而不腐馀财者圣人也又曰有思其穷
则务施况复如来第一波罗蜜而为诸檀越作福德
津梁哉然施固有能施之者要先择其受施之人能
就信施而转大法轮者如来也此果其人乎今之如
来既逝厥像犹存像之住又在鼎搆焉鼎搆之成又
在务施之士焉有檀越李君巳布地矣地之外复有
粢盛之畬矣第梵宫相好必募不腐馀财者出庶几
成其福德津梁耳超然禅人丐余以是说。

** 南城山造佛像缘起

苍苍之极响空者至纷纷之落雨宝者真故求香必
于旃檀而索海从于性水也如来藏身身之最尊者
光现佛刹微尘数世界摄受调伏厥中茫博矣我
太祖高皇帝乃称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化阴佐王
度盖由仲尼之知也第金像既隐维卫涉于三吴梵
影仍辉释迦传夫东汉斯立相贻真俾萨埵有情得
觌面皈依若穷性水而遗大海拾旃檀而弃馀香极
于香而极于空也已南城古刹绝顶峗峨殿巳重新
灯巳重光然于僧愿不满者毗纽三梵相也山野阅
诸藏经云释迦如来先以珍宝冶诸佛容后获身为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固是第一非常人可成第一非
常事敢募大檀越公侯宰官长者履斯释迦之尘成
斯释迦之像伫见三命飞扬宠锡璃头雄拜印五枝
挺秀袭延凤阁喜垂仪檀波罗蜜讵待琐琐乎。

** 阅藏饭僧缘起

李长者云若废文殊存普贤所有行门皆有漏若废
普贤存文殊所有寂定是二乘若废佛存普贤文殊
佛是觉义无觉者故所以佛为大圣人非以一事一
理一法一行中得无碍智而成乃以一切事一切理
一切法一切行中得无碍智而成也隐禅人幼事芸
窗壮归梵刹独以性命是究不以文字语言为聪明
缘起¶ 第 548c 页
计勤参聚云数载执任知藏适聚云有阅藏千日之
期往来衲子挂搭支费甚繁禅人思之曰文殊智也
普贤行也由智行以成觉义是所谓之佛也我今何
人哉方将以寂定枯心而为之智行耶又宁以寻行
数墨而为之智行耶方将以口头三昧而为之智行
耶又宁以威仪束身而为之智行耶意此皆一隅之
覕也菩萨心者要以净信檀度为第一波罗蜜果能
劝得无住相之施则三轮体空金象随生于果位七
钱念重厄星消没于王都即相即真即财即法智行
之门有进矣山野聆其说殆不敢阻华严经云初发
心菩萨功德无齐限余只听其自取。

** 代作续藏水陆缘起

法从心里得理向事中求此最简易之语也故瞿昙
氏法以心说荷雨被翡翠踏翻理以事彰竹焰为鹭
鸶分破苏长公所谓睹是法藏者如众饥人入干太
仓虽未得食巳有饱意又如病人游于药市闻众药
香病自衰减更能取米作无碍饭恣食取饱自然不
饥又能取药以疗众病众病有尽而药无穷此助吾
人一心之法也又谓水陆法幢惟我蜀人颇存古法
观其像设犹有典型虔召请于三时分上下者八位
但能起一念于慈悲之上自然抚四海于俛仰之间
此指法门一理之事也无边上人鼎新榆里永兴庵
白马驮来巳就三车矣唯续藏四十函未备似属缺
典水陆道场科仪虽载而两途妙像未设亦成虚式
今还源者乃无边上人之嫡子也运斤效输子之徒
欲补琉璃之夜月振铎执普化之任期展白叠之西
容愿诸檀越宰官长者居士法无住相之施共成斯
举则简易之道不离这一著向心法事理上获得无
碍福德性而与法藏道场永證无碍三昧矣长公之
言岂欺我哉。
缘起¶ 第 549a 页

** 聚云修造丛林缘起

象帝之先即无声无臭之天故曰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老氏得之寓礼发乎周代宣圣得之克
己以授渊贤所云简而约所履坦而易犹存释氏之
为尽也道之存曰西方有古皇先生善入泥洹今以
返神吾欲游焉此紫气出关之语也儒之存曰西方
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此答商太宰之语也我朝。

太祖申而广之揆而细之重其阴扶世教暗助王纲
也第斯先斯天者言诠之击空无响示迹之触途成
滞方其无耶高坚前后之为谁执其有也意必固我
何其病不有而有不无而无即言遣言即迹泯迹是
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
时凋此存而尽之之机也若能不有而有不无而无
可入达磨西来面壁危坐教人参究得悟之妙也若
能即言遣言白马琅[王*函]自知深密了义教人得兔忘
蹄之真也若能即迹泯迹必体梵网律仪衣瓶钵杖
教人随类解脱之矩也三者备始可刱兰若而兴祖
道续宗谱以接方来然后花笑鸟啼朝霞映枕流之
浪举措无非天也鸢飞鱼跃晚照辉漱石之床寤寐
无非先也奉与不违则不在我耳山野于斯担荷亦
有年矣每尝夏腊结制同类相谈莫不以单提半显
为阙限要以戒律精严沉鱼落雁为晚进之绳缚故
初制结之以戒学问乃操修之由讲解诚训诲之法
故次制结之以学禅尽超越之谈参入无思之境非
言非默义有所极故三制结之以禅斯则古佛之遗
规诸祖之法范通而行之不亦救世之全提乎所以
太宗文皇帝云僧家务要遵依旧制各务祖风谨守
清规严洁身心正此之谓也奈之何登巢入窟非栋
宇不可为长饮水餐松非饔飧安能习久是故重修
缘起¶ 第 549b 页
藏楼以广学人之处也补修前堂以为安钵之僧容
也后刱十八高贤房以为参悟老衲之止也夫有若
是之功德又不可不为诸大檀越之福田也。

高皇帝记灵谷寺云今天人师有殿诸经有阁禅室
有龛云水有寮斋有大厦香积之所周全庄严备具
以足朕心矣矧乎释子讵敢不事斯语耶惟诸檀越
概法无住相之施不作彼此观之想他日七文生象
魏一饭诞瑶池檀波罗蜜奚啻象先之所矣请以是
为意。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九终
缘起¶ 第 54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