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尺牍¶
尺牍¶ 第 303b 页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六
嗣法门人原澄等编

* 尺牍

** 复雪岷方司李(讳象璜)

别来未几青黄两度俛仰光仪心焉如捣唯台台洒
洒襟怀荡荡施设治政之间有若庖丁解牛公堂说
法无待清献闻雷苟非睿明洞开曷能臻此超遥容
与哉李君学士好道之人承指乃参贫道贫道不引
枝蔓唯以本分提持且未见其虚往实归临别涟然
盖道情非世情也兹读手翰台台何溢美誇许之若
是耶日者又蒙赐以慧日慈云之扁兼率耿太守赠
以荆南祖庭之额久废天王兹者兴复实借光多矣
况未寸函申谢何以辱教殷殷更欲阐明斯道惠及
来学第凉德不慧之山僧无能副台台之盛念矣然
道有时而弘唱逾高和逾胜兹时贫道何能使道而
弘哉临书引领统惟垂谅。

** 与黄檗和尚

太白一灯光明天下分辉续燄彻古通今内圣外王
咸为隆重其最著者唯吾径山容老人也老人目击
时衰世变法门混淆日久邪宗僭窃之辈犹此而兴
遂尔别集述而严统作盖为见诸行事深切著明非
谓空文而载虽人以此罪老人然人亦以此知老人
也老人化去未经十祀座下法门豪杰如金粟元东
明鉴资福广龙华宗相续而往某以老人灵塔犹恐
未安窃常疑之不然天夺何致此耶唯吾黄檗和尚
道振七闽风闻楚越克绍祖山特非偶尔幸加留意
老人灵塔或龙虎沙水之不吉或入塔安位之期未
良协同堪舆细而察之傥得老人寂光神安荫覆吾
昆则法门大幸事也某顷来晴川得值鳞便肃此荒
函达于左右伏冀鉴我微忱则先老人光明广大千
尺牍¶ 第 303c 页
秋烜赫亦相传而无尽也天王中兴碑记传以教览
临楮依依曷胜神来。

** 与容庵宋吏部(讳学洙)

渚宫一别迄今八载不唯光仪间阔亦且雁断衡阳
咫尺之间竟同河汉岂倡和因缘法门机会而有时
节乎门下年来眼空无物唯道是持佛祖公案窃闻
有会出言往往惊人视听然欲与从上宰官居士受
法有师名留灯录榜样后来道垂千古须是一真不
立万法圆融方与古人把臂共行且今法道滥觞乱
统满地唯门下高明故兴言及此知不我诞法门幸
甚吾宗幸甚。

** 复掌山郑内翰

酷暑炎烝人人势畏千竿竹十亩莲何能得也然且
伐木鸟鸣之时未尝不怀掌山之美人咫尺天各一
方无能聚晤况其欲发归舸远去两浙七闽之间又
当何如也天下无变迁者道而已矣天下无间然者
道而已矣然道既无变迁亦无间然予与掌山之交
乌有变迁间然哉盖予与掌山之交者道而已矣苟
不以道为交世之态人之情得不变迁间然乎是以
肝胆楚越矣况掌山胸藏武库足满天下老衲名人
靡不从游而称当世大儒者乎窃闻仁者赠人以言
兹掌山远还特以言赠苟如此鉴诸则交之深矣而
予亦有荣望焉。

** 与檗庵徐司李(讳行)

壬寅秋棹过蕲春闻大令名迄今六载不能忘于心
也所谓不能忘者以门下眼内空天下腹中小乾坤
而于吾道大有得手佛祖机缘亦尝会悟物格格物
一贯径山木樨无隐廓然匡阜子韶山谷岂让昔贤
杀也活也自由手脚佛也祖也当头按过果如是乎
吾当贺之鹿野观察昨至天王言及门下侨寓渚宫
尺牍¶ 第 304a 页
是勒荒函先以通候傥不我弃驱马来山再有长论。



昨承惠顾兼以垂问十年已前此地荒烟蔓草十年
已后此地峻宇长廊不知天王眼目在荒烟蔓草中
在峻宇长廊中贫道就而荅之蔓草一堆柴长廊几
担土窃恐门下不能直下释然领略今再申之然天
王眼目不在荒烟蔓草峻宇长廊中若在峻宇长廊
中眼目即同土木若在荒烟蔓草中眼目则是无情
既不在此二处便请下一转语若点得出赠以一条
撑天柱地拄杖子。

** 复允庵吴别驾(讳斌来书请详悉天王之讹)

手翰所云应酬之外默坐公堂恍惚之中觉有物焉
独恨尘劳关锁不能猛然解脱左右既知恍惚之中
有物而存试看应机酬酢之时是此物欤喜怒哀乐
之时是此物欤折旋俯仰之时是此物欤若以总是
此物更欲离关锁求解脱得无重增其虑乎况以应
对究心之外欲明天王混淆之由请详直书苟非灵
山委托有愿而来何能致此思惟哉天王道悟法嗣
马祖所出龙潭崇信信出德山宣鉴鉴出雪峰义存
岩头全岁其云门法眼两宗实乃天王之系也有宋
景德年间吴僧道原修集传灯未识从上碑版谬收
龙潭系于天皇之下云门法眼相随而去是故混淆
之由始于道原也百世之下竞起而争亦始于传灯
也张无尽公窃常疑之雪峰迅捷当出马祖后得达
观颖公所获节使丘玄素所撰天王塔铭始知雪峰
为马祖五世孙无尽眼目择法验人果不误矣诸家
辩论代有其人奈何久假一期难归吾天童悟和尚
思作一书正其讹谬多因修葺以寝厥心吾径山容
和尚善继善述遂著五灯严统删去妄窃以定正宗
话行海外案垂千古吾常谓人解曰其所辩而争者
尺牍¶ 第 304b 页
宗派也云门法眼久无人矣伊何固执焉然辩而不
能清者已有景德传灯一讹书矣其不辩而自清者
已有唐之侍郎归登所制南岳让碑列法孙天王道
悟圭峰荅相国裴公宗趣状马祖之嗣首曰江陵道
权德舆氏所撰马祖塔铭弟子十一人道悟在焉
历代帝王稽古略引载天王之事详而且明宋有佛
国续灯叙明雪窦重显为马祖九世孙吕夏卿铭雪
窦显公之塔亦系马祖九世孙觉范林间录辩明天
王拱辰祖源通要乃载天王于马祖之下大川五灯
会元辩清天王晦岩人天眼目五家宗派序亦博论
天王云壑心灯并续天王元有念常佛祖通载纪入
天王碑铭明有少林联芳碑记原载天王于马祖之
派汝稷指月录分清天王黎眉教外别传天王系于
马祖之统天童直说明析天王虎岩禅灯世谱编證
天王吴侗氏之定祖图亦收天王归于马祖之谱大
兴善寺一华五叶之图云门法眼祥发于天王王谷
正名之录备悉天王之由且二十种书朝历五代各
各清正已为定典有入龙藏有行山野况复清有严
统炳如日星天王新树丰碑高一十五尺一为工部
郑公之记一为云居显公之文纪载其事俱为不磨
所以不辩而自清也法门明眼得一展笔岂肯模糊
放过况于左右王事鞅掌间一询及无尽夏卿之身
再现所谓有愿而来委托其事者也或谓传史无玄
素之名殊不知宋儒避国讳改为元素欧阳修贬夷
陵令尝集神女庙诗李吉甫一首丘元素一首贞元
十四年石刻黄牛峡下夔州巫山界石刻亦然遂谓
无此人何读书之不多而博究之未通也兹因来索
潦草布复临书怀想不胜依依。

** 与友人恒和大师

不奉教言忽忽春光十七度每怀道范行行明月上
尺牍¶ 第 304c 页
三更是以南北殊途鸿音杳绝想颠毛各已霜曰形
影俱非昔时呜呼感念之私宁无集于中乎几欲追
随杖履奈何业系天王屡从云水觅师行止竟无准
音前住维扬得聆卓锡商城又在江陵传闻杯渡樊
口昨来汉上始知新创鹿野苑与诸子吟风啸月高
枕羲皇之上为之平生兴况独不慧劳劳岁月上而
荆下而扬作马为牛且无宁晷兹欲构一退居或吴
或楚落成之日奉迎象驾共延天年亦得把臂快谈
长林丰草之下为吾生乐事更何为哉裁此奉达统
惟察之万水千山唯神来耳。

** 复明震黄居士

两接手教知居士遁迹鄂渚道履清嘉为喜为慰但
其中囊囊萧然切勿以此为虑耳财者世间之害也
多少英雄向此中埋却所以庞公尽沉湘江以快其
身此时居士非人所使其贫盖天所助其道矣昔者
所送一偈弗可以此作付法会弗可以此作开示会
于其中间弗可以此甚无谓也弗可以此孤负山僧
也是以草率数行少申奉复兹时山僧沉痾一枕诸
缘屏谢并以附闻馀不多及。

** 复荆州诸护法宰官

时接云翰读之反复深知公等唯以天王法席不可
虚荆南化道不可无人勤勤恳恳为怀为念是以
尊法重人千里远招此非昔时记莂之深而安能有
如是哉山僧已拟今春买棹朝暮还荆不意地藏重
建殿阁堂寮相继维新虽巨商自为担荷独功浩一
时难竣此际不无之踌躇遂有方于台命也至若天
王祖席谅以垂护如初又不在山僧之喋喋矣临书
依依不尽所怀。

** 复松涛徐侍御(讳养心)

韩退之之排佛一时妄耳后归心吾门实乃悔过其
尺牍¶ 第 305a 页
愆矣往往后学窃比排佛之说毁吾圣人之教正如
吹光割水何伤吾道大儒明察小儒轻率左右谅之。

* 题跋

** 题玄宰董宗伯所书金刚经

士大夫崇信吾教委身虚怀问道归心如裴休相国
之于黄檗白居易侍郎之于佛光陆亘大夫之于南
泉陈操尚书之于睦州黄庭坚太史之于黄龙张九
成侍郎之于径山往往皆博达伟人一时浩归吾教
所谓儒门澹薄收拾不住也至明毅庙时崇信之心
犹然未衰宗伯书经所由来也宗伯书经多种此经
系是江陵吴弘功宰江都时所赠可见吴公亦是好
道士大夫也是故宗伯书经以赠而吴公携归又摹
石于沙市观音寺闯贼陷荆一埽劫灰无可留者而
此经独存可谓金刚不坏矣然则此乃宗伯之金刚
若是如来亲谈之金刚岂止经此一劫而已哉。

** 题天童悟和尚登金山诗

临济之道盛而复衰兴而复废其在明季如一缕之
系鼎九卵之累棋危之甚矣其持危挽废后五百世
起而振者则吾天童和尚也夫圣人降世为拯沉沦
虽起寒微颖脱非凡不事翰墨而动笔皆是草圣不
精诗书而开口便成章法和尚万历丁未春自燕还
南是时尚未受嘱气宇已自不群偶登金山辄成是
句不独自出手眼犹且玉韵惊人其绘文琢句者曷
能有此哉吴人勒石已供游客后孤云鉴禅师重树
丰碑并自手书垂镇金山又以骚人采入诗林合成
风雅然则读之者幸󳌤作文字诗句观当眼豁心开
可也。

** 跋夔州郡守梦得破山明和尚偈

丙午春夔州郡守梦破山和尚与一扇展读其偈曰
屣声滑滑向苍苔老去寻山亦快哉回首五云堪一
尺牍¶ 第 305b 页
笑澹然潇洒出尘埃觉即遣候和尚已化去矣郡守
以此为辞世之偈乃梓而遍示之且和尚自出天童
之门声名洋溢乎东南逮归蚕丛道价益盛然其笔
其舌妙有入神鲜有不发扬其道者即发扬之处不
带濂涎逆行顺行自由自在实乃大乘菩萨游戏国
土开觉众生者也今视此回首五云堪一笑澹然潇
洒出尘埃之句似有羁绊脱去觉非菩萨涉世无碍
虽则梦幻之语窃恐传夫后世以郡守之妄诬和尚
为二乘之人也况辞世之偈关乎人天眼目由是不
慧振笔跋之。

** 题妙明子折疑论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既无二道两心则何分华
夷三教譬夫人之一身有肝胆焉有肠肺焉名虽有
异实共一命也儒者显者也释者隐者也显以治国
隐以学道有其道矣君王不得为臣诸候不得为友
非有慢也无苟荣也遂尔高风独立或为人天师表
或作鬼神恃怙则巍焕无为道在无所不在俗夫不
知以己之学方人之见谓曰铁砚磨穿故纸钻破尚
不能通心达理彼殊方异教广大深远望重若是猛
有疑焉妙明子学佛之徒也终不以己之道博论雄
谈唯其疑之所请明而折之宛若庖丁解牛恢恢乎
游刃其有馀地俗夫曲辩不得亦醒久坐瓮中不知
乾坤许大且赧然愧畏矣然斯论也折其疑已予则
不然请其更疑大疑所谓大疑必有大悟大悟必有
大明大明方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更不疑吾
圣人之道有异也。

** 题孔子世谱

庄生讥孔子行仁义道德犹如骈拇枝指附赘县疣
亦若行舟于陆推车于水又曰先王仁义道德正如
刍狗陈而无用悲夫蒙庄可谓夏虫不知春秋者也
尺牍¶ 第 305c 页
夫春秋之世周室微而道德废仁义亡而霸业兴乱
臣贼子出焉宣尼蒿目而忧怃然而起周流列国辙
环天下约人以礼乐晓人以信忠识之以义趋规之
以仁行作春秋修周易名分无紊道德有隆孰谓骈
拇乎孰谓枝指乎所以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又
岂与蒙庄独善其身同日而语哉今宣尼之裔枝叶
繁茂门户赫然亦皆宣尼之德泽乃继微子之宗系
与世岂不煌哉兹因徵及辄以荒言敬书其谱后识
者勿以余为多辩焉。

** 题列仙传

天下论仙者首以老耳次即庄周其后失其真矣何
则往往以身为不老修之延年翀举升天亦为妙术
殊不知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又不知吾有大患
为其有身是故修者不识其本致使门庭至今落莫。

** 题天王寺古铁(传为佛躯所化或钟所镕约四五千斤)

物有所待理有时而彰其天王寺古铁乎寺刱于唐
道悟禅师所辟荆南节度使亲临访道见路隘车马
节使发怒因感空中有声曰我是天王神节使设拜
忏悔遂建寺号曰天王悟元和戊戌夏示寂节使为
撰塔铭当是时道场必乃雄杰至宋以祝融废尽瓦
砾无存独一巨铁暴露坡下是铁也远不具论即明
时居民有近傍抚摩者旋即头疼恼热焚香祷之即
愈又有冶人窃为所胥将掘之时天际巨雷哼哼更
复电光闪闪冶人由此惊退荆总戎郑公欲取铸西
瓜之炮发卒五十将举之时仍晦冥忽作风沙陡起
卒乃惊退然则世间有用之物防守不坚人且贼之
况数百年无主之铁有用之物几不被人窃去尚乃
存之其天王神护欤古铁自护欤不然未有不废倾
者也顺治戊戌夏予始至荆开法铁佛己亥上元解
制携职事十馀辈亲访其处拨草视铁其蹴蹴然似
尺牍¶ 第 306a 页
有愁戚之态予乃喟然曰吾亦有愿而来卿有灵能
助我乎至辛丑五月方于此诛茅除日薄暮鸣鼓三
击予领众至其处众拒曰不可轻动恐致祸予叱曰
物见主眼卓竖何祸哉遂拽起上坡距三门不远予
拙笔书一额曰天王古迹更书一佛字于上命匠以
金刚钻镌之往来观览者如市其精精然觉有喜容
是时道场已建一阁一殿矣呜呼宁非物有所待理
有时而彰也哉是以书之告夫来者。

** 题黄龙寺石龙

曩阅楚会梼杌载灵山寺右有石龙鳞甲飞动乘虚
欲来予初未信至戊申夏重辟黄龙寺都人谓予言
曰此后山有石龙焉领予亲视予曰此好事者所雕
琢耳后因掘土数尺仍复获之鳞甲完美精润有色
击之铿然有声始信好事者不能如此为之乃山之
灵也造物之灵也夫造物之工能使物之为青为黄
为赤为白或使升降飞腾或使兴云布雨搅天池涌
地阙倾山覆海变变化化无有穷尽况复能使顽石
为乎人在尘埃之中汩汩芒芒竟不知万物之所以
自心之变动且亦曷能号称万物之灵哉悲夫黄龙
与灵山相去仅一牛吼地而有石龙即此龙矣龙左
有石壁正当所建法堂之后予命门人明震擘窠书
黄龙道场四大字镌之更勒黄龙寺始末与石龙并
称胜概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也。

* 序

** 慈报录序

传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
述人之事者也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身服显名丕
振先德周公辅相三王缵成大业其事君事亲之孝
百王千圣莫之与京尚未揄扬举及独乃暴出继志
述事一语可见世间支延道德端在继往开来使前
尺牍¶ 第 306b 页
人有志有事俱不泯灭仲尼之言不亦深长之思哉
予生颛愚又复固陋父母劬劳师长雨露欲一展报
愧未能也然先人有志不逮之事则未尝泯灭于怀
由是戊戌挂笠荆南之铁佛穷蒐天王之旧址披茸
驱虎兴复区宇象设尊严碑版树立戊申鄂渚复获
黄龙道场剪除宿莽刱还旧业其搰然以竭力乃聊
报先人之宿志兼以五坐名坊慇勤行道一十五年
以资吾亲盖是不忘所自奚敢称曰善继善述之人
因之剞劂残槁遂命名曰慈报呜呼慈恩浩渺乌能
报哉。

* 碑

** 先父母二碑

原夫汪洋之海必有其源覆天之木岂无其根圣人
降迹贤士挺生宁曰无父母而遗其本也既不遗其
本必报之达之也养不足以报父母而圣人以德报
之德不足以达父母而圣人以道达之道也者非世
之所谓道也离情谓越死生通万化彻古今天下之
至道者也德也者非世之所谓德也广万善含仁心
导品物出沉沦天下之至德者也某材愧散木吾父
母难为报也所以壬寅秋仲命驾江陵拜祭斯山今
复重来勒此二石一奉吾父于月坟之右一奉吾母
于黄陆公山之前吾父名应台故于崇祯甲戌九月
逮某壬辰自天中旋归礼葬吾母张氏故于甲申九
月即某彼时就葬吾父母所生七女三子长子夭亡
次子亦亡某其第十子也念双亲既丧兼世又迁功
名尘垢何能羁我遂拜辞家庙祝发披缁走求圣人
之道于四方百种磨砻而契證故不敢遗其本往来
江汉以斯至道达于吾父母也或曰父母遗体发肤
不敢毁伤师虽明道发肤已毁呜呼斯人见其迹未
见其理也迹也者末也理也者本也吾将以本达吾
尺牍¶ 第 306c 页
父母可谓至也况太伯断发文身千古称曰至德矣
乎。



生事死葬祭之之礼乃人子之首行亦天下之孝本
也或曰此闾夫闾妇之行何足尽才人豪士之道也
才人豪士必任一官乃效一职高车驷马光炫门庭
为其孝矣或曰此形名声势之行亦何足尽圣人君
子之道也圣人君子必见其道明其德或经济天下
或辅相邦国尧舜禹汤周公孔子乃其人也尧舜禹
汤以道治天下其亲乃不显乎周公孔子以德辅天
下其亲乃不扬乎是以古今有异教道不同欲人为
善之心则其一也某虽不敏教人务本趋善以报吾
亲虽曰亲之不显天下孝道之理尽也吾何晦焉谨
稽首拜手而为之记。



(版存嘉兴府楞严寺经坊流通
康熙十一年重阳日谨识)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六










尺牍¶ 第 307a 页

** 天王和尚行录

师讳慧海字水鉴号沙翁武昌兴国谢氏子生明天
启六年丙寅至清乙酉年二十不甘处家诣报恩寺
祝发即北游教席庚寅以生死大事南还一日饭后
看本来面目划然大悟说偈曰面目全彰不覆藏几
回叉手问中堂于今见也非他见庆快平生百骨凉
谒径山费隐容和尚尚曰那里来师便喝尚曰放汝
三十师又喝遂起名受具复访吴兴独冠敬禅师乃
印法焉顺治戊戌夏至荆开法铁佛辛丑中兴天王
壬寅应维扬地藏请乙巳再住天王戊申重建鄂州
黄龙庚戌赴汉阳栖贤冬仍东下重建地藏师五坐
道场四处开辟其道在天下言落江湖不能尽纪谨
录所行岁月勒于天王寿塔之阴庶有考云明渊书
天王和尚四十大寿兼送返锡荆南序。

佛法犹日也日无地不照又犹水也水无地不流而
俗眼不知指土木形骸而谓之佛是何异于凿牖见
光而曰日颛在是掘地没泉而曰水颛在是岂理也
哉夫佛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限南北不分远近
是以圣圣相承灯灯相续或举毫端而建宝王刹或
坐微尘而转大法轮或一拳捶碎虚空或一脚踢倒
须弥中间别有神通游戏于法自在又岂有彼此去
来相于其间耶天王大和尚妙龄悟道信乎不凡诸
方尊宿无不称为英杰昔者开法荆南重辟天王荆
人闻说法者莫不皈依兹以松石之请遂结伽于真
州地藏禅寺仪人闻说法者亦莫不皈依僧夫荆也
特以寺古倾颓殿阁廊庑得赖结构况寺建于唐从
未一开法席而师单刀直入痛棒热喝雷惊电掣不
知唤醒聋聩多少其为开宗第一又何疑焉仪人方
恋慕不衰而荆人迎请复至再至三仪人曰我师也
荆人曰我师也二州之人争相恋慕亦足以见师之
尺牍¶ 第 307b 页
教化所至也然而佛法犹日也犹水也日无地不照
水无地不流而佛法之所通又岂限南北分远近乎
哉师迫于荆人之请今将杯渡而南矣仪人留之不
得而恋慕之情又无由申值师今年大寿故假尘言
以祝之亦惟愿佛法无地不照无地不流而人之慕
师者慎勿凿牖见光而曰日颛在是掘地没泉而曰
水颛在是也则庶几矣是为序。
乙巳夏四月
赐进士第奉宪大夫 钦差河南通省管河水利兵
备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兼参议前工部都水清吏
司主政提督通惠河道盛治顿首拜撰。

荆州天王禅寺中兴碑记

唐贞元元和间真僧辈出而佛理宗乘于时丕盛其
在荆南则天王天皇二禅师其炳炳矣二师生同时
住同地而一嗣南岳一嗣青原其功行亦正相等是
则当日卓锡之场即为后世传衣之地固当亘累劫
而并存然数百年来天皇犹有寺也而天王遗迹已
付之断烟残照其荒落也不知几年矣夫天王道悟
师本渚宫人也尝谒马祖时祖嘱曰汝若住持莫离
旧处师便返荆结庐距郭不远后节度使丘玄素遂
于府西刱寺居之额曰天王即师他日示寂地也稽
之往牒碑志犹存独寺既不可考即荆郡乘乃不多
及亦为何哉盖尝考之后周时诏废浮图凡天下寺
塔悉就毁灭独天皇寺以有张僧繇所绘先圣象存
焉遂得独免岂天王寺之废适在是时耶独怪天王
之裔数传而为云门法眼二宗宗系号称最盛儿孙
遍天下而祖父发祥之处莫有过而问者不大可悼
叹乎顺治戊戌有水鉴海大禅师住锡于荆深慨夫
法席之倾颓致衣珠之迷失而悲悯独切焉因为蒐
之得荒基一片于榛莽中尚馀塔址钟铁且此地周
围十里许社名天王堂是则当日天王道场端在是
尺牍¶ 第 307c 页
矣因以大愿力共此都人士经营之无何而殿阁门
庑焕然大备举数百年久湮胜迹而一旦勃焉重兴
非甚盛举哉越甲辰余以榷事至荆间一游览不胜
赞叹寺僧明哲因以其碑记请焉余虽谫劣无文然
窃幸天王有灵遗迹复炳使至止斯地者得从瞻依
礼拜其下想见当日马祖所谓识取自心本来是佛
之指是则天王一灯常明斯世实维鉴公大禅师斯
举是赖焉遂为斯文昭以志之若曰名人之文可垂
不朽欲以补郡乘所未备而远与僧繇之绘事同功
则请以俟后之君子可也因为之记。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奉
敕提督湖广荆州等处地方抽分兼管河道工部屯
田清吏司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豫章郑日奎撰


钦差整饰辰常靖州等处地方兵备兼管水利分巡
湖北道湖广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副使陈士本
篆额

钦差抚治荆岳整饰施归等处湖广按察司分巡上
荆南兵备道王辅运书丹

大清康熙三年甲辰秋委官赵庆鸿监寺明哲勒石

荆州天王禅寺中兴碑记

夫荷单传正印为佛祖后裔者其大节有二一曰烹
锻人才二曰光复祖席人才不锻慧命断绝虽有名
山巨刹不旋踵而丘墟矣祖席不复古迹荒湮不唯
失前人基业虽有人才亦阐化无地矣二者不可偏
废也然欲恢张祖席又当其所系之大小而缓急
兴废唯所设施所系者小则可兴可废可缓可急赘
疣视之亦得也若其刹为佛祖所必赖法道之所必
争宗派源流所必待剖判者而荒烟宿莽任其芜没
不一为大呼攘臂奋身恢复曷以号克家儿孙也哉
尺牍¶ 第 308a 页
则今荆天王禅寺是矣夫中兴天王禅寺者沙翁海
禅师也今且言其开山之祖名道悟渚宫人谒马祖
洞明大法住荆州天王寺法嗣一人即龙潭信也厥
初道场必尔完整岁久浸废鞠为茂草独寺门一巨
铁为天王旧物神鬼护拥有窃掘者辄雷电晦冥屹
不可动距寺三里许为铁佛寺即天王退居也会沙
翁挂锡晴川荆南道俗走币牍以铁佛请沙翁念祖
迹陵夷慨然荷笠而往开法四载大启禅风为建禅
堂方丈及各寮二十馀楹辛丑夏复访天王古址重
辟道场第寺基久为民业特捐衣盂充价购赎遂不
辞荼苦鸠工度材建拈华殿奉天人师殿后竖梵天
危阁前则建四王宝殿左右为廊庑三十馀楹用栖
僧众而祖席规模则巍然杰出非沙翁以英妙之年
具开辟之力孰能一刹两刹咄嗟指顾陡见兴复也
哉然此尤未足为沙翁奇也所奇者径山费隐容老
人为五灯列祖慧命防闲僭乱编辑严统以定宗支
所首辩者则天王天皇两派之淆讹也使无人焉亲
履其地穷其源则揣盘模象斗争繁兴曷有底止今
沙翁为老人的骨之孙而所兴者适江陵之祖窟灼
然见天王之嗣马祖龙潭之嗣天王与天皇之嗣石
头幽閒等之嗣天皇天然證据斩尽狐疑老人心血
洞达于千万世矣而所争者欲以道原一人之讹书
谓龙潭信出自天皇易丘玄素符载二碑及张无尽
吕夏卿洪觉范等数十家之定典虽董狐再起孰得
而颠倒哉夫兴一丛林复一祖刹亦等閒事耳独此
天王者佛祖法道于此攸关宗派源流于此剖判又
径山老人衮钺心事于此待明而沙翁以一手擎出
厥功顾不伟欤余言及此者特以天王之中兴顿释
法门之疑案千百载下庶以沙翁为中兴之祖云。

康熙元年仲夏前住云居现住四祖晦山戒显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