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
记¶ 第 281a 页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十
嗣法门人原宽等编

* 记

** 查给谏梦记

盖闻人生于世一大梦也何梦中又有梦焉夫梦者
幻化不实之谓何遇而灵验往往先知岂弘阐祖道
事属非常山川召呼神龙有以晓人耶是以安乐公
报瑶田之梦即庵于云居止一粥之缘潭龙王奉金
匙之食元叟于径山有一十八载之住祖庭待人振
起先业爰自豫有定数岂与寻常泛泛住持者之来
哉丙辰秋武林方伯李公以金粟之席数年住持不
得其人颓然倾废举余挽回说法即传檄嘉兴尹海
盐令敦延海盐给谏查公王望一夜梦于万顷波中
涌出一圆古镜约有数万斤初起似有黑气渐而升
高光明照耀天地一色而空中有神呼公出手扶持
公竭力支撑忽而觉司门者乃传府主有函至发读
则知请余公曰异哉畴昔之梦乃师字也繇是遍告
当事与诸同人曰吾素倔强独知之有儒至如诸方
尊宿从未接见今金粟之请水师也吾非改前辙从
事其道吾视吾梦盖与水师有一段因缘遂跃然而
起率诸绅迎余入院第金粟荒凉之甚僧规殆尽居
民承閒侵扰及余至一番整理方复旧观虽怨诽继
起赖公之杵可伏住三秋辞退公仍迎余出院复谓
余言曰吾昔梦可足徵矣师以前革弊之故招细人
萋菲岂古镜初升黑气之障乎吾力维持岂神呼出
手扶持乎此二事不足为奇所奇者数万斤之古镜
而能飞腾上升吾谓师非凡器也且愈升而愈明吾
谓师至高明而道中庸也是以丐师一言为吾记之
余曰某固陋无似之夫何敢当为应梦之人或神龙
使公知儒释为不二大道如虚空虚空岂有分别隔
记¶ 第 281b 页
碍哉公唯唯遂为记。

** 仪真地藏禅寺重兴记

地藏寺重兴落成矣请记于诸名公诸公咸谓余知
文义识道理当自记庶鬼神呵护使事传而不朽余
应之曰呜呼天下岂有不朽之事哉同泰之宫非不
固矣至今化为烽燧永宁之塔非不坚矣亦乃迁于
谷王且蒙庄有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
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盖世人不知
造物之机达生之理徒守形迹之久长不亦谬而且
惑乎故吾圣人于无常幻化之中指出真常不灭之
道使人人知白云有变青山不老春梦唤回觉性恒
在然而欲资明斯道必乃藉其胜场胜场不立曷以
阐之譬如人之心性寄于一身离身无以见乎心性
夫心性者道也人身者场也繇此观之无场不能显
发乎斯道是以天下寺庙乃圣人出世开道之胜场
也历代王臣贤士莫不竭其力为金汤焉至如凶顽
不肖之人望其塔庙闻其梵声莫不敬信之心生焉
为其圣人穷精极神开觉斯民者如此而人倾诚荷
感知有由来亦如此也仪真地藏寺考邑志刱立于
宋建炎间淮海肇禅师至明洪武十三年敕建为地
藏禅寺赐主僧号曰文彬岁以昆山卫粮属寺所需
至成祖迁北平厥粮寝僧徒散寺乃渐废嘉靖二十
八年后军王公汝立重修天启二年中翰汪公镳又
修迨 国朝顺治七年操江李公栖凰再修然兴修
至再多是补偏葺坏而巳康熙壬寅寺僧松石见寺
渐至剥蚀不胜兴嗟遂持李公币牍走楚力延于余
谓余重辟荆南天王有合丛林规度且四朝湮没之
天王又在狼窝虎穴之中讣日而就故殷殷恳请余
怜其诚慨然而来至乙巳因事仍返辙江陵庚戌念
功业未成再鼓銮江之棹辛亥乃得新安许君继先
记¶ 第 281c 页
毅然荷任重建万佛大阁并严饰毗卢大悲万佛等
象而供具悉备幢幡飘飖楼阁门开光射诸天矣然
寺继此而振兴实许君引导之力明年王君春宇重
修大雄殿刘君耀宇重建地藏殿又明年参戎吴公
介臣鸠鹾使王公兴周运副何公调之暨刘德镇等
重修山门仍新金刚之象而应供之堂香积之厨久
废余撒其址而新之以为丛林辅翼一时丛林煇映
不减洪武敕建无恙时且此寺建自宋及今几五百
馀年禅灯不照斯道罔闻甲乙相传十方靡属嗟乎
如此宁不徒有其场孤负山灵哉今余承乏兹山建
立滹沱宗旨遂拈棒喝聊作指南况贤宰官士大夫
辈有外护干城者有登堂倡和厥道者咸是一时气
运浸昌非敢曰人能弘道且古有曰盛乃衰之兆也
余甚惧之唯望后来主是席者力而挽之庶圣人说
法有场而斯民之觉性亦乃恒明则余与修建诸公
之心均不朽矣。

* 序

** 寿慈庵杨进士五十序

天下有大寿历而千古绳然相继不曰道则曰德道
之于世不磨尧舜至今尚在德之于世不易周孔万
古恒闻苟不以道德为寿纵身延千年灭而无闻亦
为夭矣何名为寿乎夫道德也者岂易言哉请试论
之本出乎无言无言岂谓无言焉出乎机入乎机而
无迹也亦无始也是以劫穷世尽渠乃不知盖渠无
国土亦无声臭风寒暑湿之不及喜怒哀乐之不闻
况能覆载天地刻雕众形长于上古泽及万世而造
于吾人者又何终穷哉然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
知春秋唯至圣者知之慈庵杨君今岁桂月五旬大
寿繇是进之以道德之说为君祝唯道德之于君者
君得之矣君何以为得焉曰问之沙翁沙翁曰当问
记¶ 第 282a 页
自己自己不知问之蒲团蒲团不知问之踊猛踊猛
不知问之豁然豁然曰在是矣其是以为寿者又何
有终古者哉。

** 慈报录自序

传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
述人之事者也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身服显名丕
振先德周公辅相三王缵成大业其事君事亲之孝
百王千圣莫之与京尚未揄扬举及独乃暴出继志
述事一语可见世间支延道德端在继往开来使前
人有志有事俱不泯灭仲尼之言不亦深长之思哉
余生颛愚又复固陋父母劬劳师长雨露欲一展报
愧未能也然先人有志不逮之事则未尝泯灭于怀
由是戊戌挂笠荆南之铁佛穷搜天王之旧址披茸
驱虎兴复区宇象设尊严碑版树立戊申鄂渚复获
黄龙遗址剪除宿莽刱还旧业其搰然以竭力乃聊
报先人之宿志兼以五坐名坊慇勤行道二十馀年
以资吾亲盖是不忘所自奚敢称曰善继善述之人
因之剞劂残槁遂命名曰慈报呜呼慈恩浩淼乌能
报哉。

* 告文

** 告龙潭崇信禅师文

维师灵根夙秉自俗乃能献饼于悟祖慧性天开从
幼即得薙发于天王机锋迅捷接周金刚止用一枚
纸烛德业悠长祥发云眼乃见两派宗风孤峰顶上
拄杖撑天象骨岩前圣箭括地自有宗门以来法
烜赫未有盛于师者师则造于宗门实功大而且博
也独以吴僧道原于宋景德间修集传灯录将师嗣
法之师天王道悟派而不载误移师载于天皇道悟
派下云门法眼牵而去自此飞讹一下千载混淆后
虽有明眼几清几理竟不能复正本宗遂成疑案青
记¶ 第 282b 页
原下以景德传灯雪峰广录式凭而争师岂忍听其
搅乱不明以晓之也况非乡邻之事混师源头紊师
世系实师急务今以其事详而言之师察而听焉唐
侍郎归登撰南岳让碑载法孙天王道悟圭峰荅裴
相国宗趣状马祖法嗣首曰江陵道悟权德舆撰马
祖塔铭法嗣天王道悟在焉正议大夫户部侍郎荆
南节度使丘玄素撰天王道悟碑载师为嗣法门人
崇信即龙潭也四公撰文所载如此明确谁谓无天
王又谁谓师非天王之嗣乎况南岳为师之祖马祖
为师之翁天王为师之父又值师未寂前之事师岂
不知之耶又协律郎符载撰天皇道悟碑列法嗣三
人曰慧真文贲幽閒道原传灯将此天皇嫡血三人
削去不载反收师为天皇之嗣可乎宋尚书员外郎
吕夏卿撰雪窦显塔铭叙显为大寂九世孙显望云
门为四世云门望师为三世师望马祖为二世是则
显为南岳下法裔明矣佛国白续灯录亦载显为马
祖九世孙祖源通要所载亦如之至如张无尽达观
颖洪觉范大川济之辩清定祖图联芳碑之确载天
童直说之详明径山严统之覈定此虽师寂后之事
然师灵明昭格又岂不知之耶既知之岂容如此之
悖妄耶位中禹门辈徒以一传灯讹载之书雪峰泛
论访道之语为辩盖雪峰荅闽王一段因缘云吾所
明此道不独于德山且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故曰自
从先德山石头巳来洞山为石头之裔因言及之雪
峰未尝叙述从上嗣法来源何得据是为争端据是
可凭以上碑铭诸家之书独不可凭乎欲得传灯可
凭须将诸家之书尽情抹杀然后可以證传灯为不
谬矣万口喁喁呶呶所说而无已今则于天王祖庭
设位告师师须从定而起明以示之使惑夫无疑永
息此争端亦使师之世系得以拨乱而反正于天王
记¶ 第 282c 页
宗派维师俯察赐之鉴焉尚飨。

* 祭文

** 祭云泽旵侍者文

康熙十七年十月朔五日旵殁三朝金粟寓叟谨治
以时羞之奠告汝旵侍者之灵呜呼汝从吾于仪之
地藏年仅十七岁学而颖异朝夕克勤过人之资期
汝成立而复从吾住盐之金粟汝年巳二十四岁学
日益精志日益立稠人广众咸以悦心上林新篁不
同散木况陆沉下版冰檗备尝吾不独以侍者参得
禅向人告亦常谓众而言曰旵侍者如此行去他日
福缘未易量也孰意难料遂尔云亡呜呼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且颜氏子四八面殁尚称短命今汝又折
八龄其造物者之相夺使汝不能成器乎今吾属望
巳矣也然汝昔之所学恐在半途今吾指汝到家维
汝有灵鉴彻斯事始谓吾不负汝也通身无缝罅大
块是文章在世即世随处优游亦始谓汝不负吾也
呜呼维汝有灵其知我言耶其不知我言耶尚飨。

** 祭福严则峰爚和尚文

呜呼兄今即世耶吾独深悲而哀恸也人生于世必
有大用而出其有大用于世不能泯灭吾又何用深
悲而哀恸之哉孔子见周衰修六经兴仁义挽回王
化特使贼乱而惧吾宗门至明季时衰之极矣天生
吾天童一条白棒振兴斯道吾径山继起而出别集
严统作于滥觞之时以惧贼乱之夫吾东莲有愿而
来荷担斯任纂修续灯徵文四方功未卒业遽然而
寂吾哭之曰著书未竟先云逝零落文章谁解收天
地有心扶正化禅灯重朗照无休吾裁书力催则兄
东去以结此案复送之以诗古德云遥矣遐心孰与
谋一肩能荷业千载得神游矫矫云边鹤萧萧泽国
鸥本来同鼻孔珍重别薰则兄咨嗟挈笠而往重
记¶ 第 283a 页
加校阅笔削成书方授梓工幸天龙加护斯功告竣
又移幢于福严祖席去夏惠书以报更订吾补处福
严吾覆之以老不能且几何时唱道东南昨还灯来
荆出兄之计吾不遑安处乃设位告之一丝慧命续
灯存两世手编百世尊愧我来先去复后此生欲语
向谁论夫兄所修之书乃载佛祖所传之慧命佛祖
所传之慧命乃天地日月古今群生之慧命佛祖天
地群生之慧命千古岂有息聊既佛祖天地群生慧
命千古不息兄之面目昭然千古又岂有息乎兄之
面目千古不息即吾又何用深悲而哀恸哉况立巨
功建胜业于吾法门也是以特鸠武汉同人并诸子
侄祭兄归楚行灵于晴川江上幸望锦帆浪里浩浩
慈风惠然首肯而来尚飨。

* 碑文

** 先父母二碑文

原夫汪洋之海必有其源覆天之木岂无其根圣人
降迹贤士挺生宁曰无父母而遗其本也既不遗其
本必报之达之也养不足以报父母而圣人以德报
之德不足以达父母而圣人以道达之海也材愧散
木学属支离吾父母难为报也所以壬寅秋仲命驾
江陵拜祭斯山今复重来勒此二石一奉吾父于月
坟之右一奉吾母于黄陆公山之前吾父名应台吾
母张氏吾父母所生七女三子长子夭亡次子亦亡
海忝季子又呼十郎念双亲既丧兼世又迁功名尘
垢何能羁我遂发悲心拜辞家庙祝发披缁走求圣
人之道于四方百种磨砻而契證故不敢遗其本往
来江汉以斯至道达于吾父母也或曰父母遗体发
肤不敢毁伤师虽明道发肤已毁呜呼斯人见其迹
未见其理迹也者末也理也者本也吾将以本达吾
父母可谓至也况泰伯断发文身千古称曰至德矣
记¶ 第 283b 页
乎。



生事死葬祭之之礼乃人子之首行亦天下之孝本
也或曰此闾夫闾妇之行何足尽才人豪士之道也
才人豪士必任一官乃效一职高车驷马光炫门庭
为其孝矣或曰此形名声势之行亦何足尽圣人君
子之道也圣人君子必见其道明其德或经济天下
或辅相邦国尧舜禹汤周公孔子乃其人也尧舜禹
汤以道治天下其亲乃不显乎周公孔子以德辅天
下其亲乃不扬乎是以古今有异教道不同欲人为
善之心则其一也海虽不敏教人务本趋善以报吾
亲虽曰亲之不显天下孝道之理尽也吾何晦焉谨
稽首拜手而为之记。

** 天王寺碑文

粤稽皇藏佛祖通载乃载荆州天王道悟禅师碑记
悟嗣马祖所出一人即龙潭崇信云门法眼二宗皆
其世系唐元和戊戌夏悟示寂再考唐宋元明林间
录稽古略等书记载天王寺者二十馀家名传海宇
寺实无存盖因南宋岳武穆征湖南而废有钟化一
铁暴荒址中人屡窃铁显灵自护明惠王于此烧造
琉璃故东北隅堤址稍缺陷 清顺治戊戌夏余始
至荆搜求遗迹见七百年无主之铁尚存当年节使
抛水乃在江边又访周围十里社祠二十处俱名天
王堂土地基址围堤当日道场用价购赎创建殿宇
庄饰圣像历四十年祖庭备观且荆州自古用武之
地寺住冲繁之乡所以兴建为艰荆州志谓天王寺
创于唐毁于宋重建于清顺治间水鉴禅师余深愧
福缘不逮今所建立者仅存典型独望后贤光起祖
席于无穷是则天王一灯端有幸焉是记。

* 附
记¶ 第 283c 页

** 天王沙翁和尚纪略

沙翁和尚鄂之富川涌泉谢氏子也名慧海字水鉴
其称沙翁者因与玄沙备公同族又慕其为人私淑
别号晚年居迹不定又称寓叟生明天启丙寅十月
十二午刻至清顺治丙戌年二十诣蕲春报恩寺礼
体融大德祝发初游讲肆每痛念生死自谓语言文
字无济于事一日饭后叉手立于中堂看本来面目
话划然大悟说偈曰面目全彰不覆藏几回叉手问
中堂于今见也非他见庆快平生百骨凉谒径山费
隐容和尚容问那里来师便喝容曰放汝三十棒师
又喝遂依席下受具次谒玉林琇万如微木陈忞诸
名宿赏为不羁复谒湖州灵山独冠敬和尚敬问如
何是现成一句师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
宾分如何是投机一句师曰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
声归海上消如何是转身一句师曰轻轻蹑足龙门
过惹得清风动地生敬书临济正宗源流付之顺治
戊戌师年三十二应荆人铁佛请至荆遍搜天王遗
址于荒榛虎狼中觅得恢复道场兴工时正值旱魃
木不能进忽水涌木至又七犬从西而来四人由东
而至四伟人杂于稠人中指点土木工竣不知所往
咸谓天王助力于时灵异颇多师嘱不可记康熙元
年壬寅江南操江李公栖凰请住真州地藏寺乙巳
值师四十生迎回天王戊申重辟鄂州黄龙庚戌继
席汉阳栖贤冬复跨扬州之鹤重建地藏且明太祖
敕建之寺规模宏大万佛阁大雄殿地藏殿等无不
刱备丙辰浙江方伯李公士桢请住嘉兴金粟下檄
太守县君相迎盖金粟乃天童密云悟和尚中兴祖
席至师说法为第十代师既承乏俎豆三秋如搢绅
查公培继张公惟赤陆公光旭辈闻师提唱无不服
膺庚申再住栖贤癸亥退居黄龙甲子仍迎归天王
记¶ 第 284a 页
然天王自甲寅后驻劄大兵绿竹青松灵宫贝殿几
又废弛师不忍坐视重为葺修又觅秦南把茅远重
梓严统以明径山老人清正五灯公案丙寅于渚宫
构幻寓山房内轩曰憨梦亭息影师三十年间六坐
道场开凿人天垂手不倦况随身一钵清风两袖到
处云涌光大祖席师真可谓承愿再来继述其事于
法门岂小补之哉今略纪岁月勒于天王碑阴以贻
将来识天王中兴所自师有语录十卷方伯李公太
守卢公送入嘉兴楞严寺般若堂偕大藏流通散录
别集随处行世门人原顶述。

** 荆州天王禅寺中兴碑记(康熙元年撰文二十三年立石)

失荷单传正印为佛祖后裔者其大节有二一曰烹
锻人才二曰光复祖席人才不锻慧命断绝虽有名
山巨刹不旋踵而丘墟矣祖席不复古迹荒湮不唯
失前人基业虽有人才亦阐化无地矣二者不可偏
废也然欲恢张祖席又当揆其所系之大小而缓急
兴废所系者小则可兴可废可缓可急赘疣视之亦
得也若其刹为佛祖所必赖法道所必争宗派源流
所必待剖判者而荒烟宿莽任其芜没不一为大呼
攘臂奋身恢复曷以号克家儿孙也哉则今荆天王
禅寺是矣夫中兴天王寺者沙翁海禅师也今且言
开山之祖名道悟渚宫人谒马祖洞明大法住荆州
天王寺法嗣一人即龙潭信也厥初道场鞠为茂草
独寺门一巨铁神鬼护拥有窃掘者辄雷电晦冥屹
不可动踞寺三里为铁佛寺即天王退居也顺治戊
戌沙翁挂笠晴川荆南道俗赍币牍以铁佛请沙翁
念祖迹陵迟慨然而往辛丑始得天王古址第寺基
沿为民业捐钵购赎不辞茶苦建大雄殿奉天人师
殿后树梵天阁上祀圆通大士下设说法之堂左右
为方丈以居主法者前建四天王殿中安慈氏后列
记¶ 第 284b 页
韦天复构东西禅堂用栖僧众而祖席规模则巍然
杰出矣非沙翁以英妙之年具开辟之力孰能于荒
烟蔓草中劈出释梵龙宫哉然此尤未为沙翁奇也
所奇者径山费隐容老人为五灯列祖慧命防闲僭
乱编辑严统以定宗支所首辨者则天王天皇两派
淆讹也使无人焉亲履其地穷其源则揣盘模象斗
争繁兴曷有底止今沙翁为老人的骨之孙而所兴
者适江陵之祖窟灼然见天王之嗣马祖龙潭之嗣
天王与天皇之嗣石头慧真等之嗣天皇天然證据
斩尽狐疑老人心血洞达于千万世矣而所争者以
道原传灯之讹书谓龙潭出自天皇易丘玄素符载
二碑吕夏卿张无尽等数十家定典虽董狐再起孰
得而颠倒哉夫兴一丛林复一祖刹亦等閒事耳独
此天王者佛祖法道于此攸关宗派源流于此剖判
又径山老人衮越心事于此待明而沙翁以一手擎
出厥功顾不伟欤余言及此者特以天王之中兴顿
释法门之疑案千百载下庶以沙翁为中兴之祖云。

前住南康云居现住黄梅四祖晦山戒显撰文

赐进士第正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张可前篆额

赐进士第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洪之杰书丹

** 荆州天王禅寺中兴碑记(康熙二年撰文立石二十三年入志)

唐贞元元和间真僧辈出而佛理宗乘于时丕盛奠
在荆南则天王天皇二禅师其炳炳矣二师生同时
住同地而一嗣南岳一嗣青原其功行亦正相等是
则当日卓锡之场即为后世传衣之地固当亘累劫
而并存然数百年来天皇犹有寺也而天王遗迹巳
付之断烟残照其荒落也不知其几年矣夫天王道
悟师本渚宫人也尝谒马祖时祖嘱曰汝若住持莫
离旧处师便返荆州结庐踞郭不远后节度使丘玄
素刱寺居之额曰天王即师他日示寂地也稽之往
记¶ 第 284c 页
牒碑志犹存独寺既不可考即荆郡乘乃不多及亦
为何哉盖尝考之后周时诏废浮图凡天下寺塔悉
就毁灭唯天皇寺以有张僧繇所绘先圣象存焉遂
得独免岂天王寺之废适在是时耶独怪天王之裔
数传而为云门法眼二宗宗系号称最盛儿孙遍天
下而祖父发祥之地莫有过而问者不大可悼叹乎
顺治戊戌有水鉴海大禅师住锡于荆深慨夫法腐
之倾颓致衣珠之迷失而悲悯独切焉因为搜之得
荒基一片于榛莽中尚馀塔丘钟铁且此地周围十
里许社名天王堂是则当日天王道场端在是矣因
以大愿力共此都人士经营之无何如殿阁门庑焕
然大备举数百年久湮胜迹而一旦勃焉重兴非甚
盛举哉越甲辰余以确事至荆间一游览不胜赞叹
寺僧明哲因以其碑记请焉余虽谫劣无文然窃幸
天王有灵遗迹复炳使至止斯地者得从瞻依礼拜
其下想见当日马祖所谓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之指
是则天王一灯常明斯世实维鉴公大禅师斯举是
赖焉遂为斯文昭以志之若曰名人之文可垂不朽
欲以补郡乘所未备而远与僧繇之绘事同功则请
以俟后之君子可也因为之记。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奉
敕提督湖广荆州等处地方抽分兼管河道工部屯
田清吏司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郑日奎撰文

钦差整饰辰常靖州等处兵备分巡湖北道湖广布
政司参议兼按察司副使陈士本篆额

钦差抚治荆岳整饰施归等处湖广按察司分巡上
荆南兵备道王辅运书丹

(浙江藩台李公士桢嘉兴太守卢公崇兴捐梓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十卷送楞严寺经坊随
大藏流行伏愿传灯无尽祖道昌隆
康熙丙辰冬月吉旦旌德汤搢之书李子受刻)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