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著¶ 第 743a 页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十六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门人正印重编
* 杂著
** 天主说辩(并序)
天主教乃西域梵自在天外道也。震旦往无其种。自
我明万历间。有璃马窦自西洋航海而来至京师。神
宗厚遇之。后兹陆续而至者有数十人多。在闽粤浙
淮南北两京诸地。所从者皆斯文学者。其类精于天
文。能博金银等物。所以能动人心。专排佛。其从化者
家有佛像菩萨像。皆令投诸江海中。或蹑佛言为难。
如云梵网有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即
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是妻妾吾父母云
云。士僧无能答。云栖大师尝为折之。其辞藻雅深细。
非上智未易晓。衡因广其说。言虽不文。意虽浅识者
易解。不为舛说所惑。全生生一念。远离颠倒梦识。證
自性之仁慈。续诸佛之慧命。仍以云栖大师说首置。
使知兹辩源流深浅。如此而已。
** 古杭云栖大师著
又问彼云。梵网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
即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是妻妾吾父母
也。人亦不得置婢仆。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乘
骡马。是陵跨吾父母也。士人僧人不能答。如之何。予
曰。梵网止是深戒杀生。故发此论意。谓恒沙劫来。生
生受生生。生必有父母。安知彼非宿世父母乎。盖恐
其或已父母。非决其必已父母也。若以辞害意。举一
例百。则儒亦有之礼。禁同姓为婚。故买妾不知其姓
则卜之。彼将曰卜而非同姓也则婚之。固无害。此亦
曰娶妻不知其为父母为非父母则卜之。卜而非已
父母也则娶之。亦无害矣。礼云。倍年以长则父事之。
今年少居官者何限。其舁轿引车。张盖执戟。必儿童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门人正印重编
* 杂著
** 天主说辩(并序)
天主教乃西域梵自在天外道也。震旦往无其种。自
我明万历间。有璃马窦自西洋航海而来至京师。神
宗厚遇之。后兹陆续而至者有数十人多。在闽粤浙
淮南北两京诸地。所从者皆斯文学者。其类精于天
文。能博金银等物。所以能动人心。专排佛。其从化者
家有佛像菩萨像。皆令投诸江海中。或蹑佛言为难。
如云梵网有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即
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是妻妾吾父母云
云。士僧无能答。云栖大师尝为折之。其辞藻雅深细。
非上智未易晓。衡因广其说。言虽不文。意虽浅识者
易解。不为舛说所惑。全生生一念。远离颠倒梦识。證
自性之仁慈。续诸佛之慧命。仍以云栖大师说首置。
使知兹辩源流深浅。如此而已。
** 古杭云栖大师著
又问彼云。梵网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
即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是妻妾吾父母
也。人亦不得置婢仆。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乘
骡马。是陵跨吾父母也。士人僧人不能答。如之何。予
曰。梵网止是深戒杀生。故发此论意。谓恒沙劫来。生
生受生生。生必有父母。安知彼非宿世父母乎。盖恐
其或已父母。非决其必已父母也。若以辞害意。举一
例百。则儒亦有之礼。禁同姓为婚。故买妾不知其姓
则卜之。彼将曰卜而非同姓也则婚之。固无害。此亦
曰娶妻不知其为父母为非父母则卜之。卜而非已
父母也则娶之。亦无害矣。礼云。倍年以长则父事之。
今年少居官者何限。其舁轿引车。张盖执戟。必儿童
杂著¶ 第 743b 页
而后可有长者在焉。是以父母为隶卒也。如其通行
而不碍。佛言独不可通行乎。夫男女之嫁娶。以至车
马童仆。皆人世之常法。非杀生之惨毒比也。故经止
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杀。未尝云一切有命者不得嫁
娶。不得使令也。如斯设难。是谓骋小巧之迂谭而倍
大道之明训也。胡可得也。复次。彼书杜撰不根之语
未易悉举。如谓人死其魂常在。无轮回者。既魂常在。
禹汤文武何不一诫训于桀纣幽厉乎。先秦两汉唐
宋诸君何不一致罚于斯高莽操李杨秦蔡之流乎。
既无轮回。叔子何能说前生为某家子。明道何能忆
宿世之藏母钗乎。羊哀化虎。邓艾为牛。如斯之类。班
班载于儒书。不一而足。彼皆未知。何怪其言之舛也。
** 天说馀
予顷为天说矣。有客复从而难曰。卜娶妇而非已父
母也既可娶。独不曰卜杀生而非己父母也。亦可杀
乎。不娶而生人之类绝。独不曰去杀而祭祀之礼废
乎。被难者默然以告予。予曰。古人有言。卜以决疑。不
疑何卜。同姓不婚。天下古今之大经大法也。故疑而
卜之。杀生。天下古今之大过大恶也。断不可为。何疑
而待卜也。不娶而人类绝。理而然矣。不杀生而祀典
废。独不闻二簋可用享。杀牛之不如礿祭乎。则祀典
固安然不废也。即废焉。是废所当废除肉刑禁徇葬
之类也。美政也。嗟乎。卜之云者姑借目前事。以权为
比例。盖因明通蔽。云尔子便作实法会。真可谓杯酒
助欢笑之迂谭。排场供戏谑之诨语也。然使愚夫愚
妇入乎耳而存乎心。害非细也。言不可不慎也。客又
难。杀生止断色身。行淫直断慧命。意谓杀生犹轻。不
知所杀者彼之色身。而行杀者一念惨毒之心。自己
之慧命断矣。可不悲夫。
** 观衡著
而不碍。佛言独不可通行乎。夫男女之嫁娶。以至车
马童仆。皆人世之常法。非杀生之惨毒比也。故经止
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杀。未尝云一切有命者不得嫁
娶。不得使令也。如斯设难。是谓骋小巧之迂谭而倍
大道之明训也。胡可得也。复次。彼书杜撰不根之语
未易悉举。如谓人死其魂常在。无轮回者。既魂常在。
禹汤文武何不一诫训于桀纣幽厉乎。先秦两汉唐
宋诸君何不一致罚于斯高莽操李杨秦蔡之流乎。
既无轮回。叔子何能说前生为某家子。明道何能忆
宿世之藏母钗乎。羊哀化虎。邓艾为牛。如斯之类。班
班载于儒书。不一而足。彼皆未知。何怪其言之舛也。
** 天说馀
予顷为天说矣。有客复从而难曰。卜娶妇而非已父
母也既可娶。独不曰卜杀生而非己父母也。亦可杀
乎。不娶而生人之类绝。独不曰去杀而祭祀之礼废
乎。被难者默然以告予。予曰。古人有言。卜以决疑。不
疑何卜。同姓不婚。天下古今之大经大法也。故疑而
卜之。杀生。天下古今之大过大恶也。断不可为。何疑
而待卜也。不娶而人类绝。理而然矣。不杀生而祀典
废。独不闻二簋可用享。杀牛之不如礿祭乎。则祀典
固安然不废也。即废焉。是废所当废除肉刑禁徇葬
之类也。美政也。嗟乎。卜之云者姑借目前事。以权为
比例。盖因明通蔽。云尔子便作实法会。真可谓杯酒
助欢笑之迂谭。排场供戏谑之诨语也。然使愚夫愚
妇入乎耳而存乎心。害非细也。言不可不慎也。客又
难。杀生止断色身。行淫直断慧命。意谓杀生犹轻。不
知所杀者彼之色身。而行杀者一念惨毒之心。自己
之慧命断矣。可不悲夫。
** 观衡著
杂著¶ 第 743c 页
天主教云。梵网经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
之即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是妻妾吾父
母也。人亦不得置奴仆。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
乘骡马。是陵跨吾父母也。此以妻妾奴仆不得言父
母难。所杀生灵亦不得言是父母也。斯言特肉眼不
明。不知轻重耳。试为论之。世间者轮回也。轮回者上
下返复也。若子孙妻妾。奴仆骡马中无多生父母。则
世间不名轮回。既世间有轮回。而子孙妻妾。奴仆骡
马中实有多生父母。以肉眼不见。隔生不识。姑不罪
之。独杀一事大惨。杀之业大重。故佛特为伸明。使知
生灵中或有父母。岂忍杀父母而食之乎。此吾佛至
极悲诲。最后明训。悯四生之惨毒。救三涂之业苦。岂
将肉眼不明之事以难佛眼真明之理哉。是以蝇火
争明。于杲日特不自量也。
又。世间颠倒轮回。而妻妾奴仆中或有多生父母眷
属而不识者。皆长夜中人梦未醒耳。唯佛洞然。故称
觉者。谓觉世间颠倒故也。有云。三界不生。释迦万古。
如长夜是也。佛既已觉。又觉诸有情。劝人辞亲割爱。
出尘离俗。不杀生。不妻妾。不奴仆。不骡马。远离颠倒
梦想。究竟真常而后已。岂妻妾奴仆决然不可废乎。
若谓不妻妾。绝生人之大本。不奴仆。绝役使之名分。
是不知不妻妾。不奴仆。不骡马。即圣世人皆圣贤。自
能化生。何假妻妾。自能所欲随至。何用奴仆。自能乘
空往来。何用骡马。岂必定要妻妾而后生。奴仆而后
役哉。果是圣贤处世。示有妻妾。示有奴仆。示有骡马。
皆变化所出。定无多生父母属眷。相亲相冤而为颠
倒也。今以世间经常难出世间之大道。实明暗相背
耳。
又佛名空王。无有实法可说。特以名字引导众生。归
乎自性。至如真理。名曰真心。名曰法身。于真理中岂
杂著¶ 第 744a 页
有身心之名哉。盖众生所重者身心。故就其所重而
名之曰幻身。非身更有法身。妄心非心。更有真心。使
人信是自己本体。孰肯不尽心焉。是佛以身心之名。
引人至于性地。佛悯世之迷倒。杀贪猛炽无可遏禁。
以众生所重者父母。故言多生父母有在六道中者。
而杀而食。即杀父母。是以父母之名。止人之杀心。救
众生之冤苦。佛以假名杜人杀机。导人至于仁慈之
地。是佛善巧方便。无上妙诲。岂得以世智辨聪而可
议哉。
又。以理论之。天地万物同一真性。则万物之身岂非
诸佛圣贤法性耶。万物既是诸佛法性。又非父母妻
妾奴仆法性耶。法性既一。万物名诸佛亦可也。名父
母妻妾奴仆亦可也。杀万物。说杀诸佛亦可也。说杀
父母妻妾亦可也。欺陵妻妾奴仆。说欺陵诸佛父母
亦可也。而妻妾奴仆骡马独不可敬重乎。或谓妻妾
既可名父母。而复妻妾者是丧伦也。岂有人而妻妾
尊长者耶。曰妻妾可名圣贤父母。性一也。伦者迹也。
现今父母妻妾各有其形。岂得混迹而丧伦耶。以迹
观则殊尊卑。以性观则等亲爱。视父母兄弟如路人
则不可。视妻妾奴仆骡马如父母。未尝不可也。视万
物如父母亦未尝不可也。万物既可视如父母。可忍
杀而食之耶。如是难者。是以迹驳性。以事障理。而有
限之恩焉能驳无碍之辩耶。又六道中必有父母者。
以众生自有识神以来。生死轮转。恒河沙之恒河沙
不足较。劫数之多。遍观大地。无芥子许。不是众生舍
身受身处。备经六道。生生皆有父母。其劫数恒沙不
足为较。曾为父母眷属者恒沙亦不足较也。大地既
无芥子许。不是众生受身处。则六道中亦鲜有不是
亲缘眷属者。总之亲而复冤。冤而复亲。近而复远。远
而复近。上而复下。下而复上。改头换面。从冥入冥。互
名之曰幻身。非身更有法身。妄心非心。更有真心。使
人信是自己本体。孰肯不尽心焉。是佛以身心之名。
引人至于性地。佛悯世之迷倒。杀贪猛炽无可遏禁。
以众生所重者父母。故言多生父母有在六道中者。
而杀而食。即杀父母。是以父母之名。止人之杀心。救
众生之冤苦。佛以假名杜人杀机。导人至于仁慈之
地。是佛善巧方便。无上妙诲。岂得以世智辨聪而可
议哉。
又。以理论之。天地万物同一真性。则万物之身岂非
诸佛圣贤法性耶。万物既是诸佛法性。又非父母妻
妾奴仆法性耶。法性既一。万物名诸佛亦可也。名父
母妻妾奴仆亦可也。杀万物。说杀诸佛亦可也。说杀
父母妻妾亦可也。欺陵妻妾奴仆。说欺陵诸佛父母
亦可也。而妻妾奴仆骡马独不可敬重乎。或谓妻妾
既可名父母。而复妻妾者是丧伦也。岂有人而妻妾
尊长者耶。曰妻妾可名圣贤父母。性一也。伦者迹也。
现今父母妻妾各有其形。岂得混迹而丧伦耶。以迹
观则殊尊卑。以性观则等亲爱。视父母兄弟如路人
则不可。视妻妾奴仆骡马如父母。未尝不可也。视万
物如父母亦未尝不可也。万物既可视如父母。可忍
杀而食之耶。如是难者。是以迹驳性。以事障理。而有
限之恩焉能驳无碍之辩耶。又六道中必有父母者。
以众生自有识神以来。生死轮转。恒河沙之恒河沙
不足较。劫数之多。遍观大地。无芥子许。不是众生舍
身受身处。备经六道。生生皆有父母。其劫数恒沙不
足为较。曾为父母眷属者恒沙亦不足较也。大地既
无芥子许。不是众生受身处。则六道中亦鲜有不是
亲缘眷属者。总之亲而复冤。冤而复亲。近而复远。远
而复近。上而复下。下而复上。改头换面。从冥入冥。互
杂著¶ 第 744b 页
不相知。悲夫。轮回颠倒甚至于斯。然人之父母妻妾
子孙奴仆骡马及所杀众生亦非无因而相遇。必是
多劫多生亲缘眷属。或冤或亲。因缘相感。聚于一时
也。寒山有言。我笑他家颠倒颠。媳妇骑驴阿翁牵。骑
爷马。擂自皮。锅里煮著肥羊肉。羊肉都是沾亲带故
人。知此可忍以众生肉举筋下咽耶。
又。妻妾奴仆骡马中或有多生亲缘眷属而不为罪
者。何耶。曰。非全无罪。但就世间肉眼不明不知而无
犯伦之罪。其实是生死重业。故佛教人出生死。一切
悉离也。如人有犯上者。或杀或淫。或天加之雷霆。或
王加之刑法。必至大辟。人有梦中犯上。亦有淫杀盗
妄者。在佛法则不容。在世法则付之不知。无可證明
则不加罪。而天地鬼神或知之。以梦事沈迷。亦不见
过。梦迷既可减过。而多生亲缘或有在妻妾奴仆中。
以隔生不识。过亦可减。但出世圣人厌其颠倒耳。或
曰梦迷犯上可减过。隔生不识有长上。误为妻妾奴
仆者。亦可减过。独不曰隔生不识。误杀亲缘。亦可减
过耶。曰。此言迷谬。不足论也。妻妾奴仆是摄受因。杀
生是惨毒因。以惨毒加蚤虱尚有罪。况加之鸡犬。加
之牛羊。加之骡马。加之多生父母而可无罪耶。佛言
六道中有父母者。意在生人亲爱。救众生之惨毒。非
以隔生论伦理也。
** 为安城石者朱太史结放生社文
古杭云栖大师乘愿力来。为净土法门中兴教主。广
远法师之弘范。绍寿禅师之芳猷。诚弥陀示现。慈氏
分身也。著述甚多。盛行于世。有戒杀放生等文。而慈
覆万灵。得全生活。往生安养者非算数可知。有七事
不宜杀生之戒最为明训。能启千古不觉之习弊。有
智识读之无不涕泪太息也。吉州安城石者朱居士
慧性猛利。信从多劫多佛深种善根而来。闻道即有
子孙奴仆骡马及所杀众生亦非无因而相遇。必是
多劫多生亲缘眷属。或冤或亲。因缘相感。聚于一时
也。寒山有言。我笑他家颠倒颠。媳妇骑驴阿翁牵。骑
爷马。擂自皮。锅里煮著肥羊肉。羊肉都是沾亲带故
人。知此可忍以众生肉举筋下咽耶。
又。妻妾奴仆骡马中或有多生亲缘眷属而不为罪
者。何耶。曰。非全无罪。但就世间肉眼不明不知而无
犯伦之罪。其实是生死重业。故佛教人出生死。一切
悉离也。如人有犯上者。或杀或淫。或天加之雷霆。或
王加之刑法。必至大辟。人有梦中犯上。亦有淫杀盗
妄者。在佛法则不容。在世法则付之不知。无可證明
则不加罪。而天地鬼神或知之。以梦事沈迷。亦不见
过。梦迷既可减过。而多生亲缘或有在妻妾奴仆中。
以隔生不识。过亦可减。但出世圣人厌其颠倒耳。或
曰梦迷犯上可减过。隔生不识有长上。误为妻妾奴
仆者。亦可减过。独不曰隔生不识。误杀亲缘。亦可减
过耶。曰。此言迷谬。不足论也。妻妾奴仆是摄受因。杀
生是惨毒因。以惨毒加蚤虱尚有罪。况加之鸡犬。加
之牛羊。加之骡马。加之多生父母而可无罪耶。佛言
六道中有父母者。意在生人亲爱。救众生之惨毒。非
以隔生论伦理也。
** 为安城石者朱太史结放生社文
古杭云栖大师乘愿力来。为净土法门中兴教主。广
远法师之弘范。绍寿禅师之芳猷。诚弥陀示现。慈氏
分身也。著述甚多。盛行于世。有戒杀放生等文。而慈
覆万灵。得全生活。往生安养者非算数可知。有七事
不宜杀生之戒最为明训。能启千古不觉之习弊。有
智识读之无不涕泪太息也。吉州安城石者朱居士
慧性猛利。信从多劫多佛深种善根而来。闻道即有
杂著¶ 第 744c 页
深契。从病僧受诸佛净戒。遵云栖戒杀放生之仪。合
普门慈悲护念之旨。举家持年三长斋。严于戒杀。于
云栖七事中抽生日一事。自本家不论尊卑长幼生
诞之日。不许杀生。将平素诞日杀生宴会之费买各
般生命放之。再来庵放生。所随彼天年长短。自去自
来。以免汤火刀砧之苦。资之食寝法力之乐。即合家
护念清净。可谓变火宅为莲花净域。转眷属为菩萨
伴侣。欲同之亲里。结放生社。广此一行以及诸方。周
于天下皆知天地同胞。万物一体。以跻天下同仁也。
然石者公此一念。虽不敢妄拟是佛。是菩萨。是圣贤。
但世间几俗之念不能收之。石者公恐此一行不能
恒普。欲病僧一言以鉴于后。盖放生戒杀一事乃圣
贤之本心。从古至今。碑铭传记甚广。岂容再说。但条
理放生所得宜。不至虚名废坏为善。可为远大之念
也。要择一宽广地。建庵作放生社。后靠山。要高远。围
筑为放生所。前离庵百步外开一大放生池。高筑垣
墙。近池建接引佛殿三间。安僧十二众。修净业。昼夜
六时以佛声熏悟所放生物。凡放生主人随家丰俭。
素常生日所费广者不可苟减。素常生日所费少者
不可强增。但依常随宜为善。凡所放生物大至牛羊
猪犬。小至鹅鸭鱼鳖。田鸡鸟鹊等物。陆生安之以陆。
水生安之以水。以各生其生。各乐其乐。野生放山林。
家畜养之以栏栈。亦须严防密护。勿使盗贼狐狸侵
犯。若放之而不守护。亦徒有放生之名。而无放生之
实。每凡作会之日。请僧六众。礼忏一日。以资所放生
物神识。消彼往业。此日多买生命。依云栖放生仪作
法放之。其能放之人个个是圣贤。用心所放之命物
物具圣贤妙性。形相虽。殊同一生活。念虑各别。共一
真源。人为万物名相标扬。万物为人耳目玩悦。有人
无物。人则顽然。有物无人。物则寂尔。人物对待。文彩
普门慈悲护念之旨。举家持年三长斋。严于戒杀。于
云栖七事中抽生日一事。自本家不论尊卑长幼生
诞之日。不许杀生。将平素诞日杀生宴会之费买各
般生命放之。再来庵放生。所随彼天年长短。自去自
来。以免汤火刀砧之苦。资之食寝法力之乐。即合家
护念清净。可谓变火宅为莲花净域。转眷属为菩萨
伴侣。欲同之亲里。结放生社。广此一行以及诸方。周
于天下皆知天地同胞。万物一体。以跻天下同仁也。
然石者公此一念。虽不敢妄拟是佛。是菩萨。是圣贤。
但世间几俗之念不能收之。石者公恐此一行不能
恒普。欲病僧一言以鉴于后。盖放生戒杀一事乃圣
贤之本心。从古至今。碑铭传记甚广。岂容再说。但条
理放生所得宜。不至虚名废坏为善。可为远大之念
也。要择一宽广地。建庵作放生社。后靠山。要高远。围
筑为放生所。前离庵百步外开一大放生池。高筑垣
墙。近池建接引佛殿三间。安僧十二众。修净业。昼夜
六时以佛声熏悟所放生物。凡放生主人随家丰俭。
素常生日所费广者不可苟减。素常生日所费少者
不可强增。但依常随宜为善。凡所放生物大至牛羊
猪犬。小至鹅鸭鱼鳖。田鸡鸟鹊等物。陆生安之以陆。
水生安之以水。以各生其生。各乐其乐。野生放山林。
家畜养之以栏栈。亦须严防密护。勿使盗贼狐狸侵
犯。若放之而不守护。亦徒有放生之名。而无放生之
实。每凡作会之日。请僧六众。礼忏一日。以资所放生
物神识。消彼往业。此日多买生命。依云栖放生仪作
法放之。其能放之人个个是圣贤。用心所放之命物
物具圣贤妙性。形相虽。殊同一生活。念虑各别。共一
真源。人为万物名相标扬。万物为人耳目玩悦。有人
无物。人则顽然。有物无人。物则寂尔。人物对待。文彩
杂著¶ 第 745a 页
昭然。是则人物互相发用。彼此互宜安生。互相供乐。
互相明心。岂不是庄严净土。岂不是圣贤同临。岂不
是天地同胞。万物一体。岂不是天下同仁耶。聊计此。
** 放生社文
丙子夏月。避暄苏溪桂柏园中。有诸上善人结放生
社。持此册求一语。以为盟證。病僧喜曰。诸善男子放
生之道大道也。古今圣贤。世出世法。唯一生字而已。
离生之外。无道可言。盖天地万物同一生理。凡血气
之属莫不有知。但有知者均谓之佛性。所以谓上至
诸佛。下至蝼蚁。佛性皆然是也。一切山川林薮之属。
皆无智识。均谓之法性。佛性法性。有情无情。差别不
一。同一生理。所以古圣先贤观得生理既同则护惜
万物。与护惜已身等无有异。书云。非时杀一兽非孝
也。非时断一木非孝也。非孝。不顺生理故也。原其草
木禽兽与人相与为用。互为资生。同为保爱。岂可妄
为伤杀乎。是大违生理。大非孝道。明矣。又则人非万
物则智不生。谓智非境不生也。万物非人则名相不
显。谓境非智不了也。是人与物相生。境与智相待。乃
能发智慧。立名言。乃出生诸佛菩提也。若杀一有情
身即灭菩提因。以身能运载菩提故。若坏一无识物
即损菩提缘。以法能轨生物解故。是则若人妄杀有
情之身。妄坏有生之物。即杀佛慧命。断灭佛种。岂不
是大恶大罪耶。但世沈迷。习以为常。不觉其为大恶
大罪。随流忘返。轮回不绝。如能觉其非。此觉即是佛
心。既得佛心。即入佛数矣。今诸上善人同为放生。不
唯得世间圣贤之心。即诸佛之心也。盖世间圣贤以
生生为主。虽是护惜万物。必有能护之生。所护之命。
世外诸佛菩萨先安于无生。无有我人等相。而护生
之念乃能普能常。世之圣贤以生理既同。各使其安
生养生。有陷不生之地。则救之解之释之。故有救生
互相明心。岂不是庄严净土。岂不是圣贤同临。岂不
是天地同胞。万物一体。岂不是天下同仁耶。聊计此。
** 放生社文
丙子夏月。避暄苏溪桂柏园中。有诸上善人结放生
社。持此册求一语。以为盟證。病僧喜曰。诸善男子放
生之道大道也。古今圣贤。世出世法。唯一生字而已。
离生之外。无道可言。盖天地万物同一生理。凡血气
之属莫不有知。但有知者均谓之佛性。所以谓上至
诸佛。下至蝼蚁。佛性皆然是也。一切山川林薮之属。
皆无智识。均谓之法性。佛性法性。有情无情。差别不
一。同一生理。所以古圣先贤观得生理既同则护惜
万物。与护惜已身等无有异。书云。非时杀一兽非孝
也。非时断一木非孝也。非孝。不顺生理故也。原其草
木禽兽与人相与为用。互为资生。同为保爱。岂可妄
为伤杀乎。是大违生理。大非孝道。明矣。又则人非万
物则智不生。谓智非境不生也。万物非人则名相不
显。谓境非智不了也。是人与物相生。境与智相待。乃
能发智慧。立名言。乃出生诸佛菩提也。若杀一有情
身即灭菩提因。以身能运载菩提故。若坏一无识物
即损菩提缘。以法能轨生物解故。是则若人妄杀有
情之身。妄坏有生之物。即杀佛慧命。断灭佛种。岂不
是大恶大罪耶。但世沈迷。习以为常。不觉其为大恶
大罪。随流忘返。轮回不绝。如能觉其非。此觉即是佛
心。既得佛心。即入佛数矣。今诸上善人同为放生。不
唯得世间圣贤之心。即诸佛之心也。盖世间圣贤以
生生为主。虽是护惜万物。必有能护之生。所护之命。
世外诸佛菩萨先安于无生。无有我人等相。而护生
之念乃能普能常。世之圣贤以生理既同。各使其安
生养生。有陷不生之地。则救之解之释之。故有救生
杂著¶ 第 745b 页
放生之名。佛菩萨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不唯救众
生世间苦难。而能与一切众生出世间之大乐。故有
利生度生之愿。若但救之安之。世间寿数能有几何。
故佛利益度脱。使其超越世间之外。究竟常住。始是
大全生理。大安性命。永不生不灭。是谓真长生。真寿
命也。诸善男子既得世出世间圣贤之心。非圣贤何
疑哉。须要保持覆护此心此行常远不退。即从今已
去。为诸佛菩萨摄授。欲此心此行常住。先择空閒地
建立三宝形像为大伽蓝。每结会期。都要入伽蓝内。
使心有归向。伽蓝前大开放生池。凡水生者放之于
水。伽蓝之后或左右围放生所。凡陆生者放之于陆。
使各安其生。各乐其命。再加之佛法咒力薰习。自然
各得超生。其在会诸上善人姓名同勒石于伽蓝内。
教其各人子子孙孙相承入会。如子子孙孙继此放
生一会。永世不断。即众善人法身常住。众善人光明
常照。亦可谓清白传家。亦可谓贤善继世。岂不转凡
品成圣品。转尘土成乐土哉。有识宜勉之。
** 莲社成规
圭峰禅师云。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诸上善人。今
既知人人具有佛性。个个本是弥陀。从今已去。再不
可作众生颠倒之事。口常念佛。身常礼佛。心常想佛。
想佛者想佛清净法身即是我之本性。无生无灭。不
堕诸数常要。超越圣凡名相。想佛智身无障无碍。慈
悲喜舍。常行慈悲方便。与佛无二。想佛色身相好光
明。解脱自在。常要厌离五欲。莫生贪著。心既是佛。又
行佛事。不名为佛。又名何等。岂非顿登佛地。此即是
成佛要门也。如是行去。不待往生而佛身具足。再入
莲质。更见增修。直至圆满菩提。永无退屈。如无决定
信心。别求玄妙知见。向上机缘。恐不免误入枝岐。应
慎之慎之。如决定信心念佛。行住坐卧之中不可间
生世间苦难。而能与一切众生出世间之大乐。故有
利生度生之愿。若但救之安之。世间寿数能有几何。
故佛利益度脱。使其超越世间之外。究竟常住。始是
大全生理。大安性命。永不生不灭。是谓真长生。真寿
命也。诸善男子既得世出世间圣贤之心。非圣贤何
疑哉。须要保持覆护此心此行常远不退。即从今已
去。为诸佛菩萨摄授。欲此心此行常住。先择空閒地
建立三宝形像为大伽蓝。每结会期。都要入伽蓝内。
使心有归向。伽蓝前大开放生池。凡水生者放之于
水。伽蓝之后或左右围放生所。凡陆生者放之于陆。
使各安其生。各乐其命。再加之佛法咒力薰习。自然
各得超生。其在会诸上善人姓名同勒石于伽蓝内。
教其各人子子孙孙相承入会。如子子孙孙继此放
生一会。永世不断。即众善人法身常住。众善人光明
常照。亦可谓清白传家。亦可谓贤善继世。岂不转凡
品成圣品。转尘土成乐土哉。有识宜勉之。
** 莲社成规
圭峰禅师云。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诸上善人。今
既知人人具有佛性。个个本是弥陀。从今已去。再不
可作众生颠倒之事。口常念佛。身常礼佛。心常想佛。
想佛者想佛清净法身即是我之本性。无生无灭。不
堕诸数常要。超越圣凡名相。想佛智身无障无碍。慈
悲喜舍。常行慈悲方便。与佛无二。想佛色身相好光
明。解脱自在。常要厌离五欲。莫生贪著。心既是佛。又
行佛事。不名为佛。又名何等。岂非顿登佛地。此即是
成佛要门也。如是行去。不待往生而佛身具足。再入
莲质。更见增修。直至圆满菩提。永无退屈。如无决定
信心。别求玄妙知见。向上机缘。恐不免误入枝岐。应
慎之慎之。如决定信心念佛。行住坐卧之中不可间
杂著¶ 第 745c 页
断。此是各人自己密绵工夫。亦要兴扬三宝。开导万
方。相邀同志。或十人。或三五十人。择幽僻伽蓝之地。
结会定期。同声念佛。使若见若闻同登莲品。在僧在
俗共跻佛乘。此自利利他。成佛之妙行也。今将念佛
规范条分于后。
一。凡至会期当次。会首先期入庵营备○。一。凡会次
有不到者。罚油一觔。如有不得已事。先入庵白过。或
请人代说不论○。一。凡会次。念佛三次。早晨诵弥陀
经一卷。往生咒三遍。绕堂念佛三百声。足小净土文。
回向完。念三皈依。三拜。日中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
三遍。拜四十八愿。念古净土文。回向完。念三皈依。三
拜毕。午后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念八十八佛
忏悔。绕堂念佛三百声。足念云栖大师净土文。回向
完。称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毫如五须弥之赞。三称三
拜毕○。一。凡会次。有赴斋僧至。请上座。以表恭敬三
宝故○。一。凡会次。随分放生。不论大小多少。以表救
护一切故○。一。凡供佛香烛果品。要殊胜精洁○。一。
凡念佛毕。各人静坐默念。不可杂谈戏论。妄说他家
是非长短○。一。凡自有过者。当对众发露改悔。或自
己闻他人有过。亦劝对众发露。或彼此究竟。务要莫
违佛心。如不彼此究竟。不名同会。不名同志。不名同
是佛心○。一。三会念佛毕。将供佛果品均之。清茶一
坐。以表受佛所赐。深结佛缘。真为佛子○。以上条成。
一一不可移易。如有违者。罚油一觔。入庵供佛。
** 圆通会成规
首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
实以闻中入。历观竺天震旦。依观音一门脩證者最
多。古之明教嵩大慧杲等都从此门而入。皆有礼观
音仪文。即今诸方缁素拜观音洪名者甚多。每见即
获聪明智慧。福寿崇高。乃至悟入圆通圣性者不能
方。相邀同志。或十人。或三五十人。择幽僻伽蓝之地。
结会定期。同声念佛。使若见若闻同登莲品。在僧在
俗共跻佛乘。此自利利他。成佛之妙行也。今将念佛
规范条分于后。
一。凡至会期当次。会首先期入庵营备○。一。凡会次
有不到者。罚油一觔。如有不得已事。先入庵白过。或
请人代说不论○。一。凡会次。念佛三次。早晨诵弥陀
经一卷。往生咒三遍。绕堂念佛三百声。足小净土文。
回向完。念三皈依。三拜。日中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
三遍。拜四十八愿。念古净土文。回向完。念三皈依。三
拜毕。午后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念八十八佛
忏悔。绕堂念佛三百声。足念云栖大师净土文。回向
完。称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毫如五须弥之赞。三称三
拜毕○。一。凡会次。有赴斋僧至。请上座。以表恭敬三
宝故○。一。凡会次。随分放生。不论大小多少。以表救
护一切故○。一。凡供佛香烛果品。要殊胜精洁○。一。
凡念佛毕。各人静坐默念。不可杂谈戏论。妄说他家
是非长短○。一。凡自有过者。当对众发露改悔。或自
己闻他人有过。亦劝对众发露。或彼此究竟。务要莫
违佛心。如不彼此究竟。不名同会。不名同志。不名同
是佛心○。一。三会念佛毕。将供佛果品均之。清茶一
坐。以表受佛所赐。深结佛缘。真为佛子○。以上条成。
一一不可移易。如有违者。罚油一觔。入庵供佛。
** 圆通会成规
首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
实以闻中入。历观竺天震旦。依观音一门脩證者最
多。古之明教嵩大慧杲等都从此门而入。皆有礼观
音仪文。即今诸方缁素拜观音洪名者甚多。每见即
获聪明智慧。福寿崇高。乃至悟入圆通圣性者不能
杂著¶ 第 746a 页
备举。观衡既生此方。复值此时。舍此妙妙闻心一门。
别求易悟易入者无有是处。是以自出家以来。常礼
拜观音大士洪名。因受持首楞严经。更见观音大士
名体俱遍十方。超越一切。不唯此方独上也。是以发
心生生世世传持楞严大教。世世生生常随观音菩
萨脩学。从因至果。历事诸佛。教化众生。乃至入胎出
胎。出家苦行。成道说法。入大涅槃。不出此一闻薰闻。
修金刚三昧。因撰礼观音仪文一卷。以成自利利他
妙行。普劝一切同修此行。今诸上善人宿乘般若根。
因此良聚。不以病僧见弃。相从受戒起名。此名宗派
依圆通法门建立。摄受一切。同为观音菩萨眷属。从
今已去。直至成佛。亦不出此圆照三昧。如一人顶礼
菩萨。或持念菩萨圣号。于行住坐卧。亦无有间。欲显
扬大教。普劝诸方。应于清净伽蓝。同众修礼。使见闻
随喜。共入圆常。今将结会礼忏规成条。列于后。
一。凡临会次。当事会首。先期入庵。宿歇营备○。一。凡
会次。在会列名者俱要到。如散漫不赴者任罚○。一。
供佛香烛果品。要殊胜精洁○。一。凡有不得已事不
得入会。先期入庵白过。或请人代说。如先不白。不赴
听罚○。一。凡会期。早饭后礼忏二次。中饭后礼忏二
次。完○。一。凡礼忏。必请清净大德。二众掌磬及木鱼
○。一。称名要清远。起拜要齐。不可前后参差○。一。伏
地必要观想忏有观门明言○。一。行道要五步远一
位。安详徐步。不可过缓过急○。一。跪拜各人拜席一
条。不可厚铺被褥○。一。跪诵忏文须合掌。不可手靠
忏桌。离桌三寸○。一。伏地须两手伸过头前。如佛项
光相似○。一。礼忏毕。各就本位坐。默念菩萨。不可杂
谈戏论○。一。众中有违菩萨心者。当善为劝谕○。一。
凡见赴斋僧至。当如菩萨。以表恭敬心故○。一。凡会
次须放生。不论大小多少。以表慈悲心故○。一。凡食
别求易悟易入者无有是处。是以自出家以来。常礼
拜观音大士洪名。因受持首楞严经。更见观音大士
名体俱遍十方。超越一切。不唯此方独上也。是以发
心生生世世传持楞严大教。世世生生常随观音菩
萨脩学。从因至果。历事诸佛。教化众生。乃至入胎出
胎。出家苦行。成道说法。入大涅槃。不出此一闻薰闻。
修金刚三昧。因撰礼观音仪文一卷。以成自利利他
妙行。普劝一切同修此行。今诸上善人宿乘般若根。
因此良聚。不以病僧见弃。相从受戒起名。此名宗派
依圆通法门建立。摄受一切。同为观音菩萨眷属。从
今已去。直至成佛。亦不出此圆照三昧。如一人顶礼
菩萨。或持念菩萨圣号。于行住坐卧。亦无有间。欲显
扬大教。普劝诸方。应于清净伽蓝。同众修礼。使见闻
随喜。共入圆常。今将结会礼忏规成条。列于后。
一。凡临会次。当事会首。先期入庵。宿歇营备○。一。凡
会次。在会列名者俱要到。如散漫不赴者任罚○。一。
供佛香烛果品。要殊胜精洁○。一。凡有不得已事不
得入会。先期入庵白过。或请人代说。如先不白。不赴
听罚○。一。凡会期。早饭后礼忏二次。中饭后礼忏二
次。完○。一。凡礼忏。必请清净大德。二众掌磬及木鱼
○。一。称名要清远。起拜要齐。不可前后参差○。一。伏
地必要观想忏有观门明言○。一。行道要五步远一
位。安详徐步。不可过缓过急○。一。跪拜各人拜席一
条。不可厚铺被褥○。一。跪诵忏文须合掌。不可手靠
忏桌。离桌三寸○。一。伏地须两手伸过头前。如佛项
光相似○。一。礼忏毕。各就本位坐。默念菩萨。不可杂
谈戏论○。一。众中有违菩萨心者。当善为劝谕○。一。
凡见赴斋僧至。当如菩萨。以表恭敬心故○。一。凡会
次须放生。不论大小多少。以表慈悲心故○。一。凡食
杂著¶ 第 746b 页
时。每人和菜一盘。不可广设珍味。恐妄费折福故○。
一。凡会毕。将供果均之。清茶一坐。以见受佛所赐。真
为佛菩萨眷属。承佛加被故○。以上条成。一一如法。
不可妄自移易。违者依法任罚。
** 为父母礼忏疏
伏以十方刹海。未隔自他之殊。一土区隅。那分南北
之异。事有远近。理无参差。土木金石之顽品尚能感
通。骨肉血脉之至亲岂不冥应。阴宅阳居。情与无情。
祸福关于累代。天堂地狱。善及不善。业报转于寸心。
父母身即我之身。我之念即父母念。恳祷归依。期父
母身心俱净。求哀忏悔。愿椿萱生死顿超。大开报本
道场。广作荐亲佛事。弟子观衡是日净手拈香。刳心
泣血。一心归命十方三宝。一切圣贤。南无本师释迦
牟尼佛。南无本师观世音菩萨。愿放慈光。俯垂洞鉴。
伏为修荐先考某。先妣某。观衡切念生来福薄。累父
母财散家贫。幼小灾多。苦父母形劳念瘁。乳哺万般。
未报劬劳。一点无酬。方知问字。早计伦安。十四岁出
家。恼父母犁肝之痛。发父母断肠之悲。不唯养育成
虚。返增爱别离苦。二十岁行脚。数千里踪迹遥隔。二
十年音问无闻。倚门之望。徒伤泣血之悲。更惨生子
如斯。要子何益。养子似此。求子何为。衡自惭背至亲
之深恩。得弥天之大罪。每有回养之心。业不由计。今
闻风水之叹。罪不容诛。懊悔空怀。迷闷无策。由是自
控衣钵之净资。营办香花之妙供。就于本堂。仗请清
众。启建修礼慈悲忏法荐亡报本大道场。观衡有识
以来。过去所作善业恶业。若远若近。若多若少。恶业
自巳承当。善业回向父母。今生所作善业恶业。若忆
若忘。若散若定。恶业自巳承受。善业回向椿萱。我以
今世宿生贤善回向父母。倘力不能强。复以现前当
来身心代替父母。决愿其得度。又惭自无天眼宿命。
一。凡会毕。将供果均之。清茶一坐。以见受佛所赐。真
为佛菩萨眷属。承佛加被故○。以上条成。一一如法。
不可妄自移易。违者依法任罚。
** 为父母礼忏疏
伏以十方刹海。未隔自他之殊。一土区隅。那分南北
之异。事有远近。理无参差。土木金石之顽品尚能感
通。骨肉血脉之至亲岂不冥应。阴宅阳居。情与无情。
祸福关于累代。天堂地狱。善及不善。业报转于寸心。
父母身即我之身。我之念即父母念。恳祷归依。期父
母身心俱净。求哀忏悔。愿椿萱生死顿超。大开报本
道场。广作荐亲佛事。弟子观衡是日净手拈香。刳心
泣血。一心归命十方三宝。一切圣贤。南无本师释迦
牟尼佛。南无本师观世音菩萨。愿放慈光。俯垂洞鉴。
伏为修荐先考某。先妣某。观衡切念生来福薄。累父
母财散家贫。幼小灾多。苦父母形劳念瘁。乳哺万般。
未报劬劳。一点无酬。方知问字。早计伦安。十四岁出
家。恼父母犁肝之痛。发父母断肠之悲。不唯养育成
虚。返增爱别离苦。二十岁行脚。数千里踪迹遥隔。二
十年音问无闻。倚门之望。徒伤泣血之悲。更惨生子
如斯。要子何益。养子似此。求子何为。衡自惭背至亲
之深恩。得弥天之大罪。每有回养之心。业不由计。今
闻风水之叹。罪不容诛。懊悔空怀。迷闷无策。由是自
控衣钵之净资。营办香花之妙供。就于本堂。仗请清
众。启建修礼慈悲忏法荐亡报本大道场。观衡有识
以来。过去所作善业恶业。若远若近。若多若少。恶业
自巳承当。善业回向父母。今生所作善业恶业。若忆
若忘。若散若定。恶业自巳承受。善业回向椿萱。我以
今世宿生贤善回向父母。倘力不能强。复以现前当
来身心代替父母。决愿其得度。又惭自无天眼宿命。
杂著¶ 第 746c 页
不能见父母今居何道。倘父母罪报难超。愿现前身。
愿当来身。入大地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不生退屈。
又恨自乏道力神通。不能令父母顿證佛乘。如父母
积业未净。愿入我心愿。入我识沈大业海。经无量劫。
受无量苦。不生厌离。我今如是恳到投诚。发愿回向。
十方常住三宝。一切圣贤。同运慈悲。放大光明。摄受
先考某。先妣某。业缘顿断。罪性皆空。正念圆明。佛心
显现。长别轮回之趣。竟生安养之乡。莲开上品之花。
果授一乘之记。八解六通。随心自在。三身四智。应念
圆成。不违安养导师。遍事尘刹大觉。广修慈悲喜舍。
圆满定慧光明。传无尽之神灯。作有情之慧帜。虚空
有尽。行愿无穷。
** 宗侯为母生日礼忏疏
伏以贵处宫壸。生生之本与民不二。尊居宗室。亲亲
之念与世皆同。理合天地。同根孝通。人神一致。缘苦
发心。黎庶尚乃希登乐地。知荣悟本。王侯岂不顿超
禅天。奉亲求忏。愿亲寿高增百龄。为母植因。祈母福
安。享千足顶礼。圆通圣号。薰修自在法门。二殊胜力
应念备于身心。四不思议唯心遍于世界。切念慈母
某虽处花宫。恒存莲域。知身心。如水月。悟世界是空
华。每求解脱之门。未达菩提之路。六十春光巳是因
循虚度。百年晚景自当精进修持。若不努力向前。犹
恐怠心退后。是以弟子某遥闻五台梵刹。投诚三宝
座前。代母归依。求佛摄受。禀受解脱净戒。乞命圆通
法名。誓作观音大士眷属。愿为自在法门伴侣。兹者
某月某日乃慈母某天地赐生之日。灵岳初降之辰。
是以云云。伏愿寿岳巍巍松柏相参。南极福源浩浩
江河共注。东溟闻根清净。有妙音。有梵音。有海潮音
有观世音。永不闻于世间之音。十方圆明。无我相。无
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常能现于自在之相。世世
愿当来身。入大地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不生退屈。
又恨自乏道力神通。不能令父母顿證佛乘。如父母
积业未净。愿入我心愿。入我识沈大业海。经无量劫。
受无量苦。不生厌离。我今如是恳到投诚。发愿回向。
十方常住三宝。一切圣贤。同运慈悲。放大光明。摄受
先考某。先妣某。业缘顿断。罪性皆空。正念圆明。佛心
显现。长别轮回之趣。竟生安养之乡。莲开上品之花。
果授一乘之记。八解六通。随心自在。三身四智。应念
圆成。不违安养导师。遍事尘刹大觉。广修慈悲喜舍。
圆满定慧光明。传无尽之神灯。作有情之慧帜。虚空
有尽。行愿无穷。
** 宗侯为母生日礼忏疏
伏以贵处宫壸。生生之本与民不二。尊居宗室。亲亲
之念与世皆同。理合天地。同根孝通。人神一致。缘苦
发心。黎庶尚乃希登乐地。知荣悟本。王侯岂不顿超
禅天。奉亲求忏。愿亲寿高增百龄。为母植因。祈母福
安。享千足顶礼。圆通圣号。薰修自在法门。二殊胜力
应念备于身心。四不思议唯心遍于世界。切念慈母
某虽处花宫。恒存莲域。知身心。如水月。悟世界是空
华。每求解脱之门。未达菩提之路。六十春光巳是因
循虚度。百年晚景自当精进修持。若不努力向前。犹
恐怠心退后。是以弟子某遥闻五台梵刹。投诚三宝
座前。代母归依。求佛摄受。禀受解脱净戒。乞命圆通
法名。誓作观音大士眷属。愿为自在法门伴侣。兹者
某月某日乃慈母某天地赐生之日。灵岳初降之辰。
是以云云。伏愿寿岳巍巍松柏相参。南极福源浩浩
江河共注。东溟闻根清净。有妙音。有梵音。有海潮音
有观世音。永不闻于世间之音。十方圆明。无我相。无
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常能现于自在之相。世世
杂著¶ 第 747a 页
生生修习闻薰三昧在在处处兴扬圆通法门愿与
菩萨同一法身愿与普门共一名号直至成佛不遭
枝岐再祈礼忏报恩弟子金篱修密玉树郁蓊天潢
滚滚常流圣派源源不尽彩凤祥麟交集金龙朱鹤
齐臻上下安和内外承顺诸有所作一切如愿。
** 晓幽冥榜
伏以坚湿煖动虚妄合聚曰生地水火风虚妄离散
曰死生而形曰人曰物死而隐曰鬼曰神四大偶聚
不知将何为人四大既散又不知将何为鬼精心研
究著力参寻幻化无可指陈梦事奚能分剖人自不
知其非人妄生颠倒鬼亦不知其非鬼枉自沈沦生
必有死现前活骨都是转眼幽灵死必有生暗地孤
魂无非接脚人物又则人生以来不知经几世人几
世鬼鬼死以去亦不知经几劫降几劫升是则人鬼
虽异皆是轮回升沈虽殊同一我爱汝等游魂落魄
野鬼閒神莫恋冥途当寻觉路即六根离六根何者
是我即四大离四大何者是身若知芭蕉非坚何劳
入水洗坏如识秤锤是铁休更执灯觅火莫教打失
鼻孔须是立定脚跟一回磕著虚空瓦解冰消一步
才移露柱乌飞兔走漫自因循鸥鹭大能变化鶤鹏
倒驾慈航逆流智海著弊垢衣拖泥带水说无味法
接物利生坐微尘里庄严水月道场遍法界中兴扬
空华佛事一念万年劫火光中驰木马万年一念大
洋海底吼泥牛镂骨铭肌共报佛恩大愿弘慈齐成
正觉。
又
伏以真源湛寂本无迷悟之殊业识纷纭遂有幽显
之异若显若幽总为轮转若情若想通是昏迷由是
轮回相倾烦恼相习漂泊六趣长劫沈沦汝等饿鬼
閒神游魂散魄或有依怙或无亲缘或依草附木以
菩萨同一法身愿与普门共一名号直至成佛不遭
枝岐再祈礼忏报恩弟子金篱修密玉树郁蓊天潢
滚滚常流圣派源源不尽彩凤祥麟交集金龙朱鹤
齐臻上下安和内外承顺诸有所作一切如愿。
** 晓幽冥榜
伏以坚湿煖动虚妄合聚曰生地水火风虚妄离散
曰死生而形曰人曰物死而隐曰鬼曰神四大偶聚
不知将何为人四大既散又不知将何为鬼精心研
究著力参寻幻化无可指陈梦事奚能分剖人自不
知其非人妄生颠倒鬼亦不知其非鬼枉自沈沦生
必有死现前活骨都是转眼幽灵死必有生暗地孤
魂无非接脚人物又则人生以来不知经几世人几
世鬼鬼死以去亦不知经几劫降几劫升是则人鬼
虽异皆是轮回升沈虽殊同一我爱汝等游魂落魄
野鬼閒神莫恋冥途当寻觉路即六根离六根何者
是我即四大离四大何者是身若知芭蕉非坚何劳
入水洗坏如识秤锤是铁休更执灯觅火莫教打失
鼻孔须是立定脚跟一回磕著虚空瓦解冰消一步
才移露柱乌飞兔走漫自因循鸥鹭大能变化鶤鹏
倒驾慈航逆流智海著弊垢衣拖泥带水说无味法
接物利生坐微尘里庄严水月道场遍法界中兴扬
空华佛事一念万年劫火光中驰木马万年一念大
洋海底吼泥牛镂骨铭肌共报佛恩大愿弘慈齐成
正觉。
又
伏以真源湛寂本无迷悟之殊业识纷纭遂有幽显
之异若显若幽总为轮转若情若想通是昏迷由是
轮回相倾烦恼相习漂泊六趣长劫沈沦汝等饿鬼
閒神游魂散魄或有依怙或无亲缘或依草附木以
杂著¶ 第 747b 页
为生或住骨守尸而作活处幽暗如花林园观食秽
污若甘露醍醐颠倒如斯迷惑不觉良可怜悯当自
猛省莫负已灵谛观今日之苦果皆由前世之业因
更寻无尽之罪根全是妄执之我见只因坚执物我
横生爱憎于生死上不解出离于尘劳中自取轮转
欲出生死永脱尘劳惟知我见本空当下罪根自净
念念是光明般若尘尘是清净法身所以古人云苟
无烦恼等病法身当处现前又云有我罪即生无我
功德比是知迷悟二途只在有我无我之间升沈一
念俨如翻掌覆掌之速若能顿悟不历僧祗便成正
觉矣兹者自恣嘉会广集高流为汝等顶礼诸佛洪
名薰修慈悲忏法开大寂灭门人人自悟唯心净土
建大光明幢个个自知本性弥陀一悟不复更迷一
超不复再退坐宝莲华游十方国乘大慈航度一切
生此乃出世之良津成佛之要诀宜速荐取莫待迟
疑。
** 戒坛榜示(青原)
青原祖庭肇自唐代思禅师为鼻祖有肉身塔现存
手植荆犹生此地之灵可知矣自唐至今千有馀载
至 国朝神庙初年狼籍殆尽适有本郡缙绅诸大
檀越乘宿愿而来力为兴复时大魁刘翁密为袖筹
之首也二十年来佛堂僧舍壮丽可观亦赖本寂禅
师善于布置之力诸大檀越念道场已复旧时面目
而祖灯续燄传辉少见其人欲请诸方大善知识主
盟此事虽萌此念而未遂其事寂禅师早示寂矣一
时难得其人乃刘孝翁同大檀越召病僧说戒羯磨
以为将来得人之张本用意其善也欤盖戒之一字
统尽十方三世诸佛法藏即我 释迦如来说法四
十九年谈经三百馀会末后拈花原始要终唯一金
刚光明宝戒而已经云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是
污若甘露醍醐颠倒如斯迷惑不觉良可怜悯当自
猛省莫负已灵谛观今日之苦果皆由前世之业因
更寻无尽之罪根全是妄执之我见只因坚执物我
横生爱憎于生死上不解出离于尘劳中自取轮转
欲出生死永脱尘劳惟知我见本空当下罪根自净
念念是光明般若尘尘是清净法身所以古人云苟
无烦恼等病法身当处现前又云有我罪即生无我
功德比是知迷悟二途只在有我无我之间升沈一
念俨如翻掌覆掌之速若能顿悟不历僧祗便成正
觉矣兹者自恣嘉会广集高流为汝等顶礼诸佛洪
名薰修慈悲忏法开大寂灭门人人自悟唯心净土
建大光明幢个个自知本性弥陀一悟不复更迷一
超不复再退坐宝莲华游十方国乘大慈航度一切
生此乃出世之良津成佛之要诀宜速荐取莫待迟
疑。
** 戒坛榜示(青原)
青原祖庭肇自唐代思禅师为鼻祖有肉身塔现存
手植荆犹生此地之灵可知矣自唐至今千有馀载
至 国朝神庙初年狼籍殆尽适有本郡缙绅诸大
檀越乘宿愿而来力为兴复时大魁刘翁密为袖筹
之首也二十年来佛堂僧舍壮丽可观亦赖本寂禅
师善于布置之力诸大檀越念道场已复旧时面目
而祖灯续燄传辉少见其人欲请诸方大善知识主
盟此事虽萌此念而未遂其事寂禅师早示寂矣一
时难得其人乃刘孝翁同大檀越召病僧说戒羯磨
以为将来得人之张本用意其善也欤盖戒之一字
统尽十方三世诸佛法藏即我 释迦如来说法四
十九年谈经三百馀会末后拈花原始要终唯一金
刚光明宝戒而已经云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是
杂著¶ 第 747c 页
也此戒精持佛见法见尚不可立况有生死去来迷
悟之妄想耶但生一念求玄求妙求悟求超越即属
染污即名破戒但穿衣吃饭日用平常不触不背即
如如佛也南泉云王老师有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
不免犯他官家苗稼拟向溪西不免犯他官家苗稼
不如随分纳些些赵州云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不
可住此二老是善持戒者可为师之兹者本月八日
乃我 释迦本师示生之日诸方衲子受戒之期承
诸大檀越开此清净戒坛成就自他本有大事有欲
入坛受戒者各发向上心先礼辞父母告白师长入
坛之后师长父母王官大命俱不得出保持此戒不
惜身命一禀戒体顿登佛地一日无犯即一日佛受
用一年不犯即一年佛住世如尽未来际不犯即究
竟无上正觉也所有条成开后。
* 谛信自心与佛一体体既是佛用永不作众生事。
* 不得妄求玄妙知见古人云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
* 但读诵大乘经典不得习小乘外籍世间技艺。
* 不得妄拈古德机缘效颦棒喝等事。
* 昼夜诵经不得杂谈戏论睡眠恶见恶作。
* 修忏礼佛跪不厚荐拜须叩地合掌不得靠桌行道须五步远一位。
* 举佛声要悠长高远。
* 入坛要更新净衣及履。
* 登厕更履便后洗净。
* 忏毕各人就忏位跏趺入观不得接语乱心。
** 戒坛榜示
病僧某残废之躯乞食方外唯了馀生为计持钵至
此近于我大觉世尊成道之日闻诸大德有欲从病
悟之妄想耶但生一念求玄求妙求悟求超越即属
染污即名破戒但穿衣吃饭日用平常不触不背即
如如佛也南泉云王老师有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
不免犯他官家苗稼拟向溪西不免犯他官家苗稼
不如随分纳些些赵州云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不
可住此二老是善持戒者可为师之兹者本月八日
乃我 释迦本师示生之日诸方衲子受戒之期承
诸大檀越开此清净戒坛成就自他本有大事有欲
入坛受戒者各发向上心先礼辞父母告白师长入
坛之后师长父母王官大命俱不得出保持此戒不
惜身命一禀戒体顿登佛地一日无犯即一日佛受
用一年不犯即一年佛住世如尽未来际不犯即究
竟无上正觉也所有条成开后。
* 谛信自心与佛一体体既是佛用永不作众生事。
* 不得妄求玄妙知见古人云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
* 但读诵大乘经典不得习小乘外籍世间技艺。
* 不得妄拈古德机缘效颦棒喝等事。
* 昼夜诵经不得杂谈戏论睡眠恶见恶作。
* 修忏礼佛跪不厚荐拜须叩地合掌不得靠桌行道须五步远一位。
* 举佛声要悠长高远。
* 入坛要更新净衣及履。
* 登厕更履便后洗净。
* 忏毕各人就忏位跏趺入观不得接语乱心。
** 戒坛榜示
病僧某残废之躯乞食方外唯了馀生为计持钵至
此近于我大觉世尊成道之日闻诸大德有欲从病
杂著¶ 第 748a 页
僧求戒者虽是不堪此举又不敢私身而辜佛化但
欢喜从顺又在诸大德各自酌量预先告知既发如
此向上心莫作寻常故套各人先要白过师长父母
屏息诸缘清净身心一入戒坛不得出界往返有辜
自己空有受戒之名而无受戒之实孰之过欤原夫
人人本来是佛因习染世间众生事业故名众生今
禀佛戒如佛而行岂不名佛又名何等禀戒之后精
心护持一日不犯是一日清净一月不犯是一月佛
受用一年不犯是一年真自在从今以去尽未来际
一无所犯究竟清净岂不是常住法身岂不是顿登
佛地岂不是无碍大解脱哉幸各自勉之坛中成规
列于后。
* 实信为本谛实信取自性本来是佛。
* 既入戒坛三七日内不得假师长父母之命犯众往来出界。
* 过三七后随各人归事师长参谒知识保持戒体勿染俗缘。
* 半月半月凡同戒者和合一处诵戒布萨。
* 凡入众中知上中下座不得如无智人不别尊卑。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十六
(信弟子程佛先佛素
信弟子程卫航卫雄
喜刻
颛愚和尚语录第十六卷计字八千一百
该银四两八钱六分敬为
伏愿仗
般若而悟證真乘赖菩提而安宁老稚谨意
康熙十四年十月 日楞严寺经坊附板)
欢喜从顺又在诸大德各自酌量预先告知既发如
此向上心莫作寻常故套各人先要白过师长父母
屏息诸缘清净身心一入戒坛不得出界往返有辜
自己空有受戒之名而无受戒之实孰之过欤原夫
人人本来是佛因习染世间众生事业故名众生今
禀佛戒如佛而行岂不名佛又名何等禀戒之后精
心护持一日不犯是一日清净一月不犯是一月佛
受用一年不犯是一年真自在从今以去尽未来际
一无所犯究竟清净岂不是常住法身岂不是顿登
佛地岂不是无碍大解脱哉幸各自勉之坛中成规
列于后。
* 实信为本谛实信取自性本来是佛。
* 既入戒坛三七日内不得假师长父母之命犯众往来出界。
* 过三七后随各人归事师长参谒知识保持戒体勿染俗缘。
* 半月半月凡同戒者和合一处诵戒布萨。
* 凡入众中知上中下座不得如无智人不别尊卑。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十六
(信弟子程佛先佛素
信弟子程卫航卫雄
喜刻
颛愚和尚语录第十六卷计字八千一百
该银四两八钱六分敬为
伏愿仗
般若而悟證真乘赖菩提而安宁老稚谨意
康熙十四年十月 日楞严寺经坊附板)
杂著¶ 第 74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