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序¶
书序¶ 第 702b 页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九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门人正印重编

* 书序

** 自知录序

是书源流始于功过格增减相续易成此集盖功过
格与白豆黑豆之验衡闻之旧矣大要是去恶就善
革凡入圣微密妙行之公据也每欲效之惟身心粗
犷有间致使染净交杂不能纯净无漏深愧相去古
人远矣且功过格者有欲检束身心顿臻妙净先置
一空书格于案头每时每日每月每年凡举一善念
行一善事随以笔记之动一恶念作一恶行亦随以
笔记之竟夜达旦从朝至暮自阅一日十二时中多
少善多少恶如善多恶少则喜若善少恶多则悔假
若纯恶无善自知是凡夫是恶人是沉沦是愚痴乃
至是畜生是饿鬼是地狱不应与善人贤人一切大
人同坐同行同饮食同衣服况敢开大口说大话而
无忌惮耶如此纯善无恶自信是圣流是善人是超
越是智慧乃至是罗汉是菩萨是真佛恒应于恶人
愚人一切含识能劝能导能摄受能安隐自能入非
道达佛道而无违碍也然则人性物性天性佛性唯
一性也弟因念欲形气有精粗善恶不一致有圣凡
优劣不等试观善人恶人均一性也而损益自别智
人愚人均一性也而明昧各异天堂与地狱均一性
也而苦乐悬殊诸佛与众生均一性也而觉迷迥隔
谛思圣凡性既一也何不为圣为贤为善为智为天
堂为罗汉为菩萨为佛为解脱为自在为超越而甘
自为凡为俗为恶为痴为地狱为饿鬼为畜生为缠
缚为障碍为堕落枉自屈屈孰之过欤自弃耶人弃
耶天弃耶地弃耶觉察至此不思希圣希贤而仍从
愚从恶未之有也古人立功过格乃圣贤行径非真
书序¶ 第 702c 页
实做功夫莫能识之不惟不识反笑为卑劣事耳黑
豆白豆之验亦同其揆云栖大师悦此格增补易名
自知录谓人孰不欲为圣贤惟不自知不自觉故荏
苒成俗乃至流入恶薮皆无知之过也如能自考身
心择精取妙纯白无杂岂非是有知良知能知正知
者耶此在自信自得方能亲切因以自知名之吉之
陇州安于刘公伯仲乘般若慧根兆形此际身心举
止视听言思纯善无伪慎独无间见义勇为全无身
世之虑为人为已不见彼此之迹而贤善可为至矣
复梓此格仍依云栖大师之名衡三过目不能释手
见此刻即见安于公之身心也亦见一切有生之性
命也是安于公之身心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
方法界同一真净世出世间共一圆通究竟真常广
大无碍岂可视为事行行行小行者哉外此别觅玄
妙雄谈阔论大悟大彻大机大用以为超格者诸方
别有善知识为之发扬非衡所知也是真实语。

** 閒閒庵集序

近来新发禅书遍满区宇无乃彷佛前人相似之举
语意未出古宿窠臼即拈古颂古转语代语之名惟
智者能超之实难其言也读岂凡居士閒閒庵集大
有超格手眼远诸沾滞言言独露本真字字不堕世
数非大有超迈古今实到之妙何能有此岂寻常宗
教学步阿师可同日而语耶此中题咏疏记诸作皆
自住三昧幽微深密纵其雷霆未能破之究竟坚固
独见于此昔尝晤居士畏之非大人再来何奇貌若
此是时居士任长沙副宪别后闻出巡南云茶陵等
处与诸戎长斗射无有先其左者遇虎射虎遇寇射
寇百发百中如瓮中捉兔全不费些毫计力因此三
湘清泰数载有生者咸被其力衡出荆楚浪迹江右
期八九载传闻居士出处多端有云官高何位有云
书序¶ 第 703a 页
出家何山有云掩关修禅有云探奇山水闻之不一
信亦未决每怀之而不释兹为云居洒扫因缘未就
持钵吉州道经章门与旧识叹时世不宁延及海昏
上下多寇扰赖有金宪台捉获巨盗多少名乃惊探
之莫是昔年据长沙之金居士耶旧识遽曰就是此
老衡喜不自禁敢通名求晤一见目光射人无畏自
在大不与昔日同观其举止妙用神出鬼没天眼龙
睛求其踪迹了不可得今时缁素学人欲知观音大
士八万四千首眼与臂欲知竿头进步欲知威音那
畔曰全体大用曰本无所有曰禅曰教曰向上曰生
前直向居士箭头上著眼可也如不能向箭头上著
眼可向居士箭谱中游目此閒閒庵集即居士箭谱
也若看破箭谱即见得居士箭锋若见得箭锋庶识
得居士全体大用中一少分耳舟中将别居士惠此
集意索一语为證衡凭巳之所见所知录此若居士
透露佛祖之外智识不到之地犹俟超方大知识能
发之。

** 匡山莲华峰志略序

本来大体寂照不二发为相用亦变相见二分相分
属寂即染净差别种种依报见分属照即圣凡差别
种种正报是则依正之分虽圣凡优劣精粗灵昧小
大之不同总不出有情无情之境量原其寂照不二
之大体故也从来有云地灵人杰人杰地灵亦本此
义匡山纪事云匡山奇秀甲于天下莲峰奇秀甲于
匡庐此语可谓匡山知巳别为莲峰之知巳是则莲
峰乃匡山诸峰中第一峰不惟本质独秀而名称普
闻超越诸峰远矣所以超越诸峰者因本质灵而出
人杰因人名圣而地名尊此天下古今不二之常道
也此峰宋有祥庵主卓锡斯处是此峰之知巳濂溪
周公与祥庵主密于此事互相酬唱是周公又为祥
书序¶ 第 703b 页
公知巳人与人互为知巳山与人亦互为知巳是山
与人宾与主互俱难得也而莲峰之面目独耀于天
下者此也祥公之识见非浅学可测因两句语识洞
山聪公为云门儿孙展具遥礼只此一事则知祥公
独拔诸方本莲峰独秀诸峰也我明 世宗年间有
大安禅师久依中南古岩尊宿古岩化后负灵骨遍
历诸方末上莲华峰顶喜其高远幽旷遂下住脚先
建古岩尊宿塔缚茆于傍三年后方事苫屋佛殿禅
堂厨库诸寮山门廊庑新壮一时四方学人归趣如
云来往问道檀越有汪南溟万浅源诸公荷担大事
有荆国樊山王为伽蓝主者彼时兴扬佛法大振真
风莲峰亦可谓西江第一席也 思宗年来有融公
舍座主远继二大师芳猷座主先从五乳憨山先师
披剃亦尝参黄檗念禅师为憨先师室中密契与贯
之毕居士诸上善人结石门社深究禅源慕祥庵主
之遗风独登莲峰直造幽境追古比今大生隐意乃
于二大师入定处结庐独处自谓活埋旧识闻之苦
为劝喻下山再为商略不迟公坚志不移三经寒暑
实乃死而复生枯而再荣诸方闻者见者无不获益
有学人慕其风欲同饮啜苦难栖泊不得巳稍从结
搆从是有忍先忏主秋雨净舟二座主相访因订向
上盟建大悲坛修大悲忏莲峰法道复为一新忏法
饶益甚广融公著有莲峰记振古社序一庵法传二
隐者传峰上诸作甚多少存稿为他事因缘偶飞锡
建业说法金陵寺法范清古莲峰因年荒兵火之乱
人多四散渐见荒凉古江州万工部遇庵公有先茔
在莲峰之下因扫茔仰濂溪周先生高风寻幽探古
高望莲峰恨不得一蹴而至扪萝攀条蹑霞爬磴直
上莲峰极顶伸腰张目长江大流乾坤开辟山河大
地恍与身心无二不觉轻快自亡也叹曰夫子昔日
书序¶ 第 703c 页
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吾今日亲见吾夫子面
目合而为一从此再不疑谁为佛谁为孔也莲峰圣
地益人如是之速庆快不巳遍探此峰之奇绝遍讨
此山之文墨集之盈帙目为莲峰志略附高僧传愿
文与融公诸作合刻为一舟下留都亲迎融公归峰
上别为庄严重新佛法是万公又为融公知巳如大
安之有樊山祥公之有濂溪有主必有宾有人必有
境而人境宾主互相待而互相与其因缘时节妙有
不可思议之凑合非心力可及也余读此集则知山
与人宾与主今与古彼与此惟知巳而巳矣亦惟一
巳而巳矣赘语。

** 三堂传戒仪序

原夫律宗乃诸佛出世说法究竟一真总持心地法
门也初卢舍那佛于莲华台藏世界座上以此心地
法门告千华上佛千华上佛转告千百亿释迦千百
亿释迦持此心地法门各归南阎浮提菩提树下示
成正觉始初说法终至涅槃诸有所作不出莲华台
藏世界卢舍那佛所告心地法门品中一毛头许耳
乃至释迦老子末后拈花全体揭示亦不出心地法
门一毛头许耳千百亿释迦各各如是是则过去现
在未来诸佛出世说法无别法可说唯此心地法门
而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修学亦无别法可修
可学亦唯修此心地法门而巳是则律宗实诸佛门
法藏之总相审矣至于如来因事制律有大乘小乘
在家出家开遮不同抑有安居结界羯磨布萨结罪
出过及传戒仪范衣钵名相种种差别皆律宗住持
法相也修律未善其宗者惟知事相作为而不知所
以事相作为者是执事而迷本也谁之过欤震旦戒
宗本于高座瓦官相传至大唐澄照大师可谓律学
之大成也其传戒科仪或增或减展转不一法久自
书序¶ 第 704a 页
弊传至宋元及我 明初有南北戒坛其科范虽渐
次俗而纲领犹正南坛寝息久矣北坛 世宗年间
尚大开法施末年为当事奏之亦禁矣从此诸方或
三人五人十人百人聚为一众开坛传戒善则善矣
多有未见戒之全法未免有增减之讹甚至三堂交
互不清识者无不哂之观衡不忖下劣缘于竹林大
师教衣钵作法其本自北戒坛传来更参于诸方科
式如清浊水贮于净器俟水清去泥依清水分立三
坛作法其中有通有别通则通于启请归依忏悔发
愿等式虽小异皆大同也别则别其沙弥比丘菩萨
发心行相开遮精粗差别不等也繁者删之少者补
之删者删于过俗补者补于佛语未敢以巳见妄点
其中唯拈香缘启等语出鄙意此属外科无害正旨
也三堂仪则订成复白十方诸佛拈阄印可乃敢就
梓初梓于中湘次刻于邵阳因时势壅塞白门吴越
多未见尔晦上座众中知识捐衣钵之资再刻于留
都栖贤庵以便传戒省于临时去取之劳此缉多就
时稍繁来哲如欲再订只宜减不宜繁恐违佛制缘
举刻之诚综其大端冠诸首用知此刻所自来云尔。

** 永嘉禅师證道歌注颂重刊序

有云诸佛出兴唯为一事此一事者乃一念未生前
无迷无悟无修无證无有身心世界亦无诸佛众生
究竟本无所有向上一事也是则黄面老子示寂人
世始之处胎降生终之示疾入灭其中种种动止放
光入定降伏魔外应供人天一说多说尘说刹说乃
至举拳垂手掩室拈花总此一事盖此方教体在音
与闻如以音声语言宣示此事为正传如言说之外
别以放光动地举拳垂手掩室拈花或密语或良久
发明此事为别传正别之传不同所传之事一耳所
以阿难尊者问迦叶尊者世尊金襕外别传所传何
书序¶ 第 704b 页
事迦叶尊者呼阿难阿难应诺迦叶尊者曰倒却门
前刹干著阿难尊者有省观二尊者问答而别传之
旨可知试观诸经论何处不先标本有又观诸祖相
传何人不终藉言说而初学座主黄口禅流妄以宗
说分优劣者徒增戏论之失又则正中有别别中有
正如是妙密在于主持佛法者观机逗教善于发用
耳爰真觉大师初习台宗教观深入法界游戏性海
如狮子王纵横无畏末上曹溪见六祖大师唯印可
而巳非别有指示此是教中没量大人知此则知教
之所以教也真觉大师歌咏此事以发悟后学名證
道歌古今称为甚深法施绝妙声句所以从古至今
偏方僻域咸珍诵于口角元至元年间有法慧宏德
禅师从而著语注述复为之颂精肯晓了义路本位
圆明无碍上智下愚各从其游猎是此一拈弄实为
初学大开一方便门从元至元至于今日三百馀年
此作全不闻于世偶愚谷姚居士得之于书斋阅而
喜之如获至宝欲梓行以广于世属余序余展玩三
次亦喜透露几微平实稳当观姚居士丰姿飘扬器
度閒淡庄重和雅与此注作气味相合拟法慧禅师
乃愚谷公之前身今特来翻誊自已旧时公案不然
何此书巳沉没三百馀年不曾遇著一个知已何因
何缘独今日撞著姚居士如涉大川拾得一如意宝
岂不奇哉岂不是宿因所使昔紫柏老人海内周旋
三十馀年拶寻洪觉范禅师文集尽觉范大师所有
诸作紫柏老人尽得而梓之一一能新人耳目紫柏
老人未梓之前世巳绝闻若亡矣人谓紫柏老人是
觉范大师后身今来拶寻自巳遗书此语可證此书
堙没多年今日重复炳耀亦是此书之精神当于此
时发现一切因缘时节各有待焉骈语。

** 诸祖道影跋
书序¶ 第 704c 页

真源绝朕藉心色以达其宗智境无依因真空而显
其相又则心非境不生境非心不有圣凡心境染净
因果皆真空之影像也复有将纸墨图写圣贤之形
山水之形万物之形乃至图写地狱饿鬼等形此乃
影上而复影也影而复影影影无穷影影无穷彰吾
真源之妙用是则藉影以观形即相以见性形影非
离性相不二其中幻化微妙岂可得而思议者哉世
之传写圣贤之形者以启人希慕之心传写山水万
物之形者以见变化之妙乃至传写地狱饿鬼等形
者以生人怖畏之想怖苦以畏恶希圣而慕善要之
修身正心革凡入圣莫不从斯影像以达真源及至
真源回观圣凡境界一无所有是则顿超佛祖之外
亦从影像之妙而发起也此卷绘诸善知识道影即
自心之光明应善保之。

** 燕贻孙居士书华严经跋

甲申春从舟访船子性空道场住云间月馀有老僧
云住贝多庵持华严经首尾二卷云是西番国王跪
书此经八十一卷进贡宋天子愿十方国土通为一
家此番王书经之底意也董玄宰陈眉公李姓者咸
有跋老僧欲衡赘一语细观前三公辞义书法曲尽
幽致可谓三杰矣再言不过肤馀耳是观书者之精
神坚密故所书之经坚固常住若此此经自宋时入
我国历年久远经过几番世界之变而能独存若纸
若墨若手笔新成此非精神感通龙神呵护何以有
此此真世间瑞品又宋朝有五显书七斗书金粟等
书藏经约六七藏今未闻有一全者独全此经者其
呵护岂不别有奇因缘耶是年休夏留都清凉寺自
恣后有孙居士托僧持华严经首尾二卷云是居士
先大人燕贻先生手书此经八十一卷卷卷皆有人
跋唯馀第二十一卷未跋欲衡填之想诸卷之跋巳
书序¶ 第 705a 页
尽跋之深妙特祝之此经字字光明字字坚固与虚
空等与法界饶益未来无穷无尽较之番王之愿十
方国土通为一家共超越广大悠远霄壤未足况其
高下是祝。

* 赠序

** 赠若讷舒公序

天地之气以阴阳会合交互错纵有消长屈伸不一
故所生万物有贫富贵贱不同也人之习气以根境
对待因依薰染有忻厌去取无停故所结种性有染
净善恶之无尽也天地无私降修短之区修短之由
在人善恶之习所招乘善习遇长遇伸所产故尊大
乘恶习遇消遇屈所产故微贱亦有善习遇屈屈亦
成伸恶习遇伸伸亦成屈是则天地之气从人业习
所转人多外推天地之气内忘所结之习故以死生
富贵诿于天命不知天命由于自造然天地之气与
人之习均吾心之妄动也首楞严经云观界安立观
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皆是妄缘风力所转又
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是知由
吾心一念不觉晦昧为空虚极而摇故成风大老氏
原此空为虚无推此风为元气故曰虚无大道生元
气元气生两仪两仪生万物是也孟子称曰浩然之
气均一风力然风气运动之性有动必有静因动静
故成阴阳阴阳错纵会成万物是知天地万物浑一
浩然之气但人自形自拘自私自卑溺心于声色货
利之源故不能超天地阴阳之外为天地阴阳使不
能使天地阴阳也唯至人达境从心唯心无境故能
变化阴阳范围天地左右逢源逆顺自若而天地阴
阳岂能拘拘耶古今有负才能有负忠烈有负利达
有负清尚有负雄辩有负静默皆所秉之气正犹在
知出知藏蓄之养之所培之根深所发之干大故能
书序¶ 第 705b 页
成名成家全浩然归大道乃至有超于无上正觉者
也爰所秉之气从于心发还从心养乃能变化无穷
成其大用又所秉所负气也知出知藏志也气使然
则凡智使然则圣故君子必养志化气必不率气夺
志不二舒居士年十七岁负英才持悬辩视千古如
掌中谈诸方如目下胸襟浩然意气超拔核人之过
不计人之恶受人之驳不昧人之善可谓口有阳秋
之鉴心无是非之迹此一段气即庄孟之所发也李
太白苏长公之所遇也想居士识见超然而出藏蓄
养必不在诸贤哲之下余有超天地之志而无包天
地之气因见居士秉此大气可钦可慕可敬可爱而
居士亦敬我爱我重我信我而不知所以敬我信我
也一日居士向余取字余谓居士尊讳曰心忠大抵
忠直多致辩老氏曰大辩若讷可字若讷居士亦喜
其所字然若讷似讷而非讷圣贤用心多是内明外
暗所以老氏曰人皆察察我独昏昏人皆昭昭我独
闷闷又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则言偏义圆一涉
语言不无渗漏憨先师有云纵使雄谈何如杜口昔
维摩丈室三十二大菩萨谈不二法门唯文殊以言
遣言得入甚深不二法门至于维摩以无言遣言始
是末后一句把住牢关又且多言失照于人此虽辩
而失其辩减言能持照于巳此虽不辩而得其辩又
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试看所谈之人尽是阳燄
空花所论之事诚为龟毛兔角将何为是非得失哉
是故古人齐物我忘是非者此也亦不可坐此无言
为妙但可言而言可默而默乃能圆转活泼不滞偏
枯居士同念来李公之武攸会诸上善人有所感发
归来自言从今奉佛净戒决志不退因曰居士是大
根器当持大戒菩萨有护自心戒有护他心戒护自
心戒者常防自心离诸过失护他心者凡语言行事
书序¶ 第 705c 页
不令他人生恼失念既持菩萨戒即入菩萨位古德
云善言无瑕谪善行无辙迹是也若乃至于无碍辩
才超方手眼横说竖说一说多说廓然自在一言为
天下法一行为万世师则上所言皆剩语耳。

** 赠本来谭居士序

本来居士原荆南人客于永阳多年举家奉佛专心
净业居士虽处家而圆转细致慈覆一切乃至鸡犬
视以同仁卓卓然有出家之标致邵郡车季公禅喜
居士年二十三岁秉金刚丰骨庚申秋杪游岳博山
水物色诸方文苑豪杰缁门英俊因过永阳为郡伯
林公所重一时声震永阳而幽人才士推排竞访禅
喜居士不先言不诤论但于人所谈论吃紧处轻轻
一语使人毛骨洒然倾心叹服咸额手而谢吐舌而
归本来居士闻风趣访听其音声观其相貌虽出水
莲花走盘珠玑未得况其超逸私意吾女斋素清修
不愿与尘俗偶此郎不事何为事也归之内言举家
忻悦乃倩亲友说之禅喜居士闻此女信佛以慈心
就之即开筵集客以成女志禅喜居士探奇事讫偕
女旋家女之聪性慈柔令长幼内外无不矢心敬顺
此真一段奇因缘本来因送女至邵陵访予五台兰
若询之曾礼宝月头陀门下起法名兴善不饰服不
甘味语默动止可钦可仰因书数语以结净缘谓曰
天地有根万物有本而人人自有一段光明为诸缘
封锁不得显现受用随风逐浪漂流生死可谓演若
迷头诚自狂妄居士法号本来试捡现前那个是自
巳本来面目内之眼耳鼻舌肢体发肤外之天地日
月山河国土非本来也审之言思动静迷悟取舍推
之鹊噪鸦鸣风摇尘起非本来也乃至禅定解脱神
通妙用无碍辩才大自在力秘密境界亦是有为边
事任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无垢净识大圆镜智空
书序¶ 第 706a 页
如来藏亦是名相边事至此佛也不可得法也不可
得心也不可得空也不可得以何为本来面目耶即
此不可得便是水穷山尽处脱体无依处虽然于本
来面目犹隔一重所以古人云莫道无心云是道无
心犹隔一重关昔洞山有僧问师常教人行鸟道未
审如何行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
足下无私去曰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
阇黎因甚颠倒曰甚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
因甚么却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
鸟道试看古人下语宛转回互不触尊颜学道至此
秖得回转面目摸索自巳鼻孔方知原来不是别人
即现前虚空大地草芥人畜染净因缘聚散起止一
尘一缕亦不是别人所以古人云虚空及大地全露
法王身始是到家受用时节若谓诸方念佛因缘如
何即此行去是真念佛是第一义谛念佛是不思议
念佛于无净土处示现净土于无往来中示现往来
于无佛处念佛佛是本来之佛于无念中起念念是
本来之念以本来之念念本来之佛如水投水似空
合空弥陀是自巳自巳是弥陀尘尘净土念念弥陀
十方法界打成一片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
尘里转大法轮念佛至此乃不昧本来面目是究竟
田地所以古人云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
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
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今日念佛须
是认得念人方可语本来一事居士可肯之则不枉
水月相逢心源一会也。

** 酬海藏上师舍利序

海藏上师于阗国人也因 圣天子差人之于阗国
请候法王作大道场上师随法王过我震旦国十馀
年矣我国所有名山圣道场地丰邑大邦一一游到
书序¶ 第 706b 页
天启元年残腊同娑南上师之粤东道经邵州会予
五台庵中一见如旧契屈留度岁每夜谈之次多论
西国风土及沙门行业因论于阗国持咒精行蔓延
至舍利子上师曰人一生口吧吧持咒未见其脩行
只待身后一把火有舍利无舍利方见其修行何如
耳是知西域修行多重持诵复以舍利为修行之实
验每见梵师多重假钵啰碗及舍利者为重修行故
也我国人多以狂见自高不以舍利为重所以持咒
之行不精持诵既不精而修行亦以懈废是以修行
有让于西国多矣上师惠予一舍利子如粟米颗大
带赤色因问予曾见永明寿禅师舍利亦如粟米颗
大纯白色上师曰赤是坚固白是舍利亦有师云佛
为舍利高僧为坚固又教中云梵语舍利华言坚固
详此则知以华梵之音别圣凡赤白之优劣而圣凡
优劣虽不同其骨分均也其舍利优劣不同亦见圣
凡修行有等佛之舍利优于光明变化能往来者以
佛之色身全体金刚佛在世时浑身毛孔皆能放光
天上人间倏往倏来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
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故遗身舍利亦能放
光现瑞飞行自在变化无方舍利即佛之分身而能
灵通者理固然也菩萨之舍利想次佛之舍利罗汉
之舍利又次菩萨之舍利后之高僧舍利又次罗汉
之舍利高僧中有解脱者有禅定者有持诵者其舍
利亦多种不同是知修行有浅深而色身亦有精粗
因色身有精粗而遗身舍利有优劣不等亦理固然
也是则舍利为修行之验者理亦昭然昔南泉遣僧
送布裤与一庵主庵主曰自有娘生裤不受僧回举
似南泉泉曰再去问他娘未生时穿个甚么僧如命
复至庵主问娘未生时穿个甚么庵主无语僧回举
似南泉泉曰死如如也他日庵主归西烧三斗三升
书序¶ 第 706c 页
舍利有人举似南泉泉曰任他烧八斛四斗不如当
时答得老僧一转语看他古人何等见处八斛四斗
舍利不如一转语为妙夫南泉非不重舍利自有一
颗真舍利在恐人昧却故此挑剔耳然此舍利无古
无今非内非外生天生地能圣能凡其色也非青黄
赤白可拟其妙也非见闻觉知可识三世诸佛不知
其源底大悲千手难摩其边际烁迦罗眼窥觑不得
多口阿师咀嚼不得犹如金刚床子推不向前拽不
向后是真金刚是真坚固是真舍利南泉有此舍利
故开如是大口此颗舍利自南泉拈弄出来相传到
今落在病僧手内蒙上师惠我舍利无可为答将此
颗舍利呈似上师带去西国有时拈弄出来使知大
唐国中仁义不少也。

** 赠孝则车公序

原夫天地古今奇人奇物及诸奇事皆吾本性不思
议之妙用也由性妙故所发所变一切诸法无论巨
细知顽无一物不通于神用无一事不具于灵妙但
人心粗浮未能觉察故日用而不知然天地日月古
今圣贤具大体大用者且勿论试观蚁之为物至微
者也行不见其迹语不闻其声而能远征不迷其途
号令能统其众知晴知雨知出知藏作事有始终行
径知退让其细致有人所不及之处其所作事不若
人之大者以蚁之身分微故不能大作非智识之不
足又如蜂之为物亦细品采百花而为蜜不损花之
色香空行无标迹往来亦不错落此亦人未能之此
二物物之最细微者所作所事有智识未能及者非
妙而何至于无情之物如草木金石之类最顽者也
各具性用有甘有毒能杀能活至有能通于精灵者
人之智识亦有所不能至处此亦非妙而何大概有
情之圣凡大小虽殊眼等六根一也无情之染净巨
书序¶ 第 707a 页
细虽别色等六尘一也根之妙用人或易见如变幻
等色变调等声变作等香变异等味变化等触变通
等法皆有心力不能致之其理致妙处又何如哉是
则根尘等法一一天真一一灵妙妙到极处曰甚妙
妙之更妙曰玄妙妙之非常曰奇妙妙之不可及曰
深妙妙之无上曰最妙如是妙处难于言显唯至人
以神会可也古今奇才奇事何能备举多知事奇才
奇而不知所以奇有即事奇才奇而会吾之本性奇
者非至人而何经云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斯之
谓欤又即性妙而妙至天地万物身界一如古今一
致又非至圣而何有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十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斯之谓欤孝则车公古
今奇才也识见超拔文法高奇奇书奇诗无往而不
超伦入妙而能达乎妙之本源又能广诸众妙公年
三十有二十年前见船子和尚偈如睹旧物义意开
朗本有自现因有船子偈解续有心经赞八识略注
凡诸有笔墨间未尝不以向上一事为宗本如公可
谓即奇以见性即性以致奇病僧与公相与二十年
未敢识公为何人也曾闻公有梦兆为傅大士后身
益增其疑公虽自具奇品曾不以奇凌人亦不以奇
傲物理不自见事不自是功不自伐能不自矜处众
平与僧密乐人之长不形人之短又善诱人之短就
已之长不截人之长同巳之短此性分之本然非作
意也有才无行者能友其才不友其行有行无才者
能友其行不友其才是则不失其友亦不误其友是
则虽与海内诸名公友而自有才行之取友中有不
友处不友中有友处自有超拔之妙迥不与世之声
利者同辙也公尝过友人书斋阅病僧所书卷彼卷
皆病僧应机之语诚不足当高明赏鉴公虽高名博
达而又不以拙鄙弹弃犹赞之又欲之即此拟公不
书序¶ 第 707b 页
僧之才识而怜病僧之朴蠢欲一二字伴于案
头以见病僧朴蠢之真病僧亦不敢以朴蠢自鄙即
将朴蠢献于高明冀高明鉴方外之实处以见二十
年之相与唯此不二之蠢念若夫公高奇深妙处自
有大方明眼宗师为公发扬之予何能言之予何能
言之。

** 赠幼潜王公序

原夫大块形于万物竟古而不坠者善藏故也古德
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
凋无形本寂寥即善藏也由善藏故能主能不息耳
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此亦藏义书云至诚如神
此明由藏而后有大用是则克明德于天下者皆从
止善安定中来大抵世出世法不论知顽小大未有
不由静而动隐而现老氏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
也又云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此
圣人体大块之藏用善守其诚可谓率性之道也又
则龙德由潜故能神变莫测潜之道甚深秘密心识
岂可及哉试看世间无情草木之属潜根深者发干
大潜根浅者发干小又则树虫入茧而后蛾草虫见
人寂然而后生此昆虫草木微纤之物尚能先根本
而后枝干知隐藏而后生活况出世之至德妙道也
哉古之圣贤有藏迹者处于深山幽谷远避人世有
藏心者灰心泯智如愚若卤有藏视听者收视返听
隔绝见闻有藏言动者若讷若拙兀然杜口如是藏
者虽有深有浅有权有实至于成德于身流光于世
者均也虽然总不若藏德至矣如普门自在三昧现
种种身隐显莫测或示为人王宰官长者居士或现
为童男童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人同事称赞真
乘令诸有情同归第一义谛而后巳若然者去住无
碍逆顺自如无私欲于人而善利于人能顺大块之
书序¶ 第 707c 页
无私天地万物皆备于巳可与圣性同体并用究竟
而无息矣幼潜王公讳乾字幼潜以乾之九六高而
危九一潜而全因字之幼潜此以字善而善其行止
也如以字潜潜其行止亦能潜其视听视听潜则潜
其身心既身心潜亦能潜其道德既潜道德则潜妙
性妙性无潜无所不潜无所不潜则无所不备无所
不备则无所不发现也是则出世大雄广大神通无
量三昧皆从一潜字流出又则性觉妙明由潜而照
本觉明妙照而常潜潜之道岂可轻易得哉潜之义
深远一期不能尽言略语此。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九


 (辽东锦州松山所见任
 浙江湖州府总巡厅信官余三瀛发心捐赀
 喜刻
颛愚和尚语录第九卷计字九千九百五十二
 该银伍两玖钱柒分敬为
慈母张氏夫人名下性天朗耀慧炬圆明仗
般若而悟證真乘赖菩提而安宁老稚谨意
 康熙十四年十一月  日楞严寺经坊附板)
书序¶ 第 70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