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662b 页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二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门人正印重编

* 法语

** 示桂轮洪禅人

夫出家者乃超尘离俗解脱法门也近代以来多见
出家儿不舍乡土结庵营产而桩橛之虽闻名山及
善知识如风过树设有作意又不能解离桩橛或有
能移一二步地依旧被他牵系回来如是出家者不
知与俗何异惜哉又有一等出家不求明师指示朋
于愚党南游普陀北走清凉徒悦耳目苟趁衣食比
前桩橛者尤可厌也大抵出家一事甚是难言非徒
离俗室削俗发为出家要知五蕴四大是家放下五
蕴四大是真出家乃至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百
八烦恼六十二见是家超此方名出家又复四谛十
二缘六度万行菩提涅槃总之世出世法有一纤毫
许放之于心即名染污即名系缚即是居家若世出
世法一切净尽不即不离方是究竟出家是大解脱
人果能如是虽不离俗土周遍十方而在家即出家
也或不解此任从走遍天下名山见过天下善知识
徒费草鞋钱乃至有神通妙用一念能游四天下若
有一法当情即名家系而出家行脚之士可不慎哉
桂轮洪禅人本衡阳人出家于潭州茶陵云谷庵戊
午春偕一二侣谒予邵陵五台庵中执勤三载颇知
急缓有才有量可为丛林干蛊但于向上事不曾见
一言请益予多疾亦不能钩饵一日辞予朝礼名山
予谓山不在高有贤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子今
朝山必须务求山中主人决择大事不然空视顽石
虚灵谷响思之何益然名山必有所以名而名也子
莫效寻常流辈徒趋衣食虽走遍名山而不得名山
之受用不知名山孤负游者不知游者孤负名山良
法语¶ 第 662c 页
可慨也子今一去登山思高涉水思明见贤思齐此
虽非向上行脚较之饭袋子犹稍可也昔洞山解夏
云秋初夏末水冷草枯弟兄向甚么处去直须向万
里无寸草处去始得后有僧举似石霜霜云出门便
是草漫漫地又云直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于此
透过方是真行脚人荆棘林中便能放身稳卧月明
帘外撒手便行观音文殊只在眉睫眼上普陀清凉
不离拄杖头边可谓真到名山真见山中主人则不
负病夫所嘱也思之思之。

** 示脩悟禅人

古人每每有禅律性相相忌者岂古人见谛不明有
人我是非哉但为激励初心耳如佛说法赞法华则
忘楞严赞楞严则忘法华岂佛一口之谈而有彼此
今诸方不达古人之意实作是非分别曾不思禅律
性相皆佛一语身一法身也禅若无律必落狂见律
若无禅必堕执著蔓延至于天魔外道终不能觉者
有之性是相之根本相是性之枝叶非根本无以生
枝叶非枝叶何以见根本是则禅乃律之禅相乃性
之相性相融通名之曰佛如身心和合名之曰人离
身则心为幽识离心则身成死尸身心各离既不名
人而性相不融又岂名佛哉首楞严经云理则顿悟
乘悟屏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此禅律性相修悟不
可偏废佛语为明證也又先悟后修其修为真修先
修后悟其悟为證悟而禅律相因益明矣禅人既受
此称当实践之。

** 示惟心禅人

唯心慧禅人楚云阳刘氏子襁褓时相师占曰此儿
出家则可在家难养父母惊怜至六岁送本郡栖云
庵水天运和尚为童行沙弥万历壬子秋病僧为湛
公接至云阳结冬彼时禅人方十一岁亦从其席为
法语¶ 第 663a 页
堂中行者因识之见其眼光口利尝私语湛公曰此
子他日欲成大器至甲寅春病僧为旧识接过邵陵
结茆双清矶后以调理病躯为事不觉卧疾澬江一
十五年每闻禅人肯修学禁足持诵精进不群常怀
之崇祯改元戊辰秋禅人至一见观其音声相貌语
默动静较之昔时俨若未识私喜曰书云后生可畏
圣言有證矣于向上一事犹疑之亦不忍置之由是
病僧念其才器可尚因留之禅人固辞之曰父母有
病师长有命不能久侍和尚巾瓶余虽不喜违我之
意极喜禅人侍父母师长之诚在流辈中亦甚希有
真孝行之僧观禅人此一孝念大似金刚床子八风
不能摇动是以佛成道日集众为證盟与授具足戒
事讫将归复谓禅人曰子孝行心切持戒心切曰孝
行持戒俱切曰何为二心俱切曰父母必要孝戒行
必要持病僧曰子将孝与戒为两橛耶岂不闻梵网
经云孝名为戒是则孝外无戒戒外无孝诸佛诸祖
古今圣贤皆不外此孝道一事但有染净深浅理事
差别耳所以一切律师持此一事一切法师讲此一
事一切禅师发扬此一事从古至今天下老和尚雄
机大辩棒喝交驰呵佛骂祖扬眉竖目种种变通唯
此一事别无奇特子脱信不及但看宝镜三昧云臣
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此是曹洞宗
之密印病僧虽不是曹洞儿孙因此语有义理可入
为子言之若是吾临济本色宗师见子者般举止正
好与一顿痛棒打出去始得此一孝道达于古今通
乎上下充满法界使见者闻者稍有些血性不无小
益子持此一念不移去因缘时节到来决然了当便
能撒手悬岩纵横自在到者时节父母恩师长恩诸
佛诸祖恩大地众生恩一时报足亦不孤病僧今日
饶舌一二惜予老病切身子之发用时想不能见可
法语¶ 第 663b 页
勉可勉。

** 示音迪剃发弟子

音迪字无觉永阳文氏子幼礼大海禅师受优婆塞
戒同心持袁公结上莲社专心净业于壬戌春持袁
公书来乞病僧薙发是年四月八日大众羯磨与其
披剃于向上事不能领荷礼诵颇精勤病僧为风疾
所挠一十四载时常要人按摩一日迪为病僧撮背
曰音迪事和尚三年矣只是者等个嘴脸无一些进
益欲行脚去不知可否病僧但曰行脚是最妙事但
莫昧此嘴脸则不孤负病僧一日回乡省亲拈香请
益病僧曰子先日言事病僧三年只是者个嘴脸子
还识此嘴脸么子若识此嘴脸则知病僧不孤子侍
立三年若不识此嘴脸则子孤病僧多矣子欲去诸
方想别求一嘴脸耶若不别求在病僧左右定不孤
负子之殷勤子去诸方若保得此嘴脸他日见病僧
有分若换个神头鬼脸那时再见病僧难矣岂不见
有僧问曹山诸佛未出世时如何曹山曰曹山不如
僧又问出世后如何曹山曰不如曹山子会曹山此
二转语则知病僧之言不汝欺也病僧虽无诸方善
知识钳锤亦不解魔昧人家男女不能与人减一毫
不能与人增一毫但随分具足子初来时人谓子是
俗相病僧不知子何处是俗相今子归人谓子是僧
相病僧亦不识子何处是僧相子信得及来去果无
二相识此无二相便是子自己本来嘴脸者个嘴脸
三世诸佛不能为汝增减病僧岂能为子增减无怪
子言在此三年无一些进益亦无怪病僧不能与子
进益子若不昧此嘴脸随子换出神头鬼脸菩萨嘴
脸如来嘴脸及人王宰官白衣居士有形无形有想
无想于一尘中现无量身于一一身现无量头无量
手眼于者个嘴脸一毫不能动便能竿木随身逢场
法语¶ 第 663c 页
作戏可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则知
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十方如来一切有情只是者个
嘴脸子去诸方万里之外者个嘴脸不曾离病僧左
右子日日在病僧座侧者个嘴脸亦不曾违背诸方
知识子果能如是会得则不负父母生汝身袁公指
汝出家病僧与汝祝发十方诸佛恩师长父母恩国
王檀越一切有情之恩一时报足子知报恩处么左
右只是者个音迪信之信之。

** 示慧心照禅人

慧心禅人乃湖北沔阳张氏子幼多疾父母送于荆
之监利因果寺出家依师住十六年辞师行脚初至
南岳遍参隐者寻过邵陵五台庵归堂读诵楞严期
三年辞去至庐陵大觉庵从丽中法师习听法华楞
严诸品教法后至匡山从接愚法师习净三载于向
上一事犹未了然甲子冬复造邵陵求病僧印證探
其胸中所见皆寻常知见之习全不曾在自己脚跟
下照管病僧策之曰佛法固是要学若不会用则与
不学等也教中学般若宗门中用般若所以能照世
出世间一切凡圣境界当体全空一法不立故能左
右逢源纵横自在不被生死涅槃之所惑动便能拈
弄佛祖不被佛祖之所拈弄古人如是解脱自在总
只是学而会用子今徒记取玄言妙语说得顽石点
头于自己分上全没交涉如是知见如纸糊灯笼不
敢触著无一些力量岂能冲风抵浪呵佛骂祖哉子
若肯究竟此事不难如草必有根见草寻根何难之
有人为万物最灵岂无根本将自己身心排放面前
看他在甚么处安立身从何来终归何所心从何有
终成何物看来看去忽然看破方知此事不从人得
那时不但无身心可得尽虚空界无芥子许佛法知
见而与子作障碍尽十方界是自已个面孔随自己
法语¶ 第 664a 页
开也好合也好将三十二相作乾屎橛也好将乾屎
橛作三十二相也好岂不畅快平生而知见又奚能
作障碍者哉子果能到此田地方信自己可名性照
真是慧心原如来藏中有遍照法界义有大智慧光
明义此是自性具足不属脩證如是智照子纵不照
管他他亦不失但不得受用子能决志检点身心是
甚么物瓮里必不能走了鳖勉之。

** 示兴化乘子

乘子号兴化古潭州攸邑杨氏子生而颖异相师占
之此儿清拔不凡恐不宜居俗室父母疑之年六岁
送之本邑高桥山黄龙庵礼妙玄通和尚为受业师
其师先十年前有方外一病头陀投师养病其师殷
勤给事汤药期三年病乃愈其病头陀感师三年之
中温凉调养随唤随应随欲随与无少倦色乃向其
师曰蒙师再造之慈无一可报舍此身后愿与师作
一弟子是我本意也其师曰汝疾幸瘳何言及此病
头陀曰此意决然但俟再来耳其病头陀礼辞师去
走南海天台仅一载有馀复来见师泪下如雨曰此
身几不能见师此一来特了前愿身微微有恙未几
告其师曰吾身欲舍去再来事师师曰以何为證曰
向后师得弟子七岁能书法华经即我再来言讫寂
如蝉蜕其师与之剃削澡浴茶毗后将骨石埋于本
山中其杨氏送儿礼师之时师问此儿生庚有几父
母如实报之其师私谓此儿生日正当前病头陀之
去日疑是前之病头陀此儿爱乐笔墨七岁时模书
法华经一部益信实前病头陀有證矣从此合庵清
众皆新目保重其师延有名德先生教之其饮食衣
服诸有所需皆师自造自与不假他人此儿年十岁
自知好学能书能诗内外典籍过目能诵至十五岁
其师率之同谒三昧大师受沙弥戒未三载其师得
法语¶ 第 664b 页
疾甚笃嘱此子曰吾疾不能瘳矣吾去后当前进寻
明眼知识究竟大事甚勿滞此复嘱一弟子名法弘
曰汝当终身随事师兄即承事我也弘唯唯应诺其
师言此即化去此子悲恸师之恩顾闷绝几不返幸
再苏而周师之后事事竣厌庵皆俗务乃忆师之遗
嘱束装行李丁卯春造邵阳谒予五台庵中时弘与
之影响也病僧见此子形仪端肃语音清亮识为法
门良器不与众视之一日此子向病僧具陈出家始
末极念受业恩深难报病僧曰既知师恩难报子作
么生报此子曰乘参学发明大事愿效阿难尊者发
愿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将报佛恩心
奉报师恩可否病僧曰出家儿发言吐语要自有筋
力始得岂可拾他人涕唾当自己心髓耶此子曰依
和尚明教如何得报本师恩去病僧曰但要子真实
见到行到不可徒以语言为事子今不必效他人开
如是口且就本师自己分上作一报恩事更见亲切
此子曰乘不知求和尚指示病僧曰汝师身后茶毗
耶棺椁耶曰茶毗病僧曰圹耶塔耶曰圹曰何不与
师造一无缝塔令师受用不尽乃见子之真孝也此。

子曰不知此塔作么生造病僧曰子但十二时中追
寻本师即今在甚么处安身立命若寻著汝师安身
立命处子自知造无缝塔则不劳病僧饶舌此子唯
唯辞退三日后自诣病僧榻前曰前承和尚指示无
缝塔今已造成呈似和尚不知可合和尚样否若依
某甲见处此塔不用造作但将身心世界若佛若魔
迷悟去来染净生死一切名相观之如幻如化本无
所有毕竟空寂其无缝塔自然现前孤迥迥圆陀陀
究竟坚固不可破坏堪与本师受用不尽病僧曰此
与尔师有何交涉曰从此不生不死去病僧曰未也
曰无彼无此去病僧曰未也曰见一切人即见本师
法语¶ 第 664c 页
病僧曰子但看一念孝心在甚么处可以不昧师恩
此子曰乘从此以去与本师永无远离分病僧曰是
则是子前来说若论此塔不用造作今已造作三日
秖造作得不远离三字只当的个塔基尚欠工夫在
此子曰不远离三字早是缝罅再要施工即七花八
裂去也病僧曰任尔七花八裂总动他不著此子休
去日夜提撕语默无废是秋子归高桥明春复来登
坛受具圆菩萨大戒一日请益病僧曰子先日为师
造无缝塔至今不闻消息何如此子曰若可通消息
即缝罅也病僧曰不然子岂不闻无手人能行拳无
舌人能语无缝处正好通消息岂可作无用如如耶
若论此事就到无缝罅处还是依通犹是外服更有
贴体汗衫直须脱却若去此贴体汗衫方见本来面
目此犹是百尺竿头事须知百尺竿头还要进步始
得不然命根终是未断所以古人云撒手悬崖处分
身万象中方有少分相应总之此事万一不得坐住
愈进愈远愈剥愈光剥得无可剥处皮毛骨髓净尽
无馀方是脱体无依便能将十方世界大地众生诸
佛诸祖捏聚成团放开万别吞吐自由纵横无碍纵
到恁么田地还要在病僧手里验过始得珍重珍重。

** 示真觉受禅人

从上诸佛诸祖皆言出家儿但提向上一事但不知
向上何事也若以出生死为向上此属修證边事何
以言向上若以本无生死为向上此事不关迷悟真
俗有情无情咸皆具足出家又何为哉此事若不分
晓碌碌衣食思之何益此事又且置即今出家儿每
每言为求出生死又不知将何物出生死若以身出
生死从古至今一切圣凡谁能色身常住若以心出
生死此能知能觉之心是生死本元无自性何能出
生死若谓有常住真心本无生死既本无生死何假
法语¶ 第 665a 页
修为设虽本无生死非修證莫能显现既本无生死
显现何得不显现何失既无得失又求显现何为此
事不明出家何益虽是语默动静人事往来即如无
主孤魂相似自己本命元辰不知杳杳冥冥逐物流
转业尽报终命光迁谢那时还是出生死耶不是出
生死耶此又且置即今日用间今日早起如是穿衣
吃饭放屎屙尿迎宾待客礼几拜佛诵几行经困来
打几个瞌睡明日早起来还是者些衣食茹退还是
者些宾客礼诵有何新鲜有何增益试将礼诵为出
生死耶待宾客为出生死耶以穿衣吃饭为出生死
耶以放屎屙尿为出生死耶谛审日用此数事外毕
竟以何行出生死若此数事外别无一行可举者每
日人前言向上言出生死即是无惭人不唯欺人实
自欺了也若谓别有念佛参话头工夫以为超越者
究竟到头与未念佛未参话头者有何差别试参看
病笔略语此。

** 示罕鸣雷座主

古德云大音希声大器晚成盖朝夕乱鸣旦暮可成
皆小音小器也漂海之舶必假千工方成一成皆任
重致远雷霆之声未见常鸣一鸣能惊人悚物然海
舶乃无常之物必久成而后有大用雷音亦生灭之
法音罕鸣而后则遍闻其萤火之光秋虫之响岂足
以较哉试看三千大千世界器之大者也成住坏空
皆经二十小劫又观无上正等正觉名之大者也从
因至果皆满三无数劫是则速成决非大器大音亦
不轻鸣实矣世之九流小技以成名者尚非一时一
日之功而况出世大道无上真乘岂能造次而成耶
自古禅律讲诸大宗师有得之难者有得之易者难
乃易之因易乃难之果未有难而不至于易未有易
而不从难来古人一时难易虽殊其见真行重均也
法语¶ 第 665b 页
近代出家儿不务古人实德实见徒贩虚名从禅者
眉毛眼睫上都是禅唯恐人不知是禅师从讲者眉
目眼睫上都是讲唯恐人不知是讲师从律者眉毛
眼睫上都是律唯恐人不知是律师求其实禅实讲
实律如古人者未识其有几非谓全无但希见希闻
也罕鸣上座金台李氏子十一岁从本京观音庵和
尚剃落二十岁从慈慧玉庵大法师听习经论复参
證于蕴璞座主后从少林心月和尚入室主讲四五
座从席者若干得法者亦众崇祯元年杖履南询明
年春从南岳过邵陵讯病僧五台庵中盘桓久之语
默举止曾无一些渗漏喜其为祗桓大树与天下人
歇的阴凉因勘问向上事似曾未踏著病僧曰公讲
尽一代藏教帝释雨华此事未明皆梦语耳公肯于
此事上用心亦不甚难如拔草木之根惟恐其不用
力用力必得如今参禅人不向自己脚跟下追寻根
蒂返向册子上他人口角边觅话头此等作用未免
向外驰求之失肯将参话头工夫著力在自己身心
上寻觅更见著力更见切实大抵此事若明不是新
得未明亦非久失但在人极力承当便能顿超佛地
到此田地看他人参话头起疑情不若弄影忘形耳
上座于此事透过可谓是真法师雷音一震大地惊
闻狮吼一音百兽脑裂不即文字不离文字弘无碍
之辩才不立一法不舍一法施无边之妙用如是广
大自在甚深三昧本来具足但能放下一切圆备所
以古人云撒手悬岩处分身万象中上座可不勉欤。

** 示自如定门人

子讳寂定寂者理也定者行也證入寂常之理安住
不移故曰寂定寂之一字子知之乎试检点看内之
根身外之器界若善若恶若染若净若圣若凡若空
若有何者是寂即一切法既不是寂离一切法是寂
法语¶ 第 665c 页
耶若将一切法认以为寂此是心对之境非本然自
性之寂也楞严会上如来与阿难指示寂常妙性从
浅至深从微至妙初借境显见性寂曰手有开合见
无舒卷圣凡净秽依报皆境也次借根显见性寂曰
头有动摇见无所动圣凡染净正报皆根也是一切
圣凡依正客尘边事惟见性寂然此虽示寂常尚有
根境对待非寂也又会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
如来藏妙真如性以显事事法法皆一寂常妙性此
犹未也方即水即波即动即寂未得愈动愈寂愈寂
愈动一寂一切寂一动一切动又一动一切寂一寂
一切动全寂而动全动而寂必至后圆会七大清净
本然周遍法界离一切法即一切相离即离非是即
非即方是究竟坚固大寂灭定此是诸佛究竟受用
处究竟指示处子造寂至此即与诸佛同一法身即
与诸佛同一鼻孔诸佛即子入大涅槃子即诸佛转
大法轮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世间天魔外
道凡夫小乘以所知心莫能测度用世语言皆不能
入子到此田地岂不是一没量大人哉可以代佛大
狮子吼也病僧如是说寂皆是依通境界未出意识
分齐总是者边事与本来面目自性寂常犹未相应
在如何得与本自寂常相应去咦鸟道玄关恁么去
那边原不许人行珍重。

** 示德山住持灵宗禅人

向上一事为世出世间之大根本也违此根本为凡
夫沉迷生死枉受轮回顺此根本为圣人超然解脱
得大自在顺此根本如来有十种波罗密第一为檀
波罗密乃至第十为智波罗密每一种有三相唯施
金银等外财但曰施度若施身命等内财曰亲近施
度若内外俱施亦不住施相曰真实施度如金刚般
若经云应不住色布施应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
法语¶ 第 666a 页
无所住行于布施其功德犹如虚空不可思议又云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又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此皆真实檀波
罗蜜明證也原夫吾人本有圣性不立一尘众生不
觉妄见有山河大地妄见有自他身心有生有死有
净有秽有圣有凡种种取舍重重障碍曾未觉知性
净妙常本无所有如今欲复本无所有先将山河大
地宫室财物一切俱舍复将身心性命一切俱舍生
死烦恼俱舍菩提涅槃俱舍一切有为舍尽一切无
为亦舍有亦舍空亦舍舍之又舍之一味舍去舍到
无可舍处脱体无依灵光独耀那是本来面目更有
何法而为障碍哉灵宗禅人南京宁国人年二十岁
时来武陵进德山礼祖塔慨圣道场地殿宇荒凉香
火寥寥遂下住脚向僧寮中借一小室栖身凡有行
脚僧至即控衣钵之资恳留供养此即外财施得檀
波罗蜜特持疏檀门募化修造毗卢殿大雄宝殿山
门廊庑采木拽石搬砖递瓦不惜身命几经危亡此
即内财施得亲近波罗蜜殿宇山门鼎然一新荣国
主及士大夫推为本山住持禅人俨然一无事头陀
不居功不矜长即不住相施得真实波罗蜜是如来
甚深檀波罗蜜在灵宗禅人得之矣。

** 示无味参子

音参来吾语汝汝亦在病僧法中多年立名音参汝
自参究音之一字是汝本来面目不是汝本来面目
是假名不是假名向者里参得明白则不孤病僧与
汝安名亦不孤父母生成汝身上不孤佛化下不孤
己灵是谓有惭愧人是谓有大自在受用的人若向
者里参究不出无有分晓一切俱失大可怜悯子汝
试参看一切音声不出地狱声饿鬼声畜生声修罗
声人声天声声闻声缘觉声菩萨声佛声此圣凡种
法语¶ 第 666b 页
种音声咸名因执受大种声风声雨声树木声山石
声泉眼声岩窦声溪涧声江河声海潮声猛火声此
一切无情音声俱名因不执受大种声钟声鼓声箜
篌声琵琶声琴瑟声箫笛声铙钹声打扑声弓矢声
此一切差别音声俱名因俱执受大种声如是三种
差别音声摄尽世出世间一切音响汝谛观察微细
究竟此等音声来自何方未声之前藏于何地去向
何所声消之时归于何处若参寻此声来去之处不
得则知此声来实无来去实不去当体寂然循业发
现是知一切差别音声本一音耳但循染净之缘则
有圣凡音声循有情之缘则有有情音声循无情之
缘则有无情音声循象马牛羊之形则有象马牛羊
之声循鸡犬昆虫之形则有鸡犬昆虫之声击金石
则有金石之声击草木则有草木之声是则声相虽
有种种差别声性本无二致十方法界唯一圆满常
住寂灭之音循缘发现根根尘尘事事法法而音之
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未有去来彼此之相是谓
蜜音圆音清净音也子参音至此参亦多矣不惟参
字多矣即音之一字亦不可立离音之外更加揩磨
看是何等面目此中还有音参无音参有圣凡无圣
凡岂不成一圆妙无碍大解脱人哉到此十方法界
唤作色相亦得唤作声相亦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尽未来际受用不尽子可不勉诸可不勉诸。

** 示觉岸航子

呼觉岸禅人曰汝名海航汝自知之乎汝自指点现
前身心世界何处是海何名为航现前行住坐卧善
不善事动不动行种种取舍名为业海又汝心中善
恶无记种种妄想名烦恼海不了现前幻化迷闷自
心名无明海此四种海俱不与本有圣性相应俱名
幻海苦海又此四事虽种种苦恼不同而无涯无尽
法语¶ 第 666c 页
均也故俱名为海此四海漂没一切众生从无始以
来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头出头没无有了期其中苦
恼就是如来广长舌相难以尽宣欲超诸苦海惟智
能度以般若智慧照此身心当体全空而生死烦恼
业与无明了不可得身心世界同一大寂灭海大寂
灭海者即诸佛众生身心世界同一不生不灭究竟
坚固不动之体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无有涯际
不可测量故云大寂灭海是则迷之见有身心即寂
灭海成生死海悟之即生死海是寂灭海迷悟迥别
身心曾无移异汝欲知生死海么即汝现前身心是
汝欲知寂灭海么亦汝现前身心是欲从生死海入
寂灭海须驾智航生死烦恼业与无明一切苦海超
然直渡既归大寂灭海有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称性
不可思议功德妙宝采取满航从寂灭海逆流而出
入生死海中普施一切引导有情同归大寂灭海名
倒驾慈航是则从生死入寂灭海名智航从寂灭入
生死海名慈航慈智异名总一全体大用终日生死
终日涅槃终日涅槃终日生死生死涅槃往还无碍
岂不是大解脱大自在耶子到此真实受用田地则
不负汝之名须知别有不假梯航一句作么生道咦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珍重。

** 示本一颐子

子名颐汝知之耶颐者口旁也口门上下二关之中
因颐中虚能吐纳活泼所以能养其生也观颐慎言
语则吐得其善老氏曰善言无瑕适又云美言可以
市有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知颐之所吐关于身
命家国安危所系可不慎欤又观颐节饮食则纳得
其善老氏曰五味令人口爽首楞严经云食甘则生
食毒则死有云饮食过度便成疾疹是知颐之所纳
关于身命存亡身命存亡亦关于家国兴败而颐之
法语¶ 第 667a 页
所纳亦不可不慎是颐之所吐能护生颐之所纳能
养生是颐乃有生之大本也。盖出家儿遵佛戒清净
活命远离四口食名正命。食此食总是段食以形色
为颐能纳形段之食。有触食。以阴隐之气触物气而
生此形。气之颐皆属于色也。有思食识食颐在于心。
此四种食。虽优劣不同。能食所食。俱属有漏。诸佛菩
萨以智为颐。所食皆智。能养法身慧命。此颐外食。有
情无情佛魔境界。皆化为智慧光明。首楞严经云常
光现前。根尘识心应念化成无上智觉是也。又此颐
内食清净法性。以法界广大无边而智颐亦广大无
边。心地观经云。譬如飞鸟至金山。能使鸟身同彼色。
首楞严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此皆内食法界以
养慧命。此颐能吞吐佛魔一切境界。圆觉经云有大
陀罗尼门名曰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
及波罗蜜教授菩萨。既能流出出世间法。亦能流出
世间诸法。此皆吐一切法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诸
相犹如虚空。此皆吞一切法也。子具此颐。随吞随吐
随吐随吞。纵横自在。虽佛魔无奈子何也。此所吞吐
俱属无漏。须知更有一颐。不涉名相。昔庞公问马大
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马大师曰待汝一口吸尽西
江水即向汝道。又宝志公有书与思大禅师曰。可入
廛垂手。上助佛化下利有情。终日兀坐寒岩目视云
霄。有何利益。思大师曰十方诸佛一切众生。被我一
口吞尽。有何佛道可成众生可度耶。子观古人开如
是大口。安顿在甚么处。又看此口是子本来面目不
是子本来面目。子知此口在处么。蚊子嘴尖跳蚤嘴
乌。

** 示万白颢子

音颢。粤西全州蒋氏子。幼辞父母。之道州投师披剃。
以菑畬为生计。偶自叹曰日日惟身口是劳。与俗何
法语¶ 第 667b 页
异。何不从瓢衲更快活耶。同事喜其言。约同行脚。一
日辞师。师不拒。遂束腰包杖笠。一行五七人。初至南
岳遍参隐者。湘西诸道场地一一历过后。至邵阳谒
病僧。见其老成。安于厨房作碗头事。大众食后自方
食。庵中成规凡各寮执事都在饭堂受食。病僧每饭
罢经行时。见子事众毕方就饭堂。自己一人跏趺端
坐。诵供养咒出生然后方食。病僧私自叹曰。此人貌
虽不扬。颇有信心。此时是众食后。乃懈缓时。又事众
后乃劳倦时。而敬谨不失。此亦可取。期年终始一如。
乃命归堂。昼夜礼诵不懈。骨力渐变。音声宏大。身短
骨粗。背厚胸宽。枕骨似活珠火燄两翅。可为奇相也。
病僧每私为子喜。在堂中未二载。首楞严经能背诵。
安为副悦众堂中领众礼诵规矩。及库中钱粮出入
数目皆子一人任之。如是经十六七年。曾无异言。无
一难色。凡新到归堂和合如水乳。去者亦无留恋。俨
然一木偶人耳。凡有错误规矩处。顶石跪香。重责重
罚。经过多次亦未见一辩言作一苦色。病僧居邵陵
二十年来。如子之死心。如子之久远。指不能再屈也。
但与之语论。蠢蠢然无一知见。每被呵责。亦欢喜领
受。一日谓子曰。汝如是蠢自无厌乎。子曰智慧孰不
爱耶。根器已定自不奈何。病僧亦呵之曰如是则众
生根器只作众生耶。久之又安慰曰。子之蠢与子有
大饶益。子知之乎。曰不知。病僧曰子依病夫住二十
年。曾不妄想诸方参善知识去。随喜名山道场去。亦
不妄想习听经论去。为人师范去。亦不妄想住岩穴
提吊罐安隐去。闹市中大路傍结人缘去。如是种种
妄想被子一条蠢铁杠子当门拦住。一些动不得。始
得心地泰然。二十年来礼诵精勤任劳常住。种种成
就皆蠢之力。此蠢铁杠子拦住一切妄想。久久凝定
化为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得无师智自然智无碍智。
法语¶ 第 667c 页
那时方知此蠢是子助道因缘。是子大善知识。将此
智慧并前蠢铁杠子再加精进。融入萨般若海。直至
此蠢本来面目。天不盖地不载。火不能烧水不能浸。
不知有佛不知有祖。不知生死不知涅槃。蠢至于此
更有何蠢而过于此蠢者哉。世语有云。聪明是大作
用。痴聋是大受用。世之痴聋尚有受用。而蠢至于此
其受用又何如哉。有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
云终日依青山。总不知此蠢之明證也。子勉之。

** 示归宗源戒子

归宗新戒讳照源。念病僧衰老。难于应酬。同觉岸上
座卜地隆回结庵。为予休老之计。甲戌后八月。予之
武陵礼鉴大师塔。源公闻之。追至德山。欲迎归隆回。
病僧欲至澧荆。谒诸胜迹。未果。公将辞归欲求一语
为法中證信。拈香三请。病僧见其殷殷一念可喜。乃
呼其名曰。源子谛听。今为汝说。汝但依自己名而究
其实。即本参语句。便是出生死的径路。不须别觅玄
妙话头。汝将照源二字时刻提撕。何者是照何者是
源。如日月灯水镜珠之光。俱有照用。此皆色光非真
照也。源者水之根本如江河溪涧之流。皆有本源之
处。水得其源。千流万派悉皆得矣。水既有源。山林草
木人畜万物凡圣诸法莫不皆有根源。如得凡圣根
源。而天地万物无非己有。梵网经云此戒即是诸佛
之本源。亦是一切众生之本源。首楞严经云凡圣同
源缚脱无二。此源即天地万物诸佛众生之大源头
也。子今用自己心光返照自己身心之本源在于何
处。汝照自身源于父母。父母源于祖父母。祖之又祖
源之又源。源至劫初。祖于一人。则得一国一洲有情
之本源。初一人之身。或别界传来。或当处地水火风
和合化生。是身之源亦本于四大。内之根身本于四
大。外之器界亦本于四大。是四大为根身器界之本
法语¶ 第 668a 页
源。四大本于空。空本于无明。无明有二分。一分无知
觉。为虚空地水火风五大。一分有知觉。为识见二大
是。无明为七大之本源。如是观照则得十方无情有
情一切世界之本源。此但照得有漏之源。无明无性
转出无漏净智。出生一切诸佛菩萨圣贤因。果是净
智。因无明转成。若无无明亦无净智。是无明又为迷
悟智识之源。如是照去。则得圣凡有漏无漏之源也。
此源依无明建立。无明无性全是真心。是真心又为
无明之源。凡圣之源也。此源依真空建立。首楞严经
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穷源至
于圣凡迷悟不立之处。方是究竟源头。得此源头便
能出没圣凡。逆顺自若。竖去横来。更有何法与子为
障碍耶。岂不快哉。此得有为无为之源也。病僧如是
说话大似泥里倒。泥里起。须知别有乾净一句。纵得
乾净去。未免知见边事。如何得不落知见去。咦。石底
冷音响不尽。猿鸟从来不解寻。子应慎之。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二




 (盛京锦州府锦县  王门夫人李氏发心
 喜刻
颛愚和尚语录第二卷计字壹万零六伯四十
 该银陆两参钱肆分意荐
中宪大夫嘉兴府知府先夫王公号遵度仗
 斯般若之因早證菩提之果者
 康熙十四年正月  日楞严藏经坊附板)
法语¶ 第 66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