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938-083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一  宋 章如愚 撰
  经籍门
   春秋(附/)三传
知我罪我者春秋史以官春秋以匹夫史以国春秋以
天下曰春秋曷为匹夫及天下曰小人之恶幸而逃于
刑不能逃于史幸而逃于国之史不能逃于天下之春
秋然则恶果不可盖作者其庶有忌乎吁圣人之术盖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938-0838d.png
至是已穷故曰春秋天子之事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
我者其惟春秋乎(陈止斋/)
托鲁史以荣辱天下夫子之作春秋也非曰孔氏之书
也又非曰我作也赏罚之权不以自与也曰此鲁之书
也鲁之作有善而赏之曰鲁赏之也有恶而罚之曰鲁
罚之也何以知之曰夫子系易谓之系辞言孝谓之孝
经皆自名之则夫子私之也而春秋者鲁之所以名史
夫子托焉则夫子公之也公之以鲁史之名则赏罚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938-0839a.png
权固在鲁矣春秋之赏罚自鲁而及于天下天子之权
也鲁之赏罚不出竟而以天子之权与之何也曰天子
之权在周不得而以与鲁也鲁则公之国也居鲁之地
者宜如周公不得已而假天子之权以赏罚天下以尊
周室故以天子之权与之也(老泉/)
春秋夫子之不幸春秋之作则奚为而夫子则犹曰寓
褒贬于善恶之彰彰加笔削于前后之绳绳以匹夫而
操天子之权则不曰吾僣也以空言而黜陟天下则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938-0839b.png
曰吾迂也然则春秋之作果何为而夫子之心果何谓
嗟夫是非不可弛于乡毁誉不可弛于国刑罚不可弛
于天下而褒贬不可弛于春秋一理也是故诗之亡盖
起于人之不知戒而春秋盖有济夫诗之所不及者春
秋之一褒胜于诗之美之百春秋之一贬胜于诗之刺
之万乱臣贼子由是惕然始有惧心不畏当时天子之
权而畏春秋万世之直笔嗟夫匹夫而夺天子之事诚
僣也空言而代赏罚之权诚过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938-0839c.png
秋乎虽然昔者桀不道汤出而条其善恶而见之汤诰
之书则汤之春秋也纣不道武王出而条其善恶而见
之牧誓之书则武王之春秋也汤武春秋不见于誓命
之傅乃得举而施之赏罚之用是以天下之人不知有
汤武之春秋而知有汤武之赏罚权不在夫子而道在
夫子故夫子得以伸其道而借其权吁夫子之得汤武
者幸也彼春秋之作兹岂圣人之幸哉
春秋犹法律断例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938-0839d.png
律令惟言其法至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伊川/)
春秋圣人之用春秋圣人之用也诗书易如律春秋如
断案诗书易如药方春秋如治法
春秋为王道而作尝怪平王之诗不列于天子之大雅
而同于诸侯之国风久而得之乃知平王之时无复有
王道矣夫平王之时何以独无王道盖父子君臣夫妇
兄弟王道也隐公即位不禀于天子与邾仪父盟于蔑
而授之私盟而天子不问是无君臣之道也郑伯克段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938-0840a.png
天子又不问是无兄弟之道也平王已前未有此极夫
子伤之此春秋所以始于鲁隐公也或削去即位或书
其私盟或削去公子名或书郑伯或书天王而名宰咺
是皆以王道正之也呜呼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王道也
久矣天下一日而无王道是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吾
夫子悯人欲之日起悼天理之将灭所以因鲁史而作
春秋盖将以续三王之道而扶天理之将亡也夫子以
王道注之笔削其笔也见圣人之所在其削也见圣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938-0840b.png
之所归且以隐公元年论之书元年书正月公即位此
鲁史也笔王字于春下而削去公即位此夫子之春秋
也夫笔王于春下乃知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削去公
即位三字乃知隐公之即位不禀于天子也自此类而
推之则知不书赗葬成风王不书天吴楚之人卒不书
葬者皆圣人削之以存王道也邲之败鲁之旧史书先
榖也春秋乃书荀林父卫侯出奔鲁旧史书孙林父宁
殖也而春秋乃独书卫侯出奔齐耳皆圣人笔之以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938-0840c.png
王道也因笔削以存圣心王道岂不昭昭乎倘于此而
求之则二百四十二年之笔削森然在目皆圣心之发
见也圣心之所与王道之所与也圣心之所夺王道之
所去也学者知圣人之心则可以知圣人之笔削则虽
生乎千百载之下一读春秋如历邹鲁之国登洙泗之
堂亲见吾夫子之威仪闻吾夫子之謦欬传吾夫子之
心法既传其心则饮食洒扫进退无非吾夫子之运用
穷而独善也隐微之间有庙堂之显幽时之际有日月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938-0840d.png
之明达而兼善也乾旋坤转雷厉风飞百物阜康万民
绥缉旂裳鼎彝不足以形容钟鼓管弦不足以倾写而
高车驷马元冕圭璋有不足以荣耀也(张震奥论/)
春秋道之极圣人之终事春秋之所为作者所以治乎
仁义礼乐是非赏罚之所不能治者也虽然慕无穷之
善而为善畏无穷之名而不为恶此犹天下之中人也
其所以卒为而莫或制者岂其真无所畏而然耶至于
定则未有不反其本矣故崔杼能为弑君而不能杀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938-0841a.png
书已之史官齐豹𨽻也奋于平难以永除其丹书之恶
凡天下之恶未有至于杼天下之贱未有至于豹仁义
礼乐之所不能诱是非赏罚之所不能革尧舜三代虽
不复行而是书乃有所以也故曰春秋者道之极圣人
之终事也(水心/)
春秋褒贬见辱于市人越宿而已忘见辱于君子万世
而不泯君子所以笔诛口伐于荜门圭窦之间而老奸
巨猾心丧胆落者皆此权也遇伯乐者驽骀之不幸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938-0841b.png
匠石者樗栎之不幸遇左氏者礼至之不幸礼至之辱
虽他人为之汗颜泚颈然至曷尝自以为辱哉(东莱/)
史笔不可夺曹刿谏庄公观社之辞曰君举必书书而
不法后嗣何观齐威将列郑太子华于会管仲曰作而
不记非威德也记奸之会君盟替矣其后晋献齐捷于
周周私犒其使而戒以勿籍然一时之史官世守其职
公议虽废于上而犹明于下以崔杼之弑齐君史官直
书其恶杀三人而书者踵至身可杀而笔不可夺鈇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938-0841c.png
有弊笔锋益强虽威加一国而莫能增损汗简之半辞
终使君臣之分天高地下开明于下是谁之功哉呜呼
文武周公之泽既竭仲尼之圣未生是数百年间中国
所以不沦于夷狄者皆史官扶持之力也使其阿䛕畏
怯君举不书简编失实无所考信则仲尼虽欲作春秋
以示万世将何所考信乎无车则造父不能御无弓则
后羿不能射无城则墨翟不能守大矣哉史官之功也
(东莱/)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938-0841d.png
威王不能正王纲左氏所未言郑伯朝王威王不礼之
众人之说不过以王不礼之为非此左氏之所已言也
君子论之则以为王纲既坠傲固招祸卑亦纳侮如夷
王下堂见诸侯礼虽卑而周益衰王从晋文之召礼虽
卑而晋益僣是知威王之失不专在于不礼郑伯在于
不能振王纲此事外之理左氏之所未言也(同前/)
三传异同单伯为鲁请子叔姬于齐左氏无异辞公羊
谷梁二家以为单伯淳于叔姬是以见执吾请以经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938-0842a.png
律以传为案以同时之人为证验单伯实周臣而公谷
乃为鲁之大夫畿内诸侯见于经者多矣祭伯之来凡
伯之伐毛伯之锡命召伯之会葬考其书法与单伯无
少异公榖何所据而以彼为周而以此为鲁乎自周之
外经未有书诸侯之臣为伯者晕狭柔溺豹婼意如之
类不氏而名者也叔孙得臣仲孙何忌兼氏而名者也
公孙庆父公弟叔肸之类配亲而名者也仲叔叔老叔
弓叔谊之类配仲叔而名者也二百四十二年之间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938-0842b.png
书名者独季子来归一语而已曷尝闻内大夫不名而
书伯者乎公谷之诬暸然矣佐公榖者曰单伯之列于
经自请叔姬以前如逆王姬如宋伐如会鄄不绝于简
至请叔姬之后则载于策者有单子而无单伯庸讵知
书伯者非鲁书子者非周乎曰爵列升降各随其时如
滕前侯而后子不闻其两滕也杞前伯而后子不闻其
有两杞也浩浩尘编子能尽发而细辨之乎曰人无故
负冤更百世而莫能雪又以为琐属而不足问是终天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938-0842c.png
地而无伸眉之日矣(同前/)
春秋之君不知惧春秋之世王泽既竭反道败德乱伦
悖理不可槩举尊莫尊于王而有如子颓之出王有如
子带之出王此天下之大变也自是而降则如灭国之
祸尤所谓惨烈而可惧者国于天地有与立焉封植于
唐虞长育于夏商灌溉润泽于文武于成康之际庙陈
四代之鼎彝府藏百世之典籍不知几人之力几人之
功扶持保卫而至于斯也一旦忽暴之以凌灭圣贤千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938-0842d.png
馀年之所培养者芟灭无馀凶威虐焰可骇可愕可悯
可伤而当时之君视之恬不以为惧赴告之车未反而
金石之乐已淫简册之墨未乾而淫虐之令已下此无
它惟处于危乱之中不知惧之可惧也
春秋制事之权衡揆道之轨范春秋大义数十其人虽
往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
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予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
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宜乃制事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938-0843a.png
权衡揆道之轨范也(伊川/)
春秋灾异皆天人响应春秋所书灾异皆天人响应有
致之之道如石陨于宋而言陨石如夷伯之庙震而言
震夷伯之庙此天应之也(程氏/)
春秋意在示人春秋之文莫不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
之事无小大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程氏/)
春秋孔子刑书五伯者功之首罪之魁也春秋者孔子
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圣人先褒其功后贬其罪故非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938-0843b.png
人之有功亦必录之不可不恕也(康节/)
春秋褒贬始作两观始者贬之也诛其旧无也初献六
羽初者褒之也以其旧僣八佾也(康节观物论/)
书翚帅师(翚鲁国之公子也而夫子止书曰翚岂无意/)
(哉/)春秋一经非实录也其间抑扬予夺无非王道所寓
如书翚帅师自有深意且翚鲁国之公子孔子止书曰
翚者以其不待君父之命自会齐郑以伐宋此逆乱之
贼非公子所当为故削去公子二字止书曰翚以见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938-0843c.png
弑君之心自此而萌则翚之无君久矣
鲁郑易田(春秋隐公八年书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
(庚寅我入祊左氏傅曰郑伯请释太山之祀而祀周公/)
(以太山之祊易许田使宛来归祊不祀太山也杜预释/)
(之曰许田近许之田成王赐周公许田以为鲁朝宿之/)
(邑宣王赐母弟郑威公助祭太山太山汤沐之邑在祊/)
(今鲁郑各从本国所近之宜故以祊易许田然则二国/)
(以私易田不复顾天子巡狩诸侯朝觐之礼其可乎/)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938-0843d.png
氏见隐公八年郑以祊与鲁威元年鲁以许田与郑又
见鲁颂云居尝与许复周公之宇则遂以为许鲁地也
曾不知许有二诗所谓许者周公旧封也春秋所谓许
田者许国之地也如经书筑台于秦仲遂至黄乃复秦
与黄俱鲁地而诸侯之国亦有秦有黄也不可以许田
即为鲁旧地而生易田之说且文武之子孙孰非有功
而亲者使皆有朝宿汤沐之邑中国何地以处之此不
然也考之地志今许州许昌郡古许国也见有许田县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938-0844a.png
则许田是许之田如邾田之类何得以为鲁地近许之
田乎是又不然也况祊今在沂州琅琊县有祊地去泰
山为远安得为郑人助祭汤沐之邑借如彼说时郑庄
公方强此年既以祊归鲁必欲急得许田隐公何得终
其身不归之及威之立始以璧假之何哉况神不歆非
祀民不祀非族郑伯虽庸愚释泰山之祀而为鲁祀周
公非人情之甚也圣人修经欲令后世明知不待三传
而后著使诚有易田之事但曰归祊入祊无乃太隐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938-0844b.png
不可知乎不知祊者乃郑尝所侵有之地而特近于鲁
今归于我者郑人思以结鲁之援六年既来输平恐鲁
之好未固谓隐之可以利啖之故以祊地与之郑归而
鲁入之然后二国之党固矣予尝疑祊在沂州为鲁地
经不书鲁失祊之由或在春秋之前也考之祊即近鲁
非本鲁地也若本鲁地经但当书郑伯使宛来归祊足
矣不当继书曰庚寅我入祊据齐人归我济西田经不
书我入济西齐人归欢及阐经不书我入欢阐盖鲁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938-0844c.png
故地既失复得何用书入乎今祊特书曰我入祊则见
鲁公贪郑之赂非可入而入故也若乃许田既非鲁之
旧封何得有是乎曰此春秋之微义隐公既交齐郑十
年乃相与伐宋而取郜防十一年乃合齐郑之师伐许
而有其地盖鲁之有许田自入许之年始伐宋之谋本
于齐郑故经书翚帅事会齐人伐宋会者谋出于彼也
入许之师出于隐公故经书公及齐人郑人入许及者
谋主于我也然许田近郑而远于鲁鲁人虽有之郑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938-0844d.png
之所欲也时隐公尚强郑人虽欲得之而未能与鲁争
逮一旦威公篡隐郑庄乘间直至于鲁之垂以求许田
名为璧假实胁取之也威公不义方惧诸侯之讨宜不
敢不与也自是许之上地为郑所有许田此不见经至
郑庄死忽突争国郑国大乱许叔始得乘间而入许复
有其国经于桓十五年先书郑奔蔡郑忽归于郑即继
书许叔入于许其旨隐而甚明由是郑人无时不伐许
必欲得其故地许人凡四迁以避之而卒不免逮春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938-0845a.png
之末经书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而后已许郑
之争许由郑庄假许田于鲁故也考之春秋许之源流
兴亡若是何得如左氏附会之说妄假易田之事乎左
氏为许田之说既没后又觉有许叔入许之事乃于隐
十一年公及齐郑入许设辞谓齐侯以许让公公又以
与郑人郑伯使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盖为后张本
也不知郑之得许乃在于璧假之年何得于隐公之时
已有之学者之于春秋不䆒源流始末期于自得而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938-0845b.png
随三传东西若是错误者岂少耶
滕侯滕子(滕侯滕子特一人而已而夫子既书滕侯复/)
(书滕子何哉/)桓公二年书滕子来朝说者谓隐十一年
称侯今称子者为时王所黜此大不然使时王能黜侯
为子是王法行矣春秋不作可也盖篡弑之贼乃天下
之大恶今桓公以弟弑兄以臣弑君罪固不容于诛矣
滕既不能讨反先邻国而朝之是同恶相济也故圣人
于此削侯称子以正其恶(无垢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938-0845c.png
书郑弃师(高克将兵禦狄众散而归圣人不书高克而/)
(书郑何也/)闵二年书郑弃其师清人之序可见矣文公
恶高克使之将兵禦狄久而不召遂使众散而归岂非
弃其师乎盖恶其人而使之将兵以外之兵何罪焉故
止罪郑
齐人归田(定公十年春秋书曰公会齐侯于夹谷继以/)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左氏谓齐犁弥使莱人以兵劫/)
(鲁侯孔子相定公使士兵之齐侯将享公孔子辞意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938-0845d.png
(为齐服义故来归田公羊之说则曰孔子行乎季孙三/)
(月不违齐人来归田谷梁又曰两君相揖齐人鼓噪欲/)
(执鲁君孔子止之故齐归田也至司马迁作史记乃曰/)
(齐请奏四方之乐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
(以为夷狄之乐何为至此景公麾去之齐有司又请奏/)
(宫中之乐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夫子使有司诛之景公/)
(归而恐乃归鲁之所侵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其后/)
(扬雄用其说曰齐人章章归其侵疆自是几千年无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938-0846a.png
(信之其然岂其然乎/)
以经考之及诸子之异说观之左氏曰犁弥言于齐侯
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按
春秋中国之会不知其几未尝有以兵劫人之事齐景
公图姜伯鲁方请成以兵劫之何以示诸侯乎借或有
之左氏以为莱人谷梁又不言莱人但曰齐人公羊又
都无此说但曰孔子行乎季孙司马又不言劫公之事
但曰奏夷狄之乐优倡侏儒为戏数者之说更相背戾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938-0846b.png
如此何者可信乎可知其非也且左氏曰齐人加于载
书曰齐兵出竟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
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
如之故司马迁亦谓归我汶阳龟阴之田据汶阳田与
此所归之田自别稽之地志郓田属廪丘县经书公居
于郓是也欢在济北蛇丘县经书公会齐侯于济是也
龟阴古梁父县诗所谓奄有龟蒙是也此皆鲁地若乃
汶阳则齐田也成公藉晋之力取齐汶阳田未几齐睦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938-0846c.png
于晋晋侯复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自此田
归齐之后鲁不可得也而郓田之失自昭公失国齐取
此以居之昭二十五年书齐侯取郓是矣定六年又书
季孙斯帅师围郓即此年齐伐我西鄙之时失之不得
以此田为汶阳田明矣左氏传何得以夫子请归者汶
阳司马迁亦谓汶阳归我何耶杜预名知地理然有时
而妄也徒见左氏以郓欢龟阴为汶阳即注云三邑皆
汶阳田也汶虽齐鲁之道鲁之西北境拒齐汶上之阳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938-0846d.png
盖属齐也闵子骞曰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言
欲北踰齐也齐人刺襄公曰汶水汤汤以此见适齐何
疑何得附合左氏即谓三邑乎若然经何不直言曰齐
人来归汶阳田此又知其非也借如彼说圣人修春秋
自书其功已非人情矣春秋之作正以赏罚僣乱不正
矣方三家僣乱之极陪臣执国命近有宝玉大弓之功
后有叔仲围郈之变圣人若用于时曾不能振一鲁之
颓纲乃区区自书其功以示后世乎既不能正三家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938-0847a.png
专陪臣之礼文书其事于经将谁之过欤盖说者必欲
谓夫子尝为大夫于鲁必有其功夫子虽暂为大夫遭
定公之孱懦三家之专肆未几齐归女乐即致政而去
归田之事于圣人何与不知此自当时诸侯喜怒无常
与之隙则横见侵夺与之好则侵地复归此年鲁与齐
有隙齐国夏伐我者再公亦两加兵于齐逮是年及齐
平为夹谷之好会齐人以鲁服已故郓欢龟阴之侵地
复归于我亦如宣公之时齐人尝取我济西田及宣公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938-0847b.png
事齐经则书齐人归我济西田哀公之时齐尝取我欢
及郓及鲁睦于齐经则书齐人归欢及阐若以此归田
之功自夫子则济西之归欢阐之归谁之力乎呜呼自
圣人没三传妄设事实乱经十八九予非好为臆说以
毁圣人之功盖恶其害经失实尔使圣人复生必以子
说为然拘儒俗士孰可与语此哉
孔子堕三都(定公之十二年春秋书曰夏叔孙州仇帅师/)
(堕郈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冬公围成说者曰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938-0847c.png
(子为大司寇言于定公也臣无藏甲大夫无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于是叔孙先堕郈季孙将堕/)
(费公山不狃以费叛将堕成公敛处父以成叛盖左氏/)
(先为此说而公羊附益之司马迁又取而记之予以为/)
(不然按语曰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弗扰即不狃/)
(诚如诸儒之说隳三都之谋出于孔子孔既发此谋及/)
(费叛召孔子孔子又欲往圣人进退果如此乎/)公山氏
之叛正定公十二年之事司马迁谓在八年若此年又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938-0847d.png
叛则何不著于经乎然则史记之妄明矣借使孔子用
事三家信之如公羊之说则隳三都者自三家之意何
用叔孙帅师而后隳费公又自围成乎三家必自帅师
以隳私邑则非三家乐为之可知既非三家乐为之则
非夫子之谋行乎三家可知岂有圣人见任于定公见
信于三家尚能使之隳私邑而不能振国之纪纲是年
筑蛇渊囿非所宜筑也大蒐于比蒲非所宜蒐也何以
不谏止之而徒书以讥之乎又何恶三家之舞八佾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938-0848a.png
雍彻而不能救正之徒有愤于空言乎况十年经已再
书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矣比年之隳郈隳费
围成谋出夫子则前年之再围郈又谁之谋耶夫以三
家之僣乱日久天子之礼乐征伐尚皆专为之彼其治
兵积甲高城峻吏以张大其私邑夫子虽圣安能一旦
使之隳名城出藏甲也哉不思之甚也无他诸儒以前
年齐归田之功自孔子遂以隳三都似乎美事故以为
孔子谋之且左氏曰费人袭鲁公入于季氏之宫登武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938-0848b.png
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
伐之费人北又公敛处父同隳成则曰我将不隳公围
成弗克孔子曰好谋而成今使费人得以自鲁入及公
侧二子始使人下伐之使伐而弗克将若之何及围成
而终不能下庸人之谋亦不如此为是说者欲以加孔
子之功反以汗辱圣人也使后世疑圣人谋而无成为
无权变者左氏与数子之罪也然则当时之事若何曰
此自陪臣据私邑之始三家欲隳之尔夫子曰礼乐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938-0848c.png
伐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自大夫出盖五世希不失
矣又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
三桓子孙微矣此正夫子作春秋本旨也惟诸侯能僣
天子则大夫必能僣诸侯惟大夫能僣诸侯则陪臣必
能僣大夫惟夫禄去公室政逮大夫之日久则陪臣出
而乘之三桓子孙不得不微也当是之时正陪臣执国
命三桓子孙微之时也是以内则有阳虎藏宝玉大弓
外则有陪𨽻据私邑以叛侯犯臣叔孙者也而以郈叛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938-0848d.png
叔孙公山弗扰臣季氏者也而以费叛季氏公敛处父
臣孟氏者也而以成叛孟氏皆三家之僣叛已极当希
不失之时见侮于家陪耳故前年已再围郈弗克今乃
帅师堕郈堕之者病其强而毁之也叔孙既隳郈公山
弗扰不及已而又叛故三子挟公以围之圣人之意以
三家始得志也则各缮兵积粟求以富私邑弱公家无
所不为及私邑既强公家既弱而陪臣乃为之患亦如
三家之祸鲁也故书之以为僭窃乱臣之戒何与吾圣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938-0849a.png
人之谋乎圣人谋事岂如是乎自圣人后无有一人辨
其谬者伤哉春秋之不振也
不书赵穿(赵穿弑君之罪圣人不书赵穿而书赵盾何/)
(所见乎/)此春秋大义也赵穿弑君人谁不知若盾之罪
非春秋书之更无人知也仲尼曰惜哉越境乃免若出
境而反又不讨贼则不免除出境不反乃免(伊川/)
踰年即位(春秋君薨嗣子踰年即位为正其是非何如/)
(也/)先儒皆以春秋君薨嗣子踰年即位为正非也不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938-0849b.png
圣人所书正以讥非礼且启祸乱之门也在礼天子崩
七日而康嗣子即位称王以示天下之有王也诸侯薨
三日而命嗣子即位称公以示一国之有君也观书顾
命及康王之诰曰乙丑王崩齐侯以二干戈虎贲百人
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癸酉王麻冕黼
裳既尸天子太保毕公率东西方诸侯执壤奠群公既
皆听命相揖趍出王释冕反丧服此嗣君即位之常礼
也夫成王方崩齐侯必逆元子钊入翼室居忧以为天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938-0849c.png
下之宗主及既尸遂麻冕黼裳称王受册命同瑁而即位
矣及既尸天子受诸侯之奠贽作礼报之君臣之分已
定乃释吉服行丧礼自乙丑至癸酉九日之间已行即
位之礼此周公之旧典夫子定书取之以存周制周公
孔子岂不知君父方崩嗣子遽吉服即位改元为未可
哉盖以大位畀之重名号不早正则窥伺夺嫡之乱作
矣岂惟天子则然方周公薨未踰年伯禽兴徐戎之伐
称公以誓征盖诸侯亦然也逮至周衰此礼丧乱始有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938-0849d.png
踰年即位之制其未踰年也天子不称王诸侯不称公
名之为子故平王以隐三年春三月崩至秋武氏来求
赙虽踰时不称天王使之以威王未即位也襄王以文
八年秋八月崩至明年春毛伯来求金虽踰年犹不称
天王之命以襄未葬嗣君未成君也昭二十二年景王
崩于夏四月至冬十月王猛犹称子则异乎康王嗣天
子之礼也鲁庄公薨于秋八月子般至冬十月而称子
文公薨于春二月子赤至冬十月而称子襄公薨于夏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938-0850a.png
四月子野至秋九月而称子其他列国皆然僖九年春
宋公御说卒其夏襄公称子会于葵丘僖公二十五年
春卫侯燬卒其冬成公称子盟于洮如此之类异乎伯
禽则诸侯之礼矣呜呼一人之家不幸而丧其主父不
有家督以为之主则豪奴悍婢与其他人窃其私藏谋
及田宅必矣况大而一国又大而天下其可一日而无
君乎方先君不幸踰年而后正嗣君之位号何以绝觊
觎之望塞祸乱之门乎所以尹氏得以立子朝而抗猛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938-0850b.png
王室以危而不父得以立闵而弑般仲遂得以立宣而
弑赤鲁以大乱春秋之多变故盖始于此也使从周公
之典礼名位早定岂至是乎圣人于春秋所以书其踰
年即位及嗣君称子者皆著其变周礼而启乱源也近
世周氏读书顾命康王之诰反据汉儒记礼之说与春
秋列国之制谓康王以嘉服见诸侯又受乘黄玉帛之
币为非礼且曰使周公在必不为此夫周公制礼成康
之君召毕之臣相与守之以为常制岂有非周公之典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938-0850c.png
成康召毕乃行之乎行之非礼夫子定书乃取之乎不
知书之所以存顾命者正以见春秋之非矣盖苏氏不
䆒春秋之旨误为之说也
郊望当否(春秋郊望但卜上辛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
(则当用下辛不可更卜矣如鲁郊三卜四卜五卜而至/)
(于不郊于礼何如也/)春秋书郊望之旨三传诸儒之说
无得之者无他知求小礼而昧于大礼故经书郊者凡
皆为有故而书非因卜不吉而废郊则因牛死伤而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938-0850d.png
郊又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虽牛之死伤而必郊者
因卜不吉而废郊则若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从乃免
牲犹三望成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襄七年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
从乃不郊是也因牛死伤而废郊则若宣三年正月郊
牛之口伤改卜牛一又死乃不郊犹三望成七年正月
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夏五月
不郊犹三望是也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则若成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938-0851a.png
九年九月辛丑用郊是也有牛虽死伤而必郊者则若
定十五年正月鼷鼠食郊牛牛又死改卜牛夏五月辛
亥郊哀元年春正月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
郊是也先儒之说不过罪其屡卜与其食牲不谨耳或
曰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或曰三卜礼也四卜五卜
非礼也今因卜不吉而废郊是废礼也又据礼养牲必
在涤三月养牲必二一以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有
变则改卜稷牛以代之今以牛死伤而废郊是又失礼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938-0851b.png
也所以春秋书以示讥此皆非圣师之意不知圣人书
郊乃恶其非礼之大者耳屡卜之渎养牲之慢非春秋
所责也学者欲䆒圣人之旨先尝断鲁郊之当否未暇
及其琐琐也夫子伤周之末乱礼乐自诸侯出其言鲁
之郊褅则有周公其衰之叹岂有天子郊天诸侯亦郊
天天子望祀山川诸侯亦望天子禘其祖之所自出诸
侯亦禘使诸侯亦可行则圣人不以礼乐自诸侯出为
伤也自夫子没汉儒不知道者但见春秋书鲁祭祀多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938-0851c.png
天子之礼始妄设周赐鲁礼乐之说所以诸儒不以鲁
郊为非赦其非礼之大者求其不合礼之卜者鲁人既
僣窃礼乐罪莫重焉就使无四卜五卜神之道则可以
郊乎否乎又使养牲必护不至死伤则亦可郊乎否乎
鲁人郊望无时可也何区区者之足论然周郊以冬至
而鲁用之于启蛰天子四望而鲁三之名为后时降杀
但窃郊望之名已有罪矣譬如啇贾冠师儒之冠庶人
服卿相之服望其容饰已知其非分越制也予谓春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938-0851d.png
所书之旨正以有故而不郊者为幸无故而郊者为大
罪也僖之四卜成之五卜襄之三卜皆不从幸其因卜
不从而废也宣之郊牛口伤成之鼷鼠食郊牛角皆因
是而不郊幸其因牛死伤而废郊也若是者仅以有故
而废僣耳定虽牛死五月而郊哀虽牛伤四月而郊勉
强行僣岂为当哉使僖襄不因屡卜不吉宣成不因牛
之伤肯不郊而已乎然与其因变故而止犹愈于定哀
不知己也若乃成公经直书九月辛丑用郊者古者大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938-0852a.png
祀必顺时卜日周官大宰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
而卜日是也成公七年以牛伤而不郊十年以卜不从
而不郊故至此不复顺时卜日恐天意不已从也惟肆
意所欲为经特谓之用郊用者非礼故为之意也大抵
鲁人乘周室之衰赏罚不行乘大路载孤韣设两观舞
八佾其僣拟无所不至是以天子之祭郊望与禘皆僣
行之然天不可謟神明有知其肯厚非礼之祭也哉季
氏旅于泰山夫子曰鲁太山不如林放乎太山有知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938-0852b.png
不享季氏之祭况上天而可謟乎宜乎至于三卜四卜
五卜不从鼷鼠屡食其角可见天心之不享也鲁人曾
不知得罪于天虽屡卜不从而犹三望虽牛死而改卜
其甚者至于用郊僣拟之心不能自已下破王制上拂
天心其罪为大也圣人发愤作春秋书其因变故而不
郊者仅如此其馀非卜不从牛无死伤而肆意于僣者
又不知其几也深味圣师之旨曰犹三望曰免牲其深
矣乎其微矣乎学者思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938-0852c.png
贬黜吴楚(吴之与楚周季之强者也圣人黜之何哉/)
室之季吴楚可谓强矣仲尼修春秋书荆以狄之虽其
屡进不过子爵所以抑黜侵乱而使后世知惧
春秋总论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此伊川
学春秋法也经不通求之傅传不通求之经此明道学
春秋法也夫春秋之作与五经异五经言其理春秋言
其用譬之于法其犹律令之有断例乎譬之于医其犹
方书之用药剂乎读春秋而不知圣人之用不足与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938-0852d.png
春秋矣且春秋何以始吾知王者之迹熄则知春秋之
始春秋何以终吾知圣人有所因而作则知春秋之终
五伯功之首罪之魁定五伯之功罪则可以治春秋于
书刘卷之卒也吾见圣人之忧圣人何忧忧斯道之失
其据也于书孔子之生也吾见传者之喜传者何喜喜
斯道之得其传也文姜之去其氏诛文姜也吾祖宗之
立法亦然矣共妃之详其录贤共妃也吾先正尝有不
下堂之誉也书始作两观始者贬辞也以其旧之无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938-0853a.png
书初献六羽初者褒辞也以其旧之僣也一字之间荣
辱判焉凛乎其可畏哉康节先生有言春秋因事而褒
贬非孔子有意于其间故春秋尽性之书也噫人以春
秋为名分之书君子以春秋为性命之书彼为临川之
学者其何知
春秋名目夫子未修春秋天下已有春秋之目夫子既
修春秋天下愈多春秋之名盖古史以春秋命名者实
显其年以明记事之初始也一字之褒则煖然似春一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938-0853b.png
字之贬则凄然似秋命名取义所以示劝惩于万世而
为不易之法也故夫子未修鲁史之前如古语记大丁
时事则曰夏商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则曰晋春秋韩
起见鲁春秋外传则见于昭公之二年司马侯言羊舌
肸习春秋则见于晋语之著述申叔时言教太子以春
秋则见于楚语之记录至于鲁春秋记与属辞比事之
教则又见于礼经之坊记经解此岂非夫子未修春秋
而天下已有春秋之目乎夫子既修鲁史之后如袁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938-0853c.png
之献帝春秋习凿齿之汉晋春秋虞卿著书八篇则名
曰虞氏春秋不韦著二十馀万言则名曰吕氏春秋鲍
行卿著书二十卷则名曰宋春秋至于包湑所作则又
名曰河洛春秋此岂非夫子既修春秋而后世愈多春
秋之名乎虽然春秋之目多矣愚不知通行于今者几
何哉诸家春秋皆以作史为的而吾夫子春秋独以圣
经著名则圣人褒善贬恶真足以起千万世之敬畏而
无愧于春秋之名矣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938-0853d.png
吴楚不书王吴楚盟会不书王恐是吴楚当时虽自称
王于其国至与诸侯盟会则未必称也(文公语录/)
程沙随辨春秋之疑向见沙随春秋解只有说滕子来
朝一处最好如隐十一年方书滕侯薛侯来朝到桓二
年便书滕子来朝先辈为说甚多或以为时王所黜故
降而书子不知是时时王已不能行黜陟之典就使能
黜陟诸侯当时亦不止一滕之可黜或以春秋恶其朝
桓特削而书子自此之后滕一向书子岂春秋恶其朝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938-0854a.png
桓而并后代子孙削之乎或以为当丧未君前又不见
滕侯卒皆不通之论沙随则谓此见得春秋时小国事
大国其朝聘贡赋之多寡随其爵之崇卑滕子之事鲁
以侯礼见则所供者多故自贬降而以子礼见庶得贡
赋易供此说恐是如此缘后面郑朝晋云郑国男也而
使从公侯之赋见得郑本是男爵后袭用侯伯之礼以
交于大国初焉不觉其贡赋之难办后来益困于此方
说出此等话非独是郑想当时小国多是如此(同上/)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938-0854b.png
胡春秋有牵强处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
合精神(同上/)
看左传方见笔削看春秋且须看得一部左传首尾意
思通贯方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之大意(同上/)
左传是秦时文字三传惟左氏近之或云左氏是左史
倚相之后故载楚事校详国语与左传似出一手然国
语使人厌看如齐楚吴越诸处久精采如纪周鲁自是
无可说将虚文敷衍如说籍田等处令人厌看左氏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938-0854c.png
不解是邱明如圣人所称煞是正直底人如左传之文
自有纵横意思史记却说左邱失明厥有国语或云左
邱明左邱其姓也左传自是左姓人作如秦始有腊祭
而左氏谓虞不腊矣是秦时文字分明(同上/)
三传精疏不同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
义专去小处理会往往不曾讲学公羊榖梁考事甚疏
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说话往往都
不曾见国史(同上/)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938-0854d.png
三传互有得失左氏传是个博记人做只是以世俗见
识断当它事皆公利之说公榖虽陋亦有是处但皆得
于传闻多讹谬(同上/)
三传各有优劣左氏不是儒者只是晓事该博会做文
章之人公榖二子却是不晓事底儒者故其说道理及
礼制处不甚差不得语郑重(同上/)
拟春秋自论语记于圣门之高弟而后国语新语皆以
语命名自文选集于萧梁之东宫而后文粹文海皆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938-0855a.png
文命名然则后代史家典册多以春秋命名者岂非因
孔子春秋而作欤春秋果何为而作为褒贬而作也一
字之褒煖然如春一字之贬凄然似秋因其名以䆒其
义盖欲公褒贬于万世而示后以不容犯之直笔柰何
后世春秋之目何其纷纷耶虞卿乃战国说士著书八
篇名曰虞氏春秋可矣愚不知讥刺得失果足以劝善
惩恶否吕不韦乃阳翟贾人著书二十馀万言名曰吕
氏春秋可矣愚不知八览六论果足以当一王法否乎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938-0855b.png
孔衍能著汉魏春秋而不能弭邻郡之贼其视乱臣贼
子惧为忸怩吴兢能作唐春秋而不能逭太简之讥其
视显微阐幽为有愧孙盛能撰魏武春秋而不能无放
荡之失其视片字为少恶至于吴均之有齐春秋鲍氏
之有宋春秋萧氏之二十国春秋武敏之三十国春秋
其所以拟春秋者何义陆贾之楚汉春秋赵氏之吴越
春秋习凿齿之汉晋春秋其所以合春秋者何事吁故
必有夫子而后可以任褒贬之责彼庸庸碌碌手段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938-0855c.png
敢于作春秋哉呜呼是皆未知吾夫子不获已之意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938-0855d.png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