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a 页 WYG0938-08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   宋 章如愚 撰
  经籍门
   春秋
春秋有言外之意春秋之书当时天下大乱圣人且据
实而书之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公论盖有言外之意
若必于一字一辞之间求褒贬所在切恐不然(文公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b 页 WYG0938-0817b.png
褒贬极是严谨春秋之作盖以当时人欲横流遂以二
百四十二年行事寓其褒贬极是严谨一字不轻易若
如今之说只是个权谋智略兵机谲诈之书耳(同上/)
大旨不专于法例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
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
有义也想孔子当时只是要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
文写在这里何尝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耶且如
书会盟侵伐大意不过见诸侯擅兴自肆耳书郊禘大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a 页 WYG0938-0818a.png
意不过是会僣礼耳至如二十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
之中又失礼也如书不郊犹三望是不必望而犹望也
如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等义却自
分明(同上/)
经世之大法四代之礼乐此是经世之大法也春秋之
书亦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是以善者为法春秋
是以不善者为戒(同上/)
春秋之大旨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尊王贱伯内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b 页 WYG0938-0818b.png
夏外夷狄此春秋之大旨也(先生每言近世解春秋者/)
(以所书之字为褒贬深所不取同上/)
春秋垂万世法孔子作春秋以讨乱贼致治之法垂于
万世是亦一治也(孟注/)
春秋始于平王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黍
离降为国风而雅亡春秋鲁史记之名孔子因而笔削
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实平王之四十九年也(同上/)
讨乱臣贼子之法邪说害正人人得而辟之不必圣贤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a 页 WYG0938-0818c.png
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必士师也(同/)
(上/)
传例不可信春秋传例多不可信圣人记事安有许多
义例如书伐国恶诸侯之擅兴书山崩地震螽蝗之类
知灾祥有所由致也(同上/)
代王者赏罚之柄周衰王者之赏罚不行乎天下诸侯
擅相侵伐强陵弱众暴寡是非善恶由是不明人欲肆
而天理灭矣吾夫子忧之乃因鲁史而修春秋以代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b 页 WYG0938-0818d.png
者之赏罚是是而非非善善而恶恶诛奸䛕于既死发
潜德之幽光是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文公读温公/)
(辨李公常语上/)
纪事之例不同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风水移
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洒然处
不能无失耳(文公荅柯国材/)
不明书召王之非春秋某所未学不敢强为之说然以
人情度之天王狩于河阳恐是时史策已如此书盖当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a 页 WYG0938-0819a.png
时周室虽微名分尚在晋文公召王固是不顺然史策
所书想不敢明言晋侯召王也(文公荅张元德/)
读者须反复涵泳此经固当以类例相通然亦先须随
事观理反复涵泳令胸次间阔义理通贯方有意味若
一向如此安排说杀正使在彼分上断得十分的当却
于自己分上都不见得个从容活络受用则何益于事
(文公荅魏元履/)
春秋之文兼述作春秋之文兼述作也按舜典纪元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b 页 WYG0938-0819b.png
商训称元祀经书元年所谓祖二帝明三王述而不作
者也正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创制裁自圣心无所述于
人者也
体元人主之职调元宰相之事即位二年必称元年者
明君人之用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之用也至哉坤
元万物资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则与天地参故体
元者人主之职而调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
也春秋深明其用当自贵者始故治国先正其心以正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5a 页 WYG0938-0819c.png
朝廷与百官而远近莫不一于正矣
仲尼晚年而后修春秋夫子之修春秋何其著辞之严
而措意之密也按夫子世家载晏子问礼之年圣人时
既有立矣而春秋不作于此时历聘诸国年踰知命而
春秋又不作于此时迨哀公十四年圣人几七十馀矣
因西狩获麟乃约鲁史而修春秋圣人胡不着心于心
壮志锐之年而乃拳拳于血气既衰之后邪盖圣人惟
恐更天下之事故为未深阅天下之理义为未熟则未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5b 页 WYG0938-0819d.png
敢恃一己之私见而立万世之正论也
春秋大一统议常经者黜百家尊孔氏不在六艺之科
者勿使并进此道术之归于一也言致理者欲令政事
皆出中书而变礼乐革制度则流放窜死之刑随其后
此国政之归于一也若乃尊私门废公道各以便宜从
事是人自为政缪于春秋大一统之义矣
夫子自序其绩威公以义责楚而楚人求盟夫子以礼
责齐而齐人归地皆书曰来序绩也春秋夫子之笔削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6a 页 WYG0938-0820a.png
自序其绩可乎圣人会人物于一身万象异形而同体
通古今于一息百王异世而同神
定元正元年必书正月谨始也定何以无正月昭公薨
于乾侯不得正其终定公制在权臣不得正其始
春秋兼帝王之道唐虞公天下则相禅而与贤三代家
天下则相继而与子春秋兼帝王之道可公也则以达
节为权故季札辞国贬而称名可家也则以居正为大
故庄公始生即书于策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6b 页 WYG0938-0820b.png
平王末年诰命不足纪而后春秋托于纪事之史书止
于文侯之命而春秋起于平王之末年其诰命不足纪
而后春秋托于纪事之史乎且文侯之命之存于书已
非灏灏之旧矣夫天子命诸侯曰伯父叔父可也顾父
义和而字呼之得无降尊贬重乎又况锡圭瓒则是使
之禋祀也赉弓矢则是得以专征也国之大事惟祀与
戎而又轻以示锡赉之恩乎考其一篇之命不惟亵天
王之威重而且开诸侯之僣端是犹初年之出命也顾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7a 页 WYG0938-0820c.png
已若此迨夫末年以天王之尊使其宰下赗诸侯之妾
而祭伯之来初非有王命陵夷之势遂至于此故书之
文侯之命有以见帝王而下世变风移将降而为春秋
战国也春秋起于平王之末年有以见帝王以来风声
气习不复返于春秋之世也嗟夫周书终而春秋始其
殆黍离降王而国风欤
春秋多贬僖公诗多美僖公鲁颂四篇皆为僖公作也
僖公其鲁之贤君欤考之春秋闵雨喜雨有志乎民则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7b 页 WYG0938-0820d.png
爱民重榖不为无其事所谓淮夷攸服独尝会于淮耳
新书南门则书之修泮宫无见也取济西田则书之复
周公之宇无有也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则书之
所谓享以骍牺殆有时而不然也诗之删春秋之笔削
皆出于吾圣人之手春秋直书而诗多溢辞何欤说者
曰僖公之为君功过相半者也诗不刺灭项伐邾之失
惧其以过掩功春秋不书修泮伐淮之美惧其以功掩
过诗宽而春秋严皆所以为教也噫是则然吾姑以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8a 页 WYG0938-0821a.png
秋论僖公或者鲁颂之美生于不足欤
哀公之春秋多遗意傅春秋者尝曰定哀多微辞吾观
哀公之春秋未始不戒其往而开其新辞甚著明而何
微之云且春秋书灾多矣今而威宫僖宫书灾亳社书
灾夫岂偶然耶春秋书外国之伐亦多矣今而书吴伐
我齐国书帅师伐我夫岂阙其地耶春秋书螽亦多矣
今而十二年冬十二月书螽明年九月书螽冬十二月
又书螽夫岂失闰耶季氏出于威公立于僖公而奕世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8b 页 WYG0938-0821b.png
专鲁之政者也故威僖亲尽而庙不毁然则二宫之灾
天以戒季氏之强盛也明矣诸侯之有商社所以戒亡
国也鲁有季氏国其将亡乎然则亳社之灾天以戒鲁
之危亡也亦明矣圣人讵不明书而警之哉元年以来
三家相寻于伐邾为功以会吴为好而不知我能伐邾
吴能为邾而伐我我能会吴伐齐齐能以师而伐我是
兴师之由不知在吴与齐而常在我也惟干戈省厥躬
哀公可以自省矣昔人讵不明书以警之哉二吾犹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9a 页 WYG0938-0821c.png
足哀公之意也欲以田赋季孙欺之意也田赋甫用而
连年病螽则重赋害民伤和致异可见矣一诿诸失国
殆非也圣人讵不明书以警之哉吾将谓哀公之春秋
非多微辞而实多微意也
王臣聘鲁者八古者诸侯朝于天子天子报聘于诸侯
所以严君臣之分道上下之情也东迁以来王纲不振
诸侯未尝朝天子而遣使聘鲁者八春秋备书之者所
以忿诸侯之不臣而悼周室之弱也然桓王在位凡聘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9b 页 WYG0938-0821d.png
于鲁者五自隐七年凡伯来聘至桓八年家父来聘是
也至若惠襄定三王皆不过一聘而止耳桓继平而立
王室虽衰人心未厌周德犹可以兴衰振治统制四海
光昭文武之业使周道粲然复举不亦美乎不此之务
反同列国之君下聘鲁国长诸侯傲易之心宠桓公篡
逆之志造端于后盖自桓王始也虽然春秋自宣十年
定王使王季子来聘之后鲁历五公周更四王皆无来
聘之文何哉盖文宣已前周室微弱然庄僖之际尚有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0a 页 WYG0938-0822a.png
二霸为之扶持礼文犹足以交诸侯爵命犹足以宠诸
侯也至文宣之后二伯既远王室多故故定王初立楚
使问鼎已有窥周室之心而当时王臣有卿士而相贼
三公而出奔者则周室之衰尤甚于前是以春秋之书
来聘则止于宣公来锡命则止于成公来求则止于文
公来聘则止于宣公者自宣以后虽有礼文不足以
结诸侯也来锡命则止于成公者自成以后虽有爵命
不足以宠诸侯也来求则止于文公者自文以后天子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0b 页 WYG0938-0822b.png
虽求之诸侯亦忽之也然天子之聘皆遣大夫唯僖三
十年独遣宰周公留称天王使惟庄二十三年独不称
天王使盖亦有说鲁之群公唯僖最贤且与二伯盟会
扶奖王室不为无助故特以三公下聘者加礼于僖公也
当庄十九年五大夫作乱立王子颓王出奔温至二十
一年郑虢纳之乃克归周故二十三年祭叔来聘不言
天王使盖以天王之尊而见逐于臣下伤其威柄不足
以使人也呜呼遣使致聘诸侯敌国之礼也故经书外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1a 页 WYG0938-0822c.png
臣来聘三十有一若宋卫诸国与鲁为敌是以有聘问
之好至邾莒滕薛则朝而不聘莫敢伉鲁矣嗟夫东周
之初自桓至定交好诸侯尚能同于列国至其甚也虽
聘问且不敢致仅昉邾莒等耳不亦可痛哉
天王来求者三先王制九等之赋贡以令天下无有远
迩毕献方物是以车服器用非特供王之奉而又可班
宠邦国也闻有锡诸侯而未闻有求于诸侯者也周室既
衰封土之君各擅其利贡赋不入帑藏萧然虽丧纪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1b 页 WYG0938-0822d.png
具车服之用且不得自给切切然遣使以求之盖其势
有不得已也是以经书天王来求者三在桓王时则求
赙于隐公求车于桓公在顷王时则求金于文公且天
王即位诸侯会葬礼也平王之崩隐无痛君之心辄堕
此礼至使天子大夫远来求赙其罪大矣况隐元年惠
公仲子之赗天王尚使宰咺归之政使敌已犹当复报
而况天子之尊乎周知有鲁鲁不知有周则隐公之恶
不容诛也及桓即位数年之间天子三聘其待遇之礼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2a 页 WYG0938-0823a.png
可谓厚矣桓公曾无毫发之功而致天子之使求车于
鲁其不恭亦甚矣且车服者人君锡赐臣下所以崇功
德隆宠眷也今反求之于诸侯则知四方之贡久绝于
王庭矣虽然求赙求车犹可也至于求金则又甚焉说
者以为襄王未葬而毛伯来求金故春秋书之以著其
恶夫赙不过用于丧礼车不过用于出入礼以不给而
求之犹未见其困弱也至于金则王之所资莫急于此
今且求之其困乏不振至是极矣是以经于求金之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2b 页 WYG0938-0823b.png
不称天王使者讳以王室之富而求金若非天王之命

天王来锡命者三昔韩侯能缵祖考勤王室宣王因其
入觐而赐命盖天子之于诸侯盖有锡命之礼然必有
功于王室述职于王庭然后授之可也春秋之时天子
锡命者三庄王使荣叔锡命于桓公襄王使毛伯锡命
于文公简王使召伯锡命于成公彼三公者既无功德
之可褒又未尝朝觐天子而周王方且遣使就国锡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3a 页 WYG0938-0823c.png
是长其骄傲之心也何以劝天下乎然于桓公则称王
于文公则称天王于成公则称天子所书之文皆不同
何也说者以谓天王天子皆王者之通称若然则何以
见春秋之褒贬盖尝论之桓公有篡弑之恶天子所当
诛也庄王既不能诛而于其死也反锡命以褒宠之是
岂承天之意哉夫天命人主君临万方赏善罚恶所以
助天之生杀也若有罪不诛而又加赏则是背天者也
故经于此不书天王所以甚庄王之不天也至文在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3b 页 WYG0938-0823d.png
既无大恶是以春秋之书亦无甚贬而正以天王名之
然至锡成公命则又称天子者按觐礼诸侯入郊王遣
使迎劳则称天子既至王庭则称王以命之盖迎劳称
天子者谦下之辞也当简王时周室益弱诸侯愈强故
圣人于此特变文示义称天子锡者以见周之甚微屈
于诸侯不敢以王礼自命也呜呼孔子伤周之意求于
笔削可见矣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春秋之时礼法废坏诸侯视盟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4a 页 WYG0938-0824a.png
为甚重视天子为甚轻故公及大夫如齐如晋者不可
计至于朝王所如京师虽间见之殆不过因事以往而
已初非致礼于天子也僖二十八年践土之盟温之会
两书公朝王所者是时晋文公伯致天王于会故僖公
之朝似从晋侯盟会实非朝天子也成十三年书晋侯
使郤锜来乞师公如京师继之曰公自京师遂会晋侯
八国伐秦是时晋厉公初立将有伐秦之役使来乞师
成公特往会伐而道过京师故经以如书之实非朝京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4b 页 WYG0938-0824b.png
师也其馀大夫如京师者五或以事往或以私去请据
经以辨之僖三十年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
师遂如晋文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命叔孙得臣如京
师左氏谓仲遂之行以报聘于周得臣之行以报命于
周考之经文理或然也然宣九年仲孙蔑如京师左氏
谓王使来徵聘故孟献子聘于周襄二十四年叔孙豹
如京师左氏谓齐人为王城郏故穆叔如周聘且贺城
窃有疑焉夫春秋备载当时之事以贻后世若周王使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5a 页 WYG0938-0824c.png
来召聘齐人为王城郏经安得而不书哉经既不书则
二大夫之行盖非为周也至文八年天王崩公孙敖如
京师不至而复丙戍奔莒左氏谓穆伯如周吊丧不至
以币奔莒夫当文公时臣下专政国君之命已不行于
大夫则公孙敖如周不至盖无足怪矣呜呼诸侯知有
天子则大夫知有诸侯此上下相持之理也彼鲁之国
君既蔑无周王又安能使鲁之大夫受吾命而不废哉
然则诸侯欲令其臣之无他尊天子则臣自服矣(又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5b 页 WYG0938-0824d.png
(九年毛伯来求金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
诸侯勤王者五古者威权出于一人命令行于天下诸
侯有不服也王命方伯以讨之嗣位有未立也王命卿
士以定之兄弟有惎间之变则有大臣为之锄治王都
有城筑之役则有大臣为之服勤当是时内而三事大
夫外而列国诸侯莫不听命于王此其权所以独尊也
东周不竞权势浸微征讨之事扶救之功或主于诸侯
或主于伯主或出于大夫类借力于人以纾一时之难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6a 页 WYG0938-0825a.png
比之三代虽若不足取而在春秋亦有可言者孔子书
之盖伤周道之衰微幸诸侯之近正也故桓五年郑伯
不朝蔡卫陈从桓王伐郑经书从王者喜三国之助也
书王伐者讥天子之亲伐也前所谓出于诸侯者此也
僖五年惠王废太子小白会世子以定其位八年告难
于齐小白盟王人以靖其难经书齐侯且序爵诸侯之
上者喜其定世子宁周室也书会世子盟王臣者疾其
恃伯主之威而奸分也前所谓出于伯主者此也昭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6b 页 WYG0938-0825b.png
十三年王室有子朝之乱郑伯言于晋晋大夫帅师围
郊以讨子朝三十二年敬王惧子朝之党使富辛言于
晋徙成周而避之晋合诸侯城成周以固周室经书晋
人围郊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合十国大夫城成周者
喜晋大夫有功于王室也专系之晋而不书王卿士者
见天子之权愈微而专假于列国大夫也前所谓出于
大夫者此也呜呼隐桓之间天子虽微而犹有诸侯从
王以侵伐者其后诸侯益强蔑视周室幸二伯继兴托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7a 页 WYG0938-0825c.png
名尊周可以倚重下至昭定二世中国无伯诸侯失权
而天子遣使请命卒使围郊之役成周之功归于列国
诸侯之卿岂非衰弱之甚乎
王臣与诸侯盟会侵伐者十春秋自隐至闵无王臣盟
会之文盖是时齐晋未伯诸侯虽强亦不敢伉王室也
至僖公五年小白会王世子于首止始有王臣会盟之
事晋文继起乃致天子盟王人其事有甚于小白者然
考二伯之会盟皆在服楚之后盖其克服强楚威振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7b 页 WYG0938-0825d.png
国伯业已盛自矜其功谓虽天子之尊亦莫或忤矣是
以偃然致主臣于盟会虽外假尊周之名而其实以尊
已也故僖五年小白会王世子盟于首止八年会王人
盟于洮九年会宰周公于葵丘二十八年重耳致天王
于践土于温二十九年盟王人于翟泉夫小白始会世
子以定位盟王人以尊周虽不当召从盟会然以扶奖
王室托于大义则犹可言也至葵丘之会初非为周而
坐致天子之三公与已盟会则其傲易之心尤甚于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8a 页 WYG0938-0826a.png
矣晋文袭其迹侈其恶是以践土之盟温之会皆致天
王而翟泉之盟又以诸侯之大夫盟天子之大夫小白
虽致宰周公而未敢召天王虽盟王人而未敢以大夫
敌之也至晋则以已召君以大夫敌王人恃已威势直
与天子等尔其无君之罪尤有甚于小白也驯致乎成
襄之后晋主伯盟更会王人以从侵伐若成十六年会
尹子伐郑十七年会尹子单子伐郑襄三年会单子盟
于鸡泽昭十三年会刘子盟于平丘定四年会刘子侵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8b 页 WYG0938-0826b.png
楚凡此皆晋主之而鸡泽之盟以去年合诸国大夫城
虎牢平丘之盟以楚公子比弑灵王皆合诸侯以谋楚
也盖二伯盟会则假周之名率诸侯以尊已厉公以来
则假周之名以伐楚伐郑故王臣间见于经然始而会
盟终而会伐则以周室益衰诸侯益强其伉礼奸义非
止于二伯之时也其他诸侯独盟王人者唯鲁文十年
及苏子盟于女粟左氏以谓顷王立欲以亲鲁故与之
盟夫以伯主合诸侯盟会王臣犹且不可况鲁国乎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9a 页 WYG0938-0826c.png
则文公之恶可知矣
周战伐败救者四周衰夷狄侵侮诸侯暴横天子之师
屡贻挫衄圣人书之于经者四所以甚伤之也隐七年
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成元年王师败
绩于茅戎此夷狄之侵侮也桓五年蔡陈从王伐郑庄
六年王人子突救卫此诸侯之暴横也按经例伐国则
称伐凡书伐者皆重事也而凡伯奉币以聘非有甲兵
之众安得与伐国同文乎盖书伐者重凡伯之罪也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19b 页 WYG0938-0826d.png
凡伯讥天王也自入春秋未有来聘之文今隐公即位
未尝朝周而桓王首聘于鲁以长诸侯不臣之心则其
非理甚矣故因凡伯聘鲁见伐于戎而书伐以重之重
桓公之恶则讥桓王可知矣发微谓楚邱卫也称楚邱
者责卫不能救难称凡伯以归者责凡伯不能死职理
或然也按左氏晋使瑕嘉平戎于王刘康公徼戎将遂
伐之叔服谏不听遂伐茅戎败绩于徐吾氏说者以谓
王者至尊天下莫敌非茅戎可得败也定王庸暗为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0a 页 WYG0938-0827a.png
戎所败恶之大者故经以王师自败为文所以讥天王
也孟子曰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郑伯不朝王
命诸侯讨之此古之制也今桓王从三国之师屈天子
之尊亲伐诸侯效敌国之交兵则伤威毁重微弱甚矣
按左氏载王师败绩而经不书盖讳之也以天子伐之
固已可耻况败绩乎此经所以不言也至庄王救卫之
师特书王人之字则喜其救者之善也卫朔负罪出奔
诸侯党恶背义纳朔于卫时无伯者以讨治其恶而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0b 页 WYG0938-0827b.png
人独能救卫则其于名义为得正矣然兵寡力弱卒不
成救卫之功故圣人虽字以贵之有以伤周室之微不
能胜诸侯之恶也嗟乎周之兴也猃狁蛮荆远遁荒陲
屈膝效顺而九伐之法足以威制诸侯之不臣是以王
师一出有征无战孰敢拒天子之命而干鈇钺之诛乎
及其衰也兵威堕弱戎狄诸侯共起而凌蔑之师出无
功动以取败可胜叹哉
王室总论傅曰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故昵爱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1a 页 WYG0938-0827c.png
宠私并后匹嫡未有不产祸者观东周二百四十馀年
王室变乱载于经凡四而以嫡庶不分嗣统不正乱者
居其二焉襄王嫡子也叔带母弟也而惠王以惠后之
爱欲废郑立带虽赖小白主伯盟会诸侯以定其位而
小白既没卒不免叔带之难使襄王越在草莽暨晋文
绍伯王始克归然则牵房闼之私情贻社稷之深患者
实惠王启其端也子猛嫡长也子朝庶长也而景王以
宾起之请欲废猛立朝且结刘单以定朝之位及景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1b 页 WYG0938-0827d.png
即位子朝作乱盘结党与交兵攘夺者五年五年之间
子猛被祸敬王播越赖刘单之贤倚晋为援戡定祸患
逐子朝归敬王而王室始安然则蔽侥倖之私议贻社
稷之深患者实景王启其端也夫以景王乘变乱之际
克绍周统刘单数子辅相而立权不在已而不能即去
子朝固不可责也而襄王已即君位有齐晋以为倚重
叔带之难非若子朝之强有能断以大义而惩艾之何
宗庙而出奔哉柰何徇匹夫之孝牵母后之恩既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2a 页 WYG0938-0828a.png
不能防其未难之前又不能制于已危之后柔懦不断
养成其愆卒至傲弟再入而身遂失守则叔带之祸非
特惠王之罪抑以襄王酝酿之也故经于襄王书天王
居于郑者贬其出也于敬王书天王入于成周者善其
入也贬其出则不与其入故经不书襄王之归至书敬
王则虽贬其出而亦谨其入用见圣人去取轻重之异
也夫春秋之法凡诸侯之专杀者皆重讥之以其不请
命于天子而自专生杀之柄也诸侯专杀其犹不可况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2b 页 WYG0938-0828b.png
王之卿士朝夕委质王庭其分义之亲非诸侯之比也
讵可以专杀哉而王孙苏与毛召争政遂使子札杀之
攘君之权莫甚于此以见天子之柄非独不行于诸侯
而且不行于卿士矣故经书曰王子札杀召伯毛伯者
罪王子札之专杀所以讥天子之不能制也左氏以儋
括欲立佞夫弗知五大夫杀之则杀弟之罪不在王明
矣而经书天王杀其弟佞夫者盖使佞夫果有篡夺之
意则杀之固宜今欲立之意出于括而佞夫弗知则景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3a 页 WYG0938-0828c.png
王容之可也及纵五大夫杀其母弟虽曰大夫之罪实
景王使之耳春秋之义惟天子得专杀故无天王杀大
夫之文此特书之者以见景王尊为天子而不能容一
母弟伤艾手足贼恩悖义莫大于此故特书以甚其恶
也呜呼东周之衰也嫡庶之位不正生杀之柄不行兄
弟争国卿士擅权上下相夷无所畏忌王室益衰不可
救止为天下之本且如此安能望诸侯之理乎
王臣见经者三十一按例天子三公称公卿书爵大夫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3b 页 WYG0938-0828d.png
字士名士之微者不名所以分等列定尊卑也三公称
公者若桓八年祭公僖九年宰周公成十二年周公是
也卿书爵者若隐元年祭伯七年凡伯(蔡凡皆伯爵/)
元年毛伯五年召伯十年苏子(毛召苏皆采地/)十六年
尹子十七年单子昭十三年刘子(子爵/)是也大夫称字
者若隐九年南季(南氏季字/)桓四年宰渠伯紏(渠氏伯/)
(纠字/)五年仍叔八年家父庄九年荣叔二十三年祭叔
(祭采地/)文元年叔服宣十年王季子襄三十年王子瑕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4a 页 WYG0938-0829a.png
是也士称名者若隐宰咺襄十五年刘夏(刘采地/)定十
四年石尚是也士之微者不名若僖八年王人是也然
隐三年昭二十三年三十六年三书尹氏隐三书武氏
子皆以氏称讥世卿也庄二十六年王人子突微者而
特书字善其救卫也宣十五年书王札子大夫而名贬
其专杀也唯文三年王子虎定四年又卷皆以卒书名
而昭二十三年书王子朝盖庶子之长也夫列国之君
以爵称其卿以名称其或见褒者以字称而天子之卿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4b 页 WYG0938-0829b.png
书爵所以视诸侯其大夫书字所以视列国卿之贤者
也其士称名所以视诸侯之卿也当周室之衰王室虽
微而先王之典犹在故孔子必正其爵秩以王人之微
必序诸侯之上不使诸侯得加乎天子所以示万世之
法也呜呼春秋尊王之义虽名爵之间亦不敢忽岂直
为虚文哉
   二霸
齐桓公(小白/)会十五庄十三年北杏 十四年鄄 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5a 页 WYG0938-0829c.png
五年鄄 十六年幽 二十七年幽 僖元年柽 二
年贯 三年阳谷 五年首止 七年宁毋 八年洮
 九年葵丘 十三年咸 十三年牡丘 十六年淮
 孔子称齐侯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考之春秋自庄十
三年终僖十六年大会诸侯凡十有五榖云衣裳之会
十有一自北杏至葵丘是也兵车之会四自洮至淮是也
按二十三年北杏之会左氏谓平宋乱然此会小白未
伯而经独出其爵诸侯皆称人者先儒谓圣人举其攘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5b 页 WYG0938-0829d.png
夷狄救中国以尊周室始合诸侯首图大举故独尊小
白盖欲责之深必先待之重也 十四年鄄之会左氏
谓宋服故盖宋虽预北杏之会而复叛齐故十四年经
书齐陈曹伐宋既伐而宋服故是年为鄄之会此左氏
所谓宋服也 十五年又会于鄄左氏谓齐始伯也夫
齐侯之会已三合诸侯至是而始伯者盖中国诸侯莫
难服于陈郑今宋郑再会而陈又始服则小白之伯业
成矣此左氏所谓齐始伯也 十六年同盟于幽左氏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6a 页 WYG0938-0830a.png
云郑成也盖宋郑两预鄄会宜其同好相结不复相侵
而鄄会始罢郑乃侵宋故十六年宋齐卫三国伐之于
是率诸侯为幽之盟曰同盟者盖桓自主伯未尝修盟
而宋有贰于北杏郑有贰于鄄必待兵威乃始克服齐
既服宋郑非盟无以结之所以称同盟者以诸侯同志
于桓也然鲁郑既同盟而十七年书齐人执郑詹十九
年书齐宋郑伐鲁西鄙者左氏谓郑不朝齐执郑詹疑
其说未然切意郑介于楚有贰齐之志故齐侯执之既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6b 页 WYG0938-0830b.png
而詹逃于鲁此三国所以伐鲁也 二十七年复同盟
于幽左氏谓陈郑服按二十八年荆伐郑公会齐侯救
郑则知是盟郑已服齐也然十六年同盟于幽卫侯与
盟而此盟不与故二十八年齐人伐卫讨其不与盟也
 僖元年柽之会左氏谓谋救郑盖自二十七年与盟
于幽而楚再伐郑故小白会诸侯谋以救之此左氏所
谓谋救郑也 二年贯之盟左云服江黄也 三年阳
榖之会左云谋伐楚也盖江黄楚之与国既背楚而归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7a 页 WYG0938-0830c.png
齐则齐之威德至此为盛于是可以伐楚矣是以四年
诸侯伐楚屈完请盟强楚挫辱使斯民免于左衽之患
则其功被当时无以加于此者左云谋伐楚盖在是也
然服楚之后齐人执陈袁涛涂及江黄伐陈冬又大会
诸侯侵陈则知陈复叛齐矣 逮五年首止之会左云
谋宁周也陈再见伐与盟首止之会而郑伯逃归不盟
则郑又叛齐而从楚也 故六年公会齐侯合六国伐
郑而楚人围许救之七年齐又伐郑故是年宁母之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7b 页 WYG0938-0830d.png
郑使世子华听命于会此左氏所谓谋郑也 八年洮
之盟左谓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盖襄王有叔带
之难故小白会盟以谋之而郑伯自七年再被齐伐再
来乞盟左氏所谓谋王室郑服者此也 九年会于葵
丘左氏寻盟且修好然小白九会诸侯莫盛于葵丘而
伯业之衰亦自此始故孟子特举是会以警战国诸侯
而三传例皆不取经文又称诸侯盟于葵丘没齐侯爵
而称诸侯者所以贬之则知桓德之衰自此始也 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8a 页 WYG0938-0831a.png
三年会于咸左云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盖杞迫东夷
故会以谋之观十四年诸侯城缘陵则知此会为杞谋
也 十五年会于牡丘左云救徐盖是年春楚人伐徐
故齐侯会诸侯以救之观经书遂次于匡公孙敖及诸
侯之大夫救徐则此会为救徐可知也然楚至是稍横
而齐攘救之心亦怠故经言次言救诸侯救徐而遣大
夫往见其缓于救患也 十六年会于淮左云谋鄫且
东略也按齐侯前后盟会鄫未尝与左氏之说疑为未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8b 页 WYG0938-0831b.png
然考十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灭项先儒谓英楚与
国盖齐既救徐遂连徐人伐楚之与国切意淮之会谋
伐英氏非为鄫也凡此皆齐侯主伯盟会之始终也总
而言之诸侯与会者十四(宋陈蔡邾鲁卫许滑滕曹江/)
(黄邢郑/)结盟者八而孔子称其九合者盖洮之盟为谋
王室咸之会为城杞牡邱之会为救徐淮之会为伐英
氏此皆兵车之会也而北杏与鄄之始会齐侯未伯故
孔子止称其九先儒以谓圣人贵礼义贱武力之深旨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9a 页 WYG0938-0831c.png
其说是矣
诸侯十四国从齐始终齐侯主伯诸侯与盟会者十四
国其间小国如滕滑江黄邢邾皆间见于经国陋人微
不系强弱唯宋卫陈郑曹鲁许蔡八国或服或叛其始
终可考今摭其事迹而录之 宋自北杏与会尝一叛
齐庄十四年齐陈曹鲁四国伐之自后服从盟主自鄄
至淮悉与盟会此当时诸侯最为贤者 鲁始不与北
杏之会鄄之始会止书单伯二会复不与幽虽与而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29b 页 WYG0938-0831d.png
出公说者谓为公讳也至十七年齐人执郑詹詹自齐
逃来十九年齐伐鲁西鄙观经之文虽以郑詹之故齐
伐之然齐伯数年盟会者四公未尝往则鲁之见伐盖
亦讨其不从伯非止为郑詹也自此一伐之后二十七
年幽之盟至淮之会凡十一会公皆亲与而不复背齐
矣 陈始与北杏鄄初会不与二会再从两盟于幽至
柽复不与僖四年伐楚之役背齐从楚故齐人执其臣
涛涂冬又合诸侯大夫侵之遂畏齐兵威与盟首止及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0a 页 WYG0938-0832a.png
宁母洮二会遣世子款受盟至葵邱复不与会见其未
纯服也然葵邱之会伯业最盛其后诸侯无背盟者故
自洮至淮三会陈侯皆来服从也 郑始不与北杏而
两从鄄会是时虽有同会之好而未有服齐之心也故
鄄会始罢即背齐侵宋明年齐宋伐之于是两盟于幽
然幽之始盟经书齐人执郑詹切意郑有即楚之意而
齐人执詹则郑虽与盟而服齐之心未纯也齐既伐其
国又执其臣郑始帖服不敢贰齐故柽贯阳谷伐楚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0b 页 WYG0938-0832b.png
后郑伯皆从逮首止之会又畏楚而逃归不盟六年七
年齐两伐之故宁母之盟始遣世子听命而洮之会遂
来乞盟自此以后始纯服中国不复向楚矣 卫两与
鄄会一与幽之盟至二盟不来齐遂伐之故庄二十八
年经书卫人及齐人战言战者以见卫之贰齐有力拒
之意也自后十年伐楚之役齐伯盛强中国悉服卫始
复来唯宁母之盟一不与馀皆见经 许自庄十六年
从幽之盟已后并不见经至僖四年始从齐伐楚复会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1a 页 WYG0938-0832c.png
首止之盟至僖六年诸侯伐郑围新城楚人围许以救
郑而诸侯救之自后盟会并从中国唯宁母之盟不与
而已 曹自齐伯终小白之时七与盟会柽首止洮葵
丘咸牡丘是也伐楚之师曹伯亦从 唯蔡始与北杏
其后畏楚不复归齐故四年齐侯之师先侵蔡而后伐
楚而经于庄十年书荆败蔡师以献舞归又十四年书
荆入蔡则知蔡为楚属国其所以不从齐伯者盖畏楚
之甚又非陈郑比也凡此数国宋背齐者一鲁不与会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1b 页 WYG0938-0832d.png
者二陈不与会者三背齐者一郑不与会者一逃归者
一背齐者三卫不与会者五背齐者一许与会者七曹
与会者七皆未尝叛齐也夫当周室之衰夷狄暴横小
白奋起首倡大义以安中国可谓盛矣而当时诸侯或
叛或从难于率服如此其间始终从齐盟会不叛者唯
宋一人而已用此以观则诸侯慕礼义而识所向盖亦
难乎其人哉
小白抑强楚卫诸侯当小白始伯之时方合诸侯何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2a 页 WYG0938-0833a.png
兵楚楚虽有易齐之心然是时中夏既有盟主楚所侵
扰者不过蔡郑而已其于宋卫诸国未尝少有窥伺也
故庄十年败蔡师以献舞归十四年入蔡十六年入郑
二十八年又伐郑僖元年称楚人伐郑二年侵郑三年
伐郑小白惧其暴横浸入中国四年遂大合诸侯问罪
于楚而陉之次兵威未加楚已恟惧遂遣使请盟自是
楚人帖服不敢犯中国者十五年其间远小之国间或
被害若灭弦围许灭黄伐徐虽略见经而邻楚如陈郑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2b 页 WYG0938-0833b.png
者亦赖召陵之威不复如曩日之侵扰矣其后小白既
没重耳未兴楚于是复肆强暴凭陵中外始与盟会驯
致盂之会执宋公泓之战败宋师虎狼之威日以煽焰
呜呼小白之功其大矣哉
小白侵伐并吞执大夫先儒谓小白贪土地之广持甲
兵之众驱逐胁逼强制诸侯假尊周之名以自封殖夫
当春秋时列国诸侯务相侵伐强者肆凌暴弱者受并
吞残民暴骨不胜其患圣人幸伯者之出以礼义交大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3a 页 WYG0938-0833c.png
邦以仁恩绥小国革干戈之乱还敦厚之风庶几乎西
周之治也柰何小白之兴伯德不纯二十六年之间盟
会诸侯虽假仁义号尊王室然其实则逞志威侮肆侵
灭以尊己也故自入齐以来大国则侵伐之小国则并
吞之而春秋皆例称人者所以恶齐侯也考之于经庄
十四年伐宋十六年伐郑十九年伐鲁二十八年伐卫
僖四年伐陈侵陈六年伐郑七年又伐郑凡此皆侵伐
大国者也庄十年灭谭十三年灭遂十五年伐郳二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3b 页 WYG0938-0833d.png
六年伐徐三十年降鄣闵二年迁阳僖十七年伐英氏
灭项凡此皆并吞小国也庄十七年执郑詹僖四年执
陈辕涛涂此皆执诸侯之大夫也虽然宋卫不服陈郑
即楚则用兵侵伐虽害伯德其罪尚轻至若凌虐小国
则罪之重者而灭谭灭遂灭项尤为甚焉盖恃兵威以
灭国此夷狄事也小白主伯中原攘却夷狄不以德服
诸侯而反蹈夷狄之恶不亦可耻哉然则例贬称人宜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4a 页 WYG0938-0834a.png
救国城国救难恤灾存亡继绝伯者之美事也当小白
时楚与夷狄交侵中原郑许徐三国则病楚邢卫二国
则病狄所赖以驱攘者唯小白也考之春秋齐侯主伯
书救国者五书城国者三然有救之而成功者有虽救
而不成功者若庄二十八年救郑郑遂与柽之会僖六
年救许许遂与洮之盟使背强楚即中国此则救之成
功者闵元年救邢僖元年又救邢而邢不免于夷仪之
迁僖十五年救徐而徐不免于娄林之败此则救之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4b 页 WYG0938-0834b.png
不成功者也夫以伯主之威合诸侯之师救一小国则
旌麾所向宜其蔑不济矣然而救难之师或济或否其
故何耶盖二十八年荆伐郑经书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僖六年楚人围许经书诸侯遂救许是皆以中国之兵
赴难直前而无所次故能折楚人之暴收救患之功也
至庄三十二年狄伐邢闵元年齐人救之则未能率诸
侯以往故其功未见春秋称人以讥之至僖元年虽举
三国之师声言曰救然次于聂北逡巡顾望是致邢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5a 页 WYG0938-0834c.png
有夷狄之迁则实非救也又僖十五年楚人伐徐齐侯
虽言诸侯盟于牡丘以谋救徐方且远次于匡遣诸侯
之大夫以为救援之名是致徐有娄林之败则亦非救
也呜呼既不能力救诸侯于被难之时待其社稷丧亡
国纪迁徙则虽往城之何益哉故书僖二年城楚邱盖
讥其不救患而城之也僖元年书邢迁夷仪三师城邢
盖讥其缓于救患而城之也十四年书诸侯城缘陵盖
讥其不能攘却东夷而城之也先儒曰与其既亡而城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5b 页 WYG0938-0834d.png
之不若未亡而救之小白之罪盖见于此
三伐戎按齐侯伐戎者三庄二十年伐戎三十年伐山
戎皆称人僖十年伐北戎则称齐侯何也说者谓贬之
故称人与之故出爵夫攘夷狄正中夏此正伯者之功
耳春秋何所贬哉盖称人者非病小白也此春秋垂世
之法也夫小白有北戎之功春秋例许之则后世有袭
其事勤远国而残中国者也故春秋两人之以戒后世
之勤兵者然而后不出爵则以小白之功终不可见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6a 页 WYG0938-0835a.png
复书齐侯以与之一以戒后世一以显齐侯此所以为
春秋也
晋文公(重耳/)考之春秋重耳主伯五年侵伐各一僖二
十八年侵曹伐卫是也入国一二十八年入曹是也围
国二二十八年围许三十年围郑是也执诸侯二二十
八年曹伯卫侯是也盟诸侯二践土翟泉是也会诸侯
一会温是也按左氏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盖曹卫楚之与国为楚之捍蔽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6b 页 WYG0938-0835b.png
者也晋侯将服楚救宋然不得曹卫楚未可服是以先
侵曹伐卫而后战楚也是年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盖晋为宋楚为曹楚既围宋矣故晋执曹伯以畀宋所
以怒楚使战也及四月合四国之师及楚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经于三国称师独出晋侯所以显晋侯伯功之
成也晋既败楚于是率诸侯为践土之盟而致天王于
会故经于下文书公朝于王所盖不使晋侯得以致天
子故上文不言王又不言诸侯朝特言公朝于王所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7a 页 WYG0938-0835c.png
明晋侯召君之恶也冬会诸侯于温晋侯复致天王则
其恶又甚矣故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左氏以谓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左氏以谓
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盖讳以天
王之尊而从伯王之胁致使若王巡狩而诸侯会于方
岳也及二十九年会王人六国盟于翟泉说者以谓皆
诸国大夫故称人然王人不可与盟今使大夫盟之则
晋文之恶又可知也呜呼晋文一战败楚于是恃其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7b 页 WYG0938-0835d.png
势骄傲不臣至以身召天子以大夫盟王人岂非万世
之罪人哉其不及小白远矣
六国背服始终自小白没楚乘中国无伯欲驱率诸侯
骤主盟会宋襄公虽有绍伯之志而力不敌楚反贻挫
辱故盂之会执于楚子泓之战败于楚人僖二十六年
楚伐宋围缗二十七年又合诸侯围宋逮重耳之出始
终仇楚者唯宋一人其他国若曹卫许则一于附楚至
齐鲁陈郑之属则又视晋之成败而为向背者也故城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8a 页 WYG0938-0836a.png
濮之战从晋侯止齐宋秦三国盖齐以伯者之后宋以
疾楚之深秦以纳公之好故当时无顾望之心而皆说
于从晋也至陈郑鲁卫蔡邾莒则自败楚之后始从晋
盟故践土之盟郑鲁蔡卫及莒子始至温之会邾子始
至践土之盟称陈侯如会者盖以陈侯畏楚犹缓于从
晋特称如会以见其不与盟也至卫则始终从楚唯元
咺及国人力于附晋故败楚之后卫侯惧晋而奔楚是
时卫国无君元咺奉公子瑕以受盟于此见卫侯虽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8b 页 WYG0938-0836b.png
楚其国人皆欲从晋也晋以子瑕结盟故许卫侯复归
于卫卫侯既入而杀叔武则犹有贰晋之心是以元咺
奔晋以愬之及温之会陈郑毕至卫独不来于是晋人
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且归元咺于卫然则当时诸侯畏
楚之威惮于从晋者唯卫为甚故经书卫事亦多也至
许则践土与温皆不从盟会故会温之后诸侯围许郑
虽两与盟会而翟泉之盟有贰晋之心乃复不至是以
三十年晋秦围郑以讨之也夫小白之伯经营中国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9a 页 WYG0938-0836c.png
二十五年诸侯怀德畏威从服既久然后率众以伐楚
故当时诸侯信附不疑而盟会之间携贰者少及小白
没距晋之伯已十一年诸侯事楚其心已固重耳无盟
会之素一旦大兴征伐骤伯中夏宜乎诸侯信服不坚
而纠合之难也
二伯总论孔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威公正而不谲
此圣人即春秋之旨以定二伯之优劣也昔者宣王中
兴伐猃狁威荆蛮使之窜伏荒陲屏气息迹不敢内顾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39b 页 WYG0938-0836d.png
自平王东迁周道复衰时无宣王之明无吉甫方叔之
佐是以荆蛮丑类浸尔跳梁入蔡伐郑侵陈围宋雠狠
狼戾所向披靡幸赖小白重耳相望而兴或盟会以声
其威或克伐以折其气是以虐焰不逞中原少宁则二
伯之功亦云盛矣考之经笔其行事终始相背驰请备
论之以伸孔子之说周惠王以惠后之爱欲废太子郑
立王子带而小白亲率诸侯会世子于首止以定其位
此正天下之功也至重耳败楚未几已致天王于践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0a 页 WYG0938-0837a.png
则与首止之盟异矣及惠王即位襄王以叔带之难惧
不得立使告于齐小白于是率诸侯以谋之此定王室
之功也至重耳会温未几又盟王人于翟泉则与洮之
盟又异矣小白以礼义柔中国故盟会诸侯八然后有
陉之师则先礼义而后征伐者也重耳以兵革威中国
故未尝盟会诸侯遽有城濮之战则先征伐而后礼义
者也小白之服楚先侵蔡以示其威又次于陉以耀其
众及楚畏服遣师乞盟于是结盟而还未尝接刃则志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0b 页 WYG0938-0837b.png
在于全师而已及重耳战楚城濮则先侵曹伐卫及又
执曹伯畀宋人以怒之然后合四国之师一战屠楚兵
革之威疾若风雷则报楚之功与小白异矣小白盟楚
之后楚虽不敢凭陵大国而灭弦围许灭黄伐徐连岁
侵轶不少衰止至重耳既败楚师不见经者七年虽徐
许小国亦无楚患则服楚之功与小白又异矣小白之
伯也诸侯未服固尝侵伐之然不过伐其国之人臣使
诸侯自惧而后已故庄十七年执郑詹郑伯遂同盟于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1a 页 WYG0938-0837c.png
幽僖四年执陈辕涛涂陈侯遂盟于首止此皆未尝执
诸侯也至重耳则执曹伯以畀宋人执卫侯以助元咺
而曹卫两国终不与其盟会则其所以服诸侯者异矣
小白之伯也伐戎者三救诸侯者四城国者三虽不能
尽成其功然驱攘夷狄救恤灾患其于诸侯亦不可谓
无功也至重耳则战楚之外不服其攘救之功故三十
年狄侵齐而晋侯不能救三十一年卫迁帝丘而晋侯
不城则其所以勤诸侯者又异矣夫二伯行事载在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1b 页 WYG0938-0837d.png
秋其大相戾如此切尝䆒其心矣方小白之伐楚非不
欲战也然当春秋时诸侯恣横干戈相寻残民暴骨不
胜其患小白主伯方崇礼义去侵伐以救当时之弊故
端委正笏雍容乎坛陛之间兵革不施而诸侯已谕其
志又况当时楚虽浸强其患尚小不过侵扰邻境若蔡
郑诸国而已及齐侯一出楚既畏服则召陵之师盟而
不战小白之心也然而夷狄之性易以威制难以信结
故自齐乏伯而楚之骄暴甚于曩时至伐宋大国执天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2a 页 WYG0938-0838a.png
子上公胁制诸侯使束身从已齐鲁之君俛首帖耳委
命下吏无复惭色中国之风几为夷虏矣故重耳之兴
尚怀仁厚不奋兵威则何以折楚之暴以惩艾诸侯哉
然则晋文之伯又不得不用征伐也虽然小白之会止
致世子重耳之盟乃召天王其罪之轻重固不待较而
明矣然循流䆒源则小白之罪又加于重耳何则春秋
之作为尊王也当周之衰诸侯跋扈忽傲天子君臣之
礼扫地殆尽所赖于振兴者二伯而已使小白主伯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 第 42b 页 WYG0938-0838b.png
后即帅诸侯朝天子以令天下则重耳虽不臣安敢致
天王哉惟小白不朝京师致王世子是以晋文得侈其
恶无所严惮论春秋之义则小白之罪诚过于重耳矣
呜呼贤如二伯且假尊周之名而忘其实况当世诸侯
哉孟子谓三王之罪人谅矣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