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938-05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七
            宋 章如愚 编
  舆地门
   诸路
东南十路(淮南两路/) (江南两路/) (荆湖两路/) (广南/)
(两路/) (两浙路/) (福建路/) 传称善人天地之纪君子
邦家之光又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然则天下国家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938-0587b.png
重端有在于得人也江淮闽广之地其来尚矣自黄帝
南巡而登湘山(宋朝潭州益阳县内/)夏禹东巡而登会
(宋朝越州/)高阳正朔所际南暨交趾(唐交州宋朝弃/)
(之南蛮/)是东南之域振古而通中国也然而文身鴃舌
去京华甚远承太古巢穴之馀未陶王化二代已前邈
为蛮区贤人君子不产其邦帝王公侯未始建国中原
视为遐陬不之齿也逮夫太伯奔荆蛮而吴人化其德
文王之兴化行江汉而召公之教明于南国东南之民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938-0587c.png
浸沐休风声教既被君子出焉由是季札历聘诸华而
先王礼乐达于海隅陈良北学中国而周孔之道遍于
南国若敖鼢冒筚路篮缕以启山林而荆楚以辟勾践
种蠡焦劳辛苦牧养其民而扬越以庶子胥之治吴建
仓廪峙兵库创城郭设守备而江浙之间浸有疆理矣
蔿敖之相楚商农士贾各肄其业德刑政事不易其常
而湘汉之间滋然繁盛矣加之两汉而下循吏接踵马
援脩骆越之律张霸兴吴会之学王景导淮西以牛耕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938-0587d.png
韦宙教江西以陶瓦许荆以人伦之教新桂岭之治任
延锡光以诸华之风移岭表之俗而东南之邦浸为礼
义矣嗟乎城邑而居仓库而储陶瓦以覆服牛以耕父
子夫妇以为家乡党庠序以为教斯中原之民自古能
之而东南之民自三代以前漫然未有闻知则与禽兽
何异哉逮夫春秋战国而下得善人君子以为邦浸革
蛮风而归诸华而又汉魏以还天下有变常首难于西
北衣冠转而南渡故西北益耗而东南益盛施于隋唐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938-0588a.png
宋朝风教滋美端与中原无异而民物丰夥又复过之
故知今之东南非昔东南昔之东南不能当宋一路而
今之东南乃过于昔之中原又岂可一概论哉方西汉
元始五年岁在乙丑东南县户仅当天下十之一(时天/)
(下县千五百五十馀东南才百七十馀天下户千二百/)
(馀万东南才百馀万/)后一百三十有九年当东汉建康
九年岁在甲申东南县户乃当天下十之二(时天下县/)
(千一百八十馀东南当二百四十有馀天下户九百七/)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938-0588b.png
(十万东南当二百四十万馀/)又后一百三十有六年当
西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东南县户乃过天下十之三
(时天下县千二百有馀东南当四百七十有馀天下户/)
(二百四十五万东南八十馀万/)又后四百有六十年当
李唐开元二十八年岁在庚辰东南县户乃当天下十
之四(时天下县千五百七十有馀东南当六百有馀天/)
(下户八百四十馀万东南二百七十馀万/)又后三百五
十年当宋元丰末东南县户乃过天下十之五(时天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938-0588c.png
(县千一百三十馀东南当四百七十有馀天下户千六/)
(百五十万东南九百万/)观其县邑之增民户之庶既若
此其甚而又财货如山利源百出以今拟古邈焉殊绝
盖自开辟以来东南财用之饶见诸载史者莫盛于唐
而宋朝犹且加增数倍唐时岁运东南粟以寔关中不
赢二百馀万石而宋朝运漕大增岁至六百馀万石唐
朝出铜铁银锡之冶凡六州而五在江浙(宣润饶衢信/)
(州/)岁铸钱多止十数万缗而宋朝鼓铸大增岁至百馀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938-0588d.png
万缗唐朝盐利初不过岁四十万缗至刘晏斡尽其利
尝增至六百万缗盖不常有而宋朝盐利大增多至岁
二千万缗而海盐之利居多茶利兴自唐季贞元中始
定之额得四十万缗自后代有增加终唐世不过倍贞
元之额而宋茶利大增岁至二百二十五万馀缗而皆
在东南此皆熙丰以前国家常赋之岁额也其后益有
增加至于今则又不然矣呜呼汉魏以还皇天眷佑东
南密为覆护俾斯民日以富庶迄于宋朝物大丰美方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938-0589a.png
之西汉盛时县邑之增几至三倍民户之增几至十倍
财货之增则数十百倍以至庠序之蔼兴人材之挺出
与夫典礼之脩习俗之美则又与古斩焉不相侔矣虽
往古中原之盛尤有所不逮则知天运去来地无常利
特因时而已然自开辟以来至于宋之兴王者之作未
有自于东南故议者不能无惑而不知壅久必行蓄厚
必发天意所钟抑有待而然耳且如并州之地自陈隋
以前寥寥数千载未有一王兴其间何其微也及唐太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938-0589b.png
宗拔起晋阳不踰时遂迁隋鼎绵历五代五十年间河
东三节度乃相继为帝又何其盛也闽中之地自陈隋
以前亦寥寥数千载未尝有显者出及李唐中叶而后
常衮唱其教欧阳詹为之师于是庠序浸兴更五代至
于宋朝而英才辈出杰然为国用者不胜其纪由是观
之则并州之利始于唐太宗而闽中之利始于常衮又
安知东南之利不始于宋朝哉仰观俯察酌以民情国
家之势断可识已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938-0589c.png
中原七路(京东二路/) (京东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
(北路/)  (北东路/) (河北西路/) (河东路/) 刘石之乱
东晋奄有东南垂百馀年淮汉以南尽为晋土而当时
有志之士常叹中原之未复岂不以古帝王之墟而重
失之邪然考其地不过禹贡青徐兖豫冀州之壤而在
唐为河南河北河东三道在宋朝为四京七路及淮南
宿亳海泗诸州与陜西河中府解州陜虢诸郡是已以
宋疆理校之仅能得天下十三耳何于古而甚重也亦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938-0589d.png
尝考之载史自开辟以来绵于三代其间帝王之作莫
不建国于三河之间户口熙繁田囿腴辟城邑井里粲
然聿脩天下民物于此乎聚四方风教于此乎美更三
皇五帝而益重冠九有四夷而屹崇故历古以来端为
重地号称中原舍此以外则蛮夷戎狄之所居中原可
坐而制之以为偏方指臂之地耳逮夫宗周以降陜服
始为王畿春秋而下南国滋为霸土秦汉以还远斥夷
狄包四海之内尽归中国疆理而偏方指臂之地浸与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938-0590a.png
中原埒矣然而西汉盛时总天下民户千有二百二十
馀万而中原垂九百万天下县三百七十有馀而中原
当一千有馀大率县户过天下十之七矧三代以前抑
又可知东晋之时去西汉为未远中原之地虽渐以陵
替而中原之名犹在也当时有志之士深用慨叹盖以
宜矣然自新室而下更历魏晋南北隋唐五季之乱三
河乱离寔亟郡邑名物代不如昨中原之名虽因于古
而中原之寔已非古矣何则当西汉元始五年中原县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938-0590b.png
户过天下十之七后一百三十有九年当东汉建康元
年中原县户乃过天下十之六(时天下县千一百八十/)
(中原当七百天下户九百七十万中原当五百七十万/)
又后一百三十有六年当晋太康元年中原县户乃当
天下十之五(时天下县千二百有馀中原当五百有馀/)
(天下户二百四十五万中原才馀一百二十万/)又后四
百六十有一年当李唐开元二十八年中原县户乃当
天下十之四(时天下县千五百七十有馀中原当五百/)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938-0590c.png
(有馀天下户八百四十馀万中原当三百九十万/)又后
三百四十年当宋朝元丰末元祐年中原县户乃当天
下十之三(时天下县千一百三十有馀中原当四百有/)
(馀天下户垂千六百五十万中原四百/) (十万/)夫以宋
朝元丰间去西汉之季才千一百年耳而昔之民户县
邑当天下十之七今乃仅能当十之三何古今之殊绝
也盖自秦汉以前天下蕃庶举在中原而江淮闽浙川
广之间荒凉为甚汉魏而下三河浸以荒凉而中原蕃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938-0590d.png
庶反移于江淮闽浙川广之间暨于我宋朝虚实推迁
不啻十倍如今琅琊一郡五十二县而宋朝存者止三
县而已(诸城安邱二县属宋朝密州宋朝海州东海县/)
(即汉赣榆县也/)汉会稽治县一县也宋朝乃为福建一
路凡四十五县汉颍川一郡馀四十三万户宋朝为许
颍二州民户才赢十万而已而汉豫章一郡才六万户
宋朝乃为江东西十有三州军(江西唯兴国军馀皆豫/)
(章郡地江东饶信二州及南康军亦是豫章郡地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938-0591a.png
至一百七十万户夫琅琊颍川皆古中原地也会稽豫章
皆古偏方地也略以此数郡观之盛衰相反如此然则
中原安得不益轻而偏方安得不益重故今之中原非
古之中原今日之中原已与古偏方无异而古之中原
乃在今东南偏方之域矣徇名而责实必轻重之当议
者可不深考云
川陜六路(永兴军路/) (秦凤路/) (益州路/) (利州路/)
(夔州路/) (梓州路/) 粤自蜀江东下黄河南注而天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938-0591b.png
大势分为南北故河北江南皆天下制胜之地而挈南
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陜而已夫江南所恃以为固者长
江也而四川之地据长江上游而下临吴楚其势足以
夺长江之险河北所恃以为固者黄河也而陕西之地
据黄河上游而下临赵代其势足以夺黄河之险是川
陜二地常制南北之命而况江南之地以淮汉为喉衿
以荆湘为肘腋而巴蜀之地乃控勒湘汉鸿沟千里无
再舍不接畛设令北人兼有巴蜀则南国以湘汉之郊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8-0591c.png
为战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于江浙之间万有偏师不
阵一城告奔则冀马秦锋驰于吴会之郊矣河北之地
以汴洛为喉衿以并汾为肘腋而秦中之地乃与汾洛
踵接百城逶迤𤇺火相望也借令南人兼有秦中则汾
洛之间皆为战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于河漳之间万
有偏师不阵一城告奔则越戟吴兵骋于赵代之郊矣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正此之谓盖自春秋战国以来
至于宋朝之兴垂千有七百年而南北交争馀九百载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8-0591d.png
而北人能并南者有四大率皆先得四川故秦惠王并
蜀而始皇因以灭楚晋文帝并蜀而武帝因以灭吴周
文帝并蜀而隋文帝因以灭陈及宋之兴亦乾德中并
蜀而开宝中遂平江南然则四川克固江南可奠枕也
春秋三国东晋南朝之际南兵屡得志于中原矣然而
终不能成功者以其不知先取关中故也唯宋武常克
长安旋即失之故亦不能济河盖得河南而未得关中
则缘河抵关纵横数十城皆为战守之地而所向遇敌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8-0592a.png
其势逆矣故自河北而渡河南则易自河南而渡河北
则难自关中而出河南则易自河南而入关中则难借
使南人兼有关中而善用之则河南数千里之地纵在
敌人徒为战场无险可恃一战有胜则汴洛百城可传
檄而下矣故知得关中则取河南易于反掌不得关中
虽有河南不能守也而东晋南朝交争一二百年间君臣
将士日夜图回虽锐意收复中原而不知陜西之利故
转战河南以徼河朔之功而胜负叛服代如棋变终无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8-0592b.png
益也然则自古南北交争而南人终不能并者岂唯力
之不迨固亦谋之不臧也夫然后知南人之守在巴蜀
而战在陜西北人之守在陜西而战在巴蜀彼河南江
北之镇莭舟车往来之地耳非成功制胜之所也故曰
天下大势分为南北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陜而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