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938-05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六
宋 章如愚 编
财用门
东南财赋
东南财赋之渊薮惟吴越最为殷富夫东南财赋之渊
薮也自战国汉唐至于今用之昔越王勾践国于会稽
以地理考之即今之浙江之东及饶信是也其为郡十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六
宋 章如愚 编
财用门
东南财赋
东南财赋之渊薮惟吴越最为殷富夫东南财赋之渊
薮也自战国汉唐至于今用之昔越王勾践国于会稽
以地理考之即今之浙江之东及饶信是也其为郡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938-0573b.png
地至狭也当是时玉帛之贡于吴府无虚日外而吴之
公卿大夫皆有赂内而越之士卒百官皆有养然未尝
有不给之虞吴王濞国于全吴以地理考之即今江南
二浙及闽中是也其为郡二十地虽广也而寻阳兴国
宜春高安割而属之长沙当是时吴之百姓无赋也惟
即豫章山以铸铜煮海水以为盐而吴之赋擅天下至
于金钱之饶在处而有不特取之吴而未尝有乏财之
虑(陈傅良/)
公卿大夫皆有赂内而越之士卒百官皆有养然未尝
有不给之虞吴王濞国于全吴以地理考之即今江南
二浙及闽中是也其为郡二十地虽广也而寻阳兴国
宜春高安割而属之长沙当是时吴之百姓无赋也惟
即豫章山以铸铜煮海水以为盐而吴之赋擅天下至
于金钱之饶在处而有不特取之吴而未尝有乏财之
虑(陈傅良/)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938-0573c.png
唐财赋皆仰给于东南其他诸郡无有爰至于唐代宗
大历之际刘晏掌江淮盐铁之权岁入六百馀万缗是
时天下租赋之所入不过千二百万而江南之利实居
其半德宗建中之间韩滉之莭度浙江东西也是时车
驾在奉天滉则献绫罗四十担李晟驻军于渭桥滉则
饷米百馀艘乘舆反正于长安滉则贡米百万斛非特
此尔而唐虽名为都长安而大农之国计实仰给于东
南其它诸郡无有也宪宗即位之二年李吉甫作元和
大历之际刘晏掌江淮盐铁之权岁入六百馀万缗是
时天下租赋之所入不过千二百万而江南之利实居
其半德宗建中之间韩滉之莭度浙江东西也是时车
驾在奉天滉则献绫罗四十担李晟驻军于渭桥滉则
饷米百馀艘乘舆反正于长安滉则贡米百万斛非特
此尔而唐虽名为都长安而大农之国计实仰给于东
南其它诸郡无有也宪宗即位之二年李吉甫作元和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938-0573d.png
国计录备述元和之初藩镇瓜割玉帛之不贡于王府
者十五道而岁租赋之所倚办者八道实皆东南也曰
浙江东西路曰淮南曰湖南曰岳鄂曰宣歙曰江西曰
福建故韩愈有言曰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是
矣当是时户口之在版籍一百四十四万而兵之仰给
于县官者八十三万又且师旅四出诛吴平潞劖蜀殄
蔡收齐伐魏其间廪给之费不可一日阙而初未尝告
乏则是东南之地善用之而财赋未尝不丰也(陈傅良/)
者十五道而岁租赋之所倚办者八道实皆东南也曰
浙江东西路曰淮南曰湖南曰岳鄂曰宣歙曰江西曰
福建故韩愈有言曰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是
矣当是时户口之在版籍一百四十四万而兵之仰给
于县官者八十三万又且师旅四出诛吴平潞劖蜀殄
蔡收齐伐魏其间廪给之费不可一日阙而初未尝告
乏则是东南之地善用之而财赋未尝不丰也(陈傅良/)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938-0574a.png
(十策/)
祖宗之时银绢增絮钱榖皆仰给于东南仁宗皇帝庆
历三年诏会国家之财赋转一岁之中而为定式别其
州县之廪给邻境之转般与酌漕舟车之费而东南金
帛之成数入于王府者皆可考也江东钱之上京以缗
钱计者凡八十九万银以两计凡二十万绢以匹计凡
五十万江西钱之上京以缗计者凡三十四万银以两
计凡十三万绢以匹计凡三十万湖南北钱之上京者
祖宗之时银绢增絮钱榖皆仰给于东南仁宗皇帝庆
历三年诏会国家之财赋转一岁之中而为定式别其
州县之廪给邻境之转般与酌漕舟车之费而东南金
帛之成数入于王府者皆可考也江东钱之上京以缗
钱计者凡八十九万银以两计凡二十万绢以匹计凡
五十万江西钱之上京以缗计者凡三十四万银以两
计凡十三万绢以匹计凡三十万湖南北钱之上京者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938-0574b.png
二十七万银三十二万绢一十三万两浙东西钱之上
京者七十四万银四万八千绢七十二万福建银之上
京者二十万八千此其大凡而奇赢之数不与焉与夫
远而两淮之运而川广所费贡不下百馀万诸道金缯
绵絮之饶亦且数百万皆不可毛举是时宋之在东南
诸郡者凡六百二十万石铜之铸于饶池江建者凡六
十八万缗是则国家财赋之仰于东南也者未尝不丰
也(同上/)
京者七十四万银四万八千绢七十二万福建银之上
京者二十万八千此其大凡而奇赢之数不与焉与夫
远而两淮之运而川广所费贡不下百馀万诸道金缯
绵絮之饶亦且数百万皆不可毛举是时宋之在东南
诸郡者凡六百二十万石铜之铸于饶池江建者凡六
十八万缗是则国家财赋之仰于东南也者未尝不丰
也(同上/)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938-0574c.png
天下地利古盛于北者今皆盛于南国家抚有南夏大
江剑阁以南泰然安堵而又兼巴蜀江北以为外屏以
元丰二十三路较之户口登耗垦田多寡当天下三分
之二其道里广狭财赋丰俭当四分之二彼西北一隅
之地古当天下四分之三方今仅当四分之一儒学之
盛古称邹鲁今称闽越机巧之利古称青齐今称巴蜀
枣栗之利古盛于北而南夏古今无有香茶之利今盛
于南而北地古今无有兔利盛于北鱼利盛于南皆南
江剑阁以南泰然安堵而又兼巴蜀江北以为外屏以
元丰二十三路较之户口登耗垦田多寡当天下三分
之二其道里广狭财赋丰俭当四分之二彼西北一隅
之地古当天下四分之三方今仅当四分之一儒学之
盛古称邹鲁今称闽越机巧之利古称青齐今称巴蜀
枣栗之利古盛于北而南夏古今无有香茶之利今盛
于南而北地古今无有兔利盛于北鱼利盛于南皆南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938-0574d.png
北不相兼有者然专于北者其利鲜专于南者其利丰
故长江剑阁以南民户虽止当诸夏中分而财赋所入
当三分之二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
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凉陆海之利今称江浙
甲于天下关陜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
下河渭无闻(吴衡进图/)
东南牧养
方今王气盛于南故牧养亦盛于南上古王气在东中
故长江剑阁以南民户虽止当诸夏中分而财赋所入
当三分之二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
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凉陆海之利今称江浙
甲于天下关陜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
下河渭无闻(吴衡进图/)
东南牧养
方今王气盛于南故牧养亦盛于南上古王气在东中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938-0575a.png
古王气在西近古王气在北方今王气在南上古牧养
之盛在于海岱之间故禹贡独称莱夷作牧今登莱之
间是也中古牧养之利盛于秦陇秦之先牧养蕃息受
封于周今之秦凤路是也近古牧养之利盛于河朔元
魏孝文于并州置牧场马大蕃息今之河东路是也宋
朝以来川广之马足军国之用盖牧养之利亦随王气
去来为之盛衰(同上/)
东南岁入
之盛在于海岱之间故禹贡独称莱夷作牧今登莱之
间是也中古牧养之利盛于秦陇秦之先牧养蕃息受
封于周今之秦凤路是也近古牧养之利盛于河朔元
魏孝文于并州置牧场马大蕃息今之河东路是也宋
朝以来川广之马足军国之用盖牧养之利亦随王气
去来为之盛衰(同上/)
东南岁入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938-0575b.png
今日所入倍于祖宗时所费亦倍于祖宗时自宋混一
之初岁入缗钱不过一千六百馀万太宗皇帝以为极
盛两倍于唐室矣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间言利之臣
极力聚敛然后岁入五千馀万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
过千万比年乃增至六千五百馀万则所入信倍于祖
宗时多矣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
十万元丰之间纷更费用犹不过月支三十六万至宣
和间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虽连年
之初岁入缗钱不过一千六百馀万太宗皇帝以为极
盛两倍于唐室矣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间言利之臣
极力聚敛然后岁入五千馀万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
过千万比年乃增至六千五百馀万则所入信倍于祖
宗时多矣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
十万元丰之间纷更费用犹不过月支三十六万至宣
和间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虽连年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938-0575c.png
用兵然月支犹不满八十万比年安静无事乃月支一
百二十万非泛犹不与焉则其所费亦倍于祖宗时多
矣(郑湜剳子/)
东南县邑民财
自晋南渡之后东南渐重而西北渐轻至于宋东南愈
重而西北愈轻自晋元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
益加繁昌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
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七八年间
百二十万非泛犹不与焉则其所费亦倍于祖宗时多
矣(郑湜剳子/)
东南县邑民财
自晋南渡之后东南渐重而西北渐轻至于宋东南愈
重而西北愈轻自晋元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
益加繁昌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
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七八年间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938-0575d.png
咸获安业逮宋龙兴伐罪吊民五国咸归未尝妄杀一
人自后数十百年间西北时有少警而东南晏然斯民
弥得休息以至元丰中比往古极盛之时县邑之增几
至三倍民户之增几至十倍财货之增几至数十百倍
至于庠序之兴人才之盛地气天灵巍巍赫赫往古中
原极盛之时有所不逮天下之势正犹持衡此首重则
彼尾轻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
而西北愈轻(宇内辨/)
人自后数十百年间西北时有少警而东南晏然斯民
弥得休息以至元丰中比往古极盛之时县邑之增几
至三倍民户之增几至十倍财货之增几至数十百倍
至于庠序之兴人才之盛地气天灵巍巍赫赫往古中
原极盛之时有所不逮天下之势正犹持衡此首重则
彼尾轻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
而西北愈轻(宇内辨/)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938-0576a.png
九州所产
周九州所产与禹贡九州所产略同扬州其利金锡竹
箭荆州其利丹银齿革豫州其利麻漆丝枲青兖州其
利蒲鱼雍州其利玉石幽州其利鱼盐冀州其利松柏
并州其利布帛以禹贡扬州惟金三品瑶琨筱簜则金
锡竹箭固扬州所产也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
与夫砺砥砮丹则丹银齿革固荆州所产也豫州厥贡
漆丝絺纻则麻漆枲固豫州所产也然则馀州皆以其
周九州所产与禹贡九州所产略同扬州其利金锡竹
箭荆州其利丹银齿革豫州其利麻漆丝枲青兖州其
利蒲鱼雍州其利玉石幽州其利鱼盐冀州其利松柏
并州其利布帛以禹贡扬州惟金三品瑶琨筱簜则金
锡竹箭固扬州所产也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
与夫砺砥砮丹则丹银齿革固荆州所产也豫州厥贡
漆丝絺纻则麻漆枲固豫州所产也然则馀州皆以其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938-0576b.png
地所产之多少者而言之也(王昭禹周礼解/)
九州之田
吴越闽蜀之田在古为瘠薄在今为膏腴由人功之修
治今天下之田称沃衍者莫如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
视它州辄数倍彼闽蜀吴越者古扬州梁州之地也按
禹贡扬州之田第九梁州之田第七是二州之田在九
州之中等最为下而乃今以沃衍称者何哉吴越闽蜀
地狭人众培养灌溉之功至也夫以第七第九之田培
九州之田
吴越闽蜀之田在古为瘠薄在今为膏腴由人功之修
治今天下之田称沃衍者莫如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
视它州辄数倍彼闽蜀吴越者古扬州梁州之地也按
禹贡扬州之田第九梁州之田第七是二州之田在九
州之中等最为下而乃今以沃衍称者何哉吴越闽蜀
地狭人众培养灌溉之功至也夫以第七第九之田培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938-0576c.png
养灌溉之功至犹能倍它州之所出又况其上之数等
乎以此言之今天下之田地力未尽者亦多矣
九州田赋
九州之内有田重而赋轻有田轻而赋重有田赋俱等
九州之内有田重而赋轻如青州田上下赋中上徐州
田上中赋中中梁州田下上赋下中雍州田上上赋中
下也或田轻而赋重如冀州田中中赋上上扬州田下
下赋下上荆州田下中赋上下豫州田中上赋上中是
乎以此言之今天下之田地力未尽者亦多矣
九州田赋
九州之内有田重而赋轻有田轻而赋重有田赋俱等
九州之内有田重而赋轻如青州田上下赋中上徐州
田上中赋中中梁州田下上赋下中雍州田上上赋中
下也或田轻而赋重如冀州田中中赋上上扬州田下
下赋下上荆州田下中赋上下豫州田中上赋上中是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938-0576d.png
也或田赋等如兖州田中下厥赋正是也以州之兵赋
考之民之能出兵马以供上之征伐者以其力之有馀
而已民力厚薄由乎田之肥瘠自古当然而禹贡所出
之赋乃尔轻重不同何哉冀州土厚水深号为沃野豫
州天地之中商贾所集扬州东方之都会荆州南夏之
名区故冀豫为罗绮之乡荆州为鱼盐之海他物所出
利倍于田此所以田轻而赋重也青徐海上僻陋之邦
土狭民瘠雍梁西鄙控扼之国地险患多田土之外杂
考之民之能出兵马以供上之征伐者以其力之有馀
而已民力厚薄由乎田之肥瘠自古当然而禹贡所出
之赋乃尔轻重不同何哉冀州土厚水深号为沃野豫
州天地之中商贾所集扬州东方之都会荆州南夏之
名区故冀豫为罗绮之乡荆州为鱼盐之海他物所出
利倍于田此所以田轻而赋重也青徐海上僻陋之邦
土狭民瘠雍梁西鄙控扼之国地险患多田土之外杂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938-0577a.png
出不厚此所以田重而赋轻也至于兖州无雍梁之边
患无青徐之僻陋又无荆扬之鱼盐又无冀豫之罗绮
居天下有无之中此所以田赋等也(胡氏书解/)
九州之赋惟梁扬冀豫有时错出冀州出第一等有不
给之岁即出第二等也扬州鱼盐之海出第七等近于
太轻故有时而出第二等以补除馀州之不足豫州中
国之交会出第二等盖亦甚优故错出第一等至于梁
州则夷狄北境变故不常而定出八等似若太优故无
患无青徐之僻陋又无荆扬之鱼盐又无冀豫之罗绮
居天下有无之中此所以田赋等也(胡氏书解/)
九州之赋惟梁扬冀豫有时错出冀州出第一等有不
给之岁即出第二等也扬州鱼盐之海出第七等近于
太轻故有时而出第二等以补除馀州之不足豫州中
国之交会出第二等盖亦甚优故错出第一等至于梁
州则夷狄北境变故不常而定出八等似若太优故无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938-0577b.png
事则错出第七等有事则错出第九等也(同上/)
九州土贡
九州土贡各以土宜故或出或否九州田赋无地不宜
故特分高下九州之贡各以土宜不可比而同也惟金
三品羽毛齿革荆扬所同至于他物若漆则同出于兖
豫砮则同出于荆梁磬则同出于梁豫而徐州又有泗
滨之浮磬而已若夫桑麻丝枲之属兖州则有丝及织
文青州则有丝及丝枲徐州则有玄纤缟扬州则有织
九州土贡
九州土贡各以土宜故或出或否九州田赋无地不宜
故特分高下九州之贡各以土宜不可比而同也惟金
三品羽毛齿革荆扬所同至于他物若漆则同出于兖
豫砮则同出于荆梁磬则同出于梁豫而徐州又有泗
滨之浮磬而已若夫桑麻丝枲之属兖州则有丝及织
文青州则有丝及丝枲徐州则有玄纤缟扬州则有织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938-0577c.png
具荆州则有玄纁玑组豫州则有枲丝絺纻等贡古于
雍梁无之至于田赋则九州特有高下尔岂非麻桑榖
粟无地不宜非若他物之各有其方乎(同上/)
唐邓汝颍陈蔡许洛地利
古称肥瘠之地至宋朝反成瘠卤观史记货殖列传
郡国之所有东方之桑麻鱼盐南方之竹木鱼盐与
西方之五榖畜牧北方之枣栗裘马则凡一方之所
有皆可以备养生送死之具导之有方而取之有法则
雍梁无之至于田赋则九州特有高下尔岂非麻桑榖
粟无地不宜非若他物之各有其方乎(同上/)
唐邓汝颍陈蔡许洛地利
古称肥瘠之地至宋朝反成瘠卤观史记货殖列传
郡国之所有东方之桑麻鱼盐南方之竹木鱼盐与
西方之五榖畜牧北方之枣栗裘马则凡一方之所
有皆可以备养生送死之具导之有方而取之有法则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938-0577d.png
其民丰乐饶足老死而无憾及行天下览及山林薮泽
之所有往往与古无类夫自大江以北汉水之侧三代
之时列国数十楚人都于荆州其在战国最为强大外
抗群蛮内禦秦晋尝以其兵横于天下计其所都安肯
用瘠卤硗确之地而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
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榖荆棘布野
而地至硗瘠原泉陂泽之迹迤逦犹在其民不知水耕
之利而长吏又不以为意一遇水旱民乏菜茹往者因
之所有往往与古无类夫自大江以北汉水之侧三代
之时列国数十楚人都于荆州其在战国最为强大外
抗群蛮内禦秦晋尝以其兵横于天下计其所都安肯
用瘠卤硗确之地而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
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榖荆棘布野
而地至硗瘠原泉陂泽之迹迤逦犹在其民不知水耕
之利而长吏又不以为意一遇水旱民乏菜茹往者因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938-0578a.png
其流亡废县罢镇者盖往往是矣(颍滨民政/)
两浙地利
吴越未尝被兵故其地利尤富夫吴越之地自钱氏时
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四方流徙尽集于千
里之内而衣冠贵人不知其几族故以十五州之众当
今天下之半计其地不足以居其半而米粟布帛之直
三倍于旧鸡豚菜茹樵薪之鬻五倍于旧田宅之价十
倍于旧其便利上腴争取而不置者数十百倍于旧盖
两浙地利
吴越未尝被兵故其地利尤富夫吴越之地自钱氏时
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四方流徙尽集于千
里之内而衣冠贵人不知其几族故以十五州之众当
今天下之半计其地不足以居其半而米粟布帛之直
三倍于旧鸡豚菜茹樵薪之鬻五倍于旧田宅之价十
倍于旧其便利上腴争取而不置者数十百倍于旧盖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938-0578b.png
秦制万户为县而宋齐之间山阴最大而难治然犹不
过三万今两浙之下县以三万户率者不数也(叶学士/)
(进卷/)
荆州地利
鄂乃荆州之地于古为瘠自唐以来乃以沃称三国之
季吴主孙皓自建业溯流移都武昌而土地埆瘠民间
苦之当时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
不止武昌居诚以地薄而民穷也据禹贡荆州厥土涂
过三万今两浙之下县以三万户率者不数也(叶学士/)
(进卷/)
荆州地利
鄂乃荆州之地于古为瘠自唐以来乃以沃称三国之
季吴主孙皓自建业溯流移都武昌而土地埆瘠民间
苦之当时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
不止武昌居诚以地薄而民穷也据禹贡荆州厥土涂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938-0578c.png
泥厥田下中而武昌乃荆州之壤即宋朝之鄂州则是
鄂之瘠振古则然矣然而李唐长庆中崔郾为观察治
陜以宽继治鄂以严或问其故曰陜土塉而民劳吾抚
之不暇鄂土沃而民剽非用威莫治也夫陜郡古雍州
之界厥土黄壤厥田上上而鄂土比之犹且为沃则土
腴可知矣彼唐尧以来至于三国之季二千五百馀年
矣鄂土之瘠自若也孙皓而下至于崔郾之时才五百
五十年耳而土壤腴瘠若此其不侔何哉盖三代以前
鄂之瘠振古则然矣然而李唐长庆中崔郾为观察治
陜以宽继治鄂以严或问其故曰陜土塉而民劳吾抚
之不暇鄂土沃而民剽非用威莫治也夫陜郡古雍州
之界厥土黄壤厥田上上而鄂土比之犹且为沃则土
腴可知矣彼唐尧以来至于三国之季二千五百馀年
矣鄂土之瘠自若也孙皓而下至于崔郾之时才五百
五十年耳而土壤腴瘠若此其不侔何哉盖三代以前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938-0578d.png
东南荒凉为甚春秋而下又为吴楚之境两汉之际未
经缉理自吴主孙权以来始倚武昌为重更三国东晋
南朝之时常为重镇舟车所凑人物萃焉积壤流膏耕
凿滋利岁时浸久遂为沃壤则亦宜然也(宇内辨/)
杨州地利
扬州于古瘠薄而近世乃为衍沃按禹贡扬州厥田下
下是南东之地天下最塉薄者也而隋志乃称江浙之
间川泽衍沃有陆海之饶与古相反如此岂不以东晋
经缉理自吴主孙权以来始倚武昌为重更三国东晋
南朝之时常为重镇舟车所凑人物萃焉积壤流膏耕
凿滋利岁时浸久遂为沃壤则亦宜然也(宇内辨/)
杨州地利
扬州于古瘠薄而近世乃为衍沃按禹贡扬州厥田下
下是南东之地天下最塉薄者也而隋志乃称江浙之
间川泽衍沃有陆海之饶与古相反如此岂不以东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938-0579a.png
南朝之时人力有致于此耶尝观汉武帝时赵过能为
代田比它亩倍收固非土地有腴瘠而人力有勤怠也
特谋画有工拙耳汉魏以还天下有变常首难于西北
则衣冠伎巧转而南渡四方习俗取利举萃东南农桑
工贾曲尽其便人物之繁与京华无异而土壤亦从而
沃矣加之乱离少弭上下浸安井里环聚以粪其田鸡
豚畜之牛羊牧之荆棘芟而草莱辟种植时而灌溉利
虽欲不为沃壤得乎哉(宇内辨/)
代田比它亩倍收固非土地有腴瘠而人力有勤怠也
特谋画有工拙耳汉魏以还天下有变常首难于西北
则衣冠伎巧转而南渡四方习俗取利举萃东南农桑
工贾曲尽其便人物之繁与京华无异而土壤亦从而
沃矣加之乱离少弭上下浸安井里环聚以粪其田鸡
豚畜之牛羊牧之荆棘芟而草莱辟种植时而灌溉利
虽欲不为沃壤得乎哉(宇内辨/)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938-0579b.png
淮浙财赋
国用多而常患不足盖知生财取财而未知莭用绍兴
之初岁费一千三百二十万而一岁所入止以淮浙盐
息计之已二千三百万以二千三百万之息而为一千
三百二十万之费国用当充衍而有馀况夫今之淮浙
所入不减于绍兴之初加以江湖福建二广租赋与夫
其他名目甚众而储峙匮竭尝患无一年之储何欤岂
非知生财聚财之源而未知莭财之道欤(王榜眼馆职/)
国用多而常患不足盖知生财取财而未知莭用绍兴
之初岁费一千三百二十万而一岁所入止以淮浙盐
息计之已二千三百万以二千三百万之息而为一千
三百二十万之费国用当充衍而有馀况夫今之淮浙
所入不减于绍兴之初加以江湖福建二广租赋与夫
其他名目甚众而储峙匮竭尝患无一年之储何欤岂
非知生财聚财之源而未知莭财之道欤(王榜眼馆职/)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938-0579c.png
(策/)
江淮巴蜀财赋
汉唐以江淮巴蜀财赋给军宋以江淮巴蜀之资供军
用何不见其有馀巴蜀江淮自昔号为富饶汉高东向
争天下独命萧何留取巴蜀以给军是以巴蜀之资取
天下也唐肃宗驻兵彭源河洛以北莽为盗区第五琦
所谓财赋之所出江淮为渊请以江淮租赋命轻货以
给军故史臣谓张巡许远全江淮财用以济中兴此以
江淮巴蜀财赋
汉唐以江淮巴蜀财赋给军宋以江淮巴蜀之资供军
用何不见其有馀巴蜀江淮自昔号为富饶汉高东向
争天下独命萧何留取巴蜀以给军是以巴蜀之资取
天下也唐肃宗驻兵彭源河洛以北莽为盗区第五琦
所谓财赋之所出江淮为渊请以江淮租赋命轻货以
给军故史臣谓张巡许远全江淮财用以济中兴此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938-0579d.png
江淮之资平天下也今敛戍守边徒以江淮巴蜀之资
为巴蜀江淮之用宜若沛然未见其有馀何哉(学士院/)
(撰馆职策问/)
两淮湖广四川财赋
版图视古为减而财赋视古为增以今日事势论之合
吴越楚蜀之地东西犄角视昔版图所有殆不能半而
两淮湖广四川之赋分𨽻于四揔所不属于上供而上
供所入特不过闽浙数路夫以闽浙数路之所出而资
为巴蜀江淮之用宜若沛然未见其有馀何哉(学士院/)
(撰馆职策问/)
两淮湖广四川财赋
版图视古为减而财赋视古为增以今日事势论之合
吴越楚蜀之地东西犄角视昔版图所有殆不能半而
两淮湖广四川之赋分𨽻于四揔所不属于上供而上
供所入特不过闽浙数路夫以闽浙数路之所出而资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938-0580a.png
东南七八十年军国之需无非殚竭民力以赡经费(陆/)
(浚馆职策/)
诸路经制总制月桩及两浙岁收缗钱
宋末取民多于宋初时今上供正赋不过缗钱二百万
如经制钱六百六十馀万(宣和末发运使经制两浙创/)
(立建炎初吕颐浩再复/)揔七百八十馀万(绍兴初参政/)
(孟庾揔财赋创立/)月桩四百馀万(绍兴初应副大军创/)
(立高宗皇帝以为始于朱胜非常欲待罢兵后尽蠲之/)
(浚馆职策/)
诸路经制总制月桩及两浙岁收缗钱
宋末取民多于宋初时今上供正赋不过缗钱二百万
如经制钱六百六十馀万(宣和末发运使经制两浙创/)
(立建炎初吕颐浩再复/)揔七百八十馀万(绍兴初参政/)
(孟庾揔财赋创立/)月桩四百馀万(绍兴初应副大军创/)
(立高宗皇帝以为始于朱胜非常欲待罢兵后尽蠲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938-0580b.png
皆祖宗未尝有也其他名色繁碎如增收添籴本十分
七分五分之类又起于近时也姑以两浙言在祖宗时
一岁通收缗钱三百三十馀万而茶盐酒税十居其八
州县支费皆在其间今两浙岁输缗钱千二百万(浙东/)
(四百二十八万浙西七百五十馀万/)而茶盐之利又专
𨽻朝廷州郡支费又不预焉然则今之取民不知几倍
于祖宗时矣(郑湜剳子/)
两浙板帐江西月桩
七分五分之类又起于近时也姑以两浙言在祖宗时
一岁通收缗钱三百三十馀万而茶盐酒税十居其八
州县支费皆在其间今两浙岁输缗钱千二百万(浙东/)
(四百二十八万浙西七百五十馀万/)而茶盐之利又专
𨽻朝廷州郡支费又不预焉然则今之取民不知几倍
于祖宗时矣(郑湜剳子/)
两浙板帐江西月桩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938-0580c.png
三省税额太重两浙板帐钱额之重实与江西之月桩
相似月桩之敷出于一时而不能均如额之税钱二万
三千三百八十有三缗而月桩之额财一千六百九十
一贯赣之税钱四万一千二百九十有四贯而月桩之
额七千四百缗是筠之税钱去袁无几而袁之月桩几
五倍于赣江西月桩大略不均如此(孝宗朝臣僚剳子/)
两浙租赋
两浙既供两淮岁输茶盐又𨽻朝廷取民重于宋初时
相似月桩之敷出于一时而不能均如额之税钱二万
三千三百八十有三缗而月桩之额财一千六百九十
一贯赣之税钱四万一千二百九十有四贯而月桩之
额七千四百缗是筠之税钱去袁无几而袁之月桩几
五倍于赣江西月桩大略不均如此(孝宗朝臣僚剳子/)
两浙租赋
两浙既供两淮岁输茶盐又𨽻朝廷取民重于宋初时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938-0580d.png
以两浙言之在祖宗时一岁通收缗钱不下三百三十
馀万而茶盐酒税十居其八州郡支费皆在其间今两
淮岁输缗钱千二百万(浙东四百二十八万浙西七百/)
(五十馀万/)而茶盐之利又转𨽻朝廷州县支费亦不预
焉然则今之取民不知几倍于祖宗时矣斯民安得不
穷困无聊耶(光宗朝臣僚剳子/)
诸郡土贡(唐/)
诸州贡绢按陈留郡唐之汴州荥阳郡唐之郑州睢阳
馀万而茶盐酒税十居其八州郡支费皆在其间今两
淮岁输缗钱千二百万(浙东四百二十八万浙西七百/)
(五十馀万/)而茶盐之利又转𨽻朝廷州县支费亦不预
焉然则今之取民不知几倍于祖宗时矣斯民安得不
穷困无聊耶(光宗朝臣僚剳子/)
诸郡土贡(唐/)
诸州贡绢按陈留郡唐之汴州荥阳郡唐之郑州睢阳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938-0581a.png
郡唐之宋州灵昌郡唐之滑州颍川郡唐之许州谯郡
唐之亳州濮阳郡唐之濮州淮阳郡唐之陈州东平郡
唐之郓州彭城郡唐之徐州汝阴郡唐之颍州信都郡
唐之深州河间郡唐之瀛州乐安郡唐之棣州淮安郡
唐之唐州
诸州贡绫临汝郡唐之汝州北海郡唐之青州汝南郡
唐之豫州鲁郡唐之兖州范阳郡唐之幽州博陵郡唐
之定州汉末郡唐之随州丹阳郡唐之润州梓潼郡唐
唐之亳州濮阳郡唐之濮州淮阳郡唐之陈州东平郡
唐之郓州彭城郡唐之徐州汝阴郡唐之颍州信都郡
唐之深州河间郡唐之瀛州乐安郡唐之棣州淮安郡
唐之唐州
诸州贡绫临汝郡唐之汝州北海郡唐之青州汝南郡
唐之豫州鲁郡唐之兖州范阳郡唐之幽州博陵郡唐
之定州汉末郡唐之随州丹阳郡唐之润州梓潼郡唐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938-0581b.png
之梓州
诸州贡绵临淮郡唐之泗州汲郡唐之卫州文安郡唐
之莫州东阳郡唐之婺州信安郡唐之衢州清源郡唐
之泉州
两州贡丝葛临淄郡唐之齐州吴郡唐之苏州
诸州贡丝布钜鹿郡唐之邢州庐江郡唐之庐州钟离
郡唐之濠州寿春郡唐之寿州益昌郡唐之利州
诸州贡纻布晋陵郡唐之常州吴兴郡唐之湖州宣城
诸州贡绵临淮郡唐之泗州汲郡唐之卫州文安郡唐
之莫州东阳郡唐之婺州信安郡唐之衢州清源郡唐
之泉州
两州贡丝葛临淄郡唐之齐州吴郡唐之苏州
诸州贡丝布钜鹿郡唐之邢州庐江郡唐之庐州钟离
郡唐之濠州寿春郡唐之寿州益昌郡唐之利州
诸州贡纻布晋陵郡唐之常州吴兴郡唐之湖州宣城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938-0581c.png
郡唐之宣州庐陵郡唐之吉州宜春郡唐之袁州巴陵
郡唐之岳州
诸州贡䌷纱布历阳郡唐之和州(贡布/)魏郡唐之魏州
广平郡唐之洛州博平郡唐之博州(贡䌷/)邺郡唐之相
州(贡纱/)
诸州贡毡䌷清河郡唐之真州(贡毡/)清化郡唐之巴州
(贡绵䌷/)
两州贡锦赵郡唐之赵州广陵郡唐之扬州(贡锦/)
郡唐之岳州
诸州贡䌷纱布历阳郡唐之和州(贡布/)魏郡唐之魏州
广平郡唐之洛州博平郡唐之博州(贡䌷/)邺郡唐之相
州(贡纱/)
诸州贡毡䌷清河郡唐之真州(贡毡/)清化郡唐之巴州
(贡绵䌷/)
两州贡锦赵郡唐之赵州广陵郡唐之扬州(贡锦/)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938-0581d.png
诸州贡葛弋阳郡唐之光州义阳郡唐之申州豫章郡
唐之洪州长沙郡唐之潭州零陵郡唐之永州临川郡
唐之抚州浔阳郡唐之江州(贡葛/)
三州贡金南浦郡唐之万州衡阳郡唐之衡州通义郡
唐之眉州
二州贡银江夏郡唐之鄂州邵阳郡唐之邵州(贡银/)
二州贡罗常山郡唐之恒州唐安郡唐之(蜀/)州(贡罗/)
一州贡蕉长乐郡唐之福州(右并据通典实事增损其/)
唐之洪州长沙郡唐之潭州零陵郡唐之永州临川郡
唐之抚州浔阳郡唐之江州(贡葛/)
三州贡金南浦郡唐之万州衡阳郡唐之衡州通义郡
唐之眉州
二州贡银江夏郡唐之鄂州邵阳郡唐之邵州(贡银/)
二州贡罗常山郡唐之恒州唐安郡唐之(蜀/)州(贡罗/)
一州贡蕉长乐郡唐之福州(右并据通典实事增损其/)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938-0582a.png
(文/)
诸州土贡
四京所贡东京开封府贡纹绫 西京河南府贡蜜蜡
南京应天府贡绢 北京大名府贡花䌷绢
诸州土贡密濮郑滑冀霸亳宿海泗滁濠等州兴仁东
平等府临江建昌等军则贡绢潍淄蔡越杭明秀丰梓
等州龙庆江陵等府则贡绫婺处衢等州则贡绵郢扬
光蕲舒黄湖常严处袁筠郴岳英等州兴国南安淮安
诸州土贡
四京所贡东京开封府贡纹绫 西京河南府贡蜜蜡
南京应天府贡绢 北京大名府贡花䌷绢
诸州土贡密濮郑滑冀霸亳宿海泗滁濠等州兴仁东
平等府临江建昌等军则贡绢潍淄蔡越杭明秀丰梓
等州龙庆江陵等府则贡绫婺处衢等州则贡绵郢扬
光蕲舒黄湖常严处袁筠郴岳英等州兴国南安淮安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938-0582b.png
等军则贡纻寿光洪吉抚潭永全戎泸等州与平江府
则贡葛汝雄洛等州则贡䌷济南府则贡绢绵徐州则
贡䌷绢隋州则贡绢绫葛棣州则贡绢丝真定府则贡
罗相州则贡纱绢镇江府则贡绫罗鼎州则贡布果州
则贡丝布达州则贡絺若夫青州则贡枣沂州则贡钟
乳莱州则贡石器孟州则贡粱米解州则贡盐花凤翔
府则贡榛实建州则贡茶至于金之贡则衡嘉雅资昌
利象融等州银之贡则邵鄂循贺封端梅邕昭梧藤贵
则贡葛汝雄洛等州则贡䌷济南府则贡绢绵徐州则
贡䌷绢隋州则贡绢绫葛棣州则贡绢丝真定府则贡
罗相州则贡纱绢镇江府则贡绫罗鼎州则贡布果州
则贡丝布达州则贡絺若夫青州则贡枣沂州则贡钟
乳莱州则贡石器孟州则贡粱米解州则贡盐花凤翔
府则贡榛实建州则贡茶至于金之贡则衡嘉雅资昌
利象融等州银之贡则邵鄂循贺封端梅邕昭梧藤贵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938-0582c.png
柳宜等州
国都漕运
古者国都甚近故未论及漕运战国争事攻战秦人罢
侯置守始论及漕运古者天子中千里而为都公侯中
百里而为都天子之都东西南北所贡入者不过五百
里诸侯之都漕运所贡入者不过五十里所以三代之
前漕运之法不备虽如禹贡所载入于渭浮于江之类
所载者不过是朝廷之路所行者不过币帛九贡之法
国都漕运
古者国都甚近故未论及漕运战国争事攻战秦人罢
侯置守始论及漕运古者天子中千里而为都公侯中
百里而为都天子之都东西南北所贡入者不过五百
里诸侯之都漕运所贡入者不过五十里所以三代之
前漕运之法不备虽如禹贡所载入于渭浮于江之类
所载者不过是朝廷之路所行者不过币帛九贡之法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938-0582d.png
所以三代之时漕运之法未甚讲论正缘未是事大体
重到得春秋之末战国之初诸侯务相侵伐争事攻战
是时稍稍讲论漕运然所论者尚只是行运之漕至于
国都之漕亦未甚论且如管子所论粟行三百里则无
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
众有饥色如孙子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皆是出征
转输至其所以书国都不出五百里五十里当时亦尚
未讲论惟是后来秦并诸侯罢五等置郡然后漕运之
重到得春秋之末战国之初诸侯务相侵伐争事攻战
是时稍稍讲论漕运然所论者尚只是行运之漕至于
国都之漕亦未甚论且如管子所论粟行三百里则无
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
众有饥色如孙子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皆是出征
转输至其所以书国都不出五百里五十里当时亦尚
未讲论惟是后来秦并诸侯罢五等置郡然后漕运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938-0583a.png
法自此方详秦运天下之粟输之北河是时盖有三十
钟致一石者地里之远运粟之多故讲论之详方自此
始(吕东莱/)
关中漕运(西汉/)
汉初漕巴蜀粟后漕关中粟最后又漕山东粟汉初转
漕巴蜀租赋以给关中天下既定国用寖广于是岁漕
关东粟以给中都官然亦不过数十万石而已至武帝
则四百万石后又益六百万石大抵多似于山东诸郡
钟致一石者地里之远运粟之多故讲论之详方自此
始(吕东莱/)
关中漕运(西汉/)
汉初漕巴蜀粟后漕关中粟最后又漕山东粟汉初转
漕巴蜀租赋以给关中天下既定国用寖广于是岁漕
关东粟以给中都官然亦不过数十万石而已至武帝
则四百万石后又益六百万石大抵多似于山东诸郡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938-0583b.png
(枚乘书云转粟西向/)当时有欲开褒斜道以致汉中榖
者以江多湍石不可船漕则知巴蜀道险以运转为便
而集于京师者不可多置关东山东诸郡道从渭水而
上郑当时开渠之后漕粟益多考之于史独河东有粮
仓泾仓荥阳有敖仓河南以东置漕船五百舟则知东
方诸郡其粟自远而致者往往至三河交卸给莭而入
都矣
关中漕运(汉唐/)
者以江多湍石不可船漕则知巴蜀道险以运转为便
而集于京师者不可多置关东山东诸郡道从渭水而
上郑当时开渠之后漕粟益多考之于史独河东有粮
仓泾仓荥阳有敖仓河南以东置漕船五百舟则知东
方诸郡其粟自远而致者往往至三河交卸给莭而入
都矣
关中漕运(汉唐/)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938-0583c.png
汉不仰江淮粟至唐始专仰江淮在汉初高后文景时
中都所用者岁计不过数十万石而足是时漕运之法
未详到得武帝时吏多而徒役众关中之粟四百万犹
不足给之所以郑当时开漕渠六辅渠之类盖缘当时
用度之多漕法不得不讲然当汉之漕在武帝时诸侯
王尚未尽输天下之粟至宣武以后诸侯王削弱汉之
东南漕运至此始详当高帝之初天子之州郡与诸侯
封疆相间杂诸侯各据其利粟不及于天子至武帝时
中都所用者岁计不过数十万石而足是时漕运之法
未详到得武帝时吏多而徒役众关中之粟四百万犹
不足给之所以郑当时开漕渠六辅渠之类盖缘当时
用度之多漕法不得不讲然当汉之漕在武帝时诸侯
王尚未尽输天下之粟至宣武以后诸侯王削弱汉之
东南漕运至此始详当高帝之初天子之州郡与诸侯
封疆相间杂诸侯各据其利粟不及于天子至武帝时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938-0583d.png
亦大概有名而无实其后运粟入关尚未论江淮到得
唐时方论江淮何故汉会稽之地去中国封疆辽远粟
不入京都以京都之粟尚不自全何况诸侯自封殖且
如吴王濞作乱枚乘之说言京都之仓不如吴之富以
此知当时诸侯殖利自丰京都所运不是江淮之粟到
唐时专倚江淮之粟唐太宗以前府兵之制未坏有征
行使出兵不征行各自归散于田野未尽仰给大农所
以唐高祖太宗运粟于关中不过数十万后来明皇时
唐时方论江淮何故汉会稽之地去中国封疆辽远粟
不入京都以京都之粟尚不自全何况诸侯自封殖且
如吴王濞作乱枚乘之说言京都之仓不如吴之富以
此知当时诸侯殖利自丰京都所运不是江淮之粟到
唐时专倚江淮之粟唐太宗以前府兵之制未坏有征
行使出兵不征行各自归散于田野未尽仰给大农所
以唐高祖太宗运粟于关中不过数十万后来明皇时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938-0584a.png
府兵之法渐坏兵渐渐多所以漕粟自此多大抵兵与
漕运常相关所谓宗庙射享之类十分不费一分所费
广者全在用兵兵与漕运相为消长所谓漕运全视兵
多少且唐自肃宗代宗之后如河北诸镇皆强租税不
领于度支所以唐全倚办江淮之粟议论漕运大略自
江入淮自淮入汴自洛入河自河入渭水次各自置仓
如集津仓洛口仓含嘉仓河阴仓之类转相船运自刘
晏再整顿运漕之江淮之道各自置船淮船不入汴汴
漕运常相关所谓宗庙射享之类十分不费一分所费
广者全在用兵兵与漕运相为消长所谓漕运全视兵
多少且唐自肃宗代宗之后如河北诸镇皆强租税不
领于度支所以唐全倚办江淮之粟议论漕运大略自
江入淮自淮入汴自洛入河自河入渭水次各自置仓
如集津仓洛口仓含嘉仓河阴仓之类转相船运自刘
晏再整顿运漕之江淮之道各自置船淮船不入汴汴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938-0584b.png
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水之曲折各自便习其操舟者
所以无倾覆之患国计于是足矣唐人议论之多惟江
淮为最急德宗时缘江淮米不至六军之士脱巾呼于
道韩滉运米至德宗太子置酒相庆可见唐人倚办于
此甚急唐时漕运大率三莭江淮是一莭河南是一莭
陜西到长安是一莭三莭最重者京口江淮之粟会于
京口京口是诸侯咽喉处惟是江淮最切所以韩滉由
漕运致位丞相李奇因漕运飞扬跋扈以至作乱以此
所以无倾覆之患国计于是足矣唐人议论之多惟江
淮为最急德宗时缘江淮米不至六军之士脱巾呼于
道韩滉运米至德宗太子置酒相庆可见唐人倚办于
此甚急唐时漕运大率三莭江淮是一莭河南是一莭
陜西到长安是一莭三莭最重者京口江淮之粟会于
京口京口是诸侯咽喉处惟是江淮最切所以韩滉由
漕运致位丞相李奇因漕运飞扬跋扈以至作乱以此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4a 页 WYG0938-0584c.png
知三莭惟是京口最重(吕东莱/)
关中漕运(唐/)
唐初漕运未甚多自后益多于前汉都长安唐亦都长
安汉漕运事不多见至唐方以漕运为大事然唐初未
甚见玄宗以后方说得张大耳盖关中是西秦沃野之
地亦可支给卒有水旱则转漕皆少亦自足用故贞观
永徽之间止岁漕二十万自后承平日久用度弥广奢
侈日甚如专仰给漕运天子数幸东都就食敖仓粟德
关中漕运(唐/)
唐初漕运未甚多自后益多于前汉都长安唐亦都长
安汉漕运事不多见至唐方以漕运为大事然唐初未
甚见玄宗以后方说得张大耳盖关中是西秦沃野之
地亦可支给卒有水旱则转漕皆少亦自足用故贞观
永徽之间止岁漕二十万自后承平日久用度弥广奢
侈日甚如专仰给漕运天子数幸东都就食敖仓粟德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4b 页 WYG0938-0584d.png
宗时关中仓廪耗竭禁兵或脱巾呼于道望见漕船德
宗父子动色相贺是以裴耀卿刘晏之徒皆以漕运得
名大率漕运多是江淮之粟取关中极迢递自江入淮
自淮入汴自汴入洛自洛入黄河自黄河入渭方至关
中每一番发运自二月起程至五月方到汴河七八月
间方到入黄河十亡八九况用吴人般运在所不便耀
卿措置转运随处交纳更番易人虽可稍停民力当时
民丁约四百万使丁出钱一百为漕运费又益半为营
宗父子动色相贺是以裴耀卿刘晏之徒皆以漕运得
名大率漕运多是江淮之粟取关中极迢递自江入淮
自淮入汴自汴入洛自洛入黄河自黄河入渭方至关
中每一番发运自二月起程至五月方到汴河七八月
间方到入黄河十亡八九况用吴人般运在所不便耀
卿措置转运随处交纳更番易人虽可稍停民力当时
民丁约四百万使丁出钱一百为漕运费又益半为营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5a 页 WYG0938-0585a.png
窟亦大扰民矣且秦汉时亦有转运只用兵时运粮粟
实远为多数十馀钟致一石之类是已至唐则专一供
关中之用故漕运极广德宗时岁会百馀万石则是岁
岁用兵也裴耀卿虽能省漕运然只知为国不知为民
止能般运米粟足朝廷之用而不恤民力之困独不思
贞观永徽之初二十万石而能足用而今乃如是之多
其咎安在若贤相处于此必不独理会漕运须是使人
君莭用自其上面莭俭始若止于漕运特一能吏之才
实远为多数十馀钟致一石之类是已至唐则专一供
关中之用故漕运极广德宗时岁会百馀万石则是岁
岁用兵也裴耀卿虽能省漕运然只知为国不知为民
止能般运米粟足朝廷之用而不恤民力之困独不思
贞观永徽之初二十万石而能足用而今乃如是之多
其咎安在若贤相处于此必不独理会漕运须是使人
君莭用自其上面莭俭始若止于漕运特一能吏之才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5b 页 WYG0938-0585b.png
耳徒使在我有多运之功而朝廷无莭俭之德贤者宜
不为此耀卿何足以知之(东莱唐传议/)
关中漕运(汉隋唐/)
隋漕运多于汉唐又多于隋汉初岁漕山东粟数十万
石是时运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后武帝益修渭渠至漕
百馀万石隋文帝时沿水为仓转相运置而关东汾晋
之粟皆至渭南运物最多其遗仓之迹往往皆在然皆
尚有三门之险自唐裴耀卿又寻隋迹于三门东西置
不为此耀卿何足以知之(东莱唐传议/)
关中漕运(汉隋唐/)
隋漕运多于汉唐又多于隋汉初岁漕山东粟数十万
石是时运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后武帝益修渭渠至漕
百馀万石隋文帝时沿水为仓转相运置而关东汾晋
之粟皆至渭南运物最多其遗仓之迹往往皆在然皆
尚有三门之险自唐裴耀卿又寻隋迹于三门东西置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6a 页 WYG0938-0585c.png
仓开山十八里为陆运以道甚险卒溯河而入渭当时
岁运不减二三百万石其后刘晏遵耀卿之路悉漕江
淮之米后世言能经财利而善转运者耀卿与晏为首
(欧阳文通进司上书/)
汴京漕运(宋/)
宋漕运之数太宗至道元年先是汴河岁运江淮米三
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
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
岁运不减二三百万石其后刘晏遵耀卿之路悉漕江
淮之米后世言能经财利而善转运者耀卿与晏为首
(欧阳文通进司上书/)
汴京漕运(宋/)
宋漕运之数太宗至道元年先是汴河岁运江淮米三
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
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6b 页 WYG0938-0585d.png
五百五十万石非水旱大蠲民租未尝不及数(长编/)
宋漕运之数宋四河所运(江淮沿溯入汴陕西自黄河/)
(三门沿溯入汴陈蔡自惠民河而至京东自广济河而/)
(至/)宋初未有定制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始制汴河岁运
江淮粳米三百万石大中祥符初七百万石此最登之
数也天禧末诸州军水运上供金帛缗钱二十二万一
千馀贯两端匹珠宝香药三十七万五十馀斤(会要/)
宋时汴河为急神宗熙宁八年张方平尝论汴河曰国
宋漕运之数宋四河所运(江淮沿溯入汴陕西自黄河/)
(三门沿溯入汴陈蔡自惠民河而至京东自广济河而/)
(至/)宋初未有定制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始制汴河岁运
江淮粳米三百万石大中祥符初七百万石此最登之
数也天禧末诸州军水运上供金帛缗钱二十二万一
千馀贯两端匹珠宝香药三十七万五十馀斤(会要/)
宋时汴河为急神宗熙宁八年张方平尝论汴河曰国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7a 页 WYG0938-0586a.png
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师漕运自后定立上供年额汴河
斛斗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三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
广济河所运止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已淮汴
河所运乃太仓畜积之实故宋于漕事至急有汴河则
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
建国之本(长编/)
汴京漕运(宋朝/)
四路粟惟江淮最重宋朝定都于汴是时漕运之法分
斛斗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三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
广济河所运止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已淮汴
河所运乃太仓畜积之实故宋于漕事至急有汴河则
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
建国之本(长编/)
汴京漕运(宋朝/)
四路粟惟江淮最重宋朝定都于汴是时漕运之法分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7b 页 WYG0938-0586b.png
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若是陜西之粟便
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若是陈蔡一路粟自
惠民河至京师京西之粟自广济河至京师四方之粟
有四路四条河至京师当时最重者惟是汴河宋朝所
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江淮其所谓三门白波之类
非大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最重在祖宗时陆路之粟
至真州入转船仓自真方入船即下贮发运司入汴方
至京师诸州回船却自真州请盐散于诸州诸州或有
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若是陈蔡一路粟自
惠民河至京师京西之粟自广济河至京师四方之粟
有四路四条河至京师当时最重者惟是汴河宋朝所
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江淮其所谓三门白波之类
非大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最重在祖宗时陆路之粟
至真州入转船仓自真方入船即下贮发运司入汴方
至京师诸州回船却自真州请盐散于诸州诸州或有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8a 页 WYG0938-0586c.png
费亦有盐以偿之此是宋朝良法 关西漕运(宋朝/)分
汴京之漕以给江西今江淮之米岁入于汴者六百万
石诚能分给关西一二百万足矣今兵之食汴漕者出
戍甚众有司不惜百万之粟分而及之其患者三门阻
其中尔今宜浚治汴渠使岁运不阻然后按求耀卿之
迹不惮十许里六运之劳则河漕通而物可致(欧阳文/)
(通进司上书/) (时用兵陕西/) 国都漕运(宋朝/)宋以东
南而漕东南比之汉与唐为易汉人尝以东南而漕关
汴京之漕以给江西今江淮之米岁入于汴者六百万
石诚能分给关西一二百万足矣今兵之食汴漕者出
戍甚众有司不惜百万之粟分而及之其患者三门阻
其中尔今宜浚治汴渠使岁运不阻然后按求耀卿之
迹不惮十许里六运之劳则河漕通而物可致(欧阳文/)
(通进司上书/) (时用兵陕西/) 国都漕运(宋朝/)宋以东
南而漕东南比之汉与唐为易汉人尝以东南而漕关
群书考索 续集卷四十六 第 28b 页 WYG0938-0586d.png
中矣唐尝以东南而漕大梁矣其道路之遥远转涉之
烦费孰与宋朝以东南而漕东南又何至于亏乎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六
烦费孰与宋朝以东南而漕东南又何至于亏乎
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