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938-02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二
            宋 章如愚 编
  历门
   历
历代历古历有六家黄帝颛帝夏殷周鲁是也秦用颛
帝历汉初因之或云用殷历故通鉴编年朔日两存之
也自武帝更造太初历(前历与/天不合)迄东汉之末历凡四改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938-0280b.png
成帝三统历章帝四分历(因太初三/统疏阙)灵帝乾象历(晋书/志言)
(四分计分太粗而改作此历此乃/刘洪蔡邕共为之八代多仍此法)自魏至隋历凡十三
改魏文帝有黄初历(韩翊以乾象减斗分太过而/更造此校议未定而帝崩)明帝
有景初历(杨伟/造)晋武帝有正历(刘智造即景初旧法也/以五星疏阔故元帝渡)
(江更以乾象/法推五星)穆帝有通历(王朔之造先是后秦姚/兴时羌岌亦造三统历)秦姚
兴时当晋武帝太元九年羌岌造三纪甲子元历(专援/刘歆)
(三/统)宋元嘉中何承天造甲子元历(迄宋末/相仍用)梁武帝改行
宋祖冲之甲子元历(其子祖奏请行之以何承/天历纬差故也陈氏因之)北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938-0281a.png
文宣高氏用宋景业天保历(妄引元命包言齐受历之/期董峻郑元伟非之乃上)
(甲寅/元历)郑元伟董峻又上甲寅元历(时又有刘孝孙张孟/宾同知历事孟宾受)
(业于张子信与宋景/业争论未定属国亡)西魏入关行李兴业正光历(于时/宇文)
(周明帝使庾秀/才等造周历)宇文周武帝时甄鸾造天和历(以甲寅/为元)
周天象初马士显又上丙寅元历(迄于隋开皇四年/始更用张宾历)
开皇行张宾历(张宾盛称高祖非人臣相自陈代谢之/证帝乃下诏颁行宝历历本之何承天)
(而刘孝孙刘焯议其失宾/方有宠孝孙焯议竟不行)十七年又用张胄元历(冑元/因言)
(日景长之事帝大悦令与刘晖秀才等相駮难会颜敏/上书言太初历八岁之事帝欲神其事下诏褒美颁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938-0281b.png
(胄元历冑元与袁充更相引重先是刘焯见胄元进乃/更名刘孝孙历法曰七曜历上之胄元害之遂罢焯又)
(增修其书曰皇极历駮正胄元之短袁充左右/胄元共排焯历更不行焯皇极历历法见隋志)唐历凡
八改高祖戊寅元历(傅仁均造/道士也)高宗麟德甲子元历(李/淳)
(风/造)元宗开元大衍历(僧一行造以前历日蚀/不验此下皆因其法)肃宗至德
(韩颖益/大衍推)代宗宝应五纪历(以前历不与天合郑/献之造写大衍旧法)德宗
建中正元历(徐承嗣等造因前历气朔/稽后也又杂麟德大衍术)宪宗元和观象
历穆宗长庆宣明历(以前历测验不合/也皆因大衍旧术)昭宗景福崇元
(以前历/数差)五代初用唐历并闰国历凡有八家晋高帝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938-0281c.png
调元历(马重绩因曹士荐符天小历不复雅古上元起/唐天宝十四年乙未为上元以正月雨水为气)
(首行之五年辄/差复用崇元历)周有明元历(王处讷/私撰)又有万分历蜀有
永昌历正象历南唐有齐政历周世宗有钦天历(王朴/造)
宋朝一祖十宗历凡十一改太祖造应天历(后置闰差/乃王处讷)
(所/造)太宗乾元历(王素造后以/朔望有差)真宗仪天历(历家造宋白/为之序后以)
(星曜/有差)仁宗崇天历(历家造晏殊/序并见会要)英宗改为明天历(以日/蚀差)
神宗改为奉元历(因日蚀/有差)哲宗改为观天历(因冬/至差)徽宗
改为纪元历(以时气/之差)高宗改为纪元历(以定腊/有差)孝宗造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938-0281d.png
乾道历(以统元日/食有差)又改淳熙历(曾子固尝云王处讷见/王朴造钦天历谓之曰)
(此历可且行久则差矣已而果然宋朝命王处讷正之/于是有应天历久之又差苗守信等承诏论定于是乾)
(元历淳化至道间王浚郑安之徒校其疏密日官韩显/符始定浑仪之器杨文遂增用甲子之数皆施行焉○)
天之高也日月星辰之远也寒燠雨旸气数之不齐章
蔀纪元馀分之所积以千百年计之犹可运之掌上及
其久也有非巧之所能计者此历久则必差势之所必
至也治历明时之君子因其差之未远革而正之无难
也其或尽更前人之法而更复疏远其或增损前人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938-0282a.png
旧而更加诋毁则非矣自昔黄帝以来历凡五十馀家
皆由气朔躔度或先天或后天微有不应历象则历法
从而变也夫黄帝始调历颛帝为历宗至汉则不能无
疏密汉人课之详矣由汉以来太初历法为第一三统
四分乾象或因革焉而复有疏密之间盖三统则甚疏
而乾象则甚密也乾象之历为推步之师表韩翊杨伟
咸遵其旧法而不及深妙翊又复据其术而背其言唐
自开元大衍之历行算数备悉其后虽屡有变更皆不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938-0282b.png
外于一行之数改历者又从而指其疏谬不特此也北
齐文宣悦宋景业谶纬之佞而改行天保历隋高祖喜
张宾陈代谢之證而改行开皇历上之人所以改历者
悦喜䛕初不为敬天授民而设也刘孝孙历法甚精辄
为刘晖所抑刘焯推占至详常不为张胄元所容下之
人所以造历者冒宠嗜利初不揆其法之是非也操是
心以往其何以议历为哉是以知天道远历法推测不
能每事中程其曰日食不效更考日度可也其曰斗分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938-0282c.png
有差更定密率可也其曰五星疏远更验星躔可也其
或一事不中程乃尽更前人之法大抵因其实而实其
名异其所入之门而同其所归之极如宋何承天历法
齐用之则为齐历隋张宾用之则为隋历也如刘孝孙
历法刘焯更名七曜历其后又更为皇极历也一法而
异用一历而数名大抵然也然则自古迄今五十馀历
其立法之异者大初历本于律大衍历本于易是也其
馀皆袭旧法而增损焉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938-0282d.png
后汉羌岌斗分说羌岌造三纪甲子元历其略曰以古
今七家历考之所以有差者皆由斗分之疏
春秋所用何历(晋/志)羌岌云因春秋日蚀考其晦朔不知
用何历班固以为春秋因鲁历鲁历不正故置闰失其
序历序曰孔子为治春秋之故退脩殷历则春秋宜用
殷历今考之交会与殷历又不相应又经率多一日传
率少一日服虔解传乃以太极上元殊不知太极上元
刘歆三统历也于春秋而用汉历可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938-0283a.png
唐志四时寒暑无形而运于下天日月星辰有象而见
于上二者常动而不息一有一无出入升降或迟或疾
不相为谋其久而不能无差忒者势使之然也故为历
者其始未尝不精密而其后多疏而不合亦使之然也
不合则屡变其法以求之自尧舜以来历未尝同也唐
历八改自戊寅元历至景福崇元历
历不可执一善言历者常因天以求合不执一以为验
善言历者为合验而已矣善言历者有三说一曰气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938-0283b.png
曰象三曰数不善言历者数而已矣善数可以类推而
日月星辰之行有象而见于上四时寒暑之气无形而
运于下二者皆动物也其可执其一定之数以验其运
行而不息者乎故尝谓清台之候乃历象之元龟也一
晷度之差吾志矣一星辰之动吾著焉旦旦而求之步
其前者推其后来而毫发无遗算柰之何预为合以验
天而执其一定以验二者之常动此汉唐以来治历者
无虑数十家其始未尝不密而后未尝不疏者岂非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938-0283c.png
此欤(所贵乎治历明时之君/子正以随时变通也)革卦第四十九象言治历
明时或者以为合大衍之数非也盖历久必差不可不
改革耳
自唐至宋朝历名唐高祖有戊寅之历高宗有麟德之
历中宗有景龙历明皇有大衍历肃宗有至德历代宗
有五纪历德宗有正元历宪宗有观象历穆宗有宣明
历昭悯有崇元历自后至于梁唐日官之任缺焉晋高
宗始用赵仁锜有调元历周世宗用王朴有钦天历方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938-0283d.png
朴之历成也王处讷谓之曰此历可且行久必差矣既
而果然宋兴命处讷正之于是有应天历久之又差苗
守信等承诏论定于是有乾元历至道淳化间王浚郑
昭晏之徒屡校其疏密而日官韩显符始定浑仪之器
杨文溢谓用甲子之数皆施行焉
历久必差必须更革乃善自刘歆作三统历推易以合
春秋然后知作历不可无所本自杜预序长历以为天
运必有差而后知用历之不可有所拘○秦汉以来古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938-0284a.png
历不传所存者自黄帝至鲁凡七家其用于汉初惟颛
帝历耳然度数之失服色之乖议者已非之岂非法久
弊变而通通而久固有所待耶且太初之历非不密也
然可行于武帝之时至章帝则复失矣四分之历非不
精也然可用于章帝之时至百年而复差矣唐高祖始
用大衍历至高宗之麟德则变至中宗之景龙则又变
迨明皇时大衍用而景龙又废矣大衍之精密宜可传
远也未几而复差则为五纪为正元唐观象为崇元又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938-0284b.png
何其纷纷耶盖随时变通正大易革象之义宋朝之历
率二十年一差又复订正其以是欤○汉太初历必求
上元甲子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推之千岁以前以
为历始至唐士为始变其术至五代司天监马重绩造
符天历乃不复推占冬至上元甲子而以天宝十四载
乙未为上元雨水为岁首自后历每易差不可传之则
又变之过也
作历当以儒者汉之历大率百年而一变唐之历大率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938-0284c.png
四十年而一变近年以来作历委之星翁历家传政故
大率二十年一变由今而欲考新历之异同验交蚀之
得失盍亦委之儒者乎至宋朝司天有监太史有局皆
以儒臣提举之今日能举行其制则推五星聚奎必有
如窦公俨者定浑仪占象必有如苏公颂者
历元不同东汉志曰黄帝造历元起辛卯颛帝用乙卯
虞用戊午夏用丙寅商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汉
承秦初用乙卯(秦用颛/帝历也)武帝元丰七年作太初历元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938-0284d.png
丁丑章帝四分历元以庚申太初以上诸历所谓六历
也六历之书前汉艺文志载之详矣其起历之元必于
此乎见之自太初以来历起皆有元诸志所载历法必
先推其元之所起以为积算之纪纲故太初元法四千
六百一十七年(范晔以四千五百六十为元与此不同/太初并闰岁之月总计之也三纪大备)
(之/意)三统上元十四万三千岁(见汉/志)乾象元法七千三百
七十八年正历元法九万七千一年(晋武帝太始/中刘智造)通历
甲子元法推开辟之始亦九万七千年(晋王/朔之)三纪甲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938-0285a.png
元法八万三千八百四十一年(羌/岌)张宾甲子元法积四
百万馀算刘焯甲子元法积一百万馀算一行历本议
积算至千万亿岁夫数往所以知来也考古所以验今
也积算之多于以见密率之详推步之审焉耳自三皇
五帝至于汉方数千年而汉世历家以三纪之数推之
亦已多矣王朔之复以九万馀年为开辟之始张宾刘
焯一行又以数百万亿为积算岂开辟之上复有开辟
邪按后汉顺帝汉安二年宗䜣等议建历之本必先正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938-0285b.png
元元正然后定日法日法定然后度周天以定分至也
又按灵帝时冯光言盗贼之起由历元不正蔡邕力辨
其非以为咎不在此范晔作东汉志亦曰历之兴废以
疏密课固不在乎元二子之论或以为历必正元或以
为历不主于元何者为是尝观唐傅仁均作戊寅历所
以武德元年为历始(高祖以戊寅/岁甲月登极)而岁朔迟疾交会及
五星皆有加减至九年复用上元积算五代晋高祖时
马重绩作调元历不复推占上元上以唐天宝十四载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938-0285c.png
为元行之辄差遂复用唐末崇元历揆此二事则推历
起元止据目前考验无證则其术失之浅上推开辟冥
测洪濛则其术近乎迂必也用太史公三纪大备之法
范晔纪元之目推上元甲子四千五万馀年以时考之
不近不远以术言之不浅不迂矣(四分历仲纪之元起/孝文帝后元三年)
太初历元不同史记历书载武帝改太初历之诏曰十
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其更以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年
名阏逄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夫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938-0285d.png
阏逄者甲也摄提格者寅也是以太初元年为甲寅年
也故史记历术甲子篇以太初元年为甲寅又五年天
汉元年也为戊午又五年太始元年也为壬戍自此顺
数周六十馀年皆以汉家年号纪之是太初元年为甲
寅晓然矣又按东汉志汉安二年宗䜣等建议以为汉
兴元年岁在乙未又四十五年文帝后元三年也岁在
庚辰又五十八年武帝太初元年也岁在丁丑今考之
通监编年高祖即位之年以乙未文帝后元三年以庚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938-0286a.png
辰武帝太初元年以丁丑与宗䜣之议吻合而刘孝孙
勘日度之议亦曰武帝太初元年丁丑然则范志所谓
太初历元用丁丑即以太初元年为元也非推上古之
元也太史公所纪武帝之诏曰其更以元封七年为太
初元年年名阏逄摄提格是推上古之元得甲寅之岁
其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故武帝时以大古甲寅岁为起历之元也故曰其更以
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犹言以七年为上古甲寅之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938-0286b.png
也上古太初应合璧连珠之瑞今以太初纪年元起丁
丑亦与甲寅同耳非元封七年即甲寅也然则太史公
历术甲子篇以古初甲寅为元顺纪六十馀年大馀小
馀之数此其起历之数此其起历之术也后人不悟太
初元年年号效古初之意即以太初天汉太始年号分
配年名之下者非也(史通曰元成间褚先/生增益天汉年号)何以知其然
太史出于武帝时安能预知六十年后年号而先书于
历述年名之下哉此必后人增益之无疑也唐一行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938-0286c.png
度议引洪范传曰历始于颛帝上元太始阏逄摄提格
之岁毕聚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是
也观此则知上元太始犹言上元太初也颛帝历以甲
寅为元故汉历亦以颛帝之元为元也又曰汉太初历
元起丁丑秦颛帝历元起乙卯推而上之皆不值甲寅
犹以日月五纬复得上元星度故命阏逄摄提格之岁
而实非甲寅也观此言则又知历书曰年名阏逄摄提
格者以甲子朔旦冬至而为起历之元故名之以甲寅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938-0286d.png
云耳未必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正当颛帝甲寅年也刘
歆三统历进太初前一世得五星会庚戍之岁以为上
元颛帝元用乙卯洪范传云用甲寅又何也太史公历
术甲子篇有天汉征和等年号在刘歆三统历谱则有
之此必后人以此历谱附入太史公历述也(又龟荚日/者等传皆)
(褚先生/足之矣)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周复不同(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孟康注曰谓上)
(元太初甲子冬至时七曜皆/聚斗牛分如合璧连珠也)东汉志曰律首黄钟历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938-0287a.png
冬至月先建子时平夜半当汉高皇帝受命之四十九
岁岁在上章辰在执徐(文帝后元三/年庚辰年也)冬十一月甲子夜
半朔旦冬至日月闰积皆自此始立元正朔谓之汉历
此章帝四分历元自文帝后元三年始也夫后元三年
止太初元年凡五十八岁而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
至已至于再岂一甲子周则复得此数耶贾逵议曰七
十二岁复十一月合朔冬至或为八十岁则一甲子冬
(贾逵议见/东汉志)今考之范志曰至朔同在日首谓之蔀夫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938-0287b.png
十九年得一章四章为蔀合七十六年也日首者甲子
日为六甲之首也冬至之日与朔日同是甲子则为蔀
所谓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是也何为有五十八
年有七十一年有七十六年有八十年之异耶按班志
曰乃以前历上元太初四十六百至于乾封七年复得
阏逄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
建星孟康注曰古以建星为宿今以牵牛为宿观此言
则中冬甲子朔旦冬至乃上元太初甲寅年也非武帝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938-0287c.png
元封七年也
日度岁差(事多见一行日度议又曰古以牵牛上星为/距太初改用中星故洪范傅日在牵牛一度)
(又有日躔/说见后)刘炫依大明历四十五年日差一度则冬至
日在虚危而夏至火已过中与日永星火之说不合矣
梁武帝据虞𠠎历百八十馀年差一度则唐虞之际日
在斗牛间而冬至昴尚未中与日短星昴之说不合矣
王孝通谓岁差若自昴至壁(隔二/宿也)则尧前七千馀年冬
至日不在斗建而在东井不应寒暑易其位也(孝通谓/日与黄)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938-0287d.png
(道俱差一/行非之)故李淳风谓古历冬至皆起建星今测建星
正在斗十三四度(一行以淳风麟德历校之太初永平/百年间气当后二日半朔当后天半)
(日乌得谓/之无差也)吕不韦春秋(月/令)谓黄帝仲春乙卯日在奎至
今三千馀年而春分亦在奎(一行谓月令若可为正则/立春正在营室五度淳风)
(安得顿移在/启蛰之节)观诸家之言并不取岁差之说而一行皆
非之故其立论曰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度
于气节其法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觉之使天为
天岁为岁乃立差以追其变使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938-0288a.png
以为大过乃倍其半而反不及刘焯取二家中数为七
十五年盖近之矣观一行之言岁差之法以刘焯皇极
历为主此所以并非诸家之说也夫一行所谓天为天
度者赤道分天之中也所谓岁为岁度者黄道日之所
行也自汉而下张平子作浑天仪象所以立为黄赤道
也欲以日度追天度也苟曰不然则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此乃赤道天度以正岁之日计之则止
行三百六十五度而已天之度有常数而不渝日之度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938-0288b.png
常积馀分而置闰二者不同安得谓之无岁差哉此太
初历谓冬至日在牵牛初贾逵谓在斗十八度晋武帝
太始三年冬至日在斗十六度晋用魏景初历宋用元
嘉何承天历其冬至皆在斗二十一度所以不能无进
退之差也日度岁差一于进则春夏秋冬易其位一于
退则其所差亦然其进退疾徐必于中节之气正闰之
月或加或损或进或郤惟巧历者于此见之尔虽然古
者推历候日必验昏中之星验之之时有浅深迟速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938-0288c.png
异或推而进之或引而退之也日度之度何以为定论
哉一行之言又曰汉世课昏明中星为法已浅今候夜
半中星以求日冲近于得密以水有清浊壶有增减或
积尘所拥而漏有迟疾臣等频夜候中星而前后之相
差或至三度大略冬至之日远不过斗四度近不出十
度乃追诸家历论日度所在或是或非而谓开元四年
冬至日在斗十度观一行之言无所不用其情矣特其
所谓昏明中星为术已浅而夜半中星漏壶不常又差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938-0288d.png
三度其开元所定冬至斗分日度又果无一毫之差乎
夫馀分之法有日之馀月之馀岁之馀积馀分而成闰
月自七闰而为一章犹可计也积七闰之馀而为蔀则
何以哉推一蔀之闰而为纪可也积三纪之馀分而为
元则何以哉是以天度岁度不能无差立差以追其变
亦止约其大要尔一行取刘焯皇极立差之法凡七十
五年而退一度其说是矣至于度之所差或进或郤复
归于中使其尽入一行亿万年积算之中其历亦亿万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938-0289a.png
年不改可也何至屡更而屡变一年之顷斗转星回二
十八宿有同旋磨凡曰日在斗几度云者验之有顷刻
之异则所差有寻丈之间一行亦安能积万年之算哉
一行之言曰乾度虚盈与时消息谴告于经数之表变
藏于潜遁之中则圣人且犹不知非筹算之所能及矣
斯言其何訾(馀见井/斗度说)
斗分不同(日月初躔/星之纪也)商历以四分一为斗分三统以一
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为斗分乾象以五百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938-0289b.png
八十九分之一百四十五为斗分景初以一千八百四
十三分四百五十五为斗分疏密不同法数各异羌岌
曰殷历斗分粗故不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通于古
景初虽在粗细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见晋志羌/岌甲子元)
(历/议)夫刘洪蔡邕之作乾象历以四分历斗分太多故也
于是更为新率而降杀焉是后韩翊作黄初历以为乾
象减斗分太过后当先天而羌岌犹言乾象斗分之细
何也尝观梁武帝天监中祖偃奏曰先臣在晋冲之仰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938-0289c.png
寻黄帝至今十二代历元不同周天斗分疏密亦异当
代用之各垂一法是知历不同则斗分不得不异也用
他权度而较他人之物其轻重长短彼是不齐矣夫古
人所以注意于斗分之疏密者日月初躔星辰之纪也
日月合朔于斗以纪一岁之星辰一阳生于此万物萌
于此律历起于此也甄耀度及鲁历南方有狼狐而无
东井北方有建星而无南斗者二十八宿周天之度惟
斗井二宿其度最多故月令昏弧旦建指以为的而正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938-0289d.png
昏明也后世作历书者必于斗分而加详焉亦此意尔
东井南斗度加减不同赤道天度也黄道日度也皆以
二十八宿分配焉班志二十八宿之度(本刘歆/历谱)惟南斗
东井之度多觜觿舆鬼之度少盖觜二度鬼四度斗二
十六度井三十三度也唐一行赤道之度其井斗之度
与汉志同惟觜觿一度舆鬼三度各减于一度耳至于
黄道之度则南斗三十三度半东井三十度已与赤道
之度不同较之范志所载黄道铜仪斗减二度为二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938-0290a.png
四度井减三度为三十度大略相同是知东汉以前黄
道赤道之度混而为一班志之所纪者是也东汉以后
始分为二故赤道之度差多黄道之度少范志一行之
所纪者也黄道度少赤道度多天行与日月不同也一
行日度议曰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故会其度于气
节虞喜乃以天为天岁为岁立差以追其变焉观乎此
则知班志所载犹以天周为岁东汉以来始有黄赤道
之异(观黄道度少赤道度多/则一行岁差之说是也)夫既有黄赤道之异而度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938-0290b.png
之加减不同此刘孝孙谓尧时冬至日在危宿武帝太
初元年日在牵牛初而晋宋间羌岌何承天以日在斗
十七度隋甲辰之岁以日在斗十三度所以纷纷而不
齐也夫日在危宿至牵牛初自牵牛而至斗十七度自
斗十七度至十三度使日度岁差或常进而无退或常
退而无进由古迄今四时易位矣是则岁差之说固当
以进退加减之际辨之然亦由古今加减并度之不一
与黄赤道之不齐也(一行议日度曰古以牵牛上星为/距太初改用中星故供范传曰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938-0290c.png
(在牵牛一度也与二十八/宿起处不同之说相类)
孟春日度所在不同月令孟春日在营室三统日在危
十六度元嘉历日在危三度月令孟春昏参中三统历
昏毕中元嘉历昏昴中时策答云(张纲/策)月令秦书也孟
春日在营室至汉百有馀年故日进在危十六度也自
汉太初至宋元嘉四百年故日进在危三度日舍既迁
则昏中之星亦从而改日在危十六度则昏毕中自在
危三度则昏昴中矣日在营室则昏参中矣若从此说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938-0290d.png
则五百馀年日度有进而无退昏中之星亦有进而无
退秦以迨今千有馀载则二十八舍四时易位矣岂知
日度岁差固不无之时其所差在乎进退赢缩之间也
又起历之法所据昏中之宿初或在宿中或在宿末故
其馀亦次第不同也所据昏中之宿宿有中初末之异
而日之所在亦有不齐而已
日月周天度之馀(附/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日一岁而周天月一月而周天以算法推之则一月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938-0291a.png
日止得二十九日半强是日之行也一月止行二十九
度半强总一年计之止行三百五十五度有奇尚馀十
一度有奇也算法曰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又曰八十一
分日之四十三者分一日为八十一分也日虽西下未
全黑日虽东升已先明故夜得三十八分是为半日强
也日一月而行二十九度半强则十二月计三百五十
五度馀也每月馀半日弱则十二月馀六日弱即月有
六大六小之分也一年而馀六日弱为闰馀又六旬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938-0291b.png
外有五日又四分日之一是又得五日强也六日弱与
五日强一年共馀十一日有奇也五年共馀六十日为
两闰月月有一小一大又馀一日强而附合于一章七
闰之数也○月之行也一月而周天以算法推之则二
十七日强而月已周天总一年计之三百二十四日以
上已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奇其馀三十日之度犹未
计也算法曰月一日行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夫一
日而月一十三度有奇则二十七日强已得三百五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938-0291c.png
五度也一月计二十九度半强而月行止二十七日有
奇则尚馀二日半强也一月而馀二日半强则十二月
共馀三十日有奇也一日为一度一度凡计几分则三
十度之积分可知矣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以日之馀合
月之馀而成之也历法曰以小馀加大馀则知月之小
大意其然也(尚书疏谓一年馀十二日弱此入/细法推之也前所谓姑言大略耳)
大馀小馀太史公历书曰大馀日也小馀月也考之历
书与诸史历志大馀未有盈六十之数则知其为甲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938-0291d.png
之日也日不盈甲子之数则为大馀也故大馀日也书
志凡曰小馀少则七八多则数百或有至于千馀者何
也太史公所谓小馀者月岂以积年所馀之月而计之
耶岂以一年之中月周天所馀之度积分而计之耶凡
一年之中必曰大馀五十小馀六百又曰大馀十三小
馀二十凡此等类所以重言之者又何意也岂未合朔
未置闰则所馀计若干多已合朔已置闰则所馀计若
干少耶按东汉志宗䜣议曰百七十岁小馀六十三自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938-0292a.png
然之数也夫一章计十九年九章计百七十年也一章
凡七闰九章则六十三闰百七十年之中有六十三闰
月此正与太史公小馀者月之说同又按班固志张寿
王言太初历亏四分月之三去小馀一百五分以故阴
阳不调又按刘焯等术曰凡日不全为馀一行大衍等
法曰凡分为小馀则知小馀谓之馀分亦可也大抵诸
历法大馀皆以一甲子之日计之其小馀或为月或为
分皆以一月之中所馀之日之分积算之耳又元法纪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938-0292b.png
法日纪所主之数不同故小馀说亦不同也其太史公
重言大馀小馀之数者此乃太初历法而他历皆不然
故不容旁引曲说也
闰置闰之法积十九年所馀之日而已七闰大略已见
日度所馀之说矣所谓斗柄两辰之间其说易明所谓
闰无中气者二十四气十二为中十二为节一月兼具
中节则为常月其节气或在月中其中气或在月晦朔
之间是为无中气则为闰也尚书正义曰无闰即三年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938-0292c.png
差一月以正月为二月也九年差三月以春为夏也十
七年差六月则四时相反也此履端归馀所以重闰课
历得失必考诸闰也(其有疑义/具见左方)
春秋讥失闰释者不同(春秋书时月诸家皆云建子则/是冬十二月十月也春正月十)
(一月也以冬/为春者何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经书冬十二月乙亥
朔日有食之传云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
历过再失闰矣杜预以长历推之曰周十一月今九月
也斗当建戍而犹在申故知再失闰也前志刘歆历谱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938-0292d.png
亦以为辰在申而司历以为在戌史书以为建亥周十
二月夏建亥之月也其说与杜预皆同后秦羌岌乃谓
襄公二十七年十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以定朔而考其
交会应在此月不为再失闰又曰刘歆三统历不可施
于春秋而传之违失亦甚多皆此类也观岌之言非惟
不取刘歆之说并左氏传杜预长历而非之矣唐一行
亦曰长历日子不在其月则改易闰馀以求合故闰月
相拒近则十馀月远或七十馀月此杜预所甚谬也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938-0293a.png
则左氏杜预所谓再失闰者皆非欤意者数百载之下
仰求数百载之上各据一法各操一说所以不同也古
之书传编年纪时日非如后世之详悉惟春秋井井有
条而又因史策之误而书之以示司历之过故后人推
考前代之岁月凡得一言一话则据以为證如得火犹
西流之说则据以为再失闰三失闰之辨如得十月之
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之说则据以为平朔定朔之辨
亦如得左氏再失闰之一说则据以推春秋之年代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938-0293b.png
何怪乎纷纷异端迭相訾毁者乎
释火犹西流之说不同哀公十二年经书冬十二月螽
仲尼以为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杜
预注云周十二月今之十月是岁失置一闰误以九月
为十月也故有螽刘歆历谱云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
亥司历误以七月为十月也张晏注班志云当八月建
酉而司历误以八月为十月再失闰也杜预谓九月误
为十月则一失闰张晏谓八月误为十月则再失闰刘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938-0293c.png
歆谓七月误为十月则三失闰三者之说何如哉按仲
尼之言曰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夫
大火心星也心星伏而入北方则十月也心星犹西流
而未入北方则犹九月也刘歆知七月流火而不知大
火八月亦谓之西流也张晏知八月流火而不知九月
犹西流也火犹西流蛰虫未毕伏以九月为十月明矣
以九月为十月则失一闰晓然矣杜预之言是歆晏之
言非也杜预长历以刘歆三统历最疏其谓是欤(张晏/误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938-0293d.png
(襄公二十七年再失闰之事而释此/也一行议历亦云以九月为十月)鲁自文公不知朔
至哀公凡百馀年莫能正历其为失闰多矣故春秋日
食甲乙者三十四而刘歆三统历惟一食杜预以此知
其历术比诸家最疏也杜预推春秋之传详且审矣然
闰月相拒近则十馀月远则七十馀月僧一行又复以
此讥杜预之谬失春秋假日月以定历数故合朔先天
则经书日食以紏之中气后天则传书南至以明之后
人推䆒何以纷纷而无定论耶(后三正论亦/以流火为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938-0294a.png
鲁历不正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此乃班志术刘歆历
谱也孟康注云当以闰尽岁为蔀首今失正未尽一岁
即以此为部首也按左传文公元年闰三月非礼也杜
预注云于历法闰当在僖公末年误以今年三月置闰
左氏所以讥其不能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也
意者僖公末年闰馀犹未尽归终而即置闰于文公之
元年与刘歆所谓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是也然晋志
所载后秦羌岌历法谓班志以鲁历不正故以闰馀一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938-0294b.png
之岁为蔀首检春秋置历不与此蔀相符也岌又曰服
虔解传用太极上元太极上元乃三统历何缘施于春
秋乎岌之言亦甚正特未知为蔀首之说是非果如何

平朔定朔不同(平朔者月大月小相间不必以日月会/为朔也定朔者或二小或三大常以日)
(月会之日为/朔多主定朔)朔为朝会之首气为生长之端朔有告饩
之文气有郊迎之典故孔子命历以定朔旦冬至以为
将来之范此隋志定朔之言之意也然春秋日食三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938-0294c.png
五书朔者二十七其不书朔者八左传云不书朔官失
之也公羊传云不言朔者食二日也(初二/日也)榖梁传云不
言朔者食晦也(非二十九/即三十也)夫日与月会则多蚀日食于
朔则朔日食于朔则朔日为有定矣不食于朔而食于
晦或食于二日者此由月法拘于一大一小相间厕之
小数而不能定其会朔之日故朔在晦或在二日也左
氏受经于夫子所以言不书朔官失之者宜也公榖之
说皆非矣(不书朔见隐三年二月庄十八年三月僖公/十二年三月又僖公十五年五月又襄十五)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938-0294d.png
(年八/月)刘孝孙以甲子元历推算其食也俱在朔日则是
春秋之法主定朔非平朔明矣诗曰朔日辛卯日有食
之此定朔之證也何承天亦尝主定朔之说而虞𠠎之
言亦曰躔次既同何患乎频大日月相离何患乎频小
(见唐一/行说)唐志傅仁均主定朔之说以为三年正月望
及二月八月朔日月相蚀而不验王孝通诘之曰定朔
会合虽定而蔀元纪首三端并失之矣李淳风主王孝
通祖孝孙主傅仁均更相出入无有定议一行曰合朔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938-0295a.png
先天则经书日食以紏之中气后天则传书南至以明
之其在晦与二日则原乎定朔以约之一行盖取左传
官失之之言而申明定朔之有验也古人议历法之不
正必曰日不食朔月不蚀望作历法必以定朔为正而
已王孝通所谓蔀元纪首三端与定朔不合此又在乎
巧历者损益进退之也无以傅仁均推日食不验而遽
更成法也
日蚀议一行月议云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月臣道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938-0295b.png
远日益明近日益亏人臣之象也望而正于黄道是谓
臣干君明则阳斯蚀矣又曰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于历
当蚀君子犹以为变诗人悼之然则古之太平日不食
星不孛盖有之矣又曰月或变行以避日或五星潜在
日下禦侮以救日或涉交数浅或阳盛阴微则不蚀或
德之休明则天为之隐虽交不蚀此四者皆德教之所
由以生也又曰刘歆贾逵近古大儒岂不知轨道所交
朔望同术哉(日行黄道月有九道其所行之道遇交则/有剥蚀之变也至于合朔如合璧则不蚀)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938-0295c.png
(其交不轨道则食也故验日食/者必以日躔月道之交验之耳)以日食非常故阙而不
论魏黄初以来治历始课日食疏密张子信刘焯贾胄
元之徒又谓日月可以密率求以戊寅麟德历推春秋
之时于历应食而春秋不书者尚多则日食必交限其
入限者必不尽食开元十二年七月朔于历当蚀半强
自交趾至于朔方候之而不食十三年十二月朔于历
当食太半而亦不食然后知德之动天不俟终日若因
开元二蚀不验遽变交限而从之则差者益多杜预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938-0295d.png
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少有盈缩故有交会
而不食者是也一行因以员仪度日月之经令二径相
掩以验食分之限又曰日月相会大小相若而月在日
下自京师斜射而望之假令中国食之既而南方戴日
之下所亏才半日外反观则交而不食(此则随地/而验之也)又曰
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历数之疏密若可
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
 一行之议可谓详日食之变矣其大要不过谓食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938-0296a.png
 常数而亦不可以常数求在乎人君修德以应之耳
 独有三节不可据晓姑表而出之以待能者一行所
 谓月在日下自京师斜而望之则食之既自南方戴
 日之下望之则所亏才半又云日外反观则交而不
 食果如一行所测则日虽食而实未尝食矣岂日道
 月道交轨之际日上月下阳气微阴气盛日形为月
 形所蔽自下望之似食而非食耶夫日食以阴盛月
 食以星孛今一行谓月望而正于黄道则犹臣干君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938-0296b.png
 明故阳食之是月为日所食也而非由星孛也又按
 通鉴开元二年日食不验姚崇表请书之史册其后
 太史奏麟德历疏日食屡不效遂令一行改造新历
 今一行乃云开元十二年七月十三年二月于历当
 食而不食乃曰德之动天不俟终日孰谓一行䛕言
 复蹈姚崇之武耶何者太史奏日食屡不效实开元
 九年也是年诏一行作新历十五年而草成十七年
 而颁行按一行所论开元十二年日食尚以麟德旧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938-0296c.png
 历验之而新历犹未成也然日月之蚀系乎人君之
 德也旧历日食屡不效矣此乃历疏之故而一行乃
 云德之动天不俟终日恐未免蹈姚崇之武也
月道(阳历/阴历)班志曰阳历者先朔而月生阴历者后朔而
月生一行曰日道表曰阳历其里曰阴历夫朔而后月
生所谓三月哉生明月之三日为朏是也先朔之月为
晦今而曰月生何也按邓平等法一月之日上于二十
九日半强是一月犹馀半日弱也其先曰朔月生后朔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938-0296d.png
月在此必半日之间合朔有迟速故月生有先后藉之
以历名之曰阳曰阴也又不然则太初历犹用平朔而
未用定朔也一行所谓日道表为阳历里为阴历者此
以日道为主而配验月道之交有表有里故历之名亦
曰阳曰阴也一行九道议曰阴阳历交或在四立或在
分至所交并同而出入之行异盖九道者月道也青道
二朱道二白道二黑道八八行兼黄道而为九也曰阴
阳历交者月道自里而交于日道之表或自表而交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938-0297a.png
日道之里故曰阴阳历交也曰所交则同而出入之行
异者以月道交日道春分与秋分同冬至与夏至同其
于四立也亦然特其所以不同者黄道居中月道或出
其东而入其西或入其北而出其南也所谓东交于角
西交于奎是也又有朔交望交者朔交为初交望交为
中交也皆视阴阳历而正其行也然则阴阳历之名上
为日月之会朔望之交设耳青赤为阳白黑为阴阴为
里阳为表九岁而一终谓之九道百七年而小终八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938-0297b.png
一章而九终(九终之说见三统历谱又见晋志刘洪乾/象历法班固天文志日月有九道用之一)
(决房中道盖房中道即黄道也五代王朴/谓月半道在黄道内半在外同此意耳)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