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a 页 WYG0938-009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续集卷七
            宋 章如愚 编
  经籍门
   诗二南
二南作于周初二南谱正义曰郑答张逸云文王以诸
侯而有王者之化卒以受命是受命之前已行王德当
此之时诗已作也何则化被于下则民述其志何须待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b 页 WYG0938-0091d.png
布王号然后作歌武王采诗之时二公已有爵土命其
行化遂分系之非由二公有土此诗始作也周召二十
五篇惟甘棠与何彼秾矣二篇乃是武王时作武王伐
纣乃封太公为齐侯令周召为二伯而何彼秾矣经云
齐侯之子太公已封于齐甘棠经云召伯召公为伯之
后故知二篇皆武王时作非徒作在武王之时其所美
之事亦武王之时也
 辨文王之诗属周召陈曰文王之诗所以属之周召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a 页 WYG0938-0092a.png
 者何也愚知之矣太师系之也文王受命以六州之
 地命周召治之二公所施则文王之教也太师采诗
 之时得于周南之地者属之周公得于召南之地者属
 之召公以为不可属之文王也文王既受命其诗不
 入于雅则入于颂二南诸侯之风也周召又其地之
 诸侯也关雎之下安得不属之周召哉
 辨二南诗或后世附益林曰或谓二南为周衰之诗
 理固似矣然孔子删诗上始文武不应燕乐乡乐射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b 页 WYG0938-0092b.png
 乐房中之乐周室盛时初无一篇足取而其所记反
 尽取周衰之文也以二南皆为文武之诗其说既正
 然甘棠之作在召公既没之后召公既没在康王时
 何彼秾矣之诗乃复平王时事又安得后人不疑也
 大抵诗之所载上起文王下讫陈灵则陈灵之世诗
 之篇目皆未定也二南虽为文王之诗然而文王之
 后以至陈灵凡诗之主乎夫妇而言乎人伦则后世
 取而附诸二南之末亦势之所不免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a 页 WYG0938-0092c.png
二南王者之风张逸问王者之风王者当在雅在风何
答曰文王以诸侯而有王者之化述其本宜为风(正/义)
 辨文王化行自二南孔曰逸以文王称王则诗当在
 雅故问之郑以此诗所述述文王为诸侯时事以有
 王者之化故称王者之风于时寔是诸侯诗人不为
 作雅文王三分有二之化故称王者之风是其风者
 王业基本此述服事殷时王业基本之事故不述其
 本宜为风也化沾一国谓之为风道被四方乃名为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b 页 WYG0938-0092d.png
 雅文王才得六州未能天下统一虽则大于诸侯止
 是诸侯之大者耳此二南之人犹以诸侯待之为作
 风诗不作雅体体实是风不得谓之为雅文王末年
 身实称王又不可以国风之诗系之王身名无所系
 诗不可弃因二公为王行化是故系之二公(安/国)
二南乐章之名陈曰二南乐章之名也周世未有乐名
南者惟左氏载舜象箾南籥则南盖文王乐名也商纣
之末天下溃乱文王之化自北而南及于江汉惟东北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4a 页 WYG0938-0093a.png
之区尚染于纣故作乐者采自北以南土风而名之曰
南用之为燕乐用之为乡乐用之为射乐用之为房中
乐所以彰文王之德美也
二南何以先国风李曰孔子告伯鱼曰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是告之学诗必自周南召
南始盖诗之序先之以风次之以雅次之以颂风者诗
之最而周南召南又为风之先焉盖道无始则不行而
周南则为正始之道化无基则不立召南则为王化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4b 页 WYG0938-0093b.png
基此皆文王之正心诚意有在于此故其肃肃雍雍在
于闺门之内而其化行于二南之国盖以其能正家而
治国故诗必首于二南诗之首于二南如易之首于乾
坤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学易者必自乾坤而入也是
以三百篇之中必首于二南六十四卦首于乾坤其体
一也
二南篇次之叙二风大意皆自近及远周南关雎至螽
斯皆后妃身事桃夭兔罝芣苢后妃化之所及汉广汝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5a 页 WYG0938-0093c.png
坟变言文王之化见其化之又远也召南鹊巢采繁夫
人身事草虫采蘋朝廷之事甘棠行露朝廷之臣大夫
之妻与夫人同为阴类故先于召伯皆是夫人化之所
及也羔羊以下言召南之国江沱之间亦言文王之政
是又化之差远也篇之大率自以远近为差
   诗周南
南国何以无变风二南谱问者曰周南召南之诗为风
之正经则然矣自此之后南国诸侯政之兴衰何以无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5b 页 WYG0938-0093d.png
变风答曰陈诸侯之诗者将以知其缺失省方设教为
黜陟时徐及吴楚僣号称王不承天子之风今弃其诗
夷狄之也
 辨吴楚以僣号黜其诗孔曰列国政衰变风皆作南
 国诸侯其数多矣不得全不作诗今无其诗故问而
 释之巡狩陈诗者观其国之风俗故采取诗以为黜
 陟之渐亦既僣号称王不承天子威令则不可黜陟
 故不录其诗矣楚僣号称王春秋多有其事知吴亦僣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6a 页 WYG0938-0094a.png
 者檀弓云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其辞云
 昔我先君驹王是其僣称王也
卷耳后妃求贤李曰古者天子立后六宫三夫人九嫔
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天
下之妇顺故内顺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
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彰天下之
男教故外和而国治盖闑内之事后妃主之闑外之事
天子主之故后妃之职惟在于求贤妾以助内治关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6b 页 WYG0938-0094b.png
之诗是也至于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此乃天子之
职后妃特辅佐之而已此言后妃之志则是求贤审官
知臣下之勤劳但有其志耳
卷耳经叙之文诗卷耳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朝夕
思念至于忧勤也孔曰至于忧勤即首章采采卷耳不
盈顷筐是也求贤审官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是也经
叙倒者叙见后妃求贤而忧勤故先言求贤经主美后
妃之志能为此忧勤故先言其忧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7a 页 WYG0938-0094c.png
螽斯何以喻后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
忌则子孙众多也 李曰螽斯蝗虫之类耳以蝗虫之
微物而乃取喻于后妃疑若不伦然诗人之意但取其
意不必以蝗虫而嫌之耳如狼跋之诗曰狼跋其胡载
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以周公多才多艺而诗人
取喻以为狼毋乃比周公于鸟兽乎是不然诗人亦取
其合于德如何耳如关雎鸷鸟而比于后妃亦取其德
之合也草虫之诗曰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草虫蝗虫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7b 页 WYG0938-0094d.png
类比于妇人诗人取喻类多如此孔子曰小言害道小
辨害理关雎兴于鸟君子取其雌雄之有别鹿鸣兴于
兽君子取其得食之相呼若以鸟兽之名而嫌之则不
可行也观此则可知诗也已
汉广何独称南国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
国 孔曰羔羊序云召南之国也彼言召南此不言周
南者以天子事广故直言南彼论诸侯故止言召南之
(正/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8a 页 WYG0938-0095a.png
麟趾处周南之末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
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孔曰关雎之化谓螽斯以前天下无犯非礼桃夭以
后也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此篇三章是
也此篇处末见相终始故历序前篇以为此次既因有
麟名见若致然编之处末以法成功也此篇本意直美
公子信厚似古致麟之时不为有关雎而应之太师编
之以象应叙者述以法耳不然此岂一人作诗而得相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8b 页 WYG0938-0095b.png
顾以为终始也
   诗召南
甘棠何以美召伯甘棠美召伯也正义曰武王之时召
公为西伯行政于南土决讼于甘棠之下其教著明于
南国爱结于民心故作是诗以美之经三章皆言国人
爱召伯而敬其树是为美之也诸风雅正经皆不言美
此云美召伯者二南文王之风唯不得言美文王耳召
伯臣子故可言美也芣苢言后妃之美谓说后妃之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9a 页 WYG0938-0095c.png
行非美后妃也皇矣言美周不斥文王也至于变诗美
刺各于其时豳亦变风故有美周公也
甘棠称召公为伯行露虽述召伯事与甘棠异时赵商
谓其同时疑而发问故志赵商问甘棠行露之诗美召
伯之功笺以为当文王与纣之时召伯自明谁云文王
与纣之时乎至行露篇笺义云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
兴若当武王时被召南之化久矣衰乱之俗已销安得
云微云此文王时也序义云召伯听讼者从后录其意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9b 页 WYG0938-0095d.png
是以云然郑此答明甘棠笺之所云美其为伯之功
谓武王时也
何彼秾矣为刺诗林曰二南之诗虽大槩美诗亦有刺
诗不徒西周之时而东周亦与焉十二国风无以异也
何以辨之据何彼秾矣之诗可知矣其曰平王之孙齐
侯之子考春秋庄公元年书曰王姬归于齐此乃威王
女平王孙下嫁于齐襄公非平王孙齐侯子而何说者
必欲以为西周之诗于时未有平王齐侯乃以平为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0a 页 WYG0938-0096a.png
正之王齐如齐一之侯与书言宁王同义此妄也据诗
人欲言其人之子孙则必直言之如称卫姜云东宫之
妹邢侯之姨颂鲁僖公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又何疑乎
且其诗刺诗也以王姬徒然有容色之盛而无肃雍之
德何以使人化之故曰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
王姬之车诗人若曰言其容色固如唐棣矣然汝王姬
之车何不肃雍乎是讥之也今其序曰犹执妇道以成
肃雍之德变白为黑于理安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0b 页 WYG0938-0096b.png
   诗邶鄘卫
邶鄘卫商畿内地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分
其地置三监自纣城北为邶南为鄘东为卫成王灭三
监封康叔于卫后世并二国而有之七世至顷侯当周
夷王时卫变风始作各从其国本而异之为邶鄘卫之
诗自顷公至襄公凡十二君有诗者六成已下无诗
变诗以事为次诸变诗一君有数篇者大率以事之先
后为次故卫宣公先烝于夷姜后纳伋妻邶诗先匏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1a 页 WYG0938-0096c.png
苦叶后次新台是以事先后为次也举此而言则其馀
皆以事次也墙有茨鹑之奔奔皆刺宣姜其篇不次而
使桑中间之编篇之意或以事义相类或以先后相

邶鄘为变风首孔曰邶鄘卫者商纣畿内千里之地柏
舟之作夷王之时有康叔之馀烈武公之盛德资母弟
之戚成入相之勋文公则灭而复兴徙而能富土地既
庸诗义早作故以为变风之首既以卫国为首邶鄘则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1b 页 WYG0938-0096d.png
卫之所灭风俗既异美刺则同依其作之先后故以邶
鄘先卫也(正/义)
 辨卫诗为变风首所谓卫首变风者卫居纣都迫近
 王畿兼邶鄘而有之灭人之国罪莫大焉矧同姓者
 乎奈何天子不能讨方伯不能伐是以末强而本弱
 也迹卫诗之始卒君臣之乱未有甚于此时也民俗
 之敝未有甚于此国也圣人笔其罪以刑万世首之
 变风次之二南著善以明恶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2a 页 WYG0938-0097a.png
三国何以同风正义曰以康叔不得二国故知后世子
孙也顷公之恶邶人刺之则顷公以前已兼邶与鄘或
亦然矣周自昭王以后政教陵迟诸侯或强弱相陵故
得兼彼二国混一其境同名曰卫也此殷畿千里不必
邶鄘之地止建二国也或多建国数渐并于卫不必一
时灭之地理志云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尽以其地
封弟康叔号曰孟侯迁邶鄘之民于洛邑邶鄘三国之
诗相与同风如志之言则康叔初即兼彼二国非子孙矣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2b 页 WYG0938-0097b.png
邶曷在三国之前三国如此次者以君世之首立前者
为先故世家顷侯卒子釐侯立四十二年卒子共伯馀
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自杀卫人立
和为卫侯是为武公以顷公三国诗之最先故邶在前
也鄘柏舟与淇澳虽同是武公之诗共姜守义事在武
公政美入相之前故鄘次之卫为后也
   诗王国
王国者王城也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为西都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3a 页 WYG0938-0097c.png
王宅洛邑谓之王城为东都即今之河南周公往营成
周即今洛阳成王还西都十一世至幽王为犬戎所杀
平王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下同诸侯诗不复雅故
贬之谓之王国变风
王诗何以居变风孔曰言王国变风者谓以王当国故
服虔云尊之犹春秋之王人称王而列于诸侯之上在
风则卑矣已比列国当言周王则尊之故显王以当国
而叙以此应故每言闵周也王诗次在郑上谱退豳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3b 页 WYG0938-0097d.png
者欲近雅颂与王世相次故也又曰王下列诸侯谓化
之所及才行境内政教不加于诸侯与诸侯齐其列位
故其诗不能复更作大雅小雅而与诸侯同为国风焉
 辨平庄诗分为王风文王之世所谓风二南是也成
 王之世所谓风者豳诗是也何以平庄之世独无土
 风之作乎平庄之去成王也四百馀年王城之去岐
 豳也八百馀里土风既殊不可系于二南之末不可
 作于豳诗之末则分为王风而别系之亦势之当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4a 页 WYG0938-0098a.png
 非夫子之作意也
 辨平王列于国风李曰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春
 秋之作盖在平王之时黍离以下之诗皆是平王之
 诗也安得谓诗亡然后春秋作乎孟子所谓诗亡者
 雅颂之诗亡也今也平王之诗既下列于国则是诗
 之亡矣既以平王之诗为国风则是天王下列于诸
 侯矣然春秋又或书天王或书天王者盖春秋所以
 存王道也以是知春秋与诗相为表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4b 页 WYG0938-0098b.png
王风何以次卫周平王东迁政遂微弱化之所被才及
郊畿诗作后于卫顷国地狭于千里徒以天命未改王
爵仍存不可过于诸侯故使次之于卫也(谱/)
   诗郑国
郑风何以次王孔曰郑以史伯之谋列为大国桓为司
徒甚得周众武公夹辅平王克成大业有厉宣之亲有
缁衣之美既亲且勋故使之次王也
   诗齐国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5a 页 WYG0938-0098c.png
周武王封太公望于营邱是为齐凡五世至哀公政衰
纪侯谮之于周懿王而烹之当懿王时齐以变风始作
又九世至襄公有诗者二桓公已下无诗
   诗魏国
魏无世家其诗当在平桓间
魏风何以次齐魏国虽小俭而能勤踵虞舜之旧风有
夏禹之遗化故季札观乐美其诗音云大而婉俭而易
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故次于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5b 页 WYG0938-0098d.png
   诗唐国
周武王封弟叔虞于唐至六世孙僖侯唐之变风始作
唐之地尧都诗人本其风俗故云唐自僖至献公有诗
者四惠公已下无诗
唐风何以次魏唐者叔虞之后虽为大国昭公则五世
交争献后则丧乱宏多故次于魏下
   诗秦国
周赧王封非子于秦邑为附庸当宣王时命为大夫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6a 页 WYG0938-0099a.png
变风始作自非子至康公凡十五世有诗者十共已下
无诗
秦风何以次唐秦以仲始大襄公始命穆公遂霸西戎
卒为强国故使之次唐也(正/义)
   诗陈国
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当周厉王时陈之变风
始作凡十八君至于灵公有诗者五成公已下无诗
   诗曹国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6b 页 WYG0938-0099b.png
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凡十五君至于昭公卒共公立
有诗者四自文公已下无诗
   诗桧国
桧妘姓之国无世次其诗当在周夷王厉王之间
桧风曷次于末桧则其君淫恣曹则小人多宠国小而
君奢民劳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讥国风次之于末宜哉
(正/义)
   诗豳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7a 页 WYG0938-0099c.png
豳戎狄之地名也后稷曾孙公刘自邰而世居焉及成
王时周公遭四国流言之变居于东都乃思先祖公刘
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致王业之艰难以此叙己志而
作七月鸱鸮之诗成王悟而迎之故太师述其诗为豳
国之风
豳诗居变风末孔曰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使专一
国故次于众国之后小雅之前欲兼其上下之美非诸
国之例也(正/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7b 页 WYG0938-0099d.png
 辨豳诗有风雅之体林曰说诗之体土风之诗谓之
 风朝廷之诗谓之雅宗庙祝颂之诗谓之颂诸诗各
 具一体故皆以先后为次惟豳兼有风雅之制以为
 风则其辞作于朝廷系于政事以为雅则又记土风
 焉故列于风雅之间明其不纯于风而不可以雅也
 辨豳诗不入风雅正义曰金縢云惟朕小子其新逆
 是成王迎而反之代成王治国政而致太平其世居
 东都也其入摄王政也常守专一之德不有回邪纯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8a 页 WYG0938-0100a.png
 似公刘太王之所为也周公作诗之时有自比二人
 之意及其终得摄王政其事又纯似之此诗用于乐
 官当立题目太师于是大述周公之志以此七月之
 诗主述豳风之事故其诗不合在周之风雅而以为
 豳国之变风焉此乃远论豳公为诸侯之政周公陈
 之欲以此序己志非美王业之本不得入周召之正
 风也又非刺美成王不得入成王之正雅周公王朝
 卿士不得专名一国进退既无所系因其上陈豳公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8b 页 WYG0938-0100b.png
 故为豳之变风
 辨周公作诗之意夫豳风者周公之诗若不可为变
 风矣若不可居于国风之末矣考郑氏之补颖达之
 疏则曰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使尊一国故列之
 于众国之后小雅之前使兼其上下之美非诸国之
 比也呜呼豳风者周公之心也列之二南次之二雅
 次之三颂皆可也何居众国之末为尊周公耶此特
 不得圣人之意强为此言也夫周家之业后稷公刘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9a 页 WYG0938-0100c.png
 起之文武成之成王以幼冲嗣位周公恐文武之业
 日坠而天下之未一于周遂置身于可疑不幸四国
 唱之成王和之使周公睨不之愿后稷公刘文武之
 业浸浸微矣知其无可奈何乃有七月鸱鸮之诗述
 创业之艰难以遗成王又欲救于已变之后使天下
 之人与夫成王百官感其主而成武之继使无周公
 则变而下之正危而不之扶矣奚有七百年之基业
 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19b 页 WYG0938-0100d.png
豳风独念公刘大王七月之诗非刺成王非美成王也
故说先公之风化陈王业之艰难则是思念先公以比
叙己志也当时周公所作太师题之曰豳明其然矣而
先王豳州经十世知唯念公刘大王者以公刘初居豳
之王大王终主豳之君俱是先公之后皆有事难之故
周公身遭事难追念处豳先君明是念其后者故知周
公所念念此二人
豳诗何不列于雅七月诗周公所作也公刘诗召公所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0a 页 WYG0938-0101a.png
作也周公召公等也七月陈王业之本公刘亦云戒以
民事美公刘之厚于民其意亦尊也周公作之戒成王

七月之兴当既王之后公刘之兴亦当既王之后其时
并尊也然而七月则系豳风公刘列入大雅何也公刘
岂非豳国之君七月岂非公刘之诗乎先儒以为周公
遭变故七月为豳风召公先变故公刘为大雅其然乎
其不然乎豳风者名之为豳实周公诗耳周公之诗何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0b 页 WYG0938-0101b.png
不名曰周公国风而曰豳乎周者畿内国也畿内诸侯
上系于王不得国风也何不编于鲁鲁者伯禽封耳周
公不之鲁也何不编之雅与公刘之相伦公刘之诗言
其政事七月之诗言其风俗既曰风矣不得编于雅矣
周公作诗意在于豳而周公之诗无所可系故因谓之
豳也就豳言之七月东山皆正风也鸱鸮以下皆变风
也由是言之豳七月自无缘入雅不得云遭变故为变
风也且以七月东山为变风世复有不变风者乎曰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1a 页 WYG0938-0101c.png
则鸱鸮破斧之属何不列之于雅曰列之于雅是为变
雅成王虽疑周公而终任之摄政六年而后复子明辟
君臣之道亦无间矣君子成人之美故不使成王之世
有变雅之声而特引其诗使还周公也曰东山之诗非
刺也亦何以不入于雅曰当此之时成王犹谅闇故兹
事不得为成王之美亦不入雅明总已之际责在冢宰
也与春秋毛伯来求金相似乃知圣人之意六经如合
符契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1b 页 WYG0938-0101d.png
管蔡何以列于雅谱曰棠棣闵管蔡之失道何故列于
文王之诗正义曰周公虽内伤管蔡之不睦而作亲兄
弟之诗外若自然须亲不欲显管蔡之有罪缘周公此
志有隐忍之情若在成王诗中则学者知由管蔡而作
是彰明其罪非为闵之由此故为隐推进而上之文王
之诗因以见文王有亲兄弟之义也
   诗二雅
郑氏云二雅皆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小雅正十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2a 页 WYG0938-0102a.png
六篇自鹿鸣至菁菁者莪是也有其义无其辞者六变
雅正十四篇自六月之后也
雅颂何以称什什伍者部别聚居之名风及商鲁颂以
当国为别诗少可以同卷而雅颂篇数既多不可混并
故分其积篇每十篇为卷即以卷首之篇为什长卷中
之篇皆统焉言鹿鸣至鱼丽凡十篇其总名之是鹿鸣
之什者宛辞言四牡之等篇皆鹿鸣之什中也故乐师
注云彻者歌雍雍在周颂臣工之什言雍篇在臣工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2b 页 WYG0938-0102b.png
什中是卷首之篇为什长以统馀篇之目也(正/义)
雅题何以称同大小雅传谱正义曰国风皆题诸国之
名知其风土所在雅题不同周者以雅与国风殊绝又
无异代相涉故不言周也
小雅大雅之别孔氏曰王政既衰变雅兼作取大雅之
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大雅取小雅之音歌其政
事之变者谓之变小雅故其变雅之美刺皆由音体有
小大不复由政事之有小大也(正/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3a 页 WYG0938-0102c.png
小雅何以先大雅孔曰小雅所陈有饮食宾客赏劳群
臣燕赐以怀诸侯征伐以强中国乐得贤者养育人材
于天子之政皆小事也大雅所陈受命作周代殷继伐
荷先王之福禄尊祖考以配天醉酒饱德能官用士泽
被昆虫仁及草木于天子之政皆大事也诗人歌其大
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制其小体体有大小故分为二
焉风见优劣之差故周南先于召南雅见渐积之义故
小雅先于大雅此其所以异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3b 页 WYG0938-0102d.png
大雅小雅之乐上下雅谱曰其用于乐曰君以小雅天
子以大雅然而享宾或上取燕或下就天子享元侯歌
肆夏也则非元侯者不得歌之肆夏颂之族类颂下唯
有大雅故知于诸侯歌文王也传文又言文王两君相
见之乐是诸侯于邻国之君亦歌文王与天子于诸侯
同也乡饮酒燕礼合乐皆降于升歌歌鹿鸣合乡乐则
于歌文王者当合鹿鸣歌肆夏者当合文王也
诸侯曷用小雅之乐小雅之为天子之政所以诸侯得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4a 页 WYG0938-0103a.png
用之者以诗本缘政而作臣无庆赏威刑之政不得有
诗而诗为乐章善恶所以为劝戒尤美者可以为典法
故虽无诗者令得进而用之所以风化天下故曰用之
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因其节文使之有等风为夫妇之
道生民之本王政所重欲天下变化之故风为乡乐风
本诸侯之诗乡人所用故诸侯进用小雅
小雅曷无刺厉王诗谱曰小雅之臣何以独无刺厉王
曰有焉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之诗是也汉兴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4b 页 WYG0938-0103b.png
初师移其第耳
鹿鸣何以先小雅孔曰采薇序云文王之时西有昆夷
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将率歌采薇以遣之
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则采薇等篇皆文王之诗天
保以上自然是文王诗也鱼丽序文武并言则鱼丽武
诗也鹿鸣至天保六篇言燕劳群臣朋友是文事也采
薇三篇言命将出征皆是武事也故鱼丽序云文武以
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既以治内为先君为元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5a 页 WYG0938-0103c.png
首臣为股肱君能推诚以乐下臣能尽忠以事上此为
政之尤急故以鹿鸣燕群臣嘉宾之事为首也
六月小雅之变六月宣王北伐也郑氏曰从此至无羊
十四篇是宣之变小雅
 辨六月言废兴之由李曰六月之序总言废兴之由
 文武成康自鹿鸣之兴至于菁菁者莪之诗此周之
 所以兴也至于厉王之世斯道扫地小雅尽废此周
 之所以衰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5b 页 WYG0938-0103d.png
   大雅
大雅正变之篇大雅正十八篇变十三篇自文王卷阿
为正雅自六月之后为变雅
公刘何列于大雅见前豳诗何不列于雅
   诗周颂
周颂之作按左氏传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云
云郑谱云在周公复政成王即政之初
三颂为体各异颂诗直述祭祀之状不言得神之力但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6a 页 WYG0938-0104a.png
美其祭祀是报德可知此解颂者唯周颂耳其商鲁之
颂异于是矣商颂虽是祭祀之歌祭其先王之庙述其
生时之功正是死后颂德非以成功告神其体异于周
颂也鲁颂主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耳义与商
颂异也颂者美诗之名王者不陈鲁诗鲁人不得作风
以其得用天子之礼故借天子美诗之名改称为颂非
周颂之流也孔子以其同有颂名故取备三颂耳置之
商颂前者以鲁周之宗亲同姓使之先前代也(正/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6b 页 WYG0938-0104b.png
 辨颂体章句不一孔曰周颂三十一篇及那烈祖玄
 鸟皆一章者以其风雅人事刺过论功志在匡救一
 章不尽重章以申殷勤故风雅之篇无一章者颂者
 太平德治之歌述成功以告神直言写志不必殷勤
 故一章而已鲁颂不一章者鲁颂美僖公之事非告
 神之歌此则论功颂德之诗亦殷勤而重章也虽云
 盛德之同鲁颂实不及制故颂体不一也
颂诗何以言周雅不言周颂言周者以别商鲁也周盖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7a 页 WYG0938-0104c.png
孔子所加也书议列虞夏商周书各为一列当代异其
第则诗本亦当代为别商颂不与周颂相杂为次第也
既有商鲁须题周以别之故知孔子加周也
   诗鲁颂
周公伯禽受封于鲁十四世至僖公能遵伯禽之法既
薨而国人美之季孙行父请命于周史克作颂
鲁僖何以有颂谓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是咏歌之善称
王者有成功盛德然后声作焉今鲁诗称穆穆鲁侯敬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7b 页 WYG0938-0104d.png
明其德是美德也既克淮夷孔叔不逆是成功也故借
其嘉称以美其人言其所美有形容之状故称颂也以
作颂非常故特请之天子以鲁周公后僖公又实贤君
故特尊之不然亦不得转借其名而作颂也(鲁颂/谱)
 辨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如禘太庙不郊三望皆为春
 秋所讥然为小失非有损于国家僖以鲁之先君国
 事多废远遵伯禽之法能复周公之宇故臣子请而
 作颂(正/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8a 页 WYG0938-0105a.png
 辨鲁僖公之有颂颂之为体非徒天子用之诸侯之
 臣子凡所以祝颂其国者亦得用之僖公既没鲁人
 述陈其功德以告于王王命鲁臣之能文者颂之其
 君比之诸侯则贫俭其时比之春秋则小康其事则
 臣子之愿心而非有谄畏此孔子所以取而录之也
鲁颂皆史克所作駉颂序云史克所作是广言作颂
不指駉篇则四篇皆史克所作閟宫云新庙奕奕奚斯
所作自言奚斯作新庙耳而汉世文人班固王延寿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8b 页 WYG0938-0105b.png
等自谓鲁颂是奚斯作之谬矣故王肃云当文公时鲁
贤臣季孙行父请于周而令史克作颂四篇以祀是肃
意以其作在文公之时四篇皆史克所作也
鲁颂惟閟宫可疑李曰鲁颂四诗惟閟宫独为可疑如
駉之诗言牧马之事有駜之诗言君臣宴饮泮水言
其修泮宫服淮夷虽其事僖公未能尽之然所褒之事
犹为可褒也至于閟宫之诗则所褒者非可褒之事也
毁誉失真莫此为甚且如閟宫之诗言祀姜嫄后稷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9a 页 WYG0938-0105c.png
于文武大王与夫郊天之祭鲁以诸侯之国而祀姜嫄
后稷周之先王不可也郊天之祭亦不可也此诗乃盛
称祭庙与郊天之祭以示誇耀不亦过乎此序美僖公
能复周公之宇也亦不可信诗序徒见诗中言居常与
许复周公之宇故附会以为复周公之宇殊不知诗人
所言乃祝颂之辞也如曰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与夫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皆是祝颂之辞若以万有千岁
眉寿无有害果为非祝颂之辞则是僖公果有万有千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29b 页 WYG0938-0105d.png
岁乎故此序言复周公之宇亦为可疑也
   诗商颂
商高宗中兴时有作诗颂之者武王灭商封微子代
殷后七世至戴公当宣王时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
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孔子录诗时得五篇矣
商颂著后王之义正义曰今诗是孔子所定商颂止有
五篇明是孔子录诗之时已亡其七篇唯得此五篇而
已王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夫三统夏之篇章既已泯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0a 页 WYG0938-0106a.png
弃唯有商颂而已孔子既录鲁颂同之三王之后乃复
取商颂列之以备二颂著为后王之义使后人监视三
代之成法其法莫大于是言圣人之有深意也
周太师何得商颂谱问曰周太师何由得商颂曰周用
六代之乐故有之正义曰以用六代之乐乐章固当有
之故得有商颂也然则自夏以上周人亦存其乐而竟
无其诗者或本自不作或有而灭亡故也此商颂五篇
自是商世之书因宋而后得有故郑为谱因商而又序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0b 页 WYG0938-0106b.png
宋也
宋何以无变风商颂谱问者曰列国政衰则变风作宋
何独无乎曰有焉乃不录之王者之后时王所客也巡
狩述职不陈其诗亦是无贬黜客之义也
   杂论
风雅颂之体不同陈曰夫子删诗风雅颂各得其所何
尝以风必为诸侯之诗彼序诗者妄以风辨尊卑见王
黍离在国风则不得不谓之降王室而诸侯乌有王室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1a 页 WYG0938-0106c.png
之尊圣人辄降之乎呜呼自诗序作诗虽存而亡久矣
王室尚可降为诸侯则天下岂复有理圣人岂复有教
乎谓诗之傅于世吾不信也曾不知圣人谓之风谓
之雅谓之颂者此直古人作诗之体何尝有天子诸
侯之辨耶今人作诗有律有古有歌有行体制不同而
名亦异古诗亦然谓之风者出于风俗之语大槩小夫
贱𨽻妇人女子之言浅近易见也谓之雅者则其非浅
近易见其辞典丽纯厚故也谓之颂者则直赞其上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1b 页 WYG0938-0106d.png
功德尔三者体裁不同是以其名异也今观风之诗大
率三章四章一章之中大率四句其辞俱重复相类既
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曰参差
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既曰葛之覃兮施
于中谷维叶萋萋又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樛木三章四十有八字惟八字不同甚者殷其雷三章
七十二字惟六字不同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北
门三章俱言之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2a 页 WYG0938-0107a.png
上矣桑中三章皆言之凡风之体皆言重辞复浅易如
此若夫雅则不然其言典则非复小夫贱𨽻妇人女子
能道之盖士君子为之也然雅有小大小雅之诗固已
典正非风之体然语间有重复雅则雅矣犹其小者尔
曰小雅者犹言其诗典正未至于浑厚大醇也至于大
雅则浑厚大醇矣其篇有十六章章有十二句者比之
小雅愈以典则非深于道者不能言也风与大雅小雅
皆道人君政之得失有美有刺有讽颂则无有颂惟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2b 页 WYG0938-0107b.png
铺张勋德尔学者试以风雅之诗与颂之诗详观之然
后知圣人辨小大之意以风雅之诗与颂之诗详观之
然后知四者之体各不同矣夫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
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当圣人未反鲁之时虽古诗之多
风雅颂皆混殽无别待圣人而后各得其所者可无思
乎彼序诗者妄人尔不知此理乃以言一国之事谓之
风言天下之事谓之雅政有小大故有小雅有大雅颂
则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言皆惑既以风为诸侯又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3a 页 WYG0938-0107c.png
周南为王者之风后妃之德何耶借谓文王在当时犹
为诸侯故得谓之风而豳诗乃成王之时周公之事亦
列于风岂当时亦未为王乎故谓黍离降而豳诗亦降
矣观此言风之谬可知既以小雅蓼萧为泽及四海以
湛露为燕诸侯六月采芑以为北伐南征王者之政孰
有大于此又以小雅为政之小何耶吾不知常武之征
伐何以大于六月卷阿之求贤何以大于鹿鸣观此言
雅之谬可知颂者谓其称君之功德则是矣何必告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3b 页 WYG0938-0107d.png
神明乎岂不告神明则不得为颂也哉既以敬之为戒
成王小毖为求助与夫振鹭臣工闵予小子皆非告神
明而作也观此言颂之旨又不通矣今田夫里妇皆能
卿士之歌此即古风之遗体也唐人作淮夷雅汉人作
圣主得贤臣颂之类此即古之雅颂遗体也何用他说

诗次颠倒之疑李曰诗三百之多本末有颠倒者如载
驰之诗卫懿之诗乃在于文公之后清人之诗郑文公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4a 页 WYG0938-0108a.png
之诗乃在于突忽之前葛藟之诗平王之诗乃在于桓
王之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诗乃在于四牡之后而
邠风之破斧乃在于东山之前虽其颠倒如此亦非诗
之本意也如四牡之诗但言人君之劳使臣不可不知
其勤劳皇皇者华但言使臣之出使不可不知其疾苦
诗之本意如斯而已如必泥先后之序非诗人之本意

论篇章散亡先后失序陈曰去古愈远圣道不明篇章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4b 页 WYG0938-0108b.png
散亡先后失序后之学者不见圣人之全经不识古人
之大体如春秋之时赵衰之赋河水子驷之赋河清祭
公之作祈招宋公之赋新宫而今皆阙焉则诗之篇章
其逸多矣孔子未删之前始于周召而终于桧曹今之
诗次始于周召而终于曹豳者其封之先后国之大小
与其作诗之时皆失其次篇章之序其乱甚矣
古人学诗不同古人学诗取其善言美意而已夫子于
诗所取者不过思旡邪南容于诗三复者不过白圭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5a 页 WYG0938-0108c.png
路于诗终身诵者不过不求初未尝区区分别所作之
人所采之时故孟子号长于诗者而以戎狄是膺为周
公之诗有不暇恤也后世始并其本末源流论之然后
为通经虽其守约之心未必如古而贯穿驰骋亦足尚

宋朝傅授之学宋朝惟存外傅其说与毛义绝异诸儒
惟本毛郑颇以己意增益诗序先儒谓子夏所作毛公
卫宏颇加润色近世诸儒议之不齐自欧阳脩论诗颇
群书考索 续集卷七 第 35b 页 WYG0938-0108d.png
疑序有舛误苏辙独存大序夷考其说鲜不本序义者
王安石训其义子云训其辞虽知本诗序至于比兴穿
凿苛碎学者由此拘牵小文胜而大义隐(唐仲/友文)
 
 
 
 
 群书考索续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