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937-08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十三
            宋 章如愚 编
  财用门
   鬻僧类
后汉明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
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以为
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937-0866b.png
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
愚俗精于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
像而王公贵人尤甚楚王英最先好之
晋末伪秦姚兴僭位一方招延缁素演说佛经四方至
者凡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 南朝齐武帝遗
诏公私不得出家为道及起塔寺以宅为精舍并厌断
(禁浮/屠)
梁武帝笃志事佛前世所未闻至于舍身披缁以为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937-0866c.png
𨽻宗庙之祭不荐毛血重围之中犹聚大众以念佛卒
使台城不守身辱国亡
魏显祖时平齐户及诸民岁输粟六十斛入僧曹者即
为僧祗户粟为僧祗粟凶荒以振民于是僧祗户粟遍于
州镇矣(宋明/帝纪)
唐高祖初傅弈上疏极諌诋浮屠法中书令萧瑀进曰
佛圣人也非圣人者无法请诛之弈曰礼始事亲终事
君而佛逃父出家非孝者无亲瑀不答 高祖九年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937-0866d.png
浮屠老子法 至太宗复立之 明皇欲相姚崇崇上
十事曰武后造福先寺费钜百万臣请绝佛营造可乎
帝曰朕能行之
元宗时安禄山反杨国忠以为正库物不可以给士遣
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
而已明年郑清叔与宰相裴冕建议以天下用度不充
诸道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又于辅关诸州纳钱度道
士僧尼万人 肃宗引浮屠数百居禁中号内道场张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937-0867a.png
镐曰天子之福要在养人愿勿以小乘挠圣虑
宪宗迎佛骨于凤翔留禁中三日乃历遍诸寺王公士
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刑部侍郎韩愈上疏切諌宪宗
大怒将加极刑裴度崔群为之营救乃贬潮州刺史
武宗素恶僧尼会昌四年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一寺
天下节度观察治所各留一寺多不过三十人馀皆勒
令归俗毁招提兰若四万馀区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
十五万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937-0867b.png
宣宗立尽反为会昌之政
懿宗咸通十四年八月上遣使迎佛骨群臣諌言宪宗
迎佛骨寻晏驾上不听(本/纪)
周世宗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
像钱益少乃敕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
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
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十以上其罪
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937-0867c.png
夫佛以善道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
耶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
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宋朝两京诸州僧尼共六万七千四百馀人岁度千人
自后削平诸国其后僧籍弥广江浙福建尤多
太宗崇尚释教兴国中置院于太平兴国寺后改为传
法院车驾亦尝临幸得西域僧法天及息天灾施获等
取所献梵夹翻译焉息天灾等人赐紫袍师号又命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937-0867d.png
臣润色其文是岁息天灾等献所译经文一卷诏入藏
刻板流行自是尽取禁中梵夹俾之翻译每诞节即献
经焉息天灾等皆至朝散大夫光禄鸿胪卿以卒自是
译经之盛近世无比
太宗作新译经之首教序仁宗作景祐天竺字原序以
赐之
雍熙二年诏自今经业精熟者方许系籍 至道元年
览泉州僧籍一岁未度者僧四千馀人耸然语侍臣曰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937-0868a.png
一夫耕三人食尚有馁者近世一夫耕迨至十人食天
下黎民安得不至重困当降约束真宗景德二年真宗
御便殿引对诸寺院主首僧询行业优长者次补左右
街僧录先是道官正令功德使选之迁补所置或非其人
故上阅试焉 祥符元年军卒张霸缘相国寺幡竿舍
身上语近臣曰朕昨令诘其故霸在营常诵经无为恶
之迹然事佛岂在舍身第愚人不晓其旨若不戒约恐
寖以成俗愚民无故自杀耳自今为检约 祥符三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937-0868b.png
命李维直史馆路振等宿于中书出经论题考试左右
街僧官而序迁时又命知制诰王曾等考试道士石知
章等十人中选为道官也
天禧二年三月诏不许创脩寺观院宫州县常行觉察
如造一间以上许人陈告所犯者依法科罪州县不切
觉察亦行朝典公主戚里节度至刺史已上不得奏请
创造寺院开置戒坛如违御史弹奏 是岁又诏诸处
不系名各寺院多聚奸盗骚扰乡村况有条贯不许存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937-0868c.png
留并令毁折其舍宇三十间已上并留存 天禧二年
八月诏普度道士女冠僧尼凡度二十六万二千九百
馀人 天禧三年知越州高绅言僧尼既受戒还家即
受父母拜礼臣责问僧司其言有实窃见唐贞观五年
当禁僧尼受父母拜望降敕特行戒止奏可违者重决
罚之 天禧三年以宰臣丁谓为译经使润文官一员
以学士晁向李维同润文二员丁谓罢使后亦不常
天禧五年道士万九千六十六人女冠七百三十一人僧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937-0868d.png
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三百三十
九人江浙福建常居天下之半 仁宗天圣四年宰臣
王曾等言剃度太多皆惰农游手之人无益政化张知
言臣托枢密日尝断劫盗有一火之中全是僧行者
上曰自今切宜惩革勿使太滥(惩革/太滥) 天圣八年诏应
男子出家为僧道者祖父母父母在别有亲兄弟侍养
方可得出家(禁男子祖父母父/母在不许出家) 景祐元年道士万一
千五百三十八人女冠五百八十八人僧三十八万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937-0869a.png
千五百三十人尼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三人 庆历二
年道士万九千六百八人女冠五百二十二人僧三十
四万八千一百八人尼四万八千四百十七人 至和
初陈执中执政因乾元节听僧五十人度一人既而言
者以为不可复百人度一 至和元年诏乾元节度僧
限百人度一人 嘉祐三年贾昌朝奏京师僧寺多招
纳亡赖游民为弟子或藏匿亡命奸人自今皆取乡贯
保任方听收纳诏从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937-0869b.png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戊戌知諌院钱公辅言祠部遇岁
饥河决鬻度牒以佐一时之急若于无事时立为陈乞
恩例则亦可惜欲乞自今宫禁遇圣节恩赐度牒并裁
损或减半为紫衣稍去剃度之冗从之卖度牒盖始此
(前此未尝书卖度牒因/钱公辅言表而出之) 熙宁二年赐五百道度牒
付陜西宣抚司易见钱籴榖 熙宁二年王安石奏事
上因问曰程颢所言不可卖度牒作常平本钱如何安
石曰颢所言自以为王道之正臣以为颢所言不达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937-0869c.png
道之权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不援是豺狼也今度
牒所得可置粟凡四十五万石若凶年人贷三石则可
全十五万人性命今欲为凶年计当于丰岁为之而国
用有所不暇故卖祠部所剃者三千人头而所可救活
者十五万人性命若以为不可是不知权也 熙宁七
年给度牒五百道付河东运使修城 熙宁七年赐度
僧二千五百道赈泾原环庆路饥民及永兴路常平籴
本 熙宁八年上批勘会卖度牒数呈有司言自嘉祐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937-0869d.png
至治平总十三年给七万八千馀道熙宁至今八年给
八万九千馀道 元丰七年门下言度牒已著令每道
为钱百三十千检会夔州路每道三百千以次减为百
九十千价高处别取旨从之
高宗绍兴七年献言之人有欲多卖度牒者朕以为不
然一度牒所得不过三百千一人为僧则一夫不耕其
所失岂止一度牒之利若住数年其徒当自少矣(长/编)
绍兴十三年进呈寿皇寺乞每年拨放有碍昨降权住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937-0870a.png
指挥上谕曰既有权住指挥且休放行朕观昔人有恶
释氏者欲非毁其教绝灭其徒有喜释氏者即崇尚其
教信奉其徒二者皆不得中朕于释氏但不使其太盛
耳献言之人有欲多卖度牒以资国用朕以为不然一
度牒所得不过一二百千而一人为僧则一夫不耕其
所失岂一度牒之利若住拨放十数年之后其徒当少
息矣(禁度/牒)
绍兴二十六年王太宝乞减折帛钱劄子上谕曰王太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937-0870b.png
宝近又乞放行度牒殊未晓朕意建言者多以出卖度
牒为利亦以祝人主寿延洪国祚为言佛老自东汉永
平间方流入中国五帝三王之时人主寿至百岁卜年
至于八百此时安在哉朕以为人主但当凡事上则求
合天心下则仁及生民自然享国久长如高齐萧梁奉
佛皆无益 绍兴二十七年上谕曰今田莱多荒若更
卖度牒是驱农为僧且一夫受田百亩一夫为僧即百
亩之田不耕矣朕所以不给度牒者正恐僧徒多则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937-0870c.png
耕者众矣
   经总制
宣和间王师讨方腊命陈亨伯经制东南七路财赋亨
伯始议若卖酒若鬻糟若商税若田宅贸易牙税若头
子钱若楼店钱皆稍增其数别历收系以供移用谓之
经制钱其后卢用原为发运判官颇附益之至翁彦国
为经制使仿其法又取赢焉谓之总制钱东南一岁所
入一千七百馀万缗 靖康初凡亨伯所创名色一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937-0870d.png
罢 建炎三年议者复请推其法行之于是权添卖酒
钱量添卖糟钱添收牙税钱加收头子钱增收五分房
钱尽收𨽻经总制建议之始犹曰军兴权行事定即罢
而后来申请滋多名因浸广如商税钞旁勘合朱墨之
属视宣和有加焉头子钱始也每缗十文 宣和二十
 绍兴五年三十 十年四十 乾道五十六有系额
不系额之异
   月桩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937-0871a.png
月桩钱始于绍兴江西谓之月桩湖南谓之大军钱初
大军分屯江淮调度趣迫转运司提督诸郡随月桩钱
以应军需元降旨挥以系省不系省封桩不封桩钱取
拨应办然其名色钱𨽻截用之外类皆有名而无实边
事既宁重为州县之病敷曲引鬻状纸随事科罚以足
其数 绍兴九年金人败盟中原用兵经费至广江东
运使马承家奏请置月桩钱时参使孟庾主其议将系
省不系省钱有额上供无额上供等五十馀件不以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937-0871b.png
无拘碍仰取合于窠石每月先次收桩如月桩钱未足
未许解诸司钱此绍兴九年二月指挥也故当时降诏
不许科罚后来岁月浸久诸司往往全额夺去而县道
独留其名所谓月桩钱无非凿空横取于民也
   会计录
周时任民以九职敛之以九赋节之以九式而太宰之
尊实司九职然犹立会计之官以谨其出纳之数有职
内以会其入职岁以会其出职币以会其馀而其大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937-0871c.png
则总之以司会而掌之以司书彼其所以会之者非若
后世计于数岁之后也其分之官司有日要焉有月成
焉有岁会焉其出纳之数少差于旧则会计之官随而
正之盖惧其循习而弊生也
唐宪宗元和二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
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
凤翔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由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
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福建鄂岳湖南八道四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937-0871d.png
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税户四分减三天下
兵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馀人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
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所调发不在此数(通/鉴) 宋
朝苏辙曰唐李吉甫始簿录元和国计丁谓等因之为
景德皇祐治平熙宁四书网罗一时出纳之计首尾八
十馀年本末相授有司得以居今而知昔参酌同异因
时施宜此前人作书之本意也
真宗景德会计录景德元年丁谓权三司使撰景德会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937-0872a.png
计录五卷上之(续长/编节) 四年丁谓上会计录时议封禅
上虑用度不足以问谓谓奏府库充实遂以会计录上
(圣政/编年)
祥符会计录祥符九年辛酉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上
会计录特前为三司使诏纂大中祥符八年天下户口
财赋凡户八百四十二万二千四百三口一千八百八
十八万一千九百三十计入两税钱帛粮斛二千二百
七十六万四千一百三十三丝绵二草二千二百八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937-0872b.png
三万六千六百三十六茶盐酒税𣙜利钱帛金银二千
八百万二千诏奖之仍付秘阁
仁宗皇祐会计录皇祐四年田况除三司使金榖用度
利害纤悉罔不备举议者谓三司使自陈恕李士衡之
后惟况为称职撰皇祐会计录上之上尝面谕之曰卿
谋猷深远器识宽厚堪任国大事未几拜枢密副使(续/长)
(编/录)
英宗治平会计录治平中蔡襄著治平会计录(会/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937-0872c.png
神宗熙宁会计录国家自天圣以后用度浸广故于会
计录加详神宗嗣位用王安石参预枢要尤以理财为
先务 熙宁三年条例司始议取三司簿籍考观本末
与使副同商度经久废置之宜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
皆编著定式诏用其议以刘瑾等编三司岁计及南郊
式金君卿等编三司籍簿条例司总领焉(四朝/志) 熙宁
五年朝廷患天下文帐之繁始命曾布删定法式布因
请选吏于三司颛为一司命以駮磨帐司之置始此矣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937-0872d.png
复以张设官吏縻费过当而罢 熙宁七年十月庚辰
诏三司置会计司以宰相韩绛提举先是绛奏三司总
天下财赋其出入之数并无总要考校盈虚之法欲选
官置司以天下户口人丁税赋及场务坑冶河渡房园
之类祖额年课及一路钱榖出入之数去其重复注籍
岁比较增亏及具废置名件钱物羡馀横费等数或收
多则寻究因依以当职之官能否为黜陟若支不足或
有羡馀理当推移使有无相济如此则国计大纲朝廷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937-0873a.png
可以省察议论政事足宽民力仍乞臣绛提举(同/上)
哲宗元祐会计录元祐中苏辙著也其叙曰凡计会之
实取元礼之八年而其别有五一曰收支叙而今者一
岁之入金以两计者四千三百而其出之不尽者二千
七百银以两计者五万七千而其出之多者六万钱以
千计者四千八百四十八万而其出之多者一百八十
三万䌷绢以匹计者一百五十一万而其出之多者十
七万榖以石计者二千四百四十五万而其出之不尽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937-0873b.png
者七十四万帛以束计者七百九十九万而其出之多
者八百八十一万然则一岁之入不足以供一岁之出
矣二曰民赋叙有曰丁谓之记景德田况之记皇祐皆
以均税为言矣三曰课入四曰储运五曰经费(栾城/集)
元祐元年四月户部言左司郎中张汝贤言乞诸路转
运司会司自熙宁以前岁入几何岁用几何朝廷常供
之外非泛所须者岁又几何熙宁以前岁入几何仍具
某事之费因某法而有令某法既改则其费可罢要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937-0873c.png
省不急之用量入以为出则无异时之患从之(通/鉴)
元祐二年有司奏制国用量入为出必当周知天下金
榖之数以察登耗虚实乃能裁节繁冗必资成法以为
总要国家自景德至熙宁并修会计录宜复讲修以备
观览三年编修会计录成韩宗彦苏辙抗疏谓一岁之
入不足以支一岁之出先是裁减浮费所损者二十馀
事太后遂以身先天下减亲族恩泽(四朝/志)
   数目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937-0873d.png
真宗景德四年七月权三司使丁谓言景德三年新收
户三十三万二千九百九十八流移者四千一百五十
总旧实管七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一户一千六
百二十八万二百五十四口比咸平六年计增五十五
万三千四百一十户二百万二千二百一十四口赋入
总六千三百七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九贯石匹斤数
比咸平六年计增三百四十六万五千二百九欲望特
降诏目自今以咸平六年户口赋入为额岁较其数具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937-0874a.png
上史馆从之(长/编) 天禧五年天下户八百六十七万七
千六百七十七口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三百二十所收
租税比至道末榖增一百七万五千馀石钱增二百七
十万八千馀贯绢减万馀疋絁䌷减九万二千馀疋布
增五十万六千馀疋丝线减三万五千馀两绵减一百
一十七万五千馀两茶增一百一十七万八千馀斤刍
茭减一千一百万五千馀围蒿减一百万馀围炭减五
十万四千馀秤鹅翎杂翎增十二万九千馀茎箭簳增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937-0874b.png
四十七万只黄蜡增五万馀斤又䪌八十一万六千馀
量麻皮三十九万七千馀斤盐五十七万七千馀石纸
十二万三千馀幅芦䕠三十六万馀张大率名物约此
其折变及移输北壤者视当时所须焉至道末上供钱
一百六十九万二千馀贯金一万四千八百两银三十
七万六千两丝七十万五千两绵四百九十七万两䌷
三十七万九千疋绢一百七十万八千疋絁五万二千
匹布一百一十万六千疋又𣙜利所获总一千一百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937-0874c.png
十三万三千馀贯国家率三岁一亲郊祀共计缗钱常
五百馀万贯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绢平其直而给之大
凡邦国经制举一岁之费钱一千六百九十三万馀贯
金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两银六十二万馀两绢三百三
十三万三千馀疋䌷九十万三千馀疋絁五万九千馀
疋绵七百四十五万两丝线一百六十四万两布二百
六万三千馀端粟二千一百九十四万石刍二千二百
万六千围举一岁京城给文武官三班使臣及诸司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937-0874d.png
等奉钱四万五千八百馀贯给以他物者九万一千四
百馀贯禄粟五万一千馀石粮五十四万二千馀石骑
军一岁给钱六十八万馀贯都虞侯以上禄粟一万四
千馀石粮一百一十八万馀石步军一岁给钱七十一
万馀贯禄粟七千八百馀石粮一百八十二万九千馀
石大抵若此而亦有盈缩焉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
馀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获钱二千六百五十三
万馀贯金万四千四百馀两银八十八万三千九百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937-0875a.png
两丝四百一十七万二千馀两绵一千八百九十九万
一千馀两绢一百五十五万二千馀疋䌷九百四十一
万五千馀疋绫二千四万四千馀疋絁一十三万七千
馀疋纱縠二万三千馀疋锦绮二万八千馀疋布三百
五万七千馀疋茶七十六万馀斤盐二十六万三千八
百馀石香药真珠犀象七十馀万斤条片颗竹木䕠箔
三百六十馀万条片五榖二千九百八十三万馀石草
三千万馀围木炭薪蒿千馀万斤束总费钱二千七百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937-0875b.png
一十四万馀贯金一万三千五百馀两银五十八万馀
两丝三百六十三万二千馀两绵一千六百五十万馀
两䌷七十六万四千馀疋绢四千一百七十三万七千
馀疋绫十万七千馀疋絁五万二千馀疋罗二万七千
馀疋纱縠一万一千馀疋锦绮六千七百馀疋布一百
二十九万七千馀疋茶三十六万六千馀斤盐十一万
八千馀石香药真珠犀象五十二万三千馀斤条片颗
竹木䕠箔一百二十三万二千馀条片五榖三千四百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0937-0875c.png
十八万二千馀石草三千四百三十八万三千馀围木
炭薪蒿四百五十万馀斤束景德郊祀七百馀万东封
八百五十馀万祀汾阴上宝册又增二十万丁谓为三
司使尝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凡举
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有优诏奖焉(长/编)
仁宗皇祐元年户部副使包拯言此疏不得其陈疏(论/庆)
(历八年出入数必/是次年也因附此)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
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二百馀员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0937-0875d.png
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祖宗朝
才四十馀年已逾一倍多矣切以唐虞建官惟百夏商
倍之周设六官僚属渐广秦并六国郡县益众降及汉
魏以至隋唐虽设官寖多然未有如本朝之繁冗甚也
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
所任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则有馀矣
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榜仅千人复
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荫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0937-0876a.png
计之又不止于三倍是食禄者月增力田者日耗则国
计民力安得不窘乏哉臣谨按景德中天下财赋等岁
入四千七百二十万七千匹贯石两支数阙当考在京
岁入一千八百三十九万二千疋贯石两支一千五百
四十万四千九百疋贯石两庆历八年天下财赋等岁
入一万三百五十九万七千四百疋贯石两支八千九
百三十八万三千七百疋贯石两在京岁入一千八百
五十九万六千五百疋贯石两支二千二百四十九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0937-0876b.png
九百疋贯石两况天下税籍有常数矣今则岁入倍多
者何也盖在祖宗之世所输之税只纳本色自后用度
日广沿纳并从折变董率暴敛日甚一日何穷之有天
下田土财用比之曩时虚耗渐以不逮岂于今而能倍
之乎非天降地出但诛求于民无纪极尔输者已竭取
者未足则大本安在哉臣以谓冗兵耗于上冗吏耗于
下欲救其弊当治其源治其源者在乎减冗杂而节用
度若冗杂不减用度不节虽善为计者亦不能拯也方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0937-0876c.png
今山泽之利竭矣征赋之入尽矣幸而西北无事乃是
可为之时若不锐意而改图但务因循必恐贻患将来
有不可救之道矣伏望陛下上体祖宗之成宪下恤生
灵之重困谓设官太多也则宜艰难选举澄汰冗杂谓
养兵太众也则宜罢招募㨂斥老弱土木之功不急者
悉罢之费出无名者并除之惩禁中奢侈之端节上下
浮枉之费当平成之代建长久之策愿陛下留神省察
申命宰执条此数事而力行之则天下幸甚(长/编) 皇祐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0937-0876d.png
二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入内都知王守忠
右司谏陈旭与三司较天下每岁财赋出入之数以闻
(四年正月乃以/上闻 长编) 皇祐四年王尧臣王守忠陈旭等较
庆历皇祐总四年天下财赋出入凡金币丝纩薪刍之
类皆在其数参相耗登皇祐元年入一亿二千六百一
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四而所出无馀为书七卷丙辰
上之诏送三司取一岁中数以为定式(二年正月受命/至是乃上之)
(长/编)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0937-0877a.png
英宗治平四年至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
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景祐中收商税数四
百五十馀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馀贯景德
中收酒课四百二十八万馀庆历中收一千七百一十
万馀贯景德中收盐课三百五十五万馀贯庆历中收
七百一十五万馀贯但茶亦有增而不多尔天下和买
䌷绢本以利民初行于河北但资本路军衣遂通其法
以及京东淮南江浙景祐中诸路所买不及二百万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0937-0877b.png
庆历中乃三百万疋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
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复有遗利自古
有国者货利之入无若是之多其费用亦无若是之广
(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奏疏 长编)
神宗元丰三年宋兴承五代之弊政六圣相继与民休
息致生齿既庶而财用有馀且以景德皇祐治平校之
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祐户一千
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九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0937-0877c.png
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天下岁入皇祐治平皆一亿万
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景德官一万馀员皇祐二万
馀员洎任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馀员总二万四千员
景德郊费六百万皇祐一千二百万治平一千三百万
以二者校之官之众一倍于景德郊之数不同如此则
皇祐治平用财之端多于景德也诚诏有司按寻载籍
而讲求其故使官之数入者之多门可考而知郊之费
用财之多端可考而知然后合议其可罢者罢之可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0937-0877d.png
者损之使天下之人如皇祐治平之盛天下之用官之
数郊之费皆同于景德二者所省者盖半矣则又以类
而推之天下之费有约于旧而浮于今者有约于今而
浮于旧者其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目而杜之约者必
求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如是而力行以岁入一亿万
以上计之所省者十之一则岁有馀财一万驯致不过
有所省者十之三则岁有财三万万以三十年之通计
财当有馀财九亿万可以为十五年之蓄自古国家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5a 页 WYG0937-0878a.png
富未有及此也
高宗绍兴五年周室制国用之法在于用地大小视年
之礼耗量入以为出汉祖定天下之本在于得秦图籍
周知四方盈虚强弱之实国朝景德皇祐皆有会计录
至治平熙礼亦有此书其后苏洵又仿其法作元祐会
计录虽书未及上其大略亦有可观者皆所以总括巨
细纲纪出纳凡天下赋入与官吏养兵之数条章各立
支费有限谨视其书上下遵守此作会计录之本意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5b 页 WYG0937-0878b.png
今国家比年以来财赋清虚用度滋广正宜括岁入之
厚薄因计岁出入之多寡分其品目别其名色总贯旁
通载之图籍检考之间如运之掌斯可以裁减浮费增
益邦赋诚今日之先务也望选委详练财赋之官俾效
景德元祐等书撰集成录自元年止四年为率每岁所
出之数列之于前却以今岁计之除颁借已支费外总
计见今实有之效合计若干复以日计至岁终凡官吏
之费及应于合用之数通计若干名曰会计录量入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6a 页 WYG0937-0878c.png
出既有以见有无之实截长补短斯可以制裁损之宜
庶几国用有制
光宗绍熙三年臣闻当今之务莫急于宽民力自国朝
混一之初岁入缗钱不过一千六百馀万 太宗皇帝
以为极盛而倍于唐室矣其后可增岁广至熙丰问言
利之臣极力聚敛然后岁入五千馀万渡江之初东南
岁入不满千万比年乃增至六千五百馀万则所入倍
于祖宗时固已多矣祖宗时中都吏部录兵廪之费全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6b 页 WYG0937-0878d.png
费不过百五十万元丰间纷更费用亦不过月支三十
六万至宣和末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
初虽连年用兵然月支百二十万非泛无不预焉则其
所费亦倍于祖宗时多矣此无他故盖所取者皆祖宗
时所未尝有作俑于后来也所用者皆循习升平积弊
而不量今日之事力也何谓后来作俑今上供正赋不
过缗钱二百万此如经制钱六百六十馀万(宣和末发/运使经制)
(两浙创立建炎/初吕颐浩再复)总制钱七百八十馀万(绍兴初/参政)孟庚总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7a 页 WYG0937-0879a.png
(财赋/创立)月桩钱七百八十馀万(绍兴初应副/大军创立)皆祖宗未
尝有也其它名色烦碎如增收添收籴本降本七分五
分之类又起于近时也姑以两浙言之在祖宗时一岁
通收缗钱不过三百三十馀万而茶盐酒税十居其八
州郡支费皆在其间今两淮岁输缗钱千一百万(浙东/四百)
(二十八万浙西/七百五十六万)而茶盐之利又专𨽻朝廷州县支费亦
不预焉然则今之取民不知几倍于祖宗时矣斯民安
得不穷困无聊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六十三 第 27b 页 WYG0937-0879b.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