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937-07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五十一
            宋 章如愚 编
  民门
   风俗
古者一道德以同俗齐七政以防民自五家之比至于
五州之乡使之相保相受而又以本俗六安万民联兄
弟以同其恩联师儒朋友以同其义先王尚以谓民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937-0722b.png
观听志虑不可不一而上之好恶不可不示也故大司
徒以五礼六乐教民而在上无异教掌道王之德意志
虑而在上无异政合万民以通其财以同其量度而在
下无异尚除其怨恶同其好恶而在下无异情而训万
民又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正岁则布而训四
方而观新物是以人无异心而天下如一家则其风俗
可谓同矣自秦以来贵变诈而务峻刻使风俗薄恶人
物嚣顽德色谇语之风历数十年而不改天下之风俗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937-0722c.png
尝趋于薄矣西汉高祖之兴改制易俗而萧曹又以宽
厚清净为天下先孝文复恭俭道德于其上而万石君
东阳侯张廷尉相与崇长者之风黜憸利之习河南守
吴公蜀守文公皆谨身率先以移河南巴蜀之俗日归
于厚自武帝以来好大喜功而吾丘寿王严安朱买臣
之徒皆以辨说侍左右而张骞辈又大言无当自诡而
天下之风俗尝侈于虚矣孝宣中兴总核名实吏上计
簿预为欺谩以避其谋者必使御史按察其非实用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937-0722d.png
或持巧心增辞饰非者则诏二千石察而勿用是以文学法
理之咸精其能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于是天下之风俗复
归于实魏晋以来稍慕通达天下贱守节而贵清虚竹林
之游轻灭礼法士大夫争慕效之而王衍之流又得以浮
诞为美弛业废职而天下之风俗又趋于浮矣历江左数
百馀年而犹有存者盖至于唐太宗约己治人开文学馆
以崇儒重道而房玄龄收采人物杜如晦参谋军事戴
胄之执法必归于是魏徵之諌诤必纠其非刑罚之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937-0723a.png
黜而不用而仁义之说坚守力行是以官有常职田有常
产家给人足而放僻邪侈之行不作贞观之时不三四年而遂
致太平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断狱之数岁止二十九于是天
下风俗复归于醇也宋以深仁厚泽涵养天下至于天圣明
道之间百姓皆自衣食以乐其生戴白之老安坐以嬉童儿
幼稚什伯为群相与鼓舞于里巷之间仁宗恭已无为其
上而执政大臣实得以参可否晏世无以异于汉文景之盛
时民生及识五代之乱者益于是与世相忘矣故苏公轼有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937-0723b.png
生于野者不愿为公侯藏于家者且多于府库则民俗为
可知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以犯颜敢谏为忠则士大夫之风俗为可知矣至上书阙
下则曰仁祖德泽在人风俗知义社稷久安终必赖之
   井田代田限田均田永业口分世业籍田
井田之法自黄帝而逮于周其法始大备乡遂之间井
牧有法始于九夫之井而井方一里终于四县之都而
都广一同从之有沟洫横之有圳浍大司徒之造都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937-0723c.png
辨其不易再易之有差遂人之辨郊野别其上地中地
下地之等其受田则由百亩而差之至于二百亩其列
等则由上农夫而辨之至下农夫疆里有常度分画有
常数地利足以食人人力足以辟地至商鞅遂废井田
开阡陌收功一时而后世不胜其弊其后不可之制起
于赵过一亩三亩岁代其处善田者令学养苗之状亡
牛者教以人耕之法命卒于官儒教民于边郡此代田
之制而汉武行之也限田之议出于石苞谓王公以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937-0723d.png
为家京城宜不复有田宅今可限之自国王公侯以至
于丁男丁女皆有降差此限田之制而晋武行之均田
之法男子四十亩妇人止二十亩户绝者以为公田刺
史十五顷县令以上六顷其田则更代相付此李安世
之议而行于后魏孝文之时永业之制男子十五皆有
田亩妇人十五皆有营业又令男子十八而受田六十
而免役此北齐孝成之制而行之于清河之时也后周
伯政之初置司均之官掌田里之政视户口之众寡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937-0724a.png
有五亩四亩三亩之宅有家者亩百四十有丁者止百
亩是之谓同均至贞观之时则有口分出业唐授田之
制有丁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二
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田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
少者为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
葬者得卖世业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已
卖者不复授凡授田者岁输粟稻谓之租输绢绫谓之
调用人之力岁二十日不役者为绢三尺谓之庸此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937-0724b.png
制之大略也周世宗尝夜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
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颁其图于天下期
以一岁均之此亦有志于古也虽然又有籍田之礼焉
仁宗皇帝明道二年二月十有一日帅群臣耕于朝阳
门千亩之甸礼也先时一日备祝号太史侍祗命大臣
虔告于皇天上帝宿乾元殿及日至乘耕根车盛服而
出仆臣以象辂载耒耜陈于仗前遂即于坛坛高九尺
其陛有四各四十步垩之以青二壝宽博取容御耕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937-0724c.png
位天子三推礼仪使张士逊以礼毕奏天颜穆然夔夔
祗肃计耦耕事讫十一跬而止既复大次则百僚师师
称庆在所黻座端冕驾言旋归翌日执爵太极殿公卿
群有司咸在劳酒已而肆大赉于天下命士逊秉笔记
之四方万里获睹二帝三王之盛天地神祗亦罔不怿
其累洽之闳休无穷之伟观不可尚矣粤自周宣之后
弃礼而不能行逮于汉文绵蕞绍复武昭继承厥有钜
定算田上林之事晋泰始躬耕潘岳作赋贞观籍田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937-0724d.png
本颂之自晋至唐亦皆循之直美观而已惟太宗皇帝
始躬耕之匪我仁祖乃罔攸闻呜呼盛哉
   井田
周礼于都鄙言易不易者地事也于乡言上地中地下
地者地利也于遂言田莱者地力也司马之令赋则欲
知其地之厚薄食之多寡故亦以地利言之其实一也
惟遂人上地有莱五十亩为异于乡与都鄙以乡之地
狭于遂而都鄙之地又轻于遂故也春秋楚蔿掩书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937-0725a.png
田之事井衍牧沃隰皋大率二牧而当一井汉赵过教
民治田一亩三圳岁易其处谓之代田与一易再易之
意同也然周礼上地家七人而王制孟子则上食九人
次以八人中地家六人而王制孟子下食亦五人者盖
合禹贡之田上地至下下凡九等蔿掩别楚地自上田
以至衍沃亦九等而周礼所言上中下地三等而已孟
子王制举上中而不及下周礼举中地而不及上下耳
书曰浚畎浍距川诗曰惟禹甸之语曰禹尽力乎沟洫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937-0725b.png
春秋传曰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则井田沟洫之制
尚矣周礼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
任地事以令贡赋遂人凡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
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
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考工记匠人为沟洫
广尺深尺谓之圳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沟九
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遂方十里为成成间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937-0725c.png
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
仞谓之浍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
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成成十为通通十为终终十为
同郑康成以小司徒为邑甸县都之别而其名与采邑
同匠人有圳遂沟洫浍之制而多寡与遂人异故言采
地制井田乡遂公邑制沟洫又谓畿内用夏贡邦国用
商助然先王之为井田也使所饮同井所食同田所居
同廛所服同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乡遂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937-0725d.png
六军之所寓岂各授之田而不为之井法乎大田之诗
言曾孙来止而歌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噫嘻之诗言春
秋夏祈榖于上帝而歌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周官遂人言兴锄旅师有锄粟此乡遂井田
之事也郑氏以乡遂无井田而又以遂人之法释诗以
一井之法释旅师自是戾也孟子曰乡田同井请野九
一而助则乡遂之为井田可知矣小司徒九夫为井匠
人亦九夫为井井间有沟自井地言之也遂人十夫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937-0726a.png
沟兼沟涂而言之也然遂人百夫有洫而匠人十里为
成成间有洫则九百夫之地遂人千夫有浍而匠人百
里为同同间有浍则九万夫之地其不同何邪成间有
洫非一成之地包以一洫而已谓其间有洫也同间有
浍非一同之地包以一浍而已谓其间有浍也成与同
地之广者也洫与浍沟之大者也于成举洫于同举浍
亦其大略云尔春秋蔿掩为政井衍沃牧而司徒井牧
田野则取名于县都而已观二百一十国谓之州五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937-0726b.png
亦谓之州万二千五百家谓之遂一夫之间亦谓之遂
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县都之名岂特施于采邑
哉然则乡之井地谓之县都可也
   水利
书曰浚畎浍距川语曰禹尽力乎沟洫遂人夫间有遂
遂上有径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匠
人广尺深尺谓之圳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937-0726c.png
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
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雍氏沟渎浍池之禁稻人掌稼
下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
水以浍泻水以沟洫之于田野可决而决则无水溢之
害可塞而塞则无旱乾之患先王之时通九州陂九泽
沟洫络脉布于天下则无适而无非水利也及井田废
而阡陌作于是魏史起引漳水以溉邺田而河内之民
以富汉严熊穿洛以为陇首渠而井渠之生自此始番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937-0726d.png
系穿渠引汾榖从渭上而底柱之险可毋复漕召信臣
于南阳造钳卢陂用广灌溉后汉杜诗复修其业显宗
王景按山海经河渠书而使修汴渠张纯穿阳渠引洛
水为漕而百姓得其利魏贾逵之为豫州也通运渠二
百馀所故谓之贾侯渠郑浑之为沛郡也兴陂碣开稻
田岁增租入故谓之郑陂渠云宋开宝中以关河为惠
民河自新郑蔡水合贯京师历陈颍达寿春以通淮右
以五丈河为广济河自都城历漕济以及于郓此河洛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937-0727a.png
之水利也郑国凿泾水以溉田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
富强名曰郑国渠倪宽为左内史穿六辅渠以溉郑国
高卬之田故名曰六辅渠白公引泾水以注渭溉田四
千馀顷因名曰白渠郑当时引渭穿渠漕关东粟而渠
下之民颇得以溉故谓之郑当时漕渠班孟坚赋西都
首陈源灌溉之利而盛称郑白渠之沃此关中之水利
也邓艾自陈颍以东至于寿春开广漕渠东南有事汎
舟而下于江淮资食遂有储而无水害唐杜亚之在淮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937-0727b.png
南杨州二十四陂辄复湮塞亚乃浚蜀冈渠疏受敬陂
起堤贯城以贯大舟李吉父筑平津堰以泄有馀防不
足而漕流遂通筑富人固本二塘而溉田万顷汉王景
修叔孙敖之芍陂而境内丰治刘义欣引芍陂之旧水
而由是丰稔李袭引雷陂水以溉田而百姓获其利此
皆淮之水利也韦丹为江西观察筑堤捍江实以疏涨
凡为陂塘五百馀所溉田万有二千顷唐宣宗读元和
实录见丹政事卓然他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937-0727c.png
第一周墀对曰韦丹有大功德被于八州乃诏刻功于
碑此江之水利也马臻之鉴湖则见于会稽孟简之孟
渎则见于常州张斗之新丰塘则见于晋陵此皆浙之
水利也李冰之金离堆则见于蜀者也赵昌之作常稔
塘则见于泉之晋江者也蓟之渔阳则有平寇津傍海
穿渠以避海难姜师度传云师度之刺史易州也并海
凿渠以通饷路此海之水利也故太史公曰余南登庐
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937-0727d.png
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雒北
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
宣房悲瓠子之时而作河渠书汉都水之职属之水衡
郡国都水长丞则领于司农外是则有所谓渭水司空
有所谓池监有所谓河堤使者有所谓陂官湖官浦官
云梦官通水之渠非一所领水之官非一人则亦异乎
后世文具之政多矣
   农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937-0728a.png
舜戒十二牧曰食哉惟时商饬诸侯岁事来辟亦曰稼
穑匪解先王之治天下未始不以农为先故井田之法
至周大备始于九夫之井而井方一里终于四县之都
而都广一同从之有沟洫横之有圳浍大司徒之造都
鄙辨其不易一易再易之有差遂人之辨郊野别其上
地中地下地之有等其受田则由百亩而差之至于二
百亩其列等则由上农夫而辨之至于下农夫修其稼
政简其稼器治其稼穑劝其耕耨器不足则有合耦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937-0728b.png
法力不足则有移用之法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
出屋粟先王务农之法如此秦任商鞅以政晋地狭人
贫秦地广人富于是诱三晋之人使之力耕故废井田
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少多井田之制自此遂坏汉武
帝时仲舒请限民名田以塞兼并而卒不果行其后赵
过代田之策一亩三圳岁代其处至于师丹限田之议
欲使民无过至三十顷丁傅用事而其议遂格至晋石
苞乃有限田之法而晋武帝行之若均田之法出于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937-0728c.png
安世之议而行于后魏孝文之时永业之制如此齐孝
成之制而行于清河之时也后周之初置司均之官掌
田里之政唐贞观时则有口分世业授田之制成丁者
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田多者为宽
乡田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凡徙乡则自
卖世业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并卖口分岁输粟稻谓之
租输绫绢谓之调用人之力岁以二十日不役者日为
绢三尺谓之庸此唐制之大略也明道三年仁宗尝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937-0728d.png
耕于朝阳门以劝天下计耦耕事讫十一跬而止上言
谓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所占者于是又定限田之法
   荒政
周之盛时颂诗以告太平而丰年康年之歌更唱迭和
窃意当时天人叶应和气充塞人民享有年之乐而虑
不勤于荒政也然周官一书作于太平极盛之时而乃
拳拳于荒政之目官联分列申命惟谨是故以荒政十
二聚万民则司徒职之巡国及野以赒万民之艰危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937-0729a.png
乡师掌之以至遗人之掌委积廪人之移民就粟曾不
敢缓夫以有年之时而先为凶年之备此周家之远虑
而非苟安于目前者所可及也春秋以来秦饥乞籴于
晋鲁饥乞籴于齐岁不登则使者辙环于邻国平时之
所备者何在哉魏李悝制平籴之法汉耿寿昌立常平
之制隋长孙平献义仓之画皆公敛散之权以为凶荒
之备三代而下之良法也今日之论荒政固将为异时
之备而非求为目前之计也则愚敢以是二者为预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937-0729b.png
之策宋朝开基之初艺祖首复义仓于五代废弛之馀
太宗继复常平于淳化之后以至因丰稔以广籴置之
近仓且以常参官典领焉则又太宗之制也圣王立法
有加无已广惠之有仓广济之有仓此又庆历嘉祐之
法也是以蓄积有素而凶年之不告岂非有先备之具
乎虽然今日为荒凶之备固无以异于祖宗之时义仓
之目常平之额遍州县而有之而和籴之法且命戒臣
僚广籴以欲其有馀所入之数不知其几千百石也夫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937-0729c.png
以国家为荒政之备亦既详矣而斯民一遇水旱之变
乃嗷然有不给之忧何哉岂非储蓄之虽众而赒给之
实或寡士大夫未能仰承上意之过欤明道中遣使赈
恤江淮而范仲淹实当其选所至赈乏绝而不遗宝元
中遣使赈恤蜀道而韩琦实预其行故斯时不见其不
足吁必得若人者而用之则实惠足以及民而荒政非
所虑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937-0729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