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937-07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五十
            宋 章如愚 编
  兵门
   御将
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
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每朝必
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起第悉用同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937-0703b.png
有司言非亲王不可用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馀年使
我无北顾之忧进岂减儿女邪此可谓隆之以恩矣取
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
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御下严是必罪人惧
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捽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此可谓厚之以诚矣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
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
百万馀贯悉以给与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算有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937-0704a.png
事闻者上即诏汉超悉免关征故边将养士足以得死
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
以财矣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
之名终亦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
西山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教我犹赦汝郭进
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少衄此可谓
小其名而崇其势矣王彦升之好勇冯继业之自伐然
彦升守原州继业之守灵州皆边境以安此可谓略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937-0704b.png
小而求其大矣何继筠屯棣州二十馀年董遵诲屯通
远军四十年其馀皆不减十馀年边境赖之此可谓久
其官而责其成矣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
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非常之惠则其力足以至小
其名而不挠权则位卑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
骋略其过愆则材能进久其任则功利悉自古用将之
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故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守
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937-0704c.png
防北寇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溥守温州李
继勋镇昭义以禦太原赵赞屯延州姚内斌守庆州董
遵诲守环州冯继业守灵武以备西戎如姚内斌董遵
诲之徒所领不过五六千人而威名皆行乎夷狄当此
之时元年诛李重进收扬州十一月诛李筠收潞州四
年收湖南六年收蜀十三年收南越十七年定江表之
北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赋外则交州高丽请吏向化
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揖指麾而天下一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937-0704d.png
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
材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其次如汉之光武亦善御将
关辅之役不取诸将之健斗而独遣冯异颍川之寇以
寇恂之忧国而独委寇恂荆州之事以吴汉之不习舟
师而独任岑彭皆素知才略而明于授任而又能感之
以恩假之以权结之以心观贾复病伤之时帝抚然大
惊曰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男娶之生
男邪我女嫁之一时恩意真足以感动英豪之心至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937-0705a.png
遵以军法杀舍中儿而谓诸将曰当避祭遵舍中儿犯
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军旅安得而不警及贾复之于
寇恂有部将诛戮之耻则又为之致礼极欢以消其怒
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遂戮力同心
以济天下之难帝之御将亦多术矣
   任将(任将贵乎专/)
古者六军之制军将皆命卿无事则将归卿列有事则
诸卿皆将宣王之时命召虎以平淮夷而王心乂宁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937-0705b.png
切委之而无疑命程伯休父以省徐士而徐方为之震
惊而不可抗亦可见任将之意赵以李牧为守边将市
租皆归募兵而军一决于外盖自阃以外将军制之古
之道也高祖初兴筑坛拜信以亡虏之人即以数十万
付之可谓专矣魏豹之叛高祖枚数三将谓其不足以
当韩信文帝戒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其后七国
之难亚夫独乘传会兵以抗吴楚之锋武帝之兴锐意
征伐而任将尤所致意李广之斩霸陵尉帝非惟不加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937-0705c.png
之罚且诏褒嘉卫青霍去病皆选将兵而独付之是以
雁门云中之师出即有功陇西祁连之役捕虏之功独
多于诸将光武中兴任用诸将关辅之役不取诸将之
健斗而独遣冯异颍川之寇以寇恂之忧国独委寇恂
荆门之事以吴汉不习舟师而独任岑彭祭遵以军法
杀舍中儿而反戒诸将以为当避祭遵所以伸其威也
唐太宗用李世绩于青州凡十六年而竟获长城之固
李靖之擒萧铣灭突厥破谷浑人皆知其所向有功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937-0705d.png
不知太宗之任绩为甚专也尝观诏靖之言曰兵事节
度皆以付公吾不从中治也肃宗之时九节度之师不
相统属而不免相州之败宪宗用高崇文以讨刘辟杜
黄裳请不置监军以一其权故不淹时而辟以平艺祖
开创大业委任边将关市之租悉以赐予往往不问其
出入门校之讼主将则遣使归之曹彬出征授之以剑
副将而下有不用命者得以行法焉郭进之在西山盖
二十年李汉超在关西盖十七年其他何继筠之屯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937-0706a.png
州董遵诲之屯通远军皆不下十馀年
   兵食(此专论楚汉/)
昔尝复熟迁固二书至于楚汉胜败所由分之际未尝
不为之感叹也盖国之所恃以为威者虽本于兵而兵
之所恃以为强者实资于食观高帝自蜀汉而东也未
遑他虑而租食之任一付于股肱之佐自关中而东也
初无他策而转漕之计必委之辅佐之臣及崎岖于荥
阳成皋间必据敖仓之粟以示形制之势则高帝之心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937-0706b.png
固无一日而不在于食也及高祖欲屯巩洛以拒楚群
臣深以为敖仓之不可弃隋何之说九江则曰下蜀汉
之粟郦生之说齐王则又曰蜀汉之粟万船而下是乃
知议论之臣亦无一日不在乎食也至于彭越往来河
上必以绝楚之粮为急韩信之定燕击齐亦以绝楚之
粮道为请其他如卢绾刘贾之时出入楚地专以焚烧
积聚为事是外而奔走之臣惟恐敌人之或丰乎食也
夫当存亡呼吸之间而运筹决胜之策惟以兵食为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937-0706c.png
败利钝之几此汉之所以得而楚之所以失项氏曾不
悟也既得敖仓反视以为无用之具弃置不守乃用以
资汉徒使老弱转粮于千里之外而识事者固已预计
楚兵之不日疲也其后太公之归正以食少洪沟之约
亦以食尽势穷力竭不复自振而卒使垓下之败夫观
楚汉之成败在兵食之多寡则后之议用兵者无亦思
所以制胜之术可乎
   兵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937-0706d.png
古兵法之存于汉者百八十二家张良韩信则取要用
者定为三十五家中更散逸而其后任宏校理兵书论
次为四种而权谋形势阴阳技巧之别犹有五十三家
则汉之兵法亦云备矣唐李靖谓张良所学者太公六
韬三略韩信所学者穰苴孙武盖亦因其圮上所传与
夫背水之阵以證之也然考之艺文志上自神农黄帝
风后力牧下至公孙鞅范蠡大夫种孙吴之书无不载
为兵家而独以六韬列之于儒曰周史之六㢰六篇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937-0707a.png
也所谓太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则
列之于道家者流是何黄石之所授于留侯者特不见
录以为兵书邪盖太公之韬略非若孙吴穰苴诡诈
以求胜也吾观汉家以孙吴六十四阵为都𨽻之法
而又教其将学孙吴兵法则是当时急于趍利争为诡
诈权谋以速胜也太公之韬略固视以为迂缓而不之
好君臣将相浸不之省历世久远而子房之所学者胥
为无用盖无怪乎不录于兵而录于儒与道也至司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937-0707b.png
穰苴兵法乃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司马兵法而附穰
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法前汉艺文志军礼司马法
百五十五篇载在礼书之中而唐书艺文志载司马穰
苴法三卷在兵法之中皮日休读司马法曰古之取天
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汉魏尚权取赤子
于利刃之下争寸地于百战之内是编之为术愈精而
杀人愈多此所以叹后世之兵法也自今观之兵法以
韬名者如太公之韬梁元帝玉韬刘裕金韬皆韬也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937-0707c.png
法名者如田穰苴司马法魏武续孙子兵法伍子胥兵
法交将军射法皆法也有以略名者如黄石公三略魏
文帝兵书要略景祐神武秘略庆历迩英续经武武略
熙宁经武要略皆略也有以要名者魏武兵书接要武
德图五兵八阵法要皆要也有名之以鉴者李靖六阵
鉴李淳风垂鉴皆鉴也有名以孙子者则又有魏武注
孙子杜牧注孙子焉有名以吴子者则又有贾诩注吴
子焉其他如孔衡兵林司马彪兵记吴铙之兵家正史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937-0707d.png
李允弼之统军卢绾秘策李德裕西南备边录郭元振
定远安边策刘秩止戈记皆兵法也然在用之如何耳
赵括善读父书而不能免长平之败马谡善论兵法而
不免街亭之败房琯学春秋车战法而卒败于陈涛李
元平好论兵而竟辱于降敌霍去病不学古兵法而自
顾方略如何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虞诩不从兵
法日行二百里变孙膑减灶法而乃为之增灶张巡用
兵不依古法以谓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而已是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937-0708a.png
不专在法也惟韩淮阴得于兵法而有以致背水之胜
李卫公不废兵法而有以成定襄之功此可谓善用兵
法者子房受书圮上老人卒以一篇为沛公谋臣其发
策建议初无一言及于太公兵法借箸之谋踞鞍之问
皆汉存亡之决秦宫数语无不剀切帝心而卒济大业
八难之说至论武王造周之业皆武成之设施也急趣
丞相定功行封盖异日治齐尊贤尚功之意也四皓之
来盖西伯善养老天下之父归之之意也此皆在兵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937-0708b.png
中后贤莫能察而独高祖信用于当时此子房所以善
谈兵者欤史家谓子房以太公兵法说沛公而不知子
房未尝以兵法为言也晁错以儒者上兵书魏相以儒
者识兵略士大夫指司马孙子兵法以为谈者盖不一
数孰有如子房善藏其用哉抑又有考焉黄帝始置八
阵法其后唐独孤及有风后八阵图诸葛亮造其图于
鱼腹平沙垒石为八行后人皆莫能识韩擒虎深明其
法以授李靖乃造六花阵以变九军之法大抵八阵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937-0708c.png
即九军九军者方阵也六花阵即七军七军者员阵也
七军加前后二军即为九也宋置殿前马军步军三帅
即中军前后军之别名而马步军都虞侯是为二虞侯
天武捧日龙神卫四厢是为四厢军焉其制盖原于此
不独此焉在成周则有大司马阵法在春秋时郑则有
鱼丽阵宋则有鹅阵鹤阵越有牝牡阵晋毁车为行五
乘为三五为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
为左角偏为前拒此又其步军之法汉都𨽻之法用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937-0708d.png
吴六十四阵汉垓下则又有阵法史记载高祖与诸侯
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兵当之
孔将军居左贾将军居右皇帝在后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贾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复
乘之垓下大败此马隆所谓鲁公不识者也
   兵器
周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办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五
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也五盾橹盾干盾之属也司弓矢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937-0709a.png
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
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
使者劳者此六弓之名也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太利车
战野战此四弩之名也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
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
恒矢痹矢用诸散射此八矢之名也函人为甲犀角七
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此又甲之名也汉自郡国至于
京师皆有武备在郡国则有库兵或置工官库兵以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937-0709b.png
赋为之而工官与铁官同置于产铁之郡在京师则有
武库令掌于中尉而天子又有若卢考工室若卢以藏
兵器考工室以主作器械一以少府主之武库则以大
司农钱为之也故毋将隆以为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
家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边吏职在距寇者得赐
武库兵其或边兵不足则亦出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
此武库之制也以史考之公孙宏禁兵不得挟弓弩与
汉置强弩将军之号则知汉之兵器率以弩为尚也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937-0709c.png
攻战围守凡将帅所用一皆以弩为急李广之击匈奴
以大黄射其裨将李陵之步战亦以连弩射退单于段
会宗入乌孙选兵三十弩而陈汤之围郅支亦以战弩
是知汉以后之用兵无急于弩而亦当时之所尚也不
然晁错论匈奴中国之长技何以云劲弩长戟匈奴之
弓不能敌邪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皆出
于其意晋马隆募勇士腰引弩三十六钧者得三千五
百人讨凉州贼杜牧之言于李德裕请用宣润弩手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937-0709d.png
千挡泽潞 皇祐中有冲阵无敌流星弩 熙宁中神
臂弓又有狼牙箭鸭嘴箭皆兵器也
   军捷
自古出师而有功者皆可考焉汉贰师之斩大宛郑吉
之破车师傅介子之斩楼兰冯奉世之斩涉车陈汤之
斩郅支定军师而通于阗者窦固也斩虏使于鄯善而
威镇西域者班超也吕蒙斩关羽以定荆州而其言曰
羽讨樊而多备兵必恐蒙图其后也蒙以治病还建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937-0710a.png
羽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
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王浚羊祐大举伐吴杜预与
诸军议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康祖逖之复河朔也中流击
楫而誓遂屯淮阴进克谯城至雍邱黄河以南尽为晋
土桓温之入关洛也发江陵水军自襄阳而入关中遂
至霸上人民争持牛酒迎劳谢石之破苻坚也谢玄为
前锋玄先遣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进屯寿阳临淝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937-0710b.png
水玄等以精兵决战坚兵奔溃闻风声鹤唳以为王师
之至隋贺若弼韩擒虎之平陈也若弼攻京口擒虎济
采石南北并进而陈人皆遁至于唐之李靖之破颉利
以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太宗以为足以澡渭水之
耻者李靖也李靖之破吐谷浑也虽老尚堪一行决策
深入遂踰积石山大战数十而降其国人者亦李靖也
李绩之俘高丽也率总管兵以伐高丽部其地为都督
者李绩也李绩之破薛延陀也与骑卒径造白道而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937-0710c.png
卒遂奔汉北者亦李绩也李孝恭之破萧铣也修战舰
于江中而后胜也侯君集之平高昌率五总管之兵而
后讨也阿史那社尔之俘龟兹也在于贞观之间苏定
方之俘百济则在高宗之世刘仁轨则有破新罗之功
薛讷则有破吐蕃之功薛仁贵则有破突厥之功在肃
宗时安庆绪之难则有郭子仪复长安克东都在广德
中吐蕃之难则有郭子仪收长安复京师朱泚之乱而
克复京师者李晟也刘辟之叛而遂取成都以擒辟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937-0710d.png
高崇文也吴元济之乱而请身督战誓不与贼偕生卒
使李愬克縳元济者裴度也
   军旅
古者以井田制军自五人为伍积而为两为卒自五卒
为旅积而为师为军而天下之军兴矣连帅比年以简
卒卒正二年以简徒群牧五载大简车徒则选择为有
时春振旅以蒐夏苃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
则练习为有时任地事以令贡赋则农时不违因农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937-0711a.png
以讲武事则武备无缺此兵制之所以备于周也自管
仲变周兵为内政制国为二十一乡商之乡六而士之
乡十五故有轨里连乡之制鄙为五属立五大夫使各
涖一属之政故有邑卒乡县属之制国中之士为兵鄙
野之民为农兵不谙耒耜之勤而农不识干戈之事自
是先王寓兵于农之意泯矣晋作州兵鲁作兵甲战国
时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临淄之中七万户不下户
三男子卒固以二十一万大抵战国之制胜甲以上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937-0711b.png
为民兵而民力困矣汉无计口授田之法故赋兵以丁
而不以田自其二十三为正卒五十六而退一岁为卫
士一岁为材官置材官于都国而京师则有南北军南
军则光禄勋卫尉掌之北军则中尉掌之其地巴蜀三
河颍川则多材官陇西天水安定则多骑士西北之地
则多轻车故关东上郡北地皆有车东南之地多楼船
故博昌浔阳会稽皆有船以至临淄之弩手荆楚之剑
客各惟其土之所宜而习熟之一旦有事则以羽檄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937-0711c.png
天下兵而无有不集事者以至精兵郡国人主亲为择
将相代地吾所急委陈豨淮阳兵劲实擢灌夫岁及立
秋则严兵法之肄都试而不谐郡所者则必免此兵制
之得也若夫以军击敌预郡国材官之数者发之可也
奈何吏无告敕父母有市籍而一切征行甚者列侯封
君吏二千石有所不免得无困于征行者乎戍边备寇
如上郡北地陇西之兵调之可也奈何淮南之于汉汝
南之于金城相去几何而一切调发得无困于调发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937-0711d.png
劳乎自中兴之后兵旅尤弛都试之法不可罢者罢之
三校尉之官不可废者废之至于郡兵不练而专倚南
北二军以集事士大夫不闲武事至使边将以入朝此
其所以失也唐因西魏周隋府兵之制而益修之二十
为兵六十而免而民无常兵之劳三时耕稼一时治兵
而兵无常聚之患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居关中者二百
六十有一所以明轻重之势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所以
杜祸乱之原至于器甲则出于兵衣粮则取办于民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937-0712a.png
无发兵之资折冲农隙教习战法训练不精则罪至折
冲国家有所召发则下符契于郡府参验乃行故李泌
曰贞观中北灭突厥延陀西取西域皆府兵也杜牧作
十六卫自贞观至于开元百三十年戎臣兵伍未始有
变者此也自贞观而后番役更代多不以时侍官之重
乃先役是以张说募骑兵以为长从戍卫而番上之制
已废李林甫募长征兵以息山东之戍而边戍之制又
废自是兵农既分于是有养兵之费至其甚也天宝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937-0712b.png
后骑兵之法又稍变废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而方镇
之兵盛矣诸道节度尽用胡人而精兵咸聚西北而天
下之势偏重及其末也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号曰禁
军而天下治乱之势遂系于兵矣艺祖立国之初制兵
二十万京师十万以制外变外郡十万足以制内患而
又严阶级之法置更戍之令斩三班殿直以惩其妄诉
之罪废雄武军以警其侵略之扰阅武便殿以精其艺
募习水战以习其能此宋御兵之法如此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937-0712c.png
   车战
古之用兵也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则险野非不用
车而主于人易野非不用人而主于车车之于战动则
足以冲突止则足以营卫将卒有所庇兵械衣裘有所
资诗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则车之为利大矣昔周伐
郑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邲之战楚君之戎
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楚巫臣使于吴以两之
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考之周礼五伍为两四两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937-0712d.png
卒司马法二十五人为两百人为卒卒两则人也偏则
车也杜预以十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其尤大者又
有二十五乘之偏则周鱼丽之偏二十五乘之偏也楚
二广之偏十五乘之偏也巫臣所舍之偏九乘之偏也
先偏后伍伍从其偏也卒偏之两两从其偏也先其车
足以当敌后其人足以待变则古者车战之法略可知
矣兵之道惟车有节诸侯节制不谨遂以逐利于原隰
草莽之间于是有还泞而止注水而止往往车战由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0a 页 WYG0937-0713a.png
浸废赵武灵王大变中国之法而用胡骑然六国之时
亦多用车汉夏侯婴传破李由军雍邱以兵车趣攻从
击章邯东河以兵车疾战击秦军洛阳东以兵车趍攻
战此楚汉之际用车略可见者也卫青击匈奴以武刚
车自环为营李陵至浚稽山以大车为营引士出营为
阵光武造楼橹战车置塞上以拒匈奴孙吴之阵犹有
革车之阵见于周礼车仆之注下及三国诸葛孔明用
车战亮之后其法不传惟晋马隆常作扁箱车以讨鲜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0b 页 WYG0937-0713b.png
卑而凉州以平马隆之后又莫之用惟宋武帝以车战
得志于天下武帝之后又莫之用惟宇文泰高欢之徒
又尝略用之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辨论车甚详而未
尝用玄宗实录云哥舒翰为狻猊车或塞险道以遏奔
冲新唐书云马遂为狻猊车威振北方房次律用之而
遂有陈涛斜之败古者车冒以革而琯用木焉几何而
车不见焚古者驾以驷而琯用牛焉几何而牛不髀慄
古者射御必精而琯则用刘秩将市人焉几何其不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1a 页 WYG0937-0713c.png
败而涂地或者谓晋人以什共车必克矣琯以车战取
败遂以用车不若用人与骑之愈是不知晋人之克非
什之利用什之幸也房琯之败非车之不利用兵之罪
也古者教民以射御为艺君子以射御为能故君子曰
吾执御乎执射乎古人相率以射御如此窃尝诵诗见
其材之良焉御之精焉骖服之渐习焉然后知斯民之
习于车果非一日之可能也三代各有所尚惟周人独
尚舆故一器而兼众才者车为多而有轮有辐以为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1b 页 WYG0937-0713d.png
行有箱有较以为之安有轴有毂以为之利有矛有殳
以为之建有旂有旐以为之识而其诗曰小戎俴收五
楘梁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言其材之美也当时士无
贵贱莫不安于乘驰便于射御未尝有袜而镫鞍而
骑者其诗曰叔善射忌又良驭忌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言其御之精也人安于上舆载于下辕乘承于载马顺
夫辕施之行阵之间则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
而其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2a 页 WYG0937-0714a.png
其骖服之渐习也
   舟战
周礼作舟以行水月令命舟牧覆舟太公三韬有水战
周制兵出于井马出于丘车出于甸舟师未详其制焉
春秋之时秦穆伐晋济河焚舟是秦用舟也楚败晋于
邲晋中军下军争舟师以伐吴是晋楚之用舟也楚败
吴于长岸获其乘舟馀皇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
见舟于豫章而请师于巢楚围巢克之是吴之用舟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2b 页 WYG0937-0714b.png
越之报吴凡四万七千人而习流定一千是越之用舟
也汉地理志庐江有船官考诸传则浔阳有船博昌有
船桂阳有船豫章零陵皆有船韩信之击魏陈兵于临
晋而以木罂渡军袭安邑东瓯告急遣严助将会稽兵
浮海救之中兴材官骑士既罢而三郡棹卒四部黄头
班班可见此两汉之用舟也然历代舟师有用之于淮
者有用之于江者有用之于蜀者有用之于河者有用
之于海者梁韦睿伐魏乃装大舟以庐江水军攻魏元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3a 页 WYG0937-0714c.png
英于邵阳洲大溃魏军此用之于淮也曹操与周瑜遇
于赤壁瑜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荻柴以焚之魏兵由
是大败晋武伐吴王浚作大船连舫以木为城起楼橹
画鹢首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此用之于江者也建武岑
彭伐蜀公孙述绝水道以拒汉兵彭乃装直进楼船冒
突露桡(皆船名/)数千艘逆流而上直冲浮桥蜀兵大败
此用之于蜀者也吴蜀长江之险全藉舟楫而舟师尚
用于南方晋桓温北伐勒舟师以逼许洛刘裕伐慕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3b 页 WYG0937-0714d.png
超讨姚洪亦浮淮入泗自河浮渭南方之长技始用于
此宋武北伐王镇恶率水军自河入渭所乘皆蒙冲小
舰溯渭而进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以为神遂克长安
此用之于河者也春秋时吴欲自海入齐不克而还则
犹未习海道之战吴晋争长黄池越范蠡沿海溯淮以
绝吴隋伐高丽率江淮水军舳舻百里浮海先进唐太
宗用战舰五百艘自莱州越平壤以伐高丽盖又用于
鲸波之间矣然唐水战之利不载于兵志按汉武帝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4a 页 WYG0937-0715a.png
楼船士二十馀万击粤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以
习水战亦有楼船之制唐独不讲何哉然孝恭破萧铣
以荆襄总管兼统水陆嗣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江汉之
兵大治战舰亦必有法矣兵志不述焉何哉宋朝建隆
有数船池开宝以为讲武池雍熙习水战于水心殿祥
符置神卫水军今之所守沿江屯重兵沿淮列城屯皆
得控要害而据之明之定海平江之许浦皆驻舟师通
之料角平江之与江阴皆有屯戍是今守海道之说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4b 页 WYG0937-0715b.png
国家江海要害制置水军皆习水战战又多造舟舰精
致坚稳夫防淮及江不足为今日道自淮及泗则汴水
湮塞已久独不可自通泰入海𢷬登莱高密以摇山东
乎往者敌兵失利海上之捷与有力焉
   马政
成周之时设校人之官非徒具六马之数也辨其六马
之属凡军事则物马而颁之设庾人之官非徒具十二
闲之数也教以阜马佚特敛駣攻驹则其教之也为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5a 页 WYG0937-0715c.png
素矣惟其教之也为有素则用之也为适宜宣王中兴
此意犹有存者比物四骊闲之维则闲习为如何两骖
不倚不失其驰则其驰御者为如何中兴之功或者其
有得于此春秋以来秦晋交战于韩原晋马旋泞而止
冀之北士马之所生晋固非少于马者而乃不能以求
胜及晋楚之战于邲楚许叔御乐田以致晋师执辔掉
鞅动中程式晋莫能当其锋用能车驰卒奔以乘晋师
荆楚之地固非马之所产而获其用如此观韩原之战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5b 页 WYG0937-0715d.png
则知马不贵于徒盛观邲之战则知马不可以不习汉
氏之马太仆之属内则五令外则有西北边有三十六
苑至武帝则厩马盖四十万矣卫霍之师发十万骑而
私从者又十四万战争之馀入塞者曾不满三万则其
马数虽多而习于用者或少而未精欤不然自两将出
塞之后史何以言其竟以马少不伐胡邪中兴之后益
务省约六厩之存者一耳三十六苑之存者流马耳何
望其教习邪盖至于唐陇右三牧八坊四十八监之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6a 页 WYG0937-0716a.png
可谓养之得其地矣自张万岁之司群牧至于王毛仲
之领闲厩可谓制之得其人矣开元之中马至四十馀
万马色则为群望之如云锦唐马之盛莫盛于此然禄
山之变马至不能授甲虽多亦奚以为哉宋朝自咸平
置群牧司景德置群牧使所以重其事也牧马之盛至
二十万非徒盛也观王明群牧故事一书则见其生息
之方训习之制莫不咸载是盖知马政之所先者自熙
宁废牧马之制因而赋马于民故其制始紊于今日东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6b 页 WYG0937-0716b.png
南之马皆取于西北此茶之所以设也互市之废岁不
下数百万举西路摘山之馀仅足以当岁市之费所入
之纲凡百五十有一而一纲之费计为马五十是岁致
马八千矣存者既多来者未已则何患乎马之不多然
马之不多非所患不习深可忧此愚之所以拳拳于今
日也
   又论
周官牧人之职掌主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7a 页 WYG0937-0716c.png
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此马
之种为不同也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
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
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
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此养马之政为
有等也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此养
马之制为有别也其他所谓马量三物则属之马质掌
其牧地则属之牧师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则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7b 页 WYG0937-0716d.png
之庾人此周之马官也若夫卿师之职曰以国比之法
以时稽其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县师之职曰若将有
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以作其众庶及马
牛车辇此皆马之在于民者也至春秋时鲁新延厩而
传曰凡马日中而出日晡而入此马政之尚有于古也
晋惠公韩原之战乘郑小驷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
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惠公
不听戎马还泞而止此其不合于古者也晋悼公使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8a 页 WYG0937-0717a.png
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晋有乘马御之官宋有校正之
官此掌马之可考者也晋有屈产之乘吴伐楚取驾之
良马也此马名之可考者也汉之三十六苑分布于西
北二边豢养教习择取其良以给天子之六厩故北地
西河辽东诸郡皆有牧师而太原亦有家马官自天子
六厩以供乘舆馀悉养之边郡武帝将有事于征伐益
盛养马以西河上郡为万骑太守而马政始兼掌于郡
二千石矣蓄积厩马有四十万自遣卫霍之师数十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8b 页 WYG0937-0717b.png
骑及私从马十四万穷追匈奴出塞者十馀万入塞者
不满三万故自两府出塞之外竟以马少久不禦敌于
是令民得蓄边县官假马毋限以三岁而归息什一以
除告缗之令然终不能补车骑之乏上乃籍吏民马而
课息及于天下矣夫汉之马政自其分牧于边苑而蓄
养之地得其宜寄牧于边民而归息之制为不迫至于
籍取吏民马以补车骑行此下策而其计出于无端非
惟民扰且不足为军用也至于后汉马政始废旧有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9a 页 WYG0937-0717c.png
厩而中兴省约之后止存一厩旧有三十六苑而中兴
省约之后止有汉阳流马一苑则与西汉大不同矣唐
初得突厥马二千疋及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
右监牧之制遂始于此其官领于太仆初用张万岁领
郡牧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四十馀万置八坊于
岐豳泾宁之间募民耕八坊之田以给刍稼八坊之马
为四十八监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可见马之盛也自
万岁失职马政颇废开元初王毛仲领内外闲厩使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29b 页 WYG0937-0717d.png
复旧始二十四万至十三万乃四十三万天宝以后诸
军战马动以万计议者谓秦汉以来战马最盛故范祖
禹唐鉴曰唐之圉马惟一能臣而掌之不数十年而其
多过于二百倍曰此任职之专也传曰冀之北土为马
所生夫马必生于边陲而养于苦寒之地稍迁之中国
则莫能壮也唐养马于陇右非独就其水草之美盖置
之西戎之地必求其健也凡欲制事得其人而善其法
岂有不盛者乎宋初岁遣市马于边自是闲厩始充太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0a 页 WYG0937-0718a.png
宗平太原之后得汾晋燕蓟之马分置诸州咸平三年
置群牧司总以内外马政其后岁遣判官一人巡行诸
监景德中群牧司判官王明上群牧故事六卷采摭旧
闻次其类例上曰上古下暨皇家生息之耗登蓄孳之
训至于九龙十骥之名称东门西门之骨法无不具焉
亦可见其尽心于职矣虽然自穆王巡狩而八骏之名
显曰赤骥曰渠黄曰骅骝曰琭耳之类在李观则有序
在白居易则有歌此其名之彰彰者也曰专兵曰路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0b 页 WYG0937-0718b.png
曰骑马曰骏马武帝又改门曰铜马此汉太仆四令丞
之名也曰龙马曰闲驹曰櫜泉曰騊駼曰承华此汉太
仆五监之名也曰未央曰承华曰騊駼曰骑马曰路轸
曰天厩此汉六厩之名也曰汗血曰天马曰渥洼曰余
吾此武帝所得于西域之名也曰飞黄曰吉良曰龙媒
曰騊駼曰駃騠曰天苑此唐左右六闲之名也曰祥麟
曰凤苑此唐二厩之名也曰保乐曰甘露曰南晋曰北
晋曰岐阳曰太平曰宜禄曰定足此唐八坊之名也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1a 页 WYG0937-0718c.png
腾霜曰皎雪曰凝露曰决波曰飞霞曰发电曰流金曰
祥麟曰奔蛇此贞观间骨利干十骥之名也宪宗伐蔡
市马于河西故有龙波监之名穆宗牧马于银州故有
银州监之名此皆不可不知也凡兵之动莫善于马之
良六月之诗四牡骙骙二章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三
章曰四牡脩广其大有颙五章曰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驭夷狄
昆夷猃狁之患外既有以示薄伐之威而采薇之戍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1b 页 WYG0937-0718d.png
内又有以严守禦之备一月三捷无非所谓征伐也薄
言还归则终于仁爱而已矣盖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
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此圣人待夷狄之常法也宣王
中兴南征北伐人知其攘夷却狄而不知猃狁期于薄
伐犹文武之策荆蛮至于来威宣王曷尝拒其来哉修
车马备器械要亦尽其在我者耳岂非夷狄之上策乎
   恢复
东汉之初群盗窃据而天下之势遂纷纷而不可禁樊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2a 页 WYG0937-0719a.png
崇摽掠于青徐赤眉擅窃于三辅王郎之徒复盘错于
邯郸幽冀之间当是之时汉之遗绪盖凛凛乎可惧矣
惟光武屹然自奋于南阳宛叶之中独能恢复先汉之
旧力倡大义以动汉民讴吟之思故寻邑之师震詟退
缩而不敢亢虽以百万之众特剪除于昆阳一战之顷
而天下之势自是而立其后北徙渡河而豪杰之士至
杖策而归附出师西陜而三辅之民至携负以相属河
西奉命不劳寸兵而陇蜀之役皆次第而告平此岂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2b 页 WYG0937-0719b.png
其庙谋雄断要之以寡而击众正以其义在人心不可
禦也方吴氏以曹操不正而自立于江东则所与为仇
者实操也为吴之计者要力主大义正名讨贼以共扶
汉业于倾覆之馀则芍陂之地操必不敢入淮而为屯
田之计也濡须之地操必不敢渡兵而为临江之计也
龙舒之地操必不大开稻田而为逼吴之谋也奈何孙
权立国之初仅为保守江东之计而无复规恢中土之
略故合肥之役一为张辽困败之后遂敛衽而不敢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3a 页 WYG0937-0719c.png
之争顾反委质于魏而务为自全之计虽周瑜鲁肃吕
蒙陆逊之徒相为策画不过为吴计耳故赤壁之战在
公瑾虽知操为汉贼而卒不能为汉以讨贼此吴之所
以失也不然吴岂特自全于江东而已哉东晋自刘石
之难而自立于江左则所与为仇者实在刘石也为晋
之计正当出于救难自誓复仇以明不共戴天之义则
祖逖进兵必不肯牵荆而使之自沮也周嵩复仇之请
必不肯摈斥而使之不遇也五胡乱华之祸必不肯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3b 页 WYG0937-0719d.png
起于中夏而不知止也奈何元帝立国之初止为植立
江左之规而无复恢复中华之意故刻日北征旋即返
旆而遂归罪于漕运之臣加以王导畏法不能酬其克
复神州之语故晋之规模遂止于守而不能以进虽庾
亮庾翼褚裒殷浩之徒间尝出师而终无补于晋耳淝
水之胜亦出于谢安保淮之计而不能乘其进取之几
此晋之所以失也不然晋岂特苟安于江左而已哉刘
宋之北伐虽尝有功而终不能以成其功萧梁之北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4a 页 WYG0937-0720a.png
虽尝得地而不能守其地方刘裕以来灭南燕取后秦
席卷关辅之险固已有混一区宇之势矣然其心之所
向已不能掩于夏连勃勃之言则其义已不直于人心
加以文帝之志惟在河南而无复幽冀之略故到彦之
统帅舟师径取河洛司兖之地尝一平矣未几而复失
柳元景尝以襄阳之师克复潼关关辅之地尝一平矣
未几而复失至魏人瓜步之师徒追咎于檀道济之不
存而不知其所失者尽在我也梁自萧衍之初义阳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4b 页 WYG0937-0720b.png
师钟离之围固以不振而汉中剑阁之险皆相随而尽
入于魏正宜奋张英武大正讨虏之策以强中国之势
帝也志意凋落而无规恢之谋故萧宏之师虽大举以
伐魏然不能因梁城之捷以成深入之功卒以懦怯而
自退韦睿之才虽屡出以胜魏然不能因魏师之既退
以复三关之地卒因诏命而论罢兵其后与魏通和而
夷夏之辨混然无别此所以为梁之失也
   屯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5a 页 WYG0937-0720c.png
屯田之法在汉文帝时则有北边屯田之言在武帝时
则有西域屯田之策在昭帝则有陇右屯田之法在元
帝则有南边屯田之议至于李绛请开营田省度支漕
运李泌欲以屯田易府兵之法端拱中何承矩屯于河
北而募耕隙地障水为堤以遏寇冲之奔轶敌窥麟州
为河东患庞公请募耕麟州者复租税十五年元昊扰
边范文正公上屯田之策以谓沿边兵寨可置屯田据
亩定课兵获馀羡皆屯田之策也以史考之汉自张骞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5b 页 WYG0937-0720d.png
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犁而轮台
渠犁皆有閒卒至宣帝郑吉田渠犁以积榖遂破车师
此屯田于西域者也赵充国击先零谓击虏以殄灭为
期遂上奏愿罢骑兵屯田陈十二利此屯田于金城西
羌者也建安中刘馥镇合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
吴塘以溉稻田而公私有积邓艾自钟离而南积石以
西五里而置一营淮南皆相连接自寿春而至京师农
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军兴则汎舟而下达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6a 页 WYG0937-0721a.png
江淮资有馀而无水害此屯田于淮者也羊祜镇襄阳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患祜乃以诡计令
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方
祐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季年有十年之积此屯田
于襄阳者也晋元帝时应詹上表曰江西良田旷废未
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宜简流人兴复农官功劳报赏
皆如魏氏故事此屯田于江西者也魏氏经营四方枣
祗建置屯田募百姓屯许下得榖百万斛郡国列置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6b 页 WYG0937-0721b.png
官数年之间所在积粟仓库皆满郭子仪以河中军食
乏乃自耕百亩将校以是为差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
河中野无旷土军有馀粮此屯田河中者也唐李瀚有
嘉兴屯田纪绩颂此又屯田于嘉兴者也虽然有民屯
有兵屯汉之屯田以兵唐之营田以民汉自通西域始
以校尉将卒屯田渠犁赵充国既罢骑兵所留盖弛刑
应募及淮南汝阳步兵唐因军府以置营田天下之屯
凡九百九十有三或属司农或𨽻苑内或分请州军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7a 页 WYG0937-0721c.png
或以御史莅输或有警则以兵千人助穫地之良薄与
岁之丰约等而三之屯官助功则视其等为上下不特
此也汉张掖之屯临羌之屯许下之屯陈蔡之屯邓艾
屯以兵也东晋用三吴之流人垦江西之旷土后魏籍
州郡户十之一以为屯田唐李绛请营田于振武王起
营田于灵武(文宗时/)商侑以流民营田于义昌屯以民
也然屯田之法非内外得人则不可行赵充国议屯田
魏相实主之韩重华之屯田李绛实主之此内得人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五十 第 37b 页 WYG0937-0721d.png
赞其议者也娄师德屯田礼州身衣皮裤以率先士卒
诸葛亮屯田渭滨使兵杂于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
私焉此外得人以督其耕者也
 
 
 
 
 群书考索后集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