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937-06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九
            宋 章如愚 编
  兵门
   汉边兵
汉世边戍之兵掌之无定官高祖陈豨以代相监赵代
边兵傅宽为代相国将屯张苍为代相国备边寇(本传/)
(高祖时/)武帝时李广(本传/)程不识俱以边郡太守将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937-0688b.png
赵充国(昭帝时/)以中郎将屯上谷此掌之无定官也(吕/)
(祖谦大事记/)吕后五年始令戍卒岁更文帝十三年除
戍卒令及武帝中世乃诏减陇西上郡戍卒之半而宣
帝时盖宽饶为司𨽻子自行戍北边何邪考韩安国传
安国与王恢议击匈奴曰陛下复遣子弟乘边守塞观
此则戍卒之复其殆武帝之时乎盖汉雁门云中以备
北狄陇西诸郡以备西羌巴蜀诸郡以备西南夷辽东
燕齐诸郡以备朝鲜会稽诸郡以备南越此汉边备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937-0688c.png
大略也及详考之边郡增置长史(掌兵马/)则异于他郡吏
任事者得赐武库兵则异于他吏都尉司马不治民则异
于他职其于边吏如此其优也有事则廷臣集议上奏则
不日报可(充国传事/)其于边事如此其急也大司农调给
费用或续以少府或令入粟于边而受钱都内(武帝通西/)
(南夷租赋不足乃募豪民西南夷入粟县官而受钱都内/)
(见食货志/)其于边费如此其备也太守将万骑行塞兵库
则专置令官三十六苑分布西北有失亡则廷尉史按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937-0688d.png
亭徼不治则太守伏诛于以见其严边备也民徙边者则
予冬夏衣(晁错论边备/)廪屯田则予犁牛(昭元凤三年诏/)
(应劭注/)止胡人所驱则予其半(错论边备/)于以见其厚边
民也从军五尺以上(贾谊封事曰今西北二边之郡五尺/)
(以上不得轻息/)戍卒一岁而一更(晁错曰今远方之卒守/)
(塞一岁而更/)此又边兵之大略也以至北边诸郡特藏兵
(成纪建兴元年如淳注/)西北二边分养苑马(汉仪注/)
郡有守有丞而已边吏又有长史以掌兵内郡郡县有令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937-0689a.png
丞而已边郡则又置障塞尉(后百官志/)内郡则太守都试
而已边郡则又将万骑行障塞而驾御边吏镇抚边民每
加委曲丞相东曹实掌边吏之琐(丙吉传/)或有边寇则按
视边琐而科条长吏每除边吏则五府举人以充之西域
都护缺则签举段会宗护羌校尉缺则签举辛汤边戍正
卒一岁则更边吏则三岁而更其有任事者则取古者赐
斧钺之义而予之武库之兵器(毋将隆传隆奏/)至于徙边
之民廪食给衣(食货志/)北边骑士轺车不算边民被害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937-0689b.png
饥寒相失则天下共给其费(萧望之传/)而六郡良家子
则选以为郎(以给羽林期门之选/)以为边人荣大氐汉
世之经理边郡详矣盖西汉备禦西边以为三辅捍蔽
其法最密与内郡不同盖自周衰而西方迫近戎狄民
习战备高上气力汉因其俗取六郡之内骑射异等者
谓之良家子补以为羽林期门名将之选由此出使其
俗相欣慕盖有以鞍马骑射为官而登将相者太仆所
掌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六万四分置河西六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937-0689c.png
郡屯田殖榖有农都尉以领之宜禾效榖取之以为官
名邑号一郡所积不下百馀万斛榖内尉虽广止置一
尉而西边都尉增置特多又有兵吏以佐守掌兵马胡
骑伉健则又有属国都尉以领之东汉之兴专意文治
公卿大夫往往鄙弃勇力是时西边之备虚矣问其牧
马则汉阳一苑之外馀郡无有也(里有牧师苑皆令官/)
(主养管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惟汉阳有流马/)
(苑但以羽林郎监领/)问其屯兵则平原度辽一营之外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937-0689d.png
馀郡无有也兵马一职无长史农田之职无都护酒醴
之会不通于上下而民始疏于内郡公府辟召皆尚文
行而西周豪杰不取也羽林期门不以黄门鼓吹选补
则入钱榖者即得之而段纪明皇甫规之徒乃以文学
之策选于是可见故曰明帝罢缘边屯兵之后(永平元/)
(年以野无风尘而罢/)北胡有变则置度辽营(明帝永平/)
(八年用郑众之言置/)南蛮有变则置上林兵(和帝纪十/)
(四年置/)羌犯三辅则置长安雍二尉(安帝永初四年置/)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937-0690a.png
鲜卑为寇则置渔阳营(安帝建初元年置/)其后盗贼浸
作缘边缘海稍稍增兵(顺帝泰定元年缘边增步兵阳/)
(嘉元年增沿海屯兵/)而扶风汉阳三百坞(顺帝纪永和/)
(五年令扶风等筑陇道坞三百所置屯兵/)魏郡常山六
百坞皆置屯长(西羌传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
(堠六百十六所/)而西园八校乃以小黄门统之其事无
足言矣
   汉兵将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937-0690b.png
天下之患莫大于兵无事而聚食将有权而专兵先王
必于其所自出者深为之思曲为之备设乡遂井田之
制以寓兵设比闾族党之官以寓将于四时之隙命有
司讲武而教民以鼓鼙铙镯之节诸侯卿大夫朝聘燕
享从容欢欣之际而犹不忘弓矢之事故方其有事则
取兵于农以执干戈取将于士大夫以典军旅事已则
将还其职以治民兵散于野而力耕是以兵无聚食之
费将无专兵之虞此其纲纪大意之所在者而见于节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937-0690c.png
目之间则征行者限其数调发者从其方备边防者甚
严制畿兵者甚众其别又有四焉且通籍于司徒者若
彼其众征于司马者不能什一是限其数也而未尝悉
民以为兵伐楚以荆伐淮以江汉是从其方也而未尝
调民以戍远薇作而征雨雪而归是边防不以无事而
暂止盖恐其一旦有仓卒之变元戎启行不过十乘是
畿兵不以有故而轻出盖恐其内外有轻重之患此先
王之深意寓诸节目者又如此求其纲维而循其节目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937-0690d.png
类皆无有隙之可议此其所以经久而无后患而为先
王之制欤自周衰一变而为齐之内政再变而为晋之
爰田先王之制其纲维节目扫地尽矣汉兴吾殆有望
于复古者抑尝深考其制则夫纪纲所在吾固以先王
之遗意尚存而犹有不满于吾心者亦以其节目之不
详而一代良法未能无累也何以言之民年二十则傅
于籍而岁及立秋则严兵法之𨽻公卿子弟执戟以备
宿卫而博士郎中皆课之射当是时民与士大夫有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937-0691a.png
闲军旅者或为卒更或为践更或为过更民皆已练之
兵或取之于大农或取之于宗正或取于太仆而士大
夫皆可命之将以是观之大抵汉制之善者在于兵不
常聚而将无常员故将官骑士布满郡国有事檄召否
则罢归卫霍勋大绩重身奉朝请兵皆散去夫是以终
汉之世上无叛将下无骄兵彼其纲纪大体犹有先王
之遗意吾于汉亦何敢议若乃以军击寇预郡国材官
之数者发之可也奈何吏无告敕父母有市籍彼独无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937-0691b.png
名而一切征行甚而列侯封君吏二千石皆有所不免
是悉用以为兵也得无困于征行之忧乎戍边备寇如
上郡北地陇西之兵调之可也奈何淮南之于汉汝南
之于金城相去几何里而一切调发而其东方之卒亦
所不免是驱民以戍远也得无困于调发之劳乎时平
若不可以弛备矣而赤白囊一至始科琐边吏仓卒必
有不可用者何以为外防之道戍卒若可实边矣而中
尉北军亦出击胡王旅将无镇卫之职何以为内重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937-0691c.png
权汉之节目不谨者吾盖于此而见之呜呼汉去古未
远有意于先王之制则既正纲维之本而复察于节目
之间以无聚食之兵无握兵之将而又征行者限其数
调发者从其方备边防者甚严制畿兵者甚重则汉之
兵制非汉之兵制三代之兵制也夫惟纲维仅立而其
节目见于数者大率疏略而不加意是以汉之兵制虽
少近古而卒不能遂如古也以此观之古今之兵制大
抵欲详密而不宜疏略也方其盛时京师有南北二军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937-0691d.png
之屯诸陵有六国豪杰之徒而其根本既强郡国有都
尉掌兵边郡复立长史而其法制甚备加以御兵之制
简肃精明六级之差而云中之赏不行七日之速而金
城之奏已报轮台之功败亡不掩卫霍行封得丧相除
而无壅蔽之欺虽其节目之不周而大体既正又得是
数者维持之故未见其弊自中兴以来而兵制浸失都
试之法不可罢者罢之三校尉之官不可废者废之盖
至于郡兵不练而专倚南北二军以集事是兵非曩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937-0692a.png
比也士大夫不闲武事至引边将以入朝是将非曩时
比也汉家之初不详于节目纤悉而今也又并与其纲
维大体者一切废去乌得而不衰
   汉唐边备 (形势/) (兵旅/) (军食/) (将帅/)
汉之边备莫善于西汉自东汉以来则不可以言备矣
唐之边备莫善于唐初自天宝以来则不可以言备矣
西汉之时雁门云中以备北狄陇西诸郡以备西羌巴
蜀诸郡以备西南夷会稽诸郡以备南越此边备之形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937-0692b.png
势如此也丞相之子均调戍边司𨽻之子亲行戍边太
守将行塞将兵万骑三十六苑分置焉此备边之兵旅
如此也屯田殖榖有农都尉以领之一郡所积不下百
馀万斛入粟塞下籴榖湟中此边备之粮食如此也陈
豨以为代相监赵代边兵张苍以代相国备边寇李广
程不识俱以边郡太守将屯此备边之将如此也至于
东都中兴之后缘边屯兵惟存度辽一营馀悉罢去视
西汉形势之备为如何罢车骑材官即郡兵已虚罢都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937-0692c.png
试法即兵不习战边郡亭候吏卒悉从减省视西汉兵
旅之备为如何农之职不置都护而边计无可储之积
邓骘任尚发兵会众则至于借俸侯王其视西汉兵食
之备为如何自陇蜀既平之后绝不言兵公府辟召皆
尚文行而西州豪杰不与也段纪明皇甫规乃文学进
士大夫不闲武士其视西都将帅之备为如何故曰汉
之边备莫善于西都自东汉以后不可以言备矣有唐
之初边要地皆置总管宁朔要地或置大使以护突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937-0692d.png
单于瀚海置都护府以禦北边此其备边之形势如此
也边戍之军军城守捉总之于道戍边之兵三年一代
三时耕稼一时习武此其备边之兵旅如此也太原屯
田始于窦静太宗之时增屯并州足省馈运此其备边
之粮食如此也李世绩都督并州而边尘不警太宗谓
其贤于长城此其备边之将如此也自开元天宝以来
诸道节度尽用胡人精兵咸聚北边而天下之势偏重
则其形势视唐初如何也折冲诸府无可交之兵而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937-0693a.png
卒更代多不以时故杜子美一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
十西营田则其兵旅之备视唐初如何也兵卒骄恣或
逐主帅德宗之时以边兵𨽻神策由是塞上称神策行
营皆统于中人则其将帅视唐初又如何也唐初三边
之兵止于十万自李林甫导人主以边功而三边之师
盖四十九万衣粮之给以私劳费其后陆贽言备边六
失以为财匮于兵众则其粮食视唐初如何故曰唐之
边备莫善于唐初自天宝以来则不可以言备矣惟我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937-0693b.png
艺祖皇帝用李汉初屯关南以捍北敌郭进振西山以
禦太原姚内斌守庆州以备西戎此所以为备边之形
势也开宝之初制更戍之令使熟知边塞之制或三年
一更或阅讲武殿所以为备边之军旅也何继筠屯棣
州二十馀年董遵诲屯通远军四十年其馀皆不减十
年边障赖之所以为备边之将帅也西北二边军市之
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千万是又备边
之军食也盖形势张则可以固中国之势兵旅振则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937-0693c.png
以壮中国之威有军食则缓急无转饷之劳有将帅则
戎卒皆可用之士备边之策莫先于此矣宋何承天备
边之对大要欲田淮泗以实青徐筑城邑以壮形势计
丁役以给铠仗坚壁以俟其来整甲以乘其弊周王朴
上开边策亦谓群材既集政事既成财用既充士民既
附然后举而用之则有必取之势愚敢以为献虽然形
势也兵旅也军食也将帅也是四者固边备之不可缺
者然得其人则形势不患其不强军食不患其不足兵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937-0693d.png
旅不患其不振苟无其人徒琐琐于是数者之间事愈
不可具举矣昔先零诸羌尝为汉患而汉之所以为备
者惟一充国耳今以其传考之驰至金城以图上方略
四望狭中而知敌之不能守则形势之强愚知其在汉
而不在羌矣以淮阳汝南之步兵分屯要害条上便宜
十二事以省运输则兵旅之强军食之丰愚知其在汉
而不在羌矣其后先零诸羌稽首请命金城属国以处
降羌是汉之边备得一充国而有馀吐蕃蛮夷常为唐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937-0694a.png
患而唐之所以为备者一德裕耳今以其传考之于南
剑西川建筹边楼以山川险要列为二图召习边事者
典之指画商订则形势之强愚知其在唐不在寇矣雄
边子弟使之习战而飞星流电总十一军不闻乏食之
患则兵旅之强兵食之丰愚知其在唐而不在寇矣其
后南诏恐惧请还所俘吐蕃维州卒以城降是唐之边
备得一德裕而有馀然则今日之言边备者于是可得
其要矣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937-0694b.png
   唐府兵
吾观李泌告德宗曰府兵之制史册不详于是参稽传
记以类焉盖府兵之制始于西魏(苏绰/)因于周隋而大
备于唐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唐志贞观十年/)而民无常
兵之劳三时耕稼一时治武(见杜牧原十六卫/)而兵无
常聚之患六家而赋一兵(李泌曰府兵皆于六户中等/)
(以上家有三丁选材力一人为之及粮牛驴皆六家共/)
(备/)是不悉民以为兵也六家而供一兵(上注/)是不仰给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937-0694c.png
次官也宿卫者一月而更(贞观十一年宿卫者番上皆/)
(一月而更/)戍兵者三年而代(李泌曰戍边旧制三年而/)
(代又曰关东之人西戍者皆人赍练数百匹随为三年/)
(之计/)则所以役民者甚简也置府六百而居关中者三
百六十(陆贽以为太宗列置府兵八百馀所在关中者/)
(殆五百焉杜牧原十六卫以为贞观中内有十六卫蓄/)
(养戎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与此数不同也/)
(此以通监并见唐志/)举天下不敌关中所以明乎轻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937-0694d.png
之势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而无握兵之重所以杜乎祸
乱之原(见唐志/)若夫器甲则出于民(唐志兵甲皆自备/)
(输之库征行则给之/)戎兵衣粮则又取办于民(刘仁轨/)
(日士卒咸言初发日惟令备一年资装/)国无养兵之费
惟元从禁兵与番上卫兵或出征者有所给焉(孙唐论/)
(又刘仁轨言往在海西百姓争欲从军或请自办衣粮/)
(谓之义征则征伐之际衣粮当从官给也/)至于教战调
发亦有可考者折冲以农隙教战阵按阅不精则罪至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937-0695a.png
折冲并及刺史(李泌家传/)此其教战者也国家有所召
发则下符契于郡府参验乃发此其调发者然也(唐兵/)
(志/)夫府有三等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
府有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又有别将长史兵曹校
尉旅师等官以其等级相统治则有坊团队火之制居
无事时耕于野有事则命以出兵解辄罢其所以纤悉
委曲为维持经久之计者诚三代而下近古之良法也
故李泌谓德宗曰贞观中北灭突厥延陀西取龟兹尽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937-0695b.png
臣西域灭吐谷浑高宗灭高丽百济新罗皆府兵也自
置府兵未有外叛内侮杀帅自擅者正以经画得宜而
区处之尽善也杜牧作原十六卫亦曰国家始踵隋制
开十六卫将军属官各守分部夹峙近省自贞观至于
开元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未始逆命此圣人所能柄
统轻重制鄣表里圣算神术也古今以还法术最长其
置府立卫乎然不一再传而弊端已见接于开元其制
因以废坠是岂立法之不善盖所以守之者失其制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937-0695c.png
且始者宿卫之士月上而岁遍至高宗则番役更代
多不以时(唐志/)始者番上宿卫谓之侍官至武后则
悉假姻戚以充役使宿卫之士固亦有亡匿之患矣
(李泌家传/)始者出征多不踰时远不经岁高宗命刘
仁轨镇洮河而兵始困于久戍(李泌/)始者战没行阵
则官其子孙高宗以后官不记录(刘仁轨论兵疏/)
兵非乐于征战又州县调发类不以实壮而富者以
财免贫虽老弱者亦不得而逃焉州县之兵于是又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937-0695d.png
有逃亡之患矣(刘仁轨论兵疏/)逮至于元宗之时卫
士不给(唐志/)府兵寡弱(李泌家传/)是以张说募彍骑
以为长从宿卫而番士之制已废李林甫募长征兵
以息山东之戍而边戍之制又废自是而后兵农既
分不可复合于是有养兵之费矣(故开元之时岁供/)
(边兵而衣粮已二百万至天宝以后益兵浸多为费/)
(浸广天宝以后养兵每岁用衣千二百匹粮百九十/)
(万斛又天宝九年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给粮失宜军/)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0937-0696a.png
(士怒殴其判官兵马使/)至其甚也(止受甲见唐志/)
宝以后彍骑之法又稍变废士失拊循折冲诸府至
无兵可交李林甫请停边上下鱼书(方镇篇/)其后徒
有兵额而戎器并废禄山之变至无兵可以受甲至
永泰建中之世其弊尤甚故独孤及陆敬舆诸人皆言
其弊以为竭天下之财以供无用之兵财利匮于养兵
税法坏于奉军岂非兵民既分其弊遂至于此欤加以
天宝以后人主甘心边功调发远戍民亦无以为生杜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0937-0696b.png
子美所谓一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
正与裹头归时头白还戍边亦可见矣世之说者见府
兵后日之弊遂归咎于太宗立法之不详盖亦未深考
焉耳张说不能因时救弊以复贞观之旧顾乃立苟简
之制以便目前略不思异时之患遂使古人良法美意
因不复见终唐之世根本不固国势动摇失居重驭轻
之意者说亦不得不任其责焉其后虽李泌与德宗议
复府兵非不拳拳而终不可复杜牧伤其废坏恢然作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0937-0696c.png
原十六卫以自见意而一代之制竟无有能兴起者岂
非其原一失后世难于复考欤识者观古制之不存后
世盖不无恨于张说也
   唐藩镇
唐自太宗参酌西魏周隋之制以防天下之变而府兵
之制遂为一代之大法分置诸府以布列内外更番迭
上以分𨽻禁卫总天下凡八百馀府而环京畿者殆五
百馀所以防外重内轻之忧队伍火长各有等差折冲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0937-0696d.png
果毅各有定序所以立上下相维之势四方有警则命
将以出事已辄罢则又所以防跋扈专恣之渐至于边
防之制则城捉镇守率皆有使一道则又有大将以总
其权当是时进退伸缩罔不惟朝廷之命而将帅重臣
无不奔走以承要束京邑严固而四方无虞此贞观之
世所以为有唐极盛之时也自府兵法坏而节度之权
浸浸日重而藩镇之祸始蟠结而不可解终唐之世与
国更为消长而一代之变其大节有可论者方永徽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0937-0697a.png
初都督带使持节者始曰节度斯时有节度之名矣犹
未具其官也再传景云之初薛讷为西州节度使斯时
有节度之职矣犹未重其权也接于开元文武迭用不
久任不遥授专领贞观故事犹有存者此盖玄宗之初
年也奈何遥授之端一启于王嗣真之宠兼领之设复
溺于盖加运之私爱攘郤四夷之意始锐然以自奋而
为边将者十馀年而不易方镇之权于是乎重使玄宗
讲求立一国之旧制使无外重内轻之弊则复可维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0937-0697b.png
而不乱惜其募广骑以宿卫而无可交之兵在内之势
日轻置长征于边而精锐咸聚西北在外之势日重十
道置使偏于边陲而藩镇有强盛之势节度之职尽用
胡人而国家无藩篱之助渔阳之变岂待智者而后知
哉肃宗起兵灵武初造唐室是宜正上下之分以纪纲
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
镇国之重事也王元志之亡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
请不问贤否惟其所欲与者授之节钺甚至偏裨逐主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0937-0697c.png
帅亦因以位授任之爵禄废置不出于上而出于下则
祸乱又庸有极乎广德之际安史之乱既已削平河北
诸州既已宾服此正因事置变之机也子仪之在当时
力请解罢节度以收兵权其所以为后日虑至深远也
代宗一切不之听卒使仆固怀恩养寇以自封而薛嵩
李宝臣之徒皆分帅河北以自固其党于时朝廷厌苦
兵革苟冀无事因以授之此所以复兆后日之乱也德
宗慷慨发愤痛惩积弊即位之初罢贡献省乐工虽足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0937-0697d.png
以警动淄青之乱卒然不思因时之制以堤防人心是
李惟岳欲世袭于成德一不如志而田悦之徒遂相顾
而起向使纪纲素立则彼奔走听命之不暇又安有四
王一帝之僣哉陆敬舆在深为国虑论关中形势之要
居重驭轻之说而且拳拳于府兵之旧此正维持久长
之深计也德宗之制皆出于权不足以知此而乃却而不
用奉天之幸亦其势之必至也洎反都邑而姑息愈甚
此所以养成藩镇之祸若夫宪宗能用杜黄裳诸人故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0937-0698a.png
能以威武起衰弊殆非前数君所比者刘辟阻兵巴蜀
则既平之李锜之守长江则又平之杨惠琳据夏州则
又平之吴元济之擅兵淮蔡则又平之所向无前所征
必克是以王承宗以德棣二州自献于上程权以沧景
一州镇而自归于朝乌重嗣之在横海又举支郡之兵
尽属刺史向时相与跋扈以拒朝命者垂六十年今皆
拱手以遵约束直以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异时河朔
之归刘总之策瓜分其地而禀命于朝慨然欲为诸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0937-0698b.png
倡首者是岂无故而然哉正以宪宗威略在人者未泯
也惜乎穆宗溺于宴安而崔植杜元颖辈又恬不知省
遂激成朱克融之乱至于王庭凑之擅魏博史宪成之
擅成德合从方命故河朔再失以迄唐之亡当是时魏
洪简居中用事将不得专令而授方略于禁中虽以裴
晋公之元臣宿望竟不能以成功终于师老财匮而止
其后泽潞之役李德裕许河朔世袭以安其心自贞观
开元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未始有变然则开元天宝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0937-0698c.png
之后其所以兆乱稔祸者其本末于是而可观矣
   南北衙(制神策左右十军/)
唐书志曰唐有天下二百馀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
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骑兵骑兵又废而方镇之
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将遍满天下而天子亦自置
兵于京师曰禁军以今考之曰左右羽林军曰左右龙
武军曰左右神武军总曰北衙六军盖唐有南北衙兵
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初高祖已定天下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0937-0698d.png
义兵愿从宿卫者三万人号元从禁军至贞观特择其
善射者曰百骑高宗时则置羽林军武后时则曰千骑
睿宗时则曰万骑此羽林之制也玄宗以万骑平难改
为左右龙武于是而有龙武之号肃宗时灵武之后调
补北军置左右神武于是有神武之名广德之初代宗
以避吐蕃而幸陜鱼朝恩举在陜之兵而迎扈悉号神
策元泰之初吐蕃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
浸盛分为左右势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非他军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0937-0699a.png
自肃宗以后北军增置威武长兴等名类颇多而废置
不一惟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
若夫李德裕之在蜀则有雄边子弟李抱真之在泽潞
则有昭义步兵方德裕之在剑南也建筹边楼以左右
二图而图其险要率户二百而取一人使习战事缓则
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故南诏吐蕃悉以城降方抱
真之在泽潞也以上党正为正卫乃籍民每三丁选一
壮者使农隙习射比三年而得精兵二万遂雄山东此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0937-0699b.png
又在外之军者也
   三国晋宋兵
晋置二卫左右前后骁骑七军皆以中军将军而统之
吴多舟师而兵有车下虎士(甘宁传/)丹阳青巾(沈莹传/)
交州义士(见步骘传/)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赤壁之败
兵八十万须濡之屯兵亦四十万蜀兵率十万吴兵三
十三万通三国之兵仅视其户之数斯民得无病乎晋
武之制大抵内强宿卫领之贵戚外削州牧统于宗藩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0937-0699c.png
皆惩魏也未几宗王横肆而宿卫散于外府禁军单虚
而州牧转为强镇是以关门无结草之固晋阳有屡举
之甲欲强而反弱将削而滋大何哉事不师古急于矫
弊崇私废公而患生所偏也比及江左江州之兵至或
单丁俱上不得番休民滋胥怨是以宗室诱之则为八
王之乱夷狄攘之则为五胡之扰方镇聚之则为王苏
庾元之乱自昔祸败至晋滋极职兵之由终晋之世惟
陈协马隆得诸葛亮古阵遗法略试一二隆以募兵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0937-0699d.png
千平西凉厥功弥著协事虽不概见然徒校幖帜兵之
一物耳当凉关仓皇之中而白虎幡一麾众皆解甲麾
弓素信收敛至此孰谓古法不可施之后世而军政之
无益于国哉方五胡乱华之时民间豪杰各推坞主以
寇抄为事元帝南渡依江以立国祖逖北讨藉以为重
自用刁叶议后率以奴为兵庾翼所统六州奴北伐百
姓嗟愁战辄奔败终元帝世惟谢玄一战有功盖所谓
北府兵也刘牢之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刘裕亦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0937-0700a.png
以北府兵有功皆北兵也自刘裕以荆居上流甲兵半
朝廷而刁崇丘襁褓迭据方岳文帝元嘉之政最为可
观置宣武场挍猎讲武然而亟用其民猜防智将杀檀
道济使王元谟等北伐再举再败邑里萧条当是时惟
荆州尚全后以藩州太重分荆杨别置二州而晋人上
流中流重镇之意扫地于此盖自元嘉以来王糺始自
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而全丁而何承天备边之论
亦云一城千家堪战之士不下二千计丁课役盖稍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0937-0700b.png
欲裁制矣然文帝锐志中原不暇息民方其一举悉发
六州倩使暂行而白丁不教轻进易退卒至败衄帝犹
不已由是尽户发丁王公子弟亦皆从役重以将由上
御士无专统元嘉北伐常授成律交战日时亦待中诏
呜呼无惑乎斯民至此极也
   将(贵在一将帅之心/)
昔者鞍之战此晋兵也邲之战此亦晋兵也夫晋岂强
于鞍而弱于邲哉而胜负异变功业相反何哉吾观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0937-0700c.png
之役也韩厥戮人郤克分谤郤克流血张侯并辔至于
振旅入国士燮后归策勋劳将郤克先逊由是范叔归
功于荀庚栾书归功于范燮有将如此乌得而不胜若
邲之战则异于此矣方与楚遇荀林父欲还随武子亦
欲还先縠欲进韩子亦欲进至于郑人如师彘子欲许
栾武子亦欲不许赵括赵同欲许甚者魏锜求公族而
未得战而败赵旃求卿未得而怨欲战而败夫如是虽
微楚晋固先溃况以楚师压之则其败也无足怪由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0937-0700d.png
观之晋之兵非有变也将帅之心不一胜负必至此也
汉武之世兵数大出元朔五年卫青以三万骑有功元
狩四年青以五万骑而无功盖元朔之后诸校力战公
孙敖李蔡李沮李恩辈皆从大将军而有功至于苏建
无功青不专诛三子封侯青不受赏皆谢曰诸校之力
夫元戎与列校如此以之克获虽三万不为之寡元狩
之行霍去病始宠青之眷始衰分兵异出而敢战深入
之士皆属去病青由是心不平矣李广欲先当匈奴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7a 页 WYG0937-0701a.png
青使并出东道广固辞青固遣卒以失期死青以不见
敌不封而去病日盛当是时两军出塞马凡十四万匹
而后入塞者不满三万则不知足以致此故曰选兵不
如选将一士心不如一将心虽然士卒有心将帅一之
将帅有心其谁能一盖至于此则事归于庙堂而功系
于君相赵充国上屯田之奏将持久以敌先零非魏弱
翁任其说则不能以成功诸葛孔明出师一表反覆议
论大抵望左右之得人以祖逖之绩著于河南而以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7b 页 WYG0937-0701b.png
若思代之则以愤卒郭子仪李光弼之忠见于复两京
而以鱼朝恩统之则以众败李晟以张延赏私憾而失
兵柄卒使浑瑊为吐番所诈贺兰进明以房琯之素嫌
而不敢复出兵卒使张巡许远为安禄山所杀故曰择
将不如择兵
   择将
以周瑜之望曹公不啻虎狼而吴兵捷于赤壁以刘玄
德之视陆逊甚于婴雏而蜀师衄于白帝是不在乎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8a 页 WYG0937-0701c.png
之坚脆也东西异壤也而邓艾以缒兵取成都南北异
习也而王镇恶以舟师平关中是不在乎地之远近也
夫以东晋之衰而谢玄得志于淝水开元之盛而哥舒
翰失利于潼关是又不在乎时之治乱也故善将者势
无强弱任无久近敌无坚脆地无远近时无治乱不用
之则已用之无不胜焉惟其将而已矣然则择将之术
宜如何东坡苏公进卷曰天下之实材不可求之于言
语又不可较于武力独见之于战尔战不可得而试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8b 页 WYG0937-0701d.png
是故见之于治兵子玉之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
贯三人耳蔿贾观之以为刚而无礼知其必败孙武始
见试以妇人而犹足以取信于阖闾知其可用故凡欲
观将帅之才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也或举方略之类
以求之亲兵以试之观其颜色和易则足以见其气
约束坚明则足以见其威也坐作进退各得其所则足
以见其能凡此者皆不可强也前代以六十万胜楚以
四十万胜秦惟王剪项籍二人而多多益办者独韩信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9a 页 WYG0937-0702a.png
能之自馀兵至三十万未有得志者赵括以四十五万
败于长平汉初合五诸侯兵五十六万败于彭城以三
十万困于白登王恢引三十二万伏马邑无功王寻王
邑以百万败于昆阳符坚以八十万败于合肥隋以九
十万败于辽东其众愈多而败愈盛然犹有可诿者曰
将不善若曹公可谓善将矣复以水军六十万而败于
乌林是时战舰相接故为敌人所挠大众屯聚故疫死
者过半此兵多为累之明验也虽然汉择将之法犹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29b 页 WYG0937-0702b.png
取焉汉选置将帅不与他官比非昔之所习知则出于
一时之论荐尝试而泛使之鲜有不败者汉之将帅多
由于环卫使其出入于周庐殿陛之间其果毅沈鸷忠
义勇武皆天子之所熟识随其材而器使之可也故夏
侯婴以奉车李广以骑郎将赵充国甘延寿以羽林郎
卫青霍去病以侍中其朝夕扈从久为天子见知无不
为汉名将韩信为治粟都尉数与丞相萧何言而奇之
卒拜为大将李陵将兵于外天子召见于武台而卒用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30a 页 WYG0937-0702c.png
以伐单于盖至于设六郡良家子以为求将之方置羽
林期门以为蓄将之地最为良法夫取之于山西出将
之地而养之以宫禁扈从之中一旦有警则选诸环卫
而用之真可谓颇牧在禁中者耶虽然又有儒将焉邓
禹受诗长安光武循河北为将军冯异好读书而通孙
子法贾复习尚书朱祐习儒学祭遵虽在军旅不忘俎
豆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陆凯统军好太元论杜预
征南通左氏传娄师德擢进士第及吐蕃犯塞从军西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九 第 30b 页 WYG0937-0702d.png
讨裴行俭举明经为朔方总管以儒而能将者也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