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937-06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八
            宋 章如愚 编
  兵门
   历代兵
周自一里之井积而为通为成为终为同凡百里焉自
百里之同积而为封为畿九千里焉而天下之田井矣
自四井之邑而为丘自四邑之丘而为甸积而为六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937-0672b.png
四井为戎马者四为兵车者一为牛者十二甲士三人
卒七十二人其出各有差焉自百乘之家而为千乘之
国而为万乘提封九百万井出赋凡六十有四万为戎
马者四万匹为兵车者万乘其数靡不具焉而天下之
赋制矣自五人为伍积而为两为卒者百人焉自伍卒
为旅积而为师为军凡万二千五百人焉而天下之军
立矣连帅比年以简军卒正三年简徒群牧五载大简
车徒则选择为有年春振旅以蒐夏茇舍以苗秋治兵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937-0673a.png
以狝冬大阅以狩则练者为有时任地以令贡赋则农
时不违因农隙以讲武事则武备无缺断断乎良法美
意其积非一日矣(已上刑法志/) 班固称商周以兵定
天下天下既定则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
而制军赋岂非兵之法至周而后大备欤(已上系商洎/)
(周乘马法记/) 管仲变周兵为内政荒已有意于战矣
兵法曰善战者其势险其法短司马法自五人一变而
为二十五人三变而七十五人由是而推之至于二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937-0673b.png
五百为师万二千五百人为军节目繁悉要为不可败
而已至于内政则不然以齐国之众而选士止于三万
人其势险矣率以万人为军而君与卿自将其法短矣
以此进退如决堤如转石人谁敢犯之此其所以大得
志于天下欤虽然夷吾之意特欲使之必可战而已卒
之以不战胜楚则犹有先王之意此五伯所以独美于
桓公也然而齐之内政始使兵农异趋制国为二十一
乡工商之乡六而士之乡十五故有轨里连乡师之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937-0673c.png
(五家之轨为五人之伍十轨之里为十五之小戎四里/)
(之连为四小戎之卒十里之乡为十卒之旅五乡一军/)
(公将其一工商之乡𨽻公高国各将其一/)自五家为轨
三军教士三万又如乡之法(车八百乘/)盖鄙有五属立
五大夫使各涖一属之政故有邑卒乡县属之制(五鄙/)
(三十家为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为属/)
(五属一大夫总得车五千乘可为三军者四长勺之战/)
(桓公自谓有带甲十万车五千乘盖其斥池甚大非齐/)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937-0673d.png
(旧封/)自三十家为邑至于五属为四十五万家率九家
二兵可为三军者六盖如乡遂之法国中之士为兵鄙
里之民为农兵不谙耒耜之勤而农不识干戈之事自
是先王寓兵于农其意亡矣晋武公初作一军献公作
二军惠公韩之败作州兵文公蒐于被庐(僖公十七年/)
作三军城濮之战车七百乘案楚薳启疆有曰晋十家
九县长毂九百其馀四十县遗守四千而平公治兵邾
南适四千乘(昭公十三年/)则晋通率亦五千乘其用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937-0674a.png
百乘犹齐之法也鲁自禽父三军诗称公徒三万(举成/)
(数也实止三万七千五百人/)成公作丘甲(元年谋伐齐/)
(将各一甲也/)襄公作三军昭公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
卫革车千乘故邾人告吴曰鲁赋八百乘邾六百乘盖
竭作也哀公始用田赋(十二年以夫田为兵也/)夫变兵
乘之制而民无馀力矣楚自武王始为军政作荆尸以
伐随广而为三军然而成王时所谓车宫之甲若敖之
六卒申息之子弟略见于传往往非古公子婴齐为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937-0674b.png
之师(襄二年/)组甲被练(漆甲也/)皆创名之康王时蔿掩
始并沃衍收隰皋赋车籍马而有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灵王斥地益大陈蔡不羹邑则千乘于是有五师(左传/)
(吴人败诸豫章获其五帅/)至平王又始为舟师焉若夫
差犀甲之士十有三万人(其国语三将军三万人吴越/)
(春秋三百六十人有中校左右军/)黄池之会三军皆万
人此吴之兵也勾践栖于会稽甲楯五千其始伐吴发
习流二千教士四万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其名不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937-0674c.png
(已见其非古制/)此越之兵也(楚吴越皆夷也/)无井牧之
法战国时齐地方二千里带甲百万临淄之中七万户
不下三男子卒固已二十一万大抵战国之制胜甲以
上皆籍为兵(战国制兵诸侯斥地益广而兵乘之法坏/)
是时益尚骑射而技击(齐/)武卒(魏/)胡服(赵/)百金之习(秦/)
(有百金之士/)行于中国后世诈力之兵用矣故荀卿曰
秦人功赏相长五甲首而𨽻五家然皆干赏蹈利之兵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而魏之武卒不可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937-0674d.png
直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
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至矣斯言也
   汉军政
汉氏军政其可取者五一曰谨重二曰宽恤三曰严明
四曰均一五曰周密吾观汉世国有军事则有专断是
以缚马之书遍示百官(前渠犁传武轮台诏/)屯田之奏
初终不议(赵充国传/)匈奴和亲而四百石之博士得以
抗论也(张汤传/)以至精兵郡国人主亲为择将相代地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937-0675a.png
吾所急以委陈豨淮阳兵劲实擢灌夫略可见汉世重
军戎之意然而从军有劳得以复除(高纪/)二年关中卒
从军者复一岁亡士过多将军有谴(李广传/)金布著令
尤恤死事(金布令曰从事死者给以衣粮/)羽林养子时
录孤儿(武帝取从事死军之子孙教以五兵故曰羽林/)
 (百官表/)以至飨遣卫士(王尊传/)天子临幸士卒暴露
朝会罢酒(杨仆传武帝责杨仆事/)略可见宽恤矣自王
侯郡守不得以擅与用虎符合而矫制有功者不赏都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937-0675b.png
试僣上者必诛其立法也至矣上功增级而幕时已察
(冯奉世传魏尚事/)亭徼不治而出巡已诛(食货志上北/)
(出萧关事/)乘传行塞因以归家(杨仆传/)而敕责已至其
抑欺罔也至矣禁挠者有诛(韩安国传杨仆事/)后期者
有诛(张骞事/)畏懦者有诛(前功臣表张骞杨仆事元狩/)
(三元符四/)以至都试而不诣都所者必免(燕王旦论霍/)
(光疏注/)屯而不诣屯所者以乏兴论(赵广汉苏贤事/)
责骄惰也至矣凡此亦足以见其严明矣然而宽恤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937-0675c.png
恩多施之士卒严明之政每用之将帅各当其宜也当
是时繇有复(阙/)
          然则繇戍之法可谓恕甚然
宰相之子乃不免戍边故将之家亦均于给赋(惠帝元/)
年诏示吾法之无屈也以至御史大夫出为护军不为
左迁(韩安国为侍御史后为都尉/)酒泉太守禦寇破羌
(赵充国传拜辛武贤/)不为异数轮台之诏败亡不掩卫
霍行封得丧相除(霍去病传/)略可见其均一之意至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937-0675d.png
上下相维堤防过密京师之兵才万人耳统于一官未
为过多而二三卿士各分所领欲其相制也都试之役
太守都尉事与县令令长丞尉何与而必欲俱会欲其
相察也以至铜虎调发以防矫伪伍符素备以正什伍
(冯唐传尺籍五符注/)郡县有尉亦既足矣而又乡置约
徼亭设一长以防益贼天下之亭几三万所(前百官表/)
(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五所/)略可见其周密之意矣夫以
谨重视兵戎故动可寡悔以宽恤待士卒故下不怨劳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937-0676a.png
以严明驭将帅故不敢矫惰以均一定军制故天下无
以议令以周密立兵防故奸宄无以生心是以终汉之
世天下晏然诸吕之国变生仓卒而备禦素具北胡南
越连兵数年而邦本不摇诚有以也
   汉兵
汉无计口授田之法故赋兵以丁而不以田下众而无
田虽贫者不免于为兵故为兵者皆家人子起田中从
军而非素养者也(出冯唐传/)自其二十三为正卒于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937-0676b.png
(音附/)之畴官(见高纪二年萧何发关中兵注/)以给公家
繇役给于中都官则为卫士给于郡国则为材官给于
边繇则为戍卒皆正岁而戍其给于县则为更卒一月
即更其更代往来道中衣装悉自备惟卫士衣食于县
官罢遣则有飨(后汉礼仪志/)其馀则否至于年五十六
者始得为闲民就田里劝农桑兵革之事不预若高不
满六尺以上年未及二十三与夫过于五十六者谓之
罢废老弱在所不任其已仕于郡县而被荐举者皆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937-0676c.png
与给兵之选惟边戍之事重(昭纪注/)虽宰相之子不免
盖宽饶司隶之子自行戍北边此赋兵之大略也(见元/)
(凤四年诏/)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
虽常人皆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
更钱者次直者出赋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
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诸不行者出
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其他则有中都
官徒执金吾缇骑及辑濯士佽飞城门兵皆中都之兵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937-0676d.png
也夫关中三辅之卒属于中尉无事则散于三辅戍于
中都如州郡法魏相为河南尉得罪是时河南卒戍中
都者二三千人遮霍光自言愿复留戍一年以免相罪
及京师有警则中尉调发以为之备文帝三年发中尉
材官属卫将军之长安此所谓中都戍卒也王温舒请
发中尉贶卒数万此所谓中尉戍卒也西羌反发三辅
中都官徒弛刑等击羌正所谓中都官徒也中尉官属
有中垒即北军主缇骑五百二十人光武尝叹曰(阴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937-0677a.png
(后传/)仕宦当作执金吾言其徒役之多也此所谓执金
吾缇骑也辑濯士者掌治船而属于水衡者也佽飞者
汉募士骁勇者以佽飞名之宣帝世西羌反发应募佽
飞骑射士诣金城者是也城门兵者自戾太子事后始
置城门兵有城门校尉十二城门候杜邺傅王商以特
进孔光以太傅领城门兵得举吏如五府者是也若郡
国则有材官骑士有楼船有更卒有奔命有弩官盖郡
兵掌于都尉天下郡国凡百有三置尉者九十山西自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937-0677b.png
三辅之外郡才十有三而置都尉者乃三十大郡则有
两都尉会稽是也北边诸郡则东西南北中部都尉方
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
车骑士此材官骑士也(见光武纪十年注汉官仪/)武帝
内增七校(刑法志/)外有楼船庐江郡有楼船官卜式请
与博昌习船者攻吕嘉(伍被传/)有浔阳楼船有会稽楼
船此志谓楼船也(朱买臣传/)昭帝始元间遣吕破胡
发骑为蜀郡奔命击益州此所谓奔命也南郡有发弩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937-0677c.png
官卜式上书愿与临淄习弩(卜式传式愿与子男同博/)
(昌习船者讲行/)此弩官者也至三辅则又有胡越骑六
郡则又有良家子天水陇西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如赵
充国李广则出于陇西冯奉世则出于上党焦延寿则
出于北地皆是也汉世中首勇率行封诸率为侯(李广/)
(传/)军功多用超等(食货志云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
或置武功爵以赏战士(出食货志/)或赐武臣则倍于文
(续汉志/)功过相当则不赏(李广/)以适过行者有功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937-0677d.png
不赏(李广利传/)以矫制有功者则不赏(冯奉世传/)屯不
诣屯所则有罚(赵广汉传/)擅弄兵则有罚(功臣表无锡/)
(侯事/)延初四年增卤获利则有罚(魏尚高不识事/)擅发
兵则有罚(公孙戎奴事见功臣表/)后期则有诛(张骞李/)
(广传/)畏懦则有诛(杨仆事/)脱归则有诛(苏建/)擅斥除贤
士则有诛(赵广汉/)穿壁垒则有诛(胡建/)匿亡虏则有诛
(公孙敖/)争功则有诛(荀彘/)汉世军法最为严整此御军
赏罚之法也买爵至千夫则复(食货志/)入粟受爵至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937-0678a.png
大夫则复晁错奏复一人(文帝时见食货志/)三老及孝
悌力田则复博士弟子及通一经则复(元帝时见儒林/)
(传序/)民产子则复(高帝二年复二岁/)罢癃则复(卿大夫/)
(老者疾者皆注云疾今之癃者周礼注/)功臣后则复(宣/)
(纪地节二年复霍光后人元康元年凡百三十六人考/)
(功臣表/)流民则复(宣诏地节三年/)徙边则复(文帝时晁/)
(错奏本传/)养民马则复宗室有属籍及关内侯则复(文/)
(纪诏复诸刘有属籍者卿大夫国中贵者皆舍注若今/)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937-0678b.png
(宗室及关内侯/)或赐外繇(卜式/)或著外繇(成河平元年/)
(沟洫志卒治河者为著外繇著谓著于簿籍/)或除繇(文/)
(翁传诏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有复其繇
役者有复其租税者有复其身者有复其家者有复一
岁者有复二岁三岁者有复十二岁者有复终身有复
后世者此又汉世复除之法也
   材官 车骑 楼船
汉兵散于郡国各有异习盖不可以一律齐也巴蜀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937-0678c.png
河颍川则多材官取其才力也(高纪十二年发车骑材/)
(官及中尉卒又宣神爵元年发诣金城/)陇西天水安定
则多骑士(元鼎六年发平山寇取其习射御驰骑战阵/)
(也/)西北之地多轻车(宣纪本始二年秋发关东轻车锐/)
(士从军/)故关东上郡北地皆有车东南之地多楼船故
博昌浔阳会稽诸郡皆有船以至临淄之弩手(见卜式/)
(传/)荆楚之剑客(李陵传云臣所屯者皆荆楚之勇士奇/)
(才剑客也/)各推其士之所宜而习熟一旦有事以羽檄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937-0678d.png
召天下兵而无有不集事者方其兵之在郡国也则属
之都尉每岁八月会都试(高纪十一年张晏注/)郡太守
都尉令长咸预各以其方之所习而课殿最焉若骑士
既发而不诣屯所则骑士有诛(赵广汉传/)太守发骑士
马不适士则太守有贬夫是以郡国之兵教习于平时
而征发于有事民有更番之休而将无常权之患然汉
之材官骑士轻车楼船四者之兵惟其地之险易而用
之故能以我之所长而不陷于其所短此其所以多取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937-0679a.png
胜也中兴之初多战于兖豫徐宋之郊故夏侯婴以兵
车破李由于雍丘地属陈留兖州灌婴以车骑破项籍
于东城属淮南皆车骑杂用之地也然东阿之败(高纪/)
(秦二年东阿之地属陈留/)秦以骑将不能胜汉之车垓
下之围(地属宿亳间/)楚以馀卒不能胜汉之骑(见高纪/)
(五年/)则骑之与车步之与骑其所遇之地固有优劣也
至于韩信之伐赵未至井陉而止舍选轻骑二千击赵
王于泜水诚以井陉之险非车骑之所便而彼则能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937-0679b.png
其地而用之欤伐胡之师多战于函并河朔之境故霍
去病以万骑出定襄公孙贺以轻车出云中(出武纪又/)
(本传/)皆车骑杂用之地也然白登之围(属并州太原郡/)
汉以步卒(出匈奴传/)不能胜敌之骑李陵之败汉以用
车不能禦敌之兵则骑之与步车之与骑皆所遇之地
固自有优劣也至于卫青之出塞环武刚车以为营纵
骑五千击单于于寘颜城颜山赵信城以武刚之利非
塞地之所恃而彼则能权其地而用之欤琅琊以东尽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937-0679c.png
海也车骑步皆不得而进自严助浮海以救东瓯而汉
始知水战之为利故武帝遣楼船将军从兵浮海以击
朝鲜(朝鲜传/)卒平其地而为郡县此岂非海道之利于
舟乎虢邓以西尽蜀也车骑舟皆不得进自萧何请用
巴蜀以定三秦而汉始知步战之为利故高帝自南郑
引兵从故道(故道系武都/)出袭雍卒降秦将以有咸阳
(出本纪/)此岂非山阪之利于步乎大率北地利于骑中
原长于车江海利舟师而陇蜀宜步卒各随其所利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937-0679d.png
用之晁错言兵事亦几于是矣
   汉南北军
汉京师有南北军南北二军同以相伺察周勃以北军
而安刘氏故南北之相制而无偏重之患诸吕用事齐
赵合兵西向与灌婴连和以抗吕氏以见其内有缓急
则外足以制之也七国之变京师遣周亚夫将三十六
军以讨之不数日而遂定以见其外有缓急则内足以
制之也内外相制故无轻重之别 刑法志曰高祖既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937-0680a.png
定天下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
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
云所谓南北军者初未知其果何在也又细考之光禄
勋所掌郎卫执戟殿下此其在内者也百官表言卫尉
掌宫门卫屯兵而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
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则亦在内明矣故
诸吕之乱太尉既令郦寄说禄得入北军然尚有南军
勃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得纳相国产殿门故太尉先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937-0680b.png
北军次夺南军自外及内也江充传时为直指绣衣充
察贵戚近臣多奢侈者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即移书光
禄勋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毋令得出入宫殿
诣北军而不当出入宫殿移劾门卫禁止而必属之光
禄勋此又南军在内者之验也惟以八校为北军而八
校未置之前史虽不详载其何者为北军如太尉之入
北军宋昌之镇抚南北军则北军自汉初置之久矣然
以后事考之如黄霸等京兆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937-0680c.png
劾之军兴则汉初北军之制必各调发番上也如汉官
仪云民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之类是也观霍光传
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不以南军重之也使北军果
在内南军果在外则何为不发外兵而发内兵邪汉南
兵不轻出故所出者惟北兵多见于史传则北军又不
得谓之在内矣或曰北军盖指未央宫殿环卫王宫在
长安之内者而言所谓南军盖指十二城门及三辅所
属在长安之外者而言彼惟见刘屈氂传云上从甘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937-0680d.png
来发长水及宣曲胡骑引骑长安而太子在内乃曰召
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夫长水宣曲胡骑既曰北
军则当在长安城内守王宫何为乃云入长安邪观吾
丘寿王传云上始为微行胡骑正屯池阳北至池阳南
猎长扬盖胡骑正屯池阳则知胡骑长水所以特在外
者正以武帝常在池阳也武帝在外而卫兵亦在外亦
何害其为属北军若以北军为内南军为外则无据之
甚矣三辅黄图云中垒屯骑虎贲屯兵越骑长水胡骑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937-0681a.png
射声八营宿卫王宫是也或谓周勃安刘乃北军制南
军之效此说得之若谓刘屈氂发三辅近县兵及长水
宣曲胡骑入长安乃南军制北军之效则非也盖汉南
军掌于光禄勋卫尉(百官表/)光禄勋有羽林期门之属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是也北军掌于中尉如百官表中
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外而中尉属官有中垒李德裕撰
刘洪规碑云汉氏京师有南北军之屯武帝既平北粤
内增七校中尉实司其任是也南军光禄勋卫尉掌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937-0681b.png
北军中尉掌之故胡广曰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徼于
外相为表里以擒奸讨猾而唐李揆亦云汉以南北军
相制而南军之在内北军之在外又何疑焉汉之南北
军正犹唐之南北衙也南衙卫兵是也北衙禁兵是也
故考汉制者当曰宫殿内而郎卫羽林期门兵宫殿外
有卫尉兵皇城之中有中尉北军兵京城之门有十二
城门兵中尉徼循京师则又有三辅戍兵中都诸官府
有郡县番上戍兵则汉兵大略得之矣盖自高帝之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937-0681c.png
栉风沐雨于锋镝间为斯民请命上帝兼天下之谋合
天下之勇而始克平之岂其奠天府之安享未央之尊
而遽忘兵卫欤此南北军之屯所以留神轸虑而不敢
忽者也想夫营垒星罗仪卫翼张勇敢毕集而戎容壮
焉法律昭列而军政修焉精煅炼之工而戈甲利焉严
厩牧之令而军马备焉国势以隆主威以强奸心以销
举积诸此厥后诸吕诪张周勃一入北军而汉祚之安
若泰山而四维自非高帝创宏远之规后嗣何以克遵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937-0681d.png
洪业哉传世四百未之或改而制度益以备具故典领
之官则太尉上将军卫将军是也分掌之吏则中垒校
尉北军中候之流是也僚属之员则南北皆有军政与
丞天汉中胡建所兼守者是也劳赐之典则当更者上
亲临飨之见于宽饶之传选取之法(二年注/)则民年二
十三而用五十六而退见于本纪之注其更休则一岁
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高纪二年注/)其阅习则西京曰都
肄东京曰乘之乘之者所以取孙吴六十四阵者也噫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937-0682a.png
亦可谓备矣抑尝观高帝之时其所以治军修备者不
独南北军屯而止若萧何则立武库者也若韩信则申
军法者也君臣之间用心如此盖其欲得猛士守四方
之志常存于胸中则宜其天下既定之后低回顾念分
屯并立相与维持不容已也彼唐制之说则言其南北
相制而已通典之说则言南如唐之卫兵北如唐之羽
林而已或者又以南北迄汉史不复再叙而以为领城
门兵者几是是皆其一端而非高祖所以饬武备贻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937-0682b.png
深远之意故略之
   云台诸将
范蔚宗二十八将传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代以为上
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
其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
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
以焉光武监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
贾之洪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不过特进朝请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0937-0682c.png
已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建武之世
侯者百数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馀并
优以宽科全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云今以
史传而考二十八将之功其大者如昆阳之战邯郸之
战与夫经略河北谨守河内之功其他如陇蜀之平赤
眉群盗之捷皆其功之可录者也如王霸如傅俊之徒
则有从击寻邑昆阳之功如刘植景丹万修李忠之徒
亦有从击邯郸平河北之功固守信都以拒王郎而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0937-0682d.png
门迎劳者任光也合渔阳上谷之突骑并军而南以附
汉者吴汉也方帝之朝北征燕赵而河内尚难其守此
其任亦重矣惟寇恂以牧人御众之人给足军粮率励
士卒虽远征未尝乏食则中兴之根本于是立矣方帝
自蓟而还莫知所向且欲以信都之兵西还长安此其
机亦危矣惟邳彤力止其行而请奋二郡之兵扬响应
之机以平河北则中兴之机会于是得矣自请北取上
谷之兵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0937-0683a.png
东攻张步以平齐地者耿弇也陷阵却敌数破群盗抚
剑抵掌以志吕吾之北者臧宫马武也冯异之讨赤眉
而三辅以平杜茂之击卢芳而雁门以平马成发会稽
丹阳等兵以讨李宪而江淮以平陈俊之从击铜马王
梁刘隆之击诛宋鲔坚镡击大枪于卢奴盖延围刘永
于睢阳以楼船数千艘逆流而上而径破公孙述者岑
彭也从冯异以伐蜀而使边地诸豪悉畔隗嚣而来归
者祭遵也敢战深入则有若贾复先登陷阵则有若姚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0937-0683b.png
期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则有若朱祐至若
禹之深沉大度授以西讨之略而入关之初三辅之民
皆襁负携子以迎王师者日以千数人皆知其为禹之
功也而不知其杖策渡河之初首论大计而乃有延揽
英雄务结民心之语披舆地图之时开广帝心而有在
德厚薄不在小大之论任使诸将乃多访于禹每有所
举皆当其才此岂诸将所及哉此禹所以独首于诸将
也是以永平之中显宗慨念旧功乃图二十八将于南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0937-0683c.png
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夫王
常之得预其间者岂非以始事之初首率下江诸将以
欲辅汉室乎李通之获与于此者岂非以南阳骚动之
初密相结约而起兵以相应乎窦融以河西而归汉能
使民之知义卓茂为密令而示教能使民之知化功亦
可纪矣至于马援聚米以陈隗嚣必破之状守陇西而
破先零之功击武都羌而陇右清净击交阯寇而峤南
悉平功非不著也而不与诸臣之次本欲示公适所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0937-0683d.png
为私岂非椒房之故而有所不敢及乎故东平王苍观
云台功臣图而独以伏波为问帝乃笑而不答吁不言
之中意可想矣其后安帝永初六年追惟勋烈按图披
籍于台绍封二十八将之功臣兴亡继绝之意久而愈
加亦显宗有以先之
马武传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
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
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0937-0684a.png
 太傅高密侯邓禹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0937-0684b.png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卫尉安成侯姚期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0937-0684c.png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骠骑大将军参遽侯杜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坚镡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信都太守河陵侯任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0937-0684d.png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太常灵寿侯邳彤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
 太傅宣德侯卓茂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0937-0685a.png
   汉唐备禦之策
汉待匈奴之策其略有四而君子独有取于孝文帝唐
待匈奴之策其失有四而君子犹有取于太宗班固云
自汉兴以至于今其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者矣有用
武而克伐者矣有威服而臣畜者矣然其大要不过两
科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以愚观之
皆未得其要也高祖自平城之后非不欲一举而空朔
庭然争攘始定之初民力彫弊思欲逞志而不可得故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0937-0685b.png
其势不得而不用娄敬之策然以正朔之所不能加而
乃欲以甥舅之好羁縻之此其策之失也孝武设马邑
之谋诱匈奴而边备自是而始开雁门之兵未已而云
中之屯又遣至于卫霍绝汉之师竭中国之力奋于一
击而士马物故至于大半海内虚耗实自此始至其甚
也又从事于乌孙大宛之间开西域以断匈奴之右臂
匈奴之势未衰而中国固已疲弊矣此其策亦未为得
君子尚取于汉唐自晋阳始兴之初在亟于得志于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7a 页 WYG0937-0685c.png
屈意外助而借师于突厥姑欲成一时之功而不顾其
后此其失一也开元天宝之间吐蕃最盛而中国未易
以遽屈也而玄宗乃从事边功轻举妄动以取石堡城
拓境千里似若可喜未几戎马入寇境偃然而复取之
边事自是不宁矣其后王忠嗣虽以持重安边为策而
哥舒翰复邀功于石堡安能使彼贴然而不较哉此其
失二也范阳之变直至长安而两京卒以不能守势固
炽矣然以李郭之将而用李泌直𢷬范阳之策何虑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7b 页 WYG0937-0685d.png
济而乃复踵前辙邀回纥以进讨彼得以窥我矣自是
邀索无已卒为唐世大患此其失三也朱泚泾原之变
以浑瑊李晟之徒制之有馀力矣宪宗仓皇无策轻许
以地而求叶谋以助及奉天之难息而吐蕃之祸作矣
至于劫盟平凉以间疏名将变诈反覆而中国无一日
之宁李泌最善为谋者自谓能不劳中国之兵而使吐
蕃自困及观其策而大要结回纥以杀吐蕃之党与招
云南以断吐蕃之右臂亦出于一时不得已之谋抑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8a 页 WYG0937-0686a.png
思借回纥以制吐蕃则他日回纥之患亦一吐蕃也此
其失四也君子又何取于唐惟汉文之时虽曰未免和
戎而留意边备今年幸代明年幸雍无岁不为自备之
计躬被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子材力之士驰射
上林讲习战阵以作天下勇锐之气聚天下精兵于广
武以固中国不可犯之势顾问冯唐慨想颇牧以属意
于守边之将愚是以知其得备戎之策太宗在唐慨然
有雪耻酬百王之志灭突厥俘颉利斥地山阴至于大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8b 页 WYG0937-0686b.png
漠而又命将四出东驰西骋无不如意命君集以灭高
昌而西北边之地极于至远复命道宗以灭延陀而回
纥诸国悉稽首而请命亲幸灵武以受降敌而得以伸
其上报于古之意愚是以知其得禦戎之策夫自古待
夷狄不出二策养武于内则有备戎之策伸威于外则
有禦戎之策是以中国之计不出于守则出于战所谓
备戎者固一策也不容以自安于守则所谓禦戎者亦
一策也待夷狄不出此二策然而文帝在汉惟知所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9a 页 WYG0937-0686c.png
守而不知所以战太宗在唐惟知所以战而不知所以
守犹未免得其一说惟今日择将备边屯田积榖以养
中国不可犯之势厉兵秣马分兵教战以乘夷狄可乘
之势用之于守则文帝备戎之策也用之于战则太宗
禦戎之策也兼汉唐之所长而并用之正今日事也又
尝反覆而论之汉之待匈奴有过于唐而唐之待匈奴
未及于汉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汉之孝
文犹知有自备之说也唐之所以为备也果何如哉观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29b 页 WYG0937-0686d.png
贞观盛时分处降羌以处塞下单于瀚海皆置都郡此
固太宗胜羌之后其势不得不出于此本非守禦中国
之善策也唐惟不知所以为备戎之策故终唐之世虽
从事于戎狄而卒不能得其要领彼其习见太宗之时
不过于禦戎之策耳而不知所谓先为不可胜之计是
以唐史臣于突厥传惟叙不言太宗禦戎之功而惟叙
谋臣内备之说如刘贶谓周得上策则取其惠中国以
绥四方之意至其论汉则曰能移其财以赏戍卒则民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0a 页 WYG0937-0687a.png
富移其爵以饵守臣则其将良此刘贶备戎之策为可
取也杜佑谓关中郑白二渠溉田数万顷能复两渠之
饶屯田富力则河陇可复杜牧谓兵不见练事不责实
赏厚罚轻将不专任于是有五败之说考其为意亦汲
汲于自治矣此二杜备戎之策为可用也孙权论南诏
群蛮谓宜度要害募卒以守相地分屯春耕夏蚕以资
衣食秋冬严壁以待寇此孙权备戎之策为可用也然
则唐末未尝无策特其所用者不出此耳吁此唐之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0b 页 WYG0937-0687b.png
以不及于汉也宋朝抚驭夷狄之规诚可以上继有周
之策澶渊之役契丹倾国入寇真宗听寇准征伐之策
亲御鞍马兵锋未交而羌人已折北不支退而请和真
宗不拒也宝元中西夏扰我北鄙韩范二公实任经略
之责兵戎爰兴功绪随见迨乎庆历之时夏人纳款仁
宗终不加怙终之刑而许之自新且加以币赐由是观
之祖宗之时备禦之方积习于闲暇之时而应变于随
机之际可战则战可和则和不使势之在彼常使权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1a 页 WYG0937-0687c.png
在我是岂有汉唐一偏之失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八 第 31b 页 WYG0937-0687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