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937-04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四
            宋 章如愚 编
  士门
   唐取士之科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
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而又有明法明字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937-0467b.png
算者焉有一史有三史者焉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
者焉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者
焉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者焉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
子自诏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者也(以上见选举志/)
凡学有六曰国子(皆𨽻国子监/)曰太学曰四门学(用礼/)
(记四郊立学之说于四门置学/)曰律学书学算学而其
外之州县则又自有学凡馆有二曰弘文馆曰崇文馆
而崇文馆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诸生之成者而送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937-0468a.png
于尚书省此之谓由学馆之生徒也不由学馆者皆怀
牒而自列于州县州县试已则会之以乡饮酒之礼歌
鹿鸣之诗送于考功而复试之此之谓州县之乡贡也
所谓制举者盖自有司常选之外天子又自诏四方德
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其不能自达者下至
军谋将略翘关拔山绝艺奇伎莫不兼取其为名目随
其人主一时所欲而列为定科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937-0468b.png
以理人之类其名最著其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材
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间此之谓天子自诏之科
举也三者大略如此而士之进取之方与上之好恶所
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有司选士之法因时损益
又各不同如小学
 高祖诏宗室功臣子孙就秘书外省别为小学
如州县学则始于高祖之时
 于门下别置有生员详见制度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937-0468c.png
崇文馆
 东宫置亦有生员贞观十三年置
则置于太宗之世至于有所谓崇玄学
 开元二十五年置习庄老诸子
有所谓广文馆
 天宝九年置于国学以领生徒为进士者
则又明皇之所增也乡贡之法至天宝而暂废
 自开元七年帝注老子成诏贡举人减论语尚书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937-0468d.png
 加试老子则创崇玄学之意已兆于此天宝二年改
 为通道学
盖欲尽由于学馆也明经进士或与孝廉而并行盖从
杨绾之请也法制之沿革大略如此而其诸科所试之
业又有可言者如明经则有大经(礼记春秋左传/)中经(毛/)
(诗周礼仪礼/)小经(易书公榖二传/)之别如史科则有史
记汉书三国志之别于书则有石经说文字林之辨于
算则有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周髀五经算及缀术缉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937-0469a.png
记遗之数秀才之试方略进士之试时务所以策其才
也明经之帖文童子之诵文与夫书学之口试墨义所
以验其记也经史三传诸科又各问其大义或百条或
五十条者又所以审其识也此其所习之业大概如此
然周礼仪礼在所习也而有所谓开元礼者果何为乎
尚书论语所当习也而开元之道举
 即崇玄学中所习老庄故号之道举
乃易之以老子果何为乎进士之科试以策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937-0469b.png
 试时务策五道
自高宗从刘思立之言始于策之外复加以杂文
 加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进文之科试以诗赋矣至德宗时用赵赞之言
 时赞为中书舍人权知贡举
或罢诗赋而易之箴论表赞是果合于古乎故刘思立
言于前曰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
 高宗永隆三年时思立为考工员外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937-0469c.png
杨绾言于后曰
 代宗宝应二年时绾为礼部侍郎
进士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皆记帖括至
李栖筠等之议亦以经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
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岂知移风易俗之化亦可以见
当时所趋矣是以郑覃
 文宗时以经术位宰相
深嫉进士之浮薄请罢之而李德裕(武宗时宰相/)遂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937-0469d.png
切而欲废之此又忿激不平之论也然大抵唐诸科之
目进士尤贵其得人亦最盛焉
 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患之
如杜牧白居易杨绾颜真卿韦贯之裴垍皆举进士第
者也欧阳公唐选举志曰方其取以词章类若浮文而
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
胜数遂使时君笃意以为莫此之尚及其后世俗益媮
薄上下交疑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937-0470a.png
则汗漫无所守遂不复能易呜呼乃知三代乡里德行
之举非至治之隆莫能行也
   科举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闾胥书其敬敏任
恤族师书其孝悌睦姻有学者党正州长则书其德行
道艺乡大夫三年大比则兴贤者能者以礼礼宾之乡
老乡大夫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内
史贰之此古之制也汉世取士策于天子曰贤良方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937-0470b.png
察于州郡者曰孝廉茂材升于学校者曰博士弟子以
至书疏论事吏称其职公府辟召亦皆得以自奋于其
间大则取其行次则取其学又次则取其言又次则取
其能广其科目以笼天下之材遣诣丞相府书行艺年
郦食其家贫落薄县中谓之狂生韩信家贫无行不得
推择为吏陈汤乞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故能自持于
乡里者然后州县拔为干佐曹吏能自立于州县者然
后五府辟为曹掾能自效于五府者然后为朝廷选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937-0470c.png
此犹有古人考行之遗意如晁错董仲舒公孙弘魏相
则以贤良对策举如路温舒王吉鲍宣盖宽饶则以孝
廉举萧望之匡衡贡禹倪宽则以明经举主父偃徐乐
严安则以上书进武帝之诏有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
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域者是举茂材者也公孙弘功
令有太常择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通一艺以上补
左右内史是举弟子者也后汉光武以科目取士顺帝
时左雄有察举之法限以四十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937-0470d.png
奏于是得陈蕃李膺之徒魏陈群有九品中正之法及
其弊也惟知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故刘毅云下品无高
门上品无寒士至隋开皇而罢于是而始有进士之科
至唐取士之科大要有三学馆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
贡而天子之自诏者则曰制举如师德之荐狄仁杰韩
愈之排佛老李绛之直道进退陆贽之论谏皆由进士
者也张九龄以道侔伊吕进韩休以文经邦国进姜公
辅以直言极谏进元稹以才识兼茂进此由制举得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937-0471a.png
也何蕃持节守正而六馆之士遂不从乱则学馆之所
得者益可知矣然而唐得人之盛尤盛于进士唐史臣
曰方其取以文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隐
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是有取于进士也其后杨绾
虽力言进士之弊请复孝廉之科而终不之胜郑覃嫉
进士之浮薄屡请罢去而卒不之听李德裕论进士不
根艺实其议亦寝而不行终唐之世进士之科虽不改
而试者犹恨其一切取文艺而略行实也虽然张昌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937-0471b.png
王公谨有时名而王师旦恶其浮薄不书以第卢照邻
骆宾王文章为冠裴行俭谓其浮躁抑之使不进是岂
不足以厚士风乎宋取士有贤良有宏词有进士数科
皆足以得人富公苏文忠以制科进苏易杨文忠以宏
词进杜祁公范文正韩魏公欧阳公李文靖向文正皆
由进士举其他名臣何可胜数
   学校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大司乐掌成均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937-0471c.png
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有德者
使教焉故曰乐德曰乐语曰乐舞皆其教之略也大胥
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
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皆其教之节也礼射于序则州
长主之饮酒于序则党正主之春秋时子产不毁乡校
则春秋犹未尽废也秦人废书坑儒则学绝矣汉高祖
时叔孙通为奉常虽有诸子弟共习礼仪然未遑庠序
之事文帝始广游学之路武帝慨然上慕三代公孙弘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937-0471d.png
为学官悼道之久郁乃请增置博士弟子员太常择民
仪状端正者请著功令自此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
文学之士矣东汉之兴修造大学逮明帝行三雍之礼
冠带圜桥门者亿万计而又别立学舍自期门羽林之
士悉通孝经匈奴亦遣子弟入学此汉儒学之盛也安
和以来博士倚席不讲而学舍鞠为园蔬唐制诸学有
国子有太学有四门律学而京师州县又皆有学皆𨽻
国子监而博士必为之分经教授太宗增筑学舍至千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937-0472a.png
二百区四方学者云集京师四夷皆遣子入学范祖禹
作唐鉴亦云唐之儒学惟贞观开元为盛天宝以后学
校益废太祖皇帝当干戈甫定首幸国子监天圣中王
沂公守青州请为州立学仁宗时从其请而郡学之建
自此始景祐藩镇立学而骎骎益盛庆历三年不独藩
镇而州府军监皆立学矣于斯时也师儒之官其精求
审择之意见于诏令有曰必取文行学官讲说神宗之
时天下官悉自朝廷除授而天下之学愈重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937-0472b.png
   教化
司徒一职谓之教典而教法之施凡十有二自比闾则
使之相保相受自州而乡则使之相赒而相宾州长之
教治政令则属其民而读法党正之政令教治则又属
民而读法师氏掌诏王者也则教之三德教之三行保
氏掌谏王者也则教之以六艺教之以六仪而司谏则
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以朋友正其行而强以道艺此
化之纯被于天下而人有士君子之行也秦人变古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937-0472c.png
切以勇力为尚其所以教民者非杀敌获首之事则战
争斗攘之法里则使相司而连坐家则使子弟而出赘
其相亲相保之意将安在哉汉之文帝清净寡欲躬行
渊默专务以德化民以道德为丽示朴以为先列于朝
廷者如石奋之长者用于州县者如文翁之兴学是以
海内富庶兴礼义自爱而重于犯法先行义而后诎辱
也孰谓教化为迂阔哉至于孝武急于用兵兴师之事
而何暇教化孝宣区区于狱讼名实之间而何暇教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937-0472d.png
唐之太宗却封德彝刑罚之说用魏徵教化之论偃武
修文力行仁义鞭背之刑不忍用也断足趾之法不敢
存也是以家给人足岁终断狱才二十九人四夷酋长
皆袭衣冠坐享仁义之效孰谓教化为迂阔哉明皇狃
于太平奢侈之习初何心于教化宪宗夺于皇甫镈掊
刻之习而亦莫知所以教化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专以教化养育天下而生民何其幸欤
   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937-0473a.png
射之所起起于黄帝系词云古者揉木为弧剡木为矢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又世本云挥作弓夷牟作矢皆黄
帝之臣也是弓矢起于黄帝也虞书曰侯以明之是射
见于尧舜也夏商无文周则具矣故弓之别有六司弓
矢曰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
豺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矢之别
有八司弓矢曰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
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常矢痹矢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937-0473b.png
诸散射侯之别有三司裘曰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
侯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周
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射宫其容体比于
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
庆益以地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
不得与祭数不得与祭而君有责削以地是以诸侯君
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宫泽
者所以择士也又曰射之为言者绎也绎者各绎已志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937-0473c.png
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射有三焉曰大
射曰宾射曰燕射士无大射而有宾射燕射庶人无宾
射燕射特有主皮之射而已司裘云虎侯熊侯豹侯此
大射之侯也梓人所谓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是也
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射三侯五正诸侯射二侯三正
卿大夫射一侯二正士射豹侯二正此宾射之侯也梓
人所谓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是也乡射记曰九侯天
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以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937-0473d.png
皮侯画以麋豕此燕射之侯也梓人所谓张兽侯以息
燕是也大射之侯用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而中又制
皮以为鹄宾射之侯亦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而中画
五采以为正燕射之侯则画熊麋虎豹鹿豕之形以象
鹄此三射之别也若天子诸侯之射则先行燕礼以明
君臣之义卿大夫则先行乡饮之礼以明长幼之序夫
三射者贵其容体比于礼其节合于乐故谓之礼射其
乐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937-0474a.png
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
也采蘋者乐循法度也采蘩者乐不失职也故明乎其
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无暴乱之祸而
国家安故曰射者所以观德也白虎通曰天子射百二
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所以明尊者
所服远卑者所制近也通典曰按郑玄说射礼入嘉礼
今按五帝三王之时天下万国迭相征伐士之志艺以
射为首是以开元中修五礼以射礼入军礼焉古者天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937-0474b.png
子之大射曰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不
中则不得为诸侯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汉明帝则行大
射礼于辟雍唐武德则行大射礼于武德殿贞观则行
于观德殿开元则赐百官于安福楼下自此遂废
宋朝淳化五年行大射诏有司讲求典故自周官射礼
及开元开宝礼斟酌损益为图来上其仪之陈始如元
会谒见己事武弁改服酒行有遍乐诗有节熊罴设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937-0474c.png
金石在簴赏物罚爵东陈西置衣裳冠冕制邦尊卑表
著埒位辨远近威祲仪缛璀璨焜耀帝览其图庸极嘉
叹将俟弭兵举行其礼皇乎烝哉爰暨咸平光绍前烈
讲肄池上慨想古礼圣圣心传同出一揆此皆大射之
礼也其外又有乡射之礼主皮之射有习武之射卿大
夫之职曰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
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汉甘露石渠议黄门侍郎
临奏乡射合乐大射则否何也韦玄成曰乡人无乐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937-0474d.png
合之朝廷君臣故有乐矣时以为然此乡射之礼也主
皮之射有二一乃卿大夫从君田猎班馀获而射书传
曰凡祭取馀获陈于泽然后大夫相与射也郑注乡射
云主皮者无侯张兽皮而射之主于获也二乃庶人主
皮之射郑注周礼云庶人无侯张皮而射之是也此主
皮之射也司弓矢曰弧矢以授射甲革椹质者此习武
之射也古者祈子带弓韣生子垂桑弧其成童也教以
射其贡也试以射又有投壶之礼以习于射夫投壶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937-0475a.png
筹曰矢胜算则以马赞其诗则以司射实其算则以射
中弦其诗则以射节之狸首鼓其节则以射鼓之半而
释算数算胜饮不胜皆与射节相类则投壶亦兵象也
盖兵凶战危人情之所恶饮酒相乐人情之所欲先王
因其所欲而寓其所恶使其乐为之不惮则平日所习
乃异日之所用也昔晋侯与齐侯(左昭十二年/)宴饮投
壶祭遵临戎雅歌投壶然则投壶者又古人所以习射
者也其可忽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937-0475b.png
   博洽上
博洽之士古今之所重也然其所以为博者则有不同
焉如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右尹子革能
诵祈招之诗司马迁自幼即诵古文而又南游江淮
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
遗风是以涉猎广博贯穿经传驰骋今古扬雄博览无
所不见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
作法言史篇莫善于苍颉故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937-0475c.png
莫深于离骚故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故作四赋班
孟坚以为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皆博物洽闻通达古
今又谓向雄博极群书非虚言也后汉周兴博学洽闻
而三坟五典无所不览谢该博通群艺周览古今而孔
融谓其卓然比迹前列
 建安中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以问该皆为通解
 之名为谢氏释
至于博学稽古周弼比之武库以为五经纵横一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937-0475d.png
之杰则有若晋之裴頠博综典籍当时号之为书淫而
得武帝一车之书披阅不怠则有若晋之皇甫谧博学
多通为左氏经传集解而自言有左传之癖则有若晋
之杜预博极群书于文字禽兽草木尤称精详则有若
梁之顾协遍览经史人主问以大义及历代史商较纵
横应答如响者梁之徐摛也博学无所不见聚书至万
馀卷率多异本而五经笥之目虞世南犹能道之者梁
之任昉也淹贯古今号为书簏以文选之学讲授诸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937-0476a.png
者唐之李善也天资好学得集贤书读之六年无所不
通者唐之阳城也天下之书无有不读而一经目则弗
忘文宗以为当代仲尼者唐之王起也此皆博于学问
者也汉武帝亡书三箧惟张安世识之后求得其书以
相校无所遗失后汉应奉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录囚徒
数百千人其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王充阅市
肆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荀悦每之人间所见篇牍一览
亦能诵记祢衡读蔡邕碑一览之馀书之不差而所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937-0476b.png
能明者止于石缺二字杨脩与曹操读曹娥碑先悟黄
绢齑臼之句而谓有智无智校三十里魏王粲读道旁
碑而闇诵之顷不失一字唐萧颖士与李华陆据读龙
门道旁碑颖士即诵华凡再阅据三乃能尽记而闻者
谓三人之才于此分焉若乃所谈数百千条皆王俭之
所未睹而为俭之所叹服者非齐之陆澄乎该通群籍
任昉刘讽辈以秘阁四部之书问其所知自甲至丁各
说一事且叙述作之体莫见所遗非齐之何宪乎于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937-0476c.png
多所谙记湘东王以四部书目试之自甲至丁卷中各
对一事且及于作者姓名非梁之臧严乎暗写汉书五
行志略无遗脱非梁之陆倕乎答刘显汉书十事之问
无所疑滞非梁之韦载乎博综群书沈约任昉以下每
有遗忘皆从访问而能识楉酒之字知作谱之因记荷
橐千里酒之事又非梁之刘杳乎元魏阚骃于三史群
言经目则诵之时人有宿读之誉隋王劭之在齐时答
祖孝徵等古事之问具论所出而取书验之一无舛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937-0476d.png
唐李邕谒李峤求见秘书未几辞去而李峤试问之际
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吕向即市阅书而记问之敏至于
能通古今韦述观元行冲数车之书而于前世之事熟
复详谛如指诸掌张巡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而
士卒居人一见问其姓名后无不识唐德宗询凌烟阁
壁文之缺无能知者而蒋义以为圣历侍臣图赞口诵
帝前不失一字遂使德宗叹息有虞世南默写列女传
不能过此之言古者又有策士之法梁沈约策以经史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937-0477a.png
十事者刘显也而显对其九梁湘东策以百事者张绾
也而绾之对止缺其六故有百六之目此皆博于记诵
者也郑子产答韩宣子黄熊之问而知鲧之化为黄熊
答叔向实沈台骀之问而知尧迁阏伯于商丘而主辰
迁实沈于大夏而主参晋蔡墨因龙见于绛而言豢龙
御龙氏之源周内史因神降于莘而谓祝融梼杌鸑鷟
应三代之兴束晰论曲水而知羽觞随波金人捧剑之
事此皆博于古事者也子夏闻读史记者有晋师三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937-0477b.png
渡河之误而辨其为己亥之字晋荀勖撰次汲冢竹书
以为中经而列之于秘书束晰观汲冢之书而随疑分
释皆有义证齐王僧虔见楚冢简书而知其为科斗书
考工记周官之所缺之文若夫议美阳之鼎而识其为周
室褒赐大臣与其子孙之刻铭先功者则汉之张敞也
睹缺简而识其古文尚书所删之逸篇睹古器而能读
其隐起之文无有疑滞者梁之刘显也于齐永明时而
能辨襄阳竹简古书为周宣之前者江淹也于梁武帝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937-0477c.png
时而能辨鄱阳王真本汉书之伪者刘之遴也辨甸服
黄钟之铭则唐之郑钦说也此皆博于古文者也晋昭
子问少皞官名于郯子告以黄帝以来纪官之制后汉
应劭博览多闻著汉官礼仪故事而朝廷制度多劭所
立若无书不读长于汉书旧典则蜀之孟光也祖宗制
度之遗指掌画地举手可采则蜀之胡潜也博物多识
问无不对而能兴造制作则魏之王粲也博究儒术而
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咨而后施用则晋之郑冲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937-0477d.png
也练习朝议世相传授并谙江左旧事而为王氏青箱
之学则晋之王彪也朝仪旧典晋宋以来故事撰次谙
忆无所遗漏理事之际决断如流而自谓江左风流宰
相若晋谢安之比则有若齐之王俭焉博涉多通尤悉
魏晋以来故事沈约谓其谙博虽胡广无以加则有若
齐之范岫焉历任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
有若梁之沈约焉博通经史多识前载王俭居职以后
莫有逮者朝仪国典皆预图议则有若梁之徐勉焉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937-0478a.png
练故事自晋宋起居注亦能记诵梁武帝每访前事即
以所问随机断决而任昉则有读诵之号则又有孔休
源者焉以至元魏之邓彦海明解制度多识故事唐之
苏瑰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咸所删正此皆博于典
故者也元魏崔浩总覈天人之际举其纲纪者数家多
有应验故其推荧惑之失而知其入秦之分推三阴用
兵之义而知蠕蠕之必克高允论汉元年十月五星聚
东井而谓金水二星无因背日而行崔浩始虽不服及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937-0478b.png
加考究乃以前三月聚于东井果如允之所言此非博
于天文者乎汉夏侯胜举洪范传厥罚常阴之证而霍
光张安世益重经术之士梁丘贺筮旄头剑堕之异而
宣帝以其应加近幸之礼京房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
事以风雨寒温为候而各有占验此非博于阴阳卜筮
者欤昔裴秀为禹贡地域图其体有六而因地制宜以
校险夷之异潘京辨武陵郡名而知其改于汉光武之
时齐崔慰祖答谢朓地理十馀事之问而酬据精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937-0478c.png
朓遂有班马复生无以过此之叹梁裴子野能知白题
滑国之所自出唐李百药能知琅邪刈稻之所本以至唐
许敬宗古长城之对昆明池之对帝丘济水之对条陈
不差贾耽于天下地土山川必究知之故有陇西山南
之图洮湟甘凉之录而海内华夷古今郡国亦莫不有
图宋刘敞使于虏中亦能以松亭径易之路质其译者
使之相顾骇愧此非博于地理欤
   博洽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937-0478d.png
季桓子得土羊之异而仲尼辨之以为羵羊夫差得骨
节专车之异而仲尼辨之以为防风氏之骨陈有隼贯
楛矢之异而仲尼辨之以为肃慎之矢圣人之博物通
理固非常人之所能及也然古之君子凡所谓博物亦
岂无其人乎如管仲识俞儿为登山之神而谓霸王之
君兴介葛卢闻牛鸣而知其生三牺之验展禽识海鸟
为爰居而讥臧文仲之妄祀史赵以亥有二首为绛县
老人之年而士文伯能知其数东方朔识建章驺牙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937-0479a.png
知远方之来归终军识豹文鼮鼠而为汉武之所赏二
事汉书无之晋窦伋亦识鼮鼠而据尔雅以答世祖之
问则亦可以为博矣后汉贾逵证神雀以为降胡之证
 显宗时有神雀五采色帝以逵博物多识问之对曰
 宣帝威怀戎狄神爵乃集此降胡之证也帝敕兰台给
 笔札使作神雀颂
魏王粲识旧佩而复为玉佩之法周庙欹器汉末不存
而晋之杜预则能创意造之当时朝野以其胸中无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937-0479b.png
不有而美之以武库之号若张华之在晋则为尤博者
焉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而又雅爱典籍天
下奇秘悉在其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武帝问汉
宫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则应对如流画地成图时人
比之子产而龙肉之异则华能知之化生之验则华能
知之临平石鼓槌之无声者取于蜀桐之叩丰城宝剑
若龙泉太阿者得于紫气之祥则又非华莫能识之以
至指南车之转于铜机欹器之合于鲁庙者齐之祖冲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937-0479c.png
之也睹白鸟之献而知其敬宗庙之应者齐之范云也论
宗庙之牺尊而以齐尊之牛形为古之遗制者梁之刘
杳也识人日之名而用董勋答问以明其说者则若元
魏之魏收答太宗雉集之问而能知秦文公汉光武之
祥则若唐之褚遂良辨北虏之駮而诵山海经管子之
书以晓之则若宋朝之刘敞不特此也齐陆澄能辨古
器为服匿之名而知为单于与苏武之器唐元澹之能
辨别铜器为晋阮咸之作此皆所谓博物者也后汉蔡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937-0479d.png
邕知㸑桐之美而取为焦尾之琴听鼓瑟之音而知其
有杀心之兆晋荀勖识赵之牛铎而乐音果谐识宫声
之铎振于空地而得钟以成众乐之和则唐李嗣真实
能之见按乐之图而辨其为霓裳之三叠则唐王维实
能之见岑阳古钟而识其为姑洗之角则唐杨收实能
之兹非博于乐乎该综百氏皆避其讳则徐勉以知名
于梁尤明姓系自魏晋以降推本其来皆有条序则路
敬淳以知名于唐通姓氏学世号肉谱虞世南叹其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937-0480a.png
畏而美之为人物志则又李守素之所以显于唐者兹
非博于谱牒者乎如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扬何习道
论于黄子而为六家指要之论则有若司马谈者焉积
思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著新序说苑及洪范五行
传论则有若刘向者焉讲六艺传记诸子赋诗数术方
伎无所不究而集六艺群书别为七略考定律历著三
统历谱则有若刘歆者焉后汉王景广窥众书又好天
文术数之事深沉多艺班固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937-0480b.png
无不通究延笃博通经传百家之书有名京师刘宽学
欧阳尚书京易韩诗而星官风角算历皆䆒极师法号
为通儒樊英习京氏易兼明五经而风角星算河洛七
纬推步灾异皆其所善徐稚学严氏春秋京易欧书而
风角算历河图七纬亦所兼综两汉儒者自经传之外
其他所习者如翟方进之好天文星历蔡邕之好术数
天文郑玄之通三统历九章算术任安之兼学图谶申
屠蟠之兼明图纬皆炳然可见者内总朝政外供军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937-0480c.png
决断如流宾客辐凑内外咨禀目览诉讼手答笺书耳
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悉皆赡举则有若宋之刘
穆之者焉博览经史阴阳百家之言精于天文之会自
朝廷礼仪策诏军国书记无不关总而留心于制度科
律长于计谋自比张良而谓其稽古过之则莫若于元
魏之崔浩梁顾野王遍观经史精记默识而天文地理
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后周沈重学业该博为
世儒宗而阴阳图纬无不通涉隋刘焯以儒学知名贾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937-0480d.png
马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而九章算术周髀七曜推
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穷其秘奥刘光伯于
周礼等十三家之义并堪讲授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
诵于心天文律历穷覈微妙凡此皆于经传百家号为
兼通而不以一艺自名者也
   氏族
 古者有姓有氏有族姓出于一而百世不可易者谓
 之姓别其枝派各取以为号者谓之氏合而言之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937-0481a.png
 派之所出者谓之族如齐本姜姓则姜氏之正派者
 便是吕氏其他如申国许国之类虽同出于姜姓而
 枝派却别后世姓氏淆乱俱失其从来今之姓方古
 之氏也
 古者天子建国赐姓命氏姓氏所以别其族类之所
 出也自三代之衰称姓者以国或以族或以地或以
 官子孙各本于其祖不可改也后世非有亲者附之
 属籍或加于盗贼夷虏以逆贼异类为同宗然则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937-0481b.png
 之赐姓者别之今之赐姓者乱之也夫为天亲不可
 以人为而强欲同之岂循礼乎上渎其姓下忘其祖
 非先王之制不可为后世法也
裴骃注史记帝纪曰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
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
子孙之所出也故世本论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
古书所称百姓皆谓百官盖民无姓也唐张说曰古未
有姓自炎帝之姜黄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为之姓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937-0481c.png
后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黄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
四德同者姓同德异者异左氏春秋传言天子建德因
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尧赐
伯禹姓曰姒氏曰有夏伯益姓曰姜氏曰有吕下及三
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则齐
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
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郭北
门氏于志则三乌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于是受姓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937-0481d.png
命氏灿然众矣枝分派别初若参错徐而考之有纲有
条犹指诸掌孟仲季臧同出于鲁也(穆伯子文子僖伯/)
游国丰印同出于郑也(吉参卷童父/)向华荡乐同出于
宋也(宜督父意诸吕/)栾高崔国同出于齐也(子雅徯大/)
(归父/)如陈伯袁之后而为袁氏齐公子高之后为高氏
卫公子卫孙之后为孙氏鲁闵子骞之后为骞氏是以
美之字为氏也如文王封子聃叔于沈故其后为沈氏
晋穆叔封少子成师于韩故其后为韩氏晋献公封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937-0482a.png
万于魏故其后为魏氏越之后食于欧山之阳而为欧
阳氏是皆以所封之邑为氏也如黄帝之子能制弓矢
为弓之长因为张氏周史佚也世守其官因为史氏周
平王少子有文在手曰武因为武氏金日磾以获匈奴
祭天金人因以为金氏是皆以一时之事为氏者也此
数者皆以表功德明人伦奈何至其久则不然故声相
近则讹其声字相近则讹其字如夏启封支子于莘
而其后为辛氏周武王封虢叔于西虢而其后为郭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937-0482b.png
是皆以声相近而讹其姓也如邾子之后去邑而为朱
氏䢴氏之后去邑而为于氏皆以字相近而讹其姓也
甚者如赵奢因封马服君其后转而为马娄敬因汉高
祖所赐其后转而为刘氏田千秋因乘小车遂转而为
车氏灌夫因以灌婴所荐遂蒙而为灌氏京房吹律而
为京氏陆羽筮易而后为陆氏吴是本仪氏仪也因孔
融之嘲而改曰是晋嵇康本奚姓也因家嵇山而改曰
嵇束晰本疏广之后因避难而改为束贺循本庆普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937-0482c.png
后因避讳而改为贺第五伦其先齐诸田之族也田氏
之族众以次为氏而因曰第五左思其先齐之公族也
以其左右公子之名故因为氏而改曰左是又皆率意
以更其姓也至其后世相去既远又安能辨其祖之所
自出邪夫祁氏一族至尧别而为陶唐氏至夏别而为
御龙氏至商别而为豕韦氏至周别而为唐杜氏至晋
别而为范氏至秦别而为刘氏凡六别其姓焉妫氏一
族至舜别而为姚氏至胡公别而为陈氏至敬仲奔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937-0482d.png
别而为田氏至齐王建之子别而为王氏凡四别其姓
焉是岂非姓多而讹其族乎今夫杜氏一姓也惟杜伯
之后不迁者为杜城杜氏至汉建平侯延年之后则为
京兆杜氏晋当阳侯剪之后则为襄阳杜氏如子宽之
后则为亘之杜氏赫子威之后则为濮阳杜氏是杜氏
一姓而五望也张氏一姓也而常山王氏之后则为河
间张氏留侯良之后则为武城张氏北平侯之后则为
中山张氏后汉广陵太守纲之后则为冯翊张氏后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937-0483a.png
蜀郡太守睦之后则为吴郡张氏晋司空华之后其一
徙居河东则为河东张氏其一徙居河南则为河南张
氏汉相安世居繁水则为魏郡张氏唐相镐世居平原
则为汲郡张氏唐相亮又为郑州张氏是张氏一姓而
十望也刘氏一姓也而楚元王交之后则为南华刘氏
景帝弟子赵钦肃王之后则为广平刘氏长沙定王之
后则为南阳刘氏光武子广陵恩王之后则为临进刘
氏章帝子河间孝王之后则为尉氏刘氏唐相文静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937-0483b.png
相瞻则为彭城刘氏是刘氏一姓而六望也若是则岂
非望多而讹其姓乎非特此也至其弊则若河南刘氏
则出于匈奴冒顿能无累于刘汉之后乎安东王氏则
出于阿布思营州王氏则出于高丽能无愧于周齐之
后乎柳城李氏则出于契丹代北李氏则出于沙陁李
正巳则出于高丽李宝臣则出于奚种能无愧于皋陶
之后乎此后世之弊也盖自秦灭学之后公侯子孙失
其本末汉兴司马迁乃约世本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937-0483c.png
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
文皆同祖也更王迭伯汉高祖徒步有天下命官以贤
诏爵以功誓曰非刘氏无功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远至
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则弃之不辨士与庶族然则始
尚官矣然犹徙山东豪杰以实京师举诸田屈景皆右
姓也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晋宋
因之于时有司选举必稽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
谱有世官由是有谱局令史江左则侨姓王谢袁萧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937-0483d.png
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
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
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首之虏姓者魏文迁洛有八氏
十姓三十六族皆其宗属部落也郡姓者以中国士人
差第阀阅为之制曰膏粱曰华腴而又有甲姓乙姓丙
姓丁姓谓之四姓北齐因仍凡举秀才非四姓不在选
中唐太宗以山东士人尚阀阅虽族已衰而子孙犹负
世望至有卖婚之弊由是诏高士廉等考天下之谱牒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937-0484a.png
进忠良退凶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左膏
腴右寒畯合为九等号曰氏族志夫自秦汉以来氏族
之制出于上之所赐下之所更者绝无而仅有至于世
守一氏待千馀年而不变其别非若古之多然人罕有
辨氏族之原者如王氏一也吾不知其出于元城之王
邪宜春之王邪邛城之王邪刘氏一也吾不知其出于
陶唐之刘邪(见高祖赞/)奉春之刘邪元海之刘邪晋赵
(元本匈奴/)其能明辨而不惑者鲜矣氏之马者未必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937-0484b.png
辨其为马服之马及马矢之马也(后汉马隆先本马矢/)
(氏/)氏之石者未必能辨其为周之石(周石速/)卫之石
(石碏/)及后赵之石也古之氏族繁而知之者反多今之
氏族简而知之者反少其说果安在邪盖由谱牒之明
与废也窃考自古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
有行人子羽皆能探讨本原自炎黄而下如指诸掌后
世如汉邓氏官谱应劭风俗通王符潜夫姓氏篇晋挚
虞之族姓昭穆贾弼之姓氏簿(晋太元中/)贾执之姓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937-0484c.png
英贤宋何承天之姓苑王僧孺之百家谱唐柳冲之姓
系录韦述之开元谱柳芳之永泰新谱李守素之肉谱
萧颖士孔至之百家类例皆以名儒世学疲精岁月而
后成书唐张九龄而下至宋诸儒益尽信之然而因陋
就诬不可以训自应劭以来所著大议如齐秦晋楚本
非国姓乱其族系他姓尚多有之良由应劭一误后世
相沿未知有改故也独林宝作元和姓纂稍能是正欧
阳修作唐宰相表凡九十三族尤为精详至钟陈韩高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937-0484d.png
之氏亦有讹舛近世名儒又有作古今姓氏辨證之书
者此谱牒之学也昔李义府不得与于李崇德之谱乃
傅致其罪杜正伦不能齿于城南之谱乃凿通其渠今
欲定谱牒而核伪真使天下后世知所以尊祖敬宗之
道必能因其所是正其所非以刋一定之书如成周小
史之所职者以颁行于天下俾天下明其本系之所自
出则世系之混殽昭穆之紊乱其何虑欤
 群书考索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