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937-0451c.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三
            宋 章如愚 编
  士门
   春秋人才
僖伯之谏观鱼(隐五/年)哀伯之谏纳鼎(桓二/年)皆能陈先王
之礼制臧文仲虽有三不仁不智之讥(文三/年)至于请籴
于齐(庄二十/八年)设备于邾(僖二十/二年)谏焚巫尪(僖二十/二年)则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937-0451d.png
可取者也臧武仲虽有求后之失至于不诘鲁盗(襄二/十一)
(年/)而谓轨度其信而后可以治人者此其可取者也鲁
欲伐齐曹刿能以察狱之忠而致一战之胜(庄十/一年)齐侯
伐鲁展喜能以成王之盟使之释兵而反旆(僖二十/六年)
家羁心卫社稷不肯从季氏欲与从政之愿(定公/元年)言与
行合可谓忠臣矣况以子路之勇子贡之辨冉求之艺
皆圣人之徒也由之一言足以使小邾射之信过于千
乘之盟赐之一出存鲁而破吴强晋而伯楚齐之伐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937-0452a.png
冉子请背城而战以敌齐之车师亲用矛焉而卒获齐
之甲首(襄十/一年)此皆鲁之人才也管仲有治国致民之才
而相桓公作内政以制兵故南至召陵北伐山戎诸侯
莫敢违(史齐/世家)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齐之所以强天下者法制之得也尝观其责包茅
于伐楚(僖四/年)定世子于首止(僖五/年)宁母之谋郑(僖七/年)
有招携怀远之言葵丘之会诸侯(僖九/年)而有尊贤育才
之训于赐胙之命亟修下拜之恭于上卿之飨而退辞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937-0452b.png
下卿之礼(僖九/年)劝齐侯不背曹沬之盟(史曹/沬传)而示信于
诸侯相齐侯伐山戎以救燕(史齐/世家)而使燕纳贡于周仲
尼以为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则仲之才盖可知也晏平
仲以节俭力行而事二君有补于世若踊贵屦贱之言
(昭三/年)而能使齐侯之省刑衡鹿舟鲛之言而能使齐侯
之薄敛(昭二/十年)以献可替否之相济而力辨夫和与同之
异以礼之可以为国而欲已夫陈氏之难(昭二十/六年)此皆
齐之人才也赵衰之佐(史晋/世家)文公深知而多谋劝公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937-0452c.png
之先入能以得周而为言以至文公蒐于被庐衰则进
郤縠以其说礼乐而崇诗书可为元帅文公命衰为卿
辞以栾枝之智先轸之谋胥臣之多闻可以为辅士会
之贤(范武/子)赵文子以为利其君(檀/弓)不忘其身谋其身不
遗其友晋人谓文子之知人及宋之会(襄二十/七年)子木问
武子之德文子以为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
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曰人神歆之宜其光辅
五君为盟主也今观城濮之战士会尚幼已有献俘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937-0452d.png
馘之功位将中军则晋国之盗逃奔于秦因殽烝之问
而能讲求礼典以修晋国之法则士会之德可知矣魏
绛戮扬干之仆合于军礼论和戎有五利为国之福叔
向博识文辞以礼信为国使晋多取重于诸侯治国制
刑而不隐于亲孔子以为遗直魏献子舒之为政也以
举贤人仲尼闻魏子戊之举以为近不失亲远不失举
(昭二十/八年)可谓义矣韩宣子聘鲁观周礼于太史氏见易
象与鲁春秋(昭二/年)则知周礼之尽在鲁及周之所以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937-0453a.png
此皆晋之人才也子产多记识书善辞令外虽慈爱而
守劲正子太叔问政对以政如农功(襄二十/五年)且谓有德
者能以宽服民晋取诸侯之币重则告以长国家者在
于有德能使范宣子之轻币(襄二十/四年)及其为政都鄙有
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夫之忠俭者从而
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襄三/十年)舆人之诵已至有子产诲
之子产殖之之言方其不毁乡校仲尼以为仁(襄三十/一年)
合诸侯艺贡事仲尼以为礼以学而后入政答子皮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937-0453b.png
邑之问(襄三十/一年)以苟利社稷解国人丘赋之谤(昭四/年)
皆郑之人才也子木问声子以晋大夫与楚孰贤归生
对以楚虽有才晋实用之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楚
失东夷则雍子之为也楚罢于奔命则子灵之为也楚
失诸侯则苗贲皇之为也孙叔敖为相王以币轻更小
为大百姓不便孙敖则复请如故叶公之使齐孔子以
命义天下大戒之语训其行叶公之为政孔子则以近
悦远怀之言而答其所请凡有所为问而后行诸梁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937-0453c.png
贤于人也远矣子木使为掩书土田而度山林赋车籍
马楚是以兴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右尹
子革作祈招之诗则楚之人才亦盛矣
   历代人材
国家求贤之道必于閒暇无事之时贤者报国之功乃
在于缓急有为之际棫朴之人才至于济济之多卷阿
之吉士至于蔼蔼之盛三有宅克即宅是三宅之有其
人也三有俊克即俊是三俊之有其人也至于中兴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937-0453d.png
时有张仲孝友以导之于左右有仲山甫之垂式于百
辟蕃宣之寄足为南国之式者申甫也平淮之难足以
致四方之平者召虎也是以当时颂中兴之盛则以为
任贤使能焉汉高之兴驾驭英雄广览豪俊转给馈饷
则有萧何谋谟帷幄则有张良战胜攻取则有韩信其
馀彭越英布之徒莫不各以才勇而自效孝武之时得
人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奉
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孝宣招选茂异萧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937-0454a.png
望之夏侯胜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赵
充国魏相丙吉治民则黄霸龚遂赵广汉光武中兴而
邓禹杖策渡河首论大计而有延揽英雄之说故任使
诸将多访于禹每有所举各当其才是以敢战深入若
贾复驰志伊吾如臧宫马武守河内而给足军粮者寇
恂排众议而忧失河北者邳彤也冯异之平三辅岑彭
祭遵之平陇蜀二十八将之才足以正东都再造之业
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937-0454b.png
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
略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
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
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
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
也盖至于晋则王戎王衍之徒皆以浮诞相尚而人才
遂流于虚虽王导能收拾贺循顾荣扶持江左之基祚
而此风犹未尽变祖逖击楫之志则不能用也陈颖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937-0454c.png
正论则不能容也其后褚褒殷浩竟以虚名而不能成
效太宗造唐之初房玄龄收采人物致之幕府杜如晦
参谋军事剖决如流登瀛之选更番入侍以讨论文籍
弘文学士内殿讲论以商𣙜政事魏徵以谏诤为己任
知无不言而马周之才闻一常何之荐则督促者数辈
即日召用迭运新进而天下无遗才之叹此所以致贞
观之盛也出张说而相姚宋二人相继用事而应变成
务则崇之长也持法守正则璟之长也同心辅佐而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937-0454d.png
急于择人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此所以致开元
之盛也元和之初首用杜黄裳而置之宰辅振立纪纲
裁抑藩镇白居易之徒皆得以尽言而无忌裴垍李绛
又相与开辟言路推挽人才李绛之劾李吉甫崔群之
论皇甫镈韦贯之论张宿皆有犯颜纳谏之忠此所以
致元和之盛也宋之人才莫盛于庆历元祐之时辅弼
之臣则有若杜衍吕夷简韩琦范仲淹之徒裁抑恩倖
者衍也以黜陟人才为职者仲淹也夷简之志略深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937-0455a.png
韩琦之足办大事则其居辅弼之任为如何台谏之臣
则有若欧阳修余靖蔡襄唐介之徒经筵之官因读正
统而进谏有如杜询因读汉书而致戒有如丁度因讲
经而微讽有如杨安国史馆之士则张方平以直谅闻
刘庾义以该博闻孙辅以抗直闻岂非庆历之盛乎元
祐之时辅弼之臣则有若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吕大
防之徒更保甲而罢新法放市易而去方田者光也总
揆路而除吏妙选一时端良之士者公著也彦博之夷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937-0455b.png
狄知名大防之力挽祖宗家法则其居辅佐之任者为
如何台谏之臣则有如朱光庭范祖禹苏辙梁焘之徒
经筵之官因读宝训论钞法有如顾临因读宝训而推
崇好生之德有如韩淮欲以陆贽奏议而备讲读有如
苏轼史馆之士有直笔之称者黄庭坚也有文学之誉
者张耒也蔡襄之以文藻自奋陆佃之以著述自见岂
非元祐之盛乎
   人物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937-0455c.png
一代之人物必有一代之名誉天下之公论系焉不可
诬也晏平仲事齐三世甘茂起于闾阎而皆显名诸侯
陆贾劝陈平交欢周勃而游于汉庭公卿之间名声籍
甚韩安国所推举天下名士而天子以为国器杨恽之
才能好交英俊而名显朝廷尹翁归之清洁自守不以
行能骄人而甚得名誉此皆名之著于朝廷者也以范
蠡之三徙而成名于天下灌夫之破吴军而名闻于天
下荀淑之清识难尚钟皓之至德可师而李膺实以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937-0455d.png
称之谢安虽处衡门而自然有公辅之望此皆名之著
于天下者也季布之诺季心之勇而俱闻于关中郑当
时之声闻梁楚而山东诸公又翕然有郑庄(当时/字庄)之称
隽不疑之进退以礼而名闻于州郡此皆名之著于郡
国者也威名之盛流闻匈奴则有若赵广汉者焉名声
远布为元魏李孝伯之所访问则有若宋谢庄者焉有萧
夫子之名而外夷愿得以为师则有若唐之萧颖士者
焉此则名之著于外域者也道德彬彬则有若冯仲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937-0456a.png
(豹/)德行恂恂则有若召伯春(驯/)天下规矩则有若房伯
武植天下模楷则有若李元礼(膺/)不畏强禦则有若陈
仲举(蕃/)天下俊秀则有若王叔茂(畅/)以至德行堂堂有
若魏邢子昂(颙/)后进领袖则有若裴秀渤海赫赫有若
晋欧阳坚石(建/)洛中英英有若晋荀道明(闿/)洛中奕奕
有若刘舆刘琨盛德绝伦有若赵郗嘉(宾/)江东独步有
若王文度(坦之/)此皆名之见于诵咏者也龚胜龚舍则
谓之楚两龚周泽孙堪则谓之二稚(泽字稚都/堪字子稚)李固杜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937-0456b.png
乔李膺杜密则皆谓之李杜邓彪宗武伯之徒则谓之
南阳五伯陆机陆云则谓之二陆张载张恊张玄则谓
之三张孔敬康(瑜/)张玮康(茂/)丁世康(挥/)则谓之会稽三
康晋谢玄张玄则谓之南北二玄颜延之宋谢灵运则
谓之颜谢齐陆倕兄弟则谓之三陆北齐之邢邵温子
升则谓之温邵邢邵之与魏攸则又谓之邢魏若乃中
兴三明京师三明则皆诸葛恢荀闿蔡谟(皆字/明道)其人也
凉州三明(后/汉)则段纪明皇甫威明张然明其人也二刘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937-0456c.png
则刘焯刘光伯也二盖唐则盖文达文懿其人也二苏
(后/周)则苏亮苏绰其人也沈宋则沈佺期宋之问其人也
苏李则苏味道李峤其人也萧李则萧颖士李华其人
也元白则元稹白居易其人也刘白则刘禹锡白居易
其人也此皆名之见于并称也八士则出于周三杰则
出于汉诸葛亮关羽张飞则谓之蜀三杰宋璟张说源
乾曜则谓之唐三杰富嘉谟吴少微魏谷倚并负文辞
则谓之北京三杰窦武陈蕃之徒号为三君而陈实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937-0456d.png
子亦曰三君李膺荀昱之徒号曰八俊而刘表亦曰八
俊郭林宗之徒则曰八顾张俭之徒则曰八及度尚之
徒则曰八厨刘表与张隐之徒则曰八交以与刘翔之
徒则曰八友而八交者亦有八顾之号庞参祢衡则樊
准孔融比之为一鹗(樊准荐参孔融荐衡皆/云鸷鸟累百不如一鹗)蜀马良兄
弟则谓之马氏五常顾荣陆机陆云则谓之三俊石崇
欧阳建陆机之徒则谓之二十四友阮放郤鉴等则谓
之兖州八伯(方伯达/伯之类)薛兼纪瞻等则谓之五隽而张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937-0457a.png
又目之为南金晋胡母辅之辈谓之四友而谢灵运何
长瑜之徒亦有四友之目若曰四族之隽者则孔沈魏
顗辈也郎氏二贤者则郎知平郎馀令也号为四杰者
则杨炯王勃辈也陈留八俊者格处仁王孝逸辈也(出/唐)
(格辅/元传)河东三绝则有若徐彦伯之徒唐竹溪六逸则有
若李白孔巢父之徒号为四夔则有若崔造韩会之徒
至于龙凤目之者若荀淑诸子则谓之八龙而独推慈
(荀爽/之字)之无双晋卞粹兄弟则谓之六龙而独推元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937-0457b.png
(粹之/字)之无双后汉许虔许劭则谓之平舆二龙而汝
南俗有月旦评之号魏华歆邴原管宁则谓之三人为
一龙诸葛孔明庞士元则谓之伏龙凤雏晋索靖辈则
谓之敦煌五龙晋温羡诸父则谓之六龙薛收薛元敬
薛德音则谓之河东三凤至于以珠玉目之者若晋郤
诜则谓之昆山片玉夏侯湛潘岳则谓之连璧王勃兄
弟则谓之三珠此皆名之见于标目者也以马威卿马
孺卿(后/汉)而谓之钜下二卿以张湛而谓之中东门君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937-0457c.png
王敬洪而谓之王东山以王绩(唐/)而谓之东皋子以白
履忠(唐/)而谓之梁丘子以李栖筠而谓之赞皇公此名
之系于地理者也若贾谊则刘向以为古之伊管未能
远过若诸葛孔明则陈寿评之以管萧之亚若王导则
桓彝比之以为管夷吾若王俭则李延寿谓其雅道自
居早怀伊吕之志而衣冠礼乐尽在于是若王镇恶则
李延寿谓其推锋直指前无强敌为周之方叔若崔浩
则自比于子房若刘湛则自比之于管葛若坦崇祖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937-0457d.png
自比于韩白而齐高帝独许之若任昉则王僧孺论之
以为过于董生若房玄龄杜如晦则唐史赞之以为萧
曹之勋不足过此皆名之见于比拟者也
   两汉诸儒
 唐书儒林赞曰左氏与孔子同时而公羊高榖梁赤
 皆出子夏门人
自三代而降儒者之盛莫两汉若也今以西都言之大
抵诸儒相传授而枝分𣲖别有可论者故言易则自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937-0458a.png
川田生言书则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
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
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此其大略也及考其传授
则易之名家有四一曰田何之易自商瞿子木受之于
夫子数传而至于何又数传而至于施雠孟喜梁丘贺
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若乃王子中周王孙丁宽亦
皆受易于田何有以见当时之言易者皆本之于何矣
二曰京房之易房授之焦延寿刘向考易诸家谓延寿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937-0458b.png
独得隐士之说以房为异党故别为京氏之学三曰费
直之易长于卦筮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
而传之王璜四曰高相之易其学初无章句专说阴阳
灾异而授之子康及母将永高费二家皆未尝立于学
官至于后汉建武中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
亦为之传融授于郑玄而玄则为之注荀爽则又为之
传自是费氏兴而京学衰矣然则易之所传授者盖如
此书之名家者有三自伏生而传之欧阳生自欧阳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937-0458c.png
而传之儿宽而书遂有欧阳之学张生再造而至夏侯
胜胜又传而至于夏侯建而书遂有小大夏侯之学
 胜宣帝时议庙乐下狱黄霸从胜受经狱中胜言洪
 范传取重霍光○建问五经诸儒与尚书相出入者
 建牵引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建非胜学疏略卒自专门名经○建胜之从兄子也
若东汉之牟融则习为大夏侯之学者也王良则习为
小夏侯之学者也桓荣则习为欧阳氏之学者也荣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937-0458d.png
世习相传东京最盛其源流之远如此孔氏有古文尚
书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而
司马迁亦从安国学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诸篇多
古文说是时犹未立学官后汉之杜林实传古文贾逵
为之作疏马融为之作传郑玄为之注解而古文尚书
遂显于世然则书之所传授者盖如此诗之名家者有
四鲁诗则自申公授之于浮丘伯(与褚先/生俱)而瑕丘江公
能传之若许生徐公亦皆守学教授者也韦贤以诗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937-0459a.png
江公许生而传于玄成(韦贤/之子)故鲁诗有韦氏之学王式
以诗事徐公许生而式之传又有张唐褚氏之学齐诗
始于辕固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而夏侯始昌授
之后苍自苍而后齐诗则又有翼奉匡衡师丹伏理之
学韩诗始于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推诗人之意以作内传(四/卷)
外传(六/卷)自婴之后韩诗则又有王吉食长孙之学至于
毛诗则始于赵人毛公以授贯长卿后又有徐敖传之
故言毛诗者皆本于敖若齐若鲁若韩皆立博士而毛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937-0459b.png
氏独未之立焉至东汉之郑众贾逵皆传毛诗而马融
则又为之传郑玄则又为之笺显宗建初八年诏诸儒
选高才生受毛诗由是遂行于世此则诗之所传者然
也礼之名家者有三自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其后
瑕丘萧奋以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庆普故礼有大小
戴庆氏之学二戴之与庆氏皆立博士而孔安国所献
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六篇前世传其书未有名
家者焉建武中曹充习庆氏之学传其子褒遂撰汉礼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937-0459c.png
而郑众传周官经马融亦作周官传授郑玄玄又作周
官经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长者为郑玄
学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经此则礼之所
传授者然也春秋之名家者有三自胡母生授公羊春
秋与董仲舒同业而齐之言春秋者宗主之其后如嬴
公如眭孟如严彭祖如颜安乐皆以学彰此皆公羊之
学也自瑕丘江公受榖梁春秋于鲁申公其后如荣广
如尹更始如房凤皆以其名显此皆榖梁之学也自贾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937-0459d.png
谊为左氏传训以授贯公数传而至于尹咸(更始/子也)翟方
进贾护之徒故刘歆从翟尹以受左氏由是言左氏者
本之贾护刘歆焉此所谓左氏之学也公孙弘本学公
羊及相武帝又比辑瑕丘江公及董仲舒之议而卒用
董生于是武帝尊公羊家而榖梁浸微至宣帝时召萧
望之等大设公榖同异而多从榖梁其后刘歆欲建立
左氏于学官(房凤王龚/皆与也)至于移书以责太常逮建武中
郑兴陈元皆传左氏之学而元又从而讼之遂立左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937-0460a.png
博士显宗时贾逵言五经家皆无以證图谶明刘氏为
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由是遂行于世此则春秋之
所传授者也
 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
 少昊代黄帝问官名
今考西汉儒林传所载自丁宽以至高相则为易自伏
生以至孔安国则为书自申公以至于毛公则为诗自
高堂生及孟卿则为礼自胡母生以至于房凤则为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937-0460b.png
秋后汉儒林传之所载自刘昆以至于孙期则为易自
欧阳歙以至于杨纶则为书自高诩以至于卫宏则为
诗自庆普至郑众则为礼自丁恭以至于谢该则为春
秋独董钧以礼名家皆昭昭可见者
 习庆氏礼永平中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
 礼乐等多令参议多从用
然汉之诸儒于经各自名家汉之为制每家则各立博
士初叔孙通为博士是时虽有博士之官而挟书之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937-0460c.png
犹未除至惠帝除挟书律孝文复广游学之路而天下
众书往往颇出论语孝经尔雅皆置博士至五经家得
列于学官者不过诗而已矣故申公韩婴皆以诗为博
士翟酺曰文帝始置一经博士盖谓此也景帝复立齐
辕固诗而他经犹未立也至武帝宪章六学始罢传记
博士独立五经故孟坚之赞儒林有曰武帝立五经博士
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
业者浸盛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有馀人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937-0460d.png
利禄之路然也初书惟有欧阳礼惟有后苍易惟有杨
(杨叔光受/易于田何)春秋惟有公羊而已夫立五经而独有四
盖诗经已立于文帝时今并诗为五耳至宣帝世于书
则复立大小夏侯于易则复立施孟梁丘于礼则复立
大小戴于春秋则复立榖梁在元帝时于易则复立京
氏在平帝时则又复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与夫古文
尚书从刘歆之言也光武中兴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儒/林)
(传/)书有欧阳小大夏侯诗有齐鲁韩氏礼有大小戴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937-0461a.png
秋有公羊严颜凡十四博士今载于百官志乃太常之
属也肃宗建初中会五经于白虎而又诏高才生受古
文尚书毛诗榖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
为讲郎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此其大略也虽然两
汉诸儒之经术岂苟然哉若丁宽(字子襄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
之读易精敏而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
章句是也宽与王子中周王孙又皆著为易传显名儒
林后苍之兼通诗礼而作后氏曲台记(后苍字/近君)夏侯胜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937-0461b.png
之善说礼服辕固之不曲学阿世申公力行之说王式
三百五篇之谏(字翁思谏/昌邑王也)韩婴之论事上前虽仲舒不
能难以至梁丘贺之筮堕剑(宣帝时字长/翁长于灾异)京房分卦直
日之法长于占验此其所以见述于西汉也(作考课法/公卿刺史)
(以烦碎不可行因石/显之谮弃市字子玉)若洼丹之学义研深而作易通论
(七/篇)景鸾之能治诗易而作易说诗解又撰礼内外记号
曰礼略任定祖(安/也)之居今行古杨子行(政/也)之说经铿铿
戴冯(字次/仲)之解经不穷钟兴(字次/文)之学行高明召伯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937-0461c.png
(驯/也)之德行驯驯董钧(字文/明)之号为通儒丁恭(字子/然)之学
义精明周防之撰尚书杂记许叔重(名/慎)之五经无双(又/作)
(说文解议/十二篇)而作五经异艺之书(以传说臧/否不同)何休之精研
六经而作训诂春秋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之
书又以春秋较汉事而妙得公羊之本意(不窥门/十七年)以至
卫宏(字敬/仲)之好古学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
又著赋颂诔七首行于世既从谢曼卿受诗作毛诗序
善得风雅之旨复从杜林受古文尚书以作训旨之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937-0461d.png
服虔(字子/慎)亦作左氏传解且以左氏六十条駮何休汉
事之说此其所以见述于东汉
 何休駮汉事六十条自谓妙得公羊本意
然西汉之儒治春秋明经术者有若董仲舒者矣学春
秋杂说有若公孙弘者矣时行赁作带经而锄有若儿
宽者矣疏广之明春秋夏侯始昌之通五经李寻之好
洪范翼奉之明经术而有六情十二律之论师丹之深
于议论而多切直之言其他如笃志于学号为邹鲁大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937-0462a.png
儒者韦贤也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者王吉也经学
精习说有师道匡衡也文义至深度越诸子者扬雄也
好古强博集为七略者刘歆也议论通明以禹贡行河
有如平当者焉明经洁行定宗庙之祀有如贡禹者焉
身为儒宗有如萧望之者焉经学明习有如翟方进者
焉以至于两龚鲍宣眭孟之徒亦皆以明经显于世而
不载于儒林传者何哉东汉之儒其好古学明于左氏
周官长于历数有若郑兴者矣兼通五经榖梁之说尤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937-0462b.png
明左氏春秋有若贾逵者矣(字景/伯)博通五经有若马融
者矣(字季/长)经传洽熟号为纯儒有若郑玄者矣桓荣之
明经稽古
 荣字春卿时赐以车马荣曰今日所蒙稽古力也显
 宗辟雍初成拜为五更
丁鸿之殿中无双
 鸿字孝公从荣受欧阳学论难白虎观
郑众之兼通经传持节使匈奴而不肯少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937-0462c.png
 显宗时从鲍骏子以家事废国家之言还就国
陈元之为学者所宗而上疏光武不可有察公辅之名
皆其不可泯者及观其渊源之际则郑兴传之郑众(司/农)
(字仲/师)贾逵本之贾徽(逵父/也)传父业而东都遂有贾郑之
学故撰左史条例校三统历者郑兴也条奏左氏三十
(肃宗/时)尤著明者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撰欧阳
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齐鲁韩诗毛氏异同及为周
官解故者贾逵也作陈春秋推记条例者郑众也著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937-0462d.png
传异同之说为注孝经等诗易诸经之注则出于马融
 病贾逵郑众之注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故作三传异同说时欲废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融
 初上广成颂讽不可废讲武忤邓氏旨后惩艾为梁
 冀草章奏作大将军西第颂为正直所羞
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作六艺论毛诗谱周礼难以及
于五经之异义则出于郑玄而亦不载于儒林传何耶
得非其出于事业他有可书者于史氏之条列固当别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937-0463a.png
出邪不特此也东汉之儒其博洽多闻则推之于杜林
闭户讲论则推之于鲁恭五经复兴则推之于鲁丕经
为人师则推之伏湛博学多通尤好古学则推之桓谭
如冯豹之道德彬彬翟酺之四世传诗周举之五经纵
横道古今者卢植也其学本于马融而能作尚书章句
三礼解诂济世美者崔植也而其学本于骃爰而能与
诸儒博士杂定五经延笃之论解经传而服虔以为折
中蔡邕(字伯/喈)之正定五经而后儒咸所取正若乃公羊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937-0463b.png
严氏春秋樊鯈之册定章句既以樊侯名其学矣而张
霸以为犹多繁碎复施减定之力焉东都之儒不既盛
乎范蔚宗乃曰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
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
句多者或乃百馀万言独郑康成括囊大典网罗众家
删裁繁诬刋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范宁每考先
儒经训而长于康成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
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吁即此可以论东汉诸儒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937-0463c.png
之学矣
唐自太宗锐情经术开文学之馆召名儒之流且命学
士番宿更休与之讨论古今道前王成败之事日昃夜
艾未尝少怠而又雠正五经颁之天下使诸儒作为义
疏以久其传至于玄宗亦诏群臣举通经之士而褚无
量马怀素之徒劝讲禁中加以尊礼集贤院之部分典
籍乾元殿之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由是开元之世经籍大备
唐世儒学之盛良有以也且当时之儒者果何如哉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937-0463d.png
通五经明于左氏有如徐文远(旷/)著书博辨撰为释文
有如陆德明精于诂训考定五经有如颜师古(字籀有/注班书)
撰孝经章句作五经义训有如孔颖达(字仲/达)
 贞观中讲以能问于不能达与师古同受诏为之诏
 号义赞后诏改为正义
以至王恭之三礼义證号为精博王元感之诋先儒同
异号为五经指南
 武后时撰书纠缪春秋振滞魏知古叹曰五经指南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937-0464a.png
 也
褚无量之讲经博敏尹知章之遍明六经郑馀庆之奏
对多传经义而行已全洁郑覃之经术该深而刻定石
经郑絪之进以儒术而守道寡欲此则以经行明名者
(徐坚等荐奏/裒为儒宗)博贯经史有若欧阳询(字信/本)者焉与魏
徵虞世南裒次经史百氏以太宗欲知前世得失故也
○帝王兴衰之要有若萧德言者焉(太宗爱其/书博而要)史笔之
美比方陈寿有若敬播者焉博通经史有若马怀素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937-0464b.png
焉此则以经史显者也以商践猷之博学多通而有五
总龟之名(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元行冲之博通故训(梁太常/任昉)
而能辨古铜器之作
  有人得铜器于古冢曰此阮咸所作也命易之木
  为之遂谓之阮咸
孔若思之多识古今而当时之大政必咨而后行徐坚
之谙识典故而当时之撰次盖由于高选路敬淳之明
于姓系而以谱学名其家柳冲之学而以姓系著乎录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937-0464c.png
 唐初姓系谱学惟敬淳名家后柳冲韦述等皆祖之
 初太宗命诸儒撰姓氏志则天时复诏冲及徐坚吴
 兢等讨缀书成号姓系录
若乃曹宪之邃于小学而能复兴古文注述广雅武平
一之博学通春秋而能答崔日用三桓(鲁/也)七穆(郑/也)之问
晋六卿齐楚执政之数
 唐武平一传崔日用问武平一曰鲁三桓郑七穆如
 何答曰庆父叔牙季友桓三子矣孟孙至彘凡九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937-0464d.png
 叔孙舒季孙肥凡八世郑穆公十一子子然及二子
 孔三族亡子羽不为卿故称七穆子罕子驷子良子
 国子卬子游子丰也一坐惊伏平一问日用曰公言
 齐桓公楚庄王时诸侯属齐若几平公灵王时诸侯
 属晋楚凡几晋六卿齐楚执政几何人日用谢曰不
 知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
郑钦说之博物而能辨甸服黄钟之铭
 初梁大传任昉于钟山得铭曰甸服黄钟当时莫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937-0465a.png
 辨钦说得之于长乐驿至敷水三十里而悟曰云云
 人服其智
此则以博学闻者也宁拒观史之诏而不肯开史官之
祸守职不屈若朱子奢者其直节为如何能变豪奢之
习而省损驺驭之数闻风自化若柳公权杨绾者其清节
为如何不特此也玄宗尊尚经术选置学士而张说实
倡之至于用天下知名之士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
王法使开元之盛见述于后世则说之功为多焉唐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937-0465b.png
诸儒大槩如此而其间以传授名于世者若啖助之淹
该经术善为春秋考三家之短长而集传例统之书作
又有赵康(字伯/循)陆贽为之高弟而纂例之书出焉虽然
儒亦患于难全也颜师古于古篇奇字讨析虽熟而雠
校之际使商贾之徒亦窜选中孔颖达之义赞包贯虽
详而其中不能无谬冗马嘉运駮正其失互相讥诋而
啖助之言春秋亦多凿意得不有惜于此哉唐三百年
间独韩愈者与孟轲扬雄相为表里遂以六经之文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937-0465c.png
诸儒倡史氏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皇皇仁义笃道
君子信矣自今考之论宫市諌佛骨虽之死不悔逐鳄
鱼谕庭凑军其感人动物有如此者至于三上书宰相
潮州谢表盖将禄仕于诸侯与庶几宪宗之改耳退之
自谓文皆约六经之旨举其大槩圣德诗约乾之文言
也别知赋约诗之谷风者也佛骨表有似无逸之书进
学解有似学记之说乃若符读书城南或谓诱人以利
禄之学孰知约宵雅肄三之意感二鸟赋或谓有羡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937-0465d.png
荣光孰知约饮食教诲之旨至于原道师说等数十篇
皆奥衍宏深佐佑六经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
为未纯自晋迄隋佛老显行圣道不绝如𢃄诸儒倚天
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
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昔孟轲距杨墨
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馀载拨衰反正功
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而其言
始行学者仰之如太山北斗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937-0466a.pn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937-0466b.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