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937-038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九
            宋 章如愚 编
  士门
国子监解额
 宋朝仁宗天圣元年冬十月癸亥增国子监进士解
 额二十人(长/编)○天圣七年八月甲午诏国子监进士
 自今以五十人为额(长/编)○庆历元年八月癸巳诏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937-0385d.png
 子监今岁解发进士诸科各特增二十人(长/编)○庆历
 四年十一月戊午朔判国子监余靖言臣伏见先降
 敕命并贡举条制国子监生徒听读满五百日方许
 取应每十人之中与解三人其诸路州军府监并各
 立学及置县学本贯人并以入学所习三百日旧得
 解人百日已上方许取应后来虽有敕命曾到省举
 人与免听读内新人显有事故给假并与勘会除破
 其如令非画一难以久行窃以国家兴建学校所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937-0386a.png
 育俊秀而训导之由是广学宫颁学田使其专心道
 义以思入官之术伏缘朝廷所赐庄园房钱等赡之
 有限而来者无穷若遍加廪给则支费不充若自营
 口腹则贫窭者众日有定数不敢不来非其本心同
 于驱役古之劝学初不如此臣以为广黉舍所以待
 有志之士去日限所以宽食贫之人国家有厉贤之
 风寒士得带经之便欲乞应国子监太学生徒如有
 情愿听读满五百日即依先降敕命将来取解十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937-0386b.png
 之中与解三人其不满五百日者并依旧额取解应
 举所有开封府及天下州军立州学处亦取情愿听
 读更不限以日数所贵寒士营生务学不失其所乃
 诏罢天下学生员听读日限(长/编)○庆历四年十二月
 戊戌诏自今解发进士太学以五百人开封府以百
 人为额旧制开封府三百三十五人国子监百六十
 人熙宁八年合为一以解额通取至是复分而太学
 生数多故省开封解额以益之(长/编)○皇祐五年七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937-0386c.png
 戊子又诏开封府国子监进士自今每一百人解十
 五人其试官亲嫌令府监互相送若两处俱有亲嫌
 即送别头(长/编)○嘉祐三年五月壬申管勾国子监吴
 中复言旧制每遇科场即补试广文馆监生近诏间
 岁贡举须前一年补试比至科场多就京师私买监
 牒易名就试及旋冒畿内户贯以图进取非所以待
 远方孤寒之意请自今遇科场补试监生如故仍以
 四百五十人为额从之寻又增一百五十人(长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937-0386d.png
 神宗熙宁元年五月戊戌国子监言自来补试国子
 监生以六百人为额今科场三年一开窃见开封府
 国学各增解名三分之一四方士人以此盛集京师
 欲乞监生人数亦展一分以九百人为额从之(长/编)
 元丰三年五月编修学制所言奉旨立势要及国子
 监生太学官亲属许不以乡贯就开封应举之法臣
 等看详监以国子为名而无国子教养之实恐未称
 朝廷建学育士之意乞应清要官亲戚并令入监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937-0387a.png
 读以二百人为额解发毋过四十人从之(长编/)
 哲宗元祐七年六月癸丑礼部状近准都省批状勘
 会开封府遇科场岁多有四方举人冒贯畿县户名
 取应及太学生员依条须在学及一年方预就试其
 间有未及一年之人亦不免有寄贯取应之弊检会
 旧制国子监取应举人先于广文馆补试给牒取应
 今欲复置广文馆生员今再行看详开封府进士解
 额一百人即乞依旧外将本府诸科二百人并国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937-0387b.png
 生四十人共为二百四十人解额并拨属广文馆广
 文馆生员以二千四百人为额并国子监状太学生
 员上舍一百人内舍三百人外舍二千人元祐五年
 发解国学举人每五人四厘二毫一忽解一人诏依
 礼部所申今后太学举人并国子生发解并依元祐
 五年发解取人分数施行(长/编)○绍圣二年二月甲午
 罢广文馆解额及将国子生四十人发还本监从之
 (长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937-0387c.png
武学
 文武一道也由三代而上教出于一而文武之才各
 适其用由三代而下教出于二而文武之才徒相为
 訾古之为学必取士取士必文武其教养之法非有
 二也尧舜尚矣舜之政犹见于书益稷曰侯以明之
 盖以射侯之礼致众而论士则文武皆其选也礼曰
 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诗曰
 在泮献囚又曰在泮献馘三代之学文武岂二途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937-0387d.png
 (玉台先生/讳赏文)
 汉时陇西天水上郡北地材官骑士布满郡国
 高祖虽未尝设科而一时猛将或出于饿隶(韩信/)
 徒(黥布/)鼓刀(樊哙/)贩缯(灌婴/)之贱自是之后虽有勇
 猛知兵之选(成帝/)始立勇武明法之科(平帝/)诏举明
 法战阵诏举武猛堪将(皆安帝/)诏举武猛谋谟(明帝/)
 诏举明战阵之略诣公车(灵帝/)卒未有得人如高祖
 之世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937-0388a.png
 唐又别立一科谓之武举而进士武举遂两立矣
 武后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
 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亦以乡饮酒
 礼送兵部其选用之法不合于道故不复书(唐志/)
 玄宗开元十九年两京诸路各置太公庙以张良配
 享春秋仲月上戊日祭武学人准明经进士行乡饮
 酒礼取自古名将十哲七十二弟子
 肃宗乾元元年不以张良配享上元元年太公望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937-0388b.png
 封为武成王享祭一同文宣王正元二年删去十哲
 德宗正元中关播奏言仲尼十哲皆当时弟子今以
 异时名将列之弟子非类也乃去十哲之名于是诸
 儒争言太公于圣人非伦也宜去王号独令狐建以
 为勿追王爵宜以时祠为武教主自是始有武学为
 文者习章句而嗤武士为武者习骑射而诮文儒二
 者殆若冰炭矣(玉台先生/讳赏文)
 宋朝太祖皇帝幸武成王庙观两廊名臣绘像指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937-0388c.png
 起曰此人杀降不武之甚以杖画之(宝/训)○修武成王
 庙令张昭窦仪详定配享功臣以吴起孙膑廉颇韩
 信等二十二人不克令终并退之复升灌婴耿纯辈
 梁周翰表陈其事上曰升降之制盖有所惩劝周翰
 未之思耳(同/前)○开宝元年上令诸道解武举者命李
 昉扈蒙试问所习之业皆无悉令罢之○开宝八年
 诏郡国有文经武略堪任用之二十已上五十已下
 具名以闻仍速赴阙当考其臧否以进退之(并要/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937-0388d.png
 太宗尝幸武成王庙指郭子仪李晟画像咨其功业
 且曰德宗为奸臣所误非晟则祚去矣(事略/)
 真宗咸平二年上北征赵安仁上言当今有至要者
 五其三求军谋今武举已行其军谋深远武艺绝伦
 科望依唐故事
 仁宗朝富弼言应制科者必乐为贤良方正才识兼
 茂耻为将帅边寄之名盖今人重文雅而轻武节也
 武举者蹶张驰射侪于卒伍所得庸妄鄙浅固不敢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937-0389a.png
 望得异士但稍能警励有廉耻则焉肯为卒伍之事
 乎臣请诏近位及藩镇于文武官中各举明兵法有
 威果习练武略堪任将帅者一二人(皇/监)○苏洵上书
 可复武举而为新制以革其旧弊且昔之所谓武举
 者盖疏矣其以弓马得之者不过挽强引重市井粗
 材而以策中者亦皆记录章句区区无用之学其取
 人太多故其所得皆贪污无行之徒豪杰之士耻不
 忍就宜因贡士之岁使两制各举所闻有司试其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937-0389b.png
 者而陛下亲策之权略之外便于弓马可以出入险
 阻勇而有谋者不过取一二人待以不次之位试以
 守边之任(皇/监)○天圣七年闰二月壬子又置武举以
 待方略智勇之士其法皆先上艺业于有司有司较
 之然后试秘阁中格然后天子亲策之若武举则仍
 阅其骑射焉(长/编)○天圣七年因唐之制置武举应三
 班院使文武子弟实有军谋武艺许诣兵部投牒取
 应先投军机策论三卷每卷三道召人保委主判官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937-0389c.png
 先详所业视人才验行止先试步射一石弓力马射
 七斗弓力问策一道合格即引见召试(会/要)○宝元间
 诏兵部试武举人以策论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圣/政)
 ○庆历二年十二月壬寅诏两制举文武官各一员
 为武学教授从贾昌朝之言也(长/编)○庆历三年五月
 丁亥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以太常丞阮逸为武学教
 授(同/前)○庆历三年八月戊午罢武学改武学教授太
 常丞阮逸兼国子监丞其有愿习兵书者许于本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937-0389d.png
 听读既立武学议者以为古名将有诸葛亮羊祜杜
 预裴度等岂尝专学孙吴立学无谓故亟罢之(长/编)
 庆历三年后胡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
 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梅尧臣曾
 注孙子大明深义孙复以下皆明经旨臣曾任边陲颇知
 武事若使梅尧臣兼隶武学每日只讲论语使知仁
 义忠孝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禦敌之术于武臣中
 选子孙有智略者三二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年必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937-0390a.png
 成效臣已选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吕原/明记)
 皇祐元年八月丙戌御崇政殿试武举人得何景略
 等三十七人授官有差(长/编)○皇祐元年九月己未诏
 曰国家采唐室之旧建立武之科每随方闻之诏并
 举勇略之士条格之设岁叙已深然而时各有宜今
 异于古尺籍之众既以其技力自奋于行伍之间武
 弁之流又用其韬钤自进于军旅之任来应兹选殆
 稀其人如间所𨽻习者率逢掖诸生编户年少以至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937-0390b.png
 舍学业而事筹策矫温淳而务粗猛纷然相效为之
 愈多朕方恢隆文风敦厚俗尚一失其本恐陷末流
 宜罢试于兵谋俾专由于儒术尚虑积习且久顿更
 为难就其等伦裁为规制其将来武举科场人曾经
 秘阁考试者即许投下文字外更不许新以取应以
 后科场令罢武举一科(大诏/令)○皇祐中尝罢是科言
 事者以文武并用废一不可宜复此科分为三等上
 等取其学识深远策对优绝次等取其策对优长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937-0390c.png
 射兼有下等取有击刺抛射翘杰魁俊量能而官因
 材而任委以巡警之司县尉之职观其提一旅之众
 佐一司之重能激励士卒剪灭盗贼然后取而用之
 岂不利于国家乎岂不有胜于卒伍而为之乎惟陛
 下复之无疑(会/要)○嘉祐八年密院奏以为文武二选
 不可阙一与其任用不学之人临时不知应变不若
 素习韬略之士缓急驱策可以折冲况今朝廷所用
 人稍有称声者多由武举而得则此举不可废罢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937-0390d.png
 矣
 英宗治平元年九月丁卯诏复置武举
  按会要嘉祐八年十月八日密院初建请治平元
  年三月二日王圭等上条件二十一日贾黯乞试
  韬略四月九日诏六月十五日并八月十九日密
  院奏皆武举条件今依实录联书之仍略删修使
  不相抵牾盖嘉祐八年始议治平元年九月议定
  乃降诏其降诏因缘密院建请并治平元年九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937-0391a.png
  方建请也
 神宗熙宁三年八月翰林学士司马光言奉敕考试
 武举人而法当先试弓马若合格即试策略缘弓马
 以选士卒之法非所以求将帅者也不幸而不能挽
 强驰突则虽有策略将帅之材不得预试恐非朝廷
 建武学之意况试弓之法挽与弝齐尤不应格自今
 欲乞试策并挽弓及弝者皆听就试中书请如旧制
 上批再相度卒如中书所请(长/编)○熙宁五年六月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937-0391b.png
 亥枢密院言仁宗时尝建武学既而中辍乞复之诏
 于武成王庙置武学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凡使
 臣未参班并门荫草泽人许入学给常膳集诸家兵
 法教授官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及前世忠义之节足
 以为训者讲释之(通/鉴)○熙宁五年初密院修武举条
 令不能答策者止答兵书墨义王安石恐入官太冗
 兼近方以学究但知诵书反愚鲁不晓事废之今又
 置武举墨义一科其所习墨义又少于学究所取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937-0391c.png
 艺又不难及则当时为学究者乃更应武举若收得
 如此人作武官亦何补于事上曰朕亦语密院以墨
 义不可用至是再进呈武举条制乃悉从中书所定
 (同/上)○熙宁五年立武学于御路之侧于是诏举人先
 试以孙吴大义元丰二年其策武士有曰朕以经法
 先圣莫不以兵为大事是以设科置学冀足以延知
 兵之士(圣政/编年)○熙宁五年闰七月壬子诏武学生员
 以百人为额遇科场前一年委枢密院降宣命武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937-0391d.png
 路分都监及文臣转运判官以上各奏举堪应武举
 者一人其被举人遇生员阙愿入学者听仍免试生
 员及应举者不过二百人春秋各一试步射以一石
 三斗马射以八斗或弓八斗矢五发中的或别习武
 伎副之策略虽弓力不及学业卓然者并为优等补
 上舍以三十人为额三班使臣无赃罪及私罪情轻
 仕族或草泽人无违负亦听入学量试马射以六斗
 步射以九斗策一道孙吴六韬又十道以五通为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937-0392a.png
 格春秋试内舍生马步射马战应格对策精通士行
 可称者上枢密院虽不应而晓术数知阵法智略可
 用或累试策优等悉取旨补上舍武艺又进者枢密
 院审察人材旋加试用
  生员及应举者不过二百以下至旋试用并以选
  举志增入实录武学言乞在学生员春秋各一试
  至三十人为额及三班使臣至五通为合格并系
  之八月八日令并从本志入此又实录六年八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937-0392b.png
  一日与此相重略有不同处今两存之(长编/)
 熙宁五年九月辛酉诏武学士试大义十道分两场
 从御史刘孝孙请也后试武举人亦如之(长/编)○熙宁
 六年八月壬申朔武学言春秋试法内舍生马步射
 马战应格对策精通士行可称者上枢密院补上舍
 生虽不应格而能精晓术数阵法智略可用或累试
 策优等别取旨补上舍武艺策略累在下等者复降
 外舍上舍无过三十人别斋增给食如累试又优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937-0392c.png
 及武艺进者上枢密院审察人材试用从之(长/编)○熙
 宁六年九月辛亥御崇政殿试武举进士凡武举初
 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
 策于庭于是诏武举人策入优等武艺又入优等与
 右班殿直武艺次优与三班奉职末等与三班差使
 减磨勘二年策入平等武艺优等与奉职武艺次优
 与借职次等与三班差使减磨勘二年末等三班差
 使(长/编)○熙宁六年九月丁巳赐武举进士文焕及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937-0392d.png
 注两使职官熙河路准备差遣侯抱真而下二十三
 人授以班奉职借职差使缘边差遣后复赐焕进士
 及第为梓夔路察访司准备差遣(长/编)○熙宁七年二
 月庚午枢密院言武举补试生员前此无立定时限
 四方游士困于伺候乞随在学上舍生以春秋二时
 引试仍下进奏遍行庶使远方通知朝廷招徕之意
 从之○熙宁八年七月戊辰试武举人先试孙吴六
 韬大义共十道为两场次问时务边防策一道与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937-0393a.png
 听人同考试马军司试弓马差官监试武举试格前
 后参错至是始加裁定(长/编)○熙宁八年八月庚寅别
 试所言武举人试孙吴六韬大义六韬本非全书义
 理讹舛无所考据欲止于孙吴书出题从之(长/编)○元
 丰七年十一月丁未诏应武举及试出官并依进士
 讨大义一场第一等取四通第二等取三通第三等
 取二通并为中格从司业翟思朱服所请也(长编/)
 哲宗元祐元年六月甲寅看详太学条制所状续准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937-0393b.png
 指挥国律武学条贯令一就修立检准官制格国子
 监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算学五学之政令○元祐
 六年十月庚午幸武成王庙
 徽宗崇宁三年九月壬辰诏诸州学别为斋舍教养
 材武之士随人数多寡许令入学并依进士法其考
 选较试并补取令武学条制别看详修立颁下(长/编)
 崇宁四年正月丙申尚书省言乞诸州教养武士附
 于州学参酌武学成法修立考选等格从之(长/编)○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937-0393c.png
 宁四年六月丁丑诏诸州武学习射马许私置不得
 过五疋仍官给草料如不能私置用学事司钱置三
 疋(长/编)○崇宁五年九月甲寅学制局言臣等检会崇
 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朝旨诸州县学别为斋舍教
 养武士续有条画颁下诸路后来入学之人己多昨
 因今年二月废罢未曾复置臣等伏睹御制学校新
 法内一项逐州解额五路已有指挥十人取一名可
 令前旁所解额于数内以一分充贡武士额臣等未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937-0393d.png
 审今来立教养武士法合依旧遍行天下或止于三
 路五路施行乞降睿旨别具合措置事件闻奏御笔
 山西出将气俗使然所当先者至如馀路间亦有之
 平治之时武不可废可依已降指挥置武士斋仍以
 所给解额取一分充贡额有则贡无则贡文士(长/编)
 大观元年十一月庚申御笔天下材武之士渐向学
 校今在学之人多寡不同访闻河东路有六百六十
 人贡十人永兴军路有一百九十人亦贡十人多寡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937-0394a.png
 相远未为均当可以诸路并以在学人数十五人贡
 一人(诏/旨)○大观二年七月辛未前宿州州学教授胡
 伋言乞武士与文士别场引试及马射八斗九斗一
 上垛并理作分数从之(长/编)○大观三年十月丁酉知
 枢密院事郑居中等上大观重修武学并诸路州县
 学武士敕令格式等二十七册诏颁行之(长/编)○政和
 元年正月己丑诏武士举额可以国子监所立一百
 六十九人之数下诸路充贡额武举省试旧来正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937-0394b.png
 名止三十人大观元年已后所增人数比旧奏名犹
 多二十人本为贡士今来科举可于旧试奏名额内
 除豁三分充科举奏名(长/编)○政和三年三月丙辰诏
 武举博士依太学博士法朝廷差人(诏/旨)○政和三年
 六月丁巳诏武学州县外舍生称武选士内舍生称
 武俊士馀依四月三日已降指挥(长/编)○政和三年六
 月丙寅武学博士孙宗鉴言武士马射优劣之格上
 垛中贴皆有等第分数而中的独为阙文则贴广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937-0394c.png
 尺二寸而的又十之一其工拙不同明甚今一中贴
 比两上垛乞以一中的比两中贴从之(诏/旨)○政和三
 年八月丁丑提举京西南路学事陈适道言大观武
 学令诸外舍三经公试若内舍三经试上舍而不与升
 贡或三犯第三等以上罚者外舍除籍内舍臣欲乞
 于曾犯第三等以下罚字及添三经校定而不与
 选十字庶免虚占学籍有妨后学从之(诏/旨)○宣和二
 年七月丁卯诏武士该贡人特许贡发小学上舍上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937-0394d.png
 等特许赴来年控试如合格与补太学外舍太医学
 俟殿试人特许赴来年特奏名试(长/编)○宣和二年十
 月己巳尚书省言契勘州县武学已罢内外愿入在
 京武学人乞依元丰法试补入学举试入旧制系与
 武学外舍人类试取一百人同上舍生发解缘科举
 已罢今比效新旧法令尚书省于大比前二年春季
 检举降敕下兵部依元丰法奏举其备举人限当年
 冬季到阙与免补试入学称外舍生依与校定人赴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937-0395a.png
 次年公试其考选外补推恩并依大观武学法从之
 (长/编)○宣和二年十月甲申臣僚言州县武学已罢诸
 路见任武士教谕总二十四员自今随事减罢今京
 畿京西路申明乞罢者才三人尔其在任者犹众也
 契勘虽有武士该贡人特许贡发指挥而诸生弓马
 行艺已成校定无所加损其于教谕无委职事特降
 睿旨并依省罢从之(长/编)
 高宗绍兴三年四月庚子给事中黄唐传乞立武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937-0395b.png
 之格以科举人数三分之一待武士中第者注县尉
 他日有统兵官阙并先选武士诏兵吏二部条上建
 炎中国子监并归礼部丁未始诏驻跸所在国子监
 量养士仍置博士然未果行焉○绍兴十一年三月
 庚子朔上曰贤将与才将不同贤将识君臣之义知
 尊朝廷不专于战胜攻取唯以安社稷为事才将一
 意功名爵赏专以战胜攻取为能而未必识朝廷大
 体及社稷久远利害要须驾驭用之上又曰文武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937-0395c.png
 事虽同而事实异世称卫霍不荐士为贤盖禦侮折
 冲将帅职也何与荐士祖宗故事枢密院不与进拟
 盖知文武之事异也○绍兴十六年二月壬戌上以
 文武之道不可偏废三月庚午朔诏兴武学养士其
 后以百人为额置博士员○绍兴二十六年四月己
 卯上谕执政曰文武一道今太学以就绪而武学几
 废致有遗才祖宗武学养士自有成法可令礼兵部
 速具以闻○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壬戌进呈保义即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937-0395d.png
 閤门祗候赵应熊拟江南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上
 宣谕曰朕观应熊所试弓马文字皆有可采可谓有
 用之材徽宗皇帝时如马扩马识远皆以武举擢用
 今来所得亦不可谓无人汤思退曰应熊初入仕且
 以帅司准备将处之以养资望上曰善
  臣等曰文武之判久矣儒者悉不知兵而勋门将
  阀号为知兵者又不过善击刺工骑射临阵能死
  敌耳其知不足言也故太上皇帝思得有用之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937-0396a.png
  用之惜乎有司不能推原圣意所出也夫有军功
  有捕盗赏有武臣荫补而又设为武举一科或者
  其不止于求骑射一艺乎今有善兵如孙膑知权
  识变如张子房而足不便鞍马力不挽石弓则有
  司望然拒之曰非设科意也呜呼其亦拘矣诚愿
  诏举者先韬略后骑射而明告之以马扩马识远
  必用之意使天下晓然知异时长驱伊洛而泥封
  函谷者在此而不在彼歆然慕之迟之数年纵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937-0396b.png
  得人独不愈于屈天下韩范使与郭狄等伍以倖
  万一之欢乎
 孝宗即位创置武学○乾道元年上问辅臣曰近日
 曾有武人赴试否洪适奏曾有数人至都堂投状乞
 试已行下吏部令赴武学收试上曰前时立法亦不
 至严否适奏系文臣铨试旧法十人取七人今武臣
 既不能弓马须要试七书义亦少抑入仕之路上曰
 得他少知义理甚好○乾道九年辅臣进呈楼源乞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937-0396c.png
 令太学生习射艺事上曰古者命将在公卿之列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郑闻奏射御六艺之数古之文武
 未尝分也上曰绍兴重修学令既许习射可令有司
 讨论上又曰向来玉津园燕射唯武臣恐祖宗典故
 文臣亦当与射可并讨论以闻○淳熙元年辅臣进
 呈奏名进士射殿最上曰进士射前来未尝举行今
 可将中上等人优加旌赏以示激劝○淳熙元年诏
 近举行燕射之礼可令临安府于城内踏逐近便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937-0396d.png
 闲地段建置射圃以备百僚职事之馀习射○淳熙
 二年上御射殿进士第五甲及特奏名按射上顾行
 间有黎华者遣内侍问姓名上曰观其人物服饰似
 壮士射亦闲习宜略与旌别既而传旨黎华可特免
 铨试与注黄甲差遣上又曰自此须立一规矩今将
 帅稍知书晓文书禁卫出身如光武故事令习孝经
 使文士能射御武士知诗书
总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937-0397a.png
 有文学有武学养之于未用之先也有文选有武选
 用之于既养之后也然则科举之法既有文举矣乌
 可不有武举乎
 宋朝制科有六而武事居其二又外置武举以待方
 略武勇之士时盖天圣七年也行之二十年而罢罢
 之十有五年而复是故以策论定去留以弓马定高
 下宝元制也先试大义次试时务边防策又别试弓
 马熙宁制也以此而取士则其得人当不居唐之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937-0397b.png
 仪下而或者犹曰弓马不过粗材策论亦为无用苏
 老泉之论谓不若方略有谋者之可用也武举者蹶
 张驰射侪于卒伍稍有廉耻则焉肯为富文忠公之
 论谓不若威果武略之堪任将帅也是则然矣然亦
 尝观嘉祐议臣之奏乎今朝廷所用稍有声称者皆
 由武举而得此其所取岂得谓之无益于世者如富
 如苏之论特不过谓来者猥多取者不择而豪杰之
 士有不屑就焉尔如执此以议武举君子谓之不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937-0397c.png
 务(并见前/林骃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937-0397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