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937-03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六
            宋 章如愚 编
  士门
   学制类
五帝有成均之学
 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注引董仲舒曰成均五
 帝之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937-0346b.png
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
 大学篇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尊师
 敬长而大学之道著焉记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
 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
 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魏文侯孝经传曰大学中
 学也庠言养也所以养俊德也舜命夔曰汝典乐以
 教胄子胄子国子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937-0347a.png
夏后氏大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
 次序先王之道而学之
殷制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又曰瞽宗
 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郑玄云学所
 以学士之宫也尚书传曰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七
 十里之国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国三里之郊宗尊也
 瞽无目之名以喻童蒙又云瞽矇之所宗也
周制大学为东胶小学为虞庠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937-0347b.png
 胶之言纠也所以纠收学士也郑注祭义云周有四
 郊之虞庠也以小学为虞庠之制
又云天子曰辟雍
 辟明也雍和也以明和为名化道天下之人使之成
 士或云辟者圆璧也雍之以水而圆象天于阳德之
 施行取流无极使学者进德而不已亦所以明和政
 教之至崔灵恩云学制有二一云制与明堂同体五
 室四堂在一基之上四方堂则以其方名学中央堂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937-0347c.png
 谓之大学二云凡立学之法有四郊及国中在东郊
 曰东学并方名之在国中谓之大学故郑注祭义曰
 周布四郊之虞庠
诸侯学曰頖宫
 頖之言班所以班政教五经通义云泮水者泮之言
 半也天子曰辟雍谓之土雍水外员如璧故曰辟雍
 义取四方来观者平均耳泮宫水雍其半盖东西门
 以南通水北无水也頖音泮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937-0347d.png
汉高帝以叔孙通为奉常诸弟子共定礼仪者咸为选
首其后亦未遑庠序之事至孝文时颇登用
 言少用文学之士也
及景帝不任儒学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
待问未有进者
 具官谓备员而已
文翁景帝时为蜀守选郡县小吏遣诣京师受业于博
士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蜀地由是大化比齐鲁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937-0348a.png
至武帝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始循吏传
是时田鼢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儒者百数
 自汉兴言易有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
 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婴言礼则
 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而
 公孙弘为丞相得封侯天下靡然向风矣
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举遗谓经典遗逸者求而举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937-0348b.png
太常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劝学兴礼崇化励贤
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因旧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太常
择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昭帝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数满百人
至成帝时刘向请兴辟雍设庠序帝下公卿议会向病
卒而止成帝末增弟子员三千人岁馀如故(通典/)
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增元士之子得受
业如弟子甲乙之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937-0348c.png
后汉光武五年初起太学帝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

中元元年初起明堂灵台辟雍
明帝永平二年临辟雍初行大射礼幸辟雍初行养老
礼上自为辨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
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九年皇太子诸王侯及大
臣子弟功臣子孙莫不受经又为外戚四姓立学于南
宫号四姓小侯学置五经师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937-0348d.png
孝经匈奴亦遣子入学
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学舍颓弊鞠为园蔬
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造二百四十房千
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会/要)
质帝本初元年诏令郡国举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
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弟就学每春
秋辄于乡射月一会有劝勉进用之端于是游学者增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937-0349a.png
至三万馀生
桓帝建和初诏诸学生课试补官○元嘉二年诏曰书
生汝南胡宪陈留恭幸爽睪或六十以下常以月朔会
辟雍垂白安贫童子颍川王通经拜太子舍人因试宪
等补郎舍人后皆限六十以上七十以下年有增减不
应得试
 易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今五十在
 试科是应天地之数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937-0349b.png
永嘉二年复课试诸生补郎舍人
献帝建安中侍中鲍衡奏按王制立大学小学自王太
子以下皆教以诗书而升之司马谓之贤者任之以官
故能致刑措之盛立太平之化也今学博士并设表章
而无所教授兵戎未戢人并在公而学者少可听公卿
一千石六百石子弟在家及将校子弟见为郎舍人皆
可听诣博士受业其高才秀达学通一艺太常为作品
式从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937-0349c.png
 晋挚虞决疑云汉初置博士而无弟子后置弟子五
 十人与博士俱与习肄礼仪又增满五百人汉末至
 数千人
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于洛阳著慕学者始诣太学
为门人满一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弟
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
辈试试通二经亦得补掌故满三岁试通三经者擢高
第为太子舍人不第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太子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937-0349d.png
人满二岁试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不通者随后
辈复试试通亦为郎中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
才叙用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叙用
晋武帝忧勤军国犹复修立学校太学生初三千人太
始八年有司奏太学生七千馀人才任四品听留诏曰
已试经者留之大臣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学其馀遣还
郡国○咸宁二年起国子学
 法周礼国之贵游子弟国子受教于师者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937-0350a.png
惠帝元康三年以人多猥杂欲辨其泾渭于是制立学
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
东晋元帝时太常贺循上言尚书被符经置博士一人
又多故历纪儒道荒废学者能兼明经义者少且春秋
三传俱出圣人而义归不同自前代通儒未有能通得
失兼而学之者也况今学义甚颓不可令一人总之今
宜周礼仪礼二经置博士二人春秋三传置三人其馀
则经置一人合八人○太常车胤上言按二汉旧事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937-0350b.png
士之职唯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魏及
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汉氏
尽于儒士之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谓宜依魏氏
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以领
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馀七人自依常铨选○太兴
初欲修立学校唯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孔氏毛诗
周官礼记论语孝经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各置博
士一人其仪礼公羊谷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博士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937-0350c.png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袁环请兴学校集生徒而士大夫
习尚老庄儒风不振
孝武帝大元初于中堂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子生置
太学生六十人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事讫罢
 其国子生见祭酒博士单衣角巾执经一卷以代手
 板
自穆帝至孝武并以中堂为太学○大元九年尚书谢
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普修乡校帝纳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937-0350d.png
言明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生增造廊房屋百五十五
间而品课无章君子耻与其列国子祭酒殷茂上言臣
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其中混杂
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诏虽褒纳竟不施行
宋武帝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
文帝雅好艺文使何尚之立玄素学何承天立史学谢
玄立文学雷次宗立儒学为四学帝数幸学温公论曰
学者所以求道天下无二道安有四学哉(会/要)○元嘉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937-0351a.png
十年立国学二十七年废
明帝大始中初置总明观祭酒一人有玄儒文史四科
科置学士十人
齐高帝建和四年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取王公
以下子孙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家去都二千里为限
帝崩乃以国讳废学
武帝永明三年诏立学乃省总明观召公卿以下子弟
置生二百二十人其年秋中悉集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937-0351b.png
东昏侯永光初诏依永明旧事废学时有司奏国学太
学两存焉
梁武帝雅好儒术以东晋宋齐虽开置国学不及十年
辄废之其存亦文具而已无讲授之实乃诏置五经博
士各一人广开馆宇博士各主一馆又遣博士祭酒巡
州郡立学(会要/)
后魏道武帝初定中原始于平城立太学置五经博士
生员千馀人 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937-0351c.png
太武始光三年别起大学于城东后徵卢玄高允等令
州郡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砺儒术转兴
献文帝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
六十人后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百人次
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人
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
生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
孝文太和中改中书为国子又开皇子之学及迁都洛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937-0351d.png
邑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通典/)
隋文帝诏天下学校生徒多而不精惟简留国子学生
七十人太学生四门州县学并废(会/要)○开皇中国子寺
不𨽻太常自前代皆属太常也
唐高祖武德元年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孙于秘书外
省别立小学 又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明于理体为
乡里称者岁随方物入贡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
为设考课之法州县皆学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937-0352a.png
太宗即位益崇儒术贞观五年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
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
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
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
入国学之内八千馀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高宗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丞主簿录事各一员四
门博士助教四门生三百员俊士二百员置弘文馆于
上台生徒三十人置崇文馆于东宫生徒二十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937-0352b.png
 皆以皇族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散
 官一品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尚书功臣身食实封各
 京官职事正三品供奉官三品子孙京官职事从三
 品中书黄门侍郎子孙为之并尚书省补
西京国子监领六学
 生徒皆尚书省补
一曰国子学生徒三百人
 分习五经一经六十人以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937-0352c.png
 子孙从二品以上之曾孙为之
二曰太学生徒五百人
 每一经百人以四品五品及郡县公子孙及从三品
 之曾孙为之
三曰四门学生徒千三百人
 分经之制与太学同其五百人以六品七品及侯伯
 子男之子为之其八百人以庶人之俊造者为之
四曰律学生徒五十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937-0352d.png
 取年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以八品九品子孙及庶
 人之习法令者为之
五曰书学生徒三十人
 以习文字者为之
六曰算学生徒二十人
 以习计数者为之
凡二千二百一十人州县生徒有差
 州县学生门荫与律书同诸生皆限年十四以上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937-0353a.png
 九以下皆郡县自补京都八十员大都督中都督府
 上郡各六十员下都督府中郡各五十员下郡四十
 员京县五十员上县四十员中县三十员下县二十
 员也
凡诸学皆有博士助教授其经艺每岁仲冬郡县馆监
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寮设乡饮之礼(通/典) 明年以书
学隶兰台算学隶秘阁律学隶详刑考疑○开元七年
十月皇太子诣国学行齿胄礼 二十六年正月赦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937-0353b.png
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弘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
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一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
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又敕诸州乡贡见讫令就国子
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所司设食弘文崇文馆学生
及监内学生亦许听焉○天宝初明经进士习尔雅九
载国子监置废文馆知进士业 天宝十二载七月举
人不得充乡贡皆补学生四门俊士停之
代宗永泰二年正月国子祭酒萧昕上言请崇儒学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937-0353c.png
正风教敕曰顷以戎狄多虞急于经略太学空设诸生
盖寡弦诵之地寂寥无声函丈之间殆将不扫上序及
此甚用悯焉其诸道节度观察都督防禦使等朕之腹
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各奉义方并宰相朝官及神册
六军子弟欲习业者自今以后并令补国子学生欲其
业重籯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代不乏贤其中身虽有
官欲附学读书者听其学官委中书门下即简择行业
堪为师范者充学生员数多少所习经业考试等第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937-0353d.png
所供粮料及缘循理各委本司作事件闻奏
唐馆
弘文馆唐太宗即位崇儒术乃于门下别置弘文馆
 高宗龙朔二年置于东都上台生徒三十人
崇文馆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东宫置崇文馆○龙朔二
 年置于东都东宫生徒二十人两馆生徒并以皇族
 后亲三品以上子孙为之
广文馆唐玄宗天宝九年七月置领国子监进士业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937-0354a.png
 博士助教各一人太学以郑虔为博士至今呼郑虔
 为郑广文(会/要)西都六十人东都十人
修文馆中宗时置修文馆学士员迁公卿以下善为文
 者李矫等为之每游宴毕从于是天下靡然以文华
 相尚儒学忠谠之士莫得进矣
宋朝承五代之旧有国子监太学
太祖三幸国子监
太宗亦幸国子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937-0354b.png
真宗亦尝幸太学由是太学翕然文风大振
仁宗天圣九年青州王曾以州阙学教育诸生乃缮官
舍为州学请国子监群书上从其请其后天下有请建
学赐书与田并从之○庆历四年宋祁上言于是诸路
州府军监并皆立学校及二百人以上又立县学
列圣相承无不以学事为念
徽宗崇宁四年始行三舍之法建辟雍之学又虑山林
之士不能月书季考以游庠序于是科场与学校并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937-0354c.png
舍法则岁贡科场则随大比之岁○宣和五年复罢舍
法而一归于科举
高宗重兴太学而士风浸盛
 太祖建隆三年正月癸未幸国子监二月丙辰幸国
 子监六月辛卯幸国子监周世宗之二年始营国子
 监置学舍上既受禅即诏有司增葺祠宇塑绘先圣
 先贤先儒之像上自赞孔颜命宰臣两制以下分撰
 馀赞车驾一再临幸焉于是左諌议大夫河南崔颂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937-0354d.png
 判监事始聚生徒讲书上闻而嘉之
 太宗端拱元年八月庚辰车驾幸国子监谒文宣王
 礼毕升辇将出四门顾见讲坐左右曰博士李觉方
 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飞在御
 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命有司张帟幕设别坐
 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乃述天地感通
 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疋○端拱二年二
 月以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十一月丙寅上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937-0355a.png
 幸国子监赐直讲孙奭五品服因幸武成王庙复幸
 国子监令奭讲尚书说命三篇至事不师古以克永
 世匪说攸闻上曰诚哉是言也上意欲切砺辅臣因
 叹曰天以良弼赉商朕独不得耶遂饮从官酒别赐
 奭束帛
 真宗咸平二年七月甲寅上幸国子监召学官观偓
 佺讲尚书大禹谟还幸崇文院登秘阁观太宗圣制
 墨迹恻怆久之赐秘书监祭酒以下器帛偓佺颐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937-0355b.png
 弟也○咸平四年六月丁卯诏诸路州县有学校聚
 徒讲诵之所并赐九经○景德二年五月戊申朔幸
 国子监阅书库问祭酒邢炳书板几何炳曰国初不
 及四千今十馀万经史正义皆具臣少时业儒观学
 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
 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
 尚儒术然非四方无事何以及此先是馆阁博聚群
 书精加雠校经史未有印板者悉令刋刻或言三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937-0355c.png
 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当传布上曰君臣善恶足为
 鉴戒仲尼春秋岂非列国争斗之书乎○又幸西京
 谒先圣诏河南府营建国子监又幸曲阜谒文宣王
 庙帝展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会/要)○景德三年五月
 癸丑诏国子监学官月俸自今并给见钱○景德四
 年二月癸酉就西京建太祖神御又置国子监武成
 王庙○祥符二年四月辛卯令国子监举服勤词学
 经明行修进士诸科各十人前诏止开封府洎所过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937-0355d.png
 州军至是本监上言故及之○乾兴元年十一月壬
 午国子监旧制皆用近臣及宿儒典领近岁颇任贵
 游子弟之初仕者与管库资序略均壬辰始命冯元
 同判国子监仍诏自今无得差补荫京朝官
 仁宗即位崇儒术以劝学者乃首命龙图阁学士冯
 元以领监事特重之上曰讲学之废久矣执卷者不
 知经义非学校不兴而上之教导有不至耶诏孙奭
 冯元荐博明经术者以名闻○天圣五年正月晏丞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937-0356a.png
 相殊留守南京范文正公仲淹希文方遭母忧寓居
 城下晏公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
 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
 时刻往往潜至斋舍伺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答
 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
 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
 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
 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937-0356b.png
 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涑水/记闻)○天圣九
 年青州王曾以州阙学教育诸生乃缮官舍为州
 学请国子监群书上从其请其后天下有请建学赐
 书与田并从之○明道元年七月甲戌许寿州立学
 仍赐九经知州侍御史朱谏请之也○明道二年五
 月庚寅许大名府立学仍赐九经从王曾之请也三
 月乙未赐亳秀濮郑四州学田各五顷○景祐二年
 三月丁酉诏国子监直讲一员兼领监丞主簿事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937-0356c.png
 月己巳许苏州立学仍给田三顷十一月辛巳朔以
 应天府书院为府学仍给田十顷九月壬寅赐郑州
 学田五顷十月壬子许蔡州立学十二月乙丑许孟
 州立学仍给田五顷○景祐三年正月己酉许洪州
 密州立学仍各赐田五顷○三月癸巳许潞州常州
 立学○四月乙亥许衡州立学○五月戊子许许州
 立学○五月壬辰许润州立学○五月戊戌许真州
 立学仍给田五顷○六月戊申朔许越州立学仍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937-0356d.png
 田五顷○六月壬子许阶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六
 月甲子许真定府博州郢州立学各给田五顷○八
 月甲寅许并州立学○九月庚辰许绛州立学○十
 月辛未许合州立学○十一月乙亥许江州立学○
 景祐四年正月戊寅赐蔡州学田十顷○二月丙寅
 赐常州学田五顷○十二月壬申给真定府潞州学
 田五顷○四月乙巳赐宣州学田五顷诸州学田各五
 顷仍诏自八月戊戌许华福二州立学馀须藩镇乃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937-0357a.png
 立学○十二月乙酉给徐州学田五顷○宝元元年二
 月甲戌赐郓州学田五顷○三月己酉许颍州立学颍
 非藩镇也于近诏不当立学知州蔡齐有请特从之○
 七月癸丑赐襄州学田五顷○宝元二年二月庚午
 许明州立学仍给田五顷○三月丙辰许泉州立学
 仍给田五顷○十一月辛丑许建州立学仍给田五
 顷○康定元年正月壬戌赐国子监学田五十顷○
 庆历三年十月戊午以南京府学为国子监○庚申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937-0357b.png
 许广州立学○庆历四年春二月乙巳以上清宫田
 园邸店赐国子监○三月己卯范仲淹言意欲复古
 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翰林学士
 宋祁御史中丞王拱辰知制诰张方平欧阳修殿中
 侍御史梅摰天章阁侍讲曾公亮王洙右正言孙甫
 监察御史刘湜(此八人姓名据/李清臣史藁增)合奏曰伏奉诏书议
 夫取士当求其实则人当尽其材今教不本于学校
 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覈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937-0357c.png
 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此献议者所共以为言也
 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
 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故为
 设立学舍保荐举之法○诏曰夫遇人以薄者不可
 责其厚也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学士大夫之行而更
 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教育之方勤亦至矣有司其
 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意学者其进德修业无失
 其时凡所科条可为永式(通/略)○庆历四年四月壬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937-0357d.png
 判国子监王拱辰田况王洙余靖等言首善当自京
 师汉太学二百四十房千八百馀区生徒三万人唐
 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
 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学者请以锡庆院为
 太学葺讲殿备乘舆临幸以潞王宫为锡庆院从之
 ○嘉祐元年十二月乙卯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胡
 瑗管勾太学始瑗教授湖州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
 之虽盛暑必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937-0358a.png
 父兄诸生亦信爱如其子弟从之游者常数百人庆
 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瑗既为学官其
 徒益众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礼部所得士
 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随材高下善自修饰衣服容止
 往往相类人遇之虽不识皆知其为瑗弟子也于是
 擢与经筵治太学犹如故○嘉祐二年五月壬申管
 勾国子监吴中复言旧制每遇科场即补试广文馆
 监生近诏三岁贡举须前一年补试比至科场多就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937-0358b.png
 京师私买监牒易名就试及旋冒畿内户贯以图进
 取非所以待远方孤寒之意请自今遇科场补试监
 生如故仍以四百五十人为额从之寻又增一百五
 十人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