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937-03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五
            宋 章如愚编
  官制门
   官兵士风田赋刑法历法
法久而必弊天下必然之势也弊久而必变人主更新
之治也昔者圣人作易论黄帝尧舜之治而乃归之于
通其变使民不倦夫当累圣相承之日而圣人通变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937-0328d.png
说乃或出于其间是岂所以为继承之训哉盖自古人
之治天下有继承之规有因仍之弊故守继承之规者
固不可有轻变之心处因仍之弊者则不可无通变之
道官之日以冗也兵之日以众也士风之日以浮薄也
田赋之日以重也刑法或不能以胜人之情伪也历法
或不能以合乎天象也是皆治道之大纲国体之所重
而人主实维持而运转之其可坐视其弊而不思所以
变而通之者乎圣人于易丁宁其说曰化而裁之存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937-0329a.png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正欲天下万世通行而无弊也愚
尝叹是说之不明于世也久矣汉之官以三公分掌九
卿而侍御史分制守相然有事则御史下相国相国下
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国制官非不善也至于后世
增置加官而近臣盛入财为郎而郎选衰置刺史建水
衡郡国出盐多者置盐官有工多者置工官故汉之官
日趋于弊汉之兵京师则有南北军郡国有材官骑士
民年二十则傅于籍而岁及立秋则严兵法之𨽻制兵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937-0329b.png
非不善也至于后世内增七校外置楼船城门则有兵
六郡则有良家子陇西北地则有戍卒而调发之数及
于七科谪故汉之兵日滋于弊诣丞相府书行义年诏
下郡国孝廉具举其取士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上书
自鬻者日以千数而功令择士顾乃诱以利禄士风乌
得而如古十五税一视古为轻租税之减或及其半其
田赋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假民之田者则有稻田使
者掌其赋池苑之所田则有水衡都尉以掌其入田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937-0329c.png
乌得而复古自三章而九章禁罔疏阔而民重犯法不
为不要矣及张汤赵禹之流更法定令奏报录囚殆不
可以数计见知故纵之法出而人始不得以安其生矣
刑于是而又弊自颛帝至于太初以律起数而得九九
之数不为不精矣及四分历行而其名乃出于图谶至
乾象历虽郑玄以为精密而或者以为减斗分太过历
于是而又弊夫以六者之弊汉家皆不免而竟未有起
而振之而使之无弊此更新之治所以不复见于汉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937-0329d.png
唐之官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台省寺监上下相承中书
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制官非不善也至于后世斜
封墨敕其滥为甚诸使之名纷然四出督赋税则以租
庸为之使急财用则以盐铁为之使故唐之官日趋于
弊唐之兵番上诸府而𨽻于诸卫折冲果毅以季冬防
团火队等级相统无事则耕于野有事则命以出兵解
辄罢置兵非不善也至于后世当役更代多不以时所
谓侍官委假充役州县调发壮勇而富者以财免贫者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937-0330a.png
虽老弱亦不得而逃故唐之兵日趋于弊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乡贡者曰贡举至于制举则天子自诏其取士
之法可知也至其弊也明经者但记帖括进士者皆诵
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士风乌得而如古以口分世业
授之田以租庸调制其赋其田赋之法可知也至其弊
也两税之法乃定于大历科率最多之岁而其后折纳
和市之法开至比大历又再倍焉田赋安得而复古自
武德之十二条而贞观遂定之以律令格式条目森列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937-0330b.png
不为不审矣及周兴来俊臣之徒日以严酷从事至其
后如所谓开元格后敕者大抵繁冗而吏反夤缘而为
奸此岂非刑之弊乎自武德戊寅历至于大衍以易
起数而本于天地之二中不为不精矣至元和观象历
则无蔀章之法而测验不合边圉崇元历虽号善算而
乃用简捷超径之术无复古法矣此岂非历之弊乎夫
以六者之弊唐皆不免未有能振而起之使之无弊者
此更新之治所以不复见于唐也 请以周明之周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937-0330c.png
成王亦继承之主也当累圣相承之后方且定都中土
以肇新其治以言其官则董正治官设官分职举天下
之事率属于三百六十之中故官不冗而事以举以言
其兵则师旅伍旅两定于司徒四时教战掌之司马故
兵不冗而国以强于族师书孝弟睦姻于党正书德行
道艺于乡大夫三年大比则举宾兴之典以作天下之
士而士风日盛司徒掌任地之法载师掌近郊之赋而
九赋九贡则冢宰又总统之以均天下之财而田赋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937-0330d.png
轻司寇有议亲议功之法士师有五禁五戒之辨至于
布宪以宪邦之刑禁宣布于四方则其于刑也何患乎
略冯相之辨四时之叙保章之志日月星辰至于太史
则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则其于历也何患乎
差举是数者皆举而更新之此所以能觐文王之耿光
扬武王之大烈也大抵继成之治初非苟安于因循变
通之义初非有戾于遵守自后世执继承之说而不深
明圣人变通之义此所以处天下之积弊而常患其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937-0331a.png
弊也愚以为天下之弊不足虑也于继成之初而一扫
天下之积弊而更新之是乃圣治又新之日也王氏通
曰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汤之盘铭曰日日新愚敢以是
为今日献
   监司
古者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
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故冢宰施
典于邦国则必首之以设其牧职方氏邦国小大之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937-0331b.png
维则必始之以王设其牧此则古之监司也
秦罢封建而置郡县有御史以监诸郡汉刺史无常员
时遣丞相史分刺诸州黜陟贤否断理冤罪武帝始置
十三部刺史秩六百石专以六条察二千石郡守秩二
千石而部刺史为之监临秩不过六百石其秩卑其权
重故能激昂而自奋也朱博为冀州刺史行部不察黄
绶吏民有言县丞尉者令各诣郡何武为扬州刺史所
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为亏除免之而已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937-0331c.png
二者可谓得刺史之体至于鲍宣举措烦苛代二千石
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则势逼郡国侵预其事矣成帝
时何武翟方进奏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
准乃更为州牧秩真二千石哀帝复为刺史元寿复牧
后汉光武复置十二州刺史其一则属于司𨽻校尉旧
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吏按
验然后黜退光武重刺史之权故不复委三府按验矣
李膺为青州刺史守令畏威贾琮为冀州刺史百城闻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937-0331d.png
风振竦唐分为十道置巡察使其后改为按察使姚崇
在开元时云今择十使犹患未得人亦可见其遴选矣
庆历初仁宗开天章阁俾二三元老条陈当世之务而
富公弼范仲淹请二府通选按察使为对于是张温之
王素沈邈分道按察黜陟幽明而政令一新范祖禹曰
祖宗刬削藩镇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
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
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民自徒罪以上吏自罚金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937-0332a.png
上皆出于天子
   守令
古者分土为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各治
其国之民而县有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而赏罚之自
秦罢侯置守而守之名立汉万户以上为令而令之制
详文景之时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率先
居以廉平孝武时董仲舒儿宽公孙弘居官可纪孝宣
拜刺吏守相辄亲见问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937-0332b.png
政平讼理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
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
玺书勉励增秩赐金公侯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
汉世良吏于是为盛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之属皆
称其位召信臣之守南阳朱邑之守渤海皆以治行第
一称魏相以茂陵令最而迁刺史焦延寿以小黄令最
而被增秩西汉之守令何如哉光武以细书赐方国自
临宰邦邑者竞能其官杜诗之守南阳则有杜母之号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937-0332c.png
郭伋之守颍川则有贤太守之名以至卓茂之为密令
而教化盛行王焕之令洛阳而宽猛得宜东汉之守令
何如哉唐太宗尝曰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刺
史于屏风又诏内外官五品以上举任县令于是官得
其人玄宗开元时复诏三省侍郎阙择尝任刺史者郎
官阙择常任县令者张九龄言于玄宗亦曰不历刺史
不得任侍郎不历县令不得任台郎给事是以贾颐之
在冀州郑德之在瀛州薛文鼎之在沧州皆有治理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937-0332d.png
故时号为河北三刺史贾实之令饶阳则政尚清净张
允济之令武阳则孜孜于爱民何易于之令益昌则以
俸入而代输赋唐之守令何如哉庆历初天子锐意致
治而富公弼范仲淹首以守宰不职请二府通选按察
使为对切考转运之职置于开宝提点刑狱之司置于
淳化至于嘉祐而转运复分运判之目熙宁更新治具
增置提举常平之官彼皆使者也苟监司得其人则守
令之不称其职无有也昔范公祖禹作唐鉴因姚崇择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937-0333a.png
十使之事而有及于守宰监司之弊而其说曰十使者
择刺史县令而置之则君不劳而天下治
   冗官
周建六官属各六十总之为三百六十焉其间如掌葛
掌茶之属说者则以为必兼官无事则未必置也行司
马舆司马之属说者以为非专官临事而后置也至于
冢宰岁终之诏废置又有所废者焉司士之岁登下其
损益之数则又有所谓损者焉夫以三百六十之职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937-0333b.png
待天下之才而其中又为之省约曾又如此则天下之
官安得而冗汉初建官以三公统九卿以丞相史分刺
郡国卫将军屯或至诏罢即问决狱或责之廷尉是以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岁漕关中粟以给中都官
初未见其冗也自武帝以好大喜功之心承文景积累
之馀故治财之官既有大司农矣而又有水衡都尉焉
既有少府矣而郡国又置盐铁之官焉治兵之官既有
卫尉矣而羽林期门复置焉既有中尉矣而越骑胡校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937-0333c.png
尉复置焉廷尉之外又有京师三十六狱则治狱之吏
冗刺史之外又有绣衣直指之使则分刺之官冗光武
中兴于是为之减省吏员并县置四百馀吏十置其二
能禁钱而去水衡并七校而罢都尉三十六苑止置一
苑黎阳五营止存一营汉世冗官之弊于是而遂革唐
初太宗省内外官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
贤才足矣故三省而下继以六部六部而次继以九寺
台有御史而独司纠察监有八监而互以相继是以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937-0333d.png
世号为简易之法官不冗而禄易给初未见其冗也自
中睿而后斜封墨敕之弊分散四出而车载斗量之讥
日以滋甚加以开元天宝之间兵兴多事于是靡然无
度水陆则有使矣而租庸又置使焉度支既有使矣而
盐铁又置使焉木炭则又使青苗则又使群牧置使而
太仆之职冗户口置使而户部之职冗李吉甫以为内
外官仰俸廪者无虑万员财日寡而受禄多官有限而
调无数于是减省冗官凡八百矣李德裕之相武宗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937-0334a.png
以为省官不如省吏于是请罢郡县吏凡三千馀员唐
世冗官之弊于是而遂革苏轼以为近世以来吏多而
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
者又一人
   久任
古者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官府六属属各六十天官之
掌邦治地官之掌邦教而治教不相紊也宗伯之掌邦
礼司马之掌邦政而礼政不相乱也司寇之掌邦刑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937-0334b.png
空之掌邦事而刑之与事又各有职也其掌之也专其
任之也久故三百六十之职皆终其身而不易其事是
以岁终各正其治受其会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夫然
后可以责其成也汉之任官犹有古意吏居官者或长
子孙以官为氏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莫有苟且
之意如夏侯婴自高祖时为太仆至文帝世不易其职
张释之十年不更其任于定国为廷尉凡十八年外而
郡守有治理效则玺书褒美增秩赐金不以轻易有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937-0334c.png
京兆尹九年如张敞有为刺史五年如何武有为郡太
守八年如黄霸此所以治效可观也晋宋以来元嘉之
政守宰以六期为任及后世乃有三年不满之制而古
意失矣自唐以资格任人而士怀苟且之习州牧更易
或一二岁或三五月则卢怀慎言之以亟去之官临苟
且之民则陈祥道实论之宋朝任官不肯轻易李汉超
守关南则十七年郭进在山西十二年然犹曰将帅之
任用者然也及魏不一之典作坊亦十馀载不易故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937-0334d.png
械精辨刘温叟之为御史中丞亦二十年而不改故以
方正显名以至陈恕之任三司使十七年陈尧佐之为
太常丞亦十三年皆祖宗任用之要术也昔司马温公
论至治之要亦以为人之才性各有所宜而官之职业
各有所守唐虞命官各守一职终身不易而荆国王文
公亦谓方今用人今日使治财明日使典狱已而又使
典礼夫以一人之身而责之以百官所为备宜其人才
之难为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937-0335a.png
   爵禄
周冢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有曰爵以驭其贵禄以驭
其富司士掌群臣之版而曰以德诏爵以功诏禄载师
之职有士田赏田而卿大夫之采邑则有大都小都之
田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外而公侯伯子男则
有九命五命之制内而公卿大夫则有四命八命之别
是古人未尝以妄授也自春秋之时吴越之君僭号于
中国而古人列爵之意遂乱战国之时诸侯恶其害己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937-0335b.png
而皆去其籍故司禄之职遂阙今其遗制仅见于王制
孟子之书自公一位而至于子男同一位者皆爵也自
君十卿禄而至于下士在官者之禄皆禄也秦置二十
等爵自公士以上至于列侯以比古之卿大夫士汉初
因之如樊哙以舍人有斩首之功赐爵大夫已而列大
夫增而至于赐食邑夏侯婴以太仆常奉车有降敌之
功赐爵五大夫已而至执帛增而至食邑其一职一戺
截有纪序间有超迁越转则出于上之特恩至武帝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937-0335c.png
又有武功爵自造士而至于千牛而至于军卫用以赏
军功尔若夫封侯之爵则有二等同姓而封者谓之诸
侯王异姓而以功封者谓之彻侯大者不过万家小者
五六百户此其略也自三公而下至百石吏禄亦各有
差其见于百官表之注皆以榖计也至于所谓丞相大
将军俸钱月止亦六万是汉禄益多而钱少贡禹为谏
议大夫秩八百石而俸钱月止九千二百盖宽饶擢为
司𨽻校尉俸钱月数千当时号为禄厚加之节腊有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937-0335d.png
士大夫足以养廉而无冒耻干禄之态惟小官卑秩稍
禄既薄而赏赐不及焉则不能以自奉此东方朔所以
借侏儒而讽上也宣帝悯小吏之勤事于是益百石以
下俸十五自是小吏稍优光武中兴其千石以上减于
西京旧制二百石以下不改西京旧秩是光武之减吏
禄未尝减小吏之俸也唐之封爵凡有九等掌于司封
自子男而上至于王给禄之制视其品数方贞观时从
褚遂良之言罢公廨捉钱令史而本府仍给月俸所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937-0336a.png
养其廉也其后定制京诸司则有公廨田诸州则有职
田亦各有差至于月俸之制常衮尝为裁限李泌又量
其闲剧而请增之此唐之大略也宋朝惩藩镇之弊而
封爵之制寄之虚名太祖始定添支之制太宗增实俸
之给咸平定职田之制嘉祐定禄令之格元丰改官制
以唐文阶易省部寺监官归釐本职号阶官为寄禄官
而食其俸以领内外任使削宪衔留勋十二转此亦得
古人制爵禄之意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937-0336b.png
   赏罚
周之八柄有予以驭其幸诛以驭其过而内史诏王亦
曰予曰夺司勋掌六卿之赏地以等其功士师之职以
五戒先后刑罚冢宰岁终则令百官府致事而诏王废
置三岁则大计群吏而诛赏之此古人赏罚之大略也
春秋之时赏罚之权不明于上而夫子特以是而寄之
春秋之书战国齐威王犹能用其权其烹阿也非惟及
于大夫而又及于左右之尝誉者其封墨也非止于大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937-0336c.png
夫而又及于左右之尝毁者此其所以公也秦诛名而
不责实为善者未必赏而犯恶者未必刑见于公孙弘
之策汉高祖不以旧怨而封雍齿不以私恩而靳丁公
此亦有公天下之意宣帝励精为治信赏必罚见于诏
令者有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化天下然
而赵盖韩杨之诛罚非所当罚王成伪增户口之赏赏
非所当赏诸葛亮在蜀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
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罚此所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937-0336d.png
号为治国也唐太宗诛封德彝以明天下之义用魏郑
公而忘平日之雠裴寂货赂公行虽故旧亦行贬斥萧
瑀劾李靖之过而乃录其功而赏之故尝谓房玄龄曰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尽力以修职业然以
谶言而诛李君羡以谮言而杀刘洎以外戚而封长孙
无忌以受赂而赐长孙顺德不能尽出于公故魏徵有
曰刑赏之本在于劝善而惩恶天子所与天下画一不
以亲疏贵贱而轻重也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937-0337a.png
者正谓是尔太祖创业之初王仁赡以下蜀而辄开府
库不免责降曹彬平江南而清谨廉洁遂蒙升擢节钺
之除未尝轻以赏将帅而三班殿直妄诉邀赏则即日
诛之
   铨选
古者乡大夫举贤能而宾其礼司徒教三物而兴诸学
司马辨官材以定其论太宰诏废置而持其柄内史赞
与夺而贰于中司士掌群臣之版岁登下其损益之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937-0337b.png
此皆古之法也汉以郡县守相之高第者然后为二千
石二千石之有治行者然后为九卿九卿之称职者然
后为御史大夫然张释之十年不得调扬雄三世不徙
官至有太仆立功自高及文犹未离乎旧职贾谊超迁
岁中至太中大夫公孙弘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未始
有资格之拘成帝建始四年始置常侍曹尚书一人主
公卿二千石曹尚书一人掌郡国而选曹之制遂始于
此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而专主选举所用者必加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937-0337c.png
岁月先后之次而尚书从而简试之此光武之法也其
后简试之法坏而复变惟毛玠之典选其所进用皆清
正之士虽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于是而
有名于魏山涛之典选每一官阙辄择才资可为者拟
数人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故于是而有名于晋
后魏崔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
断而魏之失人自崔亮始唐文选则吏部主之武选则
兵部主之皆为三铨之法在尚书则典其一在侍郎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937-0337d.png
分其二其择人之法有四曰身曰言曰书曰判四者皆
在所可取则以德行先之德均则以才才均则以劳其
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自五品以上则不试于选自六
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己铨
而注询其便利己注而唱则以类而联其名先简于仆
射而乃上于门下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
之不审者则驳其非既审者则以闻自是而外又有所
谓小选南选东选之名而所以择之法则一也自裴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937-0338a.png
俭设长名榜引铨注法复定升降之等而铨法始变张
仁伟造姓历改状样铨历之式而铨法遂密裴光庭作
循资格而贤愚一槩而铨法遂变姚崇宋璟患斜封墨
敕之滥也乃合三铨而通掌之于是有通铨之事宇文
融患吏部选举之不公也欲精其选而分掌之于是有
十铨之名其后杨国忠以右相而兼吏部悉唱注于都
堂以誇神速而门下过官三铨注官之法遂一旦而尽
废此法之所以坏也宋朝太祖文武常参官非有劳未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937-0338b.png
尝进秩考满叙迁之法稍不复举是时典选之职自分
为四文选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铨武选曰审官西院曰
流外铨元丰定制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铨为
侍郎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
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
   谏诤
古者谏无常员知无不言故益虞官也而戒舜曰罔失
法度罔游于逸皋陶士官也而戒舜曰元首丛脞哉股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937-0338c.png
肱堕哉三代之时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太仆之命
亦曰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师氐以美诏王保氏之掌谏
王恶司谏之考乡里之治内史之诏王听治皆谏官也
秦人恶天下之议已思有以遏绝其路故置谏大夫之
官而言路始狭汉高祖好谋能听从谏如流郦生之谏
辍洗听之子房之谋吐哺听之蹑足之谏随即听纳排
闼之諌笈以优容孝文止辇受言而郎官得以进諌袁
盎却坐而宫闱亦不忘于纳谏武帝闻汲黯戆直之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937-0338d.png
而不以为怒闻吾丘寿王上林之谏而不以为过徐乐
严安以布衣而谏伐匈奴而不次除擢东方朔以诙谐
而讽谏左右而未尝谴斥然狄山以谏用兵而见弃颜
异以腹诽而见诛则听谏果何如耶唐太宗诏谏官随
中书门下及三品入阁而又导人使谏每群臣奏事则
必假以辞色张玄素之谏营缮则叹赏而加赐李大亮
之谏求鹰则赐诏而褒美魏徵之谏通西域则从之王
圭温彦博之谏责祖孝恭则又从之然而皇甫德参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937-0339a.png
谏未免于谴怒褚遂良高丽之谏竟弃之而不纳摇指
书空之意停昏仆碑之事乃于末年见之德宗诏延英
坐曰许百司长官巡对若好谏者然姜公辅一言忤旨
则反疑其卖已陆贽之忠诚论谏数十百篇而辄弃之
于患难已平之后故贞元之十八年史臣书之于纪者
曰罢正衙奏事而元稹奏疏于元和之初亦曰近年以
来正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而谏路自是塞矣宋朝谏
官以左右分𨽻两省中书同为一区正欲于造命之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937-0339b.png
弥缝其阙雍熙中置左右司谏庆历中增置谏官四员
太宗时寇准奏事力争手揽御衣欲决其事仁宗欧蔡
余王论事无所避而俱赐章服
   考课
成周时冢宰既受百官府之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
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矣而司徒则又自考
其属正要会而致事司寇则又命于其属入会乃致事
下至宫正则会其行事而自考其一职之所统内宰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937-0339c.png
稽其功事而自考其一职之所统虽医事之微而医师
亦于岁终稽其医事此各考于其所属也上下递察而
冢宰实提其大纲至于会计之烦则又专设司会一职
以察之司会之职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
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
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此可见成周之时各考于一
职之长既考于一职之长而后考于一官之长考于一
官之长始尽考于司会而后达于冢宰欤各考其属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937-0339d.png
下则寡而难欺提其纲于上则简而易见而又总考于
司会则精详而遍察而可以防其隐蔽也汉考课犹有
古意郡守辟除守长得自课第刺史得课郡国守相而
丞相御史得杂考郡国之计书至天子则受丞相之要
以史考之王尊为郡决曹太守察尊廉补盐官长是令
长之职多郡守自辟置也茂陵令萧育为漆令请扶风
恕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为左右言是令长之职守
相得自课第也刺史巡行所部郡国考课最岁尽诣京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937-0340a.png
师奏事是刺史得课守相也谷永荐鲍宣曰左冯翊宣
考课功绩简在两府则御史得杂考郡国明矣丙吉曰
杀伤横道京兆尹职当禁止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
赏罚而已观课殿最之言则丞相杂考郡国之计书明
矣观奏行赏罚之言则天子受丞相之要又明矣然汉
之课吏皆每事而考韩延寿为东郡决狱为天下最此
刑狱课也尹翁归守右扶风盗贼课常为三辅最此盗
贼课也儿宽为内史租税不入当免后民争输租而课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937-0340b.png
利以最此租税课也后志注曰令长岁尽计县户口垦
田钱榖盗贼上其簿于郡课校其功则户口垦田钱榖
亦各有课也虽然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高祖令以
列侯居相国领主郡国上计为计相其后计相之职不
置并掌于丞相故石庆见诘于武帝曰今流民愈多计
文不改君其绳责长吏宣帝黄龙之诏曰上计簿具文
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将何赖则
郡国上计实主于丞相而汉之责宰相以课吏不为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937-0340c.png
严矣然而胶东伪增流民户口至于万馀而守相王成
反蒙褒赏临淮郡国界误至减田四百顷而匡衡自领
计簿不能正则汉之上计虽役役于簿书期会而未免
于具文也
   循吏
太史公循吏序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尝乱也奉职循理亦
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故所纪者如孙叔敖以楚民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937-0340d.png
不便于更币出一言而郢市复子产之在郑班白不提挈
道不拾遗公仪休之拔葵石奢之不敢废法李离之不
敢傅罪下吏止数人而已汉兴之初反夫秦之敝与民
休息凡事简易禁网疏阔而萧曹以宽厚清净为天下
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
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
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公之属皆谨身率先居
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937-0341a.png
法度民用彫敝奸宄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
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
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
谢病去弘宽至三公孝武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
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
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
是罢酒𣙜而议盐铁矣及至孝宣繇侧陋而登至尊知
民事之艰难自霍光之后始躬万几励精为治五日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937-0341b.png
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
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
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忘叹息
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
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
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
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
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937-0341c.png
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
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
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凛凛焉庶几
德逊君子之遗风矣以传考之如文翁之兴学于蜀王
成之有治声于胶东黄霸之在颍川务耕桑而独以宽
和名朱邑之在桐乡有遗爱于民龚遂之治渤海捕盗
劝民农桑召信臣之为民兴利通沟渎以灌溉此皆西
汉之循吏也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937-0341d.png
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身衣大练色无重䌽耳
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
偏恩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
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鼙剑赐骑士损上林池禦之官
废骋望弋猎之事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
书成文节约之风行于上下数引公卿郎将列于禁坐
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自临宰
邦邑者竞能其官若杜诗守南阳号为杜母任延锡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937-0342a.png
移变边俗斯其绩用之最章章者也然建武永平之间
吏事刻深亟以谣言单辞转易守长故朱浮数上谏书
箴切峻政钟离意等亦规讽殷勤以长者为言而不能
得也所以中兴之美盖未尽焉自章和以后其有善绩
者往往不绝如鲁恭吴祐刘宽及颍川四长(荀淑韩韶/陈寔钟皓)
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王堂陈宠委任贤良而职事
自理(王堂任陈蕃/陈宠任王涣)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边凤延笃
先后为京兆尹时人以比前世赵张又王焕任峻之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937-0342b.png
洛阳令明发奸伏吏端行止虽导德齐礼有所未充亦
一时之良能也以史考之卫飒守桂阳而修庠序之教
任延教越骆之民以嫁娶之礼王景之修汴渠秦彭之
守山阳以礼训人而不任刑罚王焕之令洛阳得宽猛
之宜许荆守桂阳而使民知礼禁孟尝辨上虞孝妇之
冤第五琦之守张掖岁饥开仓而不待上报刘矩以礼
逊化雍丘之民刘宠之令山阴特选一钱之受仇览谓
鹰鹯之不如鸾凤童恢之令不其而有咒虎之异此皆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937-0342c.png
东汉之循吏也唐兴择用州刺吏县令太宗尝曰朕思
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姓
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
又诏内外官五品以上举任县令者于是官得其人都
督刺吏其职察州县间遣使者循行天下劾举不职始
都督刺史皆天子临轩册受玄宗开元时复诏三省侍
郎缺择尝任刺史者郎官缺择尝任县令者至宰相名
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937-0342d.png
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与汉相埒以史考之如韦仁寿
(高祖时/)之治越巂人人安悦陈君宾(太宗/)在邓加意劳
徕而储仓充羡为政之善卓卓可称以至贾敦实(太宗/)
之政清静为常棣碑韦丹之(宪宗/)教民耕织筑堤捍江
(在江/西)李惠登(明皇/)之在隋州兴利除害暗与古合政自
清净田亩辟户口增卢明洪宣之政(元和中/)自简省张
允济(贞观时/)有路不拾遗之政薛大鼎开屯田浚无棣
渠而有滂被之德韦京骏(神龙中/)有教导之政何易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937-0343a.png
自挽舟而不肯妨民其令益昌也不奉植茶之诏而下
户赋役或以俸代输如此者班班可见此唐循吏之可
见者也然序言循吏大抵称太宗明皇之治考之于传
太宗之吏见名者不盈十而明皇则无有焉盖新史循
吏仅十五传旧史良吏四十馀传若倪若水之政尚清
净潘好礼之为政孜孜崔隐甫之人颂善政李清之称
为良吏去职有遗爱皆开元吏治也今于旧史有考而
新史缺焉宋璟之在广易茅茨而使有栋宇之利广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937-0343b.png
于是有遗爱之颂则载于璟之传○初张九龄言于玄
宗曰古者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欲治之本莫
若重守令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不
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
 前汉循吏称守不称令岂以其职为甚轻耶考之班
 史可称纪者非一若赵广汉之在阳翟治行尤异焦
 延寿之令小黄三老上书愿留王尊为虢令转守槐
 里兼行美阳而以高第见擢朱博为栎阳令徙云阳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937-0343c.png
 平陵三县亦以高第获迁是以循良之治有足观者
 而史不载之循吏至于义纵之作县少温籍尹赏之
 三辅高第特其严毅之所致而非善治之可称者乃
 备录于酷吏以时见其美何也文帝时郡县皆循吏
 所以无循吏之名借曰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传无
 可纪之功班固止附于贾谊篇首而已至宣帝乃有
 循吏可称才说循吏必有酷吏区列于其间西汉之
 有循吏止为宣帝而作东汉之循吏范晔为明帝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937-0343d.png
 作户口有最则王成刑狱有最则张敞盗贼有最则
 尹翁归租税有最则儿宽汉初治三辅多取厚朴宽
 恕之人考百官表高惠文景之世皆无显显可称道
 者武帝初年石庆郑当时犹为之最汲黯为右内史
 引大体不拘文法不以微文杀无知之民儿宽为左
 内史卑体下士务得人心与民相假贷及负租课殿
 当免民输租税不绝课更以最及武帝以后颇以刑
 法整齐臣下始引用义纵咸宣之徒使为左右内史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937-0344a.png
 于是谓郡牧守相仿而奸宄始不胜而绣衣之使始
 出沉命之法始行宣帝选用能吏如赵广汉韩延寿
 尹翁归之徒相继守三辅向之浩穰之俗悉化为鬼
 魅矣宣帝初年王成在胶东时劳来不怠户口鼎盛
 自张敞以治胶东名不过尽力摧挫令民转相捕斩
 而已向时黄霸在河南处议常法而吏民爱敬自
 严延年以治河南名不过会论府上流血数里而已
 所谓良吏无显显可奇之功黄霸之在颍川召信臣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937-0344b.png
 杜诗之在南阳贾敦颐之于洛所谓劝农桑以养民
 者也文翁之于蜀卫飒之于桂阳卓茂之于密所谓
 兴教化以厚民者也龚遂之于渤海郭伋之于渔阳
 虞诩之于朝歌所谓除盗贼以安民者也
   荐举
舜命禹为司空而禹则逊之稷契皋陶命垂为共工而
垂则逊于殳斨伯与益之逊于朱虎熊罴伯夷之逊于
夔龙与四岳之荐鲧此皆古之荐举也春秋时赵简子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937-0344c.png
贡贤不避雠祁奚之两举其子不以私而害公汉初荐
士无定法韩信则萧何荐之陈平则魏无知荐之贾谊
则河南吴公荐之宰相荐士或起家至二千石甚者赵
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皆自田窦推毂之功武
帝欲杀其权遂置加官出入内庭以荐导人物如司马
相如朱买臣主父偃之徒皆侍中之所荐而丞相遂不
得荐士公孙弘虽开东阁而亦不闻荐士也光武诏三
公至州牧举茂才孝廉郡国守相未满岁不得荐举则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937-0344d.png
荐举渐有法矣三国周瑜之荐鲁肃吕蒙之荐陆逊各
惟其才而后举唐常何之荐马周一闻其名而即日促
诏娄师德之荐狄仁杰狄仁杰之荐张柬之张说之荐
张九龄之为秘书裴度荐李德裕之才堪宰相裴垍不
以故人之求举而伤朝廷之至公德宗疑诸司所举必
亲故而陆贽拳拳言之且欲请台省长官各举所属此
唐荐举之大略也祖宗时于簿尉举幕职于幕职举京
官皆亲阅班簿择举主而任之而举官初无常员也选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937-0345a.png
人磨勘率一岁仅数十人是荐举无定数也仁宗时尤
以选人迁官为重陈琪用荐者十馀人知其为庞籍之婿
则抑之胡宗尧用荐者十馀人知其为胡宿之子则抑之
 汉荐举之制河南守举贾谊益州守举王褒是郡守
 荐士也四府举辛汤五府举段会宗是公府荐士也
 暴胜之以直指荐隽不疑阎崇以执金吾荐龚胜何
 其荐士之宽也至于严延年举狱吏赃不入已犹坐
 贬秩何武举方正者槃辟失礼有司以为诡众虚伪
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937-0345b.png
 左迁盖汉荐举之路广而同坐之法严也
 
 
 
 
 
 
 群书考索后集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