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937-024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十九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文阶类
宋朝沿唐制设文阶而等级小异
 唐阶曰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光禄大
 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937-0248d.png
 三品正议大夫正四品上通议大夫正四品下太中
 大夫从四品上中大夫从四品下中散大夫正五品
 上朝议大夫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从五品上朝散大
 夫从五品下朝议郎正六品上承议郎正六品下奉
 议郎从六品上通直郎从六品下朝请郎正七品上
 宣德郎正七品下朝散郎从七品上从义郎从七品
 下给事郎正八品上徵事郎正八品下承奉郎从八
 品上承务郎从八品下儒林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正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937-0249a.png
 九品下文林郎从九品上将仕郎从九品下凡二十
 九宋朝旧阶曰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以上宰臣使相
 阶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正奉大夫以执政阶朝
 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郎宣德郎承事郎承奉郎儒
 林郎文林郎登仕郎将仕郎以上为京朝官至侍从
 阶凡十有五
元丰新制以阶易官乃杂取唐及祖宗旧制而损益之
定为二十四阶号寄禄新格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937-0249b.png
 元丰三年诏中书令将使台省寺监之官实典职事
 领空名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未几官制
 以阶易寄禄新格今具下项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
 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
 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
 朝奉大夫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承议郎奉议郎通
 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
元祐初三光禄正议中散朝议六阶各分左右词人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937-0249c.png
左馀人为右
 元祐三年诏自今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
 紫光禄大夫并置左右进士出身及带职人转至左
 朝议中散为二资馀人转至朝议中散为左右二字
 为四资以上各理七年磨勘其正议至金紫并分左
 右字为八资应今官已及此者悉加之(实/录)
既而寄禄官并分左右
 元祐四年三省言旧制京朝官以上各各分进士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937-0249d.png
 身及馀人自改为寄禄官并后一等改转元差别除
 朝奉大夫以上置左右两等外承务郎以上至朝请
 大夫亦欲分左右两等进士出身人加左字馀加右
 字从之(实/录)元祐董正官制易其称呼元祐间议者以
 为无以甄别流品遂词人加左字馀人加右字而著
 今将词人有犯贪墨者去左而称右庶以为戒予时
 守江夏且以为词人犯贪而称右可以为戒然馀人
 合称右者得毋耻乎又若馀人犯贪墨则复何以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937-0250a.png
 戒也请应贪墨吏词人则去左馀人则去右此庶几
 有别而有所惩书上不行岂朝廷法令事有未安非
 外官所得与耶(麈/史)
绍圣罢之
 绍圣三年诏寄禄转正议大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
 大夫分左右朝请大夫中散大夫亦仍旧存左右作
 两资转以分有无出身外馀并罢
崇宁初换选人七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937-0250b.png
 崇宁三年刑部尚书邓洵武奏吏部选人自节察判
 官至主簿尉凡七等宜出自睿断造为新名因而寄
 禄今拟下项留守莭察判官为承直郎掌书记支使
 防团判官为儒林郎留守节察推官军事判官谓之
 两使职官为文林郎防团军事推官军监判官谓之
 初等职官为从事郎司录录事参军县令为通事郎
 知录事参军为登仕郎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簿
 尉为将仕郎奉圣旨依旨国朝选人寄禄凡四等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937-0250c.png
 资留守节察判官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留守节察
 推官军事判官为两使职防团军事推官军监判官
 为初等职官司录县令知县为令录军巡判官司理
 司户司法簿尉为判司簿尉其升迁之序则自判司
 簿尉举令录令录举职官自职令荐书及格皆改京
 官不及格而有二荐书则迁两使职官谓之短般以
 劳叙赏谓之循资崇宁中邓枢密洵武建言以为名
 实浑殽不正乃改令七等以待选人其一曰三京府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937-0250d.png
 判官留守判官节度观察判官四色今目为承直郎
 是也其二曰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今目为儒林郎
 是也其三曰防禦团练军事判官留守节度观察推
 官今目为文林郎是也其四曰防团练军事推官今
 目为从事郎是也其五曰县令录事参军今目为从
 政郎是也其六曰试阶知县知录事今目为修职郎
 是也其七曰三京军巡判官司理户曹司户法曹司
 法参军主簿县尉今目为迪功郎是也祖宗朝以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937-0251a.png
 第资历无过失而或有劳绩者递迁谓之循资若磨
 勘应格自县令录参以上及六考者有出身皆改著
 作郎无出身及七考者改大理寺丞其有功赏循资
 者减一考若未该磨勘循资者至支使及八考者有
 出身改太子中允馀改太子中舍其四色判官及九
 考以上者改秘书丞十二考以上者改太常博士无
 出身人止于殿中丞而已至仁宗朝议者悉以考第
 改官者其员猥多遂诏用帅臣监司通判保荐而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937-0251b.png
 州县多寡定数以岁改百员为额元丰肇新官制稍
 镌改官之格改观察判官以上有出身改奉议郎无
 出身改通直郎掌书记改通直郎支使以下一例改
 宣德郎而以朝廷每以选人改官为重必命制诠近
 臣引对便殿上亲阅其人材历任功过降旨改令入
 官或令改次等官或令更任一任回改官不自庙堂
 进拟使此权专出主上也(官制/旧典)
大观初又置增宣奉正奉中奉奉直四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937-0251c.png
 大观二年中书省检会御笔寄禄官在神考时不分
 左右曩虽釐正犹有存者若尽去之则序爵制禄等
 差终少人易以及今拟下项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
 禄大夫光禄大夫旧系右银青光禄大夫宣奉大夫
 旧系左光禄大夫正奉大夫旧系右光禄大夫通议
 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旧系左中散大夫
 有出身人及带职人更不转中散奉直大夫朝议大
 夫奉直大夫旧系右朝请大夫奉圣旨依诏旨官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937-0251d.png
 寄禄银青光禄大夫与光禄正议中散朝议皆分左
 右朝议中散有出身人皆超右其馀并以叙迁大观
 中予为中书舍人奉诏以为非元丰本意下拟定釐
 正乃参取旧名以奉直易右朝议中奉易右中散通
 奉易右光禄而左银青大夫正为光禄大夫遂为定
 制(石林/燕语)
政和末改迪功修职从政三阶
 政和六年御笔假将仕郎可去假字为将仕郎假承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937-0252a.png
 务郎奉承事郎可为通仕郎旧将仕郎为迪功郎登
 仕郎为修职郎通仕郎为从政郎依通为十阶而后
 寄禄之制始备绍兴举行元祐之法亦分左右至孝宗
 时阶官并去左右焉
寄禄官
  特进(见散/秩门)从一品    旧为左右仆射
  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  旧为吏部尚书
  银青光禄大夫     旧为五曹尚书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937-0252b.png
  光禄大夫从二品    旧为左右丞
 秦郎官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氏因之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论议无员后汉因之
 自魏以来诸公卿告老多加其位晋太始初分为左
 右光禄大夫皆为员宋因之(唐六/典)南齐左右光禄大
 夫位从公开府置佐史如光禄大夫皆银章青绶诏
 加金章紫绶者为金紫光禄大夫(南齐百/官志)
  又唐六典云魏晋有加金章紫绶者则谓金紫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937-0252c.png
  禄大夫晋则金紫银青左右四职并置又云晋有
  银青光禄大夫王翘之则银青非南齐始置今并
  载
 梁左右光禄大夫并无员以养老疾陈金紫光禄大
 夫中二千石后齐光禄大夫金紫银青用人俱以旧
 德就闲者居之隋高祖左右光禄大夫金紫银青光
 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齐者并不理事
 (隋职/官志)唐为文散官宋朝旧阶为执政阶(职/略)元丰寄禄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937-0252d.png
 新格以阶易官以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五曹
 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左右丞为光禄大夫(续会/要)
  宣奉大夫(大观/新置)   正奉大夫(大观/新置)
  正议大夫     旧为六曹侍郎
  通奉大夫(大观/新置)
  通议大夫     旧为给事中
  太中大夫     旧为左右谏大夫
 宣奉大夫元丰新制未有此阶大观初改左光禄大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937-0253a.png
 夫为宣奉大夫
 正奉大夫元丰新制未有此阶大观二年改右光禄
 大夫为正奉大夫
 正议大夫隋炀帝置散官盖取秦大夫掌论议之义
 (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六曹侍郎为正议大夫
  六侍郎并作一等换正议大夫时论以宰执贪进
  官作此盖故事丞郎作四转今乃减作两转尔(官/制)
  (旧/典)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937-0253b.png
 元祐寄禄习分左右绍圣罢分而正议大夫仍旧存
 左右作两资转大观初改右正议大夫为通奉大夫
 而左正议大夫去左字为正议大夫(职/略)
 通奉大夫元丰新制未有此阶大观初改右正议大
 夫为通奉大夫
 通议大夫隋炀帝置散官盖取秦大夫掌论议之义
 (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给事中为通议大夫(职/略)
 太中大夫秦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论议汉氏因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937-0253c.png
 梁班第十一秩千石北齐从第三品唐从散官宋朝
 元丰新制改左右谏议大夫为太中大夫
  神宗以寄禄官等级少遂以太中为宰相官蔡确
  时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兑换太中大夫及拜
  相则依前太中大夫守左右仆射遂为定制(官制/旧典)
 中大夫(自此以下甄别流品/至详 旧为秘书监)秦置中大夫汉武帝太
 初元年改为光禄大夫唐为散官宋朝元丰新制改
 秘书监为中大夫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937-0253d.png
  秘书殿中监为一等元丰三年偶阙任殿中监者
  故只著秘书监神宗以太中大夫为宰相官故初
  除执政止授中大夫是时以翰林学士蒲宗孟王
  安礼为左右二公寄禄官皆未至大夫遂除中大
  夫守之(官制/旧典)
 中奉大夫(大观/新置)
 中散大夫(旧为光禄卿/至少府监)王莽所置后汉因之六百石无
 员魏晋因之齐职仪品第七绛朝服进贤一梁冠班第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937-0254a.png
 十陈秩千石唐为散官(六/典)宋朝元祐寄禄官皆分左
 右诏左右中散大夫以二十员为额绍圣罢分而中
 散大夫仍旧存左右作两资转大观初改左中散大
 夫为中奉大夫其右中散大夫去右字为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旧为太常少卿左右/司郎中光禄少卿)汉官仪大夫以上得
 奉朝议则其义也隋文帝置为从三品散官唐为正
 五品下(六/典)宋朝元丰新制改太常至光禄少卿为朝
 议大夫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937-0254b.png
  少卿监左右司郎中等级最多一换之则清浊莫
  分旧制从官为左右司郎中当迁者左司转左谏
  议大夫右司转右谏议其太常少卿若自吏兵部
  郎中转到者遇特旨转行亦迁右谏则是朝议转
  太中也崇宁以前从官自转朝议直转中大夫乃
  用元丰故事以中大夫为执政官比旧制太中大
  夫自增中奉大夫遂用细转乃由当时执政不知
  典故尔至庶僚职方郎中转光禄少卿驾部郎中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937-0254c.png
  转司农少府或将作监次迁卫尉卿则是有出身
  者三迁至秘书监无出身者五迁至殿中监皆中
  大夫也近制增中奉大夫奉直大夫两等乃合旧
  制(官制/旧典)
 元祐三年诏左右朝议大夫以五十员为额
 奉直大夫元丰新制未有此阶元祐寄禄官皆分左
 右绍圣罢分而朝议大夫仍旧存左右作两资转大
 观初改右朝议大夫为奉直大夫诏有出身及带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937-0254d.png
 人更不转中散奉直大夫政和中诏朝议奉直大夫
 今后共以八十员为额
 朝请大夫(旧为前/行郎中)隋置散官取将军公卿年高德
 重者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之义大唐因之(通/典)
 朝元丰新制改六曹前行郎中为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授前行郎中朝散大夫授中行郎中朝
  奉大夫授后行郎中故事曹名虽转正郎亦不呼
  郎中只称曹名以示其出常调也自改大夫更无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937-0255a.png
  别焉(官制/旧典)
 朝散大夫(旧为中/行郎中)隋置散官大唐因之宋朝元丰新
 制改六曹中行郎中为朝散大夫
 朝奉大夫(旧为后/行郎中)宋朝元丰新制改六曹后行郎中
 为朝奉大夫(职/略)
 朝请郎(旧为前行员/外郎侍御史)隋置散官盖采晋宋齐梁陈并
 有奉朝请员为名大唐因之(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六
 曹前行员外郎为朝请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937-0255b.png
  朝请郎授前后员外郎朝散郎授起居舍人及中
  行员外郎朝奉郎授左右司谏及后行员外郎此
  三等阶混殽尤甚旧制状元登第初为将作监
  一迁右司谏次转起居舍人兵部员外郎三人
  及第并制科历一任回自太常博士迁祠部度支
  司封员外郎进士出身自太常博士迁屯田都官职
  方员外郎世赏自国子博士转虞部驾部员外郎
  杂流自国子博士转水部司门库部员外郎祖宗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937-0255c.png
  不以名器假人故命以别之也(官制/旧典)
 朝散郎(旧为中行员外/郎起居舍人)隋文帝置(通/典)唐因之宋朝元
 丰新制六曹中行员外郎及起居舍人为朝散郎
 朝奉郎(旧为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諌)宋朝元丰新制改六曹后行
 员外郎及左右司谏为朝奉郎
 承议郎(旧为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隋炀帝置唐因之(六/典)宋朝元
 丰新制改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为承议郎
  承议郎授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旧制初除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937-0255d.png
  制诰及待而官未至员外郎即除右正言状元自
  著作郎亦除左正言若有出身人皆迁太常博士
  馀人迁国子博士易阶官后清浊无别矣(官制/旧典)
 奉议郎(旧为太常秘书/殿中丞著作郎)隋文帝置通议郎唐改奉议
 郎(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太常秘书殿中丞为奉议郎
  奉议郎授三丞及著书郎旧制前名自太子中允
  太常丞著作郎迁秘书丞大理寺丞迁殿中丞状
  元自将作监丞迁著作郎无出身自赞善中舍洗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937-0256a.png
  马皆迁殿中丞以上皆号大朝官(官制/旧典)
 通直郎(旧为太子中允/赞善大夫洗马)隋置通直郎盖采晋宋以来
 诸官皆有通直郎谓官高下而通为宿直者也因此
 为名唐因之宋朝元丰新制改太子中允左右赞善
 大夫中舍洗马为通直郎
  通直郎授太子中允赞善中舍洗马号小朝官旧
  制初擢用京官选人为经筵官及台谏皆除中允
  若擢转运判官则前除中允无出身人除赞善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937-0256b.png
  叙迁则有出身人转中舍宰执奏补者转赞善杂
  流转洗马盖有以别之自改官制后初除待制以
  上而官未历升朝者并改通直郎及仿旧带除正
  官耳(官制/旧典)
 宣教郎(旧为光禄卫尉寺/将作监丞游骑尉)隋置散官唐改为宣义郎
 盖取梁宣义将军之名(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光禄卫
 尉丞将作监丞为宣义郎
  宣义郎授光禄卫尉寺丞将作监丞旧制凡前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937-0256c.png
  自太祝奉礼转官选人改次等官皆迁光禄寺丞
  馀人大理评事自太祝转官迁光禄寺丞奉礼转
  者及选人改次等官皆迁卫尉寺丞(官制/旧典)
 承事郎(旧为大/理评事)隋炀帝置徵事郎唐因之(六/典)宋朝新
 制改大理评事为承事郎
  承事郎授大理评事旧制凡前名授书正字主簿
  皆转大理评事登科甲者命官亦如之熙宁末状
  元方除评事馀人自太祝奉礼迁者皆转评事宰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937-0256d.png
  相任子亦如之(官制/旧典)
 承奉郎(旧为太常寺/太祝奉礼郎)隋文帝置(六/典)唐因之宋元丰新
 制改太常寺太祝奉礼郎为承奉郎
  承奉郎授大祝奉礼郎旧制执政任子为太祝其
  用宰执恩泽转者迁太祝用侍从恩泽转者迁奉
  礼(官/制)
 承务郎(旧为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唐置盖因隋尚书二十
 四司承务郎之名(通/典)宋朝元丰新制改秘书省校书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937-0257a.png
 郎正字将作监主簿为承务郎
  承务郎授校书正字监主簿制前执政任子校书
  郎学士任子为正字谏议待制任子为将作监主
  簿(官制/旧典)
 承直郎崇宁初以选人七等造为新名改留守节察
 判官为承直郎从邓洵武之请也
 儒林郎唐置前史有儒林传之名取其义也(六/典)宋朝
 崇宁新制改节察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为儒林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937-0257b.png
 文林郎唐置取北齐文林馆徵文学之士以充之宋
 朝崇宁新制留守节察推官军事判官为文林郎谓
 之两使职官
 从事郎崇宁新制改防团军事推官军监判官为从
 事郎(谓之初/等职官)
 从政郎宋朝崇宁新制改司录为录事参军县令为
 通仕郎政和中御笔改通仕郎为从政郎
 修职郎宋朝崇宁新制改知录事参军知录事为登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937-0257c.png
 仕郎政和中御笔改登仕郎为修职郎
 迪功郎宋朝崇宁新制改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
 簿为将仕郎政和中御笔改将仕郎为迪功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937-0257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十九